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监控系统方案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方案(共8篇)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方案 篇1

系统概述

随着造林事业的不断发展,林地面积,林业蓄积量逐年增加,防火工作是首要任务。森林火灾是世界性的林业重要灾害之一,年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发生,造成森林资源的重大损失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灾害发生的随机性,短时间内能造成巨大损失的特点。因此一旦有火警发生,就必须以极快的速度采取扑救措施,扑救是否及时,决策是否得当,重要原因都取决于对林火行为的发现是否及时,分析是否准确合理,决策措施是否得当。为此国内外都在为预防,减少和控制森林火灾而努力。为了早日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扑救的方针”,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森林监控,森林防火监控,森林无线监控,森林无线网络视频监控工作显得比较重要。林区工程是由林区监控管理指挥中心系统,传输系统,摄像机和镜头系统,云台控制系统,电源系统和铁塔组成。

林区监控管理指挥中心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图像显示,图像录像控制中心,远程控制功能,向指挥调度人员提供全面的,清晰的,可操作的,可录制,可回放的现场实时图像。林区监控管理指挥中心系统还具有向上级林业局和省林业厅接口的功能。

森林防火 视频监控系统特点

● 远程视频监控以直观,真实,有效而被广泛应用在许多重点防范地区。远程视频监控能在森林发生火灾前及时发现火情,从而起到预防火灾的目的;● 远程视频监控能在森林发生火灾时把现场的图像传回指挥中心,指挥中心通过监视前端摄像机图像指挥调度救火,最大限度的能减小火灾造成的损失;● 远程视频监控能真实记录火灾发生前救火过程中以及救火以后现场的真实情况从而对火灾进行处理,提供有效真实的资料;● 在林区各消防瞭望塔制高点架设远程热成像可见光双波段天候摄像机(TVC),覆盖半径3公里,观测方圆12平方公里森林火情。对初发火情,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救护。使火灾隐患消亡在萌芽状态;● 远程热成像可见光双波段天候摄像机(TVC)具有极佳的透雾效果,对于雾、霾等恶劣天的防火能力也得到极大的提高。

● 从消防瞭望塔至林区管理指挥中心通过CDMA传输,不受距离限制,不受遮挡,CDMA网络覆盖的地方就可以把前端图像传输至监控管理中心。森林防火消防中心可对火情及现场情况进行实时观察,以便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协调调度指挥;● 林区监控管理指挥中心通过CDMA网络远程对前端设备进行长焦,短焦控制;对云台进行上下,左右控制;●林区监控管理指挥中心能记录火情发生,发展和消灭的整个过程,对以后的火情的预防,治理提供真实有效的直观资料。

整个无线监控系统由林区监控管理指挥中心系统、无线传输系统、摄像机和镜头系统、云台控制系统、电源系统组成。

系统重要环节

前端监控点

一般设置在林区各消防瞭望塔制高点上,或者自行安装立柱和高杆,包括红外低照度全天候摄像机、云台控制系统、视频服务器。

无线传输系统

各监控点通过无线传输系统,将图像传输到林业局或者监控中心,信号传输部分包括wless兼容802.11a标准的电信级无线网桥、高增益天线、高频馈线。

无线网络基站由无线网桥和天馈系统构成,高山上没有电源的可采用太阳能电池板或者风力转动架供电,这取决于当地的环境。

监控中心

通过无线监控系统,不仅可以获得全面的、清晰的、可录制并回放的多画面现场实时图像,而且还可以通过无线网路对前端摄像机焦距和云台运动进行操作和控制,满足对监控画面的各种要求。

某某县森林无线视频监控示意图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还可以配备车载防火监控指挥车。其特点是灵活机动,监控面积大,并且随时随地在各分控中心信号覆盖范围内自由切换,实时传输火情图像,甚至跟踪火情蔓延的情况,并将现场火情实时的通过最近的分控中心传输到监控指挥总部。

系统具备特点

1、林区环境宽阔导致监控范围大。监控点的选择,首先摄像机应安装在森林制高点,要求视野广、无障碍、监控角度大,尽量少设监控点,并尽可能使得每个监控点监控覆盖的森林面积最大,如无法回避有死角,可增加监控点。同时在摄像机架设的位置安装先进的无线网桥,即时回传监控范围视频信息。

2、全天候监控。监控点要全天候工作,这就需要选择双波段全天候摄像机(TVC)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可见光摄像机能清晰发现细节,而热成像摄像机具有最佳的穿透能力,在恶劣天下发挥重要作用,优势互补机器是我们专门为森林防火等要求全天候特殊场合而设计的理想机器。并且白天5KM 外能看清人物活动;云台要求选用螺杆传动的室外一体化云台,为了减少远距离图像的抖动,摄像机的安装也要确保牢固稳定。

3、视频传输链路是系统中最关键的环节。由于森林防火监控自身的特点,传输方式不可能采用有线或光缆的方式,无线网桥成为最理想的无线传输解决方案。同时,无线传输方式具备施工简便,成本低,一次性投入等优势,图像实时传输、清晰,传输频率可选,并且可根据传输距离的远近、现场自然条件的不同,其功率的大小可以按要求配制,在遇障碍物阻挡的情况下,可采用架设中继系统或者采用低频网桥直接穿透一定密度的树林。

4、森林防火涉及的范围广,距离远。各个需要监控的林区与监控管理中心距离较远,分布较为分散。在森林防火系统中,通常采用 2.4G 与 5.8G 产品混合组网模式。对于分布密集的远端点采用 5.8G 点对多点组网模式;对于个别距离较远的远端点可以采用 2.4G 产品组网,对于一些可视环境不好的监控点,可以采用低频率绕射和穿透能力强的产品。

5、为及时发现火警,前端需要有烟感等感应器以及报警联动设备。

6、前端设备的供电。在森林防火监控系统中,能够给前端设备提供稳定的电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选择监控点的时候,要尽量考虑选择有固定电源的地方,但大家会考虑到有电源的监控点距离中心很远,这时就体现出远距离传输的无线设备优势。如果无法找到合适的有源点,那么只能采用太阳能供电方式。在采用太阳能供电方式时,首先,要选择专业的太阳能电源公司的产品;其次,太阳能供电系统最少要保证在阴雨天,能给每一个监控点的前端所有设备提供 24 小时的电力。太阳能供电系统由太阳电池组件构成的太阳电池方阵、太阳能充电控制装置、逆变器、蓄电池组构成。太阳电池方阵在晴朗的白天把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给负载供电的同时,也给蓄电池组充电;在无光照时,由蓄电池给负载供电。

7、避雷接地要安全可靠。森林防火监控系统的软肋是前端的避雷与接地,前端设备的避雷与接地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忽视了避雷与接地将会给用户带来巨大的的损失,避雷原则是所有设备都要安装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之内,接地电阻不大于 10 欧姆,避雷与接地的自身特点是由环境决定的并影响到的实际避雷效果,因此脱离了工程所在地的具体情况而设计避雷与接地是纸上谈兵,且不可行。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方案 篇2

关键词:库区森林防火,监控,解决方案

1 技术方案综述

“森林防火及生态保护数字化监控预警系统”有如下几个特点:数字云台结合GIS,火点精确定位;林火自动识别系统,实现火情自动报警;纳米波滤光技术穿透烟雾,清晰成像;短信发布火情信息,及时迅速。本方案所设计的系统完全满足“森林防火防护监控系统建设”项目的要求,实现的主要功能如下:监控指挥屏幕墙可以实时显示前端采集点的图像;数字图像可以通过光纤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实现远程传输;所有视频图像进行全程录像存储;采用野外重载数字云台,具有实时回显位置信息功能;同时配备电动三可变长焦距镜头和低照度高清晰摄像机;可以通过专用操作键盘或监控软件控制云台和镜头。

1.1 系统特点

(1)数字云台精确定位。重型数字云台在保证普通云台功能的基础上添加了许多其他的功能,其最大特点是当前云台位置的角度值会实时回显,并可按给定的指定角度值旋转。采用数字云台后,云台在水平及俯仰运动时均可将旋转的角度通过解码器实时回传至指挥中心,送入GIS系统进行实时解算,根据水平与俯仰的角度及监控点的已知位置就可将发生火灾的确定位置明确的在GIS系统上呈现出来。同时还显示着火点的地形地貌,林分类型,火灾发展蔓延趋势,以及通往火场的主要道路及通行能力,防火隔离带的位置及阻火能力,距着火点最近的消防队伍的具体位置及赶赴火场所需要的时间等重要指挥信息。(2)林火自动识别预警。林火自动识别预警是通过对被监测对象的视频数据流进行处理,根据森林背景图像和火灾、空间几何特征、纹理特征进行比较,选择合理方式、设定报警门限值进行判决报警。(3)综合供电系统。系统采用铠装电缆直埋供电方式,避免了用太阳能、风力供电不稳定的不足,从而保证前端设备及控制设备的可靠运行。(4)火情短信发布平台。为了让林区防火相关部门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火情信息,我们通过手机发布平台将火点的相关信息,如经纬度、地理方位、起火时间等信息以短信的形式放送给林区防火领导,及时组织扑救林火,最大程度的减少经济损失。(5)滤光透雾技术。林区烟多雾重,大大地缩短了监控林火的可视范围。森林防火防护远程数字化监控系统采用先进的滤光透雾技术,使远处的火情影像清晰地显示在监视屏幕上。

防火指挥中心远程控制与通讯是指挥中心的主要功能,即通过指挥中心可完成对林场各个地区的通讯指挥工作,同时在指挥中心可以实现对火情地区的实时监视、控制功能。以指挥中心为核心将各个系统进行整合,实现办公的信息化网络化,通过有线、光纤调度系统完成对下属部门的命令发布、工作查询、人员调配工作;同时把监控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无缝结合,完成对林区的监控以及资源调查工作。

1.2 功能概述

地理信息指挥决策系统(GIS)是本项目建设的核心,是防火指挥平台,对整个系统的日常管理和防灾的指挥都是在GIS平台上完成。

本系统主要任务是实现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资源优势,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管理信息网络。

系统中每个前端采集站应有独立地址编码,且每个前端采集站的坐标与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位置一一对应,通过安装在前端采集站的数字云台巡回监控覆盖区域的林区火情,一旦发现火情,GIS系统接收到特定地址编码的前端数字云台回传的火情位置数据,经GIS系统通过数据处理即可实现火点定位。同时,启动后台的短信发布平台在第一时间通知防火相关领导和人员。

系统还可以提供最近扑火队前往火情点最短路径以及通往现场的主要道路和通行能力,提供防火隔离带的位置和阻火能力及赶赴火场的时间等重要信息。

在正常情况下,摄像机以自动巡航扫描方式工作,观测人员在监控中心可观测到一定范围内的林木地貌、道路、人员等实况图像,系统可进行全程录像;若遇异常情况,工作人员可及时将摄像机从自动状态下转为手动状态,并对有关目标进行跟踪、定位、放大,以便更加仔细全面地进行观测。

2 前端视频采集系统设计

森林防火防护监控系统的前端视频采集部分包括光纤传输系统、视频编码系统、低照度摄像机、重型数字云台、室外护罩等组成。

摄像机输出的模拟视频信号通过视频线缆联接到视频编码器的视频输入端,视频编码器的485接口通过485控制线与重型数字云台解码器相连,通过接收视频监控服务器发送的云台、摄像机的控制信息,驱动云台、摄像机进行旋转、变焦。视频编码器的网络接口通过网线联接到光端机上,光端机通过光纤联接到指挥中心的网络交换机,将视频编码器输出的视频流媒体传输到监控中心。

3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文档

3.1 主要任务

(1)火情识别报警:当监控摄像机扑捉到林火时自动报警,由值班人员确认火情及火点位置,通过短信平台发布报警信息;GIS管理系统:以电子地图为基础,通过各类空间操作和分析方法,采用三维电子沙盘功能查看山形地势,实现对森林火灾的分析预报,森林防火工作的动态管理,为防火提供直观的规划和决策支持。(2)火灾定位功能:利用前端采集系统中的数字云台,实现定位功能。同时,系统具备实现人工定位功能。

3.2 功能概述

有效的管理多种比例尺矢量图和栅格图,满足海量数据的查询检索,并实现地图量算、态势制作、跟踪监测、三维飞行模拟等业务功能。

林火GIS基础平台。林火GIS基础平台是整个系统与用户交互的主界面。系统的所有基本GIS操作功能都在该平台上完成,它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功能需求如下:系统用户权限管理;地图基本操作(数子的地图、林相地图、其他矢量地图、遥感影像);短信发送。

3.3 软件主要功能模块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方案 篇3

关键词:智能;监控;森林防火

前言

森林面临极其严峻的问题之一,就是火灾的发生,很多时候森林防护工作的重点就是防火。因此,森林防火工作必须狠抓。春季是森林火警火灾多发的季节,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也是最大的。森林火灾事故一旦发生后果将极其严重,几年、几十年经营的森林资源因一场大火就全部的被烧毁损害,严重的可能会威胁附近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由于森林防火的影响巨大,仅仅依靠增强森林防火意识,加强森林防火教育,是不够的,还要在技术手段上加强,将森林火险降到最低。

1 森林火灾预警监控的重要性

目前,世界上每年发生森林火灾22万次以上,烧毁森林面积640多万hm2,约占世界森林覆盖率的2.3‰以上,是20世纪70年代的2倍。

因此,必须加强对高火险区、自然保护区等的巡护瞭望和预警监控,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加快森林火险预警监控系统、通信指挥系统建设,全面提升森林火灾预警能力。目前视频监控技术发展迅猛,技术成熟,性能可靠。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就是将摄像机分布安装在各林区,实现对整个林区的全面覆盖,能够尽早发现森林火灾,降低森林火灾损失。

森林火灾高发时段多集中在3-5月份,火灾发生地点也很广泛,不仅集中在村屯的森林火灾高发区,还陆续出现在主要公路沿线。

传统的森林防火监控工作主要以人工瞭望和实地巡查为主。监控方式比较原始,效率不高,时效性差。事实证明,传统的森林防火监控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森林防火工作的需求,建立高科技的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已经势在必行。

2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是在传统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础之上,通过在前端使用可编程三维精确定位摄像技术和烟火智能识别技术,在后端使用3DGIS技术和联网监控技术,并针对森林防火的实际需要在3DGIS平台之上开发了森林防火辅助决策及应急指挥平台。为及时扑救争取了宝贵时间,避免了重大火灾的发生。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利用地理信息、(GIS)、遥感(GPS)等信息技术、大型集中监控技术,结合林业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林业防火的经验,建立林业防火指挥系统。从而实现各级林业防火办信息的快速流转、森林防火安全的实时管理、森林气候动态变化的实时监测和数据更新、林业火灾预防、火灾扑救指挥的辅助决策、林业火灾的灾后评估等多方面功能,实现林业防火业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实现信息的规范管理和共享利用。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由前端基站和后端主控2个部分组成。前端基站包括全天候摄像机、前端烟火识别智能处理器、云台控制系统、无线发射前端机、发射天线和供电系统、避雷系统,固定安装在林火监控区的高点位置。

视频可视域是指在一定区域的表面,在某一时刻被视频监控设备监控的地域范围在三维地形上的可视性表达;视频可视域同步跟踪是基于GIS的视频可视域实时同步显示。视频可视域同步跟踪分析算法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而相关的基于三维地形的可视性分析无论在算法与表达上均已经达到较为成熟的阶段,并应用在森林中火灾测点的设定,观察哨所的設定,无线发射塔的设定等方面。

优点:(1)实现监控自动智能化,平常状态下不需要人工值守,极大降低人力成本;(2)自动识别监控区域烟火情况、自动触发报警,可及时发现火情;(3)可极大提高火点定位的精确度,将误差降低到最小;(4)管理员可根据坐标、名称、范围等,动态查询各类资源信息。(5)林火发生后,系统能对受灾面积、灾害损失做出相对准确的评估。

防火GIS能够提供详细的基础数据,但是单纯的防火GIS不能对森林达到实时全天候监控,基于RS的防火GIS虽然能达到实时监控森林火灾但也存在着不足:(1)卫星遥感成本高;(2)重复覆盖地面时间间隔长;(3)对小面积林火的监测效果不是很明显。然而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完全符合我国的森林防火的实际需要和国情,是森林防火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符合森林防火工作的实际需求,是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可以完成从发现到灾后处理全过程工作的全面解决方案。林业防火管理工作人员可通过系统进行日常防火工作的自动化办公,并能根据相应权限对系统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因此,加强基层林业信息化建设,提高森林防火监控指挥决策能力,逐步实现与森林资源管理、数字化办公等系统无缝对接,必须把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到森林防火中,这才是现代林业建设的必要途径,森林才会真正地发挥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3 结语

目前在森林防火方面视频监控技术发展迅猛,技术成熟,效果显著,性能可靠。视频监控系统被公认为是森林防火监控未来发展的趋势,是前端一体化、视频数字化、监控网络化、系统集成化和管理智能化的体现。而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就是这一技术的完美体现,实现对林区的全面覆盖,实现了尽早发现森林火灾,尽早开展扑救工作,降低了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森林防火方案 篇4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失去坐落在长江与清弋江交汇处。芜湖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呈不规则长条状。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山峦叠嶂,湖泊纵横,襟江带河。地貌类型多样,平原丘陵皆备,河湖水网密布。芜湖是一座滨江山水园林城市,半城山半城水,山体面积占总面积的20.5%,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14.4%。境内有各类湖泊1000多个。芜湖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6℃,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年降雨量1200毫米,无霜期每年达219-240天。

据报道,目前全市共有林地120多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21.35%,林木绿化率30.38%,今年全市还将人工造林2.07万亩。芜湖市还将新封山育林1.1万亩,培育间伐4.79万亩,义务植树410万株。随着近年来植树造林力度的加大,芜湖市森林资源总量日益增长,生态面貌明显改善。不仅林木面积增长,林木的种类也很丰富。目前芜湖林木以乡土树种为主,分为松类、杉类、阔叶类、竹类等四大类。其中松类包括马尾松、外松等多个品种,面积达29.2万亩;杉类主要为杉木;阔叶类有香樟、广玉兰等;竹类中毛竹的面积也有近10万亩。

我市林地呈很明显的不均匀分布状况。南陵县由于地处丘陵地区,林业资源丰富,有丫山、戴公山国有林场,而另外几个县则只有几处森林公园,林业资源成集中分布特点。芜湖市区森林资源主要以人工林构成的公园为主。根据以上数据,芜湖市森林防火工作也成集中式的特点,在重点林场、森林公园等地区防火任务较重,而其他地区则主要以保护、扩充现有林地,加强防范意识为主。

由于芜湖市森林整体覆盖率不高、森林资源成集中式分布、林木种类较为单一等特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1.政府层面

目前,市政府已经成立了森林防火指挥部,统筹协调全市的森林防火工作,市委市政府也相当重视森林防火工作,每年在火灾高发季节都会召开专门的会议研究部署森林防火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市、县、镇三级的森林防火人员体系。在这些工作落实的基础上,还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着力加强森林防火领导体系的建设。

1.1明确责任制

首先应当建立各级领导负责的森林防火体系,从市、县、镇三级都应当明确自己所管辖的范围与职责,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森林防火思想教育,时刻绷紧这根弦;加强对领导干部的防火灭火专业素质的培养,通过有针对性地培训,才能在火灾来临时临危不惧,冷静指挥。一旦发生火情,相关负责人员应当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迅速组织相关人员,指挥灭火工作,谨记“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则,把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出现重大火情,追究倒查相关负责人,对因失职、渎职或森林防火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引发森林火灾或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1.2加强预算与编制规划

目前森林防火工作中经常出现预算偏少,资金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导致灭火设备、人员没有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一旦发生火情,将会发生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政府应当将森林防火作为一个长期项目纳入全年预算中。对各级防火站、防火点的灭火设备采购,人员待遇都应当认真落实。并且要定期巡视督导基层防火站的落实情况。

主管部门应当对全年的防火工作做一个全面细致的规划,对秋冬季、节假日等高发时间,森林公园、林场、旅游区等重点区域应当提前做好防范部署工作。建立应急处理预案机制,明确各责任人的职责范围,一旦发生火情,才能尽早发现、尽快处理。

1.3主管部门与各部门统筹

森林防火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与气象、国土、林业、农业、旅游等有关部门的合作,建立便捷通信渠道,或各部门派专人参与森林防火工作,共同完成防火灭火任务。气象部门应当做好每天的森林火险预报,及时通知防火部门,在火灾发生后更应当联络有关部门进行高密度、高精度的天气预报。国土部门应当在土地规划时考虑防火工作的需要,在防护林、人工林等建设方面与防火、林业部门合作。旅游、农业等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加强森林防火的宣传工作,并给火险的排查等工作提供便利。

2.技术层面

2.1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

目前基于3S技术的森林防火信息系统成为了林业与地理信息系统共同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的技术水平已经趋于成熟,许多地方都建立了防火信息系统。根据新时期森林防火工作的严峻现实,我市有必要建立森立防火信息体系。在防火信息查询、实时监控与报警、火灾预测预报、防火辅助决策、灾后损失评估等功能模块发挥作用,全面推动我市森林防火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化进展最大限度地将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2专业设备投入与专业队伍建设

专业的灭火设备是高效灭火工作的保障。应当为每个有林村配备吹风灭火器,并训练专门人员正确使用。每个村都应该备灭火棍、耐火服等基本设备。市级应当配备专业灭火飞机,具备空中灭火的能力。并定期进行火情演练,协同各部门,总结经验,做好应急准备。

专业的灭火人员队伍建设在灭火工作中至关重要。各县级应当训练一支具备过硬专业素质的森林消防队,各镇级应当组织建立半专业森林消防队,定期组织训练、交流,能够熟练使用、维护灭火设备,对火情的产生、发展、及灭火战术都有比较深的认识,在实战中才会领会指挥意图,对火情做出最佳判断。在各林区、旅游景点应当有专人负责值班,做到保证无外来火源,对内部可以燃点尽早发现与报告。

2.3林火隔阻网建设

首先,利用多河流、多湖泊的有利地貌,用天然隔阻网阻隔火势,尤其是在人工造林时,应当考虑到地形地貌的有利条件,避开山谷、峡谷等地形。其次,要加强生物防护林的建设,在山脊线上栽植耐火、阻火树种,能较好地达到防火阻火效果。2.4人工造林

由于在芜湖市区及周边县平原及丘陵地区林地以人造林为主,所以对人工造林的树种、位置及防火措施的事先设计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人工林应尽量使树种多样化,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森林的防火也相当重要,因为纯种林易于受到灭绝性的损害;在营建时设计好生物防护林,做到有备无患。人工林也需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特征,如营建在公路、河流两旁,能够充分利用天然隔阻网。在设计时,也需充分考虑论证发生火灾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事先做好防护措施与灭火方案。

3.公众层面

3.1公众防火教育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森林火灾的巨大危害,提醒广大群众应当注意的常识,增强群众防火的意识。在旅游旺季及清明节等火灾高发期,更应当加强宣传,在当地派专人指导宣传,并加强检查力度,对违法使用火源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其责任。

利用学校等机构加强对青少年的防火教育,让青少年从小就培养起防火意识,并在遇到可疑火源后及时报警。

3.2基层防火人员

基层防火人员是防范林火的第一道关,也是构成森林防火人员的基础,应当着力提高基层防火人员的素质。在镇级训练至少5人组成的防火半专业队,在火情发生后能及时报告上级并做先期处置工作。基层的护林队员也相当重要,他们在定期巡查、护林防火上有巨大作用。应当保证基层防火队员的待遇,让他们能安心工作,做好森林的保护神。

3.3火源管理工作

政府需要发布关于火源管理方面的公文与规则,规范火源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在基层的护林人员依法对违规使用火源的情况做依法查处。公众也应当自觉遵守火源管理的相关规定,不携带任何能引发火灾的物品,在林区内不用火。

森林防火应急方案 篇5

各村(居)民委员会、镇属各部门、各驻镇单位:

森林火灾是因野外用火、违规炼山、乱扔火种、电力、天灾引发的,因此会对山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为了能有效预防、控制和扑救森林火灾,及时处置火灾事故,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防火预案如下:

本预案制定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资源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环境保护法》、《xx省森林资源管理办法》、《xx省林政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法》、《xx省森林防火应急预案》、《xx省消防条例》、《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森林防火条例》、《xx省森林防火实施办法》等。

一、指导思想

1.以人为本,安全防范。森林防火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发生森林火灾,按相关职能,由镇人民政府统一指挥、积极组织扑救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保障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

2.预防为主,健全体系。建立健全森林火灾防范体系、信息报送体系、应急处置体系和恢复重建体系。

3.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及时收集信息,掌握森林,火情状况,建立健全精简、统一、高效的组织领导和指挥体系,强化应急回应的机制,确保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

4.警钟长鸣。村救火队应在接警后半个小时内赶赴现场。领导小组成员,应在10-20分钟内赶赴现场指挥灭火:组织撤离相关人员,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抢救转移人员和财产。

指挥村应急队和村民,根据现场情况,组织有效灭火。

二、森林防火防御现状

1.当前防火现状。我镇山地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山与地交错且不一致,村庄分散,村民野外用火时有发生,且全镇地形复杂,路状不好,车辆无法进入,一旦发生火灾,扑救难度非常大。

2.当前森林防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基于森林火灾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从我镇近几年来森林防火防御工作来看,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特殊的地理位置,火灾点消息传递困难。区域内山高坡陡,群众居住分散,很多地方移动电话信号差,每次遇到火险发生,很难及时组织人员扑救,对防火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2)村民外出务工,防火工作难度大。现在外出务工的都是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家里的只有老人和孩子,一经发生火灾,山高路又陡,很难组织年青劳动力上山扑火,造成火势蔓延,给群众造成更大的损失。

(3)森林覆盖率高是导致火灾的重要原因所在。我镇森林覆盖率32%。除了房子、路、田等,大部分是山地,加上近年来山地易燃物增多,这些都是导致火灾发生的重要原因。

(4)违规用火是导致火灾发生的直接原因。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村民思想上对防火不重视,随处烧田埂、稻草,在自留山上违规炼山、上山随地扔烟头、上山祭祀等现象,是直接产生火灾的重要原因。

(5)意外天灾和事故也是导致火灾的原因之一。如打雷、电线杆倒塌、高压线经过山林,这些因素也存在很多隐患。

三、指挥组织机构和职责

(一)村森林防火工作领导小组

指挥长:

各村(居)委会书记

副指挥长:各村(居)

委会主任

成员:各村(居)委会副主任、村委委员、监委主任、各社社长工作职责:

1.指挥长职责:①接到火情后,立即召开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及有关人员会议,通报火情事故情况,安排扑救山火工作。②掌握救灾情况、调度指挥救火工作。③根据需要,成立扑火现场指挥部、后勤保障组、火灾查处工作组、善后处理组等领导班子,组织协调火场和当地有关部门的工作。

2.成员职责:①了解火情详细准确情况后,立即报告指挥长和主管领导,同时报告镇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保持上下不间断联系,直到扑救结束。②提出“处理扑救方案”的建议。

(二)火情预报组

主要职责:负责全镇森林火情的预测,保持与上级防火指挥部的联系,及时向指挥部通报火灾信息,做好火情调查,编写火情通报。

(三)火灾救援应急工作组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调动防火应急队参与重大火灾的扑救工作。

主要职责:负责火灾区内群众的紧急安全转移,负责转移群众和扑火应急队员的基本生活及伤病防治,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交通、电力和通讯保障。做好扑火救灾所需的粮食、食品、燃料、药品、物资、扑火工具等的调拨和储备工作。

四、应急预案级别和启动

1.应急预案级别

按照发生火灾的范围划分,应急预案按发生火灾的程度来划分,每级预案分为初级预案、紧急预案和危急预案三个级别,各级预案的划分标准为:预案级别、失火范围、毁林种类、火源周围连片面积

①初级预案:

村民小组内

杂草、灌木类

15亩以内

②紧急预案:

村内

柏树、桤木、杂木类

15亩-100亩

③危急预案

跨村

柏树、桤木、杂木类

100亩以上

2.预案的启动方式

(一)初级预案的启动

1.启动方式:接到火情报告后立即电话报告村指挥长,同时报告镇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并由指挥长发布启动初级预案的命令。

2.启动人员:

(1)村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人员到岗到位。

(2)各村分管负责人或主要领导及值班人员到岗到位。

(3)村应急分队聚集待令。

(二)紧急预案的启动

1.启动方式:由村指挥长必须在15分钟内报告镇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由指挥部指挥长向各村领导发布启动紧急预案的命令。

2.启动人员

(1)村森林防火指挥部的全体人员到岗到位。

(2)本村的应急队人员和抢火人员全部到岗到位。

(3)村应急队抢火人员调度聚集待令。

(三)危急预案的启动

1.启动方式:必须在5分钟之内,由村指挥长电话报告镇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并由指挥长向村主要领导发布启动危急预案的命令,同时利用各种宣传通讯设施,号召全村人民紧急动员,自觉参加灭火战斗。

2.启动人员

(1)村森林防火指挥部的全体人员到岗到位。

(2)村应急队伍到岗到位。

(3)以失火点为中心,发布全镇扑火动员令,全镇各村应急队伍及扑火人员到岗到位,迅速组织扑救山林火灾。

(4)按照火情的发展,及时请求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增援。

五、扑火队伍的组成及调用

1.村森林防火指挥部成立10人以上的防火应急队。

2.组建10人以上的扑火突击队。

3.各村扑火灾突击队必须配备相应数量的扑火器材,砍刀每人一把,大沙袋、水管、水泵等其费用由各单位、村负责。

4.调用村森林防火指挥部应急队和其他村扑火突击队,由镇森林防火指挥长下达命令,无论什么情况,各个应急队在接到调用命令后,必须按照命令到岗到位,其中属本组范围内的,一般在十分钟内到岗到位。属本村范围内的一般在二十分钟内到岗到位。

六、预警、监测、信息报告和处理

1.森林火灾预防

(1)强化宣传教育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标语、责任状、宣传栏、宣传牌等形式加强宣传,坚决杜绝上坟烧纸、烧荒、炼地堰等野外用火。全村森林防火领导小组开展经常性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识;规范生产、生活用火行为,严格控制和管理林区野外火源;加强对高火险时段和危险区域检查监督,消除各项火灾隐患;有计划地烧除可燃物,开设防火阻隔带;加强森林防火基础建设,全面提高预防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

(2)加强队伍建设

各社都必须要配备专职人员护林,特别是森林防火戒严期期间,各村要增配人员对重点林区野外用火进行24小时巡逻看护。

2.信息报送和处理:出现火情,应当逐级上报。

3.扑火指挥:扑救森林火灾由本村森林防火应急指挥部统一组织和指挥,参加扑火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扑火前线指挥部的统一指挥。随着火情的发展变化,村领导靠前指挥到位,扑火前线指挥部的级别随着提高,人员组成相应调整,但要坚持由上到下的逐级指挥体系。根据火场情况划分战区后,各项工作分指挥部按照总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可以全权负责本战区的组织指挥。

4.扑火原则:在扑火过程中,首先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扑火人员、居民点和重要设施的安全;在扑火战略上,尊重自然规律,采取“阻、打、清”相结合,做到快速出击、科学扑火,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在扑火战术上,要采取整体围控,各个歼灭;重兵扑救,彻底清除;阻隔为主,正面扑救为辅等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扑救,减少森林资源损失;在落实责任制上,采取分段落包干、划区包干的办法,建立扑火、清理和看守火场的责任制。

七、火灾的预案及善后处理

1.森林火灾事故发生后,一般以森林公安为主,村组配合,林业部门参加及时查明火因。火灾扑灭后,迅速查明损失情况,对肇事者和责任人做到处理,所有资料一律存档备查。

2.按属地管理原则,及时做好灾民的抢救疏散和安置工作。

3.因扑救森林火灾负伤、致残或者牺牲的人员医疗抚恤,按《森林防火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执行。

4.按属地管理原则,及时对火烧迹地实行林木补造。

5.加强对干部群众森林防火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主要进山路口及森林植被好的地方都要设立警示牌。以组为单位,定期召开广播会、社会,增强村民的防火意识。

各村要按照林业技术规程要求,适时完成火烧迹地的更新造林任务,并由林业站进行技术指导检查验收。

八、预案的管理和调动

1.森林防火应急预案实行分级启动。当火警发生后,根据预警分析及火情来势及紧急会同结果,按照初级预案、紧急预案、危急预案的级别启动。

森林防火宣传方案 篇6

一、工作目标

紧扣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为指导,严格执行《福建省森林防火条例》,以确保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中心,以“文明祭扫,平安清明”为目标,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科学扑救、以人为本、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提倡文明祭祖,林区森林火灾隐患排查率达95%以上,确保清明节期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

二、工作分工

第一组:组长:连惠汀

组员:陈映龙、孙益容、陈书兴、赖锦彬

车辆:闽E警7113(圆山所)

督查乡镇:程溪镇、九湖镇、程溪农场

第二组:组长:席辉

组员:江亚坤、甘亚海、余建辉、蓝强顺

车辆:闽E771KD(郑建华)

督查乡镇:浮宫镇、港尾镇、隆教乡

第三组:组长:林理生

组员:姚历强、余文胜、李斌

车辆:闽E9J028(高立荣)

督查乡镇:颜厝镇、榜山镇、石码镇

第四组:组长:陈恩永

组员:翁建阳、林伟杰、高劭毅

车辆:闽E警7112(东海所)

督查乡镇:海澄镇、白水镇、紫泥镇

第五组:组长:黄文杰

组员:姚历勇、陈育兵、郑立平

车辆:闽E575KD(周毅伟)

督查乡镇:东园镇、东泗乡、双第农场

第六组:组长:高春生

组员:康为民、黄芳珍、林中彪、江宇

车辆:闽E9J058(黄海门)

另:车辆闽E732KD(陈志雄)待命。

三、督查内容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从3月29日至4月1日。

主要内容:

1、各乡(镇)场是否制定清明期间的森林防火工作方案,细化工作内容;是否将山头地块明确到人,落实到户;各村清明节期间的值班人员、巡逻队成员、包山头包路口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是否上报镇政府相关部门。

2、是否利用各种宣传工具进行“文明祭扫、平安清明”宣传。

3、是否增加临时护林防火工作人员,加强巡山,做到“守责、尽责、负责”三落实。

4、扑火专业队伍建设情况、扑火机具配备情况、扑火队员24小时备勤情况。

5、应急预案完善、演练情况。

(二)第二阶段(执行阶段):4月1日至5月10日。

主要内容:

1、各乡(镇)场是否落实村两委成员包山头、路口责任制,名单是否固定;清明节期间各主要进山路口、山头是否有安排村领导、值班人员进行站岗放哨,发放宣传材料,做好宣传工作,禁止火源进山。

2、护林员是否不间断进行巡山检查,各陵园周边、林缘边上是否有专人盯守。

3、专业、半专业队伍是否集中食宿,做到严阵以待,保证人员、工具到位,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4、是否有指定专人做好森林火灾扑救后勤工作(发生火灾时是否有人带路、食品保障、看守火场)。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5月10日以后。

主要内容:对清明期间的森林防火工作进行总结,对工作开展好的单位进行表扬,对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并与年底森林防火责任制考核相挂钩。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局成立清明期间森林防火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组长为各小组长,防火办、森林公安、林业站、绿化办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加强对活动的指导。

(二)加强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广泛刷写防火标语、标识、固定标牌,形成浓厚的防火氛围,确保不出现问题。

(三)加强督查。全面检查清明节期间森林防火工作方案落实情况。各防火重点乡镇要结合本单位实际,突出重点和薄弱环节,认真开展好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做到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漏区。

(四)突出重点。清明节当天(即20xx年4月5日):

1、局组织森林公安、执法大队、防火办等相关人员对东园、白水、海澄等集中扫墓的乡镇进行宣传,分发宣传单,不间断播报“防火通告”,发现违章用火及时处理。

2、各督查组和森林公安派出所、林业站人员按照所负责乡镇,分别深入一线进行宣传督查。

3、其他未安排督查的人员在家待命,并保持通讯畅通,随叫随到。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方案 篇7

关键词:森林防火,视频监控,图像分析,动态报警

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迅猛发展, 现代化的科学成果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实际生产领域, 为推动社会进步发展发挥了日益凸显的作用。该文以视频监控系统在森林防火领域的应用为例, 简析了系统开发技术、开发方法和开发模型等方面内容, 集中展现了以信息化推动森林防火现代化的科学成果。纵观新时期森林防火工作, 该系统的全面推广势必会为林业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 背景和意义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和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 其后果不仅直接危害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而且会影响气候、植被及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变化, 甚至影响林区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发展。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事关生态文明建设, 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意义重大而深远。

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灾害发生的随机性、短时间内能造成巨大损失的特点。火灾扑救是否及时, 决策是否得当, 取决于对林火行为的发现是否及时, 分析是否准确合理, 决策措施是否得当。森林防火投入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国内外都在为预防、减少和控制森林火灾而努力[1]。

传统的森林火灾监控主要依靠人工监控、群众报警, 由于林区人烟稀少, 森林火灾发生后单靠人工的方式很难及时发现, 不利于森林火灾及时扑救, 也不利于森林火灾损失的控制[2]。但视频监控系统可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

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是利用新技术手段搞好森林防火、防护的重要措施, 能够改变目前人力防火防护的原始管理模式, 为森林防火防护应用高科技手段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将提高林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并产生巨大的效益。

2 开发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计算机、数字编解码、网络这三大技术的旋风引来了视频监控技术的长足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发展阶段:模拟监控阶段、基于PC的多媒体监控阶段、基于Web服务器的远程视频监控。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由网络、监控中心部分和前端的编码设备组成。其中网络主要是系统的网络结构和方式, 包括LAN、WLAN、ADSL、PSTN、ISDN、x DSL、CDMA、GPRS、卫星通信等;前端的编码设备主要是音视频的采集和编码, 又叫网络视频服务器, 便于网络传输;监控中心部分是中心管理软件, 包括视音频的还原和综合管理系统[3]。

远程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与多媒体、图像处理、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 设有内置嵌入式Web服务器的视频服务器, 可直接连入局域网, 布控区域广阔, 即插即用, 用于压缩视音频数据、存储和其他多种处理。由大容量存储设备、视音频接口、输入/输出通道、RS422/RS232串行接口、软件接口、网络接口、协议接口以及视音频矩阵等组成, 以IP地址标识, 视频服务器硬件设备同处理器和操作系统捆绑紧密, 功能专一, 性能稳定, 便于安装、维护, 有利于实现系统的模块化设计。

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1) 数字视频网络传输协议。采用RTP/UDP/IP作为远程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中实现视音频数据的传输协议, 将RTP/RTCP与UDP相结合, 在UDP上利用RTP/RTCP进行视音频数据的封装、打包和同步, 使网络传输延时达到最小。 (2) 数字编解码技术。为了满足数据存储和计算机网络处理传输的基本要求, 大幅合理压缩视频数据, 用最小的数据量表达和传输视频信息。 (3) 远程数字视频监控系统软件。远程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软件发展涉及到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相关算法, 兼容的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 NT、Windows 2000以及Windows XP等[4]。

3 开发模型

3.1 快速原型模型

快速原型模型是为了满足软件计划时期定义的用户需求的不完全性和不准确性而设计, 可以弥补瀑布模型的缺点。快速原型模型先收集用户的需求, 软件的总体目标由开发者和用户一起定义, 将已知的需求标识出来, 并规划需求进一步定义的区域。在此基础上进行快速设计, 先建立一个原型系统, 该系统可以反映用户的需求, 目标系统的概貌由用户和开发人员进行评判, 反复扩充、改进和求精原型, 以使最终的目标系统符合用户的需求 (图1) 。使用快速原型模型, 允许更好地控制资源管理、配置管理、确认和验证等方面的处理, 允许系统出现自然的改变, 强调用较小的现实手段构造大系统, 提高了处理模式的描述能力, 更接近现实的开发过程[5]。

3.2 螺旋模型

螺旋模型结合了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的优点, 增加了风险分析, 使软件增量版本的快速开发成为可能。螺旋模型适用于大型系统及软件的开发, 其使用原型作为降低风险的机制, 保持了传统模型中阶段性的系统方法, 但将其并进了迭代框架, 使开发者在产品演化的任一阶段均可应用原型方法, 能更加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使用螺旋模型要求具有丰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和专门知识, 如果未能及时发现项目存在的风险, 势必造成重大损失[6]。

3.3 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开发最早, 其将软件开发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 每个阶段的工作都以上一阶段工作的结果为依据, 同时为下一个阶段的工作提供前提, 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分。瀑布模型为软件开发和维护提供了一种较为有效的管理模式, 其在控制软件开发复杂度、支持开发结构化软件、促进软件开发工程化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其缺点是前期工作造成的差错越到后期损失和影响越大, 纠正的成本也越高。

3.4 增量模型

增量模型也称为有计划的产品改进模型, 它从一组给定的需求开始, 通过构造一系列可执行中间版本来实施开发活动。与快速原型模型不一样, 增量模型强调每一个增量均发布一个可操作产品。

4 开发方法

4.1 可视化开发方法

可视化开发是软件开发方式上的一场革命, 是20世纪90年代软件界最大的2个热点之一。由于要生成与各种应用相关的消息响应函数, 所以可视化开发只能用于相当成熟的应用领域, 如关系数据库的开发。可视化开发就是在可视开发工具提供的图形用户界面上, 通过菜单、对话框、按钮、编辑框、复选框、单选框、列表框和滚动条等操作界面元素, 由可视开发工具自动生成应用软件。

目前的可视化开发工具只能提供用户界面的可视化开发。消息响应函数 (或称脚本) 则仍需用通常的高级语言 (3GL) 编写。使消息响应函数的开发大大简化。4GL由数据库领域提供, 由可视开发工具在生成软件时自动装入, 其工作方式是事件驱动, 由系统产生相应事件的消息, 再传递给相应的消息响应函数[7]。

从原理上讲, 活塞表面设计中的热应力计算等与图形有关的所有应用都可采用可视化开发方式, 用户只需在界面上用鼠标修改活塞表面的曲线, 应用软件就自动进行有限元划分、温度场计算、热应力计算, 并将热应力的等值曲线图显示在屏幕上。可视开发工具应提供两大类服务:一类是为各种具体子应用的各个常规执行步骤提供规范窗口, 包括对话框、菜单、列表框、组合框、按钮和编辑框等, 以供用户挑选, 开发工具还应为所有的选择 (事件) 提供消息响应函数;另一类是生成图形用户界面及相关的消息响应函数。

4.2 软件重用和组件连接

软件重用 (Reuse) 又称软件复用或软件再用, 有利于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 是利用已有的软件成分来构造新的软件, 可减少软件开发费用和时间。1968年的NATO软件工程会议第1次提出可复用库思想。1983年, Freeman详细地定义了软件重用, 指出源代码片断、子系统的设计结构、模块的详细设计、文档和某一方面的规范说明等均可以是软件人工制品。

4.3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

面向对象技术 (OMT) 是软件技术的一次革命, 是一种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相结合的方法, 是在OOP (面向对象编程) 、OOD (面向对象设计) 和OOA (面向对象分析) 的基础山形成的。OMT在OO语言中, 子类可以继承父类的属性和行为, 也可以重载父类的某个行为 (虚函数) 。因此, 进行功能修改时, 引入某类的一个子类, 对要修改的一些行为 (即虚函数或虚方法) 进行重新定义, 彻底解决了软件的可修改性和可维护性, 提高了软件的可靠性和健壮性。该技术以对象建模为基础, 结合了输入、输出数据结构和所有对象的数据结构, 当需求变化时对象的性质要比对象的使用更为稳定, 从而使建立在对象结构上的软件系统也更为稳定, 彻底实现了PAM没有完全实现的目标[8]。

4.4 ICASE (Integrated Computer-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

随着软件开发工具的积累和自动化工具的增多, 软件开发环境进入了第三代ICASE。系统集成方式历经数据交换、公共用户界面 (第二代CASE) 、信息中心库。信息中心库是ICASE的主要集成方式, 提供数据集成、控制集成及一组用户界面管理设施和一大批工具, 如垂直工具集、水平工具集以及开放工具槽。ICASE的进一步发展须结合面向对象技术、软件重用技术以及智能化I-CASE。ICASE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应用软件的全自动开发, 即开发人员只要写好软件的需求规格说明书, 软件开发环境就自动完成从需求分析开始的所有软件开发工作, 自动生成供用户直接使用的软件及有关文档。

5 结语

视频监控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 具有开发周期长、技术复杂、技术精度要求高等特点。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 建议采用delphi7.0为开发工具, 其结构合理, 功能适用, 操作灵活, 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扩充性。

参考文献

[1]毕厚杰.新一代视频压缩编码标准——H.264/AVC[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1-151.

[2]陈兵旗.实用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8:50-59.

[3]邓建伟, 杨明川, 李文杰.网络视频监控关键技术的发展[J].通信世界, 2007 (34) :24-25.

[4]冀振燕.UML系统分析设计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20-22.

[5]静海著.深入Delphi网络编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125-240.

[6]郝荣霞, 徐旭东, 陈文博.基于网络摄像机的第三代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J].信息技术, 2007, 29 (9) :120-122.

[7]邵维忠, 杨芙清.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15-20.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方案 篇8

关键词 无人机系统;森林防火;森林维护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6.023

森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在森林的维护工作中,防火又是重中之重。但在我国,森林防火存在气候地理环境复杂多变的不利因素和火源不易确定、可燃物超载、防控能力薄弱的困难。目前,在我国仍然采用派遣人员实地巡逻这种浪费人力、落后的森林防火维护方式,一旦火灾来临,就显现出难以准确找到起火点和观测火势发展等方面的弊端。虽然有的地区投入了航空的监测方法,但这种方法需要有人员驾驶操作,这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且拍摄的图像精度、分辨率难以达到森林防火的要求,而且这种方法极易受天气气候因素影响,对于小的林区更是大材小用,浪费人力和资源。无人机系统的应用,很大地弥补了这些方面的不足,它具有操作方便、影像实时传输、续航能力强、机动灵活、监测精准、和24 h不间断进行监测等方面的优势。无人机系统在森林防火方面非常值得应用和推广。

1 无人机系统概况

首先,要了解无人机系统的工作原理,才能更好地开展无人机系统在森林防火方面的应用工作。

1.1 简介

无人机就是没有驾驶人员的飞行器,传统的定义上把这样的飞行器称作靶机,无人机是其俗称。无人机由无人靶机、无人驾驶飞机和遥控飞行器三部分组成,能够在脱离人员的驾驶情况下,依据实际情况,自主控制或和地控人员合作的半自控模式完成任务。无人机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地面控制系统或控制站、飞行器、有效载荷及数据链路、有效载荷、发射及回收系统、地面处理和维护系统等。

1.2 工作原理

无人机在监测森林火灾的系统可以归纳为三大部分,即机载飞行系统、机载控制系统、地面处理系统,这三个系统有机结合、相互配合,协调地完成无人机系统在森林防火方面的工作[1]。

1.2.1 机载飞行系统

机载飞行平台包括机体、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CCD和无限通信等单元部件。在森林防火中,其主要任务是确保整个无人机森林火灾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是无人机森林防火系统的基础。而地面监测控制平台负责记录无人机飞行轨迹、飞行位置和姿态的信息,存储和输出无人机拍摄传回地面的图像数据,上传由地面控制平台发出的指令,变更无人机的飞行轨迹或方向。它的主要单元部件有:监测计算机、遥控器和无线通讯系统等[2]。

1.2.2 机载控制系统

机载飞行平台的设计受机载控制系统的影响,就森林防火系统中的无人机来说,其机身的载重量很轻,它不但要承载机载控制系统,还要承载无线通讯设备和监测仪器等,这就要求相关的硬件要具备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等特点。此外,设计还应考虑抗干扰能力、系统升级等问题。应用于森林防火系统的无人机的机载控制系统,除了要有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外,还要有具有CCD摄像头以及配件的图像模块来向地面发回图像或相关的数据。

1.2.3 地面处理系统

地面处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数传、图传电台,遥控发射器、数据处理器和计算机。数传、图传电台的作用是接收机载电台发出的图像数据;遥控发射器负责对机载飞行系统发射控制指令;计算机则是用来显示接收到的图像信息和飞行参数数据等方面。

2 无人机系统在森林防火的应用

得益于图像传输数字化、GPS技术、遥感技术和视频实时传输技术等的快速发展,无人机系统在森林防火方面的应用得以实现,且无人机系统以其绝对的优势,弥补了传统的森林防火方式的不足[3]。它能够广泛应用于森林火灾发生前的火灾监测、预报,火灾发生时的预测、扑救和火灾后的评估等方面的工作中,有效提高了森林防火信息获取的速度和精确度,大大缩短森林火灾扑救的过程,节约人力资源的投入。

2.1 无人机对森林防火区域监测巡视

无人机系统在森林防火方面的设备非常先进,它包括了摄像机、前视红外线仪器、高分辨率相机和图像传输的等,它能方便快捷、高效地实施和完成森林防火区域的空中监测巡视工作;并且完成高清图像拍摄、存储和图像视频实时传输,使森林防火人员对火灾迅速作出反应,采取相应措施。此外,前置红外仪器能执行夜间巡视任务。无人机运用的手抛发射、伞降回收方法,决定了它能在许多复杂的场地环境轻松投入使用。

2.2 无人机可以火灾上空作业

森林火灾发生时,若使用载人飞机,观测人员不但不能清楚观察掌握火势蔓延情况,还对飞行带来极大的危险。无人机则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它利用其搭载的摄像和影像传输设备探测和侦查森林火灾,并利用微波信号实时传送到地面工作者,使他们能够及时掌握火势发展的动向来监测扑救森林火灾。最大限度减少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

2.3 无人机能够24 h不间断监测火情

在火灾上空,无人机可以24 h不间断地对火势情况进行监测,对火情预警迅速,报告精准的起火点,有利于森林火灾初始阶段的扑救工作[4]。无人机在巡查时,会根据预设好的飞行轨迹飞行,通过影像传输技术实时把在空中作业所获得的影像资料传送给地面的监测站点,再使用网络经由站点把资料传给防火办公室的值班人。根据影像资料,工作人员就可以发现火灾发生的疑似区域,然后用遥控设备由地面向空中发出指令来改变无人机飞行轨迹或方向,执行进一步的探测任务,再利用无人机的无线链路将最新的探测结果传输回地面。

2.4 无人机辅助科学扑救指挥

无人机能监测火场上空的火情动态,扑救指挥部门利用无人机反馈回来的资料信息,迅速高效组织和部署扑救工作,及时通知消防人员,合理有效地制定人员撤离火场的路线,最大限度保障扑救人员的安全,使扑救指挥工作及时、有序、合理、科学地进行。

3 无人机系统在森林防火中发展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世界各国都对无人机研究、发展和应用也越来越重视。我国在重视无人机在军事领域发展的同时,还坚持无人机军民结合的发展道路,带动民用无人机的发展,尤其是在森林防火方面,无人机以其独具的优势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动和发展。但我国无人机系统在森林防火方面,还处在初始阶段,没有形成规模,其中还存在着无人机升级技术不够完善、抗风能力差、监测图像精度有待提高等方面的技术问题。但相信随着相关科研的投入不断加大,研究的不断深入,无人机不但在森林防火方面的应用会更加广泛,技术更加成熟;还会在我国资源保护、农业发展、科技发明等领域得到很好的开发应用,发展前景相当乐观。

参考文献

[1]赵莹,王小平.无人机遥感在抗震救灾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14,(12):113-115.

[2]王根铎,韩婷娜,郭国明,等.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在灾害应急救援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传播,2014(14):197-198.

[3]邹明普,邹磊.无人机飞行管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测绘,2015(1):75-79.

[4]孙戈东.浅谈无人机系统[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2):42,44.

上一篇:献给教师节的诗词下一篇:高一作文:寒假生活感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