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车发展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专用车发展

专用车发展 篇1

今年以来,在机械工业联合会的帮助指导下,中国专用汽车网http://zyqc.cc/以科学、高效为原则,以推动产业发展升级为目标,不断创新拓展,各项工作得到了稳步推进。湖北慧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借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产业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结合本公司在互联网领域的10年资深经历、雄厚的技术力量、丰富的推广经验、成熟的运营团队,全力打造中国最大最专业的专用汽车行业门户网站-中国专用汽车网。

为了更好的服务商用车、专用车、工程机械行业,本站从现在起开展以下四项优惠活动:

1、中国专用汽车网500名专汽通会员免费赠送

即日起,中国专用汽车网价值500万元的专汽通会员及广告免费赠送,凡本站已注册及新申请的免费会员(专用车、商用车、工程机械及相关配件、生产设备材料行业),优质客户将自动升级成价值8880元的专汽通会员,限额500名,另有广告位相送。一个公司只能注册一个专汽通会员。

2、中国专用汽车网免费发稿

为了更好的宣传商用车专用车行业,及时反映卡车、专用车、工程机械及配件原材料设备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中国专用汽车网站真诚地邀请所有的会员企业将本企业的各种动态资讯(包括公司活动、新车型、新技术、新的发展策略及营销举措等等)随时发送到网站编辑部,我们会及时将这些稿件放到相关的栏目里,让更多的网友分享。我们更欢迎业内有识之士,就行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本网站栏目“企业风采”和“人物访谈”,希望其能够成为优秀企业和企业家展示形象,传播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便捷平台。望厂商企业多多赐稿,来稿将免费发布。

3、本站汽车、燃油、环保公告查询系统永久免费使用

中国专用汽车网为广大厂商、用户提供的《汽车公告免费在线查询系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全面、详实、专业、精准的机动车公告查询在线平台。查询平台的所有数据均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实时提供的文件和光盘数据,经过多年的测试和推广得到广大客户认可,深受客户信赖。

汽车公告免费查询系统地址:http://zyqc.cc/Gong_Gao_Cha_Xun

燃油公告查询系统http://zyqc.cc/RanYouDaBiao

环保公告查询系统http://zyqc.cc/HuanBaoDaBiao

免征公告查询系统及3C认证查询,欢迎大家使用。

4、2013年起凡是和本站战略合作伙伴购车成功的用户,赠送1000元油卡,用户可登陆本站的卡车论坛http://bbs.zyqc.cc/领取。

中国专用汽车网(专汽之都)是湖北慧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一个独立的以专用汽车、商用车、工程机械行业为核心,配件、生产设备、原材料等上下游并重的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为您提供最全的专用汽车、商用车及配件的参数价格;最及时的供应信息;最新的新闻资讯、技术知识、操作视频及多方位的图片。本站的免费汽车、燃油、环保、免征公告已是广大汽车经销商和车友最受欢迎的查询工具。网站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有如下十大版块:

1、整车市场目前拥有几千家认证的厂商会员,为用户提供了几万最新的专用汽车供应信息,极大方便用户选购专用汽车产品,通过本站用户可以进入到会员网站及厂商的官方网站更详细的了解厂商及其产品信息。本站会员也可随时登陆网站发布更新产品信息,管理留言及购车信息,和商友在线交流,还可享用本站提供的多项增值服务。

2、产品中心是整个站的核心,提供的整车产品数据跟国家发改委汽车公告数据同步,详细信息版块由厂商提供更为详尽的关于产品的详细信息。报价、经销商、图片、服务站、评论、配件都有独立版块,报价、经销商跟整车市场、企业黄页相关联,配件零部件跟配件市场相关联,服务站显示车型的相关服务站信息。厂商及用户可轻松找到整车供应信息及配

件供应信息,对用户的购车及配件提供了很好的一个服务平台。

3、资讯栏目提供最新专用汽车及相关行业动态,产品新闻,技术资料等。百科、问吧是给用户提供解决问题的互动平台,使厂商跟用户及网站服务方面实现很好的互动交流。

4、图片频道、视频频道为更好的全方位展示车辆提供了一个的平台,厂商可将图片及视频发到中国专用汽车网,跟产品库对接,让用户更好的更全面的了解产品信息。

5、中国专用汽车网的卡车论坛为网友提供一个交流空间,有很强的娱乐及实用性,并且定期组织相关活动,让网友们有一个互动交流的机会,也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可以及时把行车过程中遇到各种事件发到论坛,互相交流,寻求帮助。

6、中国专用汽车网手机版可随时随地利用手机上网查询信息、发布信息及管理信息,以适应未来的无线网络发展趋势,中国专用汽车网已开发出汽车公告、论坛、网站等版块的智能机多系统客户端。

7、中国专用汽车网英文版也已推出,为中国专用汽车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一个更大的发展平台。

8、免费汽车公告查询系统,网站提供免费汽车公告查询系统,数据可查、可导、可打印,免费更实用。汽车公告手机版功能更强大,随时随地可免费查询汽车公告。

9、“专汽之都”杂志,平面媒体配合网站,网站上也有网刊,给全国战略合作伙伴、厂商高管、热心车友免费派送。内部刊物,免费赠阅。中国专用汽车网除了提供专用汽车整车的服务外,还含盖了专用汽车周边产品服务,如配件供应信息,材料设备供应信息,物流运输服务,二手车辆交易服务信息等等。

10、采购招标频道提供最新的行业内的招标采购信息,会员可以第一时间查看全国专用车、配件、材料设备的招标信息。

本站还提供六项服务:

1、配件供应服务:

配件市场是这个网站产品品种最多、会员最多的版块,很多客户在购买了专用汽车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往往需要更换配件,由于产品换代,却苦于找不到配件厂商;生产厂家、服务站也需要找到更适合自己、价格更低、质量更好的零部件。中国专用汽车网有最新最全面的专汽配件供应信息,并且标有图号,配件供应跟整车产品库相关联,用户及厂家可以轻松找到配件及零部件信息,生产厂商也可以通过本站众多会员将库存积压商品快速售出。

2、材料设备供应服务:

对于专汽的制造厂家、维修站,网站提供最新最全面的生产原材料、设备供应信息。包括检测实验设备、汽保设备、工具等等。使厂商也享受到中国专用汽车网一条龙的优质服务。

3、物流运输频道

4、二手车交易服务

5、车辆按揭服务

6、保险代理服务

中国专用汽车网的特色、优势:第一,创造性,网站一直坚持求知创新的工作理念,不断根据网络变化、人民需要而调整自身,作出相应改变适应市场更激烈的挑战,不断追求技术革新,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第二,广泛性,网站涵盖了专用汽车、商用车、工程机械行业所涉及的生产商、经销商、技术研发者等相关行业,业内人士可以直接通过网站与相关人士进行交流,方便又直接;第三,全面性,网站提供的专用车、商用车、工程机械种类非常全面,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第四,多线性,网上营销与推广加线下服务与销售,全方位、多角度服务于大众。

中国专用汽车网不仅仅做专用汽车的网络媒体,还有一个平面媒体杂志-专汽之都网络快递,我站《网络快递》杂志与“中国专用汽车网”同步,是我站合作伙伴(收费会员)的一项福利,是品牌宣传的网下延伸。在杂志上做宣传的同时,还会在“中国专用汽车网”上开辟的“网络快递”专栏进行同步宣传。另外,我们还会在业内有影响的讲座、论坛、展会以及

所有注册会员和相关行业客户赠送此刊,使宣传更具渗透性、针对性。我站杂志为不定期出刊,目前一年出四期,不间断发放,做一期相当于在其它月刊杂志上做3至4期,免费赠阅。杂志一期印刷数量约为4万册,具体根据当时的情况有所调整。杂志的直接受众:全国各大科研院所、政府采购、环卫、道路、建筑、铁路、矿山、石油、化工、交通等用车单位以及汽车、配件制造商与经销商。中国专用汽车网网络快递杂志2013年将参加已签约的全国行业相关展会十多个,发行量空前,欢迎合作。

2013年将是中国专用汽车网的品牌年,我们会在“专汽之都”中国专用汽车网发展的不同时期,适时推出,把“专汽之都”中国专用汽车网打造成行业第一品牌,我们不仅只有想法,我们更有把想法完美表现出来的能力!

从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现状来看,电子商务网站也将会行业细分化,走专业化道路,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选择网络营销这种成本低、信息面广、效益高的营销宣传模式,这也将会是未来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我们网站有信心、有能力、更有责任搞好网络服务,不断运用电子商务的模式拓展自己的业务,争取为更多的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中国专用汽车网“专汽之都”当前在访问量、规模、效益各方面领先的专用汽车行业网站。中国专用汽车网汇集了各类专用汽车信息及专业指导性文章资源,它确立了本站在本行业人心目中的良好信誉和指导地位。我们已为众多知名的商用车、专用车、配件企业进行全方位的网络宣传推广和服务,建立了成熟赢利的经验模式。通过论坛、展会等互动栏目,汇聚行业人脉。移动互联网已在本站全面应用,厂商、车友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发布各种供求信息,产品参数,新闻资讯,技术资料等;还可将你的所见所闻及亲身经历,发到论坛,与网友共享,有了中国专用汽车网,车友再无任何困难,我们将是你们坚强后盾和有力保障,帮助解决当前专用汽车、商用车等行车及用车中的各种难题,为车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专汽之都”中国专用汽车网必将实现做行业大哥的目标,成为找专用汽车、商用车、工程机械及相关产品的第一站,并且辐射配件、材料设备等上下游行业。只有我们会围绕“专汽之都”这个话题更深入的分析,而不是只专著于短期的利益。“专汽之都”是专用汽车之都,是最专业的商用汽车之都,最专业的汽车配件之都,因为专一所以专业,中国专用汽车网注定就是专注于专用汽车、商用车领域的一面旗帜。

专用车发展 篇2

1956年7月,一汽建成投产,随后用解放牌卡车底盘改装的自卸车、运油车等相继问世,我国专用车开始起步。1983年6月,全国改装汽车、专用汽车新产品展评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专用汽车作为我国汽车工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式形成。进入新世纪,我国专用汽车更是以年均18%的速度递增,总量和品种大幅增长,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专用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

2 0 1 0年,我国专用车产销量分别为185.16万辆和139.97万辆,同比增长22.59%和32.86%。今年上半年,受全国汽车行业经济运行增速减缓影响,专用车增幅收窄,累计销量为43.6万辆,同比累计下降2.72%,面临新一轮的结构调整。

二、专用汽车发展面临的挑战

专用汽车具有产品种类多、生产批量小、专业化程度高等特点,加上我国专用汽车产品与欧、美、日等先进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专用汽车行业在今后发展中将面临如下一些挑战:

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1、经济发达国家专用汽车占商用汽车比例达80%以上,我国只有40%左右。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高,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专用汽车能否保持同步发展,满足市场需求;

2、随着经济发展,专用汽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争夺市场,国外企业与我国专用汽车企业一定会面临“血腥”的博弈,我们能否经受住舶来品(国外先进产品)的冲击;

3、专用车的专业化、智能化、高档化、差异化与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专用车生产企业是否具备应对承接能力。

专用车企业自身面临的挑战

1、产品技术的挑战。

专用汽车底盘——国外大部分采用专用底盘,我国一般采用通用底盘;

专用装置及零部件——国外专用车厂、专用底盘生产企业、专用装置及零部件企业分工明细,配套系统完善,与之相比,我国专用汽车生产企业生产管理粗放,产品同质化严重,专用装置和零部件分工配置不合理;

关联技术集成——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多种应用技术的大集成。

2、研发技术的挑战。

基础技术研究——发达国家有许多专业研究机构和公司从事基础技术应用研究,我国主要依赖企业完成;

产品研发手段——国外已广泛运用三维设计软件及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辅助设计,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是采用CAD技术和优化设计技术,设计软件以二维设计AUTOCAD为主;

研发能力与水平——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仍是我国专用车技术发展的瓶颈。

3、生产制造技术。

生产制造能力——国际上是柔性装配生产线,我国主要还是采用工位式装配方式;

工艺装备水平——我国生产设备和工艺装备还比较落后;

试验检测技术——我国有明显进步,较好满足市场要求。

4、新技术和新材料。

新技术如c a n总线技术在国外普遍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c a n总线产品很少,主要依靠进口;新材料如铝合金、高强度钢材、碳纤维、玻璃纤维在国外广泛使用,而我国有的才刚刚起步。

三、发展专用汽车的对策

1、重视科学管理:

主要是宏观方面,完善专用汽车行业管理体系,给专用汽车产品技术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等各环节创造科学宽松的发展环境。

2、加快科技创新:

加快专用车技术和产品的自主研发和原始创新步伐,加强重要的基础技术研究,力争在重点产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有重大突破。

3、促进技术进步:

以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发展专用汽车底盘、专用装置和轻量化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多功能集成的专用汽车产品。

4、搭建共享平台: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优化资源组合,建设高效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5、抓住产品特点:

在“专、活、精、协”上下功夫(专,是指特殊的用途,要独树一帜;活,是指企业灵活敏捷地适应市场;精,是指做精品,质量要第一;协,是指产业链的专业化协作)

6、积极开拓市场:

浅谈国内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发展 篇3

【关键词】自动变速器;市场现状;应用现状;前景展望

1、市场表现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知识的积累和消费意识的日益成熟,汽车,特别是乘用车的市场竞争正逐渐从产品竞争转向技术、质量和品牌的竞争。作为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变速器已成为消费者购买决策时的重要考虑要素。

根据《FOURIN中国汽车调查月报》出厂数据统计,2011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各类变速器的装车量已达到1447万台,较2010年同比增长了5.19%。其中自动变速器的装车量为518万台,同比增长了16.4%,高于变速箱行业以及整车的增长速度。市场份额最大的仍然是AT。

2、技术及应用现状

自动变速器在中国乘用车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已毋庸置疑;而选择一条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路线、快速掌握自动变速器、核心零部件的设计能力并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也已成为国内主机厂及各大科研院所的热点课题。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常见的四种类型的自动变速器AMT、CVT、AT、DCT均已在国内形成了产业化基础。

2.1 AMT技术及应用现状

AMT是在传统手动变速箱箱体上外加液电控制模块来实现换档的自动化,可让驾驶者在享受自动换档的轻松时也能兼顾手动换档的乐趣。其优点是操纵简单、传动效率高,而且具有良好的生产继承性,普通手动变速器的生产线只要经过一定的改造就可用于生产AMT,因此它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但由于AMT结构与手动变速器基本一致,所以换档冲击比较明显,舒适性较差。

2011年,中国乘用车AMT变速器的装车量为10.2万台,占自动变速器总装车量的2%。因新赛欧5AMT、景逸6AMT、MG3 5AMT等2011年新上市车型的亮眼表现,使得AMT的装车量较2010年有了较大的增幅。

目前,大部分自主品牌车企都选择将AMT应用在微、小型乘用车上,像是一汽、奇瑞、长安和上汽,所青睐的技术路线也多是170N.m以下的“液压+电控”方式;也有少数车企选择将AMT搭载在多功能乘用车上,如东风(购自格特拉克)和江淮。

除上述车企外,国内另有一些独立变速器供应商也纷纷与整车厂联手,实现了AMT核心技术掌控的突破。像是南京阿福的主要匹配0.6~1.3L发动机的5AMT,已经实现在长城炫丽、昌河铃木以及众泰等车型上的批量搭载;重庆青山自主研发的机电式5AMT也已在江淮同悦上成功实现量产;而湖南中德面向MPV车型的AMT,也将在近期内搭载长丰旗下车型投入生产。

2.2 CVT技术及应用现状

CVT不像其它变速器那样依靠齿轮变速,而是用两对可以轴向移动的锥型盘和一条钢制传动带来实现变速。其传动比可随意变化,没有换档的突跳感觉,因此驾驶时的舒适性更好。而且,汽车装配CVT变速器时可以让发动机始终处于比较良好的工作状态,这样有利于改善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水平。但CVT变速器的传动带在工作中偶尔会出现打滑的现象,降低传动效率。另外,由于CVT变速器的传动带相对比较脆弱,所能承受的扭矩也比较有限。

2011年,中国乘用车CVT变速器的装车量为30.8万台,占自动变速器总装车量的6%,仅次于AT。

随着技术的改进,在国外,CVT技术的最大承载扭矩已经可以达到350N.m以上;但在国内,基于市场需求、工艺能力以及资源掌控等因素,CVT仍集中在250N.m以下,以搭载2.0L以下排量的紧凑型和小型车为主。

目前,真正掌握CVT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的自主品牌整车厂只有奇瑞一家,其搭载CVT变速器+1.8L发动机的紧凑型车E5已于2011年成功上市。这款CVT的最大承载扭矩可达190N.m,按照奇瑞规划主要用于搭载1.6~2.0L发动机,但由于其核心传动元件推力钢带仍然来自博世,故成本压力较大。

除奇瑞外,像是长城、比亚迪、东南、吉利、海马等自主车企也纷纷在自己的1.3~1.8L紧凑型、小型车上搭载了CVT,但这些CVT基本上都是来自于一家有着比利时外资背景的独立变速器供应商南京邦奇。

另外,像是江麓容大、洛阳联合、北京维艾迪等民营独立变速器供应商,也纷纷开发出面向自主品牌经济车型的CVT产品,并已经完成了样机的试制以及样车搭载、整车性能试验。其中,江麓容大已经与博世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在国内力帆、众泰等车型上实现小批量的产业化;而北京维艾迪的原创技术活齿无级变速器,一旦产业化成功,将有望引领新一波的自动变速器技术革命。

2.3 AT技术及应用现状

AT是在国内推广最早,也是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自动变速器。它利用电控单元控制电磁阀,进而改变油路压力,带动行星齿轮机构进行换档,能根据油门踏板和车速变化自动地实现变速。同其它自动变速器技术相比,AT无论是在技术成熟度还是产品可靠性上都占有较大的优势,且其发展发展历史最久,容易被用户所接受,因此,短期内其在自动变速器市场的主流地位很难被撼动。

2011年,中国乘用车AT变速器的装车量为461.4万台,占自动变速器总装车量的89%,高举榜首。

作为国内细分市场份额最大、技术最成熟、消费者接收度最高的一种自动变速器技术,早在2003~2006年左右曾一度引爆自主车企研发热潮。但时至今日,由于国外专利垄断、国内制造工艺水平不足、电磁阀等核心零部件采购渠道受阻等因素,目前真正实现商品化的仍只有吉利一家。像是江淮4AT、奇瑞6AT都在技术预研实现后,分别于2008年、2011年宣告暂时搁浅产业化计划。

而吉利在继2005年成功推出第一款4AT,并批量搭载于自由舰、金刚、金鹰、熊猫等车型上后,也暂缓了AT路线的自主研发步伐,直至2009年成功收购澳大利亚DSI,利用两年时间实现DSI 6AT的国产化及整车匹配,才于2011年正式推出第二款AT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AT,搭载1.8LDVVT全球鹰GC7。

独立供应商方面,在AT领域表现最为亮眼的当属山东盛瑞传动,其联合德国里卡多及北航等国内外一流设计团队所研发的8AT已达到国际行业领先水平,先后同江铃陆风、海马SUV签署了合作协议,并于2011年底实现了投产下线。

2.4 DCT技术及应用现状

DCT是以大众为首的欧系车主推的一款自动变速器技术。它由一个电液控制装置装置同时控制两组离合器及齿轮组的动作。双离合变速器工作时,由一组齿轮啮合进行传动,同时另一组齿轮已经处在预选状态。通过两组离合器的交替啮合,可以实现动力的不间断传送。因此,双离合变速器换档时没有冲击,而且响应速度快,传动效率高。

2011年,中国乘用车DCT变速器的装车量为15.6万台,占自动变速器总装车量的3%。

从2008~2010年,受大众等标杆企业及博格华纳等传动系零部件龙头的舆论导向,加上中国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植,DCT一时间炙手可热,俨然已成为十二五期间中国自主乘用车自动变速器的技术方向。目前,包括上汽、一汽、江淮、吉利、长安、长城、长丰、东风、比亚迪等在内的绝大部分自主品牌整车厂以及重庆青山、杭齿为代表的变速器制造企业,都争相上马了自己的DCT产业化项目,且大部分企业都选择以6个前进档、最大承重扭矩250N.m作为技术攻关方向,计划量产的时间也多集中在2012~2013年。不过,截止到收稿时间,仍没有一家国内的DCT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商品化。就连之前在2011年底就宣布搭载G6上市的比亚迪6DCT,也只是接受预定,暂无实车可提。

3、前景展望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市场发展迅速,特别是自主品牌市场缺口巨大,预计到2013年底,中国乘用车自动档的装车率将突破40%。2013年也将继2012年这一开局之年后,成为中国自主自动变速器产业最为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各种类型的自动变速器技术都将由自主企业实现大规模商品化。

2013年以后,6AT及6DCT将成为紧凑型及以上级别车型自动档的标配;CVT有望成为1.3~1.5L排量小型车自动档的首选;6档以上AMT将成为MPV车型的入门级自动档配置;低成本5AMT、CVT搭载微型车将被消费者所接纳并热销;4AT濒临淘汰。

参考文献

[1]胡臣树,郭千里,张鹏,杜志斌.中国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市场应用及优劣势分析[J].汽车与配件,2012,(3):45-49.

[2]陈勇,赵文江,刘文忠.中国汽车自动变速器技术现状及市场展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291-1294.

[3]吴憩棠.无级变速器(CVT)技术发展和在中国的应用[J].汽车与配件,2008,(48):22-24.

[4]赵三明.自主开发的自动变速器进入产业化进程[N].中国工业报,2011-8-19.

专用车发展 篇4

核心提示:我国专用汽车发展正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虽然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我相信,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专用汽车产业一定会走上更加健康的发展之路,赶上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在国际市场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2008年4月23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主办的2008商用汽车发展交流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专论商用汽车发展趋势。具有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和卡车生产企业双重领导经历的安徽星马集团公司董事长刘汉如应邀出席并作演讲。下面是演讲全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工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专用汽车作为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一方面,随着产业政策的逐步落实和行业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生产秩序不断规范,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高速铁路建设、公路建设及道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专用汽车获得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品种日趋丰富、合理,年产量大幅提高;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各项政策法规的更加完善、现存问题的逐步解决和海外市场的巨大需求,我国的专用汽车产业必将迎来另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

我国专用汽车的发展现状

我国专用汽车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早期主要侧重于使用,虽然使用较早,但全面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比发达国家晚了近30年。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专用汽车已有了一定规模,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迅速。据统计资料,全国专用汽车生产企业1999年546家,2005年628家,2007年已增加到约800家;产量也有了长足发展,1999年统计产量17.42万辆,2004年35万辆,2005年50万辆,2006年近60万辆,2007可能达到约70万辆。目前,我国专用汽车产量占载货车总量的约40%,品种接近5000个。预计“十一五”期末,我国专用汽车品种将达到6000个,年产90万辆,占当年载货车产量的65%。

另外,我国相当部分专用汽车已基本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同类产品的水平,尽管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总体上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在世界上已占有重要地位,且已基本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企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部分领域出现了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在产品品种、档次、工艺装备、自主研发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已基本实现从进口到出口的转变。“十五”以来,多数专用车企业进行了结构调整,很多中小企业通过改制、兼并、重组等方式基本实现了企业性质的转变。多数专用车企业拥有完备的产品研发体系,少部分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专用汽车发展遇到的主要问属

不可讳言,我国的专用汽车发展仍存在着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得到解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专用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研发能力不强,产品质量不高,同质化现象严重。我国目前除自卸车、挂车、厢式

货车等专用车批量较大外,其他技术含量较高的专用车大多是小批量多品种,开发新品及技术改造投入大、见效慢、收效小,加上大多企业缺乏资金,不愿做长期投资,而采用简易工艺装备,致使产品质量难有较大提高;资金缺乏、技术投入不足,更容易走上仿造之路,多数企业都是仿造国外车型,然后再相互模仿,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

其次,专用底盘缺乏。目前国内基本上没有一家专业生产专用汽车底盘的企业,国内约800家专用车企业生产的各类专用汽车,大多是在普通货车底盘基础上改装而成的,而其中大多数为利用外购底盘进行改装生产的中小企业,机械化程度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这一现状极大地制约了我国专用汽车的发展。

第三,产品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专用车市场份额占全部载货车的40%,与发达国家超过70%的市场份额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国外载货类专用车中轻、中、重比例为3:4:3,而我国目前仅为3:5:2,中型专用车偏多而重型专用车较少。产品结构的不合理与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形成了巨大反差。

第四,行业集中度较低,生产企业不“专”业,国内大多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存在散、乱、差现象。例如,一个产品有几十家甚至几百家企业生产,以及一个企业又生产很多种品种:而发达国家,一个产品最多三五家企业生产,一个企业最多只生产几种产品。

第五,现有专用装置的开发能力和制造水平对专用汽车限制较大。我国专用汽车专用装置的关键件总体水平不高,如液压件、泵类、阀类、控制仪表等现在还未达到较高技术水平,仍需进口,制约了高水平专用汽车的开发生产。

最后,国内专用汽车内涵较低,与先进国家的技术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以美国为例,通常一个14m、载荷20t的2轴厢式半挂车,车辆自质量在7t以下,换算成我国目前的13m标准2轴厢式半挂车,自质量约6t;而我国目前13m2轴厢式半挂车的自质量通常超过8t。如果2轴半挂车轴荷受同样法规的限制,美国的厢式挂车在满载时将比我国车辆多装约2t的货物,空载运输时自质量又轻2t,这对汽车列车油耗、轮胎损耗都有较大影响,其先进的运输经济性不言而喻。

专用汽车底盘的研制与推广

专用车行业是依附在底盘制造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又有批量小、品种多、科技含量高的特点,与主机厂有着密切的联系:主机厂开发的专用车底盘能否满足专用车日益多元化、专业化的需要,直接影响到其底盘的销售:因此,主机厂应充分重视专用车厂及用户的需求,专门开发适用的专用车底盘。为此,主机厂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与专用车厂进行改装方面的技术交流,了解上装的专用性能和技术要求,开发满足专业要求的底盘。

第二,充分了解专用车的使用环境及工况,对某些部件进行相应改进,以适应特定的环境及工况。

第三,召集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专用车企业及用户进行技术交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及要求,开发或不断改进专用车底盘。

第四,密切关注发达国家专用车的发展动向,结合国外、国内市场需求趋势,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专用汽车底盘,填补国内空白并抢占国际市场。

一个好的专用车底盘如要打开市场,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除了上面提到的必须满足的要求及专用性能等外,还要结合市场特点做好市场推广工作,对专用车企业申报专用车产品公告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我国专用汽车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及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同时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逐步落实和行业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我国专用汽车市场还将得到更大发展。未来我国专用汽车的主流市场将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服务和高等级公路运输、管理2大板块,专用汽车发展将主要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1.品种多样化

从品种上讲,发达国家如德国的专用汽车品种有6000多种;从批量上讲,目前德、日、英等国也是完全根据市场和用户的需要进行生产的,用户要一两辆车,企业就生产一两辆车。正是由于专用汽车服务的广泛性和专业性,才形成了专用车多品种的特点。由于各行业的特点不同,对具体品种的需求量也不同。专用汽车市场可以出现多个热点同时并存的局面,从而形成市场的多元化,为生产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2.重型化.大功率.多轴化

从近年来的统计数据看,重卡市场销量2002年为245辆,发动机功率大多在206kW(280PS)以下,而到2007年则迅速增长到485辆,发动机功率大多为206—257kW(280—350PS),重卡尤其重卡底盘的发展趋势充分印证了专用车重型化、大功率发展趋势。道路条件的改善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公路运输的高速化、集装箱化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为大吨位、大功率、多轴化专用汽车的广泛使用提供了广阔空间。专家预测,“十一五”期间,高速公路运输车辆,如重型牵引车、厢式车、厢式半挂车、集装箱运输车、专用半挂车、保温冷藏车等将成为市场主角。

3.轻量化

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对于减轻自质量、提高运输效率、推动和促进我国专用汽车技术进步、缩短与国外产品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欧美专用车企业对铝合金及不锈钢材料的罐体、厢体的应用已有20多年历史,日本企业也已在专用车上装中大量应用铝合金等轻型材料,而轻型材料在我国专用汽车行业的应用才刚刚起步。这意味着,我国的专用汽车产品也将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只不过轻量化发展的速度会因为不同的国情而有所不同。

我国专用汽车之所以在轻量化方面与欧、美、日企业存在很大差距,一是因为目前我国专用汽车的消费水平还比较低,二是国内运输企业为了节省运输费用,千方百计地超载,而没有意识到超载本身会大大增加车辆的燃油费用,三是我国某些地区治理超载的力度不够;

因此,推进我国专用汽车的轻量化,国家有关部门在加大管理、改革税收的同时,还应该引导用户去购买经济性好的轻量化产品。

4.厢式化,城市专用汽车轻型化

我国“十五”行业规划开始提出大力推广厢式运输,其发展趋势已被行业公认,尤其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厢式半挂车、集装箱半挂车已成为物流企业的主力车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冷藏运输半挂车也会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同时,世界商业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超市比比皆是,轻型厢式车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城市专用汽车轻型化趋势已经显现。

5.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总量构成的变化,市场对专用汽车品种的需求格局将相应改变。普通自卸汽车需求量会随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而逐渐减少,厢式车、半挂车及城市配套服务车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同时,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成本的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以价格取胜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被弱化,以技术创新的替代性经济增长将成为专用汽车行业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此外,市场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这种趋势将提高专用车企业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积极性。机、电、气、液、微电子一体化技术及GPS技术等在专用车上的应用能大大增强专用车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专家预测,今后一段时期内,高新技术的大量应用,加上我国专用汽车传统的成本优势会使国产专用汽车在出口方面上一个新台阶。

6.人性化,安全,节能、环保

专用汽车底盘的设计会越来越人性化:一是充分考虑舒适性,为驾驶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二是允许个性化设置性能参数。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水平的提高,汽车设计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保证驾驶人员的安全成为设计人员重点考虑的问题,除停车、行车制动等基本安全措施外,通过配备功能齐全的监控系统、防侧翻系统以及电控、液压、机械3套独立制动系统,大大提高整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车辆的安全性研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国际国内油价的不断攀高、全国各地不断出现的“油荒”和气候变暖,使节能、环保成为整个社会关心的主题。国家也推出了一系统政策措施来推动环境的改善,汽车节能环保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对用户来说,节油不仅从能源考虑,也关系着他们的切身利益。环保要求推动了动力技术的更新,如电控燃油喷射和共轨技术成为必经路线。

7.合资合作、资产重组

从国际市场来看,发达国家因受劳动力价格及经济低迷状况的制约,近年来制造业纷纷外移,给我国专用汽车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一定机遇。一方面,国内专用汽车靠价格优势在东南亚、中东、非洲、中亚及俄罗斯市场不断增加市场份额,为国内专用汽车全面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国外专用汽车企业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高端产品方面占据绝对优势,通过合资合作,来促进我国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

8.区域化的产业集中趋势

国家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形成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规模企业发展,这一政策将推动行业优势资源的重新配置,有实力的企业将进一步整合行业资源、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专用汽车产品行业的生产集中度。

专用车发展 篇5

在移动通信日益发达的今天,专用移动通信网曾经面临着难以取舍的抉择,本文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以两网优势互补为根本,对发展我国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必要性作了陈述,提出了建议。

1 专用移动通信设备的现状

为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各部委十分重视信息网的建设和改善,基本上都建有自己的专用通信网,以卫星通信为主,微波与光纤通信为辅,主要用于管理部门间的信息传递。而从调查中了解,在我国,用于工作、生产一线的无线调度和应急移动通信设备仍以点对点的短波、超短波电台和常规对讲机为主,甚至不少信息靠人工采集传递,相当落后,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由于各部门初建集群系统时,主要供领导和管理干部使用,是以电话互联为主的双工通信,很少用于一线的生产调度。特别是在1992年~1994年公众蜂窝移动通信发展初期,价格昂贵,扩容不足,不少单位就用集群通信向社会提供服务,与蜂窝通信竞争,号称“二哥大”,步入误区。

2 关于专用集群移动通信网与公众蜂窝移动通信网之间的关系

本次调研的课题之一,认为公众移动通信网与专用移动通信网虽在技术性能上有所渗透,在使用上可相互补充,但不能相互代替。原因如下:

2.1 两网在通信方式、业务范围等方面均有区别(详见表1)

2.2 集群通信系统的功能更能满足指挥调度工作的需要

随着公众网不断扩容、完善,满足领导层日常工作联络是可以的,但其功能不能完全满足一线指挥调度需要。专用集群移动通信系统除具有选呼、群呼、等级优先、强拆强插等调度功能外,还具有单工、脱网直通和较强的加密功能,这是公众网所不能满足和保证的。在指挥调度中接续时间的快慢往往是事情成败、经济损失大小以及能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集群系统的接续时间小于300ms~500ms,而在热点地区、突发事件和抢险救灾时,公众网常出现信号阻塞,无法保证通信及时,往往贻误战机,造成损失。

2.3 两网服务对象各异,单独建网为宜

通信网的建设和使用都是采用多种通信手段、多种系统,以确保通信在任何时间、任何环境和地点都能畅通无阻,这对于信息化社会更为重要。移动通信网中公众网是面向社会面向个人的,而专用网是面向企事业单位,用于一线工作的指挥调度,尤其是用于应急事件和抢险救灾,因此必须单独建网,这并不是重复建设,而是通信手段的相互补充。

2.4 两网分设有利于各自利用分配的频率资源

频率资源不能再生和制造,只能想法充分利用。在我国公众移动通信和专用移动通信都已分配有频率使用范围,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频率资源更为紧张,将专用调度与公众网共用,从频率利用上是不合理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2.5 两网运营方式不同。分开建网便于按需选用

公众网是经营型网,专用网多是非经营型的。各业务部门认为公众网即使具备全部调度功能,但收费高,一线的指挥调度工作使用的次数多及时间长,所需费用也是各部门无法承受的。

3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市场需求

3.1 所调查部门的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市场需求

3.1.1 水利系统

公众网(GSM)不能满足水利指挥、调度的要求。但在汛期可以起到辅助作用。水利系统要单独建设自己的专网。平时可以与其它部门共用,汛期必须专用。水利系统无线通信设备的使用有季节性特点,主要在汛期抗洪救灾。

从总的发展上,水利专用通信骨干网中以卫星、微波为主,集群为辅。集群通信建于重要堤防,作为应急网,用于汛期的调度及平时的维护。全国重要堤防要全部覆盖。水利系统最高目标是实现汛情的图象传输。

3.1.2 交通系统

内河、海运、公路专用通信是现代化动态管理实现指挥调度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内河与海洋专用通信网主要用于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水上治安及航运经济发展等。公路专用移动通信网主要用于公路工程、路政管理及公路运输等。

交通专用移动通信网有以下特点:①地域辽阔,地形复杂;②是链状通信网;③所需基站多;④用户量不大,每个基站大约30个~50个用户等。⑤要求接续时间小于500毫秒,具有漫游功能、越区切换和脱网功能。

运输管理方面是专用移动通信的一个较大的潜在市场,在交通汇集点全国建有54个枢纽港,各港口以信息服务为主,用户量大。运输管理公司将是共用专业调度网较大的用户。

3.1.3 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通信与电厂同时建设。一般通信项目的投资都挂在基建项目上。由于投资规模大,模拟集群上的时间不长,预计电力系统最近对数字专用移动通信不会有太大的需求。

从长远来看,电力调度自动化方面的需求较大。主要在各变电站电力供应情况、电力线路运行参数的集中汇总供电局调度所,据此进行控制操作。数字集群在解决数传及指挥调度方面,市场相当可观。

3.1.4 铁路系统

铁路本身的特点决定现有GSM不能满足铁路的要求。随着列车的提速,“安全正点”对指挥调度网的要求就越发迫切,集群通信系统适合铁路的要求。现铁道部门上下已统一认识,领导日常工作可用GSM手机,一线的指挥调度靠集群调度网加已有的列调网。

3.2 我国数字集群市场需求

在被调查的部门中,大部分认为建立专用集群调度系统是必要的。根据各部门的需求情况,以及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建网特点,我们作了如下保守预测:

数字集群的潜在市场需求:800万~900万部移动台,14万~15万个信道,500亿元的`市场价值。

其中最有市场潜力是共用的经营性的(或称为商用的)集群调度通信网(国际电联称为PAMR),这也是国际集群通信系统发展的趋势。

4 建议

4.1 明确发展集群移动通信产业的战略地位,对其发展给予高度重视

移动通信从应用方面可分为两大类:公众移动通信网和专用移动通信网,两者虽在技术性能上有所渗透,但不能相互代替。发达国家的两网均是同步发展的。

从调研情况看,我国集群通信网的建设由于90年代初曾步入使用误区(前已叙述过),使其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公众网的发展。近两年,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要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现代化管理转变,因此,各部门逐步走出误区,进一步认识到调度移动通信网的重要性,要上集群通信网,这种要求必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越发迫切。现在国家十分重视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上给予大力支持,建议国家利用这一大好契机,在重视公众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专用集群移动通信网战略地位,抓好专用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

4.2 专用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重点应放在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设备的开发和产业化上

特别是近两年来,在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的组织下,国内十几家企事业单位已经成立了数字集群移动通信联合体,不仅协助国家标准工作组在国外技术资料的消化分析上、技术体制的优选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还在产品的开发上进行了预研,有了一定基础,如国家加以扶持,一定能尽早为使用部门提供自己的设备。

4.3 抓紧数字集群技术体制的制订工作

这次调研,各部门都希望抓紧数字集群技术体制的制订,拖的时间太长会影响使用。

制订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技术体制是国家技术监督局下达的国家标准任务,主办单位是广州通信研究所会同邮电传输所和国家无委办,~完成。在国家标准工作组和数字集群移动通信联合体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年的工作,从国外七种技术体制中初选出三种:FHMA、iDEN、TETRA供侯选。技术体制的最后确定还有待于试验网的进展情况。

专用车发展 篇6

2013-2018年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市场发展战略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正文目录

第一章 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烟草专用复合肥的概念

一、烟草专用复合肥的定义

二、烟草专用复合肥的特点

第二节 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发展成熟度

一、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发展周期分析

二、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中外市场成熟度对比 第三节 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产业链分析

一、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上游原料供应市场分析

二、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下游产品需求市场状况

第二章 2010-2012年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运行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10-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第二节 2010-2012年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一、国内宏观政策发展建议

(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二)采取组合调控措施,确保物价水平稳定

(三)推动节能减排市场化运作

二、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政策分析

三、相关行业政策影响分析

第三节 2010-2012年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第三章 2009-2012年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一节 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一、市场发展概况

二、发展热点回顾

三、市场存在问题及策略分析 第二节 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技术发展

一、技术特征现状分析

二、新技术研发及应用动态

三、技术发展趋势

第三节 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消费市场分析

一、消费特征分析

二、消费需求趋势

三、品牌市场消费结构

第四节 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产销数据统计分析

一、整体市场规模

二、区域市场数据统计情况

第五节 2013-2018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市场发展趋势

第四章 2009-2012年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主要指标监测分析 第一节 2009-2012年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产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一、2009-2012年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产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工业总产值比较

第二节 2009-2012年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析

一、2009-2012年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较

第三节 2009-2012年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产业产品成本费用分析

一、2009-2012年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产业销售成本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成本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成本比较分析

第四节2009-2012年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产业利润总额分析

一、2009-2012年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产业利润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第五节 2009-2012年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产业资产负债分析

一、2009-2012年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产业资产负债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资产负债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资产负债比较分析

第六节 2009-2012年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财务指标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五章 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区域市场分析 第一节 华北地区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分析

一、2009-2012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09-2012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3-2018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3-2018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2013-2018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二节 东北地区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分析

一、2009-2012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09-2012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3-2018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3-2018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五、2013-2018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三节 华东地区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分析

一、2009-2012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09-2012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3-2018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3-2018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2013-2018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四节 华南地区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分析

一、2009-2012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09-2012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3-2018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3-2018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2013-2018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五节 华中地区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分析

一、2009-2012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09-2012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3-2018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3-2018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2013-2018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六节 西南地区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分析

一、2009-2012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09-2012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3-2018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3-2018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2013-2018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七节 西北地区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分析

一、2009-2012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09-2012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三、2013-2018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3-2018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2013-2018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六章 公司对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 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企业集中度分析

三、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行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一、生产要素

二、需求条件

三、支援与相关产业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

五、政府的作用

第四节 2013-2018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2008-2012年国内外烟草专用复合肥竞争分析

二、2008-2012年我国烟草专用复合肥市场竞争分析

三、2013-2018年国内主要烟草专用复合肥企业动向

第七章 公司对烟草专用复合肥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 烟草专用复合肥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一、2010年烟草专用复合肥市场增长潜力分析

二、2010年烟草专用复合肥主要潜力品种分析

三、现有烟草专用复合肥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四、潜力烟草专用复合肥品种竞争策略选择

五、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第二节 烟草专用复合肥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三节 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产品定位及市场推广策略分析

一、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产品市场定位

二、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广告推广策略

三、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产品促销策略

四、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招商加盟策略

五、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网络推广策略

第八章 公司对烟草专用复合肥企业竞争分析 第一节 公司A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

三、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

四、企业成本费用情况 第二节 公司B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

三、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

四、企业成本费用情况 第三节 公司C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

三、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四、企业成本费用情况 第四节 公司D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

三、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

四、企业成本费用情况 第五节 略..........第九章 公司对未来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第一节 未来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需求与消费预测

一、2013-2018年烟草专用复合肥产品消费预测

二、2013-2018年烟草专用复合肥市场规模预测

三、2013-2018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总产值预测

四、2013-2018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五、2013-2018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总资产预测 第二节 2013-2018年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供需预测

一、2013-2018年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供给预测

二、2013-2018年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产量预测

三、2013-2018年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需求预测

四、2013-2018年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供需平衡预测

第十章 公司对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第一节 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烟草专用复合肥投资项目分析

二、可以投资的烟草专用复合肥模式

三、2010年烟草专用复合肥投资机会

四、2010年烟草专用复合肥投资新方向

五、2013-2018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投资的建议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六、新进入者应注意的障碍因素分析

第二节 影响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2013-2018年影响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分析

二、2013-2018年影响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运行的稳定因素分析

三、2013-2018年影响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分析

四、2013-2018年我国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

五、2013-2018年我国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分析 第三节 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分析

一、2013-2018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市场风险及控制策略

二、2013-2018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政策风险及控制策略

三、2013-2018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经营风险及控制策略

四、2013-2018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技术风险及控制策略

五、2013-2018年烟草专用复合肥同业竞争风险及控制策略

六、2013-2018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其他风险及控制策略

第十一章 公司对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 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业务组合战略

四、区域战略规划

五、产业战略规划

六、营销品牌战略

七、竞争战略规划

第二节 对我国烟草专用复合肥品牌的战略思考

一、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二、烟草专用复合肥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三、烟草专用复合肥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四、我国烟草专用复合肥企业的品牌战略

五、烟草专用复合肥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三节 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图表目录

图表、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生命周期图

图表、烟草专用复合肥产品国内、国际市场成熟度对比 图表、烟草专用复合肥产品行业主要竞争因素分析 图表、2008-2012年各季度GDP累计增速

图表、2008-2012年各季度三次产业增加值累计增速 图表、2008-2012年各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 图表、2008-2012年各月物价指数同比变化情况 图表、2008-2012年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 图表、2008-2012年各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增速 图表、2008-2012年各月外贸进出口情况 图表、2008-2012年各季度居民收入累计值 图表、2008-2012年各月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

图表、2008-2012年烟草专用复合肥产品消费量变化图 图表、2009-2012年烟草专用复合肥企业品牌集中度分析 图表、2008-2012年烟草专用复合肥产品产能分析

图表、2006-2012年长江三角洲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析 图表、2006-2012年珠江三角洲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析 图表、2006-2012年环渤海地区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析 图表、2006-2012年东北地区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析 图表、2008-2012年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产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图表、2009-2012年烟草专用复合肥不同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图表、2009-2012年烟草专用复合肥不同所有制企业工业总产值比较 图表、2008-2012年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图表、2009-2012年烟草专用复合肥不同规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分析 图表、2009-2012年烟草专用复合肥不同所有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较 图表、2008-2012年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产业销售成本分析

图表、2009-2012年烟草专用复合肥不同规模企业销售成本比较分析 图表、2009-2012年烟草专用复合肥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成本比较分析 图表、2008-2012年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产业利润总额分析

图表、2009-2012年烟草专用复合肥不同规模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图表、2009-2012年烟草专用复合肥不同所有制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图表、2008-2012年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产业资产负债分析 图表、2009-2012年烟草专用复合肥不同规模企业资产比较分析 图表、2009-2012年烟草专用复合肥不同规模企业负债比较分析 图表、2009-2012年烟草专用复合肥不同所有制企业资产比较分析 图表、2009-2012年烟草专用复合肥不同所有制企业负债比较分析 图表、2009-2012年我国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销售利润率 图表、2009年我国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偿债能力情况 图表、2010年我国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偿债能力情况 图表、2009年我国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营运能力情况 图表、2010年我国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营运能力情况 图表、2009-2012年我国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资产增长率 图表、2009-2012年我国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利润增长率 图表、2008-2012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华北地区发展现状分析 图表、2008-2012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华北地区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图表、2013-2018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华北地区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图表、2008-2012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东北地区发展现状分析 图表、2008-2012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东北地区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图表、2013-2018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东北地区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图表、2008-2012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华东地区发展现状分析 图表、2008-2012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华东地区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图表、2013-2018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华东地区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图表、2008-2012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华南地区发展现状分析 图表、2008-2012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华南地区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图表、2013-2018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华南地区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图表、2008-2012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华中地区发展现状分析 图表、2008-2012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华中地区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图表、2013-2018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华中地区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图表、2008-2012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西南地区发展现状分析 图表、2008-2012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西南地区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图表、2013-2018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西南地区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图表、2008-2012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西北地区发展现状分析 图表、2008-2012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西北地区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图表、2013-2018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西北地区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图表、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波特五力”分析 图表、生命周期各发展阶段的影响

图表、2013-2018年烟草专用复合肥产品消费预测 图表、2013-2018年烟草专用复合肥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2013-2018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总产值预测 图表、2013-2018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图表、2013-2018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总资产预测 图表、2013-2018年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供给量预测 图表、2013-2018年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产量预测 图表、2013-2018年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需求量预测 图表、2013-2018年中国烟草专用复合肥供需平衡预测 图表、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新进入者应注意的障碍分析 图表、2013-2018年影响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 图表、2013-2018年影响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运行的稳定因素 图表、2013-2018年影响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图表、2013-2018年我国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图表、2013-2018年我国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发展面临机遇 图表、2013-2018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经营风险及控制策略 图表、2013-2018年烟草专用复合肥行业同业竞争风险及控制策略 略......12 网 址:

商用车市场发展趋势 篇7

1.过去十年商用车市场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局面。

1999-2010年商用车年平均增长率13.2%,2010年销量430万辆;重型卡车增长更快,达到年均29%,2010年销量102万辆。

2.未来十年我国商用车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年均增长率在9%左右。今年的滑坡是过去两年超高速增长的回调与宏观调控叠加的结果,是暂时的现象。

3.未来十年我国商用车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依据:

依据一: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年均9%左右的增长速度,主要动力来源于工业化和城市化。

依据二:运输强度依然很高,主要是由于资源分布和现阶段的经济结构决定的。资源分布越不均匀,运输强度越高。而我国是资源分布不均匀的国家。

依据三:公路承担的份数基本稳定或略有上升。

①货运

从表1可以看出,公路货运所占比例逐年上升,2010年达到31.8%。

②客运

2010年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230万公里,高速公路5.5万公里;到2020年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300万公里,高速公路8.5万公里。高速公路7射9纵18横共计8.5万公里,连接20万以上人口城市覆盖人口10多亿人,覆盖地区GDP占全国的85%。

二、商用车产品技术升级

到目前为止,商用车产品的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合资企业产品处于绝对优势,这主要因为外资产品不适合过去阶段的中国国情,即我国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水平低决定了以下几点:

1.购车能力低,驾驶者收入低;

2.运输的货物价值量低;

3.中重卡车排放标准低,低于发达国家,管理不严;

4.行走路况差,很多商用车不走高速公路。

未来发展:政策环境趋严与收入水平提高将导致商用车产品高端化趋势将越发明显。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1万美元,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上述四个因素的改变速度将会大大提高。

1.购买力提高;

2.运输的货物价值量会提高;

A.国内: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将导致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需求快速上升。

B.国际:以人民币升值为主的因素导致高附加值出口产品比例提高。

C.铁路建设的发展将导致煤炭等本该铁路运输的产品回归为铁路运输,从而促使公路运输产品中高附加值产品比例提升。

3.环保标准将加速提高,管理将更加严格;

我国重型汽车排放标准进程是:国Ⅱ实施时间为2005年1月1日;国Ⅲ实施时间为2008年7月1日;国Ⅳ实施时间为2012年1月1日。因此,中国重型汽车排放标准将越来越严

4.行走路况变好。

专用车发展 篇8

自主乘用车发展的四个阶段

细数历史,自主乘用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是伴随着整个汽车工业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从 1987年8月国务院北戴河会议明确建设一汽、二汽、上海3个轿车生产点,到2000年市场初具规模,自主乘用车渡过了诞生和孵化期,而2000年开始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工业加速融入世界体系,自主乘用车也在此进程中获得了跨越式发展。聚焦2000年以后的自主乘用车市场,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0-2003年,为快速发展阶段,自主通过切入低价市场解决供需矛盾获得发展。这个阶段市场上产品少、价格高,具有购车能力的消费者屈指可数,在这种情况下,自主品牌切入低价市场,聚焦于打造“国人买的起的具有世界品质的轿车”,由于在价格上与合资产品拉开差距,市场销量、份额迅速增加,并诞生了一批耳熟能详的明星产品如夏利、QQ、风云、福美来等。

第二个阶段是2004-2008年,销量仍保持快速增长,但市场份额维持相对平稳态势。该阶段越来越多的自主、合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完善市场布局,均获得了良好的发展。

第三个阶段为2009-2010年,为高速增长阶段,产业起飞期叠加振兴政策落地,带来自主乘用车销量、份额的井喷式增长,销量从2008年的133万辆跃升至2010年的352万辆,份额一度高达31.7%。

第四个阶段是2011至今,为深度调整阶段,多数自主品牌经历了急速扩张后销量、增速的大幅下滑,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来自多方,而外围环境变化、集体战略失误导致的产品竞争力不足是主因。

首先,外围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1)产业政策调整,自主品牌利好出尽:2010年以来迎来汽车产业振兴的后时代,利好自主品牌的免购置税、节能惠民补贴、汽车下乡等政策相继退出,自主市场不再具备优越的政策环境,叠加政策进入时的销量透支,对自主品牌形成巨大打击。

2)购买力提高促使自主品牌偏好度不断下降:伴随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显著提升,对于重视面子消费的中国消费者来说,相对高档的合资产品持续受到追捧,而自主品牌的偏好度不断下降。此外,汽车消费信贷成为产业链新的盈利点,各方推动下迅速普及,也极大促进了消费升级,根据国家信息中心调研,汽车消费信贷的比例逐年提升,至2014年整体市场已达到14%。而2010年开始的各地限购政策、养车成本的提升也成为汽车消费高端化的重要推手,促使自主品牌偏好度加速下降,传统优势市场快速萎缩。以北京为例,2010年限购以来,自主品牌份额从23%下降到目前的18%。

3)合资品牌在多代同堂、产品简配战略下,不断降低产品价格挤压自主的生存空间,特别是在轿车市场,许多产品已经与自主价位看齐。如A级入门市场,2013年开始以新捷达为代表合资产品主销型号已经下探至8万左右,与自主主力车型价位重叠,对其形成明显打压。

其次,集体战略失误导致产品竞争力不足。

2008-2009年,面对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国家产业振兴政策落地,自主企业普遍制定了品牌、产品急速扩张战略,一种是以奇瑞、吉利为代表的多品牌战略,另一种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分网战略,其目的都是希望通过“车海战术”占据更多市场份额。这种外延式发展模式过分高估了自主的市场潜力和自身实力,同时脱离了消费者真实需求,市场上一时间出现了许多毫无根基的品牌和大量逆向开发、无显著差异的产品,或品牌、产品间定位重叠、严重内耗,或品牌定位过高脱离市场需求,因此纷纷以失败告终。最令人惋惜的是,过多的产品序列透支研发、生产、营销等资源,使受消费者追捧的经典车型不能及时改进,而全新开发的大量车型又得不到认可,最终既失掉了传统优势市场,也没有带来份额和品牌的提升。

未来的市场困境

第一,国内乘用车市场已经由高速增长发展到平稳快速增长,并正在逐渐向低速增长过渡。根据成熟市场规律,乘用车保有量随时间变化呈“S”型曲线,2008年我国乘用车千人保有量突破20辆进入快速发展期以来,已经迅速达到当前80辆的水平,预计到2020年该数字将超过150,意味着将近一半的家庭已经有车,后续普及速度会明显放缓,市场红利将逐渐消失,自主品牌最好的机遇期将结束。因此对于自主企业来说,至多还有一至两代车型的时间来完成品牌、产品升级,形成与合资直接竞争、能够满足市场主流需求的实力,时间紧、任务重。

第二,不利的外部竞争环境将一直持续。首先,消费升级趋势愈发显著,自主品牌低端传统优势市场快速萎缩的态势将一直延续。其次,向上发展难度大。一方面,合资产品价格不断下探的趋势将会延续。从各企业发布的战略来看,合资品牌普遍规划了大量新建产能,未来产能过剩、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已成定局,因此通过多代同堂、价格下探扩展生存空间的市场战略将持续,自主市场向上突破的天花板将变得愈发坚不可催。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和用车经验的不断提高,购车群体的汽车观已经从基本的代步需求逐渐发展为体验和彰显需求,对产品内在属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高端消费者。而对于造车经验尚浅的自主品牌来说,相比合资在产品可靠性、耐久性、静肃性、操稳性、动力系统的开发和匹配等方面仍有巨大差距,无疑限制了其向上发展的空间。

nlc202309042316

综上,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自主品牌都将处在艰难上攻的状态,对于造车经验尚浅、品牌历程尚短的自主企业来说,想走出合资品牌设下的竞争迷宫、赢得消费者的广泛认可,要走的路还很长。

未来的市场机遇

虽然面临众多的内外部困境,自主企业经过十余年的探寻和摸索,特别是近几年的深度调整,发展模式、造车理念、整体实力都正在发生变化,对市场的把握也更加熟稔,应对挑战的能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在乘用车继续普及进入家庭、需求逐渐多样化的背景下,自主赖以生存的空间将持续存在,新的市场机遇也将不断出现,为自主品牌在新理念、新思路下的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首先,从企业自身来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的调整,自主企业的发展模式和造车理念逐渐成熟,未来应对挑战的能力正在不断提升。

2011至2014年,在面临众多内外部困境情况下,自主不得不寻求改变,纷纷经历了痛苦的转型过程,发展模式从追求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的外延式发展逐渐转向追求质量和价值增值的内涵式发展。放弃逆向开发的造车模式,学习并应用科学严谨的正向研发流程,以需求为导向,深入挖掘消费者偏好和核心诉求,集中力量发展核心技术、开拓新兴市场、打造明星产品,这些动作正在帮助自主企业甩掉历史包袱,步入良性循环。从短期来看,调整已经见效,在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的带动下,一批企业和产品脱颖而出,引领自主份额出现反弹。

长城汽车:聚焦战略的代表。2009年确立发展SUV、轿车、皮卡三大品类的战略,谋划实现轿车和SUV两条产品线、两条独立渠道,但在扩张的过程中遇到资源瓶颈,2014年宣布暂时放弃轿车、转而聚焦SUV。随着聚焦战略的实施,资源的集中带来了生产和研发的高效,长城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善了自身的SUV产品矩阵:H1、H2、H5、H6、H7、H8和H9共7款车型,成为国内SUV快速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长安汽车:重视技术和研发的代表。长安汽车在自主品牌中一直以研发见长,长期坚持在研发上大力投入、深耕细作。过去五年,长安汽车共投入160多亿元用于研发,目前长安已经在“五国九地”设有研发基地。正是这种持续多年的投入,使得近两年长安汽车明星产品频出,在自主品牌中迅速崛起,2011年长安自主乘用车销量只有20.3万辆,仅用了三年时间,2014年就达到51.5万辆。产品方面,长安CS75、逸动等车型已成为自主乘用车市场的标杆。

吉利汽车:回归一个吉利。2014年,吉利在经历了此前的分品牌战略扩张失利后,宣布回归一个吉利,全球鹰、帝豪和英伦品牌将全部回归到吉利汽车的品牌下,在全新的品牌框架下,形成熊猫系列、金刚系列、远景系列、帝豪系列以及博瑞系列共5大轿车产品体系,新的平台战略也正在积极酝酿。此外,吉利还重整渠道,将之前的全球鹰、帝豪和英伦三个渠道进行整合,消费者可在吉利经销商处购买到吉利全部车型。经过调整,吉利在2015年获得了快速发展,1-5月销量20.5万辆,同比增长59.5%。而且全系B级车博瑞也获得市场的高度关注,有望成为自主向上突破的标杆。

其次,从市场来看:

1)自主赖以生存的市场空间将持续存在

近年来,自主品牌的销量迅速向5-15万集中,已经成为自主赖以生存的市场。而从发展趋势来看,来较长时间内,5-15万都将是整体市场的绝对主力,为自主品牌生存提供持续发展的空间。

2) 5-15万需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传统轿车市场萎缩、新的需求和市场正在兴起,自主品牌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未来如果能及时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深入洞察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仍然还有很多市场机会助其成功逆袭。

从需求、供给和竞争环境来看,未来3年内,自主品牌在5-15万SUV和MPV市场都将保持持续高速增长。

需求方面,国内消费者普遍偏好SUV,5-15万市场一直有旺盛的潜在需求,特别是随着85后、90后年轻低收入群体逐渐成为购车主体,未来以时尚个性为卖点的自主小型、紧凑型SUV将有望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同时,随着单独二胎政策放开后大家庭用车需求、传统微客市场升级需求的增长,低端家用7座SUV和MPV市场也将呈快速增长的态势。

供给方面,自主品牌在5-15万SUV、MPV市场的新产品投放力度不会减弱,将促进需求进一步释放、助力自主市场的发展。

竞争环境方面,自主是5-15万SUV、MPV市场的绝对主导力量,就SUV市场而言,合资极少有产品下探至该区间,而就MPV市场而言,产品老化、需求饱和,难有新突破。从目前企业披露的战略信息来看,未来3年内通过多代同堂、价格下探对自主形成威胁将是个别企业的个别行为,自主在该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仍相对宽松。

3)此外,自主在B级轿车、电动车市场上开始崭露头角,未来有望成为拉动自主向上发展的新增长点。

一方面,在明星产品的带动下,自主B级轿车有望迎来新发展。

近期,传祺GA6、吉利博瑞相继上市,其价格亲民、外观内饰设计优秀、材质用料和做工工艺出色、配置水平越级、NVH和人机工程完全可以与同级合资产品相媲美,代表了自主最新的研发实力和造车水平,一改以往大家对自主产品廉价低质的看法,市场预期也普遍较好,极具成功潜质,将逐渐提升自主高端产品在消费者中的认知,有望带领自主向上取得突破。

另一方面,政策刺激下的电动车市场成为自主新的增长动力。

近年,我国逐渐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上升至战略高度,相配套的政策体系、奖励制度初步形成,在这种背景下,电动车市场迎来了一波快速发展的浪潮,而自主因产品供给丰富,价格相对较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未来有望成为拉动自主成长的新动力。

结语

未来,自主品牌所面临的严峻的外部环境不但不会改善,还将继续恶化,但与此同时,在经历了与国际市场接轨后十余年的起起落落后,自主品牌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主流企业正在扭转颓势、步入良性循环。而随着新一代消费群的兴起,以及电动车、互联网和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新元素,促使市场上新的消费理念逐步形成,个性化需求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为乘用车市场注入了新活力,也为自主品牌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和新的市场机遇。与此同时,自主企业必须要持之以恒地贯彻正向研发思路,采用与品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产品战略,深入把握产品发展趋势,积极探索不同消费群的核心需求并对未来变化做出准确判断,努力打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差异化的引领性产品,通过不懈努力慢慢提升品牌,才有可能在未来严酷的竞争环境中保留立足之地。

上一篇:党支部打印个人总结下一篇:事业单位选调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