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环境污染和保护的调查报告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和保护的调查报告(精选11篇)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和保护的调查报告 篇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环境治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中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本文是对于我村及广大农村存在的问题加以探索,及怎样处理环境问题提出的意见和想法。

调查的目的:为了更好更快的建设新农村,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态稳定。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以农业为主的经济体制,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人以上,解决好农村的问题,我国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和繁荣。随着农村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日趋突出。据调查我国农村的污染主要是由畜禽污染、农药、化肥污染生活垃圾及垃圾场的污染。其中生活垃圾和垃圾场的污染是造成我村目前环境恶化,而且慢慢演变为大害,给我村及广大以农业为主的弱势群体带来了显著的页面影响,想想中国农村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可想而知这对3亿多人的身体状况肯定影响更大,其中近些年来中国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大大上升高,这对于人民的身体是极大的威胁,所以我认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先要解决好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

调查对象:兰里镇锦江村

一、锦江村的环境污染概况。

(一)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近年,我村得畜禽养殖也较发达,给农村环境带来了压力。据调查家家有畜禽,而这些家禽类便至少有五分之四以上未得到利用,而且随处排放,只有小部分的粪便用于果树。有许多鹅成天在河里,其粪便就排入其中,造成了大面积的污染。不仅污染当地及其下游也受到影响,而陆地上的家禽粪便亦排放,长年累月还可堆积,这些粪便进入水体或掺入层地下水后,便水中的生物难以生存,从而产生严重的有机污染。我在调查中发现河水上游还有养猪场和养鸡场存在,这些都是经规划建造的不科学企业。畜禽粪便经自然晾晒、臭气熏天,蚊蝇滋生,若有下雨天,水就在存在内四外横流,以及河流沟渠及地下水源遭受严重污染,不仅造成我村村民饮水困难,而且给村民健康也带来严重威胁。这些已造成政府不投入巨资就无依治的被动局面。

(二)农药、化肥污染现状

为了防治植物病虫害,全球每年有场多弓呢化学农药被喷洒到自然环境中,据有关文献介绍,全世界每年使用的400余万吨农村,实际发挥效能的仅10%,其余90%都散逸于土壤、空气及水体之中。环境中的农药在气象条件及生物作用下,在各环境要素间循环,造成农药在环境中重新分布,使其污染范围极大的扩散,致使全球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内都含有农药及其残留。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CO2的浓度升高,并随大气流,飘雨西方。由于大气环流,海洋洋流及生物富保留综合作用,在格陵兰

水层、南极企鹅体内均已检测DDT等农药残留物,从而可见我们身边的那些水果、蔬菜体内可残留多少有害物,对我们身体健康有多大的多严重威胁。农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残留。去年,我村就使用了大约几吨的农药化肥、小小一个村都用了这么多的农药化肥,何况整个中国,有害物质可随雨水冲洗流入河中或渗入地下深层水源,导致水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升高,可轻易引起人体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的癌症。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的有害物质残留非常严重对环境生物和人类产生不良影响。

(三)生活污染现状

近年来,我村经济生活水平提高,生活垃圾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据我调查统计每人平均每天产生0.25公斤垃圾,垃圾随意堆放。有的倒入河里,有的倒在路旁,有的就堆放在家门前,广阔的天地成了垃圾的排放场。严重影响当地农村土壤、空气、水源的质量,损害了我村农村农民的身体健康,危害我村人民的生存。污水顺河水往下流,影响了沿河一带的人民的身体,最终贯穿我国沿海城市等地方的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农村的生活垃圾种类多样,不仅有烂菜叶、烂水果等不可回放的垃圾,还有塑料制品,玻璃制品等不腐烂的有害制品,有机磷成份也明显增加,垃圾的份量不断增多,可是农村又没有气池之类的垃圾循环利用处理均地,这即使浪费了能溶也危害的人民和社会。

(四)垃圾场的现状

我村环境一直都是一般,还可以不危害我村得人民健康,可是至从前年我村附近的山上修建垃圾场后,我村环境进一步恶化,人民不能去河里洗菜,洗碗、洗日用品玻璃制品,洗木制品、连河水都不能碰,河水从清澈见底到浑浊不清,使我村人民不知该如何生存,有人的从垃圾场得上游打水回家,有的到远处的村子打水,生活很是难熬,这只是河水的污染。

这个垃圾场是为我县县城而建的,县城的所有垃圾通通都往这里运,一天都要生产几吨,又不进行处理,就让垃圾的慢慢的腐烂,产生的污水通过一条小溪流入河水之中,小溪的水变成了黑色,水中的生物早以灭绝。河水污染严重,垃圾场旁边的果树和草木也不知为何通通死亡,其空气污染严重超标。

二、造成我村及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1、农村基层组织对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紧迫和重要性认识不足,重经济发展转环保的思想依然存在,对环境治理工作缺乏长效治理。同时,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又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公益工作,经济效益的相对较低和奖励机制的欠缺,直接造成治理资金投入的不足,制约了治理工作的发展。

2、农村环境治理普遍存在人员,资金的欠缺,治理的工作走上边污染,边治理的恶性循环。目前市级有10个行政县环境治理的资金按照三以各县自主投入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模式,在基层组织经济更力不强的情况下农村环境治理中人员,资金不到

位的情况比较普遍。据我的调查,南营村环境治理投入没有向村民收取一分卫生资,全部田乡、村两放败政全额投入。与此同时,由于资金的投入上的严重,保洁队伍和长效管理几乎难以落实到位,部分村通和居民生活区脏乱差的情况屡见不鲜。

3、大部分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农村环境污染呈多元化。一方面,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极大的冲击了农民转流的生活方式,部分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结和传统陋习的长期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成效,另一方面,农村环境污染呈多元化特点,由过去单一的生活垃圾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转变。

三、我的建议

1、政府应该加大宣传环境的力度,将农村污染防治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各村要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工作,落实专人负责,建立长效保污队伍确保村通、河道清理保洁的正规化。

2、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科学合理的处理畜禽粪便,实现畜禽粪便全部综合利用。

3、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物质,治理农村化学污染。发挥基层工作站,植保站的指导作用,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施药,培育和发展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引导农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总结: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和保护的调查报告 篇2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与逐渐凸显出来,一方面影响了农作物的质量,限制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导致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农村地区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加强环境监测,通过环境治理、保护措施,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经济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当前农村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

2.1 土质的污染

土地资源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维持土地资源资料才能够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土地资源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1]。由于我国的农村生产方式多以独立型的分散经营为主,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并未遵循生态环境的规律,导致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各种农药、化肥肆意使用,不仅造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而且加剧了土质环境的污染。

2.2 水资源的污染

由于农村人口没有环境保护意识,在水资源的使用上没有合理的规划,导致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没有得到科学排放,破坏了水环境的平衡,造成水质上的污染。同时,在农业灌溉上与生活用水上,很多人没有节水意识,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加之化肥、农药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村地区的水资源遭到严重的污染,一直处于恶性循环之中,对人畜、作物等造成严重的危害。

2.3 生态环境的污染

在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养殖粪便的随意堆放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这在很多程度上对水体环境造成严重的损伤,同时也破坏了农村地区的生态平衡。再加上地膜的广泛使用,导致非降解地膜大量残于土壤中,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

3 环境检测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现实意义

3.1 提供准确的环境数据

环境监测能够对农村地区的环境数据进行高效的采集,通过及时的环保数据分析,进而对农村的空气状况、水土流失状况、水源及土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与检测,为相关部门提高更加准确、可靠的数据来源,进而制定出有效的农村环境保护措施,维持农村地区的生态平衡,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2,3,4]。

3.2 加大环境监测力度

环境检测能够有效提高农村环境监测力度,推动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环境治理措施,在制定环境监测方案及环境治理措施的同时,建立相关的环境监测预警机制,进而有效防止农村地区相同原因的环境污染,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确保环境治理效率。

3.3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检测能够针对不同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实时监控,进而帮助人们结合问题制定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及时、快速第查找污染源,进行针对性的环境治理,以实现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环境检测中,针对水土流失这一问题,还可以结合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水土流失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其中规律,确保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可行性。

4 农村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的融合

4.1 完善环境检测制度

各个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现状都不相同,在治理农村环境时,首先要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状况及区域特点,制定出针对性的环境监测方案,确保环境监测符合当地农村的人文特征与经济发展水平。而在农村环境保护中,农村环境保护部门及地方政府要加大资源的投入,并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的环境保护队伍,以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对农村环境保护的重点环节加大治理,并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领域加大监测与治理力度,有效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4.2 规范环境检测内容

在农村地区要实现有效的环境检测,还需要明确监测目标,并对当地的地理条件、生态资源、人文因素等进行深入的分析,确定环境数据采样地点,并通过正确的采样方式,对样点数据进行准确的采集,进而提高数据的精准性[5]。针对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养殖粪便治理,环境检测部门还要结合数据检测结构,对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排放规范、处理措施进行科学性的指导,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还要提高农村人口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有环境危机感,通过规范自身的行为,来维护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平衡,对水源、土地资源等进行保护。

4.3 建立现代化环境检测体系

在农村环境检测队伍的建立中,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及工作效率,还需转变其观念,注重引进新的技术,提高环境检测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对环境饮水源、土地资源、空气污染、污水的COD等项目实行重点监测。同时,在农村环境的不断深入下,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加大资源的投入,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技术等,来对农村地区的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建立自动化、智能还的环境管理模式,使环境检测工作得到优质化的发展。

5 结束语

从当前农村的经济发展现状看,要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持续化发展,对农村地区的环境进行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环境检测,对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程度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与农村环境保护进行充分的融合,进而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与此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人口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维护农村地区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的持续化发展。

摘要:目的:当前,我国的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更是呈现出一片大好的发展趋势。然而,由于受到传统发展观念的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越发突出,不仅限制着农村地区的未来发展,而且对人体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加强农村环境检测,制定出可行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对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进行科学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环境检测,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黄巧云,田雪.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环境问题及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0(02):10-15.

[2]朱明鹏.农村环境的共治保护:例证乡规民约[J].重庆社会科学,2015,246(05):34-40.

[3].安徽省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2552(64):3-57.

[4]刘晶,李君.新疆农村环境保护法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01):135-139.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和保护的调查报告 篇3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的沼气建设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农村沼气的用途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在一些地区已经替代了传统能源,成为了农村地区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利用形式。沼气是适合我国农村推广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既提供了农村的能源保障,又是农业源减排中削减主要污染物的最有利措施。文章主要分析了农村沼气在能源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沼气;能源;环境保护

引言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能源供求矛盾不断加剧,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促使能源的需求量不断攀升。沼气作为一种生物能源,可以在提供清洁能源的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延伸农业生态的产业链,因此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我国农村沼气工程实施以来,对于改善农村的能源结构和卫生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文明素质,推动农民持续增收节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1农村沼气的有效利用

1.1沼气的利用

沼气是有机质在厌氧条件下,经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除用作农户照明、做饭等生活用能外,还可用于塑料大棚增温,沼气燃烧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施用后这些气体能促进植物的新陈代谢,利于植物的生长和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如果温度适宜,这些积累的化合物可转为糖,使果蔬的色泽口味好品质提高。同时还可用于沼气贮粮、贮果,在果园内点灯诱蛾、捕捉杀虫,并在冰箱、热水器、电饭锅等家用电器上应用。

1.2沼液的利用

沼气发酵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是多种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其代谢产物也极为丰富的。实际测定结果表明:沼气发酵残留物中含有成分较全的氨基酸、丰富的微量元素、维生素、赤霉素、各种水解酶类、有机酸类、抗生素以及腐殖酸等活性物质,具有营养作物、抑制病虫害、提高作物抗逆性等作用。因此在种植业上,主要用于作物浸种、叶面喷施,农作物追肥,拌营养土、配制土农药、保花保果剂,生产食用菌等。养殖业上,主要用于养鱼、养猪、养鸡、养牛等,还可以培育花卉。

1.3沼渣的利用

人畜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得到的干物质称为沼渣,主要含有机质、腐殖酸及氮、磷、钾等元素。因此在种植上,主要作为肥料利用,用于基肥、追肥等,多种植粮、棉、油、菜、瓜、橘、桃、苹果等多种作物,还可以用于养殖鳝鱼、泥鳅、鱼等,也可用于栽植花卉。

2农村沼气在能源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1有利于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的面貌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的能源建设有利于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的面貌。农村和城市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生存和居住环境,农村的厨房还是传承百年的传统方式,农村的厕所还是为土地养肥资源的提供处,这些都决定了大力发展沼气的积极意义。现在我国通过加快能源建设,对农村的庭院进行了进一步的美化,解决了柴草乱堆乱垛的现象,而且把柴草最大化的用在了发展农村沼气和农村能源建设上来,有效地促进了圈厕净化,解决了粪土乱堆乱扔的现象,不仅使粪土进一步得到了利用,而且改善了农民的居住和生存环境。总之通过发展农村沼气和加快能源建设,有效避免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真正的改善了农村的生态和居住面貌。

2.2发展沼气能够减少人、畜传染疾病的传播

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将建池与改厕、改厨、改圈有机结合,实现圈厕分离,厨圈分离,把农村的秸秆、粪便垃圾变成“三料”(燃料、饲料、肥料)。沼气的使用彻底改变了农村卫生状况。大量粪便、生活污水等废弃物经过沼气无害化处理,切断了污染源,消除了蚊蝇孽生場所。沼气是一道阻断病菌传播的“防火墙”,防控人、畜传染病效果显著。人、畜粪便通过沼气池发酵,能有效地将寄生在人畜粪便里的细菌性病源、病毒性病源、寄生性病源及蚊蝇虫卵沉降杀灭,并杀灭危害人体健康的血吸虫、蛔虫、钩虫,达到粪便无害化,有效地保护了人们的健康。

2.3改变农村资源利用情况,提高空气质量

农村传统能源资源包括森林和秸秆等,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功能。秸秆是一种可再生生物资源,具有保墒和调控田间温度、抑制杂草等功能。农村大部分的生活燃料过去都依靠砍伐树木和作物秸秆。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农用沼气池,比直接燃烧秸秆提高热效率好几倍,并能有效降低森林砍伐量和秸秆燃烧,使秸秆还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随着国家号召大力发展沼气,加快农村的能源建设,这实际上改变了农村的资源利用情况,使得沼气既能生火做饭,增加了农村清洁的能源供应,又能照明发电,减少了煤电等石化能源的消耗,从而优化了农村的能源消费结构。

2.4沼渣和沼液可以替代化肥和农药,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化肥和农药是我国农村的第一大污染源,沼渣和沼液的大规模使用可以替代化肥和农药,从而减轻和消除了化肥和农药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目前我国大力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新型沼肥施用方法,把牲畜、沼气、土地联系了起来,并能够循环利用,而且综合使用各种方法,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和数量。另外,通过大力推广沼气,使得生态养殖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使得高效种植业也得到了大力推崇,并且也改变了资源能耗型的常规农业的发展方式,确立了资源利用型的生态农业的新型发展方式,这不仅促进了生态农业发展,而且转变了农业农村的发展方向。

2.5沼气产业消化和利用了养殖业的废弃物

我国规模巨大的饲养业是农村环境和生态污染的第二大污染源,而畜禽粪便正是最佳的优质沼气原料。我国的饲养业每年都会产生数量可观的病死的猪和鸡,特别在禽流感爆发时往往数以万计的鸡被扑杀。在沼气池里厌氧微生物的生长除需要丰富的碳元素外,还需要氮元素以及少量磷和钾等元素。庄稼秸秆和水葫芦等劣质沼气原料主要缺乏氮和磷等元素。动物尸体是丰富的蛋白质资源,如果把病死的猪、鸡的尸体与庄稼秸秆和水葫芦等劣质沼气原料混合使用,既可以提升劣质原料的产气效率,又可消除死猪、死鸡尸体的污染。病死猪和鸡的尸体的填埋处理不能达到杀灭病菌的目的,而且会污染土壤和环境,沼气池的厌氧发酵才是彻底杀灭病菌的最佳方法。

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化的沼气产业既可以解决我国农村面临的巨大的环境和生态困难,又可以促进农业的升级换代,从严重依赖化肥、农药的发展方式向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方向转化。发展农村沼气产业还有更深远的意义。用沼渣、沼液替代化肥和农药减轻了石油和煤炭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全球的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庄稼秸秆的焚烧和病死动物尸体的抛弃是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两大痼疾,把二者结合起来生产沼气,正是绝佳的化废为宝的解决方案。在富营养化的污染水面有限制地种植水葫芦,再把水葫芦捞出来作为沼气原料,如此反复,可逐步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解决水体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邦龙.建管并重和后续服务是沼气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和保证[J].循环农业,2008(2).

[2]白莉,石岩,齐子姝.我国北方农村沼气冬季使用技术研究[J].中国沼气,2008,26(1).

[3]沈连峰,王谦,马巧丽,等.户用沼气池建设的节能减排和农民增收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0).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和保护的调查报告 篇4

摘 要:农村环境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解石柱县农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推进农村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对石柱县农村环保工作进行了调研,先后深入各乡镇、村和农户,对石柱县农村村容村貌整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面源污染、饮水安全等方面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直观的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环境保护;农村环保;调研报告

一、石柱县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

(一)生?B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石柱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和“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原则,通过实施环保“五大行动”、中小河流域综合整治、土地集中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统筹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持续改善了城乡环境质量。近年来,县城空气质量满足优良天数均达到320天以上,地表水、水库水质监测结果均满足Ⅱ类水质标准;全县拥有林地面积316.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5.6%,林木覆盖率达到了68%,活立木蓄积达到了1300万立方米。

(二)农村饮用水条件逐步改善。近年来,石柱县把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县城饮用水源和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县划定30个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实行分区管理,严禁污染水源,规范设置饮用水源保护区界碑,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巡查,完善饮用水源“一源一档”。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稳步推进。石柱县从2013年开始进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目前已完成和正在整治的村有42个,在连片整治后的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现已建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运行管理长效机制,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积极开展。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养殖,强化养殖业污染防治。强化畜禽养殖环境监管,不断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引导畜禽业生产在农业生态系统内的良性循环。围绕沼气池建设改厕、改圈、改灶,全县累计已建设农村沼气池22000口,农村沼气服务网点60个。

(五)土壤污染防治初见成效。石柱县加强对农业用地的环境监测和评估,通过技术、工程等多种手段,积极防治土壤污染。对全县耕地进行质量分等评级,并建立了县域耕地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逐步控制化肥施用量等有效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

二、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环境环保意识有待够强。部分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意识还未转变过来,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少数部门存在重经济指标考核、轻环保指标的考核,重视项目投资、轻环保投入的现象;部分企业和个人缺乏生态环保意识,乱砍滥伐毁坏林木甚至非法征占用林地,故意破坏市政设施等;少数企业保护环境的法制意识不强,存在故意闲置或停运污染治理设施,偷排、漏排、超标排污等行为,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二)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由于经济发展、城镇扩容和人口增加,石柱县环境污染不容乐观。辖区内个别区域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生活污染存在潜在威胁,如县城周边的牛石嵌河水质处于超Ⅴ类污染水平,群众无不怨声载道;龙河及其支流的乡镇,每年共排放约800万吨生活污水、5万吨生活垃圾,造成局部区域环境恶化。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在一些地方仍然突出,多数乡镇未建成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垃圾直排入河,“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现象在依然存在。

(三)化肥、农药和农膜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不容忽视。化肥的应用对农业的增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使用技术落后,导致大部分化学元素进入环境和土壤,对生物多样性破坏的严重后果已经显露。同时,随着农膜使用量的逐年上升,非降解农膜破碎部分残留在地表和土壤中,不易分解,污染了环境。

(四)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石柱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企业主要以建材、能源、经纺及食品为主,经济增长模式以资源依赖为主,普遍存在经营水平低、生产规模小、体制不健全、注重短期利益等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清洁生产水平较低。

(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保投入不足。农村环境保护欠账过多,已建或在建乡镇污水处理项目存在污水收集率低、建设进度缓慢、建设中矛盾多、设计不科学等重重问题。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规划和实施方案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因配套资金和征地等问题影响,造成规划和实际情况不匹配,资金和项目要求不匹配等问题。沼气池建设补助标准偏低,配套资金不到位,联户沼气工程运行不理想等问题,导致农户无积极性,没有达到项目效果。多数农村没有垃圾填埋场或是垃圾填埋场比较简陋,垃圾清运车辆数量不够,保洁人员以及垃圾桶的配备仅限于场镇及重点村镇等。

三、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生态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认真做好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节水农业,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和禽畜养殖污染。加强县城及中小集镇规划布局,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场镇及撤乡场镇污水治理项目、垃圾中转站及收运系统等建设,继续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等,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治理率,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以生态休闲度假为核心功能,以观光、避暑旅游为基本功能,大力发展民俗文化生态休闲旅游业。建设循环型工业,重点发展医药及食品加工产业、机械电子产业、能源产业、材料产业等四大特色支柱产业,推进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加快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推行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的使用,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循环经济模式,建设循环型农业,实施示范工程,培育循环农业模式。发展循环型服务业,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二)发展生态农业,重视科技支持。立足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功能定位,要从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农药、化肥控制,坚决禁用超标农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积极扶持生产企业开发生产生物肥等新型高效肥料品种。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大力研究、开发、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农村健康危害评价等方面的环保实用技术,将清洁生产和废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推广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重视对塑料农膜的污染防治。采取适时揭膜技术,增加塑料地膜的回收率;要提倡使用可降解地膜,鼓励开发农膜再生加工技术。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评估,掌握水质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

(三)加强环境整治,改善环境质量。各级政府要把农村环保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落实目标责任。大力实施环保“五大行动”、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等,以美丽乡村、生态系列创建等为契机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规划和方案。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按照国家农村户厕卫生标准,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加快推进乡镇及撤乡场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健全运维管理机制,确保设施正常运行;逐步完善户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运输、县处理的模式,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实现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强畜禽养殖集中整治,科学编制并落实畜禽养殖发展规划、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科学布局畜禽养殖场(点),改变人畜混居?F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坚决落实养殖业禁建区、禁养区的要求;加强对畜禽养殖散养户的引导和扶持;把农村污染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同发展清洁能源结合起来,大力实施改厨、改厕、改圈,实现“一池三改”,推广“猪-沼-果”等能源生态模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推广秸秆利用、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等措施,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四)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能力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逐步增加农村环保的资金投入,加强乡镇环保能力建设,推进重点乡镇设立单独环保机构、落实环保人员编制、配备专职专业环保工作人员,着力解决农村环境中的突出问题。要在财政安排、城建和预算内资金补助、各专项资金等向农村倾斜,围绕重点小城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民培训、产业引导等制定明确的支持政策,形成长效有力的支持新农村建设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县发改委、环保、城乡建委、经信委、农委、林业、水务、畜牧等部门要积极争取更强的技术支持以及政策、资金倾斜,制定和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投融资优惠政策,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和县外投资参与石柱县的生态环境建设。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和保护的调查报告 篇5

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为了促进推动全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重视节约能源的重要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能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做到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的利用能源,现将有关工作概括以下四条。

一. 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中小型企业浪费能源,严格审批私营企业的承办手续。我国还实行淘汰落后产能进展情况定期报告和检查制度,推动落实节能发电调度办法,继续贯彻落实限制类和淘汰类企业实施差别电价的政策。中央财政继续安排资金,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二. 加大落后企业的整改力度,集中合理利用能源,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为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今年我国将关停小火电1300万千瓦,淘汰水泥、钢、铁、电解铝、铁合金、小机焦、电石、平板玻璃、造纸等落后产能5000万吨、600万吨、1400万吨、15万吨、80万吨、1500万吨、50万吨、600万重箱、106万吨。

三. 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 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污

染物的排放量。为强化重点污染源监管,我国将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布今年需开工建设的烟气脱硫电厂名单,年终公布建设情况;抓好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实行严格的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还将尽快建立全国城镇污水处理信息管理系统,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系统、核查督察及评估通报制度,强化城市排水许可制度和污水处理特许经营制度

四. 加强节能意识的宣传,在网站开辟节能宣传专栏,将节能法贯彻实施到各个企业和部门,形成以上促下,逐级监管,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特此报告,请领导审阅

农村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篇6

农村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xxx学院

xxx工程x班

农村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1年1月20日——2012年2月1日

调查地点:河北省沙河市xxx镇xxx村

调查对象:河北省沙河市xxx镇xxx村村委会及当地农民

调查目的: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再熟悉不过了,虽然一直远离家乡上学,但是无论通过家人、媒体还是网络我一直关注着农村的变化。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在家乡进行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农村环境保护不仅是关系到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我村环境状况如何?存在着哪些突出的矛盾?为了解我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2010年暑假,对我村环保工作进行了一次简单调查。先后采访了村支书、几个村农户和几个养殖专业户,对我村容村貌整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面源污染、饮水安全等方面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直观的了解,就进一步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我村环境现状

xx村位于华北平原南部,坐落于太行山脉边缘,平均海拔450—600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属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

在调查中感受到了各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特别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环保、农业、畜牧、水利、建设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方针,积极探索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积极促进农村环保工作的开展,以循环型、节约型、生态型农业为理念,树立了一批很好的样板。

1、创建生态文明村,已成为农村环保工作的亮点。各地按照“生态文明村”建设标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山上许多经过综合治理,硬化了村庄主干道;村落周围建立绿化带;修建垃圾收集设施及排污水沟;清洁能源被广泛推广;家庭禽畜养殖实行圈养。

2、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已开始得到治理。许多地方采取科学划定禁养区,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重点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通过积极建设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3、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铺设了遍及全村的饮用水管道,保护了引用水源不受污染。各地加大了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对重点流域、区域的造纸企业、食品酿造企业、制革企业、化工工业进行了深度治理和结构调整,关闭了一些污染严重的工厂如烧灰厂,面源污染防治得到重视。重点开展了农村化肥、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开展农村畜禽养殖综合治理工作,建立有机肥料加工厂,将畜禽粪便加工成高效有机复合肥。

4、农村沼气和秸秆综合利用等农村节能减排技术得到推广。近年来,各村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投资主体作用和农村信用社的融资主渠道作用,有效破解了沼气建设的资金瓶颈。把沼气建设与生态家园富民行动、村村通、扶贫开发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农民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在村周边种植了大量树木,成立生态农业公司,在山坡上种植大量果树,不仅绿化了山坡还促进了本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近年来,为从根本上解决秸杆对农村带来的污染,为秸杆的综合利用找到出路,各地从农业可持续发展入手,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培肥地力,严禁焚烧秸秆,并建立监督检查责任落实追究制。

5、培育壮大绿色资源,走生态林业产业化之路。通过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体系,使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都得到极大改善,同时,探索出了一条林粮协调发展的成功模式。

总体上说,由于各地政府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正逐步加大,农村环境状况有了一定改善。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农村环境状况仍然较差。当前,随着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增加,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总体恶化。

二、我省农村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以来,各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有大幅度提高,但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环保资金普遍短缺,农业、农村污染减排任务艰巨,已成为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饮用水不安全仍然突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类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欠缺、污染治理设施简陋的现状,造成农村饮用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污染特征:

(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尚未得到控制

近年来各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村东面相继建起了一些养鸡场和养猪场,对本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对畜禽粪便污染的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相对滞后,养殖产生的粪便大多堆积在养殖场附近,导致周围空气质量极差。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成为影响农村生存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化肥、农药、污灌和污泥农用对环境潜在影响大

为提高农产品产量,我村不少地方过量使用化肥、不当施用农药以及不科学的污水灌溉等问题依然严重,尤其在河边种植韭菜污染最严重,田里富含农药和化肥的污水流入河里对下游水质产生严重污染。

(四)秸秆对水体和环境空气的影响不容忽视

由于我省是农业大省,每年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巨大,除部分作为饲料、工业原料、直接还田利用外,其余的堆放于田间地头、道路及河道两侧,造成河道堵塞及水体污染;大部分直接在田间焚烧,造成大气污染。

(五)农村生活污水、垃圾问题应引起重视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农民居住格局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首先是居住面积的不断增加;其次是新居多沿公路建设;第三是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第四是化肥的大量施用。规模较大村庄和小城镇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六)乡镇工业企业对农村环境影响大

本村由于紧挨太行山脉,山上石灰岩储量非常丰富,因此在村周边建了很多石粉厂,每当工厂开动的时候便烟尘滚滚,整个村庄都笼罩在烟雾中,对村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七)浅层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八)农村环境监管极度薄弱

(九)村民环保意识普遍较低

传统农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民过量砍伐山上树木和过度捕捞水产,野生动物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造成野生动物数量稀少。

三、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地方和部门对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重城市、轻农村,重工

业、轻农业,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农村没有真正落实。加上部分领导存在重经济轻环保思想,为保一方经济利益,对出现的问题遮遮掩掩,欺下瞒上。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长期以来,国家在城市和工业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大,在农村环境保护,特别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而且有限的资金分散于各个部门,缺乏有效的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

三是体制机制不健全。由于受体制影响,县级以下政府没有设置环保专门机构,乡镇、村级没有专职环保工作人员,造成分工不清,责任不明,管理混乱,监管不力。

四是技术欠缺。农村污染治理目前只有沼气的生产和利用技术较为成熟,推广工作也很有成效。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虽然技术项目很多,实验、试点工作也都做了不少,但适合在农村大面积推广的节能减排实用技术还存在一定问题。

五是法制建设滞后。目前,农村环保工作主要还是通过行政手段去推进,针对农村环保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养殖业污染治理、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化肥农药农膜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

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统筹城乡环境保护,要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农村领导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环保工作的主战场要向农村延伸。建立村规民约,积极探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自我管理方式,组织村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三)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各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把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扶持,二是加快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垃圾处理厂建设,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程度。

(四)切实加强县级环保能力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部门间的协同配合,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农村情况的环保工作监管体制机制,尤其是乡、村的环保监管机构建设。力争建设一支责任划分明确、权力相对集中、协调运转高效的农村环保监管队伍。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公布全省和区域农村环境状况。

(五)突出重点 分类指导 着力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农村环保呈现不同特点,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当前要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饮用水水质卫生安全、农村改厕和粪便管理、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农村自然生态保护。一要作好规划,统筹安排。二要加快农村节能减排实用新技术的研发推广; 三要因地制宜积极推行生态村镇建设,生态村镇对农村环境建设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四要抓好乡镇工业污染源治理,结合工业集聚区建设,大力推行污染物集中控制、集中治理,对于规模不经济的污染企业要限制其发展。

xxx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和保护的调查报告 篇7

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上重城市、轻农村, 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 许多农村地区成为污染治理的盲区和死角;二是农村基层环保机构很不健全。绝大部分乡镇没有建立专门的环保机构和队伍, 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尚未覆盖广大农村地区, 存在污染事故无人管、环保咨询无处问的现象;三是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相对城市环境保护和工业污染防治而言, 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弱。针对农村环境问题, 如畜禽养殖污染、面源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措施及法律法规不配套、不健全、不完善。现行法律中的一些相关规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 给农村环保执法和环境问题的解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四是农村环保的宣传教育不够。由于受人力、资金条件限制, 环保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 一些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不高, 环境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不强, 对生产、生活污染的环境危害认识不足, 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境知识作指导, 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针对以上问题, 现就如何开展和加强农村环保工作,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通过对各级干部 (尤其是具有决策权的领导干部) 、农村人民群众、各类投资商等的环境保护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得他们认清农村环境保护发展形势, 逐步转变农村地区粗放的生产模式和落后的生活方式。清楚地认识到在发展农村经济、投资农村项目时, 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哪些是有利于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积极倡导新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教育引导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众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建立和健全相应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法律和政策及技术体系。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和城市环保同等重要的地位, 纳入全国环保和生态建设的总体规划。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使得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特别是要制订和完善无公害农产品及农药、化肥使用规程等相关标准、法规, 规范农药、化肥的使用, 推广符合生态要求的施肥和施药技术。

3.建立乡镇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只有重视农村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的建设, 充实农村环保机构的力量, 才能加大农村环境监察执法力度。在坚持环境优先原则的前提下, 严格农村环境准入, 对农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的有效管理力度, 加大强化对农村乡镇面源及企业污染点源的治理力度, 从而有效制止城市、工矿企业向农村环境排放“三废”;同时要加强与当地乡镇政府、农业、林业、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的协作与配合, 充分运用经济、技术等手段, 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

4.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要实现良好的环境效益就要加大资金投入, 尤其是要加大环保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要着眼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 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 把握好当前国家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优惠政策, 积极研究制定乡镇和村庄的两级投入制度。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重点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形成村村有举措、户户有行动。开展农村测土配方施肥, 大力提倡使用绿色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 有效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 逐步偿还农村环保历史欠账。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保护和修复农村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5.大力发展多模式的生态农业, 稳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创建。发展多模式的生态农业是保护农村环境的基础。只有使农、林、牧、副、渔生产进入良性循环系统, 才能彻底改变资源浪费, 废物污染的环境状况。各农村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不可盲目追求单一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要因地制宜、适地发展。走出一条既适合当代农村发展要求, 又能泽被后代的远大发展道路。发展农作物秸秆还田, 杂草、人畜粪便制沼气的废物综合利用型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养鸡、养鱼等养殖型生态农业建设;发展以牧养农、以牧促农型生态农业;构建综合、立体、实用的农村生态发展构架。

6.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监测网络。在加大农村环境监察执法力度的大环境下, 及时开展农村环境监测工作, 掌握农村当前环境质量状况, 为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要加强农药在生态环境和食物链中残留, 富积和迁移的监测, 尤其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蔬菜、粮食、畜产品的监测, 并以监测为基础, 建立预警系统, 预防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和保护的调查报告 篇8

一、为生态环境提供司法保护工作的总体情况

(一)审理案件方面

(1)依法打击生态环境刑事犯罪。2011年以来,我院共审结涉生态环境资源类刑事案件182件,涉及被告314人,涉案金额1358万余元。对偶犯、年老体弱以及犯罪情节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涉生态资源犯罪,立足于教育和感化,从轻处罚。

(2)积极化解生态环境民事纠纷。2011年以来,我院共受理涉生态环境民事案件234件,其中判决90件,调撤133件,涉案金额914.8万元。我院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实行全面、全员、全程“三全调解”和法院、林业部门、基层组织“三调联动”。2011年建阳市回龙乡发生特大森林火灾,造成16名山场伐木工人不同程度烧伤。火灾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时任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均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妥善解决灾后事宜。我院受理该系列损害赔偿案件①后,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受伤工人提供法律援助,主动为当事人缓免诉讼费,在充分把握案件脉络的基础上,合议庭灵活运用调解方法,因案制宜,对症下药,先后数十次与原、被告进行沟通,通过释明利害关系,最终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林场得以迅速恢复生产,被烧山区重新披上“绿衣”。

(3)妥善审理环境保护行政案件。2011年以来,共审理涉生态环境行政案件8件8人。坚持“一案三建议”工作模式②,力促司法、行政、生态的良性循环。2012年初,在审理原告谢乌迓请求撤销被告建阳市水利局颁发给第三人白植福河道采砂许可证案的过程当中,发现建阳市水利局河道采砂的管理工作存在缺陷,出现未划定禁采区等问题,容易导致滥采现象,造成对河流生态的破坏。发现上述问题后,我院及时发出司法建议书。建阳市水利局收到建议书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使得采砂管理更加有序,滥采现象得到遏制。该司法建议被福建省高院评为2012年度优秀司法建议。

(4)坚持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案件质量是衡量和实现公平正义的根本要求,也是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我院始终把案件质量放在审判工作的首位。一是实行量刑规范化改革。二是建立案件质量评查机制。

(二)创新机制方面

(1)建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2010年,我院与林业部门共同制订了《关于建立健全涉林纠纷“大调解”机制的实施意见》,并在建阳市林业局处纠办设立涉林纠纷调解室,支持、参与调解工作人员的司法业务培训工作。

(2)引入“补种复绿”机制。自2012开始,我院逐步在涉林刑事案件中引入“补种复绿”机制,针对失火案件中被告人没有赔付及履行罚金能力的,以“监管令”的形式确认被告人以“林木补种或管护”劳务方式进行赔偿和履行罚金义务;对不适宜进行补种或管护的,要求被告人按林木损失的金额,缴纳生态补偿金,由林业部门挑选重点山场进行集中改造,提升林区整体生态效果。该机制启动以来,我院共判决被告人“补种复绿”近2000亩。

(3)创新环保审判组织。针对生态环境案件专业性强、处理难度大的特點,我院积极进行审判组织改革,于2013年5月26日,成立“生态资源审判庭”,并将法律素养高、有一定环保专业知识的法官调整到该庭,专司与生态环境相关的刑事、民商事和行政案件的审理,实现办案专业化,提升了生态环保司法水平。

(三)延伸职能方面

(1)巡回审判,深入山区林场。健全完善林区巡回法庭制度建设,加强巡回审判力度,力争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林区。

(2)法制宣传,坚持全员参与。2011年来,我院共集中走访林区、林区企业及基层组织、林农156人次,发放普法传单560余份,全院具有法官职称的干警全部参与。去年6月份,我院民二庭组织法官到我市黄坑镇坳头村茶叶产区进行法制宣传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3)深入基层,回应群众需求。深入开展“司法走转改”、“我与百姓拉家常”活动。2012年以来,我先后8次带队深入挂点的水吉市头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三次共拨付15万元资金,资助村里发展农村生态产业,还帮助农民周歧瑞、林满奴贷款5万余元,发展鱼塘养殖业。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调研过程中,发现审判实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林权属于一种特殊物权,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形成完备的林权制度,有关林权制度仍停留在行政管理的层次,对林业民事纠纷大多是根据现实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予以规范和调整,给林业民事审判工作带来困难。

(2)缺乏规范的生态资源物证鉴定机构。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和司法部《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规定,从事司法鉴定的人员和机构应当经过省级司法行政部门登记,但目前生态资源刑事案件的物证鉴定报告,基本由林业部门内设的评估中心出具,达不到法律和规章的要求。

(3)村委会不规范行为是生态资源纠纷的主要根源。少数村委会至今没有落实“民主议定”原则,林业承包、林权转让程序不规范,合同标的与实际山场不符,都周期性地伴随涉林纠纷大量出现。

(4)一些基层组织人员对涉生态资源矛盾纠纷诉前化解工作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影响矛盾化解的效果。

(5)生态资源审判作为一项新课题,由于案多人少的原因,审判人员疲于应对大量案件,对生态资源审判工作的拓展、推进思考不足,与案件相关的审判延伸工作无暇顾及,影响生态资源审判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建议和对策

(1)加大法制宣传。结合“百名法官进百企”、“法官进园区、社区、校区、林区”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活动,深入林区、工业园区和街道社区等大力宣传生态保护理念,提高企业、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

(2)加强执法联动。加强与环保、林业、公安、检察等部门协调联动,探索建立案件沟通和联席会议制度,研判生态发展保护形势,研究司法对策与服务措施,形成打击涉生态犯罪合力。

(3)提高司法能力。切实做好法官的选拔和培训工作,选任业务水平高,办案能力强、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负责涉生态保护的审判工作。

(4)强化司法建议。加强对司法建议工作的宣传,不断提高司法建议的质量和效能。针对涉生态环境案件的有关单位和管理部门在制度上、执法上、监管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有价值的司法建议,监督和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注释:

①其中13名工人因同林场所有人吴某胜就损害赔偿纠纷向我院提起诉讼。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和保护的调查报告 篇9

粤环„2006‟56号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

各市、县环保局: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的精神,现结合我省实际,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我省全面建设 — 1 —

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省农村环境形势严峻,村镇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环境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大部分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农村饮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农村的环境监管能力十分薄弱。因此,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环境监督管理,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改善农村环境状况,提高环境质量,建设村容整洁、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环保为民、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方针,以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质量为目的,以农村饮用水源保护为重点,以农村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日常环境保护工作相结合,与环境管理实际能力相结合,充分依靠当地政府,加强部门配合,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实施农村治污保洁工程,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解决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建设村容整治、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的农村。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实施农村治污保洁工程。以生态示范创建为重要载体积极开展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生态示范村镇和市级生态示范村的创建活动,实施农村治污保洁工程,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在创建过程中,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路工程,加快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开展农村循环经济试点,改善村容村貌。

(二)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积极推进治污保洁和农村饮水两大民心工程的实施,依法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大农村取水点水源防护力度,加强取水点周围的行为管理,严禁污染取水点水质的行为;因地制宜建设污染物处理设施,妥善处置畜禽养殖废弃物、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各类污染物对饮用水源水质安全的威胁,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

(三)加强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规划、产业转移园区规划,按照重污染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要求,引导工业进园、产业入区,做到建设服从规划,规划体现环保。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防污染向农村转移。

(四)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监管,在重点区域、流域、环境和生态敏感区依法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严格控制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和地方标准,加强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的监督管理,鼓励畜 — 3 —

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广以沼气利用为重点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回收农用薄膜,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建立示范基地,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环境监督管理。

(五)加强农村环境监管和监测能力建设。充实县级环境管理人员队伍,加强环境监测软硬件建设,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切实改善农村环境。

广东省环境保护局

二○○六年五月二十四日

主题词:环保农村意见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省委农办。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10

调查人:

学号:

学院: 专业: 班级:

第 1 页 前言:随着农村城镇化、生活条件的提高,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生活垃圾、农药化肥、养殖业牲畜粪便等,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大多数人是忽视、不理睬。然而农村持续良好发展的前提,是必须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了解农村环境现状,发现农村环境问题,更好的改善农村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当代人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以可持续发展、资源重复利用、科学合理的原则,才能真正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1、调查对象及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5年暑假在本村进行走访式调查

1.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通过口头叙述及观察方式展开,随机访问,获取客观真实的原始材料。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我村的环境问题现状

2.1.1、居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

生活条件的提高,对物质精神的追求,居民日常生活带来的垃圾增多。垃圾增多了,却没有人收集处理,致使垃圾越堆越多。在农村

第 2 页 一些闲置地到处可见成堆的垃圾,如居民房屋旁,池塘岸,河堤底下等成了垃圾的聚中场所。从而造成附近环境严重污染,花草树木被破坏,土壤污染严重。生活垃圾不但对闲置地造成污染破坏,也对居民生活用水造成严重污染。池塘、小河流随处可见生活垃圾,水源水质受到污染。

2.1.2、养殖业牲畜粪便污染问题

我村的牲畜养殖业,以前是离散型养殖,养猪、牛、鸡鸭为主。现在由于生活条件提高,食物来源充足,大多数人家不养猪、牛。但有小部分人家养殖,如养几只过年的猪牛、鸡鸭。村里有两家养殖业户,一家养了几十头牛;另外一家专养猪,有上百头。

牲畜粪便从表面上看,对环境污染不大。但养殖户附近却是污染严重,因为牲畜的粪便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从而对附近的土壤、水质造成严重污染。特别是两家养殖大户附近,粪便堆积成山,臭气熏天。

2.1.3、农药、化肥污染问题

为了防止作物病虫害,农民采用农药对作物治疗。为了让作物高产,施加大量的人工化肥,绝大部分取代了以前的天然化肥。农民们只知道农药、化肥能让作物健康生长、高产,却不知道农药化肥对环

第 3 页 境的污染破环。

农药散逸于土壤、空气及水体之中,环境中的农药在气象条件及生物作用下,在各环境要素间循环,造成农药在环境中重新分布,使其污染范围极大扩散,致使全球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内都含有农药及其残留。依靠化肥、农药等化学物品投入的大幅度增长,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肥力下降。化肥的不合理使用,还会对大气造成污染,氮素化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氨的逸失,硝态氮在通气不良的情况下进行反硝化作用,生成气态氮而逸入大气,对大气造成污染。农药的大量使用还会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物种多样性减少,使农村本来就较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在使用杀虫剂时,一些农业害虫的天敌也由于食物链的关系或直接毒害而大量死亡,破坏生态平衡。

2.1.4、不合理用地,乱建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近几年我村建房,达到风靡。圈地造房,填池建屋,改田为地,在我村成了常识,周围的村庄也是如此。将池塘填埋,建成了房子,致使下雨天,路面积水,池塘暴满。也给当地的生态带来严重破坏,植被减少,动物鸟类减少。农田建起了房子,周围的田地就遭受了破坏。房子不合理的布局,道路水泥的铺设,给人们带来了欢心,同时也带来了烦恼。村里的树木减少,土地的蓄水能力就下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第 4 页 2.2、对我村环境问题的分析

2.2.1、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从访问人数中可知,大部分人是知道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但不在乎,不关心环境破环所带来的影响。一小部分人关心、担忧环境,但认为担心也没用,因为周围人的影响,以及没有相应的措施来改变现有的情况。

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非常薄弱。一方面,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温饱即足,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另一方面,农民的文化水平低,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维权意识普遍不高,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即使认识到环境的危害性,也不知自己拥有何种权利、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2.2.2、农村基层组织对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重经济发展轻环保的思想依然存在,对环境治理工作缺乏长效管理。同时,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又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公益工作,经济效益的相对较低和奖励机制的欠缺,直接造成治理资金投入的不足,制约了治理工作的开展。对农民的宣传不足,基层领导管理不到位,致使农民对环境认识缺失。

第 5 页 2.2.3、农村环境污染呈多元化。

农村环境污染呈多元化特点,由过去单一的生活垃圾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转变。垃圾放置没有规定,垃圾没有专门的处理。

2.2.4、环保机构不健全,管理力量薄弱

大部分没有环保机构,小数有环保机构,但不够完善。对农村的环境环保管理不足,力量薄弱。

2.2.5、治理模式不适

治理模式不适导致农村污染治理效率不高。农村的三类环境污染,套用解决城市污染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污染的主要手段——末端治理,都存在着技术、经济上的障碍。

先污染后治理给环境带来严重的负荷,采用点治理或面治理。没有一套完整的治理体系,和健全处理技术方法。

3、对环境问题治理的建议

第一:垃圾处理应列入村镇规划,在农村设立垃圾中转站,定时定点

第 6 页 定人治理村头垃圾。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实行“户集、村收、镇(村)处理”的垃圾处置模式。在远离交通要道地点,设立临时垃圾箱、垃圾桶,配备专职的保洁员和专用垃圾车,定时、定点、集中清理。其次,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处理机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付费”的要求,实行环卫设施有偿服务,明确垃圾收费相关事宜,在使垃圾得到有效减量的同时,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第三,制定农村环境卫生及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理念成为村民的自觉习惯。第四,推广先进、绿色农业科技,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的发展经济。大力推行农村沼气建设,既可消除部分垃圾,又可以解决生活用能,还可以有效地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解决农村环境污染,促进农民增收。第五,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综合回收利用。对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对各类有毒有害垃圾进行安全处理;对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以减少对水源、土壤、空气的污染。

政府应该加大宣传环保的力度,将农村污染防治作为一项长久的重要工作。,各村要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工作,落实专人负责,建立长效保洁队伍,确保村道、河道清理保洁的正规化。

第二: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治理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应该多派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到乡村去,给村民推广普及畜牧方面的知识,大力推广科学合理的畜禽养殖和处理技术,对畜禽养殖场必须要有一定的综合利用和污染处理设施,实现畜禽粪便全部综合利用。

第 7 页

第三: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物质,治理农村化学污染,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施药。培育和发展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引导农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四:严格落实目标责任管理,建立奖罚监督制度。建立完善环保机构,加强乡镇环保机构建设,尤其是在履行环境保护的行政管理和执法、专攻整治、环境投诉调处、环境宣传等工作中,乡镇环保机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 设立乡镇环保机构,是健全环保监管组织体系,是环境保护工作重心下移、向农村延伸的有效途径。二是 设立乡镇环保机构,将强化乡镇环境保护监控和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实施了面对面监管,增加了监管频次,弥补了监管空白,有效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三是 设立乡镇环保机构,能有效地提升对基层环境事故和环保纠纷的调处能力。一些因环境问题引起的社会矛盾在基层得到了及时调解,群众环境信访处理满意率增高,同时避免由于情况不掌握,与群众沟通不及时而使矛盾激化,引起群体性事件。四是 设立乡镇环保机构,会大力提高工作效率和环保部门为民服务的形象。很多基础性工作由乡镇环保机构完成,为广大群众和企业提供了工作方便,提高了环保部门的服务和公众形象。五是 设立乡镇环保机构,在扩大环保宣传面,切实提高了全社会的环保法制观念和环保意识有积极作用。

第 8 页 结束语: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保护好她。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我们社会持续良好发展的前提。只要我们从自己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能为社会、也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参考文献:

1.徐念

李慧明 《环境教育—应对中国农村环境问题》

2.耿选珍 《论述中国农村现状及对策》

3.宋晓凯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成因及责任主体》

4.魏晋、李娟、冉瑞平、王琛、邓良基《中国农村污染防治研究综述》

对当前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 篇11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环境问题;环保对策

1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关注,这不仅关系着我国粮食、蔬菜等作物的生产,更关系着我国农村居民甚至城市居民的健康水平。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当前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促进农村环境保护的发展做出思考。

2 当前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环境污染源头问题。农村环境污染源头问题作为当前农村环境保护的首要问题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农村环境污染源头问题包括总量问题与结构问题两个方面。就农村环境污染源头的总量问题而言,农村环境污染源头多,东部发达的农村地区更为严重。就农村环境污染源头的结构问题而言,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都为农村环境污染的源头,结构复杂的污染来源不仅会导致更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不同类别的污染物还会导致次生污染,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威胁更大。

2.2 农村环境污染后果严重。农村地区不仅是农村人口赖以生存的地方,同时也是我国粮食、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作物生产、储存以及运输的必要场所。因此,农村污染加剧直接导致农村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间接影响我国农作物的产量与安全程度,最终影响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健康水平与生活水平。也就是说,农村环境污染的后果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和多元的,即农村环境污染后果严重。

2.3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困难。除了农村环境污染源头和农村环境污染后果严重两个问题,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困难同样不可忽视。具体而言,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涉及污染供给方、污染受损方和污染治理方。第一,由于农村环境监督体系不完善,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污染供给方为了收益最大化就会突破法律的界限,造成更大程度的污染。第二,农民作为污染受损方与污染供给方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即使遭受污染往往也难以维权。第三,由于農村环境污染的复杂形势以及农村环保人员不足,污染治理方作为环保监管部门难以发挥实效。

3 当前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3.1 树立多方环保意识,严控农村环境污染源头。当前农村环境保护的首要工作为树立多方环保意识,严控农村环境污染源头。首先,由于农村环境污染涉及污染供给方、污染受损方和污染治理方,因此树立环保意识不能仅针对某一方,而需要多方并重。同时,多方环保意识的树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针对不同的农村环境污染主体需要设计不同的方案。例如,针对农民环保意识的树立需要加强媒体宣传,以环境保护知识学习讨论会为主,以环保知识大赛、优秀环保案例学习观摩活动为辅助,切实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其次,在做好多方环保意识树立工作的基础上,农村环保工作还需要严控农村环境污染源头。由于农村环境污染源头问题包括总量问题与结构问题,因此应以提高环保意识作为解决污染源头问题的突破口。并且辅之以环保法律法规、环保政策以及环保监管体系,从源头上克服农村环境污染的监管难题。

3.2 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减轻农村环境污染后果。当前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二步为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减轻农村环境污染后果。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因此加大环境保护投入不能完全运用行政命令,而应该与市场经济手段相结合,并以此来引导农民的环境保护行为。加大环境保护投入还需要加强配套资金管理制度建设,公开环保资金的使用与监管过程,提高配套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实效。第二,加大环境保护投入的目标为减轻农村环境污染的后果。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必须以保护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为驱动力量,以维持农村生态平衡为基本原则,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宏观方向。也就是说,减轻农村环境污染的后果不仅需要关注农民的切身利益,还需要树立大局观念与长远规划目标,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方方面面。

3.3 健全环保监管机制,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健全环保监管机制和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是当前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最后一环。首先,健全环保监管机制的重点为环保理论创新、环保实践创新与环保制度创新。环保理论创新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撑,环保实践创新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经验证据,环保制度创新则为其提供制度保障。最为关键的是,环保监管机制的建立健全不能片面注重某一方面的创新,而需要将以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效用最大化。其次,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需要根据环境政策和农村污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和控制手段,双管齐下实现环保部门污染治理效果最大化。此外,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还需要与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相结合,最大程度的发挥外部环境(尤其是工业环境)的支持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中不断调整最优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例如,在城市化中期,可以引导农村人口向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不仅能够促进城市化進程,而且能够减轻农村生态压力。

结语:农村环境保护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这不仅对农村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对全体农村工作的考验,事关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幸福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树立多方环保意识、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和健全环保监管机制能够从农村环境污染源头、后果以及治理等方面解决农村环境保护问题,但是相关政策、制度的实施更为关键。

参考文献

[1]陆新元,熊跃辉,曹立平,张胜.对当前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14(02).

[2]苏杨.警惕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新农村建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J].聚焦新农村建设,2006(05).

[3]刘荣志,孙好勤,邢可霞.实施乡村整洁工程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新农村[J].农业经济问题,2007(12).

[4]薛全福.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控制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8(10).

上一篇:五年级语文第15课练习下一篇:九年级百日誓师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