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干部工作方法漫谈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生干部工作方法漫谈(精选8篇)

学生干部工作方法漫谈 篇1

“书”字的繁体写法为“??”,上面是“聿”下边是“曰”。“聿”的字义是“笔”,我国东汉的文字学家许慎在他的专著《说文解字》里,记录“书,箸也”。箸,通假字著,是显明的意思。那么“书”的本义可以理解成“用笔使文字显明”。法既指方法、法度。那么所谓“书法”原意是指书写汉字的方法、法则。由于书法的载体是汉字,以及汉字本身的特点,“书法”从另一面理解便是写字的艺术。现在提起书法,闪现在人脑海的便是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国粹,是艺术。

一、传统文化与书法

传统文化是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相区别称谓,它是社会文明演化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性和精神风貌的民族性文化,是特定民族在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总体特征概括。中国传统文化包括道家、释家、儒家、法家、杂家等的思想表述、文字智慧、语言艺术;当然也包括“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以及在历史的发展、人民的生活中衍生出来的民风民俗、戏曲、书法、武术、诗词歌赋,等等。

黄帝命史官仓颉造字,虽然是传说,但是汉字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亦是无数默默无闻的汉族劳动者智慧的重大文化创造结晶,同时又被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载体。所以汉字本身就可以理解为具有传统文化的代表性。书法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素材的造型艺术,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指导下进行发展,本身融为传统文化。所以书法与传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发展。

为什么呢?书法的创作内容一般是选择优美的诗词歌赋、古文格句、散文名篇等传统文化。书法的个性表现受传统文化君子谦和的思想影响;书法的审美观能够体现传统文化中朴素的哲学思想,譬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书法的艺术境界同样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譬如“中和”之美。所以说,学习书法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一扇窗户,传统文化通过书法向中华民族子孙开了一扇窗,高职院校学生可以通过书法这道户牖去窥探传统文化的世界,进而习得传统、弘扬传统文化。

二、楷体书法概况

目前,国家非常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许多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书法专业课,也有部分高职院校将书法作为选修课,比如长沙民政学院的民政管理专业就有书法课。面对没有书法基础的学生,大多数高职院校书法教学从楷书入门。由于楷书寓实用的规范性与观赏的艺术性于一体的书体特性,它在弘扬工匠精神的大背景下,是非常切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所以学习书法首先应该是楷书的学习。

(一)楷书概况

楷书又被称之为“真书”或者“正书”。它与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书体比较,是成熟比较晚的书体。从东汉末期、经历三国、再到魏晋南北朝,楷书逐渐发展成熟,再历经隋朝,到唐朝形制完备而鼎盛。在字体的发展道路上,楷书从隶书的快写中萌芽、在隶书的简化中发展,同时又受到草书的影响等而日臻完善。晋朝卫恒《书势》记载“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但是,一种字体的形成不可能是由一个人完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了,它需要广大劳动大众去提出要求、时代酝酿,杰出书法家整理,时代精英认可,广大知识分子推广应用,最后定型的过程。因此楷书最初是由谁创造的?由于文字图片资料的缺失,目前无法考证。但是真正脱尽隶书特征的楷书,则是由三国时期曹魏的太傅钟繇创立。我们可以从他的传世《荐季直文稿》《宣示表》等作品中窥探出楷变的痕迹。譬如可以看出他在隶书的基础上对笔画、形体进行了改造,使其笔画线条平直,使字形方正。楷书的成熟完型标志着字体的演变史基本结束,以后直到明清都没有更大的变革,一直沿用到今天。

楷书发展到唐朝,由于唐人尚法,它经过唐人的发展,致使其法度森严,达到楷书发展的颠峰,成就万世楷模的书体――楷书。有唐一时,楷书名家辈出,初唐大书法家欧阳询的《九成宫醴全铭》、虞世南《夫子庙堂碑》、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中唐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至今仍是初学者学习的好范本。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书法时可以以唐朝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当初学的范本。北宋的《宣和书谱》称“询工书翰墨之冠”;它在艺术上融合分隶与魏碑,结体险峻、用笔劲峭,被誉为“楷之极则”;另外它是欧阳询在76岁“人书俱老”之时奉敕所书,可谓春风得意。正契合孙过庭所说书法创作的“五合”。

(二)楷书分类

俗语云“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楷书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按照书写字的尺寸大小,可以分为小楷、中楷、大楷。

小楷是指直径约在两三厘米以下的小字。由于其字“小”,再加上宣纸的洇墨等特点,因此书写中在笔法上也省减了很多动作,比如逆入回锋。它讲究虚宽雅捷,不是很容易控制学习。对高职院校初学者来讲,它不是很好的学习对象。如果书法基本功熟练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写一写小楷或者大楷。

中楷即通常所说的“寸楷”,直径约一寸(3厘米左右)以上的楷书。中楷是楷书学习者在练习时书写最频繁,也是使用较广泛的一种形式。因其大小合适,对于学习者,在笔法、结构章法等等方面都比较容易掌握上手;在练习时不是很累人;对水墨与纸张要求不高;而且成年学生的身体发育已经完成,对笔法动作的要领也容易理解体会表现,只要稍加练习,便能精熟。所以在教学中,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用中楷来进行书写练习。

大楷一般泛指拳头大小、直径数寸以下的字。一般多用于对联作品或者门联。直径在一尺(约33.3厘米)以上,或者到一丈多(一丈等于十尺,近似现在的3米多长),称为榜书。公园里的亭台楼阁、宫殿庙宇、老字号商店的匾额就是榜书;如果极大的,可以称为“擘窠书”。高职院校初学者在练习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时,可以用大楷来进行练习,这样能够更细致地了解书写动作。

楷书按时代从自身的孕育、萌芽、发展到成熟又可以分为:晋楷,主要是指从汉末到魏晋时期,以三国的钟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等为代表;魏碑,主要是指北魏时期的铭石楷书,如《张孟龙碑》《张黑女碑》“龙门四品”等;唐楷,指唐代楷??,其典型特点是法度森严、结体工整、用笔细腻、寓实用的规范性与观赏的艺术性于一体。

高职院校的初学者,建议从唐楷入手,唐朝是楷书发展的全盛时期,法度完善,即可远绍魏晋宝库,亦可了然明清流变。

三、楷体书法学习方法探索

(一)笔法学习

写字的用笔方法就是笔法。由于字体风格的不一样,它们的书写方式各有不同。所以对于初学者,譬如高职院校的学生,首先应该是楷书笔法的掌握。由于各种书体之间的用笔方法有共通之处,在掌握楷书的用笔方法基础上,其它的书体也就触类旁通了。

我们所知道的“永”字八法,实际上就是楷书的笔法学习,也是中国书法的用笔法则。它以“永”字的八个笔画顺序为例,来阐述正楷的笔势方法。唐代以玉筋篆体书扬名的李阳冰在《翰林禁经》论永字八法时提到“昔王逸少工书十五年,偏攻‘永’字八法,以其八法之势,能通一切”。以书论影响清代书坛的包世臣在其著作《艺舟双楫?述书下》云“聚字成篇,积画成字,故画有八法”,又云“以‘永’字八画而备八艺,故用为式”。可见永字八法在书法教学中的实用功效与重要性。在高校的楷体书法教学中,首先学习的应该是笔法,尤其重在“永字八法”的练习。如果学习楷书,而不注重笔法学习,犹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小学而大遗”。只有在掌握笔画的基础上,才能集字成篇。

“永字八法”指的是它所包含的八个笔画,分别是:横、直、啄、掠、磔(zhé)、?(tì)、策、侧。笔画横也称为勒,逆锋起笔,中锋行笔,轻顿回锋收笔,其形如扁担,用笔涩重有力而弹力十足,忌讳顺锋滑过;直画(即竖画)又称为努,却不能写得笔直,太直挺了则显得僵硬木讷,而应该垂直中见曲势,如同人的脊背;啄是笔画短撇的称谓,落笔左出,迅速峻利,如同鸟啄木;掠是笔画长撇,起笔如同竖画,力送笔尖,出锋时缓提,讲究涩重,忌鼠尾;笔画捺被称为磔,它要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笔处浑厚,重在含蓄;?就是我们常说的钩画部分,它讲究驻锋提笔,或者跪笔弹锋,使力集中在笔尖,含蓄厚重者为佳;策是笔画仰横,其势如策马奔腾在草原上;侧是指点画,它讲究侧锋峻落,如同高空坠落的石头,铺毫行笔,势足收锋。相传永字八法为隋朝的僧人智永、也有说是东晋王羲之、还有说是唐代张旭所创。因为是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来人们又将“八法”引申为书法的代称。

对于高职院校的初学者,楷体书法的学习首先应当是笔法的学习。元代的大书法家赵孟?在兰亭十三拔中说“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指的就是书体在不断地演变,而用笔的方法千百年都没有改变。只有在掌握笔法的基础上,通过基本笔画的训练,熟练的掌握用笔技巧,然后才能把字写好,才能谈书法的学习。没有笔法也就无从谈书法。所以高校的楷体书法学习,首先应从笔法的学习开始,发扬工匠精神,一个笔画一个笔画地过关,而后再进行偏旁部首的学习。

(二)偏旁部首学习

汉字是由笔画部件构成,在掌握了基本笔画的基础上有目的有方法进行偏旁部首学习。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首先提出部首概念,他用小篆形式体现,从偏旁入手,将九千多个汉字归纳成五百四十个部首。此后,由于朝代的迭变更替、时代的发展需要,汉字的部首数量一直处在变化过程中。比如在明朝官方书籍《字汇》里有两百十四个部首;我们所熟知的《康熙字典》也是两百十四个;而在2009年5月1日实施新颁布的《汉字部首表》规定里汉字部首却有三百个,其中主部首两百零一个,附形部首九十九个。

部首很难理解,但是说到偏旁,大家就很熟悉了。偏旁是在合体字中成字与笔画之间的单位,它是合体字中部分与部分间的一个称谓。由于有的汉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组成,通常把合体字左边叫做“偏”,右边称之为“旁”,现在习惯将上下左右各部分统称为偏旁。如:“念”字的偏旁是“今”和“心”;“叶”字的偏旁是“口”和“十”;“围”的偏旁是“□”和“韦”;“屈”的偏旁是“尸”和“出”;等等。

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特征(一般将字的结构类型分为左右结构类型、上下结构类型、包围结构类型、半包围结构类型),把含有相同偏旁或笔画的字放在一起分成一类,取它们之间相同的部分,作为一部之首(如同百家姓里的姓氏,赵家人、钱家人、孙家人、李家人等编排为一类),这就是部首。例如:根据“时、晴、暗、明、晒、晾”等字的字形结构,可以归纳出相同的笔画构件“日”,故以“日”为这部分汉字的部首。如根据“草、花、茶、薏、芋、艾”等字的字形结构,可以归纳出相同的笔画构件“艹”,所以“艹”为这部分汉字的部首。其实大多数部首是可以单独成字的,辟如木字旁、方框、目字旁、提土旁(木、口、目、土)等部首。但是他们在作部首时笔画形态发生了细小的变化,我们习惯偏旁部首合在一起称呼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独体字所占的比例不大,大多数为合体字,偏旁部首作为合体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汉字中的形态比例出于美观欣赏的需要随书写位置的实际变化而发生着变化。高职院校的初学者在学习楷体书法时将相同偏旁部首的字集中起来练习,这样有利于巩固书法汉字的形态特征,做到事半功倍,触类旁通的效果,这样更利于向结构章法过渡。

(三)间架结构与章法的学习

熟练各种笔画、对汉字的字体形态有了一定了解后,就要注重字的间架结构规律的总结学习与章法创新。根据汉字不同的形体结构特征,产生不同的书写规律。所谓间架结构是指笔画搭配、排列、组合成字的形式和规律。由于汉字数量庞大,字形多变,所以在学习书写时按照一定的规律训练,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这是楷书在唐朝鼎盛千年之后出现的又一位楷书大家,并称为“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在《定武兰亭跋》中写的一段话,这里的“结字”指的就是字的位置经营,从中可以窥探到间架结构在书法学习中的重要性。

欧阳询不仅楷书写得好,在书法理论上也颇有造诣。他的《结字三十六法》就是对楷书书写规律方法的总结。我们所知道的《孙子兵法》可以指导行军布阵,那么《结字三十六法》就是指导我们如何经营楷书的结构位置,如何把字写得美丽漂亮的规律方法总结。清朝黄自元所著《结字九十一法》就是在欧阳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在清末几乎到了学书者人手一本的程度。我们不要求高?院校的楷书学习者对《结字九十一法》倒背如流,但是至少应该对《结字三十六法》了然于胸。

譬如“疏密停匀”的方法,就是指在写字时笔画位置的摆放要匀称得宜,如“国、固”二字的横向纵向笔画距离相当;如果在写楷书时遇到两羊相争过独木桥的情况,就得用“避就相让”的原则,例如“微、林”等字;而在写“谢、之”这类字的时候就体现了“朝揖意连”的规律;当字的左右两部分有相向的情况时“向背相向”的规律就体现出了,如“兆”字在书写时其形如同“)(”,便是向背原?t的体现。而“好”字在书写时其外形如同“()”,便是相向原则的体现; 如果遇到“宝、金”这类型的字就用得上“顶戴覆盖”的方法了。我们在进行书写练习或者书法创作时《结字三十六法》很自然而然地指导书写了。所以高职院校里面的楷书学习者必须发挥工匠精神,掌握书写规律方法,对字的间架结构各个击破。

对字有一定的了解后下一步就是尝试创作,通过作品的展示来体现自己书写的综合水平,发现优点,找出不足,以此激励自己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不断地前行。

作品的创作中,就得讲究章法的运用。俗语有云,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好的章法如同皇帝的龙袍、佛的金装,能让书法作品熠熠夺目,能给你的书法作品锦上添花。

章法,就是书写作品的整体布局。在书法上是指书写者对自己要写的内容进行安排布置,体现在字与字、行与行等方面的空间表现形式。整幅作品的分间布白,主要指作品的字距、行距、行数以及字的大小和四边留白,也称为“大章法”。而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习惯上称为“小章法”。

在创作中常用的章法形式大概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即纵有行,横无列;纵有行,横有列;横有行,纵有列。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又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常见的有条幅,中堂也属于条幅范畴。几幅条幅挂在一起称条屏,如“四条屏”“八条屏”。对联、龙门对通常采用条幅的形式展现。往往通过左右的形式展现,右为上联,左为下联。还有扇面(团扇或折扇)。以及斗方,四尺宣对裁、8开或12开不等。最后是横幅,我们常见的匾额就是横幅的应用形式。所以书法学习者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章法对同一内容进行创作,选出最适合内容的章法形式表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书法的道路是艰苦的,学习书法的过程是枯燥寂寞的,书法艺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而成。须知一笔十年功。因此要想掌握一门书体,必须静下心来,摒弃浮躁,像工匠一样执着专一地学习与练习、巩固与提高。书法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所以高职院校的楷体书法教学既需要学习者的坚持,也需要教师对专业的执着,秉着工匠精神,对专业的精益求精,弘扬传统文化。

[本文系2014广东省教育体制综合改革专项课题《坚持”两个教育”的有机融合,构建“立德树人”的“大思政”格局》阶段性成果之一。]

学生干部工作方法漫谈 篇2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赏识教育,学生成长

中学班主任是中学班级工作的组织者, 是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和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 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看来, 要想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班主任应该积极利用“赏识教育”开展班级管理和教育。本文拟从个人对“赏识教育”的实践和相关专家学者的理论出发, 针对中学班主任利用“赏识教育”促进学生成长的方法进行相关探讨, 以期寻求点滴教学良策。

一、坚持民主沟通, 对学生真诚相待, 建立信任

在赏识教育中,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 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 教师能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 学生才有了安全感, 才能充满信心, 敢于提出问题, 积极主动参与, 赏识教育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才能发挥作用。作为班主任要视生如子女, 主动放下架子和学生真诚沟通, 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以及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是怎么想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 但他们不满足于老师对他们学习、生活方面的关爱, 还注重对他们心里的感受, 班主任要倾听他们的意见, 真诚地与他们交往, 做心心相通的知己朋友。而作为师长的成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只知道学生犯错后批评指责他们, 致使产生很深隔阂, 沟通产生障碍, 随之产生逆反心理。班主任要正确掌握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 对班上所有学生要平等相待, 关心、爱护他们;要“放下尊严”主动与学生交往;与学生要将心比心, 尤其是同后进生或有问题的学生谈心时更要耐心地平等地用真情感化他们。这样, 就为学生的成长创作了宽松的环境, 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 即亲其师, 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 如温柔的目光, 亲切的抚摸, 殷切地希望, 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 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这是开展“赏识教育”的前提所在。

二、教会学生自我赏识,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坚信学生“行”, 是赏识教育法的关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相信儿童, 解放儿童。”这是把相信学生放在首位。当一个学生坚信自己能“行”的时候, 他就真的懂得为什么要学习, 这就达到教师育人的第一步。因此, 要教会学生自我赏识, 让学生相信“我能行”, 要赏识学生的能力, 引导他们学习。在一次班会课上, 我面带一贯的微笑, 用信任的目光望着全班孩子, 说:“今天, 我要让同学们写写自身的优点, 学会自己表扬自己, 自己赏识自己。”话音刚落, 全班同学炸开了锅。这个说: “真新鲜, 哪有自己赞赏自己的。”那个说:“老师, 这样不是太骄傲了吗?”我郑重地说: “孩子们, 这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你们在寻找自己的优点中找回自信, 树立自尊; 我要让你们明白, 赏识自己其实就是一种提醒、一种暗示、一种激励。”听了我的一番解释, 同学们渐渐地进入了角色。过了一会儿, 我发现班上那名学习成绩最差的男孩只字未写, 学习上的劣势使他饱尝了失败的痛苦, 让他失去了自信。我想, 此刻, 鼓励他树立自信的机会来了。于是, 我让同学们帮他找闪光点。有的说:“他热爱班集体。上次他主动出钱买挂钟, 让我们在教室里都能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了。”有的说: “他经常与劳动委员检查班上工地的卫生, 我还看见他主动捡过工地上的垃圾呢。”……听到同学们真诚的赞赏, 他感动了, 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但我能看到他脸上洋溢着快乐与自信。他第一次沉浸在被人尊重的气氛中, 他体会到了受人赞赏的喜悦。打那以后, 他变了, 真的变了。他上课敢回答老师的问题了, 学习比以前主动了, 作业基本能完成了, 还多次得到了科任老师的表扬。已记不得让孩子们找了多少次自己的优点了, 也不记得让孩子们赏识了多少次自己了, 我让孩子们都明白了赏识自己并不是盲目的孤芳自赏, 而是一种总结自我, 体现自我, 勇于实现自我的表现, 从而相信自己能行, 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三、让家长参与赏识教育, 家校同步培养孩子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家校同步开展赏识教育, 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么说“一个吝啬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古语也说“教子十过, 不如奖子一长”。现实生活中, 我们常常发现, 父母们聚在一起, 总爱把彼此的孩子进行比较, 也可以听见一些家长不停地抱怨自己孩子。也许父母这么说是为了激励孩子使孩子奋发向上但以这种牺牲孩子自尊、自信为代价的教育方法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吗? 殊不知这些父母责怪孩子的语言在孩子心目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让孩子渐渐失去自尊、自信和自我价值感。心理学研究表明经常得到父母与老师肯定的孩子自我价值感强而且能以更高的热情去接受新生事物。因此, 创造条件让父母参与赏识教育, 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剂。通过赏识教育可增强其自信心; 可以维护孩子的自尊, 挖掘孩子的潜力, 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还记得, 班上一个学习成绩不错的女孩在突然之间就发生了变化, 每日忧心忡忡, 我便与她谈心, 谈到她家里的事时, 她沉默起来, 伤心的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流。在我的鼓励下, 她说:“老师, 其实我知道, 爸爸妈妈都很爱我, 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 但他们的关心实在让人接受不了。每次考试, 考得好时, 他们就说千万不要骄傲呀! 比你考得好的人多着呢, 有啥了不起;考得不好时, 他们轻则唉声叹气, 没完没了地批评, 重则高声训斥, 甚至痛打我一顿。老师, 有时我觉得活得很累, 总感觉自己很笨, 怎么学也比不上别人。”听了她的述说, 我陷入了深思, 在考虑周全之下, 决定通过小型的“家长学校”, 帮助家长学一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让他们掌握一些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艺术, 学会赏识孩子、理解孩子。于是, 在每次家长会上, 当完成了常规式的汇报工作之后, 我搜集了一些关于家长赏识孩子的小课题让家长学习, 如《赏识导致成功, 抱怨导致失败》、《让孩子有体验成功的机会》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家长们都说, 没想到教育孩子还有这么多学问, 看来真该好好学习学习。学生们也说, 以前学校开家长会, 我们胆颤心惊地等待着“暴风骤雨”的来临, 现在开完家长会, 父母都是心平气和地与我们交谈, 我们再也不怕开家长会了。

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班主任务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教会孩子赏识自己, 让家长参与赏识教育之中, 这样会给学生巨大的精神激励。赏识是指路的明灯, 赏识是尊重的别名, 赏识是爱的阳光, 我们相信, 今天的赏识, 一定会换来明天的成功, 这正是爱的教育、人本教育的可贵之处啊。

参考文献

[1]金林祥等.20世纪90年代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综述[J].教育研究, 2001, (06) :11.

[2]赵雷涛.浅谈班主任的四多一少[J].学周刊, 2012, (12) :97.

[3]王玉秀等, 素质教育中的赏识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11) :09.

学生干部工作方法漫谈 篇3

【关键词】小学生;随文练笔;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教师就要从开头抓起,在学习阅读课文的同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可以学到的东西,并从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句子和得到的感悟。因此,学生只有经过教师不断地引导,才能学会模仿,从而拓展自己的思维与写作能力。教师如果能及时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写作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这种随文练笔的方式对于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有极大的提高,对小学语文作文质量的提高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一、模仿学习

模仿是语文写作的关键能力,是整个小学语文课堂的写作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方法之一,小学生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大多都在模仿学习,尤其是在写作中,他们没有掌握丰富的词汇量,对于很多句子的描述也不到位,缺乏写作经验,在看到优美的词汇时,只能记录下来,并根据其出现的语境和所拥有的感情进行模仿,把这些运用到写作当中,按照自己所学的方法或者内容进行模仿,在这一时期,他们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他们在这种模仿与想象之间学习写作,并学习语文课本教学中优美的语言。

语文的写作练习离不开丰富的阅读量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理清模仿写作的好处以及如何有效模仿,例如,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先背诵教材中的优美词语以及具有启发性的句子,这样就能增加小学生的写作模仿内容,其次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仿写这些优美的句子,仿写精彩的语句形式,通过这样一次次的模仿写作,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不断地练习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因此,教师在整个辅导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积极练习

练习是学习的必要手段,只有勤加练习才能不断进步。不论是小学还是其他的写作都要通过多次练习找到写作的方法,只有积极练习写作,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因此,小学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多次随文练笔。例如,在学习了《师恩难忘》这一课后,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分析课文,并总结从课文中学习到的心得,回想自己在接受老师教育的时候,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情,自己是如何听老师讲课入了迷,在40年后,见到恩师的时候心里仍然存在着怎样的敬畏和感激,这些内容,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进行借鉴本篇文章,并让学生在课下练习,尽量细致的、带入感情的把被帮助的過程描述出来,最后不论学生的写作与想象如何,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对学生的写作给予指导和有效的评价。

三、拓展改写

改写句子或文章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一步,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扩写能力,也可以训练学生的缩写能力。扩写是在情节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把一句话或几句话扩展成几句话或者一段话,让内容更加具体,这种训练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心思想的理解,在多次让学生扩写的过程中可以发散小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对于缩写来说,主要是把文中的有效信息提炼出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把句子缩短,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例如在《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文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扩展高尔基在收到儿子信件以后内心里的想法,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缩写这篇文章,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关键句子,这对于小学的随文练笔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四、想象续写

写作离不开想象,小学生相对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拓展能力,要想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就要发挥出他们的智慧,让他们在一定的故事基础上进行丰富的想象,最终完成一个美好的故事。这就要让学生融入教材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例如在学习《望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动动脑,把之前学过的关于描述月亮的诗句都总结一下,然后找出不同诗句当中月亮的不同样子,说说自己最喜欢哪种月亮,并试着用写作的方式把它描写出来,还可以描写在月光照耀下的山水景色,收集关于山水的诗句。在多次揣摩和改写的情况下,学生经过对诗句的多次理解,想象月光下的美景,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加深对教材的理解程度。

五、结语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尤其是在写作中,它既需要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又需要学生的模仿与想象能力。因此,学好语文必须要随文练笔,从平时做起,从开头做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学会根据不同的文章题材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模仿、改写、练习和续写。随文练笔对于小学语文的写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练习,这对于小学生以后的写作能力有非常大的提升。因此,教师要重视小学语文课堂的随文练笔,引导学生学会写作。

参考文献

[1]邓仕荣.浅谈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有效训练途径[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5).

中学地理学习方法漫谈 篇4

中学地理学习方法漫谈

地理对现代公民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是中学阶段一门重要基础课程,部分学生对地理学习存在误区,导致地理学习成绩不理想.地理学习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地方.学习地理,首先就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其次要加强不同学科之问、初高中之问的知识联系,做到融汇贯通,第三要多用地图,用好地图,掌握图的内容、发挥图的作用,是学好地理知识的.关键,第四要针对地理学科不同的内容采用或文或理的学习方法.

作 者:杨玉云 作者单位:镇江实验学校魅力之城分校,江苏・镇江,212000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38.5关键词:学习兴趣 知识联系 地图 学习方法

学生干部工作方法漫谈 篇5

2012-04-18 10:04:37

分类:教学案例

★回归考点,夯实基础

首先,考生要努力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化被动为主动地去学。如果说前两轮是跟着老师和月考走的话,那么冲刺阶段则应是“让我作主”,对最后总体复习的内容及时间安排心中要有一盘棋。这是回归考点、提高效率的前提。

其次,要仔细研读考纲,明确增删的知识点,避免做无用功。有的同学认为考纲主要规定了考试范围,没有多少新东西,其实这样想是不对的。如文综“题型示例”有42道选择题和13道非选择题,在材料选取、设问角度和答案组成等方面有很强的示范性、导向性,绝不可一翻了之,仔细研读定会使你获益匪浅。

再次,回归考点一定要把课本主干知识的线索理清,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和一个个小专题,对所学知识争取做到“成竹在胸”。你可以通过目录和有关复习用书帮助完成,但要防止这一工作过粗,不能仅停留在对历史知识的一般掌握和两轮复习的简单重复上,而对一些历史概念、观点和规律性认识等一带而过。同时你要明白夯实基础,提升思维,也不等同于人为地去加宽、挖深所学内容,这是跟目前以中档题为主的命题趋势相背离的。笔者认为,对课本最好的处理办法是:既要做到宏观把握,又要细到微观体察。

★关注热点,学会运用

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往往从现实点问题切入,用新材料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考查学生运用已知解决问题的能力。热点问题可以是当年发生的大事,也可能是去年或今年恰逢十周年的大事。2006年逢十周年热点很多,如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年、西安事变发生70周年、二战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60周年、“八大”召开和三大改造完成50周年、联合国建立60周年等。同时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部崛起和区域经济问题、三农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能源问题、、“神六”飞天、日本教科书和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国际反恐和伊拉克问题、中东问题、朝核问题等时政热点内容也值得关注。

考前考生要适当找一些热点试题加以演练,以启发思维,提高解题能力。但关注热点绝不可舍本求末,而把大量时间用于搜集五花八门的所谓“热点”去了,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和自身的基本技能永远是第一位的。

★扫瞄交点,开阔思路

人们发现:在跨学科文综试题中,地理学科往往首当其冲,交待出问题的空间位置,紧随其后的一般来说是考查历史时间纬度中的问题,最后才是政治原理的考查。这种交叉式呈现方式尤其在新材料创设情境中,往往让人不知所措,感到高深莫测。其实,在“3+X”高考模式中,绝大多数试题考的仍是学科内的综合,跨学科综合试题乍一看是未曾谋面的“巨无霸”,实际上却是“纸老虎”,它只能吓倒那些三科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而又缺乏审题能力的人。对此,正确的学法是适当注意政、史、地三科有可能共同设题的热点内容,以开阔思路,增强

应考的适应性;同时以学科为本和回归教材为指针,绝不要为找交叉点再耗费为数已不多的宝贵时光。

★消除盲点,查漏补缺

随着复习的不断深入和高考的临近,及时反思自己在备考中的知识盲点以及学法、解题方法的误区十分必要。你可以将以前考过的试卷系统地翻一遍,特别是多看一看那些错题;你如果对书上某些章节的内容总感到不熟,理解不透,建议你考前可再多看看;还有对文物图片、数据、表格、地图及注释(多种观点),你是否都能做到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能前后联系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利用书中现成地图来设题是不乏先例的,如2000年上海隋、元运河图题,2004年广东唐、宋城市布局图题,2005年上海德国版图变化题等。我们认为只要备考盲点消除了,并注意审题,高考成绩自然就找到了生长点。

★平衡支点,轻松迎考

保持平常心是考场取胜的有力支点。研究表明,适当的焦虑是有益无害的,但临考前思想负担过重,精神过度紧张,造成食寝难安,情绪不稳,就会影响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事实上只要平时学得踏实,就没必要杞人忧天,患得患失。还有对自己的实力和目标定位要恰当,同时考前要做到劳逸结合,这些对心态调整和考出水平都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如有问题和担心要及时告诉你的老师、父母。愿你用必胜的信心,饱满的热情,撑起一片未来美好的晴空。

★重视构建知识体系,继续夯实学科基础

1.形成网络,提升思维。对知识重新整合,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达到思维品质的提升。①专题内容要细化,避免“大而空”现象。②将专题复习与单元复习有机结合,利用课本标题,整体把握课本知识。通过回忆某一阶段相关章节、子目的标题,对其进行综合归纳,形成历史的阶段特征和基本线索。在此基础上,选择性地突破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典章制度和历史概念等。②注重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

2.回归课本,夯实基础。要从题海中跳出,留出更多的时间回归课本,“返璞归真”,准确完整、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运用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以及历史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①重视理解,融会贯通,明晰题干与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②重视主干知识,掌握历史发展的脉搏。③从内涵、外延等方面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对历史概念、历史结论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④重视事件发生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⑤重视查漏补缺,注意知识盲点和盲区,准确记忆、灵活运用课本中的每个历史概念和历史史实,不留漏洞。在最后一个月,要迅速回归课本,恢复记忆曾经记住而现在有所遗忘的知识,弥补记忆漏洞,解决尚未记忆的死角,加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记忆。

3.立足与高考相关的理论知识,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理论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寻找综合切入点,强化适应性训练

1.寻找综合点。

①寻找历史学科内知识的综合点,集中主要精力搞好学科内综合复习,注意有关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或为当今提供借鉴的专题史知识。

②寻找历史与政治、地理学科间的综合点,注意选取那些能够与地理、政治有机结合的历史主干知识进行复习,克服文综训练中的题海战术及面面俱到、主次不分的缺陷。

③寻找历史与时政热点问题的综合,注意与热点问题结合,不能一味追逐热点,必须考虑这类试题的命题主旨。

2.梳理一年来的重大时政热点,以时政热点为切入点,找出历史学科与地理、政治学科有可能进行综合的结合点,从历史学科角度深入挖掘和探讨,培养运用书本知识解答实际问题和学科间综合的能力。

3.重视学生的适应性训练。根据学生实际和高考要求精选习题,重新组卷,进行限时强化训练。在选题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①基础性原则,突出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学科热点和规律的总结;

②适应性原则,研究近三年的全国文科综合测试题,准确把握高考动向和发展趋势,争取选题与高考试题的命题角度、命题形式和试题难度基本一致,让学生通过模拟训练逐步适应高考试题的能力要求。

③适量性原则。每次训练都要有的放矢,做到精选、精练、精评,去细取精,取我所能,为我所用,难度要尽量接近高考,题量不宜过多,要针对学生薄弱环节、当前热点、重点难点和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对有代表性、典型性、迷惑性的问题着重讲评,要画龙点睛,对学生都会的题目一笔带过;练习要在固定时间内完成,全批全改,让学生看到得分,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关注时政考纲,重视学考技巧

1.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运用“联想记忆法”、“专题归类法”、“综合分析法”、“比较记忆法”、“求同求异法”来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注重学生审题能力和行文能力的培养。

2.重视高考信息的整理与运用。认真研究考试说明,通过对照2005年考纲,找出2006年考纲的新变化,调整复习重点和思路,特别关注《基本题型及其考查的主要能力示例》和所附样卷,认真阅读、领悟《示例》题,了解2006年高考试卷的长度和题型分布,窥视高考命题的走向。

3.重视卷面的规范要求。提醒学生不能在试卷上使用修正液和习惯性的圈点写画,保证高考中卷面整洁,书写工整;要强化文字表述训练,力争史实全面,观点明确,层次分明,卷面整洁。

4.掌握作答技巧。

①掌握审题技巧,注意审清时间、关键词、求答项、命题意图和材料出处,即读题三遍,题意自现。

②熟练答题技巧,带着问题读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分清材料层次,获取有效信息,将问题、材料与教材的相关知识挂钩;分层作答,一层一段,切忌一气呵成;主观题答案客观化,忌长篇大论;善抓关键词句,注意发散思维,多层次、多角度地搜寻要点;看分答题,明确试题难易和答题量的比重。

高考历史的最后阶段复习工作量大、记忆容量多,必修三本教材和选修四本教材,必须完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拉网式复习记忆(选修多数学校选择一到两本)。如果简单的“炒现饭”,则不能达到考试大纲规定的四项能力要求。

★历史标题复习法

历史知识的记忆慢一项浩瀚的系统工程。撑起这项记忆工程骨架的就是历史教材的大小标题。把各套教材的“编”、“单元”、“章”、“节”、“目”、“块”等大大小小的标题按教材的编排体系整理出来,编成多杈树状历史标题网,用树状历史标题网把历史内容从远至今、自宏而微、自高而低连成一个有序化复习网络。

记住这个树状历史标题网,为脑海中所记忆怕浩繁历史知识建立了视窗化的菜单式目录。考试时,遇到相关历史问题,潜意识可以循着这个历史标题网络层层快速搜索提取相关联的历史知识。

★历史串线复习法

历史串线记忆怕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纵向串线记忆民,一种是横向串线记忆。纵向串线复习是按时间、朝代、年代的演变进行一块块纷繁细碎历史史实的记忆。比如:以重大事件为线索,以近代外交为线索,等等。一纵一横,一经一纬,织成一张完整的历史记忆之网。

例如:复习中国历史,可按图示进行彩珠结网串线记忆。

★历史对比归纳复习法

对比与归纳是复习好历史最常用的两把历史“思维之剑”,宏观上:纵向的古今对比、横向的中外对比;微观上:背景对比、特征对比、时间对比、事件对比、人物对比、演变对比、„„,正是在这一连串史实对比中才能比较历史进程的异同,归纳总结历史规律,评论分析历史史实。史实对比就是历史事件的相互碰撞,在碰撞中才能产生历史思维火花。

★历史小专题复习法

小专题复习法是提高历史应考能力不可缺少的一环。高考卷面中,专题考查特征非常明显,可以说是“无历史专题不成卷”。通过精心拟定某一特定专题将中外古今有关史实梳理归纳在一起,既有利于记忆又有利于应考,还可拓深历史辩证思维水平。

例如:

可把“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必修一第四单元),每一个阶段就是历史知识小专题经纬之网中的一颗彩珠,先结网后育珠。做过的试卷、订正过的错题,也要分类剪辑成历史小专题保存下来。

★其他历史复习方法

三层面复习法、“要旨”复习法、关键词复习法。

复习任何章节的历史知识,均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层面入手,这六大要素如同六大缤纷色彩描绘出一幅幅历史画卷。

教材(人教版)每课都有一个“本课要旨”,是对本节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是我们要求学生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围绕“本课要旨”提出问题,往往就抓住了教材的灵魂。

同学们到图书馆查阅科技文献时可以看到:几千字的科技论文,用几十个或更少的关键词提炼出主旨。电脑上网查询相关信息资料,仅需要输入几个关键词即可迅速找到相关信息。在历史复习时,为压缩记忆量,可多用关键词记忆法,找出一段史实文字,划出其信息量大有代表性的几个或十几个关键词,就可轻松记住细节内容。

使用上面三种历史复习法可以大大培养同学们复习历史的归类归纳能力、综合概括能力、比较联系能力。

另外,历史做题与其他文科做题一样十分讲究答题规律和答题技巧的使用。这里历史试题的“题眼”分析十分关键。找准题眼,就等于找到正确答题的钥匙。每次历史模拟考结束后,都要对自己答题经验得失进行总结。

班主任工作漫谈 篇6

徐州市杨西小学 王璇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引领一个班集体走向成熟和成功的主心骨。如果说一名普通的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那么作为班主任就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仅要对教书育人这一职责在思想上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全面的理解,而且还要在行动上有更多、更扎实的付出。

一、上浮下沉——准确定位师生关系。

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一个优秀班集体建设成败的关键。在师生关系中,由于教师和学生担任的不同角色,往往使教师相对处于主动地位。所以班主任应经常提醒和暗示自己在一切师生交往活动中,尽量“下沉”自己的地位,向学生看齐。班主任应走出办公室、走下讲台,关心并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来。给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丝赞许的目光、一句关切的话语无疑都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催化剂。同时班主任还要有意识的“上浮”学生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班主任在师生交往中要讲事实,讲道理,哪怕是再细微的错误,也应坦诚的向学生说声“对不起”,接受学生的一声问候、一次礼让都应由衷的说声“谢谢”。久而久之,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体验到和教师的平等感,从而消除师生沟通的障碍。

二、前后兼顾——诚心关注全员全面发展。

作为班主任,对待学生应始终坚持“平等对待,前后兼顾”的原则。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每个班集体成员在任何时候都能进入自己的视线而不被遗忘。毕竟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是培养和推动整个班集体的整体发展。所以身为班主任老师,必须遵循集体减1等于0的法则,牢记“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育宣言,不歧视任何一个学困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在任何方面掉队。

三、左思右想——主动减轻学生的包袱。

一个合格的班主任不仅是学生的良师,也是学生的益友。既是学生在求知和人格成长道路上释疑解惑、指点迷津的引路人,又是学生生活中的贴心人。一个班集体中,不同的学生偶尔或经常会被不同的问题困扰甚至折磨。如单亲儿童对父爱母爱的渴望、留守儿童对家庭亲情和温暖的祈盼、贫困儿童对学习、生活用品的需求等等。这些负面因素的普遍存在,均不同程度的对该部分学生的学习、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面对诸如此类情况,班主任应设身处地,思学生之所思、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需。从物质上尽力帮助他们,从精神上深情抚慰他们,以减轻他们的精神和思想上的包袱。

四、严慈相济——辨正对待学生的错误。

由于我们的工作对象是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孩子,他们在认知、自我调控等方面的能力非常有限,因而班主任应从内心允许孩子犯错误。班主任要做的是适时、适地采用灵活、辨证的方法科学处理好不同学生的不同错误。一方面,在对待学生由不良的言行习惯而诱发的错误(不讲卫生、不注意安全、不讲文明等等)时,态度要明确,要求要严格,不姑息,不迁就,通过说理教育、正面批评等手段,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错误及后果,直到彻底改正为止。另一方面,部分学生犯错误是因学生出现心理障碍而引发的。班主任应从心理上理解和同情犯错误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关心,多和他们交流谈心。真诚的帮他们提出有效的建议甚至具体方法,使他们在不断的进步中逐步改正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错误。

五、积少成多——积极暗示学生建立自信。

“只要从心理上得到一种积极的暗示,那么暗示的对象就会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之中”。这就是著名的皮革马里效应。诚然这是班主任工作中最重要、最适合的 “法宝”。在一个班集体中,虽然学生之间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差别,但班主任应抱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要以广阔的视觉看待学生,多一份人文关怀,少一点功利色彩;从相同的目的(肯定优点)出发,从不同的侧面(不限于学习)、不同的层面(不限优点的大小)着眼,随时发现学生在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优点和点滴进步,及时给予积极的肯定性暗示。同时为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优势领域建立进步档案(如好人好事、表扬稿等)和成绩档案(包括优秀作业、各种自创性作品等等),定期在班上展览、推荐、轮流介绍,提高每一个学生在班集体中的知名度,让他们在自己的点滴进步中体验到成就感,在积极的暗示中建立自信。

中学语文学习方法漫谈 篇7

然而, 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 尽管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对教法作了较多的研究, 如:单元法、四部法、讲读法、讨论法、评点法、图表法、以读带讲法等。虽然这其中有许多确实有效, 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究其本质, 仍都是“教”的方法。真正重视语文学法指导的可谓少之又少, 以致许多学生并未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对“语文学法是什么”还缺乏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没有从前人、老师或同学那里学习好的学习方法, 也不重视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 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据调查发现, 现在的中学生在语文学习方法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听课、记笔记抓不住要领, 效率不高。2.死记硬背, 不注意消化理解。3.不善于思考, 有问题不及时请教老师、同学。4.不看课本、不复习就做作业。5.忽视基础知识的基本训练。6.不重视写作。7.自学能力相当差, 不知如何去阅读理解课文。

所以, 中学语文教学中历来存在的“少慢差费”的现象, 这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不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掌握自己读书、自己作文的方法, 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因此, 要求学生具体掌握以下的学习方法。

1.学会使用工具书和学习参考书。

2.养成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

3.学会阅读一篇文章、一本书或一套书的基本方法。

4.懂得文章的写作方法, 会写常见文体的文章。

5.能运用“已知”去学习, 去开拓新知识。

6.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举一反三。

7.会分析评价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表现方式。

8.会在学习中及时发现问题, 能质疑问难。

9.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测试, 查漏补缺, 获取知识。

10.养成动笔墨读书的良好习惯。

语文学习方法的培养离不开语文教师的指导, 即在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 指导他们一定的学习方法, 并在学习实践中恰当地选择和运用, 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具体的学法, 如, 字、词、句、段、篇、章的学法, 听、说、读、写的学法等。但光有这种方法还不够, 还要学会把学习方法加以迁移, 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 学习上的许多细小问题, 往往可归纳为能否合理运用时间, 做好预习, 提高听课效率, 做好课堂笔记, 认真完成作业, 及时进行复习, 掌握应试技巧, 抓好课外学习等。只有进一步指导学生从较低的事实性认识过渡到较高级的抽象概括、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阶段, 才能使学生真正懂得学习方法的使用价值, 从而充分认识具体适用范围, 使学生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自觉选择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二是从本质上说, 方法是思维方式的外化形式, 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方式便外化为一定的学习方法, 但思维方式有新旧之分、好坏之别, 学习方法也有高低优劣之变。例如, 在阅读文章时, 常用的方法是按字、词、句、段、篇、章, 从形式到内容的顺序理解的方法, 这固然有效, 但太慢, 不能算是理想的方法。如果换另一种方法, 即通过粗读, 暂时舍弃一些难懂之处, 迅速而概略地了解整体, 进而立足于整体, 鸟瞰各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显然, 这种方法优于前者。由此可见, 学习方式的训练也在于思维方式的训练。在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时, 教师应让学生明白事理, 即通过思维来理解方法的本质, 掌握方法的要点, 并在实践中反复训练。

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应重视研究教师的“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这是早已明确的问题。但同时也应明确, 肯定学生主体地位, 绝不能否定或贬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 只有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 学习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效。在学习方法方面, 如果教师重视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指导, 无疑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而保证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中, 所谓教师的“导”, 说到底应就是通过有效训练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学生的“主体”, 说到底就是在训练中理解并有效地掌握这些方法。

漫谈科学与科学方法 篇8

“科学”一词在外文里来自拉丁文scientia,意思就是知识。那么科学是一种什么样的知识呢?一般的解释如下:1.与直觉、信仰有别。2.根据观察、研究、实验来决定研究对象本质或原则的有系统知识。3.某项个别研究,特别是以假设与实验为手段来建立某种有系统的事实、原则与方法,如音乐科学。4.有关大自然或物质界的有系统知识。5.通过训练与经验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如拳击科学。用一句话来综合以上的解释,可以说:科学是客观的、逻辑的、有系统的分析方法,用以分析种种现象,并借以累积可靠的知识。

这里我们要注意几个字眼:客观、逻辑、有系统、累积、可靠。首先是客观。客观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没有个人的幻想、偏见搀杂其间,另一层就是没有价值判断在内。价值判断简单说就是平常所说的“好”“坏”。科学领域里只有真假,没有好坏可言(至于科学为谁服务,那是另一问题)。谁也说不上3十2=5是好是坏;或者声音在空气里的速度331m/sec是好是坏。同理,假如有人说,进步的社会里重力加速度要比反动的社会里重力加速度来得快,那就要闹笑话。苟子说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正好说明客观这个意思。

其次是逻辑。科学不只是事实的堆砌,也不是公式手册。一本食谱写得再精确(用什么料,用量多少,等等)也不是科学。因为那里面没有逻辑的推理与分析。换言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事情谈不上科学不科学。那种神农尝百草式累积下来的丰富经验,当然十分宝贵,但还不能视为严格的科学。这样说,并不是否定丰富经验的价值,而是说这些丰富经验只能作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或参考资料,绝不能称之科学或取代科学。第三是有系统。这也就是说科学对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有其一定的方式,而不能随兴所至,想到哪一步就做哪一步。科学过程严格要求由资料收集经过逻辑推理而达到结论的顺序。不能反其道而行:先有结论再收集有利于结论的资料来证明结论的“正确性”。那种做法不属于科学范畴。

第四是累积。科学是累积性的。因此科学的园地里只有“后来居上”而没有“止于至善”。科学上的“真”永远是相对的。科学界后人推翻前人定律的史例甚多。李政道、杨振宁推翻了物理上的守恒律就是一个例子。科学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正是由于它具有这种开放性与动力性。“此言一出,万世遵行,毋庸再议”,绝不属科学范畴。

第五点就是可靠。可靠此处的意思是就预测性而言。科学上特别强调精确原因即在此。多少量的氰化钾能致人于死;水在常压下多少度会开,多少度会结冰;金的熔点是多少;这些都有一定。张三去量如此,李四去量也如此;今天量如此,明天量也如此;在中国量如此,在外国量也如此。这种可靠性也就是科学最能服人的地方。科学和走江湖卖膏药不同,走江湖卖膏药可以说得天花乱坠,到时候全不兑现。科学绝不能搞这一套。所以可靠性也是判断是否是科学的一个试金石。

对什么是科学有了大致的认识以后,现在让我们谈一谈科学方法。科学方法大体来说包括下列诸步骤:1.问题的提出。2.假设。3.资料收集。4.科学分析。5.结论(经过科学分析必然会导致某种结论,所以结论实际上是科学分析的延续,而不是一个特定的步骤)。这些步骤适用于一切科学研究。

先谈问题的提出。我们知道科学只不过是人类各种活动其中之一,其他活动诸如宗教、艺术、哲学、政治等等既不属科学的范畴,于是他们的问题也就无法用科学方法解决。要用科学方法研究问题,首先就要提出科学上能解答的问题。这一点不搞清楚就很容易走上迷信科学万能的歧途,然后失望之余又觉得科学一无是处。

科学上能解答的问题有几点特征:第一,问题要很明白,很具体。其次是要在现有手段,现有资料能解答的范围之内。象“生物体如果完全免疫可以活多久?”就都不是科学问题。因为我们现有手段、现有资料都不允许我们创造问题中的假想情况。这种问题也许能从哲学或玄学里找到答案,但和科学无关。第三点就是科学问题必须要能用客观的术语回答。而这种术语要以公定者为准。换言之科学用语不能搞标奇立异、与众不同那一套。譬如说,如果甲心目中的原子和乙心目中的原子是两种不同的东西,那就不必谈什么科学不科学了。当然,现有用语不够用时,绝对有创造新用语的必要。

现在谈假设。假设有两类:第一类是人所共知但未经实证的事实或关系,包括“铅比锡重?”,“男人比女人容易得感冒?”诸如此类的问题。第二类假设是有关变数之间的关系。中国俗语说“牵一发动全身”,这一类假设的目的就是要看看牵某一根毛发的时候,到底全身是怎么个动法?有没有什么规律?

有了假设再下一步就是收集有关资料。这一步包括文献检阅,取样以及仪器、工具的设计与制作(包括购买,如果市面上买得到)。先谈文献检阅。我们上面曾提过,科学知识是累积性的。许多我们想研究的问题前人也曾想过或研究过。检阅文献能使我们踏着前人研究的基础继续前进,不必另起炉灶重头来起;同时也可以使我们避开前人走过的死路,以免白花力气。说到这里大家一定能体会到,编排周全详尽的文献对科研工作是多么重要。这项工作,前人不做,我们这一代吃亏;我们不做,下一代更吃亏;因为知识愈积愈多。国外比较先进的国家,各行各业都有详尽的文献,这无疑有助于他们多快好省地更上一层楼。

取样主要是由于研究对象数量太庞大,一一研究起来太不经济,时间或财力都不允许。取样要取得成功最要注意的就是样品对整体的代表性。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篮子里有一百个红球,一百个白球,一百个黑球,要从中选三个球作样品。如果你能选一个红球,一个白球,一个黑球,这就最具有代表性。如果你选了三个都是同色的或两个同色一个异色,那就不具代表性或代表性很差。关于取样的详细技巧,那是统计学上的一个专题,此处从略。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取样和搞宣传是两回事,绝不能专挑风光活鲜的作代表。

仪器、工具的设计与制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干那一行都一样,科学研究也不例外。科学愈先进所需要的仪器、工具往往就愈要精密。靠瘸驴破磨磨不出大量优质面粉。关于如何设计、如何制作,我们此处也从略。我们只要知道科研工作上不能“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就行了。

资料收集这一步完成以后,再下去就是科学分析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一步才是科学研究的核心,而前述几项都是准备性工作。科学分析分析什么呢?主要还是分析因果关系。从事科学的人经常要问的一个字就是“为什么”?而这些“为什么”在普通人看来也许是不值一问的事:譬如苹果成熟了为什么往地上掉?当然,哲学、宗教、政治也探讨因果关系,不过那种探讨与科学探讨不同,科学上的探讨限于能由实证解答的范围之内,不能有“冥想”的成份。至于科学分析所用的手段则不外乎演绎、归纳等等逻辑推理。因此我们特别要强调: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才是发展科学的治本之道。

最后要特别提一下:科学不过是一个高层次的抽象观念。它和其他种种观念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那么黑白分明。而世间事物也不必纯然只属于某个特定观念(要是能那样,事情就简单了)。这里面总还是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余地的。

拉杂写来,疏漏之处甚多,尚希高明不吝一一指正,借收抛砖之效,于愿足矣。

上一篇:中学教师校级论文下一篇:机械设计研发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