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结核病管理(通用8篇)
乡镇(社区)级
1、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管理。
2、对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结核病治疗管理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和检查。
3、收集有关信息,负责本单位及所辖区域内的疫情报告工作。
4、推荐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开展对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追踪,并做好相关记录。
5、设立查痰点的单位开展痰涂片检查工作。
6、负责对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的培训。
7、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1、对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进行督导管理,观察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并做好详细记录。
2、督促患者按时复查、取药,按期留送合格的痰标本。
3、推荐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到县(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协助开展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追踪,并做好相关记录。
4、对实施督导化疗的患者家庭成员或志愿者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
5、向患者和公众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医疗机构
1、对初诊发现的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及转诊。
2、负责对危重肺结核或严重合并症患者的救治,对出院患者及时转诊。
3、负责在医院内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
4、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结核病防治机构)的督导和指导。
4.抗结核治疗方案
4.1 初治活动性肺结核化疗方案
初治涂阳和初治涂阴(含未查痰)肺结核病人均采用此方案治疗。
(1)2H3R3Z3E3/4H3R3
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隔日1次,共2个月。
继续期:异烟肼、利福平隔日1次,共4个月。
(2)2HRZS(E)/4HR
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或乙胺丁醇)每日1次,共2个月。
继续期:异烟肼、利福平每日1次,共4个月。
4.2 复治涂阳肺结核化疗方案
(1)2H3R3Z3E3S3/6H3R3E3
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隔日1次,共2个月。
继续期: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隔日1次,共6个月。
(2)2HRZES/6HRE
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每日1次,共2个月。
继续期: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每日1次,共6个月。
6.不良反应处理原则及预防
6.1 处理原则
根据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及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对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应在病历上做好记录,督促患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对轻微不良反应(无实质性脏器损伤),可在医护人员的密切观察下继续抗结核治疗,同时采取对症处理并报告上级医生;对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嘱患者立即到医疗机构救治。
6.2 不良反应的预防
抗结核治疗前,要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肝肾疾病史,必要时做肝肾功能检查,对有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要根据肝肾功能情况选择抗结核药物种类及剂量;用药前向患者详细说明服用抗结核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
耐多药结核(MDR-TB)治疗与管理
7.1依据既往用药史和/或药物敏感试验采用标准治疗方案或个体化治疗方案。
7.2 坚持联合用药的原则,方案中包括3种以上敏感或未曾使用过的抗结核药物。
7.3痰菌阴转后继续治疗至少18个月,总疗程约为24-36个月。
1 资料来源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04—2011年中国结核病控制工作酒泉市月报表、季报表和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
1.2 方法
1.2.1 前期准备:
给各乡镇卫生院授予登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用户名和原始密码,只开通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卡管理子选项报告卡浏览功能,这样乡镇卫生院防保专干进入传报卡浏览功能选项后,只能看到现住址为本乡镇的肺结核病/疑似肺结核病患者名单,而看不到其他功能选项,也看不到现住址为本乡镇以外的肺结核病/疑似肺结核病患者名单,更不具备修改功能。能够切实保证网络数据安全和避免肺结核病人隐私泄露。
1.2.2 工作程序:
乡防保专干每天早晨上班按时登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报告卡浏览功能界面,依次选择:按现住址浏览—本乡镇名称—录入日期终止时间—大疫情后,点击查询,即可看到在选择的时间段内非结防机构报告的现住址为本乡镇的肺结核病患者,并显示转诊和追踪状态,对转诊未到位的病人当天通知村医追踪或由专干自己追踪。
1.2.3 保障措施:
酒泉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办公室组织对全市乡镇卫生院防保专干进行了2次集中培训,第一次培训为此项工作开始前,第二次培训为此项工作开展一个季度后,根据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全市87名防保专干全部掌握了该项工作方法。把此项工作列入“乡镇卫生院实施公共卫生均等化工作目标责任书”中进行考核,做为下拨公共卫生工作经费的指标之一,成为保证此项工作得以落实的有效行政手段。
1.3 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酒泉市辖4个县2个市1个区、90个乡镇及农垦团场,防疫专干87人,2008年将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报告卡浏览功能权限授予87个乡镇卫生院及农垦团场。
2.2 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的肺结核病人追踪情况
2004—2007年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的现住址在乡镇及农垦团场的肺结核病/疑似肺结核病人剔除重报等因素外,实际网络报告病人3 222例,转诊到位716例,追踪1 774例,追踪到位917例,追踪率和追踪到位率分别为70.8%和51.7%;2008—2011年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的现住址在乡镇及农垦团场的肺结核病/疑似肺结核病人剔除重报等因素外,实际网络报告病人4 363例,转诊到位2 188例,追踪2 175例,追踪到位1 696例,追踪率和追踪到位率分别为96.5%和80.8%(表1)。自2008年将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报告卡浏览功能权限授权乡镇卫生院后,肺结核病/疑似肺结核病人追踪率与追踪到位率显著提高,追踪率由2004年的56.1%提高到2011年的99.6%,提高了43.5%;追踪到位率由2004年的31.4%提高到2011年的87.5%,提高了56.1%,见表2。
*χ2=539.16,P<0.001;**χ2=371.16,P<0.001。
3 讨论
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重点是高发现率和高治愈率。结防机构人员充分利用网络直报系统,每天上网浏览病人信息,对未前往就诊的病人及时追踪,提高病人发现水平[1],已成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2005年卫生部下发了《肺结核病人转诊和追踪实施办法(试行)》,随后2007年又下发了加强“五率”的工作通知,对此项工作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我市多年来由于受到结核病防治人力资源不足的制约,依靠现有的人员开展结核病人追踪工作非常有限,2004年,全市肺结核病/疑似肺结核病人追踪率仅为56.1%,追踪到位率仅为31.4%。县级结防机构通过加强自身追踪和对乡镇卫生院的不断督导、要求及电话通知,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追踪率和追踪到位率有所上升,分别达到2007年的87.7%和61.6%,但没有完成国家结核病防治任务的指标要求,努力与结果相差甚远。分析主要原因:一是县级结防机构人员不足,不能保证有专人负责每天对结核病专报系统报告卡进行浏览,归纳统计现住址在每个乡镇需要追踪的肺结核病/疑似肺结核病人,如果连续几天没有统计,此后工作量就非常大;二是通过电话或QQ告知乡镇防保专干病人追踪信息,不但增加了县级结防机构的工作量,而且还会在信息传达过程中造成不准确,影响追踪效果;三是此种方式易造成追踪时间延迟,导致病人不宜找到。2008年我市将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报告卡浏览权限授权乡镇卫生院后,有效地克服了以前病人追踪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工作模式发生了转变,即乡镇防保专干每天上网浏览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报告卡,及时电话通知村医或自己进行追踪,当天即可完成追踪工作。此项工作的开展解决了县级结防机构每个乡镇归纳统计后,逐个乡镇再电话或QQ通知这一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缩短了追踪时限,提高了追踪效率,降低了传染源扩散。同时减轻了结防机构的工作压力,缓解了结防机构普遍存在的人员不足带来的矛盾,因为通过结防机构实施对肺结核病人的追踪,既增加了结防机构工作量,又增加了财力、物力和设备的负担[2]。通过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报告卡浏览功能权限授权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开展和保障措施的落实,2011年,全市肺结核病/疑似肺结核病人追踪率和追踪到位率分别达到99.6%和87.5%,比2007分别上升了11.9%和25.9%,完成了国家结核病防治任务的指标要求。
参考文献
[1]谬梓萍,杨石波,郑锦雷.利用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水平的探讨[J].中国防痨杂志,2005,27(3):174-176.
关键词:卫生事业;乡镇;卫生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36-01
乡镇卫生院属于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关键,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逐漸开展,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也得到了极大化的加强,显著改善了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但是,由于长时间以来乡镇卫生院一直积累的效率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还是存在,直接阻碍到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而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1]。做好乡镇卫生院管理工作,对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乡镇卫生院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功能定位模糊
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应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并提供预防、保健以及基本的医疗服务,但其中未能明确的是:仅就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而未能落实其具体的承担功能。加之乡镇卫生院在极大程度上依赖着财政拨款,还可能会有些乡镇卫生院分不到拨款的问题,这也促使乡镇卫生院为了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与国家功能定位要求打“擦边球”,愈渐模糊了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
1.2落后的管理理念
我国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与发展在计划经济时期都是由国家包干,统一由国家予以财政拨款,继而养成了乡镇卫生院坐享其成的习惯[2]。而在当前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乡镇卫生院这种不思进取的传统思想仍然存在,不利于其竞争与发展。大部分乡镇卫生院都存在着只一味实现医疗设备的更新而不注重对医院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卫生院的经营每况愈下。加之乡镇卫生院的领导都是医疗业务型人才,他们过多的将精力放在日常事务上,亲自门诊、主刀,很少有足够的时间学习、补充新知识,在卫生院的管理实践中也疲于应对。
1.3缺乏运营计划
乡镇卫生院于计划经济时期长时间养成的依附性导致其缺乏对未来的发展规划;第一,不具备在业务运营上的主动性,通常是被动的接受任务,而缺乏对竞争对手以及目标人群的需求分析,造成其无特色项目、无知名度;第二,未能实现对资金的合理安排,导致卫生院有过多负债;第三,缺乏对工作者的培训在教育,无法接受新知识,不能及时紧跟时代的发展。
2乡镇卫生院管理的基本内容
2.1岗位管理
无论是任何组织机构的运行,都不能缺少其中各个岗位予以的基本支撑,尤其是对于乡镇卫生院的运行来说,其各个岗位的人员需求、人员基本素质以及人员的基本职责都是岗位管理中涉及到的重要内容。在基于乡镇卫生院定位明确的前提条件下,需实现对乡镇卫生院服务需求的准确评估,合理设计工作岗位以及人才配置,落实对任职岗位的具体要求、技术工作者的考核标准等内容;同时还应借助于构建岗位职责,使在岗人员对自己岗位的发展方向加以明确,并在不断的发展同时提出完善要求。
2.2运行管理
乡镇卫生院实现运行管理的最根本在于满足其基本业务开展需求,首先完成基本医疗、预防等工作任务,促进服务活动效率、质量的提高;其次应大量借鉴本地企事业机构在长期运行中积累的成熟经验,对周边居民医疗需求加以正确评估,制定完善的乡镇卫生院运营规划,并对竞争对手的各方面内容加以分析,对自我竞争优势予以明确、扩大;最后,乡镇卫生院应转变传统的服务模式,主动走出去,深入到家庭、社区、学校,为需求者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逐渐拓展自己的服务领域,探索有效的服务模式。
2.3发展管理
在基于当前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经济的发达、交通的改善、合作医疗制度的深入推行,农村居民的就医选择性也变得愈来愈大,随之也就增大了乡镇卫生院的竞争[3]。现阶段基于国家还是未能大力度的投入到卫生院的实际发展中来,而乡镇卫生院的生存与发展还是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运营情况。基于此,乡镇卫生院的发展管理内容必须要明确:卫生院的功能与规模定位、卫生院的服务范围与模式、如何争取外部有利支持以及如何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等诸多内容。
2.4业务管理
乡镇卫生院管理中的业务管理内容是指对医疗、护理、康复医疗以及预防保健等活动过程的组织、协调、计划与控制,从根本上确保乡镇卫生院各个部门的工作都可以正常运行,使其业务工作达到预期效果。现阶段乡镇卫生院开展的业务活动主要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食品卫生的监督等等。
3乡镇卫生院管理举措
3.1促进院长管理水平的提高
乡镇卫生院院长作为行政工作以及医疗工作的主要领导者,其综合管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乡镇卫生院的建设、管理情况。在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中,院长是最为核心也是起到最重要作用的任务。针对于此,应落实院长公开招聘制度,制定并完善院长任期目标责任之与年薪制,在借助于丰厚的报酬下调动院长的工作积极性;在日常工作中还应对院长进行管理知识的再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强化院长对乡镇医院卫生管理的认识,拓展、创新管理思路,做好卫生院的管理工作,彻底摒弃传统的经验式管理模式,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稳步发展。
3.2规范乡镇卫生院岗位职责
由于存在着各个地区经济水平之间的差异,其乡镇卫生院的发展规模与发展水平也都不尽相同,基于此,落实对乡镇卫生院岗位职责的制定,必须要在各省、县级领导的指导下,依据卫生院功能服务内容及范围的实际,提出管理岗位的设置与职责要求[4]。在上级领导的宏观把控下,各乡镇卫生院开展对市场的实践考察,并搜集居民的需求评价,继而在上述内容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岗位职责、具体的工作描述等方面内容。同时,各个乡镇卫生院还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调整、扩大选择,尽量实现岗位职责的明确、更精细化,落实其可操作性强的最终目的。
3.3乡镇卫生院功能的准确定位
就乡镇卫生院管理中的功能定位来说,关键在于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自主权定位,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乡镇卫生人员的引进或者是辞退等权利都集中掌握在基层政府的手里,而乡镇卫生院的人事如同虚设,而由于政府对卫生工作缺乏认知,也就可能会造成卫生工作者缺乏就业指导,而实现乡镇卫生院的自主权定位也就是尽量削弱政府对卫生院业务的干涉;其二为业务范围定位,做好卫生院工作的评价考核方向,明确卫生院基本职能与职责,做好卫生院的精准功能定位。
3.4强化政府财政补偿基本政策
在当前大部分的卫生政策中,都包含很多规定了对基层卫生投入的内容,但又大多属于指导性的规定,并不具备对其职责主体的明确以及强直性的实施保障,这也导致投入主体,也就是地方财政在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很难于实际中全面、深入落实。想要改善政府投入方向,促进其投入效益的极大提高,除了需要注重对硬件的改善,还需要对人才的待遇、技能培训、管理等各方面软件的投入。可建议在核算政府拨款的同时,保证下列经费的全额性,即卫生人员及管理工作者的基本工资待遇、公共卫生活动经费、人员培训费用等等。
3.5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及人事分级制度的改革
强化落实乡镇卫生院的县、乡两级管理,重点以县级管理为主的管理机制,将乡镇的人员、业务以及经费都划归到县级管理中去。且院長的工资、福利待遇也都划归到县级管理。人事则实行编制控制,为优秀的认为提供可发展的平台;工资则实行总额管理,将工资发放档次拉开,着重偏向于技术岗位、业务骨干以及关键岗位,解决在岗位、不谋其职的问题;落实对在岗人员的培训再教育力度,通过鼓励其自学、参加培训等,促进其业务素质及理论水平的提高,使之成为执业医师;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乡镇卫生院存在的成员过多、效率低下等问题,为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李慕成.关于乡镇卫生院管理与发展策略的思考[J].医学信息,2015,(12):235-235,236.
[2]严莎.乡镇卫生院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24(3):138-140.
[3]黎仲光.浅谈基层乡镇卫生院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进展[J].当代医药论丛,2014,(2):316-317.
2008-09-20 17:02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每周l~2次,应有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内容包括审查和决定急、重、疑难患者及新入院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计划,抽查医嘱、病案、护理质量并听取各级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工作的意见,进行必要的示教工作。对所查病人,应亲自询问诊疗情况和病情变化,了解生活和一般状况,并全面查体。
二、主治医师查房,每日一次,应有住院医师参加,内容包括:系统了解主管住院患者的病情变化,系统进行全面物理检查,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对新入院、重危、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讨论,确定新方案,决定出院、转科、会诊,检查所管住院医师的病历,对不符合病历书写要求的,都要一一予以纠正,听取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意见。
三、住院医师查房每日上、下午至少各一次,系统巡视,检查所管患者的全面情况,对危重患者随时视察处理,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对新入院、手术后、疑难、待诊断的患者都要重点巡视,根据各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检查、治疗意见。检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必要时给予临时医嘱。妥善安排患者的膳食,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护理、生活安排等方面的意见。
四、业务查房:由业务院长率领,医务科、护理部及有关科室负责人参加,每周一次。查房内容包括医护质量、医疗制度、病区管理等,查房结束后由医务科记录质量、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并督促、检查落实情况。
五、护理查房:由病房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每周进行一次护理查房,主要检查护理质量,研究解决疑难问题,结合实际教学。
六、行政查房:由院长率领,由院长办公室召集有关科室负责人参加,每周一次。内容包括:行政管理、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病房管理、医院秩序、爱国卫生等。查房结束后,由院办公室详细记录工作质量、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并督促、检查落实情况。
七、教学查房:对实习、进修医师、护士进行以教学为目的的查房,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讨论、示教和讲课,每周1~2次,由各科主任、护士长安排。
八、每次查房后应及时详细将查房情况、病人的生命体征和主要阳性体征及其变化,以及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和分析及下步处理意见,记录于病程记录之内。
九、临床医师必须严格执行三级负责制。
(一)在临床科室的整个医疗活动中,必须履行三级负责制,逐级负责,逐级请示,即主治医师应对住院医师的诊疗工作负责,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应对主治医师的诊疗工作负责。
(二)医师三级负责制体现在查房、手术、急诊、值班、抢救、解决疑难、医疗文件书写、质量管理等方面。
(三)在各种诊疗活动中,下级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听取上级医师的指导意见,上级医师有责任查询下级医师的工作,上通下达,形成一个完整的诊疗体系。
(四)下级医师必须认真执行上级医师的指示,若下级医师不请教上级医师,主观臆断,对病人作出不正确的诊断和处理,由下级医师负责;若下级医师向上级医师汇报,上级医师未能亲自查看病人即作出不切实际的处理意见,所造成的不良后果,由上级医师负责;若下级医师不执行上级医师的指示,擅自更改或拖延而延误诊治,甚至造成不良后果,由下级医师负责。
(五)若下级医师对上级医师的处理意见持不同见解时,仍应执行上级医师的决定,事后再与上级医师进行学术探讨。护理工作制度
一、新病人入院每天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体温在37.5°C以上及危重病人每4小时测量1次。一般病人每日中午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每日询问大便1次;新入院病人测身高及体重1次,其他按医嘱执行。
二、病人入院后,根据病情决定护理分级,并作出护理标记。l、特级护
理:病情危重,需随时进行抢救的病人。派专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备齐急救器械、药品,随时准备急救;制定护理计划,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
2、一级护理:重症病人、大手术后及需严格卧床休息的病人。生活上给予周密照顾,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每30分钟巡视一次,根据病情更换体位,预防并发症。3.二级护理:病情较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病人。适当地做室内活动,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协助,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每1-2小时巡视一次。4.三级护理:一般病人。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生活自理:注意观察病情,根据病情参加一些室内、外活动。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一).凡科内遇疑难病例,入院三天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及院内感染者均需讨论。
(二)疑难病例须认真进行讨论,经管医师须充分做好讨论前的资料准备,并在科室里预先告知。
(三)讨论会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本科或邀请他科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邀请医务处和院领导参加。
(四)讨论应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为患者着想,尽早明确诊断,修订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治疗手段和依据。讨论会要有完整的讨论记录,讨论结果,并整理后主治医师及上级医师签字,记入病案存档。
医师院外会诊管理制度 为规范我院医师会诊行为,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外出会诊制度:(一)医师未经院医务处批准不得擅自外出会诊。我院如接到外院的会诊邀请,在不影响我院正常业务工作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医务处将及时安排医师外出会诊。会诊影响我院正常业务工作但存在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应当经医务处主任及分管院长批准。(二)医师接受会诊任务后,应当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亲自诊查患者,完成相应的会诊工作,并按照规定书写医疗文书。
(三)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发现难以胜任会诊工作,应当及时、如实告知邀请医疗机构,并终止会诊。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发现邀请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条件不适宜收治该患者,或者难以保障会诊质量和安全的,应当建议将该患者转往其他具备收治条件的医疗机构诊治。会诊结束后,医师应当在返回本院2个工作日内将外出会诊的有关情况报告所在科室负责人和院医务处。(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我院不得派出医师外出会诊: 1.会诊邀请超出我院诊疗科目或者我院不具备相应资质的; 2.会诊邀请超出被邀请医师执业范围的; 3.邀请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医疗救治条件的;
二、邀请会诊制度:(一)医师在诊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或者患者要求等原因,需要邀请其外院医师会诊时,当向患者说明会诊、费用等情况,征得患者同意后,报院医务处批准;当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征得其近亲属或者监护人同意。(二)请外院医师会诊时,需向该医院发出书面会诊邀请函。内容应当包括拟会诊患者病历摘要、拟邀请医师或者邀请医师的专业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会诊的目的、理由、时间和费用等情况,并加盖院医务处公章。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提出会诊邀请: 1.会诊邀请超出我院诊疗科目或者我院不具备相应资质的; 2.我院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不能为会诊提供必要的医疗安全保障的; 3.会诊邀请超出被邀请医师执业范围的;
三、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有关的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规范、常规。
四、会诊中涉及的会诊费用按照邀请医疗机构所在地的规定执行。差旅费按照实际发生额结算,不得重复收费。属我院根据诊疗需要邀请的,差旅费由院方承担;属患者主动要求邀请的,差旅费由患者承担,收费方应向患者提供正式收费票据。
会诊中涉及的治疗、手术等收费标准可在当地规定的基础上酌情加收,加收幅度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我院由于会诊产生的收入,应当统一支付给院方,会诊医师本人不得收取。我院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付派出会诊医师合理报酬。
五、医师在外出会诊时不得违反规定接受邀请医疗机构报酬,不得收受或者索要患者及其家属的钱物,不得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六、医师违反规定擅自外出会诊或者在会诊中违反规定的,记入医师考核档案;经教育仍不改正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医师外出会诊违反《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的,按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处理。
七、医师受卫生行政部门调遣到其他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活动的,不适用本制 度。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制度
(一)院设立危重病员抢救领导小组,由业务副院长任组长,医务处主任、护理部主任、门诊部主任、内科主任、我科主任任组员。
(二)各科医务人员遇有重大危重病员时,应立即报告上级医师及有关部门(院办、医务处、门办)。
(三)发生重大成批危重病员时,由院抢救领导小组根据病情成立指挥组,负责抢救人员的组织、抢救方案的拟定、物品的调集、各科室的协调以及和上级机关、医疗单位的联系。
(四)指挥组成员在抢救期间必须轮班在现场工作,随时掌握、处理抢救中存在的问题。
(五)各科室在接到抢救通知后,应立即放下可以暂缓进行的工作,立即奔赴现场,积极参加抢救,抢救工作由主科负责,其他科室根据需要积极协助。
(六)急诊科及各有关科室(包括放射、化验、药房、供应室、心电图室、超声波室等),应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工作。
(七)各科的抢救器材、抢救药品须定位存放,妥善保管,定期检查,补充更新,作好记录交班。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八)在医生未到达之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采取措施。主要负责抢救的科主任,应到现场抢救,并安排好本科抢救人员。医务科或门诊办公室(夜间由总值班室)应主动关心,协助解决抢救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必要时院领导应到现场,按情况调动全院力量,并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负责家属、单位、公安等联系工作。
(九)抢救过程中必须掌握关键,采取各项抢救措施挽救病人的生命,各科医护人员熟悉并掌握本科的各种急救医疗处理及技术操作。
(十)负责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严密观察病情,认真负责,坚守岗位,分秒必争,随时做好病史记录,病情有变化时,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以便加强抢救措施。
(十一)及时通知病员家属或单位领导来院,并将病情变化随时向家属交待清楚。纠纷、交通事故、自杀等,应报告公安机关。
(十二)抢救完毕,需做好抢救记录,必要时需做好抢救小结,以便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术前讨论制度
(一)对重大、重危、疑难、易发生并发症、致残、预后不良及新开展手术均应进行术前讨论。
(二)讨论会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经治医师、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理及有关人员参加,并详细记录归入病史。
(三)重点讨论:
1、术前诊断及诊断依据。
2、手术指征。
3、术前准备及病员对手术耐受力的评估。
4、麻醉选择。
5、术式选择,术中注意事项,术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危险估计及预防对策。
6、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发症及预防处理。
7、术后观察及护理要求。
8、手术人员组成及分工。
(四)术前讨论主要内容(诊断、手术及治疗方案、危险性及可能出现等)应向病员及单位谈清楚。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一)凡死亡病例讨论,一般应在死后一周内召开。
(二)特殊及意外死亡病例,不论是否属于医疗事故,都要及时单独讨论(当日完成),并报医务科和院领导。
(三)用于做尸检的病例须在病理报告做出后的一周内
进行。
(四)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医护人员参加,必需时请医务科参加。讨论会要有死亡时间、地点、诊断、死亡原因、参加人员签名及发言记录、讨论时间地点等完整的记载,以及本次讨论结果、对此病历的必须要吸取的经验教训等,整理后主治医师及上级医师签字,入病案存档。不准以死亡小结代替死亡病例讨论会记录。
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
1、医嘱转抄后,应做到每班查对并登记,转抄医嘱者与查对者均需签名。
2、临时医嘱要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全名。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先问清楚后方可执行。
3、整理医嘱单后,必须经第二人查对。
4、抢救病人时,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需复诵一便,待医师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保留用过的安剖,经二人核对后再弃去。
5、护士长、负责医师每周总查对医嘱1次。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三查—备药前、备药中、备药后查: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安剖、针剂玻璃瓶口有无松动、裂痕,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易致过敏的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剖,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赔伍禁忌。
5、发药或注射时,如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后方可执行。
三、输血查对制度
1、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血袋有无破裂。
2、查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血瓶号及血量是否符合,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现象。
3、查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及血型。
4、输血前检查配血报告必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5、输血完毕,血袋送回血库保存24小时。
四、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1、术前准备及接病人时,应查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
2、查手术名称及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的过敏试验结果等。
3、查无菌包的灭菌指示剂以及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4、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关闭缝合前,需核对纱布、缝针、器械的数目无误,方可关闭缝合伤口。
5、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查单送验。
五、供应室查对制度
1、准备器械包时,要查对品名、数量、质量及清洁度。
2、发器械包时要查对名称、消毒日期及灭菌指示剂。
3、收回器械包时要查对数量、质量及清洁处理情况。
供应室工作制度
一、供应室工作人员要有高度责任心,着装整洁、服务热情、严格遵守供应室各项规章 制度。
二、各项技术操作有严格程序和质量标准。
三、供应手续(一)在供应器材范围以内的用品,除不便携带者外,一律由门诊和临床科室做好需用计划(基数),由供应室每日定时送各科室,采取收旧补新的方法主动供应。(二)凡不在供应器材范围以内及临时或急诊用物,则由科室自借归还。(三)各科室如需特殊器材,应预先通知,以便准备。(四)供应物品如有错误和损坏,应立即通知供应室,以便及时了解、纠正和补换。(五)凡沾有脓血的器械,须由科室立即洗涤清洁,以免凝固损坏。各种用过物品,由各科室先行初步清洗消毒后方可送供应室。传染病人用物,应严格消毒后单独送交供应室。(六)凡无菌日期超过 1 周或封口已被拆开者,一律不得再用。
四、对准备器材、敷料的要求(一)所有包布、治疗巾及洞巾必须清洁无损,每次用后一律换洗。(二)金属器械,每天清洗后擦油,以免生锈损坏。(三)各种针头应做到清洁、通畅、锐利,斜面大、针梗长度要符合要求。(四)玻璃类器皿应按规定冲洗清洁,严密灭菌。(五)刀剪等锐利器械应与一般器械分开,单独保管。(六)橡皮用品应保存于较凉地方,冬天避免受冻,防止锐形拆叠。手套应定期检查上粉,凡质量变软或有粘连时一律不得再用。(七)所用物品,必须挂牌标明品名、数量、成人或小儿使用,并注明灭菌日期、包扎者与核对者编号,以便检查。(八)敷料须轻松、柔软、平滑而易于吸水,所有毛边应折在里面,无异物,大小适宜,使用前必须严格灭菌。
五、消毒灭菌工作(一)根据物品性质采用适当的灭菌方法,严格掌握灭菌程序和时间。(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前必须检查包布是否双层无破损,物品是否清洁,包扎是否严密。放置玻璃器材时不得挤压。消毒员不得擅自离开,应严格掌握压力和时间,以保证灭菌效果。灭菌完毕后,必须待汽压表的指针下降至“ 0 ”处,方可打出锅门,以免发生危险。定期鉴定高压锅的灭菌效能,并有记录。注意高压灭菌器的保养工作,每次(日)使用前 要洗刷一次,并按时维修。(三)各类人员拿取无菌物品时,必须洗净双手,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四)已灭菌物品和未灭菌物品应严格分开放置,以免混淆。清洁区、污染区、无菌物品存放区要有明确标志。工作程序和行走路线不交叉、不逆行。(五)凡不用高压灭菌的物品,则用煮沸法,如玻璃、搪瓷类,应放入冷水中,待水煮沸后,煮十分钟。橡皮类则待水温后放入。(六)不适用以上方法者可用化学药品消毒,如刀、剪、膀胱镜、肠线等,浸泡前必须洗刷清洁。所用消毒溶液应定期更换(容器应消毒)。
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本院护理人员绝大部分第一学历是中专,大专学历非常少,且大都为刚参加工作的新护士。虽然有些高年资护士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大专学历,但其知识面提高不多,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科室人员之间没有竞争性,不主动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安于现状。
护理队伍不稳定.护理人员年轻化由于乡镇医院受工作环境、地理环境、生活环境的制约,许多护士把乡镇医院作为跳板,离职的护士人数较多,因而只能招聘或调进新的护理人员,如此恶性循环,使高年资护士所剩无几,造成了护理队伍青黄不接的局面。与高年资护士相比,低年资护士存在以下不足:工作计划性差、忙中出错、工作抓不住重点、容易受外界干扰、忙中凭印象治疗护理、未经过挫折,安全意识淡薄、缺少有效的应对措施,对护理缺陷造成的后果认识不清、“慎独”精神差、规章制度不严格执行,业务不熟悉,缺乏工作经验”。
临时护士多其中许多临时护士不安心工作,因为牵涉到工资待遇、“三保”等实质性问题。临时护士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所以部分临时护士工作不求上进,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提高慢,无集体荣誉感,无院兴我荣的思想,使护理质量难以提高。
未学护理专业的人员也挤进护理队伍其由于各种原因,想来本院工作,但其所学专业的岗位人员已满,只有护理岗位是一个大缺口。所以如药剂、医疗等专业人员工作在护理岗位上,虽然她们在自己所学的专业可能优秀,但踏入护理队伍还得重新开始,从护理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压力巨大。
护士长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国的临床护士长多从基层护士中选拔,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管理理论知识,其管理行为多基于经验,在临床工作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日。根据医院的情况,护士长外出学习的机会少,甚至护理部主任也很难有出去学习的机会,因为外出学习对于乡镇卫生院来说是一项不小的开支,同时时间也不允许,所以管理水平很难得到提高。
乡镇医院的护士长与其它护理人员一样排班,平时不上班时,如果有危重病人就必须参与抢救,病人多、忙不过来时要帮忙处理。有护理、治疗、操作上的难题要帮助解决,她们每天在病房工作的时间比其它护士多,但没有固定的管理时间,只能利用休息时间检查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甚至护理部主任也是按需派班还要兼职其它护理以外的工作,以致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管理。
医、护、技管理不一致. 医、技工作人员相对饱和,所以上班时间短,无需拖班加班,又能保证正常的工休假,工作轻松,而护士们非常辛苦。
制度管理上,医、护、技执行不一致。医生有医生的管理制度,护士有护士的管理制度。如病历未及时书写,考试不及格等,医生未按制度进行奖罚,而护士却执行了。未体现全院公平原则,造成护士的逆反心理。
管理对策. 医院重视护理工作. 院领导重视护理工作,真正把医疗和护理放在同等的位置,善于倾听护士的呼声,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尽可能招聘素质较高的护士。
将未学护理专业的人员调离护理岗位,而学护理专业并且已在护理岗位的无证人员限定其短期内获得执业资格。
使护理人员的数量上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让护士有一定的休息时间,防止打疲劳战造成的安全隐患,让护士长有一定的支配时间去督促、检查护理工作。
医院的管理上做到公平公正,否则护理部的工作难以开展。
要看到护士的付出,肯定护士的劳动价值,2010年本院评选lQ名优秀工作者,其中7名为护士,这是对护理人员工作的肯定。
注重培养护士长,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护士长是各科室的领头羊,同样的科室,同样的护士,不同的护士长就有不同的护理质量。护士长是护理单元的组织者,是护理单元工作的指挥者,是护理学科的带头人。
希望上级部门每年组织护士长进行培训,让其有一个学习的平台,不断接受新事物,开阔视野。2010年院领导带领全院护士长参观学习了湘潭县的金侨医院、浏阳的集里医院,我们感触颇深。她们的护理管理、病房管理、工作状态、敬业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送护士长到上级医院深造,也是提高其管理水平的又一途径。本院在护理部的请求下,院领导把各科护士长全部送往上级医院进行短期培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特殊的操作技术。回院后科室护士长对工作充满信心,提高了管理水平,各方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护士长要不断总结经验,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忙碌之余善于发现每位护士的优缺点。挖掘人的潜能和发挥人的专长来扩大管理的效能,善于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护士长的一句话、一个举动、一个支持均能为护士们营造一种团结向上 活泼的团体气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只有依靠大家的力量,科室工作才能正常开展,护理质量才能提高。科室护士长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3.1 对新护士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告知其做人、做事、沟通、提高业务水平等的方法。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加强业务学习和操作技能的训练。我们总结了多年的经验,以前,每季度考试1次,量多,范围广,效果不理想,现在我们采取了少量多次的考试形式,考试成绩与科室护理工作评比及年终考核挂钩,考试取得前3名者给予个人奖励,未及格者给予处罚,针对护理薄弱环节,举办了急救药品、护理安全、护患沟通技巧、急危重病人的应对等学习班,提高全体护士的应急处事能力及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
鼓励护理人员参加自学及函授学习,学习期间给她们提供方便,获取相应文凭后给予适当的奖励。
提高临时护士的待遇,留住护士,稳定护理队伍,平时在工作中肯定她们的成绩、关心她们的成长。本院在对待临时护士的待遇上采取基本工资加工龄工资,晋级之后适当补加工资,交“三保”,奖金与正式护士一视同仁的办法。其待遇与正式工没有太大差异,目的是让她们能安心工作,把自己当成医院中的一员。
用制度管理人。充分发扬民主,制订符合院情,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护理部与护士长带头执行,护士与护士长之间互相监督,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抓护理安全. 在排班方面,做到人员搭配,老同志起传、帮、带的作用,弹性排班。查房。护理部每天查房1~2次,督促、检查、指导各项工作,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夜查房每周1次,护理部及科室护士长3人一组,查房内容包括职业形象,本班工作完成情况,危重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对病人“十知道”,急救药品机械,值班人员对急救药品的掌握情况,通过夜查房,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鞭策大家去学习,掌握有关知识。
医院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科室成立护理安全小组,发现差错,立即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注重细节,如儿科集中在一个地方进行静脉穿刺,喊名字时有误听现象,现在我们要求家属自报床号、姓名,并认真查对;发口服药时,护士交待后,病人或家属似懂非懂,结果服用剂量与医嘱不符,现在我们要求护士告诉病人的服药方法,然后再要病人或家属复述一遍,力求准确无误。护理部每月召开一次护理安全会议,总结一月来护理工作情况,并把收集的信息反馈到科室,指出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科室每月召开一次护理安全会议,认真总结经验,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为提高护理质量和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奠定了基础。通过各种评比与考核,使个人之间、护士长之间、科室之间有竞争目标,从而推动护理工作的向前发展。
制定护士的考核标准,由护士长具体考核。使护理人员能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和劳
动纪律,改善服务态度、认真完成各项工作、确保护理安全。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已于2013年1月9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3月24日起施行。
部长
陈竺 2013年2月20日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有效预防、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和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结核病防治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实行以及时发现患者、规范治疗管理和关怀救助为重点的防治策略。
第三条
卫生部负责全国结核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结核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结核病防治能力建设,逐步构建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防治服务体系。第四条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在职责范围内做好结核病防治的疫情监测和报告、诊断治疗、感染控制、转诊服务、患者管理、宣传教育等工作。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
卫生部组织制定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技术规范和标准;统筹医疗卫生资源,建设和管理全国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对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评价。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拟订本辖区内结核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协调辖区内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的建设和管理,指定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统筹规划辖区内结核病防治资源,对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给予必要的政策和经费支持;组织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
第七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开展规划管理及评估工作;
(二)收集、分析信息,监测肺结核疫情;及时准确报告、通报疫情及相关信息;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臵等工作;
(三)组织落实肺结核患者治疗期间的规范管理;
(四)组织开展肺结核或者疑似肺结核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工作;
(五)组织开展结核病高发和重点行业人群的防治工作;
(六)开展结核病实验室检测,对辖区内的结核病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
(七)组织开展结核病防治培训,提供防治技术指导;
(八)组织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
(九)开展结核病防治应用性研究。
第八条
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肺结核患者诊断治疗,落实治疗期间的随访检查;
(二)负责肺结核患者报告、登记和相关信息的录入工作;
(三)对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查;
(四)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第九条 非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指定内设职能科室和人员负责结核病疫情的报告;
(二)负责结核病患者和疑似患者的转诊工作;
(三)开展结核病防治培训工作;
(四)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第十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肺结核患者居家治疗期间的督导管理;
(二)负责转诊、追踪肺结核或者疑似肺结核患者及有可疑症状的密切接触者;
(三)对辖区内居民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
第三章
预
防
第十一条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开展结核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对就诊的肺结核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宣传结核病防治政策和知识。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期对辖区内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和宣传。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易患结核病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
第十二条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开展卡介苗预防接种工作。
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规范提供预防接种服务。
第十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在组织开展健康体检和预防性健康检查时,应当重点做好以下人群的肺结核筛查工作:
(一)从事结核病防治的医疗卫生人员;
(二)食品、药品、化妆品从业人员;
(三)《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中规定的从业人员;
(四)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的教职员工及学校入学新生;
(五)接触粉尘或者有害气体的人员;
(六)乳牛饲养业从业人员;
(七)其他易使肺结核扩散的人员。
第十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要制订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计划,健全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开展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工作,落实各项结核病感染防控措施,防止医源性感染和传播。
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应当重点采取以下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结核病门诊、病房设臵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严格执行环境卫生及消毒隔离制度,注意环境通风;
(三)对于被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痰液等排泄物和污物、污水以及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暂存及处臵;
(四)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或者肺结核患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发生。第十五条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严格遵守个人防护的基本原则,接触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或者疑似肺结核患者时,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第十六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科研等单位的结核病实验室和实验活动,应当符合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管理各项规定。
医疗机构实验室的结核病检测工作,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的规定进行统一管理和质量控制。
第十七条
肺结核疫情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当按照有关预案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一)依法做好疫情信息报告和风险评估;
(二)开展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臵;
(三)将发现的肺结核患者纳入规范化治疗管理;
(四)对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在征得本人同意后对其实施预防性化疗;
(五)开展疫情风险沟通和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布疫情处臵情况。
第四章
肺结核患者发现、报告与登记
第十八条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及时进行检查,对发现的确诊和疑似肺结核患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并将其转诊到患者居住地或者就诊医疗机构所在地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第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有关工作规范,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进行结核病筛查和确诊。
第二十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已进行疫情报告但未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进行追踪,督促其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诊断。
第二十一条
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对肺结核患者进行诊断,并对其中的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病筛查。
承担耐多药肺结核防治任务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对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进行痰分枝杆菌培养检查和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
第二十二条
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对肺结核患者进行管理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患者诊断、治疗及管理等相关信息。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患者治疗管理等情况,及时更新患者管理登记内容。
第二十三条
结核病疫情的报告、通报和公布,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肺结核患者治疗与管理
第二十四条
对发现的肺结核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和督导管理。第二十五条
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应当为肺结核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规范化的治疗服务。
设区的市级以上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严格按照实验室检测结果,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并规范提供治疗。
第二十六条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危、急、重症肺结核患者负有救治的责任,应当及时对患者进行医学处臵,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不得因就诊的患者是结核病病人拒绝对其其他疾病进行治疗。
第二十七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掌握肺结核患者的相关信息,督促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落实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工作。
第二十八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居家治疗的肺结核患者进行定期访视、督导服药等管理。
第二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工作规范对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患者进行抗结核和抗艾滋病病毒治疗、随访复查和管理。
第三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对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实行属地化管理,提供与当地居民同等的服务。
转出地和转入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及时交换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信息,确保落实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措施。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结核病防治工作行使下列监管职责:
(一)对结核病的预防、患者发现、治疗管理、疫情报告及监测等管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管;
(二)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责令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限期进行改进,依法查处;
(三)负责预防与控制结核病的其他监管事项。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重点加强对相关单位以下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监管:
(一)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诊断、治疗、管理和信息录入等工作;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结核病疫情监测与处臵、流行病学调查、高发和重点行业人群防治、实验室检测和质量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督导、培训和健康促进等工作;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转诊、追踪、患者督导管理和健康教育等工作;
(四)非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结核病疫情报告、转诊、培训、健康教育等工作。
第三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办法实施监管职责时,根据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需要,可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索取必要的资料,对有关场所进行检查。在执行公务中应当保护患者的隐私,不得泄漏患者个人信息及相关资料等。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不得拒绝、阻挠。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肺结核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履行肺结核疫情报告职责,或者瞒报、谎报、缓报肺结核疫情的;
(二)未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导致发生或者可能发生肺结核传播的;
(三)未履行监管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及时查处的。
第三十五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法履行肺结核疫情监测、报告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肺结核疫情的;
(二)发现肺结核疫情时,未依据职责及时采取措施的;
(三)故意泄露涉及肺结核患者、疑似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
(四)未履行对辖区实验室质量控制、培训等防治职责的。
第三十六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肺结核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报告肺结核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肺结核疫情的;
(二)非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发现确诊或者疑似肺结核患者,未按照规定进行转诊的;
(三)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未按照规定对肺结核患者或者疑似肺结核患者诊断治疗的,或者拒绝接诊的;
(四)未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对结核菌污染的痰液、污物和污水未进行卫生处理的;
(五)故意泄露涉及肺结核患者、疑似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和资料的。
第三十七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一)未履行对辖区内肺结核患者居家治疗期间的督导管理职责的;
(二)未按照规定转诊、追踪肺结核患者或者疑似肺结核患者及有可疑症状的密切接触者。
第三十八条
其他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导致肺结核传播或者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含义:
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咳嗽、咯痰2周以上以及咯血或者血痰是肺结核的主要症状,具有以上任何一项症状者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
疑似肺结核患者: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疑似病例。(1)有肺结核可疑症状的5岁以下儿童,同时伴有与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或者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2)仅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与活动性肺结核相符的病变。
传染性肺结核:指痰涂片检测阳性的肺结核。
密切接触者:指与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直接接触的人员,包括患者的家庭成员、同事和同学等。
耐多药肺结核:肺结核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被证实至少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患者发生活动性肺结核,或者结核病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
转诊: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将发现的疑似或确诊的肺结核患者转至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
追踪: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未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肺结核患者和有可疑症状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访,使其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1 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乡镇医疗水平虽然以及有了巨大提升, 但是在一部分的乡镇卫生院中依旧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财务管理作为卫生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虽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 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1.1 领导不重视, 制度不健全
首先, 在我国大部分的乡镇卫生院中, 普遍存在院内领导过于关注医疗业务, 忽视财务管理的问题。长期依赖, 领导对于财务管理的忽视, 使得院内严重缺乏财务管理意识, 管理人员本身认识不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 会计基础工作落实不到位, 财务管理效果十分微弱。其次, 还有一些乡镇卫生院中会计机构不健全, 不是缺少工作人员, 就是缺少监督管理机制, 外聘人员较多, 管理松散, 这些人员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 不具备专业会计素质, 工作方式落后, 根本不能使用新会计制度的要求。最后, 很多卫生院内部并没有建立自上至下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约束机制。聘用工作人员随意性大, 一人兼数职的现象十分常见, 管理上漏洞百出, 在这样的情况下, 财务管理工作成效甚微。
1.2 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会计监督职能难以发挥
卫生院中账簿、科目设置不合理、不规范的问题比较常见, 有的只有总账, 没有明细, 有的仅仅只有几页纸, 账目分类不情;支出科目并没有依据有关规定进行, 报表口径无法统一, 原始凭证真实性、可靠性无从考证。很多原始凭证只有院长的签字, 并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 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内容存在差异, 还有一些单位甚至存在不缴存现金, “白条”入账的问题, 会计监督根本没有发挥其应用的效力, 财务管理难度大、阻碍多。
1.3 资产管理松散, 潜在风险大
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目前卫生院内部固定资产明细记录不清晰、不完整的问题十分严重, 一些报废信息和报表随意处理, 财务工作与其他工作不同, 由于直接关系到集体的利益以及资金问题等等, 因此在处理财务报废信息的时候, 必须要严格依据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 不可自行处置, 自行处理非常容易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另外, 药品以及卫生材料管理不到位, 没有设立专有账目管理, 采用以存定销的药品供应模式, 财务报账上购买药物的价格与药局不符合, 在管理上不规范、股严格, 使得财务风险不断增加, 资产清查也不过是走走形式。
1.4 会计核算不规范, 债权债务管理混乱
目前在乡镇卫生院中, 会计核算不规范, 权责管理混乱是导致财务管理失控的主要因素, 很多卫生院并没有依据相关的财务制度进行账簿设置, 财务明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完全不符, 会计支出科目具体包括工资福利、商品与服务、个人、家庭补助四个科目, 一部分乡镇卫生院在这四个方面科目上的随意性很大, 因此导致会计信息失效, 失真问题严重。另外还有一部分债权债务清理不及时的问题, 坏账、死帐比较多。
2 加强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在分析了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我们能够看到强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乡镇卫生院来说, 合理、科学的财务管理是推动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针对以上问题, 具体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2.1 建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模式
强化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第一步是建立完善、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 在资金管理的各个环境, 有效落实管理中的要求和规定, 实现财务管理各环节的统一, 只有实现了统一管理, 才能够真正提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从本院的实际情况出发, 建立自上而下的严谨工作方式、预算管理机制等。院领导和财务管理者必须要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并将财务管理在卫生院经营生产的全过程中贯彻下去, 在预算考核、预算分析以及预算控制等环节, 切实抓好资金管理, 在外部竞争日益激烈的过程中, 卫生院必须要认清自身的财务状况, 并建立一个良性的运作秩序, 提升卫生院整体财务状况与管理效果。
2.2 实现乡镇卫生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
实现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要将预算管理工作落实好, 将每个环节的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做到预算有依据, 执行有控制, 评价有标准, 考核有奖惩, 不管是审批还是控制, 都必须要基于战略角度,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建立一体化。规范化的预算管理体制, 提升基础管理力度, 引入信息化管理体系, 做好分级归口管理, 完善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全面落实各环节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效力。
2.3 树立动态的财务管理理念
当前医疗卫生市场竞争激烈, 民营资本进入公共卫生医疗服务领域, 国家也出台相应的政策来鼓励各种性质的医疗机构进行公平竞争, 乡镇卫生院完全处于一种复杂多变的环境。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存在于乡镇卫生院发展、经营的内外部环境。面对这种情况, 乡镇卫生院应该密切关注市场动态, 充分做好市场调查, 树立动态的财务管理理念, 在通过一系列的选择、分析、比较过程之后, 找到最适合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平衡点, 然后再寻找到与之相适宜的财务管理措施, 这样一来, 能够使得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效率大大提升。同时, 在市场经济下, 任何进行经营管理的企业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着经济损失的可能与计划, 这是不可避免的, 乡镇卫生院也不例外。乡镇卫生院应该采用正确的风险理财理念, 结合自身的财务实际情况, 对多种不确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经济观察乡镇卫生院经营、财务环境的变化, 然后加以科学的验证和预测, 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使得财务风险最小化。结束语
在乡镇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医疗事业也随之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乡镇卫生所作为弄明主要的就医场所, 为了能够确保卫生所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 为人们提供一个可靠的就医环境, 强化内部各项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财务管理作为内部管理的核心, 相关部门以及管理人员要关注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积极进行处理, 强化财务监督与管理的力度, 这样才能够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田琼芳.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现状及创新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12) .
[2]李华.影响乡镇卫生院绩效评价的直接与财务管理因素及应对[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05) .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档案管理;现状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A
社会经济和文明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近几年随着国家相应的医改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更多的患者从医疗政策中切实的感受到了实惠。在政策的扶持下乡镇医疗机构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据调研资料显示,在多数的乡镇卫生院中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得到忽视,因此为了弥补这一短板,本文就从基层医院的档案管理的现状入手,探讨目前乡镇卫生院内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制定相应的改进和完善措施。
一、乡镇卫生院档案管理重要性
卫生院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卫生院的人事档案管理、药品的使用的档案、疾病预防和保健的重要文件管理、行政后勤的管理、医院内部的科研文件管理、教学活动的历史记录等,涵盖着医院历年发展的历程,许多珍贵的医案文案资料。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更好了解医院各个职工履历和发展,对于职工职位的变动调整进行登记和更换,便于医院的认识管理;典型的医案资料和病历资料能使医生在致病救人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医疗知识、如疾病类型、典型的形状、治疗的方法等,帮助其开拓眼界,提升专业技能;对于科研文案的管理能够使其科研成果得以传承和发展,教学活动的记录能帮助部门或者科室之间进行相关培训进行参考。由此来看医院的档案管理对于医院的发展、医疗事业的发展均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乡镇卫生院档案管理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的医院都设有专门的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并且配备有专业的管理人员,但是其主要的缺点是没有和医院发展的步调保持一致,造成管理缺乏平衡性和持久性。具体表现在以下
几点:
1、档案制度不够完善
经调研发现目前大多数的乡镇卫生院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均会对医疗、疾病预防和保健、药品的使用、行政后勤等方面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对于档案管理方面却没有详实且管理制度,档案管理的目标也是模糊不清,同样也缺乏档案管理的考核制度。从基本的日常管理制度规范缺乏,到管理目标以及管理工作的考评等或薄弱和缺失,造成档案管理无法适应医院的发展
脚步。
2、领导无法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在很多基层的卫生院内,医院的领导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如何让提高其经济效益方面,和职工的待遇等方面,没有切实的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很少对档案管理的工作进行资金投入,这就造成档案管理的硬件投入欠缺,许多乡镇的卫生院的档案管理室设置在闲置没用的储藏室内,由于缺乏专人的整理、登记等操作,导致档案丢失和损坏。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甚至没有使用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更多的档案还是依靠工作人员的手工操作,工作效率低下。
3、档案管理室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的档案管理人员是退休的医生或者是护士,甚至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利用率采用轮流管理。或者外聘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员来完成档案的整理、归档和记录等事宜,这些“管理员”大多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同时有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在没有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下进行管理的操作,其档案的整理和归档等处理会出现混乱无序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后期的档案的查找和使用。
4、病理资料的管理不够规范
近几年国家医疗政策向乡镇倾斜,使农村的人们看病更加方便、便宜,这也促使了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由此看病的人数也会逐渐增多,乡镇医院子啊突然面对这种情况时,对于病人的病例档案的建立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比如书写不够规范和严谨、内容不够完整,档案的信息缺失等,在建档时没有将相应的疾病类型、编号等书写清晰,造成归档时排列混乱,这对后期的档案检查、病案查阅以及统计分析等均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加强乡镇卫生院档案管理的措施
1、提升医院领导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医院的主要的任务就是治病救人,而其管理工作的规范与否是其整体实力的一种体现,所以在卫生院的日常运营中,不仅要将致病救人当成的要务,还要将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病人的档案管理同样如此。卫生院的领导应该将档案管理工作和医院业务建设放在同样的位置进行规划,继而大力宣传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卫生院职工对于其的认识,必要时可以学习国家的的有关于档案管理的法律,提升法律意识。
2、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的培训
要想落实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提升全院的重视程度,还要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培养具有专业的档案管理素质的人才,主要可以通过专业的知识培训、上级部门的委派等方式来完成,在培训后和入职前一定要对其的档案管理的知识水平进行考核,合格之后方可证实入职。同时对于那些进行培训的护士或者医生,对其培训的结果和年终或者相关的考评结果以及晋升挂钩,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员能够珍惜培训的机会,另一方面还能促使其专业档案管理知识的掌握,全面了解档案的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操作
规范。
3、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医院的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档案的建立、档案的整理、档案的保存和移交、同时还要满足医生分析研究医案时借阅、归还,与此同时对于过期的档案应该进行销毁处理等工作。因此作为医院要建立一整套档案管理的制度,保证每一步骤都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安排2名管理员,并将具体的管理内容责任到人,让档案管理和卫生院的发展趋于同步。
4、提升卫生院的硬件建设
在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之后则应该加强对档案管理室的建立,档案室应该设置在降为宽敞的房间内,同时主要保持档案室的空气的洁净、要具备除湿机和空调等电器,定期进行清理和检查,避免出现潮、滋生虫类或者其他物质的侵蚀等。与此同时要对管理工作配备专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心,建立电子档案更好的进行立卷、编排、检索、借阅等统计工作,全面实施信息化,是档案的信息更加完善,资料更加健全,管理更加高效。
5、加强病历的管理
患者的病历是体现医生的治疗措施,用药种类、治疗效果等多方面的信息载体,根据病历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医院的经营状况、疾病治疗的水平、医疗服务的质量等。因此在进行医院的档案管理中要加强对病历的管理力度,从书写规范等严格要求,制定病历书写规范制度,通过宣传和重申的方式让医生明确病历对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医院的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病历书写规范之后在进行档案管理时能更加快速的分类和统计分析。
四、结束语
医院的档案管理包括的内容比较繁多,这对于正处于政策改革的乡镇卫生院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作为全面的医疗服务机构,卫生院应该积极的相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努力的完善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提升档案管理的力度,全面实现卫生院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其米格.刍议乡镇卫生院档案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2(06).
[2]罗志勇.乡镇卫生院档案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J].才智.2012 (09).
【乡镇卫生院结核病管理】推荐阅读:
乡镇卫生院岗位管理09-28
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制度07-18
论文_论乡镇卫生院的管理07-18
木垒县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考核管理办法07-17
乡镇机关环境卫生管理制度09-16
云南乡镇卫生院06-18
乡镇中心卫生院09-17
乡镇卫生院禁毒简报10-05
乡镇卫生院工作制度06-21
乡镇卫生院副院长述职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