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长度单位换算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上长度单位换算(精选4篇)

二年级上长度单位换算 篇1

一、复习导入

问题: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生:克、千克、吨。“那它们三兄弟中,谁是老大?谁是老二?谁又是老三呢?” “为什么这样说呢?它们各表示什么呢?”(克一般表示比较轻的物体如乒乓球、鸡蛋、面包、饼干等的重量;千克一般表示一般重的物体如小羊、小牛、小狗等动物的体重;吨就表示特别重的物体如大象、大鲸等的体重。)

物体不同,要用的质量单位也不同,你们会为他们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吗?好,我们一起来做一下。

一个樱桃重5()一只鸭子重4()卡车载重2()

一袋奶重220()小明重25()一头鲸鱼重50()

二、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3吨=()千克; 6000千克=()吨 1600千克-600千克=()吨 1吨-400千克=()千克

2800千克-800千克=()吨 4020千克-20千克=()吨

1吨-500千克=()千克 2吨-500千克=()千克

练习题

1.长度单位换算

3厘米=()毫米()厘米=5分米 3厘米5毫米=()毫米 6千米=()米 100毫米=()厘米()米=4千米 40毫米=()厘米 10千米=()米 100毫米=()分米 6千米300米=()米

2.质量单位换算

1吨=()千克()千克=5000克 4吨=()千克 9000千克=()吨()吨= 2000千克 3000克=()千克

3.填上合适的单位。一瓶酱油重1()卡车载重8()

三年级学生重30()机场跑道长约3()

桌子高85()大头针长22()

4.明明绕学校操场跑两圈是400米,还差()正好是1千米。

5.量数学课本的厚度,最好用()作单位,量学校操场的长度,最好用(位。

6.一张白纸约重3(),一头大象约重2(),一个西瓜约重4()。

7.人们测量较小的长度时常用()作单位,测量下面线段的长度。

长()

二、我会连

一座桥长 15米

数学书厚 125厘米

小青的身高 5千米

一幢楼房高 8毫米

三、谁是谁非

1.一枝铅笔长18米。

()2.数学书宽约17厘米。

()3.一座三层楼房高约10分米。

()4.一辆长安小货车载重1吨。

()5.新城小学到万江汽车总站约4千米。

()6.一头猪重100千克。

()7.一头成年蓝鲸重30千克。

()

四、我会画

1.画一条长42毫米的线段。2.画一条长1分米2厘米的线段。3.画一条比7厘米短5毫米的线段。)作单

五、计算

1.计算。

6吨200千克=()千克 1米—3分米=()分米 7千米—5000米=()米 8毫米 + 2毫米=()厘米 82厘米—52厘米=()分米 3厘米 + 2毫米=()毫米 1吨—700千克=()千克 6吨—2000千克=()千克 5200千克—3200千克=()吨 200千克+1800千克=()吨

2.3.在()里填上“=”、“<”、“>”。

2吨()960千克 1000克()3千克 45克()3千克

2050克()2049千克 4千米()4200米 100毫米()1分米 15吨()15千克 5000千克()5吨

六、快乐ABC

1.最轻的是()。

A.7000克

B.2吨

C.2千克 2.飞机每小时大约飞行800()

A.米

B.分米

C.千米 3.2袋水泥重100()

A.千克

B.克

C.吨 4.我步行1小时能走5()

A.千米

B.分米

C.厘米 5.1吨铁和1吨木材相比()

A.铁重些

B.木材重些

C.一样重

七、生活多彩园

1.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有3个集装箱,每个集装箱重600千克,这辆车超载了吗?

2.菜店运来6吨大白菜,上午卖出3000千克,下午全部卖完。下午卖出大白菜多少千克?

二年级上长度单位换算 篇2

③1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④9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⑤6平方米=()平方分米 ⑥5平方米-3平方米=()平方米

⑦400平方分米+20平方分米=()平方分米 ⑧40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⑨5000平方分米=()平方米 ⑩2米3分米=()分米 ⑪5分米4厘米=()厘米 ⑫14厘米=()分米()厘米

⑬3米20厘米+2米3厘米=()米()厘米 ⑭50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⑮80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⑯1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长度、时间和速度单位换算习题 篇3

2.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夜晚,人们看到天空中的云和月亮,常常使人感到月亮在云中穿行,选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_;如果以月亮为参照物,则________是运动的。

思路解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哪个物体被选作参照物,就假定此物体不动,被分析物体与它比较,若两者相对位置变了,证明被分析物体运动了,若两者相对位置没变,说明被分析物体是静止的。答案:地面 云 云

3.坐在火车上的乘客从窗户向外看,铁路两旁的树木和建筑物迅速向后退,乘客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乘客看到树木和建筑物在后退,实际上是他选择了运动的物体作参照物,即选择了火车或他自己。答案:火车(或他自己)10分钟训练

1.地球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____的,相对于太阳是___________的。它绕地心转动一周所需时间为___________,绕太阳转动一周所需时间为___________。

思路解析:“同步”卫星,即这类卫星绕地球一周时,地球也刚好自转一周,若以地球为参照物,它是静止不动的,所以当地球自转一周24 h时,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转动一周大约24 h。相对于太阳来说,地球绕太阳运动,绕地球转动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地球绕太阳一周需一年时间,故同步卫星绕太阳转动一周大约需一年时间。答案:静止 运动 24 h 一年

2.“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如图12-1-1所示,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___________这一物理知识所导致的。

图12-1-1 思路解析:此题与典故相结合,考查了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答案: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五四运动 B.太阳升上天空 C.生命运动 D.铁生锈了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机械运动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选项中只有太阳升上天空描述了太阳相对于地球位置发生了改变。答案:B

4.在下列关于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是绝对的,而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B.我们说地球是运动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一定是地球上的静止物体

C.甲以乙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但以丙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丙以乙为参照物,丙一定是运动的 D.研究物体运动有时可以不选择参照物

思路解析:宇宙中一切物体的运动都是绝对的,但运动与静止又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所以A正确。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一般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但分析某一物体,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自身。现在要判断地球的运动状态,若以地球上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地球本身将永远是静止的,故B错误。对于选项C,甲和乙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运动状态完全一样,以丙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乙也是运动的;所以若以乙为参照物,丙一定是运动的,因为两者的相对位置变化了。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若没有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就无法判断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变化,因而D是错误的。答案:AC

5.如图12-1-2,甲是小林同学在不同时刻对公路上的卡车和轿车所拍摄的两幅照片,由此照片你能否判断出卡车和轿车的运动状态?若将照片拍摄为图乙,你得到的结论又将怎样?说明理由。

图12-1-2

思路解析:这是一道力学和光学的综合题。图甲中,卡车与小轿车之间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但由于没有合适的参照物,因此无法判断出卡车和轿车的运动状态,它有以下可能:

(1)小轿车向右运动,而卡车静止不动。(2)小轿车静止不动,而卡车向左运动。(3)小轿车向右运动,同时卡车向左运动。

图乙中有了参照物——地面路旁站牌,很容易判断出是小轿车静止不动,而卡车向左运动。

答案:由图甲不能判断出卡车和轿车的运动状态;由图乙可以判断出卡车向左运动,轿车静止不动。理由是乙图中有了参照物——路牌,根据卡车和轿车相对参照物位置是否改变可得出此结论。

6.如图12-1-3所示,对于坐在小轿车里的乘客,司机说他静止的;在路边行走的学生说他运动得很快。司机和小学生谁说得对?为什么?

图12-1-3 思路解析:同一物体的运动,如果观察者以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选不同的参照物),观察得到的结果则不同。司机说乘客静止,是以小轿车为参照物的;而小学生说乘客运动得很快,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答案:他们说得都对。因为他们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司机以车为参照物,学生以地面为参照物。30分钟训练

1.如图12-1-4所示是特技跳伞运动员在离地面3 000 m的高空中表演时形成的一组造型。以A运动员为参照物,B运动员是_________的。(填“静止”或“运动”)

图12-1-4 思路解析: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跳伞运动员A和B是以同样的速度向下运动,但若以A运动员为参照物,B运动员相对A运

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即静止。答案:静止

2.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这两句诗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A.岸边和行船 B.行船和岸边 C.都是行船 D.都是岸边

思路解析:解决这类问题要明确研究对象和参照物。选定认为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后,要看所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的变化。诗中说“青山相对出”,它是相对于行船有位置的变化,以“行船”为参照物,两岸青山好像相对走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相对于岸边来说有位置的变化,故其参照物为“岸边”。答案:B

3.蒸汽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观察者只听到火车的声音,却看不见火车。已知当时的风向是向东,观察者所见到的火车的烟囱中冒出的烟雾是竖直向上呈柱形的。由此可知,火车相对地面的运动方向是()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思路解析:从火车的烟囱中冒出的烟雾在离开火车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会同时随风一起向东运动,且烟雾运动速度与风速相同。当观察者见到烟囱冒出的烟雾是竖直向上时,说明后冒出的烟雾也是向东运动的,而且后冒出的烟雾向东运动的速度与

开始先冒出的烟雾向东运动的速度相同,所以火车也是自西向东运动的,且速度与风速相同。答案:A

4.我们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总是相对一定的参照物的。以下关于“静止”的说法中,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A.“亚洲一号”同步卫星看上去是“静止”的

B.空中加油机的飞行员看到被加油的战斗机是“静止”的 C.法国飞行员在空战中伸手抓到“静止”的子弹

D.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飞船中的宇航员感觉飞船是“静止”的

思路解析:一切物体都处于运动中,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运动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所谓的“静止”,就是我们研究的对象与选定的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同步卫星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法国飞行员抓住“静止”的子弹是以本人为参照物的;空中加油机的飞行员看被加油的战斗机是以本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的;宇宙飞船中的宇航员感觉飞船是“静止”的,是以自己为参照物的。答案:A

5.一辆汽车在马路上向东快速行驶,一个人在便道上向东行走,如果以车为参照物,关于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西运动 B.向东运动 C.静止 D.无法确定 思路解析:此题若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人和汽车都是向东运动的,只不过人运动得慢,而车运动得快;人相对于车而言是落后,即相对车这个参照物而言,人向后(西)运动。答案:A 6.我们常说“旭日东升”、“夕阳西下”,对太阳这种东升西落的现象,我们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天空 B.云层 C.月亮 D.地平面

思路解析:“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都是描述太阳这个天体的运动情况的,指太阳相对于地表面而言上升或下降,所以我们在这里选择的参照物都是地面。答案:D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宇宙中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机械运动中所描述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由所选择的参照物决定的 D.究竟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以研究方便为原则

思路解析:在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静止的物体不存在,A正确。在描述机械运动的静止或运动时,是看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B正确。一个物体的运动或静止,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那么描述的结果往往是不同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C正确。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研究,但应以研究方便为原则,D正确。答案:ABCD 8.在一个无风的天气里,当你骑车快速前进时会感到有风迎面吹过来,这时你所选的参照物是()A.空气 B.路边的树 C.自己 D.没选择任何物体

思路解析:“无风”是指空气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你骑车快速前进时,是以地面为参照物,你和车运动;那么,若以你或车为参照物,地面和空气相对于你或车而言是向后运动,即你会感到有风迎面吹来,所以你是以自己为参照物感到有风的。答案:C 9.在学了“运动具有相对性”这一原理之后,小刚同学自己动手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器材:白纸、彩笔(或蜡笔)、铅笔。

图12-1-5

操作步骤:(1)找一张长方形白纸,用蜡笔或水彩笔在上面画一些彩云。(2)将一枝铅笔放在纸的前面如图12-1-5,迅速向下移动画有彩云的白纸,观察铅笔的运动情况。

请你根据小刚同学的操作步骤,亲自完成这一操作,并开动脑筋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路解析:向下移动白纸时,若以白纸为参照物,铅笔在向上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铅笔是静止的。说明了选择不同参照物研究物体运动情况时,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答案:同一物体选不同的参照物,它是运动还是静止,结论也不相同。

10.“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我坐在奔驰的列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地向后退去„„”请从上文中找出描述机械运动的词,并指出它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什么。

思路解析:本题中给予的信息内容并不多,我们可以逐句加以分析:“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描述的是太阳的运动情况,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我坐在奔驰的列车里”描述的是列车的运动情况,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静靠在椅背上”描述的是“我”静止不动,是以椅背为参照物的;“路旁的树木急速地向后退去”描述的是树木的运动情况,是以列车为参照物的。答案:词语

所选参照物

冉冉升起 地球 奔驰 地面 静靠 椅背 向后退去 列车

11.电影《西游记》中有孙悟空“腾空驾雾”的特技镜头,这是利用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拍摄出来的。拍摄时,先拍出孙悟空在布景云朵上的表演镜头,再拍出天空中的真实白云,地面上的山河湖泊,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中叠合,叠合时迅速移动作为背景的白云、山河湖泊,此时观众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时,感觉到孙悟空在“驾云飞奔”。根据这个道理,请你想一想,如何拍摄演员坐在奔驰火车上的镜头。

思路解析:这是一道运动的相对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题。在拍摄动画时,通过让背景移动,而拍摄对象不动,这样我们以背景为参照物时,拍摄对象相对背景位置改变,就会感到拍摄对象(孙悟空或演员)在运动。答案:白云、山河湖泊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5分钟训练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常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比它大的单位有__________,比它小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答案:米 m km dm cm mm μm nm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_,常用符号________表示,时间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答案:秒 s h min 3.有三把刻度尺,规格不同。钢板尺:量程25 cm,分度值是mm;钢卷尺:量程2 m,分度值是mm;皮卷尺:量程20 m,分度值是cm。请把完成下列测量需要选用的测量工具填在横线上的空白处:(1)测量课桌的长度用__________;(2)测量三级跳远的成绩用__________;(3)测量小笔记本的长度用__________。

思路解析:应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选择不同的刻度尺,一般来说,刻度尺的量程要大于被测长度;分度值也并非越小越好,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测量越精确,要求分度值越小。答案:(1)钢卷尺(2)皮卷尺(3)钢板尺

4._______和_______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产生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答案:测量值 真实值 测量工具 测量者

5.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的尺面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

思路解析:对于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子,可以从其他刻度量起,为了计算方便,最好从其他整数刻度量起。答案:B

10分钟训练

1.教室门框的高度最接近于()

A.1 m B.2 m C.5 m D.8 m

思路解析: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尺度的估计。门框一般高度为2 m左右,故选B。答案:B

2.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12.56 cm=12.56×10-m=0.125 m B.12.56 cm=12.56 cm×10-2 m=0.125 m C.12.56 cm=12.56÷102

m=0.125 m D.12.56 cm=12.56×10-2 cm=0.125 m

思路解析:进行单位换算时,数值包括两部分,即数字和单位。换算时,数字照写,然后乘以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最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具体过程分析如下

答案:A

3.(2010北京模拟)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思路解析:关于误差的问题先明确几点: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在测量中不可避免,只能通过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采取更科学的方法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故选A。答案:A

4.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比较

思路解析: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刻度尺遇冷收缩,刻度小于标准刻度,用它来测物体长度,结果会偏大。答案:A

5.如图12-3-1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

图12-3-1 思路解析: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间的距离,该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间的距离是1 mm,所以本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该物体的长度是L=9.80 cm-6.00 cm=3.80 cm。答案:1 mm 3.80 cm 6.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 cm,14.71 cm,14.82 cm,14.73 cm,14.73cm。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__,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__________。思路解析: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数据是估计的,它只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一位,即0.1 c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很明显14.82 cm这个数据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是错误的。最后测量的结果应取平均值,应为(14.72 cm+14.71 cm +14.73 cm+14.73cm)/4=14.72 cm。答案:mm 14.82 cm 14.72 cm 7.某同学用一把如图12-3-2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

图12-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1)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2)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始端,如果零刻度线磨损,可从其他刻度线量起;(3)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答案:(1)使用了磨损的零刻度线(2)刻度尺没有放正(3)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4)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

30分钟训练

1.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 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A.物理课本的厚度 B.一根粉笔的长度 C.黑板的长度 D.饮水杯的高度

思路解析:首先把172.5 mm化成17.25 cm,然后再与下列物体的长度相对照。答案:D

2.如图12-3-3所示的方法中能够正确测出物体长度的是()

图12-3-3

思路解析:A图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与物体的边缘对齐;D图中刻度尺歪斜而且轴线没有与刻度线垂直。B、C可以正确测出圆的直径和圆锥的高度。答案:BC

3.如图12-3-4所示,一个饮料瓶装有多半瓶水,用刻度尺标出水的深度为h1然后将该瓶倒置,水面到瓶底的高度为h2,若再

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测量瓶底的直径为D,那么,该瓶的容积大概为()

图12-3-4

A.1

224πD(h

1+h2)B.πD(h1

+h2)C.4πD2

(h2

1+h2)D.πD(h1-h2)

思路解析:瓶倒立后,液面上方体积恰好为瓶正立时液面上方体积,这一体积用V2表示,V2=Sh2,S为瓶底面积。瓶正立时,水的体积为V1=Sh1。据图可知,瓶的容积为:

VD2

21+V2=Sh1+Sh2=S(h1+h2)。由于瓶底的直径为D,则瓶底的面积为S=π(2)=14πD,因此瓶的容积为14πD(h1

+h2)。答案:A 4.章天同学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A.18.77 cm B.18.76 cm C.18.74 cm D.18.89 cm 思路解析:同一把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相同,且数据的准确值相等,选D。答案:D 5.探究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先把物体将要通过的路程分成若干段,再分别测量物体通过每段路程所需要的时间。如图12-3-5所示,将运动员跑步的路程分为长度相同的三段,分别测量运动员跑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就可以确定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的变化情况。由图可知,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

图12-3-5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先减小再变大 思路解析: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可知,要比较速度的大小可以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来进行比较。由图可知,三段时间内运动员经过的路程是相等的,都是20 m,而且经过的时间间隔也相同,t1=2 s,t2=2 s,t3=2 s,所以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不变的。答案:A 6.百米比赛中,记时员记时是以看见枪冒烟为准,而不是以听见枪声为准。这是因为如果以枪声为准,由于声音传播较慢,当声音传播到记时员耳朵时,已经慢了一段时间,这样记录的时间就会比实际时间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思路解析:声音和光从起点到终点的传播都需要时间,而声音的传播速度慢,所以需要的时间多,这样从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已经晚了一段时间,记录结果会偏小。答案:小

7.有一个T形工件,如图12-3-6所示。根据你的观察,上面一横(ab)的长度________下面一竖(cd)的高度(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你用什么来检验观察结论是否正确?

图12-3-6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结果是:上面一横的长度_______下面一竖的高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从以上的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于(正常主观感觉应为“小于”,除非乱填或故意揣摩可能“相等”,应倡导真实反映主观感觉或感受,故填“大于”或“相等”均不得分)用刻度尺测量(或“刻度尺”),或用圆规比较(或“圆规”);(其他表示了“测量”含义的均可)等于 有时感觉是不可靠的(或“感觉是不可靠的”),或要准确判断需进行测量。8.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____,还缺少的步骤是:F.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___。

答案:(1)A C 用铜丝圈的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2)DEBF 9.你能想出多少种测量硬币的周长的方法?

思路解析:由于硬币的周长是曲线,所以应采用特殊测量方法,如化曲为直法、滚动法、配合法等等。答案:(1)化曲为直法

用一条弹性不大的细线在硬币上绕一周,在起点和终点重合处作一个记号,将细线展开并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线的长度,也就是硬币的周长。(2)滚动法

先在纸上画一条射线,将硬币放在射线端点处,并在硬币与端点重合处作一个记号A,让硬币沿射线滚动一周,记下记号再次与射线重合的位置B,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度就是硬币的周长。(如图所示)

(3)配合法与公式法相结合

如图所示,先用刻度尺和三角尺测出硬币的直径d,然后根据圆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求出硬币的周长L=πd。

10.英制单位有英寸(吋)、英尺(呎)、码、英里、海里。1码=3英尺=0.914 4 m,1呎=12吋=0.304 8 m,1吋=2.54 cm,1英里=1.609 3 km,1海里=1.8506 km。电视机屏幕的大小用“吋”来表示,例如说某电视是25吋,就是说这台电视机屏幕的对角线的长度是25吋。

问:21吋、25吋、29吋、34吋彩电的屏幕对角线长度各是多少厘米?

二年级上长度单位换算 篇4

第3课时“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南七小学 岳婉英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换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换算。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测量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难点: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自己制作外加电脑上的一些人物图片)、尺子。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件演示)

(1)、前面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米、分米、厘米、毫米

(2)、请你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3)、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同学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二、情境导入:(图片)

由于同学们表现不错,老师想给大家讲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在一个晴朗的下午,碧空万里无云。一只小兔和一只小猫在林间追逐嬉戏,突然、小兔停下来对小猫说:“猫老弟咱们比赛跳远吧,看谁跳得远”,小猫: “好啊、好啊!”。这时,只见小兔纵身一跃(9分米),小猫也早已按赖不住了,只听得“嗖”的一声...(80厘米)。小兔说:“看看、我跳得远吧!”,小猫说:“哼、你才跳了9分米,我跳了80厘米,我才跳得远呢!”。两个小动物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论不休。(师板书:小兔:9分米;小猫:80厘米)

问:小兔和小猫谁跳得远呢?(学生自由说)

到底谁跳得远呢?我们学了“简单的单位换算”后,就能找到答案了!好、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单位换算》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出示教材5角硬币的图片。

提问:从图中我们知道一个5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是多少?(板书:2厘米)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

板书:2厘米=()毫米 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1)1厘米是()毫米?(2)2厘米是()个10毫米?(3)就是()毫米?

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4)学生回答2厘米就是2个10毫米,即20毫米厚,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2厘米与20毫米的长度关系。2〉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课桌图片。谈话:从图中我们知道了课桌的高度是80厘米,它以厘米为单位,这样的长度如果以分米为单位,是几分米?你们能按照刚才换算厘米和毫米的步骤来说一说80厘米=()分米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教师提问:

(1)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有()个10厘米?(2)()个10厘米就是()分米?(3)80厘米等于()分米?

(4)在学生回答了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即8分米后,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80厘米与8分米之间的长度关系。

【设计意图:适当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养成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3、归纳总结。(课件)

提问:比较刚刚学习的厘米换算成毫米与厘米换算成分米的情况,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你发现了什么?

(1)它们之间的进率都是10。

(2)厘米换算成毫米,是将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计量,换算时乘以单位间的进率。

(3)厘米换算成分米,是将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计量,换算时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总结: 大单位×进率=小单位 小单位÷进率=大单位 口诀: 大变小,乘才好。小变大,除一下。【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总结出单位换算的方法技巧。发展和提高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

四、反馈完善(课件)

师:那现在你们知道小兔和小猫,谁跳得远了吗?(指名回答,师板书:9分米=90厘米 90厘米>80厘米,所以小兔跳得远)

师:同学们、有没有勇气继续闯关呢?

课本23页的做一做.找3个同学上黑板完成.之后集体订正.打开课本练习五中的第4和第8题,你们都能做对吗

(第4题,主要是由学生小组讨论完成。第8题由学生自己独立探索完成, 待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单位换算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简单的长度单位的换算,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公式: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上一篇:我的小胖猪作文500字下一篇:写牵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