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段落翻译剖析

2025-04-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英语段落翻译剖析(共7篇)

大学英语段落翻译剖析 篇1

synchronized with the crankshaft so that it makes one revolution for every two revolution of the crankshaft.this is a critical job, and canhave a great impact on an engine’s performance at different speeds.在活塞运动的同时,凸轮的旋转可以及时控制进气出气阀门的开启与关闭。当凸轮运动推动挺柱时,挺柱会有次序的推动阀门的开启。当凸轮旋转远离挺柱时,阀门上的弹簧会关闭阀门。凸轮轴必须与曲轴同步运转以保证曲轴每旋转两个周期凸轮轴旋转一个周期。这是一个关键性动作,并且对发动机性能在不同转速都会有很大影响。Driving a car with a manual transmission, you depress the clutch, select a gear, and release the cultch while applying power to get the car to move.The clutch allows engine power to be applied gradually when a vehicle is starting out, and interrupts power to avoid gear crunching when shifting.Engaging the clutch allows power to transfer from the engine to the transmission and drive wheels.Disengaging the clutch stops the power transfer and allows the engine to continue turning without force to the drive wheels.驾驶一辆带有手动变速器的汽车时,踩下离合器时,选择一个档位,当有能量输入时松开离合器使汽车运动。当发动汽车时发动机的功率会逐渐被传送到离合器,换挡时中断功率可以避免齿轮之间的摩擦声音。接合离合器,发动机的动率就会传送到变速器和驱动轮。松开离合器阻止能量的传送,并且发动机在没有能量输送到驱动轮的情况下还可以正常运转。

The rack-and-pinion gear-set does two things:It converts the rotational motion of the steering wheel into the linear motion needed to turn the wheels.It provides a gear reduction, making it easier to turn the wheels.On most cars, it takes three to four complete revolutions of the steering wheel to make the wheels turn from lock to lock(from far left to far right).齿轮齿条齿轮组有两大功能:

1.把转向盘的旋转运动转变成直线运动来控制车轮。

2.可以使齿轮减速从而更便捷地控制车轮的转向。

对于大多数的汽车,转向盘的总回圈数(从最左边到最右边)需要3-4圈的完全旋转。

Oil is circulated through the engine by an oil pump.Most oil pumps have two small gears that mesh with each other.A pressure-regulator valve in the pump is used to prevent the lubrication system from reaching too high a pressure.The oil pump pulls oil up from the oil pan through the pick-up screen.The screen collects any large particles of dirt so that the oil entering the pump is fairly clean.The pump then directs the oil through an oil filter, which strains any remaining dirt out of the oil;the oil entering the engine lubrication passages should be clean.机油在机油泵的作用下在发动机内循环流动。大多数机油泵有两个小齿轮来相互啮合。在泵里的调压阀阀门被用来阻止润滑系统达到高温。机油泵将机油通过机滤器吸上来。滤网可以过滤脏的小颗粒以保证进入到泵里的机油是完全清洁的。机油泵将剩下的比较脏的机油直接送到具有过滤功能的的机油滤清器内。机油进入发动机润滑系统就会是干净的了。

The following four steps show how the SRS airbag works:

1.In an impact, sensors in the car detect the sudden deceleration.If the crash is severe enough ,electricity flows to the inflator and causes ignition of the gas generator.2.The gas generator then rapidly burns in the metal chamber.The rapid burning produces inert gases and amount of dust.The inert gases and dust are cooled and filtered during inflations of the airbag.3.The inflating airbag splits open the trim cover.The airbag then rapidly unfolds and inflates in front of the occupant.4.After inflation ,the gas is vented through opening or open weave areas in the airbag.These steps take place in a fraction of a second.Airbag deflate in under a second and may be pushed aside for occupants to exit.以下四步是安全气囊的工作过程:

1.在碰撞中,汽车上的传感器感应到汽车的突然减速。如果不是很严重,电流会发出点火信号使气体发生器工作。

2.气体发生器会迅速在一个金属室内燃烧。迅速的燃烧便产生了许多惰性气体和大量灰尘。在安全气囊充气的同时这些惰性气体和灰尘会被冷却过滤。

3.充气的安全气囊会涨破装饰罩。安全气囊会迅速在乘客面前展开。

大学英语段落翻译剖析 篇2

关键词:段落翻译,新题型,翻译技巧

从2013年12月开始,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翻译题部分发生了巨大改革, 由原来完成句子翻译改为整个段落的翻译此改革表明原来的知识型考核转为能力型考核。这对于很少练习翻译的考生来说很可能会成为失分的地方, 因此了解其变化和要求, 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具有重要意义。

一、变化

原四级翻译只是单纯地完成句子, 相对来说, 简单得多只要观察判断整个句子, 然后根据所学英语知识中的句型结构、语法, 翻译给出的汉语, 就能完整准确地完成句子。但现在则改为段落翻译, 具体变化如下:

1.其分值比例由原来的5%调 整为15%。

2.考试时长由原来的5分 钟调整为30分 钟 。

3.内 容 :涉及中国历史 、文化 、经济 、社会发展等 。

4.要求 :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

5.评分标准。

二、特点与要求

以前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中并未将翻译作为一个独立技能考核, 翻译部分主要考核学生运用正确词汇和语法结构的能力, 反映在题型上只是根据给出的英语句子和汉语内容完成句子。现在由单句翻译改为段落翻译, 其内容涉及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 明显提高了对翻译能力的要求, 从对知识“点”的考查转变为对知识“面”的考查, 这不仅要求考生按照英语语言结构与思维翻译出整个段落, 而且对学生的考核要求也相应拓宽、加深了, 不再单一考查学生所学的词汇和语法基础等英语知识, 而是考查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风俗习惯等的学习和了解;考查学生对合理拆分、组合句子, 将汉语所承载的信息用英语表达出来的能力;考查学生对翻译技巧与方法的掌握。总之, 改革后的段落翻译是对学生进行英语知识、翻译能力、中国文化的学习等多方位、多层面的考查。

三、翻译技巧、方法和步骤

做翻译题时, 首先仔细通读分析中文, 把其划分为语义层次;其次在草稿纸上将每个句子各个击破, 翻译各句;最后检查核对整个段落的意思、句子的对错, 与原文对应的信息, 确保翻译尽量与原文一致, 最后再抄写到答题纸上。

以下对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题进行具体分析。

PartⅣTranslation (30 minutes) (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 )

Directions: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translate a passage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You should write your answer on Answer Sheet 2.

“中国结 (the Chinese knot) 最初是由手工艺人发明的。经过数百年不断的改造, 已经成为一种优雅多彩的艺术和工艺。在古代, 人们用它来记录事件, 但现在主要用于装饰目的。‘结’在中文里意味着爱情、婚姻和团聚。中国结常常作为礼物交换或用作饰品祈求好运和避邪。这种形式的手工艺 (handcraft) 代代相传 , 现在已经在中国和世界各地越来越受欢迎。”

1.通读中文 , 划分语义层次 。

通读全文后, 处于首句的是主题句, 表达了短文的中心就是由手工艺人发明的中国结, 包括它的历史、寓意、发展和变化, 分析后按语义可分为三个层次。 (1) 中国结 (the Chinese knot) 最初是由手工艺人发明的。经过数百年不断的改造 , 已经成为一种优雅多彩的艺术和工艺。 (2) 在古代, 人们用它来记录事件, 但现在主要用于装饰目的。“结”在中文里意味着爱情、婚姻和团聚。中国结常常作为礼物交换或用作饰品祈求好运和避邪。 (3) 这种形式的手工艺 (handcraft) 代代相传, 现在已经在中国和世界各地越来越受欢迎。

2.按翻译技巧分译各句 , 尤其注意关联词的运用 。

句子是段落的最小语义单位。翻译各句时, 要注意句子的翻译技巧, 比如:句子基本结构的翻译, 词的运用与转换, 长句的翻译, 时态的翻译, 无主句与被动句的翻译等, 另外, 翻译各句时一定要注意关联词的运用。

(1) “中国结 (the Chinese knot) 最初是由手工艺人发明的”。

析:这是一个很简单的被动句, 被动句结构为“be+V-ed (过去分词 ) +by...”, by短语表示“由… … , 被……”。注意 “最初” (originally) 的使用。“手工艺人 ”是“handicraftsman”。因此被翻译为“The Chinese knot is originally invented by the handicraftsman”。

“经过数百年不断的改造 , 已经成为一种优雅多彩的艺术和工艺。”

析:“经过数百年不断的改造”, 根据英语句子结构的严密性 , 直接用一 个介词短 语表达就 行 :After several hundred years’innovation。“innovation”表示“革新、创新 、改革”之意。

“已经成为一种优雅多彩的艺术和工艺”。此句省略主语它 (指中国结) , 译时应加上;“已经成为”, 用现在完成时, “成为”译为”evolve (逐渐形成) into”;“优雅多彩的”:elegant and colorful, 译成并列的形容词做定语修饰艺术和工艺 ;“艺术和工艺”:art and craft。

(2) “在古代 , 人们用它来记录事件 , 但现在主要用于装饰的目的”。

析:“在古代, 人们用它来......”译时应将主动句译作被动句“was used for” (被用来) ;连词“while”用到这里是最恰当的, 表示前后两句话的对比与连接“而”;“主要”译成副词“mainly”做状语。

“‘结’在中文里意味着爱情、婚姻和团聚”。

析:“意味着”:mean;“爱情、婚姻和团聚”:love, marriage and reunion, 并列名词作宾语。

“中国结 常常作为 礼物交换 或用作饰 品祈求好 运和避邪”。

析:“作为……或用作……”译为被动句“is used as...”“祈求好运和避邪”指被用来做什么, 因此译为动词不定式表目的“to express good wishes”和“to ward off evil spirits”。“ward sb/sthoff”意为“避开 (不好或危险的人或事 ) ”, 估计比较生疏 , 可译为“keep away”;“邪”指邪佞、鬼魂“evil spirits”。

(3) “这种形式的手工艺 (handcraft) 代代相传 , 现在已经在中国和世界各地越来越受欢迎。

这句话是整个段落的一个总结, 表示“已经, 仍然还要……”因此用现在完成时, “代代相传”:pass on for generations, 在中国和世界各 地越来越 受欢迎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China and the world.

整段译文如下 :"The Chinese knot is originally invented by the handicraftsman.After several hundred years’innovation, it has evolved into an elegant and colorful art and craft.In ancient times, it was used for recording events, while now it is mainly a decorative handicraft art.In Chinese, "Knot"means love, marriage and reunion.The Chinese knot is often used as a gift to express good wishes or a talisman to ward off evil spirits.The handcraft has passed on for generations and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China and the world."

3.检查核对翻译与原文 。

检查核对译文与原文有无意思上的出入, 有无句法或拼写上的错误后, 再抄写到答题纸上。

四、结语

由上述分析可见, 翻译时除了运用英语基本知识 (词、句、时态、语态等) 外, 更重要的是注意翻译技巧的运用 (长短句的翻译、词性转换的翻译、主动语态被动语态的转换、简单句复合句及并列句的翻译等) , 最重要的是注意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紧凑与严密性。

大学英语段落翻译剖析 篇3

关键词: 新题型 段落翻译 大学英语教学

传统意义对外语学习的理解,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和译五个方面。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翻译能力的要求是: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译汉约每小时300个单词,汉译英每小时约250个汉字。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表达和理解错误。然而这样细化到数字的要求,却没有真正在教学中实现。长久以来,大学英语教学停留在帮助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学生对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要求仅仅是通过考试,获取证书。四级考试多年来偏重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阅读题在整个题型中所占的比例达40%,听力理解占35%,写作占15%。2013年以前,翻译的分值一直占5%,通过单句翻译、填空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语法、句型、词组搭配能力。因为考试中占据的分值比例小,考察内容丰富多样,在一般教学中,对翻译练习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学生一遇到翻译就自动弃题。

2013年,大学英语四级进行了改革,考试委员会对试卷结构和题型作了局部调整,其中最突出的变化是删除了完形填空,将五个单句翻译调整成一篇段落翻译,分值增加了3倍,文章题材主要表现中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新题型全面考查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段落翻译这一新题型的出现,必将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甚至教学的整体安排产生后效影响。

穆雷在《中国翻译教学研究》一书中,曾经将翻译教学按照目的分为三个类型。其一,为了辅助外语教学进行的翻译教学,即教学翻译。这类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双语应用能力,一般采用传统方法开展。其二,为了培养译员进行专业性较强的翻译教学。其三,推行素质教育后进行的综合翻译教学训练。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的教学翻译为第一类,一般以翻译练习为手段,检验其他教学内容的习得程度。这种教学的弊端有两点:第一,因为翻译仅仅是英语教学的检验手段,在考试中所占分值偏低,翻译教学沦为翻译练习,教学时间紧,练习空间小。学生不重视,教师通过各种例子展示各种翻译技巧。第二,教学的指导思想,还停留在向学生传授“翻译技巧”,比如“增词法”、“减词法”、“词性变换”和“句型转换”等,其实这种传统教学法早已经不符合现代意义的语言学研究发展趋势。语言学在20世纪的最大突破是不再拘泥于语言本身,即语言自身的形式和结构,而是不断地关注语言的语用功能,语言与社会和文化的关系。翻译研究一直紧随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奈达提出了以语言功能对等为核心的翻译理论,纽马克则对翻译进行了多元的定义,根据功能理论阐述了不同的语篇在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传统翻译教学“较真”语言形式的变化,在练习中一味地强调翻译技巧的应用。甚至,有学生认为这样的练习特别具有吸引力,认为学会了几个增减词汇、句型变化,就能够熟练地进行翻译实践,恨不得把所有的练习句型都总结成几个经典,练习熟练后举一反三,就成功得分。其实翻译活动本身是一项灵活多变、包罗万象的语言实践行为,这种试图寻找捷径的学习方法只能适得其反。

奈达论述翻译的实质时用到了这样的表述: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 firstly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和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翻译最强调的是“再现原语信息”,在完成这一信息的过程中,译者要使用“最切近和自然的对等语”。翻译的增减词语、句型调整如果真的是一种“技巧”,那么这种技巧仅仅是使语言更切近和自然。作为一种高级的语言交际行为,翻译要求译者对源语言和译入语的语言习惯、文化习惯、表达习惯都有一定的认知,同时还要主动调整,使得译文和原文在意义上、文体上保持最大限度的对等。

翻译教学再也不能停留在表层的翻译技巧训练。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采用开放、灵活、多边的改革,在本校二年级的两个教学班中进行试验,与另外两个班级的教学效果形成对比。

第一步,进行翻译练习之前,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输入。语言输入的材料选自三个方面:一是四级考试真题的阅读题,二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英文介绍,三是报纸杂志上的时评散文。四级考试真题阅读材料是为了帮助学生熟悉四级考试常考的语法和句型,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和仿写巩固句法知识。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在词性区分、时态、主谓一致、长句结构和词组搭配方面的错误明显减少。中国传统文化的英文介绍是笔者自编的教材,针对同一个主题,笔者找了很多良莠不齐的翻译材料,请学生甄别它们与中文原文的对等程度。学生虽然自己表达的难度大,但能够准确地找出最佳的译文,通过这个译文和其他译文的对比、评析,潜移默化地积累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词汇和表达,更重要的是自己进行翻译习作的講评,知道一篇优秀习作应该具有的特征和判断标准。报纸杂志中的时评多与生活密切相关,主题丰富,学生通过阅读时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一系列词汇、词组和句型,提高表达能力。

对比结果显示,进行过第一层输入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四级考试阅读理解项目平均得分高出另外两个班级4-6分。同时,进行教学改革的教学班级学生,词汇量经过积累和扩大,完成四级真题中翻译项目的时间明显缩短,表达更清晰。完成第二层和第三层输入后,教学改革班级的学生参与英语表达的热情获得提高,无论是口语还是写作中的语法错误都减少了。在翻译练习中,面对陌生的材料,逐渐开始主动地想办法,变换自己已知的表达方式进行诠释。有一个翻译材料,要求学生翻译“炒年糕”、“乌冬面”等带有地域色彩的食物名称,有些学生就想出用拼音,后面采用英语解释作为同位语的表达方式。笔者认为,学生面对翻译材料的自信和主动性是这次教学实践的最大收获。

第二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翻译实践。这个实践的方式是多样灵活的。一开始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笔者甚至以电影台词翻译配音的方式开展。电影台词具有口语化的特点,翻译难度较低,但是要地道,并且控制在与原文大致相当的长度方面,还要花费一番工夫。等到学生的参与变成自主和自愿的时候,就可以进入段落翻译的实践。可以请学生以句子为单元每人承担一部分,然后让大家一起讨论,有时学生个体翻译的那个句子和小组其他成员的风格不同,组合起来有些别扭,笔者会安排他们讨论并修改。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明白翻译的基本对等具体的要求有哪些,同时也學会保持和原文的文体一致。最后要求学生单人限时完成段落翻译,翻译的内容出自上海市中级口译考试教材,这样的选择有利于感兴趣的学生今后报考翻译证书。实践证明,通过前两阶段的积累,学生在表达上“卡壳”的次数少了,词性分清后,句子的基本结构和语法取得很大的进步。

这样的实践唯一的缺点是耗时,有时要耗费整整两节课时才能完成一个小组任务。在此建议大学英语翻译实践一定要从一年级就抓起,在平时的课文学习中,可以训练学生进行课文中短小段落或者长句的英译汉练习,每月应该至少保证一次独立限时的段落翻译练习。

第三步,在考察方面,不再将翻译作为其他语言习得水平的检测,而是将翻译作为一个独立的实践,对翻译的速度、数量和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采用同学盲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开展。比起传统的给分制,这种方式让大家在互评中再一次得到提高。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新题型的变化体现了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段落翻译分值的和难度的增加都代表了翻译技能在大学英语语言能力训练中地位的提高,对大学英语授课必将发挥强大的反拨作用。笔者愿与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起接受新的翻译理论指导,积极尝试新的翻译实践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转换、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Newmark.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Nida &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2007.

[4]刘兵,杜耀文.大学生英译汉能力的测试与探讨[J].中国科技翻译,2003,8:16.

[5]刘润清.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6]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大学英语段落翻译剖析 篇4

1、段落英译汉(20分):内容涉及刑事程序法,简单涉及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和米兰达警告等。

2、作文题(20分):评述一下审前取证制度;评述抗辩制。

1、段落英译汉:刑事程序法大家看一下教材第一单元第8课(中文即可),是关于刑事程序的内容。此题应该是老师自己编的英文材料。

美国第五宪法:

No person shall be held to answer for a capital, or otherwise infamous crime, unless on a presentment or indictment of a grand jury, except in cases arising in the land or naval forces, or in the militia, when in actual service in time of war or public danger;nor shall any person be subject for the same offense to be twice put in jeopardy of life or limb;nor shall be compelled in any criminal case to be a witness against himself, nor be deprived of life, liberty, or property, 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nor shall private property be taken for public use, without just compensation.无论何人,除非根据大陪审团的报告或起诉,不得受判处死罪或其他不名誉罪行之审判,唯发生在陆、海军中或发生在战时或出现公共危险时服现役的民兵中的案件,不在此限。任何人不得因同一罪行而两次遭受生命或身体的危害;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被迫自证其罪;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被剥夺生命、自由或财产、不给于公平赔偿,私有财产不得充作公用。

Miranda Warnings(米兰达警告)

You have the right to remain silent and refuse to answer questions.Anything you do say may be used against you in a court of law.You have the right to consult an attorney before speaking to the police and to have an attorney present during questioning now or in the future.If you cannot afford an attorney, one will be appointed for you before any questioning if you wish.If you decide to answer questions now without an attorney present you will still have the right to stop answering at any time until you talk to an attorney.Knowing and understanding your rights as I have explained them to you, are you willing to answer my questions without an attorney present?

宪法要求我告知你以下权利:

1.你有权保持沉默,你对任何一个警察所说的一切都将可能被作为法庭对你不利的证据。

2.你有权利在接受警察询问之前委托律师,他(她)可以陪伴你受询问的全过程。

3.如果你付不起律师费,只要你愿意,在所有询问之前将免费为你提供一名律师。

4.如果你不愿意回答问题,你在任何时间都可以终止谈话。

如果你希望跟你对律师谈话,你可以在任何时间停止回答问题,并且你可以让律师一直伴随你询问的全过程。

背景简介: 1、“米兰达”案的焦点是被讯问者所做的招供和他签名的供认书是否应该作为证据进入司法程序。审讯与供认是刑事诉讼法的重要部分,也是法庭争辩的焦点。在许多情况下,犯罪的实物证据,如杀人凶器等作案工具,警察无法全部找到或根本没有,而又找不到证人。在这种情况下,嫌疑人的口供就成了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证据。从警察的角度来说,从嫌疑人口中最大限度地掏出有罪的证词就成了首要任务。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容易造成警察滥用职权而形成冤狱。根据这种情况,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过去几十年中通过一系列判例,制定了一整套限制警察审讯时滥用权力的法律。“米兰达警告”对于文化程度低、经济窘迫而且对法律了解少的人尤其有利。

2、由于现实情况千变万化,联邦最高法院认为,僵硬地要求警察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执行“米兰达警告”是不现实的。因此,联邦最高法院和一些州法院通过一些案例确定了“公共安全例外”和“抢

救例外”等规则。

3、“米兰达规则”本身是以5票对4票的微弱多数通过的,联邦最高法院内部存在尖锐的分歧。怀特大法官在他的反对意见中指出:“在不计其数的案件中,本院的这一规则将使杀人犯、强奸犯或者其他罪犯重新回到街道或产生他的环境中,随时继续犯罪。因此,人的尊严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损失了。真正担心的还不是这一新的判决对于……刑法的灾难性后果,而在于它对于那些依赖公共权力保护的人们的影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宣布“米兰达”案判决时,引起了强烈的政治反响。警察和地区检察官们把它视为对其控制犯罪能力的当头一棒,多数新闻媒体的评论也持反对态度。

2、作文题:

因有两条卷子,故两篇范文。范文二属于A卷,考试可能性较大。范文1由彭绍华提供,对此表示感谢。大家对范文做出适当修改,以免过于雷同。

作文范文1:

大学英语段落翻译剖析 篇5

针对考研翻译这个模块,2014年的考研大纲中没有任何变化,考生完全可以按照原来的步骤复习。考研翻译考点如下:

1.词汇层面

个别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翻译(尤其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专有术语(人名、地名、机构名称);

2.句法方面

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

3.被动语态

4.特殊结构

倒装结构、强调结构、插入结构、比较结构、否定结构、并列结构、省略结构等

在前期的复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同学们要想拿到这个满分10分,还是具有一些难度的。针对拆分后的每个分句(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大家对拆分都有了一定的把控,基本上能把一个复杂的句子按照采分点分成2个,3个或四个分句),但是拆分完了如何组合,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就是弱点了,因为拆分涉及到每个分句个别词的翻译是否准确到位,再就是针对各个分句如何来排序使之更加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通过观察学生的译文我们发现学生的主要弱点是不擅长或者没有意识通过语境去调整词的意思。很多学生自认为自己的译文已经很好了,但是一对照参考译文觉得自己的译文一塌糊涂。这是正常现象,翻译的重点就是考察学生通过具体语境确定具体词义的能力。

但是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今后的练习中多加注意,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相信这个10分题型拿到令人满意的分值(一般学生拿到5-6分,复习较好的学生可以拿到8-9分)是大有希望的。

另外,建议大家把十年真题中所有划线部分的句子背下来,背这些句子的好处第一有利于你写作,第二把这些长难句背下来大家对英语的结构、英语的叙事顺序和英语和汉语的差别都会有一定得感觉。翻译这部分还是以真题为主。翻译对于英语

(二)的同学与英语

(一)的同学有点差异,英语

(一)主要是翻译五个句子,都是比较长比较难的句子。英语

(二)比较简单,是一个段落,一个段落肯定有难的也有简单的,不可能都是难句长句,简单句比较好处理。英语

(二)的复习资料比较少,就是把英语

(一)近十年的完形填空的空填回去,用形填空作为一个翻译的材料进行英译汉,基本能够满足英语

(二)的需求。因为它完形填空句子的难度相对阅读要简单,但是跟英语

(二)翻译题的难度是比较相近的,我建议大家用这个练英语

(二)的翻译。

现在到了9月份,大家每天看你的英语基础情况还有前期复习的情况,如果前期复习的比较扎实,基础提高的比较稳的话,这个时候大家可以每天只花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学英语就可以。因为到了9月份,政治背诵都要大规模开始了,还有专业课,因为前期英语的时间花的是比较多了,这时候可以把时间稍微降低一点儿,调到两小时左右。这一阶段不能再用来背单词了,因为单词应该是前期的任务,这两个小时的时间着重把每套真题当中命题的题型规律是什么,自己提炼出来,尽管老师上课会讲,但是老师讲的东西你必须自己亲自看才能形成自己的东西。所以,着重的把两个小时的时间放在阅读写作这两个方面。

大学英语段落翻译剖析 篇6

高教司2007年出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正式版) 虽然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能力的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能力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但其教学目标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于是各高校围绕着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措施层出不穷, 却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 由于旧的CET-4考试题型 (指2013年7月以前使用的CET-4考试题型) 中虽然有翻译题型, 但分值只占总分的5%, 且多为完成句子型的短句翻译题, 重点考查核心语法、重点动词或短语以及固定搭配, 因此, 也没能引起师生对翻译教学的重视。新的CET-4考试题型是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于2013年8月14日公布的“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调整的说明”中规定的题型, 其对翻译题型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即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四级考试中的段落汉译英的长度为140-160个汉字。段落汉译英的分值调整为15%, 与作文的分值相提并论。由于现代教学的功利性, 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翻译题型的调整足以引起师生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视。

2 最新CET-4考试中的段落翻译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挑战

近年来,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但深入, 尽管大学英语教材推陈出新, 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日新月异, 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和教学水平有了较大的进展, 但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面十分薄弱, 特别是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英文术语表达和汉译英的翻译素材的接触相当欠缺。因此,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具体情况如下:

(1)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中缺乏中国文化的输入内容

目前出版的大学英语教材主要以西方文化输入为主要内容, 造成大学英语教学中缺乏对中国文化的输入, 师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英文术语表达摄入不足, 甚至是空白。因为教材上的教学内容较多, 且有一定的难度, 师生往往会无暇顾及教材以外的内容。

(2)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上的翻译练习缺乏对翻译技巧和翻译理论的应用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设计翻译练习中的句子翻译和段落翻译主要以练习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为主, 没有涉及到使用翻译技巧和翻译理论的练习。没有足够的翻译技巧和翻译理论的指导, 学生很难适应四级考试中出现的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段落汉译英题型。

(3) 由于课时有限, 教师在课堂上处理翻译练习时很少教授翻译理论与技巧。

跟10年前相比, 各高校的大学英语授课学时减少了许多, 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处理翻译练习时, 即使偶尔涉及翻译理论与技巧, 也十分很肤浅, 更难成体系。

(4) 大学英语教师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不同, 导致翻译教学的疏忽。

有些大学英语教师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跟翻译无关, 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摄入不够, 再加上课时有限, 也会弱化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

(5) 英语教学理念转变, 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十分有限。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特别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因此, 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仅仅在理解课文中的难句时派上用场, 且多为英译汉的方式出现。

3 最的启新示CET-4考试中的段落翻译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2013年12月份的CET-4考试试题中的段落翻译是对大学生的翻译能力的真正检验。笔者虽然暂时无法统计学生的段落翻译得分, 但从学生考试后的反应可知, 学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段落汉译英感觉难度较大, 且缺乏相应的翻译技巧和翻译理论的指导, 自认为翻译得很不理想。因此,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不可忽视, 而且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语言翻译能力也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的五种基本语言技能之一。

尽管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诸多挑战, 只有大学英语教师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采取适当的措施和策略, 积极迎接挑战, 还是可以突破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瓶颈。笔者认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1)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单元主题, 引导学生查阅中国文化的相关主题, 加强中国文化的输入和输出, 促使对大学生的中西方文化的输入和输出的平衡。

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英文报纸、杂志和网络资源等作为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英语表达和术语进行备课, 充分利用大学英语教材上的单元主题, 引导学生查阅中国文化的相关主题, 加强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的输入;组织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的相关主题的比较和讨论, 促使学生的中西方文化的输出平衡。

(2) 大学英语教师应重视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 在课堂上进行翻译教学时应讲授翻译理论、原则和技巧, 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相关的翻译理论和技巧来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语。

大学英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授中国文化特色词的翻译方法, 如:直译法 (丢脸——lose face;纸老虎——paper tiger;铁饭碗——iron rice bowl) , 转移法 (Jiaozi——饺子;mantou——馒头;gongfu——工夫;tofu——豆腐。) , 替换法 (有志者事竞成——When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丁是丁, 卯是卯——to put one the screws) , 注释法 (汤圆:Tangyuan——dumpling made of sticky riceflour served in soup) , 省略法 (油嘴滑舌:glide-tongued;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a blessing in disguise.) (曹淑萍, 2010) 。

(3) 把翻译作为重要的语言基本技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段落汉译英方法和技能训练, 使学生在翻译练习中掌握基本翻译知识和技巧。

翻译练习的选择应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分类编辑, 如:把词义的选择、引申和褒贬等作为翻译中选词的基本技巧进行训练。学生在系统的理论指导下会更注重翻译活动的过程, 有效地发展翻译能力。

(4) 大学英语教师应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翻译句子、段落和文章, 使学生理解汉译英翻译实质上是两种文化的相互传递。

以温家宝总理2009年2月在剑桥大学的演讲稿中的一段官方译文为例:

中文: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奉为最高价值, 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古老的经典——《尚书》就提出“百姓昭明, 协和万邦”的理想, 主张人民和睦相处, 国家友好往来。

译文: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rich, extensive and profound.Harmony, the supreme value cherished in ancient China, lies at the heart of the Chinese culture.The Book of History, an ancient classic in China for example, advocates amity among people and friendly exchanges among nations. (刘进, 2010)

译文中的第一句采用意译法, 第二句和第三句进行了归化处理, 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和规范, 且在译文中直接省略了第三句中的引语, 因为后面部分已经明确地解释了引语的内涵。此时, 还可以向学生介绍美国翻译理论家Lawrence Venuti (1995) 提出的归化 (domestication) 和异化 (foreignization) 两个翻译策略, 使学生学会在段落翻译时, 能在翻译策略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来实现两种文化的相互传递。

4 结语

最新CET-4考试中的段落汉译英能力是一种包括语言能力、翻译技巧、文化素养、百科知识等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虽然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但只要师生共同努力, 排除为难情绪, 培养段落汉译英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养, 假以时日, 学生的段落汉译英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Venuti, Lawrence.Translators’Invisibility[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gde.1995:20.

[2]曹淑萍.中国文化特色词英译中的对等与不对等[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 :136-138.

[3]陈昌勇, 高蕾.关于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思考[J].黑龙江高等教育研究, 2003 (4) :117-118.

[4]李强.强化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和有效策略[J].长江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13 (2) :109-110.

[5]刘进.对外文化传播翻译策略研究[J].学术界, 2010 (12) :159.

[6]汤庭华.大学英语翻译测试和教学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 :169-170.

[7]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英汉翻译的意义不对称剖析 篇7

【摘要】 语言翻译的意义不对称性源于语言使用者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以及不同的思维模式而表现出语句和意义的差别。翻译的源文本与目标文本的词汇语句对应,虽然动态上对等或者认知上共通,其文化的内涵多元特性是人们沟通时所应共享的。

【关键词】 不对称意义动态多元

翻译活动是把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交际活动。两种语言的转换所表达意义的沟通时,语言之间的意义差别尤为突出和普遍。这时由于用目标文本理解源文本的过程中,译者希翼建立两种文本之间的对应性,即既要理解源语作者的意图,又要满足目标语读者的期望。然而,异语之间的词语的意义完全对等的概率极小。文化历史传统的差异使得各语言在语句结构、思维逻辑、语义特征在各自的语言系统中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因此,对比英汉语言,更多的是意义不对称。

一、 语间翻译对称性的相对性

有学者从翻译的角度而提出语言的同一性,即从思维而论,各民族皆具有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全人类具有相互了解和沟通的同等的智力,人类的思维在概念、情景和逻辑范畴中存在着一致性。人类的思维活动在感性范畴(perceptual categories)、认知范畴 ( cognitive categories)、社会范畴 ( social categories)、语言心理范畴(psycholinguistic categories)等方面影响着语言共同性的形成。就语言而论,不但作为各民族内部交流思想的共同工具的语言在发展上有着必然性,而且不同民族通过异语进行交往在实际上也有着必要性,这一切构成了翻译活动普遍的基础与广泛的可能性。另有,翻译对称的相对性,以奈达的“动态对等”而言,“目标语的受体和信息之间的关系本质上和源语的受体和信息的关系一样”。这种哲学角度对语言的认知在翻译学中具体的语言转换意义特征方指导意义在于实践的印证。因为翻译的语言角度是克服不同语间的结构差异。

二、 意义的动态特征

Leech按功能将意义划分为七个方面: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主题意义。其中,概念意义是语言交流即翻译的核心,是认知意义在语间得到一致的基础。其他六个意义是界定于不同语言间的文化范畴的体验。主题意义指语句表达。按交际目标,意义在语境中程度和表现,因受制各种制约,其指称的高度差别不言而喻了。

三、 以意义为基础的翻译不对称的绝对性

真正理想的翻译应是将整个文本的交换价值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一种意义的保存通常是以意义对应的其他类型为代价的。Larson认为:学习源语的词汇、语法结构和沟通状况,分析而确定其含义,然后用目标语的语言的自然形式重建一个相同的意义。翻译时,译者不断寻求源文本与目标文本的词汇对应。其中,词汇障碍最明显、最普遍。语言在划分非凡世界的方法各不相同。因语义的多种组织方式,词句一一对应显然不可能。那么,两种语言的翻译或言交际在词汇语句的错配成为必要。

所谓错配,也就是翻译的不对称性要求译者把语言间意义不同成分和关系的变化做到达成概念共享。

四、 语义差异及文化差异引起的意义不对称

语义的差异主要通过两个语言间的词语搭配来说明。词汇搭配涉及共同出现的单词和词组。即使有可预见的组合搭配,但没有现成可定义的语境对应。英语语言表现出对语境的更大依赖,搭配又是确定意义的重要因素。语间的搭配的巨大差别是外语学习者和译者的难题。

由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语言有分割周围的世界和不同的现象的不同方式,译者在接受翻译文本时,同时意味着语义变化。因此,接受差异不可避免。

翻译是在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体。翻译是文化的翻译,文化交流是翻译的问题。所有语言都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产物。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长期的历史背景和迥异的文化内涵。谚语、成语等生动表现在目标语内没有相应的表达方式,译者不得不找类似的代码或作新的代码来取代。由此看出,一些文化内涵词语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原有的文化内涵丢失。奈达总结说:对于成功的翻译,熟悉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语言今在文化背景内才有意义。

五、 结论

在当下国际交往频繁的信息时代,各民族的文明融合与冲突已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主题,翻译在这个意义上扮演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共存、多元发展的建设者的角色。而不对称性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理应在语言认知和翻译的意义沟通上不可避免。

翻译不对称实为多元化的显性标志。翻译的意义不对称把文化的传播、文化之间的对话上升到尊重不同文化历史风俗,从而才能共享不同的语言文化。

【参考文献】

[1] 郁俊玲.从翻译角度论语言间的对称性[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5(2)

[2]李天贤.从不对称看文化符号的标记性[J].宁波大学学报,2003(1)

【基金项目】徐州工程学院重点课题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YGJ0909)

【作者简介】陈为健(1964-),男,徐州工程学院副教授。

上一篇:《西湖的“绿”》下一篇:电影百团大战观后感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