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诊疗技术管理制度

2024-1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内镜诊疗技术管理制度(推荐7篇)

内镜诊疗技术管理制度 篇1

内镜诊疗技术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院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办法。

一、本管理办法中内镜特指应用于我院诊疗操作及手术的所有内镜。

二、成立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负责内镜手术权限申请审核和手术授权。

三、申请内镜手术权限医师的资格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地点注册为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2、有5年以上相关专业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作为一助参与内镜诊疗技术操作每年至少30例;作为术者完成相应手术累积100例以上;累计参与完成内镜手术不少于200例。

4、经过卫生部认定的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取得证书。

四、内镜手术权限的申请、审核和授予

1、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应不定期召开会议对于医师内镜手术权限申请进行审核并对合格者授予内镜手术权限。

2、医师随手术例数增长、个人手术技术水平提升和专业技术职称 晋升,达到内镜手术权限申请资格时可申请内镜手术权限。

3、医师所在科室应责成专人对医师开展手术情况如实记录、客观评价,作为医师申请内镜手术权限的客观依据。医师手术开展情况记录于《手术医师技术操作履历表》。

4、医师达到内镜手术权限资格后,所在科室主任根据其实际操作能力等条件,决定其是否申请内镜手术权限;医师申请内镜手术权限时填写《手术权限申报表》,科主任签字后附申请人《手术医师技术操作履历表》上报医务科。医务科审核同意后报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审核裁定。

5、医师申请内镜手术权限时除填写《手术权限申报表》,还须提交专业任职资格证书、内镜培训证书或内镜学习、进修证明等(可提供复印件)作为申请内镜手术权限的材料。

6、医师对于内镜手术权限申请存在异议可向医务科提出书面申诉,由医务科裁定。医师对于医务科裁定不满可向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诉,所作裁定为最终裁定。

7、医师对内镜手术权限审核、授予等过程和结果产生异议可书面材料提交医务科,由医务科提交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裁定,所作裁

定为最终裁定。

五、内镜手术权限的监管和再授权

按《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医师手术权限监管及再授权项规定执行。

六、内镜技术临床运用管理

1、严格遵守疾病诊疗规范、内镜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治疗措施,因病施治,合理治疗,严格掌握内镜诊疗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取得我院内镜手术权限的医师每人每年作为术者应累计至少完成10例内镜手术操作。

3、简单内镜诊疗手术应由1名具备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高难度内镜诊疗手术及新开展的内镜诊疗手术应由2名具备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术者由上述医师担任。

4、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组织术前讨论,术前确定手术方案和预防并发症措施,术后制定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

5、实施内镜手术前,应向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代理人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6、加强内镜诊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内镜诊疗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

7、医师实施内镜诊疗手术前,必须亲自诊查患者,并按规定及时填写、签署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8、建立内镜诊疗病例讨论制定,对于手术难度大,术中风险高的手术以及术中操作出现失误,术后出现并发症或预后不良的病例进行讨论,总结。

9、实施内镜手术必须使用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的内镜专业设备、耗材及药品,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由手术室指定专人负责我院普通外科内镜的保管、消毒等工作。

10、建立内镜诊疗器材登记制度,保证器材来源可追溯;不得通过器材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违规重复使用一次性内镜诊疗器材;严格执行国家物价、财务政策,按照规定收费。

11、建立内镜进修培训制度,每年定期派遣相关人员后上级卫生部门指定的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进行学习。

内镜诊疗技术管理制度 篇2

1 基本情况

我院内镜及口腔科因其专业的特殊性需在本科室对部分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及灭菌, 科内设有的清洗消毒间、配有专职或兼职人员, 但存在着区域布局不合理、设备不齐全、人员专业知识欠缺、器械清洗、消毒及灭菌质量不达标、各种监测不到位等诸多问题。2009年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颁布后, 为进一步规范内镜、口腔等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及灭菌管理, 医院决定由消毒供应中心对其工作质量进行监管。

2 实施方法

2.1 加强组织管理

2.1.1 明确管理责任

医院实行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及灭菌质量管理责任制, 消毒供应中心对内镜、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与评价。

2.1.2 注重人员培训

2.1.2.1 组织人员认真学习卫生部关于内镜、口腔诊疗器械管理及消毒供应中心的相关规范, 使大家统一思想, 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到实行集中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在思想上和技术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2.1.2.2 持证上岗, 所有负责内镜、口腔诊疗器械处理的人员必须参加省卫生厅举办的消毒供应专业岗位培训, 且上岗前要在消毒供应中心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习, 全面掌握各项工作流程、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各种监测方法及个人防护的要求。

2.2 合理布局, 增添相应设备和设施

2.2.1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对内镜、口腔科清洗消毒间的布局进行现场查看, 提出了扩建和改建方案, 将清洗消毒间分为去污间、检查包装及灭菌间和无菌物品存放间[1], 并请专家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使改建后的布局更趋合理。

2.2.2 以往内镜、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干燥等大多靠手工完成, 质量难以保证, 消毒供应中心参与管理后, 根据需要配备了清洗、消毒、干燥设备及纯化水设备等, 使工作条件大为改善。

2.2.3 为工作人员配备了圆帽、口罩、防水围裙、手套、专用鞋、护目镜、面罩等防护用品, 保障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2.3 强化质量管理

2.3.1 消毒供应中心将规范要求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制定完善了内镜、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的相关制度、操作规程、质量标准等, 使操作者明确了管理要求及标准, 规范各项操作。

2.3.2 针对内镜、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过程的记录和效果监测及记录方面存在的问题, 消毒供应中心根据规范要求将各项监测标准、方法、频次等进行汇总, 连同记录表格一起分发给各科, 并给予现场指导, 使大家掌握了各项监测的要求与记录方法。

2.3.3 制订了内镜、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考评表, 内容包括:日常管理、设备设施及耗材管理、工作流程质量及各种监测要求等。由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及质检员按照考评表的内容定期对相关科室的清洗、消毒及灭菌工作进行检查评价, 给予现场指导, 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与工作人员进行沟通, 仔细分析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 并对措施的落实进行监督。

3 结果

通过消毒供应中心的集中式管理使我院内镜、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及灭菌工作的条件得以改善、人员素质得到提高、工作质量大幅提升, 达到了消毒供应中心三项规范的要求。

4 结论

因内镜及口腔科工作的特殊性, 目前很多医院的内镜及口腔的部分诊疗器械均采用在使用科室处理的方式,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明确规定:内镜、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 可以依据卫生部有关的规定处理, 也可由CSSD统一清洗、消毒[2]。消毒供应中心对其实施集中管理, 可进一步规范内镜、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及灭菌工作, 对提高工作质量、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 对内镜、口腔诊疗器械的集中管理模式进行探讨。方法 由消毒供应中心对内镜、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进行集中管理, 制定制度和操作流程, 进行人员培训, 提供技术指导, 定期检查评价。结果 内镜、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及灭菌工作的条件得以改善、人员素质得到提高、工作质量大幅提升, 达到了消毒供应中心三项规范的要求。结论 通过消毒供应中心的集中管理, 进一步规范了内镜、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及灭菌工作, 对提高工作质量、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CSSD,内镜、口腔诊疗器械,集中管理

参考文献

[1]冯秀兰, 彭刚毅.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设与管理工作指南.广东:科技出版社, 2011:14.

卫计委3、4级内镜诊疗技术目录 篇3

一、经支气管镜热消融技术(包括电烧蚀、激光、氩等

离子体凝固、微波等技术)

二、经支气管镜冷冻切除术

三、气管/支气管内支架植入术

四、气管和支气管瘘封堵术

五、支气管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

六、经支气管镜光动力治疗技术

七、支气管镜肺减容术

八、经支气管镜热成形术

九、硬质气管/支气管镜诊疗技术

三级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

一、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

二、超声支气管镜检查术

三、支气管镜电磁导航活检术

四、内科胸腔镜检查术

五、气管/支气管内球囊扩张术

四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目录

一、胃镜诊疗技术

(一)胃镜下食管粘膜剥离术

(二)胃镜下胃粘膜剥离术

二、结肠镜诊疗技术 结肠镜下结肠粘膜剥离术 三、十二指肠镜诊疗技术

(一)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三)内镜下胆管括约肌切开术

(四)内镜下胰管括约肌切开术

(五)内镜下壶腹气囊成型术

(六)内镜下胆管结石取石术

(七)内镜下胰管结石取石术

(八)内镜下胆管结石机械碎石术

(九)内镜下胆管结石激光碎石术

(十)内镜下胆管结石液电碎石术

(十一)内镜下胆管扩张术

(十二)内镜下胰管扩张术

(十三)内镜下胆管支架植入术

(十四)内镜下胰管支架植入术

(十五)内镜下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十六)内镜下副乳头支架植入术(十七)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十八)内镜下胆管内超声检查术(十九)内镜下胰管内超声检查术(二十)内镜下胆管射频消融术(二十一)内镜下胰管射频消融术

(二十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内镜切除术(二十三)内镜下鼻胰管引流术

(二十四)胆管镜下光动力或氩气治疗术(二十五)胆管镜下电切治疗术

四、超声内镜诊疗技术

(一)超声内镜细针穿刺术

(二)超声内镜下放射粒子植入术

(三)超声内镜下肿瘤标记术

(四)超声内镜下放射免疫治疗术

(五)超声内镜下肿瘤注射治疗术

(六)超声内镜下射频消融术

(七)超声内镜下血管栓塞术

(八)超声内镜下假性囊肿引流术

(九)超声内镜下胆管穿刺引流术

(十)超声内镜下胰管穿刺引流术

(十一)超声内镜下脓肿穿刺引流术

(十二)超声内镜下光动力治疗术

(十三)超声内镜辅助胰胆管造影术

五、经口经隧道消化内镜诊疗技术

(一)经口经隧道内镜下贲门括约肌切断术

(二)经口经隧道内镜下间质瘤摘除术

六、胆道镜诊疗技术

(一)经皮胆道镜参照四级普通外科内镜手术目录

(二)经口胆道镜下胆管结石激光碎石术

(三)经口胆道镜下胆管结石液电碎石术

(四)经口胆道镜下胆管活检术

七、胰管镜诊疗技术

(一)经口胰管镜检查和治疗术

(二)经口胰管镜下活检术

八、经自然腔道内镜诊疗技术

(一)经胃腹腔探查术

(二)经胃腹膜活检术

(三)经胃腹腔淋巴结活检术

(四)经胃肝囊肿开窗术

(五)经阴道胆囊切除术

九、腹腔镜诊疗技术

参照四级普通外科内镜手术目录

十、小肠镜诊疗技术 小肠镜下治疗术

附件2 三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

一、胃镜诊疗技术

(一)胃镜下食管粘膜切除术

(二)胃镜下胃粘膜切除术

(三)胃镜下食管狭窄扩张术

(四)胃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

(五)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套扎治疗术

(六)胃镜下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治疗术

(七)胃镜下食管射频消融术

(八)胃镜下光动力治疗术

(九)胃镜下经皮胃、空肠造瘘术

(十)胃镜下异物取出术

(十一)胃镜下止血治疗术

二、结肠镜诊疗技术

(一)结肠镜下结肠粘膜切除术

(二)结肠镜下结肠支架治疗术

(三)结肠镜下异物取出术

(四)结肠镜下止血治疗术 三、十二指肠镜诊疗技术

(一)内镜下十二指肠息肉切除术

(二)内镜下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

(三)十二指肠镜下止血治疗术

四、超声内镜诊疗技术 环扫及扇扫超声内镜检查术

五、小肠镜诊疗技术 小肠镜检查术

四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目录

一、腹腔镜诊疗技术

(一)疝诊疗技术: 1.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2.腹腔镜下膈疝无张力成型术 3.腹腔镜下肠造口旁疝无张力成型术 4.腹腔镜下巨大切口疝无张力成型术

(二)肝脏诊疗技术: 1.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 2.腹腔镜下肝段切除术

3.腹腔镜下肝外伤探查修复清创术 4.腹腔镜下肝包囊虫切除术 5.腹腔镜下活体取肝术

(三)胆道诊疗技术: 1.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 2.腹腔镜下胆管中上段癌切除术

3.腹腔镜下单纯胆肠吻合术(如胆囊空肠吻合、胆管空肠吻合等)4.腹腔镜下胆囊癌根治术 5.腹腔镜下胆道再手术 6.腹腔镜下胆管修补术 7.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四)胰腺诊疗技术:

1.腹腔镜下胰管切开取石联合胰管胃、肠吻合术 2.腹腔镜下肠吻合术

3.腹腔镜下经十二指肠切开胰管开口整形支架引流术 4.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5.腹腔镜下胰腺中段切除术

6.腹腔镜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腺切除术 7.腹腔镜下全胰切除术 8.腹腔镜下胰肾联合切除术 9.腹腔镜下胰胃联合切除术

10.腹腔镜下胰腺联合脏器切除术(肾、胃等)11.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12.腹腔镜下胰体胰尾肿瘤切除术 13.腹腔镜下胰胃吻合术

14.腹腔镜下胰腺囊肿胃肠吻合术 15.腹腔镜下肠吻合术 16.腹腔镜下胰腺囊肿剥离术

(五)脾脏诊疗技术: 1.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 2.腹腔镜下脾切除术

3.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术

(六)胃肠诊疗技术: 1.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 2.腹腔镜下贲门癌手术 3.腹腔镜下残胃癌手术 4.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 5.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

6.腹腔镜下小肠恶性肿瘤切除术 7.腹腔镜下可调节胃束带术 8.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 9.腹腔镜下胃旁路术 10.腹腔镜下回肠间置术 11.腹腔镜下胆胰转流术

12.腹腔镜下短食管Collis胃成形术 13.腹腔镜下贲门失驰缓治疗术 14.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 15.腹腔镜下复杂肠粘连松解术 16.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 17.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

18.腹腔镜下次全及全结肠切除术 19.腹腔镜下直肠悬吊术 20.腹腔镜下直肠后囊肿切除术 二、十二指肠镜诊疗技术 参照消化内镜四级手术目录

三、甲状腺腔镜诊疗技术

1.甲状腺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2.甲状腺腔镜下甲状腺全切除术 3.甲状腺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

4.甲状腺腔镜下甲状腺癌改良式颈淋巴结清扫术 5.甲状腺腔镜下甲状旁腺瘤切除术 6.甲状腺腔镜下甲状旁腺癌根治术

四、乳腺腔镜诊疗技术

1.乳腺腔镜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2.乳腺腔镜下腋下淋巴结清扫术 3.乳腺腔镜下乳腺再造术

五、胆道镜诊疗技术

1.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探查取石术 2.胆道镜下肝内胆管结石取出术 3.胆道镜下胆管下端嵌顿结石取出术

六、经肛内镜诊疗技术

1.经肛内镜下直肠病变全层切除术 2.经肛内镜下直肠阴道瘘修补术 3.经肛内镜下直肠吻合口狭窄成形术

七、其他

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

附件2 三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

一、腹腔镜诊疗技术

(一)疝诊疗技术

1.腹腔镜下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2.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3.腹腔镜下股疝修补术 4.腹腔镜下脐疝修补术

(二)肝脏诊疗技术 1.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 2.腹腔镜下肝脓肿引流术 3.腹腔镜下肝脏楔形切除术 4.腹腔镜下肝脏活检术

(三)胆道诊疗技术 1.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2.腹腔镜下胆囊部分切除术 3.腹腔镜下胆囊切开取石术 4.腹腔镜下胆囊造瘘术 5.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

(四)胰腺诊疗技术

1.腹腔镜下胰腺周围脓肿外引流术 2.腹腔镜下胰腺囊肿外引流术

(五)脾脏诊疗技术 腹腔镜下脾囊肿开窗引流术

(六)胃肠诊疗技术 1.腹腔镜下胃空肠吻合术 2.腹腔镜下胃良性肿瘤切除术 3.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术 4.腹腔镜下迷走神经切断术 5.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 6.腹腔镜下胃造口术

7.腹腔镜下胃切开异物取出术 8.腹腔镜下小肠部分切除术 9.腹腔镜下小肠局部切除术 10.腹腔镜下小肠憩室切除术

11.腹腔镜下小肠造口术 12.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 13.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14.腹腔镜下回盲部切除术 15.腹腔镜下结肠部分切除术 16.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术 17.腹腔镜下肠造口术

二、甲状腺腔镜诊疗技术 甲状腺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

三、胆道镜诊疗技术 腹腔镜下胆总管T管引流术

四、其他

1.腹腔镜下大网膜切除术 2.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管置放术 3.腹腔镜下肠系膜囊肿切除术

四级关节镜诊疗技术目录

一、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修复、重建术

二、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修复术

三、关节镜下软骨移植修复术

四、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翻修术

五、关节镜下半月板重建术

六、关节镜下肩关节不稳修复、重建术

七、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重建术

八、关节镜下髋关节手术

九、关节镜下肘关节手术

十、关节镜下腕关节手术

十一、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肌腱损伤修复术

十二、肩关节镜下盂唇撕裂伤修复术

十三、肩关节镜下肩胛下肌腱修复术锁骨远端切除术

十四、踝关节镜下关节融合术

十五、踝关节镜下踝关节韧带重建术

十六、踝关节镜下骨软骨移植术

十七、膝关节镜下髌股关节不稳重建术

附件2 三级关节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

一、肩关节镜下游离体摘除术

二、肩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

三、肩关节镜下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清理术

四、肩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术

五、肩关节镜下骨关节炎清理术

六、肩关节镜下关节感染清理术

七、膝关节镜下游离体摘除术

八、膝关节镜下髌股关节紊乱松解术

九、膝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

十、膝关节镜下关节感染清理术

十一、膝关节镜下辅助治疗关节内骨折技术

十二、膝关节镜下骨关节炎清理术

十三、膝关节镜下关节僵硬松解术

十四、踝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

十五、踝关节镜下游离体摘除术

十六、踝关节镜下剥脱性软骨炎软骨修整术

十七、踝关节镜下关节感染清理术

四级脊柱内镜诊疗技术目录

一、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游离型腰椎间盘脱出摘除术

二、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

三、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孔狭窄扩大成形术

四、经皮内镜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椎管狭窄扩大成形术

五、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

六、显微内镜下腰椎管狭窄经单侧入路双侧潜行扩大减压术

七、显微内镜下经横突间入路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

八、显微内镜下经横突间入路腰椎间孔狭窄扩大成形术

九、显微内镜下经关节突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经皮内固定术

十、显微内镜下颈椎前路松解术

十一、显微内镜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经皮内固定术

十二、显微内镜下颈椎后路经椎间孔椎间盘摘除术

十三、经皮内镜下经颈椎前路椎间盘减压术

十四、经皮内镜下经颈椎前路椎间孔狭窄扩大成形术

十五、经皮内镜下经颈椎后路椎间孔狭窄扩大成形术

十六、胸腔镜辅助下胸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与内固定术

十七、腹腔镜辅助下腰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与内固定术

十八、腹腔镜辅助下腰椎前路椎间盘置换术

十九、经皮内镜下椎间隙感染病灶清除融合术

二十、胸腔镜辅助下脊柱侧弯矫形术 二

十一、显微内镜下脊柱翻修术 二

十二、经皮内镜下脊柱翻修术

附件2 三级脊柱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

一、经皮内镜下椎间孔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

二、经皮内镜下椎间孔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盘源性腰痛髓

核减压术

三、经皮内镜下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隙入路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

四、经皮内镜下椎间孔镜下经侧后路脊神经内侧枝射频消融术

五、经皮内镜下椎间隙感染病灶清除引流术

六、显微内镜下椎间盘镜下经椎板间隙入路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

七、显微内镜下椎间盘镜下经椎板间隙入路侧隐窝狭窄扩大成形术

八、显微内镜下脊柱病灶清除术

四级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目录

一、经尿道内镜诊疗技术

(一)经尿道巨大前列腺切除术(>60g)

(二)输尿管镜输尿管肿瘤切除术

(三)软性输尿管镜肾结石激光碎石术

(四)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内切开术

(五)软性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

二、经皮肾镜诊疗技术

(一)孤立肾经皮肾镜术

(二)肾铸型结石及多发性肾结石经皮肾镜术

三、腹腔镜诊疗技术

(一)腹腔镜肾上腺肿瘤(≥5cm)切除术

(二)腹腔镜肾上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术

(三)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

(四)腹腔镜供肾取肾术

(五)腹腔镜肾切除术

(六)腹腔镜肾实质切开取石术

(七)腹腔镜马蹄肾峡部分离术

(八)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

(九)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

(十)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十一)腹腔镜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切除术

(十二)腹腔镜肾盂成形术

(十三)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剥脱术

(十四)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十五)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十六)腹腔镜肾固定术

(十七)腹腔镜输尿管部分切除术后再吻合术(十八)腹腔镜腹膜后肿物切除术(十九)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二十)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吻合术(二十一)腹腔镜腔静脉后输尿管整形术(二十二)腹腔镜隐睾下降睾丸固定术

(二十三)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含腹腔镜膀胱憩室切除术)

(二十四)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二十五)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二十六)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二十七)腹腔镜脐尿管切除术(二十八)腹腔镜精囊切除术

(二十九)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三十)单孔腹腔镜手术

(三十一)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附件2 三级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

一、经尿道内镜诊疗技术

(一)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60g)(含电切除、气化、激光剜除)

(二)经尿道前列腺支架置入术

(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含电切、激光)

(四)经尿道膀胱病变黏膜切除术(含腺性膀胱炎,黏膜白斑病变黏膜切除术)

(五)经尿道输尿管膨出切开术

(六)经尿道尿道狭窄内切开术

(七)经尿道膀胱颈口切开术

(八)输尿管镜输尿管狭窄内切开术

(九)输尿管镜(软、硬镜)检查术

(十)输尿管硬镜碎石取石术

(十一)输尿管镜输尿管扩张术

(十二)精囊镜检查技术

二、经皮肾镜诊疗技术

经皮肾镜取石术(单发性肾盂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异物取出)

三、腹腔镜诊疗技术

(一)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

(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

(三)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5cm)

(四)腹腔镜隐睾切除术

注:四级以外的腹腔镜手术和经皮肾镜手术均为三级手术。

四级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目录

一、胸腔镜诊疗技术

(一)肺手术。1.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2.胸腔镜下肺减容术

3.胸腔镜下袖式支气管成形术 4.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5.胸腔镜下复合肺叶切除术 6.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

(二)食管手术。胸腔镜下食管切除术

(三)纵隔手术。1.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 2.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

二、硬质气管镜诊疗技术

硬质气管镜下大气道内镜治疗技术

附件2三级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

一、胸腔镜诊疗技术

(一)肺手术。

1.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 2.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 3.胸腔镜下肺裂伤修补术

(二)食管手术。

1.胸腔镜下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 2.胸腔镜下食管憩室切除术 3.胸腔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

4.胸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5.胸腔镜下食管抗返流手术

(三)纵隔手术。

1.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 2.胸腔镜下纵隔病变活检术

(四)胸壁胸膜手术。1.胸膜活检术

2.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3.胸腔镜下脓胸病灶清除术 4.胸腔镜下心包开窗术 5.胸腔镜下NUSS手术 6.胸腔镜下胸膜腔探查术 7.胸腔镜下胸导管结扎术 8.胸腔镜下膈疝修补术

9.胸腔镜下胸壁肿瘤切除术

二、纵隔镜诊疗技术

(一)纵隔镜下纵隔淋巴结活检术

(二)纵隔镜下纵隔肿物切除术

三、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

四级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目录

一、腹腔镜诊疗技术

(一)子宫体积≥10孕周的全子宫切除术

(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

(三)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术

(四)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

(五)子宫体积≥12孕周的多发肌瘤剔除术或直径≥8cm的肌壁间肌瘤剔除术

(六)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七)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

(八)大网膜切除术

(九)广泛子宫颈切除术

(十)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

(十一)膀胱颈尿道旁组织悬吊术

(十二)各类生殖道畸形矫治/成形术

(十三)剖宫产术后憩室/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

(十四)中孕期腹腔镜手术

(十五)输卵管吻合术

二、宫腔镜诊疗技术

(一)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

(二)II型粘膜下肌瘤及壁间内突肌瘤切除术

(三)直径≥5cm的I型粘膜下肌瘤切除术

(四)多发粘膜下肌瘤切除术

(五)各类生殖道畸形矫治术

(六)特殊部位(宫颈、宫角、剖宫产切口瘢痕部位)妊娠切除术

(七)宫内节育器断裂、崁顿、迷失或胎盘残留等复杂宫内异物取出/切除术

(八)子宫内膜切除术

(九)剖宫产切口憩室修复术

三、跨学科手术

(一)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术

(二)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术

(三)肠管修补术

(四)血管修补术

(五)膀胱修补术

附件2 三级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

一、腹腔镜诊疗技术

(一)子宫体积<10孕周的全子宫切除术

(二)腹腔镜辅助的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

(三)子宫次全切除术

(四)子宫肌瘤(直径≥5cm但<8cm)剔除术

(五)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

(六)盆腔粘连松解术

(七)盆腔脓肿切开引流术

(八)子宫修补术

(九)残角子宫切除术

(十)输卵管成形术

(十一)输卵管伞端造口术

(十二)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

(十三)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

(十四)宫颈机能不全的腹腔镜环扎术

二、宫腔镜诊疗技术

(一)宫腔中度粘连切除及修复术

(二)I型黏膜下肌瘤(直径≥3cm但<5cm)切除术

(三)直径≥5cm的O型粘膜下肌瘤切除术

(四)选择性输卵管间质部插管术

(五)多发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

四级儿科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目录

一、经支气管镜热消融技术(包括电烧蚀、激光、氩等离子体凝固、微波等技术)

二、经支气管镜冷冻切除术

三、气管/支气管内支架植入术

四、气管和支气管瘘封堵术

五、深部支气管异物取出术

六、急重症患儿气道清理术

七、3个月以下婴儿支气管镜诊疗术

八、气道球囊扩张术

九、硬质气管/支气管镜诊疗术

十、儿科胸腔镜诊疗术

十一、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

十二、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和超声引导下的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附件2 三级儿科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

一、支气管镜下黏膜活检术及刷检术

二、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

四级儿科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目录

一、胃镜诊疗技术

(一)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治疗技术

(二)胃镜下上消化道狭窄扩张或切开术

(三)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置管术

(四)胃镜下胃黏膜剥离术

(五)胃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

(六)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

(七)婴儿内镜下取异物技术

二、结肠镜诊疗技术

(一)婴幼儿结肠镜诊疗术

(二)结肠镜息肉摘除术(>2cm)

(三)结肠镜下结肠支架置入术

三、新生儿胃肠镜诊疗技术

四、超声内镜诊疗技术

五、小肠镜诊疗技术 六、十二指肠镜诊疗技术

(一)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三)内镜下胆管括约肌切开术

(四)内镜下胰管括约肌切开术

(五)内镜下壶腹气囊成型术

(六)内镜下胆管结石取石术

(七)内镜下胰管结石取石术

(八)内镜下胆管结石机械碎石术

(九)内镜下胆管扩张术

(十)内镜下胰管扩张术

(十一)内镜下胆管支架植入术

(十二)内镜下胰管支架植入术

(十三)内镜下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十四)内镜下副乳头支架植入术

(十五)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七、内镜下钛夹放置术

八、内镜引导下置管技术

附件2 三级儿科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

一、内镜下息肉摘除术(<2cm)

二、胶囊内镜技术

三、婴幼儿(<3岁)胃镜诊疗技术

四、结肠镜检查技术

五、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止血术

六、内镜下取异物技术

四级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目录

一、胸腔镜诊疗技术

(一)胸腔镜下支气管裂伤修补术

(二)胸腔镜下食道闭锁手术

(三)胸腔镜下食管贲门失驰缓症Heller术

(四)胸腔镜下气管食管瘘修补术

(五)胸腔镜下食管病变切除术

(六)胸腔镜下食管吻合术

(七)胸腔镜下选择性肺叶、肺段切除术

(八)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

(九)胸腔镜下先天性膈疝修补术

(十)胸腔镜下膈膨升膈肌折叠术

(十一)胸腔镜下悬吊治疗叉状肋技术

二、腹腔镜诊疗技术

(一)腹腔镜下脾切除术

(二)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

(三)腹腔镜下先天性膈疝修补术

(四)腹腔镜下膈膨升膈肌折叠术

(五)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六)腹腔镜下食管贲门失驰缓症Heller术

(七)腹腔镜下Ladd手术

(八)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

(九)腹腔镜下胆道闭锁Kasai手术

(十)腹腔镜下长段型巨结肠手术

(十一)腹腔镜下肛门直肠成形术

(十二)腹腔镜下十二指肠吻合术

(十三)腹腔镜下次全结肠切除术

(十四)腹腔镜辅助肠闭锁肠吻合术

(十五)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物切除术(十六)腹腔镜下腹腔实性肿物切除术(十七)腹腔镜下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十八)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十九)腹腔镜下胰腺部分切除术(二十)腹腔镜下胰管空肠吻合术

(二十一)腹腔镜下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及引流术(二十二)腹腔镜下门脉高压症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二十三)腹腔镜下门脉高压症贲门胃底切除术(二十四)腹腔镜下肾上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术

(二十五)腹腔镜下重复肾及输尿管切除术(二十六)腹腔镜下肾全部或部分切除术(二十七)腹腔镜下肾盂切开取石术(二十八)腹腔镜下输尿管结石取石术(二十九)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三十)腹腔镜下重复膀胱切除术(三十一)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三十二)腹腔镜下膀胱输尿管再植手术(三十三)腹腔镜下膀胱颈成形术(三十四)腹腔镜下膀胱颈悬吊术(三十五)腹腔镜下结肠代膀胱术(三十六)腹腔镜下前列腺囊切除术

三、腔镜下包虫病手术

四、输尿管软镜检查(含活检、异物取出术)

附件2 三级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

一、胸腔镜诊疗技术

(一)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

(二)胸腔镜下肺叶楔形切除术

(三)胸腔镜下胃食管反流胃底折叠术

(四)胸腔镜下后纵膈囊肿切除术

(五)胸腔镜下纵膈病变活检术

(六)胸腔镜下Nuss漏斗胸矫治术

(七)胸腔镜下胸膜剥脱术

二、腹腔镜诊疗技术

(一)腹腔镜下卵巢切除术

(二)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物剔除术

(三)腹腔镜下脐尿管囊肿切除术

(四)腹腔镜美克尔憩室切除术

(五)腹腔镜肠重复畸形手术

(六)腹腔镜下胃肠道穿孔修补术

(七)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

(八)腹腔镜下常见型巨结肠手术

(九)腹腔镜下大网膜囊肿切除术

(十)腹腔镜下肠系膜囊肿切除术

(十一)腹腔镜下胸骨后疝修补术

(十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及引流术

(十三)腹腔镜下肝边缘病灶切除术

(十四)腹腔镜下胰腺假性囊肿外引流术

(十五)腹腔镜下急性胰腺炎引流术(十六)腹腔镜下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十七)腹腔镜下发育不良肾切除术(十八)腹腔镜下肾上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十九)腹腔镜下F-S隐睾下降固定术(二十)腹腔镜下膀胱憩室切除术(二十一)腹腔镜下两性畸形性腺切除术(二十二)腹腔镜下睾丸切除术

三、膀胱镜、输尿管镜、肾镜诊疗技术

(一)膀胱镜下经尿道膀胱粘膜病变切除术

(二)膀胱镜下经尿道膀胱血管瘤电凝术(含出血灶电凝止血术)

(三)输尿管镜下经尿道尿道狭窄内切开术

(四)输尿管镜下经尿道尿道瓣膜切除术

(五)经皮肾镜检查术

(六)经皮肾镜取石术(限单发性肾盂结石病例,含异物取出术)注:新生儿相同诊疗技术升一个级别。

四级鼻科内镜诊疗技术目录

一、鼻颅底相关诊疗技术

(一)鼻颅底肿瘤手术。1.鼻内镜下经蝶垂体瘤切除术 2.鼻内镜下经鼻前颅底肿瘤切除术 3.鼻内镜下鼻窦骨化纤维瘤切除术 4.鼻内镜下骨纤维异常增殖切除术 5.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 6.鼻内镜下翼腭窝病变手术 7.鼻内镜下斜坡肿瘤切除手术 8.鼻内镜下鞍旁肿物切除术 9.鼻内镜下岩尖病变手术 10.鼻内镜下鼻窦骨瘤手术

11.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侧颅底手术

(二)鼻颅底重建手术。

1.鼻内镜下脑膜脑膨出脑脊液鼻漏修补术

2.鼻内镜下经翼突入路蝶窦外侧隐窝脑膜脑膨出切除及颅底修补术

3.鼻内镜下额隐窝及额窦脑膜脑膨出切除及颅底修补术

4.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

二、鼻眼相关诊疗技术

(一)鼻内镜下眶内异物取出术

(二)鼻内镜下眶内肿瘤手术

(三)鼻内镜下经鼻眶减压术

(四)鼻内镜下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

(五)鼻内镜下眶壁骨折整复术

(六)鼻内镜下鼻颅眶沟通肿瘤切除术

(七)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

三、鼻腔鼻窦诊疗技术

(一)鼻内镜下全组鼻窦开放FESS手术

(二)鼻内镜下DrafⅡB、DrafⅢ型额窦开放术

(三)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

(四)鼻内镜下鼻中隔及鼻畸形整复术

(五)鼻内镜下鼻窦乳头状瘤切除术(Krous分级3级以上)

(六)鼻内镜下翼突入路侧颅底手术

(七)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病变切除术

(八)鼻内镜下鼻窦恶性肿瘤手术

附件2 三级鼻科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

一、鼻内镜下颌内动脉栓塞(用于鼻衄)

二、鼻内镜下鼻腔内肿瘤切除术

三、鼻内镜下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四、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五、鼻内镜下鼻腔病变射频消融术

六、鼻内镜下额窦囊肿切除术

七、鼻内镜下鼻窦探查术

八、鼻内镜下筛窦开放术

九、鼻内镜下蝶窦探查术

十、鼻内镜下蝶窦病损切除术

十一、鼻内镜下上颌窦病损切除术

十二、鼻内镜下筛窦切除术

十三、鼻内镜下筛窦囊肿切除术

十四、鼻内镜下筛窦切开异物取出术

十五、鼻内镜下蝶窦囊肿切除术

十六、鼻内镜下鼻窦瘘修补术

四级咽喉科内镜诊疗技术目录

一、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喉肿物切除术

二、支撑喉镜下CO2激光下咽癌切除术

三、支撑喉镜下杓状软骨切除术

四、显微镜支撑喉镜下声带充填术

五、显微镜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声带白斑切除术

六、显微镜支撑喉镜下瘢痕切除成型术

七、显微镜支撑喉镜下难治性呼吸道乳头瘤切除术

八、复杂硬质气管镜下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

九、内镜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腺叶切除、次全切、全切、颈部淋巴结清扫)

十、复杂食道镜下食道异物取出术

十一、食道镜下食道狭窄整复术

十二、显微镜支撑喉镜下喉蹼切除成型术

附件2 三级咽喉科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

一、支撑喉镜下舌根部病损切除术

二、支撑喉镜下良性喉肿瘤切除术

三、支撑喉镜下异物取出术

内镜诊疗技术管理制度 篇4

部门医务处生效日期2011.3.10 题目高风险诊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修改日期

页数2

高风险诊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

医师进行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须承担极大的风险,为确保诊疗技术操作质量与病人安全,经院部讨论决定对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实行人员资格准入与分级管理制度,减少操作的风险性。现将医院制定的高风险诊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人员资格准入条件、分级管理制度)下发给你们,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一、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定义:高风险诊疗技术是那些操作危险性大、易于发生并发症的项目。

二、医院设置的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许可项目如下,但不限于:

1.外科特类手术、重大疑难手术

2.新开展的各项操作技术

3.脏器穿刺操作技术:肝脏穿刺、肾脏穿刺、肺穿刺、胰腺穿刺、心包穿刺术

4.内窥镜下治疗技术

5.其他:肺动脉置管术、经静脉临时起搏器安置术、心律转复/除颤术、三腔管气囊填塞术、持续动静脉血滤和透析、人工体外膜肺、人工心室辅助、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人工肝与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技术。

三、人员资格准入条件:

1.主治医师以上;

2.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相应的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5例以上;

3.经资格准入考核合格者;

4.外科手术人员资格准入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

5.未取得准入资格的医师,除非在有正当理由的紧急情况下,不得独立从事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

四、分级管理

1.外科手术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

2.重大疑难手术、新开展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经科室讨论、科主任签署意见、医务处审核后报分管院长审批;

3.其他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由科主任审批。

五、操作过程中发现异常或引发并发症必须及时上报医务处,医务处组织科内或全院专家进行医疗补救工作,力争将医疗损害后果降到最低。

六、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的资格许可授权实行动态管理,至少每二年复评一次,当出现下列情况,则应当取消或降低其进行操作的权力。

1.达不到操作许可授权所必需资格认定的新标准者。

2.对操作者的实际完成质量评价后,经证明其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超过操作标准规定的范围者。

3.在操作过程中明显或屡次违反操作规程。

医务处

内镜诊疗技术管理制度 篇5

二〇一四年二月

庐江县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教研、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承担着全县130多万人口的医疗健康与保健服务,是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和安徽省示范中医医院。多次荣获省、市、县“先进集体”、“ 文明单位”等称号。我院去年的年业务量达9977万元,其中各种内镜就诊量是:腹腔镜146台次、宫腔镜15台次、膀胱镜4台次、关节腔镜2台次、纤维支气管镜10台次、喉镜15台次。

为加强我院内镜清洗消毒技术管理,规范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行为,根据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在人员、设施设备、建筑面积等各个方面,近年在新门诊综合楼对内镜室进行了新的建设。根据我院内镜诊疗项目设置了相应的诊疗室,增加了内镜诊疗工作量相匹配的建筑面积,配备了与我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的内镜及附件,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均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院生存的生命线,我院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内镜中心的建筑和发展,始终把内镜的消毒灭菌作为关键环节,投入了大量的建设资金,来规范清洗、消毒、灭菌等各项设备,保证了内镜工作高效、安全运行。主要做法如下:

一、建章立制,实现三级管理

医院将内镜中心纳入医院建设规划和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内镜中心在业务院长的领导下,由医务科直接管理、感染管理科作清洗、消毒、灭菌技术指导,实行层层控制、科学管理。后勤服务中心等部门在设备配置、维修、物资供应等方面予以有力保障。通过多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监控、维护、管理体系,确保了医院内镜中心良性运转。

建章立制是科学管理的基础。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国家法规和标准要求,医院制订了内镜

中心各项管理制度,如:内镜中心消毒隔离制度、安全防护制度、清洗、消毒、灭菌隔离制度、内镜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等,按照精益管理的思想,进一步调整了建筑布局,优化了工作流程,制订并推行了标准操作规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是保证器械清洗、灭菌质量的重要举措。

二、建立梯队,保障人力需求

人是保证工作质量的最关键因素。医院高度重视内镜中心人员的配置,现有20名工作人员,按照目前我院内镜就诊工作量,达到了相应的标准。20名工作人员中,护士7人,医生13名,均具有执业资格。保证了各种内镜的使用安全。人员的培训方面均经过本专业的系统培训取得了《安徽省医院内镜清洗消毒与管理培训证书》和《医生》。每年接受相应继续教育和定期考核,在科室日常管理、质量控制、学科发展、业务拓展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保障,医院将继续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进一步科学、合理地配置内镜中心各类人员。

三、设施完备,确保效果可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院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内镜中心的管理建设。近年来,在基础设施、设备购置、资金投入等方面规范了内镜中心建设,新建了内镜中心,确保其运转规范、安全、高效。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新增设了候诊室、清洗消毒间、储镜室、办公室等,面积达到了130平方米,使建筑布局合理,人流、物流分开,洁污通道分开,标识清楚,整个工作区域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医院为内镜中心配备了一整套机动化清洗消毒设备,8台水枪、8台气枪、超声清洗槽3,为保证工作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质控监测,抓好重点环节

内镜中心消毒灭菌是科室的重点环节,需要在各个环节上严把质量关,提高风险意识,加强监管措施,保证消毒灭菌物品。

内镜有质控护士、医生,每周对自己分管的事项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感控科每月进行督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后期进行跟踪检查,持续改进工作质量。对内镜及附件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操作规程进行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实现了全程质量监管,使质量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灭菌效果监测是内镜中心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消毒灭菌达标,内镜中心实行科室内部自查、感染管理科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消毒灭菌质量监控,具体项目包括:环境卫生学监测(空气、物表、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化内镜每季度监测、灭菌内镜每月监测),消毒液浓度、生物监测,低温灭菌器物理、化学、生物监测,清洗质量监测等,保证器械消毒灭菌工作规范落到实处,使质量稳定可靠,消除隐患,让患者满意。

内镜诊疗技术管理制度 篇6

近年来, 新型呼吸内镜检查技术使得许多以前普通气管镜无法进行的检查成为可能, 特别是荧光支气管镜和超声支气管镜在肺癌早期诊断和肺癌临床分期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自发性荧光支气管镜 (AFB) 是利用细胞自发性荧光和电脑图像分析技术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纤维支气管镜。其原理是在蓝色激光照射下, 支气管上皮的异型增生和微小浸润癌会产生比正常组织稍弱的红色荧光和更弱的绿色荧光, 使病变区呈红棕色, 而正常区呈绿色, 借助电脑图像处理, 可以明确病变部位及其范围。该技术对肺癌及其癌前病变早期定位诊断的敏感性显著提高, 成为早期肺癌的一项重要诊断方法。

超声支气管镜已成为肺癌术前分期的“金标准”。对常规气管镜无法看到的病灶用超声支气管镜进行穿刺检查, 可使肺部疾病的诊断率大大提高, 并使许多以前需要进行开胸或纵隔镜等创伤较大的手术才能获得明确诊断的患者可以通过创伤较小的方法获得诊断结果。

诊疗技术操作常规 篇7

(一)甲状腺一侧叶次全切除(1)甲状腺一侧叶腺瘤;

(2)多发性甲状腺腺瘤局限于甲状腺一侧叶内;(3)局限于甲状腺一侧叶的结节性甲状腺肿;(4)微小癌局限于一侧腺叶内。

(二)甲状腺双侧腺叶次全切除(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多发性甲状腺腺瘤;

(3)单纯性甲状腺肿和多结节性甲状腺肿,肿块较大,有压迫症状者;(4)巨大甲状腺肿影响病人日常工作和生活;(5)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6)微小癌。

二、【禁忌证】

年龄小、病情轻、甲状腺肿大不明显者;

年龄大,合并心、肺、肾等器官严重疾患难以耐受手术者;

妊娠后期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者。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体位仰卧位,垫高肩部,使头后仰,以充分显露颈部;头部两侧用小沙袋固定,以防术中头部左右移动污染切口和影响手术。

切口于颈静脉切迹上方2cm处,沿皮纹做弧形切口,两端达胸锁乳突肌内缘或外缘;如腺体较大,切口可相应弯向上延长,切口大小可根据术者经验及习惯而灵活掌握。

游离皮瓣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用组织钳或皮肤拉钩牵起颈阔肌切口边缘,于其深面交替用锐性和钝性分离皮瓣,上至甲状软骨下缘,下达胸骨柄切迹(下皮瓣也可不予分离)。用无菌巾保护好切口,缝扎两侧颈前浅静脉。

切断甲状腺前肌群,显露甲状腺 在两侧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剪开筋膜,将胸锁乳突肌与颈前肌群分开,然后在颈正中线处纵行切开深筋膜,再用血管钳分开肌群,深达甲状腺包膜。并将肌肉顶起,在血管钳间横行切断病变腺叶侧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如行双侧腺叶次全切除,可将两侧颈前肌群均切断,以扩大甲状腺的显露。

处理甲状腺上极 于上极的内侧分离、切断和结扎甲状腺悬韧带。充分显露腺叶上极,在离开上极约0.5cm处切断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和静脉。结扎血管时应尽量靠近腺体,以防损伤喉上神经外侧支。继续钝性分离甲状腺上极的后面,遇有血管分支时,可予结扎、切断。将甲状腺轻轻牵向内侧,在腺体外缘的中部可找到甲状腺中静脉(有部分人无甲状腺中静脉,此步骤可省去),分离后结扎、切断。

处理甲状腺下极 将甲状腺向内上方牵引,沿甲状腺外缘向下极分离,在下极,甲状腺下静脉位置较浅,一般每侧有3~4支,并较偏内下方,予以结扎、切断。甲状腺下动脉通常不需显露或结扎,若需结扎,可不结扎主干,只结扎进入真包膜和腺体处的甲状腺下动脉分支。在切断其下极动脉分支时应注意喉返神经的保护,一般不需常规显露喉返神经。

处理峡部 完全游离甲状腺下极后,将腺体拉向外侧,显露甲状腺峡部,扩大峡部和气管间的间隙,引过两根粗丝线,分别在峡部左右结扎后在两结扎线之间将其切断。若峡部较宽厚,可用两排血管钳依次将其夹住,切断、结扎或缝扎,并将切断的峡部继续向旁分离,至气管的前外侧面为止。至此,将甲状腺一侧叶基本大部分离。

楔状切除甲状腺 从腺体外缘将甲状腺体向前内侧翻开,显露其后面,并确定切除腺体的边界,切线下方必须保留侧后包膜和甲状腺真包膜,以保护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免受损伤。沿外侧预定的切除线上,用一排或两排血管钳夹住少许腺体组织。然后在血管钳上方楔形切除甲状腺。切除腺体的多少,按腺叶病变程度而定。一般应切除腺体的90%左右。在腺体残面上的出血点均应结扎或缝扎,然后再对缘缝合。

甲状腺双腺叶次全切除 如需行甲状腺双腺叶次全切除术,一般先进行右侧手术,左侧腺叶次全切除术,操作规范同右侧。

引流、缝合切口 将甲状腺残面彻底缝合止血后,抽出病人肩下垫物,以利病人颈部放松,再查有无出血点。见整个创面无出血后,腺体床处置管形胶皮片或直径在3~5mm的细引流管,自胸锁乳突肌内缘和切口两角引出并固定。也可在切口下方皮肤另做小切口引出。切口应按肌群、颈阔肌和皮肤逐层缝合。注意不要将肌群缝合至颈阔肌和皮下。

四、【注意事项】

对精神紧张且腺体较大或气管受压严重的病人,应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以保证术中病人呼吸道通畅和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

切口要有足够的长度,必要时可以切断部分胸锁乳突肌,以保证充分显露腺体,安全地在直视下分别处理上、下极血管,防止损伤其他组织。

较大血管常规应双重结扎,断端要留得长些,防止术中或术后线结滑脱、出血。甲状腺上动脉、上静脉的处理尤其要慎重。腺体切除后,应细心检查,彻底止血,待整个创面无出血后方可缝合,关闭切口。

注意保护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的外侧支。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接近,一般不必常规显露喉返神经。甲状腺叶次全切除术中,如需结扎甲状腺下动脉,应在甲状腺下动脉起点处结扎一道,然后再在甲状腺下动脉分叉后进入甲状腺腺体处分别结扎、切断。这种方法不会误扎,又不会损伤喉返神经。当楔状切除腺体时,要尽量多留一些腺体包膜,也可防止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外侧支常伴甲状腺上动、静脉走行,为了不损伤喉上神经的外侧支,结扎甲状腺上动、静脉时,一定要靠近甲状腺组织。

注意保留甲状旁腺 切除甲状腺后,应仔细检查切除物中有无甲状旁腺,如发现误切,应立即将其埋藏于胸锁乳突肌或前臂肌肉内。

注意癌变可能 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人,在行甲状腺叶次全切除术时,须注意检查腺体和周围的淋巴结,如发现有可疑癌变的结节或淋巴结,特别是可疑微小癌结节,应即送冷冻切片组织检查,如证实为癌,应按甲状腺癌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加强术后观察和护理 密切注意病人呼吸、体温、脉搏、血压的变化,应及时处理术后各种并发症。

术后暂禁饮食,应用静脉内营养1~2d,适量使用抗生素药物。

术后24h可拔除引流管或引流条。术后取头高30°斜坡位2~3d,以利呼吸。

病人床边应备气管切开包,以备发生窒息时抢救使用。

乳腺癌改良根治性切除术

一、【适应证】

Ⅰ期或Ⅱ期乳癌,部分Ⅲ期乳癌。

二、【禁忌证】

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月经期(相对禁忌)。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麻醉连续高位硬膜外麻醉,或静脉麻醉或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体位仰卧位,病人上肢外展90°,外旋,手心朝上,衬以薄垫,固定于托板上,患侧肩背部以软枕稍垫高。

切口可采取纵行或横行切口。皮肤切口应距肿瘤边缘2cm。横切口内侧缘为胸骨缘,外侧在腋中线及腋皱襞下2cm处,不应进入腋窝。

手术步骤

(1)游离皮瓣:用神经钩、巾钳或组织钳分段夹住皮瓣边缘,拉挺、提起,用手术刀或电刀分离皮瓣。分离平面在真皮层之下,浅筋膜之上,皮瓣不应带有过多脂肪。皮瓣分离范围内达胸骨中线,外侧达腋中线,上达锁骨,下达腹直肌上缘。也可采用锋利的水果刀分离皮瓣,以节省时间。

(2)切除乳腺:将乳腺与胸大肌筋膜一并自内侧向外侧分离,达胸大肌边缘,结扎所有穿支血管。

(3)腋窝淋巴结清扫:LevelⅡ水平。分离切除胸大肌与胸小肌之间的淋巴结脂肪组织,分离切除胸小肌外侧及深面的淋巴结脂肪组织;牵开胸大、小肌,显露腋血管鞘;继续向侧方

腋静脉分支结扎切断,腋窝淋巴结脂肪组织与乳腺一并向外侧分离,达背阔肌边缘,保护、保留胸背及胸长神经。

(4)创口止血、清洗后放置引流管。间断缝合皮肤。

四、【注意事项】

术前常规体检,以及心、肺、肝、肾功能检查。

皮肤准备范围自同侧下颈部起到脐部,外侧达腋后线,包括肩部,内侧达对侧腋前线。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以利呼吸。患侧肢体抬高,以利静脉及淋巴回流,减少肢体肿胀。引流管接持续负压吸引,保持引流通畅。术后72h若引流量已不多则可拔除引流管。如有局部积液,可穿刺抽液,然后加压包扎。

术后适当应用抗生素。

引流管拔除后,早期锻炼行上肢抬举运动。

根据腋淋巴结情况及其他预后指标,决定是否应用其他综合治疗。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胃下部癌根治术)

(一)【适应证】 可切除的胃下部癌。

(二)【禁忌证】

年老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伴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体位及切口:仰卧、上腹正中切口绕脐下方3cm,注意切口保护。

探查:自下而上,由远及近检查盆腔、腹腔内各脏器,最后检查癌灶。需查明:肿瘤部位、大小、活动度、浆膜面浸润情况(Borrmann大体分型)及估计肿瘤浸润深度。了解癌肿与胰腺及横结肠系膜等邻近脏器有无粘连及侵犯,肝脏是否受累,女性病人应了解双侧附件情况。肉眼下探明各组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侵犯浆膜时,应遵循无瘤术的原则,用干纱布保护。

分离大网膜:自横结肠边缘向上方分离横结肠系膜前叶至胰腺上缘,保护横结肠血管;左侧切断脾结肠韧带,右侧到达十二指肠第2、3段。

胃血管的处理:根治性胃下部癌切除术血管均应在起始部结扎切断,包括胃网膜右、胃网膜左动静脉,胃右、胃左动静脉,并使血管脉络化。

淋巴清扫:淋巴转移是胃癌主要的转移方式之一,因此针对不同病期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淋巴清扫方式是必要的。目前专家建议对大部分患者采用D2清扫是适宜的。对胃下部癌D2应包括第1、3、4、5、6、7、8、12p、14v组淋巴结清扫。

切断胃:胃切断处距肿瘤多远才为安全距离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等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说近端切缘距肿瘤边缘应>5cm,可疑时应将切缘送快速冷冻病理检查。胃肠吻合:胃肠吻合方法同良性疾病之胃切除吻合术,可采用胃、十二指肠吻合(Billroth Ⅰ式)及胃空肠吻合术(Billroth Ⅱ式),具体实施可根据术者习惯及患者情况而定。

(四)【注意事项】

切除左侧大网膜及切断胃时,注意避免由于过度向右牵拉胃而损伤脾脏。贲门右侧淋巴清扫后应注意有无浆膜损伤,避免术后出血或消化道瘘。

癌肿较大侵及胰腺,或十二指肠后壁较难分离时要注意胃、十二指肠动脉这一解剖标志,其右侧即邻近胆总管应避免损伤。

胃癌根治性切除胃的范围往往较大,避免Billroth Ⅰ式吻合张力较大的方法可做Kocher切口,充分游离十二指肠予以松解。或采用Billroth Ⅱ式吻合。恶性肿瘤Billroth Ⅱ式吻合采用结肠前胃空肠吻合为宜,以免术后吻合口复发直接侵犯横结肠血管造成二次手术困难。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胃上部癌根治术)

(一)【适应证】

可切除的胃上部及胃体癌肿。

(二)【禁忌证】

年老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伴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体位及切口:仰卧、上腹正中切口绕脐下方3cm,注意切口保护。

探查:自下而上,由远及近检查盆腔、腹腔内各脏器,最后检查癌灶。需查明:肿瘤部位、大小、活动度、浆膜面浸润情况(Borrmann大体分型)及估计肿瘤浸润深度。了解癌肿与胰腺及横结肠系膜等邻近脏器有无粘连及侵犯,肝脏是否受累,女性病人应了解双侧附件情况。肉眼下探明各组淋巴结转移情况。

分离大网膜:同胃下部癌切除术,自横结肠边缘向上方分离横结肠系膜前叶至胰腺上缘,保护横结肠血管;左侧切断脾结肠韧带,右侧到达十二指肠第2、3段。

胃血管的处理:根治性胃切除术血管在起始部结扎切断,但应保护胃右及胃网膜右血管,切断胃左、胃网膜左血管,分次结扎切断胃短血管各支。

淋巴清扫:同胃下部癌切除术,淋巴清扫是必要的。对胃上部癌根据肿瘤部位及侵犯范围,D2手术应酌情选择清扫1、2、3、4s、7、8、9、10、11组淋巴结。

切断食管:距贲门4~5cm处切断食管。

5~6cm保留胃右动脉及胃网膜右动脉并切断远端胃。切断方法同远端胃切除术。

食管胃吻合术:幽门窦前壁大弯侧做胃食管吻合,可选择使用吻合器吻合或3-0可吸收线间断一层手法吻合。

后续手术酌情选择行幽门成形术。

(四)【注意事项】

胃食管吻合应不具张力。十二指肠外侧做Kocher切口,充分游离十二指肠可以有效地减小张力。

吻合两端组织应具有良好血运。食管仅有纵肌层、黏膜层、黏膜下层,做吻合时必须将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包括在内。

吻合器口径应选择合适管径。

吻合针距应大致相等,吻合完毕后可将食管裂孔处的浆膜与胃浆膜缝合数针,以减少吻合口张力。肠粘连松解术

(一)【适应证】

小肠粘连引起急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出现腹膜炎症状时则应考虑手术。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可根据病情做择期手术,虽然手术后仍可形成粘连,但在非手术疗法无效时手术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禁忌证】

手术后早期发生的肠梗阻,多为炎症及纤维素粘连引起,称之为“炎性肠梗阻”,如无绞窄,经非手术治疗常可吸收,自行解除,不宜早期手术。

(三)【操作方法及步骤】

切口:根据术前预测的梗阻部位与以往手术部位来决定。常用接近病变所在的经腹直肌切口。梗阻部位难以确定时,可做脐区正中切口,进腹后根据发现再扩大切口。如原有腹部切口,一般考虑粘连在切口的邻近,从原切口进入是合适的,可切除原切口瘢痕并延伸至原切口上或下端数厘米的正常皮肤,逐层切开入腹,注意避免伤及黏着于切口的肠襻。进腹后逐步分离与腹壁的粘连:可根据扩张或空瘪的肠管进行探查:扩张的肠管是梗阻的近段,空瘪的肠曲是梗阻的远段。带状粘连多起自病变部位,常与附近腹壁或肠系膜相连,将一段肠襻挤压在带下,以致近端肠腔膨胀,易于发现,可钳夹、切断、剪去束带。若是成片的粘连使肠管成锐角粘着或引起肠管狭窄时,应将粘连松解,细心分离,锐性分离为佳,从容易剥离处开始逐渐向粘着最紧密处剥离、扩展。

分离的肠管粗糙面可以行局部修补,也可将系膜上提覆盖。

殊情况如有难以切除的病变(肿瘤、放射性肠炎等)引起的梗阻,可做短路手术,将梗阻近远侧肠管做侧端吻合,如粘连涉及面广,为防止术后梗阻,可行肠排列术。

腹壁切口分层缝合,必要时加减张缝合。

(四)【注意事项】

术后仍应进行胃肠减压至肠蠕动恢复及肛门排气。术后根据情况补充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等。

应用抗生素治疗。

注意腹膜炎的并发症,应及时诊断和处理。阑尾切除术

(一)【适应证】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伴穿孔合并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

小儿、老年人的急性阑尾炎;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在妊娠早期(3个月以内)宜早期手术;妊娠中、晚期一般也应手术切除阑尾;预产期或临产时发生的急性阑尾炎症状严重者也应手术治疗。

多数慢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者;

阑尾周围脓肿经切开引流或非手术治疗后3个月以上仍有症状者; 早期阑尾类癌。

(二)【禁忌证】

急性阑尾炎发病已经超过72h,局部已经形成炎性包块者,一般不宜施行手术; 阑尾周围脓肿已经形成,经过治疗症状和体征无扩大迹象者,不必强求行阑尾切除; 患者存在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不能耐受麻醉和手术者;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术前准备

(1)急性阑尾炎患者一般状态较好者,无需特殊准备,仅行禁食、水,手术区域皮肤准备即可。

(2)如果患者的情况较严重,病程较长,不能进食或呕吐严重者,或合并弥漫性腹膜炎者,术前应补液,纠正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和留置胃管减压。

(3)术前给予广谱抗生素和抗厌氧菌的药物,能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4)妊娠期阑尾炎应肌内注射黄体酮,以防止发生流产或早产。

麻醉选择与体位一般选择硬膜外麻醉或蛛网膜下隙麻醉,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小儿通常采用全身麻醉。手术体位为仰卧位。

手术步骤

(1)切口选择:一般选用右下腹的麦氏切口,但具体切口的位置应以压痛最明显的部位加以调整。切口不宜短于6cm,否则不利于手术显露。如果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存疑,但病人又存在弥漫性腹膜炎,以右下腹经腹直肌直切口为宜。

(2)选用麦氏切口时,沿切口方向剪开腹外斜肌腱膜,交叉钝性分离腹内斜肌和腹横肌;采用经腹直肌切口时,则劈开腹直肌。切开腹膜前,以厚湿纱垫保护切口。

(3)确定没有夹住腹腔内的器官后,先在腹膜上切开一个小口,吸尽腹腔内的脓性渗液,然后按切口方向扩大剪开腹膜。用6把止血钳将腹膜外翻固定在保护切口的纱垫上。(4)将小肠和大网膜推向内侧,在右髂窝处寻找盲肠,然后沿着结肠带寻找到阑尾后,用阑尾钳将其提出切口外,以充分显露阑尾及其系膜。

(5)在阑尾根部系膜的无血管区用止血钳钳夹切断阑尾系膜,两断端分别用4号丝线结扎,近心端结扎两次。如果阑尾系膜水肿肥厚,可以分次切断结扎。

(6)用直止血钳在阑尾根部压榨后,用1号肠线或4号丝线在压榨处结扎阑尾根部,用蚊式血管钳在近线结处夹住后剪断。

(7)距离阑尾根部处用细的不可吸收缝线在盲肠壁上预置荷包缝合,暂时不打结。妥善保护周围组织后,在阑尾结扎线远端处用一把直血管钳夹住阑尾,沿止血钳的远侧缘切断阑尾。阑尾残端用石炭酸涂擦后,再用乙醇和盐水棉签依次擦拭。

(8)用夹住阑尾结扎线结的直蚊式钳将阑尾残端塞入荷包,收紧后打结,将阑尾残端完全埋入。如果包埋的欠满意,可以加做间断浆肌层缝合。

(9)检查阑尾系膜有无出血,吸净或用纱布蘸净腹腔内的积液,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用2号铬肠线连续缝合腹膜,或用丝线间断缝合腹膜。再次清点纱布和器械。

(10)缝合腹膜后,用甲硝唑生理盐水溶液冲洗伤口,再用细丝线间断缝合腹内斜肌肌膜,4号丝线间断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再用细丝线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包扎伤口。

(四)【注意事项】

根据术前检查的结果合理调整切口的位置;如果术中切口显露欠佳,可以适当切断部分腹内斜肌和腹横肌或横行切开腹直肌前鞘以扩大切口。

处理阑尾系膜前先用1%的普鲁卡因封闭之,可以消除牵拉反射。

术中寻找阑尾困难可能是因为阑尾的位置异常,如盲肠浆膜下阑尾、盲肠后腹膜外位阑尾,甚至阑尾位于左下腹。

术中如果发现阑尾的病变程度与术前诊断不一致,需要根据术中的具体情况探查腹腔内器官,如盲肠、回肠末端、女性盆腔脏器、胃十二指肠等。如果阑尾正常,腹膜也无相应的改变,需要探查距离回盲部100cm范围的回肠。

如果阑尾系膜短或阑尾有粘连,不能提出腹腔以便于操作,可以行逆行阑尾切除。阑尾残端的处理除了上述的方法外,也可以根据术中的情况,决定是否采用不结扎阑尾根部而将残端直接埋入盲肠壁(阑尾根部穿孔)、阑尾残端单纯结扎(盲肠壁炎症水肿,难于完成荷包缝合或难以内翻)。但仍以阑尾残端结扎后埋入盲肠的方法常用。

如果在阑尾切除过程中遭遇盲肠癌,可以扩大切口行急诊一期右半结肠切除。术后病理如果报告为阑尾腺癌,应限期行右半结肠切除。对于术中和术后得到证实的阑尾类癌,单纯的阑尾切除对于多数病人已经足够,如果发现肿瘤直径超过2cm、术中发现淋巴结转移并得到病理证实、或肿瘤侵犯邻近肠管,则应限期行右半结肠切除。

术中发现阑尾已经穿孔,腹腔内积脓较多,应在右髂窝或盆腔放置腹腔引流,脓液送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切口在必要时也需要引流。第九节结肠造口术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宝宝上幼儿园下一篇:2024年2季度动态分析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