语言文字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言文字(精选8篇)

语言文字 篇1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首先对各位领导莅临我局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和专家简要汇报我局语言文字工作情况。

海兴人文环境优雅,文化底蕴深厚,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2所,其中:小学68所(县直小学1所,乡镇完全小学51所、不完全小学16所),初级中学10所,普通高中1所,职教中心、教师进修学校、特教学校各1所。

教育局始终把大力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汉字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实际行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努力推进教育系统率先实现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进程,局机关和各学校用语用字基本规范,全局工作人员和各学校教师普通话水平全面达标,机关、校园宣传标志随处可见,教师、学生会话交流规范准确,普通话正在逐步成为机关公务用语,已经成为教学用语和校园用语。教育局在圆满完成市语委大量日常工作的同时,为协调和管理全县的语言文字工作发挥了基础、示范、枢纽和辐射的作用。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工作组织

教育局在2002年就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局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机关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责成一名副局长具体分管。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研室,具体开展日常工作。

语言文字工作已列入全局工作议事日程,领导小组成员带头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对各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并将其纳入全县各学校常规管理当中,学校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落实了语言文字工作专、兼职干部,逐步建立了以县语委办牵头,行政管理与教研管理并重,遍布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的语言文字工作网络,有力地保障了语言文字工作的稳步推进。

二、大力宣传,营造环境,创设应用氛围

一是教育系统内部加大宣传力度。今年来,教育局向各学校发放宣传材料2000份,局机关的办公室、会议室设置了“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标语牌,中小学、幼儿园设有永久性的宣传标语牌,育红小学、第二中学还开辟了语言文字工作宣传橱窗,使说普通话、用规范字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每年推普周期间,教育局都要组织教职工书法大赛、规范字书写大赛。自2008年以来,全县教职工1800多人次参加比赛,有力地加深了教师规范化用字的意识,教师们的教学计划、教案、学习笔记中规范化程度逐年提前,不规范字逐年减少,写一手好字成为教师追求的目标。结合元旦、国庆等节日,在全县师生中开展普通话朗诵比赛。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会和校会,组织好每次“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在班会、校会上把“推普”作为主题,以此促进师生自觉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水平。

二是开展“啄木鸟纠错行动”,扩大宣传范围。每年推普周期间,教育局组织全县中小学生1000余人开展“啄木鸟纠错行动”----查找不规范用字活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门,对县城9条主要街道两旁的宣传栏、单位名称、店铺招牌、路标站牌、标语广告等用字(含汉语拼音的拼写)情况进行检查,查找不规范用字,并将查找到的不规范用字进行登记、拍照,汇总后形成报告,把不规范汉字加以纠正,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此外,各学校还把活动延伸到校园每一个角落,组织学生对校园标语、班级板报、作业等进行细致检查,一旦发现不规范用字或错字、漏字便发出“警报”,并立即予以纠正。每个班级还召开“纠正错别字,啄木鸟行动”主题班会,宣传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重要性。除了学校开展的活动,同学们还自发地相互监督,帮助同学纠正一些错误的发音,指出一些用错的文字。自2006年以来,共发现错误323处,全部予以纠正,净化了县城街道的用语用字,也提高了学校师生的用语用字意识。

三是“小手拉大手”活动,突出应用效果。教育局利用2006年创建中小学普及普通话为契机,在全县中、小学全面开展“双推”工作,普通话逐步成为校园语言。调查中,语委办发现许多孩子在学校熟练的使用普通话,放学后又说起了方言。原来,家庭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家长的普通话意识亟待提高。因此,语委办在全县学校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提倡学生回家也讲普通话,鼓励学生在家做父母的“小老师”,帮助家长学说普通话,督促家长说好普通话,带动一家人讲好普通话。经过几年的努力,很多家长在农村老家的环境中适当用方言交流,外出务工或在工作环境中使用普通话,与孩子沟通时一定用普通话,家庭成员全部养成了讲普通话的习惯。使普通话逐步由校园、家庭推广向社会推广,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从严要求,规范管理,提高使用水平

一是语言文字工作与学校的教学管理相结合。学校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的教学管理中,教师的语言文字水平作为学校对教师考核聘用的重要依据,实行达标上岗制度。教研室直接负责教师的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工作,加强监督管理,狠抓落实,同时教育局还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各类普通话培训,目前全县全县已有2000余名教师接受了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占到教师总数的100%,积极地提高了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二是语言文字工作与校本教材校本课程建设相结合。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学校根据中小学课程体系的总要求,编写了全校通用的校本教材,例如育红小学的《海兴简介》、第二中学的《弟子规新解》等;同时,小学、初中分别在一年级、初一开设了写字课,自编了教材,印制了练字专用纸,对学生进行规范用字的专讲专练。几年来,组织全县中小学生规范字书写大赛成为了我们的惯例,自08年以来,我们组织全县中小学生规范字比赛6次,参赛作品两千多件,其中育红小学刘敬泽同学的软笔书法作品获得了2010年第二届全国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一等奖。校本教材和校本课程已成为我县教育系统语言文字工作的有力载体之一,为语言文字工作提供了保障,为学校创造了良好的语言文字氛围。三是积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各类主题活动。利用每年的“世界华人少年作文大赛”,在全县各中学征集作品,要求学生用规定的格纸书写,一式两份,一份用于全国比赛,一份用于县级评比,并把作品以乡镇、学校为板块进行展览,这既是学生作文水平的展览,也是学生规范字书写的一次展览,使师生规范字书写的意识步步加深,自2009年以来,用于展览的华人少年作文300余件,有力地深化了语言文字规范化氛围。四是突出局机关的龙头作用,展现示范效果。教育局在抓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同时,加强自身建设,展现示范效果。将普通话作为对外、对内工作的第一语言,坚持在对外交往中使用普通话。

四、总结经验,正视不足,形成长效机制

对照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目标要求和评估标准,我县教育系统语言文字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语言文字工作在全县开展不平衡,城乡差别较大,个别学校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普通话尚未普及,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仍然存在,用语用字的规范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并结合实际,尽快加以解决。一是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统筹指导,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不断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内涵建设,深化对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与管理。二是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为契机,切实将语言文字工作落实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全过程,不断提高师生的语言文字能力。三是进一步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法制化建设,不断提高全县师生学法、用法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切实依法推进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四是进一步强化各乡镇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努力提升农村学校师生的语言文字水平。要在乡镇学校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推广普通话活动,形成师生人人自觉学习普通话、自觉使用普通话的氛围,使普通话真正成为农村学校的“校园语言”。

语言文字 篇2

关键词:鲁迅,语言文字观,日本语言发展,关系

在世界各国文学发展史上, 文学革新往往都是以语言形式的变革为主要手段的。历史上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所以能成功并进一步发展, 其语言的力量承担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71年1月, 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指出了文言作为文学工具在当时情况下已经丧失了活力, 因此, 中国文学要适应现代社会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语体变革, 废除文言文进而大力提倡白话文, 这一观点的提出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在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之前, 实际上汉语的变革和转型早就已经开始, 而且它的提出到转变乃至成功都和日本语言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变革最早源于黄遵宪出使日本, 他到达日本后目睹并观察了日本的语言文字改革运动, 从而提出了废除文言, 提倡汉字简化, 言文合一, 也就是语言文字统一的新思想。随后兴起的维新运动则把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成功看作是维新运动成功的意义所在, 并大力倡导白话文。因而白话文的最初启蒙来源于日本, 正如长沙理工大学吴建华说的:“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在日本。”鲁迅是一位伟大的语言大师, 从白话文的倡导者到杂文的开创者, 他的文学创作无一不在展示着白话文的由来。虽说迄今为止我们依然没有发现鲁迅论述语言的任何专著或长篇文章, 但这并不能代表鲁迅没有完整和系统的语言学思想, 纵观鲁迅关于语言方面的论述, 可以看到一条鲁迅语言学思想发展和演变的脉络, 而这条脉络就与日本文字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日语对汉字的吸收

我国文字产生于约公元前1300年,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当汉字传入日本以前, 日本还没有形成自己固有的文字和语言。百济学者王仁携带着《论语》十卷和《千字文》一卷于公元285年左右东渡去到日本, 为日本皇太子菟道稚郎子教授儒家学说和汉文, 这也是有关日本人学习汉文汉字的最早记录。直到6世纪时期, 日本正式学习汉文及后来直接向中国人学习汉文文字, 汉文逐渐被日本社会所采纳。随着中国和周边国家的交流往来频繁, 日本当时的部分人士逐渐具备了汉字汉文的阅读和书写能力, 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文为主要的学术领域圈。7世纪到8世纪时期, 日本人对汉文的了解和掌握就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

随着中日两国的往来, 汉文书籍不断传入日本, 中国各个时代的汉字及语言文化逐渐地不断被日本人吸收, 并把它和日本文化很好的融合到一起。日本人通过对汉语古典书籍的研究学习汉文和汉字, 将汉字作为母体, 由借用到变体用, 逐渐创造出了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片假名”和“平假名”。接着, 日本人又研制出了其特有的“国字”, 和制汉字。

在1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 日本对片假名和平假名的书写往往没有得到统一, 明治维新的以后1900年, 日本政府才做了相关的明确规定, 故而形成今天的这种形状。

二.日本现代语言文字发展对鲁迅语言文字观的影响

(一) 鲁迅提出废除汉字

鲁迅自家道败落以后便四处周游留学, 南京求学时期是鲁迅最早接受西方现代思想的时期, 真正大量地、系统完整地接受西方文明则要推到日本留学时期, 他通过自己最精通的日语技能学习了西方现代的文明知识。就在鲁迅留学日本这一时期, 日语此时自身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并深刻地影响着鲁迅。在日语发展变化历程中, 有两次重大的变革, 第一次是对汉字的引用时期, 当时的日本人为了学习先进的中国文明, 采用了直接搬用汉字的方法, 到公元6世纪奈良时期日本正式使用了汉语, 并在当时达到了一定的效果。直到16世纪中期, 日本一些学者发现了荷兰文字的方便之处, 由此产生了对汉字的排斥, 并由前岛密提出废除汉字, 进行文字改革。至日本明治维新开始后, 日本人认为自己之所以被其他国家欺负的原因在于自己过于落后, 而落后的原因正是采用了落后的汉字。因而日本当局采用了限制汉语使用的方法, 这一方法在福泽谕吉提出后在当时日本得以采用。对新知识新文化渴求向往的鲁迅恰好也是在这一时期留学到了日本, 加之日本轰轰烈烈的文字改革运动时期引起了他的极度关注。鲁迅曾经反复阐述过这样一个基本思想:“因为汉字的艰深, 使得汉字成为了部分人的专利品, 全国多数人没有也不可能掌握汉字, 这样就使得人民群众永远地和前进的文化脱离开来。”由此他还用自身的经历来举例说明了汉字必须除去的必要性:“我是自身受汉字苦痛很深的一个人, 因此我坚决主张, 用新文字来代替这种障碍大众进步的汉字。”鲁迅表明提出废除汉字, 提倡拉丁化的语言文字思想不是一时兴起, 而是他一生都要奋斗的目标。他在《对世界语的意见》一文中还指出:“我自己确信, 我是赞成世界语的。赞成的时候也早得很, 怕有二十来年罢。”鲁迅比较细致地谈论自己为什么要赞成世界语的原因, 其原因之一是他认为这样有助于互相介绍文学。当然, 鲁迅的语言文字观和当时日本文字观有着相同的地方, 但不表明两者之间就没有任何的区别。鲁迅坚决主张的是“拿来主义”而痛恨“送去主义”,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一味地保守过时的东西, 应该引进外国好的东西, 借鉴好东西的同时又绝不是简单地抄袭。他提供的语言文字划定化, 也不是否定了中国文化没有好东西, 这与当时日本的文字改革是有区别的。鲁迅坚信把文字交给大众, 这样才会使文字有好的结果, 从而促使社会的进步, 国家的图强。

(二) 鲁迅倡导言文一致

鲁迅不仅在汉语拉丁化方面深受日本语言文字发展的影响, 在言文一致思想方面也和日语的转型有着紧密的关联。日语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语言系统, 其分类就有很多种。由于当时受汉语的影响, 在口语体之前, 日语同样也存在口语和书面语分离的现象, 在明治维新过后才逐步形成口语体, 至二战时期才确立了其应用地位。

中文最大的特点是书面语和口头语不相一致, 文言文与白话文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黄遵宪主张的“我手写我口”是我国近代文言一致的先声, 胡适提出了“有什么话, 说什么话, 话怎么说, 就怎么说”的主张, 他也是提倡白话文学和新文学的代表之一。

鲁迅提到了存在一种“越古, 就越一致”的看法, 并得到胡适、钱玄同的支持和认可。鲁迅对中国古代书面的语言与实际生活不相符合也是深感痛恶, 使得人们口中说的和写的越来越脱轨, 因此他极力倡导类似于日本口语体式的中国汉语体的诞生, 同时这也是鲁迅倡导文字拉丁化的主要原因, 他说:“因为拉丁化没有这些言语不一致的怪疾, 既然说得出便写得出, 它是和人们有着紧密联系的东西。而且由只识拉丁化字的人们写起创作来, 才是中国文学, 才是现代中国的新文字, 因为他们是没有一点什么《庄子》和《文选》之类的毒的。”所以, 鲁迅在纯文学观点来看文字改革的同时, 也和汉字的拉丁化和中国文学的根本现代化互相紧密在一起的。一种文学的格式和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代表着其本身的内容, 但却对内容的制约性有很好的作用。语言的形态在不同情况下有着质的规定性, 鲁迅看到了这一点, 这也正是他为现代文学转型所作出的重要理论贡献。

三.日本的“翻译热”对鲁迅翻译思想的影响

在中国现代语言的转型过程中, 同样也离不开翻译。翻译文学的根本作用是为古汉语引进了大量的新词汇, 这些词汇的引进和话语方式改变了古汉语几千年来固有的运行和思维方式, 从根本上使汉语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 为新文学的发生提供了可靠的保证。除了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语言改革给了鲁迅重要的影响之外, 在明治维新之后掀起的“翻译热”也同样深深地感染了鲁迅。这是进入现代文学史阶段的日本文学要求进一步改革内容和适应近代意识和方法的必然结果。其中比较流行的文学作品有莫泊桑的《女人的一生》、左拉的《小酒店》以及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西方名著。通过这些翻译作品展示了适应新时代要求下的新文学理念和形式, 从而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文学的欣赏情趣, 对于开辟日本新文学的发展, 和近代小说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为日本开启言文一致先河的是日本文学大师二叶亭四迷, 他不仅在创作上拥有众多的优秀的成绩, 为日本现代文学的发展和形成立下了赫赫战功, 而且在翻译领域里面同样也是硕果累累。在1888年明治二十一年他翻译发表了屠格涅夫著名的《幽会》。后来他在《余之翻译标准》文中对翻译《幽会》时坚持的翻译原则进行了阐明, 他写道:“在翻译外国文的时候, 仅顾及意思并把重点放在这一点, 则极有可能破坏原文。我以为, 翻译前必须熟知原文的音色和格调, 因此, 为了译出原文的音色和格调来, 我连一个逗号一个句号也没随意舍弃。如果原文中3个逗号、句号, 译文中也有3个逗号, 句号。”二叶亭四迷的这条翻译原则和鲁迅的“直译”原则几乎相似, 鲁迅曾说:“翻译并不比随便创作容易, 然而于新文学的发展却更有功, 于大家更有益。”在实践中, 鲁迅在日本投身于伟大的文学事业, 其主要工作就是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 他和其弟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于1909年在日本东京神田印刷所出版, 当时刊载仅有16篇小说, 后于1921年再版时就增至了37篇。这部作品的翻译对五四时期引进新思潮曾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推进作用。鲁迅在翻译问题上, 一直主张倡导直接翻译和硬译的方式, 因为这样的翻译方式不仅保存了原来作品本身的滋味, 同时在不能翻译的情况下, 将其原汁原味地翻译出来, 不失原有作品的体形, 还能直接地促使现代语言和现代新文学的诞生。鲁迅的一生, 除了创作有大量的文集外, 还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 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翻译家。

总之, 日本现代语言文字发展对鲁迅语言文字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鲁迅语言文字观的形成与日本文字改革及其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甚至我们可以说, 白话文的诞生和新文学的出现都是以日本语言革新为引导的。对于日本语言文字的发展与中国现代语言文字发展的关系, 相信随着众多学者不断的研究和进一步的探索, 一定会追寻出更多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吴建华.鲁迅的语言文字观与日本语言文字发展之关系[J].中国文学研究, 2006, (3) :99-101.

[2]刘伟.日本“战后民主主义”的反省与“伊藤鲁迅”的形成[J].学术交流, 2010, (11) :175-177.

[3]潘世圣.鲁迅的日本观--鲁迅体验和理解日本的主要内容及特征[J].浙江学刊, 2004, (3) :154-162.

[4]黄健.鲁迅在日本期间对尼采的接受及其思想变化[J].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2) :109-115.

[5]王学振“.别求新声于异邦”--青年鲁迅立人思想之日本观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5, 26 (8) :218-220.

语言文字 篇3

【关键词】换词比较;感受作者遣词准确

[案例]国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中的“冒出来”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生:我觉得可以换成“长出来”。

生:可以换成“钻出来”。

生:还可以换成“露出来”。

师:同学们,你们换得都不错,但是作者为什么在文中用“冒出来”这个词语,而不用你们说的这些词语呢?(学生思考,无人举手)

师:同学们,你们试着将自己想换的词语放到句子中和原句对比着读一读,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生:我觉得用“冒出来”让我们感觉到荷花生长得非常快。

生:用“冒出来”让我感觉到荷花好像在和其它的花比赛,看谁先长出来。

生:用“冒出来”让我感觉到荷花好像急切地想长出来看看外面美丽的景色。

师:你们回答得真精彩,你们觉得作者用“冒出来”这个词语描写白荷花准确吗?生动吗?

生:准确、生动。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不仅明白了这个词语的意思,还体会了作者准确运用词语的技巧。你们能学着作者准确地运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生:泉水从泉眼里“咕嘟咕嘟”地冒出来。

生:春雨过后,春笋一下子从土里冒出来。

生:春天到了,小草从石缝中冒出来。

[点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捕捉、品味那些经过作者精心锤炼的词语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教学中,如果仅对这些词语进行品读感悟,琢磨体会,领悟意思,感受表情达意作用还不够,我们还要考虑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准确运用词语的,以便于学生在今后的表达中正确合理地运用。本案例中,教师采用“换词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把“冒出来”换成其它词语,然后再与原句比较,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遣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最后让学生尝试准确地运用这个词语进行说话。学生在分辨词语细微差别时,语感得到了增强,思维得到了发展,学生对语言的把握更加准确,学会了基本的表达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者关注的不仅仅是词语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关注语言的表现形式,实实在在地落实了词语的运用。

重点段:调序揣摩,体会作者构段方式

[案例]国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学完了第四自然段,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读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樟树的呢?

生:作者先写了樟树的枝干,然后写了樟树的树叶,最后写樟树蓬蓬勃勃。

师:你回答得很好,如果作者在写樟树时把顺序调整一下,先写枝干,再写樟树蓬蓬勃勃,最后写树叶,你们按这样的顺序读一读,看这样写,好不好?

生:这样写,不好。作者先写枝干、树叶,这是写樟树的一部分,最后写樟树蓬蓬勃勃,这是写樟树的整体,调一下,就没有顺序了。

……

[点评]这个案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学会“先分后总”构段方式的运用,采取了三步走:第一步,让学生试着把“先分后总”的构段方式调整一下顺序读一读;第二步,让学生探讨作者只是分写或者只是总写,行不行?前两步的教学,采用“调序揣摩”的方法,重在让学生体会“先分后总”构段方式的好处和妙处。第三步,让学生说一说“先分后总”构段方式在以前的作文中有没有用到过。这样做到迁移拓展,加深对这种构段方式的理解。应该说,整个教学,教者紧扣“先分后总”这一构段方式,让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内容,揣摩文章的写法,使学生既能感受到文本的语言之美,又能领略到文章的形式之美,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迁移拓展,实实在在地落实了构段方式的运用。

篇章:回读品味,领悟作者谋篇巧妙

[案例]国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黄河的主人》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黄河的主人)既然课题是黄河的主人,那么课文应该写谁呢?

生:应该写黄河的主人——艄公。

师:那么课文除了写艄公,还写了什么呢?

生:还写了黄河、羊皮筏子、乘客,还有我。

师:是啊,从课题来看,课文只要写艄公就可以了,为什么作者还要写黄河、羊皮筏子、乘客,还有我呢?

生:写黄河的惊涛骇浪,写羊皮筏子的轻小危险,写我的提心吊胆,写乘客的谈笑风生,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艄公的智慧和勇敢,镇静和机敏。

生:这是为了衬托艄公的形象。

生:“我”越是提心吊胆,越能衬托艄公的勇敢、镇静。乘客越是谈笑风生,越能衬托艄公的智慧、机敏。

……

[点评]在实际教学中,探究作者谋篇布局的手法,应该避免脱离文本围绕谋篇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讲授与操练。教学中,应该在学生研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本适当地进行渗透和指导。本案例的教学,教者就是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从课题看只要写艄公就可以了,为什么作者还要写黄河、羊皮筏子、乘客,还有我呢?这时,教者再让学生进行思考,初步感受衬托的写法,接着教者采用“回读品味”的方法,巧妙地进行“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必要的谋篇意识的渗透,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实实在在地落实了篇章表现方式的运用。

语言文字 篇4

教师熟悉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自觉使用规范文字

一、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1986年《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

二、关于文字改革50年代确定的三项任务,有些还没有很好完成,需要继续完成。所以方针中明确规定要“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必须强调的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汉字作为国家的法定文字还要继续发挥它的作用。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不是代替汉字的拼音文字,它是帮助学习汉语、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注音工具,并用于汉字不便使用和不能使用的方面。

语文工作必须遵循语言文字的演变规律,顺乎自然,因势利导,做促进工作。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文字改革工作必须稳步前进,不能急于求成。(同上)

三、关于汉字的前途周总理在1958年《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报告中关于汉字的前途的论述,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汉字的前途到底如何,我国能不能实现汉语拼音文字,什么时候实现,怎样实现,那是将来的事情,不属于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现在有不同的意见,可以讨论,并且进行更多的科学研究。但是仍然不宜匆忙作出结论。(同上)

四、关于推广普通话50年代确定的“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的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是正确的,今后仍然适用。但是,形势变化了,推广普通话工作要有新的进展,工作重点和实施步骤也必须做些调整。重点应当放在推行和普及方面,在普及方面应当更加积极一些。在本世纪内,我们应该努力做到:第一,各级各类学校采用普通话教学,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第二,各级各类机关进行工作时一般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成为工作语言。第三,广播(包括县以上的广播台、站)、电视、电影、话剧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成为宣传语言。第四,不同方言区的人在公共场合的交往基本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成为交际语言。

普通话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但是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学校、不同年龄等情况,从实际出发,具体要求可以不同。我们初步设想,可以分为以下三级:第一级是会说相当标准的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很少差错。第二级是会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方音不太重,词汇、语法较少差错。第三级是会说一般的普通话,不同方言区的人能够听懂。(同上)

五、关于方言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同上)

六、关于信息处理汉语汉字的信息处理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有广阔的前景,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同上)

七、关于社会用字管理当前社会上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随便写错别字,这种用字混乱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国务院责成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尽快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各方面用字管理办法,逐步消除社会用字混乱的不正常现象。(1986年国务院批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的通知)

八、新时期推广普通话的方针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1992年《关于进一步做好中等师范学校普及普通话工作的通知》)

九、江泽民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三条重要意见(一)继续贯彻国家现行的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汉字简化的方向不能改变。各种印刷品、宣传品尤应坚持使用简化字。

(二)海峡两岸使用的汉字,当前可各自维持现状,一些不同的看法,可以留待将来去讨论。

(三)书法是一种艺术创作,写繁体字,还是写简化字,应尊重作者的风格和习惯,可以悉听尊便。(1992年)

十、国家语委的主要职责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将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更名为教育部。教育部是主管教育事业和语言文字工作的国务院组成部门。

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并入教育部,对外保留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牌子。其主要职责是:

拟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编制语言文字工作中长期规划;制定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指导推广普通话和普通话测试工作。

教育部设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职责为:拟定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中长期规划;监督检查语言文字的应用情况;指导语言文字改革;组织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指导推广普通话以及普通话师资培训工作。

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职责为:研究并审定语言文字标准和规范,制定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标准;指导地方文字规范化建设;负责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指导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研究与应用。(199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十一、“九五”期间语言文字工作方针和主要任务“九五”期间,我国语言文字工作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以江泽民同志就语言文字工作发表的三条重要意见和李岚清同志《在纪念文字改革和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继续贯彻中央制定的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坚持普通话的法定地位,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加强中文信息工作的宏观管理力度,继续全面落实国务院[1992]63号文件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十年规划。为此,要对全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工作,带头说普通话、用规范汉字。要加强各级语委的行政职能,完善宏观管理运行机制,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切实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使语言文字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

(一)坚持普通话的法定地位,继续大力推广普通话;(二)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努力推进全社会用字规范化;(三)加强中文信息工作宏观管理力度,逐步实现优化统一;(四)建立语言文字法规体系,实现语言文字工作的依法管理;(五)搞好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科研工作、信息工作和对外交流。(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计划)(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根据国家语委提供资料整理)第十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

第十八条 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第十九条

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第二十条 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十二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六条 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话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第三十七条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取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设汉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五)《扫除文盲条例》:

第六条 扫除文盲教学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六)《幼儿园管理条例》:

第十五条 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七)《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

第十四条 民族乡的中小学可以使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同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第二部分 文件摘录

(一)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二)全面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各级种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师范院校要继续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国务院要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 27.要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推广普通话、用字规范化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把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纳入教育教学要求,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规范意识。

(三)转国家语委《关于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请示》(国发[1992]63号):

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普及教育、提高文化水平、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基础工程,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推广普通话,学校是基础。学校用语一律使用普通话。学校和社会的推广普通话工作要互相结合,互相促进。

学校推广普通话,必须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建立必析规章制度。学校推广普通话的重点是各级师范院校,初等和中等学校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和职业高中的幼师类、文秘类、公共服务类专业都要开设普通话课程,要把普通话作为一项重要基本功,认真训练,严格考核;普通话不合格的毕业生必须进行补课和补考,补考合格后方可发给毕业证书。用普通话教学是合格教师的一项必备条件,应当成为评估教学质量、评选优秀教师、评聘教师职务的一个内容。对语文教师说普通话的能力和水平应有理高的要求。

少数民族地区要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教育和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初等、中等学校语文学科和大专院校中文系的有关课程,要讲授新时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任务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

2017---2018学年

语言文字 篇5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黄陂前川五小

陈秋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课前要细读文本,认真钻研文本,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点,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一、依据年段目标确定语言训练点

课标中按不同的年段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是我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依据。只有依据年段目标来确定语言文字训练点,才能保证年段目标的有效落实。

如中年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理解词句,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研读教材时,要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作为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并体会关键词、关键句对体现文章中心所起的作用。三年级上册《“我喜欢昆虫”》第一自然段中有个句子:“只要有机会,她就会把这些受难的小生命放走。”根据课标这一要求,以“受难”这个词为训练点,设计了以下训练过程:⑴理解词义。通过在字典中查“难”的意思,理解“受难”这个词语的意思。(遭受灾难)

⑵换词练习。“受难”可以换成什么词?(受苦)

⑶比较词语。“受难”和“受苦”有什么不同?这里为什么用“受难”,而不用“受苦”? ⑷安妮认为被关进玻璃瓶的昆虫是在“受难”,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这个语言训练过程从理解词义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找近义词、比较词义、感悟品味语言,体会词语表情达义的作用,领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当。

二、根据单元特点确定语言训练点

小学语文教材是围绕话题组织单元学习内容的,将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应着眼于整个单元,根据单元教材的特点来确定语言训练点。

如《春的颂歌》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编排了三篇课文《春的颂歌》、《风筝》、《美丽的槐乡》,古诗《村居》和一个语文乐园。通读整组教材,可以发现本单元是以“春天”为话题的。本单元的习作是“谁把春天带来了”,让学生把春天里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根据这一习作目标,把《春的颂歌》这篇课文的语言训练点确定为“学习课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如文中写小草的句子“原野上,小草率先换上鲜绿的新衣。它们有的点点头,有的弯弯腰,以不同的姿态,展示自己的活力。”在学生读句子想画面,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你从哪些词语中知道的?(换上鲜绿的新衣、点点头、弯弯腰等等)再让学生用拟人的手法说说春天的景物。学生说:“小溪哗啦哗啦地唱起了歌。”“迎春花展开了美丽的笑脸。”“小草从土里钻出了小脑袋。”„„

三、根据文本特色确定语言训练点

文本特色是一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当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理解,每一篇作品都有其多方面的特点,如思想内容方面的,情节结构方面的,语言特色方面的等等。我们没必要把这所有的特色一一加以分析,而是结合年段特点,选取其中

一、两处作为语言训练点。

1、根据文本“空白”找训练点。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都有文笔含蓄之处,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挖掘文本意犹未尽之处,找准训练点,让学生植根于书本,想象于书外,进行课堂小练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如《点金术》这篇课文,作者把麦得斯“点花成金”、“点食物成金”的情景写得形象生动,而麦得斯悔悟后,让“金花”复活、让“金食物”恢复的情景却只字未提。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通过动作和心情描写,写一写麦得斯让“金”花复活或让“金食物”恢复的情景。

2、根据文本结构特点找训练点。

有些课文在谋篇布局、段落安排、构段方式上有着鲜明的特点,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如《动物的远游》这一课,第2至6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围绕重点句展开叙述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构段方式。以第3自然段的教学为例,先让学生找中心句“很多鱼远游的能力比蜜蜂还强。”;然后以问题“为什么说鱼远游的能力比蜜蜂强?”,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自然段的第2、3句话都是围绕第一句中心句写的。再指导学生用这种连句成段的方法,以“天上的云千姿百态。”或“同学们的课间活动丰富多彩。”为中心句说一段话。这样从语言文字入手,先引导学生理解段意,再帮助学生理清段序,揣摩写法,最后指导运用,使学生既“得意”,又“得言”,体现了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3、根据文本语言特点找训练点。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依托,语文课文里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段落。读这些经典的美文语段是一种美的享受。学写这样的语段更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积累、内化和提高。如《大地巨人》这首诗,采用暗喻的方法,把大地比拟为一位可亲可敬的巨人,将自然界中的许多自然现象巧妙地与巨人的形象结合在一起。学习完课文第2、3、4自然段之后,引导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仿照课文进行创作。学生们写出了优美的诗句:

他明亮的眼睛,是那平静的湖泊。他不小心打个喷嚏,是龙卷风在山谷里来去的声音。

语言文字工作机制 篇6

渔洋小学

学校一贯重视和发挥在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把普通话推广和用字规范化作为师生成长的重要内容,把语言文字工作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结合起来,与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不断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使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逐步走向深入,并由此促进了师生的健康成长。现将我校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校对新时期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认识

为了提升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整体水平,学校领导班子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多次组织教职工进行宣传动员,反复学习讨论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以及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的文件。通过学习研讨,我们对新时期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1.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情感纽带,规范汉字和拼音是学习汉语言的重要工具。做好语言文字工作,加速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对于普及文化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2.语言文字规范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造就高素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也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品位的需要。

3.学校是语言文字工作的主阵地,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必须纳入培养目标,纳入管理常规,纳入基本功训练,纳入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纳入精神文明与和谐校园创建工作,渗透到各项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与教育教学融为一体的语言文字工作机制,才会富有生命力。

4.发挥学校在社会中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应从校园向家庭、社区延伸,依法宣传,加强引导,这是学校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要引导广大群众认识到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是国家意识、法制意识和现代意识的表现。

5.领导重视,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积极开拓新的工作思路,组织新颖多样的师生活动,创建新的学习工作平台,是使这项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保障。

二、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为语言文字工作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1.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保障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有序开展

为使学校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有序开展,我们成立了由校长直接主管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由分管教学主任任组长,各年级语文老师为成员,重点抓好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的普及;把语言文字规范化落实到日常工作考核中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把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逐步形成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格局。

2.强化管理,严格要求,保证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监管到位

学校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纳入教师教学考核,纳入学生的培养目标,纳入学校课程标准及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我们不仅要求教师将普通话作为职业语言,而且要成为生活语言、家庭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教案、批改学生作业用字用语规范化情况都成为考核教师工作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在日常教学管理中,通过对学生作业随机抽查、老师教案定期检查、课堂教学评估督查等措施,提高教师规范用语用字的自觉意识。学校规定,师生在教学、集体活动、会议、公务中必须100%地使用普通话,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

(二)营造氛围,大力普及,在教育教学中浸染师生语言文字素养。

1.营造宣传氛围,搭建宣传阵地

按照“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方针,我校坚持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大力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在校门口、楼道口、教室走廊的醒目位置悬挂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标语和精选的经典古诗文、名言警句,各班级板报开辟了学生书法、写作专栏,让师生时时处处沐浴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学校每年都组织“推普周”系列宣传活动,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营造了良好的推普氛围。

2.营造和谐氛围,构建读书平台

学校还以实施“和美”教育为契机,号召全体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争做优秀的“和馨教师”与“和美少年”,并提出“阅读中华经典,打造书香校园”倡议:学校通过购买、交流、捐赠等多渠道建立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要求语文组根据各年级实际情况在每学期向学生推荐合适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并在每个班级专设“书香园地”,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全校师生亲近书籍,加强阅读与写作,让每一位师生感受到浓郁的书香气息。

(三)搭建平台,推广辐射,在实践中培养师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学校搭建活动平台,广泛开展语言文字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师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同时携手家长,充分发挥学校的辐射功能,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推向社会。

1.关注师生,注重实效

教师主要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教师语言文字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努力提高并自觉使用规范化的语言文字是教师的天职。针我校全体教师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漂亮的规范字,教师的语言文字素养得到普遍提高。学科专任教师普通话达标率为100%,语文教师二甲达标率为100%。

2.开展活动,实践锻炼

在校园活动中,我们坚持抓好每学年开展的语文学科竞赛活动:一年级的“写规范字(铅笔字)”和“识字”比赛,二年级的“讲故事”和“成语积累”比赛,三年级的“查字典比赛”,四年级的“写规范字”(钢笔字)和“课文朗诵”比赛,五年级的“演讲”和“现场作文”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水平。

(四)提升品味,形成特色,促进语言文字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

1.亲近经典,陶冶情操

我校启动“书香校园”工程,学校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语文学科为主阵地,以诵读经典国学作品为载体,加强语言文字教学,规定《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笠翁对韵》《论语》为一至五年级学生国学经典诵读书目,要求每天做到诵读三个“十分钟”:早上晨读20分钟,持之以恒,陶冶情操,养成习惯。

结合学校的“校家同创”活动,我们针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向学生家长发出一封“亲子共读”倡议书,倡议家长每天与孩子一同阅读三十分钟,并做好记录,反馈给学校,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活动开展以后,得到家长的热情支持与响应。通过校家双向反馈,学生读书的自觉性大大增强了,各学科成绩也明显提高。

2.加强书写,养成习惯

学校还加强学生规范汉字书写训练,将写字课安排进各年级课程中,并要求各班坚持每天下午练字20分钟。教师从执笔方法、写字姿势到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的正确写法,尤其在字形结构逐步掌握结构规律等方面,进行具体、细致、有效的指导,使学生树立规范书写的观念,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今后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安排和打算

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意义深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把创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过程作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新起点,牢固确立语言文字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进程。

1.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大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和普及力度。

把语言文字工作与深化素质教育、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紧密结合起来,更加深刻地认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字文化,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继续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语言文字工作的社会舆论氛围,不断增强全校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在全校师生中宣传、推广、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

2.抓巩固、抓落实、抓创新,把我校语言文字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我们将继续坚持语言文字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从管理中要质量,从管理中树品牌;把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纳入各科教学大纲,在各学科的教学中以丰富的内容、多元的跨学科资源、灵活的学习方式,寻找语言文字工作新的增长点;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常规管理、纳入专业技能训练,进一步强化用语用字规范化意识。

聚焦语言文字的运用 篇7

下面, 笔者结合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获奖教师的教学, 谈谈对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一、透视文本, 追求言意兼得

文本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意蕴等总是通过一定的言语形式呈现出来的。我们在带领学生理解教材主旨的同时, 还应该借助文本的言语形式, 引导学生推敲不同的言语形式所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 充分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

如, 《姥姥的剪纸》一文所蕴含的最大的教育价值是感受和感恩亲情, 对此, 学生容易理解和体会。整篇课文文气贯通, 情感饱满, 特别是乡土味很浓的生活化语言的运用, 呈现出独特、质朴、和谐的乡土美感。在这届观摩活动中, 特等奖获得者刘广祥老师能透视文本, 追求言意兼得。在准确把握高年级学生阅读水平的基础上, 刘老师将教学重点定位在学习乡土语言的趣味, 体悟表现人物特点和抒发人物情感的表达方法上,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全面把握, 了解年段学习目标

崔峦老师在观摩活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落实年段学习目标, 就是要在阅读教学中增强课标意识、目标意识、年段意识, 使所上的课是那个年段的, 符合那一类课型的, 符合那一种文体特点。”

河南省的窦明奇老师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 准确把握年段阅读教学要求, 着眼于语言文字的运用, 通过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 引领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窦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练笔, 让学生借鉴课文描写人物语言的方式, 用对话的形式续写文中父母继续争吵的故事, 找到了读与写的最佳结合点。

三、整体观照, 落实单元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要有单元整体意识, 要关注单元整体目标及每篇课文所承担的任务, 在此基础上来确定每一课学习语言文字的训练点。

广东省的易志军老师在设计《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的教学时, 一开始为追求“深度”、独辟蹊径, 在内容上“挖地三尺”, 体现所谓的“风情之味”;在形式上“穷追不舍, 寻求语言之味”。但几次试教均以失败告终。于是, 他跳出课文重新审视, 从单元导读入手, 深入研读文本, 确定教学思路, 从中提炼出“知内容”“识风情”“品语言”三个学习任务, 并将这些任务进行巧妙的融合, 找准了内容和形式的平衡点, 使学生既得其言, 又得其意。

四、一课一得, 大胆取舍

课文中的知识点很多, 如果教师见什么就抓什么, 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就会迷失方向。因此, 专家和名师们提倡一课一得, 倡导简化教学目标, 明明白白教语文, 扎扎实实提素养。我们要在大语文的框架下, 大胆取舍, 精选目标,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正视语言文字问题 篇8

我们无可避免地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错用成语。

例如:用“美轮美奂”形容舞蹈“千手观音”。

2.流行歌曲中不规范的语法现象。

3.电视、广播主持人的错误读音。

4.各种新闻里不规范的语言。

例如:一则新闻的标题是“16岁精神病少女住院自缢”,给人家的感觉就是她为了上吊就住院去了,住院干什么?就是要去上吊。显然,不改成“在住院期间自缢”,就有很大的歧义。

5.电视广告篡改成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例如:“刻不容缓”成了“咳不容缓”(止咳药广告),“随心所欲”成了“随心所浴”(热水器广告),“引以为荣”则成了“饮以为荣”(饮料广告);什么“新年购车‘礼’油多多”“制冷鲜锋”“好色之涂”“有痔无恐”“无胃不治”“默默无蚊”“骑乐无穷”“钙不能缺”等等……即使学生原来准确知晓这些成语的本义、引申义,也会由于这些广告出现频率高,而产生以假乱真的情形;更何况,不少学生对很多词语的字形、词义的掌握似是而非呢?

6.会议上文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也比比皆是。

上一篇:某县供销社吃拿卡要简报下一篇:景观cad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