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儿响叮当音乐 教案(精选10篇)
《铃儿响叮当》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教学重点:
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同情绪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教学难点:
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教学方法: 教材、多媒体。教具:
教材、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用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最近几天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舒服!大家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春风是怎么吹的?用“WU”。师示范,生跟唱。
师在黑板上画出短促有力的短旋律线。学生用“LU”来演唱。
师:刚才我们分别模仿了冬天流动的风和急促的风的声音,接下来我们来听一听两种风交织在一起是什么效果。
师:我刚才听到了“叮叮当”,这是马铃的声音。大家觉得还缺一个什么声音啊? 生答:马蹄声。
二、学唱歌曲:
师:大家刚才表现的非常好,现在我们来听下面这首歌曲。师:刚才这首曲子大家熟悉吗?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首《铃儿响叮当》!
师: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圣诞歌曲,是由美国的作曲家彼尔.彭特所作。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这首歌的录音,听的时候注意,这首歌是几拍子的?情绪怎样? 录音:《铃儿响叮当》 生答:……2拍子,欢快……
3、师出示旋律谱。
师:跟着老师的钢琴划拍视唱全曲。强调: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觉唱出来。
4、师:这首歌曲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答:……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第二段不同…… 师:第三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 分声部视唱第三部分。
5、生口琴视奏A部分,双声部合奏。并视唱A部分。
6、师讲解歌曲的曲式结构:
A——B——A`
7、师:刚才我们把A部分和A`部分学会了,B部分大家非常的熟悉,还用老师教吗?
8、跟琴有感情的完整视唱。
9、生有感情的跟琴完整演唱,歌词的问题留待下节课解决。
三、总结、下课。
四、板书设计:
《七子之歌》 4/4拍 七子 香港
属于圣诞节的缤纷色彩很多,最具代表性的三色乃是红色、绿色和金色。这些色彩勾勒出华丽多彩的圣诞,时装领域同样不乏这些色彩的身影,红绿金的集锦能够侧面烘托出时髦的圣诞气氛。
Red
作为圣诞老人行头的主色调,红色无疑最能代表圣诞节的色彩。在时装领域,红色一直是设计师非常钟爱的颜色。它适合展现雍容而华贵的时尚氛围,Zac Posen经常在压轴秀运用红色。如果说Valentino Garavani将其视为时装屋标识,那么Valentino红确实早已深入人心。无论是大师本人还是短暂卸任的Alessandra Facchinetti,红色都在他们手里运用得炉火纯青。另一方面,John Galliano也爱红色。2005秋冬,他用渐变红搭金色刺绣,凸显好莱坞式的浮光魅影;2010春夏则是内衣外穿的晚装演绎。
Armani Privé S/S 2009
Dior Couture F/W 2005
Antonio Berardi F/W 2011
Valentino Couture F/W 2008
Zac Posen F/W 2009
Ungaro Couture S/S 2003
Christian Dior S/S 2010
Givenchy Couture S/S 2008
Nina Ricci F/W 2009
Versace F/W 2009
Chanel Couture S/S 2003
Alexandre Vauthier F/W 2011
Valentino Couture S/S 2003
Armani Privé S/S 2011
Golden
金色主要出现于圣诞铃铛和礼物包装纸上,耀眼绚丽的色泽非常切合节日气氛。时装设计里从来不乏金色的身影,它们适合营造隆重的奢华感,尤其是那些善于运用特殊材质的设计师更是对其宠爱有加。2009春夏,Prada主打面料的褶皱感,压轴部分是清一色的金色服饰,面料内部安插了酒椰纤维的金色套裙仿佛经过了金箔烫化处理。高级成衣领域经常压轴推出金色晚礼服作为整个系列的制高点,2007秋冬Roberto Cavalli即是如此:黑人超模Liya Kebede身着一袭表面镶缝亮片的金色雪纺裙,其黝黑肤色与金色可谓相得益彰。
Lacorix Couture F/W 2004
Dior Couture F/W 2006
Dior Couture S/S 2004
Gaultier Paris S/S 2007
Prada S/S 2009
Lacorix Couture S/S 2009
Roberto Cavalli F/W 2007
Balmain F/W 2010
Aquilano.Rimondi S/S 2010
Michael Kors F/W 2010
Gianfranco Ferrè F/W 2010
Gucci F/W 2006
Armani Privé F/W 2010
Alexander McQueen S/S 2010
Green
装点圣诞树当属庆祝圣诞节的最核心传统,绿色的受重程度堪比红色。与其他色彩不同,绿色的色差非常广泛,从浅淡的苹果绿,到浓烈的松石绿,不一而足。Tom Ford在其2004秋冬Gucci的告别秀上演绎了两袭苹果绿晚装,丝缎与流苏穗带的过渡非常自然。Elie Saab与Emanuel Ungaro则不约而同地推出裙摆夸张的鱼尾礼服。如果是色泽颇深的松石绿,设计师青睐用亮片营造其闪耀感。2009春夏Balmain与2010春夏Givenchy高级定制均是如此,前者将几何亮片刺绣运用于连衣裤上,后者则是迷你派对裙,好莱坞女星Jennifer Connelly曾经在红毯上穿过。
Elie Saab Couture S/S 2006
Gucci F/W 2004
Gucci F/W 2004
Jean Paul Gaultier S/S 2007
Gaultier Paris F/W 2008
Emanuel Ungaro S/S 2007
Lanvin S/S 2009
Ralph Lauren F/W 2011
Balmain S/S 2009
Givenchy Couture S/S 2010
Yves Saint Laurent F/W 2005
Valentino Couture F/W 2007
Oscar de la Renta S/S 2011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表演童声合唱《铃儿响叮当》,熟悉外国优秀少儿歌曲。
二、用体态动作和打击乐器进一步体验歌曲情绪及音乐的动感,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创造能力。
三、欣赏不同语言、不同歌唱形式演唱的《铃儿响叮当》,丰富学生的听觉体验。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表演童声合唱《铃儿响叮当》,熟悉外国优秀少儿歌曲。
教学难点:用体态动作和打击乐器进一步体验歌曲情绪及音乐的动感,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歌曲。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抢答的小游戏。游戏方法是:老师播放一段歌曲片断,看谁最先说出这首歌的名称。如果你听出了歌名,就快快举起枪答器(串铃)并摇响它。如果你回答正确,屏幕上就会播放一段好看的动画。(使用电脑课件,学生回答完毕出现课题,如回答正确电脑发出“回答正确”、“真是个小机灵”等表扬鼓励的声音,并播放动画;如回答错误,电脑发出“错了,再想想”的提示。)
歌曲顺序:《大鹿》、《小星星》、《赛船》、《粉刷匠》、《铃儿响叮当》。
二、引入课题,简介歌曲: 刚才听到的都是我们曾经学过的外国儿童歌曲。《铃儿响叮当》是一首美国歌曲,作者是比尔.彭特。美国的冬天像我这里一样气候寒冷,有的地方也是冰天雪地。歌曲描绘了一群小朋友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不畏风雪飞奔向前。他们的欢歌笑语伴随着清脆的马铃声回荡在山野……(随即播放歌曲)
三、欣赏音乐
1.初听歌曲。听了歌曲,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
2.复听歌曲,熟悉歌曲表达内容。(看动画)。
同学们说的真好,看!他们划着雪橇向我们跑来了…… 3.再听歌曲,跟唱歌曲(看动画)。让我们跟他们一起唱一唱。4.感受歌曲情绪。
设问: a 天很冷,风雪也很大,可这些小朋友的心情是怎样的? b如果我们用 表示歌曲的第一部分,还有哪里可以用这一线条来表示,听到这段音乐时请你用这一线条来划一下。
c你认为歌曲中间一部分可以用什么线条来表示?(听音乐)d总结:我们可以用来表示歌曲的情绪。(可以有多种答案)e学生随音乐用手指划线条,感受歌曲情绪及节奏的变化。
四、运用打击乐器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绪和音乐的动感。
1、引导。(看画面)
看!马儿拉着雪橇在雪地上飞快地奔驰,悦耳的马铃声回荡在山野,不时还传来几声清脆的马鞭声。突然,他们在雪地上发现了一张奇怪的乐谱,(画面转为符号谱)在乐谱的旁边还放着一串串铃,他们断定这一定是这首歌曲的伴奏乐谱。你能破译这张神秘乐谱吗? 2.分组讨论,研究怎样用这张乐谱为歌曲伴奏。
(教师设计: 表示击奏,表示摇奏,模仿马鞭声。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演奏,教师适时引导,不过于干预。)
3、分组汇报。
4.汇报后大家发表意见,再作修改。
五、听英文演唱歌曲《铃儿响叮当》,启发学生同一首歌曲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表现歌曲。
六、表演歌曲:想象角色化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歌曲。
一、活动目标
1、情感: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使幼儿感受冬天下雪的乐趣。
2、能力:提高欣赏能力,感受四拍子歌曲的节奏。
3、知识:了解冬天的特点。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雪花道具、电子琴
三、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导入)
1)师:小眼睛(看老师),小嘴巴(请闭严)
2)师:现在已经进入冬天了,小朋友们谁知道到了冬天都有什么变化?我们能在冬天干什么?(幼儿表述)
3)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师:哦,你们说的都对,冬天呀,天冷了,小朋友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冬天还会下雪,我们可以打雪仗、堆雪人,还可以滑雪,对不对啊。哎,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呀?(幼儿表述)哦,原来是雪橇从远处飞驰而来的声音啊。来,我们一起坐上雪橇去欣赏冬天的美景吧。
2、完整欣赏歌曲《铃儿响叮当》(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
听歌的时候,教师表情要好,身体可以微微摇动,带动幼儿进入音乐状态。
3、谈谈感受
师:恩,歌听完了,谁能和大家说说,你在听这首歌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幼儿表述)
师:这几个小朋友说的都不错,听这首歌的时候是高兴的,开心的。那么下面我们再听一遍,这次听的时候,想一想歌曲中的小朋友们为什么高兴。
4、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再次欣赏
师:谁能说说歌曲中都唱了什么?小朋友们为什么高兴,他们都做了什么?(幼儿表述)
师:哦,歌中唱了小朋友们坐在雪橇上玩,还唱歌、滑雪了。
5、学习歌词(教师播出图片,根据图片说歌词)
6、试打节奏
1)教师播放超链接动画,让幼儿跟着动画里的节奏试着打节拍
师:你们瞧,动画片里的小朋友玩得多开心啊:小朋友们好,欢迎来到美丽的白雪王国,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做个游戏吗?请每组的小朋友举起你们的的小手,跟着动画里面的小朋友一起有节奏地拍拍手吧
2)教师做一遍示范
3)教师播放《铃儿响叮当》让幼儿做游戏打节奏。加深幼儿对歌曲的印象。
7、学唱歌曲
1)跟唱歌曲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跟着音乐都打对了节拍,都拍对了。下面我们放松一下,我们看着歌曲中的小朋友玩耍的图片,再听听歌曲。会唱的小朋友也可以跟着唱。(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
2)再次歌唱
师:小朋友们这次要用最好听的声音唱,但是不要喊,喊得可不好听,我看哪个小朋友的声音是最好听的。来,都挺直腰板,我们唱了。(教师伴奏幼儿唱)
3)再次歌唱
师:恩,小朋友们的声音都很好听,可是啊,这么快乐的歌,咱们小朋友都没有加上好看的表情。我们加上表情再唱一遍,看看谁的声音美,表情也漂亮。(播放多媒体课件)
8、部分幼儿上台演唱
师:台上的小朋友要好好唱,看看谁最美。下面的小朋友们帮他们打打节奏,看看谁的节奏打得最好。
9、欣赏冬天景色的图片(多媒体)
10、活动延伸:到院子里感受冬天的美
合唱
程名称:合唱《铃儿响叮当》
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欣赏法、模唱法、合作探究法
3、知识与技能: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教学重点:歌曲情绪的把握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配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乐谱
教学过程:发声练习、歌曲欣赏、重点节奏讲解、歌曲学唱、程总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发声练习
|
||
i
a
注意声音的连贯,气息的控制
34|4
32|1—||
li
lu
注意寻找头声感觉,气息连贯和支持
二、观看《铃儿响叮当》歌曲视频,欣赏不同语言演唱的音频。让学生感受歌曲氛围,体会歌曲传递出的喜庆、欢快的情绪。
三、讲解歌曲中出现的音乐知识
、X
一拍
四分音符
打一下
X
半拍
八分音符
打半下
2、附点节奏
X·X
X·X
3、连音线:记写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音符之间的连线。注意歌唱时保持音乐的连贯。
4、反复记号:||:
:||
反复记号之间的旋律重复一遍;
:||
从头反复一遍。
三、歌曲学唱
跟琴学唱旋律声部,即第一声部。
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发声练习
欣赏歌曲,感受、体会歌曲情绪
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打节拍、唱谱。
在老师钢琴伴奏下,学唱歌曲。
五、后反思:这首歌曲大部分学生都比较熟悉,欣赏两遍之后就可以跟琴演唱,但是其间一些字词没有按照歌谱中的节奏演唱,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在学唱阶段尊重歌谱原貌进行教唱。
板书设计:
铃儿响叮当
|
||
i
a
34|4
32|1—||
li
lu
X
一拍
四分音符
X
半拍
八分音符
附点节奏
X·X
八分附点
X·X
四分附点
反复记号:中间反复:
:||
从头反复
:||
1、熟练地演唱《铃儿响叮当》,合唱更加和谐动听。
2、在分组合作表演《铃儿响叮当》时充满自信,配合好。
3、用歌声、器乐、动作参与表演,感受群众学习音乐的愉悦。
教学过程:
1、导入
前节课我们巳经初步学会了合唱歌曲《铃儿响叮当》,这带课我们就要将演唱、演奏和表演结合起来,让我们在音乐的海洋里自由地表演,自由地创造,把一切胆小、害羞、自卑一扫而光。
2、复习歌曲《铃儿响叮当》
要成熟练背唱,富有表情,合唱和谐。
按照课本上的要求设计力度的变化,造成雪橇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情景。教师可加一前奏,提示速度和力度。如:
3、分小组为第二乐段配上打击乐器
请学生思考、探索:选用哪些课堂打击乐器,用什么乐器来主奏表现“叮叮当”的铃声,如何表现雪橇渐渐远去的效果,各个乐器采用什么节奏,主要的节奏型是什么等。
抽查几个小组,教师弹琴(第二乐段),学生配以打击乐器,师生共同评价。
4、用课堂乐器演奏第二乐段
从技术上来看是不难的,难的是调。这首歌应采用1=D,但竖笛难以吹奏,口琴无法吹奏,只有口风琴能够。如改成1=F,竖笛只要学会b7就用吹奏,口琴仍不能,但唱起来调略嫌高,最后一个】赡苌喜蝗ァ
最简单的办法是采用l=C来吹奏,虽然唱时歌声会沉闷许多,但这是一个两全的方法,而且学生边喝边奏边演其热烈的气氛将会弥补定调过低的缺陷。
5、分小组设计表演动作
学生有的扮演拉雪橇的小马,有的扮演坐在雪橇上的儿童,他们都戴着富有童话色彩的头饰,有的手中还抱着布绒玩具或拿着气球,要设计好马如何拉,儿童们如何雀跃欢呼,还要注意设计好“雪橇”的行进路线。
抽几个小组当众表演。
几个小组共同表演(注意各个“雪橇”不能撞车)
6、全班学生共同参与活动
部分学生歌唱,部分学生伴奏(课堂乐器和打击乐器),部分学生表演,掀起高潮,但要注意防学生因情绪兴奋而使歌声喊叫,要引导学生做到情绪热烈,歌声优美。
教学反思:
筱塘小学 吴秀娟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歌曲。这是一首美国的圣诞歌曲。同学在学这课之前就已经基本会唱了。既然大家都非常的熟悉,那么本课的主要目的就不单单是唱会歌曲,而是如何运用我们的声音来完美的,创新的表现这首歌曲了。
在教授歌曲时,我以提问的形式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圣诞来临之际,我们通常都会在大街小巷里听到一首欢快的歌曲,你们知道是什么歌曲吗?”通过提问交流,孩子们对圣诞节的喜爱之情顺势高涨,为接下来的学唱歌曲做好铺垫,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听觉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将音乐的聆听贯穿全课,通过不同的音乐形象进行对比,我让学生认真聆听乐段中有几段乐句,并准确的进行演唱。并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能力,培养了孩子们识谱的能力。在孩子们完整演唱歌曲时,我试着为歌曲配伴奏,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根据规定的节奏谱,为不同的段落伴奏,表现不同的风格。孩子们在伴奏体验中培养了孩子节奏能力。
课程的最后,让同学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鼓励同学课后开展研究性自主学习,让同学学会聆听音乐;学会用音乐来解释音乐;学会用心来感受音乐„„只有通过聆听才能真正体会到音乐的艺术之美。
范文二: xx,你知道圣诞老人的故事吧
当然知道了,每当新年到来的时候,他都要去给人们送新年礼物 对了,那你知道他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呢
那自然是他的雪橇了,拉起来呀,还发出叮当叮当的响声 嘿,你看,他乘着雪橇来啦
范文三: 乙:快乐的儿童节,我们纵情把歌唱,听,铃儿响叮当,我们心情多欢畅;看,锣鼓声声响,我们的舞姿多优美。请欣赏舞蹈《铃儿响叮当》。
《铃儿响叮当》是小班“好听的声音”主题背景下的一个儿歌学习活动,活动的一开始我就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对幼儿进行听觉的刺激,让孩子们闭上眼睛,仔细听听猜猜什么铃声响了,随着铃声的导入,孩子们愉快地投入了猜想的活动,“嘀铃铃”,是什么“嘀铃铃”,孩子们马上说:“闹钟嘀铃铃”我又问:“闹钟为什么嘀铃铃”?孩子们抢着说:“叫我起床了”。我马上肯定的说:“你们这么聪明的,那我们听一听,还有一种声音听上去也是嘀铃铃,可不是闹钟声音,这会是什么声音呢?孩子们又猜了起来,在猜猜听听中不知不觉把儿歌的内容都引了出来。接着我让幼儿完整欣赏儿歌,并逐一出示相应的教具,因为孩子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尽量多调动孩子们的各种感官进行学习,尤其是小班的孩子,更要给予多种刺激,才能对学习的内容记忆深刻。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要为孩子创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环境,让孩子之间进行互动,本活动中我创设了游戏的环节,让孩子们找一个朋友玩,一个朋友模仿某一物体动作,嘴里说嘀铃铃,另一个朋友听到嘀铃铃就赶快做听到铃声以后该做的事,如:一个孩子模仿打电话嘴里说嘀铃铃,另一个孩子模仿起床的动作。一个孩子做骑车的动作,嘴里嘀铃铃,另一个孩子就让路。孩子们之间的互动,给孩子增加学习的兴趣,但是我也发现有的孩子不会去找朋友玩,有的孩子人家请他玩,而他一动都不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多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性。
办家家课后反思:
1、本课分几个层次,都渗透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玩玩乐乐中轻轻松松掌握了节奏型×× ×∣×× ×∣×× ××∣××
××∣;
2、师生关系融洽,共同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活动环境;
3、学唱结合体验幸福家庭的快乐与幸福,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4、后半部分是对教学内容的 迁移和发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并且对平时的音乐基本功也是一个很好的检验;
5、为学生多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环境,如多媒体课件等。
《你的家 我的家》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新教材第二册的内容,它涉及到“综合·探索”这一学习领域。教学目标是:
1、记忆创造,感受生活乐趣,培养初步的社区意识。
2、了解各种房屋的形状、结构,掌握基本画法。
3、增强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
教学重点是:掌握房屋基本特点,画自己的家。
教学难点:相互协作,辨别方向,画出家与学校的方位图。
看起来学习内容比较复杂,故我将学习重点分解,采用逐个击破的方法。教学活动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解决房屋的基本画法问题;第二部分解决辨别方向合理布局的问题。学习方式第一部分采用个体独立完成作业;第二部分采用集体协作完成作业。整体上采用先分工后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既展示个体的魅力,又感受合作成功的乐趣。
一上课,我就利用课题吸引孩子们,(因为讲的是他们熟悉的、最感兴趣的内容),学习的时候,孩子们兴致勃勃,在快乐的合作中去体验,大胆创造。尤其是本课的重点,孩子们都掌握得很好!一幢幢楼房画得都各有特色,既美观又精致。有些小朋友还画得十分细致呢,就连房屋中的摆设也透过窗户画了出来,还画得有模有样咧。课堂上,孩子们遇到了一些难题,在我的启发下他们积极动脑思考,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例如:有两位小朋友住在一幢楼的不同楼层,他们会合作画出楼房,在各自住的楼层上署上自己的姓名,涂上自己喜爱的颜色和花纹,以便区别。有位小朋友家离学校较远,无法辨识出来,我就要求孩子在上学路上找一处大家熟悉的标志性建筑,以它为标准,孩子很快辨识出家的方位„„
本课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难点是设计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方案。
因此,本课围绕着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的磁力、运用电磁铁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制作电磁铁”;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活动2“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是一个从猜想、设计实验到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因此设计为本课的重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猜想预测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活动3“电磁铁的用途“,通过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体现科学与生活、技术的联系。
《电铃响叮铛》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节课。如何使他们在整节课中都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地探究是我设计本节课的目标。现在就本节课中出现的情况分析如下:
本课觉得处理不错的地方:教学目标落实到位,从细节入手,指导学生制作电磁铁,例如:精心挑选材料,适当地替换材料,认真细致地指导学生制作的方法,使得学生很快就制作成功了,这一点和预设时基本相同。再有,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例如:在孩子们对影响磁力因素猜想时,每说一个,我就板书在黑板上,鼓励孩子大胆猜想,并让学生通过猜想,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进行研究,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使得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但总觉得有些环节处理得不尽人意:学生实验中,电磁铁总处于通电状态,一是:耗费电能。二是:长时间通电,电池热,有的学生感觉导线烧手,就用各种材料垫在手指上。如果,事先能在材料中加上开关,就能解决控制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状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