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有趣的比赛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次有趣的比赛(精选18篇)

一次有趣的比赛 篇1

一次有趣的比赛

一天,老师端来一盆肥皂水,说:“我们来比一场赛。”说着,老师又从一个盒里拿出十来个玻璃球,(粤话名为玻珠)放进肥皂水里。我想:老师准是让我们用手在看不见玻璃球的情况下捞,看谁捞地多。还没想完,老师又拿出几双木制圆柱形筷子,转过身笑眯眯地对我们说:“我们举行一场夹玻璃球比赛!”我一听,头嗡了,虽然大家不知道,但我也很清楚:我到现在没用过几次筷子,更何况玻璃球又圆又滑,还是在看不见的情况下夹呢!(保密„„)一场扣人心弦的比赛终于开始了。“5、4、3、2、1、开始!”老师一声令下,我们立刻紧张地开始夹玻璃球。我虽然跟据声音。触动等方法知道玻璃球所在的位置,但我的夹筷子的技术不熟练,所以我的筷子刚“实施抓捕”,但“强盗”已经无影无踪了,而且那“强盗”还到了别人的筷子下,让别人白白地夹走了。我越看越气,真想把肥皂水显翻,然后捞一把玻璃球,成为一个“光荣的胜利者”,特别看到“强敌”项乔已经夹了六七颗了,就不知手中的筷子何时变成了一头“小野猪”,不是“横扫千军”,就是横冲直撞,但是这一切都阻拦不了别人的进展。

比赛终于结束了,对方项乔八,苏麒尹三个,自己一个也没有,真是无地自容。于是,我积极参加了下几场。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终于找到了其中的“密决”:首先对任何对手进行捣乱,待对手夹法乱了,我就可以毫无后患地夹了。(很奸诈吧?)我用这种方法夹了一场,果然奏效,让我挽回了面子。

一次有趣的比赛 篇2

敲又不让敲,这怎么办呢?我盯着那盆鸡蛋,瞧瞧这个,摸摸那个,急得直发慌。忽然我灵机一动,对了,先查查资料。我跑进书房,把“尘封百年”的《百科全书》找了出来,嘴里直嘀咕:“现在你可派上用场喽!”我快速地浏览着目录,翻完一页又一页,可就是没找到关于鸡蛋的常识。我并没有心灰意冷,继续搜寻,最后终于在《生活之谜》栏目里找到了。“事情终于有头绪了!”我高兴地翻到那一页,“什么?转动鸡蛋即可分辨生熟!”我既高兴又疑惑,想立即验证一下。

我赶紧跑到厨房,随手拿了两个鸡蛋放在平整的桌子上,然后同时转动,奇迹出现了:一个鸡蛋平稳快速地旋转,而另一个却像喝醉了酒似的,东倒西歪地转了两下就停了。我拿起那个快速平稳旋转的鸡蛋一敲,果然是熟鸡蛋。我按照同样的方法,把所有的熟鸡蛋都找出来了。

为什么用旋转的方法就能区分鸡蛋的生熟呢?虽然我找到了方法,知道了答案,但是它的原理书上却没有说明,看来只有靠我自己了。我拿着鸡蛋一边不停地旋转,一边认真地思考。“旋转,平稳,这中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自言自语道,继续琢磨着,“旋转,平稳……哈哈!真相大白了!”我立刻在纸上画了一幅示意图。这是一个“重心”问题,熟鸡蛋的蛋白蛋黄都已经凝固了,旋转时,鸡蛋的重心不变,使得鸡蛋能够平稳快速地旋转。而生鸡蛋却截然不同了,它的蛋白蛋黄没有凝固,是液体,在旋转的时候,这些液体一会儿转到东,一会儿转到西,重心不稳定,所以旋转的时候东倒西歪的。

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哈哈,我真是太高兴了,真没想到,一个普普通通的鸡蛋还有这么大的道理呢!科学真是无所不在呀!我这次的探索让我得到了不少的教益。

(指导教师:张坤)

教师简评:

有趣的田径比赛 篇3

比赛当天,刘老师和张老师因开会没有参加比赛。回来后,他俩询问比赛结果,李老师告诉他们:“甲组得名次的人最少,但总分却是第一;乙组没有人得第一,总分比甲组少1分;丙组得名次的人数最多,总分却最少,比乙组还少1分。你猜每个组各得了几个什么名次?”

刘老师沉思了一会儿说:“甲组得两个第一名和一个第三名;乙组得三个第二名和一个第三名;丙组得一个第一名、一个第三名和三个第四名。”

张老师说:“我还没想出头绪呢,你怎么算出来的呢?”

刘老师自信地说:“每一个项目共有5+3+2+1=11(分),三个项目的分数总和是11×3=33(分)。因甲组总分第一,乙组比甲组少1分,丙组又比乙组少1分,也就是说甲、乙、丙三个组得分依次相差1分。因此,甲组得分12分,乙组得分11分,丙组得分10分。每个项目有4个名次,三个项目共有12个名次。甲组得12分,而得名次人数最少,则必须是得3个名次,唯一的分数组合是5+5+2。乙组比甲组得名次的人多,丙组最多。因此,剩下的9个名次只能是丙组5个,乙组4个。乙组没有人得第一名,4个人得11分,惟一的分数组合是3+3+3+2。这样,丙组的分数组合就是5+2+1+1+1。所以,得出了我上面说的答案。”

记一次有趣的跳绳比赛 篇4

一周中最令人期待的最后一节课——班会课,宋老师拿着一个装着未知物的袋子走进教室,说道:“本次班会课我和曾泽臻比赛跳绳。”地点在哪里呢?操场?不,是教室,我们把桌子往后挪,前面的一小块空地就是地点。同学们肯定开始议论起来,那是必须的。大概都在聊谁胜谁负。投票是比赛前的“热身”,两方运动员都在为自己拉票,宋老师说:“我现实一点,如果我赢了,有东西吃!”曾泽臻说:“如果我赢看,我带大家去学咏春!”支持宋老师的,“唰!”,一双双手像小苗似地冒出来;支持曾泽臻的,啊,那么少,而我当然是支持曾泽臻的。

快看,比赛开始了,教室外的天色突然暗了下来,看来一场大雨即将来临,但教室内观众的热情却不减,宋老师拿出绳子,只见她把绳子一挥,轻轻一跳,绳子从头上掠过,接着顽皮地从脚下窜过,从而形成一个圈,如此重复,时间快到了,宋老师的支持者也越来越激动,呼喊着,喊着加油。时间到,跳绳时看到老师脸带笑容,看来是胸有成竹了。再看成绩——165下!曾泽臻你要加油啊!曾泽臻二话不说就跳起来,他面部严肃,大概是紧张吧,越跳越快,全身都动起来了,“啪!”,打到了桌子,许多同学激动得站了起来,呐喊着:“加油!加油!”“三、二、一,停!”曾泽臻跳了155下,NO,输了,宋老师的支持者都欢呼起:“Ye!”不知怎么的,天空突然打了一声雷,仿佛是在为这场比赛而鼓掌。

记一次有趣的跳绳比赛 篇5

下午,同学们都来到操场上,为比赛的同学加油助威.我也有幸参加了比赛,不过我与他们不同的是,我们一共四个人,在一起合作跳大绳,比赛快开始了,我们在台下,做着最后的准备.我们花样大绳在第二场,首先比赛的是速跳选手,只见一声令下,跳绳好似离弦的箭,飞快的在选手的头脚之间来回转动,快的都要看不见绳了,台上比赛举行的热火朝天,台下同学们也没闲着,以自己最大的声音为场上选手加油助威.场上场下,有静有动,够成一篇精彩绝伦的片段.

终于轮到我们上场了,我鼓足了劲,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赛出好成绩.绳子开始挥动,开始跳了,一下,两下......直到最后,我们以优美的身姿,漂亮的动作,赢得了台下全体同学热烈的掌声,我心中的这块石头也终于落地了.比赛结束后,分数出来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念到我们班时,一听,全场最高分,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我们终于胜利了.

作文一次有趣的拔河比赛 篇6

上周星期五,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有趣的拔河比赛。至今回味,犹觉胸中热血沸腾。

在初赛和半决赛中,我们班队员们团结拼搏、勇往直前,披荆斩棘,最终击败了各个对手,挺进了决赛。在决赛前,只长个不长肉的我很不幸被老师裁掉了,我们班“三壮男”之一的赵运鸿顶替了我的位置。留恋地看着我曾经的位置,羡慕地看着赵运鸿壮硕的身体,我偷偷地在心里后悔了一把,后悔自己为什么不在吃这方面多下功夫,不然我今天也可以强壮如牛,在决赛场上一展雄姿。

随着决赛时刻的临近,空气中紧张的气氛开始在赛场上蔓延。快开始比赛了,有的同学脱下了外套,轻装上阵;有的同学向周围同学摆出“肌肉男”造型,自信大笑入场;有的同学对帮他拿衣服的同学高呼:“我们班一定会赢的,你就看我表演吧。”

队员们上场了,对手五(2)班的选手一亮相,我们都齐齐惊呼:呀!他们那边5个超重量型的选手!快看,还有2个比马俊还要大个呢!马俊可是我们班“三壮男”中最大的一个了。面对强大的对手,我们班的士气一点不但没减,反而斗志昂扬。全体队员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们学校的拔河老将,也就是我们的数学老师李老师。我们的李老师有一个拔河经:在裁判吹哨前的半秒前发力,这样胜算就会很大。“啾”,决赛正式开始了,赛场上一片沸腾。旁边的啦啦队鼓足了力气,为本班队员高声呐喊助威,有的同学甚至嗓子都快喊哑了,犹觉还没有尽到自己的努力。我甚至几次想冲上去帮忙。我们班的主将马俊同学更是脸涨得通红,身子一直向后倒,离地面几乎只有20厘米了,他咬紧牙关,紧锁眉头,连脖子上的青筋也一抽一抽的,听见脚下的.摩擦声,更是紧张地连眼睛也不敢睁开,那神情好像一头发怒的小公牛。按照李老师的“拔河经”,在开场不到10秒时,我们班真的拉过来了一些。五(2)班队员也不甘示弱,鼓足了力气,奋力将绳子向他们那边拔。很快,拔河进入了拉锯战中。可惜,很快“拉锯战”变成了我们班的“前进赛”,淘气的绳子一个劲的向五(2)班那边溜。最终,因为实力太悬殊,我们输给了五(2)班。

第一次参加教学比赛前的故事 篇7

这个奖项跟我后来取得的教学业绩相比, 看上去是微不足道的, 但它却是我在语文教学之路上迈出的第一步。此时, 距离我走入小学教育这一行已经过去了整整8年。这可能是我和许多青年教师在经历上不同的地方。在这8年的时间里, 我在教学之余进行了多方面的学习和积累, 为我后来的教学探索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刚做教师时, 我在学校里教写字课和手工课。当时, 教师的社会地位低, 薪水也微薄, 我并没想把教师当作自己的终身职业。在寻找和等待走出教师这一行的机会的同时, 我开始多方面学习, 丰富知识, 提升修养。

结合所教学科, 我把切入点放在书法和篆刻艺术的学习上, 习字、治印, 成为我那时的业余生活。邓散木的《篆刻学》和吴颐人的《篆刻五十讲》成为我学习治印的入门书籍, 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一书让我对书法有了新的认识。到周日, 我去逛文化街、旧书摊, 寻觅书法碑帖和名家印谱, 购买纸笔和石料。每天晚上, 就在灯下读书、习字、治印。闲暇时, 翻阅书法碑帖和印谱成为一种莫大的享受。

这期间, 我加入天津海河青年印社, 得到社长董鸿程、马培鉴两位先生的指教, 印艺为之大进。董鸿程先生在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篆刻学习班, 我全程参加学习, 虽然先生讲的篆刻基础知识我早已掌握, 但先生的艺术观点、学识修养, 以及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都在教学中渗透出来, 给我很多启示。后来, 我参加天津青年书法协会, 聆听到更多的津门艺术家的艺术思想。这些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治印一艺, 看上去是刻字艺术, 其实它更是一名艺术家文字学修养的体现。要治印, 就要对小篆、大篆、甲骨文等进行学习, 而这其中的每一种字体都是一项专门的学问, 要下很大工夫才能掌握。我对小篆的学习, 是从看《说文解字》部首开始的。借助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和王筠的《说文解字句读》等书籍, 我对540个部首逐个研习。我还买来王福庵先生书写的《说文解字部首》, 在一个个部首旁, 写下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觉得, 自己犹如从文字的小路走进了一座文化的殿堂, 先明的智慧着实令我敬佩和折服。我当时并未发觉, 这对我后来改进生字教学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进入90年代, 我的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天津市青年书协举办的书法展览, 有的作品还远赴西安等地参加交流展览。

学习书法和治印, 引发了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 尤其是诗词。当时, 天津茂林书法学院在夜校开设诗词班, 我每晚都去学习。授课的是操着一口天津方言的津门诗词名家张牧石先生。张先生对诗词的独到见解是我在书本里未曾接触过的, 让我觉得耳目一新。他认为诗词创作的原则是“情真、意新、词美、律严”, 并在诗词的讲解中一次次验证其正确性。他选取《唐诗三百首》中的名篇为学员逐句讲解。经过他的解说, 那看上去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像被赋予了无穷的魅力, 越读越觉得有味道。我还买来周振甫先生的《诗词例话》、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席金友先生的《诗词基本知识》等书, 学习诗词创作的常识和技巧。

在学习过程中, 我竟不由自主地“吟”出了几十首自己的“诗”, 一字一句地抄录在宣纸上, 合订成一卷《李香尘诗词集》, 并在扉页上写下这样的句子:“字字闲时勤锻就, 声声月下苦吟成。”一年后, 我翻开自己的集子, 读着那些蹩脚的句子, 顿觉脸上阵阵火烧。这哪叫诗啊!这本集子随即被我烧成灰烬。现在想来, 不免觉得有些可惜。但不论如何, 经过这一番学习, 我对如何阅读古典诗词倒也有了一些心得。

在东方艺术学院夜校学习期间, 我用一年时间, 在津门名画家贾万新先生执教的国画班里学习山水画, 在张牧石先生开办的篆刻班里听张先生系统地讲述《说文部首》。

对书印的学习还引发了我对中国古典哲学的兴趣, 《老子》《论语》和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成为我最钟爱的几本书。

刚上班的时候, 我买到了几本介绍世界著名摄影家的书, 被里面的作品吸引, 也被摄影的魅力吸引, 亚当斯、威斯顿、卡休、尤金·史密斯、罗伯特·卡帕、布列松、郎静山, 这些大师的名字和作品走入我的世界。于是, 我用上班第一年的全部工资购买了一架海鸥牌135单反相机, 开始自学摄影。本·克莱门茨的《摄影构图学》、安德烈亚斯·法宁格的《摄影构图原理》等书籍为我揭开了摄影构图的秘密,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教给我更多的摄影知识。当时著名的摄影杂志《摄影世界》《大众摄影》《中国摄影》《世界摄影》更是每期都要买到手。在光影世界里, 我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法, 更重要的是对美的感受和理解。亚当斯的作品《月升》中, 人对时间与空间的思考, 对生命的短暂和自然的永恒的感叹, 凝固在那一个绝美的瞬间里;威斯顿的《甜椒》《贝壳》等作品中, 让我发现微不足道的自然事物中竟蕴含着令人惊讶的美丽;郎静山拍摄的《齐白石像》里, 刻画了老人平静而坚定的表情和创作出无数杰作的大手, 表现出一个阅尽沧桑的中国艺术家的精神……在光与影的世界里, 我领略着无尽的美丽, 开始了无限的遐想。

那段时光里, 我还学习各种盆景流派的风格特点和制作方法, 尝试制作树桩盆景。每年开春, 我就骑上自行车到天津郊区的沟边、地头, 采掘可以用来创作的小榆树桩, 回来后, 按照书中的方法常识创作。每天下班, 我会先到学校的花池边, 照看我细心养护的一盆盆树桩盆景, 浇浇水, 剪剪枝, 紧一紧棕绳。看着他们一天天接近我设计的姿态, 心里有说不出的得意。

为了学习, 我购买了大量书籍。刚参加工作时, 一个月只有几十块钱工资。我从生活中省, 不吸烟、不喝酒, 省下钱来买书。我在自家9平米的居室内建立了自己的“精神王国”, 每晚徜徉其间。休息日, 就抽时间到书店和旧书摊去寻觅书籍, 每有所获, 便欣然忘食, 手不释卷。有时借到一本好书, 苦于无处购买, 就摘记精彩要点, 甚至将整本书抄下来。记得我抄过的书包括《肖像摄影》《笠翁对韵》等。后来, 复印设备普及了, 我才改为将书复印下来。

教了两三年的写字课, 领导让我转教语文, 我欣然答应。结果发现, 语文教学的魅力丝毫不逊色于书法、篆刻和摄影艺术。结合我在教学之外下的工夫, 我的课竟然能一下子让学生喜欢, 我从中也获得一种满足, 对语文教学的摸索也从这时候开始了。

这样的时光经历了8年。可那时我到底为什么去学习, 却真是很迷茫, 我只是深深享受到了徜徉于知识和艺术世界的时候, 一个人可以得到的那份快乐和幸福。现在我才发现, 那时学的东西一点也没有浪费, 它们在我后来的语文教学中发挥了大用处。

回到开篇的话题, 到区里参赛, 执教《早发白帝城》一课时, 我对语文教学的认识还很肤浅。这堂课之所以得奖, 主要原因是我的板书、范读、对文本的理解等体现教师语文基本功的项目给评委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其中, 板书和范读两项我都得了满分。

后来我了解到, 那次我做课时, 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先生就坐在评委席上。在此之前, 我并没有见过靳先生。4年后, 我成为靳先生的弟子。从此, 我跟随先生学习语文教学十余年, 语文教育成为我一生的事业。我与靳先生的缘分, 竟然是我第一次在区里做课时就定下了, 想来还有些不可思议。

有趣的夹豆豆比赛 篇8

夹豆豆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将盘内的小豆豆用竹筷夹到另一个盘内,在一分钟内谁夹的豆豆多,谁就是获胜者。妈妈从厨房里端出四个大盘子,又拿出了两双竹筷,其中两个盘子里装着圆溜溜的豆豆。我和爸爸摩拳擦掌,摆出了必胜的架势。

比赛开始了,“裁判员”妈妈大喊一声“开始”,我和爸爸立刻手忙脚乱地夹起豆豆来。刚开始,爸爸和我都夹得不好,竹筷搅得豆豆满桌子跑。可是,渐渐地,一个个调皮的小豆豆在沉着稳健的爸爸的筷子下竟变得乖起来,爸爸夹一个放一个,在一旁的我看了身上直出汗。眼看时间就要到了,爸爸的盘里已经有不少豆豆了,可我的盘里却空空如也。我开始着急了,可越急筷子越不听使唤。“时间到!”随着妈妈一声令下,我和爸爸都放下筷子。我心里想:这还用数吗?很显然,爸爸赢了。我丢下一句“真没劲,不玩啦”,便坐到沙发上看起了电视。妈妈看到我垂头丧气的样子,来到我身边,意味深长地说:“珊珊,只输了一局就泄气啦?想把事情做好是好事,可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怕失败!”听了妈妈的话,我又鼓起勇气,再次向爸爸挑战。这一次,我一开始就非常谨慎,沉着地夹着每一个豆豆。这时,爸爸却慌了神,一个个豆豆好像跟他捣乱似的迅速从竹筷下溜走了。第二局我赢了。第三局,我更加沉着应战。比赛的最终结果:我二胜一负,我战胜了爸爸,我高兴地欢呼起来……

通过这个游戏,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沉得住气,去认真对待,即使在失利时也不能泄气,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老师的话:

小作者从一个孩子的视角,详细描绘了夹豆豆比赛的乐趣,并从中受到了启迪,这表明她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

一次有趣的比赛 篇9

今天来到小桔灯,老师就说:“今天我们举行一场拔河比赛!”同学们顿时欢呼起来,有的议论纷纷,有的高兴的一蹦三尺高。老师开始选人了,其中选到我,我顿时兴高采烈地做起准备工作,弯弯腰,抖抖手,还撸起了袖子,等待着比赛开始。

我们来到小桔灯的空地上,老师把红领巾绑在绳子的正中间,喊了声“预备!”我们队和敌队立马分开站在两边,拿起绳子,调整着队形,脚挨着脚,前腿蹬,后腿弓,身体向后倾,随时准备用力拉。只听老师喊道“一二三,开始!”我们立马用上了九牛二虎之力拼命往后拉。身边的小明瞪大眼睛,咬紧牙关,脸憋得通红,跟孙猴子的屁股似的。我也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小手拉绳子拉的非常痛,我本想放弃,可是转念又一想,我是我们队仅有的一个高个子男生,我要是放弃了整个队就必输无疑了。不行,坚决不能放弃!忍着疼痛,我大喊:“一二三,使劲拉!”队友们也都纷纷听着号令使劲拉着,红领巾也慢慢向我们移来,终于过线了!赢了!队友们一起欢呼起来。

通过这次拔河比赛,我明白了只有团结一心、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

一次有趣的比赛 篇10

人生好比一本充满回忆的书,每当想起以前发生的事情,就像打开了记忆之门,有高兴的、有失败的、有紧张的、有激动的.……最近就有一件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开心事,那就是有趣的跳舞比赛啦!

上个星期,学校开展了第十八届“吟国风,唱校韵,庆元旦”校园文化艺术节,由于时间关系,师生们抓紧一切时间背歌词、练动作。尤其是老师们,抽空给我们排练。我们班排练唱校歌一般都是借助音乐课,老师耐心地给我们纠正音律、帮助我们记忆歌词,还选拔了领唱、指挥官。经过训练,我们已经唱得相当到家啦――就是让我们倒背如流,也未尝不可。

另外一个节目,便是集体舞。刚开始大家都很害羞,尤其是男孩子,都不想跳,老师想尽了各种办法,甚至下达了命令,不跳的话退出班级,这一下让我们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便都不再乱说话啦!当老师给我们看了舞蹈视频之后,有一些同学开始跃跃欲试了。视频上的男孩子们都动作规范,朝气蓬勃,我们也想成为他们那样,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少年。

刚开始排练的时候,我们动作总是不规范。为此,老师也总是头疼不已,但是我们都没有放弃,日复一日地排练着,遇上我们实在做不来的动作,老师就给我们稍加变动一下,让动作简单而又充满力量。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一遍比一遍整齐有度,老师的脸上也逐渐有了笑颜,从严厉变得温柔,从指正变成夸奖,我们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有趣的第一次 篇11

教室里每天都是一片忙碌,我们的成绩却始终糟糕。周一上午,门猛地被撞开,一个黑衣男子闯进来:“都别动,手举起来!”大家战战兢兢地照做了。男子飞速巡视了一圈,扬扬手中的文件,“我是新任德育主任,今天第一次检查。”我们望着各自面前的漫画、手机、吃剩的苹果……心里一阵发凉。

(王宇 天津市陵水道小学五年一班)

点评:王宇同学描述新任主任出场的镜头非常有趣,很有现场感,构思很新颖,先表扬一下。不过,要记得汲取教训,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哦。

教练在跳水台旁给我们比画着跳水前的预备动作。“后脚放在跳台的后部,膝盖弯曲,脚跟抬起……”我们认真地跟着做动作,只听“咚”的一声,水花四溅,王佳明跳进水池里了。我正佩服他的勇气,忽然听到佳明大声疾呼:“老师,救命!我不小心掉到水里啦!”原来佳明太投入,不小心滑到水里了!

(马越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优胜路小学四年五班)

点评:第一次学跳水就碰到这么有趣的事儿,真的很开心哦!那位滑到水里的同学很值得表扬,因为状态很“投入”嘛。故事紧紧扣住这一连串的画面记录下来,很是生动有趣呢。

我练打拳以来,今天第一次和专业对手打实战。我俩刚上场,对手一个爱尔兰大脚,就把我踢得喘不上气来。我好不容易恢复一点元气,又被对手一个后踢,踢到了我那英俊帅气的脸上。我在班级被称为刘备,如今被踢得大丢我刘皇叔之颜面!可怜我刘皇叔文无诸葛亮,武无赵子龙,光杆司令一个,被对手踢得好惨!

(毛佳祺 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中心小学五年一班 指导老师:孙若斌)

点评:“刘备”同学,能和专业对手打实战,虽败犹荣啊!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很佩服啦!继续加油,希望以后再有机会给大伙儿讲讲在拳赛中的有趣故事哦!

我和大明都特别怕打针,在班里很出名。但怕啥来啥,老师突然通知要打流感疫苗。我和大明互相对望,又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因为都看到了比自己更怕打针的人。可我有办法。打针那天,等大家排好队,我赶紧冲到排尾。可没想到的是,排尾离校医务室最近,老师怕麻烦,直接喊一声:“全体向后转,从排尾开始!”

(姚增南 朝阳市双塔区光明小学六年二班 指导老师:杨立山)

点评:嘿嘿,聪明反被聪明误!咬紧牙关,勇敢向前冲吧!此文将畏惧打针的心理描述得挺风趣,老师那一声大喊,实在是点睛之笔呀!

第一次当小组长,我紧张又兴奋地检查完了大家的作业。老师问:“张宣写完了吗?”啊?我点点头,又摇摇头,拿不准。“到底写没写呀?”“……没写完。”老师就让张宣把作业本拿过去。突然,我有种不祥的预感,如果张宣写完了,老师就会批评我,谁让我检查不认真呢。张宣哪张宣,你可千万别写完作业呀!

(黑龙江省北安市健康小学二年一班 张利颜 指导老师:张照有)

点评:哈哈,第一次当小组长挺有收获呀,那种喜悦和自豪感一定是记忆犹新吧。虽然有紧张也有失误,但是“吃一堑长一智”,这岂不是更大的收获么?

星期天,爸爸、妈妈和我第一次带着小狗白白去公园打雪仗。爸爸做了几个大雪球后,首先把雪球投向了妈妈。妈妈笑着边跑边躲,白白不知道咋回事,狂叫着追向妈妈。突然,一不小心,白白摔了个跟头,就在这时一个雪球滚到了它的脚下。白白骨碌一下从地上爬起来,抱着雪球晃着脑袋啃了起来……

(杜偌伊 朝阳市双塔区光明小学六年二班 )

点评:哈哈,带着小狗打雪仗真是其乐无穷啊!雪仗的主角最后变成了自娱自乐的小狗,倒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哦!

下一期主题:雪的故事

用140字燃烧你的激情,挑战你的灵感、睿智和才华!

精彩活泼,轻松有趣,“微故事”等你来参与!投稿请发往电子邮箱179329520@qq.com(注明“微故事”)或直接发送到QQ:179329520,第一时间获知稿件处理消息。

(责任编辑 赵艳芳)

一次有趣的比赛 篇12

问题一:一成不变的初读环节

本次大赛选用的课文分别为《黄果树瀑布》 (五年级上册) 和《麋鹿》 (六年级上册) 。高年级每篇课文的教学一般约两课时, 而本次比赛限定60分钟教学完一篇课文, 可见其目的就是看谁能省时而又高效, 这无疑是对参赛选手的一个挑战。如何在60分钟完成两课时的教学任务呢?大赛中, 导入新课后, 选手们都无一例外地让学生带着要求初读课文5分钟左右, 然后检查初读效果, 一般都检查了学生认读生字、词情况, 并进行写字指导, 而只有少数选手检查了几个自然段的读书情况, 其余教师均一“略”而过, 就匆匆进入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精读品悟。

思考:要不要初读?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因为它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但是否每个年级、每节新课内都要有初读的环节呢?我想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一般来说, 低年级的初读应安排在课内;中年级可适当将初读的部分内容放入学生的课前预习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预习习惯和能力, 应将初读内容全部移植到课前的预习中。课堂上, 教师应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来以学定教。这样, 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还有利于加强学生预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可是在实际教学中, 许多教师不分年级高低, 不依学情, 所有新课内一律安排学生初读的情况比比皆是, 所以本次阅读教学比赛出现的这种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有人说, 由于是赛课, 参赛教师课前没有机会接触学生, 无法布置预习, 课堂上当然要让学生初读。其实不然, 这次赛课是提前半天将学习的课题告知接受任务的班级, 并于课前给了学生20分钟的读书时间。应当说学生对课文都已经读得比较充分了, 但参赛教师仍置学情于不顾, 依然从“零起点”出发, 安排初读。试想, 这两篇课文都比较长, 5分钟的时间, 学生连两遍课文都读不完, 哪能达到“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 读通句子, 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这么多的要求?这岂不是在走过场?宝贵的教学时间也就这样浑然不觉地流逝了, 致使初读后的效果检查因时间短、任务重而蜻蜓点水般草草结束。教师对学情心中无数, 岂能不影响后面的教学效果?本次大赛教学的时间虽然只有60分钟, 但课前20分钟的读书, 不正如精读前的初读吗?选手们理应根据学情, 灵活、大胆地改变教学流程, 将给学生初读课文的时间用来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并将“正音、顺句、指导写字”等教学内容贯穿其中, 重点指导那些难读的句子, 认 (写) 那些难认 (写) 的字, 这样不仅能把初读工作做实、做好, 还能为后面的精读腾出更多的时间。

问题二:弄巧成拙的资料补充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但资源的引用又是一把双刃剑, 用得好锦上添花, 用不好则画蛇添足。本次大赛中, 教师们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都适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 增加了教学的容量, 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但其中也不乏“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现象。一位教师在执教《黄果树瀑布》时,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瀑布声响之大, 他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叶圣陶的《瀑布》第一节后, 让学生比较两篇文章描写的瀑布有什么不同。见学生无动于衷, 索性自己讲道:叶圣陶把瀑布的声音比作了“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写出了瀑布的“柔”……为了突出其形态之美, 又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进行比较, 说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哪有李有贵笔下黄果树瀑布的“折成三叠”美啊!观课教师一片哗然, 学生也一脸茫然。

思考:资源的引用本身并没有错, 关键是教师不仅要重视利用, 还要恰如其分地使用, 才能发挥其最大效应。应该说, 上述补充的资料对于帮助学生感悟黄果树瀑布声响之大、形态之美的确是好资源, 但错就错在教师将自己错误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而适得其反。事实上, 叶圣陶笔下的瀑布也是突出了其声响之大, 这不但从那两个比喻, 就是从诗歌的第一句“还没看见瀑布, 就听见了瀑布的声音”就很容易体会到李白笔下的瀑布也是一种壮美, 突出的是瀑布的“长”, 而本文突出的是“宽”。教师错误的解读, 让好的资源弄巧成拙。能否有效利用资源, 不仅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有关, 还与教师个人的经验阅历、文化视野等密切相关, 所以, 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开阔教学视野, 增加生活阅历, 才能在选择、加工、处理、利用资源时得心应手, 运用自如。

问题三:营养不良的写字指导

写字是学生应具备的语文素养之一, 虽不再是高年级的教学重点, 但参赛选手们也都注意对写字的指导, 这一点难能可贵。大多数教师选择了1-2个生字做重点指导, 这也是符合高年级写字教学特点的, 本来无可厚非, 但笔者注意到, 选手们关注的都是容易写错的字, 至于对学生的写字姿势及如何才能把字写“好”的指导, 几乎无人问津。

思考:《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在总目标中明确要求“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 又在教学建议中强调“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可见, 指导学生写字, 不仅要重视写“对”, 还要注意写字习惯与书写技能的培养。但是, 受量化评价的影响, 教师们普遍关注的都是“对”, 而很少眷顾“好”, 使得写字教学也患上了“营养不良”症。高年级因教学重点的转变, 教师虽然无法做到像低年级那样逐字指导, 但可以精选少量的具有代表性的汉字作为重点, 在写“对”的基础上, 还要努力追求写“好”, 写得工整、美观, 这样才能让写字教学一以贯之, 沿着“又对又好”的健康轨道发展。

问题四:不予雕琢的教师用语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 教师的引导、过渡、讲解、评价的语言要力求规范、简练、准确, 而这需要教师慎重地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本次比赛, 有些教师的教学用语显得过于随便, 甚至预设的教学用语也没有经过细细地雕琢, 犯了“拿来主义”的错误。一位教师在布置学生初读课文时是这样要求学生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 读通句子……做到字字入目, 声声入耳。乍一听, 教师的要求很严格、很到位, 但仔细思量就会发现, 既然是自由读, 就可以出声读, 也可以默读。如果是默读就不会发出声音, 哪来的“声声入耳”呢?

有趣的比赛 篇13

爸爸一出口就是成语,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对爸爸说:“爸爸,我们的身体各个部分都可以说好多成语吧?”爸爸笑着回答:“是啊,闺女,你会说你个呢?要不,做完事我们pk一下,如果谁说不出来,就打谁一个手板儿。”我同意了,说:“好呀,pk就pk!”

等爸爸收拾完,我俩坐在沙发上。爸爸指了指他的眼睛和耳朵,我马上就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爸爸接着说:“鼠目寸光,耳听八方。”

“目瞪口呆,交头接耳。”

“唇枪舌战,举目不忘。”

这时我问爸爸:“唇枪舌战是什么意思?”爸爸告诉我:“是形容一个人能说会道,语言锋利的意思。”

我想了想又说:“唇齿相依,眼疾手快。”说完,我拍了拍爸爸的胸口说:“这儿有什么成语?”爸爸回答:“胸有成竹,赤胆忠心。”

“肚子里有哪些成语啊?”爸爸揉了揉肚子问。我想了好一阵子都没有回答出来。爸爸说:“来,伸出手,打一个手板儿。”我只好乖乖儿地伸出手。爸爸打了我一个小手板儿后说:“肚子里的成语多着呢!比如肝胆相照、肺腑之言、满腹经纶、牵肠挂肚……”爸爸一口气说了好多成语,我一点儿也记不过来。

爸爸笑呵呵地对我说“闺女很棒哦!但是你要多看书多积累。今天就这样吧!”

有趣的拔河比赛 篇14

――记一场篮球比赛

一日清晨,打开电视机,闪过CCTV5时,一场NBA比赛正在直播,停下来看看吧。

嗬,是勇士对爵士。比赛刚开场,给人的印象不是运动员们的开场红,而是球场里一片灿烂的金色,上面都写着“我们相信”的英文,欢呼声,呐喊声不绝于耳,原来这是在勇士队的主场,这些都是勇士队的球迷。

勇士――一支大名鼎鼎的黑八之队,这支队伍的球技,让人留恋往返。开场刚进行了几分钟的拉锯时间,不一会儿便被疯狂的勇士队拉开了比分。进攻中,一个个勇士如狂风暴雨般撕卷开爵士们的花花防守,击碎了篮筐。满目的金色也如波涛汹涌的大海一般,击垮了前来挑战的爵士们。

可以说,勇士队的疯狂的球迷们,是勇士队球场上的第六人。他们和勇士队一样,带着必胜的决心来了,因为此前爵士2:0勇士,如果此役再败,就将被对手拿到赛点。

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终于在一阵顽强的防守之后,勇士们的手已经热的发烫,此时,爵士们的麻烦来了,只见一个个勇士们拉弓射箭,精准的三分球纷纷坠入网窝,不一会儿,比分越拉越大,观众们的呐喊愈加疯狂。反之,爵士队的攻防战略打的一塌糊涂,攻击被顽强的勇士们紧紧看死,防守又被勇士们的快速撕破,又在观众们的呐喊声中,失误频频,茫然不知所措,动作变得僵硬而机械,面孔无奈而气恼,激情更是荡然无存,听到观众的欢呼,他们的内心仿佛在颤栗,因为他们听到了一种风吹来了,那是强烈的黑八之风,那是一股不屈的必胜之流!

浴火凤凰的美丽让人沉醉,至死地而后生的球队让人激情彭湃!看着行云流水一般的进攻吧,看看一个个强悍的爆扣吧!那个5号戴维斯怎不会成为Jazz的恶梦,那个没有投篮角度的背后上篮,那个当仁不让的单手爆扣。谁不会相信他们会胜利?谁不会相信他们会走的更远?

一次有趣的调查 篇15

“你是独生子女吗?”

“你近视吗?”

“看不看跑男?"

……

只要来一个人,大家就像收费站似的,只有“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回到位子上。

我统计的是最严重的近视情况,不知不觉,我们班戴眼镜的人越来越多,从最初的一个两个,直到现在的几十个,真是太可怕了!戴眼镜的有18人,占全班的40%左右,近视算比较严重的是:沈欣怡和金佳明了。

坐在第一排的金佳明,离得很近却还是看不清,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最可恨的元凶就是电脑了,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他的爸爸成天都在玩电脑,更别说他了。

近视会带来诸多不便。每每老师在黑板上写东西,他们却什么都看不见,作业自然也就不会,因此成绩也不好。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都配上了眼镜?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以下几点就是近视的罪魁祸首了:

1.长时间聚精会神盯着电子产品(眼睛不近视才怪呢)

2.用眼不当,趴在桌子上写作业,乍一看还以为在睡觉呢!

我们是不是应该少坐在电脑前,多出去走走,去拥抱大自然呢?

我们难道不应该反思一下?面对如此多的“四眼仔”,我想对他们同时也对自己说:“爱护我们的双眼吧!那是一扇心灵的天窗,别让她蒙上了灰尘!”

指导老师:孙惠芳

有趣的比赛作文 篇16

原来是班里要举办一场“嗑瓜子”大赛啊,老师拿着一袋瓜子开始宣布比赛规则:“全班同学分成两组,每轮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参赛,一共三轮90秒,剥出瓜子仁总数多的一组获胜。”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唉声叹气起来:“这也太难了吧!”

比赛第一局是吴彦安对战彭艺博,对手彦安嗑得很快,而我方的艺博还在不慌不忙地剥着,作为观众的我反倒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差点儿就跳起来了。比赛结束了,我方落后几颗输给了对方,下一次一定要赢!

第二轮、第三轮也在大家的期盼中结束啦,虽然最后我方还是落败了,但我并不气馁,因为通过这次比赛,我学到了很多嗑瓜子的小技巧,更从比赛过程中获得了很多欢乐。

这次比赛让我印象深刻,真是有趣极了。

有趣的比赛作文 篇17

一会儿,黄鳝终于上桌了。我赶紧凑到旁边,使劲地闻了闻,高兴地说:“好香啊!好香啊!”说完便拿起筷子准备夹一个尝尝。这时,妈妈走过来说:“别急!不许先吃!等会儿我们来个比赛,看谁吃得多。”我撅起小嘴,冲妈妈做了个鬼脸,很不情愿地放下筷子。等了好一会儿,妈妈终于坐上了桌子。然后,我们喊了声:“一、二、三――开始!”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我边吃边偷偷地看着妈妈的进度。妈妈吃得可真快呀!一截黄鳝进口,两秒钟就能吐出黄鳝刺。我也不甘示弱,便学着妈妈的样子吃了起来。不一会儿,我就遥遥领先了,心里的高兴劲儿就甭提了。正在我得意洋洋的时候,只见妈妈“埋头苦干”,只一眨眼的工夫就超过了我。这下可把我给急坏了。于是,我便像赛车安上了新马达似的一个劲地吃了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赶上并超过了妈妈。最后,我以16:14战胜了妈妈。

我情不自禁地举起了双手,像奥运冠军似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篇18

我迫不及待想证明我的实力给妈妈看,马上把鸡蛋放在右手心里,五指捏紧鸡蛋。刚开始我还有所顾忌,怕太用力,鸡蛋碎得四分五裂,蛋液弄得一手。可握了很长时间,鸡蛋也没有什么事。看来不发力不行,我咬紧牙关,憋红了脸,拼命用力握,怎么回事,这个鸡蛋还是毫发无伤。我用左手来帮忙,可还是没有碎。我换了一口气,使出吃奶的劲,可这个鸡蛋好像穿了一件坚硬的铠甲,任你十八般武艺,都无用武之地啊!

怎么可能握不破呢?看着手中的鸡蛋,我皱紧了眉头。妈妈看我着急的样子,得意地说:“小宝,别握了,你是怎么握也握不破的。”“为什么呀?”我奇怪地问。妈妈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揭开了其中的奥秘:“鸡蛋是椭圆形的,你所施加的压力被均匀分布到鸡蛋壳的各个地方,使鸡蛋壳里外的压力相等,互相抵消,所以你再怎么用力也是握不破的。”“噢!原来是这样。”我恍然大悟。

妈妈说完这些之后就去忙活去了。正好这时爷爷来了,我准备现学现卖,忽悠下爷爷。“爷爷,爷爷,你力气很大的,你能用手掌心把这个鸡蛋握破吗?要是你握破了,我……”还没有等我说完,爷爷就发话了:“小宝,你可忽悠不了我,爷爷可没那么笨,我可不上当,鸡蛋握在手心是不会破的。”“咦,您怎么知道?”“看书啊!书中自有黄金屋!”唉,还没忽悠上爷爷,就被搞定了。

看来,知识真是无处不有。我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去了解生活大百科。

上一篇:历史选修二总测试下一篇:网站管理员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