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妈妈的爱》的教学设计

2024-1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二年级语文《妈妈的爱》的教学设计(共15篇)

二年级语文《妈妈的爱》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复习所学的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妈妈的爱。

3、激发孩子对妈妈的爱,并拓展到对所有人的爱。

4、懂得用各种方式表达爱。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爱,并学会表达爱

教具准备:

手工小花、课件、小星星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上课音乐导入。

二、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现在,我们来举行一场挑战赛,比一比哪一组生字、词掌握得好,哪一组就是今天的冠军队伍,就能获得一颗大星星,怎么样想不想得冠军呢?(一、二组为一组,三、四组为一组)

2、课件出示,学生分组比赛读,,评出比赛结果后全班齐读。

(以开火车的形式读。先读字,再读词)

3、评出比赛结果,赠送小星星。

4、全班齐读。

5、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相信你们的课文也会学得很棒的!

三、学文明理。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找找你喜欢的小节读一读,并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2、同桌交流后指名说。

3、(课文插图出示)结合图想想孩子会说什么,妈妈会说什么?(相机指导朗读)

4、四人小组交流,并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演一下,后指名上台表演。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名读、同桌读、四人小组读,男女同学比赛)

四、拓展深化。

1、你的妈妈是不是也这么关心你?

(四人小组交流后指名说)

2、谁记得自己的生日?谁又记得妈妈的`生日?

(为记得妈妈生日的同学鼓掌)

3、妈妈这么关心你,生活当中还有哪些人也是这么关心你?

4、你要用什么方式来报答你对妈妈和所有关心你的人的感谢?

(四人小组交流后指名说)

5、你们长大了,懂事了,真棒!老师真为你们而感到高兴!回去把你手中的花送给关心你的人,并对他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6、今天看到大家这么懂事,学得那么认真,老师真高兴,送給你们一首歌《好妈妈》。

(旋律导入,后全班合唱)

五、作业设置

二年级语文《妈妈的爱》的教学设计 篇2

心理学认为, 教学是师生传意互动的过程。不同的传意互动方式, 其效果不同。单向传意, 效果最差;双向传意, 效果较好;多向传意, 效果最佳。互动是当前课程改革中的常用语词。“师生互动, 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 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

在教学中, 我通过审题教学生参与互动。如学习《找春天》一课让学生看课题提问题。学生会提出:“谁去找?”“到哪里找?”“为什么找?”“我们应当学会什么?”“我想学会什么?”引导学生参与, 确立学习目标, 这一过程是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例如, 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 课前, 教学生收集雷锋同志的资料, 上课一开始, 师生互动交流, 学生知道雷锋叔叔是为人民服务的好榜样。在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我说:同学们,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画, 我们一起来看看画了什么?你看了以后还想说什么?可以跟同桌交流。 (通过投影把有关雷锋的几幅宣传画展现在同学面前) , 一下子, 课堂就非常热闹, 你一句, 我一句, 大家都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与同学交流, 教师在学生间走动, 听到了许多不同的谈话内容。这样, 学生对学习本课有了明确的目标, 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就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给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机会, 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我在这个过程中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是否参与学习, 更重要的是解决一个学生如何参与的问题, 即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我们所追求的是:在学生期待得到新知的时候, 通过全过程参与求得新知。

通过对重难点的讨论和对不同意见的分析, 学生主动向教师进行即时反馈,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实现多向互动。这一过程是由“我要学”向“我会学”的转化。如:教学《最大的“书”》这篇课文时, 在出示课题目, 审题以后, 让学生在自主想象的基础上, 根据图意, 自己提出问题, 自己回答:为什么把岩石叫做书?看了这本书你会知道什么?在同学自由讨论的基础上, 自主选择。学生们知道了原来岩石上的“波痕”“雨痕”等等有这么多学问, 多有趣啊。通过学生的讨论, 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 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学完一课之后要带领学生参与回顾,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我会学”向“我学会”转化, 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如:教学《寓言两则》这篇课文后, 师生共同反思, 师:学了这课后知道了什么, 并把知道的告诉好朋友。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互动教学课堂不应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的课堂, 所以需要创造一种“双主”和谐、充分参与的氛围, 在这一过程中, 必须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 深钻教材, 了解“学情”, 搞好教学设计 (即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备媒体) , 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为学生架好从已知迈向新知的桥梁, 创设好基本事实情境, 并且启发学生感悟基本原理, 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机会, 留出空间。教师要组织必要的讨论, 对重点、难点进行适时点拨并进行学法指导,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 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和思维活动指向问题求解的过程。设计好练习, 指导实践运用, 启发创新意识。那么, 具体如何操作呢?一是教师的启发要及时, 二是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三是要引导学生在互动中达到自主发挥。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在教学互动中的行为状态, 引导学生有序互动:开课后学生即不同程度地被引发互动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了解学习目标, 产生求知兴趣, 进入学习角色, 当学生产生兴趣时, 开始引起内在兴奋并复习旧知。当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推入准运转状态, 用架设的这座桥梁, 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唤起学习愿望, 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产生问题, 引发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 从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当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外化为互动学习的运行时, 提出学习提纲, 教师指导学法, 组织学生自学, 运用学法, 了解、摄入学习内容, 质疑问难, 兴奋趋于明显热烈。当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在相应的层次上达到与环境互动的最大频率, 以疑难为线索进行比较、分析, 组织讨论, 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 在讨论中畅所欲言。教学生主动思考, 多向交流, 理解、消化知识。此时, 学生情绪高涨, 外在兴奋达到最高点。当学生在形式上暂时降低互动频率, 以巩固、内化获得, 为更具创造性互动做准备。以反复训练为手段, 进行评价反馈, 把新知识综合为完整的体系, 加深理解, 加强练习, 矫正错误, 把知识内化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巩固知识, 从外在兴奋再转化为强烈的内在兴奋。学生各自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内在能动式的学习,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再现、联想, 诱发学生的想象力, 进行有深度的交流。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比较异同, 找出规律, 举一反三, 出现多向交互活动的冲动, 情绪强烈, 再一次外在化。学生在一定量和质的互动学习基础上, 向更广泛的外部环境中互动学习、发展, 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注重思维品质的改善, 发展创造性, 把所学的知识与方法用于学习和实践生活及新的学习中并形成习惯。全体学生保持兴奋状态, 对运用创新产生欲望。

总之, 在新课程中, 通过广泛交流实现师生互动, 相互沟通, 相互影响, 相互补充,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以师生互教互学, 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 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广告语说:“让城市互动起来”。那么, 在教学上我们也应“让师生、生生互动起来”!

《妈妈的爱》教学反思 篇3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设计了三维目标如下:(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增强学生语感。(3)在读中联想生活中妈妈关爱自己的情境,感受母爱的无私和温柔。这样的教学目标的设计,突出了妈妈的爱是细腻的,这种爱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通过学生的读来慢慢地品味,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我确定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读文结合图画来理解诗歌的内涵,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训练语感。

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我有效地利用教学时间,采用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读文,主动识字,养成快乐读文的好习惯。

为了创设意境,新课伊始我播放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曲,把学生带进意境,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妈妈的爱,感受从小到大是妈妈把我们拉扯大,生长在妈妈的怀抱里是那么的温暖,是那么的踏实,体会到了妈妈的爱是无私的,妈妈的爱是温柔的,促使学生积极读课文感受妈妈的爱。

然后过渡到让学生阅读课文,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体会句子。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小黑板出示学路导航:(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文边画出文中的生字。(2)画出文中的词语,同桌交流意思。(3)用——线画出描写妈妈的句子,多读几遍,感受妈妈的爱。通过学生自己读文自学后,我让学生交流学习收获,整理学习卡,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加以理解,在读中感受妈妈的爱。这是学习的第一个环节,然后我引导学生读文,出示学路导航:(1)想一想文中通过哪两件小事来表达妈妈的爱,用——线划出来。(2)结合你的亲身体会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从文中的哪些词或句感受到了妈妈对我的爱,用~~~~线画出来。(3)建议5分钟完成。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注重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阅读,养成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学生交流,自由汇报学习一、二小节的学习体会,学生边汇报教师边在投影仪上出示:“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让学生知道通过这两件事来感受到了妈妈的爱,通过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朗读来感受体会妈妈对我的爱是那么的温柔,妈妈的爱是那么的细腻。虽然诗歌中只通过了这样两件平凡的小事,但是足以看出妈妈对我的爱,我让学生抓住了“很热很热”“很凉很凉”“扇子”“汗水”“遮雨”“衣裳”等词让学生品读体会词的内涵。我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小节,边读边想象:

1.这就是我的妈妈,同学们,在妈妈的眼里我们都是孩子,妈妈是那么爱我们,自己很辛苦,在那很热很热的晚上,妈妈自己汗流浃背却给我扇扇子,雨天里妈妈为了给孩子撑伞,雨水打在妈妈的身上,这一幕幕的场景让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爱吧!

2.教师加以朗读指导,读这两小节时语调要舒缓、温柔,读出妈妈对孩子的爱细腻、温暖,突出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带着对妈妈的爱来读。

在教学最后一小节时教师要加以引读学习比喻句。(1)同学们,妈妈的爱说不尽,道不完,母爱在岁月的河流里无声无息地流淌着,正像诗中说的:(生齐读)“妈妈的爱是冬天的火,从不熄灭。”“妈妈的爱是纯净的河,长流不息。”让我们发自肺腑地说一声——妈妈,我爱你!(2)学习比喻句。观察“妈妈的爱是冬天的火”,“妈妈的爱是纯净的河”。引导学生填空:妈妈的爱是 ,妈妈的爱是 。这句话把 比作 ,把 比作 。(3)引导学生模仿句子说几句话,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三、拓展训练,升华情感

当学生理解和体会到了妈妈的爱是那么的温柔,那么的细腻,那么的伟大,那么的慈爱时,教师加以引导学生拓展训练,升华情感。这是教师设计送给妈妈的心里话,让学生把自己想表达对妈妈的爱的深情话语写在爱心卡上,这时学生为妈妈的爱所打动,心里的话也会敞开心扉,由衷地真情地表达出来。有的写下了:妈妈,我爱你!妈妈,您辛苦了!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爱心卡贴在黑板上的爱心栏目里,这时教师再加以引读,让我们深情地说:妈妈,我爱你!使情感达到高潮。

参考文献:

二年级作文妈妈的爱 篇4

妈妈的爱像一双温暖的大手。记得有一次,我家有一罐装着许多千纸鹤的玻璃瓶,我想玩千纸鹤,于是我抱着玻璃瓶走啊走啊,忽然“啪”的一声巨响,我下意识地坐了下来。原来是因为我手不小心一滑,玻璃瓶掉在地上碎了!玻璃瓶的碎片飞到我的身上,画出了一条条红色的线。“呀!呀!疼死我了!疼死我了!”我大声地叫喊着。妈妈听到了我的喊声,立刻放下手中的事,跑过来看到我的手上、脚上都受伤了,立刻把我抱到洗手间用纸巾沾了一点红药水涂在我手上和脚上,然后把我抱到床铺上让我入睡。第二天早上,我醒来看到妈妈坐在我旁边,再定睛一看发现妈妈眼睛里布满了血丝,顿时一股暖流流进了我的心里……

妈妈的爱就像个香甜可口的苹果。记得还有一次我做作业做到九点多还没有做完,妈妈神不知鬼不觉地送进来了一盘美味的苹果。我边吃苹果边做作业,每吃一口我都精神抖擞一下。我心想:这可能就是爱的力量吧!

妈妈的爱二年级作文 篇5

记得我9岁那年秋天的一个夜晚,不知道吃了什么坏东西,我突然感到肚子一阵阵绞痛,并发起了高烧。爸爸出差了,于是妈妈背着我去了医院。

夜已经很深,周围那么的静寂,只有一盏盏路灯伴着妈妈和妈妈背上的我。沿着河边的小路,妈妈吃力地往前走。我对妈妈说,再黑的夜有爸爸就什么都不怕了。妈妈却对我说,再黑的夜有妈妈就不怕了。我趴在妈妈的背上,听到了妈妈急促的心跳、大口的喘气声,甚至还有汗珠掉在地上发出的“啪啪”声。那一刻,我感到一股暖流从心底涌起。不知不觉,我紧贴着妈妈的背睡着了。

醒来的时候,我已经在医院了。妈妈手里拿着病历本,正在急诊处忙碌着。我用手揉着隐隐作痛的肚子,安安静静地等着妈妈。不一会儿,妈妈走过来了,摸了摸我的额头,揉了揉我的肚子,疲惫地笑了,接着变戏法似的从包里拿出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让我吃下去。我拿着苹果,看着妈妈眼睛里的血丝,说不出话来。那一刻,妈妈眼角的皱纹是任何化妆品也遮掩不住的;那一刻,妈妈的白发是任何染发剂所不能染黑的,因为那是岁月的痕迹啊!我眼圈一红,鼻子一酸,想哭!但我忍住了,我不想让妈妈担心。我紧紧靠着妈妈的肩头,时间仿佛凝固了。

妈妈的爱二年级作文200字 篇6

妈妈的爱是什么?是美味的饭菜,是漂亮的衣服,是责备的目光,是批评的话语。妈妈的爱也藏在了那厚厚的棉被里。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季的夜里,我早就睡了,但老是爱踢被子的我,一脚把被子踢到床尾。妈妈悄悄地走进了我的房间,我感觉到妈妈轻轻地走到床边,摸着黑漆漆的墙面,小心翼翼地为我盖上了被子,真暖呀!就在那一瞬间,我的心也温暖了起来。我想妈妈平时那么严厉,但此时此刻,我却能感受到她在黑夜中凝视我的目光,是那样的.温和,像阳光一样……直到我进入梦乡。

“是呀!妈妈那一种不被人发现的那种爱,给了我温暖”。还记得有一次,是“六一儿童节,”妈妈早早地给我准备美味可口的饭菜,还给我说一句祝福的话语:“紫玲,祝你节日快乐,学业进步、快高长大!”我开心地说:“谢谢您!”妈妈还带我去玩……

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 篇7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都是孩子,他们更喜欢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决定了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所以,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并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书上册第三单元中《坐井观天》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要带领学生做个游戏,老师可以把书卷起来放到学生眼睛上,并让学生通过书中间的那个洞看天,问学生看到的天有多大,学生的回答就会越来越贴近那只井底之蛙的答案,所以,让学生现走进青蛙的内心,之后再让学生把书从眼睛上拿开,再看看眼前的天是怎样的,这时学生会恍然大悟,就发现原来天是看不到边际的,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课文,也要让他们懂得,我们要跳出来看世界,不要总是主观判断,并把自己拘泥在一个小地方,这样,学生就会很轻松的了解这篇课文的意思,同时也学到了重要的知识。

二、丰富教学内容

八九岁的孩子是处于一个爱听故事的年龄,并喜欢了解不同故事中的不同人物,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点,多多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下册第八单元《爱迪生救妈妈》这篇课文教学之后,老师可以接着给学生讲一些关于爱迪生的其他故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例如,老师可以介绍一下爱迪生,他是美国伟大的发明家,他不仅发明了白炽灯,还发明了留声机,这两样东西是爱迪生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发明。另外,给学生讲一个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孵蛋的故事:“爱迪生从小就是一个很爱动脑筋的孩子,好奇心也特别的强,有一点早上他妈妈发现爱迪生不见了,就发动全家到处找爱迪生都找不到,直到晚上,才发现小爱迪生趴在鸡舍旁并肚子下面压了一堆鸡蛋,这时可以让同学们猜猜小爱迪生在干嘛,同学们一定会有各种答案,然后老师接着讲,原来他是想用自己的肚子付出小鸡来,结果鸡蛋被小爱迪生都压碎了,并且他终于明白了母鸡可以孵出小鸡,但人由于某种原因是不能孵出小鸡的。”教师可以在讲课文的同时教给孩子们一些课外的知识和课外的小故事,这样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了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的目的。

三、创新教学方法

语文这一学科是培养孩子多方面能力的一门学科,识字这一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一个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面对这么一个重要但又枯燥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用字谜教学法来指导学生认字写字,例如,守门员———闪;有人偷车———输;一口咬掉了牛尾巴———告等,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体验汉字奇妙的同时,加深对所学生字的理解和记忆;并可以在时间长了之后让学生自己编字谜,让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开动脑筋,然后,老师在必要的时候给主动编字谜的学生一些奖励,这种激励法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另外,教师也要培养学生朗读和表演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一株紫丁香》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带有感情地朗读,也可以适当地在班级举办一个朗读比赛,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或者是在《小柳树与小枣树》的教学中就要选出两个学生进行对话,一个扮演小柳树,一个扮演小枣树,并要带有个人的动作和感情,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表演能力的效果,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得到全面发展。

根据本文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分析以及提出的策略,可以说明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和年龄,善于利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快乐和游戏中学习到知识,作为老师也要多多和学生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你的课堂中去,学会自主学习,从而真正地提高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

摘要: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都是八九岁的孩子,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比较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但是不容易长时间集中精力,同时这些孩子也像一张白纸,老师怎么教孩子就会怎样学,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及品格要从娃娃抓起,所以,教师要注意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觉得课程枯燥,尽量搞活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就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姚傅昊.浅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经验艺术策[J].方法交流,2013(6).

二年级语文《妈妈的爱》的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有趣方法,激发学生观察事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

2.学习课文,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有趣方法,激发学生观察事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苍耳实物、植物图片。

2.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查找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有趣方法。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巧认词语 1.谈话激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植物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这些植物朋友给大家出了一些难题,说是要大家解决了这些难题他们才肯出来和我们见面,你们有信心解决这些难题吗?(激将法调动学生积极性)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示课后词语。)(1)指名认读。

(学生想读哪一个词就读哪一个。)

(2)初步了解词义:玩“猜谜语”游戏,教师说词义,学生根据词义猜词语。

(猜对后,点击课件奖励五角星。)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过渡:

大家可真了不起,得到了这么多五角星,这下植物朋友们一定会出来了,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去迎接他们吧!

播放课件录相:色彩鲜艳、生机勃勃的植物动态画面配上动听的音乐,给学生展示出一个绚丽多姿的植物世界。

看后,请大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描述)2.教师揭题:

画面里都是了不起的植物妈妈,我们去和他们交朋友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前启发:

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好这篇课文呢?(学生自己设定初读要求和目标。)

2.自由读全文,思考:

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可适当在文中划记。(学生自读自学,教师巡视指点。)3.汇报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生:我知道文中写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植物。(师贴三种植物的图片。)

生:我知道这些植物妈妈在传播种子方面很有办法。教师引导理解“旅行”、“四海为家”。生:我知道蒲公英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生:我知道苍耳、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阅读体会,及时给予肯定、指导。)

四、精读课文、探究感悟

1.你认为哪位植物妈妈最聪明,她传播种子的办法好在哪里?找伙伴一起朗读课文2、3、4节,把你的想法说一说,互相问一问、评一评。(板书合作学习方法:读、说、问、评。)

(学生合作学习,精读2、3、4节,教师巡视参与。)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探究和感悟:(学生说哪种植物,就讲读哪一节。)

当学生说到“我觉得蒲公英妈妈最聪明„„”时:(1)说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生质疑:“降落伞”到底指什么?“乘着风”是什么意思?(适当讨论)

(2)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降落伞”是什么,“乘着风”又是什么感觉。

(播放课件: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全过程,教师配解说。)(3)你觉得这情景美吗?请和同桌一起有感情的把这一节练读一下,讨论怎样才能读好这一节。

3.学生同桌练读,讨论交流,感悟读法。

4.指名读喜欢的句子,谈读法──学生点评──再指名读句子──再点评。

(指导感悟要点:“轻轻”、“纷纷出发”。)

指名读全节──互评──齐读──师评 当学生说到“我觉得苍耳妈妈最聪明„„”时:(1)让我们去看看苍耳娃娃是怎样出去旅行的?

(播放课件:苍耳传播种子的全过程,教师配解说。)

看了动画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质疑:“带刺的铠甲”是什么样的?怎样挂住动物的皮毛?(2)直观感知:

每个同学桌上都有一个小礼包,请你们打开看看,老师送你们每人一粒苍耳,摸一摸!这就是苍耳妈妈给孩子们穿上的铠甲。想一想,苍耳还可以靠什么传播种子?

(学生摸、想、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3)指名读这一节,谈读法──谁有不同的读法,再指名读──你喜欢谁的读法,评一评──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

5.当学生说到“我觉得豌豆妈妈最聪明„„”时:(1)你最喜欢这一节中的哪句话?说说怎样读好它。

指名读、说,指导感悟要点:“啪的一声”、“炸开”、“蹦着跳着”。

指名再读,说说读出了一种什么感觉?(谈感悟,齐读句子)(2)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豌豆娃娃怎样离开妈妈的?

(播放课件:豌豆传播种子的全过程,教师配解说。)(3)同学们,你们出去旅行高兴吗?我们把自己想象成小豌豆,谁来读读这一节?

指名读──点评──再指名读──愿意读的起立齐读。6.小结:

请大家想想,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些植物妈妈都是靠什么送自己的孩子去旅行的呢?(指名口答,结合板书:风、动物、太阳。)

7.植物妈妈是不是只有这几种办法呢?自由读第5节,边读边想:

从这一节中你知道了什么?(1)学生自读。(2)讨论回答。

(方法很多,需要仔细观察。)

五、延伸课外、拓展知识

1.通过你课前的了解,你还发现了植物妈妈有什么传播种子的好办法?(指名说,教师也作相应的补充介绍。)

2.这些植物妈妈的办法可真多啊!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指名自由说)

六、练习背诵、自编儿歌 1.指名背诵,会背哪一节就背哪一节,可编加动作。2.自编儿歌:

模仿背诵的那一节课文,把你知道的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编成儿歌。(示课件:儿歌编写提示。)

七、全文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

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等着大家去探索和发现,希望大家课后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看看蓝天、白云,去了解更多了不起的植物妈妈。

2.作业:

二年级语文《妈妈的爱》的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

・・ 课前透视

・・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是优秀的科普作品。课文共有五小节,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配有两幅插图。教学中应抓住诗歌利于朗读,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童心,引导学生在多读读好上下功夫,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

・・ 课文是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科学知识的,学生容易被吸引,并且文中介绍的内容大多数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教学时应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有一定词语积累。

・・ 教学目标:

・・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 教学重点:

・・ 1、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 2、识字写字。

・・ 信息资料

・・ 1、教师准备有关网站、演示课件或相关的挂图,生字卡片。

・・ 2、学生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 教学时数 两课时

・・ 第一课时

・・ 切入举偶

・・ 1、谈话引入: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

・・ (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 2、课件演示:播放蒲公英、苍耳等植物传播种子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今天《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要告诉我们植物传播种子的巧妙办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妈妈的爱 篇10

每天早上, 妈妈都会送我去上学。这一天, 北风呼呼地刮着, 落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因为起床晚了, 我忘了带围巾, 冷风一个劲儿往我脖子里灌, 我缩着脖子, 低着头, 俯在妈妈的背后, 终于到了学校门口, 我一下车就急着往学校里跑。“站住”, 妈妈喘着气叫着。“叫我干吗?”我不耐烦地应了一声。妈妈下车解下了自己的围巾, 套在我的脖子上, 一圈、两圈……打好结, 还说:“儿子, 天冷, 快走吧!”

“妈妈, 那您……”望着妈妈骑车迎风远去的背影, 不听话的泪花随风飘洒, 心里不停地祈盼着:风啊, 小点吧, 再小点……

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11

本课是一篇溶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童话,文字浅显易懂。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经过“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四个阶段,最后变成了青蛙,说明了青蛙生长过程形体变化,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字都有了自己的方法,教师应当相信他们的识字能力。作为农村的孩子,他们对蝌蚪和青蛙都比较熟悉,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学本课,以朗读为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受学生的欢迎。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5个生字。会写“两、就”等9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3、学会准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动词。

4、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体会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

1、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2、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出现的表示动作的词在运用上的准确性。

五、教学方法:

情境法、演示法、朗读法

六、教学准备:

PPT

七、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师引语: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

2、ppt出示谜面

3、生交流,说谜底。(板书:蝌蚪)

4、板书:蝌蚪,引导学生观察词语的特点。

5、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模样?

6、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咱们要不要帮忙?

7、揭题板书

(二)初读识字

1、出示自读提示,指生读要求:

(1)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音、字形。

(3)标出课文自然段,说说每一自然段的大意。

2、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多种形式认读,师相机点拨。

(2)出示会写生字,指导观察字形,正确书写,评议鼓励。

3、巩固生字,同桌互相检查

(三)再读感知

1、师读课文,生边听边用“——”标注文中的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的。

2、填空回顾课文

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大的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3、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字词

2、听写词语

3、引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二)感知课文。

1、播放情境朗读,学生认真倾听,想一想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小组交流,出示画面,帮助学生说话

3、自读课文,用“——”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说说。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

(2)他们是怎样接近这些小动物的?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话?

2、引导学生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区别。

(1)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2)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3)小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

3、分角色朗读。

(1)、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分角色朗读。要求:戴上头饰,配上动作,表演朗读。

四、启发思考。

引语:为什么小蝌蚪认定大青蛙就是他们的妈妈?

1、点拨朗读。

鲤鱼和乌龟是怎样向小蝌蚪描述他们的妈妈的?用“~~”画一画,读一读。

2、小蝌蚪见到的大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3情境填空,配上动作朗读

(五)发散思维。

1、引语: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变成了青蛙,听到了妈妈的招呼,他们是怎么做的?

2、找出相应句子,体会蹦、跳、蹬

3、播放青蛙的叫声,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小青蛙和妈妈都说了些什么?

4、你们喜欢小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5、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六)课外延伸。

1、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青蛙的知识?

2、出示有关青蛙的资料。

3、欣赏歌曲《小蝌蚪》

九、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二

一、教材简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四、教学准备:

ppt词卡头饰

五、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六、课堂实录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请小朋友大声把课题齐读一次。

生:17,小蝌蚪找妈妈

师:读的真好,那小朋友还记得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

生:(齐)青蛙(师贴青蛙图)

师:你们觉得它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跟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瞧,我们的小蝌蚪太调皮了,把我们的生字宝宝都藏在荷叶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生:(跃跃欲试)行!

(师操作,生根据出现的生字读词语)

(学生活动:1、抽查2、齐读)

【评析:用挂图展示蝌蚪与青蛙的不同,更够更好的激发学生一探究竟,走进课文语言的欲望】

(二)、视频展示,形象感知

师:读的真好,那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见了谁?

生:想!(一探究竟的愿望再一次并激起)

生: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则视频!边欣赏边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遇见了谁?

(评析:通过看视频,学生不仅形象的感知了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也直观的了解到了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学生想走近文本的欲望再一次被引发。)

(三)、走进文本,有所侧重

1、启(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步入佳境

师:小朋友看得真投入,小蝌蚪找妈妈时遇见了谁?

生:鲤鱼,乌龟。

师:真棒!那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她们都说了什么?

生:想!(走近文本的欲望被激发)

师:那小朋友赶紧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吧!在读的过程中请小朋友标出自然段!

师:瞧,我们的小蝌蚪都被你们的读书声吸引过来了(出示小蝌蚪的图片)。谁能说说你见过的小蝌蚪的长什么样?

生1:蝌蚪有大大的脑袋和长长的尾巴。

生2:我觉得蝌蚪很像一个逗号。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师读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蝌蚪图)睁开眼睛,说说你见到了一群怎样的小蝌蚪?

师:他们在干嘛?

生:游泳

师:怎样的游泳啊?

生:快活的,甩着尾巴。

师:你能做一下动作吗?生做动作。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出高兴劲儿

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生模仿老师有感情读)

师:读的真好,小朋友你们看小蝌蚪在水里游的多自在啊,我们课文中有一个词,你们能找到吗?

生:快活

师:找的真对,那你们能用“快活”说一句话吗?(培养学生由词到句的能力)

生1:今天,我很快活!生2:小鱼在水里游的真快活!

2、承(第二三自然段):抓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师:说的真好!小蝌蚪快活的游哇游,踏上了他寻找妈妈的旅途,在路上他先遇见了谁呢?

生:鲤鱼阿姨(师出示鲤鱼的图片并指导学生进行画面观察)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那它们跟鲤鱼阿姨说了什么呢?

(生回答,师出示它们的对话,生分组分角色来朗读)

师:读的很好,请小朋友认真的观察一下课文的插图,小蝌蚪是怎样游向鲤鱼阿姨的?

迎上去(结合图画理解“迎”(面对面)(生读)

师:那小朋友你们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小蝌蚪是“迎上去”不是“冲上去”?

生:小蝌蚪有礼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师:那么鲤鱼阿姨是怎么答的呢?(生读鲤鱼妈妈话)

出示词卡(四条腿,宽嘴巴)

师:小蝌蚪终于从鲤鱼阿姨那里知道了妈妈的样子,高兴极了,他们连忙小告别了鲤鱼阿姨继续向前游,当他看见乌龟大叔在水中悠闲地漫步时,连忙追了上去。小朋友们,他门为什么要追上去呢?(比较追上去和迎上去。出示图片)

生:因为乌龟有四条腿

生:因为乌龟是宽嘴巴

师:小朋友回答得都很正确,他们误以为前方游动的就是自己妈妈,小蝌蚪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于是高声叫着——

生:妈妈(引导学生读出激动,高兴的心情)

师:可乌龟大叔仍旧慢吞吞地说(“说”声音变粗)——(生读)

出示词卡(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分角色朗读。

3、拨(第四自然段):宣泄情感,以读养心。

师:鲤鱼阿姨和乌龟大叔指导让小蝌蚪知道了妈妈的模样,给了他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力量,接下来他们又遇见了谁呢?请小朋友们跟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并把青蛙妈妈的样子用横线标注出来。

①谁能说一说青蛙的样子?出示词卡(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大眼睛)

师:这是小蝌蚪们的妈妈吗?(出示青蛙图)

生:是

师:小蝌蚪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妈妈,心情肯定是无比的激动,谁来读读小青蛙跟妈妈说的话?

生:妈妈,妈妈。(师引导孩子读出激动的语气)

师:此时此刻,妈妈就在眼前,小蝌蚪还可能对妈妈说什么呢?(拓展学生思维,学会爱的表达)

师:(引读)妈妈低头看见了自己的孩子,她笑着说——

生:(读青蛙妈妈语)。

师:你们知道吗?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着变化,赶快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找)

师:用笔将这些句子划下来,在小组里读一读,注意一定要按照顺序找哦!(生活动,小组交流)

师:谁来把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

生3:“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师指图与学生共同回顾小蝌蚪的变化并在五幅挂图间板书)

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

4、合(最后一段):内外延伸,厚实立体。

①巧妙过渡,走进文末

过渡:执着的小蝌蚪终于找到了妈妈,他们的身体也跟妈妈变得一样了,小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跟妈妈会到哪里去吗?(贴图五)请同学认真的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指图)看,小青蛙跟在妈妈的后面又启程了,他将和妈妈一起并肩作战,捉害虫,保庄稼,去谱写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童话。

(介绍青蛙知识,出示人类捕杀青蛙的图片,让孩子树立保护青蛙的意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把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整理一下。

师、生:小蝌蚪先……再……接着……最后……(师边说边用箭头将贴图相连,并在箭头上板书“先”“再”“接着”“最后”)

(同桌相互练说)

师:来,让我们再一次用自己最美的声音,反这个故事讲给自己听吧!(自由读全文)

【评析:在引导学生感悟教材内容时,老师对教材的整合独具匠心。避开学生早已熟悉的“怎样找妈妈”的内容,引导学生先与小蝌蚪和青蛙交朋友,感知他们的样子,再感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样学生始终饶有兴趣地与文本对话,找变化点,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表演解说过程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达到了锻炼思维、发展语言的目的。】

七、课外练习,拓展延伸

前段时间,老师发现我们班有很多小朋友在养蚕宝宝,请小朋友们跟爸爸妈妈仔细观察蚕宝宝的身体变化过程,并用笔记录下来。

【评析:在引导孩子知道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然后在把知识迁移到具体的生活中,鼓励孩子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使得学以致用,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总结】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个充满童趣的文学作品。全文围绕“找”这个中心展开的。班级的植物角刚好有活体,为这节课的展开带来了更好的效果,小朋友的兴趣很大。

“这么可爱的小蝌蚪,他却找不到妈妈了,我们一起帮帮这个可爱而可怜的小蝌蚪好吗?引入主题,幼儿颇有兴趣的开始听我讲故事。由于小蝌蚪遇到的“妈妈”比较多,故事情节较长,我采取了分段教学。当小蝌蚪每次遇到一位“妈妈”,我就开展情节教学,让2位小朋友分角色表演,用这样的节教学方式,不仅让幼儿完整的说完一句话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积极参加活动的愿望。通过幼儿喜形于色的表情中,我知道他们很喜欢这节课,当小蝌蚪再次遇到其他的“妈妈”的时候,有的孩子已经迫不及待的“开演”了。

整个活动的不足之处,我觉得在时间的安排上有点不紧凑,当我要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时候,幼儿的思维还停留在上一个阶段。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齐读课题:第33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

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

4、指导写“披”字

5、采用分角色朗读、帯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1)用情景模拟和看课件演练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并板书:迎追游

(2)指导朗读不同的语气:小蝌蚪的焦急和欣喜鲤鱼妈妈的温和乌龟的慢吞吞青蛙的慈祥和疼爱

(3)引导质疑:为什么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六、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1、青蛙:两栖动物,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颜色因环境而不同,通常为绿色,有灰斑。趾间有薄膜相连,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幼体叫蝌蚪,主要吃田间的害虫,对农业有益。又称田鸡。

2、青蛙的本领可大啦!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爱护关心它。

3、青蛙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员三千多种。有绿衣青蛙,生活在水中,兄弟有很多,他们有的是穿红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树上……

3、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4、师总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5、填空后总结:老师明白了,原来啊,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是自己的身体都在发生变化。

活动4【练习】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读最后一段。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拨动情感心弦感受《妈妈的爱》 篇12

《妈妈的爱》是北师大版第四册第二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 它以诗歌的形式, 从儿童的视角, 以清新、明快、朴实的语言, 叙述了妈妈爱“我”的几件小事, 讴歌了无私的母爱。

“语文素养的提高过程是积累的过程, 学习语文就是学习做人。”针对现在的孩子把父母的爱当作理所当然的事而视而不见的情况, 本设计注重拨动儿童情感的心弦, 让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学会发现母爱, 体会母爱, 感悟亲情, 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背诵诗歌。

2.联系实际理解内容, 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母爱、体会母爱, 感悟亲情, 懂得关心父母。

3.仿照课文, 编写诗歌。

4.通过感悟语言文字, 发现生活中充满了爱。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

教学难点

1.理解妈妈的爱, 让学生体会到母爱是无私的。

2.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爱自己那样, 去爱妈妈。

教法设计

朗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进入情景, 体会妈妈无私的爱。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歌曲CD盘。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导入新课———铺垫爱

1.师出示生字词卡片, 利用不同形式复习课文生字词。

2.诗歌中把妈妈的爱比作什么? (指名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

二、品读课文, 激发情感———理解爱

1.默读诗歌, 说说读后你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妈妈的辛苦, 想到了妈妈每时每刻都在关心着我……

(1) 你最喜欢哪一小节的内容?用心读一读, 说说为什么喜欢。

[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 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适时适当地采用教学手段。学生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 指名学生读。

(3) 生生互评, 教师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2.生读自己最喜欢的一节, 读后交流。

生1:我最喜欢读第二小节, 因为每次下雨, 都是妈妈来接我。

生2:我最喜欢读第三小节, 我生病了, 妈妈很着急, 送我去医院, 看到我难受, 妈妈很心疼我, 她亲我, 还给我买好吃的。

……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你能读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之情吗?

3.评价, 引导, 再读课文。

如第一小节:与“清凉的风”相对的是什么?“很热的夜晚”和“很热很热的夜晚”有什么不同?我从梦中醒来, 看到了什么?“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裳”和“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有什么不同?

(1) 结合实际想想:你从梦中醒来, 看到妈妈流着汗给你扇扇子, 你会怎样?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2) 引导学生通过对“很热很热、梦中醒来、却”的重读, 有感情地表达出妈妈对孩子的爱。

(3)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 通过朗读, 你明白了什么?

4.指导理解第4、5小节。

5.妈妈的爱是温柔的, 可是当你做错事的时候, 你的妈妈是怎样做的? (讲道理、批评、打骂) 你认为妈妈这样做是不是爱? (让学生懂得妈妈不仅关心我们身体的冷暖, 更关心我们的思想健康和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6.有感情地朗读。

(指名读、比赛读、评价读、示范读、教师指导读)

7.指名配乐通读课文。

刚才同学们学得真认真, 读得也特别棒, 谁能勇敢地站起来, 完整地读一遍课文给大家听?

小结:同学们, 妈妈的爱伴随着我们成长,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 让我们怀着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深情地朗诵这首《妈妈的爱》吧, 能够背诵最好。

8.背诵诗歌。

小结:同学们, 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 妈妈的爱还是什么?还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为妈妈每天都细心地照顾我们, 所以我们大家都生活得很幸福。谁能像书上那样举个例子说说妈妈对你的关心和爱护?

三、联系实际, 回归生活——升华爱

1.夸妈妈: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1) 联系实际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爱你的, 你觉得妈妈的爱是什么?请模仿诗歌的句式说一说。

[把“语文天地”中“夸夸自己的妈妈”有机地渗透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并不是唯一不变地、呆板地去学习, 而是让语文学习变得充实而灵活起来。]

(2) 把刚才夸妈妈的话整理成小诗。 (小组互相学习讨论)

(3) 交流小诗。

(4) 回家后将这首小诗读给妈妈听。

[写话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较困难, 尤其是仿诗练习, 所以在安排夸奖妈妈时, 先让学生选择很熟悉的有关妈妈的爱的事例, 在小组内进行练说, 可降低以诗歌形式写话的难度, 也不至于枯燥无味,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你的生活中, 你还体会到了谁的爱?你觉得他们的爱是什么?

四、课外延伸———表达爱

1.妈妈的爱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我们应该怎样做?平时你是怎样关心妈妈的?

2.结合“三八”妇女节, 你打算为妈妈做些什么?

3.评价明理。

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 妈妈为我们做了很多事, 却从来不计回报, 我们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次捶背、一杯茶, 都是关心妈妈的表现, 妈妈都会很欣慰, 并记在心里。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 做力所能及的事, 为妈妈分忧解愁。

[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的前提下, 让他们自由选择表达方式, 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发展, 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

板书设计:

清凉的风

妈遮雨的伞爱

妈滴落的泪妈

的责备的目光妈

二年级语文妈妈睡了教案优秀 篇13

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诵读文本的同时,体现多样的识字形式。把识字教学与阅读文本有机融合,在反复的读书体会中,赋予汉字情感,渗透汉字文化,总结识字规律,教会识字方法。

课前活动

1、引导学生读会标。

师:同学们都二年级了,认识的字多吗?小朋友看看会场四周有这么多字,有你认识的吗?把你认识的字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设计意图] 体现在生活中识字的理念。

2、师:在平时学习的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怎么解决的?一会儿上课的时候,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识字好吗?

[设计意图]

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习惯和方法。在这里,老师调用学生已有知识的储备,鼓励学生将这些方法用于解决自己学习中的问题。

一、情景导入:

在音乐声中,教师诵读课文《妈妈睡了》。

(在舒缓、轻柔、抒情的音乐声中,教师行走在学生中,不时抚摸着孩子们的小脑袋,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妈妈睡了》。)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体现文本本身的文化价值:为学生营造一种安静、美丽、纯洁、亲切的氛围。文本本身与教师的声音、动作及传递出的情感本身亦是一种浸润。在这里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要求学生:“争取让每个字都进到你的小耳朵里”。

师:听老师读完,你想说什么,想问什么啦?

[设计意图] 这既是一个学生对课文整体把握的过程,又是一个鼓励学生质疑的过程。教师在这里对学生的问题,暂且不做回答,鼓励学生课文应用心,就会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在后面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会作出相应处理。

二、板书课题,初步渗透汉字的内涵。

师:(板书课题《妈妈睡了》)注意看老师写“睡”字。左边是“目”,右边是“垂”。那我们来试试,把自己的眼帘垂下去,轻轻地,慢慢地……哟,是不是快睡着了?看汉字多神奇,我们在写它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它的意思了.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具体的板书和一个“垂”字的简单理解,使得学生在行动体验的过程中,朦胧感受到“中国字”的神奇与魅力。

三、分层读文,在阅读中识字。

1、初读课文,自我识字。

师:在你读课文的时候,也许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或者以前认得,现在又忘记了的字。我们可以先用铅笔把它轻轻地圈起来;再用课前提到的那些方法认一认:有拼音的拼拼音,没拼音的查一查,问一问。争取把课文中,每个字音都读对,每个句子都读通。

(教师巡视在学生中,及时了解把握学生的阅读情况。)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而言,所谓“生字”,是自己不认识的字,它包括了本课要认的字,还包括遗忘了的或课文中没有选出的字。所以,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或同学的帮助自主解决,实际上是尊重学生的学情;这样的教学针对性更强,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练读长句、认读生词。

(教师根据学生初读的情况,出示难读的句子和词。)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文时,会有结合上下文的意思“猜读”生字的现象,这里有意识将生字从一个大的语境过渡到小语境,在逐步增加难度。这个环节中,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一方面指导学生读书的姿势:两脚平放,深深地吸口气。告诉孩子们:这是会读书的表现。

师:课文里还有不认识的字吗?

3、在语境中渗透识字方法。

师:一个字我们不光要读准它的音,还应该知道它的意思才行。

(围绕课文第二自然段,重点指导以下三个生字)

哄 师:(板书“哄”字)读读这个字,你发现什么了?

(教师板书“呼”“吸”两个字,让学生做“呼”和“吸”的动作。引导得出口字旁的字和口有关。)

师:你知道妈妈是怎么哄自己的宝宝睡觉的吗?

(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而谈,体会妈妈哄宝宝时的温柔。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妈妈的温柔。)

熟:师:(学生再读第二自然段后)“睡得好熟好熟”还可以怎么说?

师:对,好香好香,好沉好沉……就是好熟好熟。

(老师板书“熟”字,让学生找出和这个字长得很像的字。)

师:这两个字哪里长得像?怎么区分他们,你有巧妙的方法吗?

(引导得出:把几个长得差不多的字对比着记,不容易混。这也是记字的好方法呢。)

乏:(由第二自然段引出问题:“妈妈为什么在哄我午睡的时候他自己先睡着了?” )

师:(根据学生的问答,老师板书“累了,乏了”。)“乏”字怎么写?老师不记得了?谁能帮帮我?

师:原来给熟悉的“之”加上一笔,就是“乏”了。我们今后可以用这种给熟字“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字。

师:我们能给“乏”字加上一个偏旁,使它变成一个新字吗?

(在学生加偏旁的同时,请他们做出与这个汉字相对应的动作,从而使他们更深切地体会到:汉字的偏旁不同,它代表的意思就有可能不同。)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认识字形与理解字义、生发情感有机融合。有一些字义儿童在生活经验中早已掌握,老师则通过讲述或谈话唤起儿童的原有体验,不作详细解释。有一些字义比较抽象,儿童很难理解,老师就结合课文具体的句子进行朗读体会。

4、在品读生情中,理解、运用词语。

师:老师这里有五个词语苹果,分别是:慈祥、红润、均匀、深沉、美丽。如果请你选一个送给妈妈的话,你会选哪一个?认真读读课文,从文中找到你选这个词语苹果的原因。

(学生先自读课文,再与同桌小伙伴交流,最后进入集体讨论。)

这个环节中教师重点引导理解“慈祥”一词:

师:老师在写这个“慈”字的时候,想起了一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你知道“慈”为什么是“心”字底了吗?她是妈妈对孩子的什么心?

师:课文是怎么写妈妈慈祥的?哪里看出妈妈慈祥了?

生1:课文里说:“妈妈在微微地笑着……”

师:那你也微笑着读读,读出妈妈的微笑来。(生读)用表情来配合朗读,是读书的好方法。

生2:课文中说:“妈妈好像又为我想好了一个故事……”

师:那你现在是什么心情?(盼望、感动……)读出你的这种感受来。(生读)在你心目中谁是慈祥的?

师:慈祥是一种表情,是用来形容长辈的,那些爱你的人,在对你微笑的时候,你就会从他脸上看见慈祥了。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慈祥”一词是理解的难点,教师根据一首学生耳熟能详的《游子呤》来感受“慈祥”这种难以言传的语言内涵,又通过对“慈”字心字底的理解,赋予了汉字深厚的人文情感,并通过“读”传达出来。

四、游戏:汉字魔术

教师依次出示六组字卡。

1、闭、闻、问、闪、间。

(教师指读生字时,门字框不变,只更换字卡里面的部分。)

教师相机提问:为什么“问”字里面是口?“闪”字里面是人?“间”字里面是日?你发现什么了?

2、润、汗。

3、热、熟。

4、哄、吸。

5、客、页、额。

6、乏、泛、眨。

(以上每组形声字出示时,形旁不变,只换声旁)

[设计意图]本环节,辅以形象直观的可翻动字卡,对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官刺激, 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汉字的形体之美,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五、拓展阅读,检验学习效果。

示小诗。《妈妈,您睡吧!》

二年级语文《妈妈的爱》的教学设计 篇14

《鸡妈妈的新房子》

学习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能明白文中阐述的道理,并联系实际,指导行为。与他人交流自已的感受和想法。

重难点:读书方法的掌握、运用。课时:一课时

教学具准备:课件,故事画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会读书吗? 用自已喜欢的语气读这句话-我爱阅读。

送你们一个好听的故事-《鸡妈妈的新房子》。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教学过程:

自读故事,了解大意。(带着问题,从课题入手,边读边思是佷好的阅读方法)说你读懂了什么? 提出不懂的问题。

引导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再读课文。提学生提不出的问题,引导思考解决。(表层-深层过渡)

2017.3.1 最新版

三、引导总结归纳课文内容及道理。

四、总结学法。

五、用学到的方法去读课文,进一步感悟文中道理。

六、推荐相关阅读:

《骑驴》《小猴戴眼镜》

七、总结交流,谈阅读收获:

这三则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 联系实际生活,对你有什么启发?

八、教师总结:

同学们,阅读能带给我们无限灵感和快乐,还能让我们从中学到知识,明白道理,让我们学会阅读,尽情的支享受阅读吧!

《鸡妈妈的新房子》反思

《鸡妈妈的新房子》一课,是本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这篇童话故事在阅读的基础上,目的在于告诉孩子们,好听的话固然人人爱听,但光别人的,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去分析思考,会付出惨重的代价的。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本课,旨在让孩子们喜欢阅读,在喜欢阅读的基础上去入情、探理这是第一步。其二是若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就更好了。本册本单元的训练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教材都作了集中的整合处理。但作为选学课文,是否能找到契合点,让孩子们既能纵向的挖掘,又有横向的联系,使自已的思维活跃起来,继而达到最大程度上的收获就更好了。这种教学打破了精读课文中的逐字逐句推敲的阅读方式。作为一次新的尝试,在教学中发现,利用这种方法的阅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阅读量的增大,也有效提高了阅读能力,学生兴趣较浓,且又训练了善于联系总结、归纳事物相同点的能力,对现实生活中应该怎样处理外来信息,应对复杂事务的能力有一定的指导和教育意义。

2017.3.1 最新版

二年级语文《妈妈的爱》的教学设计 篇15

1.学习课文四、五两段, 了解爱迪生救妈妈的过程;知道镜子聚光的原理。

2.透过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研读, 品析文中的表达特色。

3.尝试看图将人物的神态、动作展开描写, 将文本进行补白。

【教学重点】透过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研读, 品析文中的表达特色。

【教学难点】尝试看图将人物的神态、动作展开描写, 将文本进行补白。

一、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1.孩子们,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30课——— (齐读课题) 《爱迪生救妈妈》, 学习了生字, 了解了故事的内容。你们看, 这些句子里的词语, 大家能写正确吗? (完成看拼音)

这些句子是被打乱了顺序的, 你能根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把它们整理成完整的故事吗?赶快动手吧!

出示:排序练习

2.齐读句子。

师:这就是课文的大概内容。

(朗读指导) 出示:“今天多亏了这个小家伙, 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生读)

3.为什么医生夸奖爱迪生是个聪明的孩子呢?让我们再次走进30课《爱迪生救妈妈》。

二、聚焦重点研读语言

1.学习写爱迪生的句子。

(1) 请大家读读课文第四段, 找找爱迪生救妈妈的句子, 用横线画出来。 (生自读)

师:很多小手都高高地举起来了, 看来大家都有胸有成竹了, 那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指名回答)

预设:突然, 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不一会儿, 他回来了, 捧着一面明晃晃 (huǎng) 的大镜子, 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小男孩, 每个人都捧着一面大镜子。

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 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 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

“一溜烟似的”就是说, 爱迪生跑得像———

你能用朗读表现这种着急吗?

你读得多好啊, 老师也来读读, 你们听。

师读: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他回来了, 捧着一面明晃晃 (huǎng) 的大镜子, 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小男孩, 每个人都捧着一面大镜子。

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 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 病床上亮堂起来了。

小朋友们, 你发现老师读的句子和书上的有什么不同?

这几个词语有什么特点? (都是表示时间很短的)

(出示原句) 突然, 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不一会儿, 他回来了, 捧着一面明晃晃 (huǎng) 的大镜子, 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小男孩, 每个人都捧着一面大镜子。

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 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 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

从这几个词语。你体会到什么?指名说

在这么紧急的情况下, 能马上想出好办法, 老师送你们一个成语叫———急中生智!让我们再通过朗读来体会他的急中生智。 (齐读)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 也是学生享受阅读, 感悟生命, 学会学习及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在整节课的教学中, 我力图以读为本,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 通过读促使学生去探究、去合作、去交流、去感悟。读着读着, 聪明可爱、爱动脑、爱动手的小爱迪生便跃然纸上了;读着读着, 文中的词语就理解了、积累了;读着读着, 平时要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就有了。

(2) 学习写爸爸的话。

3.游戏实践了解聚光。爱迪生说的是真的吗?让我们做个小游戏吧。 (做镜子聚光的实验)

爱迪生想出了这样一个好办法, 难怪医生夸他——— (引读) “今天多亏了这个小家伙, 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现在我们来合作一下, 请一二两组的同学读写爱迪生的句子;三四两组的同学读写爸爸的句子, 我们一起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

4.发挥想象合作写话。

师:聪明的爱迪生急中生智, 想出了用镜子聚光的办法来使屋子变亮, 救了他的妈妈。一开始, 爸爸的表情是———又急又气, 现在是———恍然大悟, 爸爸知道自己错怪了爱迪生。你们看, 这时爸爸的表情、动作又是怎样的?请大家观察, 再发挥想象, 爸爸会和爱迪生怎么说?自己动手写一写吧。

看着亮堂堂的屋子, 爸爸恍然大悟:

上一篇: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下一篇:投资统计总结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