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重点复习资料

2025-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考物理重点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重点复习资料 篇1

很多知识点的出现看似凌乱,同学们对各个物理量和综合性、对比性较强的章节常常觉得复杂,而且同一种概括方式不能完美地梳理各个知识点。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不同内容,寻找不同的复习方式。

在初中物理学习内容中,最难的就是“电(与磁)”相关内容的学习。下面就以这一部分内容为例,简单阐述几种较有普遍适用性的知识网络构建方法。

方法一:列图表

集中基本概念、公式、规律等

电学中出现的基本物理量较多,有电压、电流、电阻、电能、电功率,它们的定义、表示字母、单位、公式、部分测量工具等等。

概念一多,整体把握上就出现混乱,甚至望而却步。对于这种情况,通过列图表的方式囊括所有概念是相当有效的。

举例如下:

在自行复习完课本知识后,可以列出表格进行归类

在此过程中,这些基本概念有了整体的认识,而且条理清晰,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把知识点重新理清了一边。

类似这种必要将概念进行列图表对比复习的内容还有很多,例如:

光的三种传播(直线、反射、折射);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

三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三能(动能、势能、内能)等等。

方法二:情景分类

构建物理模型

这种方法在计算题中应用得较多,对于某些概念的计算,它出现的具体情景很多,这是有必要让学生针对不同情景的题目进行分类比较,找出每一种情景的一般规律。

例如求“机械效率”的题型中,可以分类四种物理模型:

1.“桶装沙”子模型

当然,这里的“桶”只是一个代表,它可以是用来装物体的任何东西以及附加的某些工具,如绳子(常忽略不计)。

而“沙子”代表为达到目的必须要拉动的物体,在这个情景中,对“桶”所做的功是额外功,对“沙子”所做的功是有用功,它们所用的力不同,而桶和沙子所经过的路程必然是相同的。

2.“杠杆”模型

在拉动物体时,有时要利用杠杆,此时拉动物体所做的功是有用功,实际施加在杠杆上的力所做的功是总功,简化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两个力相应的做功距离之比等于这两个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之比,也等于它们沿着杆到支点的距离之比。

3.“滑轮”模型

这类题型的简化关键在于找出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因为它决定了公式中H与S的倍数关系,假设动滑轮上有n段绳子

(1)若滑轮是竖放的,G为挂钩上被拉物体的重量。

(2)若滑轮是横放的,f表示挂钩上物理需要克服的摩擦力,F表示绳子自由端实际所用的力。

4.“斜面”模型

这种模型求机械效率比较简单,可以直接套公式。

这些模型归纳,都需要自己在做题的过程中归纳总结、比较,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

其它可以用构建模型方法复习的知识点还有很多,比如密度的测量,可以构建成两种常见的模型:“不规则形状固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

方法三:对比法

有些知识点之间存在较强的对比性,分别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可能困难都不会太大,但是一旦学到后面就会把前面的知识点混淆在一起。

比如说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对比,我们应该充分比较它们各个方面的区别,包括原理、作用(能量转化)、实验装置、应用等等。

方法四:专题复习法

对于部分内容,很多同学常觉得复杂混乱,比如说电学,往往会感到抽象难懂。电路图看起来纵横交错学生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

在初中阶段,电学的物理概念、定律及相应的计算公式是最多的。

为了突出各知识点的联系,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在学生对电学进行全面的知识归纳的基础上,分专题来进行复习。在电学复习中按各知识点的联系,可分五个专题。

1.分析电路:

电路图是电学的重要内容。许多电学题往往一开头就有一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如果把电路图辨认错了,电路中的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等物理量的计算也随之而错,造成“全军覆没”的局面。所以分析电路是学好电学的第一步。

2.欧姆定律的运用:

欧姆定律是初中电学计算的核心。它揭示了电学三个最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3.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公式的运用:

初中生在学完欧姆定律时,还觉得电学不是很难。因只需一个公式I=U/R或它的变形就可以解决问题。

但学到电功(W=UIt)、电功率(P=UI)和焦耳定律(Q=I方Rt)时,对于这三个十分接近而又联系紧密的概念,容易混淆。

有同学反映,这部分内容的大小公式加起来共有十几个,经常会用错公式。学好电学,突破电学的难点,关键在于灵活运用这十几个公式。

4.电路变化:

不少同学反映“变化的电路难,不只从何下手”。这是因为分析变化的电路涉及的内容广,考虑问题深。

对电阻、电流强度、电压及电功率相互关系的分析,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连错反应,得出错误的结论。电路的变化,关键是分析电阻的变化。分析电路变化的方法一般可分为四步:

(1)从变化电阻入手。

(2)由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看电阻的变化情况。

(3)由总电压(电源电压)不变,得出总电流的变化情况。

(4)根据电路特点以及题意,判断部分电路电流电压电功率的变化。

方法五:实例归类法

物理是一门注重应用的学科,特别是初中物理,几乎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强调实际应用,对实例分析有一定的要求。

而部分知识点的实例分析特别多,学生容易混淆,不如说物态变化和光的传播这些章节,对于这些内容,进行实例归类是非常必要而有效的。

比如说,对“水”的各种物态变化区分不了,可以把它进行状态分类:

水:

固态:冰、雪、冰雹、霜;

液态:雾、露、雨、云、“白气”;

气态:水蒸气等等。

还有光的传播这一章,可以将光的具体实例进行归类为:

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

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湖中倒影、照镜子、自行车尾灯;

中考物理重点复习资料 篇2

中考复习, 进度相对较快, 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来说, 快速的复习更是囫囵吞枣, 对学生的帮助不大, 同时强化了他们内心对物理学科深奥艰难的认知, 对未来学习不利。因此, 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之内, 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弥补之前学习的不足, 成为我首要的探索方向;同时, 也希望能培养起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发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为未来的物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上课要有激情。复习课本身趣味性就不如新课, 而且物理本身就以抽象性著称, 学生兴趣索然也很正常。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老师上课就要有激情, 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语调, 丰富的表情让学生跟着老师走。有人说:“一个好的老师, 就是一个好演员”;也有人说:“好的老师是一名优秀的导演”。我觉得老师更应该是一名全能型的演艺人才, 自编、自导的同时也要引领学生一起演绎精彩的课堂。

.复习课也要有实验。在上物理课的时候, 学生们最喜欢的就是实验课。但在复习阶段, 几乎没有实验, 即便是复习到实验的内容, 也很少有时间去实验室操作。其实, 实验不仅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内容, 同时, 反思一下自己当时做实验的错误操作和理解, 对物理学科内容的复习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复习课时间有限, 可以将一类实验安排在一节课内完成, 例如电学的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测电阻、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等完全可以在复习电学部分时一起融会贯通进一堂课。

二、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的应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已经非常先进, 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也可以让课堂变得更精彩;如果应用恰当, 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新课中, 教师利用板书进行规范的例题示范非常重要;其实在复习课中, 将学生的解题步骤投影讲解, 让同学们指出其不规范的地方或者是错误的思维, 复习效果更好。这样既节省时间, 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也能促进学生表现的欲望, 学习效率很高。

众所周知, 物理的力学、光学、电学都需要配以大量的分析图解, PPT与电子白板结合教学的效果就非常好, 清晰、直观、又便于分析, 操作起来也很方便。多媒体的应用不仅方便了教学, 也使得课堂的气氛不那么沉闷, 学生的注意力也不仅仅是听和写, 视觉的效果缓解的了听觉疲劳, 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2.精选例题。现在的教学要求平行分班, 使得一个班级内学生学习的差距较大, 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学起来很轻松, 基础的复习对他们来讲太过容易, 提不起兴趣;久而久之对复习也不太重视, 反而由于态度的原因经常导致简单题目的失分。而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讲, 又觉得复习的进度太快, 有点吃不消。这样, 如果选定一本复习讲义, 按部就班地复习, 即使再好的资料也容易出现优生“吃不饱”、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不消化”的现象。为了引起优生的重视, 增强弱势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选择的例题就非常重要。在知识点复习完毕之后, 精心选择几道例题, 且对其分层:基础的练习可以增强弱势学生的自信心, 再设定一些“陷阱”, 给尖子生敲个警钟, 调动起全班的积极性。在此之后再做训练, 学生就会重视很多。

3.分层教学。每节课都尽量安排一次课堂小测验, 题目不必太多, 但要包含层次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这节课是有收获的, 对物理的学习更有信心, 也期待自己下一节课的表现。作业作为当堂课内容的巩固, 题目要适中, 内容也要分层, 让优生感受到一定的挑战性, 也要让基础不好的学生体会到复习之后的进步。至于作业的讲解问题, 完全可以让学生组内解决———由做得好的学生来讲, 即刺激学生做好作业的积极性, 也解决老师分层作业不方便讲解的难处。

三、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1.学会看教学大纲和中考说明。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尚不算强, 即便是优生, 对老师的依赖感也很重。殊不知一个教师教几十名学生, 很难个个都兼顾到, 只能从大局着眼, 选择对大部分学生都适用的方法。如果学生能掌握主动, 明确教学和考试的要求, 及时找老师协助解决自己的难处, 将能大大提高成绩和学习能力。其中, 能够解读教学大纲至关重要。学会看教学大纲即要求学生明确学习过程中教学大纲对课程要求掌握的程度、每个知识点要掌握的水平, 明确中考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布, 使自己的复习目标更明确, 也可以随时根据要求检测自己的水平。

2.学会归纳总结。人对犯错是有惯性的, 所以曾经做错的题目对学生的帮助是最大的。如果仔细研究学生做错的题目, 你会发现, 很多学生会在同一个内容上反复出错, 即错误的思维、错误的经验很难纠正。如果能够利用错题吸取经验, 相信会对学生的学习有莫大的帮助。所以, 我要求学生整理出一个错题本, 仔细分析自己做错的题目, 务必纠正错误的经验。每一次测验之后, 及时分析自己的失分, 检验是否有延续之前的错误;小组成员之间也相互竞争, 看看谁能不在同一地方跌倒两次。

3.精心制订复习计划。每个学生要根据自己知识掌握的水平精心制订复习计划。教师的复习计划是针对全班同学的, 而每一个学生有自己的特点, 学习水平不同, 接受能力也不同。学生如果能了解自己, 主动找老师帮助自己攻克薄弱的知识点, 及时补漏, 复习才真正行之有效。学生的复习计划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阶段性:按照复习时间恰当地分配2~3个阶段, 将知识点复习巩固和针对考纲的练习分开。

方法性:针对不同的题型要有不同的应对方法, 例如选择题都为单选题, 并且答案其实已经在学生的面前了, 只需要将答案找出来即可, 排除法的应用就会起到不错的效果。

目标性:每一阶段的复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又需要做什么样的努力。复习要有策略, 达标同样要有策略。

4.学会主动学习。古人云: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可见学习的主动性对学习的影响很大。要教育学生主动学习, 而不是在家长老师的逼迫下无奈地学习;学习要走在老师前面, 提前做好预习工作, 带着问题听课, 带着目标练习, 这样老师的讲解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到自己, 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不同凡响。

中考物理复习浅见 篇3

本学年我担任了毕业班物理科的教学工作,虽然是第二次担任毕业班物理科教学,但在复习方面,我还是觉得经验欠缺,不好操作,好在我请教了几位长期从事物理科的教学的老同志,对中考物理复习交流了一些看法,也拟出了自己复习的思路,现将自己复习的方式方法作一介绍,以便和同仁们交流。

一、复习要有计划和措施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种庄稼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教学了。中考复习作为毕业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重要作用是不言而语的。对于物理科而言,复习内容多(初二、初三两年所学内容,十七章八十多节的内容),复习时间短(每周3节物理课,复习课有三、四十节),我们应争取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做到复习全面、系统、有效。作为教师在复习之初,我们需要对整个教材有一个全面的把握,需要对教材和习题进行再次熟悉,“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先有一桶水”,另外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从而避免复习的随意性、盲目性,让自己的复习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

二、复习前,应钻研考试大纲,认真分析近年来的中考试卷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复习应复习在点子上。复习不是一拉三扯,通篇复习,各知识点平均用力,应有所侧重,所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也就是这个道理。复习前,我们可以砖研考试大纲,了解今年的命题范围,题型及分值。分析中考试题有利于我们了解中考出题方向、特点,使复习有针对性、有所侧重,如我分析了一下近年来的中考物理试题发现:有些章节考试根本未涉及如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等;有些章节涉及的内容又极少如07、08中考在声音一章中都只在声音的特性一节各考了两分,而计算部分都要涉及力、热、电知识;诸如此类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认真去分析,就会了解中考物理的一些特点,对我们的复习应该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三、采用多轮复习与分层复习相结合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学习过的知识会呈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初三学生学完新课内容后,前面的知识有很多已经遗忘,因此需要复习。我是这样复习的:首先让学生自主复习,在新课要结束之前,让学生将物理书找齐,能找到同步练习册最好,先让学生自己结合曾经做过的习题复习各章节的内容,再将不能理解的问题用专门的本子记录下来,留待老师集中复习时解决或发现问题时及时请老师帮忙解决;然后老师对涉及考试的内容,分章节串讲知识点,讲时再配以相关的习题;最后按声、光、热、电、力进行专题复习。如果时间充足,可让学生做一做前两年的中考试题,让学生对中考试卷有个全面的认识。当然在复习中,我们也应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复习、分层复习相结合,既要让优生吃得饱,也要让差生吃得好。

四、注重基础,加强讲题习惯的培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考虽然是以分取人,但是它还得兼顾让更多的学生顺利的毕业,因此历年的中考基础题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复习也应将基础作为重点来抓。物理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物理题的出现总是以文字描述出现,学生首先就得学会读题,会勾画重点字词并理解,然后根据积累的物理知识解答。对于计算题还得向学生强调解题格式,注意事项。

中国地理中考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篇4

一、中国的水资源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⑴、地区分布不平衡:“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⑵、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兴修水利工程:

⑴、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68—69图 3—19 《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等图上识三个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南水北调。

⑵、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黄河干流上(最大的)小浪底水库、长江干流上正在建设中的三峡水利枢纽。

⑶、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西南三省一市

1.位置

西南三省一市包括川、贵、滇、渝,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

2.地形

地跨全国地势第一、二阶梯,地形复杂,主要有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河流受地势影响,落差大,航运价值较小,但水力资源丰富。

3.气候

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兼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水热条件均较优越。

4.四川盆地的农业生产

四川盆地土壤为比较肥沃的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又称为“红色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盛产稻米、甘蔗、油菜籽、蚕丝,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成都平原是西南三省一市面积博瀚教育最大的平原,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

5.云贵高原和横断山区

云贵高原以喀斯特地形著称于世。主要江河有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蕴藏着巨大水力资源,是我国水力资源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这里气候、植被垂直分带明显。滇南的西双版纳地处热带范围,是我国第二大橡胶种植地。

6.丰富的矿产和新兴的工业

该区金属和非金属矿均很丰富,水力和农林资源也很富饶。贵州的六盘水和四川的天府、攀枝花是重要的煤炭基地。重庆和攀枝花是两大钢铁工业基地。

7.交通面貌的巨大变化

西南三省一市地形崎岖,水陆交通一向比较困难。解放后,成渝、宝成、黔桂、川黔、成昆、南昆、湘黔、襄渝等铁路陆续建成,形成环状铁路,成为全国铁路网的组成部分。通车的南昆铁路成为西南地区通往沿海的重要干线。三峡水利工程建成后,西南地区的水运交通面貌将有很大变化。重庆是有名的山城,现已发展成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水陆交通枢纽。

三、东北三省

1.位置

东北区包括黑、吉、辽三省,位于我国东北部,与朝鲜和俄罗斯两国接壤,大部分处在中温带。

2.地形和气候 山环水绕、平原辽阔的地形特征。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冬季大面积分布的积雪和冻土改变了全年水分的分配,保证了土壤有较好的墒情,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热量条件不足,早霜冷害影响农业收成。

3.重要的农林生产基地 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春、冬小麦,杂粮,春小麦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主要经济作物有:大豆、甜菜、亚麻,东北甜菜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辽东半岛是国内外著名的苹果产地。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防护林,长达800千米,被誉为“绿色长城”。东北山地有“东北林海”之称,森林资源丰富,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森林采伐基地和世界著名的红松林区。林区出产的貂皮、鹿茸、人参素称东北“三宝”。

4.丰富的石油、煤、铁资源东北是全国生产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油田有大庆、吉林、辽河。大庆油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原油供应基地。著名的大煤矿有抚顺、鸡西、鹤岗。闻名全国的铁矿有辽宁的鞍山和本溪。

5.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东北三省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6.稠密的铁路网 主要铁路干线有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大连港是东北最大的海港。松花江是东北最主要的内河航线。现在已建成我国最长的沈阳至大连的高速公路。

四、中国的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少一些,如矿产资源。

3、特点: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二、土地资源(6月25日世界土地日)????

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各类土地构成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⑴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分布地区

⑴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这里土地利用程度高,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的山地。

⑵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这里难利用土地多,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低,牧业在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

⑶北方旱地与南方水田的差异: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

5、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等。

6、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三、水资源(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2-28日中国水周)

1、水是宝贵的资源

⑴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⑵水危机的原因:用水量增加、水污染、水浪费。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⑴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季少且年际变化大。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均,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工程(如: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⑵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

⑶措施:

①解决季节分配不均——兴修水库。

②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

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⑷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计划线路

①东线方案:在江苏扬州市把长江水抽进京杭运河,用闸控制,逐级提升,过黄河后,自北自流,沿途供水,直达天津市。

②中线方案:首先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到华北平原,第二步在三峡巨型水库建成后,利用高峡出平湖,筑渠输水自流进汉江。

③西线方案:计划提高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水位,再开凿一些巨大的隧洞,把长江水引入黄河上游,补充西北的水源。

3、我国水资源的特点:⑴水资源短缺⑵时空分布不均

五、沪宁杭发展

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制约该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矿产资源缺乏。

工农业生产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核心区,其面积仅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6%,但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5%,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本区自然条件好,农业基础好,是全国闻名的高产稳产农业区,总体农业生产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0%~50%;另一方面,本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有纺织、化纤、电气、电子、机械、化学、黑色冶炼及压延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金属制品、食品、服装加工等多种行业,很多行业在全国总产量中占很大比重,此外微电子与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具有一定基础。

乡镇工业发展迅速。本区乡、镇、村及村以下工业产值约占全国同一类型总数的40%,大部分县以及县级市的乡镇工业产值已超过整个工业的1/2,大多数县市的农村工农业产值中,工业已占90%以上,可见乡镇工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乡村工业化的发展同时促进了乡村城镇化的发展,各种人口规模的城镇等级齐全,使其成为我国城镇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但是目前本区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少待解决的问题:土地资源紧缺;区域环境质量下降;能源和原材料不足等。因此,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加强农业发展,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大力进行对太湖的治理,保护环境;促进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外贸、商业等第三产业;借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为契机,进一步明确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的经济核心地位和龙头地位,调整上海的产业结构,带动长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

有利:

水陆运输便利,科技发达,市场广阔,历史悠久,统一的电网。

不利:

矿产资源贫乏,能源短缺。

发展特点:

全国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

中考人文地理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篇5

一、防凌措施

防治江河、湖泊、港口以及水工建筑物受冰凌危害所采取的措施。世界各国在高寒地区的河流都有冰凌危害,但冰凌危害有不同的种类,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①冰凌冻结江河、湖泊、港口,影响航运交通,可采用破冰船破冰,或在港岸和船闸附近采用空气筛等防冻措施;

②冰凌冻结水力发电厂的引水渠,或阻塞拦污栅,影响发电出力,可设法抬高渠道中水位,促使形成冰盖,防止水内冰产生的措施;

③冰凌冻结各种泄水建筑物的闸门,影响启闭运用,一般采用加热或其它防冻措施;

④冰凌撞击建筑物,如桥墩、闸墩、整治河道的丁坝等,多采用局部加固或破碎大块流冰等措施;

⑤冰盖膨胀时,会产生很大的膨胀力,增加建筑物的荷载,应在设计建筑物时考虑,也可在建筑物临水面设置表底水流交换器防冻,或按放圆浮筒减少冰压力的传递等措施;

总结:如果控制水量,不使凌峰形成,可以避免冰坝的产生。调节凌汛期河道水量的主要措施有:水库调节,利用两岸涵闸分水,分洪区滞蓄,展宽堤距等项措施。

二、冰岛人口

冰岛人口是一个内容复杂、综合多种社会关系的社会实体,具有性别和年龄及自然构成,多种社会构成和社会关系、经济构成和经济关系。

据冰岛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截止到1月1日,冰岛人口总数为313376人,其中男性159488人,女性153888人。城市人口275333人,乡村居民38043人(居住在少于1000人的村落)。

按冰岛区域划分,首都地区196564人,占62.7%。西南部地区20446人,其中最大城市Reykjanes市(包括凯夫拉维克机场地区)和Grindavik市,人口分别为13134人和2762人。南部地区23505人,其中最大城市Selfos。

西部峡湾地区7299人,其中最大城市Isafjordur市,人口为2690人。北部地区36181人,其中最大城市阿克雷利市,人口为17097人。东部地区13919人,其中最大城市Egilsstadir市,人口为2229人。

人口密度:2.98人/k㎡。(世界排名第188名)

据冰岛国家统计局3月28日发布的资料,,冰岛总死亡人数为1836人,其中男945人,女891人,死亡率约0.64%,男子寿命平均78.9岁,女子82.8岁。

最近数十年来,冰岛婴儿死亡率大幅下降,至20期间新生儿死亡率0.25%,是世界婴儿死亡率最低的国家。其它北欧国家婴儿死亡率略高,芬兰0.31%,挪威0.35%,丹麦0.44%。

绝大多数为冰岛人,属日耳曼族。85.4%的人口信奉基 督教路德教派。

三、中国三大航天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最早的卫星发射中心,其卫星发射设施十分先进。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要用于执行中轨道、低轨道和高倾角轨道的科学实验卫星及返回式卫星的发射任务。自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以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一号、长征二号丙及长征二号丁火箭已成功发射了20多颗科学实验卫星。1992年10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次为国际用户执行了发射任务,即利用长征二号丙火箭发射中国返回式卫星时搭载发射瑞典空间公司的弗利亚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获得成功。11月20日,“神舟”号试验飞船从这里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幕布。

此后,“神舟”二号和“神舟”三号飞船相继从这里成功进入太空预定轨道。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中国西北部甘肃省的酒泉地区,海拔1000米。该地区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全年少雨,白天时间长,年平均气温8.5摄氏度,相对湿度为35%-55%,环境条件很适合卫星发射。兰州至乌鲁木齐的铁路在清水地区有一条支线直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技术中心和发射场区。鼎新机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西75公里,可满足卫星从机场到技术中心和发射场区的运输要求。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适合发射多种卫星,特别是地球低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中心拥有火箭和卫星测试厂房、设备处理间、发射操作设施、飞行跟踪及安全控制设施。到目前为止,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已经分别用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和长征二号丙改进型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所有国产的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以及美国的12颗铱星。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与芦芽山风景区毗邻。这里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无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均气温5℃。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要用于广播、通信和气象等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中国西南部四川省的西昌地区,其总部位于距发射场65公里处的西昌市内。该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6度,全年地面风力柔和适度。西昌机场位于西昌市北郊,距离市中心和发射中心分别为13.5公里和50公里。发射中心位于成都至昆明的铁路干线和四川至云南的公路线上,西昌市距离成都535公里。

四、未来农业的雏形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以单体形式存在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应当考虑单体的生长发育要求,再根据土壤特性,实施合理的需要物料量(如化肥、农药等)的投放,做到“按需分配”。过去受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限制,田间管理均以地块为单元进行,经常造成施肥量超过需要量、过剩的肥料流失污染环境或是投入量低于需要量、影响作物产量潜力发挥的情况。

精准农业技术的核心是缩小管理单元面积,提高耕作精度,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其管理单元面积能够以米级计算,根据不同单元内的土壤和作物生长特性,确定农业物资的投放量,使农事操作做到定位、定量、定时。

精准农业技术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对传统农业技术与机械装备进行改造,应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技术(GIS)、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等集成组装的组合体系。首先是从田间可变因素测量开始,采集、储存、分析谷物产量和土壤特性数据,应用配套的软件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处理,从中找出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农艺措施。之后,应用计算机及专用地理信息软件作出农业措施电子处方地图,农业机械在田间作业开始之前,将形成的处方数据卡插在拖拉机上自动控制的监视器相应插口内,使用带有定位、导航和自动控制装置的农业机械,实现定位、导航和变量投放农业物资自动控制操作。

实施精准农业技术主要设备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接收装置;带有卫星定位接收器、天线和产量监测设备的谷物联合收割机和产量图软件;带有卫星定位接收器和天线的土壤取样设备、土壤化验设备、地理信息软件;农业专家系统、数据库、决策系统软件和计算机硬件设备;带有卫星定位接收器和天线、自动控制器的拖拉机、变量施肥播种机、变量喷药机等智能化自动控制的农业机械。

精准农业技术得益于海湾战争后GPS技术的民用化。1993年,精准农业技术首先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两个农场进行试验,结果当年用GPS指导施肥的产量比传统平衡施肥的产量提高30%左右,而且减少了化肥施用总量,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到1995年,美国约有5%的作物面积不同程度的应用了精准农业技术。近年来,不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对精准农业技术实践非常重视,巴西、马来西亚等国家也广泛开始试验示范应用。

五、台湾背景介绍

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反 共反人民内战的结果。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撕毁《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于1946年发动反 共反人民的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通过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蒋介石退踞台湾,并在美国的继续支持下,维持所谓“代表全中国”的反 共政治、军事机构,从而导致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分离状态。

外国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推行“以台制华”战略,谋求其所谓的全球战略利益与国家利益,全面扶植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这是台湾总是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从所谓反 共全球战备及国家利益出发,不遗余力地孤立和遏制新中国。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1954年与台湾当局签订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而对战争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被迫于1954年、1958年两次奋起还击,炮击金门国民党守军,两次台湾危机由此产生。美国政府插手台湾问题,阻碍中国统一的错误政策,造成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的紧张对峙局势。1979年中美两国建交后,后一方面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对利用台湾问题打压和遏制中国。美国政府的错误政策与行动,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增添了新的障碍和阻力。李登辉于19抛出两岸关系是“国与国关系”的分裂言论后,美国虽表示遵守一个中国政策,但仍强调坚持《与台湾关系法》,这再一次严重干涉了中国内政,使台湾问题复杂化。由此可知,美国推动“以台制华”战略和“双轨”政策,维持两岸分裂现状,阻挠中国统一,这是台湾问题直到现在还未得到解决的根本原因。

学科分析

从地理学科分析:

1.台湾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距350千米,北濒东海,东北与琉球群岛相距600千米。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岛屿,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中央山脉纵贯南北,把全岛分为两部分,习惯上也称东台湾和西台湾。中央山脉隆起较晚,地质构造复杂,岛上多火山、地震。年9月21日,台湾花莲西部地区发生里氏7.6级大地震,这是台湾1来遇到的最强烈的地震。

2.台湾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长夏无冬。年降水量在毫米以上,火烧寮在19的降水量达8408毫米,是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台湾森林覆盖率约70%,有“森林宝库”之称。台湾又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和“水果之乡”的美名。台湾四周被海洋环抱,鱼、盐资源丰富,享有“祖国东南盐仓”美称。黄金、铜、石油等资源蕴藏较丰富。

3.台湾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阿里山风景秀丽,日月潭潭水清澈。台湾经济特征是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台湾全省2000多万人口,汉族约占97%

从历史学科分析:

1.台湾自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我国古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称岛夷,西汉、隋称东鳗、夷洲,随唐以后称流求,明朝时正式使用台湾名称。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省晋江县;元代,中国正式在台湾设立专门机构——澎湖巡检司。

2.17世纪上半期,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相继入侵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回了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成为维护祖国统一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湾建立了“承天府”,对台湾进行管理。1683年,清康熙帝统一台湾,将台湾重新纳入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1885年,清政府正式在台湾设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1895年日本侵略者割占台湾后,台湾人民坚持进行了保家卫国、驱逐日寇的长期斗争。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势力盘踞台湾,美国全面扶植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造成台湾与大陆的再度分裂状态。中国人民一直殷切盼望台湾早日回归,并为此不懈努力。1979年元旦,中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的方针。之后邓小平同志正式提出“一国两制”构想。80年代以后,海峡两岸长期对峙、相互隔绝的局势得到了缓和与改变,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海峡两岸同胞都有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台湾最终还是要回到祖国怀抱的。

从政治学科分析:

1.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

2.从法律意义上讲,中国对台湾拥有不容争辩的主权,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据国际法规定,凡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就某些重大问题所公开判定和发展的含有规定具体权利和义务的宣言和声明,都具有国际法的效力和含义。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共同签署了《波茨坦公告》,进一步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对台湾归属的规定完全具有国际法的效力和意义。

中考物理重点复习资料 篇6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jì),都护在燕(yān)然。

⑴译文:我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去慰问边疆的战士们。我途中经过居延。 像飘飞的蓬草飘出汉塞,像回家的飞雁飞入胡天。大沙漠里飞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走到萧关恰逢候骑,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⑵赏析:表达了对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抑郁之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比喻,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暗写诗人内心的抑郁和孤寂之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构图美,色彩美,线条美。表达了对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抑郁之情。

12.《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⑴译文: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 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怀疑会无路可行的时候, 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 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 拄着拐杖,随时在夜晚敲着农家朋友的柴门。

⑵赏析: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表现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

怎样做好中考物理复习 篇7

一、周密计划,合理安排,把握进度

初中物理考试内容是初二、初三上下两册书,学生接触的比较晚,但又与我们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时间如此之少,内容如此之多,任务如此之重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对照《中考物理考试大纲》,合理安排课时,把握教学和复习进度,能将有限的时间合理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取得较好的中考成绩.

我个人认为初中物理复习要有三轮:第一轮复习,对照书本与《考试大纲》,安排好课时,逐一复习,让学生对课本的基本内容要能熟记;第二轮复习以《中考复习指南》为主,让学生接触题型,找准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强化记忆;第三轮复习以专题为主,纵横结合,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迁移转化能力得到提高.我相信通过三轮的复习,合理安排时间,把握复习的进度,学生一定能够很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二、明确方向,把准考点,打好基础

《泰州市初中物理考试大纲》中的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原则及能力考查目标要认真钻研,它是我们复习的依据.

1. 精确掌握考试范围,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严格按照大纲规定的知识范围,组织教学,把握考点,凡是大纲中罗列出来的知识点一个不漏.我们现在考试的依据是苏科版八年级至九年级的物理教科书,考纲中规定的书上有的我们就讲以及书后WWW的内容.

2. 注意大纲的能力层次要求

物理试题中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是命题的原则,识记与理解应用的结合,识记什么,如何识记,理解如何理解,应用如何应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精心备课,加强学法指导,备课、题型要有梯度.物理试题中有很大一部分题目是由教材的例题、习题经过变式、引申、改变而成,是按照物理新课程要求确定的试题的难度与计算量,虽然有些试题考察的思路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但考察目标仍不失基础性.

3. 揭示教材内容的联系,从大纲中找题眼

从能力立意来看,中考考查的重点一定是学生对主干知识的识记、理解、应用能力,具体:(1)与社会热点密切的内容;(2)图文材料丰富的内容;(3)思维角度宽、社会价值高;(4)易区分难度、易拓展延伸;(5)与生活紧密联系.

4. 明确知识点,夯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狠抓基础,落实到位.成绩好坏落实很重要,基本知识点一定要学生记全、记准、记牢,主观题必须落实到书面上,加强检查力度.

三、注重迁移,适当比较,加强引导

1. 增强对基本知识点的了解与理解

教师须整理各个知识点内容,建立知识点基本内容速查表,以备查用.对各知识点要反复抓,抓反复,要精选相关试题,坚持滚动练习,促进知识总量的积累.

2. 建立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归纳、综合

这就是我所说的中考复习的第三轮复习,专题复习.把知识综合起来,打破章节界限,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3. 加强热点、焦点问题与物理知识的联系

以当今社会与世界上发生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为切入点,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有意识的训练思维的整体性与逻辑性

4. 强化思维能力训练,学会多角度迁移和转化知识

要求学生认真做《中考复习指南》,做选择题忌“似曾相识”,“似是而非”,要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未学的知识.材料解析题,要认真阅读材料、看清题意,回忆所学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做材料解析题的方法可归纳为四步:审题、读题、链接、答题.

四、讲练结合、兼顾能力、综合运用

优化训练,要做到练、导、讲,重在巩固、以评为主,师生互动,要强化督促检查,要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要通过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要坚持适度适中的原则,优化训练过程.

要求学生适当做题,但不能以做题代替复习,做错的题目要找出原因,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教师要精选题目:一类是书本的基本知识,纯粹的历史知识再现;一类是对书本知识的变通,改头换面的“新”知识;一类是与社会重大现实问题有关联的题目.

另要重视评讲.讲题是关键一环,既要讲知识,又要讲方法,教师要让学生保证做过的题都会做,会做的题都对,作对的得满分,让不会做的题也能得分.

如何抓好中考物理冲刺复习 篇8

1 突出基础

纵观近几年各省市中考物理试题,“双基”的考查分值在70%左右,新课上完后,第一轮复习,重点是对础知识的复习,复习时要紧扣课标,突出教材,立足课本,理清声学、力学、电学、热学、光学、电与磁、信息与能源各知识点,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训练,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加强专题复习与强化训练相结合

这一复习阶段,教师根据中考试题的题型,分别对填空题、选择题、开放性试题、科学探究性试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进行专题复习,同时加强对学生强化训练,注重帮助学生分析怎样,怎样答,注意题意的分析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思维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答题和规范性,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确定专题内容进行专题训练,要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目的是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得到明显提升.

3 精心研究复习資料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吃透物理学科各知识点命题的依据、要求、形式,从而对现有的复习资料进行认真的筛选,积极改编,精心的提练出复习题组,做到有选择、有补充、有侧重、有目的地使用资料,绝不能无的的乱用、滥用复习资料.对每一次使用的资料,教师要认真的进行讲评,做到每讲评一次涉及到的知识要一一过关,不留死角.

4 关注社会的热点

纵观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物理命题通常以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高科技等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来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去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这类试题的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等,如“蛟龙号”潜水器、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温州高速列车追尾事故等.

5 加强对命题重点知识的复习

教师要认真研究各个中考命题重点知识的考点,精心出两份试题,让学生进行最后练习.同时要求学生记住要求记住的物理量,如水的密度、水的比热容、照明电压、安全电压等.总之,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精心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中考物理复习计划,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复习内容,充分提高复习效率,这样才能提高中考的教学质量.

生物中考复习重点知识人教版 篇9

2、组织: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3、人体的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1)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分布在体表、呼吸道和消化道内壁,血管壁等;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

(2)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分布在骨骼、心脏、胃、肠、血管等处;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

(3)结缔组织:细胞间质发达;分布广泛;具有支持、连接、营养和保护等功能;

(4)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分布在脑、脊髓以及神经中;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

4、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1)分生组织:分生组织的细胞一般比较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黏稠,具有分强的分生能力。嫩芽和根尖

(2)营养组织:营养组织细胞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如:番茄果肉;

(3)保护组织:能减少植物失去水分,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如:洋葱表皮、叶表皮

(4)输导组织: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运输有机物的筛管都属于输导组织。

5、器官: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就形成了器官。如:心脏、眼、耳、肺、肾、肝、胃等是动物体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六种是植物体的器官。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复习资料 篇10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常考点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②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上一篇:2022销售经理个人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苦难辉煌》读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