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作业

2024-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作业(精选11篇)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作业 篇1

建筑2011级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作业

作业要求:

题目:关于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深度透析

研究对象:城市公共文化类建筑、城市文化型开敞空间

研究内容:通过对所选择研究对象在:

① 城市区位;

② 城市交通、可达性;

③ 同类型空间的城市格局;

④ 用地现况与特征,空间规模;

⑤ 功能构成及组织,面积指标,空间形态及特征,建筑形式,细部构造;

⑥ 使用状况(包括使用人群、使用时间、使用问题);

⑦ 外部空间(尺度、要素、组织方式、序列等)

⑧ 结论(结合以上内容的客观评价)

需结合以上内容进行信息采集、深度调研观察与记录;进而对资料系统整

理分析,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强调作业的完整性、客观性。

要求:图文并茂,既要有文字的分析与论述,同时配有调研图片与图解分析;部分调

研资料需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字数不少于4000字。

规格:A4规格,页数自定,手写手绘、电脑制作均可。

完成时间:2013年12月8日周日,班长或学委收齐后,联系交予老师。

评分标准:

1.评分按百分制。

2.按时交作业,迟交作业每一天扣5分。

3.作业评定标准:

 内容完整:30%

 调研资料统计:30%

 图文并茂内容条理清晰:20%

 文字通顺:10%

 作业整洁10%

注:平时成绩根据考勤状况和平时作业情况给定,即满分100分,迟到一次减2分,旷课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作业 篇2

机械原理课程作为机械类专业中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是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 课程内容不仅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综合性, 而且还有实践性。该课程主要讲述机械的基本组成和运动情况, 在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过程中, 在机械设计系列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过这门课以后, 学生应该能对现有机械的组成和运动情况进行分析, 也应该具有运用所学知识, 组合新的机构及创造出新产品的能力。因此, 在机械原理的学习过程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活动中尤为关键的教学目标。

2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作业设计

2.1 与学术前沿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尽可能的了解本门学科的研究前沿的内容, 让学生认识到书本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 是随时代发展而不停更新发展的。让他们知道知识的传承和创新的关系, 从而激发大家的求知和创新的信念。比如在绪论的教学过程中, 介绍学习对象后就可以简单介绍机械原理各个方面的研究前沿内容。为了让学生课后进一步去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 可以布置每人一篇关于机械某一专题的学术前沿发展的小论文;这样就需要他们去查阅大量的综述文章, 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机械原理前沿知识的了解。如果在此基础上,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可以获得更佳的效果。

2.2 基础性作业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空中楼阁, 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对于常规的习题比如解析法和图解法等, 需要同学们多做练习。比如机构的运动分析这一章, 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有些难度。我们教学时采用课前安排对理论力学相关章节进行复习, 课堂讲清楚机构运动分析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课后辅导和习题练习强化;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会好一些。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安排一些编程训练, 学生现在学校里二年级开设了计算机语言课,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先阅读相关程序, 然后逐步熟悉解析法并作相关设计。通过这样的方式, 使得学生达到综合的能力锻炼。

2.3 联系实际的能力

书本知识是同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 在常用机构的教学中, 每章基础知识介绍时尽量多的列举相关的工程实际的例子;并布置相应的机构应用的作业, 要求学生对现有机构进行评判, 要求能够分析其优缺点并进一步改进。

教学过程中要求同学积极主动观察, 平时多观察生活实际中机构应用实例, 可以通过参观我校的机械加工中心来达到接触实际机构的目的。由于我校地处工程机械的制造基地, 可以组织同学进工厂去实习参观。这样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的机构原理是工程中正在使用的知识。然后在课前思考题或是课后作业中, 要求学生对这些实际运用的机构进行提炼:比如在介绍四杆机构演化时, 书中给出了演化的机构形式, 可以让学生通过前面观察到的工程实际和利用网络知识, 尽可能的分析每种演化机构的机构工程应用实例。

2.4 课后大作业的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基础作业外, 可以适当的布置几题大作业。这些作业可以来源于实际生活, 也可以说成是小型的课程设计;通过完成作业达到学生对《机械原理》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提高。特别是学习到几种常用机构时, 比如讲到连杆机构时, 可以布置自动翻书架的设计。这样的大作业题目要求不应该对所有学生要求一样, 要因人而异, 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3 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共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机械原理课堂教学、作业、实验和课程设计应该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共同培养学生能够进行机构的分析、综合和创新机构的能力。课堂教学是机械原理教学的主体, 作业设计应该是课堂教学的有益的和必要的补充;良好的作业设计可以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桓, 陈作模, 葛文杰.机械原理 (第七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杨达毅, 陈丽敏.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虚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 :86-88.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作业 篇3

关键词:编译原理;网络;作业提交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085-01

一、系统的主要功能分析

《编译原理》课程作业网上提交系统主要为《编译原理》课程提供网上的作业管理功能,主要分为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三个部分。

(一)管理员部分的主要功能

1.管理员登录功能:根据管理员权限进入管理员相应的页面。2.公告管理功能:管理员可以对公告进行查看、增加、删除、修改等功能。3.修改密码功能:管理员可以修改密码。4.作业管理功能:实现作业信息的删除、修改、查询的功能。5.教师管理:实现教师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的功能

(二)教师部分的主要功能

1.教师登录功能:根据教师权限进入教师相应的页面的功能。2.修改个人资料功能:可以修改个人的信息。3.学生管理功能:能够实现学生信息的查看、添加、修改、删除、搜索的功能。4.在线布置作业功能:发布作业信息。5.在线批改作业的功能:在线给出相应的作业的点评和分数

(三)学生部分的主要功能

1.学生登录功能:根据学生权限进入学生相应的页面的功能。2.查看公告的功能:可以查看公告信息。3.修改个人资料的功能:修改个人信息。4.作业信息列表:学生查看、下载老师发布的作业题目。5.上传作业:上传做好的作业。1.4管理员信息表和作业信息表

二、教师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一)教师修改个人信息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1.教师修改个人信息的功能描述:功能描述:本模块主要实现的功能是教师能够对自己的信息进行修改。2.教师对自己的信息进行修改的输入、输出:输入:更改的教师的基本信息。输出:个人信息修改成功或者失败的页面。

(二)教师布置作业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1.教师布置作业模块的功能设计:功能设计:用户登录确定为教师后,teacherlist.do对数据库进行查询,将查询值绑定给request转发到显示界面上。2.教师布置作业模块的输入输出设计:输入:作业标题、出题教师、作业上传截止日期、作业内容等。输出:作业发布成功或者失败的页面。3.教师批改作业模块的功能描述:功能设计:教师点击批改链接,查询数据库,显示该题答案和题号,做出批改,保存到数据库的correst表中。4.教师批改作业模块的输入输出设计:输入:教师批改作业后所给出的评语和分数。输出:成功批改的页面

三、学生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一)学生查看公告和个人信息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功能设计:在用户登录后确认为学生后,跳转到answer.do,查询数据库work表,把查询结果显示到页面上。

(二)学生上传作业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1.学生上传作业模块的功能描述:功能设计:学生点击做题链接,进行做题,并把做题结果和题号存入到answer表中,通过addwork添加到数据库。

2.学生上传模块的输入输出设计:输入:上传作业。输出:完成作业

四、结语

《编译原理》课程作业网上提交系统是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主要体现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参考文献:

[1]孙卫琴,李洪成.Tomcat与Java Web开发技术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6

[2]孙一林,彭波.Java数据库编程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8

[3]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JSP应用开发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9

[4]赛奎春.JSP工程应用与项目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8

[5]Kven Genet.SQL Server database development Case Study Analysis.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6,12

[6]Steven Nath.SQL SERVER 2000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Mechanical Industry Press,July,2003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篇4

(建筑学专业 1学分 16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了解并灵活运用建筑设计的相关学科知识,恰当的处理建筑设计中(a)功能要求;(b)技术条件;(c)艺术形象三者之间的关系,树立公共建筑设计的基础意识。

教学目的: 1 树立正确的建筑设计观念; 2 掌握正确的设计程序,熟悉基本设计手法; 3 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总的要求:对公共建筑设计过程与步骤有系统的认识;认识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明确从初学者到成熟的建筑师之间各阶段的追求重点与目标;了解建筑设计手法,学会通过分析建筑作品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绪 论 什么是设计 现代设计的定义及其特点 2 公共建筑的设计层次 本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结构简介 第一章 公共建筑的设计基础 1 设计核心问题

1)建筑功能:空间组成—主要空间、次要空间、交通空间; 2)功能分区——动静分离、公共与私密分隔、内外有别; 3)人流的组织与疏导 2 建筑技术核心

1)结构形式的选择;

2)建筑设备的种类:交通设备、安全设备; 3)公共建筑的经济技术指标的计算 第二章 公共建筑空间综合分析 3 建筑空间特性

1)空间的产生、分类及基本组成;2)空间的形、量、质;各类建筑空间基本数据 4 建筑空间组合

1)平面组合:主从性空间组合;分隔性空间组合;连续性组合;综合性空间组合 2)竖向组合:高层性空间组合——垂直交通的布局要求;组合层数;组合要点 5 空间组合实例剖析

1)城市设计实例(卫星城市、巴西利亚); 2)建筑作品实例; 3)景观设计实例(中西名园、城市广场);

第三章 建筑造型设计 6 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

1)不同建筑类型的建筑性格 2)建筑造型的基本原则——多样统一; 3)基础条件——物质基础;时代审美;社会需要; 7 形式美规律简介

1)建筑造型设计总则 2)建筑造型设计的步骤:形体设计与立面设计; 3)建筑美学规律: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韵律与节奏; 第四章 总体环境布局 8 基本组成及设计原则

1)场地内的用地性质与种类

2)设计原则:入口显著;路线便捷;流线的整肃;出入口的宽度、数量与形状;室内外高差变化的处理;缓冲带与隔离带的设置 9 总体布局

1)场地分区——划分功能地块; 2)联系组织场地之间的道路系统; 3)基地特征、竖向设计: 4)绿地配置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公共建筑的设计基础 1 设计核心问题

1)建筑的目的是提供人性空间; 满足功能是建筑的基本要求,此外的一切都以此为出发点,为此服务。2 建筑技术核心

1)强调结构类型的选择合理性、结构构架的好坏关系着建筑创作的成败;

2)要求学生认识到,了解建筑设备有关知识将成为建筑设计有的放矢的有利保障,并非可有可无,启发学生自觉去拓宽知识面。第二章 公共建筑空间综合分析 3 建筑空间特性

认识到空间对建筑的重要性,对空间有个清晰详尽的了解;对建筑空间的产生手段有明确的认识;引入内外空间的过渡—中介空间的概念;明确空间是创造出来的,无固定的模式。4 建筑空间组合

阐明:虽然空间组合方式可归纳为几大类型,但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实例都各具特色、不尽相同;要学会根据具体条件选定适宜的空间组合形式,并且学会变通,具有创新精神,创造个性空间。5 空间组合实例剖析

1)空间组合理论适用于城市规划、建筑群体设计,城市设计、园林景观。2)明确人性空间的气氛、情调、性格有赖于细节的渲染。第三章 建筑造型设计 6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

1)学会将具体事物抽象出来进行观察,从而把握整体; 2)学会赏析,能够分析出佳作与众不同之处 7 形式美规律简介 形式美原则是普遍的美学原理,适用于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从平面组成,空间组合,建筑形体优化,到建筑立面的处理,建筑细部的精加工……。第四章 总体环境布局 8 基本组成及设计原则

通过建筑词汇、句式、语法、结构的学习,掌握建筑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思路。9 总体布局

1)强调建筑设计首先应先从整体局部入手,解决全局性的问题,继而解决局部性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单体设计有所依据;

2)建筑设计并不神秘,它是一种语言,有自身的规律与业已成熟的模式。

四、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天津大学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空间组合论》 彭一刚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建筑意匠十二讲》香山寿夫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建筑空间艺术与技术》 王宗年著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5.《建筑形式美原则》 邹德侬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比例——科学·哲学·建筑》[英]理查德·帕多万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现代建筑语言》、《建筑空间论》大卫·赛维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建筑美学》 及相关论著

五、几点说明

1.本课程宜安排在第五学期

2.为达到基本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理论讲述应与同期进行的建筑设计紧密联系,相辅相成,课堂的讲授内容应与设计过程尽量保持同步。

3.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建筑实例,以强化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感官认识与印象。

景观设计原理课程作业任务书 篇5

作业题目:

某公园调研报告

作业任务:

1.对某公园进行调研并完成调研报告一份;

2.对公园场地、交通、空间、植物四个部分进行调研分析。

设计要求:

1.调研需对场地的地形地貌;功能分布;土地、植被、水体等元素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

2.调研应对园区与周边环境的交通关系、园区的交通格局、停车的用地环境、道路的等级划分与使用性进行相应分析。

3.对调研公园的空间设计形态与空间特征与设计方法经行分析与汇总。

4.对调研公园的植物种植设计模式、搭配方法、植物与建筑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

设计表达内容:

1.调研报告不少于2400字.2.调研报告中必须有手绘分析图(如图示、平面、立面、三维)并将图片、手绘分析图与文字相结合。

3.调研应由A—场地、B—交通、C—空间、D—植物四个部分组成。

4.调研报告以PPT的形式上交。

注: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作业 篇6

根据给出的场地(见图纸),结合周边环境,设计经济型酒店公共空间大堂或餐厅。

设计要求:

根据经济型酒店特点进行设计,满足功能需求。无品牌需求,设计注重多样性。大堂或餐厅任选一个进行设计,需注意两者空间的结合部分设计。成果提交:

作业一:调研报告一份。

1、调研地点:山东大厦。

2、要求:对酒店的地理位置、外部交通流线、各个功能入口处设置、四

大流线设计的情况、酒店各个功能布局分布、界面装饰手法和照明、陈设、色彩、绿化等设计进行分析,注重个人体会,切记下载拷贝。

3、成果要求:调研报告一份,图文并茂,A4装订。

作业二:公共空间设计。

1、室内设计效果图至少一张。

2、施工图一套,包括室内设计平面图、顶面图、立面图等

3、设计说明一份,不少于500字。

5、表现方式不限。

另:每个人作业分设文件夹,提交电子稿(用电脑表现的同学还需提交3DMAX原始文件)刻成光盘上交。

作业上交时间:2013年03月31日上午10:00,和调研报告一同上交,过时不候。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作业 篇7

自动扶梯的运行由两个最基本的传动组成, 既梯级的链条传动和扶手带的带传动。在乘坐扶梯时, 人们手扶持的移动带状物即为扶手带。通过电机传动扶手带驱动扶手带运行。其运行方向应与梯级、踏板或胶带相同。扶手带扶手带分两大类:标准C型和V型, 一般是用聚氨酯和橡胶材料制成。

另外扶手带还应有还有扶手带断带保护、扶手带入口胶开关保护, 消除静电等装置。

2 扶手带驱动原理

扶手带的驱动方式并不是唯一的, 只要能保证驱动摩擦力即可, 扶手带驱动方式有: (1) 摩擦轮驱动, 利用摩擦轮与扶手带之间的摩擦力带动扶手带驱动; (2) 压轮直线驱动, 通过布置两组或者多组滚轮夹住扶手带来驱动。如:公共交通重载型扶梯一般用摩擦轮驱动。

扶手驱动装置是由梯级的驱动主轮一起带动的, 实际中, 驱动扶手带的压带轮周长大小会使得转动线速度有细微差别, 这时就通过调整压带轮的松紧程度 ( 图中调节螺栓) , 使扶手带速度满足0-2% 偏差的要求。

扶手带测速开关原理:扶手带的测速是通过安装在扶梯上的旋转编码器检测扶手带速度和微机内设定值比较, 如果检测扶手带的速度与梯级速度不在0~+2% 内, 扶梯报出相应的故障代码停止运行, 从而保证人生安全。

3 扶手带常见的故障处理

根据国标GB16899-2011 规定“扶手带的运行速度相对于梯级、踏板或胶带的速度允差为0~+2%“当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允差大于这个数值时会造成人体后仰而发生意外。扶手带速度异常主要是由于扶手带驱动链条、扶手带的松紧度和扶手带监控装置的调整。下述以日立1200EX-BPG型号的扶梯, V型扶手带为例。

(1) 链的调整:①扶手带驱动主链的调整:松开紧固螺栓, 用调节螺栓向左调节, 直至链条松弛度在35-45/5KG.F;②扶手带驱动链的调整:松开调整链轮装置的锁紧螺母 (有4 个18*54 的螺丝) , 拧动调节螺栓上的螺母, 使调整链轮升高, 将锁紧螺丝紧固到半紧固状态, 观察驱动链的松弛度在25-35/5KG.F;③扶手带驱动链, 伸长率不应超过1.5%, 应能与链轮正常咬合, 链轮应无严重磨损。

注意:驱动装置是通过驱动链的拉力, 驱动端部驱动轮, 使缠绕在驱动轮上的扶手带运转, 因此特别要注意扶手带的涨紧力适当, 链的张紧度应该适中。

(2) 扶手带速度检测装置的调整:①橡胶轮和铁滚轮夹住的状态下, 通过摩擦带动橡胶轮和铁滚轮动作, 同时在铁滚轮上装有旋转编码器, 当橡胶轮的外径磨损时, 需要更换橡胶滚轮;②旋转编码器上的振动, 往往会成为误脉冲发生的原因。因此, 应对设置场所、安装场所加以注意。每转发生的脉冲数越多, 旋转槽圆盘的槽孔间隔越窄, 越易受到振动的影响。在低速旋转或停止时, 加在轴或本体上的振动使旋转槽圆盘抖动, 可能会发生误脉冲。所以旋转编码器的震动也会影响到速度的偏差。

(3) 扶手带松紧度的调整:扶手带的张紧度, 在使用60N的力的情况下按压扶手带其变化量为18-21MM, 不符合可以调整, 通过改变扶手带的张紧弓改变扶手带的张紧的程度。

4 扶手带的维护要求及标准

维护要求及标准:①检查扶手带的表面和里面有无明显伤痕和摩擦迹象、扶手带上、下运行时, 是否在护口中间, 扶手带唇口张开, 与导轨间隙超过8mm, 表面是否出现龟裂或内外层材料剥开或表面磨损严重; ②检查扶手带的运行速度是否与梯级同步, 扶手带运行速度比梯级快0~+2%; ③扶手带的张紧度是否在标准之内 (参照上述扶手带松紧度的调整) ; ④检查扶手滑轮群及托辊必须运转自如、平稳、无噪声; ⑤检查扶手带摩擦轮无磨损情况; ⑥扶手带表里的清洁工作。

摘要:随着轨道交通客流的不断攀升, 安全事故也有所增长, 尤其是自动扶梯作为地铁疏散客流的运输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有: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乘客在乘坐扶梯时, 当自动扶梯扶手带运行速度相对于梯级、踏板或胶带的速度慢0+2%, 扶手带速度低于梯级速度而造成人体后仰而发生意外, 这是物的不安全因素;老人小孩属于缺乏大人监护及缺少安全乘梯意识是导致客伤, 这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宣传乘梯意识加强安全宣传得到解决, 设备的不安全行为就需要我们作为一名管理人员了解设备的结构原理, 从根本上减少故障的发生, 减少乘客的伤害, 本文对自动扶梯中的扶手带进行深入解析, 让大家知道扶手带的运行原理及常见故障处理。

关键词:扶手带,客伤,原理及故障

参考文献

[1]《GB16899-2011_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装安全规范》[S].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作业 篇8

大作业

课程名称:创新设计概论

姓名:韦伟所在系:金融学系专业:金融学

2012年12月21日

铜陵学院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设计 学号:1001121139

摘要:当今世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已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无论对国家、民族,还是对地区、企业,技术创新已成为其兴旺发达的源泉和不竭动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要提升我国的国家竞争力,关键是要提升我国主要产业及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要提升我国主要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关键是要不断增强其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自主创新;科技创新体系;创新主体

引言:目前,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社会各界、各个行业都在积极研究如何推动自主创新,但何谓自主创新尚没有明确的定义,自主创新的内涵是什么亦不明确,有关理论问题尚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阶段。本文结合自己的理解,对自主创新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r初步思考,现提出一些基本观点供商榷。

1.1 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

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其销售收入的比例,多年来一直在0.7%以下徘徊,而主要发达国家已达2.5%~4%,差距较为明显,2001年我国财政科技拨款为574.2亿元,其中企业仅占7.2%。此外,我国企业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据有关研究,引进同等的技术设备,我国用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费用只及日韩的0.7%。

1.2 高级科技人员不足、流失严重

经了解,尽管国家每年毕业工科博士上万名,但从高级科技人员最密集的30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来看,仍有84家没有一名博士。全国192家中央级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人员也只占总数的2.1%,而高级技师仅占工人队伍的0.16%。并且,国有企业科技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技术创新,人才为本。科技人员的不足与流失,无疑会大大削弱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1.3 政府主导的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在发达国家,80%的科研工作在大企业中完成。我国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较少,研发能力不足。2001年我国大中型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有研发活动的仅占30%。在“产学研”结合企业基本处于从属地位。企业之间的技术联盟也仅仅是有需求、无行动,尚属纸上谈兵。

1.4 整个社会未能形成保护创新良好氛围

具体表现在:部分企业改革的主动性差,没有真正认识到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性;部分经营管理者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益,缺乏长期打算;部分企业与其直管行政部门未能彻底脱钩,尚未形成法人管理结构。由于企业的法人实体与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从而削弱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利益驱动机制和风险意识,同时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大,造成创新机制不灵活。2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因素分析

2.1 市场的需求与竞争

市场需求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拉力,诱导企业为经济利益进行创新,使企业自主创新成为可能。市场竞争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压力,促使企业为战胜竞争对手、赢得市场优势地位进行更有效的创新活动,迫使企业开发适销对路、价廉物美的产品。

2.2 政府创新体系的引导

技术创新是用一种新的技术体系和组织方式替代原有的组织方式,创新根植于组织结构之中,因此,技术创新通常可以视为技术体系的变更和组织方式的创新,以及两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未完全消除,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尚未形成。随着国际竞争的界面从从生产、市场前移到产品的研究开发阶段,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新型自主创

新体系。

2.3 知识产权的保护

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外部条件。我国建立知识产权制度时间较短,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意识不强,尽管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仍然大量存在,一些企业的创新技术尚未得到有效保护,由于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够,往往因侵犯知识产权成本偏低而使侵权者敢于冒险。

2.4 企业家精神的培育

企业家的冒风险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创新活动组织能力是重要的内部因素。根据对技术创新项目的大量统计分析,创新失败的风险概率高达70%以上。由于我国部分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本身的制度性缺陷,内部缺乏激励机制,技术创新与企业领导者之间没有生死攸关的关系,创新价值得不到体现,导致企业家个性品格中过度依赖传统路径,自主创新动力不足,缺乏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精神。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实行的产业技术进步方针看,主要是两条:一条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另一条是“以市场换技术”。这两条都有一个基本出发点,即将技术的获取依托于国外,亦即技术依赖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而处于不利竞争地位的状况。因而,可以认为,自主创新中的“自主”是对重要战略信息的传达,需要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来加深对“自主”的理解[1](P6—9)。笔者认为,在“创新”之前加一个“自主”作为限定词,主要是强调创新主体(或称实现主体)属于国家,强调要充分依靠我们自身的力量去实现创新目标,其关键是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

二、自主创新的概念及其内涵

自主创新是依靠我们国家自身(或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整合创新资源,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宗旨实现科技突破,进而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一系列活动及全部过程。自主创新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对应于不同的现实主体,自主创新应有不同的内涵。自主创新从现实主体而言分为国家(或区域)层面的自主创新和企业层面的自主创新。

国家(或区域)层面的自主创新是指以国家或一个区域作为现实主体,以能自主解决本国(或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并能对全球科技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为标志,以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为主要实现形式,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其自主创新活动主要表现为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内源式供给,对部分前沿高科技的以我为主的研究开发,对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领域基本发展方向的引领或影响,对知名企业和国际品牌的成功培育等。

企业层面的自主创新是以企业作为现实主体,在市场竞争中通过自身努力,有效运用企业内外的各种创新资源,攻克技术难关,以掌握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为标志,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其主要表现为对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核心技术的开发和掌握,拥有对产品和服务的自主定价权以及市场价值分配过程中的主导权等。

关于自主创新的内涵,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理解:第一,自主是前提。没有自主权就谈不上创新。作为创新的现实主体,无论是一个区域还是一个企业,应当具有创新投入、技术选择、创新活动。第二,创新是目的。自主创新的落脚点在创新,没有自主权就不可能有创新,有了自主权如果不从事创新活动当然也不存在自主创新。最重要的是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运用。第三,获取核心技术、掌握知识产权是关键。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在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的今天。必须把自主创新的主攻目标定位于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第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核心。创新的现实主体能否创新。因此,自主创新不要

强调开展创新活动,而且要十分重视在创新实践中培养自主创新能力,这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是贯穿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部实践活动的一条主线。

三、自主创新的形式与特色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强调自主创新不等于闭关锁国,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开放、集成与引进,之所以提倡自主创新,主要是指应尽量避免受制于人,减少“路径依赖”。在目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自主创新更应该在开放的环境下进行,瞄准世界科技发展最前沿,积极整合现有技术,推进集成创新,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充分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些都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方面,也就是说原始创新是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也属于自主创新。

之所以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纳入自主创新的范畴,主要是基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可以有效借助创新的扩散效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任何自主创新,不等于关起门来搞创新,不等于不需要消化吸收别人的先进技术,即便是发达国家也需要引进。坚持自主创新绝不是排斥技术引进,而是把在技术引进基础上的学习和再创新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原始性创新,加强集成创新,可以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有利于提高创新效率;在广泛吸收全球科学成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可以收到费省效宏、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主创新相对于他人创新而言具有以下基本特点:第一,技术突破的内生性。自主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内部的技术突破,是依靠自身的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这是自主创新的本质特点。第二,技术与市场开拓的率先性。在同一市场上,非率先性的自主创新是没有意义的,自主创新必须将技术上的率先性作为努力追求的目标才可望获得成功。而技术上的率先性必然要求和带动市场开发方面的率先性,因为技术开发成果只有尽快商品化,才能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才能达到创新的目的。因此,自主创新还应将市场领先作为努力追求的目标,以防止跟随者抢占市场,侵蚀其技术开发成果。第三,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在性。知识和能力支持是创新成功的内在基础和必要条件,在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等创新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相应的知识和能力的支持。自主创新不仅技术突破是内生的,而且创新的后续过程也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力量来推进。掌握自主创新的这些基本特点,有助于我们把握好自主创新的努力方向,并为自主创新积累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四、自主创新的主体

借鉴国家创新系统的有关理论,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有知识创造、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创新成果的应用四个子系统,这四个子系统均有相应的实现主体。究竟谁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是政府、企业、科研机构还是高等院校,这是必须明确的问题。从创新的本来意义上讲,创新是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科研机构和高校虽然创造出了大量科技成果,但如果多数成果闲置没有应用就不属于创新,因而科研机构和高校不能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与科技研究的区别就在于技术创新是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以创造财富的过程。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企业离市场最近,最了解市场的需求,因此,企业必然是自主创新的主体

结论:明确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就是要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既然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那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必

须着力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其关键在于增强企业创新的自主性。一方面,企业应具有创新活动的主体意识,即企业是创新活动的决策主体、投资主体、受益主体,也是创新活动的组织主体;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对市场的把握,牵引创新活动的方向。企业要确立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就要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建设 强化创新激励机制,培育企业创新文化,整合利用外部技术资源。

政府虽然不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但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是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通过制定创新战略和规划促进技术链的整体突破,加强知识生产和共性技术的投入和供给,除此之外,最为关键的是建设并维护好本区域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厉以宁:“关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十个问题”.中华工商时报,2006-4-2

4[2]夏忠:“企业自主创新问题的思考”.学习时报358

[3]“盘点中国企业创新现状”.工人时报,2006-10-28

通信原理仿真作业2 篇9

第五章 模拟调制

1.AM、DSB调制及解调

用matlab产生一个频率为1Hz,功率为1的余弦信源m(t),设载波频率c10Hz,m02,试画出:

 AM及DSB调制信号的时域波形; 采用相干解调后的AM及DSB信号波形; AM及DSB已调信号的功率谱; 调整载波频率及m0,观察分的AM的过调与DSB反相点现象。 在接收端带通后加上窄带高斯噪声,单边功率谱密度n00.1,重新解调。

2.SSB调制及解调

用matlab产生一个频率为1Hz,功率为1的余弦信源,设载波频率c10Hz,,试画出:

 SSB调制信号的时域波形;

 采用相干解调后的SSB信号波形;

 SSB已调信号的功率谱;

 在接收端带通后加上窄带高斯噪声,单边功率谱密度n00.1,重新解调。

3.VSB调制及解调(参照作业题5-4)

用matlab产生一个频率分别为5Hz、5/2 Hz的余弦和正弦叠加信号作为信源

m(t),两个频率分量功率相同,总信号功率为2,设载波频率为20Hz,试画出:

 残留边带为0.2fm的VSB调制信号时域波形;

 采用相干解调后的VSB信号波形;

 调制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 在接收端带通后加上窄带高斯噪声,单边功率谱密度n00.1,重新解调。

4.FM调制及解调

设输入信号为m(t)cos2t,载波中心频率为fc10Hz,VCO的压控振荡系数为5Hz/V,载波平均功率为1W。试画出:

 已调信号的时域波形;

 已调信号的振幅谱;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作业 篇10

关键词:高职学生,英语作业错误,错误特点,教学策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由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已从重视语言形式转到关注交际语境中的功能性语言, 其结果是高中毕业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相对提高, 而对语法知识的掌握相对降低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低于本科院校的学生, 总体上比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犯更多语言形式方面的错误。高职英语教师面临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处理学生在语言形式方面的错误?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分析本院非英语专业高职学生英语作文作业中语言错误的特点及成因, 通过课间访谈及观察学生学习行为, 了解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并探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策略。

1 高职学生英语作业错误的特点

1.1“低级”错误频现

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基础好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 能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少数学生甚至能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不过, 这类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比例不大。大多数学生基础较差, 有的甚至通过不了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 甚至B级成绩只有10分左右的学生也大有人在。笔者批阅学生作业时, 发现了许多“低级”错误, 涉及基础词汇及语法知识, 如单词拼写错误, 名词单复数错误, 人称代词错误, 词性误用, 句法结构错误等。总之, 在高职学生中, 词汇量小, 语法概念模糊的现象很普遍。在他们的英语作文中, 可以说是“低级”错误百出, 反映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知识不牢固的特点。例如:

⑴My mother is a kind people. (单复数错误, people应改为person)

⑵It was a really specially time. (词性错误, specially应改为specially)

⑶The everything for me was all new. (冠词错误, 应删除the)

⑷I have a happiness family. (词性错误, 划线部分应改为happy)

⑸I will happy. (简单的句法结构错误, 谓语不完整, 划线部分应改为will be)

⑹We seldome have time to play. (单词拼写错误, 划线部分应改为seldom)

1.2 混合型错误多, 出错频率高

高职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错误往往呈现出多样性, 混合型错误多。在一句话里可能出现两个或更多的错误。这种现象显示学生语感差, 学习不充分。如下文的错误例句⑴⑶, ‘As we all know’, 学生写成了‘As we all known’, 而‘be thankful to sb for sth”是英语常用结构, 学生却写成了‘I’m very thanks for them’;有些错误反映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如例⑵, ‘green grass’写成‘Greer glass’, 如此简单的单词也出现拼写错误, 说明该生学习不够勤奋之外, 很可能本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拼写不正确, 但对作业的质量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因而没有查字典进行核对。

下列例句中括号中的内容是对划线部分的错误进行的修正。

⑴As we all known (know) , senior middle school life is didn’t (wasn’t) relax (relaxing) .

⑵My school is very beautiful:fresh flower (flowers) , Greer (green) glasses (grass) .

⑶I’m very thanks (thankful) for (to) them.

⑷This activice (activity) let (lets) us realize friends is (are) very importance (important) .

⑸I decied (decided) to hard work (work hard) because of (because) our parents always said“...”.

⑹About for (As for) our life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that (, ) I think everyone has ourself (their own) memory.

1.3 词不达意, 用中式结构代替英语句法

高职学生词汇量小, 能够活用的词汇量更少, 加上英语语法知识的欠缺, 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较差。他们喜欢使用手机上网查单词或翻译句子, 结果近义词误用、词汇搭配不当或不知所云的情况非常多;另外, 学生对英语句法了解不透, 用中文结构代替英语句法也很常见。例如:

⑴In the school, I realized many good friends. (搭配不当)

⑵In two years, I decided to study history that I festive ready history. (语义不明)

⑶In fact, my teacher’s very much there are very good. (语义不明)

⑷They are like help classmates solves to problems. (中式结构及其他错误)

⑸In my opinion, a college as if a small society. (中式结构)

⑹The Internet advantages have many. (中式结构)

以上是对我院高职学生英语作业 (作文) 错误的分析。事实上, 这些错误也同样出现在他们的口语中。

2 高职学生作业出错成因分析

高职学生为什么学习效率低, 作业错误多?根据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及课外与学生谈心得知, 这与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有关。

2.1 英语学习目标不清晰, 学习动力不足

在中学, 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来自高考。进入高职院校后, 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和方向, 找不到足够的动力,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劲头明显减弱。在短期内, 英语没有实际应用的环境, 被学生认为无实际用处, 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更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 英语基础差的学生更是消极应付英语学习, 甚至对学习英语完全失去信心。

2.2 学习方式单调, 学习方法不科学

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方式单调, 不会自主学习, 他们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机械地背背单词, 很少去阅览室浏览英语杂志, 或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少数学生甚至有抄袭作业的现象。极少数学生使用纸质词典或语法指南等工具书。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和同学讨论的习惯, 遇到不会做的练习要么不做, 要么敷衍了事。有些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查阅生词或句子, 由于没有识别正误的能力, 盲目地生搬硬套。

2.3 学习习惯差, 学习比较被动

中学英语教学主要围绕高考展开, 教师以灌输为主, 学生以记忆为主。中学一周英语的教学课时较多, 整个学习过程由老师引领, 带领学生朗读课文, 督促学生背诵单词, 指导学生做练习, 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而进入高职高专阶段的学习后, 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时间相比中学时减少了很多, 而非英语专业高职学生还不适应大学学习方式, 仍沿用旧有的学习方法, 被动地等着老师安排和布置任务, 无法主动积极地开展学习。

3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策略

综上所述, 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作业错误错综复杂, 学习动力不足, 教师不可能有精力逐个纠错, 即使集体订正, 效果也不明显。而且, 纠错教学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也可能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那么, 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方式方法不得当等问题,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采取何种策略呢?

3.1 明确教学目标, 因材施教

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令有些高职英语教师感到既失望又无奈, 工作热情下降。其实, 大可不必也不应该如此泄气。对高职学生的要求要符合实际, 英语教师切不可好高骛远。《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以下简称为《基本要求》) 作为教育部第一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指导性文件, 于2000年10月由高等出版社出版, 在全国颁布实施。《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 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 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师而言, 英语课程的目的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 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 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 改革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方面要夯实学生英语基础, 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

3.2 彻底改革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每周只有四节, 把英语学习局限在课堂之内难以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彻底改革教学方法, 巧妙地将英语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一方面, 英语课堂是教师答疑解惑的场所, 教师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授学生获得这些知识的方法, 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习;另一方面, 英语课堂也应是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地方。教师围绕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课内外作业, 使全体学生都乐于利用课外时间充分操练, 在课内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现代的许多教学理论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很有启发性, 如行动导向教学理论中就包含多种高职英语教学可借鉴的教学方法。笔者安排英语课堂的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轮流进行英语口语展示 (Oral Presentation) , 形式不拘一格, 有一分钟演讲, 对话表演, 情景剧, 英文歌曲演唱, 讲英文笑话或小故事, 诗歌朗诵等。从学生的踊跃程度看, 学生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

3.3 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 拓展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英语口语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着积极的推动和推进的作用。现已建立了“校校有比赛, 层层有选拔, 国家有大赛”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历届大赛均延续保持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以实用为主, 以应用为目的”的主导方向, 重点强调选手用英语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综合能力。此项比赛以“我学、我说、我成功 (I learn, I speak, I succeed.) ”为竞赛口号, 激励了很多对英语有兴趣的高职生, 我院近几年都派学生参加了这项活动。去年学院按省教育厅的要求举办了校级技能大赛, 让更多的学生来参加这一活动, 无疑提高了高职高专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方面的综合素质, 拓展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英语教师不妨以此项赛事为契机,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教赛结合”, 培养学生的动“口”能力, 强化实践性教学。

4 结束语

高职学生英语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客观地反映了他们的实际英语水平, 是学习者不同语言发展阶段的标识, 真实反映了学习者当前的语言能力和学习状况。错误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方法不得法可能是主要原因。简单的纠错练习很难从根本上减少错误, 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因此, 教学理论的应用、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特点,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许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孟令江.高职学生英文写作错误分析.http://www.doc88.com/p-385740280170.html

[2]陈莉, 汪云.外语教学中的纠错策略与方法[J].教学实践, 2012 (5) .

现代教育原理作业一 篇11

一、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1.英国“新学校”模式推行的教育方式是()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书本中心 D.社会中心 E.活动中心

满分:2 分

2.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针 E.教育手段

满分:2 分

3.赫尔巴特把教学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A.清楚(明了)B.识记 C.联合 D.系统 E.方法

满分:2 分

4.我国以法令的形式颁布并在全国推行的第一个学制是1904年公布的(育近代化”的开始。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它标志着“中国教)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满分:2 分

5.下列内容哪些属于社会教育的特点()。A.系统性 B.多样性 C.群众性 D.补偿性 E.开放性

满分:2 分

6.夸美纽斯提出的影响至今的三个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 B.前景教育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E.平行影响原则

满分:2 分

7.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的诞生,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学科。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爱弥尔》 D.《教育论》

满分:2 分

8.晏阳初在实施乡村教育中概括出的“三大方式”是()。A.文艺教育式 B.社会式

C.学校式 D.生计教育式 E.家庭式

满分:2 分

9.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A.人口数量

B.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C.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D.社会文化 E.法律制度

满分:2 分

10.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A.生存的权利 B.婚姻的权利 C.受尊重的权利 D.受教育的权利 E.安全的权利

满分:2 分

二、名词解释(共 3 道试题,共 15 分。)1.教育目的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

2、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3.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三、简答题(共 4 道试题,共 40 分。)1.简述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答答:学制的发展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当代学校教育制度在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呈现出一些具有时代特点的新的发展趋势。

1、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2、重视早期教育

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

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2.简述学生的时代特点。

答:

一、主体意识增强。这里的主体性主要指三个方面: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信息获取方式多样

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化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受多元文化冲击较大。

信息化的发展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显现了全球化特征。全球化不仅使全球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文化也越来越出现趋同的显现。

四、受同辈群体影响较大。

同辈群体是指由地位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关系密切的群体。同辈群体的成员一般在家庭背景、年龄、特点、爱好等方面比较接近。他们时常聚在一起,彼此间有很大的影响。3.简述教学的任务

答: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现代教学观中,教学被认为是一种语言文化和沟通的创造过程。在这种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交互作用”,完成下列任务:

一、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

在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基础学力的核心,是学生适应社会、开展终生学习、促进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基础。

二、建构学生个性化的多元智力结构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构成人的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形成

4.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表现有哪些?

答:

1、受教育者是学校存在的主体。

2、受教育者及其活动是学校职能部门及其管理的中心。

3、受教育者是学校和教师评价的主体。

4、受教育者是教育任务完成的主体。

5、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制约着教师的教,这也是其主体性的表现。

6、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还体现在,每一个教育对象都有他们各自的独立性、选择性、需要性和创造性,有他们哥们的兴趣、爱好和主观能动性。

四|论述题

.老师被起绰号“茶煲” 扇全班学生耳光

日前,从化太平中学初中一年级某班的同学,因有人将班主任老师花名为“茶煲”写进周记,而让班主任知晓自己“花名”被学生叫了个遍,班主任一怒之下先让40余名学生自掌嘴巴,其后这些学生又被该老师几乎逐个扇了耳光。

问题:从依法施教的理念以及师德两个角度分析该教师的行为

答:这个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

第一、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有:我国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了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八项要求。综合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1)对事业,无私奉献。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和奉献精神是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教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集中体现,这一高尚境界产生于对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教育是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能为这一事业做出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崇高选择。(2)对学生,真诚热爱。教育是爱的事业,从古至今,无数教师、教育家取得成功的事例表明,爱是巨大的教育力量,没有对学生的真诚热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3)对同志,固结协作。教育是一项集体事业,需要教师群体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育人的任务。从教师的劳动方式看,一般是以个体方式分别独立进行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指导学生活动等都是如此。但是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却是教师集体工作的结果。总之,处理好教育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

(4)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教师是以整个人格在教育学生,接受学生最严格的监督,必须时时处处严于律己,在品德行为上做学生的表率。教师面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要成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模范,发扬教育职业的传统美德。

从教师的职业道德看,该教师并不热爱、关心学生。同时并没有以身作则。

第二、我国宪法规定少年儿童具有的合法权利有:1生存权利2受教育权利3受尊重权利4安全权利。从依法施教的理念看,教师严重的剥夺了学生的受尊重权利和安全的权利。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受到严重的创伤。

现代教育原理作业一

一、多项选择题(共 17 道试题,共 34 分。)

1.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AD)。

A.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B.教育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C.教育与课程之间的矛盾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

E.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

2.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AB)。

A.人口数量 B.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C.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D.社会文化 E.法律制度 3.人口增长率会影响到以下哪些教育因素(CDE)。

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 C.教育发展规模 D.教育结构 E.教育质量 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B)。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E.人口质量 5.受教育权利是受(B)制约的。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时代 D.社会历史形态 E.社会文化 6.教育内容受如下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BCDE)。

A.人口数量 B.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C.社会政治经济性质 D.社会文化本体 E.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7.教育产业作为其他非育人产业共同需要的上位产业、前提产业,决定了其在社会大系统中具有(ABC)的产业地位。

A.基础性 B.全局性 C.先导性 D.迟效性 E.可持续性

8.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多元的目标,其内容包括(ABCDE)。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 D.教育管理现代化 E.教师素质现代化

9..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ABCDE)等各方面。

A.教育目的 B.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教学设备 E.教学组织形式 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C)。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11.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BCE)。

A.稳定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E.个别差异性 12.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CE)。

A.稳定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E.个别差异性 13.人类历史上的“狼孩”事例,说明了(B)。

A.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B.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C.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作用 D.自然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14.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D)。

A.主导作用 B.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生理前提作用

15.心理学理论为我们认识人的发展及其规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是(CDE)。

A.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B.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D.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E.赞科夫的“一般发展”理论

16.赞科夫依据其一般发展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原则(ABE)。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掌握学科结构原则 D.发现学习原则 E.以理论知识为主导原则

17.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BCE)等规律。

A.稳定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E.个别差异性

二,简答题

1、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及其规律

答: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比较典型的有“内法论”和“外铄论”两种相互对立的学说。“内法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来自人本身,人的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完全由机体自身的成熟机制所决定。“外铄论”一般认为,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根据马克思关于事物发展的动因学说,事物的发展是由事物自身矛盾所决定的,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首先,人的需要是指机体因缺乏某种刺激而引起的一种稀缺状态或摄取状态。其次,社会的要求和一定的心理发展水平是需要形成的条件。再次,需要作为一种欲求状态,只是一种潜在的内驱力。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

(一)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二)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三)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四)人的身心发展还具有个别差异性。

2、.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1.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3.教育是现实生产力产生的重要手段。

4.教育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

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答:1.传递——保存文化功能

2.传播——丰富文化的功能

3.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4.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教育优先发展是现代社会的普遍规律?(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论述题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答:教育优先发展有两个内涵,其一是社会用语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超前投入;其二是教育发展要先于或优于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部门而先行发展。因此教育优先发展又可称为教育超前发展或教育先行。社会为教育的发展投入充足的人、财、物,使教育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是教育优先发展的固有内涵。

教育先行的思想和命题的明确提出始于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写的《学会生存》一书。作者在书中这样写到:“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于先于经济的发展”。教育优先发展在当今时代已经成为各国明智政府的一个战略选择,甚至被作为国策加以推行,这有其坚实的理论根据,那就是教育对于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20实际50年代以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已由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资源、资本竞争演变成当今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而这些竞争聚焦于一点就是教育的竞争。教育有限发展是现代社会,特别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科技发展的关键,它所带来的巨大社会效应将波及物质文明发展、精神文明进步等各个方面。教育优先发展,已经是现代社会的普遍规律。

四、作品题

1.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被认为是教育经济学的创始人。他说:“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源泉,其作用是远远超过被看作实际价值的建筑物、设施、库存物资等物力资本的。”在谈到人力资源时说:“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 舒尔茨根据其人力资本学说,对美国历年高等教育费的收益率进行了计算。结果是,美国1929年到1957年教育投资在增加国民收入中作出贡献的比率是33%。由此出发,请谈谈你对教育所担负的经济功能的看法。要点:(1)从辩证唯物主义者的立场以及辩证法的观点看,人在生产过程中是到关重要的,因此对人的教育投入就是对将来经济增长的最好投入。(2)有人说:“教育是生产力”,这一点都过分,因为决定生产力高低的人的素质,即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高低。(3)教育投入与成效的周期是漫长的持续的。(4)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水平的高低,即人力资源水平的高低,完全控制着经济水平的高低。

现代教育原理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教材关于这个问题首先区分了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称为教育,这个广义的概念。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形成以定的世界观,培养思想品德的系统影响活动。

2.教育学

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社会科学。3.教育科学

4.教育思想

是指经过人们理论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思维深刻性,抽象概括性,逻辑系统性和现实普遍性的教育认识。5.教育规律

6.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我国实行的一种教育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各级政府负有法律责任,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的就学;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也负有法律责任,促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因此,义务教育既是国家对人民的义务,也是家长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义务教育具有平等、强制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我国实行的义务教育是不收学费的教育,它分初等教育(小学)和初级中等教育(初中)两个阶段。义务教育的学制主要有“

六、三”制、“

五、四”制和“九年一贯制”等。实行义务教育,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7.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8.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强调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它是对过去将人的一生截然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观念的否定。终身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中。教育的终身化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二、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1.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

2.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1)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

(2)重视早期教育。

(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龄延长。

(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

(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三、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40 分。)1.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终身教育理念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发布的国际性教育报告。其中对终身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作了深入的探讨,肯定了学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我的理解是学校教育是帮助学生构建终身教育人生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这就对我们传统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第一线的教学者和教育管理者,必须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深入的思考和有益的尝试,并且作出明确的回答。

一,学校教育必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生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往往在14岁前就基本形成,学校的教育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教育的基本任务和重点。一个人从小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大环

境合适,一辈子都不大会改变。

二,学校教育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不能是一句口号,更应该是一个目标。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并且成为生存的基本技能,恐怕比死记硬背一些知识内容有用得多。

三,学校教育要给学生可持续学习的空间。如果终身学习是一条河流,那么学校教育不应该是这条河流上的一道挡坝,而应该是梭通河道的挖泥船。给学生一湾有自生能力的活水,更要给学生思想奔涌的空间和时间。

四,学校教育应该给学生开放和充满活力的内容。封闭的教育模式要改变,封闭的教育内容更要调整。现代社会的变幻如此之快,封闭无疑是不可能的。学校教育从理念,方法和内容上必须要有大改革。

(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2.试述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答:素质教育的特征主要包括:一是全体发展,即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二是全面发展,即每一个人自身所蕴涵的全部发展可能性或前能的全面发展;三是主动发展,即排除外在强迫,主动设计与实现的发展,前提是自由,核心是主动;四是和谐发展,即个体在全面发展的多方面中致力于各种素质的优化组合与平衡协调;五是充分的发展,即个体在社会给予的空间条件下,达到自身前能的最大发展; 六是可持续发展,即个人的显示发展既可以得到充分的实现,又不会对其未来发展和潜能造成损害。

上一篇:小学生防溺水知识讲座下一篇:公司制度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