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教育随笔

2024-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怎样写好教育随笔(精选5篇)

怎样写好教育随笔 篇1

二是要引人向善.随笔要写得真实,是否意味着什么都能写,写什么都是“如实反映”呢?也不是.生活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我们每天亲历、亲见、亲闻的事情,有好的,有坏的;有有意义、给人启迪、催人上进的,也有没意思、卑微琐碎甚至丑恶奸邪的.要写,要反映,我们的目光应对着什么?我们的兴趣应当在哪里?我们当然要关注主流,理直气壮地歌颂正面的美好的事物.就是要反映负面的消极的事情,也应当抱有正确的观点和态度,分清是非和善恶.是是非非、祛恶扬善,该是我们必须养成的习惯.就拿詹颖珏写的《心底的旋律》来说,面对一批孤儿院里的小朋友,人们大多是同情、怜悯的,当然也会有少数人轻视甚至厌恶他们.而我们的作者呢,则是“尝试着去接近他们,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做游戏”,由于她“用人世间最真诚的爱叩开了孩子们紧闭的心”,她也“真正感受到了爱的力量”.这篇习作的价值或许就在于此吧!十分可贵.我们应当同这位小作者一样,与人为善、引人向善,不游戏人生,不圆滑逃避,也不偏颇固执,这样,随笔是能写好的.

三要给人以美.随笔是散文的一种,毕竟也属于文学作品,不应当与美绝缘.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我们写随笔,若是能从一般的人们不以为意的生活中发现、挖掘出令人愉悦的美感,并以优美的文笔把它反映出来,那就既是作品的成功,也是能力的锻炼.在这一点上,清川的《老屋子·新主人》是会给我们启示的.他写了居住多年的老房子,那“很窄很深的弄堂”,那“吱吱嘎嘎的楼梯”,那“没有浴室”“有的只是木制马桶”的“设备”……但我读了却和作者一样,“永远不会嫌马桶臭、弄堂窄、老房子的破落”,因为他还写了住在这里的人,写了那对爷爷奶奶对他关怀无微不至的,写了那几乎整个弄堂的邻里都与他和睦相处……正是这些人间的真情挚爱,使他“感到一种幸福,单纯的幸福,无所奢求的幸福.”写得多美啊,可以称得上意味隽永了.这要比那些随便发泄、无病呻吟的作品有价值得多,也绝非那些矫揉造作、晦涩难懂,故作高深的作品所能比拟的.

怎样写好教育随笔 篇2

那么, 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写好随笔呢?也许我们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趁热打铁, 批改及时。

初中学生虽然热情较高, 但缺乏耐力, 很难持之以恒。如果放任学生的随笔写作, 而对他们的文章不及时批改, 学生势必由新鲜而厌倦, 最后中断写作。因此,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批改和检查学生的随笔应该及时, 批改速度要快, 评讲要及时 (每次可以细看10本, 其余浏览, 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一切任务) 。自从设立随笔作业后, 我可就忙得差点喘不过气来。学生交上的文章必须在当天解答、批改。每次改完几十本随笔, 有时甚至要带回家改至深更半夜。可是虽然很累, 但我知道我的身后有几十颗期盼的心在等待着我, 那一刻我忽然有了很大的动力了。

二、循序渐进, 坚持到底。

坚持写随笔是一种良好的精神意志的培养, 不管生活的节奏如何紧张, 都不应当中断,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多则千言万语, 少则三言两语, 而且生活节奏越是紧张, 往往越是丰富多彩富有意义的青春时光, 越蕴含丰富的随笔素材, 越是应该书写的人生画卷。写随笔和做其他事一样, 也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开始要求过高, 学生一下子会难以接受。因此, 我在指导学生写随笔时, 一般分三个阶段要求学生。

(1) 起始阶段:从文章的内容、字数的多少、表达方式的选择等等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号召学生各显神通。

(2) 训练阶段:要求学生每篇随笔要有题目, 要围绕一个主题写作。同时还对随笔的字数、书写质量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不能达到要求的随笔不能算一篇随笔。

(3) 进步阶段:这里主要指随笔的质量而言。对学生随笔采取交换阅读、抽签公开阅读 (经学生本人同意) 等形式督促学生提高随笔的质量, 从语言是否形象生动, 感情是否真实, 结构是否完整等方面去衡量随笔的优劣, 激发学生的质量意识。

三、心语交流, 增进情感。

以往教师在学生作文中的评语大多注重的是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 告诉学生开头怎样写, 结尾怎样呼应, 中间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 如何抒情如何议论等等, 那样的评语学生很少看, 甚至根本不看。那么我们就应该让自己站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 真诚的和学生交流。有人曾把老师和学生比喻成两个不同战壕里的敌人, 但我觉得有必要推翻这个结论, 我觉得我和学生之间更应该是同一战壕里的朋友, 如果师生之间是敌人, 那么是无法交流沟通的, 更不可能让学生相信我, 信任我, 我们的随笔是写不下去的。

同时我们知道中学生天天生活在学校中, 生活单调。他们很少有机会参加社会活动。没有时间也很少被允许去图书馆、阅览室, 更没有时间去听广播, 看电视。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即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 他们很少去感受自然, 去体验社会生活, 在这样的生活中, 学生写作材料缺乏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作文中他们缺乏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缺少应有的真正的生活感受及有真情实感的东西。情感是教不会的, 在这种情况下, 只能靠我们去激发培养。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情感, 在课堂上, 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和捕捉生活与学生情感的触发点, 帮助、带动学生走出自我、走进生活, 激发学生心灵沉淀的情感, 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创作的最佳状态。

批改学生随笔写评语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但近年来, 我改写心语, 效果比以前要好得多。用审视的眼光、客观冷静的态度写出的评语学生确实不大爱看, 它本因具有的评价、诊断、导向功能似乎起不了多少作用。而心语不同, 它采用第二人称的方式和情感化、个性化、美化的语言和学生交流, 既培养了学生写对比的兴趣, 又起了有效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强化作用。学生不仅爱看, 而且“百读不厌”。心语的内容可以是:

(1) 回应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

(2) 和学生一起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3) 赞美他们的进步和优点;

(4) 暗示随笔中的某些不足;

(5) 倾吐烦恼, 让学生感到你很信任他, 进而亲近你。也许正是一次又一次心语的交流, 我们师生都非常盼望教随笔上随笔课的日子。

四、定期评比, 鼓励提高。

对学生来说, 随笔的评比既能增强其对随笔写作的积极性, 还可激励学生有意识地提高随笔的质量。随笔的评比可以两周一小评, 期中、期末大评大比, 对优胜者不仅大力表扬, 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对于其中的佳作我们专门在两个班级之间的墙上设置了“佳作园地”, 可以使同学们及时欣赏到美文, 也激励了他们的创作欲望。

随笔这也许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的一个良好的方式。事实上, 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了, 也自然懂得更深层次地感悟生活了。在这样的活动中, 不仅激发了学生潜在的情感, 让学生懂得热爱生活, 更进一步的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这无疑为他们作文素材的积累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自由个性的抒发。有利于他们随心所欲地谱写妙文, 那么就让这篇篇随笔来迈出我们的漫漫写作之路吧!

摘要:中学作文教学高耗低效, 学生怕写作文, 写作兴趣低迷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 一些学生为应试而作文, 被束缚了手脚, 因此作文大多缺乏创新意识, 没有个性的张扬;作为语文老师笔者认为写作之路, 随笔起步。

关键词:写作,随笔

参考文献

[1]《万国之子》, 北京大学出版社

怎样写好教育随笔 篇3

研究报告的模式,可以参考课文提供的阅读材料《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即: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

同学们尝试进行研究时,可以根据自己身边的现象选择合适的题材。如:通过调查班里近视的人群,寻找近视的原因和预防近视的方法;通过调查班里阅读课外读物,了解同学们的阅读趋向,探究阅读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在调查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研究的结论。如调查近视人群的问题设计上,既要了解近视的度数、开始近视的时间,还要了解近视的大致原因,在统计各个问题的回答人数后,借助网上查询的资料便可以得出相关结论。

怎样写好教育随笔 篇4

但很多教师俨然一副传统教育专家的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而忘却了那个曾经小小的自己——会为小蚂蚁搬家困惑.想问“它们要去哪里”:小蜗牛为什么要背着壳等等,也忘却了自己的经验就是等待开发的宝贵教育资源。

教师在回忆童年游戏,挖掘自我教育潜力时,就是让孩子们在独立自主游戏中实现自我教育的出发点。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遵循场景法的理论原则:

探察,即分析生活场景,找出具有教学意义的幼儿教育关键场景。决策,即关键场景+教学目的=教学方案。在幼儿教育关键场景法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白学前教育阶段应以孩子自我教育为主.教师是孩子自我教育的支持者,应当和孩子共同约定规则,再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地解释价值和标准,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想象力和创造性。

幼儿教育关键场景法区别于当前流行的情景教学法的教学思想,它注重的是教师深度挖掘教育资源,形成大量涵盖幼儿教育关键场景的教学方案,通过关键场景使幼儿好奇心与幼儿教育形成联结,学前教育便水到渠成。

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由教师的专业特质决定,教师形象的形成源于我们眼中孩子的形象。教师专业特质类型包括“专业利他主义者”“社会工程师”“阐释生活者”。“专业利他主义者”眼中孩子是天真可爱、易受伤害的,全心全意热爱孩子几乎是一种自发行为,也是一种天赋,和孩子相处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比起教育方法、技巧和知识而言,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对孩子的信任更加重要。“社会工程师”眼中的孩子是任性、顽皮,认为教育的合理规划是工作的中心。提供高效的服务需把教育目的、教学方法、教育管理三者有机结合。“阐释生活者”眼中的孩子是爱幻想的天才,所以尊重孩子的另类想法,观察孩子的行为并与孩子共同分析、阐释观察的结果。教育目的不是一成不变,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孩子共同改变的过程,给孩子留出很多尝试与犯错的余地。不同的教师专业特质外化为不同的教学风格,形成不同的教师形象,从而在与幼儿的日常接触中,影响幼儿最初的情感培养。

怎样写好教育随笔 篇5

怎样提高作文水平?

许多老师的对策是多读书、多抄写好词佳句。多读未必会写,会写一定会读。抄写的好词佳句不能及时在使用中内化,就像妈妈们收藏了许多东西,用的时候照样拿不出来。所以,我一直和学生说:”写作才是学习语文的牛鼻子。“牵牛就要牵牛鼻子,学语文必须重视写作。

多出课堂作文10倍的量,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为什么孩子怕写作文?家长怕辅导孩子作文?学校老师怕教作文?因为作文教不得法,学不得法。更因为作文训练的量不够。只靠学校课堂上那几节作文课,学生练不好作文。特级教师李镇西说,要多出课堂作文10倍的量,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10倍的量从哪里来?怎样写?

每天,孩子们除了写作业,好要读书、练字、练英语、练舞蹈......如果再要增加10倍的作文量,岂不会增加学生负担?孩子们能受得了吗?

增加10倍的写作量,不能单纯是孩子们任务量的增加。家长老师应该提高认识,减少一些简单重复的作业,真正鼓励孩子干一些开发智力、提高能力的事情。例如,我经常在朋友圈看到有家长在发孩子每日一题的打卡。这种纯知识的,学校侧重教的,真的没必要在家里再费时间练习。而作文,不仅能提高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还能锻炼感知事物的能力、分析判断力、逻辑思维能力。

作文是生活观察、体验后的记录,课堂上教作文有许多局限。在家里,可以让孩子充分的观察体验,然后练笔。所以,我提倡多在课外、在家里写作文。

增加10倍的写作量,增加在课外

那么,课外每天布置孩子写日记、写随笔就行了?不行。无师自通的练很浪费时间。小学生课外的写作练习也需要指导。

写作的前提是观察。俗话说,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同理,只有在指向写作的观察中才能学会观察和写作。让老师随时随地指导每个孩子观察,根本无法实现。小学生需要到生活、到自然中观察,寻找作文素材。可是,没有指导,他们又不会观察,有时看到的景象也描绘不出来。

有没有一种形式?就像孩子们的随身指导老师,孩子们想观察描写某种事物,就有这种事物的具体观察指导。因为以前作文书中出现的宽泛的规律性的指导,孩子们很难迁移到不熟悉的事物上。当然,具体的指导中蕴含着观察写作规律,孩子们具体写上几种,自然会有所总结。

上一篇:教学常规检查反馈会下一篇:小鬼当家五年级学生观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