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制度(精选8篇)
北京鑫实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丹锡高速经锡公路锡盟项目部
2014年7月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提高我标段的安全管理水平,在工程施工中杜绝安全事故、消灭安全隐患,控制危险源的状态,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本项目部工程施工实际状况,制定本制度。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项目部和施工班组所有人员 3 原则
3.1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风险评估。
3.2根据生产际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评估,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4 职责及流程
4.1班组人员有熟知并依据本制度接受风险评估的责任。4.2班长(或技术员)为本班组的风险评估工作负责。4.3财务部门负责建立流程识别和应对会计法规、准则、制度的变化,评估对会计信息的影响。负责建立沟通渠道和流程参与项目部业务操作流程的变化,评估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4.4总工复核由安全部和工程部提交的项目部施工现场危险作业环境和重大危险源事项。负责建立经营环境监控体系,切实监控并记录内、外部经营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以修正风险识别与评估。
4.5工程部研究、确定项目部重大风险事项及应对预案。4.6工程安全部负责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要求各具体部门定
期提供数据,进行指标分析;对于超过风险预警值的指标,应确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识别的风险进行监控,发生变化时重新评估,并根据新辨识评估的风险等级进行相应的处理。
4.7项目经理负责审核风险清单、应对预案。
4.8项目部应有告知重大危险源的责任,具体见重大危险源告知制度。5 制度内容
5.1每次作业前,班长(或技术员)必须认真了解即将开展作业工作情况,分析它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对安全工作的影响。
5.2每次作业前,班长(或技术员)必须召开参加本次作业工作班组成员开展危险点风险评估,进行具体的分析预测。
5.3 围绕确定的危险点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向所有参加此次作业班组成员交底。
5.4班组成员必须熟知本次作业工作危险点风险评估详细内容及安全防范措施。
5.5开工前施工风险评估制度
(1)单位工程开工前,项目部经理应组织项目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工程师、相关技术人员,对单位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消除风险的管理方法及代价进行评估,确定施工中的危险源,并对危险源进行动态管理。
(2)风险评估和危险源管理是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风险评估和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已知某种危险的存在而研究
制定相关的管理、控制措施,提高项目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危险源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的状态,通过制订相关的管理、技术措施以保证危险源运行在一个可控、可预见的范围内,进行安全生产。
(3)项目部风险评估和危险源管理主要采取事前预防管理的方法:
一是落实政府及相关部门颁布的各项安全法规、标准、总公司制订的安全管理制度。2002年实施的《安全生产法》对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作出了严格而明确的规定,项目部是施工安全生产的主体,是落实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
二是强制实施许可证制度。劳务队伍必须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项目经理、项目部主要领导具有安全培训证,安全工程师、安全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具有资质证,特种作业人员持证培训上岗等。
三是执行多方位的安全培训制度。作业人员进场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操作培训并考试合格,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定期培训,工程技术人员与领导干部必须参加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培训等。
四是定期对单位工程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这是危险源管理的工作重点,在对各施工工点、环境、设备等进行全面辨识与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危险源评价,制订出各项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五是使用监控系统进行现场监测与控制。利用软件、硬件技术对
重点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做好事故的全面预防工作。
六是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根据可能发生的同类事故案例及预先事故评估模拟结果制订出预防事故、控制事故、展开救援的方案,为后续的事故控制与处理提供技术支持。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根据制订的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并指挥救援队伍快速有效地控制事故、对受伤人员进行有效的医疗处理、组织涉险人员疏散、事故灾后的清理与恢复生产等。最后根据“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逐项进行处理,并通过反馈机制加强和完善事故的事前预防措施。
5.6、施工中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度
单位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部经理应定期组织项目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工程师、相关技术人员,对单位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危险源进行评估及管理:
(1)项目部重点工程及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每月评估一次,确定施工中出现的新的危险源并制定落实预防措施。
(2)项目部一般工程及危险性较小的工程每季度评估一次,确定施工中出现的新的危险源并制定落实预防措施。
(3)项目部针对各种意外情况可组织临时的评估。
3、完工后风险和管理总结制度
各单位工程完工后,项目经理应组织项目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工程师、相关技术人员,对单位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危险源管理进行总结,并出具总结报告,为后续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管理经验。
5.7、项目部风险评估及危险源评估管理由安全技术部进行日常管理工作。风险评估依据的内容
危险点风险评估应根据以下方面进行: 6.1现场工作人员的要求
6.1.1现场工作人员身体素质的要求; 6.1.2安全教育培训的要求; 6.1.3专业技能的要求; 6.1.4现场急救知识的要求; 6.1.5消防知识的要求。6.2个人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
工作人员从事工作期间,劳动保护用品必须按规定佩戴齐全并正确佩戴和使用。
6.3工作场地的要求 6.3.1照明的配备; 6.3.2消防器材的配备; 6.3.3应急救护设施的配备; 6.3.4安全防护设施的配置; 6.3.5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 6.4高处作业
凡是离地面2M及以上的地点进行的工作,易发生人员坠落、落物伤人等危险的工作。
6.5周围环境和天气情况 7检查与考核
7.1班长负责对风险评估工作进行检查。
7.2项目部负责对风险评估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对不合格的施工班组进行相应的罚款。
7.3凡是违反本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按公司有关规定处理。
8、附则:
1 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管理
风险在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 具有普遍性, 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们要做的是通过风险管理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以减少风险所带来的各种损失。风险管理通过对风险的预测、评估和分析, 为管理人员提供全面合理的解决办法;同时, 风险管理也克服了传统上以保险为主的风险处理手段, 通过整合利用各种风险控制措施, 使风险处理的方法日趋多元化。
1) 风险预测
风险预测和甄别需要找到引起风险和风险存在的主要因素, 并且对由此而引发的后果进行恰当的判断和估计, 这是进行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常常为人们所忽视, 对风险的范围、程度和种类进行人为的扩大或者缩小, 导致了在后期对风险分析和处置中出现错误, 造成了风险管理的失真[1]。
2) 风险识别
要识别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常常需要准确地对风险因素进行解读, 通过构建风险层次图, 利用反向思维的方法找到其中的不稳定因素, 经过论证之后, 再经过对建筑项目的评估不断积累经验, 从而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率。在进行设备风险识别过程中要对所发现的风险因素进行正确的判断, 确定其是否客观存在。风险预测是对施工过程中的不利因素进行判断, 确定其发生的概率。但是仅仅确定其概率还是不够准确的, 一般情况下还需要确定其概率分布密度, 以进一步确定其发生的可能性。
3) 风险因素的定量分析
在对风险识别和预测的基础上, 还需要对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评估出各个风险的概率及其造成的损失, 从而找到其中的主要风险, 为防范和控制这些风险提供根据。可以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以便从不同程度进行控制。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和一般的风险管理一样, 常常要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 把施工过程中的分析进行量化。定量分析有决策树分析、概率分析、敏感性分析、模糊数学法等方法。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 但是也有相应的缺点, 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综合某几个方法使用, 提高其预测的准确率。
2 建筑施工中的安全评价
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的目标确定了建筑安全水平的指标, 按照不同的安全层次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结构层次。其中最高层表示施工安全的总目标是唯一的, 是为了确保施工全过程的安全;中间层是由影响施工安全水平的主要相关指标组成;最低层是由影响施工安全主要指标的分指标组成。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是一个自我完善体系, 有着其独特的评价方法和原则[3]。根据确定好的安全评价指标, 对每个施工安全评价进行打分, 然后带入到相应的数学函数中, 从而对这些指标进行数学量化。在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中常常采用AHP-Fuzzy的评价方法, 它是通过层次分析的方法确定每个层次指标在建筑施工安全指标中的权重值, 然后按照一定的数学方法得到一个综合性的指标, 从而来评价施工安全的状况[2]。
在层次分析中, 利用AHP的思想将影响安全的因素按照重要性的要求从高到低排列成不同的层次, 然后对每一层次中的要素进行数学量化, 建立起因素的权数, 为最终评价决策提供数学支持。其具体步骤为:在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中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对每个层次的要素按照上一级中的某个要素判断其相对重要性, 通常用1~9个标准来确定, 其标度和含义如表1所示[3]。
然后利用互相比较的方法对相关因素进行评分, 建立判断矩阵;利用方根法、特征值法求解判断矩阵就是把一个层次上的所有元素相对上一层的某个元素排列出一个优先顺序, 也就是求解矩阵的特征向量。
在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中各个指标的权重分配通常是根据经验确定各个指标的重要性, 然后确定其权重值, 这样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做到客观准确, 通过层次分析的方法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结构, 通过对比的方法建立判断矩阵, 再对矩阵进行求解从而确定某个指标的重要性。在计算完成后还应当计算其权重的偏差, 其中的重要一步是进行一致性检验, 使偏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建筑安全评价的结果是根据相应的数学方法判断建筑施工安全水平和安全等级之间的关系, 如果是“好”就表示建筑施工安全状况良好, 不存在安全隐患;“合格”表示安全水平处于恰好符合安全要求;“差”表示安全隐患比较严重, 必须立即停止施工, 加强安全检查[4]。评价对象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单元, 例如在评价某个煤矿建筑工程中瓦斯爆炸事故的危险性, 可以以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作为评价单元。假设隧道中有两个工作面, 可以划分为甲、乙两个评价单元, 应当怎么确定这两个评价单元的安全风险呢?一种方法是利用甲、乙两个评价单元结果相加的方法;还有一种是对甲、乙分别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也就是先得到各自评价单元的风险等级, 然后利用等级比较高的作为整个评价对象中的风险等级。其中第二种方法可以看做第一种方法的补充, 克服了第一种方法上的局限性。又如在贵族清镇到黄果树的高速公路建设的过程中, 利用了世界银行的贷款。由于此项工程巨大, 其中的风险管理要求也比较严格, 对于施工方来说施工风险也比较大。但是由于采取了相应的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 大大地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同时也减少了施工方的经济损失。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不能够采取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 将会给施工方带来各种难以估量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由此看来, 在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通过引入适当的风险控制和分析策略, 能够有效地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
3 结语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能够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风险进行具体的量化, 确定其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损失, 从而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降低风险, 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利用数学方法建立施工安全评价的数学模型, 从而把定性的问题转化为定量的问题进行研究, 克服了在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中的随意性和主观性。通过数学模型来确定施工安全的等级要考虑到施工安全中的各个要素, 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施工安全的评价, 做好对施工安全的预防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彭伟功, 李春光, 杨德钦, 等.可靠性理论在建筑施工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 5 (4) :115-119.
[2]杨莉琼, 李世蓉, 贾彬.基于二元决策图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3 (7) :1889-1897.
[3]方东平, 席慧璠, 杨钇, 陈大伟.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矩阵的构建及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 2012 (9) :167-174.
关键词: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指标筛选;区间估计
中图分类号:TU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2)02-0062-05
Study on Index System of Safety Risk Evaluation for Subway Construction
Based on Interval Estimation
LIU Ren-hui, YU Bo, JIN Zhen
(School of Managemen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Establishment of index system is key to safety risk evaluation for subway construction, whether the selection of indexes is reasonable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accuracy of evalu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usual methods of selecting indexes for evaluation and analyzes their applicability.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nterval estimation, the theory model of index selection for safety risk evaluation for subway construction is set up. Given the types of accidents happened during last 10 years in China, original index system of safety risk evaluation is established mainly according to sources of safety risks in accidents. At last, this paper takes the sixth part of Harbin Subway Line NO.1 as an example and selects the indexes for its safety risk evaluation, which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construction company managers to evaluate safety risk during construction and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safety management.
Key words:subway construction; safety risk; index selection; interval estimation method
1 引言
近年来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压力,中国许多大中城市纷纷加入了修建地铁的行列。城市地铁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高风险性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尤其是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突发性等诸多突出的特点[1],这些特点,必然会对地铁施工的安全管理造成不可预见的影响,如果控制不当,极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带来极为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对地铁施工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进行全面评价、合理地估计风险的影响程度及范围,也是对重大风险源进行控制、制定对策的前提条件。只有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才有可能得出科学的评价结论,在构建评价体系框架时,初选的评价指标尽可能要体现全面性。在评价指标体系优化时,则需要考虑指标体系的独立性、科学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目的性等。当指标太多时,就会有很多重复指标,相互干扰,这就需要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指标筛选。
在目前的研究中对复杂的系统进行分析与评价通常依靠建立一些指标来进行的[2~4],如果单从全面性的角度来选取指标,则会出现指标数量太多而造成的大量的冗余信息,增加了分析与计算的难度, 同时评价结果也不一定准确。如果指标太少会使信息量不足而影响分析与评价结果。一般要在初步建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指标进行进一步筛选使指标有较好的实用性。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按方法和性质可以分为定性指标筛选方法、定量指标筛选方法、综合指标筛选方法等。
定性指标筛选方法上最常用而具有代表性的是理论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理论分析法筛选指标时可以把初始指标之间的关系分为因果关系指标、等价关系指标、过程关系指标3种,通过这3种关系可以将存在因果关系、等价关系、过程衔接关系的指标剔除掉,从而把逻辑上存在重复关系的指标筛选出来[5]。专家咨询法中的专家的选择虽然具有主观性,但通过专家进行指标筛选可以集成多数专家的意见,化主观为客观[6]。
通过理论分析法筛选指标得到的结果较为精确无误,但此方法一般是在指标间能通过某种关系推导出来时的条件下,才能发挥较理想的效果,而在地铁安全事故风险指标筛选时则发挥不了其优势。当难以借助精确的数据分析技术时,可采用专家分析法,以理论研究为基础,通过逻辑分析和经验判断解决指标筛选的问题。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适用于项目早期分析项目潜在的风险,但这种方法易受专业领域的影响,从而片面地理解问题,并且耗费时间,成本较高。
在定量指标筛选方法方面,常用的是统计分析法[7]和灰色关联分析法[8]等。统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在筛选指标时需要大量样本,当有大量数据支撑时,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指标筛选有一定的优势,但对于存在大量定性指标的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来说,寻找大量的数据样本是不现实的。
定性和定量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此有必要研究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层次分析方法经过多年发展,吸收并结合了一些理论,又衍生出了改进的层次分析法、模糊层次分析法、可拓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层次分析法等。层次分析法还可用在指标筛选的研究中,该方法认为只有对决策目标有贡献的指标才能作为衡量备选方案的准则[9],也就是说如果某个指标的重要程度足够小,该指标的相对权重就有可能会被判断矩阵的误差所淹没,而将此类弱权重指标包含到层次分析中并不能为决策带来实质的贡献,反而会增大决策者在判断过程的误差,增加系统评价的工作量,因此,此类弱权重指标应该剔除。
层次分析法适用于决策者希望通过借鉴一个较大的一般指标集,建立具体问题的指标体系的情形,尤其是在决策过程中需要根据决策者经验感觉进行比较的问题,以及那些掌握信息资料并不充分,而希望依靠两两比较结果对判断做出合乎逻辑的决策问题[10]。这种方法适用于事先风险信息掌握不完全条件下,通过一般指标集筛选,并建立接近实际情况的安全风险指标体系。
2 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指标筛选模型
在现有的安全风险指标研究中,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以定性分析方法构建的,指标的取舍没有统一严格的标准。这可能会带来一些重要指标的遗漏,或者对风险影响较小的指标和包含信息重复的指标的选入,为克服上述结果带来的计算复杂化和评价结果不合理情况,首先以满足全面性的原则下选取初选指标。考虑到地铁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缺乏较为充分的量化数据资料,涉及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加以整合;并且由于在定性判断中,专家判断缺乏一致性,因此将区间估计方法引入到层次分析中,利用层次分析区间估计指标筛选模型来筛选指标。
2.1 层次分析区间估计
如果对于某一不一致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A,存在未知的一致矩阵,可以把A视为由发生微小变动而来,那么由导出的权重向量可以看作是A的理想权重向量,特征向量法能对这个理想权重向量给出一个近似的估计。然而,由于不一致的判断矩阵A存在偏差和不确定性,蕴含A中的权重向量只能是一个可能区间而不会是一个确定的向量,所以说,从不一致的判断矩阵中,我们只能获得对模型中各项指标权重的一个大致估计,而不会是一个没有误差的精确值[11]。
2.2 基于层析分析区间估计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指标筛选模型
根据判断矩阵不一致情况指标筛选应分为两步,当得出的判断矩阵一致时利用基于权数指标筛选方法;当得出的判断矩阵不一致时利用区间估计剔除弱权重方法进行筛选指标。
(1)建立地铁安全风险评价指标初步体系。
3 建立地铁施工项目安全风险初始指标集
工程项目的单件性决定了每个地铁施工项目安全风险的差异性。这将会引起对于不同项目的风险影响因素是不一样的,但通过搜集近10年间的中国地铁施工安全事故不完全统计数据发现,频发的安全事故的类型有塌方、地下水、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火灾、爆炸、触电、高空坠落等,统计结果如表1。
4 基于AHP区间估计的指标筛选应用
以哈尔滨地铁工程一号线一期6标段为例,对该工程安全风险采用层次分析区间估计方法进行指标筛选。理论上来说,被识别出来的地铁施工项目安全风险因素都有可能给安全带来不确定的影响,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并不是所有因素都会对特定项目产生显著影响,所以在指标筛选时根据专家或者项目负责人的主观判断可以把这些指标剔除掉,进行指标筛选。
4.1 构造判断矩阵
筛选指标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尽可能包含地铁施工项目安全风险特征的所有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将以图1作为本工程的安全风险评价初始指标体系来确定各因素之间的权重并筛选。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两两比较,建立9标度判断矩阵。考虑文章的篇幅和方法比较简单,本文只对C3、C7的指标筛选计算过程示例。
特征值向量法是从不一致数据中获得排序的方法[12],所以在判断矩阵不一致的前提下,特征向量法为权重向量提供了最优点估计值,而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区间估计模型中把判断矩阵视为自由选择指标权重过程中的一种约束。从表2中可以看出利用特征值向量法得出的值在区间估计值的上下限的平均值的微小范围内浮动,可以说明该模型方法是有效的。
其他指标同样经过以上处理最终筛选掉D4、D12、D16、D21、D26、D30、D31、D33、D37指标。评价指标筛选完成后,形成了新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重新构造判别矩阵,确定新指标体系的相对权重值,最终得到筛选后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最终得出的指标体系针对性强、数量适中,并且在指标体系筛选同时得出的权重值,能够在事前做好专项准备的工作当中发挥出一定作用。通过此模型对哈尔滨地铁工程一号线一期6标段日常安全风险进行了评价工作,在对发现项目存在的危险源及时防范、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提高施工安全管理能力上发挥了较好的的指导作用。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此模型方法在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指标筛选上有很好的实用性。
5 结束语
本文是从指标筛选的角度探讨了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建立的问题,对于带有诸多不确定性的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筛选问题,仅对各指标的重要性提供一个点估计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并有可能引起一个错误的指标间的排序,同时也掩盖了各权重向量存在不确定性这一事实。运用基于层次分析区间估计的方法筛选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指标与其他方法相比更为合理。与定量筛选方法相比该方法最大的优势是不必搜集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相关的基础数据,这与当前我国地铁施工行业缺少相应数据库,而且指标量化困难等客观环境相符。与定性筛选方法相比,如专家咨询法的专家必须要求是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的人员,但这些人员仅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不可能懂得全部风险相关的知识,不太适合复杂大系统指标的筛选,而且专家筛选过程要费很长时间。而基于层次分析区间估计指标筛选方法只需要找一些对项目比较了解的内部人员就可以很快解决,通过此方法还可以直接得出各指标间的权重。
参 考 文 献:
[1]侯艳娟,张顶立,李鹏飞.北京地铁施工安全事故分析及防治对策[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33(3):52-59.
[2]刘仁辉,翟凤勇.建设项目安全事故应急能力评价[J].中国管理科学,2009,17(s):498-502.
[3]郭军华,李帮义.基于FC和VPRS的信用风险评价研究[J].预测,2009,28(5):32-37.
[4]范中启,曹明.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协调状态的测度与评价[J].预测,2006,25(4):66-70.
[5]姜瑞忠,等.指标综合筛选方法在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中的应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15(2):99-101.
[6]范柏乃,单世涛,陆长生.城市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筛选方法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2,20(6):663-668.
[7]陆宁,姜丽宁.西安市房地产市场景气指标筛选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2007,9(3):57-60.
[8]沈珍瑶,杨志峰.灰关联分析方法用于指标体系的筛选[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32(5):728-732.
[9]高杰,孙林岩,李满圆.区间估计:AHP指标筛选的一种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25(10):73-77.
[10]Saaty T L.层次分析法[M].许树柏译.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8.
[11]高杰,孙林岩,何进.层次分析的区间估计[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24(3):103-106.
安全风险告知制度
编制:
审核:
批准:
湖北省谷竹高速公路GZTJ34合同段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部
2010年8月
湖北省谷竹高速公路34合同段
安全风险告知制度
我项目部根据施工现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结合本标段工程的施工特点、难点及要求。立足于安全管理本质化,施工过程安全化、安全教育常态化、安全检查日常化。为了切实有效的预防由于已存在风险而导致的安全事故,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安全风险告知。特制订如下制度:
1、风险告知应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并以此为依据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
2、由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安全风险告知的统筹安排,对风险告知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定期进行指导。
3、项目部安质部负责风险告知工作的落实,进行具体的风险告知工作,其工作对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负责。
4、在施工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施工作业人员和施工项目,进行风险告知,告知应有书面记录和其他记录。
5、风险告知应有具体的告知时间、地点、人物及告知的内容,告知后应有被告知人和告知人的亲笔签字。
6、根据工程施工的进度和新开工的项目,及时针对新的风险进行告知,对已有的风险告知进行及时更新。
7、风险告知应以书面或口头宣讲的形式进行,告知时被告知人要认真阅读被告知的内容,对告知内容无疑问方可签字。
8、被告知的内容必须是施工过程中确实存在的,并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具体的风险控制点和风险项目,以及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相应的安全措施。
9、施工中存在风险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风险告知后方可上岗作业,对于拒绝风险告知的人员应予以清退和处罚。
10、各工区及施工班组应积极配合好风险告知工作,不得结果推诿和逃避告知,否则由此产生的后果自行承担。
11、风险告知的各项材料应该由安质部留底保存,以备将来查询。
12、风险告知必须说明风险危害及必须采取的防护措施,对于告知中存在的不足要及时加以规范和加强。
13、风向告知人员应对告知工作认真负责,风险告知要落实到实处,不得走形式和过场,风险告知人要对告知负责。对于违反规定的人员要有规定进行严肃的处理。
14、风险告知要进行仔细的研究论证,分析清楚风险的原因及告知的必要性,相关的告知内容及要求需经项目总工的审核。
湖北省谷竹高速公路GZTJ34合同段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部
2010年8月
—
END
公司各科队及选煤厂:
为全面辨识、管控矿井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集团公司要求并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总则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各业务科室是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
(一)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
组 长:总经理
常务副组长:安全副总经理
副 组 长:各副总经理 总工程师
副总工程师 选煤厂厂长 成 员:科室、队组负责人
办公室设在安全培训办,负责人由安全培训办主任武秋田兼任,副主任张培银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二)领导组职责
1、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分级实施方案,制定风险分级工作制度,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2、指导、督促各科(队)室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3、组织相关科(队)人员对全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职责
具体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建立综合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台账,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利用风险预控信息平台监督各业务部门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辨识范围、辨识程序、评估方法)
(一)辨识范围
全方位、全过程排查全矿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包括生产系统、设备设施、输送管线、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矿山采空区、施工场所、排矸场、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二)风险辨识评估方法
1、安全风险等级标准
由总经理牵头组织,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辨识标准(工作任务分析法)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规范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标准,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中等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其中:
重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主要系统损坏的。中等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不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一般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但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低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2、安全风险评估
(1)矿、各专业系统每次风险辨识结束后,分别由总经理、各分管副总经理组织,针对各系统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按照矿制定的安全风险等级评定标准(风险矩阵法),建立一整套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汇总造册。要完善本系统安全风险台帐,明确级别、管理状况、责任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况,实行“一风险一记录”,并按照风险等级,对台帐进行分类管理。对现场辨识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区域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行,撤出危险区域人员,督促责任部门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重新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监控。
(2)矿、各专业系统每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定级结束后,要组织编写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三)综合辨识程序
1、辨识评估
每年底总经理组织分管负责人和相关业务科室、区队进 行安全风险辨识,重点对煤矿瓦斯、水、火、煤尘、顶板、冲击地压及提升运输系统、爆破、机电运输等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危险因素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及时编制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建立可能引发重特大事故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将辨识评估报告结果应用于确定下一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并指导和完善下一生产计划、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应急救援预案。
2、月度检查
每月由总经理牵头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一次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及隐患排查,并于当日下午各分管副总经理组织本系统业务骨干,召开本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结合本系统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以及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进行一次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3、旬检查
每旬由各分管副总经理牵头组织分管业务科队负责人及本部门人员,对本部门作业区域或业务范围内开展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由本部门技术主管根据辨识情况编写作业区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报告,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4、日排查
跟班队长、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排查。并严格按照《xx煤业科(队)室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问题日巡查登记表》现场监管,全面掌控作业现场班组、岗位人员的风险辨识情况;岗位员工上岗 前严格按照《岗位危险源辨识卡》上的内容对上岗区域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劳动防护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发现安全风险后及时向当班跟班队长、班组长汇报,需立即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汇报本班班组长及跟班干部,并重新制定管控措施,跟踪整改结果,确保管控效果良好。
(四)专项辨识评估
1、本公司发生死亡事故或涉险事故、出现重特大事故隐患或所在省份发生重特大事故后,由总经理组织分管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和业务科室、区队,从汲取事故教训和消除事故隐患的角度,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识别之前的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2、新水平、新采(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重点对地质条件和隐蔽致灾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
3、在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隐蔽致灾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隐蔽致灾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4、启封火区、排放瓦斯及石门揭煤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新应用前的风险辨识,由分管副 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作为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依据。
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根据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安全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分为“矿、区队、班组、岗位”四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管理人员、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
2、由总经理亲自组织实施,针对重大安全风险,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员、资金要有保障,并在划定的重大、较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一个采(盘)区的单班作业人数控制在100人以下;综采工作面作业范围内(包括工作面及进、回风巷)单班各类作业人数控制在35人以下;掘进工作面作业范围内(从掘进迎头至工作面回风流与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的单班各类作业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
3、由总经理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季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
4、由分管副总经理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旬各专业系统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制度、管理、措 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
5、由安全副总经理牵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6、公司领导带班上岗过程中,严格跟踪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7、各业务部门要突出管控重点,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系统、生产区域、岗位实行重点管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等日常管控工作。
8、实时动态调整,高度关注生产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实时分析风险的管控能力变化,准确掌握实际存在的风险状况等级,并随着风险变化而随时升降等级,防止出现评级“终身制”,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9、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见附图。
五、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及培训
1、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全公司要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风险管控管控办公室负责做好日常监督检查。
2、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安全培训办每年组织参 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人员学习一次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组织入井人员和地面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
3、各业务部门要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风险预控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监测和预警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由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及时将安全风险区域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受风险危害的相邻作业区域区队、班组、岗位。
六、其他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附图: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
(此页无正文)
xx煤业有限公司 2017年4月17日
抄送:公司领导 xx煤业有限公司 2017年4月17日印发
为加强矿井风险培训和技能培训,确保管理层和每名员工都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杜绝或减少人身伤亡事故,依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下发《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中的相关要求,结合矿井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培训工作由培训办牵头负责,从两个层面开展实施,即入井人员和地面关键岗位人员培训以及参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人员培训,实施要求如下:
(一)入井人员和地面关键岗位人员培训 1.培训对象:入井人员和地面关键岗位人员; 2.培训内容:年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3.组织单位:培训办、安检科、各单位;
4.培训形式:各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根据矿井下发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大纲,由单位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具体负责,利用周学习日或自行安排的专题学习时间进行集中学习,并做好记录;
5.培训频次:年度辨识评估后举行一次培训;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结束后,各有关单位举行一次培训;
6.培训资料整理:各单位依据矿井下发的培训计划与大纲,合理安排课程,制定教案及课件,做好考勤,并组织考
试,建档留存考勤表、考试卷及成绩单等资料。
(二)参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人员培训 1.培训对象:矿长、分管矿领导和各系统科室、各区队参与评估人员;
2.培训内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 3.组织单位:培训办、安检科; 4.组织形式:集中组织培训或自学; 5.培训频次:每半年一次;
6.培训资料整理:培训计划与大纲、课程安排及考勤、教案及课件、考试试卷与成绩等由实施单位负责整理,并建档留存。
二、安全风险培训工作各单位必须履行好岗位职责,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除组织好本单位的培训学习,留存好相关培训资料外,还必须按时参加矿井层面组织的安全风险培训课程。
三、培训办做好安全风险培训工作的过程监督、指导和考核工作,确保安全风险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确保矿井各级管理人员和每名员工都能熟练矿井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
公路桥梁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公路桥梁建设是一项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建设。但是,它本身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项目参与主体多,受自然条件影响显著等特点,使得公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隐藏着很多影响施工安全的风险因素。同时,也就意味着公路桥梁工程各参与方会面临很多不可避免的施工安全风险,如不加以防范,就有可能引发施工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甚至造成严重的不利社会影响。[2]
因此,这就要求相关学者对公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开展深入研究,并建立适当的评价模型,识别出公路桥梁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计算出它们的重要程度,最终得出整体的安全风险等级,为下一步的安全风险控制提供基础。
1 公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识别
影响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的风险因素贯穿于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方面,笔者所在的课题组经过调查已建工程的安全风险资料,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最终从以下六个方面研究施工安全风险隐患:人工材料机械设备方面、施工技术方面、勘察设计方面、组织管理方面、环境条件方面、交通方面,并识别出了这六大方面所包括的主要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如表1所示。
本文是站在施工总承包方的角度来考察公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的。
2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系统工程学家Thomas 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简单、实用、高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组成因素,并按照组成因素之间的支配关系,构建层次结构;然后用两两对比的手法确定各个组成因素的重要性。层次分析法的整个过程体现了人类决策思维的典型特征,即分解、判断和综合,并通过较为固定的模式使这一决策思维过程规范化。[3]
层次分析法特别适宜于解决系统中一些因素缺少数据支持或者很难使用定量分析方法处理的带有个人喜好的决策问题,因此,该方法被广泛运用于风险评价领域。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需要多位专家就同一个评价因素对各个事物进行打分,这样每位专家都会得出不同的评判结果,所以,评判结果已经无法用一个数值来表示,而是一个需要用文字来描述的模糊的概念了,这时,就要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结合起来,组成模糊层次分析法,并使用该方法,给对象进行综合评价。
本文中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两个层次(如表1所示,准则层和指标因素层),因此,需要使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4]
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原理,在很多学术著作中都有详细讲解,本文不再赘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孙宏才教授的《网络层次分析法与决策科学》一书。
本文所用的风险评价方法的大致流程如下:(1)建立包含两个层次的评价因素集合;(2)构建比较判断矩阵,确定各个评价因素所对应的权重;(3)建立模糊综合评判结果的备择集;(4)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判;(5)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6)对评判指标进行综合处理,得出所评价对象的最终风险等级。具体的计算步骤在下一章的案例分析中为读者详细讲述。
3 案例分析
3.1 工程概况
本文所选取的实际工程为广清高速改扩建工程新华高架桥,新华高架桥属于广清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一部分。根据施工图设计,将旧桥拆除后,改建为双向八车道高架桥,全长1006米,设计行车速度100km/h。本工程存在以下施工难点:(1)地质条件不良,岩溶(又称咯斯特地貌)是本项目区域内主要的不良地质,大多数桩位下面都存在不同大小的溶洞。(2)气候条件恶劣,主要表现为雨量充沛,空气潮湿,气温较高,影响施工。(3)施工技术复杂,采用了旋挖成孔灌注桩,支架现浇法,架桥机施工法等多种复杂的工艺。(4)管理难度大,参与建设的单位众多,工人素质不一。(5)施工与交通相互干扰,由于是改扩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还要保持既有交通的通畅,现场施工与道路交通经常相互干扰,给施工安全带来较大隐患。[5]
针对新华高架桥施工安全风险的特点,下文将使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个风险因素(即表1中的评价指标)的权重。
3.2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素的权重
(1)邀请业主和监理方的专家对各个因素进行两两对比评判,根据专家评判结果,构造出7个评判矩阵,分别是各类风险因素对比矩阵F0,人材机类风险对比矩阵F1,施工技术类风险对比矩阵F2,勘察设计类风险对比矩阵F3,组织管理类风险对比矩阵F4,环境条件类风险对比矩阵F5,交通类风险对比矩阵F6。
专家组对准则层的人材机、施工技术、勘察设计、组织管理、环境条件、交通6类因素进行两两对比,最终构建出各类风险因素对比矩阵F0:
运用同样的方式,可以构建与其余6个对比矩阵:
(2)解出评判矩阵F0到F4的最大特征根λmax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Wi,并做一致性检验,结果见表2。
由上表可知,各个CR均小于0.1,故各矩阵均满足一致性检验。
3.3 建立备择集并邀请专家评分
建立备择集V={很高,较高,中等,较低,很低}={9,7,5,3,1}
在从业主单位、设计院、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选出的专家库中,随机邀请甲、乙、丙、丁、戊五位专家,对新华高架桥施工安全风险关于指标因素层的19个评价因素进行打分,所打的分数是从备择集中选择的。专家评分表见表3:
3.4 计算新华高架桥施工安全风险综合得分
3.4.1 对新华高架桥施工安全风险的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由表3可知,对于准则层中人材机类的四个因素,单因素评判矩阵为R1,
同理可知,施工技术类单因素评判矩阵为R2,勘察设计类单因素评判矩阵为R3,组织管理类单因素评判矩阵为R4,环境条件类单因素评判矩阵为R5,交通类单因素评判矩阵为R6。
于是,人材机类因素的模糊综合评判集为:
其中,W1即为比较判断矩阵F1的最大特征值λmax所对应的特征向量。
同理可得,另三类因素的模糊综合评判集分别为:
3.4.2 对新华高架桥施工安全风险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单因素评判矩阵,应为一级模糊综合评判阵: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集为:
3.4.3 运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新华高架桥施工安全风险的综合评价得分
根据上文的计算分析,新华高架桥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综合得分为6.221,介于较高的风险水平和中等的风险水平之间,因此,各建设参与方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来预防和控制施工安全风险。
4 结论
本文首先分析了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识别出了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安全的风险因素,并据此构建了公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建立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风险评价方法,并将该方法运用到工程实践中,对新华高架桥的施工安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中各评价因素的权重;最后运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结合专家评分,计算出新华高架桥的安全风险综合得分,从而确定新华高架桥的安全风险等级。通过以上方法,将专家的主观判断,转化为用数字形式表现的定量分析,以便客观准确地评价公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将此方法运用于公路桥梁工程的安全管理和综合治理,是合理可行的。[6]
摘要:文章根据公路桥梁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邀请相关专家集中研究分析,构建了公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该指标体系中各个评判因素的权重;最后运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结合专家评分,计算出公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的综合得分,并得到了新华高架桥施工安全风险等级。经过工程实践证明,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方法,既能够表现评价因素的模糊性,还能够减小因主观因素造成的误判,将此方法运用于公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工作中,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施工安全风险,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
参考文献
[1]陈赟.工程风险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5-7.
[2]交通运输部工程质量监督局.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及指南解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101-108.
[3]孙宏才,田平,王莲芬.网络层次分析法与决策科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51-67.
[4]朱顺泉.管理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06-215.
[5]王海军,刘勇.土木工程事故分析和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3-7.
关键词:安全阀 延期校验 风险评价 应用
中图分类号:TE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a)-0107-01
安全阀作为现代石油化工行业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装置,其主要作用就是防止压力容器以及管道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超压事故,保障压力容器及管道生产安全。安全阀校验作为确保安全阀安全运行的必要手段,对安全阀进行定期校验是我国现有石油化工产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为了迎合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需求,需要对安全阀进行延期校验。近年来,风险评价技术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石油化工产业作为一项风险性较大的行业,在进行安全阀延期校验工作中,需要应用合理的风险评价技术,确保安全阀校验质量,进而为石油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1 安全阀延期较严重风险评价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锅炉、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在石油化工行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当前石油化工行业中,这些设备在高压力运行状态下,极有可能出现爆炸的可能,进而带来难以计量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为了保障这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安全阀的应用有着巨大的意义。
2 安全阀延期校验中风险评价技术的应用
2.1 安全阀风险评价
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受多种因素的因素,压力容器及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爆炸的风险,而风险评价技术主要是针对安全阀装置运行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寻找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安全阀的风险评价主要包括运行时效的可能性评价以及发生失效后所造成的后果评价。
2.1.1 安全阀失效的可能性评价
安全阀结构主要有弹簧式和杆杆式两大类,弹簧式是依靠阀瓣与阀座的密封靠弹簧的作用力;杆杆式是靠杆杆和重锤的作用力。随着现代石油化工行业规模的扩大,当管道内介质压力超过规定压力值时,辅助阀先开启,介质沿着导管进入主安全阀,并将主安全阀发开,进而降低介质压力。然而在安全阀运行中,受压力、温度、湿度。介质年度等因素的影响,会影响到安全阀本身的性能,增加安全阀的腐蚀性,进而造成安全阀功能失效[1]。
2.1.2 安全阀失效后的后果评价
安全阀作为一种重要的减压装置,一旦安全阀的功效失去作用后,就会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设备损害等危害。一般认为,安全阀失效等级越高,所造成的后果就越严重。石油化工作为重工业类型之一,安全阀失效后,不仅会造成以上的损失,同时还会对现有的环境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我国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 安全阀校验周期的确认
安全阀失效几率大小与其所造成的失效后的后果是成正比的,为此,在进行安全阀周期校验时,必须依据安全阀失效的风险等级来确认,如图1,1为低风险区,2为中等风险区,3为偏高风险区,4为高风险区。同时,在进行安全阀校验时,校验周期的确定还要结合石油化工的生产状况,根据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安全阀的运行特点及校验状况来展开调查,通过合理的方法计算出安全阀允许的最大温度及压力,进而进行合理的计算。
2.3 安全阀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失效源,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预防,将风险降低到实际工程中所需要的安全程度。在安全阀延期校验中的只要存在风险,就会造成风险后果,因为在安全阀周期校验中,提高安全强度可以降低失效发生的可能,从而可以减小风险,失效发生可能性随着安全强度的提高而降低,但同时安全代价也随着安全强度的提高而增加,要达到极低风险的高安全强度往往需要花费很高的代价。风险管理提出对危险程度和降低危险的代价进行均衡的策略,即找到折衷的平衡点。
2.3.1 提高安全阀构件的制造水平
在安全阀中,弹簧是一种重要的部件,弹簧的弹力是安全阀得以发挥全部功效的重要依靠,然而在超负荷工作压力下,弹簧的弹力会逐渐失去其应有的性能。为此,在进行安全阀设计工作时,必须加强安全阀构件的制造水平,优化构件加工工艺,提高安全阀的机械性能,进而为安全阀的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障[2]。
2.3.2 加强安全阀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安全阀在长时间的运行状态下会出现各种问题,进而影响到安全阀的正常运行。为此,石油化工企业必须加强日常卫华与管理工作,在进行安全阀安装时要加强预防安全阀弹簧失效的措施,尽量避免弹簧被腐蚀。其次,保证安全阀铅直安装,避免阀杆重心不正。在安全阀拆卸、检验和搬运过程中,严格遵循有关规定,避免受到较大冲击。加强安全阀在役阶段的维护管理,建立完备的安全阀运行资料记录。
3 结语
在现代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安全阀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安全阀进行校验是确保安全阀正常、安全运行的必要手段。安全阀在运行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增加安全阀的运行风险。一旦安全阀失效,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风险评价技术作为安全阀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在安全阀较严重应用风险评价技术,可以更好地控制风险因素,进而确保安全阀稳定、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制度】推荐阅读:
施工单位安全风险告知11-30
公路施工安全风险评估10-09
安全风险评价管理制度03-07
浅谈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01-18
建筑施工安全现状评价02-26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评价12-08
施工安全红线制度07-25
建筑施工安全教育制度05-25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制度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