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精选13篇)
一、中国三峡总公司试验中心工作概况
(一)2003年三期工程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检测
1.水泥
检测葛洲坝、华新和湖南等3个特种水泥厂共72个525中热水泥样品、2个普通水泥样品和1个低热水泥样品,除葛洲坝水泥厂中热水泥有1个样品的3d水化热略偏高外,其余中热水泥样品质检测结果满足三峡工程标准TGPS03-1998的技术要求,且水泥碱含量均较低。普通水泥和低热水泥品质满足相应国家标准的技术要求。
2.粉煤灰
抽检6个电厂共61个粉煤灰样,各电厂粉煤灰品质检测结果均满足三峡工程标准TGPS04-1998的一级灰技术要求,其中优质品率67%.3.外加剂
检测减水剂51个样品、泵送剂24个样品、引气剂47个样品的匀质性。进行23个外加剂样混凝土试验,所检减水率、含气量、泌水率比和抗压强度比均满足三峡工程标准TGPS05-1998的技术要求;除DH9混凝土泌水率比偏高外,引气剂DH9其它性能及AIR202品质均满足国标要求。
4.人工砂
检测26个人工砂样,含水率平均值5.1%,波动范围3.0%~7.2%,合格率77%,只有6组砂样含水率超过6%,最大值为7.2%,另有1个样品的细度模数与3个样的石粉含量超标,其它品质检测结果满足三峡工程标准TGPS02-1998要求。
5.粗骨料
检测下岸溪和古树岭系统碎石样102个,各项品质检测结果满足三峡工程标准TGPS01-1998技术要求。
6.配合比
三期工程初期混凝土配合比基本上沿用二期工程的配合比,后根据专家意见,通过室内试验及现场调查,将砂率、塌落度作了调整,对部分配合比进行合并,基本上统一了配合比。
7.混凝土
混凝土拌和物:抽检837次含气量、897次塌落度、3717次混凝土温度。出机口混凝土拌和物控制较好,含气量、塌落度基本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之内,出机口温度7℃、10℃、14℃的合格率分别为90.7%、91.0%和98.0%。
混凝土强度:抽检846组混凝土抗压强度,除2组低于设计要求外,其余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强度保证率均在99%以上,不低于设计强度百分率,除R28250混凝土略低(97%~99.6%)外,其余均为100%。抽检151组混凝土劈拉强度,除7组偏低外,其余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抗冻性:抽检7组混凝土试件抗冻性,混凝土抗冻标号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抗渗性:检测5组混凝土试件抗渗性,混凝土抗渗标号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极限拉伸值:检测7个部位不同标号混凝土的10组极限拉伸值,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全面性能:检测5套混凝土全面性能,各项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总含碱量:混凝土总含碱量最大值为2.11 kg/m3,满足三峡工程人工骨料混凝土碱含量不大于2.5kg/m3的要求。
混凝土芯样检测:检测三峡二期工程终检孔混凝土芯样试件18块,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芯样试件105块。检测的主要项目是抗压强度、劈拉强度、极限拉伸值、抗冻性、抗渗性和密度,混凝土芯样抗压强度、劈拉强度、抗渗性能满足相应设计要求。
(二)高程84m、150m拌和系统质量监理工作
质量监理人员按计划对2座拌和系统使用的原材料及生产的混凝土进行抽检,审批混凝土配料单、检测拌和楼的衡量偏差、对施工单位进行旁站监理,并根据监理结果,完善两个拌和系统监理工作手册。
(三)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工作
提供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135m水位)验收及船闸试通航验收安全鉴定和验收报告各1份,分别为《蓄水(135m水位)验收及船闸试通航前验收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自检报告》及《蓄水(135m水位)验收及船闸试通航前验收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验收报告》。
修订9个三峡工程标准TGPS01~08、027等。配合中国三峡总公司质量总监办做好三峡工程芯样库的验收管理工作,接收双线五级船闸终检孔25箱混凝土芯样及相应资料。根据质量总监的工作安排,提出《三峡三期工程混凝土仓面取样检测的有关规定》。
配合中国三峡总公司物资部开展2003年三峡工地各试验室对粉煤灰和水泥品质比对试验竞赛,及《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碴硅酸盐水泥》(GB200-2003)在三峡工地使用的宣传活动。
完成监理单位及其它单位送检的原材料、混凝土及钢筋共1412个样品的检测工作,并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419份。
配合混凝土质量检查专家组工作,并全面落实专家组意见,为三峡工程质量专家组提供《三峡工程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抽检情况》(2002年度)、《三峡三期工程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检测报告》(2003年1月~11月)、《三峡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检测报告》3份资料。编写“关于落实三峡枢纽二期工程混凝土质量研讨会专家意见的措施”、“关于落实三峡枢纽工程质量专家组意见的措施”。对三峡三期工程人工砂石粉含量提出控制范围;组织有关单位调查三峡工程施工中的浇筑仓面混凝土浮浆厚度、泌水情况及入仓塌落度,并编写完成相应的调研报告;制定“三峡工地混凝土极限拉伸试验操作规定”,以提高工地各试验室极限拉伸值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比性,该操作规定经有关单位讨论通过;为了简化生产调度、减少施工干扰,组织召开讨论会,统一三峡三期工程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四)质量体系的运行和管理
根据1999年GB17025导则的要求,对《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进行修改及补充,并多次组织学习和讨论。将中国三峡总公司试验中心(以下简称试验中心)变更情况表及新版《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送交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填写“实验室评审报告”,迎接实验室认可复查。
试验中心每半年与国家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每季度与3个水泥厂分别进行一次水泥品质检验比对试验,提高试验中心的检测水平。2003年进行10个样品比对试验,比对结果较满意,并经过评审。参加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组织的溶解热法水泥水化热试验仪器比对和粉煤灰细度标准样品的研制试验。
制定量值溯源计划,对试验中心的仪器设备进行周期送检或自校验,并粘贴状态标识;对部分仪器设备进行运行检查;更换3000kN压力试验机电脑,混凝土抗渗仪改造为全自动,对混凝土含气量仪、WAW-Y1000试验机快速回油阀、养护一室喷雾装置、火焰光度计、激光粒度分析仪、电瓶车、水泥标准养护箱等设备进行维修和维护;安装调试新购置的丹麦产混凝土气泡参数测定仪,购买水质分析所需标准物质,并建立仪器设备及标准物质档案和使用记录。
根据国认水办字〔2003〕02号文“关于开展自编仪器与试验设备校(检)验方法调查的通知”的要求,将试验中心自编仪器与试验设备校验方法上报水利部计量认证办公室。
二、主要试验工作
(一)骨料粒径和品种对混凝土极限拉伸值影响试验
1.试验目的
三峡二期工程混凝土出现了一些裂缝,为综合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探索不同骨料品种、粒径以及试验条件对硬化混凝土极限拉伸值的影响,开展混凝土极限拉伸试验。
2.试验内容
研究不同试验室(试验条件)对混凝土极限拉伸值的影响、不同骨料粒径对混凝土极限拉伸值的影响、不同骨料品种对混凝土极限拉伸值的影响。
3.试验结果
不同试验室的混凝土极限拉伸试验结果说明,只要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01)进行试验,无论采用位移传感器或者电阻应变片测量变形,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但要注意在操作过程中夹具、万能试验机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相同的混凝土拌和物用不同孔径的筛湿筛,混凝土极限拉伸值随骨料最大粒径的减小而增加。
古树岭、下岸溪人工粗骨料混凝土极限拉伸值基本一致。
(二)干筛骨料与干净骨料混凝土性能对比试验
1.试验目的
根据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施工强度大、工期紧等特点,针对施工现场拌和系统的具体情况,以利于控制碾压混凝土VC值,尽量减少粗骨料含水状态对碾压混凝土VC值控制的不利影响。采取粗骨料从下岸溪生产系统运抵拌和楼后不进行二次冲洗,直接干筛(二次筛分)拌制碾压混凝土。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论证干筛粗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同时与干净粗骨料(水洗干净)进行常态、碾压混凝土性能对比试验。
2.试验结果
在塌落度基本相同条件下,干筛骨料与干净骨料常态混凝土拌和物用水量基本一致;在用水量相同的条件下,干筛粗骨料碾压混凝土VC值比干净粗骨料碾压混凝土高3.2s。
在含气量基本相同条件下,干筛粗骨料混凝土比干净骨料混凝土的引气剂掺量略有增加,增加剂量与混凝土类型有关。常态混凝土增加0.1/10000,碾压混凝土增加1/10000。
干筛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比干净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略有提高。
干筛骨料与干净骨料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抗渗性试验结果基本相当。
水胶比0.55粉煤灰掺量40%的大坝内部混凝土和水胶比0.50粉煤灰掺量50%的碾压混凝土,干筛骨料与干净骨料的抗冻性基本相同;水胶比0.45粉煤灰掺量30%的水位变化区混凝土,干筛骨料对抗冻性有不利影响,有待进一步论证。
试验结果表明,在生产碾压混凝土时,可以将干净骨料与干筛粗骨料进行互换使用。
(三)人工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人工砂石粉含量12.5%~16.5%,在固定水胶比和塌落度条件下,常态混凝土用水量基本不变,含气量随石粉含量增加而降低,抗压强度略有提高,而劈拉强度及抗冻性基本一致,但人工砂石粉含量超过15%时,混凝土28天极限拉伸值有所降低,28天干缩值随人工砂石粉含量增加而增加,说明人工砂石粉含量超过一定量后对混凝土性能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四)不同养护条件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试验
开展不同养护条件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试验,了解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不同环境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采用三峡工程内部、外部、水变区、结构、抗冲磨、泵送混凝土实用配合比,将所成型的混凝土试件在预养间放置48小时拆模后分别采取标准养护、自然养护、标准+自然养护方式养护至规定龄期(28d、90d、180d、1年、3年、5年、10年),进行混凝土力学性能、变形性能及耐久性试验。该试验仍在进行中。
(五)其它试验
开展低热水泥混凝土试验、向家坝水电站工程两种骨料混凝土对比试验、高程150m拌和系统混凝土含气量验证试验、混凝土外加剂相容性试验等。
三、试验成果应用于三峡工程的情况
根据人工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试验结果,确定三期工程人工砂石粉含量按10%~14%控制。
根据三期工程混凝土配合比参数选择试验结果,对三期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将相邻部位或相近标号的混凝土配合比合并,统一配合比,简化混凝土生产调度、减少仓面施工干扰,对提高大坝混凝土整体均匀性有利。砂率下调1%~2%,仓面塌落度按1cm~3cm控制,相应机口塌落度大坝混凝土为3cm~5cm、厂房混凝土为5cm~7cm,有利于减少浮浆厚度和泌水。塔带机浇筑四级配混凝土特大石比例由原来的30%调整为20%~25%,特大石超径率为零,有利于减少骨料分离。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大量工程实践证明,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对混凝土综合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1,2], 因此, 建筑工程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优选混凝土原材料、有效控制原材料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下面, 结合个人的工程实践谈一下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问题。
1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基本要求
1.1 水泥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用混凝土生产中的水泥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大体积混凝土在有充分实践经验证明可行的情况下也可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 有耐硫酸盐侵蚀要求的混凝土也可选用中级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或高级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建筑工程用混凝土生产中的不宜采用早强水泥。建筑工程用混凝土生产中的混合材料宜为矿渣或粉煤灰。建筑工程用优质混凝土生产中的水泥的除应满足我国现行规范、标准规定外还应满足一些特殊的要求, 即比表面积≤350m2/kg (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80um方孔筛筛余≤10.0% (普通硅酸盐水泥) 、游离氧化钙含量≤1.0%、碱含量≤0.80%、熟料中的C3A含量≤8% (氯盐环境下≤10%) 、氯离子含量不宜大于0.10% (钢筋混凝土) 或≤0.06% (预应力混凝土) , 当骨料具有酸反映活性时其水泥的碱含量应不超过0.60%, C40及以上混凝土用水泥的碱含量不宜超过0.60%。
1.2 粗骨料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用混凝土生产中的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 (也可采用碎卵石, 不宜用砂岩碎石) 。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超过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 (严重腐蚀环境条件下不宜超过1/2) 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 配制强度等级C50及以上混凝土时的粗骨料最大公称粒经 (圆孔) 应不大于25mm。粗骨料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且其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500kg/m3、紧密孔隙率宜小于40%、吸水率应小于2% (用于干湿交替或冻融循环下的混凝土应小于1%) 。碎石粗骨料强度应采用岩石抗压强度表示且岩石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应不小于1.5, 碎石强度可用压碎指标值进行控制且其压碎指标应符合相关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
1.3 细骨料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用混凝土生产中的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 (也可采用专门磨机机组生产的人工砂) , 不宜使用山砂, 在不具备可靠冲洗条件的情况下不得使用海砂。骨料的粗细程度应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等3种规格, 其细度模式数分别为粗砂3.7~3.1、中砂3.0~2.3、细砂2.2~1.6。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中砂骨料, 若采用粗砂则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以满足和易性, 若采用细砂则宜适当降低砂率。采用以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或混合砂配制混凝土时其压碎指标值应小于25%且经亚甲蓝试验判定后的石粉含量应满足要求, 即
1.4 水质量控制。建筑工程用混凝土生产中的拌合用水可
采用饮用水而不得采用海水。若需采用其它来源水时应符合相关要求, 即不溶物对预应力混凝土 (Pr C) 应<2000mg/L、钢筋混凝土 (RC) 应<2000mg/L、素混凝土 (Pl C) 应<5000mg/L;Ph值对Pr C、RC、Pl C均应>4.5;可溶物对Pr C应<2000mg/L、RC应<5000mg/L、Pl C应<10000mg/L;氯化物 (以CI-计) 对Pr C应<500mg/L、RC应<1000mg/L、Pl C应<3500mg/L;硫酸盐 (以SO42-计) 对Pr C应<600mg/L、RC应<2000mg/L、Pl C应<2700mg/L;碱含量 (以当量Na2O计) 对Pr C、RC、Pl C均应<1500。用拌合水与蒸馏水 (或符合国标的饮用水) 进行水泥净浆试验所得的水泥初凝时间差及终凝时间差均不得大于30min, 且其初终凝时间还应符合我国现行水泥国家标准规定。用拌合用水配制的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不得低于用蒸馏水 (或符合国标的饮用水) 拌制的对应砂浆或混凝土抗压强度的90%。处于氯盐环境时其拌合水氯离子含量应不大于200mg/L, 使用钢丝或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其拌合水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350mg/L。
1.5 外加剂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用混凝土生产中的外加剂应采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可适量引气、能明显改善或提高耐久性且质量稳定的产品。外加剂与水泥间应有良好的相容性并应通过相关检验、鉴定或审评, 应优先选用多功能复合外加剂。外加剂的性能应满足相关要求, 即水泥净浆流动度应≥240mm、Na2SO4含量应≤10.0%、CI-含量应≤0.2%、总碱量 (Na2O+0.658K2O) 应≤10.0% (以上按我国现行《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GB/T8077) 检验) ;含气量应合格 (用于配制非抗冻混凝土时应≥3.0%、用于配制抗冻混凝土时应≥4.5%) 、减水率应≥20% (以上按我国现行《混凝土外加剂》 (GB8076) 检验) ;坍落度保留值应满足30min时≥180mm、60min时≥150mm (按我国现行《混凝土外加剂》 (JC473) 检验) ;常压泌水率比应≤20% (按我国现行《混凝土外加剂》 (GB8076) 检验) ;压力泌水率比应≤90% (按我国现行《混凝土泵送剂》 (JC473) 检验) ;抗压强度比应满足要求 (即3d≥130%、7d≥125%、28d≥120%) 、对钢筋应无锈蚀作用、收缩率比应≤135%、相对耐久性指标 (200次) 应≥80% (以上按我国现行按《混凝土外加剂》 (GB8076) 检验) 。
2 结论
工程实践证明, 按本文以上要求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可获得优质混凝土。当然, 混凝土生产质量还与其它因素有关。混凝土生产中的不同混凝土原材料应有固定堆放地点和明确标识 (标明材料名称、品种、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进厂 (场) 日期) , 原材料堆放应有堆放分界标识以免误用, 骨料堆场地面应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必要排水设施。混凝土原材料进厂 (场) 后应对材料品种、规格、数量及质量证明书等进行验收核查并按有关规定取样复验 (验收合格后可使用) 。混凝土原材料台账应包括进货日期、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证明书”编号、“试验检验报告”编号及检验结果等。另外, 施工中养护用水除不溶物、可溶物不作要求外均应符合拌合水要求, 不得用海水养护混凝土。
参考文献
[1]Spiegel, L.Reinforced Concrete Design (5th Ed)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Spiegel, L.Reinforced Concrete Design (5th Ed)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关键词: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TU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18-0084-02
建筑材料的组成材料、材料配合设计、规格、选择等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材料的矿物质成分又或是化学成分也会对混凝土结构工程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如碳酸盐水泥硬化的快慢是由水泥中的碳酸三钙的含量决定的,碳酸三钙的含量越低,则水泥硬化的速度越慢,水泥石的强度也就越低;混凝土结构开裂是由于水泥石中的铝酸三钙中含量过多,致使水泥石在放热过程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进而造成混凝土结构产生开裂。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承载力是由建筑材料的配合比决定的,例如水泥混凝土中w/c适中的时候,则在混凝土结构中的空隙率也就能控制在规定范围内,进而形成一定的耐久性和强度。所以,材料选择的正确性、使用合理的材料配合比都是确保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文章从建筑材料的组成材料、材料配合比设计方面浅谈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
1组成材料对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影响
1.1胶凝材料
对混凝土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是胶凝材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水泥,尤其以硅酸盐水泥及其变种,其作用主要是在与水的作用下水化,经由水化产物硬化、固化、胶结其他散料,结成具有强度的整体。
1.1.1水泥品种
选择水泥品种的时候,要参考当地施工的气候、工程使用的性质、成本等因素。水泥的不同品种,甚至是同一种品种的水泥由于其某些成分的差异而产生千差万别的性能都是非常有可能的。在选择水泥的品种时出现失误,可能会导致工程质量下降,如出现抗干缩性能和抗冻性降低、早起强度不高、容易起粉、侵蚀性能弱等。
对于早强型普通硅酸盐水泥的铝酸三钙,国家标准规定的含量为3%~7%,如果水泥中的铝酸三钙的含量超过了这个标准量,那么这种品种的水泥会出现早期强度过高,收缩率大,在储存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凝结硬化的现象,所以选择使用这种水泥时,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其体积收缩,避免开裂的现象发生。
1.1.2水泥细度
细度是指水泥颗粒的粗细强度。水泥颗粒的粗细直接影响水泥的凝结硬化速度、强度、需水量、干缩性、水化热、析水率等一系列性能。水泥颗粒越细,水化作用越迅速充分,凝结硬化速度越快,早期强度越高。但是水泥磨得过细,不仅耗能大,而且成本高,容易与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不适宜久放。同时水泥磨得过细在硬化时还会产生较大的收缩,降低混凝土抗冻融循环的耐久性。一般认为,水泥颗粒小于40 μm时,具有较高活性。大于90 μm时活性较小,仅仅能起到填充的作用。
1.1.3水泥的安定性
水泥安定性是指水泥浆体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如果水泥在凝结硬化后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也就是所谓的体积安定性不良,就会产生翘曲和开裂,降低结构质量,甚至引起严重的事故。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一般是由于熟料中所含的游离氧化钙和游离氧化镁或掺入的石膏过多引起的。游离氧化钙和游离氧化镁在过烧状态时水化速度慢,它在水泥凝结硬化后才慢慢开始水化,水化引起体积膨胀,使水泥开裂。当石膏掺量过多时,在水泥硬化后,它还会继续与固态的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钙矾石,体积约膨胀1.5倍,引起硬化水泥石的开裂。
1.2集料
混凝土由6种组分材料混合而成:胶凝材料、砂、石、水、化学添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砂石材料一般占混凝土体积的3/4,因此集料的质量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变形、耐久性和强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2.1集料的级配
较好的级配应当是集料的空隙率要小,以节约水泥用量;集料总表面积要小,以减少湿润集料表面的需水量;要有适当的细集料,以满足混合料工作性的要求。因此,良好的集料级配可用较少的加水量制得流动性好、离析泌水少的混合料,并能在相应的成型条件下,得到均匀密实的混凝土,同时达到提高强度、耐久性、节约水泥的效果。
1.2.2骨料
骨料是颗粒状材料,大部分取自天然岩石、破碎的岩石或天然砂子。骨料主要用作经济型的填充材料,它能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体积稳定性和耐磨性。混凝土骨料应具有质地坚硬,有一定的强度,且不含有害杂质,含泥量应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骨料的含泥量是指粒径小于0.075 mm的尘屑、淤泥和黏土的总含量。粗细骨料中所含泥土杂质对混凝土的和易性、硬化性、抗冻性、抗渗性和收缩性都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对高强混凝土影响更甚。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对粗细骨料的含泥量要求见下表:
含泥量按重量记不大于(%)混凝土强度等级≥C50<C50,≥C30>C10,<C30<C10
粗骨料0.51.02.0酌情放宽
细骨料2.03.05.0酌情放宽
对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粗骨料中含泥量不应大于1%,细骨料不应大于3%。粗骨料中的泥块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部容易被破碎,它仍以块状存在于混凝土中,形成极薄弱的区间,蔗堆混凝土的强度、抗冻性、抗渗性的影响比含泥量危害更大。所以,要严格控制泥块的含量。
2材料配合比设计对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影响
2.1水灰比的影响
水泥浆的稠度取决于水灰比,在固定用水量的条件下,水灰比小时,会使水泥浆变稠,拌和物流动性小;若加大水灰比,可使水泥浆变稀,流动性增大,但会使拌和物流浆、离析,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2.2水泥用量的影响
水泥用量由强度、耐久性、和易性、成本几方面因素确定,选择时需兼顾。水泥用量不够时,将会导致下列缺陷:混凝土粘聚性差,施工时易出现离析,硬化后混凝土强度低,耐久性差、耐磨性差,易粉碎、翻砂。集料间的水泥浆润滑不够,施工流动性差,混凝土难以成型密实。但水泥用量也不可过多,过多的水泥用量不仅提高造价,同时还会导致混凝土硬化后收缩增大,由此引起干缩裂缝增多;水泥用量过多,由于水泥结构疏松、耐侵蚀性差,是混凝土中的薄弱环节。
在相同水灰比情况下,C35以上混凝土的强度有随着集浆比的增大而提高的趋势。这与集料数量增大、吸水量也增大、有效水灰比降低有关;也可能与混凝土内孔隙总体积减小有关。配合比不好,混凝土将可能产生下列缺陷:
2.2.1混凝土的工作性差
从配合比设计而言,引起工作性差的原因可能与直接将初步配合比用于施工配合比;或现场砂石含水率变化时,未予及时调整;或者砂石材料级配变化,集料比例未予调整等。若拌和物中砂率偏小,而出现“多石”现象,将使混凝土产生离析和蜂窝。
2.2.2混凝土强度不够
混凝土是一种不均质材料,其质量波动大,因此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将配制强度提高一些,但设计时如果直接用设计强度或施工时随意改变水灰比或计量引起配合比变化等,均可使强度不符合要求。
2.2.3耐久性达不到要求
配合比设计中应包含“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要求。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若水灰比过大,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大部分水不参与水化反应而蒸发掉,剩余的孔隙率将增大,降低混凝土的密实性,亦即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水泥用量偏低也会降低混凝土的密实性而导致耐久性降低。
3结束语
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影响,根据不同结构有一定的差异,为了得到最佳的质量效果,我们还应在此基础上研究相应的防治措施。
Materials on the Qua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al Engineering
Luo Zhanxin
Abstract: Structural engineering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materials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quality. Article from the composition of construction materials, raw material mix design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materials on the quality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Key words: building materials; concrete structural engineering; quality
2.1 搅拌监控 为确保搅拌出来的混凝土均匀优质,首先,需要将搅拌的规章制度加以完善,包含投料的顺序、投料量以及搅拌的时间等。当然,搅拌机的生产率以及混凝土的搅拌质量直接影响到投料的先后顺序,其中,最常用的投料顺序一般是一次投料法和二次投料法。两者间存在极大的区别:一次投料法主要是先加入一部分水,然后在准备投料的时候,需要先加入粗骨料,再加入水泥,最后添加沙子,一次性地投入到搅拌机当中进行搅拌。二次投料法主要是将水泥和一定量的水投入到搅拌机中搅拌均匀,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水泥飞扬的情况,然后将沙石投入其中,继续搅拌到规定的时间为止。在现场施工当中,施工人员在计量控制上要严格按照配合比来进行,对于每一次的材料重量都需要做好抽查,避免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并且,每一次搅拌混凝土的量要合理控制,太多会影响到搅拌的充分度,太少则不能充分地利用资源,所以,每一次混凝土材料的搅拌量都需要严格控制。
2.2 浇筑监控 浇筑混凝土有人工和泵送两类。其中,现场施工使用最多的就是泵送混凝土。第一,在进行浇筑之前,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泵送浇筑需要选择距离浇筑点较近的地方,有利于混凝土运输车直接将材料倒入泵内。泵送混凝土时,应该对泵机检查,确保输送管道的合理性,这样有利于正常使用泵机。将混凝土送入泵机时,一定要轻缓,在大体积混凝土泵送浇筑时,要做好分块分层处理,确保每一块混凝土在初凝之前就能够相互的结合在一起。另外,混凝土落灰高度不能超过2 m,如果超出了2 m,就需要铺垫一层15 cm厚度的混凝土配合比沙浆。在浇筑时,需要保证其连续性,不能够中途停止,如果需要停歇,应该做好反泵处理,避免混凝土堵塞管道。
2.3 铺摊、压实监控 第一,在混凝土材料铺摊时,需要进行松木板的安装,不能够留下一点缝隙,在松木板的内侧应该涂抹机油,避免溢出混凝土,方便混凝土的压实处理。在注入混凝土时,一定要慢,避免一次性下落太多,造成原材料浪费以及松木板损坏;在混凝土注入之后,应该人工铺摊到标准刻度的2/3处,再使用振捣器进行多次振捣,再将混凝土添加到标准点,慢慢找平,再使用振捣器振捣。在使用振捣器时,应该纵向一列一列,由边界转向中间,不能漏振,如果出现漏振现象,就很
第1题
预拌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入搅拌运输车至卸料时的运输时间不宜大于 A.45 min B.90min C.120min D.180min 答案:B 第2题
用人工插捣法制作混凝土试件时,每层的插捣次数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每1000mm2面积内不少于12次 B.每10000mm2面积内不少于12次 C.每1000mm2面积内不少于25次 D.每10000mm2面积内不少于25次 答案:B 第3题
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不宜超过 A.5 min B.10min C.15min D.20min 答案:C 第4题
大流动性混凝土是指拌合物坍落度不低于()的混凝土。A.10mm B.90mm C.160mm D.200mm 答案:C 第5题
用于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的标准是()。A.GB50204-2002 B.JGJ55-2000 C.GB/T50107-2010 D.JGJ/T193-2009 答案:C 第6题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代号为()。A.GB/T50081-2002 B.GB/T50080-2002 C.GB/T50082-2009 D.GB50204-2002 答案:A 第7题
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为标准试件 A.边长为100mm的立方体试件 B.边长为200mm的立方体试件 C.边长为120mm的立方体试件 D.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 答案:D 第8题
普通混凝土立方体强度测试,采用100㎜×100㎜×100㎜的试件,其强度换算系数为()。A.0.9 B.0.95 C.1.05 D.1 答案:B 第9题
砂率是指砂子质量占到()总质量的百分比。A.砂石 B.水泥 C.砼 D.石子 答案:A 第10题
砼配合比的三个参数是由()、砂率和单方用水量来表示。A.水灰比 B.灰砂比 C.水泥用量 D.坍落度 答案:A 第11题
按混凝土强度分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C55的混凝土 B.高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5及其以上的混凝土 C.高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 D.超高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 答案:A,C,D 第12题
以下哪些属于混凝土的耐久性? A.抗冻性 B.抗渗性 C.和易性 D.抗腐蚀性 答案:A,B,D 第13题 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有()。A.水泥浆的数量 B.集料的种类和性质 C.砂率 D.水灰比 答案:A,B,C,D 第14题
混凝土强度出厂检验,每100方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1次。答案:错误 第15题
水泥用于混凝土生产时,其温度不宜高于50℃。答案:错误 第16题
沥青混凝土材料制作和摊铺的质量控制
文章论述了保证材料制备的`质量并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摊铺作业,是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关键.
作 者:江红远 Jiang Hongyuan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江区交通局,浙江,衢州,324002刊 名:科学之友英文刊名:FRIEND OF SCIENCE AMATEURS年,卷(期):2009“”(14)分类号:U416.216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 质量 控制
1.1 现象:同批砼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1.2 防治措施
1.2.1 合理设计砼配合比, 合理的砼配合比
由试验室通过试验确定, 除满足强度、耐久性要求和节约材料外, 应该具有满足施工要求的和易性。
1.2.2 按配合比施工, 按施工配合比施工,
首先开盘之前测定砂、石含水率, 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及时调整骨料和拌合水用量, 不能把试验室配合比与施工配合比混为一谈, 不得随意增加用水量来方便施工。
1.2.3 加强原材料进场管理, 现场人员应
严把原材料进场关, 绝不允许不合格的材料进入现场, 当材料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分析原因, 或者重做配合比, 提供合理参数, 保证砼质量。
1.2.4 振捣和养护, 砼的密实关键在于振捣, 根据施工工艺选择合适的振动器类型, 应按照。
施工规范操作, 不能漏振也不可过振;砼浇筑完成后要及时覆盖和洒水养护, 洒水次数以能保持砼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宜, 特殊砼可酌情增减养护时间。
2 蜂窝
2.1 现象:砼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2.2 防治措施
2.2.1 严格控制砼配合比, 经常检查, 做到计量准确, 砼拌合均匀, 坍落度适合;
砼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 分层振捣, 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 浇灌中, 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2.2.2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 用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 或支模用高一级细石砼仔细填塞捣实。
3 麻面
3.1 现象:砼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 形成租糙面, 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3.2 防治措施
3.2.1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 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浇灌砼前, 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 模板缝隙, 应用油毡纸等堵严, 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 涂刷均匀, 不得漏刷;砼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 至排除气泡为止。
3.2.2 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 用原砼配合比去石子砂浆, 将麻面抹平压光。
4 孔洞
4.1 现象:砼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 局部没有砼或蜂窝特别大, 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4.2 防治措施
4.2.1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 采用细石
砼浇灌, 在模扳内充满, 认真分层振捣密实, 预留孔洞, 应两侧同时下料, 侧面加开浇灌门, 严防漏振, 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 应及时清除干净。
4.2.2 将孔洞周围的松散砼和软弱浆膜凿
除, 用压力水冲洗, 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5 缺棱掉角
5.1 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砼局部掉落, 不规则, 棱角有缺陷。
5.2 防治措施
5.2.1 木模板在浇筑砼前应充分湿润, 混凝
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 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 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 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 防止撞击棱角, 运输时, 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 以免碰损。
5.2.2 缺棱掉角, 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 冲洗充分湿润后, 视破损程度用1:
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 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砼捣实补好。
6 夹层、裂缝
6.1 现象:砼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砼夹层, 砼表面开裂。
6.2 防治措施
6.2.1 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
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 以利结合良好, 并加强接缝处砼的振捣密实。
6.2.2 缝隙夹层不深时, 可将松散砼凿去, 洗刷干净后, 用1:
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 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 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 灌细石砼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6.2.3 对于大体积砼, 设置冷却管降低砼中心温度, 减少砼内部产生压应力, 表面产生拉应力。
6.2.4 水泥应尽量使用低标号低用量和外掺入少量粉煤灰以减少水化热量。
在满足砼泵送的条件下尽量减少水灰比, 砼中应掺入一定量缓凝剂, 延长砼的初凝时间, 改善砼的工作度, 降低砼最终收缩值, 避免砼的收缩裂缝。
6.2.5 砼的骨料控制, 在骨料的选择上应该选取粒径适宜强度高级配好的骨料。
这样可以获得较小的空隙率及表面积, 从而减少水泥的用量, 降低水化热, 减少干缩, 降低砼裂缝的开展。
6.2.6 加强养护, 在砼表面应覆盖麻布作保温、保湿养护。
这样不但可以降低砼内外温差,
还可防止砼表面产生裂缝。
6.2.7 砼未达到一定强度时, 禁止在砼上加荷载, 上人操作或运料。
6.2.8 对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可以采取凿
除裂缝, 或人工将裂缝凿除, 至看不见裂缝为止, 对比较严重或轻微的裂缝可以采取水泥灌浆或环氧树脂。水泥灌浆适用于裂缝宽度在0.5mm以上即可。
7 缺棱掉角
7.1 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砼局部掉落。
7.2 成因分析
7.2.1 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
砼浇筑后养护不好, 造成脱水, 强度低, 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 拆模时, 棱角被粘掉。
7.2.2 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7.2.3 拆模时, 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 或保护不好, 棱角被碰掉。
7.2.4 模板未涂刷隔离剂, 或涂刷不均。
7.3 防治措施
7.3.1 木模板在浇筑砼前应充分湿润, 浇筑
后应认真浇水养护, 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 砼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 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 防止撞击棱角, 运输时, 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 以免碰损。
7.3.2 缺棱掉角, 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 冲洗充分湿润后, 视破损程度用1:
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 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砼捣实补好, 认真养护。
关键词:建筑工程 混凝土 质量 措施
1.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检查概述
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混凝土的应用非常广泛,不管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还是砖混结构的建筑,都离不开混凝土。而混凝土质量的好坏论文联盟Www.LWlM.com,既对建筑结构的安全,也对建筑工程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要判定混凝土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规定的要求,就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
2.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检查内容
2.1普通混凝土质量检查取样
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验收。同一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和配合比相同的混凝土组成。每一验收批的混凝土强度应以同批内全部标准试件的强度代表值来评定。在工程验收中有时会出现普通混凝土取样方法、试件标准不符合验收规范的要求,这个问题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这里只强调常用的二种试件标准。
一般普通混凝土试件:普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及抗冻试块为正方体,试块尺寸用表,数值,每组3块。在混凝土工程质量检查验评中必须注意,当采用非标准试块:100mm×100mm×100mm和200mm×200mm×200mm立方体试块确定强度时,必须将其抗压强度分别乘以系数0.95和1.05,将共折算成标准试件的抗压强度。普通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试件系采用顶面直径为175mm,底面直径为185mm,高度为150mm的圆台体或直径和高度均为150mm的圆柱体试件,每组6块。试件在移入标准等护以前,应用钢丝刷将顶面的水泥藻膜刷去。
2.2混凝土质量缺陷检查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严重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对于具有重要装饰效果的清水混凝土墙,考虑到其装饰效果属于主要使用功能,故将其表面外形缺陷、外表缺陷确定为严重缺陷。至于各种缺陷的数量限制,规范条文说明中要求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具体规定。
2.3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处理
对于数量不多的小蜂窝、麻面、露筋、露石的混凝土表面,主要是保护钢筋和混凝土不受侵蚀,可用1:2、1:2.5水泥砂浆抹面修整。对于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无影响的细小裂缝,将裂缝加以冲洗,用水泥浆抹补。如果裂缝开裂较大较深时,应将裂缝附近的混凝上表面拉毛,扫净洒水湿润,先刷水泥浆一道,然后用1:2-1:2.5水泥砂浆分2-3层涂抹总厚度柱制在100mm-200mm左右,并进行压实抹光处理。
2.4细石混凝土填补。
当蜂窝比较严重或露筋较深时,应除掉附近不密实的混凝土的突出骨料颗粒,用清水洗刷干净并充分润湿后,再用比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并仔细捣实。
对孔洞的补强,可在旧混凝土表面采用处理施工缝的方法处理,将孔洞处疏松的混凝土和突出的石子剔凿掉,孔洞顶部要凿志斜面,避免形成死角,然后用水刷洗干净,保持湿润72h后,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混凝土的水灰比宜控制在0.5以内,并掺水泥用量0.01%的铝粉,分层捣实,以免新旧混凝土的接触面上出现裂缝。
2.5水泥灌浆与化学灌浆措施
采用水泥灌浆或化学灌浆的方法补修响结构承载力或防水、防渗性能的裂缝,以此恢复结构的整体性和抗渗性。细石混凝土填补措施 对孔洞事故的补强,可在旧补混凝土表面采用处理施下缝的方法处理将孔洞处疏松的混凝土和突出的石子剔凿掉,孔洞顶部要凿成斜面,避免形成死角,然后用水刷洗下净,保持湿润后,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混凝七的水灰比宜控制在0.5以内,并掺水泥用量万分之一的铝料,分层捣实,以免新旧混凝土接触而几出现裂缝。
3.无损技术检测混凝土强度方面
3.1回弹法的发展及应用
回弹法是瑞士工程师施密特发明的,所以也称施密特锤法。它是通过测定混凝土表面硬度来推算抗压强度的一种结构混凝土现场检测技术。国外对这一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虽然近20年不少国家竞先研制了各种新型的混凝土非破损检测现代化仪器和测试方法,但传统的回弹法仍然不失其在现场应用的优越性。
回弹法是用一个弹簧驱动的重锤,通过弹击杆,弹击混凝土表面,并测出重锤被反弹回来的距离,以回弹值作为与强度相关的指标,来推定混凝土强度的一种方法。
3.2超声法的发展及应用
混凝土的超声检测是混凝土非破损检测技术,用声学的方法检测结构混凝土可以追溯到30年代,那时以锤击作为震源,测量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粗略地判断混凝土质量。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的强度是基于混凝土强度和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一般来说,混凝土强度越高,声速越快,其理论依据可以这样解释:混凝土强度与弹性模量有相关性,弹性模量和声速之间亦有相关性,若预先建立了混凝土强度和声速之间的经验相关式,可根据测量的声速反推混凝土的强度。
4.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处理措施
在施工中要保证钢筋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首先要保证组成钢筋混凝土的两大材料钢筋与混凝土的质量。钢筋混凝土所用的钢筋,根据我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分为四类,即1级钢筋、2级钢筋、3级钢筋和低碳冷拔钢丝。其中1级钢筋和低碳冷拔钢丝属于低碳钢材,外表为光面。2级钢筋与3级钢筋属于低合金钢材,外表为变形的,即为月牙形或螺纹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受拉区的钢筋应力达到30-40N/m㎡,混凝土即出现开裂。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值为0.0001-0.00015,当钢筋应力达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允许值0.2-0.3㎜,所以普通混凝土结构中不能用高强度钢材。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受力的重要材料,钢筋的检验内容,除在进场需对出厂证明书、标志和外观进行检查外,并应按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作力学性能校验,合格之后方可使用。钢筋在砼结构中应用的主要性能有: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弹性模量、冲击韧性、塑性性能、化学成分、焊接性能、疲劳性能以及粘结性能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力学性能。钢筋在低温下的力学性能与在常温下不同。温度降低,强度提高,塑性或韧性降低,脆性增大。这种现象称为金属的冷脆倾向。混凝土是另一种组成钢筋砼的重要材料,对砼的基本要求是在砼硬化前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使之能顺利的运输、浇筑,从而获得密实的、匀质的砼结构,而硬化后的砼应具有必要的强度和耐久性指标,以能承担设计所要求的荷载和环境条件对它的侵蚀作用。
5.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结合成一体的结构材料。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由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着足够的粘结力,这种粘结力,能保持到结构破坏时仍然不被破坏,因此,它在建筑施工中广泛的应用着,作为一种建筑材料,都有它的优缺点 ,设计与施工人员针对这一点,应充分利用其优点,克服或消除其缺点,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现代经济建设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宁仁岐.建筑施工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新型混凝土,高性能,预应力,智能,变革,青春。
众所周知,混凝土(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人造石材)造价较低,是土建工程结构中的首选材料,也是目前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的土建工程、水利工程、地下工程、公路、铁路、桥梁等工程中。普通的混凝土材料是由胶结材料(石灰、水泥)、细骨料(砂子)、粗骨料(石子)和水(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具有一定强度特性的人工建筑材料。过去,由于人们过分注重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把精力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上,而用高压强度的比例关系来代表其性能的优劣,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则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了部分工程结构的开裂,甚至崩塌,此外,由于普通混凝土材料本身的耐久性不高,致使混凝土建筑工程的维修费用急剧增大,所以如何延长混凝土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混凝土的性价比,发展新型高性能的混凝土材料势在必行。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新型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及其工程应用。
1.高性能混凝土
一些发达国家相继研制成功高性能混凝土,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混凝土进入高科技时代。同时,也受到国际材料界和工程界的重视。高性能混凝土之所以受人们的重视是由于具有超高强特性,可使混凝土结构尺寸大大减少,从而减轻结构自重和对地基的荷载,并减少材料用量,增加使用空间,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其次,具有高工作性,可以减轻施工劳动强度,节约施工消耗。
2.预应力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是为了弥补混凝土过早出现裂缝的现象,在构件使用(加载)以前,预先给混凝土一个预压力,即在混凝土的受拉区内,用人工加力的方法,将钢筋进行张拉,利用钢筋的回缩力,使混凝土受拉区预先受压力。这种储存下来的预加压力,当构件承受由外荷载产生拉力时,首先抵消受拉区混凝土中的预压力,然后随荷载增加,才使混凝土受拉,这就限制了混凝土的伸长,延缓或不使裂缝出现。如此抗裂性好,刚度大的一款新型混凝土,既延长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也使建筑工程更加安全。并且,应用预应力混凝土,节省材料,减小自重。其结构由于必须采用高强度材料,因此可减少钢筋用量和构件截面尺寸,节省钢材和混凝土,降低结构自重,对大跨度和重荷载结构有着明显的优越性。
3.碳纤维智能混凝土
碳纤维是一种高强度,高弹性且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将一定形状,尺寸和掺量的短切碳纤维掺入到混凝土材料中,可以使混凝土具有自感知内部应力,应变和操作程度的功能。
4.彩色混凝土
这种混凝土色彩艳丽,而且颜色可随空气的湿度不同而变化,即空气干燥时呈蔚蓝色;潮湿时变成紫色;下雨时又变成玫瑰色。这种变色本领是由于在水泥中掺入了二氧化钴的成分。二氧化钴能随空气的湿度的不同而改变颜色。用这种混凝土作装饰材料,不仅给人一种变化莫测的感觉和美的享受,而且还可根据它的颜色变化预测天气,因此也叫做“气象混凝土”。
5.玻璃混凝土
不用水泥而全部采用液体玻璃(硅酸钠)和磨细的填料制成的新型混凝土,可耐500℃的高温,适于制作煤气管道和烟道等。
还有耐腐蚀混凝土、能曲能伸的混凝土、会“呼救”的混凝土、不产生裂缝的混凝土、能补牙的医用混凝土等等,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混凝土世界。
诸如此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也大大提高,并且更多的体现在生活品质上。新型材料在未来建筑业发展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材料的发展来源于人类的需求。所以,在我看来,其具有一定的定向性。未来材料事业的发展,必将是其作用性能,作用范围的一次次革新。如今。人们更多的重视安全与环保的问题,所以,未来的混凝土发展方向必将在强度,生态上做一次又一次的不断发展。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世界各项技术的智能化,混凝土可能也将进入智能化时代,其可贵之处在于其自感力和自愈力,将是一场建筑行业的轰动。
当然,作为一名大学生,也将是未来材料变革的推动力,我们要有着这样的信心,在未来的变革中,挥洒我们的青春和汗水,有着这份魄力和勇气在,就有成功的机会!曹玉雷
摘要:因混凝土在现代各种建筑物中的广泛使用,混凝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好坏,控制好混凝土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混凝土的制作的各个环节中时刻不忘紧抓质量主线,不仅有利于保障混凝土的质量,更有利于建筑物的整体的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全过程控制
混凝土从发明至今已有很长的时间了,因其突出的力学性能、广泛的材料来源,在现代的各种工程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使用项目的不同,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混凝土:按胶凝材料不同分为: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石膏混凝土等;按表观密度不同分为:重混凝土、普通混凝土、轻混凝土;按使用功能不同分为:结构用混凝土、道路混凝土、水工混凝土、耐热混凝土、耐酸混凝土及防辐射混凝土等;按施工工艺不同分为:喷射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振动灌浆混凝土等。而我们通常在土木工程中所说的混凝土指的是:水泥混凝土,它是由水泥、粗细骨料、水、外加剂等按一定的配比、搅拌制作而成。正因为制作混凝土的材料种类很多,我们控制混凝土质量的第一步需要从控制材料的质量入手。
一、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1、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所处的部位选用正确的水
泥品种及标号。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所用的水泥的强度成正比,当水灰比相同时,选用高标号水泥所配制出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比选用低标号水泥所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要高许多,所以要选用正确标号的水泥。过期的、复试不合格的水泥坚决不用到工程上。部分特殊部位或大体积的混凝土构件,应按照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水泥品种,如大体积的混凝土构件浇筑时应先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如后浇带部分混凝土应选用微膨胀水泥等。
2、粗细骨料的规格、级配、杂质的含量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 的规定,尽量选用抗压强度高、表面不规格的骨料(表面不规则可以增加同水泥的粘结面积、增加粘结强度);严格控制砂子的含泥量(不超过3%)、有害物质的含量(不超过2%),如使用海砂的,一定要按规定做好淡化处理,未作淡化处理的海砂不得使用到工程上。
3、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 63 的规定。如不能采用饮用水的,在使用前应先进行水质化验及抗腐蚀试验,试验合格后才可用于混凝土的拌制。
4、外加剂的使用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 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在添加外加剂前,先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
可证,质量保证书及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并按照外加剂的添加剂量等进行试配,以此来检测所用外加剂是否能满足设计的要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添加的剂量进行添加,不随意添加。在原材料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我们就要从实施过程进行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二、混凝土搅拌、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搅拌过程中,严格按照事先确定的配合比及投料先后顺序进行投料,对每一样材料均应进行称重计量,不随意添加或减少材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用电脑计量的自动投料机,做到粗细骨料、水泥等定量投料;在搅拌用水的机具上应加装继时控制器,根据粗细骨料的含水率、进水管的管径及吸水泵的功率设置搅拌用水的添加时间,做到精确控制水灰比;对于搅拌时间也需进行控制,不过量搅拌,防止出现离析现象。在搅拌的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试块的留置规定,留置混凝土试件。
2、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对于特殊的混凝土结构,在浇筑前先制定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多方案的论证,并报监理单位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按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在浇筑前应先检查模板系统的牢固及接缝的密实程度,防止因模板接缝不密实造成严重的漏浆情况,发生混凝土麻
面、蜂窝等现象。浇捣时应选用合适的振捣机具,振捣过程中做到不过振不漏振。如混凝土的浇筑高的大于2米,需采用溜槽等辅助器具。
三、浇筑完成后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质量质控主要侧重在混凝土的养护方面,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所选用水泥的品种、现场的气候、气温等情况确定,总的说来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 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如现场温度低于5摄氏度不得浇水养护);、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 ;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3、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对于面积过大、气温等外在情况造成不适合采用浇水养护的,应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 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6、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宜涂刷养护剂;
27、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
8、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确定(判定依据是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报告),强度未达到拆模要求前不拆模,杜绝因提前拆模造成的混凝土的损伤,造成质量事故及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结束语: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个连续性的过程,不单单是在浇筑过程中进行控制,要控制好混凝土的质量必须从计划浇筑混凝土就要开始落实,分阶段对不同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只有在整个过程中时时刻刻注重了质量的控制,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混凝土构件,建造出质量优良的建筑物。
参考文献: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事故
1.外加剂使用不当是最常见的一类事故
1.1此类事故表现在
(1)混凝土浇筑后,局部或大部长时间不凝结硬化。
(2)已浇筑完的混凝土结构物表面起鼓包。
1.2要避免这类质量事故发生,必须重视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外加剂进场后,必须进行试配,掌握其特性:坍落度的耗时损失、凝结时间、减水率等,以确定能否使用;对于硬石膏做调凝剂的水泥,这点尤其重要,以免混凝土搅拌成后,发生速凝或坍落度损失过快的问题。
(2)外加剂的每一次投料,都必须严格按照配合比计量。计量器具必须经常进行校验,保证其灵敏度和准确度。
(3)粉状外加剂要保持干燥状态,防止受潮结块。已经结块的粉状外加剂,应烘干、碾碎,过0.6毫米筛后使用,以免含未碾成粉状的颗粒遇水膨胀,造成混凝土表面鼓包。
1.3补救措施
(1)对大面积松散不凝结硬化的结构物必须拆掉重新浇筑。
(2)因缓凝型减水剂使用过量造成混凝土长时间不凝结硬化时,可延长其养化时间,推迟拆模,后期混凝土强度一般不受影响。在混凝土结构验收时,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现场检测。
2.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要求而造成质量事故
这类事故反映在两方面:一是混凝土强度本身就没有达到设计要求,二是现场抽样的混凝土试块未达到设计要求。后者占比重较大。
杜绝这类事故,一是确保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水泥最好采用大厂或正规厂家的水泥,因其质量控制、管理水平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远高于小厂。二是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尤其是水混用量一定要足,不能扣水泥用量。影响混凝土强度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些在实验室能达到的指标,在现场施工中却难达到。因而,在水泥用量上,须考虑现场的实际情况,如使用袋装水泥,应核验袋装水泥的重量,以防水泥份量不足。三是混凝土搅拌要建立岗位责任制,要合理拌制,保证混凝土搅拌时间。四是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五是认真制作试块,加强对试块的管理,按标准要求对混凝土试块进行标准养护,用于结构验收的试块要和构件同条件养护。
现行国家规范,确定混凝土强度是否合格是立方试块抗压强度的代表值,系指对按标准方法制作,边长为15c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天龄时,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按检验批进行验收,最小强度值的要求视混凝土强度的评定方法。
规范在这里一共强调了“标准方法制作、标准方法养护、标准尺寸的试件和标准的试验方法”,其中有任何一项不规范所测得的混凝土强度值都是不准确的,都不能完全代表混凝土的强度。
在现实的施工中,不少项目混凝土的制作,养护不符合标准的规定,给混凝土强度的评定带来一定难度。
从取样方法上讲,规范规定混凝土试样从同一盘或同一车内抽取。在卸料过程中宜在卸料量的1/4-3/4范围之间抽取。
从养护上讲,作为混凝土强度的验收,必须实行标准养护。
有的工地试模严重变形、搓角,有的螺栓残缺不全,有的侧板变形裂缝。据有关资料统计,由于试件不准确,可使混凝土试块实测强度降低20%以上。
从实验方法上来分析,试块在压力机上摆放是否正确,加载是否等速均匀,都将影响到混凝土试块的强度值。
总之,从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到试压,都需按标准进行。
3.因混凝土出现裂缝而造成的质量事故
混凝土裂缝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由荷载(包括施工和使用阶段的静荷载、动荷载)引起的裂缝,一类是由变形(包括温度、湿度变形、不均匀沉降等)引起的裂缝。另一类是由施工操作(如制作、脱模、养护、堆放、运输、吊装等)引起的裂缝。这里仅就混凝土工程变形引起的裂缝进行一些探讨。
3.1引起变形裂缝的主要原因
(1)温度变化。混凝土由于温度变化发生体积变形,膨胀或收缩,这是材料固有的物理特性。当这种体积变化受到约束时就会产生内应力,这种应力如果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会引起开裂。
例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差很大,如果其内部与表面温差超过25℃时,就会产生裂缝;有的体积较大或者较长的混凝土结构,在施工后几天或几十天中出现大量裂缝;有的结构在屋面四角出现斜裂缝。这些都是因为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2)收缩裂缝。混凝土的收缩分为自身收缩,即水泥水化作用引起的体积收缩与外界湿度无关;塑性收缩,即在初凝结过程中发生化学的收缩;炭化收缩,即二氧化碳与水泥水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收缩、干缩;湿度收缩,即混凝土中多余水分蒸发,随着温度降低体积减少而发生的收缩,其收缩量占整个收缩量的绝大部分。收缩使混凝土的体积变小,在其内部也会产生内应力,当这种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也会引起混凝土裂缝。
例如,有的混凝土结构体积并不大,但混凝土终凝后,表面却出现了大量不规则裂缝,有的楼板拆模后,发现板和梁交界处出现水平裂缝,有的较长结构,在冬季忽然降温或夏季突然降暴雨后,这些大多是由于收缩引起的裂缝。
(3)不均匀沉降。如果结构物的基础不牢固,发生了不均匀沉降,导致结构变形,也会在其内部引起拉应力而造成混凝土结构开裂。这种情况在日常工作中也会时有发生。
(4)化学反应也会引起混凝土开裂。例如碱骨料反应将引起混凝土体积膨胀而产生裂缝。氯离子的浸蚀引起钢筋锈蚀也会造成混凝土开裂。
3.2施工上的防治措施
(1)必须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特别是砂石的含量,对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及收缩变形影响很大。
(2)对大体积混凝土,尽可能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的用量,可以用优质粉煤灰、磨细矿渣、浮石粉等材料,取代一部分水泥,这既可降低成本,又能够降低水化热减少混凝土收缩,对防止裂缝是很有利的。
(3)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其体积收缩也就越大,特别是在混凝土成型的头一、二天里,水灰比过大的混凝土,将出现大量的不规则裂缝。最好的混凝土初凝前,用砂板再进行一次搓压,防止混凝土早期的收缩裂缝。
(4)加强养护,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状态,不断补充蒸发的水分。这样既可以防止混凝土的干缩裂缝,又可以加速混凝土的水化,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5)对大体积混凝土加强保温养护,是减少温度裂缝的最有效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温养护,最常用的是采用草袋同塑料薄膜联合使用,用草袋进行保温,用塑料薄膜保湿,保温层的拆除应根据测温情况而定,要确认内外温度差低于25℃时方能拆除,同时应分层逐步拆除,应尽量避免因为降温速度过快而引起混凝土开裂。(下转第292页)
(上接第253页)(6)对重要的混凝土工程应该控制水泥、外加剂及掺和料的含碱量,同时,对其骨料应进行碱活性测定,从而从根本上避免碱骨料反应的发生。
1 混凝土麻面
产生原因: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 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混凝土浇捣不足, 气泡未排除等。
处理办法: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 充分湿润后, 用水泥砂浆抹平。
2 蜂窝
产生原因:配合比不当;严重漏浆;混凝土产生离析等。
预防措施:1) 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 一般应为1~2分钟。2) 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 要采取措施, 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3) 混凝土入模后, 必须掌握振捣时间, 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 不再出现气泡, 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 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处理方法:如果是小蜂窝, 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 再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 用水冲刷干净湿透, 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 加强养护。
3 露筋
产生原因: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 或垫块太少, 致使钢筋紧贴模板;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 钢筋过密, 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拆模方法不当, 以致缺棱掉角等。
预防措施:1) 钢筋混凝土施工时, 注意垫足垫块, 保证厚度, 固定好。2) 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较密集时, 要选配适当石子, 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 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 可采用细石混凝土。3) 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 防止钢筋变形位移, 在钢筋密集处, 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
处理方法:首先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渣子和铁锈清理干净, 然后用水冲洗湿润, 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 应将薄弱混凝土全部凿掉, 冲刷干净润湿, 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 认真养护。
4 混凝土板表面不平整
产生原因:混凝土梁板同时浇灌, 只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板厚控制不准, 表面不平;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就上人操作或运料;模板没有支承在坚固的地基上, 垫板支承面不够等。
预防措施:
1) 混凝土板应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在其表面进行振捣, 有效振动深度约20厘米, 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 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5厘米左右。
2) 控制混凝土板浇灌厚度, 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 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记, 放在灌筑地点附近, 随浇随移动, 振捣方向宜与浇灌方向垂直, 使板面平整, 厚度一致。
3) 混凝土浇灌完后12小时以内即应浇水养护 (如气温低于+5o C时不得浇水) 并设有专人负责。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 方可在已浇筑结构上走动。
4) 混凝土模板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 支承结构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 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 以保证浇灌混凝土时不发生下沉。
5 混凝土裂缝
产生原因: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湿度变化, 混凝土徐变的影响, 地基不均匀沉降, 拆模过早, 早期受振动等。
预防措施:1) 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 浇灌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 防止干缩;冬季施工期间要及时覆盖养护, 防止冷缩裂缝产生。2) 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 避免出现施工缝。3) 加强施工管理, 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 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外加剂的使用, 同时应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
处理方法:当裂缝较细, 数量不多时, 可将裂缝用水冲洗后, 用水泥浆抹补;如裂缝开裂较大较深时, 应沿裂缝凿去薄弱部分, 并用水冲洗干净, 用1∶2.5水泥砂浆抹补。此外, 加压灌入不同稠度的改性环氧树脂溶液补缝, 效果也较好。
6 混凝土夹芯
产生原因:浇灌大面积、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时, 往往分层分段施工, 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 (在冬季还有积雪、冰块) 积存在混凝土表面, 这些杂物如不认真检查清理, 再次浇灌混凝土时, 就夹入混凝土内, 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芯”。
在桥涵工程建设中,施工企业需要根据工程建设要求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目标,提升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切实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根据任务目标,细化到各个小组,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主体,调动施工人员工作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其中,切实提升工程建设质量。
4.2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检验体系
桥涵工程建设中,为了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多数选择自行制备混凝土,需要对混凝土原材料比例严格控制,做好混凝土搅拌和振捣工作,从源头上控制工程质量。在原材料购置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材料的质量和成本,货比三家,在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前提下,选择价格更低的,同时材料在运输到施工现场时应该做好充分的检验和管理工作,落实各个环节的控制工作,并及时将制备好的混凝土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避免材料损失。
4.3加强各个环节工序控制,完善现场监管制度
混凝土施工涉及环节较为复杂,在施工前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全方位的处理,保证混凝土材料质量。在保证路基处理符合要求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试验方法来确定混凝土浇筑顺序,分段浇筑,并且每一部分工序完成后,需要现场检验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的施工活动。同时还要严格避免偷工减料现象出现,根据施工量来取用材料,避免材料浪费,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4.4做好材料全面质量监管,做好后期养护工作
混凝土在施工中,应该加强全面的质量监管,严格遵循施工规范开展施工活动,如果发现不符合施工规范的情况,及时制止并寻求合理的解决对策,同相关部门沟通,做好数据的提取和记录工作,严格把控工程竣工质量验收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工程后期养护工作,尽可能避免裂缝现象出现,以此来保证桥涵工程施工质量。
5结语
在桥涵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同时,需要加强质量控制,提升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定期组织培训和学习,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好混凝土浇筑、振捣和后期养护工作,提升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时敏.论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城市建筑,,21(2):172.
[2]杨秀娟.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32(9):271.
[3]余小勇.论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江西建材,2014,14(16):95.
[4]张啸.探究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相关对策[J].科技展望,,22(10):32.
【三峡工程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推荐阅读:
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检测的探讨论文12-10
地铁工程混凝土开裂原因及综合防治05-26
混凝土工程检查验收07-08
混凝土工程实施要点09-23
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方案10-11
船闸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09-11
桥梁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分析论文09-16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索论文06-30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总结21页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