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管理(精选8篇)
****县财政局(2011年10月24日)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民生,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民生资金管理机制,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根据上级安排,现将我县民生资金情况作如下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民生资金预算安排执行情况
2010年我县各项民生资金年初预算安排2060万元,完成2397.58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16.3%。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安排747万元,完成907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安排180万元,完成171.06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安排350万元,完成490.12万元;省属困难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安排7万元,完成2.4万元;基本公共卫生安排576万元,完成576万元;农村义务教育安排200万元,完成251万元。
二、各项民生资金项目执行情况(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5年下半年开始启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和《****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暂行规定》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东政发[2005]22号《****县人民政府关
据《****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施方案》(聊政发[2008]29号)文件要求,制定了《****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细则》,要求如下:
1、参保范围:中小学阶段学生、少年儿童、老年居民和重点残疾人员。
2、资金筹集情况:2010年各级财政补助标准为110元/人/年,其中省级财政补助77元/人/年,市级财政补助1.1元/人/年,县级财政配套31.9元/人/年。个人缴费的标准是一般学生儿童个人缴费20元/人/年、伤残低保学生儿童个人缴费10元/人/年、一般成年居民个人缴费140元/人/年、老年居民90元/人/年、伤残低保50元/人/年。
2010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3625人,省级补助资金到位437.98万元,市级补助5.92万元,县级补助171.06万元,参保居民个人缴费144万元。
(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县农村低保自2007年3月份开始启动。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关于印发低保制度的通知》文件,要求如下:
1、申报要求:2010年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低于1200元的,向户口所在村提出申请,由评议小组入户调查核实并张榜公布,民政部门核实无误后进行审批。
2、补助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户发放补差标准75元/人/月,其中,省级补助46元/人/月,市级补助5.81元
1、补助标准:2010年我县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初中 每生年均700元、小学每生年均500元,其中中央、省负担80%,市8%,县12%。
2、预算安排情况:根据上年预算执行情况预留义务教育配套资金,上级补助资金规模确定后,再根据负担比例落实配套资金,分批拨付教育部门。
3、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到位情况:2010年共拨付义务教育经费2059万元,其中:免杂费和公用经费、取暖费2034万元(中央、省级1649万元、市级137万元、县级248万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5万元(中央和省级20万元、市级2万元、县级3万元)。
4、资金拨付程序:按照改革要求,设立了农村义务教 育资金专户,实行专户核算,封闭运行,各级财政补助资金按季度拨付县教育局。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
(一)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坚持统筹兼顾、保障有力、收支平衡、留有余地,综合考虑收支因素,合理把握基金规模,严格按照要求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做到单独编报,有机衔接。
(二)预算编制的范围
社会保险基金项目的主要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商保险、生育保险等五项,基金预算包括收入预
(六)保值增值情况:
(1)落实优惠政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社保基金存入各国有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按三个月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计息”。对此我们高度重视,确保社保基金存款按优惠利率计息,避免利息损失。
(2)基金保值增值情况:对于财政专户结余的资金,除按规定预留支付费用外,全部按《社保基金财务制度》,转为定期存款,实现社保基金收益最大化。
民生政策顺民心、得民意,我县近年来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但是近年来民生资金标准提高幅度较大,超出了县级财政的承受能力,县财政配套压力越来越大,由于我县是省级贫困县,属典型的吃饭财政,建议上级领导适当减轻县级配套比例,缓解县级财政压力,以便更好的为民生资金支出提供保证。下步我们将继续把贯彻民生政策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加大支出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完善改革措施,把我县的民生政策贯彻好、落实好,不辜负各级领导的热切期望。
这说明了什么呢?
第一, 央行对个人住房按揭第二套住房贷款管理的强调, 说明了就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而言, 或早几年的住房按揭贷款而言, 个人利用银行的金融杠杆进行投资比重过高。很简单, 如果国内房地产市场, 特别是一线城市, 不是购买第二套住房投资比重过高, 国内房地产的房价这样快速飙升是不可能的。既然房地产市场投资比重过高, 对这些炒作性住房或投资性住房提高其准入门槛也是十分正常的, 也没有什么不妥, 而且这也是住房民生最为基本的一部分。
第二, 央行强调对个人第二套住房贷款加强管理, 也是针对最近房地产市场所发生的事情的。据悉, 随着国内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门槛的提高, 国内不少房地产市场发生了根本性逆转。如不少地方不是房价快速下跌, 就是住房销售量迅速下降。一些地方的房地产开发商及地方政府, 为了规避央行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管理政策, 或采取分期首付的方式, 或采取变相零首付的方式, 以便吸引房地产投资者重新进入房地产市场。对于这种现象, 央行重申第二套住房按揭贷款管理就是对这种现象的密切关注。
因为, 从美国所发生的次贷危机事件来看,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个人住房按揭首付比重的不合理性及虚假性。如果说, 央行不能够对目前国内市场所发生的这些现象严密关注并制止, 那么中国式的次贷危机也会随之发生。更何况, 中国没有美国那样有效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有效的多元化的房地产金融市场及严密的房地产法律体系。如果说中国式的次贷危机发生, 那么中国金融市场所面临的风险肯定要大得多, 这种风险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也肯定会要大得多。在这点上央行绝不会掉以轻心。
第三, 今年以来从紧的货币政策, 政府表示取得较大成果。事实上也是如此。因为, 就一季度人民币信贷增长的速度来看, 其增长速度已经放缓。但是这种商业银行信贷增长放缓, 并不是表现在企业的银行信贷增长上, 而是表现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增长上。比如一季度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增长就减少了近1000亿元。但是, 如果以本外币银行信贷总额及企业信贷增长上来看, 从紧货币政策所取得的成绩并不是那样乐观, 特别是房地产开发贷款, 其增长速度仍然很快。
不过, 如果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增长减少, 对整个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因为, 目前的房地产市场问题, 主要是个人利用银行的金融杠杆炒作房地产的比重过高。而个人住房贷款迅速下降, 也就说明了住房投资者在减少。如果房地产市场投资者减少或政策挤出, 那么投资比重过高的国内房地产市场就会发生根本性逆转。因为, 房地产供给的增加及投资者比重减少两股力量同时作用于一个方向, 会让过高价格的房地产市场逆转。这也就是房地产市场按揭贷款为什么严格管理的重要性。
第四, 央行关于个人住房按揭的指引, 其实与成熟市场体系的规则相比是太宽松了。在成熟的市场体系下, 任何个人要到商业银行获得住房按揭贷款都必须是四证齐全。比如代表个人信用的社会安全保障号、个人所得税税单、个人工资银行对账单、单位工资单等, 各商业银行就是根据这四证来确定贷款的信用等级、工资收入水平、个人支付能力等, 而且商业银行在给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时就可能根据这些资料, 来确定个人贷款利率水平、贷款额度及贷款时间等。但是, 就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 这些方面的规定则相差很远。甚至于在早几年, 律师事务所能够帮助贷款人出具假工资收入证明来欺骗商业银行, 而商业银行为了能够做成这一生意也是睁一眼闭一眼。所以, 在早几年, 没有人购买住房贷不到款的。因此, 这次对第二套住房贷款提高一点点门槛, 就能够把不少不合格者拒之门外, 就能够把一些投资者拒之门外。
总之, 《指引》要求, 各金融机构既要满足廉租房、经济适用房, 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房, 土地节约型、节能环保型住宅的开发建设和消费需求, 又要认真落实近期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的调控精神, 规范发展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和土地贷款。其重点就在于如何来遏制目前房地产市场不合理的住房需求或投资需求。遏制房地产的投资需求, 就得对从紧的货币政策不能够放松, 而个人住房按揭投资性住房贷款是从紧货币政策最为重要的方式, 央行要密切关注各商业银行如何来落实这些政策。
一、实施创新驱动,让群众更满意
第一,创新管理理念。把为民服务作为城市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寓服务于执法之中,变管理对象为服务对象,在精致上下功夫,在细节上多着墨,在服务上见真情,贴近市民、服务市民、惠及市民,根植为民服务基因,搭建便民服务平台,在管理理念上由“管字当头”向“服务为本”转变,变“事后处罚”为“事前服务”,变“被动服务”、“要我服务”为“主动服务”、“我要服务”,做到服务零距离,营造共管氛围,放大共建效应,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二,创新管理模式。构建服务、管理、执法一体化的“大城管”格局,实现城市管理领域的综合治理、共同管理、协作联动、标本兼治;明确市、县区、部门之间职责范围,施行城市管理督查考核办法,健全考评体系,强化监督考核,实现城市的精细化、动态式、超前性管理,努力把城市管理最新成果惠及更多市民群众。
第三,创新管理手段。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推进智慧城管建设,优化信息采集、任务派遣、处置反馈、监督评估等工作机制和管理流程,实施统一、科学、精细的定人、定时、定点、定标、定责“五定”作业模式,整合管理资源,强化网格管理,加强实时监控,做到信息共享,努力实现城市管理全天候、全方位;市场化运作烧烤市场、跳蚤市场等专业市场规划建设和非法小广告治理、洗车行业管理等,把政府购买服务向城市管理领域推进,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管理效能。
第四,创新管理标准。坚持高标定位,树立管理标杆,规范设计标准化管理制度运行平台,修订完善《淮北市城市容貌标准》等标准规范,做到工作流程化、标准可量化,推进定量定标城管建设;科学编制户外广告、街景亮化等专项规划,严格规划实施,规范标准设置,加快推进城市形象提档升级;规范“六小”便民服务摊点管理,疏堵结合、规范引导、方便群众;落实管理措施,强化源头监管,实现渣土管理规范化和运输公司化;提高门头店招规范设置档次,扮靓市容市貌,彰显人文底蕴;细化环卫作业督查考核制度,规范质量等级,界定作业范围,明确工作责任,量化评分标准,加强督查考核,注重事后整改,实现无缝对接、全面覆盖。
第五,创新管理机制。搭建分级负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性循环责任管理架构,对管理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完善机制,突出治本,形成闭合回路的管理新体系,确保问题发现在一线、解决在一线、逐项抓落实,实现督查、调度、点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完善多方参与的综合绩效考评体系,将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纳入城市管理绩效评估体系中,通过明查和暗访、城管系统自身监督考评和群众参与城市管理控制相结合的动态绩效考评形式,组织市民群众实质性参与城市管理考评决策、实施、监督、反馈全过程,夯实城市管理服务群众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在争取市民满意前提下提升工作效率。
二、优化城乡环境,让群众更幸福
优越的市容环境是激发群众支持参与城市管理积极性的必要条件。
第一,着力推进环境洁序常态化。一是坚持示范带动,实施市容管理精品示范街创建工程,科学编制规划,精细管理标准,对淮海路、相山路等6条重点路段沿街建筑外立面、门头店招、景观亮化、空调室外机等进行集中整治,提高“门前三包”、渣土运输管理、机动车辆清洗、摊点管理等管理服务档次和水平,建设精品工程,打造特色街区,塑造城市亮点,提升管理标杆。二是坚持常态整治,加强洗车行业、建筑工地、违法建设、渣土运输、临街建筑、户外广告、占道经营、车辆停放、乱搭乱建、非法劳务市场等专项规范治理;开展城市周边环境整治行动,重点整治城市出入口环境,抓好垃圾清理、违法违章建设整治、绿化提升、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和废品收购、加工维修等经营站点整治五项专项行动,力争一年见成效、两年巩固提高、三年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城乡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三是坚持惠民利民,采取政府分期购买建设、专业服务公司施工运行管理、政府部门监督考核的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合理布点设置,加快工程进度,推进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建设,缓解交通压力,方便市民出行,倡导低碳环保、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规范“六小”便民服务摊点管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全覆盖,推动管理升级、服务提质,把城市环境做得更优、更美、更精。
第二,着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引入竞争机制,培育形成政府部门定标准监督考评、具体作业市场化的环卫运行管理模式。积极推行道路清扫保洁、园林绿化清理、公厕管理服务等作业为一体的全覆盖、市场化运营模式,解决多头管理现状;加强环卫作业监管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变“花钱养人”为“购买服务”,实现环卫保洁公共服务优质化、高效化;加快推进东湖塌陷区存量垃圾治理、生活垃圾处理厂扩能升级和餐厨垃圾分类处理、危险废弃物处置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生活垃圾处理费征缴力度,抓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工作,逐步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力争在省目标考核中突破提升。推动农村清洁工程向村级延伸,点上完善提升、面上重点突破,实施后续运转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将农村清洁工程运转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不断提升运行质量和效果,力争两年内基本实现垃圾收集处理市域全覆盖;把环卫作业工作重心向“三线三边”和农村延伸,加强镇(办)市容环卫队伍建设、制度规范,深化城乡环境卫生升级达标活动,加大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后续管养、农村改厕工作力度,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城乡环卫一体化,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充分享受到城市管理的成果。
nlc202309012221
三、锻造一流团队,让群众更认同
队伍建设是城市管理工作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城市管理的成效。
第一,用好平台。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抓好城管人员的教育管理,形成队伍建设日日抓、月月抓、年年抓的常态化机制,解决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水平、纪律作风方面的问题,营造争上游、创一流、当最佳、站前排的良好氛围;坚持问题解决在基层、真情服务在一线,推行“包保责任制”,落实“一线工作法”,做到班子带队督导,部署工作在一线;领导包片查点,责任落实在一线;干部上路督查,问题处置在一线;队员精细巡查,长效管理在一线,当好“马路局长”、“马路队长”、“马路队员”,以良好的城市管理形象最大程度地赢得广大市民的认可。
第二,丰富载体。通过政治学习、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学法竞赛、以案释法、集体讨论、典型宣传、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以及新时期城市管理人员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提高队伍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责任意识和执法水平,使每一位城管人员增强大局意识、法治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牢记规范行为、文明管理、依法执法、热情服务原则,改进工作作风,增能力聚合力,以自身行为维护队伍良好形象,确保队伍“零”违纪、管理“零”投诉、执法“零”差错、保障“零”失误。
第三,重视管理。建立完善权责明晰的责任机制,推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绩效考核、末位淘汰等管理措施,奖惩分明、奖优罚劣,激发队伍内生动力;实施阳光政务,强化源头防控,加强廉政教育,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和民主评议工作;坚持一宣传二告知三纠正四处罚的执法“四步曲”,以制度管理,用制度激励,打造风清气正环境,展示阳光城管形象;充分发挥市容管理行业指导作用,设立社区城管工作室,配合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加强对各自城管队伍的管理,纠正并防止个别人员有损队伍形象的行为。
第四,培育文化。开展道德讲堂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习和文体活动,培养城管人员的人文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法纪意识,展示良好的职业情操风采和文明礼仪风貌,打造团结文明、健康向上独具特色的优秀城管行业文化;设立城管爱心帮扶基金、爱心血库,开展爱心助学、扶贫济困、义务献血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受助人群送去关爱和温暖,让爱心城管的理念得到更深、更广践行,在群众中树立起城市管理队伍有智慧、有责任、有爱心、有纪律的良好形象。
四、注重社会参与,让群众更理解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群众是城市管理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最终受益者,只有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才能真正管理好城市、经营好城市。
第一,拓展互动交流空间。进一步加强与市民特别是网民的交流,尤其要重视与经常在网上就城管执法工作发表批评性言论的网民进行沟通,解疑释惑、化解热点,扩大共识、凝聚力量。要高度关注重大突发事件、重大典型事件,做到随时发现新情况,在第一时间说明真相,平衡观点,引导舆论;要加强志愿者、街巷长、片区长、监督员等“百姓城管”队伍建设,开展“市民看城管”、“城管开放日”、“我做一日城管”、“小城管、小环卫”和城市管理服务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工地、进乡村等互动体验活动,让社会各界更直接感受城管、更深入认识城管、更全面了解城管、更积极支持城管,构建人人参与、个个有责的全社会城管环境支撑系统。
第二,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加强与工商联、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行业协会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全市广大个体工商户和企事业单位理解、配合、支持城市管理;与文明办、工商质检等部门开展“文明经营户”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商户参与城市管理,争取共建单位和社会各界支持;完善城管人员、沿街业主“双向知晓率”监考机制,促进沿街单位和城管人员之间互促、互联、互动,真正形成各方重视、参与城市管理的生动局面。
第三,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将城市管理置于社会公众和舆论监督之下,将公众组织的检查意见作为评比、考核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组织开展“行风对话”、“在线访谈”、“网友恳谈”等活动,提高“城管110”服务热线的社会知晓度,变“键对键”为“面对面”,借助群众力量及时发现问题,多方听取意见改进城管工作,激发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日常监督的热情,扩大城市管理的社会影响力,促进城市管理工作水平提升。
第四,引导群众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城管志愿者、业户自我管理、文明经营户评选等互动平台作用,城管部门引导,群众自治管理,实现群众在城市管理领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提升,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效能。在巩固服务外包公司、城管志愿服务队伍等组织的基础上,从网络空间、行业协会、自治组织三方面入手,继续探索城市管理社会化模式的有效实现途径,提高城市管理的社会参与度,让群众参与并主导管理,努力实现市容与繁荣统一、管理与服务交集、城市管理与社会效益双赢、队伍形象与管理效能齐飞,打造畅、净、美、绿、亮的城乡环境,不断增强群众生活幸福感。
(责任编辑:赵静)
民生档案关系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维护群众权益的原始凭证,是改善民生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民生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加强和改进民生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发挥民生档案在服务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际对我市民生档案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并就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一、我市民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1.民生档案信息资源情况
我市的民生档案种类繁多,有人口普查档案、公民出生档案、房产档案、公证档案等近50种。近几年,我市的民生档案种类、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涉及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和诸多行政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这些民生档案记载着民生工作情况,是反映社会群众有关权益的原始凭证,具有重要的查考价值,在解决民生问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2.民生档案利用情况
随着国家关注民生各项政策不断推出,人民群众对民生档案的查阅需求越来越大,民生档案的查询率越来越高,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据利用登记统计,全市近几年每年接待民生档案查询接近一万人次。其中,市综合档案馆每年4000多人次。为领导决策、机关管理、编史修志、工程建设、司法公证、计划生育、社会保险、企业改革、户籍变更、上学参军以及外出打工等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凭证,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
二、我市民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我市民生档案工作成效比较明显,大部分涉民单位建立了专门的档案室,库房配有防火、防盗、防光设备,配有档案柜等档案基本设施,有的还安装了档案密集架等。建立了以单位分管领导为主要负责人的档案工作机构,配备了专(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本单位的档案做到有人专门负责收集、管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和加强。
1.少数涉民单位的民生档案管理较为混乱。
有的部门档案管理分工不明确,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不明,流
动性大,对下属单位(股室)的监督指导不到位。有的乡镇、市直单位只注重文书档案资料的归档整理和移交进馆,而对专业档案(包括涉民档案)分散在各科室,没有集中统一管理,造成民生档案管理比较混乱。有的单位随意借阅,不履行借阅手续,对档案安全造成隐患。如有的乡镇土地二次承包等档案还散落在村里或者村小组中,个别的甚至遗失。有的国有企业破产改制后的档案还留存在主管部门或是各自企业。
2.部分单位不愿移交到期民生档案,安全保管无保障
一是个别涉民单位档案法制观念不强,以平时业务工作要经常查阅为由,不愿意把到期的民生档案移交给市档案馆。按档案法律法规,处镇和市直单位档案室的档案,在本单位保管十年后应移交市档案馆,但这些单位找借口未予落实;二是部分单位、乡镇的档案室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有的甚至还在各自业务部门(股、室)保管,很容易造成流失;三是有的单位因受人员、技术、管理不到位的影响,使档案无法得到安全有效的保管。
3.民生档案资源管理分散,不利于资源共享
民生档案属于公共信息资源,应为社会所用。民生档案涉及面广,形成的主体多而复杂,致使民生档案资源分散保存于不同的部门,因而形成了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群众查阅利用很不方便,民生档案的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如房产地产档案、公积金档案、各类社保档案、婚姻档案、学籍档案、出生档案、就业安臵档案、户口迁移档案、土地承包档案等都由各形成部门自我保管,比较分散,而民众又往往直接到档案馆查阅利用档案,结果难以查到所需档案,这就给广大民众查阅民生档案带来不便,难以使民生档案资源真正为社会所用。
三、加强民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1.加大档案法规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
一是要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充分利用电视、报刊杂志及档案信息网等媒体,宣传民生档案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信息。二是要加大档案教育培训力度,在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中,把管理利用民生档案作为重要内容,大力宣传民生档案工作,整体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民生档案意识。
2.抓好民生档案的源头管理,建立民生档案资源体系
民生档案来源于不同的行业和部门,内容丰富多样,而要做好民
生档案工作既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支持与配合。一是建议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强民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目标、要求,强化落实责任;二是从源头上抓好民生档案的管理。要从产生民生档案单位的建档工作抓起,切实做好相关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市档案局应本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开展到哪里,民生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密切关注民生工作的热点,提前介入对民生档案的指导,及时帮助各有关单位建立完善民生档案,特别要加强对新领域民生档案工作的管理,以推进民生领域建档工作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建立健全规范化的民生档案资源体系;三是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各处镇、市直单位要配备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宜选择责任心强,工作细致,有耐心,服务意识较强的人员担任,并确保人员相对稳定;四是要按标准设立综合档案室,添臵档案保管设备。处镇的民政所、农经站、国土分局、财政所、统计办、林管站、计生办、中小学、派出所等十个单位的档案由主管部门综合档案室归口管理。其它单位及行政村的档案,根据档案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处镇综合档案室负责管理;五是市档案局要指导和规范涉民部门制定民生档案归档范围、分类大纲和保管期限等相关的业务标准,规范民生档案管理的归属与流向,健全民生档案监管长效机制。
3.整合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形成“大档案”格局
针对民生档案资源分散保存于各部门,给民众利用带来不便的客观情况,必须整合全市民生档案信息资源,通过接收、寄存、代管等多种形式,把关系到人民群众利益的全市民生档案集中到市档案馆收藏保管。一是加大接收、征集力度。各有关单位形成的民生档案在本部门保存一定的期限后,应依法向市档案馆移交到期档案。逐步将全市范围内婚姻、公证、房产、林权、地籍、移民、土地承包、教育、就业、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出生证明、公共管理等关系社会管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的民生档案全面完整地接收进市档案馆,从而形成“大档案”格局,实行民生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实现民众利益保障的最大化;二是加强对濒危民生档案的抢救、保护和整合。全市国有(集体)转制企业档案濒临损毁,转制企业档案关系到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档案缺失,将给他们的养老保险、退休等手续的办理带来麻烦,将为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必须采取措
施,加以妥善保护和处臵。
4.加强民生档案信息化建设,建立档案查阅利用平台
一是将民生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列入全市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在全市建立互联互通的民生档案数据库网络体系;二是我市档案局要在丰富馆藏民生档案的基础上,对涉及民生的各类档案,集中力量,优先编制各种专题目录,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建立档案信息查询利用的平台,满足民众查档利用需求,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快捷方便的目标。
5.加大民生档案管理资金投入,保障档案工作需要
一是加大民生档案工作的投入,将档案保护费、档案征集费和档案宣传教育费列入财政预算,并给予档案现代化管理、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开发利用等方面的财力支持,确保民生档案工作需要;二是处镇、市直各单位要保障本单位档案工作经费;三是严格收费标准。全市档案服务部门要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批准的项目,按收费标准收取。
6.加大民生档案工作监管力度,推进依法治档进程
从城市管理与创新角度谈改善民生
——如何优化配置城市资源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化节奏也不断加快。截至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达到50%以上,这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城市的主要地位得到巩固,但是以城市为发展中心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了新的挑战。我们也要看到虽然城市化进程取得如此大进步,但是城市化还存在的各种问题不容小觑。中国的城镇人口占据中国乃至世界很大比例,城镇人民的生活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国家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取得的成绩,怎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民生是国家面临的一个极具挑战性问题。
我们都知道城市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国家把大部分资源都投入到城市。无论是交通、建筑、人才等各方面的资源,城市都比农村占优势,这也是造成城乡差距的重大因素,但是尽管城市拥有这么多的资源,但所达到的效果却没有最好,意思是我们投入的比得到的多。也就是说资源没有得到最大利用,造成浪费,这是恶性循环,最终会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有悖于改善民生战略。
民生银行2008-08-26 00:00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管理人员尽职考评试行办法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完善公司治理,规范本行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高级管理人员提升胜任能力,促进本行经营管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中国民生银行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工作细则》、《中国
民生银行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尽职考评是董事会发起组织的、基于本行高级管理人员履行岗位职责、完成董事会下达的经营管理目标情况所进行的考评工作,不同于上级组织部门发起和实施的领导班子及成员综合考评。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以下高级管理人员:总行行长、副行长、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分行行长。
第四条 总行部门总经理、事业部总裁的尽职考评主要由银行经营管理层负
责,董事会专门机构可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掌握基本信息,并将相关情况反馈
给银行经营管理层。
第五条 本行向投资机构派驻的高级管理人员尽职考评依据《中国民生银行
股份有限公司附属机构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进行,并将考评结果报董事会。
第六条 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尽职考评方式以多维度、持续性为原则。全方位尽职考评每年进行一次,尽职问卷调查每半年进行一次,同时辅以设置意见箱、监督电话、专门网站等尽职信息渠道作为补充。
第七条 高级管理人员尽职考评以促进能力提升、改进工作水平为基本目标,同时体现奖优罚劣原则,考评结果与职务聘任、解聘、薪资等级调整、业绩薪资分配、特别贡献奖励挂钩。
第二章 尽职考评内容及方法
第八条 高级管理人员的尽职考评内容分两个部分:领导力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考评结果以“综合得分+尽职考评报告”形式反映,综合得分满分为 200
分,其中领导力评价、绩效考核各占100分。
第九条 领导力综合评价是基于特定的领导力评价工具、结合本行战略与文化设计的包括德、能、勤、廉多要素的关键性综合能力指标,用于评估高级管理人员所具备的领导能力、行为表现与本职岗位目标要求之间的匹配程度。具体包括以下关键性指标:
(一)总行高级管理人员:廉洁自律、勤勉敬业、经营决策、统筹协作、合规管理、变革创新、执行力、人才发展;
(二)分行行长、事业部总裁:廉洁自律、勤勉敬业、经营思路、沟通协调、内控管理、开拓创新、运行效率、团队管理;
(三)总行部门总经理:廉洁自律、勤勉敬业、整体观念、专业水平、流程与效率、主动创新、有效沟通、团队培养;
第十条 领导力综合评价采取多纬度领导力问卷调查和行为事件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多纬度领导力问卷调查:基于既定的能力模型,针对能力模型要求的典型行为描述,搜集考评对象展现该典型行为的频率,并根据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获得对考评对象能力的评估的一种方式;
(二)行为事件访谈:根据领导力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进行针对性访谈,深度挖掘考评对象的所展现的典型行为特征,从而进一步对其行为风格和成功模式加以判断。
第十一条 绩效考核包括关键经营业绩考核和关键业绩事件考核。其中,关键经营业绩考核占70%、关键业绩事件考核占30%设置。
第十二条 关键经营业绩考核是指根据战略发展规划、董事会确定的经营目标以及总行分解下达的经营目标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绩效进行考核。具体指标如下:
(一)总行高级管理人员关键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净利润、净资产回报率、市值增长率、不良资产率、营业费用占营业净收入比例;指标权重根据《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
(二)分行行长、事业部总裁关键经营业绩考核指标:责任利润、日均存款、不良资产率、资本收益率、净非利息收入;指标权重根据本行分支机构业绩考核办法执行。
第十三条 关键业绩事件考核是根据考评对象述职报告中有关关键业绩事件结合事件访谈作出的、针对所完成的非定量重要工作事项效果进行的考评。
第三章 尽职考评工作组织领导
第十四条 高级管理人员尽职考评工作由董事会发起,由尽职考评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尽职考评工作领导小组由5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名,股东董事2名,由董事会提名委员会主席担任组长、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主席担任副组长。
第十五条 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负责高级管理人员绩效考核部分的考评工作,董事会提名委员会负责高级管理人员领导力综合评价部分的考评工作。
第十六条 董事会相关专门委员会办事机构、人力资源部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参与高级管理人员尽职考评的具体工作,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业机构协助工作。
第十七条 总行高级管理人员的尽职考评工作内容由董事会尽职考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分行行长由董事会尽职考评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力问卷调查,并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访谈,其业绩考核由总行高级管理层负责,并将考核结果报董事会尽职考评工作领导小组。
第四章 尽职考评工作流程
第十八条 高级管理人员考评工作流程包括考评启动、考评实施、考评报告、考评审议、考评应用。
第十九条 考评启动:尽职考评工作领导小组于结束后两个月内启动高级管理人员考评工作,包括编制考评工作计划、确定考评对象、发出考评工作通知等。
第二十条 书面述职报告:高级管理人员接到考评工作通知后15日内向考评工作领导小组提交填写完毕的述职表,内容包括被考评人工作中的主要业绩和自我评价。
第二十一条 现场述职:被考评对象向尽职考评工作领导小组述职,以会议形式进行。总行高级管理人员直接向董事会委派的尽职考评工作领导小组述职,其他被考评人由所在机构管理层组织述职。
总行高级管理人员述职时,邀请董事长、副董事长、监事会主席、监事会副主席、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成员、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成员参加;分行行长、事业部总裁、总行部门总经理列席。
第二十二条 多纬度问卷调查:在述职大会现场,向参加述职会议的人员发放多纬度领导力调查问卷,并在当天回收问卷。调查问卷由被考评者本人、上级、下级及同级人员填写,各层级评分权重由尽职考评工作领导小组确定。
第二十三条 行为事件访谈:对多纬度领导力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开展针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事件访谈,访谈对象包括被考评者本人、上级、下级及同级人员。
第二十四条 经营绩效考核:在财务数据经过外部机构审计之后,结合董事会确定的经营目标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定量的绩效考评。
第二十五条 关键业绩事件考核:是针对非量化的工作成果考评,根据被考评人提交的关键业绩事件报告及行为事件访谈作出考评。
第二十六条 日常尽职信息收集:高级管理人员尽职考评工作领导小组分别在总行、投资机构、分行办公场所设置尽职考评意见箱,开设尽职信息反映专门网站,设立尽职监督电话,多渠道收集日常信息。对于所反映的重要信息尽职考评工作领导小组应安排人员调查核实。
第二十七条 尽职考评综合报告:根据高级管理人员多纬度问卷调查、行为事件访谈、经营业绩考评、关键业绩事件并结合意见箱信息、网站信息等多维度考评结果测算出高级管理人员考核综合得分并作出尽职考评报告,尽职考评报告应经领导小组审核。
第二十八条 尽职考评结果反馈:在完成尽职考评报告15天之内,尽职考评工作领导小组约谈总行高级管理层人员,并向高级管理人员反馈考评结果,其他被考评对象尽职考评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总行经营管理层,由总行经营管理层根据本办法相关规定实施奖罚。
第二十九条 委员会审议:提名委员会研究审议高级管理人员尽职考评综合报告并提出任免或薪资等级调整建议;薪酬与考核委员会重点审议总行高级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报告,并根据《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制度》决定业绩薪资发放。
第三十条 董事会审议:将总行高级管理人员尽职考评及奖罚议案提交董事会审议。
第五章 尽职考评结果的应用
第三十一条 高级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结果直接与业绩薪资分配挂钩;尽职考评结果与薪资等级调整、职务聘任免挂钩。
第三十二条 高级管理人员尽职考评结果分为五个层级:优秀、良好、称职、待改进、不称职。具体考评结果根据考评得分、同级排名、综合考评报告等多因素确定。
(一)原则上被评为优秀的综合得分应不低于90分、良好不低于80分、称职不低于70分、待改进不低于60分、60分以下为不称职;
(二)同级管理人员尽职考评结果进行排名,被评为优秀的得分应排名在前
20%以上,良好的得分应排名在40%以上;
(三)待改进、不称职的确定根据当年考核实际结果由尽职考评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建议。
第三十三条 董事会聘任的高级管理人员薪资等级调整依据《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制度》及考核结果实施,具体标准如下:
(一)当年考核评为优秀或连续三年考评为良好的薪资等级晋升1档;
(二)连续两年考评为待改进或当年考评为不称职的薪资等级下调1档。
董事会批准聘任的分行行长薪资等级调整依据尽职考评结果,按以下标准执行:
(一)当年考核评为优秀或连续两年考评为良好的薪资等级晋升1档;
(二)当年考评为待改进的薪资等级下调一档,当年考评为不称职的薪资等级下调一级。
第三十四条 尽职考评结果与职务聘任免挂钩,具体标准如下:
(一)任期内每考评结果在称职以上且不少于一次在良好以上,任职期满原则上续聘同级职务。
(二)连续两年考评为待改进或当年考核为不称职将降一级使用。
第三十五条 对于分行行长的尽职调查结果及业绩考核信息,董事会可运用于资格审批程序和总行高级管理人员选拔程序,具体奖励与处罚由总行高级管理层根据本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董事会办事机构应建立高级管理人员尽职考评档案,并作为本行高级管理人员续聘、晋升、解聘、退出、接任的重要依据。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违纪违规及经营管理重大责任事故采用专项调查评估方式考核,由考评领导小组提出尽职评价综合得分的扣减分数及其它处罚意见,对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高级管理人员视情节轻重,可直接调整其尽职考评结果的层级,直至考评结果降为不称职层级或提请董事会解聘其管理职务。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规定的领导力考评、经营业绩考评的具体内容描述、计分规则等具体实施细则由专门委员会办事机构及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制定,报提名委员会主席、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主席审定后实施。第三十九条 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应组织研究开发专业化的高级管理人员胜任领导力模型及关键能力指标体系,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应不断完善本行高级管理人员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董事会应督促建立健全高级管理人才继任与开发的数据库。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本行董事会负责制定及修改,并由董事会负责解释。
关键词:民生档案,建立,管理,利用
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以来,民生档案及民生档案工作成为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关切的重点。关于“民生档案”一词,在学界和业界没有统一的概念认定,甚至有学者也提出了质疑。本文根据我市档案工作实际,基于民生档案是“各类与民生有关的专门档案”的概念展开。那如何做好民生档案工作呢?宋代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源头解决好民生档案的形成并归档问题是做好民生档案工作的基础。俗语有“巧女难为无米之炊”,那么米从何来?米的质量如何,能否让百姓既吃饱又吃好?如何能让粮食供应无缺,而且品种多样,米面豆兼有。基于此,笔者认为做好民生档案工作,首先要解决的是民生档案的建立问题,而后是规范管理及优化利用,即遵循民生档案的生命周期开展档案工作。
一、民生档案的建立———解决米从何来的问题
根据2011年国家档案局编制的《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表1),将14种专业档案划入民生档案范畴。
此表成为我们民生档案工作的抓手,针对每一种民生档案,我们都与相关产生机构积极沟通联系,多次指导,使其更新观念、重视涉民档案,能够按相关规范要求及时归档整理,建立档案。
二、加强指导与监督,规范民生档案管理———解决米的质量问题
一是严格贯彻执行民生档案管理的法规和制度。
民生档案来源于不同的行业和部门,种类较多,内容丰富。根据省档案局单独或与有关部门联合就社保档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土地承包档案、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破产国有企业档案、农村劳动力档案、信用档案、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等印发的规范性文件,我市也出台或转发了相关管理办法,涉及到的相关部门,我们也积极沟通,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民生档案管理机制。同时,定期回访,随时指导,使各重要涉民文件在形成之初就有归档意识、制作之时就有规可依、形成之后能科学管理。
二是以多种方式走进涉民单位,指导建立民生档案工作。
1.专题指导。依据我们列出的29类民生档案,以国家和省档案局要求为重点,以专题形式,深入形成单位,了解民生档案的内容、文件运转流程、保管及利用方式等,以档案专业知识进行指导立卷,建立档案。
2.区分系统培训。民生档案涉及到多个部门和行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救助、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我们对相关系统进行专门培训。把“系统抓、抓系统”的思想贯彻到民生档案工作上来。例如,针对教育系统的学籍档案、医疗系统的病案档案、房产和城乡建设系统的居住档案、民政系统的社会救助档案、市场监管系统的食品药品管理档案等,分别进行指导培训。有力地促进了各系统专门档案的科学化管理,同时带动了该系统其他各类档案的整体工作。
3.执法与指导相结合,促进民生档案规范立档、按时移交。把相关单位的民生档案工作纳入每年的档案行政执法检查范围,通过执法检查,发现并查处民生档案工作中存在的违法现象,增加依法管理民生档案的意识,确保民生档案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推动民生档案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同时,通过执法检查,更有利地保障民生档案指导工作的开展。执法与指导互为补充,共同推动我市民生档案工作的发展。
三、严格移交进馆制度,积极调整馆藏收集范围———解决粮食的保存问题
由于民生档案的专业性、产生单位的多样性、保管的分散性和利用需求的集中性等特点,我们根据国家和省档案局要求及我市工作实际,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丰富民生档案资源为手段,将相关民生档案按时或提前接收进馆;对一时不能进馆的民生档案,我们以年度执法检查、日常监督指导、专题培训等方式,提出管理标准,明确管理要求,强化监管措施,确保各类民生档案在形成单位内得到科学管理,为将来移交进馆打好基础。
根据各类单位变动情况及我市综合档案馆的保管能力,我们逐年将重点涉民的二级单位、事业单位的档案纳入进馆范围,以文书档案进馆带动专业档案的科学管理。
四、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提供高效优质服务———解决粮食的科学供应问题
对涉及民生的各类档案,集中力量,优先进行整理、编目、划控、数字化工作,为及时提供利用创造条件。
一要挖掘自身馆藏,优先对民生档案资源整理并提供利用。通过认真梳理,摸清我们市馆现有民生档案的种类和数量,结合民生档案利用工作的实际情况,本着“先用先整、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快馆藏民生档案整理、审查及开放步伐,为使民生档案及时服务人民群众打下良好基础。例如,我们接收某破产企业的档案,数量较大,因其会计档案中职工工资凭证对确定职工身份、工龄,办理相关社保事宜起到重要凭证作用,我馆就组织人力,优先将该企业的会计档案进行了重新整理。
二要多形式开发民生档案信息资源。我们通过日报、电视台和局馆网站平台等多种媒体,宣传介绍档案馆及档案工作。通过挖掘馆藏档案资源,编辑出版多种档案编研产品,有效地开发民生档案资源服务民生。
三要联合并推动有关行业、部门及时向社会提供民生档案信息。由于民生档案产生于不同的行业和部门,民生档案资源的全面整合和有效应用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充分发挥行政管理职能,主动与相关行业、部门加强协商和沟通,努力推动有关行业、部门向社会提供民生档案信息。我们利用现行文件中心,发布我市民生档案的数据平台,将不同行业、部门的相关民生档案信息进行集中整合,向社会各界提供服务,为建立广泛、完备的档案服务体系,推进民生档案信息共享创造条件。
一、民生档案的种类
根据对各单位民生档案情况的调查,东城区属相关机关单位保存的民生档案内容庞杂,形式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东城区档案馆现保存的涉及民生的档案,包括婚姻档案、招工档案、知青档案、公私合营档案、退伍军人分配档案等。其他区县档案馆还保存有部分房产档案、拆迁档案等。
(二)东城区属机关单位保存的涉及民生的档案有:
1、工商局保存的关于个体工商户、企业注册、广告登记等工商类档案。
2、民政局保存的婚姻登记档案,关于追烈、评残、换证、补证、一次性抚恤金等优抚档案,关于见义勇为人员确认档案,关于审批低保、生活补助、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冬季燃煤、清洁能源自采暖、高等教育新生入学、扶贫捐款等低保档案。
3、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经营管理中心、国土资源局东城分局以及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保存的关于拆迁、私产等房屋档案,关于协议书、售房合同、拆迁资料等经营档案,关于户口本、身份证和房产证复印件、评估报告、拆迁协议、审批表、领款凭证等拆迁档案,二手房出让档案,关于土地登记发证等土地登记档案。
4、劳动局保存的关于招工审批与备案、职工单对调等招工档案,关于审批退休、审批劳动能力鉴定、劳动仲裁、退休医疗等审批档案,关于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医疗支付等社保档案。
5、司法局保存的关于民事、经济、涉外的公证档案。
6、残联保存的关于残疾人康复服务、康复救助、辅助用具发放审批等残疾人康复档案,关于残疾人就业安置、教育培训情况登记调查等残疾人教育就业档案,关于残疾人状况登记、申请办理残疾人证审批等残疾人证办理档案等。
7、各街道保存的关于残疾人保障金(就业)、保障(助学、安置)、康复等残疾人档案,医疗救助档案,关于申办独生子女证、审批二胎申报表、一胎随父入户材料、独生子女奖励费等有关计生档案,关于低保、自谋职业、医保、灵活就业协议书等社保所档案等。
8、东城各中小学幼儿园及直属成人学院关于学生名册、学籍卡、毕(肄)业证书存根、中高考成绩及去向、市区级学生表彰册、校级学生奖惩名单、学籍管理等教育教学档案。
9、公检法以及纪检等机关保存的各种诉讼、判案等案件档案。
二、民生档案在管理利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通过对东城区属单位保存民生档案的调查研究,发现民生档案在管理与利用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民生档案种类庞杂、数量较多、动态性强
民生档案涉及各个领域,触及社会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产生的种类多种多样,数量也是颇为庞大。由于民生档案往往是以人为单位组卷,因此无论是与个体相关的民生档案,还是与某一群体相关的民生档案,都比一般意义上的文书档案等的产生量要多得多。而且在数量变化上,体现了较强的动态性,往往以个体为单位的民生档案,在一年中会有多次数量的变更。
(二)民生档案归属繁杂、管理标准不一
1、调研中发现,很多民生档案的归属不清,无法确定由哪一部门负责管理。比如公证档案,行政单位司法局有,各街道事业单位司法所也有。原来各街道司法所的档案管理由街道指导管理,但随着机构改革,司法所已脱离街道系统,在行政管理上,街道已无权管理各司法所的档案,而司法局又认为自己中途插手不便管理,造成此部分档案保管的分散。再如低保档案,民政局也有,各街道社保所也有,也是没有牵头单位出面统一管理。2、民生档案由于种类繁杂,保存部门不一,其管理标准也不统一。有的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行业管理标准,比如房管局的房产档案;有的由本部门根据工作实际自行制定管理办法;但大多数是既没有行业管理标准,也没有相关的实际操作管理办法,更没有档案部门相应的规范化指导,导致部分民生档案处于成包打捆、装箱入柜、无人整理的状态。
(三)民生档案接收进馆的范围没有明确界定
很多民生档案保存于各机关单位内部职能业务科室,而非档案室,其保存条件有限,有的甚至很糟糕,出现潮湿水浸迹象。这些现象一是由于部分单位行政管理没有理清、理顺,不知道应向谁寻求帮助与指导,不知道档案是否应当移交,移交给谁;二是各区县档案馆对民生档案的接收进馆范围也没有明确的界定,相关民生档案移交、接收工作无从开展。
(四)民生档案利用率较高,但数字化程度较低,检索不便
由于民生档案是真正涉及广大公民自身利益的,因此大部分的利用率都较高;但由于管理不到位,民生档案信息的检索体系还不完备,数字化、信息化程度较低,检索查询、提供利用方面还无法实现快速便捷的效果。
三、民生档案管理与利用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民生档案存在的上述各种问题,笔者认为档案部门当务之急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档案部门需对管辖范围内产生、保存的各类民生档案进行详细调查研究,摸清家底,做好民生档案排查和登记工作
1、各单位基层档案室应当结合本机关单位工作职能以及内部科室职能,研究各科室可能产生的民生档案种类,并深入科室进行实地调研、排查,对各科室实有民生档案种类、数量、整理现状、保管条件、利用率等各方面情况进行登记、汇总。2、各区县档案馆应当对本区域内各机关单位产生的民生档案进行分类登记、汇总,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对民政局、劳动局、辖区街道等形成民生档案的重点单位,应当深入实际,详细调研。可以建立民生档案登记和年检制度,详细记录本区域民生档案的形成和管理单位、主要内容、数量、整理规范和标准、信息化建设、开放利用规定和利用情况、移交进馆规定等信息,以便掌握民生档案管理和利用情况,实现有效监管。
(二)根据不同形式、不同服务人群等制定各自的管理标准或遵循行业标准,对民生档案实体进行分散保管,同时进行统一指导管理
各级档案部门应当从源头抓起,确保民生档案不流失、不散失。指导涉民档案管理部门完善相关业务标准,根据不同形式、不同服务人群等制定各自的管理标准或遵循行业标准,努力打造民生档案管理和服务的制度保障体系。重点抓好出生、学籍、劳动就业、婚姻、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城市拆迁、房地产、企业职工等民生档案管理。统筹管理,将民生档案进行简单归类、整合、集中控制民生档案信息数据。
(三)综合考虑民生档案的各种情况,合理规定进馆范围
根据以下几方面考虑、制定区县档案馆民生档案进馆范围:1、是否在较长时期内有较大利用需求。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供利用,所以民生档案接收进馆的首要标准就是看其是否有利用需求,且是否在较长时期内有较大的利用需求。如果民生档案只在三、五、十年等很短暂的期限内有利用价值,则没必要接收进馆,保存在各机关单位内部提供利用即可。如果民生档案在较长时期内有较大利用需求,如婚姻档案的保管期限为100年,当然要列入区县档案馆民生档案的接收范围。2、进馆档案实体材料动态性是否较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10年向县级国家档案馆移交,也就是说如果民生档案满10年向档案馆移交之后,仍需要不断地在原档案材料中添加新的材料,以确保此民生档案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那么笔者认为此类档案不宜接收进馆。3、进馆档案是否便于提供利用。在民生档案接收进馆前,需要考虑到区县档案馆提供档案利用的人员对相关专业民生服务政策的掌握与实际问题的处理是否能够到位,是否能够自如地解决相关民生档案利用限制、政策解释、档案查找相关线索等问题。如果民生档案接收进馆,可能会造成民生档案产生单位与区县档案馆之间的工作摩擦、相关工作的衔接不畅、公众利用民生档案的不便等问题,应当慎重考虑是否接收进馆。
(四)对民生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实现统一检索
加快民生档案数字化进程,加强民生档案信息化管理,加大对各涉民机关单位民生档案检索体系建设的指导力度,建立本区域民生档案信息检索系统,最终实现民生档案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
【民生管理】推荐阅读:
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方案01-10
民生资金监督管理制度05-29
民生资金监督管理办法09-26
民生银行战略管理分析07-06
社会管理调研:创新社会管理 保障改善民生07-10
民生工程07-22
民生专题训练09-06
纪检民生工程12-31
纠风 关注民生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