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助工作总结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资助工作总结(精选11篇)

教育资助工作总结 篇1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在校学生292人,其中住校生138人,建档立卡学生61人。所有学生享受营养午餐或营养餐包每生每天4元标准。住校建档立卡学生和住校贫困学生享受每生每学期500元补助,住校学生交通费每生每学期100元补助政策。有部分家境贫困的学生,一直以来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在 市县教育局、当地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我们严格执行文件精神及相关工作要求,求真求实,探索创新,使该项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持续深入推进,使贫困学生能安心学习健康成长,党和国家惠农惠学之政得到了衷心拥戴。现将主要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健全组织

当前,随着社会发展不均衡,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的增多,学生的生活条件相差很大,贫困学生依然存在。我们思想上高度重视,一致认为,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是帮助贫困家庭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使其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惠民之举,作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按照上级要求和便于工作的有效开展,随即成立了我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专人具体负责组织落实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宣传、调查、申请、评审、公示、报批、发放、监管。

二、广泛宣传,全面摸排

为使资助贫困生工作家喻户晓,我们通过学校宣传橱窗、开学时班主任向家长告知及学校集会等形式对贫困生资助政策及工作流程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深入宣传,让广大贫困学生、家长社会全方位了解惠学政策,熟悉贫困生资助申报程序。为掌握贫困学生资助的第一手情况材料,学校要求班主任老师在接任新的班级后,要在一周内通过班会、调查、家访等形式,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资助建议,上报总务处。

三、公平公正,阳光透明

确定人员后在校务公示栏进行公示,使整过资助工作的关键环节落到了实处,有效地防范了投诉、上访。

四、落实责任,出错必究

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学生家长对基本情况的真实负责。学校对漏报、少报负责,发现一处,及时纠正,对不合规定的,坚持一查到底,一追到底。因严格按照上级部署的工作要求运作,家长与社会反响良好。

五、专款专用,感恩成长

为使资助款项无截留无挪用,专款用在刀刃上,学校严把资金管理关,叮嘱监护人接管到位,保证学生安心生活学习。引导受助学生记住党恩,学会感恩,并把感恩的心转化成学习成长的动力。

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全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得到了好的落实,达到了预期效果。

留凤关镇中心小学

教育资助工作总结 篇2

图1显示出资助育人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资助育人工作中, 应注重通过物质资助、精神帮助“双助”并行, 以精神帮助引领物质资助的方向, 最终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重要目标的实现。目前, 普遍的做法是通过对受助学生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自立自强教育的形式, 来实现精神帮助。

1 感恩教育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地位

从图2中可以看出, 一方面, 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共同提供了资助经费, 交由学校的机构部门和学院共同管理、评审、发放和宣传, 开展资助活动。另一方面, 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的教育者对受助学生开展感恩、诚信、自立自强教育。笔者认为, 只有首先让学生学会知恩, 懂得感恩, 心生社会责任感, 才能在无外力监督的情况下, 自觉偿还贷款, 诚信做人做事, 真正意义上实现社会人的自立自强, 最终促进高校助学育人目标的实现。因此, 感恩教育在三种教育中是处于基础性地位, 应该首先开展。

综观今日高校, 部分贫困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把社会各界的资助看成理所应当, 忽视了亲情、友情和师生情。这反映了当前部分学生感恩意识淡漠甚至丧失, 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严峻问题。

2 感恩教育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部分受助学生缺乏正确的感恩意识

受助学生中大部分学生都心存正确感恩意识, 有社会责任感。希望通过努力学习知识改变自身贫困的状况, 在社会中安身立命后, 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但现实中还存在几种有害受助学生身心健康的不正确思想观念: (1) 部分学生缺乏感恩意识, 认为自己家庭贫困, 获得周围人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 不需要回报和感恩; (2) 有的学生经常获得资助, 安于依赖资助过活的现状, 变得学习上不思进取, 生活中好吃懒惰, 对未来缺乏规划和目标; (3) 部分学生得到资助后觉得低人一等, 周围人会用异样眼光看待自己, 与人相处时产生自卑感, 背上心理包袱; (4) 部分学生得到资助后心存感激, 觉得应当立刻回报社会和个人, 又苦于自己经济实力有限, 陷入对自己能力渺小的自责和愧疚中。

2.2 部分教育者不够重视感恩教育的作用

少数教育工作者如一线的辅导员、班主任, 由于忙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等原因, 没有首先读透国家针对大学生的每一项资助政策和文件, 没领悟国家的资助政策传递出的资助育人的信息。在资助工作中, 没积极思考如何抓住机会, 开展感恩教育, 积极引导受助学生合理的学习生活, 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2.3 现有的感恩教育方式不够贴近学生

传统的感恩教育方法是让学生积极参加到教育指向性、目的性较强的课余活动中。例如, 学校资助管理机构、学院、班级等组织开展的各种感恩教育征文、讲座、演讲、辩论、人物评选活动中。这样做的效果是明显的、积极的, 影响范围广。但是这些主题教育与学生最关心的专业课程学习分离度较高, 如果系列教育活动、大型教育会等开展次数过多频率过高的话, 学生容易产生疲倦感、负担感甚至排斥感, 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的本末倒置违背了资助育人成才的目标。

2.4 辅导员班主任构成的教育主体较为单一

辅导员、班主任作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 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 是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力量。可是实际情况是: (1) 辅导员班主任平时的事务性工作较多, 所带学生数量大, 单独与每一个学生深入接触的时间不多, 往往不能及时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复杂心理需求及思想变化; (2) 辅导员、班主任长期从事基层工作, 没有自主学习或参加专业技能培训, 部分人的思考问题的方式陈旧, 所站角度微观, “填鸭式”的教育使学生产生疲倦感。这些因素使感恩教育的效果打折扣。

3 感恩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资助工作者首先应重视感恩教育的作用

资助工作者首先应重视感恩教育的意义, 才能赋予它在三大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 更有说服力, 更有底气地对受助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意识到开展感恩教育可使受助学生对给予他帮助的社会个人心存感恩, 诚信还贷, 乐于助人, 自立自强, 起到法律条文强制监督达不到的效果。同时, 努力学习成长成才来回报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意识到自己对社会也应尽一份责任,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3.2 建立资助来源数据库并定期向学生公布

学校和学院建立资助来源数据库, 通过入学教育, 学生qq群等方式, 定期向学生公布每一项资助的来源、构成、发放流程和评审条件。 (1) 公布资助金额的来源, 可让学生知道是哪些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社会群体和个人在捐资助学, 使之理解资助并非理所当然, 对资助的发起者感恩; (2) 公布构成和发放流程, 让全体学生了解到每一笔金额的最终进账都是由政府各级部门、社会各界及学校财务处、学生处、学院辅导员等台前台后的工作人员共同付出精力之后才得以存在的, 使学对资助工作人员生产生感恩之心; (3) 公布评审条件, 让受助学生看到了解受助学生的产生要经过公开、透明、严格的评审制度, 包括对学习成绩、道德品质等各方面的考察, 家庭经济困难不是唯一的考察条件, 只有品学兼优者才能获得资助。增强他们对资助工作的认同感、荣誉感、自豪感, 将家庭贫困带来的自卑感和等待救济的弱者心态转化为奋发向上、努力学习改变命运的动力。

3.3 建立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联动教育模式

打破传统感恩教育中以辅导员、班主任为教育者的单一主体, 将具亲和力和感染力的专业课教师, 最了解孩子成长历程的学生家长纳入到感恩教育者的队伍中来, 增强感恩教育的可信度、感染力。形成辅导员、班主任为主, 专业课教师协助, 家长远程监督的“三位一体”联动教育模式。一方面, 专业课教师积极利用课堂教育阵地, 在讲授专业课知识的间隙, 传播作为一个社会人, 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成功, 也需要帮助他人实现人生价值和成长的正确价值观念;另一方面, 用电话、短信、邮件、寄信等渠道向受助学生的家长宣传国家开展资助工作的意义, 介绍学校学院资助工作团队付出的努力, 首先让家长对资助工作产生认同和感激之情, 这样家长才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传播“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的观念。同时, 学校还可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与家长及时沟通, 帮助学生共同解决。

3.4 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感恩教育活动

学校学院可在开设专业的实习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鼓励、引导受助学生学会感恩、诚信和自立自强。通过开拓课堂之外的实践教育阵地, 让实践育人的隐性教育方式有效补充资助育人的显性教育方式, 二者的结合充分发挥高校的育人功能。一方面, 对学校学院来说,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了才干, 又潜移默化地接受感恩教育, 培养了学生感恩、诚信和自立自强的良好品格;另一方面, 对学生来说, 无需额外占用学生的课业学习时间, 还可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 增加了学生参加感恩教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师范类院校可动员鼓励、组织安排受助学生利用周末、寒暑假, 到学校附近的街道社区和附近贫困区县中去, 针对老年人、残疾人、贫困小孩等弱势群体, 开展免费周末补习班、捐赠图书和义务支教等活动。当地的街道办事处、村委会给学生出具社会实践证明表, 帮助学生修完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实践学分。受助学生从活动中既提升了自己的授课能力, 又收获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通过对比还会意识到自己得到资助能顺利完成学业是幸运的, 激发起努力学习, 回报社会的社会责任感。

3.5 建立受助学生学习生活随访制度

建立随访制度的好处是帮助和督促受助学生建立积极合理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避免思想懈怠。 (1) 让受助学生拟定资助金额使用计划表, 交给辅导员老师和班长监督执行, 通过让学生制定计划的方式引导其合理使用资助, 杜绝铺张浪费; (2) 辅导员、班主任可通过向受助学生本人、同学和室友走访、谈心等方式, 及时掌握受助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动态, 为其开展针对性地学习、人际关系、职业生涯规划等指导和服务; (3) 受助学生也将真心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给予的关心和友谊, 帮助他化解成长烦恼, 融洽人际关系, 收获学业的成功和友谊。最终, 这份感谢将化为努力成才的动力, 产生奉献精神与责任感, 在有能力后可将关爱回馈给自己身边和社会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总之, 感恩教育是针对受助学生教育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效果良好的感恩教育可以增进诚信教育和自立自强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高校的资助工作中, 在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物质资助的基础上, 不失时机地灵活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自立自强教育, 用精神帮扶引领物质资助的方向, 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终实现高校的资助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2011年版) [EB/OL].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 http://www.xszz.cee.edu.cn/show_news.jsp?id=2038.

[2]2010年全国学生资助政策执行情况[EB/OL].阳光高考, http://gaokao.chsi.com.cn/gkxx/zc/moe/201108/20110809/225663688-1.html.

[3]陈晨.刍议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0) :117-118.

将感恩教育融入学生资助工作中 篇3

关键词:感恩;意识淡薄;资助;引导;教育

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

当前,经济资助确实为困难学生解决了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对国家和社会提供的资助怀有感恩之心,但在资助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受助不感恩的不良现象,令人堪忧,具体表现为:

(一)对感恩认识不足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圣贤自古就教导后人要懂得知恩、感恩、酬报恩德。然而在当前学生资助工作中,部分学生在获得了资助后,常常认为是理所当然,有的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好,获得资助非我莫属,觉得国家的钱不拿白不拿,在获得资助后,请吃请喝,大肆挥霍;还有的认为自己受到资助是在帮助资助方获取好名誉,双方互利,不存在恩惠;他们缺乏最基本的对“恩”的认识。

(二)不心存感恩

现在的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己经缺少了对父母、老师、同学感恩的情意,对待老师缺乏起码的尊重。虽然有的学生知道获得资助是社会或者个人给予的恩惠,但是心中却很淡漠,缺乏感激之情。

(三)缺乏回馈社会的感恩意识

在各种资助金颁发仪式上,学校领导都勉励获得资助的学生要好好学习,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回报学校、回报父母。然而现实却不尽人意,不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依靠社会资助和国家助学贷款完成了大学学业,但其中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对国家的助学贷款不予偿还,还有些大学生对学校催交学费和贷款表示不满甚至因此憎恨母校;有些大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获得出国深造的机会,学成后却毁约不回等等。

(四)攀比、虚荣心理严重

很多高校在给予困难学生经济资助的同时,没有给予其相应的精神资助,没有对他们的心理进行关注和思想上的正确引导,造成了受助者虚荣心强、攀比心重,对身边同学的关爱显得麻木不仁,缺乏感恩之心和责任意识,受助者以弱势群体自居,但又担心身边的人瞧不起,随之会产生挫折感,导致自卑、失落、困惑、抑郁、仇富以及自我封闭的心理,久而久之会积淀成为以一种知恩不报、恩将仇报的极度自私心理。

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的负面影响

当前社会功利主义日益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中,片面追求利益的同时,使人们的道德出现滑坡。贫富差距的现实存在,一些社会资助和个人资助因为过于注重经济的资助,忽略了受助者的心理需求,使受助者产生一种理所当然、受之无恩的心理。

(二)学校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足

目前,我国学校主要将重心放在学业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上,学生关心最多是成绩和就业问题,这就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虽然在日常教育中也在提倡感恩,但采取的方式大多是灌输式、注入式的教育方法,宣传力度不够、不能形成长效机制,从而使学生的感恩能动性缺失。

(三)家庭教育问题使学生自私心理严重

在家庭中,现在高校的学生大多是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的要求更多的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往往忽略了对子女的感恩教育,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父母的无私奉献成为了单边行动,弱化了对子女感恩意识的培育。另外由于有些家长自身素质的欠缺,没有以身作则,不孝敬长辈、不文明行为,孩子耳濡目染,直接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负面作用。

三、加强学生资助工作中感恩教育的对策

感恩并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或美德,更是一种需要自觉性的现象,感恩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它需要教育的点拨和引导,高校辅导员在资助工作中要不断渗透感恩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

引导受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感恩教育需要遵循由知到情再到行的一个过程,利用对学生的经济资助进行感恩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教育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常言感恩之情,常做感恩之事。所以,学校作为感恩教育的主体,应倡导各院系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主题鲜明的感恩教育,通过讲道理、明事理,把诚信教育与感恩教育融合,让受助学生的心灵在温馨平等、受到尊重的氛围中接受洗礼。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学校橱窗、班级板报、网络等活动,使感恩教育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排解受助学生的孤独情绪,养成良好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此外還可充分发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作用,如成立自强社、爱心社、志愿者团队等。通过对学生一系列的感恩教育使学生的感恩意识从认知层面发展到情感层面进而达到实践层面。

(二)引导学生感恩父母

要引导学生不能简单地把贫困归结为父母或社会自身的问题,甚至产生不满等情绪。要引导学生算经济账,让学生了解家庭和父母的真实的生活情况,让他们懂得父母付出的艰辛。要利用父亲节、母亲节、父母的生日等开展感恩教育及专题团日活动等,让他们懂得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学会感恩,要懂得生命的不易、亲情的珍贵。学会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教育学生感恩老师

辅导员可以利用大量的实例告诉学生,老师们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办理贷款和各项资助的手续,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和心理疏导,可以说学生所取得的点滴进步,都与老师的辛勤劳动密不可分。辅导员要教育学生感谢老师的教诲和辛勤的培养,尊敬师长,树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要弘扬尊师、爱师、谢师的风气。

(四)进一步规范学生资助体系

应从制度上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在具体的认定过程中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和宿舍同学等多层面对学生的生活情况、消费情况等进行了解,建立跟踪档案,实施动态管理,查堵非贫困学生进入受助通道。

(五)加强法制观念教育

高校要加强对受资助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让受资助学生意识到诚信既是道德问题,也是法律问题。要用法律的手段来规范学生的诚信。同时,这种教育应提前在受资助前,这样可以杜绝部分学生对自己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作假的现象。再者,要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一旦发现学生有不诚信行为,轻则诫勉,重者则取消其受资助资格并扣除相应学分。这是诚信制度执行的关键和强有力的措施,它将会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关于教育局学生资助工作总结 篇4

一、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体系

贫困生资助工作是广大群众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因此,萝北县教育局对学生资助工作非常重视,逐步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纪检监督全过程的工作格局。

1、领导重视,统筹安排,建立专门机构负责学生资助工作。

教育局成立了以业务副局长为组长的学生资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助学金评审组,规范了学生资助工作制度与操作流程,建立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由专人具体负责学生资助工作和中职学校信息系统管理,计财股协助工作,并与财政和信用社签订了中职资助金发放协议,作为全局工作中的重点工作,教育局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确保学生资助工作宣传到位、管理到位、资助到位。

2、明确目的,大力宣传,向社会全面公开学生资助政策。

贫困生资助工作从大的方面讲涉及国家、省市的相关政策性问题,从小的方面讲牵扯到每一个贫困家庭学生能否得到合理、及时的帮助,并顺利完成学业。为使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确保各项政策更好地顺利实施,我们利用学校广播在合理时间循环播放“黑龙江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宣传语音”;在学校醒目的地方张贴上级发的宣传画;通过到高中讲座,向高中毕业生每人下发一份办理生源地贷款的政策宣传资料,并制作宣传图版面向高中毕业生进行了广泛地生源地贷款政策宣传;对新生办理生源地贷款的需求数进行了调查统计。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召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业务培训后,在萝北县教育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批示下,立即通过萝北电视台做了一期以生源地助学贷款相关政策为内容的专访节目,在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期间循环播放,及时向广大学生和家长进行广泛地政策宣传。确保各项助学金的发放工作做到信息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社会认可。

3、规范操作,严格审核,确保真正贫困的学生受到资助。

各项助学金主要用于因家庭经济条件困难上不起学或可能辍学的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针对我县救助对象人多面广的实际情况,在审批救助对象关上,规范操作,审核严格,一是由贫困学生写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审核、把关后推荐上报教育局,由教育局、民政局及学校工作人员会同村委会(居委会)人员对受助学校进行月报表审核,并到学生家里进行贫困情况核查后,再上报、发放,坚决杜绝徇私情,将非贫困生纳入救助范围的现象发生。二是学校汇总全校贫困生核查情况,建立贫困生档案库,学校在贫困生档案库中根据贫困程度排队,并结合县下达的救助指标确定好救助对象。三是通过媒体将被资助者名单在全县范围内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目前,中职学校信息管理系统录入工作已经结束,本学期中职学生助学金的对账工作也已完成。

4、开展活动,做好宣传,德育教育贯穿始终。

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通过学校开展以诚信、感恩、自强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把资助工作与学生感恩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德育功能,引导学生“体恩、知恩、识恩”,进而“感恩”,将感恩意识融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这些活动的开展更加激发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进一步培养了助人为乐、回报社会的良好品德。

二、各项资助政策落实情况

1.农村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

20××年度共有1120人次享受农村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补助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全年累计发放624,800元。

2.普通高中助学金

一是20××年度高中、朝中享受普高助学金为485人次,资助标准为分三档发放,一档3000元/人/年,二档元/人/年,三档1000元/人/年,平均每人每年1500元。资助金额累计:45.2万元;

二是享受中央彩票公益金滋蕙计划资助项目20人,资助标准为每人2000元,资助金额为4万元。

三是享受建行“成长计划”资助项目40人,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500元,资助金额为60,000元。

3.中等职业学校资助金

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20××年度有42人次受助,每人每年1500元,全年累计发放3.15万元。中职学校64名学生享受免学费补助资金6.4万元。

4.大学生资助项目

一是20××年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13人受助,资助标准为:省内每人500元,省外每人1000元资助金额为0.8万元。

二是20××年高校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103人,每人每年无息贷款8000元,助代金额为62.6万元。

5.教师资助项目

20××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励耕计划教师资助项目42人受助,资助标准为每人1万元,资助金额为42万元。润雨计划--幼儿教师资助项目3人受助,资助标准为每人10,000元,资助金额为30,000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年来,教育局学生资助工作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统筹规划、大力宣传,严格审核、规范操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认识到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档案管理工作还不够规范,制度建设还又待于进一步加强。二是资助资金审核发放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自筹资金资助范围还需进一步扩大。

幼儿园教育资助工作自查报告 篇5

我园自从2012年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以来,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做好贫困家庭幼儿资助工作。固对我园近年来的资助工作做如下自查。

一、基本情况

自2012年起至今我园已经进行了五年贫困幼儿的资助工作,我园地处农村,外来务工子女流动人口较多,幼儿家庭情况复杂,给贫困生认定带来了一定难度。

二、主要做法

(1)、宣侠传资助政策。

及时下发补助宣传资料,校门外张贴,校园群里通知。

(2)、成立资助贫困学生评审领 导小组资助工作。政策性强,为了把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社会满意,让最困难的家庭子女

受益。学校成立由园长任组长、班主任等为成员的评审领导小组。健全监管机制,确保专项资金落到实处,顺利推进学前教育阶段资助政策,体现资助政策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贫困家庭的幼儿不受经济影响,能认真学习、完成学业。

(3)、确定资助范围和对象。为学前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学生,并优先考虑以下几类:

1、孤儿(含艾滋孤儿)、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无直接锌经济来源的学生。

2、父母一方已亡,生活十分困难的。

3、父母双残或单残,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4、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5、家庭成员长期患病或丧失劳动力,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6、残疾家庭子女、残疾学生。

7、家庭被镇民政办列为特困户,持有特困证,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者的子女。

8、双下岗职工家庭子女,家庭为民政部门确定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者的子女。

(4)、资助对象认定程序。

1、公开资助信息。宣传资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2、资助申请。贫困家庭学生家长填写《贫困家庭教育资助申请表》

3、评审及公示。评审小组对申请资助的学生家庭贫困程 度进行审核,拟定受助学生名单并公示,公示期内如有异议的,评审小组对有关情况进行重新审核。

4、上报。学校根据公示无异议的受助学生名单填写好《教育资助汇总表》上报。

5、资金发放。资金到位后由银行将补助资金足额发放,并履行好领款签字手续。

(5)、享受资助的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根据农村贫困家庭脱贫、返贫的实际情况对受助的贫困家庭学生作出适当调整。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1、贫困学生认定中难度大。由于种种原因幼儿家长不能如实说明家庭情况班主任也不能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工作中不易把握。

2、资助名额有限,致使少数贫困学生暂时不能享受资助。

资助工作是一项爱心工程,惠民工程,也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更加细致调差,将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全面覆盖,深入到每一个幼儿家庭宣传政策,全面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和经济状况,一如既往地严格执行政策,使资门助工作真正惠及到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子女。让领导满意、家长满意。

瑷馨幼儿园

教育局资助中心的工作计划 篇6

二、工作要点和措施

1.下大气力组织实施学生资助工作。

(1)会同市财政局、人社局修订完善民生工程学生资助工作实施办法,确保高校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以及中职学校免学费工作顺利实施;

(2)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保证各项资助工作落实到位;

(3)及早谋划,精心准备,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组织实施工作;

(4)积极落实政策,执行好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困难学生免学费对象的认定办法,规范各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困难学生免学费对象的认定标准与程序。

(5)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各项资助经费按时足额发放。实行市县中职国家助学金由财政专户-银行-受助学生(银行卡)的发放模式,保证资助资金的安全使用;继续加强对民办中职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加大对民办中职学校学生免学费补助资金的监管力度;

(6)重视群众投诉的问题的处理,并将投诉及处理情况作为考核学校和县区资助工作的重要内容。

2.加强协调,确保高校助学贷款规模稳定增长。

(7)积极配合省厅,协调各县区严把受理材料审查关,提高审批通过率;加强系统维护,建立健全贷后管理制度,全面开展对进入还款期学生贷款的催收工作,提高履约率。

3.着力提高县区、学校学生资助工作质量。

(8)加大对学校和市县学生资助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学生资助队伍人员业务素质;

(9)尽可能帮助县区、学校改善资助工作的条件。

4.坚持寓教于助,大力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和受助学生诚信教育、励志教育。

(10)通过新闻发布、在线咨询、媒体专访、行风热线等多种形式宣传资助政策以及受助学生的责任义务;

(11)组织开展全市中职受助学生的主题演讲比赛;

(12)积极参加全省中职学校“助学政策,助我成长”征文活动,进一步扩大中职学生的参与面。

5.做好社会捐赠和其他学生资助工作。

(13)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切实做好中央彩票公益金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

(14)做好大学生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有关工作。

6.努力提高各中职学校信息化运用与管理水平。

(15)积极研究应对中职学校实行免学费后的中职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出现的新问题,加强对各学校中职资助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维护的管理,提高准确率和按时报送率。

教育资助工作总结 篇7

一、大学生资助工作视域的内涵分析

大学生资助是指为了保证大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顺利完成学业与就业, 高校实施的一种资助制度。在实际的资助过程中, 除了物质资助, 还有精神资助与心理辅导等各种不同的资助内容与资助形式。这些资助综合起来, 共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大学生资助工作也是一项育人的工作, 资助是一种方法手段, 育人成才是最终目的。因此, 大学生资助工作视域的内涵可以这样定义:对处于弱势群体的大学生提供一些物质经济、心理辅导与精神资助等方面资助, 通过资助这个载体,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积极努力学习知识, 锻炼自身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能力、有知识、道德高尚的有为青年。

二、EP实践教育理念分析

EP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实践教育理念是一种以生态教育、职业素质教育为根本的教育理念, 注重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实践人才。这种教育理念的特点与核心思想是:实践教学要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在高校内部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专业文化知识、个人实践技术能力等构成的创新创业型教学课程体系, 将最先进的知识能力教授给学生, 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积极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各种问题。这种教育理念重点突出生态实践与职业责任意识, 结合实践生产活动,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育体系, 转变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教育活动。

三、资助工作视域下的EP实践教育具体实施途径

上面我们探讨资助工作视域下的EP实践教育理念, 现在结合实际教学情况, 积极地实施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

(1) 服装系助学月活动———“DIY绿色盆栽美化公寓”。为了增强受资助学生的感恩回报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 使学生树立环保理念, 服装系在学生公寓开展了“DIY绿色盆栽美化公寓”活动。绿色植物是室内天然的加湿器, 能够起到调节温度、湿度的作用, 而且绿色植物十分美观环保。此次“DIY绿色盆栽美化公寓”活动以学生宿舍为单位, 学生可以使用自己平时积攒的饮料瓶, 将这些饮料瓶修剪成各式各样的形状做成盆托, 再在盆托上面加上图案设计、彩带饰品等来装饰自己喜欢的植物, 在植物旁边附上卡片, 将植物作品的寓意与功能写上, 体现出学生各自的想法与个性。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 不仅增加了默契感, 增进了彼此的沟通交流, 而且能够亲身体验到一个绿色生命的孕育过程, 对学校的物质帮助与精神鼓励存有一颗感恩之心, 进而激发学生积极努力地为营造健康和谐的学生公寓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 服装系助学月活动———“环保口罩设计”。EP实践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与本质要求就是要学生树立环保观念, 增强职业责任意识。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校积极宣传环保理念, 并且服装系举办了“环保口罩设计”活动。雾霾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大气污染, 会对人体的呼吸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也会引发人类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为了让学生关注这种恶劣的天气现象与污染状况, 环保口罩设计活动的举办是十分有意义的。学校本次环保口罩设计活动中, 一共甄选了三十余份优秀的设计作品, 这些设计作品具有浓厚的漫画风格, 具有独特的个性与特点。这些设计作品中, 有的创意非常新颖独特, 设计内容与形式贴近人们生活;有的则是具有朴实明亮的色彩, 画作线条简洁清晰。其中, “Get away”口罩尤为引人注目, 这款口罩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绿色精灵, 灰黑背景上下层叠, 将充满意味的精灵图案穿插其中。这些精灵充满活力, 形象可爱, 引导着大家共同关注永恒的环保主题, 提醒人类远离灰色雾霾, 获得纯净的绿色呼吸。设计者们将环保理念巧妙地融入到专业的设计中, 将潜在的创作能力与艺术风采充分展现出来, 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这项活动起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基本核心理念是EP实践教育理念, 这种理念同时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 适应社会对于各种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这种教育理念倡导的是生态、文化、社会等和谐发展, 将生态实践意识下的职业能力素养作为实践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 能够提升学校的实力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学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12 (09) .

[2]张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高校学生资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

教育资助制度 篇8

关键词 教育资助 军转安置 培训 人力资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对多样的社会就业岗位和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军转干部要以“二次就业”为契机,发挥自身才能,寻求最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岗位。而教育则是提升军装干部就业能力的一种良好方式。

教育资助,是国家借助于高校、职业院校等社会教育资源对军转干部所进行的社会岗位培训。这种培训较之于一般培训来看,周期更长、内容更为丰富,以职业教育、高等教为主要实现途径,以实现自我就业、创业为目标。在本文中,我们将以教育资助制度为核心,探讨我国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的新方法。

一、以教育资助推动军转干部培训的背景

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的教育资助大都是基于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的困境,军人社会就业竞争力的不足而创造的。以美国为例,2008年,美国出台《后“9·11”退役军人权利法案》,此法案2010年再次升级,成为目前最新修订的退役军人安置法案。得益于此法案,越来越多的退役军人将教育资助福利转移给子女,“父母当兵服役,子女免费上学”的做法在2010年得到了法律认可。德国退役军人的职业教育也别具特色。比如,服役4至6年的,可资助时间为7个月、不超过3000欧元的职业教育。

我国退役军人教育资助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许多文化素质较高的军队干部转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一些退役军人则进入中等学校补习文化。我国在长期实践中,逐步摸索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中国退役军人安置政策体系。以2006年底作為一个时间点,对各类军人分类安置。退役干部的具体安置方式有计划分配、自主择业、退休等。

但是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安置工作的传统优势正在减弱;新形势、新情况带来的新问题、新矛盾正在逐渐增多。一些军转干部的综合素质并不与社会岗位相匹配。此外,一些接受过地方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干部在退役后的选择上,也有特殊的需求,如学历再深造等。近几年,我国有关部门开始针对退役军人提供职业培训;而学历教育还未全面启动。

其实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推行教育资助政策的条件: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具备了容纳退役军人上大学的条件;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国防生和军事人才的制度,也为军队与地方高校开展长期合作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在学历水平上,征兵对象主体为高中和高校应届毕业生,大多具备接受高等教育的学历基础。中央和地方财政状况,也具备了资助退役军人上大学的实力。

二、教育资助制度所需的保障

前文我们已经论述了我国实行教育资助的诸项可行性条件。而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还需要一套相应的保障制度,包括国家政策、培训场所、培训师资、培训经费、培训奖惩等多方面。而政策、经费保障是否有力,将决定此项培训工作的实施程度。

1、国家政策保障

大规模、成制度的资助军转干部接受再教育,需要一套完备的政策做支撑。教育资助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支持。201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2011年11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退役士兵教育资助政策的意见》,主要对考入高等院校退役士兵的教育资助做了相关说明。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一些政策和制度完善省市的退役军人教育资助制度,如福建省2010年发布《关于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若干意见》,凡福建省内当年接收的退役士兵,可自愿参加政府组织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每人每学期(5个月)将获得4000元培训资金补助,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者,还可优先推荐就业。

虽然国家的相关政策正在逐渐完善,但是,各地在具体做法参差不齐,培训的深度和广度大不一样;全国范围内缺少统一的法律条文来分配各省市之间的教育资源。此外,军转干部利益反馈机制相对缺乏,教育资助军转干部的培训工作仍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都影响了军转干部培训工作的深度开展。

2、培训场所和师资力量

安排军转干部大规模地进入高等院校、职业学院学习深造,需要军队与地方高校的通力合作。我国有100多所高校签约培养国防生,地方院校也承担军队人才培训工作。因此依托地方院校培训军事人才的经验并不缺乏,依托院校开展军转干部培训的基础是具备的。但是目前并没有多少高校将军转干部入校培训(或学历深造)纳入工作范畴。只有少部分院以自身教育资源服务退役军人培训工作,如清华大学在2007年成立的全国军队转业干部高校教育培训基地。

教育资助,涉及到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军转干部进入学校学习,会占用一定的社会教育资源(特别是师资力量);而且军转干部的入学标准与地方院校的招收标准有出入,因此部分高校和职业院校的不主动也是事出有因。如何平衡教育资源与军转干部培训之间的关系,需要执政者做出更好的博弈;也需要院校增强社会责任感。

3、培训经费和奖惩

教育资助政策,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给军转干部提供相应额度的学习经费。做好军转干部的培训工作,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但资助军转干部参加社会教育,并不代表将其放入条件优越的各类学府里放任自流,否则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也耽误军转干部自身的前程。军转干部学习期间的奖惩,既要按照承训学校的各项奖惩制度执行,又需由政府主导制定特殊的奖惩。院校可与政府、军队建立军转干部在校学习情况反馈机制,制定相关培训档案,保证培训过程可及时调控。

总之,以教育资助的新形式开展军转干部培训,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趋势。教育资助既适用于军转干部参加地方高等教育,又有利于短期的任职培训。有利于推动军转干部与社会工作岗位相匹配,充分发挥军转干部这一潜在人力资本的社会效能。当然,这一制度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政策、经费等多个条件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黄文涛.论军人地位-社会变迁中军人地位的确立与维护[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9.

[2]罗平飞.试论我国军人退役安置制度的性质及其特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2).

教育资助工作总结 篇9

各镇(街道)教育党总支、城区幼儿园:

根据济南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安排和要求,全县公办、公办性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上年度学前教育资助工作进行自评。现将《济南市学前教育资助管理工作绩效考评实施细则》和《济南市学前教育资助管理工作绩效考评评分表(幼儿园)》印发给大家,望各幼儿园认真自评,务于3月20日前完成自评。

各镇教育党总支要成立自评工作领导小组,督促该项工作的落实,并根据实施细则的要求对每所幼儿园自评情况进行检查考评,考评结果(含电子版)于3月23日之前报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城区幼儿园要根据实施细则和考评评分表进行自评,自评结果(含电子版)于3月20日前报县资助中心。县资助中心将对城区幼儿园的自评情况进行复评,对各镇幼儿园自评情况进行抽查。

考评结果将作为年终科学发展考核中学生资助工作赋分的重要依据。

另:公布济阳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QQ工作群:151172826。为方便工作,望各镇教育党总支负责资助工作的领导和各城区幼儿园负责资助工作的领导尽快入群。

济阳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教育资助工作总结 篇10

月活动工作总结

根据《资阳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2年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资教办发〔2012〕75号)文件要求,现将我县九月开展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为切实做好2012年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工作,让广大学生特别是新生及其家长全面了解国家资助政策,消除后顾之忧,顺利入学就读。乐至县教育局非常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以教育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及各学校校长为成员的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并建立了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牵头组织,各学校分工负责、互相协调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工作方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工作部署,提出了工作要求。

二、具体措施和做法

(一)突出重点,把握节奏

资助政策宣传工作做到有计划,分步骤,突出重点,把握节奏。招生录取期间,重点宣传、详细解读国家助学政策,宣传党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亲切关怀,绿色通道、1

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资助政策的申请条件、评审程序、资助标准和有关要求。让每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吃上定心丸,放心到新学校报到入学。

(二)加大宣传力度

1、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的主阵地作用。积极与县电视台、广播站协调配合,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确保宣传工作取得实效。

2、在学校、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张贴宣传标语160余幅,张贴宣传画300余幅,发传单1200余张。

3、在学校开学时,向学生宣传、讲解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学生生活费、普高国家助学金、中职国家助学金政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勉励学生刻苦学习、报效祖国。

4、教师利用家访之机,给农村群众宣传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政策,在广泛的宣传活动中,使学生、教师、群众了解掌握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费、普高国家助学金、中职国家助学金及免学费政策,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

美国的教育技术资助方式及启示 篇11

教育技术的发源地在美国,因此,美国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都拥有大量先进的经验,值得各国学习和借鉴。美国的教育技术发展资金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充分,但是它有各种途径给予帮助,缓解了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资金难题。

美国教育技术的资助方式

为了推动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从政府到各种社会组织都会给予一定的帮助。

政府的资金支持

在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一般都可以从联邦政府那里获得资助,联邦政府会通过各种立法、项目、基金等方式给学校教育技术发展以资金。

联邦政府的立法保障。为了大力推进教育技术的发展,美国政府制定了大量的法案来保障教育技术资金的充足。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学校促进法案”,该法案中包括许多支持教育技术发展的计划,比如“迎接技术对教育挑战资助项目”,该项目面向各种学校,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只要他们是该项目合作体的成员校,或者是其地方教育机构服务的学习社区成员校,都可以获得项目资助。因此该项目是由其地方教育服务机构自由支配的。

联邦政府的项目资金支持。美国联邦教育部针对教育技术发展也设立了很多专门项目予以资助,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利用技术促进教育”项目,主要提供资金帮助各州和各学区建立、执行教育技术计划,完成国家教育技术目标。

如EMINTS项目(enhancing Missouri’s Instructional Networked Teaching Strategies),该项目对教师提供200小时的专业开发、辅导和技术支持,并帮助教师使用多媒体工具来促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技能的培养。

州政府的资金支持。美国的大多数州政府也会设立专门项目来帮助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校区提供财政资助。在新墨西哥州,负责教育技术的主任对教育技术非常感兴趣,为新墨西哥州提供一个低成本、高动力的系统,结果在整个新墨西哥州的学校都注入了很大的技术资金支持。

在2003年的立法机构会议期间,爱达荷州的立法机构通过了一项立法,要求爱达荷州的所有学校全面使用ISIMS系统。J.A.&Kathryn Albertson基金会为ISIMS系统的开发和实施捐赠了3500万美元。现在已经在13个社区拨款350万美元,允许各个区搜集、维护和共享各个学校的学生信息。这个项目将建立一个集中式的、统一的系统,包括基于网络的资源服务器和各种教育工具。

社会支持

根据政府的要求和联邦教育部门的申请,美国公共服务基金与联邦通讯委员会等机构也会为学校发展教育技术提供资金支持或其他服务,例如为学校和图书馆在电信服务、局域网和互联网接入等方面提供资助。学校使用电信服务可以享受20%〜90%的折扣等。又比如,1965年创建于马萨诸塞州的英国TERC是一个非营利性教育研究与发展组织,致力于开发利用新技术以提高数学、科学和技术等学科的教学与学习,并为学校改革方面的研究或技术问题提供支持。到2002年,TERC的项目已经遍布全美50个州和世界上87个国家,他们在课程开发、研究、职业发展和校外学习等方面的成果已经使大约200万学生受益。

对我国的启示

政府对教育技术的资助

教育技术的发展是一项巨大的教育工程,理应有政府的投资。我国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政府投资不足,另一个是政府投资渠道不畅,很多资金不能真正落到需求者手中。因此,笔者建议,政府在加强教育投资的同时,要制定各种监管措施,以保障各项投资专款专用、充分利用。

在资金来源方面,若国家一次性资金支持困难,可以由地方政府来分担。实行教育技术资金来源以中央政府拨款为主,以地方政府拨款为辅的政策,至于其比例,可视地方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教育技术资助需求的实际情况而定,建议中东部发达地区实行中央拨款和地方政府拨款为1.5∶1的比例,西部欠发达地区实行2.5∶0.5的比例,对于比较发达的城市,则大部分由当地政府拨款。

对于资金的监管,建议由第三方机构来完成,以保障监管的有效性。将不合规、不合法的资金利用情况,通过媒体曝光,并追求法律责任。

教育技术资助的法制化

法律制度是保证现代教育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故教育技术的发展同样需要法制化。美国的教育资助方式最值得借鉴的一点莫过于他的教育技术资助法制化了,它通过很多法案来保障联邦政府、州政府、社会机构对教育技术的资助,而我国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在我国,教育技术还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地位,这决定了其在应用上不广泛,更缺乏真正有力的法案以保障其发展。借鉴美国的经验,我们应加强立法研究,使教育资助向法制化方向发展。

社会力量的动员

美国教育技术资助中另一显著特点就是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对教育技术的关注和支持,利用各种基金会、商业和社会团体、各种协会和组织的力量对教育技术的研究、使用等各个方面提供支持。

上一篇:2024春季学期体育计划下一篇:睡前儿童小故事:谁的本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