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会计的职责范围(共7篇)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主要包括战略管理, 技术创新与生产管理、营销与物业管理、财务管理、组织创新与人才管理、品牌与服务管理和质量管理等诸多方面。企业的财务管理可谓重中之重, 财务管理在很大的程度依存于会计管理工作, 会计主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管理工作的优劣。因此, 有必要对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进行探讨。人们一般赋予会计主管人员过多的会计技术职责, 而对会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这已成为企业乱账的一个重要根源。
1 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
会计管理是企业的一种内部管理活动, 即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监督行为建立和实施有效的管理, 包括对会计人员的权限和职责、会计凭证、会计过程、会计质量以及会计监控等各个方面的组织和管理。这种内部的会计管理主要是通过人员管理和制度管理来进行的。
企业会计管理的目的是约束和规范企业的各项会计行为,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最终实现会计目标。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1]:
(1) 建立和实施企业的内部会计核算制度和方法, 设计和实施会计信息处理程序;
(2) 进行会计岗位分工, 制定会计岗位责任制;
(3) 进行会计专业人员的聘用、考核、轮换以及奖惩等;
(4) 建立、实施和检查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制度;
(5) 检查企业的各项会计工作质量;
(6) 对企业会计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过程控制;
(7) 建立企业的会计内部稽核制度;
(8) 建立、实施和完善会计报表审核和分析制度;
(9) 组织会计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培训等。
加强企业会计管理, 可以使会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保证会计工作无盲点和漏区;可以使企业的会计政策清晰具体、程序规范严密、大大减少随意性和人为因素的干扰,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可以使企业的内部控制落在实处, 切实防范会计风险;可以促使企业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 促进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2 会计管理工作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会计主管的安排
会计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依赖于管理体制建设, 管理体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会计管理人员的设置和安排。
企业只要有一个以上的会计人员就会存在管理的问题。因为只要有两个人, 就会有分工, 就会有协调, 就会有矛盾, 就会有制衡。如果两个人是完全平行的, 那势必导致工作的混乱。为了实现企业整体的会计目的, 企业就必须设置一个领导和指挥的次序, 实际上就是安排会计主管人员。
会计管理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工作, 会计主管人员的设置尤为重要。如果会计管理人员不懂会计技术, 这种管理工作就很难深入到具体的业务协调和指导层面上去, 甚至连具体会计业务工作量的大小也无从判断, 就容易偏听偏信, 当然也就容易受到蒙蔽, 这实际就形成了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这种情形在实际工作中少见, 但是确实存在, 主要是因为企业很难在会计人员中选拔出优秀的管理人员的缘故。这样做的效果往往不很好, 因为没有从事过具体会计工作就很难做到对会计工作的真正理解和把握。因此, 要实现企业会计工作的科学化和高效化, 就必须实施有效的会计管理, 就必须安排有效率的会计管理人员。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 要形成科学的会计管理价值观, 即如何来看待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传统的价值取向认为会计工作是企业的一项辅助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处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 企业的会计主管往往对上级把自己视为会计专业人员, 对下级把自己视为带头干活的, 这种思想使得会计工作与管理工作脱节严重, 使得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不能系统地开展起来, 导致对会计主管人员的管理职能和管理地位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科学的会计管理价值观认为, 会计管理是必要的, 有价值的,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地位非常重要。会计主管不仅仅是承担具体的会计工作外, 而更应担负大量的管理职能[2]。
3 企业会计主管双重职责的冲突和协调
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会计主管人员应该是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具体承担者, 会计管理的质量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也影响会计工作的成本和效率。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各级会计管理人员的的素质、能力和敬业精神。企业作假的根源主要在于企业诚信的缺乏, 治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但会计乱帐的根源却完全是缺乏会计管理的结果。因此会计主管应该在承担一定的会计技术职责的前提下, 勇于承担会计管理责任, 做好会计管理工作。
相应的会计技术和会计管理职责是会计主管的两项基本职责。这两项基本职责有分工、有协调, 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在实践活动中, 我们经常看到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冲突, 会计主管人员往往是顾此失彼, 绝大多数情况是重技术、轻管理, 重业务处理、轻业务管理。因此会计主管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会计工作在企业各项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己在整个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使两项基本职责都能成功实现。
会计主管除了要更新观念之外, 还要转换行为方式, 努力实现由单一的技术性人才向管理技术型人才转变。要实现这个目的, 会计主管要补充基本的管理知识, 要能够有效地和上级沟通, 有效地指挥和安排下级的具体会计工作。会计主管要培养战略眼光和全局观念, 即使行为上不能从具体的事务中完全摆脱出来, 思想上也必须从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中完全摆脱出来。会计主管要深入了解企业业务经营的特点, 把握企业业务的规律, 使得会计核算的整体思路和构想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会计主管要提高专业知识的深度, 拓宽专业知识的广度, 增强专业指挥力和理解力, 努力树立技术权威和管理权威。
所有这些都对会计主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因为在这两项基本的职责中, 会计技术职责是基础的职责, 是第一位的职责, 没有专业的后盾, 会计管理职责就成为了空中楼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 会计主管的上级和下级期望会计主管发挥的主要职责却是会计管理职责, 上级期望通过会计主管提高会计效率, 降低企业成本, 下级期望会计主管公平, 有效和科学的指挥和领导, 因此会计主管的管理职责成为了会计主管的首要职责[3]。如果一个会计人员没有管理愿望和管理能力, 即使专业能力很强也不应该被任命为会计主管;反之, 管理能力很强但专业素质不高, 也无法实施有效的会计管理, 也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会计主管。优秀的会计主管必须能够身兼二任, 成为既通晓技术又谙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摘要: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 财务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现。而财务主管人员的职责和作用应如何界定, 成为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对会计管理工作实现的重要因素—会计主管的职责, 进行分析, 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双重职责,会计管理,企业会计主管
参考文献
[1]卢静.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控制[J].会计之友, 2008, (12) :52-53.
[2]徐光华.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J].财会通讯, 2007, (12) .
[关键词]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F23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4-0123-01
1合并范围问题的产生
在吸收合并、创立合并和控股合并三种合并方式中,吸收合并和创立合并后,企业成为一个单一的会计主体,合并后会计报表的编制与一般企业相同。但控股合并后,母公司及其控制的每一个子公司都是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随之产生的问题是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问题。合并会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会计报表(以后均称其为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情况的会计报表。合并会计报表可以弥补母公司个别会计报表的不足,为有关方面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从而满足报表使用者了解集团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需要。
因为合并会计报表是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而编制的会计报表,所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首先需要界定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即确定哪些子公司应包括在合并会计报表的编报范围之内,哪些子公司则不应该包括在编报合并会计报表的范围之内。确定这一范围是正确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基础。界定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所运用的合并理论。绝大多数国家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并不完全是按照某一合并理论,而是以某一合并理论为主,参考其他合并理论,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而界定的。
2合并范围的理论依据
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需要确认少数股权,即由母公司以外的股东所拥有的对子公司的净收益(或净损失)和净资产的要求权:对子公司净收益(或净损失)的要求权,即少数股东本期损益;对子公司净资产的要求权,即少数股东权益。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如何看待少数股权的性质,以及如何对其进行会计处理,国际会计界形成了三种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理论,即所有权理论、母公司理论和实体理论。
(1)所有权理论。所有权理论是业主理论在合并会计报表中的具体应用,其认为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是拥有和被拥有的关系,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目的是为了向母公司的股东报告其所拥有的资源。基于此,当母公司合并非全资子公司的会计报表时,应采用比例合并法:按母公司实际拥有的股权比例,合并子公司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对于非全资子公司的收入、成本费用和净收益,也只能按母公司的持股比例予以合并。因此,所有权理论既不强调企业集团中存在的法定控制关系,也不强调集团各成员企业所构成的经济实体。
(2)母公司理论。母公司理论是所有权理论和实体理论的折衷和修正,它继承所有权理论和实体理论各自的优点,克服了这两种极端的合并观念固有的局限性。母公司理论继承了所有权理论关于合并会计报表是为了满足母公司股东的信息需求而编制的理论。母公司是站在母公司股东的角度来看待母公司与其子公司之间控股关系的合并理论。母公司理论强调的是母公司股东的利益,按照母公司理论编制的合并报表主要是为母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服务的。因此,这一理论忽视了除母公司股东以外的少数股东的利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发布的有关合并会计报表的准则以及我国关于合并会计报表的暂行规定中也基本采用母公司理论。
(3)实体理论。实体理论认为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是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而不是拥有和被拥有的关系。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恒等式,实体理论将所有者和债权人置于同等地位,认为合并会计报表不是专为控股股东使用,而应当满足所有股东的信息要求。这样,在合并股东权益和合并净收益时,并不需要单独确认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损益;对被收购的子公司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应全部予以合并。在对待商誉的问题上,实体理论也不赞成母公司按持股比例确定的办法,主张全额确认合并商誉。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三种理论在具体作法上的不同,来自于对集团内母子公司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判断某个企业是否是某集团的成员,其间是否构成母子公司关系,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看在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控制关系,一旦控制关系存在,就应列入合并范围。所以,母公司所能控制的资产绝不仅限于其在子公司中所占份额。
3合并范围的重要性
合并会计报表是财务会计的四大难题之一,而合并范围的确定又是合并会计报表诸多问题的重中之重。因为合并范围的确定是合并会计报表的前提,合并范围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合并会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用性。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简称“新准则”)的实施,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问题将会成为实务操作中的难点和重点,同时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问题也是调节利润的重要调节阀。合并范围是决定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标准,能够满足合并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对合并会计报表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根本要求。正是基于合并范围如此重要的作用,新的会计准则对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规定进行了修改,以便可以使会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用性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2、对到诊顾客提出的疑问,积极耐心的解答,善于观察候诊患者,对候诊焦虑者适当安慰和疏导,及时将顾客情况及意见进行反馈;
3、积极做好顾客及家属对医院各个环节医疗服务质量的信息收集,以便做好改进工作;
4、与各部门相互沟通,协调配合各个接诊环节,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5、关注现场服务环境、维持候诊秩序,保证电视/监控画面正常播放,日常报表事务;
关键词:政府会计改革,政府会计核算范围,权责发生制
近些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 我国政府向着服务型政府转变, 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我国政府会计的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核算范围不够全面, 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的涵盖范围有待完善, 一些重要的资产、负债等信息没有在政府财务报告中列示。公众需要的是能够全面反映各级政府部门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现金流等信息的政府财务报告。拓展政府会计核算范围, 较完整的反映各会计要素的信息, 较完整的反映出资金的流向, 准确核算每个时期政府部门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这不仅有利于政府调控宏观经济, 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而且直观有效的数据和信息也有利于我国政府建立和实施绩效考核制度。
一、我国政府会计核算基础及存在的问题
会计核算基础分为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营利性组织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 非营利组织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认识。但是许多国外政府会计的确认基础已经转变为权责发生制, 或者正在向权责发生制转变。由此可知这种认识是不恰当的, 各国政府的会计实践也在改变着这种认识。
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的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本上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 在资产方面, 存在固定资产、办公用品等物资已经到库, 但尚未支付资金的情况。在收付实现制下, 这些物资不进行入账, 造成了账面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 不利于公共组织对资产的管理。
第二, 在负债方面, 存在一些由于政府担保或未决诉讼而形成的或有负债以及一些隐性负债。在收付实现制下, 这些负债没有反映到预算会计的财务报表中。隐瞒了部分负债情况, 会加大政府的财务风险。
第三, 在成本费用方面, 预算会计核算出的成本费用与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存在差距, 其核算的客观程度较低, 无法反映出当期真实的成本费用水平。
综上所述, 收付实现制应用于政府会计存在诸多弊端, 已经与现阶段的综合情况不相适应, 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不利于我国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
二、我国政府会计核算范围及存在的问题
(一) 基本建设资金核算不包含在单位预算会计中
基本建设, 主要指固定资产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及相关的设计勘察、施工、建筑安装等工程建设。行政和事业单位的基建资金存在两种来源:第一种是单位的自有资金, 基建资金来源、使用和结余均由单位自行设定的基建会计通过基建存款专用账户进行管理核算。第二种是财政拨款, 由财政部门直接划拨款项到申请部门, 再由该部门划拨到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基建存款专用账户中,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定期向上级报送基本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表。现阶段,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核算基建资金时, 应用的是国有建设单位的会计制度, 导致基建资金的核算与行政事业经费的核算相差甚远, 整体的财务收支情况得不到准确的反映, 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公布的2015预算收支表可以知道, 2015年预算用于教育支出813020.48万元, 用于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94.36万元, 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2536.37万元, 用于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23552.87万元。但是笔者观察到, 表中并没有包含用于基本建设的资金的预算情况。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 加强基建资金的管理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一般来说, 基建资金的数额较大, 资金的来源较为广泛, 合理核算基建资金是基建工程顺利实施的保证, 可以减少资金的浪费, 提高资金利用率, 节约项目成本。
(二) 对政府固定资产核算和反映的缺失
现阶段, 国家财政的预决算并不反映固定资产方面的信息, 行政事业单位对其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核算的结果也只能作为参考性资料。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以及其他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核算主要是对其增加减少的及时记录, 但是这一环节存在以下四个问题:第一, 部分单位没有建立完整的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 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只关注收入和支出, 对固定资产则缺乏及时有效的管理, 单位内部财产管理较为混乱, 毁损、私自占用、丢失固定资产的现象比较严重;第二, 部分单位没有对改扩建导致的固定资产价值变动进行核算与记录。第三, 部分单位长期不进行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 账实不符的情况经常出现。第四, 行政事业单位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导致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量虚增, 对资产负债表的信息质量造成影响。
2012年6月, 在宁波高新区财政局的组织下, 园区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完成了对本单位固定资产的核对、清理以及录入工作。全新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不久后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方位监管, 可以真正实现帐物相符。系统的正式上线运行, 能够改变以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理的一些不便之处, 能够较为清楚的显示现有固定资产的信息, 如折旧情况、使用状况等, 实现了各单位对于固定资产情况的信息共享, 有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
可以看出, 宁波市高新区对固定资产的核算进行了改革。新系统有利于固定资产的监管, 可以保证帐物相符, 但在具体实践中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研究。此次改革加强了对固定资产全方位的控制与监管, 但是对于如何反映固定资产核算状况尚未提及。此系统作为一种内部管理系统, 单位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共享, 但公众无法看到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情况, 不利于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
(三) 没有反映日益凸显的生态成本和机会成本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政府等公共组织的成本问题日益凸显, 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近些年来, “三公经费”问题成为政府、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但对于生态成本和机会成本问题的关注度则相对较低。最近几年的“雾霾”已经影响了我国公民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 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机会成本问题与政府决策息息相关, 政府决策的正确性也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由于生态成本和机会成本难以估量, 且传统体制难以形成具有针对性、规范性的核算体制与机制, 所以这两项成本没有被反映出来。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在成本核算范围方面进行改革, 再进行试点实践, 对这两项成本进行有效的反映与控制。
(四) 不能全面准确反映政府的负债情况
在收付实现制下, 由于政府担保或未决诉讼而造成或有负债以及一些隐性负债没有反映到预算会计的财务报表中。对于隐性负债, 陈穗红等学者的观点是, 收付实现制反映不出隐性负债, 因此会隐藏潜在的财政危机。这些或有负债和隐性负债可能在短期内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但是从长期的角度考虑, 这部分负债会加大财政风险, 还有可能会造成财政危机。
2014年1月24日, 山西省审计厅发布了《山西省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此次审计发现山西省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市县级政府债务增长较快, 年均增长分别为20.73%和33.47%;二是有的地方和行业债务负担较重, 个别地区债务率已经超过100%, 债务偿还压力较大;三是部分市县政府性债务对土地转让收入有一定程度的依赖;四是部分地方和单位违规融资、违规使用政府性债务资金等。形成的隐形债务往往由于其不确定程度较大而被忽视, 如果这些隐形负债转化成确定的负债, 将会对财政的可持续性造成冲击, 甚至会产生财政危机。
(五) 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情况不能得到全面反映
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按照《社会保障基金会计制度》进行, 而这一制度独立于预算会计制度之外, 预算会计报表不能全面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整体运行情况, 只是笼统地反映当年财政对基金的拨款支出。
2015年1月23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新闻发布会, 公布一些具体工作情况。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发布会上介绍, 2014年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合计为39592亿元, 同比增长12.3%;基金总支出合计为32977亿元, 同比增长18.1%。两部门虽然对基金的收支进行了公布, 但是却没有对基金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阐述。
三、拓展我国政府会计核算范围的改革设想
(一) 引入权责发生制为政府财务报告核算基础
在政府会计改革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各国应当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 适当的引入权责发生制。美国财政部预决算报告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 联邦政府财务报告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 这种模式称为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澳大利亚政府预决算报告和政府财务报告都采用权责发生制, 这种模式称为完全的权责发生制;荷兰在各政府部门采用权责发生制, 在预算编制和政府财务报告中仍然采用收付实现制。
预算会计和政府会计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对现行预算会计体系进行彻底性改革, 使其彻底转变为政府会计体系, 难度较大且不是最好的选择。对我国而言, 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应当是保留预算会计体系, 同时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体系。在改革的初期, 使两个独立的系统共同发挥作用, 之后再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用政府会计体系逐步代替预算会计体系。现阶段我国预算会计系统的预决算报告仍有其存在的必要, 但改革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权责发生制的引入是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 也是改革的首要内容。改革进程中, 引入权责发生制的范围和程度需要进行合理的把握, 需要合理借鉴国际经验, 需要立足我国的政治经济环境来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二) 拓展政府会计核算范围
1. 设置适合现行体制的基本建设资金科目
笔者认为, 若要把基建资金核算纳入政府会计核算体系中, 就应当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对基建资金进行核算。
在现行体制下, 可以单独设置“基建收入”“基建支出”“基建结余”一级科目, 根据项目的差别设置二级科目, 专门用于核算基本建设资金的收支和结转。对于“基建支出”, 可以分别设置“房屋建筑物建造”“交通工具购置”“办公用品购置”“专用设备购置”“大型修缮”“其他基本建设支出”等二级核算科目, 对购置、建造和安装等基建项目进行核算。年终结账时, 所有的基建项目分为已完工项目的和未完工项目。对于未完工项目, 不对其进行结转, “基建收入”科目余额表示尚未完工项目对应的拨入款。对于已完工的项目则和未完工项目不同, 应当对其进行结转, 转入“基建结余”科目的贷方, 并对已经建成的相关资产进行记录。
2. 对固定资产的核算进行细化
固定资产的分类、初始计量、折旧以及报废清理都会耗费人力物力, 增加成本, 但是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必须进行细化。折旧问题是固定资产核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传统观念认为, 政府部门利用公共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 属于非营利性质, 不需要核算其成本, 因此政府的固定资产也就不需要计提折旧费用;但是一种新的观念似乎成为了各国的共识, 即核算政府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有利于政府的绩效管理, 可以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所以应当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改革的前期, 应当重新制定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 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 确定计量和折旧的方法;在改革的后期, 才可以逐步开展固定资产的折旧工作。
除固定资产之外, 需要重新核算水利、道路交通的价值, 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文化遗产、土地资源以及诸多无形资产, 其价值不能被准确计量, 所以无法在财务报表中列示。这类资产可以暂时在财务报表的附注说明中列示, 加强信息使用者的了解。
3. 把政府生态成本、机会成本引入政府成本费用核算
生态成本包括三个方面, 分别是维护生态环境支出、治理生态环境支出和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失。首先是维护生态环境支出, 从维护的含义来讲, 此时作为核算对象的生态环境尚未遭到破坏, 但是不排除受到一定程度破坏的可能, 所以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维护;其次是治理生态环境支出, 此时作为核算对象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 需要政府投入资金开展治理活动;最后是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失, 此部分类似于一种隐性成本, 虽然不是直接的支出, 但是会对经济发展造成损失, 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
对于生态成本的核算, 笔者认为, 可以根据环境部门公布的数据以及实际考察得到的数据进行明细核算, 设立“生态成本”一级科目, 并设立“维护生态环境支出”、“治理生态环境支出”和“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失”二级科目。
机会成本的核算与政府决策的相关性很高, 决策的正确与否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及时公布决策信息, 包含不同方案选择时的机会成本, 便于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公众及时了解政府的决策。
对于生态成本和机会成本, 这两种成本往往是难以估量的, 而且与传统的成本核算相差甚远, 但是其重要性程度却是在增加, 所以笔者认为, 有关部门应当将这两项成本纳入成本核算。
4. 全面核算政府负债, 重视隐性负债的核算
我国政府主要的隐性负债包括政府担保的各种借款、国债的未来还本付息负担等。这部分隐性负债没有在收付实现制下得到确认, 没有在财务报表中列示或者在附注中予以披露。在企业会计中, 这部分隐性负债和或有负债也无法计量, 只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
隐性负债因为其确定性程度低而往往受到忽略, 但是隐性负债的存在会给政府带来不同程度的财政风险。笔者认为, 最先应当做出改变的是核算基础, 对于负债的核算更应当引入权责发生制。其次, 应当将隐性负债单独列示在政府资产负债表中, 以便于有关部门判断隐性负债的可控性, 把握隐性负债的比例, 避免财政危机的发生。
5. 全面反映社保基金的运行状况
社会保险基金主要包含五类, 分别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现行的核算体系只能反映财政对基金的拨款支出, 不能反映社保基金的整体运行状况。改革需要循序渐进, 短期内做出较大变动的可行性是较低的。所以笔者认为, 现阶段应当先将社保基金的运行状况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反映出来, 包括各类社保基金的具体金额以及具体的使用途径。
(三) 加强政府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
首先, 增加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力度, 把资产负债表纳入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全面准确的反映政府资产和负债的增减变动情况, 使得政府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向着准确全面的方向发展, 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其次, 现阶段我国的政府会计财务报告缺乏具有注释和分析的财务报告附注说明, 需要在财务报告中增加这样的附注说明, 例如政府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说明等等, 方便信息使用者更好地解读政府财务报告。
参考文献
[1]陈穗红, 金介辉, 石英华.论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的应用问题[J].财政研究, 2004, (11) :13-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司.美国政府会计管理与改革考察报告[OL].2015.http://gks.mof.gov.cn/redianzhuanti/zhengfukuaijigaige/200807/t20080725_58824.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司.研究借鉴国外改革经验加快政府会计改革步伐——关于法国政府会计改革[OL].2015.http://gks.mof.gov.cn/zhengfuxinxi/guojijiejian/200806/t20080623_47813.html.
[4]徐志, 张怡, 杨玲.西方国家政府性债务管理与会计核算[J].预算管理与会计, 2008, (09) :35-36.
关键词: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主要职责
经济性犯罪案件具有较为明显的特点,其犯罪嫌疑人的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较高,并且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大多数犯罪嫌疑人具有较高的智商,因此,他们在犯罪过程中很难被其他人发现,导致犯罪案件的侦破难度大大提升。近些年,随着经济性犯罪案件的逐年增多,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高效开展能够为此类案件侦破工作提供较大的帮助,在无形之中发挥了自身监督检察的职能,进一步遏制了经济性犯罪案件的发生。
一、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作用及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明确规定,为了调查清楚案件发生的原因,当需要解决案件中一些特定的问题时,应该派遣专门人员对案件进行鉴定[1]。其中,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工作是一项在业务检查过程中对贪污贿赂以及渎职侵权等犯罪案件进行专业检查并处理的工作。在司法会计鉴定工作过程中,司法会计人员需要采取司法会计鉴定专业知识和相应技术对案件中的财务会计专业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对案件中的财务会计资料进行审核和勘验。
我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曾在《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中表明,人民检察院依法行使自身职能和权力、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的关键性内容是监督并控制经济社会中的财务会计问题。现阶段,我国各级检察机关都已经将司法会计岗位纳入检查行政编制之中,并使其负责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工作。通常情况下,不会另行指派其他中介结构或者鉴定机构参与司法会计鉴定工作,这样能够大大提高经济性犯罪案件查处的保密性。
相较于一般的刑事案件,经济性犯罪案件的嫌疑人通常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因此,可以将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犯罪行为归类到高智商犯罪中,同时,这种类型的犯罪行为通常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其查处和侦破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2]。针对这类经济性犯罪案件的查处和侦破,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部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在搜集证据材料、勘验证据材料等方面做出了较多的贡献。
二、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工作范围
1.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和权限
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工作人员应该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和权限,并着重围绕“鉴定”开展日常工作。考虑到聘请社会上的会计师或审计师完成鉴定工作将对经济性犯罪案件侦查的保密性和时效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1985年,我国检察机关设立了司法会计岗位,主要负责为贪污、行贿、受贿等案件的侦查提供证据鉴定支持,即负责司法会计鉴定工作。同时,司法会计鉴定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主要体现在经济性犯罪案件的证据搜集、审查以及核实方面,由此可知,保证证据材料的保密性、真实性是犯罪案件得以侦破的必要条件[3]。鉴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而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的鉴定工作经验。
2.明确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鉴定对象
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对象只可以是财务会计证据资料,其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是为检察机关犯罪案件的侦破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支持。因此,司法会计鉴定工作人员必须保证财务会计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稳定性。在经济性犯罪案件中,会计凭证以及账簿是稳定性较强的财务会计材料,司法会计鉴定工作人员应该以公平、公正的态度来分析、鉴别以及评价财务会计资料信息[4]。若是财务会计材料发生损毁或丢失等现象,使其信息失真,那么就需要案件承办方利用其它方式出具证明材料。
除此之外,司法会计鉴定工作人员给出的鉴定意见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属于法定证据形式,主要用以证明犯罪案件中的财务会计事实。但需要注意的是,贪污、挪用公款等犯罪案件中涉及资产归属、所有权、使用权等问题时,其属于法律定性的范畴,与司法会计鉴定工作没有关系。在司法会计鉴定工作中,应该注意工作的具体界限,将关注点放在财务会计问题解决上。
3.保证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保密性和独立性
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为案件办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持,主要发挥配合作用,两个部门没有从属关系。因此,司法会计鉴定工作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鉴定工作人员应该始终坚持独立性原则,确保自身独立鉴定的地位。在司法会计鉴定工作中,鉴定人员应该尊重科学和事实,进而提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证明犯罪事实意见,当鉴定意见证明案件无罪或与侦查意见不相符合时,也应该按照事实提供鉴定意见[5]。另外,在司法会计鉴定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鉴定工作人员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客观、公正、科学的态度来对财务会计资料进行收集、审查和鉴别,防止错案的发生。优化开展司法会计鉴定工作能够为维护法律尊严提供重要保障,同时还可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证案件侦破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犯罪案件越来越多,为了促使这类犯罪案件得到有效侦破和查处,各级检察机关都在积极努力的发挥自身职能。其中,司法会计鉴定工作在犯罪案件涉及的财务会计资料搜集以及审查的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工作人员应该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和权限,始终坚持自身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保密性和独立性,进而为经济性犯罪案件的侦破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潘仁林.司法会计鉴定应当是检察机关司法会计工作重点——暨谈对检察机关司法会计工作发展趋势之认识[J].中国司法鉴定,2011(6):62-64.
[2]管笑明.检察机关加强司法会计工作的途径分析[J].会计师,2014(20):68-69.
[3]李清民,于彬.检察机关应如何加强司法会计工作[J].中国检察官,2013(3):72.
[4]陶琳.浅谈基层检察机关应如何加强司法会计工作[J].会计师,2014(17):69-70.
(一)每日晨会制度
由前厅部经理组织本部门全体人员参加,讨论研究昨天工作中的问题和今天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安排部署一天的工作,对将晨会情况以会议纪要的形式上报总经理,酒店前台的工作职责。
(二)每月例会制度
前厅部经理在每月月底的时候负责召开每月的例会,分析、总结本月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贯彻总经理的意图,按总经理的要求安排、部署工作,如有重大问题及时上报总经理,并将例会情况以会议纪要的形式上报总经理。
二、前厅部各岗位职责
(一)前厅部经理
报告上级:饭店总经理
督导下级:前厅部各主管领班
联系部门:饮食部、客房部、洗浴部、总务部
岗位职责:
1.直接对总经理负责,贯彻执行总经理下达的经营管理指令及行政命令,严格按照饭店的政策制度和规定办事,以身作则。
2.制订前厅部工作计划,并指导、落实、检查、协调计划的执行。
3.组织主持每周主管领班例会,听取汇报,布置工作,解决工作难题。(例会时间另行规定)
4.对各主管和各岗位领班下达工作任务。
5.为适应发展,不断完善前厅部的组织机构及各项规章制度。
6.了解房间预订情况,密切注意客情,控制超额预订。
7.向总经理提出有利于客房销售的各项建议,并提供信息反馈,供总经理等参考决策。
8.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横向联系。
9.督查各岗位领班的工作进度,纠正偏差。
10.负责本部门的安全及消防工作。
11.定期审阅前厅部主管的工作日记和每周总结汇报。
12.协助总经理做好VIp的接待工作。
知识要求:
1.文化程度:大专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
2.专业知识:熟悉前厅管理专业知识和接待礼仪。
4.政策法规知识:了解旅游法规,饭店治安管理和消防条例,外事纪律以及外汇管理法规。
5.相关知识:了解旅游经济、公共关系、市场销售知识,懂得电脑使用技术。
能力要求:
1.管理能力:有指挥、控制、组织和实施本部门工作的能力,有与其它部门协调和公关能力。
2.思想工作能力:关心和爱护职工,有激励和调动职工积极性的能力。
3.具有十分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能够灵活恰当地运用管理手段来组织、计划、控制、指导和协调前厅部的一系列业务和事务工作。
4.充分了解市场状况,掌握饭店经营及管理动态,能够及时作出相应反应,具有较好的社交技巧。
5.努力创造工作中的和-谐气氛,提倡和发展部门之间及部门内部通力合作的工作态度,管理制度《酒店前台的工作职责》。
(二)前台主管
报告上级:前厅部经理 饭店总经理
联系部门:所有与经营工作相关的业务部门
岗位职责:
1.代表总经理接受宾客对店内所有部门的一切投诉。
2.迎接每一位VIp客人的到达。热情、礼貌地陪同客人入房登记。
3.编排每日到达,离开及住店VIp客人的名单,检查并熟记饭店VIp客人的姓名,送别每一位离店的VIp客人并保证各项必要安排都准备妥当。
4.前厅部主管在前厅部经理缺席的情况下,全权行使前厅部经理职权。
5.协助前厅部经理对该部门进行管理。参予该部一切工作及其过程的指导,督导前厅部员工遵守一切纪律和要求。
6.沟通前厅部与其它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
7.负责检查前厅区域的清洁卫生。各项设施、设备的完好,维护大堂秩序。
8.回答宾客的一切询问并向宾客提供一切必要的协助和 服务。
9.沟通宾客与饭店的感情,征求宾客的意见。
10.协助前厅收银解决宾客帐务方面的难题,必要时负责索赔和催收。
11.检查VIp的接待准备工作,并协助经理接待好VIp。
知识要求:
1.文化程度:大专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
2.专业知识:
(1)掌握前厅部管理一般理论知识。
(2)了解并掌握饭店各项服务活动的工作规律和特点,掌握与工作有关的各项知识(如旅游心理学)。
(3)了解接待礼仪公共关系和投诉处理等知识。
能力要求:
1.有实施大堂工作的能力,有与饭店各部门协调的能力,有处理投诉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2.与饭店各服务部门保持密切协作和联系,同广大宾客建立良好的友谊,待人和蔼可亲、主动大方,对内对外均有较高的工作威信。
3.有较强的应变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能独立处理较复杂的紧急问题。
(三)礼宾领班:
报告上级:前厅部经理
督导下级:迎送员 行李员
联系部门:饮食部、客房部、洗浴部、总务部
岗位职责:
1.执行部门经理的工作指令,并对其负责和报告工作。
2.具体负责饭店的行李服务、迎宾员服务及大厅环境卫生的保持工作。
3.根据客情,合理安排行李员、迎宾员班次和工作任务并安排他们的休息和用餐。
4.评估、考核行李员和迎宾员的工作,负责制定行李接送及迎宾程序、规章制度。以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5.定期检查行李房行李保管情况,确保完好无损。
6.监督行李运送服务工作,保障客人行李安全无误。
7.处理客人对本岗位的投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8.负责处理行李接送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及责任事故。
9.沟通各部门及各部门的联系,协调各项工作。
10.协助总台确认结帐离店客人。
知识要求:
1.文化程度:中等职业学校或高中毕业。
2.专业知识:掌握前厅部管理一般知识理论。熟悉应接行李服务规程和接待礼仪。
3.政策法规常识:熟悉外事接待,了解饭店治安管理条例,交通法规及消防措施。
4.外语程度:至少精通一门外语且应答自如。
能力要求:
1.业务实施能力:有组织指挥员工按服务工作规程完成接待服务工作的能力。
2.语言文字能力:语言清晰得体,有书写一般的工作报告的能力。
3.思想工作能力:能掌握员工的思想状况,做好思想工作。
工作经历:
曾任领班工作一年,或满前厅工作三年。
身体要求:
身体健康,外貌端正。
(四)行李员
报告上级:礼宾领班
联系部门:客房部、总务部
岗位职责:
1.听从领班的工作安排。
2.按照行李服务工作程序,为散客及团体客人的抵离提供最佳的服务。
3.随时注意总台接待员的召唤,迅速接受带房任务。
4.负责分送住店客人的物品、邮件、报纸、留言及总台通知函件等。
5.回答客人提出的有关询问,尽量满足宾客要求。
6.保管寄存物品,帮助住店客人包扎行李物品。
7.保养运输搬卸工具,使之随时处于良好状态。
8.关照来访的客人,协助维持大厅的秩序。
(五)迎送员
报告上级:礼宾领班
联系部门:总务部
岗位职责:
1.具体负责来宾的迎送服务工作。
2.指挥并疏导饭店门前车辆,维护门前秩序。
3.了解重要宾客姓名、抵离时间、接待规格及特殊要求。
4.微笑服务,使用敬语向每一位进店、离店客人致以问候。
5.为出店客人准备车辆,为上下车客人开关车门。
6.为进出店客人提供拉门服务。
7.协助行李员装御行李,帮助维护门厅环境卫生。
8.替客人指示方向,回答客人问询。
9.注意门厅出入人员动向,协助保安部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会计造假问题由来已久。自2000年全球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公司破产案以来,会计诚信危机已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的社会问题。美国世通公司高达38亿美元的财务欺诈案、施乐公司的财务虚报案,更使得公众与投资者对会计诚信的信任度跌至冰点,对股市的投资信心大大受挫。而后,意大利帕玛拉特公司的会计丑闻再一次震惊世人,公司CFO索尔达托竟是这宗丑闻的始作俑者,他和老板坦齐串通一气欺骗投资者。在我国,从“农凯”系到“德隆”系,从棱光实业到ST达曼,这一系列给投资者带来数亿元甚至上百亿元损失的事件表明,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已成为财经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根据调查得知,这一系列的财务丑闻都跟企业的财务总监(CFO)密切相关。
一、上市公司造假成因分析
(一)上市公司造假的动机及内在条件
1.保护上市主体资格
根据有关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将被作为ST 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其股票将暂停上市,实施特别转让处理。上市公司一旦戴上ST、PT的帽子,则意味着该企业在经营管理、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诸多方面存在重大问题,在资本市场上无法与其他上市公司拥有同等的权利,尤其是丧失了再融资的权利;上市公司一旦退市,意味着一种稀缺资源的白白浪费。所以出现亏损的上市公司为保留其上市主体资格常常采取多种方法粉饰报表,力求“扭亏为盈”,防止退市。
2.上市公司资金的需求
资金短缺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公司面临的主要财务困境,而从资本市场和信用市场融资和再融资是解决其困境的极好办法。为了筹措资金,一些经营业绩欠佳的企业采用了虚增收入和利润的方式或采用高评资产的途径来增加资产和净资产的方法,对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包装”,以期获得有关方面批准其上市。而上市后,为了获取配股和增发新股的政策,又在经营业绩上大作文章,提高发行和配股价格,以求再次募集到低成本的资金。
3.勾结、操纵流通市场股价
股票价格的升降直接受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影响。因此上市公司往往通过虚假的会计信息,与庄家、股评机构联手对公司的股票进行炒作,从而抬高股价,从中牟利。
4.大股东独揽公司大权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流通股过于分散的现象非常普遍,导致内部人或控股股东大权独揽,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公司运作实质上呈现为关键人控制。关键人往往利用其地位优势,提供虚假会计信息,通过抬高新股发行价格、转移利润等方式,获取不当利益。
5.上市公司高管人员个人利益驱使
在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是企业高管人员政绩的体现,同时也与高管人员的个人经济利益如工资、奖金等密切相关,这就使得管理人员利用自身拥有的“信息不对称”优势,通过虚增收入、利润等行为,直接增加其个人利益。
(二)会计造假的外部环境
1.外部监督体系的不完善
外部监督主要包括法律监督、国家监督、市场和社会监督等。目前我国证券监管机制体系尚不健全,证监会力量薄弱,在监管的规范性、全面性、及时性以及查处力度上都亟待改进和加强。同时,由于会计师事务所专业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欠缺,加之社会媒体以及证券专业人士缺乏相应的勇气揭露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以及法制建设相对于经济建设的明显滞后,使得我国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力度比较薄弱。
2.会计准则、制度不够完善
会计准则、制度在具有统一性的同时还兼顾一定的灵活性,在指导实际工作中,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专业理解,这客观上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法定会计政策往往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这就使得公司在处理新业务时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目标进行会计处理,为滋生会计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在会计造假中的角色
现代企业中的财务总监,正在逐步实现角色的转变。他们已渐渐走出会计与控制,从传统的“账房先生”转变为企业的战略伙伴,他们花在日常财务会计工作处理和管理部门内员工上的时间将越来越少,而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如何使企业战略转化成切实可行的具体财务政策上来,并且更注重处理好与企业内部经营者以及企业外部投资者的关系,更加关注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和企业价值增值的实现。
作为管理者,财务总监在会计造假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管理层作为会计信息的控制者,对会计信息失真负有最大的责任,公司的造假初衷也往往源于管理层的要求。按照国外流行的观点——缔约观,投资者不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管理层接受投资者委托负责企业的经营,努力为股东创造财富,并以会计信息的形式向股东报告经营状况与履行责任的情况。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往往决定管理层报酬的高低、股东的信心等,如果管理层为了粉饰公司的不良财务信息,且违背道德的成本趋于零时,其选择造假就很自然了。
财务总监作为虚假财务信息的直接制造者,同时又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第二道防线,在道德与自身利益相冲突的两难境地下,能否守住道德底线,往往是虚假会计信息流向外界的最后一道防火墙。因此,财务总监的选择就变得非常有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虽然设置了财务总监,国有企业和其他一些企业当中设置了总会计师,承担了与美国CFO相类似的职责,但其职能却有很大区别。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中传统的管理流程仍占据主导地位,一般来说,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占据决策的主导地位,财务部门的职能基本不被重视,往往处于从属地位;另一方面由于部分财务总监自身素质偏低,还不足以担当“战略家”的角色。正如近日普华永道在对亚太区400名CFO调查之后,对外界宣称的:“在中国,除了一些著名跨国公司外,大多数中国企业的财务职能仍停留在传统的记账阶段,CFO更像是账房先生。”在这种情形下,财务总监迫于来自高层的压力,只能按照管理层的意图做好“账房先生”,在利益与道德的博奕中,往往很难守住自身的道德底线,从而卷入造假之中。
三、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如何避免会计造假
要使上市公司摆脱会计信息造假的局面,财务总监的作用不可或缺。而一名合格的财务总监必须具备相当的管理能力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起到遏制造假的作用。
(一)要具备相当的管理能力,从“账房先生”向战略家转型
根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研究,一个合格的CFO,他不仅应具有战略眼光,而且是高明的领航员和敏锐的分析家;他不仅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温和的指导者,还应是实施经理和监督官;他不仅要擅长风险管理,还应该为股东价值最大化而努力,并作为评价其业绩的重要标准;他应该善于资本运作,并对会计、税务和管理咨询极为擅长。要做到这一切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他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向董事会负责,并取得董事会的支持。也就是说,一名合格的CFO应该具备相当的知识和能力,在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及制定公司财务战略中,用自己的知识及战略眼光为老板出谋划策,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而不必用作假来饮鸩止渴。因此,合格的财务总监需要熟练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包括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知识、会计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等,要了解企业各方面的全盘知识,还能根据企业策略,设计和规划经营、管理策略,并对集团经营产生直接影响,或能对本部门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又是经理决策的参谋与助手。
(二)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前台会计的职责范围】推荐阅读:
前台文员的职责06-07
前台接待的岗位职责07-03
关于前台的岗位职责版07-06
酒店前台部领班职责09-24
行政人事前台岗位职责05-27
行政文员前台岗位职责06-18
健身俱乐部前台职责09-27
行政前台工作职责描述10-26
关于行政前台工作职责12-20
4s前台接待岗位职责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