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摄影教案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摄影教案(精选7篇)

大学摄影教案 篇1

摄影构成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构图的概念,掌握构图的基本要求和各种结构构图形式。

重点:构图的基本要求

难点:各种结构构图形式。教学程序:

一、引人课题

展示两幅不同类别的摄影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提问:两幅作品它们在构图形式美方面有什么相同或不相同,画面这样处理对作品意图的表达有什么用处?进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摄影艺术的创作,在对着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谁都想拍摄出生动感人的艺术作品。当你很熟悉了解自己的照相机和各种感光材料的性能并掌握了一定的用光,布光知识和技法;当你把镜头对着人物和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对着雄伟的建设场景和壮丽的山河风光,你考虑的一定是如何构成一个理想的画面,创作出完美的艺术形象来。也许就在这个决定作品命运的一瞬间,你深深地感到构图是那么重要,那么关键。在很大的程度上,构图决定着构思的实现,决定着作品的成败。因此,研究摄影构图的实质,就在于帮助我们从周围丰富多彩的事实中选择出典型的生活素材,并赋予它以鲜明的造型形式,创作出具有深刻思想内容与完美形式的摄影艺术作品。

(一)构图的概念

1、什么叫“构图”

构图一词是英语COMPOSITION的译音,为造型艺术的术语。它的含义是:把各部分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在《辞海》中,谈到“构图”为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这个术语中包含着一个基本而概括的意义,那就是把构成整体的那些部分统一起来,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作者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画面的特定结构,借以实现摄影者的表现意图。总之,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

构图还需讲究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在我国传统艺术里叫“意匠”。意匠的精拙,直接关系到一幅作品意境的高低。构图属于立形的重要一环,但必须建立在立意的基础上。一幅作品的构图,凝聚着作者的匠心与安排的技巧,体现着作者表现主题的意图与具体方法,因此,它是作者艺术水平的具体反映。概括地说,所谓构图,也就是艺术家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着空间把它们组织起来的构成,是在形式美方面诉诸于视觉的点、线、形态、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

构图是表现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则作品中全部摄影视觉艺术语言的组织方式,它使内容所构成的一定内部结构得到恰当的表现,只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得到和谐统一,才能产生完美的构图。

2、构图的目的

每一个题材,不论它平淡还是宏伟,重大还是普通,都包含着视觉美点。当我们观察生活中的具体物象-人、树、房或花的时候,应该撇开它们的一般特征,而把它们看作是形态、线条、质地、明暗、颜色、用光和立体物的结合体。通过摄影者运用各种造型手段,在画面上生动、鲜明地表现出被摄物的形状、色彩、质感、立体感、动感和空间关系,使之符合人们的视觉规律,为观赏者所真切感受时,才能取得满意的视觉效果-视觉美点。也就是说,构图要具有审美性。正象罗丹所说的“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作为摄影者,不过是善于用眼睛渤视大自然并把这种视觉感受移于是画面上而已。

但构图不能成为目的本身,因为构图的基本任务,是最大的可能阐明艺术家的构思。

构图的目的是: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景物加以强调、突出,从而舍弃那些一般的、表面的、繁琐的、次要的东西,并恰当地安排陪体,选择环境,使作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强艺术效果。总的来说,就是把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别人的艺术,这话可真切地表达了构图的目的。

3、构图的性质

构图和设计可以通用,因为它们的含义是一样的。设计的精确概念和它的原始含义是构思,即艺术家为了明确而动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适当安排各种视觉要素的那种构思。

构图不仅指具体操作,而且还意味着把整个形态作为与复杂的摄影规则相联系而描绘的对象,把自然物象引入到一个现实的境界,成为不同于自然的一个独立存在的世界。任何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都是一个复杂的思想艺术的统一体。作品的复杂性是由生活的复杂性决定的。然而在画面处理上贴切自然,五彩缤纷,浑然天成,绝少斧凿痕迹,这是什么缘故呢?原在就在于摄影者在创作时,就象“工师之建宅”,经过一番选择提炼,筹划安排,组织结构上下了功夫,在“经营位置、置阵布势”中体现了摄影者对生活的理解和匠心独运。因此,我们在创作中一定要进行一系列的组织安排,巧思结构,精心布局,突出主要的方面,强调出本质的东西,并把作品的主题思想体现到鲜明的形象组织中去。

构图学就是要研究一切构图的结构形式和规律,研究构图结构的原理和原则,研究构图和各种思维形式的对应关系。构图学必须建筑在全部思维科学的基础上。但构图是否也反映了客观事物的规律,至今人们仍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画无定法”,因为客观事物千变万化,情感思想内容更是纷纭复杂,所以谁也讲不出构图结构的规律。恩格斯说“自然界中的普遍性的形式就是规律”,因此可见,规律就是普遍性的形式。实践证明,构图结构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在中国画论时的“经营位置、布置、布局、结构、光色”等都是有关构图规律精辟论述。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把构图结构称为“章法”或“布局”,“展纸作画章法第一”。位置经营如同围棋,下子格格皆可落,切勿乱迷。素纸也可处下落墨,切记不可胡乱抒笔。棋有棋路,画有画理,一笔走失如棋败局。古人将章法(构图)比作下棋,摄影变如此,也要有一定的章法与布局,置阵布势。

因此构图称为画面总要,所谓总要就是纲要、概要的意思,画面构图象写文章一样,做到有章有法,有次有主,相互呼应,虚实对比,藏露隐现,简繁适中,疏密无间等的构图规律,服从于主题表现的要求,同时又要取得整体形式感的完美和谐的统一,这就是构图最终的目的。

(二)构图的基本要求

构图的基本要求是丰富、简练、有表现力。应该力求使整个画面干净,避免多余的物体出现在画面上影响主体。而且应以不同的表现方法,强调和突出想要表现的内容。

1、丰富——就是整个画面不拘一格,不呆板,无论是画面的形式还是画面的效果都是多样而不是单一的,被摄体无论是外观还是形状都应该多元化,这样整个的画面效果才会比较自然美观。

2、简练——整个画面的效果应该为主体服务,画面中那些可有可无的景物应该删去。因为整个画面的范围是有限的,不能因为一些多余的景物和个体影响整个画面和主体的效果。

3、有表现力——在安排景物的时候,一定要本着尽可能地让被摄体突出的原则,同时也兼顾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这样拍摄出来的效果才会更有吸引力。

(三)构图的各种形式

1、线条——摄影要在画面中表现万物的形象美,就离不开线条这个基本因素。线条不仅具有形式美,而且还富有情感色彩,如果在画面中选用得当,可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1)线条的造型美

画面是用点、线、面结构而成的。线条在画面中的艺术职能,是连接各个物体或块面,使支离破碎的被摄体富有整体感,形成连贯的结构;线条又可使画面的块面分切明显,经纬清晰,主次分明,呈现出骨架脉络。线条的种种结构形式都有利于形象的塑造。如何在实景中提炼线条的美感?首先通过拍摄角度来强化线型的表现力。拍照时,我们围绕主体,通过相机的取景框仔细观察,选取最佳的拍摄点,使线条富有美的形态;其次,注意景物早晚的光影变化,即物体上明与暗的交界线,以及物体被照射而形成的投影线条,这类线条结构是根据光源方位变化而变化,形式简洁优美,清新悦目。

画面是两度空间的平面。为使它具有立体感,就要运用线条的透视规律,给人以三度空间的印象。因此,线条透视是画面空间造型的一个主要因素,它研究的是三个坐标向的点、线、角、面、体,伴随着视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画面线形的远近、大小、粗细,以及线条的发散与聚集,都随着视距变化而变化。因此。在画平面上能通过线条体现出物体的空间位置和深度,表现出物体的立体形态。

我们欣赏一幅线条比较突出的摄影画面时,视线往往会不自觉地随着画面的线条进行视点位移,最终被引向画面的主体或中心。画面中的线条对读者具有指向的引导作用,它用自身的走向来约束人的视线外流。我们在处理画面的线条造型时,要掌握这个特性,用线条抓住读者的视线,使其一步一步地了解画面的中心含意。

(2)线型的系列

线条指被摄体具有明显的线性结构,使得在画面中可以形成的一些线条,如轮廓线、地平线等。线条构成的作品是摄影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线条的形式有很多,线型可分为两大系列,直线和曲线。硬线条的折线是直线向曲线的过渡,是两者的组合。

直线——可分为垂直的竖线和水平的横线以及有斜度的倾斜线。

竖线:给人有力、坚实、庄严、高耸的感觉。由于垂直竖线的透视汇聚,会使被摄体显得高大宏伟。若是单调、平行的垂直线则给人以沉闷、呆板之感。

横线;像画面富有静态美,它平稳而变化小,行进徐缓。横线条构图其画面视野开阔,场面壮观,宜表现宽广深远的场景。如拍摄清清的河水,静静的湖泊等景物。画面中的水平线能使构图均衡,但是又有单调之感。可用小的物体加以点缀,改变平静的线条,使之有变化。此外,横线结构也适于拍摄海洋、高山,农村一望无际的大地等。画面的横线构图,一定要注意水平线的位置,否则有等分画面之弊。

斜线:一般指上升或下降的,有变化的坡形线条,它具有运动的趋势,适于表现运动的物体。它有较强的视线引向作用,引导观众的视线到达主体,最能突出主体。它还有较强的透视感,可增强画面的纵深度。

曲线——曲线是富有自然美的、情感浓郁的、造型能力强的线条,在选择景物的曲线时,只能因势利导,使曲线的自然美上升到艺术美,曲线才有艺术的价值。曲线在画平面中或上下弯曲行进,或向左右两侧弯曲,或向画面的纵深远行,使画平面增强三度空间性。而波浪式行进,螺旋式旋转,蛇形蠕动的曲线,不但能加强画面的纵深感,而且线形弯转,流畅活泼,富有动态。

使用线条结构画面,不仅整个画面效果鲜明突出,而且画面具有一种和谐的美。但是在使用的时候切忌贪多,过多的线条会让整个画面显得凌乱不堪、没有章法。

2、和谐

和谐就是按照烘托主体和保证画面完整的原则,把画面的各个部分协调地安排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整体。和谐分为均衡和对称两种。

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均衡与对称本不是一个概念,但两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稳定。稳定感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念。因此,凡符合这种审美观念的造型艺术才能产生美感,违背这个原则的,看起来就不舒服。均衡与对称都不是平均,它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关系。平均虽是稳定的,但缺少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感,所以构图最忌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面。对称的稳定感特别强,对称能使画面有庄严,肃穆,和谐的感觉。比如,我国古代的建筑就是对称的典范,但对称与均衡比较而言,均衡的变化比对称要大得多。因此,对称虽是构图的重要原则,但在实际运用中机会比较少,运用多了就有千篇一律的感觉。

(1)均衡和谐

均衡是为了打破较呆板的局面,它既有“均”的一面,又有灵活的一面。均衡的范围包括构图中形象的对比,人与人,人与物,大与小,动与静明与暗,高与低,虚与实等的对比。结构的均衡是指画面中各部分的景物要有呼应,有对照,达到平衡和稳定。画面结构的均衡,除了大小、轻重以外,还包括明暗、线条、空间、影调……等均衡的作用。如图所示。

(2)对称和谐

对称,象征一种高度整齐的程度。比如蝴蝶,它的形体和翅翼花纹的对称美,一直为人们所欣赏。在摄影作品中对称的画面也常可见到,特别在舞台摄影中用的较多。在摄影的构图中,绝对的对称会给人一种静止的,拘谨的和单调的感觉,生活中人们的审美要求仍然以追求均衡为多。

每一个画面都有一个中心,以中心为界限,界限两边的物体的数量、形状、大小等基本一致。对称和谐的画面显得稳重和庄严,一般可用于拍摄建筑、风景等。但是过多的运用对称会使画面有些死板,缺乏生气。如上图所示。

3、对比

对比就是把两种差异很大的物体放置在同一幅画面中,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产生对比,以达到增强表现力的效果。对比的类型和作用如下:

影调对比——借助景物明暗反差不同来进行对比,一般以明暗的和暗淡的进行对比

动静对比——利用比较慢的快门,拍摄运动着的物体,利用运动物体的模糊和清晰背景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动体的动感效果

虚实对比——利用大光圈镜头适当提高快门速度的拍摄,把背景虚化处理,与清晰的主体做对比,以达到突出主体的作用

形状对比——用小衬大,以低衬高,以短衬长等等,用不同的物体外形来进行对比,使其效果更加突出

4、结构图形

结构图形是运用一些平时熟悉的形状来安排画面,使各种景物都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得到的效果更加和谐、统一。

(1)平衡式构图——平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整,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呼应的特点。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3)变化式构图——变化式构图故意将主体安排在某一角落或某一边,能给人一思考和遐想的空间,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这种构图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4)对角线构图——对角线形构图是最基本的经典构图方式之一,把主题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衬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画面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构图表现方法,利用了斜线作为主要的构图形式,因为斜线具有动感。在对角线构图在画面中,线所形成的对角关系,使画面产生了极强的动式,表现出纵深的效果。其透视也会使拍摄对象变成了斜线,引导人们的视线到画面深处。在摄影画面构图中,除明显的斜线外,还有人视觉感应的斜线,表现在形态的形状、影调、光线等产生视觉抽象线。因此对线性的把握是摄影构图运用线的关键。

(5)交叉线构图——景物呈交叉线结构,景物的交叉点可以在画面以内,也可以在画面以外。前者有类似十字形构图的特点,后者有类似斜线构图的特点,能充分利用画面空间,并把视线引向交叉中心,也可引向画面以外,具有活泼、轻松、舒展、含蓄的特点。

(6)椭圆形构图——椭圆形构图容易形成强烈的整体感,并能产生旋转、运动、收缩等视觉效果。常用于表现不需要特别强调主体,而着重表现场面或者渲染气氛的画面内容。

(7)X形构图——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烈,有利于把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者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8)十字形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影调或色彩的变化呈正交十字形,能剩余较多的空间,因而能容纳较多的背景和衬体,使视线自然向十字交叉的部位集中。多用于有稳定排列组合的物体,或者拍摄有规律的运动物体等。

(9)水平线构图——水平线式构图具有平静、安宁、舒适、稳定等特点。常用于表现平静如镜的湖面、微波荡漾的水面、一望无际的平川、广阔平坦的原野、辽阔无垠的草原等。

(10)斜线式构图——斜线式构图分立式斜线和平式斜线两种,常表现运动、流动、倾斜、动荡、失衡、紧张、危险、一泻千里等场面。也有的画面利用斜线指出特定的物体,起到一个固定导向的作用。

(11)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面几何构成来安排景物,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但不失灵活的特点。三角形构图,在画面中所表达的主体放在三角形中或影像本身形成三角形的态势,此构图是视觉感应方式,如有形态形成的也有阴影形成的三角形态,如果是自然形成的线形结构,这时可以把主体安排在三角形斜边中心位置上,以图有所突破。但只有在全景时使用,效果最好。三角形构图,产生稳定感,倒置则不稳定。可用于不同景别如近景人物、特写等摄影。

(12)S形构图——这又是一种基本的经典构图方式。画面上的景物成S形曲线的方式分布,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画面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物体时,首先应该想到运用S形构图。常用于表现河流、小溪、曲径等。S形构图具有曲线美的特点又能产生变异的视觉焦点,画面简捷明了。然而在安排主体对象时,必须安排在C形的缺口处,使人的视觉随着弧线推移到主体对象。C形构图可在方向上任意调整,一般的情况下,多在工业题材、建筑题材上使。此外,半圆式的C字形构图,留有缺口,其缺口不论向上、向下、向左、向右,都能给人活泼欢快的感觉,并有收敛视线的作用。S形构图是比较美的,也是常用的,它是双弯曲的正反两个方向的曲线组合,有对比又有变化,其双弯曲又相似而又相反,有统一的形,又有反向的对比,这种线条能充分利用画面空间。我们拍摄盘山公路,弯曲的河流,曲折的小巷,产品的自然序列,生活中的瓶瓶罐罐,以及人体的舞蹈姿态,都可采取单弯曲或双弯曲及S形的各种曲线结构。由于心理因素,曲线能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如凸形曲线使人有活泼激越之感,凹形曲线则使人感到低沉郁闷。只要曲线和画面内容配合起来,就能形成不同的思想情调。

(13)向心式构图——主体处于画面中心位置,四周景物呈现朝中心集中的构图形式,能将视线强烈引向主体,并起到聚焦的作用。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但有时也产生压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觉。

(14)放射式构图——以主体为核心,景物向四周扩散放射。这种构图方式可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尔后又有开阔、舒展、扩散的作用。常用于需要突出主体而现场又比较复杂的场合,也用于使人物或景物在较复杂的情况下产生特殊效果。

(15)垂直式构图——垂直式构图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纵深。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等。

(16)九宫格构图——这是最为基本的构图方式之一,将主体安排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这种构图方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

(17)L形构图——用类似于 L 形的线条或色块将需要强调的主体围绕、框架起来,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L 形如同半个围框,可以是正 L 形也可以是倒 L 形,均能把人的注意力集中到围框以内,使主体突出,主题鲜明。常用于有一定规律线条的画面。

(18)黄金分割式构图—— 所谓“黄金分割”,也就是“黄金比例 ”A:B=B:A+B,将之运用于美术和摄影的构图中往往提5:8的比率来表示,对于实用,尤其是摄影的构图来说,已经是足够准确了。在具体的摄影构图中,可将其应用于情节对比、虚实对比、动静对比、大小对比等。“黄金分割”是一种由古希腊人发明的几何学公式,遵循这一规则的构图形式被认为是“和谐”的,在欣赏一件形象作品时这一规则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条被合理分割的几何线段,对许多画家/艺术家来说“黄金分割”是他们在现时的创作中必须深入领会的一种指导方针,摄影师也不例外。黄金分割式构图又称三分式构图法(井字构图法)。将照片的横与竖各分成三等份。形成井字格。这种分割是符合黄金分割律的。井字格的四个交叉点是视觉重点,而右侧的两个交叉点又是视觉趣味中心。这是人的视觉心理的规律。它们往往是景物主体的理想位置。这种构图适宜多形态平行焦点的主体。也可表现大空间,小对象,也可反相选择。这种画面构图,表现鲜明,构图简练。可用于近景等不同景别。黄金分割的作用

●处理好画面的稳定感:稳定在摄影作品中一般指景物的水平线、垂直线是否正确。

●处理好画面的空白:空白指画面上的空间,一般在拍摄动体照片时,必须注意运动方向的前方要留有一定的空白,这样有助于加强运动的空间感。在人物拍摄时,人物视线的前方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这样就不会留下阻碍的感觉。

●调整视觉重点的位置:照片上最能吸引人的那一部分,就是视觉中心。若要突出主体形象,就要安排在视觉中心的位置上。

黄金分割—荷花

(四)摄影构图需要注意的地方

出色的构图,能使画面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给人以美感。一幅照片,若不具备良好的构图形式,往往无法引人入胜,更不能尽兴地表达内容。在迈入摄影艺术的自由王国之前,只有掌握其基本规律和标准方法,才能避免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之现象。初学摄影者常犯的错误有:

1、画面撑得太足:有些初学摄影者拍照时喜欢让被摄主体顶天立地充满画面,这很不利于照片后期制作过程中进行裁剪。同时也会令到作品显得拘谨、死板。

2、地平线倾斜:有的人为了将一些高大的景物拍全,便在取景时采取了让画面倾斜的方法。这实在是个得不偿失的做法。如此,势必造成地平线倾斜,画面失衡,视觉感受不舒服。

3、头撞南墙——拍摄侧面的人像或带有向前冲势的物体时,没有在画面主体的前方留一定的空间,给人一种头撞南墙的感觉,画面显得沉闷、压抑

4、附加物缠身——背景选择不当,产生了烟囱长在肩膀上、脑袋上冒出大树杈等现象,破坏了人物原来的形象

5、落格——当被摄者与高大的衬景在一起时,顾景不顾人,一味将镜头抬高,结果是拍全了,可人物在画面上常常只剩下个脑袋,落在画面的下端,非常难看。

6、画面分裂——取景时没有处理好地平线的位置,将其置于画面正中,于是画面被一分为二,呈分裂状,缺乏和谐、统一之感。

7、喧宾夺主——在画面中过多地表现了陪衬体,使主体物处于次要的地位,反而不引人注目。

8、缺乏趣味中心——取景时缺乏忍痛割爱的精神,“鱼”取、“熊掌”亦取,意欲兼收并蓄,反而造成了画面无主次、小头绪、结构松散、杂乱无章的现象。

9、各顾东西,神情不一致——在拍摄众人合影照时,人物的位置没安排好,不能形成一个向核心靠拢的趋势,画面形势呈分裂状,与作品所欲表现的主题不相符。

10、画面失衡——在构图时没有顾及画面的影调结构、色彩结构的协调,造成画面色彩,影调失衡,影像照片效果。小结:

构图的基本形式分为:线条、和谐、对称、结构图形等几种。思考题:

大学摄影教案 篇2

《跨文化传通》作者沙姆瓦等学者将“文化”定义为一种积淀物。不仅指文学、美术、音乐等艺术构成, 也包括人类价值、信仰、观念、语言等方面, 是人类一切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由此, 大学文化应是大学校园内部一切活动及其活动方式[1], 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等四个层面。校内摄影活动及作品是大学文化的重要构成, 并以纪实、形象的特征成为其展示手段之一。

1 大学文化视域下的摄影功能

1.1 历史传承功能

文化是“一种积淀物”, 具有一定历史延续性。成熟的大学文化需要一定时间的培育, 且是鲜明个性特征及核心理念的积淀与传承。摄影因记录而诞生, 在传承大学历史底蕴和文化精神上有着天然优势。德国美学家本雅明的影像理论指出, 任何影像记录的事物都会成为“过去”, 但积极的艺术家所记录的“过去”应当对“现在”及“未来”产生作用[1]。摄影所具备的这种联系“过去”与“现在”的力量, 就是它的历史传承功能。摄影作品是社会面貌的切片, 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延伸到高校就是大学文化的“记忆体”。以此担当大学历史课程的“主讲”, 教育激励广大师生传承大学文化, 说服力和便利性是其他记录方式无法比拟的。

1.2 宣传引导功能

摄影技术诞生于19世纪欧洲。摄影“Photography”一词源于希腊语phos (光线) 和graphis (绘画、绘图) , 即“以光线绘画”[2];《辞海》将其定义为“造型艺术的一种”。可见, 摄影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同为艺术构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美学指出, 艺术是认识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方法, 有巨大的社会改造意义。摄影的宣传引导功能体现着这点。广义上, 任何一件摄影作品都被赋予了思想文化内涵, 宣传某种审美趣旨和引导意图;狭义上, 各摄影派别均以之展示外在世界和内在艺术追求, 作用于社会审美和价值评判。

大学是以文化的组织方式和文化的工作手段实现其文化功能的社会机构, 文化是大学的本分和本真, 文化属性是大学永恒的特征和不变量[3]。一所大学形成并传承个性鲜明的文化属性, 离不开摄影的宣传引导功能。在报纸、电视、网络、橱窗等高校宣传平台中, 真实性和感染力强的摄影是不可或缺的宣传引导手段, 在树立学校形象、日常新闻报道、宣扬先进典型、营造文化氛围、引导价值取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影响, 体现出一所大学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风貌。

1.3 教育培养功能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 成年人有意识地控制未成熟者所受的教育, 唯一的方法是控制他们的环境, 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行动、思考和感受。可见, 高校既通过课堂, 也通过校园环境、文化氛围等发挥人才培养功能。摄影是大学文化的重要构成, 是反映大学文化的窗口之一, 对于大学生成长同样有着教育培养功能。

摄影是通过空间、形体、色彩、影调等手段塑造可见可感的艺术形象, 是艺术对生活的再现。大学生能借助其细致地体察生活, 以“发现美的眼睛”去艺术的感悟生活, 实现情感、意志、艺术修养的逐步融合与不断提高。这一“用外在的东西把内在的东西表现出来”的方式, 正是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意识的培育手段, 也是大学文化对其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此外, 摄影也作用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环节。摄影不仅是艺术, 还是技术, 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汇的结晶。无论是摄影作品的艺术创作过程, 还是摄影技术及设备的运用, 都需要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思考并不断实践。思考并实践的过程即是激发大学生创造欲望, 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2 摄影功能发挥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2.1 真实性原则

大学是探索和追求高深学问、获取和传播真理与知识的学术机构。求真求实, 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摄影要服务于大学文化建设, 助推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实现, 需要遵循真实性原则。

发挥历史传承功能时, 高校摄影是纪实摄影, 需要客观真实的反映现实世界, 不只是摄影成像的真实, 而且是摄影内容的真实, 经过修改或者导演的摄影作品曲解了纪实功能, 难以真正传承校园历史信息, 凝聚校园精神文化。发挥宣传引导功能时, 高校摄影是新闻摄影。新闻传播学理论认为,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同时, 宣传思想工作的“三贴近”原则也对宣传内容的真实性作出了强调。只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高校新闻作品才能真正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的。发挥教育培养功能时, 高校摄影坚持真实性即坚持大学文化本质属性。大学文化的本质是求真育人。高校摄影以事实为依据, 是坚持做优良大学文化的“放大镜”, 做大学文化庸俗化的“显微镜, 有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教育培养栋梁之才。

2.2 艺术性原则

摄影艺术有自身的发展规律。通过摄影推进大学文化建设, 必须尊重摄影的艺术规律, 保持摄影的艺术特点。大学文化建设中的摄影兼具应用性和艺术性, 单向度强调文化建设的应用目的, 摄影只会沦为机械的实用工具;遵循其艺术特点, 摄影才能更丰富深刻的反映大学文化。

坚持摄影的艺术性原则, 一方面是坚持作品的艺术性。高校摄影要注重把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有机结合、将艺术表达与时代精神相互融合。只有既展现大学文化追求, 又具有艺术底蕴的摄影作品才是具有感染力、生命力和思想深度的优秀作品, 才能更好的传达大学文化的丰富内涵, 真正达到传承历史、宣传引导、教育培养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坚持环境的艺术性, 即创作环境的自由度。诞生优秀的高校摄影作品需要充分坚持创作环境的艺术性, 坚持校园氛围的自由度, 尊重创造者的自由精神与个性发展。在这点上, 摄影的艺术自由与大学的学术自由内涵是一样的。

2.3 人文性原则

摄影功能在大学文化建设中既有宣传引导, 也有文化传承;既有实践能力培养, 也有审美意识启迪, 体现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校摄影遵循人文性原则, 一方面是出于摄影艺术的人文色彩。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 熟练掌握摄影基本技巧、摄影器材工作原理等技术固然重要, 但丰厚的人文素养、审美意识、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更不可或缺。高校摄影工作者要在美学修养、人文素质等方面苦练内功, 才能在校园有限的题材和环境中发掘新鲜的角度和深刻的内涵。另一方面是出于大学文化的人文色彩。求真育人的大学文化本质强调大学教育的真诚、创造、高雅等品格, 体现着强烈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高校摄影首要以尊重广大师生的主体性为前提, 坚持人本思想, 依靠师生, 反映师生, 服务师生;其次要尊重宣传教育的基本规律, 摒弃空洞教化的宣传教育形式和内容, 坚持以真实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摄影作品传达思想内涵, 潜移默化的推进大学文化建设。

摘要:“读图时代”, 摄影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了新途径。优秀的摄影作品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 具有重要的历史传承、宣传引导、教育培养等功能。运用摄影作品作用于大学文化建设需要遵循真实性、艺术性、人文性等基本原则。

关键词:大学文化,摄影功能,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眭依凡.关于大学文化的理论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4, 2.

[2]钟丽茜.本雅明论摄影技术与纪实影像的先进文化功能[J].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2011, 6.

大学摄影教案 篇3

摘 要:高校开展贴近当下审美文化思潮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本文旨在讨论在大众文化不断影响大学生审美倾向的当前,如何利用摄影公选课培养大学生积极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阐述高校开设摄影公选课对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摄影;公选课;审美教育

大众文化开拓了学生视野的同时,却也有格调低下,内容庸俗化、娱乐化的问题存在。因此,设置贴近当前文化审美的摄影公选课对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有重要意义。

1 审美教育的迫切性

1.1 大学生审美情趣媚俗化

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当下许多大学生喜好媚俗流行文化,这些文化中不切实际的矫情和虚伪被大学生吸纳。在进行内容选择时,很多学生开始偏向通俗浅薄的文学作品,网游、仙侠、玄幻、穿越题材大行其道;古典严肃艺术却备受冷落,甚至有部分学生因研读严肃文学被嘲笑。在审美情感上,一些大学生早已抛弃古朴含蓄,转而追求赤裸直白的金钱关系和男女性爱。在这种流行文化的影响下,审美思考越来越匮乏,娱乐至死主义和身体享乐主义大行其道,审美正义日渐缺失。

1.2 大学生审美观念消费化

如今很多大学生的审美已经从过去的精神愉悦走向了追求感官刺激、物质刺激的道路,成了漠视心灵体验的视觉性存在。在审美选择上,用高消费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和个性,将物质消费看成高质量生活的标准,并以此来区分自己与其他社会群体。这种审美取向的侵蚀导致了大学生的享乐消费主义,以及利己主义和炫耀虚伪的恶习。正确的审美观的缺失,使大学生在眼花缭乱的世界中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对真假、善恶、美丑、好坏、文明与野蛮、理想与现实的基本判断,失去了在这个世界赖以生存的价值体系。

2 利用摄影公选课培养大学生审美

著名哲学家休谟曾说道:“要提高艺术审美力,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在一门特定的艺术领域里不断训练,不断观赏和鉴赏一种特定类型的美。”而开设摄影公选课,在公选课中通过欣赏大量优秀的摄影作品和电影电视片段,可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以及创作的能力,同时还能结合实践,让大学生能够融入摄影的世界,用镜头去关注社会,建构起正确的审美价值体系。

2.1 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

自然美是以自然属性为基础的美,自然美也从来不依赖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在自然世界中,春雨、夏雷、秋霜、冬雪,以及一切鱼虫花草都能带给人类以美的体验,这些也常常成为镜头被定格的一幕。在摄影公选课教学中,大学生可以通过摄影作品来感受大千世界。例如教师可利用摄影技术来引导学生的探索意识——不是人人都有机会看到我们自己生活着的这颗星球,航天员利用摄影技术在外太空拍摄了第一张地球的照片,让全人类都有机会亲睹地球“芳容”。水下拍摄,为人类呈现出大海深处不为人知的神秘生物;微距拍摄,为人类发现周围微不足道的鱼虫花草是那么美丽惊艳;科学拍摄,更让人类看到了肉眼永远无法感受的分子、原子结构。摄影公选课可以通过展示这些精美绝伦的照片,极大的激发学生对于自己生存的环境的热爱,引起大学生对于大自然的向往和好奇,从而去进行探索。

2.2 培养学生欣赏社会美的能力

社会美是高于自然美的一种综合美,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认识理解都属于社会美的范畴,是一种复杂的美。社会美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美。因此,在摄影公选课上,教师要懂得引导学生们去体会和感悟摄影作品背后想要表达的感情,并通过联想,对摄影作品表现出的社会情感的善恶美丑做出判断,以形成正确的审美倾向。例如,在影片《泰坦尼克号》中,影片在人们惊慌失措逃生时,定格了一对老年夫妇相拥躺在床上等待最后灾难来临的瞬间,这种对于人类情感的极致刻画能带给学生以震撼和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欣赏这些优秀作品的同时,捕捉生活中类似的情感瞬间,产生对人类美好情感的认同以及对其背景的深思。

再如网上引起巨大反响的难民小男孩陈尸海滩的照片,在那张摄影作品中,没有高难度的拍摄技巧,只是简单的呈现出事实真相,只是一个孩子的尸体被冲刷上海滩,但就是这张照片几乎引发了全人类对难民问题的关注。这就是因为摄影作品题材本身触及到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作品的背后体现的是拍摄者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选取类似的摄影作品给大学生欣赏,对于培养学生对于社会美的审美力有着重要作用。

2.3 培养学生欣赏艺术美的能力

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和社会美,它克服了自然美注重形式的缺点,也摆脱了社会美重于思想内容的局限,真正做到了感性形式与思想内容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艺术美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有造型艺术(雕塑和绘画)、表演艺术、实用艺术(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综合艺术(一般指电影、戏剧)等等。摄影作品的主题可以是绘画,也可以是建筑、雕塑等,在摄影公选课中,大学生通过摄影作品欣赏到了大量不同艺术类型的作品,激发了学生对于艺术美的兴趣和好奇,有助于学生去探索发现艺术之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各种艺术形式的作品,例如,让学生欣赏《布拉格之恋》《教父》《辛德勒名单》《莎翁情史》《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等影片在构图、创意、色调等摄影技术上的高超成就,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也可以穿插一些影片拍摄时对于画面选取的故事,例如菲利普·考夫曼导演在拍摄《布拉格之恋》时,剪辑师沃尔特·默奇将十多个小时的胶片进行编码,并将一些重要场景画面一一洗出来贴在墙上,一些有复杂调度的画面甚至洗出多张来进行选取,而这些照片最终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才在最后将完美的影片呈现给观众。通过这样的讲述,让学生在欣赏这些艺术作品时更多了一份领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把控能力。

3 结语

摄影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大学开展摄影公选课其目的并不是要将学生培养成摄影大师,而是培养大学生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注,从拍摄中对社会、人生进行思考,从简单的拍摄照片过渡到陶冶情操,发现生活中的美、揭示生活中的美,并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最终达到培养大学生正确审美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邸贵玉,刘守新,高振华.基于“读图时代”的高校摄影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08):91-92.

[2]赵赟.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研究[D].兰州大学,2011:5-6.

摄影构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摄影画面构图的特点。

2、理解色彩、线条、光线对画面的影响。

3、培养摄影视觉。

教学重点: 1.掌握摄摄构图中的多样统一、均衡、对比、疏与密的基本规律。

2.处理好画面中主体与陪体的关系。不同的拍摄角度、空间的分配、色彩及线条的选择。

教学难点: 1.不同的光质、光位、光型的运用。

2.了解光比变化对画面影调和反差的影响。

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型,演示和讲解结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室 教学程序:

一、课前预习, 教师导入新课。

二、结合课件和相机实物操作进行讲解。

第一节 拍摄点与画面变化 第二节 稳定、空白与三分法 第三节 画幅与虚实 第四节 前景与背景 第五节 色调与影调 第六节 线条与质感 第七节 光线与造型效果 第八节 摄影视觉

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回顾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

四.练习实践 1.布置课后文字习题。

问题:

1、不同的摄距、方向、高度会带来画面效果的什么变化?

2、画面稳定、空白和三分法的内涵是指什么?

3、画幅在构图中有什么作用?

4、虚实结合的构图有什么功效?如何摄取虚实结合的效果?

5、怎样选择前景?怎样处理背景?

6、色调与影调的含义各是什么?

7、怎样运用色调?怎样运用影调?怎样运用线条?

8、摄影用光的六大基本因素是什么?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9、摄影用光的造型目的是什么?

10、怎样表现质感?

11、什么叫摄影视觉?怎样培养摄影视觉?

新闻摄影教案 篇5

1、知识目标:使官兵了解新闻摄影的产生、发展,掌握 新闻摄影的定义及内涵,熟悉新闻摄影的优势与不足。

2、能力目标:使官兵掌握常见的新闻摄影的种类及操作 方法。

教学重点:新闻摄影的种类及方法 教学方法:授课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新闻摄影

无论我们学习如何知识,首先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目的。那么我们学习新闻摄影的主要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有以下三点。

(一)工作需要

进入21世纪,新闻摄影的地位和功能在报刊上的作用日益突出,传播形象新闻的功能得到重视,图片成为平面媒体吸引受众的重要手段。

照相机日益普及,尤其是数字相机操作简便,拍摄简易,就连手机都具有了数字摄影的功能,几乎所有的突发事件现场都会有拍摄者及时拍摄记录。除了专业新闻摄影记者,其他新闻从业人员,甚至读者都有为媒体提供新闻事件现场图片的机会。

(二)生活需要

现代社会,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照片、相册,现在大城市平均家用相机的拥有量在80%以上,中小城市平均家庭相机的拥有量也在50%左右。扩印服务的普及使摄影者的数量不断增加。

摄影画面的形象语言生动直接,比文字和语言传播效果更普遍。新闻摄影在引导社会舆论、推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进行舆论监督等方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三)审美的需要

新闻摄影所借以传达的物质媒介——摄影图片是一种造型手段和方法,画面形象、现场气氛、生动传神的瞬间捕捉,使新闻照片具有艺术美和感人魅力。而反映表演艺术、体育竞技、自然风光的新闻照片,本身就有很强的艺术性。

建立在新闻性和真实性基础上、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新闻摄影作品,具有完全的审美价值。

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Alfred Eisenstaedt)世界著名的纪实摄影家,被誉为“新闻摄影之父”(1898—1995)。背景:

1945年8月14日,纽约街头和广场上到处都是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人群,人们情绪亢奋,素不相识的人也彼此拥抱和亲吻。在时代广场上,一名水兵和一名白衣护士萍水相逢了,他们也相拥在一起,深情而吻。然而两人拥吻的场景正好被摄影师阿尔佛雷德•艾森斯塔德及时捕捉了下来,这一瞬间成了美国《生活》杂志的封面照片。这张照片从此广为流传,被誉为“胜利之吻”。

二、新闻摄影的诞生和发展历程

1839年8月19日,法国政府买下银版法摄影术,并公布于世,这一天被定为摄影术诞生的日子。摄影术发明以来,摄影提供了一种科学记录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的影像的方法。它给人类传播活动,尤其是人类视觉传播活动带来了巨大进步。(银板照相法的发明者达盖尔。他用自己发明的方法为自己拍照。这是法国人达盖尔用银板照相法于19世纪30年代拍摄下来的最早的一张巴黎街景照片。)

1842年5月5日,德国汉堡发生了一场大火,比鸥乌和史特尔茨纳二人奔赴火场,拍下了有关废墟的许多照片,这些照片后来大多散失,仅存一幅。这次拍摄和这张照片是今天人们公认的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和第一张新闻照片。

1855年,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的创办人罗杰·芬顿用摄影手段记录了克里米亚战争的一些场面。这次活动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用摄影来记录重大历史事件。

到19世纪末,英、美、法、德等国的报刊上,都开始有少量的 新闻照片发表,其作用还只是点缀版面或做文字的插图。

到20世纪初,英国的《每日镜报》率先在报纸上以照片为主报道新闻获得成功,其他报纸竞相仿效,从而带来了报业的新繁荣。

三、中国新闻摄影发展简要回顾

1876年6月15日,上海《申报》刊登了一则《拍照火轮车》的广告,是中国早期采访摄影的一个先例,拍摄地点不再是照相馆,而是新闻现场。

20世纪初,中国国内报刊上开始出现摄影图片。1906年3月29日,北京《京话日报》刊登了在“南昌教案”中被法国传教士杀害的江召棠县令的照片。这是国内日报上刊登的第一张时事照片。

五四运动中,报纸摄影附刊兴起。《时报·图画周刊》(又称《图画时报》),是我国第一个报纸摄影附刊,创刊于1920年6月9日。

中国最早的新闻摄影机构是大约成立于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央写真通讯社”,由北京大学学生发起和建立。

李少穆是我国报纸上有姓名可考的第一个职业摄影记者。这一职业大量出现则是在20年代末。其中比较有名的是王小亭,其代表作是《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1937.8),曾在美国报刊上发表,并被认为是美国在1855年至1960年间发表过的最优秀的新闻照片之一。

中国的无产阶级新闻摄影事业诞生于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比较重视新闻摄影的“宣传”作用。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7年1月20日汉口《民国日报》发表了一幅署名“本报摄影部”的照片,被看作是我国无产阶级报刊史上的最早的新闻摄影机构诞生的标志。

建国后,同年,新闻摄影局设立,并在1950年至1951年间,和国内主要报刊建立发稿关系,和国外通讯社建立交换图片的业务,同时出版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画报《人民画报》。

四、新闻摄影的定义及其内涵

目前国内摄影界给出的定义是这样的: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新闻 摄影都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

新闻摄影是一种视觉新闻。我们通常将大众传播媒介分为三类:视觉传媒(印刷传媒)、听觉传媒(广播)、视听结合的媒介(电视、新闻纪录电影、多媒体化的互联网)。

新闻摄影主要应用于印刷传媒,是一种视觉新闻。所谓视觉新闻就是指它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系统,让读者通过视觉来感知、获取新闻和知识。从大众传播的历史看,视觉传媒出现最早。

新闻摄影的重要特性之一是现场纪实。

传递新闻信息是新闻摄影的首要目的。一张照片能否成为新闻照片的关键是看其是否具有新闻性。

评价一张新闻摄影图片的优劣主要是看它传递新闻信息量的多少及其传播效果,而不能仅从构图是否完美、技术技法上是否有问题等艺术或技术角度出发来评价。

新闻摄影的对象应该同时具有新闻价值和形象价值。

新闻摄影的新闻价值。我们已经知道,新闻摄影的第一价值取向是传递新闻信息。所以他的拍摄对象必须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或人物。

这里我觉得应该重点说一下的是,文字说明是新闻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新闻摄影报道是好的图片和好的文字的完美结合的结果。图片和文字同等重要,不是从属关系。二者应该配合默契,紧密结合,互为补充。图文的有机结合会使信息增值,反之,则使信息减值。文字说明的作用:补充可视形象的局限;点明图片的重点,起到提示和导读的作用。

五、新闻摄影的优势与不足

新闻摄影与文字相比:诉诸视觉VS诉诸理性;与电视和记录影片相比:静态VS动态。

新闻摄影具有视觉直观性,文字新闻:抽象、有新闻价值就行;新闻摄影:具象、要有可视的实体。直观可视形象的优势在于打破语言文字隔阂,一目了然;尤其有些东西根本无法用语言描绘,如感动、惜别、愤怒等牵涉到感情的东西,永远是超越你能想到的文字

新闻摄影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是现场纪实以取信读者。而艺术摄影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是抒情以感染读者。

上面说了新闻摄影的几点优势,下面谈谈新闻摄影的不足:

1、在分析、推理等功能上需要文字补充

2、在深度报道上比文字逊色

3、瞬间性的特点不适合来表现过程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好的新闻图片应该是:

1、能带来最佳阅读效果的,图片有冲击力和张力。

2、是有丰富信息含量,用同样的版面面积文字无法表达的。

3、是有历史感现场感的,是站在时代前沿留下的历史记录。

六、常用新闻摄影种类及方法

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设计到的新闻摄影有以下三类:形象采访、现场抓拍以及事件性新闻拍摄。

(一)形象采访

简单的理解即为深入现场采访拍摄,在这里新闻摄影是采访摄影,摄影方法面对新闻现场进行选择,要求特点准确、主题清晰,在这里我们要提一下新闻摄影采访和文字采访的共同点:

1、熟悉政策方针与报道需要

2、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3、调查研究

4、主题从生活中而来

因为新闻摄影的采访是形象的采访,手段是照相机和感光材料,显示信息的方式是图像,同时具有现场性和瞬时性,所以,你必须做到:

第一、到现场去。第二、拍照是第一程序。第三、即时拍摄。第四、捕捉瞬间形象信息。第五、随机应变。第六、直观报道。

在形象采访中,要特别注意形象积累与形象观察。只有充分进行形象积累,才能在瞬间捕捉形象,长期积累对生活的观察体会才能偶然得之。

(二)现场抓拍

现场抓拍具有什么特点呢?瞬间形象自然、真切。

摆拍使新闻摄影模式化,使被摄对象表情僵硬,只有抓拍的瞬间被摄对象是最自然的。

奉行摆拍手法的人往往有种错觉:不摆布就不能把新闻信息充分完美地表现出来。其实就传递的信息量而言,未经干涉的对象比经过干预或摆布的对象更能传递全面、真实的新闻信息。

现场抓拍的基本特征:

1、抓拍是不干涉拍摄对象活动情况下的拍摄。

2、抓拍的对象是处于自主自然的运动状态。

3、抓拍的本质特征是从实际出发。常用的抓拍方法

①伏击法。

②突然袭击法。

③障眼法。

④佯攻法。

⑤声东击西法。

抓拍的忌讳

1、忌讳摄影者的衣着穿戴与当地当场人群反差大。

2、忌讳兴师动众、声势浩大。

3、忌讳在抓拍现场毛手毛脚、情绪外露。

4、忌讳急躁。

5、忌讳乱抓乱拍。

(三)事件性新闻的采访拍摄 事件性新闻的分类:

1、预知事件

有明显的发生、发展和终结的过程,持续且时间性明确,在发生之前记者能够得知相关情况并做出充分的准备。

2、突发事件

在人们不可知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对其发展的进程和结果也无法预料的事件。

偶发性、突然性、未可知性。记者无法在事先做出准备,仓促应战,需要机敏、灵活、勇敢。

预知事件的采访拍摄:

拍摄内容:各种会议,各种活动(庆祝活动、纪念活动、文娱体育活动等等)。

拍摄要求:拍摄前做好充分准备,了解新闻事件的程序、新闻人物的活动场所等,预先制定好拍摄计划;拍摄时尽量摆脱套路,力求创新,注意计划外细节的扑捉。

怎么拍好预知事件的新闻图片:

1、拍出新意:不一样的拍摄视角,多元化和全方位的思维方式,先想后拍。

2、跨出记录阶段,走向见证阶段: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摄影师对事件的认识、判断和思考,发现独特的典型形象,抓住独特的典型瞬间。

3、抓取出乎意料的情节:预知事件发展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十分具有新闻价值,能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广告摄影教案(四)) 篇6

这里所指的“进阶要求”,意指掌握了“基本要求”之后,商品摄影还可以做哪些努力,以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一.美感掌握

利用衬景或色彩的搭配,使得整体构图符合视觉美感需求,使商品摄影达成促销的功能,是商品摄影另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影像处理

拜科技进步之赐,电脑已能完成许多“不可能的任务”,在商品摄影范围内,亦可借助于电脑,使影像作各种变化。商品摄影师不应排斥科技所带来的便利,更可以利用现代文明的工具,创作属于这一时代的影像。

(一)修理影像,去芜存箐

以往相片上有脏点,偏色或摄影上无法避免的反光或瑕疵,都必须在底片或相片冲洗出来之后,再在底片或相片上逐张的修片,不只困难辛苦,耗时费劲,品质也不容易控制。

现在则可以利用电脑来修整影像,修除瑕疵,调整色彩,加强阴影,去除反光等,只需要简单几个指令,即能做得又快又好。

(二)移花接木、影像融合

由于电脑影像处理软件中具备强大的影像处理能力,使得原本不可能出现的效果,能很“逼真地”出现在影像中。

(三)特效处理,新奇注目

电脑影像处理软件中具备各种特效功能,如马赛克、变形、砂目网点效果等,不胜枚举,使得你所拍摄的拍影作品有更多新奇创作的可能性。

三.广告设计

大部分的商品摄影最终目的是为了做广告,成为广告物时,常在画面中加入其他的文字或图片;因此,在拍摄以前,画面的设计就必须考虑到将来整体的表现,而最后所加上的字或图,也应具有增加原作的美感与完整性的作用,二者应相辅相成,互相搭配。

第五节:商品摄影的步骤

(重点)

一.被摄主体的挑选及观察

被摄主体看起来应完美无缺,例如要拍摄香皂,应该注意香皂正面是否完整无伤痕;包装纸盒的边缘棱线是否完好无褶皱;酒或化妆水等,内容物不可太少(最好都用新的)。因此,在专业摄影时,常会因找不到完美的被摄主体,而委请厂商特别制作。

拍摄以前,对被摄主体应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仔细端视被摄主体的各个角度,细心的找出最美的欣赏角度。

二.绘制草图

相同主体依不同的表现方式,可搭配多组不同的衬景,每一组衬景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摆设方式,在绘制草图时,可先在纸上逐项描绘。

在草图描绘时,同时画出采光设计

草图的绘制,不仅可以预示将来拍摄完成的概况,更可依此准备各种衬景及背景。

绘制草图的长度比例需与完成后的作品的长宽比例相同。

三.选择衬景及背景

依据草图,收集所需的衬景及背景,收集的过程中,有时会因现实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完成时,要有使用代替物的心理准备。

衬景及背景需能衬托主体,并配合得恰到好处。

四.被摄物摆置

依据草图,将若干被摄物摆放在大概的位置,并由相机的位置加以观察,以期接近草图上的构图。由相机取景器中仔细检视被摄物:

a.整体被摄物在相片中的大小是否恰当。

b.是否有重叠或不当线条出现。

c.能否表达出主体被摄物体的立体感或最美的角度。仔细对焦,以获得清晰的景象。

五.采光设计

根据被摄物主体的质感,决定主灯的光质及方向。

辅助灯有各种不同的功能,依实际需要增减所需光源。

仔细观察整体画面,注意光影效果,排除不当的阴影与反光。

六.测光

曝光正确是影像色彩真实再现的基本要求。

如若使用多灯采光,先分别测出各灯强度,调整各灯的强弱对比,最后再测出综合的曝光值,依此作曝光标准。

七.正式曝光

根据测光结果,调整光圈及快门数据,按下曝光钮,正式曝光。

若无十足把握或欲作各种尝试,可稍微调整被摄物之位置及光圈,多拍几张,再选择效果最佳者。

大学摄影教案 篇7

1 项目的SWOT分析

1.1 优势 (S)

1.1.1 资金优势

现在, 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 每年都会拨款给各个高校, 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在校大学生可以尽量通过拉赞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方式筹措资金来降低成本。

1.1.2 资源优势

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 比如宿舍或者学校提供的场地。利用学校教师和同学的人际关系来拓宽业务范围。

1.1.3 自身优势

大学生是富有活力和激情的群体, 具备迅速学习知识的能力。可以通过选修学校的Photoshop、illustrator、Premiere、Audition、AE、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课程, 学习相关的技术、经营模式和营销理念, 积累一定的经验。

1.2 劣势 (W)

1.2.1 客源不足

工作室刚刚起步, 缺少一定的知名度和固定的客户群, 导致消费者的信任度不高, 客源可能不够充足。

1.2.2 缺乏职业经历

初期可能会因为眼高手低, 加之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科学的规划, 技术不够熟练, 导致发展空间有限。

1.2.3 季节性风险

由于工作室主营创意毕业照的拍摄, 业务将会面临旺季和淡季。季节变动带来的业务量变化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

1.3 机会 (O)

1.3.1 潜在市场

大学毕业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就大庆来说, 各个高校每年都会有4000左右的毕业生。这一消费群体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潜力市场。

1.3.2 服务对象的需求

千篇一律的毕业照, 已无法满足现在大学生的胃口。每到毕业季, 为了纪念终将逝去的大学时光, 他们更倾向于创意、搞笑、另类、雷人、装萌的毕业照。

1.3.3 市场机遇

大的影楼价格比较昂贵, 而且对于拍摄毕业照这种既费事利润又小的单子并不愿意接。另外, 通过市场调研发现, 专门针对毕业生服务的大学生摄影工作室并不多, 所以该项目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

1.4 威胁 (T)

1.4.1 竞争压力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 针对毕业生服务的竞争者会越来越多。行业间的相互模仿, 同行之间的恶意竞争, 将会给工作室的长久发展带来威胁。

1.4.2 资金压力

工作室刚刚成立, 不能保证完全获利, 如果初期投入的资金无法回笼, 再找不到外援的话, 工作室将会面临关闭的威胁。

2 项目的发展策略研究

2.1 加强宣传力度

在宣传上, 可以采用网络宣传和实地宣传相结合的方式。线上推广可以通过在微博、腾讯、微信、优酷等媒体上进行作品展示来增加知名度。实地推广可以在宿舍、超市、食堂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发放彩印传单、悬挂条幅、张贴海报;利用队友的人际关系以及客户的介绍将项目进行大力宣传, 让更多的人关注。

2.2 拓展业务范围

工作室可以在淡季的时候, 给新入学的大学生拍摄创意军训照, 既纪念了校园军训生活, 又能增进新生之间的感情。另外, 还可以给大学生拍摄个人写真、闺蜜照、证件照以及微电影来增加收入。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里, 吸引消费者, 工作室还可以开展私人定制服务, 即根据消费者需求拍出专属于自己的毕业照。

2.3 经常充电

多和专业人士学习, 使技术更加纯熟, 作品质量更高、更专业化。另外, 团队成员之间也要经常彼此交流和讨论、总结经验, 让策划更有创意、经营更加稳健。

3 结论

在校大学生通过创办为毕业生拍摄毕业照等服务的摄影工作室, 不但提高了创新创业、营销、管理及实践等综合能力。而且加强了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 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并懂得规避风险, 当项目成熟而且拥有一定的客户与资金时, 毕业后可实现自主创业的目标。

摘要:近两年来, 个性毕业照带火毕业摄影的同时, 也催生了大学生摄影工作室。针对在校大学生创办摄影工作室为毕业生拍摄毕业照等服务的创业项目, 本文应用SWOT方法的原理来分析其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

关键词:大学生,摄影,SWOT分析

参考文献

[1]杨贤传, 蒋洋洋.创办”学生之家”摄影工作室的SWOT分析[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3) .

上一篇:移动客户投诉抱怨案例下一篇:政治李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