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河北全省

2024-06-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调研河北全省(精选8篇)

调研河北全省 篇1

河北省教育厅

关于开展全省农村义务教育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专项检查和调研的通知

冀财监[2010]号

各设区市、省直管县财政局、教育局:

为加强对教育专项资金的监控和管理,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经研究,决

定组织开展对全省新机制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和调研。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和调研的主要内容

(一)教育部门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1、2009年、2010年新机制预算编制、执行及财务管理等情况。包括:公用经费(含取暖费)、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等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

2、2007-2009年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运行等情况。包括: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建设项目管理、工程质量及进展情况,重点对近三年来财政教育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分析评价;

3、教育支付分中心运转情况。包括教育支付分中心具体运行模式、规章制度的建立和预算执行情况,会计核算形式,学校报账程序及资产管理情况,教育局对支付分中心的财务日常监管情况,当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二)财政部门对教育资金的管理监督情况

1、义务教育资金2009年预算执行和2010年预算落实情况; 2、2010年学校(学区)预算批复情况;

3、2009年、2010年预算执行过程中一般公用经费和专项经

费使用的日常监督检查情况;

4、县教育支付分中心负责的各学校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务收支、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的管理监督程序及方式;

5、市、县近三年财政教育专项资金绩效考核情况;

6、财政部门对教育资金的预算编制和执行、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进行日常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二、需要汇报的材料

1、教育部门根据文件第(一)项检查内容要求分别介绍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存在问题的处理意见及改正情况,重点汇报教育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核算及资金结存,教育支付分中心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学校(学区)资产管理等情况。

2、财政部门按照文件第(二)项检查内容要求,通过对市、县2009年教育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情况,重点分析2009年总预算和义务教育经费预算执行情况,上述资金的预算安排、拨付、资金结转及监督管理等情况;着重对照第四项内容分别介绍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根据上述要求,各设区市、县(市、区)财政、教育部门要分别形成文字材料,并填列相关表格(表格附后),于5月17日

前将电子版发送至邮箱:cwc109@126.com(省教育厅)和kanqf@hebcz.gov.cn(省财政厅),纸质文件盖章后分别报所在设区市财政局、教育局,等待检查组抽查使用。

三、检查的程序

此次检查分两个步骤进行,一是各设区市、县财政、教育部门要按照文件要求,全面开展自查工作。各设区市应对县级自查情况进行重点抽查,在抽查的基础上,形成汇报材料;二是省财政厅、教育厅组成联合检查组,选定部分市县进行重点检查和调研。其具体检查内容为:

1、听取被检查市、县财政、教育部门关于涉及上述检查内容的专项汇报。

2、查看市、县档案、相关会计凭证及账目等资料。

3、实地查看教育支付分中心和有关学校(学区)。重点是检查支付分中心管理、项目建设、资金到位、会计核算和资金使用效益、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教育资金结存情况等。召开部分学校和支付分中心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了解支付分中心建设、运行、内控制度建设、学校报账、资金管理等情况。

4、与有关市、县交换意见。

三、检查时间及安排

本次检查时间为5月17日至5月28日,每个设区市检查

3个县(含省直管县),具体检查时间另行通知。

四、检查要求

各市、县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检查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开展自查自纠,确保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各市、县和学校要严格按照省检查组要求,如实提供各种档案资料和填报相关表格,严禁弄虚作假。

联系人:财政厅财政监察一组阚清峰电话:***

财政厅教科文处孟吉清电话:0311-87025844

教育厅财务处王永军电话:***

附件:自查阶段需填列的表格

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教育厅

二〇一〇年五月日

主题词:财政教育检查通知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调研河北全省 篇2

本次培训是河北省电教馆今年系列信息化推进活动之一, 来自12个地市, 共300余所学校的一线学员参加。培训内容集中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平台、机器人、电子书包等当下的热点内容, 为学员提供了信息化学习盛宴。学员在来自国内多位专家的引领下, 共同挖掘教育教学信息化强需、刚需, 大大提升了自己在教育信息化上的认识, 丰富了教育信息化积累, 为今后河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次培训除了安排专家内容外, 还设计了省内信息化应用的优秀案例分享, 以及国内先进信息化解决方案, 从而让学员们从前瞻到实践, 获得了清晰、有效的指导。在培训中, 首都师范大学的刘军博士为大家做了《移动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报告, 唐山市荆各庄小学信息化主任马永纪分享了学校多年来电子书包应用中收获的宝贵经验。培训中, 各地市分成小组对当前在线教育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探讨, 交换各自的看法及使用经验, 学员们从交流中深刻感受到了在线教育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巨大潜力。

调研河北全省 篇3

省农业厅吴更雨副厅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各设区市渔业主管局分管领导、渔业生产科科长,沿海市渔政、船检港监科(站)长,有关县(市、区)渔业主管局主要负责同志,厅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等70余人出席了会议。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唐金龙处长、河北海警总队马涛参谋长应邀出席会议。会议由省农业厅闫建民厅长助理主持。

吴更雨副厅长在会上强调,2014年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认真贯彻“以安为先,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的发展方针,积极落实各项支渔惠渔政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促进全省渔业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加快发展,成为大农业中的发展亮点,今春生产也全面实现开门红,使现代渔业建设再添佳绩。

吴更雨副厅长指出,2015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又是“十三五”谋划的关键时间节点。我省“十三五”渔业发展,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中心任务,在坚持优化“三大产业带”区域布局的基础上,着重统筹“五大产业体系”协调发展,着重加强“五大能力”建设。

吴更雨副厅长要求,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惠渔政策,大力推进“绝户网”和涉渔“三无”船舶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推进渔业资源和水域环境养护工作,建立以预防为主的渔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稳步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强化渔业项目资金管理,锐意创新,开拓奋进,为开创我省现代渔业发展的新局面而贡献力量。

闫建民厅长助理就贯彻落实吴更雨副厅长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迅速传达,各地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此次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是切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明确目标,严格执法,理清思路,明确重点,细化方案,落实责任。三是加强督查,确保实效。各地要加强督导检查力度,建立责任倒追机制,对整治不力的实施问责。

会上,省农业厅渔船渔港处贾建刚处长、省渔政处秦立新处长、省渔船检验渔港监督管理处高秋杰处长分别就全省清理整治“绝户网”和涉渔“三无”船舶专项行动、2015年全省海洋伏季休渔工作、全省渔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唐金龙处长、马涛参谋长分别做了重要讲话。省农业厅分别与秦皇岛、唐山、沧州、廊坊市局代表签订了伏休管理责任状。有关与会代表还就全省渔业工作情况和“十三五”渔业发展重点进行了座谈。(刘鲲河北省渔政处;康辰香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调研河北全省 篇4

・  9月3日,2010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志愿者誓师大会在河北会堂召开,1000名志愿者意气风发地奔赴全省各基层单位,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

据介绍,我省“三支一扶”计划正式实施,至今已是第五个年头。五年来,全省有100多所高校近4万名毕业生踊跃报名参加“三支一扶”计划,有近500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截止今年9月初,全省服务期满“三支一扶”志愿者就业率达到了78%,有的`地市达到了 95%以上。

调研河北全省 篇5

1、加强排灌泵站改造,保障粮食生产能力调研 陈 川

2、宁波市水利工程水价改革调研

宁波市水利局张金荣、王文成、张松达、应海广

二等奖

1、浙江省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姚月伟、杨雷、叶勇、张民强、沈照伟、邱志章

2、喷滴灌技术推广应用调研

蒋 屏严雷 陈伟林姜海军曹红蕾

3、水利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审改革调研报告

章国方 葛平安 沈建华 毛永强 杨世兵 郭学莽 朱一佳 周 函

4、浙江省老电站改造对策研究

裘江海、葛捍东、姚岳来、陈烨兴

5、开化县农村水利协会建设调研

开化县水利局 余建华 刘友良 陆永和 巫大为 汪路忠

6、浙江省水库水源地保护政策机制调研报告 俞建军 王磊 王亚红 梁威 戴君儿

7、关于构建水利系统预防职务犯罪体系研究

杨月美涂家焰

8、金华市农村水务员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金华市水利局 包晓华

9、浙江省城市水利发展的调研分析

范波芹 严齐斌董福平吴伟军夏益杰孙蕾蕾 夏玉立陈信解贾正

10、关于水葫芦防治的思考与实践

嘉善县水利局俞永华潘全荣

三等奖

1、温岭市海塘工程运行管理状况调查

温岭市水利局林森茂

2、丽水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调研

丽水市水利局胡雄光 饶鸿来 张春根吴达青

3、杭州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调研

杭州市林业水利局

4、关于进一步规范曹娥江流域采砂管理的调研报告 绍兴市水利局张校军

5、基层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调研

龙游县水利局

6、浙江省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调研报告

虞开森彭洪耿洛桑骆小龙黄康

7、水库安全管理投入保障机制研究

彭佳学 施俊跃朱晓源王春来

8、省重点围涂工程建设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浙江省围涂工程建设管理调查报告

朱志豪徐承祥吕耀祖胡明华朱凤利郑城 9、2007年海水淡化工程水利专项资金绩效统计调查分析报告 陈丽雅杜鹏飞王艳秋.

10、浙东引水工程管理体制调研报告

许文斌、李云进 陈国伟

11、温台沿海产业带水利支撑调研报告

褚加福李锐李云进卢晓燕范波芹周芬

12、浙江省大中型水库国有固定资产调查分析

童增来 沈兆琛吴国燕邹玲香蔡臻 王健陈旭兰黄沈瑛刘万海王晓华杨垒

13、《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立法后评估调研

黄建中潘田明钱燮铭夏玉立夏益杰何斐

14、关于进一步加强诸暨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诸暨市水利局 吴光文陈红星许晓峰

15、浙江省区域行洪排涝骨干河道调研报告

陈永明江海洋 胡玲 韩玉玲 卢晓燕裘华勇

16、推进水工程管理单位岗位管理和队伍能力建设的调研

调研河北全省 篇6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

2011年12月

根据省人大财经委和常委会预算工委2011年工作安排,今年下半年,财经委、预算工委对全省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为行政区划调整之前原行政区域的数据)。本次调查采取上下联动方式进行。7月份,各省辖市按照预算工委《关于开展全省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调研的方案》的要求,对辖区内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调研。7月下旬,省人大财经委、预算工委协助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开展了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和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专题调研。其间,听取了省政府负责同志关于全省政府性债务情况的汇报,对部分市、县(区)进行了重点调研。9月中旬,省人大财经委、预算工委召开全省政府性债务调研汇报会,听取了各市人大常委会的汇报。9月下旬,常委会郭万清副主任率财经委、预算工委负责同志就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赴广东、浙江两省考察学习。同时,预算工委还邀请省审计厅、省教育厅有关同志对安徽师范大学等省属高校的负债情况进行了调研。12月初,结合了解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落实情况,对省高速公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省投资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三个省属融资平台公司及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

从调研情况看,截至2010年底,全省政府性债务余额为3014.82亿元(不含地方政府粮食企业政策性挂帐185.92亿元、供销企业政策性挂账16.37亿元)。其中,通过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举借1969.09亿元,占全省政府性债务余额的65.31%(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741亿元;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359亿元;其他869亿元)。2010年下半年起,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皖政〔2010〕87号)文件,我省对250家政府融资平台进行了全面清理,并按照银监机构的要求,积极进行了规范整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政府性债务资金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全省各级政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探索运用举借债务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1、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截止2010年底,全省政府性债务余额已支出2418.12亿元,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为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资金保障。

2、推动了全省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10年底,全省债务资金共投入交通领域353.07亿元,较好的支持了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等道路建设。同时,债务资金的使用还有力地推动了全省铁路和机场建设,提高港口吞吐能力。

3、提高了城市承载力。全省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各地开发园区建设发展迅速,形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招商引资提供了完善的硬件设施,在承接产业转移和加快皖北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合肥、芜湖、马鞍山、滁州、亳州等市通过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为完善市政设施和推进开发区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4、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各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继续加强,新农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如铜陵市2010年利用债务资金实际完成大中型水利项目投资额18000万元,小型水利实际完成投资额6000万元,农村电网累计建设完成3767公里,1997年以来累计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924公里。灵璧县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改善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硬件设施,推进了村卫生室建设和村医培训工作,提高了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5、改善了民生。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全省人民共享了发展成果。截至2010年末,马鞍山市累计投入债务资金14.3亿元用于教育、卫生、保障性住房、农林水及生态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建设,为改善民生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支撑。黄山市充分利用债务资金,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效改善了低保、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对城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

为规范举债资金使用,有些地方在债务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引起了各级人大常委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淮北、蚌埠、淮南、马鞍山等市人大常委会要求政府将举债作为重大事项向常委会报告,由常委会审查批准。淮北市政府还提出了《关于提请批准2009年-2013年市本级政府举债规模的议案》,获得了市人大常委会的批准。合肥、淮北、阜阳、铜陵、安庆等地先后出台了政府性债务管理使用的相关制度,对举债、用债、偿债的责任界定和行为进行了规范;合肥、宿州等地探索建立了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对政府债务实现“借、用、还”一体化管理,通过项目管理、报表统计、信息查询、经济指标及风险预警管理等,对政府性债务的规模、结构和安全性进行动态预警和评估。

二、值得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

1、有些地方政府风险意识薄弱。由于举债产生的直接效应是给本届政府带来实实在在的政绩,而偿债责任绝大部分留给下届政府,或是希望上级政府兜底,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在未经过充分论证的情况下,短时期内大规模举借债务,超过了当地的财力承载能力,不利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

2、举借债务隐含着潜在的法律风险。按照《预算法》和《担保法》要求,地方各级预算不列赤字,未经国务院批准,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债券,国家机关和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不得作为担保人。而融资平台作为同级政府的融资工具,每年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大量举借债务投向各类经济社会的重大项目,这些债务的实际债务人大多是地方政府,如果这些项目的资金流运转正常,可以理解为是对现有法律的一种突破,而一旦出现问题,就必然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3、政府性债务管理不够规范。一是债务收支未纳入预算管理,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缺失。省本级和十七个市都未将(除财政部代发的地方债资金外)债务收支纳入预算,报同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二是举债主体多元化。目前,除财政部门管理一部分政府性债务外,大量债务由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或其他部门举借,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债务的整体运行情况和实施统一管理。三是管理体制机制缺失。大部分市、县(市、区)既缺乏风险预警机制,也没有制定系统性的考核管理办法,导致债务举借、使用、偿还、监督、考核等相关事项大都无序进行的。四是举债信息不透明。大部分地方政府的负债水平、还款能力、偿债资金安排计划特别是政府债务资金使用等重要信息不对外公布,基本没有外部监督。

4、部分债务风险不容忽视。一是省本级债务风险需要高度重视。2011年向人代会报告的省级预算收入为143.10亿元,2011年和2012年分别需偿还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本息42.05亿元和52.95亿元,仅靠省级预算收入还款压力较大,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大部分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和发新债还旧债。另外,负有担保责任债务和其他相关债务借新还旧偿债率较高,分别为48.05%和49.58%,主要是部分高校和医院偿债能力不足。二是一些地区偿债风险大。有些地方的债务率已经高于100%的警戒线,如安庆市宜秀区和芜湖市三山区。有些地方的借新还旧率较高,大大超过了50%的警戒线,如亳州、巢湖、蚌埠、阜阳市等四个市本级分别为77.36%、76.17%、75.64%、56.80%,淮南市的大通区和芜湖市的三山区的县(区)本级分别为82.37%、72.11%。三是部分融资平台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45家融资平台资产负债率高于70%,有些融资平台已经资不抵债。从盈亏情况看,有79家亏损,占35.75%;有72家2010年的营业收入不足以偿还当年的债务本息,占32.58%。四是部分事业单位的偿债能力不强。主要是部分高校和医院举债规模过大、速度过快,偿还债务的压力较大。五是部分地方债务偿还对土地收入依赖性较大。有6个市本级、35个县(区)级政府以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的债务比例超过40%,其中芜湖市弋江区和鸠江区高达100%。

5、举债资金的效益亟待提高。2010年底全省各级政府从银行贷款共计2002.83亿元,占全部债务余额的66.43%,淮北市本级债务余额中95.75%为银行贷款,池州市三类债务全部为银行贷款。以金融机构贷款为主的债权资金结构,易受国家货币政策调整的影响,而且借贷成本比直接融资高。从资金的使用看,部分地方违规使用债务资金,共有10个市本级、28个县违规使用债务资金91.27亿元。还有95.85亿元资金未及时使用,涉及14个市本级、37个县本级,阜阳市颍泉区未及时使用的政府性债务资金占其债务余额的54.27%,淮南市城投公司连续闲置10个月以上资金达2.10亿元,这种资金紧缺和资金沉淀并存的状况,严重影响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益。

6、融资平台清理遭遇两难。根据调查情况看,我省融资平台公司大部分既承担依靠财政性资金偿债的公益性项目投融资,同时还承担公益性项目的建设、运营任务。按照国发〔2010〕19号文件精神和银监机构的清理要求,这类公司在落实偿债责任和措施后剥离融资业务退出平台,不再保留融资平台职能。这就带来两个问题:一方面国家要求地方政府不得举债搞建设,同时又安排大量的需要地方配套的工程和下达政绩考核指标,迫使地方政府不得不创造融资平台,经营城市、建设城市,如果现在截断平台与政府关系,必然造成地方政府的在建和续建以及新建项目将成为无源之水,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另一方面,这类平台公司主要是依附政府信誉和土地出让金生存和发展,自身经营能力大都不强,他们出平台后即使不再承担政府的任务,一旦公司运营出现问题,政府也难脱干系。同时,政府也会千方百计采取变通措施,保留这些平台。

四、进一步完善我省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建议

1、增强风险意识,进一步增强举借政府性债务的责任感。各级政府负责同志要树立举债责任意识,把任期内地方政府债务情况作为考核指标,防止盲目举债、过度举债。各级地方政府要按照“谁借债、谁受益、谁偿还、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制定年度偿债计划,确保按时归还债务。严禁政府举债投入一般竞争性、经营性领域,严禁政府举债用于一般性支出。改变投资拉动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防止基础设施建设过于超前,债务资金的使用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建议省人民政府结合安徽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规范债务资金的借、管、用、还。一是借鉴广东、浙江等兄弟省的做法,尽快制定《安徽省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安徽省政府性投资预算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二是建立债务的统一归口管理制度。要尽快明确政府性债务的归口管理部门,建议由省财政厅负责对政府性债务实行统一管理,并负责对全省各级债务性资金实施监督。三是要建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结合财政收支状况、服务水平、社会经济和人口变动等因素,采用债务依存度、债务负担率和偿债率等指标设立具体的政府债务风险评价标准,逐步建立政府债务报告制度和债务风险评价预警体系。四是建立对债务的监督、考核和绩效评价体系。债务管理部门要对债务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及时准确掌握政府性负债建设项目贷款及配套资金等的使用情况。政府性负债建设项目完成后,由相关部门对项目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功能作用以及债务偿还能力等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价。五是建立公开透明的债务信息公告制度。债务的借、用、还等信息要和本级政府预决算一并公告。

3、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化解政府性债务。要下大力气提高省级预算收入,增强省级财政的偿债能力,积极争取中央转移支付,特别是一般性转移支付;加大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推进力度,提标扩面,切实做好预算收入的征管工作,适时适量的调入公共预算;探索改革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适当集中部分财力;按照正税清费的原则,不断提高税收收入占省级财政收入的比重,着力降低非税收入;加快省级部门的账户清理工作,统筹使用各部门历年滚存结余结转资金。各级地方政府要对现有债务进行清理分类,明确界定目前必须由政府负担的债务,根据轻重缓急,制定切实可行的偿债计划,逐步消化现有历史债务。各地要根据当地的政府债务规模,建立政府偿债准备金,制定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对偿债准备金的资金来源、使用、管理、监督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确保专款专用。

4、规范融资平台,充分发挥平台投融资的积极作用。要科学引导,发挥融资平台的积极作用,既要保证在建、续建项目顺利竣工,又要积极筹措资金及时偿还债务。首先应当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规定要求严格清理,促使其在合规情况下运行;其次,省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融资平台职能,尽快制定《融资平台管理办法》,规范操作程序,明确法律责任。第三,明确由各级财政主管和各级审计监督并建立及时报告制度。第四,当前最为迫切的是省人民政府要及时协调银监机构,参照天津等兄弟省市做法,采取适当措施帮助合规的公司尽快“出平台”,疏通合规渠道,支持其恢复常态运行,保障经济社会建设顺利进行。

调研河北全省 篇7

一、充分认识推进住宅产业化的重要性

住宅产业化是住宅产业现代化的简称, 是住宅产业以工业化、信息化、低碳化为导向的现代化结构调整和转型, 是以新型住宅建筑体系和住宅部品体系为主体, 通过将住宅生产全过程的开发、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管理和服务等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系统, 实现标准化基础上的多样化, 工厂化生产基础上的装配化, 模数化基础上的部品通用化, 土建装修一体化基础上的低碳化, 以提高住宅质量和性能, 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建设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推进住宅产业化, 可以有效提高住宅科技含量和劳动生产率, 保障质量和安全, 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对于转变住宅发展方式, 推动住宅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 促进住宅建设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培育经济增长点, 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具有重要意义。各市、各有关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充分认识推进住宅产业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切实把这项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积极推进。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转变住宅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建设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为目标, 以培育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推动住宅建筑工业化为重点, 依托科技进步, 推广应用住宅产业化成套部品和技术, 着力推进住宅建设方式转变和住宅产业转型升级, 全面提升住宅建设质量和性能, 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三、基本原则

(一) 坚持政府引领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

在强化政府规划、协调、引导职能的同时,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为主体,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二) 坚持走住宅建筑工业化道路的原则。

住宅建筑工业化是实现住宅产业化的切入点, 要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住宅建筑工业化道路。

(三) 坚持示范带动的原则。

通过住宅产业化示范项目, 推广应用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和住宅产业化成套部品及技术, 引导住宅产业化有序发展。

(四) 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原则。

根据我省住宅产业化发展现状, 优先发展内墙板、楼梯、楼板、窗台板、遮阳板等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构件和成熟的部品体系, 其次发展外墙板、厨卫等非标专用构件和部品, 最后发展剪力墙、柱和梁等承重结构构件, 积极稳妥地推进住宅产业化。

四、工作目标

2013年至2015年, 我省住宅产业化力争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一) 初步形成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建造体系和技术保障体系。

建立适合住宅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设计、施工、安装建造体系, 制定并完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图集和工法, 研究出台鼓励政策, 基本满足推动住宅产业化发展需要。

(二) 推进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建设。

培育一批符合住宅产业化要求的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石家庄、唐山、保定和邯郸市各建成1个以上生产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预制构件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 其他市争取建成1个住宅产业化成套部品及技术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

(三) 推动住宅产业化示范工程。

各设区市开工建设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示范工程1个以上。

(四) 努力提高住宅质量和品质。

各设区市每年确定1~2个住宅项目申报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和住宅性能认定。

五、重点工作与措施

(一) 推进住宅生产建设模式转变

1、按照大工业生产方式改造建筑业。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装备, 在建筑标准化的基础上, 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住宅部品和设备的生产, 培育技术服务体系, 使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走上专业化、社会化道路, 形成现代住宅建筑产业。

2、积极推动建筑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现场装配和合理组织为中心, 以建筑体系集成化和部品生产标准化、工厂化为重点, 形成产业结构优化、专业分工合理的建筑产业。以提高建筑业竞争力为目标, 以价值链为主线, 充分发挥市场驱动、政策引导和法律保障的作用, 推动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发展。

3、大力推进住宅全装修。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项目和住宅产业化示范项目, 实施全装修。按照《关于推进新建住房全装修工作的意见》 (冀建质[2012]330号) 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 实施土建和装修一体化, 倡导工业化装修方式, 鼓励采用菜单式集体委托方式进行装修, 促进个性化装修和产业化装修相统一。

4、积极推动绿色建筑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绿色施工导则》, 推进适用新技术的集成应用, 以精益建造、清洁生产方式改进工艺、保证质量、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提高效益, 减少建设过程对环境的破坏, 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二) 推广适用技术, 完善标准体系

1、推广应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其他符合产业化住宅标准的结构体系;推广应用非砌筑类型的建筑墙板、楼梯、叠合楼板、阳台、雨蓬、柱、梁等符合标准化设计、工厂加工、现场安装条件的建筑部品;率先推动标准化程度较高, 和所在地区、楼层高度、结构体系基本无关的构件, 如内墙板、楼梯、楼板、窗台板、遮阳板等;大力发展集保温、装饰、围护与防水一体的预制外墙等围护结构和技术。推广应用节能及新能源利用技术、整体厨卫技术、生态环境保障技术、管网技术、智能化技术、全装修技术等住宅产业化成套部品和技术。

2、在试验和试点项目的基础上, 广泛吸收国内外已有成果, 加快制定装配式结构体系和住宅产业化成套部品及技术的标准设计、生产、施工、物流和验收等产业化住宅标准体系, 特别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整体厨卫设备的设计规范、施工工法和标准设计等。积极研发相配套的计算软件, 并鼓励以企业为主导的相关标准、技术规程、标准设计的编制。以信息化、标准化带动工业化, 逐步建立产业化住宅全过程的信息管理系统, 积极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技术, 完成住宅产品全过程的追踪、定位和维护, 并进行信息公示。

(三) 积极培育市场实施主体

1、推动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建设。引导施工、部品生产和开发企业向住宅产业化转型, 尤其是指导省内特级施工总承包企业和行业内有一定影响的部品生产及开发企业转变建设发展方式。鼓励设计、开发、施工和构配件生产等企业优势互补, 形成大型住宅产业集团联盟或联合体。支持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建设, 开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体系和住宅产业化成套部品及技术的研发、合作引进, 发挥基地的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

2、积极培育混凝土预制构件和住宅部品生产企业。扶持建设并推动大型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转型为预制部品生产企业。鼓励规模较大、技术能力较强的构件厂调整产品结构, 更新生产线。鼓励传统建材企业向住宅部品生产企业转型, 使生产能力适应产业化住宅建设需要。

3、支持住宅产业相关企业资源整合。以市场为导向, 充分发挥各地优势, 鼓励住宅产业相关企业资源整合, 形成具备住宅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成套部品及技术的设计、制造、施工能力的产业集团, 建立和完善住宅产业链。

(四) 大力推动住宅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

各地要根据住宅建设总体规划, 合理安排住宅产业化项目建设。在政府投资的大型建筑和保障性住房中确定一定的比例采用住宅建筑工业化方式建设, 应用住宅产业化成套部品和技术。对我省各地主动申请采用工业化方式建设的住宅开发项目, 各市要研究出台预制外墙部分不计入建筑面积、保障性住房建造增加成本计入项目建设成本、建筑面积奖励和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支持等相关扶持政策。

(五) 加强监管, 健全质量控制体系

加强住宅产业化项目建设管理, 对住宅产业化项目及超出现行规范标准的结构体系的安全性等依法进行审查或论证。实行对预制构配件生产企业的市场准入管理, 加强对安全质量影响较大的构件、部品生产供应的管理, 建立健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监督体系, 完善验收规范和现场施工安全质量技术要求。建立项目施工现场部品检测、质量监督等制度, 加强建设过程监管, 落实各参与主体的责任, 切实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六) 积极组织实施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和住宅性能认定

继续大力组织住宅开发项目申报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和住宅性能认定, 发挥示范工程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推动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规划建筑设计理念、技术集成、居住形态、建造方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开拓创新, 积极应用住宅产业化成套部品和技术, 不断提高住宅建设项目规划建筑设计水平、科技含量和综合性能。将实施国家康居示范工程情况纳入我省建筑业企业信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鼓励建筑业企业承建国家康居示范工程。

六、加强组织保障

(一) 加强领导, 积极推动。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成立以主管厅长为组长、有关处室、单位参加的推动住宅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墙材革新和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各设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 出台推动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 研究制定经济激励政策和技术措施, 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 建立产业化住宅项目的论证机制。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建全省住宅产业化专家委员会, 指导各地住宅产业化项目建设。各设区市成立相应的专家委员会, 在试点推进阶段, 负责对本地住宅建筑工业化项目建设方案和应用的住宅产业化成套部品及技术进行论证。专家论证意见作为项目享受各项优惠激励政策的依据之一, 并供施工图审查参考。

(三) 加大科研投入, 构筑技术支撑体系。

将住宅产业化技术研究列为科技重点攻关方向, 加大科研投入, 推动企业成为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主体, 重点开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以及符合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要求的住宅部品的研究。

(四) 强化培训宣传, 提高社会认知度。

调研河北全省 篇8

一、全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基本情况

根据省财政厅统计,截至2009年末,我省(含宁波市)政府性债务余额4579亿元,比上年增加1787亿元,增长64.01%。其中省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31亿元,比上年增加20亿元,增长6.43%。市县政府性债务余额4248亿元,比上年增加1767亿元,增长71.22%。全省及市县政府性债务的负债率(政府性债务余额,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20.15%和18.69%,高过警戒线(10%)10.15和8.69个百分点;债务率(政府性债务余额,当年可支配财力)分别为97.46%和97.99%,低于警戒线(100%)2.54和2.01个百分点;偿债率(当年偿还政府性债务本息额,当年可支配财力)分别为28.58%和26.48%,高过警戒线(15%)13.58和11.48个百分点。全省累计建立政府性债务偿债准备金121.8亿元,为年初债务余额的4.36%,比规定要求(3%-8%)下限高出1.36个百分点。根据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调查统计,截至2010年3月末,全省各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共1346家,其中省级融资平台13家,市级214家,县及县以下1119家。全省地方政府性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余额为4869.34亿元,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从贷款结构上看,市县及县以下融资平台贷款比例达97.9%;从贷款方式上看,项目贷款占贷款总额的68.6%;从贷款期限上看,1年期以上的中长期贷款占比为63.7%;从贷款对象类型看,各地城市投资建设公司贷款占41.8%,各类开发区和园区投融资平台贷款占17.4%,交通运输类投融资平台占12.5%,各类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土地储备中心和其他类投融资平台贷款占9.8%、6.5%和11.9%。除贷款外,2009年全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共发行企业债279亿元,短期融资券59亿元,中期票据65亿元。

从调研情况来看,近年来,我省各地在自身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举债融资,为经济社会发展筹集了大量资金,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措施,规范政府举债行为,防止债务规模过快增长,努力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全省政府性债务从规模、结构、安全性来分析,整体上处于安全、可控的范围之内,但部分地方存在系统性债务风险隐患,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完善。2005年初,省政府颁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通知》(浙政发[2005]5号),在全国率先重视并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2006年,省政府又制定了《浙江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实施暂行办法》,提出了“适度举债、讲求效益、加强管理、规避风险”的总体要求,明确规定了政府性债务的归口管理、收支计划、偿还机制、绩效评估、风险预警等管理制度。根据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的拉动内需、扩大投资等措施引发政府性债务增长较快的实际,省财政厅于2009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通知》,对正确处理发展和财力保障的关系、债务规模和偿债能力的关系、完善偿债准备金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省财政厅草拟了《关于浙江省省本级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编制了2010年省本级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并已报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各地认真贯彻省文件精神,结合当地实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制度。义乌市从2008年编制综合财政预算开始,将年度债务收支计划由市财政结合可用财力综合编制,统一安排,把债务资金视同财政性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根据省财政厅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省69个市县中已有62个市县出台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制度办法,并编制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59个市县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报政府审批或人大审议,65个市县设立了偿债准备金。

(二)部门协调配合的监管模式初步形成。2006年,省委组织部将地方政府性债务负债率、债务率作为考核指标之一,正式列入全省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省及市县财政部门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绍兴市财政部门向政府性投资重点举债项目委派财务总监,确保项目投资计划的执行。玉环县财政局专门成立了债务管理科以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已有60个市县政府性债务由当地财政部门实行归口管理,预计到2012年底,我省所有市县政府性债务都将归口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审计部门为省政府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的出台提供了基础信息,开展了多领域的政府性债务专项审计,并将地方政府性债务列入日常审计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大了对政府性债务的监督。舟山市人大常委会早在2004年就对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重点审议,督促政府加快制定有关规章制度,规范政府举债行为。衢州市人大常委会每年都要听取政府性债务情况汇报,对于政府项目建设和借款的必要性、可行性、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认真审议和把关,严控债务风险。

(三)融资平台的融资和风险管理得到加强。省财政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部署开展对我省融资平台公司的清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实行分类管理。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要求金融机构在保证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需求的同时,加强总量控制和限额管理,严格政府融资平台的项目准入,有效落实贷款担保方式,密切监控项目还款来源,控制融资平台的信贷风险。工行省分行对2010年城市基建类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增量控制在45亿元内;农行省分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中抵质押贷款占比达到70%左右,高于其他各项贷款中的抵质押贷款比重;许多商业银行区别不同还款来源的项目,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监控。银监部门根据银监会统一部署,指导和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融资平台“项目包”逐笔打开及分类处置工作,进一步摸清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现状和

潜在风险,促进融资平台贷款的规范运作。湖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能够区别每笔融资平台贷款的用途、还款来源、抵押担保等情况,对融资平台贷款实施差别化、精细化管理。省发改委认真做好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券工作。2002年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累计发行13支企业债券,总额为157亿元,为有效缓解地方建设资金压力,降低融资成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政府性债务化解工作初见成效。教育部门全面核实义务教育债务,制定化债计划,建立监控体系。省财政安排以奖代补资金11亿元,根据各地偿债进度同比例分年度到位。至2009年底,共化解义务教育债务29.29亿元,化解率为83.2%,预计2010年将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修建校舍和购置设备等形成债务的化解工作。为做好高校债务的化解工作,省政府办公厅批转了有关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属高校债务管理的意见》,提出高校债务管理的十项措施。省财政还安排58.01亿元资金用于化解高校债务,省属高校的贷款规模从2005年的94.6亿元下降到2009年的68.7亿元,预计2012年底可降为47亿元,2018年可基本还清银行贷款。温州市根据项目贷款的性质制定不同的偿债计划,实施债务的分类化解,取得了明显成效。舟山、金华等地建立化解乡镇政府性债务的激励机制,完善财政补助方式,嵊泗、磐安、青田等县的乡镇债务已经全部得以化解。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是债务规模呈较快的增长态势。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民生事业的深入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2008年以来应对金融危机、拉动内需、扩大投资等因素,政府性债务增势迅猛。2009年全省政府性债务较2008年增长了64.01%,其中市县政府性债务增长比例高达71.22%。部分市县负债率、债务率等指标超过预警线较多,且有扩大的趋势。根据省财政厅提供的数据,截至2009年底,全省69个市县中,负债率超警戒线的有36个,债务率超警戒线的有29个,偿债率超警戒线的有40个,三个指标都超警戒线的有29个。鉴于政府性投资仍处于高峰期,政府性债务规模将呈继续增长的态势。

二是偿债的潜在风险不断加大。从债务结构上看,银行贷款是我省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融资的主要方式。据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统计,银行贷款占比高达85%,而通过发行债券、上级财政转贷等其他途径筹措的资金十分有限。银行贷款有融资成本较高,易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等特点,因而政府偿债的压力较大,潜在的偿债风险较高。同时,据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反映,在银行贷款中各级财政担保占到有担保贷款总额的57%,其中部分人大也出具了担保函件,这显然与国家有关规定相违背。且融资平台公司对财政资金的依赖程度较高,国有独资平台公司占到全部平台公司的90%,筹集资金大都用于公益性项目,这些项目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回报率低,在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大量的债务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进行周转。假如国家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不能及时取得新的银行贷款,债务按时还本付息将十分困难,极易引发债务风险。从债务的还款来源上看,各地政府将土地出让收入作为还款的主要来源,把政府债务防范模式建立在土地资源不断增值的基础之上。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且土地价格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市场波动的影响非常大,在土地价格上升期,债务风险可能被低估,在土地价格下行期,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资金周转将出现困难,政府偿债能力会有所下降。

三是政府投融资平台缺乏规范化管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偏多,投资范围和职能比较模糊,投资界限不清,对负债的规模、还款期限及还款来源等缺乏有效的统筹机制;融资计划性不强,有些地方融资平台建设与融资脱节,融资与偿债脱节,形成了较多的沉淀闲置资金,加之资金使用缺少应有的监督,部分资金使用效益较低;部分投融资平台存在违规担保、超额担保、相互担保的情况,使得债务链不断延伸,一旦个别融资平台出现问题,债务风险将迅速蔓延。

四是部分地区未能严格执行和落实省政府有关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相关规定。省政府规定政府性债务应实行财政归口管理。但在实际执行中,一些地方的财政部门未对政府性债务实行归口管理,有些实行财政归口管理也只是统计意义上的统一管理,借债主体呈现多元化,借款、担保、资金使用、偿债均缺乏完善的综合评估、监督和约束机制。部分市县未按省政府通知要求,根据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及财力可能,制定债务举借规划或债务收支计划,有的虽制定但未正式报当地人民政府审批。部分地方政府没有严格执行对未按规定举借债务、违规对外担保的单位和人员追究有关的责任的规定。已建立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风险控制机制大多流于形式,政府性债务监管制度未能发挥实际作用。

此外,政府性债务管理上还存在其他的一些问题。如各部门、各地区对于政府性债务的理解和统计口径不统一;现行的债务风险预警指标尚未客观有效地反映债务风险状况;项目规划缺乏预见性和约束性;投融资机构融资成本较高;部分乡镇化解债务的压力较大;政府性债务管理力量比较薄弱等等。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一些地方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树立科学发展理念,重任期政绩,轻长远发展,重项目建设,轻债务管理,不能正确处理好任期内经济社会发展同财力可能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其次,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用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是2008年后中央和省采取的扩内需保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地方配套资金的需求,加之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惠民生的举措,地方政府财政在难以满足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大量的融资来解决。同时,现行的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政府投资决策机制及干部考核机制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府举债行为和政府性债务规模。

三、意见和建议

(一)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识和水平。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抑制不顾当地实际情况借债建设的政绩冲动,正确处理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政府投资“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编制预算中,要把握项目的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急需的项目中来,集中财力用于基础性和公益性建设项目建设,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要牢固树立综合平衡观念,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财力可能、债务规模与偿债能力之间的关系,在制定政府举债的中长期规划时充分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明确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和还本付息等债务收支计划,保持政府资源与政府投入的持续平衡。要牢固树立债务风险意识,正确把握政府性债务利弊得失,做到举债有度,风险可控,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债务的正面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上一篇:毕业晚会主持词、节目串词下一篇:机械创新设计课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