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班级主题班会活动策划(共10篇)
一、引出: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 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你们知道中秋节有什么传统吗?对!吃月饼,赏月,还有吃鸭子、芋奶和毛豆。关键就是一家人要乘着皎洁的月光,围坐在一起,感受亲情的温暖。
我们虽然没有血液关系,但我们能坐在一起,我们就是一家人,今天我们围坐在一起一起来感受集体的温暖,让圆圆的月亮,映着我们的笑脸。
二、了解中秋的来历、传说。
分组交流中秋节的传说,每组选一名最好的`讲给全班听。师点评。
中秋节的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 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 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 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 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 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 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 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 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 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 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 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 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 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 盛 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 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 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 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三、古诗结尾
有许多诗人都写过歌颂中秋明月的诗词,让我们在那优美的诗词中结束这次的班会。
班级中秋节主题班会2
一、活动设想:
学校周计划中要求以诗歌朗诵为主题,但不拘泥于此,形式多样可自行组织。所以,此次活动加入了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竞赛音乐欣赏、图片欣赏、视频等,内容较丰富,可以拓展学生视野。
二、活动目标:
1、中秋即将来临,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同时,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朗诵,是同学们能自主参与到活动中,增强自信心,提高朗诵能力。
3、查阅有关中秋节的资料,了解有关中秋节的一些传说、习俗等,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情的熏陶。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民族精神。
三、活动准备
1.精美课件
2.学生报名(朗诵的诗歌名、配乐等)
3.查资料知道有关中秋的风俗或故事
4.确定主持人(我)
四、活动过程:
(一)、引入:(配乐(琵琶语))
时光的车轮年过一道道深深的痕迹,留下金秋的收获;
皎洁的月光传达的是一种真切的思念,向往中秋的团聚。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对团圆幸福的渴望,感受古圣先贤的中秋情怀,体验诗歌中月的美丽,情的芬芳。让我们真心祈祷,祈祷大家明天会更好,真心祝福,预祝大家中秋快乐。八一班“中秋诗歌朗诵会”正式开始。
中秋节在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已经成为表达美满、和谐、团圆和安康的美好愿望,也成为团结、庆丰收的象征,但团圆是中秋节最重要的内容。此时此刻,就让我们随着美妙的旋律走进诗的海洋。
(二)、诗歌朗诵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月亮》
诗歌总是那么优美,或忧伤,或活泼,总是让人回味无穷。
请同学们评价,并选出优胜者。
(三)、说一说(多媒体展示)
1.本地的中秋风俗有哪些?(学生互相交流,自由发言)
2.你知道那些有关月亮的传说或故事?(在皎洁的月光下流传着各种传说和神话故事,让我们交流收集的典故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等)
3.有关中秋的起源(①中秋月饼到底出现于什么时侯?
②有关月的成语和典故)(竞赛,优胜者可获中性笔)
4.欣赏视频《中国民俗大观——中秋节》
(四) 朗诵
教师以饱含激情的语调朗诵: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五)、教师小结: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特点。通过今天的学习,现新同学们对此也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传统文化是一粒最有生命力的种子, 只要心里播下这粒种子,它就会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生根、开花、结果,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弘扬我们的传统。
最后,在这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之际,共祝福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学业进步。
五、活动结束
一、案例描述
1. 探——以“月”促学
在“探”这个活动中,学生根据任务单去查找中秋节相关知识。因此在活动前,我先将班级学生分成8组,每组6人,由他们自己确定组长,来认领探究任务单: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的故事、月饼的种类等。然后根据任务单由组长安排任务,在一周时间里,将探究到的内容形成一份研究报告。由于之前在语文课上刚学完《丁丁的研究报告》,学生们对此特别感兴趣。
一周以后,一份份研究报告诞生了,我也给不同的小队颁发了不同的奖项,如“最佳合作小队”“学习型小队”等,并且还将他们的研究报告进行展示,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气氛。学生们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探究到了有关中秋节的知识,而且还学会了与同伴交往,学会了与同伴合作。
2. 说——以“月”激情
从“说”开始,就进入了我班的“团圆心·少年梦”中秋节主题班会活动。我先导入活动主题,随后由各组分享探究收获。有的小组交流了中秋节的来历,其他组员进行了补充;有的小组是由组长讲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有的小组则由全体组员共同交流中秋节的习俗。每个小组各有各的展示方式,个个都做了充分的准备,自信地向同伴介绍着他们的研究报告。在互相的交流过程中,学生们不知不觉地走进了中秋节这个传统的节日,知道了中秋节的一些历史和渊源,让学生们收获不小,渐渐地产生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3. 赏——以“月”养性
中秋节是一个美好的节日,很多诗人用诗词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在主题活动中,当学生们的情感被激发之后,在“赏”这个环节中,我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美的意境。
赏中秋意蕴的国画:一幅“秋意撩人,皓月当空,月中有桂影婆娑,山涧似月光流淌,嫦娥舒心笑,玉兔喜丰收,瓜果飘香,美酒祝福”的国画出现在学生们眼前,似乎把他们带入了墨色单纯却饱含深情的中国画中。
赏中秋意蕴的音乐:随着一首弦管合鸣,悠然自得的《彩云追月》的响起,学生们似乎看到了一幅云月相逐,相映成趣的画面;而一首悠扬婉转的《明月几时有》又把学生们带入了不同的意境,激发了学生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赏中秋主题的诗词:当学生们欣赏完中秋意蕴的国画、沁人心脾的音乐之后,他们的视觉和听觉都得到了美的熏陶。随后,学生们便投入地诵读着《静夜思》,感受着游子思乡的深情;诵读着《水调歌头》,体验诗人旷达的情怀;诵读着《望月怀古》,体味对挚友的祝福和思念。一首首古诗,一段段深情,一句句祝福,带领学生们畅游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中。
4. 画——以“月”立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创新,因此在此次主题活动中我设计了“创意月饼画”的环节。“创意月饼画”,即要求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月饼外形和内涵,可以用画或者各种生活材料制作模型。为了做好“创意月饼画”,学生们在前期的调查中熟悉了一些传统月饼的品种。在他们的创意中,一个个新颖别致的月饼产生了。有的将传统的圆形月饼设计成了一朵盛开的花,在形状上有了创新;有的把单一色调的传统月饼设计成五颜六色,在颜色上有了创新;还有的在月饼上画了一条条彩色的丝带,犹如56个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共享一轮明月,既有创意,更有寓意。学生们的创意月饼画,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智慧,看到了学生们心底最纯真的美好,也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精神的结合。
5. 品——以“月”悟意
中秋节,学生们一般都是在家里和自己亲人品尝月饼,很少能和同学在一起品尝月饼。因此,我在活动的最后环节设计了和伙伴一起品尝月饼的活动。为了引导学生们学会分享,我不断地提示学生要“让更多的同伴品尝到你带来的可口的月饼。”学生们小心地把月饼切成小块,微笑地送到同伴的手中,大家边听着《水调歌头》的伴奏,边愉快地品尝着同伴的月饼,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中感悟到了同伴之间的友情、班级大家庭的温馨,也加深了对中秋“团圆”之意的理解。临近活动尾声,我又适时地提醒学生:中秋节晚上,一定要与自己的亲人一起赏月、品月饼,来享受亲人间的亲情。
二、分析与反思
虽然此次活动已经告一段落,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们幼小的心中已开始慢慢萌芽,让我看到了设计这个主题活动的成功之处。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课程整合,以丰富学生体验
要传承、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首先需要教师整合不同的学科,更好地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帮助学生在触摸的体验中更好地走近、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这个主题活动的准备期中,我设计了“探月”的环节,提出了“探月”的几个方向,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们掌握了资料查询方法,他们在完成实际生活任务的过程中得到了能力的提升。在“说月”的过程中,我融入了语文学科“清晰完整流利地表达”的学科要求,学生们在交流成果的过程中,分享到了中秋节的故事,知道了中秋的习俗,也激发了学生们喜欢中秋的情感。在“赏月”的活动中,通过“赏国画”“赏音乐”“赏诗词”的活动,学生们感悟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典美,提升了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增强了审美情趣,他们的诵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有了之前的情感体验,我又将活动与美术学科相整合,安排了“画月”的环节。在“品月”的环节中,学生互相交换着、品尝着同伴带来的月饼,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不仅锻炼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同伴之间的深情厚意也在活动中悄然而生。正是整合了不同的学科,才使得这次的主题活动更为生动,更为多元,学生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也更为丰富了。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创新形式,以激发学生热情
我们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背后蕴涵了深厚的资源,无论对于人的个体成长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中秋节吃月饼是一种习俗,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传统的月饼形状、品种单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增多,使人们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也不断尝试着创新。为了体现这样的创新精神,我在设计主题活动时,有意加入了“画——以月立新”这一环节。学生了解了月饼的由来,交流了传统月饼的品种,以及不同时期月饼的品种发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学生们设计了一个个有创意的月饼,有些改变了月饼的形状,有些丰富了月饼的颜色,更有创意的是把美好的寓意融入到月饼的花纹上。学生们在创意画的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知情意行”融合,以达成育人目的
在一个新班级中,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彼此是陌生的,需要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定的方式磨合。尤其对于在开学等学校教育的重要时期刚接触的师生而言,磨合期是师生实现相互理解、交往、成长的必经阶段。
师生顺利度过“磨合期”对班级今后的发展极为重要。一旦磨合期的师生互相埋怨,互相排斥,将不利于班级建设与班级工作的开展,甚至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挫伤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因此,主题班会作为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有效手段,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增强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构建有益于学生成长的班级环境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日益得到了广大中小学班主任的广泛重视。近年来,笔者在中小学开展主题班会课的调研中发现,在师生“磨合期”上好主题班会课,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设计“磨合期”的主题班会呢?
一、主题选择体现针对性
班主任要从学生的真实问题中选择有价值的内容作为主题。比如,开学第一个月的班会重点要选择有针对性的主题:一是增进生生、师生了解;二是树立班级奋斗目标;三是制定班级公约;四是明确班级分工合作。当然,主题的选择要求班主任根据教育规律、教育重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上述内容的主题班会就是为创立班集体而设计的,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具体拟定题目,如“不一般的××班”“我爱××班”“我们班的公约我们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等等。
二、目标设计体现阶段性
对于新建立的班级,首先要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归宿感。比如,主题班会“不一般的××班”,通过师生共同展示特长的环节,让学生产生“老师不一般,同学不一般,班级不一般”的强烈共鸣。当然,师生磨合是一个过程,不能寄希望于一次主题班会就达成目标,一般都要经历多次磨合。一个新班开学始的第一次磨合,目的在于增进师生、生生了解,达成“我的心中有你,你的心中有我,我们不再陌生,我们是同一家人”的目标;第二次磨合始于确定班级的奋斗目标,让每位同学都能为班级争光,做到“我爱我班”,这时的班级已逐渐凝结成巨大的集体力量;第三次磨合目的在于通过学生自主制定公约,并做到自觉遵守,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逐步发挥班集体的隐形功能;第四次磨合则从制定班级合理分工的制度开始,当班级呈现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局面,这时才意味着班级磨合的成功。
三、形式表达体现多样性
主题班会是借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达到预期效果。比如,主题班会“不一般的××班”,可以选择拍照、制作板报、表演小品、改编歌曲等形式来表现主题。拍照时可让师生合影,捕捉师生变化的表情,也可分组或自由组合拍等。板报要充分利用照片,并附上个性化的文字,这样板报就成为了主题班会的重要资源。演唱则可选择《找朋友》《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我们都有一个家》等歌曲,通过歌声来激扬情感。主题班会的内容与形式只有实现有机结合,师生才能以最佳状态促成磨合的最佳效果。
四、活动环节强化体验性
主题班会中应设计“认知冲突”或“情感冲突”环节,引导学生在冲突和对话中洞悉内心世界,反映真实想法,师生只有讲真话、抒真情,才能实现有效的思想交流,产生深刻的体验和情感共鸣。如起组名、写口号、定公约、分工等活动,都能使学生在实践、体验后产生认同感,形成自律行为,进而转化成为个体的道德行为准则。与此同时,教师能在这样的情感碰撞中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与理解,为引导学生成长奠定情感基础。如此的体验活动有助于师生更快速平稳地渡过磨合期。
五、学生参与体现主体性
班主任应以指导者和学习者的身份参与班会筹划、实施过程,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制订方案,搜集材料,选择形式,组织实施等,让每一位学生参与主题班会的全过程。学生只有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真情投入,才能激发出其班级主人翁意识。
当然,每一次主题班会中蕴含的教育意义还要依赖学生内化的过程。因此,班主任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班会活动,以加强和巩固教育效果。比如,班主任可发动学生将通过班会形成的班规、口号制作成班级简报张贴在教室墙面,利用早读或课余时间一起诵读,或将班规作为考核学生的依据,发挥监督、导行学生的作用,从而促使学生达到高度的知行合一。
总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建班级要关注师生磨合期,班主任要重视通过主题班会来增强对学生的了解,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最优化,才能共奏师生共同成长的和谐之音。
(作者单位:珠海市斗门区教育局
广东珠海 519100)
责任编辑 颜雪梅
一.活动主题:学习诚信,感悟诚信,学会诚信 二.活动背景:
时代的进步推动着观念的更新。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社会生活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赋予诚信这一传统美德日益丰富的时代内容,也促使人们对诚信的理解从伦理道德的范畴提升到制度建设的层面。
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生产生活的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作为做过的未来,身上肩负着振兴中华的责任,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确自己身上的职责与使命,切实在生活中与学习中做一个诚信的人。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诚实守信发扬下去。三.活动目的:
此次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意在使同学们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和培养同学们诚信的意识,并初步学会将诚信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真正做到诚实守信。让每位同学认识到诚信对于人生的重要性,诚信是做人的一种品质,是职业道德的根本,是个人成就事业的根基。要培养诚信的良好道德品质,就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做到诚实,诚恳,实事求是,重信用,守承诺,做一个“一诺千金”的人。四.活动参与人员:xx班全体同学 五.活动时间:xx 六.活动地点:xx 七.主要负责人:(班主任及班级干部)八.活动前期准备:
1.仔细考虑活动流程,确定活动方案。2.撰写活动策划书,确定活动细节
3.提前安排人员,准备好活动所需节目,包括:话剧、游戏、相声等。4.将未参与节目表演的人员分成若干组,负责设备、后勤等工作。
5.活动所需相关设备的准备与物品的购买(相机、演话剧的道具、礼品等)九.活动流程:
1.确定时间,同学们按时到达教室,主持人准备就绪。2.主持人致开幕词
3. 2个诚信小故事的讲解,由xx同学为我们带来了她们的诚信小故事,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真正学到了有关诚信方面的知识,大家都受益匪浅。4.话剧欣赏《推销**》,由xx等同学演绎
5.游戏[成语接龙],同学主持了成语接龙环节,在这个环节大家都参与了进来,在活跃的气氛中,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6.话剧欣赏《诚信考试》,此话剧由xx等同学表演,话剧在幽默、搞笑的气氛中说明我们必须要在考试中讲诚信,否则只能得到可悲的下场。7.游戏《您瞅准了》,由xx同学主持,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气氛很活跃,因为没有猜对的同学要表演节目,这个节目真正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9.班主任老师进行点评,她说她真的很震撼,我们会给她带来这么多的惊喜,她说我们真的在进步!
十、经费预算:(班费支出)
矿泉水:20元/件
2件
共20元
汽球、彩带、奖品、等150元 可移动支出:50元 合 计220元
十一、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1)主持人应谈吐大方,及时调动和调节现场气氛;现场同学应积极配合主持人的提问等要求
(2)上一个节目演出时,其后的两个节目在后台准备,前一节目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按时出演时,下一个节目即时跟进。
(3)任一节目在演出过程中发生失误或无法顺利进行的情况时,由节目的领演人迅速组织演员重演此节目;若重演仍出现问题,则该节目立即退场,视具体情况决定其再次重演或取消。主持人按情况配合。
(4)若现场同学情绪激动时,主持人应立即转移话题,并安排进行下一节目。
十一.活动总结: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充分挖掘中秋节国庆节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结合“中国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志愿服务、经典诵读、文体娱乐、爱国卫生和科普宣传等活动,引导人们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增强爱国情感,提高科学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活动时间
9月29日至月8日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慰问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活动。节日期间,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典型人物参加节日庆典和文艺联欢活动;走访慰问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和现实需求,帮助解决生活中实际困难,并送去节日祝福;通过多种形式学习和宣传各类楷模榜样的先进事迹,营造学习榜样、争当模范的社会氛围,展示中华民族崇德向善、文明进步的精神风貌。
(二)积极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要把中华经典诵读作为开展传统节庆活动的有效载体,精心选择古今与中秋有关的名篇佳作,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题材,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经典诵读、中秋“咏月”诗文朗诵会、诗词赏析讲座、诗歌创作征集等活动,组织市民特别是青少年诵读中华经典,引导市民群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广泛开展各类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精心设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依托各级志愿服务站,广泛开展城乡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和残疾人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以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创造整洁优美环境为主题,开展整治环境卫生志愿服务活动。以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上网为主题,开展倡导遵德守礼、勤劳节俭志愿服务活动。
(四)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文化团体和社区要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中秋民俗文化表演、社区文艺联欢、中秋民俗故事会、谜语竟猜等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在活动中了解中华悠久历史、优良传统和节日民俗,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五)开展中秋国庆“双节”网上寄语活动。“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各相关单位要积极借助网络、短信、微博、微信等现代技术平台开展中秋祝福寄语活动,组织引导机关干部、群众运用网络媒体,上网寄语、留言,发送手机短信,抒发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亲人、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同事的肺腑之言,增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四、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相关部门要把“庆国庆、迎中秋”主题活动摆上重要位置,突出未成年人、突出人文关怀、突出氛围营造,加强组织协调,保证活动有序开展。要研究制定具体详细的活动方案,周密部署、精心实施,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创新内容形式,吸引群众参与,真正让群众动起来。
(二)创新载体、务求实效。各相关部门要坚持贴近群众,充分挖掘中秋节深厚文化内涵和国庆节的强大激励力,不断创新中秋节国庆节活动的形式和载体,精心设计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项目,增强“庆国庆、迎中秋”主题活动的群众性、广泛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把广大干部群众吸引到活动中来。同时要与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结合起来,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使“情系中秋喜迎国庆”主题活动富有内涵、有声有色,深入开展。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我县主流媒体优势作用,通过开设专栏、专题网页、公益广告、网络寄语、公益短信等多种形式,积极倡导文明、和谐、喜庆、节俭的现代节日理念,在移风易俗中体现人文关怀,在举国欢庆中倡导文明新风,积极营造“团圆、祥和、文明、和谐”的氛围。
新安县文明办
重点: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才能创建和谐班级。
难点:在活动中学生能从内心认识到团结合作创建和谐班级并谈出感悟。
活动过程:
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来到初一(1)班主题班会活动现场。
主持人: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智者和他的徒弟正漫步于河边,智者问徒弟:“怎样才能使一滴水永不干涸?”徒弟大惑,然后曰:“将它托入掌心。”师父笑曰:“非也、非也!将它投入大海之中。”……是啊!一滴水只有在大海中才不会干涸。我们初一(1)班正是这一片汪洋大海,而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不正是大海中的一滴滴水珠吗?一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发挥自己,一个集体也正因有了我们才生发光芒。
初一(1)班〈〈团结合作共创和谐班级〉〉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团结就是力量
主持人:团结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团结使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请听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主持人:世界上有很多的成功之人,但并不是每个人的成就都是个人的,它们的成功凝聚着千千万万人的汗水,泪水和血液。
也许:造物主在创造人类时,就要让我们明白团结的道理,因为他创造的是一群人,而不是一个人。
人生路上,难免会有挫折、失败和困难。有时候并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合作、需要团结。
很多时候人是需要被帮助的,也许独来独往是自己的个性,但是当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你会忽然发现原来融入集体是那么重要。
团结、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是足以创造奇迹的。
二千多年前他们创造了长城。或许不是自己的意愿,但是如果他们不合作、不团结,很可能长城便永远不会屹立在东方的土地上。它的创造凝聚的不仅是汗水,更是泪水、血水、艰辛。团结超越了痛苦和艰辛。
当中国第一支登山对登上珠穆朗马峰时,它们肯定是喜悦而又充满自豪的。但喜悦和自豪的背后却不满了死亡和恐惧。而当时能超越死亡和恐惧的就只有团结和合作。
其实不仅是很多大事,很多小事也需要团结。小制作需要合作,玩游戏也需要合作。通过玩游戏,我们学会了合作、团结,学会了融如集体,将个人的力量和集体融合,也许个人与集体擦出的火花并不那么光亮,但是几十、几百个人的力量却是惊人的,因为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所以,当你遇到困难时,别忘了集体是你的依靠,而当集体遇到困难时,更别忘了你是集体的一分子。所以集体和个人是分不开的。我们应该学会团结与合作。
主持人: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数万同胞处在水深火热当中,从电视中看到灾情之严重,遇难同胞之惨状,万分悲痛,下面以《生死不离》一诗献给天下所有奋战在救灾一线的所有的勇士
主持人:团结的力量是多么巨大呀!团结的精神离不开大家的奉献,一个班级中同样也缺少不了这种无私奉献精神,而班级中的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的带头人,更是这种奉献精神的化身。下面听听我们班委代表是如何看的?请班委的代表为我们谈谈自己内心的感受……(讲话略)(鼓掌)
主持人:是啊!团结的集体,团结的力量。下面请学生代表谈谈自己的感受.(略)
主持人:是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一个美好的人间,请合唱《爱的奉献》. ……(大家鼓掌)
三、拼搏才会成功
主持人:如果说团结是成功的前提,那么拼搏是成功的关键。
主持人:学习是一条坎坷的登山路,多少人为达到那光辉的顶点而不懈努力,取得成功后摇旗欢呼;又有多少人在崎岖的山路上跌倒了就不愿爬起,只是望山兴叹,埋怨山路险陡……看,狂风折断过海燕的翅膀,可海燕继续迎着暴风骤雨搏击长空。珠穆朗玛峰曾吞噬过无数攀登者的身躯,可未能阻止登山者的行动,那强者的脚印不是又出现在了山的绝顶……这是学习的强者,这才是强者的学习。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进行游戏,看看大家在实际中是如何做的。
语言接力赛
⑴讲解规则:分成四组,每组人数一样多。从每组第一个同学开始,一人说一句,一直接下去,中间不能说错,如果错了,就得从头开始,比一比,看哪一组说得最好,时间花的最少,这一组就成为优胜小组了。接力的语言是: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
⑵进行比赛,教师计时。
四、奋进的旋律响起来
主持人:我们正值青春,让我们团结在一起,共同拼搏,共同奋进,共创和谐,让波涛更加汹涌、澎湃吧!展开你鹰一样的翅膀,翱翔苍空,向新时代前进!请听演讲: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和谐班级。
有一种美,令人惊艳,令人回味,令人追求,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目光的美,它----光彩夺目;
有一种美,飘逸在浮云上,深埋在古垒下,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灵魂的美,它----深藏不露;
有一种美,给生命带来激情,给生命带来温馨,这种美就是和谐。
和谐是一个美丽迷人的字眼。因此拥有一个和谐的班级,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的。所以我认为一个和谐的班级要在于我们团结友爱的互助不是吗?老师与我们是团结友爱的,让我们在课堂上乐趣无穷,引领我们遨游再知识的海洋,他们还会因怕耽误我们的学习,而舍不得耽误一堂客,舍不得请一天假,即使是需要打针,吃药也要坚持给我们上课;我们同学是团结互助的,使我们才有了学习上互相帮助,互相借鉴,互相探讨还有了干净的教师安静的课堂。
所以,要建造一个和谐班级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的,和谐班级是一种美,保护和谐班级也是一种美,追求和谐班级更是一种美。因而我们共建和谐班级可以先从尊敬老师,不讲粗语创造和谐的教学课堂,奏响师生生命里的乐章。
老师们,同学们“天下大事,必行于细”,让我们高度重视和谐班级,我们是班级和谐的受益者,更是和谐班级的创造者,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打造我们和谐班级的美好明天,最后祝所有的同学们前程似锦,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祝初一(1)班的和谐班级光辉今朝,辉映未来。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主持人:倘若将我们初一(1)班看作一条航行的大船,我们初一(1)班的同学就是这条船上不可缺少的成员——水手,只有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船才会顺利到达彼岸。
五、尾声
主持人:当然大船的航行还少不了一个掌舵人——班主任老师,正是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初一(1)班才会更加茁壮成长。我们请我们班主任李老师说两句好不好?
班主任:寄语(同学们的热情参与使我倍加欣慰???那么在班会的结尾,……背景音乐《明天会更好》慢慢响起来……随着音乐大家唱起了《明天会更好》……
在歌曲中我们又要结束这次的班会了,只希望大家以后做的更好,谢谢各位参与活动的同学老师们,相信你们的热情给班会增加了不少的欢笑声。
在愉快的欢笑声中???这次班会到此结束???(鼓掌)
主持人:让这美好的旋律在空气里不停旋转,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初一(1)班主题班会——《团结合作共创和谐班级》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了。
组织班会是每个班主任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班主任们都以此为阵地对学生进行着有针对性的教育。但是在操作中常常容易产生两个极端的问题。首先是把班会当做一般的会议来开, 班主任用一堂课甚至两堂课的时间对着学生进行灌输教育, 或者是语重心长的循循善诱, 或者是声色俱厉的万钧雷霆, 时间久了, 学生也产生“审美疲劳”了, 再怎样的苦口婆心也不容易打动他们了, 再怎样的怒火也燃不起他们的热情了。然后班主任们开始研究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 于是寓教于乐的活动便成为班会的常用形式。但是, 往往因为设计不当或调控不力, 一次班会热热闹闹地开下来, 师生共乐, 但也仅限于“乐”而已, 至于“教”的内容, 所得甚少。
怎样才能让主题班会发挥它最大的功效?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四个字:以人为本。也就是根据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要求, 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 营造与活动主题相适应的氛围, 让教育内容深入到学生内心。下面就以一次主题班会为例来谈谈个人所得。
对于学生来说, 在校期间最大的压力来自于考试, 为了能给家长一个交代, 为了不在同学面前丢脸, 有些学生就会在考试的时候采用不正当的手段, 以获得较高的分数, 为此, 在全校组织期中考试前, 我班曾经开展过一次以“诚信”主题的班会活动。
首先, 班主任与班委一起讨论设计班会方案, 确定班会活动按人们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地逐步加深同学的认识。
第一步解决“什么是诚信”的问题。定名为“现实篇”。
“诚信”这个词字面的解释很简单?———诚实守信, 但是它的外延到底有多大, 学生不仔细思考是没有多少概念的, 因此, 很多时候“诚信”在学生的心目中只是一个抽象的名词, 到底哪些行为是诚信, 哪些行为不诚信, 学生并没有刻意去想过, 因此在行为上也就表现出了种种不诚信的痕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班委首先查资料, 讨论确定了在我们学生身上存在的主要不诚信问题, 并且委托专人据此编写了一则小品, 把同学从早晨上学迟到, 到抄作业、向老师解释时找借口、向同学借东西不还、和同学约定没遵守、考试作弊等等各种问题浓缩在“一个同学的一天”中展示, 然后组织同学讨论指出其中不诚信的问题。
这种同学周围发生的故事亲切而直观地告诉了大家, 作为学生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什么才是正确的做法。
学校是个特殊的小社会, 这个问题在社会表现形式更多更复杂, 接下来就要求学生讨论自己在社会上所见的种种不诚信的现象。这样, 就把学生的事业从自己身上转向整个社会, 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 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步解决“为什么诚信”的问题。定名为为“历史篇”。
大家都知道,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是诚信在生活中到底有多重要, 却还没有真正感悟到。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诚信对于人生、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这部分主要设计了讲故事的方法。
一位同学讲了中国历史上的诚信故事———《曾子杀猪》, 还有一位同学讲了一个书生因为不诚信而失去机会的故事。前者称为流传至今的美谈, 后者则从反面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故事讲完, 孰是孰非, 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一目了然。不用谁来做评点, 留下的是学生静静的思索。
第三步解决“怎样做到诚实守信”的问题。“社会篇”“家庭篇”两个部分。
主持人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种种诚信或不诚信的现象和故事。一个个或让人厌恶或让人感动的事件, 让同学们形象地认识到, 人生活在社会上, 怎样才能做到诚信。
接着邀请了一位同学的家长讲述自己教育孩子诚实守信的做法。讲述完后, 有几个胆大的男生站起来直接询问了家长:您认为XXX诚信吗?如果不诚信您怎么办的?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 家长给予了诚恳的回答, 赢得一片掌声。
在此基础上, 班团委联合提出了“诚信倡议”, 邀请全班同学进行签名。在嘹亮的“八荣八耻歌”中, 结束主题班会。
这是上述设计得以最终落实的环节。在这次班会的开展过程中, 老师是导演, 班委是主演, 所有的学生都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成为了群众演员, 严谨的推进结构, 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中不断加深对诚信的认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全校公开主题班会的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会后反思, 这次班会之所以能获得成效, 首先是因为贴近了学生的生活, 把很多学生不在意、不重视 (下转第166页) (上接第136页) 的细节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 使学生发现, 以前不以为然的迟到早退居然也是一个人责任心和诚信的缺失表现。其实, 学生身上很多缺点都不是大非, 他们绝大多数只是因为认识的不足。因此, 这次班会后, 我们班在作息时间和承诺上都显得严谨很多。
其次, 这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开始学习观察、思考身边的人事。这个世界不缺乏美, 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同样, 这个世界也不乏丑, 缺乏的是对丑的认知和鞭挞。以诚信为主题, 提供了一个契机, 让学生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 孰是孰非, 在思考和讨论中得以明辨。
另外, 这次班会的最大亮点就是家长的参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学生就和家长、老师站在对立面。“代沟”和“猫捉老鼠”成为了学生不愿沟通的理由。而班会就提供了一个机会, 让教育的双方就一个话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 因为是在公开场合, 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不得不静下心来仔细听对方的话, 这种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沟通。他人的家庭教育成果, 也给其他同学提供了一个借鉴。只要细心一点, 家长和孩子都会通过对方的言语, 知道对方的期盼。
组 别:
组 员:
主题班会活动策划方案
“享中秋之乐,庆大家团圆”
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一、班会目的、意义:
(一)通过活动,使同学们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了解,增强学生的传统观念和意识,理解“团圆”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重视友情、亲情,从而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二)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师生欢度中秋,同学们通过互动交流增进感情,共同融入节日的温馨氛围,感受班级大家庭的关怀与温暖。
二、班会形式:同学交流、游戏、合唱。
三、班会准备:
(一)确定主题,策划、拟写活动方案;
(二)制作课件、准备背景音乐;
(三)撰写主持人台词稿;
(四)购买班会所需物品、奖品;
(五)布置教室。
四、活动安排:
(一)活动时间:年月日(周)晚:
(二)活动地点:某某楼某某多媒体教室
(三)参与人员:某某班全体同学
(四)特邀嘉宾:某某老师
五、活动流程:(放背景音乐《花好月圆》)
主持人:某某
第一环节:主持人开场白(1分钟)
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在中秋节来临之际,今天我们汇聚在这里,提前共度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主题中的“大家”二字,一有我们大家之意,还有“一个大家庭”之意,我们的班集体就是个大家庭,希望我们能团圆在这“家”中,共同度过一段幸福美好的时光。
第二环节:同学交流(9分钟)
37个人,37颗心,我们怀着不同的期许来到了这里,开始了为期3年的集体生活,渐渐相识、相熟、相知。现开学已有一段时间了,相信大家对于这儿的生活已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悟,接下来让同学分享一下自己在学习、生活的感想与体会„„
第三环节:游戏大比拼(有奖品)(40分钟)相对于枯燥的学习生活,相信大家都想轻松一下„„
(一)比手划脚(你来比划我来猜)(15分钟)游戏规则:
1、每组游戏由两人合作完成,游戏限定的完成时间为1分钟。
2、负责“比划”的同学只能使用肢体动作和普通话给“猜词”的同学提示,不能以其它语言直接说出所要猜的词语,否则该词记0分,继而将进行到下一个词语。
3、猜对一词给该小组加1分,没猜对不扣分,最后,得分最多且用时最少的一组获胜。
两两组合,然后第一组选手上场。
(进入选题阶段:„„ 4组进行完游戏,进入颁奖环节)
(二)萝卜蹲(12分钟)游戏规则:
1、第一级:请8名同学上场,每个人都代表一个萝卜,然后各自选一个萝卜的名称,比如白萝卜、红萝卜、黑萝卜、胡萝卜等,然后给自己设计蹲下时的一个招牌动作。
(主持人与工作人员示范)假设“白萝卜”先开始,他要边做下蹲动作边说:“白萝卜蹲,白萝卜蹲,白萝卜蹲完红萝卜蹲”,扮红萝卜的人就必须马上开始说:“红萝卜蹲,红萝卜蹲,红萝卜蹲完胡萝卜蹲”,依次传递,没及时接上或者说错、做错的人淘汰,此轮淘汰2人。
2、第二级:为增加难度,请剩下6人各自选一种水果的名称,比如苹果、香蕉、西瓜等,招牌动作不变,没及时接上或者说错、做错的人淘汰,此轮淘汰3人。最后剩下3人获胜。(若势均力敌,则强制要求加快语速,尽快决出优胜者)
(8人进行完游戏,直接为获胜三人颁奖,省略颁奖感言环节)
(三)击鼓传球(13分钟)全班参与。游戏规则:
请特邀嘉宾某某老师在讲台上拿着瓶子敲打桌子(充当鼓),下面的人传球,击打停止时,球在谁那里谁就接受“挑战”。
进入游戏„„(抓到第一个同学,进入环节“挑战”)“挑战”:真心话或大冒险或其它,由同学自行选择。第四环节:嘉宾讲话(5分钟)请嘉宾某老师上台讲话。
第五环节:大合唱(“但愿人长久”)(5分钟)
“天涯共此时,和谐一家亲”,请全体同学和老师起立,在“但愿人长久”的歌声中祝福!(音乐起,大合唱)第六环节:合影
请全体到讲台上来合影留念。(班会结束)
附件:1.小组分工2.购物清单
年月日
附件一:
小组分工
小组讨论:确定班会主题以及活动基本流程、内容,再分工协作。大
家一起搜集游戏资料、进行物品采购和教室布置。
某某:PPT制作 某某:负责主持 某某:撰写活动策划方案 某某:撰写主持稿和修改策划案附件二:
【篇一】2019中秋节主题班会活动总结
一、活动准备充分。
学校按照区社会事业局的部署制定了“我们的节日中秋”活动方案,各班班主任支部学生搜集有关中秋的来历、民间风俗、经典诗词以及新中国成立x周年、改革开放x周年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并利用班晨会课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全体学生知国情,爱祖国、爱家乡
二、活动丰富多彩。
1、开展了“迎中秋诗文诵读”主题班会活动。各班师生精心准备,以诵读传统经典诗句,齐唱名谣的方式来欢庆中秋佳节,诵读内容及形式丰富多彩,在愉快的氛围中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中秋习俗,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开展“祖国万岁”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班班支部,班班共唱节日歌,同学们感受到浓浓的中秋文化氛围,用歌声抒发爱国主义情怀,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3、开展“致远方父母的一封信”活动。支部留守儿童向爸爸妈妈写一封信,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和渴望团圆的殷切之情。
4、举办迎国庆、中秋节手抄报展和“喜庆祖国六十华诞”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全校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图书查阅等途径,搜集有关国庆、中秋节的资料制作手抄报和黑板报,由学校择优张贴宣在传橱窗供同学间交流学习。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同学们不仅了解到了更多的中秋节知识、习俗,还对中国这一传统佳节及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热爱,使中华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篇二】2019中秋节主题班会活动总结
为使广大师生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广泛挖掘与诠释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祝泽小学于9月19日——26日利用一周的时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唱响“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活动。
活动中,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栏、主题班会、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精心设计内容,广泛宣传传统节日,营造出了浓厚的民族节日氛围,以此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
各班级开展了“知中秋,话传统”主题班会。特别是六年级很有创意。活动以智力比拼的形式进行,老师巧妙地将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传统习俗、诗歌等以智力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采用比赛的形式。看哪个组对中秋节的知识了解的*多。获胜者老师给大家分发奖品——圆圆的月饼。同学们惊奇地接受这节日的礼物。品尝着甜甜的月饼,分享着节日的祝福。
与此同时,各班还开展了“知中秋,话传统”手抄报评比活动。活动中学生们精心设计,用自己独到的见解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中秋节。绘图过程中,同学们小组间团结合作,利用周围图书资源搜集有关中秋节传统文化知识,以手抄报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中秋节的由来、风俗习惯、灯谜等传统文化。
学校广播站则播出了学生们精心准备的中秋特别节目——我们的节日—中秋节。节目中通过讲中秋的故事、说中秋的习俗、赏中秋的诗篇、送中秋的祝福等,让全校师生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到了中秋节的美好氛围。
除此之外,各个班级通过组织农民工子女、留守学生打亲情电话、吃月饼、参加中华经典诵读、小品、歌舞等活动,让同学们知道了中秋节的风俗习惯,感受到了节日的温暖。
总之,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唱响“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的开展,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师生了解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了其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篇三】2019中秋节主题班会活动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部署,根据市旗有关要求,我校开展了以“我们的节日·中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中秋情浓意更浓”为主线,全力突出中秋节的“团圆、和谐”的节日特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准备充分。
学校按照上级的部署制定了“我们的节日·中秋”活动方案,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搜集有关中秋的来历、民间风俗、经典诗词并利用班晨会课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全体学生知国情,爱祖国、爱家乡。
二.活动丰富多彩。
1.开展了“迎中秋诗文诵读”主题班会活动。各班师生精心准备,以诵读传统经典诗句的方式来欢庆中秋佳节,诵读内容及形式丰富多彩,在愉快的氛围中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中秋习俗,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组织传统文化宣讲活动。通过开展黑板报专题专栏、手抄报、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形式,大力普及传统节日知识,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倡导文明向上的道德风尚,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3.开展以“感恩、团圆”为主题的手机短信寄语活动。利用网络媒体,上网寄语、留言,发手机短信,抒发感恩党、感恩祖国的感言。向外地乃至国外的亲人传达节日的问候,表达团圆、思念的情愫,在家家思团圆的氛围中,融入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民族大义.4.举办迎国庆、中秋手抄报展和“喜庆祖国六十一华诞”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全校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图书查阅等途径,搜集有关国庆、中秋节的资料制作手抄报和黑板报,由学校择优张贴宣在传橱窗供同学间交流学习。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同学们不仅了解到了更多的中秋节知识、习俗,还对中国这一传统佳节及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热爱,使中华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篇四】2019中秋节主题班会活动总结
一.活动主题:以“中秋·月·诗”为主题,庆祝中秋节。
二.活动时间:20XX年9月xx日下午第二、三节课
三.活动地点:高一(4)班教室
四.活动目的:
1、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中秋传统典故,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
2、通过古代诗歌朗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
4、借助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快乐,使学生互相了解,增进友谊。
5、通过活动,增进师生间的情谊。
五.活动内容:
1、“中秋·月·诗”专题讲座
讲座内容: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典故,中秋节风俗以及以中秋为主题的古诗词
2、“中秋·月·诗”主题班会
班会形式:猜中秋灯谜,中秋古诗词朗诵比赛,含“月”字的歌曲接龙比赛。
六.活动过程
(一)准备:
1、学生活动前搜集中秋有关的典故、文化常识、诗歌及与“月”有关的歌曲。
2、团委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布置会场。
(二)过程
1、班长(陈亚)致开幕词。
2、中秋讲座:中秋节的来历(xx);中秋节典故(xx);中秋节诗词欣赏(xx)
3、组织委员(xx)宣布中秋主题班会开始。
4、主持人(xx,xx)报幕、宣布比赛规则。
5、中秋灯谜竞猜。
6、中秋古诗词朗诵比赛。
7、含“月”字的歌曲大联唱比赛。(以十秒为计数,如十秒内没有人再站出来唱,比赛结束,看哪个组唱得又多又好)
8、班委统计各组得分。
9、主持人宣布获奖名单。
10、颁奖。
11、班主任致辞。
12、班长致闭幕词。
13、全班一起说祝福语:“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花花月圆人团聚,祝福声声伴你行,祝同学们:中秋快乐,学习进步!”
14、碰鸡蛋比赛,分吃月饼。
七、活动总结
这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通过讲座,同学们了解了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典故及与中秋有关的古诗词,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陶冶了同学们的文化素养。而主题班会竞赛的形式使更多人积极地参与了活动,给了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平台。而最后,碰鸡蛋和分吃月饼的活动,把气氛推向了高潮。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快乐,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增加了了解,加深了情谊。
【篇五】2019中秋节主题班会活动总结
为了切实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根据上级精神《关于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活动的通知》有关要求,中秋节前夕,我校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文化活动,目的在于深度挖掘蕴涵在中秋节中的教育意义,使学生了解民族的风俗,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真对待传统节日、由衷喜爱传统节日,传承节日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热爱民族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切实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通力合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领导对活动开展作出部署、提出要求。
二、节前广泛宣传
1.利用国旗下讲话、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广泛宣传。
2.在班会上讲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历史背景、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底蕴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活动丰富、全员参与、共同体验、动手实践、收获快乐
1.在搜集有关资料的过程中,我们的同学和老师不但培养了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并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手抄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2.开展了“迎中秋经典诗词诵读”主题班会活动。各班师生精心准备,以诵读传统经典诗词来欢庆中秋佳节,诵读内容及形式丰富多彩,在愉快的氛围中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中秋习俗,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开展了“我手写中秋”活动。组织学生写出对中秋理解与感触,并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4.举办了中秋节手抄报和主题板报评比。全校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图书资料收集等途径,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制作手抄报和黑板报,并进行了评比。
本文尝试透析一个极为“普通”的班级学生“做好事”的案例,聚焦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思维品质、成长自觉等方面的发展,在解读学生发展机制方面,重点分析学生的实践活动及关键事件、关系世界及关键人——学生素质形成的重要因素,试图建构起对学生班级主题活动质量评估与学生成长机制研究的典型案例。研究对象是江苏省常州市花园小学六年级某班49名学生,班主任任教该班级6年。这项班级主题活动前后延续两个多月,分为三个阶段。
一、活动策划打开发展新空间
2012年11月,几名学生干部主动找班主任薛老师商量捐冬衣的事。起因是学生钱戎在常州“化龙巷”网站上看到一则《“天才宝贝”捐冬衣感恩行动欢迎你加入!为玉树贫困孩子捐冬衣》的帖子,他把这一信息跟班干部一说,大家觉得很受启发:冬天贫困地区的孩子缺衣服,而同学们家里都有闲置的衣服;再说马上就要入冬了,时间正好。于是,班主任和学生干部一起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讨论这一设想,得到大多数同学的响应。由于学生并不明白捐衣的程序和要求,班主任又组织了第二次班会。学生们讨论后认为,应该成立相应的项目组。于是大家根据兴趣、特长组建了宣传组、整理组、对外联系组,并选了组长,制定了第一份活动方案。
1. 实践与关系的初步建构
就实践活动而言,学生主要的实践空间在班级内,但本次活动要与校外多方联系,具有创新性与挑战性。这一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是班级学生干部,占15%左右;70%左右的学生有兴趣,但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愿望;另有15%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参加。
本阶段的关键性事件:一是几名学生干部与班主任的交流;二是第一次班会达成共识;三是第二次班会形成活动方案。学生的交往对象是相处多年的同班同学和班主任,相互之间非常熟悉,没有太多交往上的困难。活动中的关键人物是几名学生干部和班主任。
2. 学生发展的新开始
就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展而言,首先,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直觉性表达体现出学生善良的本性。在合适的外部信息刺激下,他们产生了行动的冲动。其次,是在与班主任的交流中,部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得以提高。当学生努力想获得教师的支持时,必然要清晰地表达,并说明其道德合理性,这一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再次,在两次主题班会中,不仅仅是发起人——学生干部,其他学生在交流与活动组织中,其社会责任感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就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而言,最突出的在于决策。部分学生干部初步形成意向后,与班主任一起做出决策,促成本系列活动的顺利开展。几名学生干部与班主任组织了班会,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实现了动员、分工与合作,具体表现在三个项目组的组建。在更多学生参与的基础上,各项目组都形成了自己的第一份活动方案,明确了活动的组织与进展。方案的形成意味着同学间的交流与对话,意味着分工与协调,也意味着自我认识和对活动性质与目标的理解。上述过程启迪学生勇于尝试、组织有意义的事情,勇于体现自己的领导力,并在策略选择与理性实施过程中得以具体化。
就思维发展而言,学生的系统思维得到初步锻炼。体现在活动的分组和具体活动方案的形成中——学生需要综合考虑本次活动所涉及的相关主体、事务,根据活动需要形成相关组织;根据每一部门的特殊性,制定相对完整的活动方案。这不同于点状思维,而要更多考虑目的与手段、整体与部分、个人与组织、人与事等多方面的关系。
就成长自觉而言,部分学生干部亲眼看到自己的创意转化为具体行动,形成了初步的成就感,强化了自信。在分组完成后,三名组长利用中午、放学后的时间召集组员商量,其领导力得到锻炼。随着两次主题班会的召开,同学们也开始行动起来,经常讨论怎样做海报、有没有衣服捐、捐几件等。但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他们刚介入其中,尚未感受到过程的丰富性和活动的艰巨性。
二、活动开展的过程就是学生锻炼的过程
从12月1日起,学生开始制作第一份电子海报。
之后按照方案,同学们开始收集衣服。大家的积极性很高,一次就收集了140多件衣服。刚开始,同学们以为衣物整理不难,但当一堆衣服放在一起时,由于衣服大小、款式不一,光靠整理组的6个同学显得手忙脚乱,有学生就自告奋勇去帮忙,有的还想出流水线工作法……对外联系组的同学已开始主动联系受助对象。因为要邮寄的地点偏远,他们还逐家询问快递公司能否送达。当同学们兴奋地把打包好的衣服送上快递车时才发现,快递费高达670元。当时班主任身上只有400元,她向体育老师借了300元,这才把衣服邮寄出去。这一幕在孩子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象。在后续活动中,他们把邮寄费当成重要项目,形成了几套筹集资金的方案。
这一阶段的活动持续到12月8日第一份班级捐冬衣活动报道完成。
1. 实践与关系的动态生成
本阶段能够主动参与并发挥领导、组织作用的学生占50%。这其中,既有前一阶段的骨干,又有随着活动的推进而培养出的新骨干。绝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到捐冬衣、整理冬衣的过程中。只有10%的学生没有捐冬衣,其原因一是家里没有可捐献的冬衣;二是“天天想带,但天天忘记”。在活动中,尽管有个别学生不够自愿(要组长做思想工作的同学占总人数的5%),但他们的情绪和参与活动时的状态在活动过程中有了改善。值得重视的是,该活动的效应较大,引起全校师生的关注连校领导都直接关心这次活动的开展。电子宣传卡的完成、捐冬衣当天的活动组织,可谓关键事件。活动全程充满不确定性,有大量生成性资源出现,增加了活动的复杂性,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就学生的关系世界而言,除前阶段的关键人班主任外,在同学群体中,又多出了三个部门的内部组织,实现了交往对象的群落性分化。此外,学生还充分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因本次活动是通过学生动员家长,家长配合与支持学生的自主行动,学生也与家长构成实质性的交往关系。同时,学生们还与受助者、快递员等建立了不同性质的关系。这都让学生进入到丰富的交往关系之中,其复杂程度大大高于第一阶段。随着“儿童活动领域的分化,‘关系人’数量的增加,必然使别人观察他的角度、侧面也随之增多,从而必然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促进着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并且使他由依赖‘外部’评价转而依赖自我评价”。[2]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活动发起者和三名学生推选出的组长等,成为活动的关键人。
2. 学生发展的综合实现
就社会责任感而言,当学生以真实的行动投入其中,第一阶段的道德直觉变成的道德行动,就成为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的新基础。以杜威的观点来说,“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3]在之后的活动中,学生将之视为“活动先例”,已经体现出这一经验的生长性。学生在实践中的感悟、体验与道德自豪感,会催生新的道德行为,实现综合性的道德发展。另一方面,这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次真实的、建立个人与社会之间建设性关系的体验。以实际行动关爱着社会弱势群体,这让他们体会到:即便是小学生,也都有社会责任,并能够做出社会贡献。
就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言,一是学生组织策划和应变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发展。从海报的制作,到衣物的整理,再到邮寄,期间要根据情况不断调整人员分工。二是解决问题能力得以发展。最为突出的,是如何找到受助者、如何装包及筹集运费等。问题解决意识的形成与自觉的反思,为下阶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础。三是合作能力的发展。班委会、三个小组、个体学生之间形成了丰富的组织关系;学生们既在原有组织内承担责任、相互合作,又适时帮助其他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四是“前移后续”意识的形成。学生们不仅习惯了活动前的策划,而且意识到做了有意义的事要宣传,号召更多的人参与。这次活动之后,宣传组的后期报道小组特地联系网站负责教师,在校园网上发布了此次班级捐冬衣活动的总结。
就思维方式而言,一方面是学生思维的有机性得以进一步增强。学生们还制作了很多爱心卡片,放在了所捐赠的衣服里。在学生看来,这是伴随着衣服送去的温暖,也是他们与受助对象跨越时空交往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则是学生思维动态性的初步形成。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到活动的进行不是一个完全依照预期而展开的过程,需要不断面对生成的问题进行动态调整。
在成长自觉意识方面,学生的自我发展的意识初步形成。学生们在活动中策划、组织、交往,通过言语、行动、符号等方式开展对话,将自我的力量呈现出来,并且最终“成事”。当他们独立、自主地完成这一工作之后,必然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们自主设计了体验卡,进一步促成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分析学生第一次写的体验卡内容,有15%的学生认为不仅锻炼了能力,还帮助了那些贫穷山区的孩子,有50%的学生觉得虽然有点累,但是有收获。
作为班主任和研究者,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看到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更多承担责任,主动参与意识不强。于是,班主任决定进一步深化这项活动,鼓励学生思考:是否可以号召、组织全校学生来捐冬衣?
三、活动重建的高度就是学生发展的新高度
班级组织了一次关键性的主题班队会:《衣+衣让爱传递》。班会上,学生们针对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全校捐冬衣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形成了面向全校的策划方案。他们自主组建了三个部门:宣传部、整理部、对外联络部。不同于上一次的是,每个部门都下设若干个小组,分工更明确,方案更具体。
活动当天,宣传部的学生们制作了宣传海报,到各班分发了捐助统计单,自主进行了全校广播。整理部的同学根据方案,派能手到各班指导整理衣服,派能干的同学把各班捐来的冬衣存入学校仓库。对外联络部的同学不仅联系了受助对象、运输公司,还保持着与学校后勤部的联系。经过统计,在全校共募捐到爱心款1155.3元,冬装1598件,围巾、袜子等小件152件。这项活动,到活动报道完成时为止。
1. 实践与关系复杂度再度提升
在实践维度上,全班高达80%的学生发挥了领导、组织作用,真正做到了全员参与,无一人游离在活动之外。活动的综合水平有大幅度提升,组织难度更大,复杂性更强。学生们要联系的不仅有班内、校内人员,而且要更多地接触校外、市外人员,整理全校师生所捐衣物、钱款等。宣传部不仅要对本校师生宣传,还有对受助者宣传,有前期宣传和后期活动报道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策划能力、设计能力、写作能力、协调能力、社交能力等大幅提高,活动的组织也更为周密。如对外联络部就分成了“筹金小队”、“运输小队”、“外交部”等三个小队,分工明确,强调相互帮助。在活动效应上,本次活动还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其中,学生组织的策划类的主题班会、面向全校的广播和倡议以及现场组织等,是关键事件。
在这一活动阶段,学生的交往世界得以拓展,其中大量涉及“陌生”人,即便是在班级内部,这种交往关系也极为复杂。该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更为密切的交往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全班同学、班主任、相关教师和家长都成为活动中的关键人物。
2. 学生发展达到一个新高度
就社会责任感而言,首先是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传递中深化。本阶段的活动不是个体的道德行为与班级的群体活动,而是学生们作为领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而开展的学校层面大型活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传递进一步形成反馈力量,实现了“回归的环路”,[4]促成班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深化。其次,活动的成功所产生的影响力,促成学生道德自豪感的升华。再次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积淀与认识深化。通过系列性的活动,到这一阶段为止,学生能够进一步体验到个人与社会的建设性关系,强化了相关认识。
就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言,首先这是一次成功的重建性活动。学生在前期班级活动的基础上,能够面向多样的群体和复杂的过程,是一次策划能力的自我培养。其次,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得到极大锻炼,大家既分工又合作。其三,学生反思与总结能力得以提升。经过这阶段的活动,学生能够进一步总结成败得失,锻炼反思能力。
就思维品质而言,学生思维的有机性进一步拓展,思维的动态性也在更为复杂的活动过程中得到锻炼。他们根据每一阶段的实际情况,不断改变思考程序和方向,对策划方案进行调整,最终达到目标的实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思维的积极性实现了群体性的发展,促成学生生存方式的形成。正如叶澜教授所言,“以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周围世界、对待自己的人生,人的生命过程就会积极,呈现出自主的色彩,个体会具有独特,会出现创造,不仅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新的思路、新的作品、新的外部世界,而且会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创造新的生命历程”。[5]经过系列性的活动,学生体会到敢于追求、勇于实践的重要价值,能够更积极地思考人与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主体意识。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就成长体验而言,活动的成功极大鼓舞了学生,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感,使学生体验到了活动的社会意义与个体意义。作者再次研读学生的体验卡,全班同学中,有50%的学生达到非常积极的体验状态。比较典型的小王同学在第一次活动中制作宣传单,其体验是“写字很难,涂色烦”。而在这次活动中,参与的是海报制作,其体验则是“画起来很带劲,因为可以为贫困孩子带去温暖与爱”。全班80%的学生觉得累,但是很高兴。没有人不愿意参加活动或游离在活动之外。由此而形成的自信,能够促成学生更自觉地发展;活动的体验,也为学生今后参与相关活动提供了积极的经验;来自教师、同学的反馈,也促成了学生的自我觉醒,对于他们今后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学会自我建构、形成与发展个性,具有着积极的意义。
通过这次研究,我们更加相信: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是能够在班级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主题活动中实现的;班级建设也可以在丰富的实践与深入的理论研究中,呈现其个性和不可替代的教育独特性。
[本文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项目“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是如何学习的”(项目编号:A130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Jiacheng Li&Jing Chen.(2013)Banzhuren and Classrooming:Democracy in the Chinese Classroo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gressive Education.Volume 9,Number 3.
[2][前苏联]科恩.自我论[M].译者:佟景韩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283.
[3][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译者:王承绪.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7.
[4][法]埃德加·莫兰.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M].译者:陈一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
【中秋节班级主题班会活动策划】推荐阅读:
五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06-15
庆祝中秋节主题班会方案09-07
中秋节主题班会发言稿09-15
庆祝中秋主题班会10-21
中秋节节主题班会教案05-24
《迎国庆中秋》主题班会教案内容06-17
小学中秋班会活动方案09-22
庆中秋节主题活动方案06-24
大班主题活动中秋节教案09-18
中秋佳节活动主题策划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