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排名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排名(精选8篇)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排名 篇1

排 名 高校名称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河海大学 56
2 武汉大学 56
3 四川大学 56
4 长安大学 56
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56
6 西安理工大学 56
7 郑州大学 56
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56
9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56
10 南京大学 56
11 济南大学 56
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6
13 三峡大学 56
14 华北电力大学 56
15 吉林大学 56
16 新疆农业大学 56
17 长沙理工大学 56
18 扬州大学 56
1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56
20 太原理工大学 56

专业解析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水利中的重要专业领域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自然资源基础作用已越来越明显,我国已确立了水资源三大战略资源之一的地位。区域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全球性普遍问题。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水资源短缺对策、水资源持续利用、水资源合理配置、水灾害防治以及水污染治理、水生态环境功能恢复及保护等已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正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的这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学科。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是一门具有潜力且发展迅速的科学,它涉及到对水文水资源的勘察、评价、开发、利用、规划、管理与保护,是指导水文水资源业务的理论基础;同时它还研究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水资源供求关系及其解决的科学途径,探求在变化的环境中如何保持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培养要求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信息的采集及处理、水旱灾害预测及防治、水资源规划、水环境保护、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水政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制图、运算、实验、测试等方面基本训练,具有应用所学专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应用技能

1.掌握数学、物理、水力学、气象与气候学及自然地理学等方面基础理论、基础知识;

2.掌握水文预报方案、水文分析与计算、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水资源评价、规划与管理及水环境监测预报的设计方法;

3.具有从事工程规划、勘测、设计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水文学、水资源学及水环境的发展动态;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

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技术。

主干课程

自然地质学、气象与气候学、水力学、河流动力学、水利工程、水文学原理、水文统计学、水资源学、地下水文学、环境化学、水利法规。

实践教学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排名 篇2

关键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过度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 暴露了许多资源环境问题, 如粮食缺乏、水污染、石油严重依赖进口, 其中, 水资源问题尤为突出。据有关部门统计,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水平的1/4, 在世界上名列第121位, 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再加之, 水污染日趋严重以及资源严重浪费, 这引起了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1]。

当前, 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如水资源短缺的相应对策、水污染治理等方面, 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正是为解决水资源开发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而设置的专业[2]。但是, 当前该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存在一系列问题, 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1 水文与水资源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水文与水资源专业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学科, 受到了各大高校的热捧, 纷纷申请开设相关专业, 促进了该专业的发展和相关专业人员的培养。但是,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 发现水文与水资源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培养体制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教育部出台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的培养要求指出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信息的采集及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受到工程制图、运算、实验以及测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具有应用所学专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仔细观察这项要求, 再反观四年学制, 我们发现, 这种培养体制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可以说, 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学生的未来发展来看, 高校的教学必须要与社会的客观需要相结合,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但是, 当前的水文与水资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 忽视了与社会客观需求相结合, 仅仅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情况, 忽视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如此种种, 将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1.2 课程设置不符合专业实际

当前, 从表面上来看, 水文与水资源专业课程设置很合理, 既注重学生相关学科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 又注重相关实践能力的培养,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重理论轻实践是普遍现象, 最终导致课程设置不符合专业实际。由于该专业需要开设大量的理论课程, 再加之学制有限, 于是, 制定相关培养计划的时候, 往往要求学生花费将近3 a的时间来学习理论知识, 同时, 毕业论文也占用了一部分时间, 导致接受相关实践操作的时间往往不到1 a, 大量的理论知识不能客观实际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脱轨, 既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也不利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发展。

1.3 资金短缺, 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 在我国, 设置水位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院校有近50所, 每所学校为了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确保相应的基础设施, 需要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和教授来确保教学的质量。但目前, 我国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的教师严重缺乏, 相关人才无法满足当前的实际需要, 制约了此专业的发展。同时, 国家和地方缺乏对该专业的资金投入, 导致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满足专业需求, 不利于水文与水资源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

2 新形势下构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的措施

当前, 怎样构建高效合理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调查研究, 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2.1 建立健全课程体制, 尝试建立多模式的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 各大高校应该建立健全课程体制。鉴于当前高校一般采取四年制, 这与其所需掌握的知识量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高校应该积极主动地去调整这种不合理的课程设置, 尝试建立多模式的人才培养体系, 例如, 可以采取分层次的形式, 根据学生毕业后的情况, 分别制定工作与读研两种不同的课程模块;也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开设一定的应用型课程, 调整理论课程等,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

2.2 确立合乎实际的课程设置,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高校应该在开设相关理论课程的基础上, 开设相关的实践课程,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 学校既可以在校内开设相关的实验室, 也可以采取与某些机构或者企业合作, 在校外设立相关的实践基地, 采取综合手段,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同时, 也可以反馈给高校, 促进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2.3 加大资金投入, 加快培养专业教师

目前,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师的缺乏制约了该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 国家要进一步加大对该专业的资金投入。同时, 高校要主动聘请专业知识扎实的人才, 让他们负责该专业的教学, 并为其提供配套设施、资金等, 提供最大的自由教学空间, 提高授课积极性;也可以邀请国内或者国际的专业学者访华, 开设相关的论坛和讲座;高校之间也可以加强交流和合作, 互通有无, 资源共享等。采取多种手段, 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对水文与水资源专业提出的挑战。

3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我国水资源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调查研究, 分析了当前该专业在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和资金投入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以期能在新形势下更好地促进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发展, 培养更多人才。

参考文献

[1]莫淑红, 宋孝玉, 黄领梅.新形势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4 (5) :61-63.

水文与水资源工作面临的挑战 篇3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气候变化

中图分类号:TV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211-2

0 前言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略资源,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的决定性要素。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水资源消耗量急剧增长,工业废污水的无节制的排放,全球水资源收到了严重的污染,可供人类安全饮用的水源日益短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这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对农业、牧业、森林和渔业等造成威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问题严重影响了全球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华北地区为例,探讨水文水资源工作面临的挑战问题。

1 水资源严重短缺

一方面由于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华北地区进入少雨期,持续的干旱影响了水资源,另一方面由于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工业的迅猛发展及人口数晕=的骤增,水资源的紧缺已成为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华北几个大城市缺水问题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并已经引起了政府和有关专家的关注,本文参考近30多年来的气象资料和部分社会经济资料来进行论述。

华北平原是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地区。华北地区既是我国的主要农业区,又是重要的旅游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干旱是华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之一。

从自然背景看,70年代末以来华北地区进入了少雨期,持续的干旱影响了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流域地表水不足,人们开始争夺地下水。到了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数量的骤增,水资源的紧缺导致人们过度开采地下水、争夺雨水资源。目前,华北地区海河流域河川径流衰减程度十分严重,地下水亏空高达900亿m3,年缺水量达80多亿m3,过度开采地下水和循环利用废污水是人们解决缺水问题的主要手段,水资源短缺问题成了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水资源短缺成为了影响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还导致了华北地区尤其是海河流域严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水资源污染现象严重

目前,水污染已由局部河段发展到全流域,由地表侵入地下,由下游蔓延到中上游,由城市扩散到农村。水污染的成分十分复杂,受污染的水域中除重金属外,还含有甚多农药、化肥、洗涤剂等有害残留物。近年来,海河流域的每年的废污水排放量高达60亿吨。由于利用废污水进行灌溉,对浅层地下水、土壤和农作物造成了严重污染。最新资料显示:华北地区城市饮用水只有23%符合卫生标准,小城镇和农村饮用水合格率更低。水污染防治当务之急,应加大水污染监控力度,设立供水水源地保护区。

1.2 山区水源大量减少,水资源衰减严重

水资源评价的最新成果表明:近年来,北方地区水资源量明显减少,其中以淮河、海河、黄河和辽河地区最为显著,资源总量减少了12%,北方部分流域周期性的水资源短缺加剧。山区水源来水的大量减少,给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水资源的严重衰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第一“瓶颈”。

1.3 河道断流,功能丧失

华北地区大多数中下游河道枯竭断流,不能进行地下水补给、输沙、排盐等,湿地萎缩、土地退化等生态问题十分严峻。人口密度急剧增加,人类对水资源进行肆意的开垦,导致植被被迫坏,水土流失过多使得一些地方河床增高、河道断流。河道断流在任何时间都可能出现,而且绝大多数的河道断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另外,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干旱,更容易造成河流封冻或断流。

1.4 地下水过度开采,部分地区面临枯竭

地下水枯竭直接威胁华北地区的用水储备,情况十分危急,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1)地下水水位大幅急速下降。以至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

(2)破坏房屋、公路、铁路、桥梁、水利、市政公用设施、矿山等工程建筑物开裂、倾斜、倒塌、埋没。

(3)造成地面沉降、塌陷。

(4)减少泉流量。而泉流量减少则破坏了古建筑物与文物的保护,甚至因泉水枯竭使古井和旅游景点失去了应有的旅游价值。

(5)使地下水水质恶化。

(6)水井枯竭。单井用水量减少造成水井报废,或掉泵,含沙量增加,使设备维修费与耗电量增加。

(7)影响植被生长。

(8)河流,湖泊水量减少形成干涸等灾害。

(9)影响水土保持,造成水土流失。

(10)造成人与牲畜伤亡。

2 气候变化与水文水资源

2.1 气候变化与水资源的相互作用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学术界、社会公众以及企业最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气候变化可归因于地球气候系统以及自然循环的扰动,必然引起水分循环的变化,引起水资源数量的改变和水资源在时空上的分布,进而影响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发展。通过研究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水资源各方面的变化来预测流域径流的增减趋势及供水影响,是气候变化对水文与水资源系统影响的研究的重要手段。

气候等因素的变化使我们长期面临着对未来水分供求估算的不确定性。如果不能全面的考虑自然因素与经济活动等重要因素,可能导致对水资源系统的投资过大、对水资源系统的错误估计以及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因此,在水资源发展规划中应该考虑到所有的不确定性。增加管理系统的安全范围是应付较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行之有效的办法,而达到这个目的增加投资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增加安全范围和增加投资强度应该全面协调,才能解决水资源的正确决策。

进一步认识气候变化与水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实现水资源有效管理的前提条件;要使未来区域的水分供求情势协调一致并以此作为未来水资源规划的基础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方法;此外,还要研究一种区分气候因素与非气候因素的方法,并將他们的影响区别开来。未来气候变化将会对供水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为了能够应付这种变化应加强对新措施的研究,现有很多管理方法和工程措施都以气候与水文特性的相关性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即使假定气候情况稳定,为了应付可能发生的水文变化和满足日益增长的供水需求,水资源管理部门也要考虑较安全的水资源系统。所以当前我们使用的一系列管理水资源的适应性措施对未来气候变化也是适用的。但是气候变化较大的地区的水资源系统应具有更加灵活和坚固,这样才能减少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这就需要更多的投资,因此是很难办到的。

水土保持措施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在气候条件的未来不确定性增长的条件下,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是对付气候变化负效应的一种最切实可行的的方法。如果在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问题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我们就应该采用补充的蓄水设施或远距离调水工程。

2.2 水文水资源工作中的措施

围绕气候变化问题,在第二次世界气候大会上“气候与水”工作组提出了水文水资源工作中应加强研究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为了改进全球模型中的水文参数和监测水文过程的变化,必须要加强全球及各地水文资料系统的建立和交流。

(2)进一步认识水资源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并利用这些知识让人类更好的预防和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3)考虑未来气候变化对国际水法与条约重新进行评价。

(4)根据人类活动对气候环境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分析和计算方法重新进行评价。

(5)对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要对其提供财力和技术转让,以研制出一致的评价影响的定量的方法。

(6)因为水利工程的运行期和施工期较长,所以要将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纳入水资源系统的设计与管理工作考虑范围。

(7)将全球各地关于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结果进行汇总,绘制出全球水资源最缺乏的地区分布图。

3 结论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人口众多、水旱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等问题都是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环境是水文水资源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应对挑战:第一,研究干旱地区当前水资源供需情况和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第二,重新评价当前使用的水文过程的分析技术和方法;第三,提高干旱地区水资源系统对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第四,加强对全国各流域水文过程的监测与分析;第五,完善我国水文资料系统的运行。

参考文献

[1] 陈家琦.水资源学概述[A].陈家琦水文与水资源文选[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3] 陈志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与水资源有关的科技规划情况汇报[R].水利部科技委全体会议文件,2004.

[4] 陈家琦.论水资源学与水文学的关系[A].陈家琦水文与水资源文选[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5] David.R.Maidment.水文学手册[M].张建云,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6] 陈志凯.中国水资源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利用问题.中国水资源咨询报告[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7] 汪恕诚.水资源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基础[A].中国水情分析研究报告文集[C].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排名 篇4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开展,水资源呈现出水质性缺水问题,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培育目的也发作了相应的调整。文章讨论了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增强环境类课程的教学,提出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中应展开水质剖析、水生态系统、水质模型和水环境经济四个方面的环境类内容的教学,在教学理论环节增加相应的实习内容,以顺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开展的需求。

[关键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环境类课程 教学

一、前言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是以地球科学根本理论为根底,以水资源为主要研讨对象,经过系统学习水资源的散布、构成、迁移和转化等方面的专业学问和技艺,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开展效劳的一个新兴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在我国大致阅历了三个开展阶段:陆地水文阶段、水文及水资源应用阶段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阶段[2]。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开展的总趋向是,越来越注重水环境问题的教学与研讨。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水资源问题可归结为:水多、水少和水脏。由于我国所处的天文位置,决议了我国的水资源存在南方多、北方少的空间散布不均问题;由于受季习尚候的影响招致我国水资源存在年内分配不均的问题,即夏秋季多、冬春季少的特性,大局部地域70%~80%的降雨集在3~4个月内,从而形成水资源的时间上分配不平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开展,水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许多水资源丰厚的地域呈现了水质性缺水的问题。

依据当前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和水污染的形势,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中增强环境类课程的教学和理论已获得根本的共识,但关于增强哪些学问的学习和才能的培育还需求进一步讨论。由于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根底不同,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目前还存在比拟大的差别,以至局部学校还存在依据师资条件设置课程的现象。在这样的状况下,讨论并逐渐明白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中增加哪方面的环境类课程的教学和理论是非常必要的。

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具备的环境科学学问

环境科学专业所触及的内容非常普遍,关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应具备以下四方面的学问。

(一)水质监测剖析方面的学问

随着我国经济的开展,水污染现象日益凸显。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具备水质剖析、水环境监测方面的相关学问。理解每项水质指标的意义及其剖析原理办法。水质指标大致可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和放射性指标。关于每一类指标所包含的内容及其剖析办法应有所理解,熟习我国对水环境的分类和不同类型水体的适用范围。

(二)水环境生态系统的学问

水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局部和物质根底。生态系统有其根本的组成:消费者、消费者、合成者及无机物质和能量。在水生态系统内消费者主要是水中的植物、浮游的藻类等自养型生物;消费者主要为各种底栖动物、浮游动物等;合成者为各种细菌等微生物;无机物质则包括氮、磷、硫、碳、氢和氧等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水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物质,它是生物所需物质的载体,同时也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局部。

关于水资源必需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停止认识,将水资源的演化过程与生态系统的开展演化过程相分离起来。随着生态系统的开展、演替,其相应的水环境条件会发作变化。如在水体中随着各种植物的增加,水体中的各种营养物质会发作变化,进而影响水中动物、微生物的变化;由于人类城市生态系统的开展,还会形成城市河段水体的水质恶化等。

(三)水质模型方面的学问

水质模型是依据质量守恒原理运用数学言语和办法描绘参与水循环的水质组分所发作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和生态学等方面的变化规律、互相关系的数学模型。水质模型是研讨水环境的重要办法之一,经过模型模仿水质变化过程能够进一步认识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演化规律。水质模型能够为分:零维模型、一维模型、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依据不同的水体选择相应的模型停止模仿,一维和二维模型在实践中采用得比拟多。随着散布式水文模型的开展,具有散布式特征的水质模型也得到了快速开展。

水质模型的树立可分为:模型概化、模型性质研讨、模型参数估量、模型的考证和模型应用等步骤。水质模型的计算通常需求求解高阶的动力方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学生可在学习水力学、数值法等课程根底上开设相关课程。

(四)水环境经济方面的学问

随着水资源问题的越来越突出,流域内水资源争端也愈加剧烈。如何均衡好流域内水资源的利益问题显得非常重要。普通而言,经济比拟兴旺的地域都位于一条流域的下游地域。同时,也需求更多的水资源来支撑经济的开展。上游地域为了维护水资源而不能鼎力开展污染比拟大的工业,这样便形成了流域内地域经济开展的不均衡。如何补偿上游地域为维护水资源而作出的牺牲,需求运用环境经济方面的学问。因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具备水环境经济方面的学问,以便在处置水争端时,能充沛思索各方面的利益。

三、增强理论,进步水文与水资源专业学生运用环境科学学问的才能

针对当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环境科学学问理论内容较少的理想,有必要在课程设计上增加相关内容,同时在理论环节中增强对环境科学学问的运用。

(一)恰当开设水环境监测实验内容

依据水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在水环境化学课程或水环境维护概论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增加水环境监测方面的实验。实验的内容主要为水质剖析中的常规指标的剖析,如水中溶解氧(DO)、pH、COD、氮、磷、叶绿素等指标的剖析。经过实验培育学生的实践操作才能。

(二)在消费实习中增加水生态调查内容

消费实习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次实习,其目的在于经过实习,到达根本能综合运用相关学问的才能。为了进步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运用环境科学学问的才能,能够在消费实习环节增加水生态调查方面的内容。如调查不同污染水平水体中底栖生物的品种、数量的变化,调查不同污染河段中浮游动、植物的变化,水体中叶绿素的变化等,进而认识水环境污染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装备高性能计算机,进步学生运用水质模型的才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关于水体中污染物的扩散、迁移和转化过程的模仿由零维和一维逐渐开展到二维、三维;模型参数也由最初的DO、BOD参数开展到更多参数,如N、P、叶绿素等参数;模仿的对象由以前单纯模仿水中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开展到大气―水体、水体―堆积物等介质中污染物的交流、扩散等过程。随着水质模型维数、参数的增加和界面过程的参加,水环境模型的计算量也成倍地增加。采用高性能计算机来求解水质模型是大势所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有针对性地开设水质模型的树立、求解的相关内容。如能够先让学生学习如何树立并求解较简单的零维水箱模型或一维BOD-DO模型,然后再逐渐引入其他参数。水环境模型的树立和运用还能够交融到天文信息系统(GIS),使模仿结果可视化。经过树立和求解水环境模型,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计算机处理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才能。

(四)小流域调查时增加水污染调查内容,培育学生全流域管理理念

小流域调查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比拟重要的一次实习。目的在于综合运用所学的水文与水资源学问对一个流域停止剖析研讨,其触及的内容较多。随着水环境问题的凸显,在小流域调查过程中能够恰当增加水污染的调查,如流域内点源、非点源的调查,上、下游水污染的关系。运用环境经济学的观念来剖析水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关系,如剖析水环境污染的外部性、流域内水环境污染的受益者和受害者及如何坚持流域的可持续开展等。

四、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人才培育目的也发作了一定的变化。由于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也必将面临新的机遇和应战。作为培育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高级特地人才的高校,应顺应社会经济开展的需求,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中恰当增加环境科学的相关学问,在理论环节中增强对环境科学相关学问的运用,使培育出的人才愈加能契合社会和经济开展的需求。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升堂.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培育动态及问题剖析[J].中国电力教育,,(17):18-20.

[2] 宋松柏,康艳.我国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育的现状剖析与考虑[J].中国地质教育,,(3):68-73.

[3] 赵华荣,夏北成,江学顶.桂林市近50年降雨变化特征剖析[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1,31(2):202-206.

[4] 吴吉春,张景飞.水环境化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5] 周训.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培育计划修订的若干考虑[J].中国地质教育,,(1):56-58.

全国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篇5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就业方向;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就业面较窄,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或技术和行政部门从事勘查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工程勘察、资源勘查等方面的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生推荐去地质工程师、前期报建经理、地质勘探人员 物探人员 能源开采人员、高级地质工程师、地质勘查工程师、技术工程师、销售工程师、总经理、水文地质工程师、采矿工程师等岗位。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勘探技术与工程在资源勘查和工程勘察两个方向上有所侧重。资源勘查,顾名思义是对资源的寻找和勘察,工程勘察则重在研究和查明工程建设场地的地质地理环境特征。由于采掘技术等原因,曾一度出现资源短缺和地质行业的效益滑坡,而随着技术的提升,开采也从过去的浅层矿发展到现在的深层矿,新一轮的资源开发正在进行,地质行业又恢复了勃勃生机。可以说这工作是实实在在的技术活儿,相对少见什么“垄断门”的事情出现,就业形势还是一片大好。

有关“长线专业”和“短线专业”的选择是人生一场举足轻重的博弈,其实说穿了不过是“热门”与“冷门”的纷争。短线专业,又叫应用型专业,长线专业又叫社会型专业(社会性专业涵盖量非常之大,比如机械类、行政学类都属于它的范畴,本文中盘点的“民生专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短线专业,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体现社会急需、紧缺的原则,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通用性、针对性和应用性的特点。经过十多年的“自然选择”,现在市场上的相关人才需求已经接近饱和。

水文与水资源复习题 篇6

一、名词解释

水文现象:指地球上的水受外部作用而产生的永无休止的运动形式。

降水:大气中水汽凝结后以液态水或固态水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蒸发:水分子从水面、冰雪面或其它含水物质表面以水汽形式逸出的现象

渗流:陆地上的降水汇流到河流、湖库、沼泽、海洋、含水层或沙漠的水流

径流:水从地表渗入地下及在地下流动的现象

水文循环:地球上或某一区域内,在太阳辐射和重力的作用,水分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入渗、径流等过程不断变化、迁移的现象

中泓线:河道中各横断面水流最大流速点的连线。

深泓线(溪线):河道中各横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河道弯曲系数:沿河流中泓线两点间的实际长度与其直线距离的比值

河流的横断面:是指与水流方向垂直的断面

河流的纵断面:河流从上游至下游沿深泓线所切取的河床和自由水面间的剖面

河流的比降:河段首尾两端的高程差与其长度之比就是纵比降

分水线:地形上的脊线将降水分开,成为流域的界线,称为分水线

流域:分水线围成的面积

闭合流域:地上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重合的流域。

河川径流:下落到地面的降水,由地面和地下汇流到河槽并沿河槽流动的水流

等流时线

共时径流面积

二、原理(填空、选择、简答)

河川径流的特征值包括: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模数、径流深度、径流系数

河川径流形成过程包括:降水、蓄渗、坡地漫流(产流)、河槽集流(汇流)四个阶段。

水文循环有:区域大循环、领域小循环两种类别,大循环(海洋、云和大气、陆地、海

洋),小循环(海洋、云和大气,海洋或陆地、云和大气、陆地)

一定时段区域水量平衡的基本方程:降水=径流+蒸发

数据资料的基本统计特征数:平均数、方差、变差(标准差)、变差系数、偏态系数

频率、概率和累积频率有何区别:频率是经验数据计算出来的,概率是依据理论分布计

算的,累积频率是大于或小于某个值的频率之和。

累积频率(经验累积频率)与设计频率的区别:设计频率是由经验频率按照某种(皮尔

逊3型曲线)推算的虚拟频率。

连续序列数据与不连续序列数据:

降水、洪水的三要素

降雨有哪些主要损失

城市径流有哪些特殊性

三、计算

平均数

标准差

变差系数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排名 篇7

一、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与水资源的影响分析

(一) 对水循环的影响

作为整个地球生物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系统, 直接影响到自然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 其中, 水循环联系的大气水、地表水、生态水以及地下水系统, 水循环所遭受的任何破坏都将极大地影响全球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演变与发展, 最终反作用与人类, 影响着人类社会生动的各种活动。然而, 气候变化会将会直接影响到水循环, 进而扰乱自然现象, 导致各种灾害天气的发生, 并直接影响生态系统水资源的利用。

(二) 对水资源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 水资源基地, 主要是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水量和河流径流对河流径流的基础上, 评价水资源的定义, 根据多年以来, 诸如洪水径流和内涝水平均预测来分析。然而, 目前人们只是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分析在水资源系统, 进而确定可能被消耗利用的水资源量。其定义为对生态环境和水的一次性, 在可预见的时期, 成本低下, 技术上可行的措施以外的生活, 生产, 生态用水的河流, 不包括中水回用的回报。由于气候变暖直接影响到如蒸发、降水、土壤含水量、径流等各种水文变量的变化, 这些变化最终将导致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的重新分配, 并对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产生重大影响。

(三) 对供需水的影响

一旦全球性气候出现变化, 将直接导致水流量的变化, 例如水温的升高或者暴雨的增加最终给水的供需带来重大影响, 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产与生活。对于那些常年降水量少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 甚至是沙漠地带, 供水系统的巨大变化往往是由于微弱的降水量变化而引起的。在山间盆地, 高温将加快春季积雪融化成雨率降低到大雪, 降雪时间缩短, 春季径流是更迅速, 早期的径流。气候变化也影响到对水的需求, 它可以影响水系统组件的广泛范围, 包括水库, 水质, 水电运作。

二、减少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与水资源影响的策略

(一) 强化水资源供需与管理

随着全球气候逐步变暖,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水资源系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世界各地河流流量都在剧减, 严重影响到当地的水文与水资源, 未来需水量在人口增加和气候变化下不确定性增加, 水资源供需紧张的矛盾将日益突出, 尤其是那些干旱、沙漠地区, 对地区水安全带来威胁, 水资源管理增加了难度。因此, 强化水资源供需与管理, 逐步建立与完善水资源系统, 定期对水资源承载力评估, 对于确保整个水文与水资源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意义重大, 并能够更换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 应对气候变化影响, 加强节水高效利用

在气候变化影响下, 水资源受到污染或者水文受到破坏的地区越来越多, 节约用水、循环用水、高效、合理地利用水资源俨然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节约用水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保护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二是减少污水废物的排放, 减少对环境的成本, 实现节水、高效利用水的社会, 对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同时, 不仅仅提倡生活中节约用水, 高效用水, 还需要相关部门大力开展节水宣传, 实现开源的多渠道化, 包括一些非传统水源, 如围田水, 城镇用水, 再生水, 甚至使用的海水, 是非常好的。正常情况下, 水资源, 包括水环境, 水和灾害水生态的水资源, 因此, 合理控制和干旱地区流域洪水调度水资源, 通过合理调度利用。

(三) 不断建立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体制改革

基于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与水资源所带来的影响, 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必须不断探讨全球气候变化下水资源的详细情况, 不断建立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体制改革, 提高机构管理效能, 进行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与互动, 建立现代化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建立适应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行政管理机制, 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保护, 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以法管水形成建立水权和水市场管理的基本制度, 并为减少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与水资源的影响提供法律依据。

(四) 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 防治水旱灾害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 不可避免地对水文和水资源产生一定影响, 各种自然灾害, 如极端干旱、降水事件的频率会加大。因此, 我们必须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 避免以往人们愚昧地认为的“人定胜天"原则, 必须确保人类所从事的各种生产、生活活动都必须尊重自然、因地制宜, 加强研究人与水的协调, 强化沙漠地带的储水工程, 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此外, 充分协调人与水之间的关系, 提高防洪和抗旱防洪减灾规划理念, 始终要注意在防灾和减灾工作, 要做到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 实现抗灾软件和硬件的调控, 和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特别是加强前突如其来的洪水和干旱灾害, 急救, 以及各种灾害, 水污染应急管理的暴发和早期预测警告做出计划。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全球气候变化在对水文与水资源影响的同时, 也带来了广泛的影响, 主要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 该国的政治和安全, 人类的协调和合作, 在一系列问题。因此, 水资源和气候变化的相关科学问题的影响下全球共同关注和政府的重要议题之一, 也是当今世界所面临并亟需解决的难题。所以, 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并使气候变化以使用为指导思想的气候系统的理论, 对水文和水资源影响的研究, 但也考虑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研究水文过程和气候模型的前提下实现互动与联系研究, 进而揭示其响应规律是变化环境下水文变化状况, 建立适应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行政管理机制, 切实地降低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与水资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曾群, 蔡述明, 杜耘.全球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潜在影响[J].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6.

[2]张利平, 陈小凤, 赵志鹏, 胡志芳.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 2008.

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篇8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与地质勘测不可分割,近些年来,水利水电工程方面的地质勘查已经有了比较快速的进步,尤其是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以及遥感技术和物探技术等四个方面的发展,更是为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水文地质勘查概述

水文地质简而言之就是岩土结构中的地下水情况,地下水是影响岩土体工程特征的主要因素,在水电水利工程的施工设计中,需要将这个问题作为重点的研究内容,必须要经过一系列全面系统的勘查和分析之后,才能够制定和设计施工技术。要明确水电工程的地质条件以及地下水赋存,形成以及变化规律等。工作人员在实际勘查过程中,需要从地质性质,岩土类型以及地质结构等方面入手,全面分析和了解水文地质的各项参数,水文地质勘查讲究方法和策略,如果那个方面做的不够,不到位,必然会影响勘查的结果,导致地下水危害,并给工程带来一定的不安全隐患。基于这个方面,水文勘查过程中,除了要做到明确水利工程项目的各种地质问题,还应该充分考虑地下水所带来的影响,有效方式地下岁对建筑物以及岩土工程所带来破坏。并积极制定各种合理的建议以及预防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危害以及损失。

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方法

1.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通常人们又将这项技术称之为GIS,是一信息系统为基础,通过制动柱状图、平面图以及等值线图工程图片而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的一种技术,目前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地质勘查中中应用比较广。

2.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全球定为系统我们并不陌生,在我国应用的时间也相对较长,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定定位以及测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非常有效的解决跨沟,跨河以及传递等多种问题,同时还能够进行一些高精度的测量,实现了勘查水平与质量的双重提高。

3.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

从目前我国工程物探技术的发展来看,其中钻孔彩色电视系统以及地球物理层析成像技术是比较完善的额,其中钻孔彩色电视系统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性能方面非常稳定,同时集成度高,并且在电路设计上也十分合理。除此之外,在图像方面的直观非常高,还原度高,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同时使用时限长,便于携带,耗能低,因此是非常受欢迎的产品。

(1)电磁勘探,包括天然场源的电波勘探等多种方法。近年来,电磁勘探在丁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人工与天然两种场源、多场源、二维和三维电阻率成像等技术,在工程中可用来推测深埋长隧洞围岩介质的结构特征、隐伏断层、破碎带及异常区等各种有可能影响工程的因素,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电法勘探。主要有电阻率、充电和自然电场、激发极化、电磁感应等方法,电阻率法应用相对较多,近年来,高密度电法勘探借鉴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办法,实现了数据的快速、自动采集,以二维方式实时处理和显示勘探成果,并发展为多源、多点、多线测量,基本实现了三维观测技术

(3)地球物理测井,由于数值模拟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球物理测井基本实现了动态测井技术,钻孔彩色电视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地质勘测领域,使地质勘测向定量数据化方向发展。

(4)物探技术目前在我国的应用非常普遍,并且优势十分显著,业内认识对于物探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也在不断深入,物探技术在工程地质勘测中的作用必然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4.遥感技术的应用

(1)水库区滑坡、崩塌、泥石流调查

我国水利工程项目不断增多,在水库区崩塌以及滑坡方面等控制力度也需要更大,为了防治这些问题的发生,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利用彩红外片、航卫片对其进行地质解译,并通过野外现场的观察、复查和检查,明确塌滑体的数量、分布、稳定程度等情况,客观地对水利水电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稳定性进行评价。

(2)岩溶调查

采用遥感技术所形成的影响在彩虹外片对岩溶以及水文地质方面的调查,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它能够精确的勘测出各种不同岩溶的地貌,并可以充分利用其与其他介质红外光谱之间的不同进行泉水以及地下水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3)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

在水利水电地质勘查中,遥感技术可以提高大量的地质情况宏观线性构造信息,从而较为准确地反映区域的水系分布特征、地质特征以及地貌形态,并对研究断裂体系的活动性、区域地质构造格架、工程所在区域及周缘区域的地质构造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水文勘查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边坡的工程地质分析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边坡处理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由于水利工程地质环境比较复杂,并且会经常出现一些形变的问题,同时还包括松弛张裂,滑坡以及崩塌等,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还有沿途的类型以及性质,地形地貌等等。

2.坝基岩体的工程地质分析

不同的堤坝类型,对地质条件的要去也不同,所以必须要全面分析和了解各种类型堤坝的具体要求与工作特点,才能够知道如何开展水文地质勘查,并制定相关的缺陷防治措施。

3.水庫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具体来说水库主要有种类型,一种是地下谁蓄水构造,是人工打造的水库,而一种则是在河流上筑坝拦水形成的水库。在水库蓄水之后,其周围的水文,地质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并对周围的地质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风浪作用冲蚀库岸、库水升高侵润库岸、地下水位上升浸没洼地等都会造成各种地质问题,如水库浸没、水库渗漏、水库淤积、水库塌岸、水库诱发地震等。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规模不断扩大,项目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国家政府以及人民对于工程质量更加关注,而地质勘查是进行项目施工的前提,是确保工程安全,顺利运行的基础,这就要求勘查工作者全面掌握勘查技巧,了解技术种类,能够更具实际的需求,综合运用勘查技术,做大因地制宜,这样才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结核病形成及预防教学设计下一篇: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有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