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群众工作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做好群众工作(通用8篇)

做好群众工作 篇1

王善童

摘要:

历史反复证明,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法宝,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征程中,我们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继续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工作路线,真情对待群众,真心深入群众,真诚沟通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衡量工作好坏的最高标准,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脚踏实地的抓落实,在执政条件下,善于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不断加强学习、实现创新,努力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改进工作方法上下功夫,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关键词: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 群众工作

正文: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群众路线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群众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坚持的根本路线。

一、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具有鲜明特征的群众路线,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确立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历史反复证明,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指引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法宝。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我们党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我们党正确判断所处的历史方位,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提出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重要观点。多次强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归根结底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代替人民的力量,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群众观点都不能丢、不能忘。这是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对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的新认识,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

今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坚持群众路线,应坚持的原则。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

1、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苏联、东欧一些大党、老党丢掉政权一个极为重要原因就是在发展中脱离群众。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一定要更加牢固地树立群众观点,密切联系群众,躬身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实实在在的业绩,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第一,要密切联系群众,就要真情对待群众。党与人民群众,是鱼水关系,是种子和土地的关系。党员干部必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时刻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始终心系群众,对群众付诸一片真情。坚持以情感化,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视群众为“家人”,时刻把群众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抓在手中。对待群众,要真心实意,不能虚情假意,切忌流于形式,力戒变成“做秀”,群众在领导心中分量有多重,领导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只要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替百姓负责、为人民谋利,就一定能够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拥护。

第二,要密切联系群众,就要真心深入群众。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指出,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我们要始终牢记宗旨,时刻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经常走近群众,深入调查研究。党员干部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条件较差和情况复杂的地方去,和群众多走动、多交往,零距离接触,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把群众的智慧、想法、疑惑、顾虑了解上来,真正做到知民情、晓民意,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参与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做到“干部在一线工作、领导在一线指导、矛盾在一线排查、纠纷在一线化解、作风在一线转变、效果在一线体现”。

第三,要密切联系群众,就要真诚沟通群众。我们党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为了保护我们的党员,不惜流血牺牲,而我们现在有的干部,却不愿与群众交流,害怕与群众对话。“交通工具发达了,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心理距离却疏远了;通信工具先进了,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交流沟通却困难了”。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所以,我们要放下架子,与群众为友,以群众为师,满怀对群众的深情厚意,与群众做以心换心的交流沟通。要以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以群众的感知体谅群众,以群众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把党的方针政策输入群众心里,把群众该得的实惠还给群众。

2、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最根本的执政理念。我们党的每一次理论创新、每一项重大决策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个把人民利益看成高于一切的党,才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面对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群众方法指导我们的实践,真正让群众认识并体会到,无论是改革也好、发展也好、稳定也好,目的是为了群众、关键是依靠群众、成果由群众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持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热情和创造活力。

第一,一切为了群众,就要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当前,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影响,有些干部不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专以领导满意为标准,不以为群众谋福利为目的,专以自己升官发财为目的,个别干部搞不清该“为谁说话”、“为谁服务”,这些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干部的形象,影响到了群众工作的效果。今年月20日至27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和“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意见时说:“最能评价政府工作好坏的是群众……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 温总理的一席话,虽然朴实直白,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体现了一种对人民群众最深厚的感情、一种感恩的心态,一种务实的作风,一种善听民意的博大胸怀。为我们的党员干部坚持群众观点树立了楷模。当然,我们还要坚持依法办事,对群众在个别问题上出现的认识偏差,要着力予以引导,对群众提出的不符合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要求,要着力予以妥善纠正,对群众中出现的违法违规现象,要着力予以规范。这不仅不是违背群众观点,相反,这才是真正正确地坚持群众路线。

第二,一切为了群众,就要努力抓好落实。一切为了群众不能只用脑子想、用嘴说,还要动手去做,关键是要抓住“谋利”这个主要环节,真抓实干,使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我们一定要始终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既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又要为群众办小事、解难事,努力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从群众最关注、最迫切的事情抓起,以实事聚民心,不搭花架子,不搞形象工程。在工作安排上,不仅想到、说到,还要抓到、做到,定下来的事情就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就要检查督促、一抓到底。能办的马上办,不能办的,要尽快给予合理的答复。

第三,一切为了群众,就要千方百计地提高生产力。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第一要义。经济是基础,只有做大“蛋糕”,才可能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推动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诸方面的全面建设,从而使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更广范围和更高层次得到实现和发展,这是获取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的最重要基石。物质资料丰富了,很多利益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3、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依靠群众。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我们党一直奉行的工作方法,是我们党在长期对敌斗争和巩固政权的过程中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带领群众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实现伟大胜利的基础保证。要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依靠群众,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奋斗。新时期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坚实基础。当前以及今后,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仍然需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信任。

第一,一切依靠群众,就要虚心地学习群众。人民群众是最高明的老师。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小看群众的聪明才智,不可低估群众的创造能力,要先当群众的学生,后当群众的先生。在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的时候,要虚心向群众学习,主动同群众商量,认真总结群众经验、努力集中群众智慧,经常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运用群众路线的方法,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将群众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研究转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再到群众中宣传推进,这样循环往复,使我们的工作决策更正确、工作方法更生动、工作方式更丰富。

第二,一切依靠群众,就要有效地组织群众。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反复告诉我们,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一切工作将一事无成。我们任何时候做任何工作都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都不能“自导自演”。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把满足群众利益要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用看得见的利益吸引群众;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良好的形象、过硬的作风和实在的人品带动群众;要借助群众的力量做好群众工作,用身边的典型引导群众;要因地制宜,把握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用明明白白的好政策和科学的领导艺术号召和激励群众。

第三,一切依靠群众,就要积极地引导群众。要坚持用红色文化教育和引导群众,牢牢占领群众的思想阵地,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觉悟,把广大群众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把党的主张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获得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要及时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给群众,特别要注意讲真话,讲实话,坚决不能让一些半真半假,甚至是完全虚假的信息蒙蔽群众,造成完全可以避免的社会矛盾。党员干部要从群众路线中汲取宝贵的政治营养,努力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本领,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解不开的思想疙瘩,责无旁贷地宣传到位、解释清楚、梳理明白。

第四,一切依靠群众,就要自觉地接受群众监督。群众监督,是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要健全信访制度,加强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建设。领导干部要亲自接待群众来访、亲自处理群众信访中提出的重要问题,尤其那些群众反映强烈的、影响科学发展的、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对其措施的落实、问题的整改、效果的好坏,群众最有发言权、评判权。让群众在更大的空间监督和评判活动的成效,也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做好群众工作,应努力做好的几个方面。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有了新的时代特点。针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我们在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有效方法的基础上,应不断创新,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加强学习,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上下功夫。

理论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当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中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增强本领,在学习中陶冶情操、开阔胸襟、提高修养。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第一,要勤于学习。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我们的领导干部不要以日常的工作忙为借口忽视了学习。一定要放弃不必要的应酬,克服不良的嗜好,坚持向书本学习、向网络学习,努力获取群众工作的间接经验;坚持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努力获取执政为民的直接经验;同时还要坚持向自己学习,善于思考和自省,结合实际总结自己在服务群众、执政为民和自身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不足,深刻领悟做好群众工作的真谛。

第二,要善于学习。世界各类知识浩如烟海,纷繁复杂。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有重点地学,有针对性地学,有选择性地学。在新的形势下,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当选择四个方面的学习内容。首先是选择“三基本”“七当代”的主要内容,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我们的工作。其次是选择历史知识进行学习,吸取得民心、顺民意、察民情、办民事的历史经验。其三是选择党的方针政策和本专业本部门的有关的业务知识进行学习,借以提高我们的执行力和业务能力。其四是选择信息科技知识进行学习,不断提高应用和应对网络环境的能力,练就“点击鼠标”的过硬本领,提高网上宣传、网上服务、网上应对的能力,提高有效利用和应对媒体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第三,要灵活运用。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我们要把学到的内容融会贯通,转化为坚持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的自觉性,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指导我们群众工作的实践,不断提高为民办事的工作水平,加强为民说事的表达能力,提升为民执政的职业道德,培养为民服务的良好修养。

2、创新机制,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在新的形势下,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才能确保党的群众工作机制高效运行。第一,建立完善的宣传教育机制。要着力以积极正面的内容,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加强对干部群众的政策法规、形势任务教育,帮助群众提高思想觉悟和文化道德水平。既要继承以往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和学习制度,同时还要不断创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工具进行宣传教育,用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群众。注重对典型事件,先进人物的挖掘深入,宣传广度,在党员中选树标杆,在群众中树立典型,实现以典型事迹教育人,以先进人物引导人。要通过不同形式经常保持与群众沟通思想,交换意见,增进了解,取得群众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第二,建立联系群众的考评机制。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要将密切联系群众真正落到实处,就要着力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群众考评机制,对党员干部帮扶群众、联系群众的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将群众考核成绩纳入党员干部考核范围,把联系群众的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内容,由群众任考官,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情况好坏,由群众说了算。

第三,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决策的问题是群众最敏感的问题。对涉及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普遍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深入听取群众意见。要把整体与部分、少数与多数、当前与长远有机统一起来,尤其要特别注重基层一线群众的具体利益,使我们的决策最大限度地反映不同群体的合理诉求。

3、拓宽渠道,在改进群众工作方法上下功夫。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面对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新形势,群众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努力改革创新工作方法。第一,要创新沟通群众的工作方法。只有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经常与群众沟通,才能获取工作信息、增进干群情谊。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会议沟通、谈心沟通、电话沟通的沟通效果往往不明显。网络沟通逐渐成为一种先进便捷的交流方式,可以通过建立网站、公务热线,电子信箱、短信平台、BBS、博客和QQ群等多种网络的形式,与群众沟通和交流,拓宽群众诉求渠道,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经常听取反映基层情况和群众建议,让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事有处办。

第二,要创新舆论宣传的工作方法。要做好群众工作,要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创建声、像、字、图、表、画、网络为一体,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工作格局,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舆论宣传,使人民群众深入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改革发展的成果,通过舆论宣传让群众知晓本单位工作的发展变化,使群众增进对本单位各项改革政策的理解和支持。了解本单位本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了解企业发展与职工利益的密切关系,激发广大群众的工作热情。

第三,要创新处理应急事件的工作方法。对待群众工作,也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建立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要敢于负责,勇于面对。主要负责人要亲临现场,靠前指挥,尽快平息事态。对群众反映的意见和要求,对群众中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研究,努力化解,尽力把各类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坚持以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对待群众,化解冲突,解决问题。逐步把处理群体性事件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靠科学的体制和机制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这个我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的观点,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要我们始终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真正的动力”的观点,始终坚持“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个核心内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条根本的工作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更加朝气蓬勃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参考资料:

《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做好群众工作 篇2

一、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1. 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决定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反映了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形态, 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是社会的主体, 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是构成社会和谐的基础。群众工作的本质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核心是利益调整问题。从根本上说, 群众工作的过程就是通过调整利益关系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矛盾, 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 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2. 群众的思想状况决定了做好群众工作的迫切性

总体上的和谐稳定并不意味着否认不和谐因素的存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 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 人与人之间深层次矛盾不可避免地逐步显现, 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会明显增多, 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化。由于调节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 保护困难群众权益制度不健全, 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不到位, 各种违法腐败问题的存在, 加之不同群体的种种各不相同的历史原因, 加大了一些矛盾解决的难度, 甚至发生一些群体常年上访, 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要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 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办法, 合理解决不同群众的利益需求, 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存。

3. 群众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做好群众工作的必要性

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真谛和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广大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而且是创造精神财富和实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离开了群众的实践和智慧, 就会一事无成。因此只有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特点与规律, 把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各项工作做好, 才能充分激发广大群众的创造力, 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

二、怎样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

群众工作是政治性、思想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也是一门学问。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加强学习, 不断地创新方法, 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1. 坚定的群众观点

做好群众工作, 首先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这不是一般的思想方法问题, 而是根本态度和根本宗旨问题。在新时期, 实践群众观点就是在思想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就是把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 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党的群众观点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而是要做到真懂、真信、真用。真懂, 就是要懂得党和群众的关系, 在思想上尊重群众, 在感情上贴近群众, 在工作上依靠群众, 把对群众负责与对党负责统一起来, 真正做到对广大群众负责, 也就是最好地对党负责。真信, 就是要把党的群众观念化为自觉的信念, 在思想深处扎根, 真正成为自己思想观点、感情的有机组成部分, 心中时刻装着群众。真用, 就是要始终站在广大群众的立场上观察社会, 分析矛盾, 化解矛盾, 关心群众, 真诚服务, 反映群众意愿, 集中群众智慧, 凝聚群众的力量。

心里装着群众, 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 再复杂的矛盾也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所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都必须相信和依靠群众, 充分尊重群众, 做到这一点, 做好群众工作就有了内在动力。充分尊重群众, 既要尊重群众的现实利益又要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 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凡是涉及群众的事, 都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 凡是应该让群众知道的, 都要在第一时间告诉群众, 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 都必须老老实实接受群众的监督。

2. 真诚的服务态度

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 说到底就是要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 维护好, 发展好。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 解决群众的柴、米、油、盐等问题, 满足了群众的需要, 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周围。这对我们今天做好群众工作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维护群众利益既要着眼长远, 更要立足当前, 从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千方百计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重点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办好有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就业上学等看似琐碎, 实际上是群众的大事。我们为单位的退休职工建立了个人档案, 对退休职工孤寡老人长期进行走访, 关心他们平时生活之所需, 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二是关心帮助特殊困难群众生活, 针对特殊困难群体, 既多关心更量力而行, 尽力而为实施帮助。近几年来我们帮助特困家庭从两方面进行:政府方面是逢年过节送温暖, 企业则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补贴, 帮助特困群众渡过困难期。三是切实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 保障信访渠道畅通。在企业转制过程中, 群众的诉求呈多样性和复杂性。为此, 我们建立了领导干部轮流值班的信访接待制度, 并公开主要领导者的手机号, 确保沟通渠道畅通。几年来, 我们接待集体和个人来访及诉求近2000人次。除个别难以处理的问题外, 基本做到了件件有着落, 对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则同群众讲清原因, 取得谅解。

3. 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

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 要突出重点, 抓主要矛盾。任何事物都由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构成,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本质。抓主要矛盾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方法, 而且是主要的工作方法。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必须统筹兼顾, 突出重点, 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到首位, 力求在解决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上, 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我们单位退休职工有500多人, 下岗职工近700人, 经济放开搞活以后, 企业生产经营直线下滑。我们企业的前身是国有集体, 过去是大河有水小河不干, 现在是举步维艰。欠职工和退休职工工资, 职工上访频繁, 下岗职工群体上访事件也经常发生。他们的主要问题是:一要工资, 二要报销医药费和解决医保, 三要解决养老统筹, 四要解决采暖费。这些问题都是企业里存在的重要问题, 影响较大。多年上访的问题中既有历史遗留的问题, 也有现实的思想上的问题, 错综复杂。对这些人的工作如果做得不好, 不仅影响企业内部的正常生产经营, 而且可能在社会上造成很大影响。几年来, 我们着眼社会稳定的大局, 集中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 抓住主要矛盾加以解决,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退休职工实现了零上访, 通过政府帮助和企业努力, 解决了退休职工的养老统筹欠账和集资、医保等大问题, 为本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而且为社会的稳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4. 正面宣传教育的基本方式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要坚持正面宣传教育。要经常研究, 准确地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 学会用群众的语言宣传教育群众。现在群众中的一些怨气和不合理的要求, 许多是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党的方针政策, 不了解整体情况或思想方法不端正, 看问题有局限所致。和谐社会的思想不会从群众中自然产生, 因此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把政策要求和具体内容向群众讲清楚, 求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决不能采取强迫命令、隐瞒哄骗等简单粗暴的手段, 以避免伤害群众感情, 激化矛盾。要学会用法律、经济、教育协商等多种手段理顺群众情绪, 针对不同群体不同的情况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对那些特殊困难群体, 要重点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 振奋精神, 自立自强。

践行群众路线 做好群众工作 篇3

关键词:践行;群众路线;群众工作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群众工作是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员干部了解群众诉求,掌握群众动态的有效途径。当前,群众工作呈现利益需求多元化、干部矛盾复杂化、反映问题多样化等新的趋势和特征。如何在新时期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是摆在我们基层党员干部面前一个现实而重大的问题。通过学习党的十八大有关精神,结合广州二汽公司维修事业部(以下简称“事业部”)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关键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强化服务意识,做职工群众的知心人。

心系群众,执政为民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要求,为民,就是要为群众做好服务。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鱼水相依。对群众有没有感情,是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党性观念和政治立场的直接反映。心系群众,体察群众的安危冷暖,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是密切联系群众,增进与群众感情的有效办法,是得到群众信任和支持的重要保障。

2013年,事业部的领导干部带头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多次深入一线调研,召开职工代表座谈会,并通过电话热线、电子邮箱、“廉洁”和“经理”信箱以及发放职工意见表,听取收集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整改。力争做到开展工作在一线、作用发挥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关心群众在一线,切实拉近与职工群众的距离。

二、提高服务能力,做群众工作的内行人。

不断加强综合素质修养,提高服务群众能力。主要是加强政治理论修养,政策水平修养和心理素质修养。政治理论修养方面要通过加强学习和参加各种培训,使自己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知识,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要具有大局观,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政策水平修养方面,要对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政策、法律有所了解。比如劳动合同法等,这样做群众工作才能有根有据;心理素质修养方面,工作中我们有时会面对群众过激的言辞和行为,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是要学会控制情绪。面对突发事件,要理性思维,冷静处置,耐心细致地做工作,旗帜鲜明地向群众讲清道理,争取绝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二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一些群众有诉求,是因为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急需帮助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干部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理解他们的苦衷,理解他们的过激言行,真心实意为他们排忧解难。三要学会体谅包容。由于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一些群众可能对我们的工作方式或工作措施不理解,对此不必动怒,而应该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度量对待,真诚消除矛盾,用宽容感化群众。

在2013年践行群众路线工作中,事业部通过召开中心组学习会议、组织党课学习、和参观实地教育展览等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修养和综合能力,进一步树立为民服务的意识。

三、加强宣传指引,做群众思想的领路人

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主要是要善于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教育群众知法守法守规矩,积极引导他们与党组织保持一致。事业部在公司党委的带领下,强化宣传工作,营造三个氛围:

一是营造舆论氛围。事业部通过墙报宣传,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广泛宣传真、善、美,从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营造形象氛围。抓干部形象是头等大事,事业部共召开了领导班子之间谈心、谈话活动、并组织多次专题生活会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和通报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对照检查;再根据查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三是营造廉洁氛围。事业部通过召开专题廉政建设会议和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加强党员干部廉洁教育,增强清廉务实的大局观念。同时,进一步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的监管。签订《廉洁协议》,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

四、建章立制,做群众工作的有心人

制度更具有保障性,只有解决好机制问题,才能保障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工作深入持久开展。

为建立长效常态机制,事业部广大党员干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创新群众工作机制。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确保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并结合实际,全面梳理规章制度,构建工作有章法、行为有规范、管理有标准、办事有依据的管理体系,从而调动广大职工群众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办实事解民忧,做职工群众的贴心人

作为国有企业的基层干部,特别要注意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多为群众办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群众感受到新变化,得到新实惠,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让群众从一件件的实事中切身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事业部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抓住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这根红线,把解决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从群众意见最大、最不满意的事情抓起,从群众最希望办、眼下能办好的事做起,办了一系列顺民意、暖民心、惠民利的实事好事。

一是结合生产发展实际,修订了事业部相关文件和制度,进一步提高职工收入。二是根据生产实际,进一步改善了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三是全面做好高温防护期防暑降温工作,定期发放清凉饮料等防暑降温物品;四是在公司党委的带领下,开展走访、慰问一线党员、困难职工的活动。

结语:历史证明,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采取广泛发动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教育群众等一系列群众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在新形势下,作为基层单位,做好群众工作,应结合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特点,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加强宣传指引、建立长效机制、办实事解民忧,这样才能真真正正、实实在在地做好群众工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2013.6

[2]李向阳. 践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要突出“四要”人民网 2013.9

做好群众工作 篇4

群众工作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党是靠群众工作起家的,也是靠群众工作发家的。实践证明,党的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果背离群众观点,丧失群众立场,违反群众路线,放弃群众工作,改革就会失去支持,发展就会失去动力,稳定就会失去基础,社会就会失去活力。

胡锦涛同志提出,既要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又要宣传群众、教育群众。这为我们做好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一,通过发扬民主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要全面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依靠群众自身的力量做好群众工作,组织群众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扩大群众对政务、财务和其他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第二,通过办实事好事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要自觉地把党的群众工作体现在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的具体行动中,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问寒问暖,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利益。

做好群众工作是关键 篇5

时间:2013-08-1

2来源:光明日报

正在全党广泛而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提高的过程。这个活动,包含了党在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方面的深刻忧思,体现了党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这种忧思和认识,来源于群众工作的具体实践,也必须接受群众工作实践的检验。做好群众工作,将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透,不但是此次教育实践活动成功的关键,更是党提高执政能力、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关键。

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群众只有从党和政府如何对待他们的切身利益上来判断党和政府的工作,来决定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态度。人民群众的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党和政府工作方向的唯一指引。如果说,群众路线是党和政府工作的路径,为群众谋福利是党和政府工作的目的,那么群众工作则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载体。教育实践活动能否取得实效,要看查摆问题是否深入、透彻、全面,要看整改落实是否及时、到位、有效,而关键则是要看群众工作的实效。党的执政能力,政府的工作能力,都应置于群众工作具体实践的语境中,时刻经受考验。

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透,要求党员干部既要有历史使命感,更要有时代紧迫感。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的要求,也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新标准。包括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乃至利益诉求多元化、矛盾交叉并发等新阶段、全方位、高层次的民生问题,无一不凸显人民群众的要求,包含人民群众的呼声,表达人民群众的愿望,无一不需要党和政府以更切实、更细致、更深

刻、更透彻的群众工作来一一解决。

当前,突发性、群体性公共事件以及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就是部分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脱离了群众路线,感情上漠视了群众利益,在工作方法、工作能力上则未能胜任群众工作的要求。依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术不能解决问题,依靠“鸵鸟战术”闭目塞听则更使得群众的普遍焦虑持续发酵。群众工作必须注重不断创新,以群众利益为“宗”,以创新为“变”,勇于直面问题和矛盾,先期预测、先行化解,从源头上处理、从小事上落实,才能始终不惧时代的挑战,不

负人民群众的重托。

做好群众工作 篇6

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

上蔡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郭东升

在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的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带着深厚的感情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央政法委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也提出,“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出发改进政法工作。”这对检察机关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做好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对检察机关的必然要求。市委决定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我们解放思想,加深对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认识,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机遇。作为基层县院的检察长,笔者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正视当前群众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种社会矛盾不可避免地大量进入司法领域,群众对司法的需求也出现变化和调整。对基层检察机关来说,既是发展机遇,也是严峻挑战。新形势下,不会做、不愿做、不敢做群众工作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表现相对明显。问题的形成,虽有多方面的因素,但主要矛盾应当是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同法律监督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执法宗旨与新形势之间的矛盾。新形势下,出现利益主体多元化、群众利益需求个性化的趋势,有时甚至出现缠访、闹访等非正常现象。有的干警对此认识不足,存在特权思想,缺乏平等意识、民主作风;有的工作方法简单,缺乏耐心,怕麻烦,图省事;有的作风不实,面对群众过激言行,态度不冷静,甚至产生对立情绪。这些都反映出一些干警群众观念有所淡化的倾向。

二是执法理念与新形势之间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检察机关成为息诉止争、化解矛盾的重要部门之一。这就要求必须树立和谐执法的理念。而干警队伍中,客观存在着就案办案、机械办案的思想,仅满足于作出法律结论,不重视最终解决问题。

三是执法方式与新形势之间的矛盾。新形势下,群众的主体意识、法律意识增强,不仅要求执法公正,而且期待公开透明。而执法实践中,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执法不规范、不透明,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不到位,容易引起当事人的猜疑和误解。

四是执法能力与新形势之间的矛盾。新形势下,群众不仅要求安定、安全,而且期待优质高效的服务。一些干警光有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不足,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不注意系统学习,不注重研究新的工作方法,把握不住群众心理,服务的针对性、时效性不强,服务水平跟不上。

二、从群众新需求出发,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

基层检察机关处于群众工作的第一线,对保障和改善民生负有义不容辞的职责。要认真分析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抓住关系民生的突出问题,加大法律监督力度,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具体来说,应着力抓好以下六个环节:

1、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服务群众对发展的新需求。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基层检察机关必须立足检察职能,认真研究为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措施。要加大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力度、打击破坏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犯罪的力度、打击危害国有资产安全犯罪的力度、打击破坏农业生产发展犯罪的力度,维护当地经济秩序、生产经营秩序,优化当地经济发展环境。通过保障发展,让群众获得更多的财产性利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加大对危害民生犯罪的监督力度,服务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需求。一是加大打击刑事犯罪的力度。重点打击故意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二是加大查办职务犯罪的力度。严肃查办社会保障、征地拆迁、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等领域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依法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刑讯逼供、非法拘禁、破坏选举等侵犯公

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坚决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犯罪案件,促进依法行政。结合办案开展预防工作,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侵害群众利益职务犯罪的发生。三是加大诉讼监督的力度。加强刑事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审判监督、刑罚执行活动监督和民事行政检察监督,重点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平等保护利益主体的权益。注意发现和查办执法不公背后的腐败案件,提高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公信力。

3、完善信访制度,服务群众对维护自身权益的新需求。由热情接待向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转变,不断完善涉检信访工作机制。坚持一把手负责制、首办责任制,推行“双向承诺制”,妥善处理群众诉求,让群众在我们每一次接待中、每一句话中、处理的每一起纠纷中,感受到检察机关的热情,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落实信访责任倒查制度,对因违法办案、工作不负责任造成恶劣影响的,严肃追究责任。对生活确有困难的被害人要探索实行个案救助,树立亲民、为民、护民的良好形象。

4、注重宽严相济,服务群众对社会和谐的新需求。要进一步研究各个执法办案环节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措施,增强落实政策的可操作性,做到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严相济,区别对待。对未成年人犯罪、初犯、偶犯,主观恶意小、犯罪情节轻微的,立足于教育挽救,坚持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依法起诉的向法院建议从宽处理。对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涉嫌刑事犯罪的,坚持分化、瓦解和打击少数、教育多数的原则,避免扩大打击面,激化社会矛盾。重视检察建议、社会化帮教、检察环节调解等非刑罚处置手段的运用,防止因办案方式不当或单纯办案引发矛盾纠纷。

5、深化机制创新,服务群众对提高服务水平的新需求。要顺应群众的呼声,抓住热点、难点问题,高度重视工作机制创新,以创新促规范,以规范促质量、求突破。要重点推进检察引导侦查工作机制、案件管理机制、监督制约机制等机制创新,通过深化机制创新,解决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6、加强队伍建设,服务群众对提高服务能力的新需求。要持之以恒地加强宗旨教育,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检察干警的生存依赖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检察机关的权力源自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检察工作的发展仰承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检察事业的价值根植于人民群众”的驻检为民理念。要加强学习培训,引导干警认真研究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技巧,做到“进得了门,谈得上话,交得上心”。要坚持从严治检与弘扬正气相结合,防止伤害群众感情、侵害群众利益现象的发生,大力弘扬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激励作用。

三、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长效机制

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不仅要注重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根本上必须创新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建立服务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维护群众权益的长效机制。这对于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是要建立健全群众合理诉求的表达机制。畅通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要将检察环节的群众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统一部署,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要通过开展民意调查、对口帮扶、法律咨询等形式,深入基层,深入了解民意,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批评。保障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事有处办。

二是要建立健全群众诉讼权利的保障机制。要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检察机关的性质、职责和任务,将检察机关内设机构及主要业务工作流程向人民群众公布,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依法保护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对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各种诉讼权利,要在法律规定期间内及时告知,并保障其充分行使。要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保障民生的关系,严格落实诉讼风险告知、监督理由咨询答疑等便民服务措施,方便群众诉讼。

三是要建立健全涉检信访排查调处机制。要树立“大信访”理念,建立控告申诉部门组织协调,其他部门通力协作的大信访工作格局。要树立“跳出信访抓信访”理念,在具体执法工作中,注意发现倾向性、苗头性的涉检民生诉求,及时把握社会动态,切实走出“头痛医头、脚痛以脚”的误区,尽力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是要建立健全接受群众监督的考评考核机制。在深入进行宗旨教育的同时,关键是要发挥考评考核机制

如何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 篇7

一、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作为基础群众文化工作者, 我们要提高对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认识, 首先, 应当从提高广大农民的道德修养、思想水平、科技素养, 以及法制观念等角度出发, 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其次, 应当从优化农村生活环境,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入手, 加大农民工就业工作力度, 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以及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的步伐, 实现农村和城镇的协调发展;再次, 应当从适应新世纪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和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高度来认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与此同时, 我们要加强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 这既是巩固、健全和发展基层文化事业的关键, 也是构建县市、乡镇、农村三级文化网络的基础, 同时能够促进广大群众发扬民间文化、传承传统艺术、壮大、文艺队伍, 进而加快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步伐。

二、巩固强化文化阵地建设

首先, 为保证文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必须加强党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的领导地位, 使机构、人员、措施等都得到充分的落实。采取有效措施, 优化农村文化队伍结构, 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经过组织各种文化业务培训, 努力提高现有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 艺术素质和工作创新能力来切实解决好农村文化机构, 队伍稳定, 人员待遇等问题。

其次, 要促进农村社会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必须以乡镇文化部门为龙头, 充分发挥乡镇文化部门纽带作用。着重围绕发挥乡镇文化部门“宣传、培训、活动载体”的职能作用开展具体工作。

再次, 乡镇文化站、村民委员会农家书屋、村小组文化活动室等文化设施, 是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有效载体, 这些设施的建立是文化事业得到发展的重要标志, 是农村基层文化工作重要的网络和举行文化活动的阵地。

最后, 积极整合资源, 建立和完善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 提高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好文化设施作用;村文化设施不仅要建好, 而且要管好、用好, 结合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和“农家书屋”等农村文化公益工程, 提升文化工作品质, 认真做好公共文化服务, 充分发挥文化设施所具有和作用。

三、打造农村文化人才队伍

一是建议成立农村文化队伍建设领导小组, 制定文化队伍建设工作长期实施规划, 将文化队伍建设纳入目标考核责任制, 要求每村必须至少组建一支文艺队伍, 并保证经常性开展文艺活动。二是注重基本队伍建设, 加大骨干培训力度。基层文化部门应当高度重视文化队伍建设, 尤其是要对文艺骨干辅导培训工作更加关注, 在群众文化辅导上推行“一帮一、一帮多”机制, 每年举办各种文艺培训班辅导文艺骨干, 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 带动更多人参加群众文化活动;镇综合文化站采取“请进来、送下去”措施, 将基层农民文艺骨干请到综合文化站进行专业培训, 同时, 组织专业文艺骨干下乡对文艺队伍进行指导。三是充分发挥乡土文艺人才的作用, 大力培植业余文化队伍, 同时要制定选拔、聘用、评价、奖惩等工作方面的具体措施, 使选拔人才和激励竞争机制更加完善, 进而激发基层文艺人才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数量充足、业务精湛、甘于奉献的人才队伍。四是要将送文化下乡作为一项长期的活动, 建立长效机制, 而且要加大力度和密度, 这样做能够保证农民群众经常接触到较高水平的文化活动, 既有助于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也能够提升他们的欣赏水平, 同时也为农村业余文化团队的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导向。

四、积极开展各项文化活动

县市、乡镇政府应当与教育、文化、卫生、科技、广电等部门紧密结合, 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养、思想道德水平为目标,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为内容,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 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首先, 基层工作人员, 要抓好节庆活动, 尤其要组织和开展群众参与积极性高、参与度和影响面大, 以及效果显著的节庆活动。需要注意的是, 节庆活动的内容要丰富, 形式要多样, 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其中, 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次, 通过开展棋类比赛、舞蹈、书画等活动, 活跃农村文化氛围,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既能开阔群众眼界, 陶冶情操, 又能戒除赌博等陋习, 还能挖掘各类优秀人才, 并积极培养选拔一批农村文化带头人, 发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组织, 确保文化工作有人管、管得好、有成效、见实效。再次, 积极开展农民读书活动。倡导农民多读书, 既是传播科学知识, 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也是实施反对邪教,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以当前各个村委会建立的“农家书屋”为契机, 开展读书活动, 组织农民学习各种法律法规、科学文化知识及各种农村实用科技知识, 引导农民用科技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并能学以致用, 并教导农民群众, 只有学用相结合, 才能发家致富。最后, 抓好特色活动, 文化工作者要深入挖掘和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 不断提高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 强化地方特色, 充分挖掘民族特色文化的特殊效应。总之, 我们要通过有计划、有质量的农村文化活动来充实广大农民的业余生活, 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促进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向更加文明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总而言之, 随着基础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 多种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广大农民的业余生活和精神世界, 吸引了大批的群众参与和观看, 成为了沟通情感、加强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犹如“润物无声”的春雨, 将精神文明的种子撒到了千家万户, 创设了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氛围。不仅如此, 群众文化活动还创新了精神文明的宣传形式, 在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了宣传、娱乐、桥梁、保护和传承作用,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更加高涨, 范围也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朱本红, 徐艳辉.浅谈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9) .

[2]王静.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建议[J].文艺生活旬刊, 2011 (11) .

[3]房秀丽.发挥乡镇文化站作用带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J].大众文艺:学术版, 2012 (11) .

新时期如何做好基层群众工作 篇8

群众工作;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难免会有一些群体性事件发生,因此,做好群众工作,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是构建和谐、促进发展的现实要求。

1.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

做好群众工作,是密切干群关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社会和谐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与人的和谐,只有人际关系和谐了,社会和谐才有基础。我们党历来重视干群关系问题,早在建党初期,就把坚持群众路线确立为党的基本政治路线之一。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长期以来,各级干部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带领群众夺取了革命和建设时期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树立了求真务实、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做好群众工作,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需要。毛泽东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时候说:“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同时,毛泽东又强调“群众路线”是“三大法宝”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在处理“英雄”与“群众”的关系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明确了“英雄”若离开了“人民群众”就不可能成为“英雄”的道理。坚持“工农联盟”、走“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的执政之基,动摇不得,背离不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令世界瞩目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这其中的根本原因依然是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与人民在一起。

做好群众工作,是转变干部作风的需要。历史的和现实的、国际的和国内的经验教训表明,建立和巩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二靠改进作风,执政为民。如果思想不解放,作风不转变,既损害党的形象,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又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最终必将破坏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只有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党和人民群众才能永久地保持血肉联系,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坚如磐石,执政的最终目标才能实现。

2.当前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做群众工作,我们党有着优良的传统,但随着改革的深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多元化、利益主体多样化,使得做群众工作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做。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有些党员干部作风不够扎实,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有些党员领导干部与基层群众沟通交流少,不能准确把握其所思所盼;有的党员干部放不下架子,不能与群众以心交心;有的党员认为联系和服务群众是党组织的事;有的认为群众工作难做,怕给自己招惹麻烦,遇到问题“绕道走”。

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机制不够健全,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特别是缺乏整体规划,有的工作环节衔接不够,有的抓落实不够。如党员干部定期深入联系点调研制度,在落实中,因缺乏有效的督促手段,使得部分党员干部不重视,只在逢年过节走访慰问。有的党员干部虽然已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但平时联系很少,帮扶不到位。另外,可行性激励机制少,考核机制不活,致使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积极性不高,发挥作用不明显。

有些村干部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村级干部由原来的传话员、执行员转变为服务员、示范员,工作方式和职能发生了明显转变,工作难度明显增加,而村级干部的报酬却涨幅不高,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相当部分村级干部都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村务工作,激情不高,导致有的村长年累月没有工作计划、目标和措施,工作“跟着感觉走”,“哪里天黑哪里歇”。有的村制度执行不力,村务不公开不规范,各组织之间职责不明,分工不清;有的村思路不清,没有考核细则,没有激励机制,绩效不挂钩,奖惩不分明,做好做差一个样,“人多不洗碗”的现象突出,工作被动、盲目、随意性大。

一些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强。一方面,有的党员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好,对国家和集体的公益事业不关心、不热心,甚至在工作中提条件、讲价钱;有的党员对群众困难不过问,对偷摸盗窃避而远之,缺乏为民办事的责任感和服务群众的奉献精神;有的党员不能正确全面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失落感和怀旧心理较重,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动摇;有的党员宗旨观念淡化,辨别是非、崇尚科学、拒绝邪教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发展党员工作开展较难:一是受到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农村外出务工的能人较多,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整体素质不很高;二是有的支部书记思想保守,怕人“篡位”、“夺权”,存在“拒人千里之外”的现象;三是有的党支部活力不强,自身发展能力较弱,对农村青年的吸引力度不够;四是在企业、“两新”组织等领域党组织组建不够有力,党的工作覆盖面不广,在这些领域发展党员工作滞后。

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不够活。在组织群众上,不善于运用说服、示范、引导、激励的方法开展工作,当群众的意见与干部不一致时,不善于用说服、教育的办法去引导,习惯于用命令、强迫、压服的方法对待群众;在宣传群众上,认为现在电视、报纸、广播、电脑等现代化传媒已经在逐步普及,不需要也不善于用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去教育群众。想问题、作决策脱离群众,盲目行事,给群众利益造成了损失。

3.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

群众始终是党的执政基础、力量之源。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如手: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观。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以及由此导致他们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群众有着切肤之痛。我们不能把它看作小事一桩,对于遭到这些事的每个老百姓,那就是大事。尤其严重的是,现在好多问题已经成风,不仅是涉及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涉及千家万户,许多问题已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甚至引发了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众体性事件,那就更不是小事。因此,我们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顺民心,谋民利、得民心的事,真正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

热爱群众,善待群众。一点一滴,关乎于民,关乎于情。对人民群众重感情就要把落脚点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通过身边事、手头事、眼前事体现出来。一要做到放下架子,迈开步子。人格平等、相互尊重,是人际交往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领导干部和群众只是分工不同,而无高低贵贱之别。放下“官架子”,随和一些、亲切一些,多一些交流探讨、少一些指示命令,是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领导干部在群众面前威风八面、盛气凌人,群众就会敬而远之甚至惟恐避之不及,密切联系群众也就无从谈起。领导干部要与群众打成一片,还需要在放下架子的同时迈开步子,真正走到群众中去。现在,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在宾馆饭店“搞调查研究”、透过车窗玻璃“了解民情”,即使到了群众工作和生活的现场,也是走马观花、来去匆匆,这样自然无法了解群众,也无法被群众所了解。二要肯说真话,愿听实话。“与新社会阶层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年轻人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这是少数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时遇到的尴尬。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领导干部不了解群众的要求、不熟悉群众的话语方式,只好讲一些空洞无物的官话、套话或言不由衷、令人生厌的假话。领导干部要与群众对得上话,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讲有针对性、对群众口味的真话,同时还要有愿听实话尤其是带刺的实话的心胸。如果领导干部开诚布公、虚怀若谷,群众自然愿“掏心窝子”、讲实话;如果领导干部只愿听“报喜”、不愿听“报忧”,就很难交到知心的群众朋友,很难了解真实的基层情况,联系群众的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

改进作风,提高能力。干部自身的作风、形象是党群、干群关系的关键环节。要做好群众工作,需要我们:一是改进工作作风,教育干部坚持全心会意为人民服务,反对脱离群众,不干实事;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反对虚假浮夸;坚持艰苦创业,反对奢侈浪费;坚持遇事同群众商量,反对强迫命令;坚持办事公道;反对以权谋私;坚持把完成上级任务和维护农民利益统一起来,反对不顾大局和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二是提高各级干部的服务水平。主要是提高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思想教育手段解决各种纠纷的能力和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三是我们要在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诚恳接受群众的批评,不断加强和改进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作风,正确行使好手中权力,始终要用群众满不满意这面镜子对照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垂率在先,自觉抵制不正之风,用人格的力量影响他人。

健全机制,畅通渠道。做好群众工作,不断完善和拓展群众参与决策的形式,更好地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愿望。畅通群众表达意愿渠道,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通过公开设置意见箱、热线电话和举报电话,利用电子信箱等信息网络手段,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发表意见。要进一步畅通群众参与决策的渠道,通过调研、座谈、咨询、听证等形式,形成集中民意和民智的长效机制。要进一步整合群众工作资源,形成加强群众工作的社会合力。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的优势,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群众工作。要充分发挥社区、村等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引导其通过依法自治活动,解决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要特别注意发挥协会、学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使其逐步成为党和政府开展群众工作的新生力量和有力助手。深入了解民意,接受群众咨询,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批评,保障广大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事有处办。

[1]李正阳.把党的群众工作思想落到实处.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1.04.27

[2]韩建明.如何做好新时期职工群众工作.现代经济管理,2012.09

上一篇:2教师用语用字规范要求范文下一篇:《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