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优秀教案设计

2025-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山行优秀教案设计

山行优秀教案设计 篇1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朗诵诗歌和品味诗句为核心,利用多种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采用“双向互动,自主探索”的美读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诗歌内容,掌握古诗阅读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古诗的能力,达到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感知美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

(学生纷纷自由背诵。)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一幅云雾缭绕山上,深秋的傍晚,在夕照下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的枫林图,并伴以婉约动听的古筝曲。

师: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想到什么?

(让学生展开想象尽情地说。)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熟读古诗,感知美: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入这美丽的图画中吧!同学们,预习后你们获得了那些有关的资料和同学交流交流吧!

(四人小组交流汇报查阅的有关资料。)

注意课内外结合,通过让同学们,了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典故趣事、古诗范读等资料;自主感知古诗的画面美。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欢)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学好呢?

(学生各抒己见。)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就先来朗读古诗吧!先自由地读,读好后再读给同桌小朋友听,要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节奏。

生自由地大声朗读、同桌互读纠正错误、同学们自告奋勇地朗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方式把古诗读正确。

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二、领悟意境,品读古诗,欣赏美

1、理解诗意,领悟意境:

师:小朋友真棒!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小朋友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师随机出示多媒体等电教手段。)

师:我今天惊奇地发现,我们小朋友读书的水平已经超过了老师,读书的方法也越来越高明。

(表扬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读、说说、想想、议议中自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2、整体感知,体会诗情: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能自己读懂这首古诗。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描绘这深秋的山林?

(生看着画面说,师点拨。)

师:作者欣赏着美丽景色想到了什么呢?

(引导生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品读古诗,欣赏美:

⑴“紧扣词句”。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此时此刻我相信大家与作者一样陶醉于火红的枫树林中。深秋的景色,真是太美了。我们来夸一夸这首诗赞一赞美丽的深秋,好吗?四人小组的同学再朗读全诗,说说诗句中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

(四人小组朗读讨论,师巡视。)

生:我最喜欢“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他让我看到了火红的枫树林,比春天的花还要红。

……

品味词句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⑵“想象漫游”:

师: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生:多美的景色啊!真希望能把他画下来。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三、美读品味,感悟诗情,表达美

1、美读品味:

师:美丽的秋景,生动的诗句,同学们我们怎样美美地朗读呢?老师准备了一段乐曲,你们在优美的伴乐下尽情朗诵吧!

(生找小伙伴有感情地背诵、师抽生朗读、背诵。)

2、感悟诗情,表达美:

师:小朋友,通过学习感受到深秋山林中的美丽,你们愿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心中感受到的美吗?出示表达方式:

读一读。

演一演。

画一画。

写一写。

(生自由选择,小组合作,表达美。)

语文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投入地学、生动地学,再尽情展示学后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尽力做到了开放思维、激发想象、发挥潜能。

四、训练迁移

师:学了这首古诗你们准备完成什么作业?

生:课外朗读杜牧的诗,抽时间与同学交流。

……

山行优秀教案设计 篇2

古诗教学, 关键在于反复诵读古诗, 感受古诗的意境, 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为了帮助学生进入古诗《山行》的意境, 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看图, 图文结合, 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 重视古诗教学中朗读的作用, 让学生反复读诗, 抓住诗中的关键词“爱”和“晚”组织学生多角度品读感悟, 并发挥想象, 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径”, 理解诗中字词和诗句的含意。

2.熟读古诗, 并能成诵。通过文本细读, 理解诗意, 还原诗歌画面。

3.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尝试改诗成文, 还原古诗意境, 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由图入诗, 理解诗题

1.出示文中插图, 交流: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山、枫林、白云、人家……)

2.启发引导:如果给这幅优美的图画起个名字, 你觉得什么名字最合适呢? (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板书诗题, 指名读题, 齐读诗题。

交流诗题含意。 (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色)

【设计意图:在课堂导入环节中, 强调的是让学生通过看图, 感知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先从直观上去欣赏这美丽的秋天, 可爱的大自然, 感受秋天的美好, 从而奠定了学习此首古诗的情感基调。】

二、熟读古诗, 尝试理解古诗

1.自由读读《山行》这首古诗, 多读几遍, 读熟读透。边读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2.启发学生交流:同学们熟读了《山行》这首诗, 你理解了诗中哪些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3.学生汇报交流, 说说自己已经读懂的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对于学生比较难懂的诗句, 教师在学生交流字词意思的基础上, 启发学生再连贯地说出诗句的意思。

【设计意图:《山行》这首古诗并不难懂, 这里, 三言两语, 要言不烦, 让学生交流自己对诗中字词的理解, 倡导的是一种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 教师指导学生连贯起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引导探究, 体会古诗意境

1.引导学生质疑:在读这首诗时, 你还读出了哪些疑问?提出来大家讨论。

(预设:诗人杜牧为什么停下车子不想离开?他爱的是什么?)

2.组织学生交流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 教师相机引导。

(1) 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深秋) 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寒山、霜叶)

(2) 寒山是什么样的山? (深秋, 天气渐冷, 草木枯黄, 给人凉意)

(3) 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4)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字是什么意思? (因为) 诗人为什么停车? (观赏眼前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 喜欢这秋日山林的美景)

你能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这句诗的含意吗?

【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环节中, 学生自主地读诗, 自主地交流。在这样的氛围中,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古诗描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些景物, 由浅入深地理解古诗内容, 逐步学会理解古诗的方法。】

(5) 傍晚的枫林美在哪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前两句是白天, 后两句是傍晚, 时间变化)

(6) 一个“晚”字让你想到什么?你觉得诗人在欣赏这美景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呢?对眼前的枫叶, 对美丽的秋天, 对可爱的大自然, 诗人有什么情感?

(预设:傍晚的夕阳照在枫叶上, 晚霞枫叶辉映, 枫叶才会格外美丽;诗人流连忘返, 到了傍晚, 还舍不得登车离去, 足见他对枫叶的喜爱之情, 对深秋的赞美之情, 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一个“爱”字, 一个“晚”字, 包含了诗人那么多丰富的情感。“爱”字, 是全诗的诗眼, 在诗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是诗人情感的直接外在流露。而一个“晚”字, 更耐人寻味, 给人无限的遐想, 让人感受到秋景的无法言语的美好, 让人感受到诗人杜牧的流连忘返之意。所以, 教师在这里进行挖掘, 引导学生品读古诗, 体会诗人的情感, 感悟古诗的意境。】

3.教师引导学生再读古诗, 读出韵律和节奏, 体会诗的美感。

4.练习背诵诗歌, 尝试口述古诗描绘的景色。

四、发挥想象, 改诗成文

1.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图文结合—了解作者—品析诗句—体会情感—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适时进行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山行》这首古诗, 是学习古诗的典型示例, 以这首古诗的学习过程为范例, 引导学生举一而能反三, 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师:我们读懂了这首古诗, 你能发挥想象, 把这首古诗改写为一篇习作吗?

3.生尝试改诗成文。

4.交流, 反馈。

【设计意图:改诗成文的训练, 既检查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也让学生发挥想象, 融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随文写话”非常必要, 因为他们正处在习作的起步阶段, 教师应创造一切机会让他们进行片段写作训练, 提升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五、识字写字

1.出示文中生字“径”, 指导认读, 提醒学生注意“径”字读后鼻音。

《山行》教学设计 篇3

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两首》中的《山行》。

设计理念

古诗教学,关键在于反复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为了帮助学生进入古诗《山行》的意境,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看图,图文结合,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重视古诗教学中朗读的作用,让学生反复读诗,抓住诗中的关键词“爱”和“晚”组织学生多角度品读感悟,并发挥想象,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径”,理解诗中字词和诗句的含意。

2.熟读古诗,并能背诵。通过文本细读,理解诗意,还原诗歌画面。

3.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尝试改诗成文,还原古诗意境,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感悟古诗意境,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由图入诗,理解诗题

1.出示文中插图,交流: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山、枫林、白云、人家……)

2.启发引导:如果给这幅优美的图片起个名字,你觉得什么名字最合适呢?

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板书诗题,指名读题,齐读诗题。

交流诗题含意。(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色。)

设计意图:在课堂导入的环节中,强调的是学生通过看图,感知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先从直观上去欣赏这美丽的秋天,可爱的大自然,感受秋天的美好,从而奠定了学习古诗《山行》的情感基调。

二、 熟读古诗,尝试理解古诗

1.自由读读《山行》这首古诗,多读几遍,读熟读透。边读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2.启发学生交流:同学们熟读了《山行》这首诗,你理解了诗中哪些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3.学生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已经读懂的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对于学生比较难懂的诗句,教师在学生交流字词意思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再连贯地说出诗句的意思。

设计意图:《山行》这首古诗并不难懂,让学生交流自己对诗中字词的理解,倡导的是一种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连贯起来理解诗句意思的方法。

三、 引导探究,体会古诗意境

1.引导学生质疑:在读这首诗时,你还读出了哪些疑问?提出来大家讨论。

(预设:诗人杜牧为什么停下不想离开?他爱的是什么?)

2.组织学生交流,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教师引导。

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深秋)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寒山,霜叶)

寒山是什么样的山?(深秋,天气渐冷,草木枯黄,给人凉意。)

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字是什么意思?(因为)诗人为什么停车?(观赏眼前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喜欢这秋日山林的美景。)

你能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这句诗的含意吗?

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自主地读诗,自主地交流。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古诗描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些景物,由浅入深地理解古诗内容,逐步学会理解古诗的方法。

傍晚的枫林美在哪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前两句是白天,后两句是傍晚,时间变幻。)

一个“晚”字让你想到什么?你觉得诗人在欣赏这美景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呢?对眼前的枫叶,对美丽的秋天,对可爱的大自然,诗人有什么情感?

(预设:傍晚的夕阳照在枫叶上,晚霞枫叶交相辉映,枫叶才会格外美丽;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离去,足见他对枫叶的喜爱之情,对深秋的赞美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一个“爱”字,一个“晚”字,包含了诗人那么多丰富的情感。“爱”字,是全诗的诗眼,在诗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是诗人情感的直接外在流露。而一个“晚”字,更耐人寻味,给人无限的遐想,让人感受到秋景无法用言语描绘的美好,让人感受到诗人杜牧的流连忘返之意。所以,教师在这里进行挖掘,引导学生品读古诗,体会诗人情感,感悟古诗意境。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古诗,读出韵律和节奏,体会诗的美感。

练习背诵诗歌,尝试口述古诗描绘的景色。

四、 发挥想象,改诗成文

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图文结合——了解作者——品析词句——体会情感——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山行》这首古诗,是学习古诗的典型示例,以这首古诗的学习过程为范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师:我们读懂了这首古诗,你能发挥想象,把这首古诗改写为一篇习作吗?

生尝试改诗成文。

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改诗成文的训练,既检查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也让学生发挥想象,融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对于三年级的学生,“随文写话”非常必要,因为他们正处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教师应创造一切机会让他们进行片段写作训练,提升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五、 识字写字

1.出示文中生字“径”,指导认读,提醒学生注意“径”字读后鼻音。

大班古诗山行优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古代书籍的阅读方式,对古诗诵读活动有兴趣。

2、会有表情地朗诵七言绝句,初步有顺序地摆放诗句。

活动准备:

1、大图书一本,《山行》音乐磁带,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2、幼儿大拇指上画红娃娃(绿娃娃),大号字四份。

活动过程:

1、小朋友,这儿有本有趣的书。我们一起来看!

你觉得什么地方有趣呢?

教师小结:古时候的书就是封面在下面,封底在上面,看书时从后面一页页往前翻。

2、告诉你们,这本书里还藏了一首古诗呢!我们再来看一遍。教师翻书并念古诗《山行》。

这首古诗的名字叫什么?是哪一个大诗人写的?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

3、你们想来学这首古诗吗?

出示大号字《山行》。小朋友,跟我念。

教师念一句,幼儿念一句。(第一遍)

用好听的声音来念。(第二遍)

我们连起来念,会念的.小朋友声音响亮一点。(第三遍)

我们再来一遍。

4、这张纸上还有几幅图画。你们猜猜看,这些图画里藏的是哪个字宝宝?(认识“山、石、白云、车、花”)

5、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看颜色标记念。

我是黄娃娃,黄颜色画的字宝宝我来念。那红颜色的字宝宝谁来念?绿颜色画的字宝宝呢?(四张纸)

6、红娃娃、绿娃娃真能干!

这儿还有字卡,你们会把这些字卡排成一首古诗吗?那请你来排一排,念一念。可以去念给后面的老师听。摆对了,念得好,老师还会奖你一个五角星。

7、念好的小朋友可以将字卡收起来,坐在椅子上,跟着录音机一起唱《山行》这首诗。(放音乐磁带)

附:

古诗《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我的《山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诵和背诵古诗

2、理解诗中的重难点字词,学会串联整首诗的意思

3、学习诗人写景、抒情的手法

过程和方法:通过反复朗诵、音乐渲染、串联诗意使学生融入情境,在赏析景物中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感受诗中美的意境,体会诗人热爱秋景,乐观面对人生的感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欣赏诗中描绘的秋色,学习诗人写景、抒情的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课时:共1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揭示课题,初识文意:

课前教师板书《山行》全文

(一)儿歌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国的古诗不仅能通过读、画来表现,还可以通过唱来展示。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首由古诗编成的儿歌,一边听一边想:这首古诗叫什么名字?你从课本或者其他地方读到过这首诗吗?

播放儿歌《山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这首古诗《山行》

请同学们看教师板书课题:山行;全班齐读一遍课题

(二)揭示课题,认识作者,了解文意

(1)通过理解诗题,初步了解全诗内容:同学们应该已经预习过这首古诗了,那题目“山行”是什么意思?谁在山路间行走?(2)师生交流诗人生平:现在,有哪位同学可以为大家介绍一下杜牧的生平?(杜牧生平:(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被后人成为“小杜”,以区别杜甫,他和同时期的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晚唐时国家内忧外患,他虽出身于高门世族,关心国家和百姓,但因为人耿直,受到排挤,生平坎坷)

总结语:通过诗题我们可以了解到,这首诗写的就是唐代诗人杜牧在山间行走时的见闻。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杜牧的脚步,一起去欣赏山间的景色吧。

二、新知的教学

(一)读顺古诗,理解字词, 解决疑难 过渡语(1)自由朗读,把握音律:先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首古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注意节奏。

(2)指名朗读,强调难点: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教师根据该学生的朗读,指导全班同学注意诗中易读错的字词。*重难点字词:“斜”字,在这首诗中读xia,而不是读xie。因为古诗讲究韵律,诗句中末尾一个字韵脚相同,读起来就朗朗上口。在这首诗中,为了让“斜”与“家”、“花”押韵,所以读xia。

(3)全班齐读:大家一起把这首古诗读一遍。

默读古诗,划出难解字词: 现在,请同学们再小声地默读几遍这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把你不理解的字词用波浪线标出来。

(4)

全班交流,解决疑难字词,了解诗文内容

*重难点字词:寒山、石径、斜、生处、坐、爱、晚、霜叶、于 *从“寒,霜”推断出诗文写的是深秋景色,从“白云”、“晚”推断出诗文分别写了白天与傍晚的景色,(二)创设情境,串联诗意,融入意境

过渡语: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把这首诗中难以理解的字词都弄清楚了。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注释和自己的理解,自己串联这首诗的意思。

(1)播放古筝曲,指名描绘情境:哪位同学能把这首诗描绘的场面口述出来?

(2)融入情境,感受美景:其他同学请闭上眼睛,在轻柔的《高山流水》音乐声中,仔细感受他说描绘的景色。

(3)带着对美的感受朗诵全诗:同学们,他刚才描绘的秋景图美不美啊?让我们带着对这种美景的感受齐读一遍古诗。

(三)品读古诗,赏析景物,体会情感

过渡语:老师从大家的朗诵中,体会到了你们对这首诗描绘的美景的感受。那么,在这幅秋景图中究竟有那些景物呢?诗人是从那些方面来描写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赏析景物。

1、赏析景物,勾勒图景,体会喜爱之情

(1)找找景物: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诗人描写的景物,把它们圈出来(2)描绘场景,探寻景物,板书景物:美丽的秋景图中究竟有哪些景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是怎样描写的。

“白天,诗人乘坐马车行走在山路间,向远方望去,他看到的景色有……诗人沉醉在美丽的景色中,边走边看,直到傍晚。在傍晚,他又停车观赏,这时他看到的景色有……”

在所有的景物中,诗人写白云用了一个“生”字。“生”是出现生成的意思,表现了白云的升腾缭绕,说明白云是静的还是动的?其他景物是静还是动?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一边说,一边板书景物: 白日远景:(静)寒山 石径 人家

白云(动)傍晚近景:枫林

霜叶(3)师生交流,串联景物,揭示诗人对深秋美景的喜爱之情 在这幅秋景图中,有白天的……有傍晚的……有远处的……有近处的……有动态的……有静态的……这所有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一副秋景图?看到这样一幅……的秋景图,诗人会有怎样的情感?

正是这样一种……的情感,使他认真的观察眼前美景,用诗歌从……六个方面描绘出了这幅深秋美景图,从而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4)带着喜爱之情朗诵全诗: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美丽秋景的喜爱之情,再有感情地朗诵这篇古诗。

2、深度品读,对比感悟,理解霜叶寓意

过渡语:听完大家的朗诵,我感觉深秋的景色真美,诗人已经完全沉醉其中。那么,在读完全诗以后,你们觉得,诗人最喜欢的是哪些景物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1)齐读3、4句诗,思考:美丽的景物这么多,为什么他独独最爱枫林霜叶?你认为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让诗人如此喜爱?

(2)对比“霜叶”与“二月花”,体会寓意 a.气候与环境对比:“霜叶”是深秋时的枫叶,二月花是春天的鲜花。从气候来看,深秋的气温是……春天的气温是……,从当时的环境来看,深秋的动植物……春天的动植物……这说明,枫林霜叶的生存环境比二月花要……

b.提问引出枫叶品质:可是,为什么被霜打过的,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霜叶比温暖的春天中盛开的花还要红艳?这说明霜叶具有怎样的品质?

c.联系生平,思考寓意:我们常说,诗人在古诗中多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在这首古诗中是否也运用了这种手法?联系诗人的生平的坎坷经历,想一想,诗人与枫林霜叶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诗人借霜叶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揭示寓意:诗人顽强乐观地面对人生

3、感情朗读,练习背诵,加深情感体会

(1)朗诵训练:请同学们带着你从杜牧和这首诗中体会到得情感,自由地朗读全诗。

指名读:谁能让我们体会一下他对这首诗的感情,站起来读一读?

*教师通过几位学生的朗读,指出朗读中要注意的地方。如读出“斜”的弯弯曲曲,“白云生处”的轻盈缭绕,对于“红于”要读重音等。

(2)背诵古诗: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情。那你们能把这首古诗背诵下来吗,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习背诵这首古诗。

全班背诵这首古诗。

三、交流拓展, 总结全文, 升华情感

(1)拓展思维,交流心得:现在,请同学们仔细想想,学习了这首诗,你觉得杜牧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2)总结全文:一首简短的诗歌,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秋景;几样平常的景物,寄托诗人真挚的感情。学习了这首古诗,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秋天的美,还可以感受到中国古诗的简洁凝练、意境深远。

板书设计:

6.古诗三首

山行

杜牧

对自然秋

白日远景:(静)寒山 石径 人家

(动)白云

景的喜爱

傍晚近景:枫林

→寓情于景

霜叶

⌒ ⌒ 乐观顽强地面对人生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山行》教案 篇6

满黑板连绵的群山,满山火红的枫叶,一首正楷的《山行》,便把学生带入了如梦如诗的境界。看着这样的景致,学生仿佛一下子明白了诗中的意思,用自己方式读起诗来。

二、明义。

这首诗比较易懂,大部分诗句都能通过自己来读懂,于是在学生读熟了诗以后,就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来解决。师结合板画:“石径斜”“白云生处”(体会与“白云深处”的不同之处。“白云生处”更有动感!)帮助学生理解。

三、升华。

如果此时此刻,你也与诗人一起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印入了你的眼帘?当我们看到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这火红的枫叶,也许我们也会与诗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赞道:霜叶红与二月花。

四、吟诵。

古人写秋,大多写秋的悲凉,凄美,而在这首诗中我们感受的是作者对秋的深深爱恋之情。

《山行》教学设计 篇7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讲故事,让学生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感受诗人作诗时的情景。

(二)介绍《山行》诗人。

二、初读古诗,感受古诗内容。

(一)配乐范读古诗,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味。

(二)学生自由读诗。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四)看枫叶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想像,练习说话。

从同学们的表情中和惊叹中,能看出你们很喜欢这美丽的枫叶,假如你来到了这片美丽的枫树林,你会怎么样呢?

假如我来到了这片美丽的枫树林,我会忍不住吟诵起这首诗的后两句。

三、作业

1、背诵《山行》,并能说说意思。

《鲁山山行》教学设计 篇8

鲁山山行

北宋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教学目标:

学会抓住诗歌的线索来理解诗的内容、情感、意境。

教学重难点:

学会抓住诗歌的线索来理解诗的内容、情感、意境。

教学过程:

一、指导朗读(配乐)

二、相关背景:知人论世。

三、理解与解读:

⑴全诗的线索:山行(山中行走,所见所闻)

⑵山行原因: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按常理,应该是“千山复高低”的景象,使得诗人感到正好与自己喜欢山野风景的情趣相合,现在倒过来写,强调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也是诗的构思所决定的。

⑶山行情感:惬、野情(惬:心意满足。野情:喜爱山野之情。)

⑷山行所见: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随处改”这个“改”字下得妙,如果在山中坐立不动,总是一个角度看山,好峰就不“改”了,因为“行”,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画面。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一个人在山间小路上 1 行走,曲曲弯弯,走着走着,连自己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有时竟迷失了方向。“幽径独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诗中说的,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一个人,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于是“迷”了。这里把一人个游山的体验逼真地表现出来了。)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⑸山行时间: 霜落、林空表明是深秋时节。

⑹山行所闻: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⑺山行的意境:幽、美、神秘

⑻写景特色:动中有静。熊在爬树,鹿在饮水,画面是动的,可是诗意却是静的,表现了山中人迹罕到、非常幽静的境界,这也是所谓动中有静的写法。

四、背诵与默写。

五、板书设计

山行原因:适与野情惬

山行情感:惬、野情

鲁 山 山行所见:动静结合

山行(线索)

山行时间:霜落、林空(深秋)

山行所闻:云外一声鸡

《山行》教学设计_2 篇9

教学要求: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背诵文,默写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前准备:、学生书写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

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

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

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把画送给大家,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4、作业:好多同学也写得不错,拿回家给画涂上颜色,还可以把它放进你的成长记录袋里。

板书:

21.古诗三首

山行

杜牧

寒山石径(斜)

枫林(红)

山行优秀教案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一首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引入新课。

1、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学《赠刘景文》

3、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课件)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指导写字

1、让姓“刘”的小朋友范写刘

2、请部分学生指导写字,说清要注意什么?

六、家庭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二首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交流课文以外的古诗。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背诵《赠刘景文》

2、说说诗歌的描写的景色。

3、出示《山行》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赠刘景文》的经验,讨论确定本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3、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三、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2、学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四、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找伙伴,练背诵。

3、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五、朗读、背诵古诗

1、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的同学听。

2、开古诗朗诵会,每个组出两个节目,一个集体朗诵,一个个人朗诵。

六、家庭作业

山行优秀教案设计 篇11

主备人:郭正洁 三年级 班 学生姓名:

一、学习目标:

1、学会古诗《山行》,读准“斜”,理解“寒山”、“坐”、“石径”等字词的意思。

2、读懂、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二、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同时画出生字并书写,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山行》是___代诗人_____写的。“山行”就是说_________________。

3、边读边想:这首诗描写的是___(季节)天山中景色,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幅山林秋色图。

4、诗这么美,景这么美,请带着赞美、热爱的语气朗读,背诵古诗。

三、合作学习:

1、讨论,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远上、石径、斜、白云生处、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山行》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远处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了近处景色。

3、你认为第三句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此时的心情?()你从这个字中体会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四、我的疑惑:

我还有以下问题不明白,想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古诗两首《山行》第一课时教案

主备人:郭正洁 三年级 班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古诗《山行》,读准“斜”,理解“寒山”、“坐”、“石径”等字词的意思。

2、读懂、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三、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同学们,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你觉得秋天是个怎样的季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板书课题:山行。简单介绍诗人杜牧。

2、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同时画出生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山行》是___代诗人_____写的。“山行”就是_________________。(3)边读边想:这首诗描写的是___(季节)天山中景色,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幅山林秋色图。(4)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请带着赞美、热爱的语气朗读,背诵古诗。

3、合作学习:

(1)互相讨论,理解词语“远上、石径、斜、白云生处、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2)《山行》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远处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了近处景色。(3)你认为第三句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此时的心情?()你从这个字中体会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展示交流:

(1)学生展示: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山中景色,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3)理解词语“远上、石径、斜、白云生处、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的意思,说说诗句的意思。

(4)《山行》这首诗哪两句写远景,哪两句写近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巩固提升:

感受古诗《山行》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6、课堂检测:

背诵古诗《山行》。

四、板书设计:

山 行

远 景: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近景:枫林 霜叶

上一篇:说说心情短语励志下一篇:八一学校竣工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