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表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表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表 篇1

1、依据: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特制订本细则。

2、目的: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

3、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普阳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用人单位应当实施有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检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并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和向劳动者公布。

4、监测点分布

根据普阳矿业开发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技术规范》进行布点,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编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点图。附图: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平面图。

5、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

(1)煤矿井下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煤尘、噪声及井下有害气体(CO、H2S等)。

(2)煤矿地面存在的职业病有害因素:煤尘、噪声、高温及毒物(苯及苯的衍生物、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气等)。

6、具体内容:

(1)煤矿井下安装安全监控监测系统,对井下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监测,监控中心负责对安全监控系统进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监控中心工作人员每天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有超标现象立即查明原因,编制相应处理措施进行预防。

(3)每天由监控中心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并上报矿长和总工签字后,建档备案。

(4)通风队瓦检员每班对作业场所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监测,将相关数据填写至现场管理牌板上,并汇报调度部门做相关记录。

(5)每月由通风队专职人员对作业现场的粉尘进行两次检测,并做好相关记录,有超标现象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6)每月由安监科组织人员对井下作业点进行一次噪声检测,并做好相关及记录;由机电科工作人员对作业现场的机械噪声进行一次检测,并做好相关记录。

(7)存在超标现象的地点必须编制防治措施进行治理。(8)有毒有害气体及粉尘检测报表必须经过主管领导签字审核后备案。

7、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和田七台河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普阳矿业开发有限公司

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细则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表 篇2

1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

该企业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某乡镇, 始建于1975年, 当时是炮采, 危险大, 产煤量、率低;2005年经过合并改组后, 也进行了技术设备改造, 成为现在的现代化开采煤矿, 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 年产煤300万吨, 在职职工546人, 生产工人469人。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为:割煤机割煤-输送带输煤-煤场-销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等。工人每日工作时间为8 h。

1.2 卫生防护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

该公司在生产时采取湿式作业及加强通风来降低粉尘浓度并定期为工人发放工作服、帽、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1.3 检测内容

粉尘、噪声检测使用仪器及评价方法、采样点、采样时间的选择,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工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5748-85、《工业企业噪声检测范围》GBT122-88的要求进行。粉尘浓度检测使用IFC-2型防爆粉尘采样器, 采用滤膜称重法;噪声强度的检测使用CENT-320型噪声仪, 采用等效连续A声级进行评价。检测结果的卫生学评价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进行。

2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检测结果

2.1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检测结果

在5个工作面选择24个粉尘作业点, 在工人呼吸带高度采集48个样品测定了粉尘浓度, 结果粉尘浓度在6.8~68.0 mg/m3, 平均27.2 mg/m3, 标准差16.4 mg/m3, 其中8个点合格, 合格率为16.67 %。

2.2 作业场所噪声强度检测结果

在作业场所工人作业岗位选择48个噪声作业点测定噪声强度, 结果噪声强度在49.7~96.1 dB (A) , 平均75.0 dB ( (A) , 标准差10 dB (A) , 其中44个点合格, 合格率91.67 %。

3讨论

长期以来, 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问题一直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已屡见不鲜。煤炭开采企业其煤粉尘的二氧化硅含量较高, 煤粉尘污染对个人健康的危害更是不容忽视。长期接触, 不仅可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还可能导致尘肺病的发生。从上述检测结果看, 煤炭开采企业粉尘污染严重, 监测点合格率低,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割煤时产生的煤粉尘浓度过大;二是生产工艺落后, 生产自动化程度不高, 导致工人直接接触粉尘过多;三是没有有效的除尘设施, 生产过程中虽有喷水除尘及通风, 但效果差;四是领导对防尘除尘工作认识不足, 措施不力。所以说, 只有彻底改变工艺, 如:加设除尘设施、改造生产设备、提高自动化程度、配套防护设施, 才能还工人一个舒适、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煤炭开采企业噪声主要来源于所使用的各类机械设备, 如割煤机、掘进机、输送机、打卯机等所发出的机械性噪声。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 既可以引起听觉系统的变化, 也可对非听觉系统产生影响。这些影响的早期主要是生理性改变, 长期接触比较强烈的噪声, 可以引起病理性变化。作业场所中的噪声还可以干扰语言交流, 影响工作效率, 甚至引起意外事故。所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控制噪声危害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可安排工人工作中短时间脱离噪声环境休息, 减少工人的实际接触噪声作业时间;另一方面可为工人配备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总之, 职业病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只有让《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逐步深入人心, 让各级领导和作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才能使职业病防治工作逐步收到成效。

参考文献

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 篇3

各单位、机关各部室: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做好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等法律、规章和规范要求,现对《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予以修订,请各单位结合实际对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并认真贯彻落实。

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

第一条 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是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制度适用于各分公司、全资子公司和相对及以上控股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二条 在属地内开展生产作业的劳务外协队伍、外租企业,由用工单位或租赁单位对其实施统一管理,并监督其落实本制度的要求。

第三条 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工作包括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定期检测与评价管理。

第四条

负责下达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计划,各单位负责本单位检测范围的审核、报备以及检(监)测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五条 日常监测、定期检测范围应当包含各单位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全部工作场所及其评价识别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不得仅对部分作业场所或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或要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仅对部分工作场所或职业病危害因素或进行检测。各单位确定的检测范围应由本单位主要领导书面审核确认。

由于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或现状评价导致检测范围(检测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等)增加或由于作业工艺、工作场所撤销等出现检测范围减少等情况,应及时对检测范围进行变更,并经单位主管领导审核确认,做好相关变更资料的归档管理。同时按要求报备安监部,按要求纳入下一进行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

第六条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

一、存在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单位,应建立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系统,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二、日常监测由各单位根据生产负荷情况、气象条件、职业病危害程度、防护设施运行情况等实行动态管理,监测频次按职业病防治有关法规、规范规定执行,并做好监测数据的归档。

当出现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发生变化、防护设施异常、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超标等情况时,应根据情况适当增加监测频次。

第七条 定期检测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应由各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并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相关资质证书复印存档。

二、每年至少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场所进行一次定期检测。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三、各单位应如实向委托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提供生产所使用的原辅材料成分及用量、生产工艺与布局、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原辅材料和设备、职业病防护设施、劳动工作制度等与检测有关的情况等有关情况。

四、在进行现场采样检测时,各单位应当保证生产过程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故意减少生产负荷或停产、停机。

五、现场采样检测过程中,应保存现场采样的照片或摄像等资料;采样检测结束时,单位陪同人员应当对现场采样检测记录进行确认并签字。

六、各单位应在取得检测报告(含复测报告)后,经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审阅签字后归入单位职业卫生档案。领导签字后的检测结果报告复印件应在7日内报送安全监察部,由安全监察部按要求统一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第八条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作业场所,各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立即组织整改,确保其符合职业卫生环境和条件的要求;不能立即整改的应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方案。

整改结束后应进行复测,整改后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直至监测、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方可重新作业。整改落实情况应有明确的记录并存入职业卫生档案备查。

第九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工作场所公告栏向劳动者公布日常监测、定期检测结果;并按要求及时更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检测结果,按要求将其存入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档案、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

第十条 本制度中其他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要求执行。

日常生活表作文 篇4

2、坐姿端正,专心思考,不得东张西望,不得玩玩具。

3、上学,放学不能在路上玩耍,直去直回。不能拿钱去买垃圾食品。

4、吃饭时间不能看电视,玩手机。

5、自由活动时间前没有完成作业,取消自由活动。外出玩耍,要守时守信,准时回家,犯错超时回家取消次日自由活动时间。

6、洗澡不能玩水,玩玩具。

医疗机构日常卫生监督检查表 篇5

单位名称: 法人代表:

单位地址: 主要负责人: 联系人: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1.1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副本)

有()无()1.2 有效期: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登记号 : ;

1.3 核准诊疗科目: ; 1.4 已开展诊疗科目: ; 1.5 是否按期校验

1.6 变更执业地点、主要负责人、名称未做变更登记 1.7 《执业许可证》买卖、转让、租借 1.8 《执业许可证》过期、失效 1.9 《执业许可证》伪造、涂改

诊疗科目开展情况

2.1 按照《执业许可证》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

医护人员执业情况

3.1 抽查执业医师 人,可出示《医师执业证书》 人、未能出示 人,3.2 可出示的《医师执业证》中与执业地点一致 人、不一致 人 3.3 抽查执业护士 人,可出示《护士执业证书》 人、未能出示 人,3.4 可出示《护士执业证书》的按期注册登记 人、未按期注册登记 人 3.5 有无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乡村医生证》单独从事诊疗活动

日常开展诊疗活动情况

4.1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出租科室”、“外包科室” 4.3 有无违法开展性病诊疗活动 4.4 有无违法发布医疗广告 4.5 是否按规范要求使用血液(★)4.6 是否按规范要求开展疫苗注射(★)

职业放射卫生开展情况

是()否()有()无()有()无()有()无()有()无()有()无()是()否()是()否()4.2 “出租、外包科室”名称为:,承包方: ;

有()无()有()无()2.2 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的科室 : ;

是()否()有()无()有()无()有()无()有()无()

联系电话:

4.7 有无违反《计划生育条例》开展人流、B超性别诊断等诊疗活动 有()无()5.1 诊疗场所是否持有《放射诊疗许可证》开展放射诊疗工作★)5.2 放射诊疗人员有无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及定期培训和体检(★)5.3 有无制定发现职业病病人或疑似职业病病人时上报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

6.1 有无专人 统一向 上报传染病疫情 6.2 有无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计划、记录及内容 6.3 有无传染病诊断、报告、登记、核对制度 6.4 有无传染病疫情报告日常检查机制(★)6.5近六个月有无传染病疫情个案

6.6 个案有无正确、及时填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并上报 6.7 有无传染病疫情报告专用登记本

6.8 门诊日志有无如实对个案填写传染病诊疗情况(★)

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7.1 机构内所用非一次性医疗器械是否在本单位进行灭菌消毒

7.2 非自行灭菌消毒,该类器械由 统一消毒后供应(★)7.3 有无使用失去灭菌效果或过期医疗器械情况

7.4 有无对消毒产品、医疗器械(含一次性)进行索证、验收、登记 7.5 消毒产品、医疗器械分别由 和 供应 7.6 医务人员有无传染病应急防护设施(口罩防护服等)

7.7 医务人员手部消毒使用:①洗手液②消毒剂

医疗废物处理

8.1 有无专人或科室 统一处理医疗废物 8.2 有无对医疗废物处理人员加强业务培训

8.3 有无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及报告、登记、核对、应急事故处理制度 8.4 有无分类存放医疗废物(损伤性、感染性)8.5 存放容器是否合理、显眼并能正常使用

8.6 暂时存放医疗废物位置是否合理,有相关防护设施 8.7 是否对外送处理医疗废物数量进行登记并核实去向

8.8 医疗废物外送至 集中处理,天/次 食品安全开展情况

9.1 单位内附设集体食堂有无办理《卫生许可证》(★)9.2 有无制定疑似食物中毒等事件上报制度

卫生监督员签名:

备注:

2、划横线须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有()无()有()无()有()无()有()无()有()无()有()无()有()无()有()无()

是()否()有()无()有()无()有()无()

有()无()有()无()有()无()有()无()是()否()是()否()是()否()

有()无()有()无()

1、★部份如果该单位未开展按行为可以为缺项不填写

被检查人签名: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表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健康危害监测信息系统的职业卫生专业资料。

1.2 方法

将2011年广汉市所有已审核通过的《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卡》、《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卡》资料导出,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分析。

1.3 统计方法

采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

2011年全市共有72家用人单位进行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委托检测,共检测1 433个点,合格点1 254个,合格率为87.51%。从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来看,化学毒物合格率最高,为96.40%;其次为粉尘,合格率为 86.34%。物理因素合格率最低,为81.49%。3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9,P<0.01)。见表1。

注: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比较,χ2=51.89,P<0.01。

2.1.1 粉尘检测情况

主要包括电焊烟尘、矽尘、煤尘、铝尘及其他粉尘等。粉尘检测合格率最低的为矽尘,仅达53.23%,其次是电焊烟尘和其他粉尘,合格率分别为90.79%、90.55%。各种粉尘检测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P<0.01)。见表2。

注:各种粉尘合格率比较,χ2=68.4,P<0.01。

2.1.2 化学毒物检测情况

包括苯系物、二氧化硫、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等,其中以苯系物、锰及其化合物的检测点数较多,分别占化学毒物检测点总数的42.47%(189/445)、15.06%(67/445)。超标率最高的毒物为锰及其化合物,合格率仅为89.55%;其次为苯系物,合格率为95.77%;其他毒物的合格率为99.47%。各种毒物检测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2,P<0.01)。见表3。

注:各种毒物合格率比较,χ2=14.42,P<0.01。

2.1.3 物理因素检测情况

包括噪声、高温。其中以噪声为主,占96.19%(556/578)。噪声检测556个点,合格率为81.47%;高温检测22个点,合格率为81.82%。2组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2 有毒有害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情况

2.2.1 疑似职业病检出情况

2011年全市有3 423人次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共检出疑似职业病69例,检出率为2.02%;其中粉尘作业人员未发现疑似职业病患者;化学毒物作业人员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1.15%,主要为苯接触人员和锰接触人员,检出率分别为0.67%(7/1 048)和0.48%(5/1 048);物理因素作业人员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4.96%(57/1 150),均为噪声作业工人。3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员的疑似职业病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5,P<0.01)。见表5。

注:3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员疑似职业病检出率比较,χ2=79.55,P<0.01。

2.2.2 职业禁忌证检出情况

共检出职业禁忌证1人,检出率为0.03%;为噪声作业工人。

3 讨 论

职业健康检查与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工作是存在职业病危害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也是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安全的2项重要措施[1]。开展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及作业人员健康监护工作,是认真贯彻执行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

本次结果分析显示,粉尘检测合格率低。虽然本年度里粉尘作业工人未检出疑似职业病患者和职业禁忌证者,但因接触粉尘的作业人员较多,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大,且许多工人是脱离了粉尘作业后,甚至脱离粉尘作业很长时间后才发病[2],因此,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仍不可忽视。检测结果显示,矽尘作业场所超标率高,提示应加强这类场所防尘、降尘设备革新,加强除尘设备的管理,配合湿式作业,并加强个体防护,督促工人合理佩戴防尘口罩[3],同时还要定期对粉尘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监护,以预防尘肺病的发生。

机械加工行业是广汉市的主导工业之一。企业生产使用的机械设备,在运转过程中均可产生噪声。如不及时采取消声减振降噪措施,为劳动者配备有效的耳塞或耳罩,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可使劳动者听力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引起职业性噪声聋[4]。同时,噪声还对工人心血管系统具有一定的损害[5]。本次结果分析显示,噪声检测点多、超标率高,且在职业健康监护中发现噪声作业工人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较高,提示企业应改善作业环境,改革生产工艺,消除或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缩短工作时间,佩戴合格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对于疑似职业噪声聋及时送诊并调离,避免进一步加重机体损伤,以切实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6]。

监测结果显示,作业场所化学毒物检测合格率最高,物理因素合格率最低,这与赵春媛等报道的基本一致[7]。化学毒物中,存在苯系物的企业及作业点较多,接触苯系物作业人员疑似职业病检出率较高,因此,加强苯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防护和苯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工作,已刻不容缓。如增设局部排风罩,对作业场所中苯、甲苯、二甲苯等职业病危害物质浓度有较好的控制效果[8]。机械加工作为全市的主导工业,工人接触锰及其化合物的机会较多,检测结果显示,锰的合格率较低,锰作业人员中疑似职业病检出率高,提示企业应加强对锰作业工人的职业卫生监管和防护工作,改革生产工艺原料,选用低锰焊条替代高锰焊条,或改开放式人工作业为密闭式自动化作业,加强对作业场所的通风排毒,为工人配备防毒面罩并监督其操作时正确使用,定期对工人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等,以防止急慢性锰中毒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叶佳萍,郑步云.2000年嘉兴市职业病危害监测情况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1,27(23):2689-2690.

[2]李德鸿.职业健康监护指南[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7:300-302.

[3]李艳.某铁矿职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2,28(11):1331-1332.

[4]李长峡.天津市武清区2006-2009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健康监护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1,27(22):2547-2549.

[5]陈晓华,朱林平,黎丹倩,等.噪声对轧钢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2,28(11):1328-1329.

[6]盛红艳.钢管生产企业生产性噪声对工人健康影响的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9,25(21):2263-2264.

[7]赵春媛,马好,陶明锐,等.济南铁路局铁路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健康监护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2,28(13):1558-1561.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表 篇7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网络直报

200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对原职业病报告系统进行第7次修订,并于2006年6月启动网络直报系统[1](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网络直报系统,下称“网络直报”),直报质量直接影响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系统的运转质量。为指导今后的网络直报工作,我们现将镇江市2009年网络直报系统运行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资料来源于2009年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镇江市各类职业病报告卡。其中包括镇江市辖市、区内的134家医疗卫生机构、5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4家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机构,共21个网络直报口。

1.2 调查内容

(1)各直报口网络直报工作的综合管理情况,包括管理组织、网络开通情况、相关工作制度、专册登记和人员培训等。(2)以各类报告卡的报告率、首次填报准确率、迟报率、审核及时率和及时修正率5项指标,评估各直报口的网络直报质量。

1.3 判断标准

首次填报准确率=首次填报后通过省、市、县审核的准确报卡数/报告的卡数×100%。及时修正率=每月15日前完成上月修正的报卡数/未通过各级审核的报卡数×100%。

2 结果

2.1 各类报告卡网络直报情况

2.1.1 其他职业病

接触性皮炎2人,职业性黑病变1人;职业中暑1人。

2.1.2 尘肺

尘肺新病例52例,均为矽肺(Ⅰ期42例、Ⅱ期4例、Ⅲ期6例),晋期病例3例。

2.1.3 急性农药中毒

急性农药中毒76例,死亡5人,病死率为6.58%。其中非生产性中毒56例,25~55岁组46例,有机磷农药中毒47例。

2.1.4 职业健康监护

在354家企业16 866名职工中接触有毒有害因素16 505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15 837人,占95.95%;检出疑似职业病81例,占0.51%。疑似职业病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的有2例。

2.1.5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

有330家企业完成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监测38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共测3206个监测点,合格2928个,合格率为91.33%。在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矽尘的合格率最低,仅为43.75%;其次为电焊烟尘、噪声、铅及其化合物,合格率分别为75.56%、85.09%和77.50%,见表1。

2.2 网络直报质量评估

2.2.1 网络直报综合管理情况

2.2.1. 1 管理组织和网络开通情况

各直报口全部建立了网络直报管理组织,并指定专人兼职进行网络直报,网络开通率100.0%。

2.2.1. 2 相关工作制度

各医疗卫生机构均建立网络直报工作制度、每月漏(迟)报自查制度和专册登记制度均按要求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机构建立专用的网络直报登记本;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制定相应的网络直报相关工作制度。

2.2.1. 3 人员培训

各直报口对业务学习和培训重视程度不一,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均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2.2.2 网络直报质量

2.2.2. 1 职业病网络直报质量分析

调查2009年各类报告卡276张,其中有毒有害作业工人监护卡103张,农药中毒卡50张,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卡123张,各类报告卡的报告率在99.75%~100.00%,迟报率在0.00%~3.55%,首次填报准确率在85.34%~100.00%,审核及时率在95.87%~100.00%,及时修正率在88.65%~100.00%。

2.2.2. 2 漏报情况

调查辖区内21个网络直报口276张报告卡,漏报有毒有害作业工人监护卡3张,漏报率1.09%;无急性职业中毒卡、农药中毒卡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卡漏报。

3 讨论

镇江市自2006年9月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相关的报告制度和自查制度,确定专(兼)职报告人员,开展每年2次的培训和督导,各直报口每月对报告卡进行漏(迟)报自查等,采用虚拟专用网(VPN)[2]对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完善,以提高报告质量。经3年努力,已形成由卫生局领导,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监督和指导、各级医疗卫生、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机构为网络直报哨点的工作组织体系,网络直报系统已覆盖所有乡镇(街道)。

2009年网络直报报告接触性皮炎2人、职业性黑病变1人、职业中暑1人和52例尘肺新病例,表明尘肺是镇江主要的职业病[3]。急性农药中毒的病死率、高发年龄和中毒方式、农药种类等与姜汝福[4]报告的基本一致。报告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卡345张,仅占同期有毒有害作业工人监护卡报告数的76.83%(345/449),表明镇江市有毒有害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较高。报告的作业场所监测点合格率与范晓晔[5]报告的基本一致,主要为化学毒物的监测合格率较高。从所报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卡显示,矽尘检测合格率最低(43.75%),其次是电焊烟尘(75.56%)和噪声(85.09%),表明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需加强,尤其是矽尘。

依据《江苏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网络直报质量调查评估方案》(讨论稿)规定,镇江市2009年网络直报质量评估结果显示,农药中毒卡迟报率、首次填报准确率、审核及时率和有毒有害作业工人监护卡首次填报准确率未达到讨论稿规定的要求。农药中毒卡迟报与临床医生报告意识不强有关,需加强培训和制度化管理;首次填报错误主要表现为中毒类别判断错误,需加强对临床医生技能培训,提高中毒种类判别准确率;审核及时率低于要求与专职报告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开展全市范围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网络直报质量检查评比工作,奖优罚劣;同时,直报哨点录入数据后,直报人员应与填写的原始卡片仔细核对信息,提高网络直报的质量与审核及时率。有毒有害作业工人监护卡首次填报错误主要为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别判断错误,需加强对网络直报人员的技能培训。

参考文献

[1]陈曙旸,王丹,张敏.网络时代的职业病报告[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8,26(11):673-675.

[2]张烨,王俊玲,肖革新.应用虚拟专用网技术构建网络直报系统信息传输平台[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9,30(12):21-23.

[3]姜方平,吴佳嫣,柳艳,等.镇江市2003—2007年职业病发病状况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08,19(4):46-49.

[4]姜汝福.镇江市1997—1999年农药中毒情况分析[J].镇江医学院学报,2001,11(2):283-284.

上一篇:家庭签约医生论文下一篇:我的好邻居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