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共9篇)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篇1

自私行为的病因可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客观方面看,我国是个人口众多、自然与社会资源十分有限的国家(自然资源包括耕地、山林、淡水、物产、消费物资等;社会资源包括财富、权力、信息与社会关系等)。社会中任何个体或群体、集团都需要一定的资源,但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目前我国各项资源的数量、种类、方式在占有和配置方面都存在许多不平衡不合理之处,对资源的权力、行业、部门垄断还比较严重。于是,缺乏资源的一方不得不用非正当的方式去交换。

由此,一方面以权谋私,另一方面以钱谋私,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相互交换。另外,病态文化的积沉和社会控制不严,也是客观原因。从主观方面看,个人的需求若是脱离社会规范的不合理的需求,人就可能倾向于自私。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篇2

一、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热情

一些在职的教师, 他的职业初衷并不是要当教师, 而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才当了教师, 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命运开的一个玩笑。他们深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感受, 从自己的思想深处就产生了对教育教学的抵触情绪, 但是又怕自己再没有机会找到一个比教师更好一些的工作, 只得委屈来当教师, 对于工作没有什么热情, 只是为了将工资拿到手, 每天强迫自己教学, 而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压制了。如果自己的这种状态不及时调整, 时间久了, 心理问题也就渐渐产生了, 万一有一个突发性因素加以诱导就会显现出来。

二、对工作安于现状, 不思进取

一些教师在刚参加工作时兢兢业业, 当将所教的课程全部都熟悉了以后发现自己每天所做的事只是在进行简单地重复, 没有什么挑战性, 更没有什么乐趣, 而自己也不需要再去努力, 每天只要将工作完成就行了。在这种心态之下, 教师的思维变得懒惰了, 行为也就变得更加的懒惰, 每天上班只是为了例行公事, 自己看不到生活的一点光辉, 看不到工作的一点希望, 甚至产生了对工作与生活的失望, 近而产生了“职业倦怠”。这种状态之下的教师也比较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甚至对自己采取极端的行为。

三、不适当的比较

一个人如果拿自己的优势与别人的劣势相比, 就会觉得自己很成功, 就会很有成就感, 生活也会变得很幸福, 工作也就会变得很高兴。如果一个人喜欢拿自己的劣势与别人的长处来比较, 那么他就会将自己推入失败的深渊当中不能自拔, 在他的世界里到处是冰天雪地。所以, 要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 这样, 一方面可以让我们过得快乐, 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我们积极向上, 但一些教师常常会选择错误的比较对象。现在的一些教师比较喜欢与别人比家境, 比较注重周围人的物质生活水平, 虽然这些比较有些时候并不是刻意的, 但是却会变得越来越厉害。尤其是那些曾经不如自己的人如果开始变得比较富有了, 而自己却还没进步, 无论多么努力也没有能改变现状, 由此产生的失落感就比较严重。尤其是自己遇到一件事而变得很为难时心里的那种不满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 性格就会发生180度的大转变, 让人很难琢磨甚至是不可理喻。这样的精神状态下的教师给学生上课情绪很容易失控, 也就容易对学生造成伤害。

四、过重的压力

现在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定的, 虽然一些教师比较努力, 但是由于学生存在着差异, 即使教师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实际上却是事与愿违的。虽然教师花费了好多精力, 而得到的评价可能是“一刀切”, 只看分数, 这样对于教师来说无疑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教师在这种状态之下看不到工作的希望, 体会不到工作的乐趣, 而越是想尽快地摆脱这种现状, 事情却会变得越来越糟糕。有些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能考取好成绩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 可是效果还是那样, 这就会让学生产生失望情绪, 从而不思上进, 进而破罐子破摔或者是对生活与工作失去了信心, 甚至发生更加严重的事情。

五、对自己的要求过低

教育教学工作的确是在重复相同的工作, 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 其实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要求教师不断进行创新、充满挑战的工作。这是因为我们虽然会面对相同的教材数次, 但是每次所面对的学生却不会相同, 他们有自己的性格特征, 有他们特定的认知水平, 有自己特定的理解能力, 所以说我们得研究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教师自身来说, 对于教材的认识与理解也会因为自己阅历的加深、知识水平的提高而不同, 如何将这些内容表述给学生, 教师得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如果教师只是每天机械地将自己原来的那点内容教授给学生, 学生肯定不会对这个教师产生什么好感, 这样对教师也不会有什么好处。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进行重复, 没几年就会厌烦教育教学工作, 厌烦教师这个行业, 但是却又不敢换职业, 从而将自己给压制起来, 将自己封存进来, 心里怎么会不产生阴影呢?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篇3

【关键词】中小学生 ; 心理问题 ; 原因 ;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068-01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但目前却有不少中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不仅没有得到积极的发展而且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据调查,约35%的学生存在有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心理问题。近年来,出现过很多中小学生由于心理病态而导致行为上的偏执的案例,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危害了家庭,也危害了社会。

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影响

案例分析:

我班同学李某在校就读小学三年级时,某日放学后,晚上九点半了李某奶奶通过电话告诉我,李某仍然没有回家。经过学校老师与家长一起多方寻找任然未能找到李某。后李某的奶奶无奈报警。次日,通过公安机关四处寻访,终于在离他家不远的一个桥洞里发现正在熟睡的李某。李某被带回学校后,对老师与家长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任由老师百般询问,仍然一言不发。回家后李某家长不问孩子离家的缘由就打骂,拳脚相向这对对李某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伤害。此时李某冲向茶几拿起了茶几上的小刀在自己的手腕上狠狠的划下了一刀!此事件令老师震惊,令家长震惊。一个仅九岁的年轻的生命竟然想到以此极端的方式来对抗家长的暴力教育。后经过老师们与李某长时间的沟通,才知李某自幼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半个月前,他最爱的爷爷去世了,奶奶无暇照顾他。所以父母才接他到身边抚养。由于长时间与父母的疏离,与父母缺少沟通再加上一直跟随李某父母生活的并不是李某,而是他的亲生哥哥,故李某觉得父母只爱哥哥不爱他,家中一样,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与父母的关爱。所以宁愿荒郊野外睡一觉也不愿回家。

根据我国教育专家的出的结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往往从孩子身上折射出来就是父母的教育、影响所产生的影子;孩子的心理品质所表现出来的能让人看到的一面就是家庭的窗口。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心理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如果父母缺乏耐心、固执已见、不懂得尊重他人、经常抑郁、烦闷、牢骚满腹,悲观、失望、喜怒无常不能保持良好的心境等等,那么家庭气氛的种种弱点就会感染孩子通过孩子这面镜子折射出来。

二、学校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影响

案例分析:

马某是某小学一名小学生,尽管学习起来有点吃力,但一至三年级,他一直快乐活泼。从四年级开始,马某变了,他的父母发现,他回家后常躲在屋里哭泣,问他为什么,他却始终不肯说出原因。某天下午的第三节数学课文、,因为学习成绩下降,多次没有交家庭作业,班主任让马某站到讲台前,摘掉眼镜,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马某被连打几个耳光,打完后,马某流着泪一直站到放学。从此以后马某并没有因此走出被老师体罚的阴影,班上同学开始疏远他,精神处于恐慌之中,常常独自发呆,害怕见人,夜间睡眠差,经常做恶梦,幻觉性地把“老师”看成“怪兽”。

从此案例中可以看出学校教育工作的弊端,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没有掌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阶段,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学生),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形成恐惧、自卑、厌学等异常心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社会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同时,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文化内容和社会现象对还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的青少年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一些学生心理问扭曲。

知道了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为了更好地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学校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帮助。

现在,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的父母没有受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教育。据《中国青年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有效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网络等方式,让家长学习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心理特点、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家长应了解少年儿童处于一个特殊时期,他们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孩子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特点;切忌不能对孩子使用“棍棒式教育,有时不但没有效果还会适得其反。

2.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

培养一支能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教育教学过程少出现失误。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3.开设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不少中小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但只限于书本的上的知识,真正的心理健康知识不仅仅只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包含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让孩子们去真正提高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4.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尽快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下放到各学校,通过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活动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等多种途径展开心理健康服务。

5.学生自己的心理健康也需要自己来逐步完善。

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夏令营、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释放内心的压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学会放松,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节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等方法来调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脱离家庭,学校的教育与辅导和社会的熏陶。环境育人,还需要自身的逐步完善,只有做到家庭,学校,社会,自身的结合的心理教育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的健康的新素质人才,知识丰富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郑雪,陈少华,张兴贵,曾毅.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1-1

[2]刘富强.学生心理健康枕边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1

[3]【澳】KathrynGeldard & DavidGeldard著,黄秀梅 译.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1-1

产生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篇4

1、转变漠视公安民警心理状况的思维模式,彻底纠正仅靠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来解决民警心理问题的做法。形成民警心理问题的诱因是复杂的,有的可以靠思想政治工作解决,有的则必须通过经济的、科学的、法律的、社会的手段加以解决。

2、合理配置警力资源。公安民警的工作成绩很大程度上是以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的超常工作方式取得的。超常工作方式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措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治安形势长期平稳的问题。应当以规范日常工作机制来保持社会治安形势的总体平稳,转变思想观念,调整警力部署和警力投向,将优势警力始终投向高发案时间、高发案地段、高发案类型,把警力从传统的工作方式中解放出来。

3、定期实行警种轮岗。警种不同,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心理压力也就存在巨大差异,可考虑对工作任务和心理压力大的警种与工作任务和心理压力小的警种进行定期岗位轮换,以实现压力总体分配均衡。

4、从优待警。

①、建立良好的竞争激励机制,满足民警的发展需要。大力推进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民警上岗聘任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实干”的良好氛围,形成“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使长期从事一线艰苦工作的民警能得到晋升的机遇,为民警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和宽松的空间。

②、营造良好的警营文化氛围,培养民警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为民警提供释放心灵的休闲空间。基层民警超负荷工作,精神高度紧张,导致大脑皮层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时间一久,很容易出现精神疲软。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警营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文体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生动活泼、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使民警紧张的心理在丰富多彩的警营文化活动中得到休整和放松,净化心灵,舒缓压力。

(二)消除或改善压力源

1. 保障公安经费。国家和地方财政保障公安警费的足额到位,使从事“创收”类非警务活动的警力回到真正的公安工作中来,将公安民警职权外的事情剔除,为基层民警减压。

2.保障公安民警休假。原则上保证每个季度有四分之一的民警休假,不得以工作忙,任务重为理由,不安排或少安排公安民警休假,更不能以发放补贴来代替休假。

3.增加公安编制。这是保障公安民警正常休假的一个必要条件。公安机关应积极与人事等部门联系,增加警力编制,保障正常开展警务活动的必要的警力,避免公安民警的过度劳累。

4.关注公安民警的生活。现实生活中,公安机关的领导对公安民警遭遇的家庭变故、生活困难等要特别关注,尤其要关注这些事件带给公安民警的消极影响。

5.争取社会的支持。公安政工部门应通过自己的工作消除多数人对公安民警工作的成见,给予公安民警更多正面的回应与支持,避免媒体在对负面事件进行报道时“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做法;公安机关的领导一定要学会与媒体沟通的技巧,善于利用媒体为公安工作服务,维护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

6、加大民警维权力度,改善执法环境。为了切实改善执法“软环境”,要积极建立和健全民警维权机制,当民警执法权益受到损害时,特别是对打击报复、诬告陷害民警的非法行为,要及时、依法、严肃处理,强化民警的执法权威,消除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的后顾之忧。

(三)提高民警的心理素质

1. 要有正确的自我认识。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不要在透支身体的情况下超负荷工作。其次,对自己的业务能力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要安于现职、乐于现职,并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善于现职。第三,对自己担任的角色要明了,积极认识和处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群体、自己与社会的关系。面临挫折时,能够客观地认识形势,面对自己。

2.加强情绪锻炼。现代心理医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最佳功能状态,那么,内脏及内分泌活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就处于平衡状态,使整个机体协调,充满活力。因此,情绪锻炼有时甚至比身体锻炼更为重要。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要努力构建和谐的生存空间,时刻给自己以愉快情绪的良好心理暗示,不妨每天面带微笑,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情绪锻炼法。

(四)建立和完善保障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长效机制。

公安机关可以借鉴国外警界的一些做法,成立专门的警察心理咨询机构,邀请心理治疗、咨询方面的专业人士,适时深入基层开展咨询、巡诊、面对面地为基层民警服务,定期为基层民警传授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同时,要从更新形式、丰富手段、畅通渠道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网站在心理咨询、日常保健和问题矫治方面主阵地作用,适时对公安民警进行心理健康教学,强化心理训练,不断增强民警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使之能够在艰苦复杂的工作环境中把握自己的社会角色,正确地分析自我,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对难以解决的心理障碍要建立及时报告制度,防止基层民警因心理问题引发事故和案件。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篇5

1.1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并不令人乐观:剧毒农药、兽药的大量使用;添加剂的误用、滥用;各种工业、环境污染物的存在;有害元素、微生物和各种病原体的污染;有害生物和疫病多次发现;生物技术和食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带来的可能的负面效应;周边国家疫情的频繁发生;国内外人口流动的增加,新疾病的出现和原已消灭的重大疫病的死灰复燃等。近年在市场上曾发现食物加吊白块、鸡鸭饲喂激素、面粉加增白剂、海鲜用甲醛浸泡等,还有在水果上喷施催熟剂、膨大剂,在蔬菜上喷施剧毒农药等案例。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

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

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1.2产生原因

对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有以下七点:一、监管疏漏,“苏丹红一号”事件呈现出国家、企业等对在食品生产中被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存在漏洞。二、执行不力,我国于5月将孔雀石绿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中,禁止用于所有食品动物。但在实际检测中,却发现在我国很多地方,孔雀石绿仍在被普遍使用。三、欠缺考证盲目定论,“转基因水稻事件”告诉我们,对于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不能轻易下结论。在没有精确的考证之前,任何单角度的结论都要慎重。四、利益驱动逃避责任,以“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碘含量超标事件为例。雀巢在这场博弈中的表现出的企业利益第一,逃避责任的做法并不是个例,其实很多其他行业的知名企业在利益与责任的博弈中也有极其相似的表现。五、政策法规不健全,国家在管理和规范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导致问题不断。六、媒体误导草木皆兵,由媒体片面报道引发的轩然大波,不得不通过权威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来消除,包括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甲醛啤酒事件“国产啤酒95%含有甲醛”的说法是否有夸大事实的嫌疑,或者说这样的“失实”报道能不能在媒体职业操守范围内经过严格的核实而避免。另外,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恶性竞争,也是导致此类“闹剧”时有发生的原因。七、标准滞后,国家监管部门应该根据国际标准及时修改旧标准,尤其是在食品健康安全方面更要与国际接轨。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从宏观上看,自然与人类的和谐至关重要,这个关系直接影响着整个人类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整个人类同时积极努力才能够遵循的自然法则;从微观上看,无论是国家,还是各监管部门,乃至企业都应从百姓餐桌无小事的角度出发,完善政策、加强监管、提高意识;从个人的角度看,不能只等着国家相关制度的完善等来解决食品安全的本质问题,需要自觉环保、自觉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获取,时刻注意树立科学饮食观念,正确地处理好饮食、营养、健康的关系。

延伸阅读:

科学看待食品安全问题 避免产生心理恐慌

前不久,由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新京报主办的“社会协同 共保安全”首届中国食品消费者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任发政从科学看待食品安全问题的角度做了精彩的分享。

对于长期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压力的中国消费者而言,用科学、理智的眼光看待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可以避免产生毫无根据的恐慌心理。在本次论坛上,任发政从最贴近消费者生活的食品抽检合格率方面,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任发政指出,通过近年来发布的多项食品抽检报告可以看出,我国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在逐年提高。从1985年开始进行食品产品抽检的时候,抽检合格率只有60%;而在2016年1~5月份,食药总局对2.2万批次食品进行了抽检,合格率达到了97%。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食品安全质量呈现出整体向好的态势。对此,希望我们的消费者也能对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从数据上有一个全面的、理性的认识。

当然,食品安全情况总体向好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那么,主要的食品安全风险来自哪里呢?对此,任发政从风险的种类上做出了分析。据他介绍,在整个抽检不合格批次的食品产品中,主要问题包括微生物污染、添加剂使用不当以及食品品质不达标。其中,微生物污染是我国食品安全的首要问题,容易在桶装水、熟肉制品中产生,同时食品原料本身也存在着内源性微生物问题。另外,在企业制作食品过程中离不开添加剂的使用,但是由于人为的不规范添加,如超量添加和非法添加,容易导致产品不合格,并对健康造成危害。但是作为消费者应该明确的是,添加剂本身没有问题,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它,国家对于添加剂的使用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只要在该标准范围内使用,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最重要的是我们的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要加强自律、提高管理水平。

产生问题原因党性修养 篇6

(一)严以修身方面

1、理想信念不坚定。认为共产主义的信仰太遥远,不要太认真,太执着。市场经济市场规律是核心,理想信念在市场规律面前没有意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模糊界限,平时工作用业务中更用不到这些理论。除了参加处里组织的学习活动外,平时缺乏政治理论学习,学习也只是把下发的材料看一下,不去深入体会和思考。

2、宗旨意识淡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应该是体现共产党员的核心价值的宗旨。但是,在平时的工作中,忽略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些根本性问题,考虑问题的时候喜欢讲客观原因,而忘了一切工作应该以是否符合百姓需求,是否利于群众出行、是否能获得百姓认可,群众乘车的体验才是验证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单考虑是否符合市场规律、是否利于行业发展、是否利于企业生存,而忽略了群众感受则彻底偏离了“为了谁”的根本宗旨。

3、原则性不强。处理问题一切以安全维稳为前提,遇到矛盾不能动真碰硬,态度不够坚决。正确的事情不能一直坚持,立场不坚定,遇到难题绕道走,谋而不决,决而不行。

(二)严以用权方面

1、对于社会及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和投诉举报事件,常以企业调查处理为主,轻信客观理由,对一些违规行为不能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处理案件实效性不强。

2、总认为在人情社会的大环境中,最好不得罪人,朋友领导方方面面的人情面子要顾全,往往在处理案件时就会影响处理结果,该严的不严,该罚的不罚。

(三)严以律己方面

1、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了。组织纪律性不强,上班有迟到现象,总是认为只要把事情办完,迟一点早一点不是问题。

2、勤俭节约的作风丢掉了。工作环境更来更好,硬件设施更来越好。从手写到打印,从算盘到表格公式,人是越做越懒,东西越用越浪费,公家的东西省也白省,空调成天开着,电脑出门不关,勤俭节约的共产党员本色全都忘了。

3、吃苦耐劳的精神忘掉了。酷暑严寒不出门,刮风下雨不检查,下去工作无车不成行,存在攀比心好面子,吃苦耐劳的的优良传统全忘了。

(四)谋事要实方面

1、应对各级部门来检查工作时,只求形式上能过关,不能高标准、严要求。比方说每月的安全大检查,发现问题除了下发整改通知书,其他措施跟进不到位,下个月问题仍然存在的,还是只发个整改通知书,难以停业或取缔的,就往后拖一拖。

2、因为地缘环境,客源不足,镇村公交开开停停,不能保持常态常效,但在省局验收镇村公交时,平时没做到位的事情只能搞突击,只注重形式上过关。

3、群众出行难有诉求的时候就突击解决问题,过份依赖企业自主自觉,轻信企业上报的情况,不及时跟踪监督,导致群众反映诉求。

(五)创业要实方面

1、事情多了容易产生浮躁情绪,沉不下身子一件件完成,急急躁躁赶进度,不注重实效,做事东拉西扯,前面的事情没干完,后面的事情跟着干,容易出错质量不高。

2、把事业当饭碗,不把饭碗当事业。

(六)做人要实方面

1、心里想的和手上做的不一致,不管对错,盲目服从,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2、看待问题和具体事情,有时先入为主,不能客观公正。投诉就是投诉,不能总是盯着投诉的动机,而忽略了投诉问题的事实情况。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理想信念逐渐模糊。年轻时意气风发,力志要做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大熔炉没有把这些信念煅造得更加坚强,而是渐渐淡漠。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受负面环境的影响而失去方向感,养家糊口保平安的思想淹没了实面人生价值的信念。

2、宗旨意识日益淡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运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物质条件丰富的今天,人心浮躁了,一心为已的思想逐渐影响了对社会观和价值观的再判断。

3、党性修养缺失。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必须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雷锋做到了、焦裕禄做到了、郭明义在做着,而我们在看着。究其原因,是由于平时不重视政治理论学习,缺失了对党性和人格的锻造和培养,容易受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侵蚀。

浅析高职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篇7

1 自卑心理的危害及具体表现

自卑心理主要指, 受到某些心理、生理及外界因素的影响, 内心产生一种蔑视自己、认为自己在任何方面都比不过其他人的心理状态, 也是一种消极及过度自我否定的情绪体验[3]。自卑心理本身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及延伸性, 一旦个体的内心形成这种心理, 会对本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包含某次事件、某个个人, 然后逐渐从心理状态转变为语言及具体的行为方式。自卑心理主要的表现有:一是, 因自我否定促使的退缩感, 表现特征为做任何事情都停滞不前, 在其他人面前不敢抬头、不敢大声说话等;二是, 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自卑感, 而故意装作一副自高自大、目中无人的姿态。自卑心理在高职学生身上具体的表现有:

1.1 行为方式停滞不前、自我压抑及自我表现缺失

这种自卑状态的学生因为缺少一定的自信, 没有勇气与胆量去表现自我, 习惯使用的口头禅或者话语为:“这件事情能成功吗”、“真的吗”, 如在课堂发言、学校文娱活动及求职应聘方面较为被动与畏惧, 不是主动抓住机会而是消极错过。

1.2 抵抗心理强、敏感及抵抗能力差

在自卑心理的群体中, 存在着一部分内心极度自卑的学生, 但是主要表现又为咄咄逼人、争强好胜或者得理不饶人等, 同时嫉妒心极强, 一旦看见别人在某些方面赶超自己, 便会产生心理不舒服的感觉, 容易和他人引发争论与争吵等。

1.3 意志力较差、做事不能坚持

有自卑心理的学生不太相信与肯定自身的行为、能力, 比较害怕失败, 即使才刚刚做一件事情, 也会自己下定义为一定会输, 然后放弃坚持及自己认输。所以这种自卑表现的学生经常优柔寡断, 一旦遇到困难或者失败, 便会郁郁寡欢、悲伤难过等[4]。

1.4 学习欲望过强或者较弱

自卑心理的一部分学生会表现得学习欲望极其强烈, 因他们的主观意识上认为自己任何外部条件与客观因素方面都比不过别人, 只能通过学习来逐步弥补自身的缺陷与不足, 从而改变自己的状况, 故在学习方面表现得非常勤奋与努力, 当取得优异成绩时, 会充满十分的骄傲与自豪感, 反之当没有取得满意效果时, 一部分学生会丧失信心, 缺少坚持的动力, 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从而对于生活及学习持着消极的态度, 随心所欲, 不听取父母及他人的意见, 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5]。

1.5 孤独内向、不愿意与其他人交流

自卑心理的学生会出现自我贬低与压抑的情况, 害怕他人轻视自己, 故不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流, 在人际交往中消极被动, 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敢大声说话, 不敢与陌生人打交道, 甚至不敢对喜欢的异性表达内心想法等。

总而言之, 自卑心理会给人的身心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危害性极大, 甚至会引发为抑郁症、自闭症等[6],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 会给其生活方面、学习方面及社会交往方面带来极其恶劣的副作用, 降低自身的价值感与自我认知, 限制自我能力的展现与发挥, 严重降低了吸引力与生活质量, 不利于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

2 高职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原因

2.1 对于自身外部条件及生理素质的不满

一部分生理素质及外部条件较差的高职学生, 可能没有高大挺拔的身材, 没有美丽动人的外表, 没有风流倜傥的体态[7], 在初高中阶段, 对于学习的投入力度大, 所以还不太注意自身生理方面的缺陷, 但是在进入大学后, 自我意识的提高, 便会特别在乎与重视自身的外部条件, 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2.2 对于自身家庭出身及生活环境的不满

据统计, 50%有自卑心理的学生, 主要来自山区、农村或者经济落后的地区, 与其他经济条件与家庭环境好的同学相比, 这些学生可能穿衣不够时髦个性, 或者是谈吐交流方面带有乡音, 懂得的知识不多等, 故消极的进行自我评价, 认为自己十分差劲, 产生自卑心理。

2.3 对于个人能力及某些特长的不满

第一, 某些学生的个人特长缺乏。因大学生活及实践活动丰富多彩, 各种各样, 某些在文艺、体育、写作及主持等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 会受到其他人的羡慕与关注, 而在这些方面没有天赋且学习成绩平淡的学生, 便会产生一种技不如人的自卑感。第二, 个人智力方面存在差异。因每个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故高职学生的智力方面也并非完全一样, 某些智力高的学生, 花在学习方面的时间少却能收获到满意效果, 反之某些相对来说智力较低的学生, 即使刻苦努力也依然成绩不平, 甚至是成绩不及格等, 这类学生会羡慕其他同学的聪明, 而对自身产生极大的厌恶与不满情绪, 进而产生自卑心理。

2.4 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差距的不满

有少部分的学生怀揣着对大学的美好期望参加高考, 但来到一所高职院校后发现心目中的大学与实际情况不同, 反差较大, 当朋友及亲属问起自己在哪一所学校学习时, 会觉得自己格外丢脸[8]。

3 帮助高职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具体方法

3.1 提升心理健康意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提升其心理健康的思想意识, 并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主要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邀请心理专家来校指导等, 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 帮助学生缓解自卑及不良情绪。主要内容有:首先,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卑会给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 帮助其正视自己, 促使其产生调节不良心态与克服自卑心理的想法意识。其次, 要积极并主动为学生介绍如何缓解与克服自卑心理的途径, 比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改变自我认知及自我调节等。最后, 还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思想意志及能力等方面的训练活动, 如一些意志力训练、受挫折训练及战胜自我训练等, 以此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改变自我, 克服自卑心理。

3.2 加强实践活动, 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及机会

每个人都有着特长与技能, 只是没有及时发现或者是没有展现的机会等, 导致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没有任何价值。这就要求了高职院校应当大力开设一些内容及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 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参与力度, 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发现自我特长并展示自我, 以此来促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使其逐步增强信心[9]。

3.3 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培养出身心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 首先要构建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让学生完全融入其中, 以此促使学生逐渐走出压抑自我与自我封闭的封锁线。其次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园媒体等设备来营造团结和谐、互帮互助及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种氛围中实现自我发展, 再慢慢消除与克服自卑心理, 增强一定的胆量与信心。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因高职学生处于身心生长及发育的关键时期, 心理状态的好坏与以后的工作及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随着个人自我认知与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 自我评价及监督的不停变化, 加之受到家庭、生活及学习等各方面的影响, 极易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本文主要对自卑心理的危害及具体表现作出介绍, 针对高职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即对于自身外部条件及生理素质的不满、对于自身家庭出身及生活环境的不满、对于个人能力及某些特长的不满及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差距的不满, 最后提出了帮助高职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具体方法, 如提升心理健康意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实践活动, 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及机会;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通过上述做法, 能够体现学校与教师充分尊重学生, 体现育人为本的原则。

参考文献

[1]迟成勇.试论高职院校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以国外教育心理学理论为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 2011, 07:133-136.

[2]韩庆云.高职大学生自卑心理的表现、原因和治疗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 08:108-109.

[3]周丽玉.高职生人际交往中的自卑心理及其咨询方法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0, 10:77-78+81.

[4]孙温平.高职院校学生自卑心理调查与干预策略研究——以某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24:62-65.

[5]郅利聪.高职学生自卑心理因素及调适对策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02:60-62.

[6]赵霄, 吴君, 许凤.“妄自菲薄”——高职生就业心理障碍与调试[J].成功 (教育) , 2012, 04:246-247.

[7]王永明.集体对抗性体育运动对高职学生自卑心理的调控[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06:89-91.

[8]黄赤兵.高职、成教学生自卑心理及心理适应能力的调查分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2:74-76.

解析公路工程产生安全问题的原因 篇8

【关键词】安全问题;原因;对策

前言

随着国家对公路工程建设的大量投入,使全国各地高速公路及地方公路建设都以很快的速度发展着,各地的交通状况也有了明显的改观。但是随着公路工程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也给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因公路工程施工的需要,不得不招收大批工程施工人员,这些人员基本为农民工。由于他们所受的教育有限,参加施工前夜未经培训,他们的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差,对一些施工机械也了解不多,就给公路工程施工安全埋下了隐患。结果就是施工过程中违章现象频出,伤亡事故时有发生,从而给国家及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公路工程产生安全问题的原因

公路工程产生安全问题的原因有多种,这与当前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体制及经济发展现状是分不开的。主要体现在机构不健全,制度不落实,徒有形式,安全工作处于被弱化的状况。有的领导对安全管理重视不够,安全工作力度不大。公路工程施工队伍发展速度过快,职工素质偏低,多数未经过系统安全教育就上岗。缺乏安全知识的学习和自我防护能力的增强,而且他们多数分配在重活、脏活、危险作业岗位上操作,从已发生的伤亡事故统计来看,85%是农民工,合同工。公路工程施工市场管理乱、挂勾转包、肢解发包、以包代管、包而不管、偷工减料、质量低劣、无证设计、无证施工、越级承包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有的施工企业一线管理人员中,上岗者无证。现有的报建、监督、审批制度,对某些工程失去应有的约束力。盲目压工期,抢进度也往往造成事故的发生。有的建设单位不顾客观实际,盲目压缩合同工期。一些机械化程度比较低的施工单位,为了履行合同不致受罚,只好日夜加班抢进度,职工劳累得疲惫不堪,神经紧张,精力不支。

2.避免公路工程产生安全问题的对策

2.1建立相应的法制体系。用好用足现行法规条例,把安全工作推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必须认真执行部、省安全操作规程、规范、条例,不许任意取舍,降低标准。有关部门要形成共识,认真执行国家预算定额和工期定额,克服和制止“造价越低越好”、“工期越短越好”的盲目压造价、压工期的做法。坚定不移地把“安全一票否决权”落到实处。把它作为评选,晋级、加薪、招标投标、质量评比、资质定级的先决条例,以增强领导和职工“安全第一”的意识。

2.2建立安全生产组织体系。健全安全机构,认真解决编制和经费问题,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本前提。企业内部要单独设置安全专管机构,配备懂业务的专职安全人员。主管部门要把它纳入资质管理和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安全机构要纵横交织形成网络。行业管理纵向到底,企业管理横向到边。既要依靠专职安全员的管理,又要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做到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不留死角。

2.3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责任,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在工作中要认真贯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要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实行包括领导在内的重奖重罚,奖罚兑现。发挥安全监督机构和监理机构的权威作用,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没有办理安全监督手续的工程不准开工,安全不达标的工程,不许参加优良工程评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市场行为,是促进主、客观环境好转,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工程承包必须克服和制止层层转包、肢解承包的现象,严厉打击承包人“金钱第一”、“效益至上”、不择手段、偷工减料、以次充优的行为。加大安全检查力度,是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增强领导、职工安全意识的重要举措。严格认真地检查,对领导,对企业无不具有威慑作用,它能促使领导重视安全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检查要注意三戒:一戒虚张声势,走马观花,流于形式。二戒检查未始,电话先通,给基层充分“准备”时间,实况被掩盖,使检查发现不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无法进行针对性的整改,潜伏更大隐患。适当搞些不事先通知的突击检查有好处。三戒奖罚不兑现,言行不一致,光打雷不下雨,蜻蜓点水,不了了之。要做到集中检查与平时监督相结合,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把达标管理落实到现场。坚持持证上岗,是增强安全员责任感,搞好安全生产的新举措。这不仅可以增强持证人员责任感,还可防止无证上岗和一本证书满天飞现象,促使企业重视岗位培训,加快培训进度,平衡各工种之间的比例关系。

2.4建立教育科研体系。加强人才培训,提高职工文化技术素质,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有计划地对现有职工进行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培训、考试,并结合技能鉴定,发给相应的等级工资,以激发职工好学上进的积极性。积极研究和推广先进的施工工艺,努力研制先进的施工设备和设施,不断提高施工的机械化程度和安全等。

2.5建立设备保证体系。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确保正常运转,防止事故发生。现代工程建设离不开各种设备和设施,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和设施,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也有利于安全施工。但如果哪一个环节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也会造成事故发生,现场对未经检查验收合格的设备、设施不得投入使用,加强维修保养,定期进行检查,不准带病作业,凡应装而未装安全装置的设备不许使用。保证安全投入,增添必要的设备和设施,提高机械化水平,改善职工劳动条件,为安全生产创造物质基础。实行三定(定人、定机、定岗)操作,坚持持证上岗,是加强设备管理,减少伤亡事故的有效途径。

结束语

总之,建立健全的安全体系是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要措施,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我们就要严严格执行安全管理的方针,强化安全管理的原则,抓路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从基础做起,不流于形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路桥施工的安全。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篇9

当前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工作对策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大量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信访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仍然繁重。本文试就庐江县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工作对策作一阐述。

一、当前我县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信访秩序逐步规范,信访形势有所好转,但上访数量仍居高不下,集体上访占比较大,缠访闹访时有发生,形势不容乐观。群众信访问题主要集中在企业改制、城镇拆迁和新老项目建设、劳动保障、农林水权属纠纷、涉法涉诉和社会特困群体等方面。究其产生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不够快,改革触动部分群众利益

由于我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总体偏低,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经济发展与土地供给的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商业、粮食、供销系统走向社会,事业单位改革等,重新调整了所涉人员的利益关系,引发群众信访。据统计,我县由于机构改革、企业改制等引发的信访占总量的确良17%。

(二)少数信访群众认识上有误区

误区一:“法不责众”。少数群众法律意识淡薄,认为“法不责众”,串联集体上访。误区二:政府“管”法院。认为政府权力大,能够改变法院判决,甚至可以代替法院执行,有事就找政府,信“访”不信法。误区三:“大闹大解决”。认为上访人数越多,闹得越厉害,政府就会越重视,就会妥协,因而采取集体上访的形式给政府施加压力。

(三)部分法律法规滞后

一方面,表现在法律条文的滞后。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显了许多新事物、新情况,但是,法律法规的制定往往滞后,没有法律法规的界定和约束成为导致上访的一大原因。另一方面,滞后还表现在执法不严上。信访条例明确规定,不允许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更不允许扰乱正常办公秩序,但是,“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却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

(四)信访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是信访资源整合不到位,有时会出现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对同一信访案件的看法不一致,接访口径不一致,使信访对象认为有空可钻。二是制度落实不到位,矛盾排查机制、信息汇总分析机制和联合调处机制虽已建立,但在运行中尚需推进和完善。虽然建立了领导接待日和阅批来信等制度,但在有的地方和部门却流于形式。三是解决问题不到位,少数单位在处理信访问题时存在推、拖、敷衍了事现象,对群众的合理诉求不能及时妥善地解决,有的没有严格按照程序办理信访事项。

二、做好当前信访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在制定政策时,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重视信访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综合考虑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可承受的程度,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提高政策的公信度。要政情、民意双向互动,把党委政府的政策和施政情况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向群众公布,注意收集群众的意见,听取群众的建议和批评,了解群众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要求什么、希望什么,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现实问题。

(二)坚持源头预防,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

要健全覆盖各方、延伸到底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各镇、各部门要确定信访信息员,畅通信息渠道。坚持定期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基层排查与部门排查相结合,逐级上报排查情况,实行“零报告”,遇到突发性、苗头性信访问题随时上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分轻重缓急,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要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要整合信访资源,在乡镇建立纪检、综治、司法、信访“四位一体”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联合处理信访问题。

(三)坚持督查督办,确保信访事项得到妥善处理

要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信访部门组织实施、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信访督查工作机制,积极推动“事要解决”。要对信访工作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如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访工作绩效考核等;要对信访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进行调度和督查,帮助扭转被动局面;要对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结、答复的全过程进行督查,确保严格按照信访条例规定的程序办理;要对信访案件办理质量进行督查督办,尤其对领导机关交办的信访案件、领导批示的信访事项、进就去省非正常上访、越级集体上访和信访老户案件进行重点督查,提高信访案件办理质量和效率。

(四)坚持强化责任,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

上一篇:给表妹的一封信作文800字下一篇:陕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