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推理》教学设计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二下《推理》教学设计(通用8篇)

二下《推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好,咱们一起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师:今天的数学课来了一位神秘嘉宾,猜一猜,这个嘉宾是男生还是女生。师:你能确定你猜的结果吗?

师:现在给大家一个条件:这个嘉宾不是女生。师:现在你能确定你猜的结果吗?

小结: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进行了2次猜一猜;第一次的猜,是缺少条件的猜,第二次是根据已知条件来猜。像这样根据已知条件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板书课题:推理)

师:说到推理,可不得不提到一位高手,你们知道是谁吗?(名侦探柯南)。对了他就是我们的神秘嘉宾柯南,他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推理题,你们敢接受挑战吗?出示课件。

二、探究新知

1.通过情景短剧,呈现问题。

(课件出示先出示例1前半部分):有语文、数学和品德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课件再出示小红和小丽说的话,最后出示问题)2.理解题意,分析问题。

师:你们获得哪些信息?(师根据学生找到的信息适时板书三本书名和三个人名)

师:到底他们三个人分别拿的是什么书呢?请同学们借助文字、连线、列表或其他你喜欢的方法边推理边记录下你的结论。记录完之后和你4人小组的伙伴说一说你的推理过程。

3.学生记录,集体展示

师巡视并收集学生方法,展示学生做法时由繁到简。

同学们的办法真不少,咱们先来一起看一看这几位同学的记录方法。预设1:文字描述法

(投影)生1:小红拿语文书,小丽拿品德与生活书,小刚拿数学书。让生说理由,师适时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肯定?”等。

生:因为小红说她拿的是语文书,所以就可以确定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剩下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书。而小丽又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就可以把数学书排除掉,只剩下品德与生活书,就是小丽拿的了。那么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

预设2:一一对应(列表法)

(投影)生2:我是边思考边在人名下面写上他们拿的是什么书。预设3:连线法

(投影)生3:我是这样做的。先将三个人的名字和三本书名写成两行,然后根据每一个条件进行连线:小红说她拿的是语文书,就直接把小红和语文书连上线;剩下的小丽和小刚就只能和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连线了。又因为小丽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所以小丽拿的就是品德与生活书了,再连上线;最后把小刚就和剩下的数学书连线。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用的是什么方法呀?(连线法,师及时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板书)这个方法你们觉得怎么样?

其他小组也是按这样的顺序拿书的吗?真了不起,咱们一起回顾并说一说理由。4.小结方法

师:刚才咱们用了哪些方法成功地解开了柯南所设的谜团?(文字描述、连线法、列表法、)比较这些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为什么?

三、闯关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成功地将柯南设的谜团解开了,柯南决定带你们一起到推理城堡里去闯关了!有信心吗? 1.一级考核:

(课件出示前半部分)下面三位同学每人拿着一张动物卡片,分别是兔子、小狗、小猫,(再出示后半部分)小刚说:我拿的不是猫。小丽说:我拿的是兔。你们知道他们拿的各是什么动物卡片吗?

师:先独立思考,在练习单上完成第1题,然后再和自己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推理的。

师认真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收集学生的解决方法。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你先确定的是什么?再确定什么呢?

对比两道题,小结推理方法:

同学们我们刚才解决了这两道题,想一想在推理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师:你们的发现真了不起,和柯南的方法不谋而合,柯南还把他们编成了推理儿歌,想一起来读一读吗?学生齐读推理儿歌,师再适时结合板书总结推理技巧:推理首先应该抓住关键信息,能确定的先确定,能排除的再排除,层层分析,最后推出正确结论。

2.二级考核:

(课件先出示三只小狗的图片)图中是什么动物?他们身上挂的那牌子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是的,就是他们的重量)欢欢、乐乐和笑笑是三只可爱的小狗。乐乐比欢欢重,笑笑是最轻的。你能写出它们的名字吗?

师:先独立思考,在练习单上完成第2题,然后再和自己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推理的。

师:先确定什么?再确定什么?引导学生对重量如何比较。生回答,汇报自己的做法。3.终极考核:

(课件出示)小雨、小伟和小冬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练习单上完成第3题。

师:老师看到有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看来他们已经闯关成功了。展示学生做法,学生说理由。

师:你们可真厉害,一个个都是小侦探。

四、全课总结,师:那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二下《推理》教学设计 篇2

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 会写一个生字“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初步感知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联系生活,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文中用词、造句的准确与生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描写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关于自然景象特点的语句。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在上课前, 播放歌曲《夏天大雷雨》, 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一、激趣导入

1援播放雷雨的视频录像

刚才我们听了一首欢快的歌曲, 歌曲中唱的什么呀?今天, 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雷雨的录像。 (播放雷雨的录像)

2.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刚才我们看到了雷雨的画面。有位小朋友也看到了这场雷雨, 并把他看到的、听到的都写了下来,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第18课———《雷雨》。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整体感知

请三位学生按1~3 自然段、4~6 自然段、7~8 自然段的划分接读课文。让学生知道本文的写作顺序, 理清课文脉络。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2.识记生词

(1) 自由读词语。

学生自己先读读词语。

(2) 学生领读。

小老师领读词语。引导学生发现第三行的词都是“越来越……”形式的词语。

谁还知道这种形式的词语?学生自由补充“越来越……”形式的词语。再来一起读读词语。

3. 识记生字

(1) 同桌互读生字。

出示带有生字的雨滴形卡片, 互相读一读。

(2) 讨论识字方法。

小组内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

(3) 偏旁识字。

屏幕上出现的字最后一排是带虫字旁的字。看最后一行, 有什么发现吗? (最后一行都是带虫字旁的字。) 你还知道哪些带虫字旁的字?

(4) 从“虹”字的演变中, 体会中国汉字的趣味性。

(课件出示“虹”字从小篆到楷体的演变过程) 看彩虹的“虹”字为什么是虫字旁呢?古人根据虹总是出现在雨后这一现象, 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够呼风唤雨的龙, 经常悬挂在高高的天空, 弓着身子, 把头伸进黄河里喝水。所以, 古人就用了虫字做了偏旁。

三、课文细读

1.雨前:1~3 自然段

(1) 自由读第1 自然段, 看看雷雨来前自然界有哪些变化。

(2) 出示句子“:满天的乌云, 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 蝉一声也不叫。”个别读, 说感受。

说一说读了这一句, 有什么感受。满天的乌云向我们压下来了, 都快喘不上气了, 怎么读?

这么炎热的夏天, 一丝风也没有, 感觉怎么样?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 蝉一声也不叫。带着刚才的体会再来读一读。

(3) 自由读第2 自然段, 看看还有哪些变化?

(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忽然一阵大风, 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 逃走了。”)

(4) 对比句子, 体会用词的准确。

(出示句子:

“蜘蛛从网上滑下来。”

“蜘蛛从网上垂下来。”)

读一读,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想一想哪个好, 为什么?

播放蜘蛛从网上垂到地面的视频, 让学生仔细看小蜘蛛是怎样垂下来的, 说说自己看到的。 (顺势讲解, 垂下来是这样直直地下来, 而滑下来是这样斜斜地下来。) 小蜘蛛真灵敏啊。作者用一个“垂”字把小蜘蛛写得活灵活现。用词是多么巧妙啊。齐读句子。

(5) (出示闪雷画面, 播放雷声。) 引导齐读“闪电越来越亮, 雷声越来越响。”就要下雨了, 小蜘蛛也逃走了。

2.雨中:4~6 自然段

(1) 自由读第4~6 自然段, 讨论:这是一场怎样的雨。小组合作读第4~6 自然段, 读完后讨论。

(2) 小组汇报这是一场怎样的雨。

汇报这场雷雨的特点:大。 (板书:大)

(3) 为画面配音, 练习4~6自然段的朗读。

播放画面, 观看。试试为这段画面配上自己的朗读。

找三位同学来配音, 大家一起评一评谁是优秀的小播音员。

(师生合作读。教师读第4自然段, 男生读第5 自然段, 女生读第6 自然段。)

3.雨后:7、8 自然段

(1) 请班里的同学推荐两位朗读小能手来读第7、8 自然段。听一听他们读得怎么样, 我们来评一评。

(2) 采访学生们的感受, 读出感情。

读读这一句 “天亮起来了, 打开窗户, 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仿佛闻到了什么, 又看到了什么。

如果你是小蜘蛛, 这时你的心情怎样?如果你就是小青蛙, 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采访学生: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带着这种感受读读吧。

(3) 教师引导, 配乐美读。

在这炎热的夏日里, 一场雷雨为我们送来了清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欣赏着美丽的彩虹, 耳边传来声声蛙叫, 孩子们在水上嬉闹, 夏日里的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多少乐趣啊。让我们配上音乐一起美美地夸一夸这雨后的美景吧!

四、拓展实践

二下《推理》教学设计 篇3

师:(指着讲台和课桌上摆放的师生自带的各种水果)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许多水果朋友。看,它们穿着艳丽的服装,散发着浓郁的香气,长着一副副妩媚的面庞。猜一猜李老师平时最爱吃什么水果?我不直接说出水果的名字,但是你们可以向我提问,你准备从哪些方面提问呢?

生:老师,你喜欢的水果是什么形状啊?

师:它弯弯的。

生:你喜欢的水果是什么颜色?

师:成熟时是黄色的。

生:你喜欢的水果产地在哪里?

师:在我国南方热带地区。

生:你喜欢的水果是什么味道?

师:又香又甜。

生:是香蕉。

师:我把香蕉奖励给你们品尝,其他同学鼓掌向他表示祝贺。

[評析]让学生猜老师最爱吃的水果,能迅速地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和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初步了解应该从哪些方面介绍水果。这一环节注重学生的感悟自得,比起教师一味地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二、 渗透学法,介绍水果

师:刚才同学们从哪些角度向老师提问的?你认为还可以怎样更好地介绍水果呢?

生:分别从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产地等方面问的。

师:对,我们观察、介绍一种水果,必须抓住这种水果的特点,可以从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产地、自己的感受等方面考虑。

生:我认为介绍水果,除了要抓住水果的特点,语言还要生动形象,你刚才说得就不够详细、清楚。

师:刚才这位同学批评得好,老师是把香蕉说得不够详细、生动,那是因为在猜呀!那么怎样把水果介绍得更好呢?

生:说形状,可以具体地说像什么一样。

生:颜色更有变化,香蕉没有成熟时是深绿色的。

生:介绍水果要有一定的顺序,条理要清楚。

师:同学们提的意见非常好,介绍水果时,语言要丰富、生动、有趣,尽量使用叠音词,恰当的比喻,拟人化的手法来描写,再说说自己的独特感受。你看老师这样修改可以吗?(大屏幕上出现香蕉和文字:我最爱吃的水果是香蕉,它的形状弯弯的,有点像月牙。没有成熟时穿着深绿色的衣裳,成熟了换上淡黄色的衣裳。扒开果皮,露出白色的果肉,软软的,吃起来又香又甜。它营养很丰富,还有帮助消化的作用呢!)

[评析]教师先引导学生要抓住水果的特点从形状、颜色、味道、产地、自己的感受等方面介绍,再深入讨论介绍的语言要生动有趣,最后呈现例子,这样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很好地引领学生生动形象地介绍水果,注重了学法的指导。

三、 游戏互动,说写水果

师:现在我们做个小游戏,过一会儿大屏幕上会出现水果,请对着屏幕分别从形状、颜色、味道、感受等方面去介绍,可不要说名字。其他同学要背对着屏幕不能看,只能静静地听、认真地想,猜猜到底是什么水果?

生:我说的水果圆溜溜的,水灵灵的,像玻璃球一样。它们一串一串的,喜欢挤在一起。没有成熟时穿着青绿色的衣服,成熟了换了紫红色的衣服。摘下一粒放在口里,甜甜的,果汁真不少,好吃极了。

生:(齐说)是葡萄。

生:这种水果圆圆的、扁扁的,大小和苹果差不多。成熟时果皮是金黄色的,扒开果皮,露出淡黄色的果肉,果肉是一瓣一瓣的,吃起来又酸有甜。果皮有保健作用,还能泡酒呢!

生:(齐说)是橘子。生:我以儿歌的形式介绍这处水果:圆溜溜,红红彤彤,有营养,味道好,又酸又甜我们爱。

生:(大笑)是苹果吧!

师:猜得好,说得好,还不如写得好。请同学们描写一下自己喜欢的水果,可以从形状、颜色、味道、感受等方面介绍,也可以写有关这个水果的谜语、儿歌、故事等。[评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了学生想说、乐说、敢说、会说的氛围,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下收集与教学设计 篇4

第1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

教材分析:

“数据收集整理”是学生正式接触统计的起始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分类与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统计的起始内容。教材依托学生熟悉的情境,以收集数据、记录数据和呈现的数据为主,从中学习调查的方法并初步了解统计表,同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统计的价值

具体分析:

1.选校服颜色情境。

教材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创设了开学初订校服选颜色的情景,引出“选哪种颜色合适?”的问题。教材中一个小女孩做出判断: 应该选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然后出示: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这一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新知的学习.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创设定校服的情境, 在叙述情境的过程中出示例1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然后提问“选哪种颜色合适?”回答这个问题时,可能大部分学生会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因此五花八门。这里教师要注意引导,使学生明白,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要求,最合理的是选择大部分同学都喜欢的颜色。这就需要确定4种颜色中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引出用统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体现了统计的必要,也体现了统计的作用与价值。

2.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

教材中首先出现了两个孩子正在针对“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这个问题进行研讨,情境图中学生的对话揭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调查(统计)。第一次对话。一个学生说“可以在全校进行调查”另一生说“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哦,可以先在班里调查。” 这里不仅确立了调查的对象(本班)而且渗透了抽样的思想。第二次对话:一个学生说在班里用举手的方式进行调查,另一个学生说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话中展示了调查的方式(举手、投票等)以开放的方式体现了对学生其他调查方法的尊重。其次有一名老师正在让学生用举手的方法收集数据,并提示应注意的事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即只能选一种颜色或不能重复计数),图下有一个统计表,表明了呈现数据的方式。

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真正参与进来,首先通过小组研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通过全班交流制定好调查计划,接着再让学生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统计。最后把统计的数据用统计表呈现出来。

在调查的过程中,确定调查对象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话“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哦,可以先在班里调查。”渗透了抽样的思想,这里要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班级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一定是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

在确定调查方式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多说几种方式,使其体会到调查方式的多样化。在让学生用举手的方式收集数据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应注意的事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即只能选一种颜色或不能重复计数)。

3.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教材呈现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进而判断是否能解决问题。如第(3)题,某班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宜代表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为了解决问题,可调整方案,如每个年级随便选一个班调查,或调查全校学生等。

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订正。尤其是第(3)题的后一问“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突出体现了由于非统计抽样不具有代表性,不能由此推断出“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的含义。当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不必讲那么深入,只要学生能体会出“我们班级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一定是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即可。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统计表提问题并解答,如“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学生质疑解题的能力。

重难点突破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难点是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突破建议:

1.挖掘情境内涵,理解“选择校服”的本质。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创设定校服的情境, 在叙述情境的过程中出示例1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然后提问“选哪种颜色合适?”回答这个问题时,要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真正参与进来。

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交流。在交流中可能大部分学生会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因此五花八门。

然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刚才同学们是针对自己喜欢的颜色来确定校服的。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校服?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

最后使学生明确校服的颜色不是以个人的观点为主的,它需要统筹大家的意见。使学生明白,最合理的是选择大部分同学都喜欢的颜色。到底是什么颜色呢?这就需要确定4种颜色中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引出用统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体现了统计的必要,也体现了统计的作用与价值,同时引发下个研讨内容。

2.抓住问题冲突,引出收集信息的方法。

本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抽样调查法,调查法是学生首次运用,学生没有这部分知识经验。因此在教学时先通过小组研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通过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的引导从而制定好调查计划。从研讨到制定计划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能够在顺应学生思维的前提下,顺思导学,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调查法。

比如:当学生知道校服的颜色不是以个人的观点为主的,它需要统筹大家的意见后,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来听取大家的意见呢?

学生的意见可能很多,预设到的答案可能是:

(1)在学门口挨个询问?对此学生会反驳太麻烦了,全校人数太多,一天也问不完。

(2)打电话询问。

(3)听老师的。

当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时,教师不要立刻给出答案。而是把多种方法都呈现给孩子,让他们针对这些方法进行讨论,指出不足及修改的方案。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抓住学生的一些有用信息进行引导,全校人数太多不好操作,我们可以划分成班级来统计,然后根据众多班级同学的想法来确定校服颜色。这样抽样调查的名词学生不会说出,但是他们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即先调查人数少的同学的意见,在慢慢到人数多同学的意见,从而把这种方法具体的形象的让学生理解。

3.优化调查方式,便于统计。

在学生懂得调查本班同学的意见后,思考用什么方式来记录哪种颜色的人数呢?一般的方法举手、起立、投票等。让学生充分地想、说。可以引导学生多说几种方式,使其体会到调查方式的多样化。在认同这些方法后想一想,哪种方法又快又准确?让学生明白针对数据少采取用举手的方式收集数据,比较方便。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应注意的事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即只能选一种颜色或不能重复计数)。

4.学生亲身实践,完善统计表。

统计数据时,可以师生共同统计一种颜色的人数,以此作为样子。然后放手让一名学生充当教师角色,来统计,其余学生充当验证官,一是再次验证数据的正确否,同时也是让全员参与统计数据的过程。统计后可以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统计数据、方法的大体过程。其目的让学生对此方法有个完整的认知。

郝宝英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二小学 史维英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二小学

第1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2页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开始学习简单的分类整理,初步了解了统计的含义。本课继续学习统计,以整理随机出现的简单数据为主要内容,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进简单的统计表。在统计过程中,让学生学到一些比较容易的统计方法,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用调查法来收集数据,从而初步了解统计表。体会统计的价值。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会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及用统计表呈现数据。

教学难点:

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问题诊断:

学生在统计数据时可能会出现一人多次举手的情况,所以在统计数据之前,要确定好规则,每人只能举一次手。是学生意识到统计的严谨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学校要给同学们订校服,课件出示红、黄、蓝、白四种校服。

师:你喜欢什么颜色的校服?

指名说一说。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我们要订哪种颜色的呢?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二、研究探索,进行新课

(一)确定方案

1.选择哪种颜色合适?

同桌交流后汇报:应该选择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

2.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

生1:可以在全校调查。

生2:可以先在每个班调查。

3.怎样在班里调查。

师:如果你是老师,你怎样在班里调查?

指名说一说

生1:举手表示。

生2:起立表示。

生3:投票。

师:同学们想的方式很多,哪种又快又简捷呢?

生:举手。

师:在举手表示时应注意什么?

生1:每人只能举一次。

生2:不能都不举手。

师:在统计的时候我们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每人只能举一次。

(二)统计数据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表格,教师边说边出示统计表:现在把统计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中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数量 9 6 15 8

找一名学生到前面主持:喜欢红色的同学请举手,台上的学生数出人数,下面的同学帮助确认这个同学数的对不对。确认后老师把数据填在统计表中。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一些探索性、合作性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研究知识,“创造”知识。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统计的价值。】

(三)观察统计结果

师:我们把统计的数据都填在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四)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1.全班共有( )人。

指名说说怎样想的?

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就是把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

2.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订校服,选择( )色合适。全校选这个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全校选蓝色做校服合适吗?这个问题多找几个同学说一说

生: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

4.从这个表中,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题

(五)小结

通过刚才同学们自己的统计,确定了我们班最喜欢的颜色,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数据收集整理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

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四、目标检测

师:同学们,今天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投票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统计表中。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2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

教材分析:

在学生学会运用调查法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最简单、最基础的的方法记录、整理和呈现数据,并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本部分知识是对以前非正式的统计表整理和呈现数据知识的延伸,也是学生建立正式的统计表表象的重要环节,更是对今后学习统计知识的铺垫。

1.大赛选举情境。

内容设置: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投票调查的方式进行统计。

探究设置:创设“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我们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这样的情境,提出问题:想一想应该怎样选好呢?之后师生共同讨论出“投票”选举的方法。

思考设置:怎样统计选票数呢?

2.记录数据活动。

内容设置:呈现记录数据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记录数据方法的多样性。

探究设置:学生发表各种统计数据的方法,如:画“√”或“○”,写“正”字等。

思考设置:比一比,那种记录方法好呢?

3.优化方法。

内容设置:呈现记录数据方法后,突出写“正”字方法的好处——简便易数。整理和呈现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探究设置: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共同探讨出用写“正”字方法记录数据的好处。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体会:当两人得票结果相差较大时,少数数据的缺失并不太能影响统计结果。

思考设置: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练习做一做。

内容设置: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收集数据,用最简单、最基础的方法记录、整理和呈现数据,再次体会用写“正”字方法记录数据的好处,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回答问题。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应用的价值。

探究设置:师生进行数据收集、记录和整理,并填写表格及回答问题。

重难点突破

1.学习记录数据的方法,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

突破建议:

结合情境,充分借助学生经验进行比较。

学生在之前的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投票确定某件事的机会,比如选班干部、选进步学生等活动。为此,教学中要从实际情境入手,以投票的方式学生共同协助收集数据,引导学生体验记录、整理和呈现数据的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经验。同时,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渗透给学生多样化与优化的思想,在出现的写“正”字、画“√”、画“○”等记录方法中,教师提出“请大家看一看,你认为哪种记录方法好呢?为什么?”让学生比较后感知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

2.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体会统计的意义。

突破建议:

生生互动,在讨论中深化理解。

二下识字6教学反思 篇5

二下识字6教学反思1

上这一课的时候,我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和孩子聊聊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孩子们的兴趣都很浓,接着我通过直观的画面和语言为孩子们创设了旅游情境,带他们进行了一次特别之旅。在游玩中领略祖国各地的风光,拓展了了他们的知识面,也增强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然而,经过其他老师的评课和自己的深刻反思后发现了许多问题,先将本堂课的不足之处罗列出来,以便吸取教训和及时改进。第一,识字教学经验尚浅,对于本课教材的解读不够深刻和全面,未能充分解读韵文识字的内涵。第二,教学设计有不妥之处,例如开始时的识字环节应该放在学习韵文之后,或者放在下一课时也可以。第三,创设情境是为了更好的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体会韵文的意境美,然而我在教学中忽略了这一点,未能引导学生回到韵文体会词串中饱含的美和意义。第四,学生的主体性未能充分体现,孩子的个性未能充分展示出来。例如旅游路线是我按照书上词串依次安排出来的`,这是我的想法,其实完全可以由学生来定先去哪儿再去哪儿。另外,还有许多教学细节也是需要我去注意和琢磨的。

对于学生,有时我们要学会放手。教会他们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到他们的学习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精准的解读“三维”目标,切实的贯彻“三维”目标,真正的实现“三维”目标,充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需要我们老师长期的不懈努力和潜心钻研。现在我能做的就是快快整理,慢慢揣摩,渐渐长进!

二下识字6教学反思2

在教学《识字6》时,我结合课文创设情境:很久很久以前,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两个世界:光明世界和黑暗世界,光明世界的人们待人真诚、热忱……情境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兴趣,我感觉到了学生热切的目光。接下来,我把教学环节“我会读”、“记字形”、“我会写”设置成闯关游戏,让游戏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部分学生多能跟着我的`教学节奏走。在“记字形”这一块,学生能够较好地结合以前的识字方法和熟字来帮助记忆。如“恨”与“很”、“奉”与“捧”等,特别是把生字编成字谜来让学生猜,如“富”(一个人住一间大房子,家中还有许多田地)、“饥”(只吃了几粒饭,自然感到饥饿了)、贫(分宝贝)等,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看来,要把识字课上出效率来,还得多动脑筋,运用丰富的识字方法提高学生认字的速度和强度,鼓励学生在众多的识字方法中选择自己最喜欢,最便捷的方法,这样记忆效果才会更好。

回顾整堂课,自我感觉比较良好的一点就是情境的创设和教学环节的设置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期待,激发了他们潜在的学习动机。但不尽人意的地方也很多,比如未能照顾到全体学生。

俗话说:课堂的精彩来自细节。在教学中,随时都有学生当堂的生成,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及时地肯定学生、促进学生,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语、过渡语的使用等等,这些我都做得还不够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炼,另外,在听课时多多向其他老师学习,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下识字6教学反思3

今天,我到小学上了一节二年级的识字课。这节课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纵观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突出了识字课的特点。

识字课文与其他课文的教学相比,没有阅读分析,也没有阅读方法的指导与学习,重点应落实在字词的教学上。虽然对于低年级来说,每篇课文都要求学生掌握每一个生字的读音,学会写每一个生字,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思,但是作为识字课,应该与之有别。识字课要求学生不仅会读会写生字,还要读好词串,体会韵文的节奏与韵味,有时还要了解词串构成的规律,排列顺序的编排以及由词带出的一些信息。我在教学这篇识字教材时,注意了字的层次,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循序渐进的字词教学过程中掌握字音字形,实现了最基本的目标。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前四组词串是按特点编排的,每个词串的最后一个字都是以“u”为韵母的,这样的形式就是押韵,读来会感觉朗朗上口,增添了韵文的.节奏感和韵味。

2、对简单、空泛的识字教材进行了“枝叶”“血肉”的补充。

这篇识字教材一共有12个词语共24个字,内容全部是各种动物的名称,没有情节,没有情感。如果平白直序地教学,学生很容易疲惫。所以,首先,在导入时,我让学生说一些动物的成语,再让学生找到自己认识的或喜欢的动物,学生在兴趣盎然地发现中,自然地去认识动物的名字——文字,由图入文,把形象与文字联系起来。其次,在引导理解词语时,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自己来介绍喜欢的动物,既满足了学生说话的欲望,使资源得以共享与扩展,同时也让学生体会课前预习与资料收集的作用。再次,为了引导学生观察,深化对动物特点的认识,让学生用句式练习说话,使简单、空泛的词语回归到活生生的现实中去,从而使学生产生生活的联想,教材立刻变得立体与丰满。

这节课也有遗憾的地方,就是对写字的教学偏轻了。本节课40分钟时间,

我只留了约5分钟时间用于教写字,而学生真正用于写的时间则更少,只是在书上描红,都没有时间认认真真地去自己写上几个。对于识字课来说,这是不应该的。

二下识字6教学反思4

《识字6 》这是一篇词串识字课文。四行词串分开来看,是一个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词语;连起来读,又像是一首音韵和谐的写景诗。短短24个字,勾勒出气势恢弘,景象万千的中华锦绣山河图。诵读词串,不仅可以认识事物,认识生字,还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低年级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词语所呈现的美感与和谐感缺乏体验。因此我力求在创设情境、感情朗读中使学生去识字、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生字的能力,因此我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经历汉字的思维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扎实初读训练,读中认字识物

通过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读等形式使引导学生把词串读正确、读连贯,初步认识生字、感知词串。学生看词语进行贴图,这样帮助学生认识生字、理解词义、认识事物并渗透词语分类。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塞北、江南、海岛、高原的地理位置,将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拓展了课程的时空。

二、营造诗意境界,升华情感体验

在学习每一行词串时,我又里利用图片和音乐,让学生领略塞北的风光、感受江南的烟雨、体验海岛的风情、登临冰雪的高原。我借助优美的画面、舒缓的音乐、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帮助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设一座桥梁,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想象体验诵读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的个人经验,也使学生沉浸在词串的诗情画意中,享受着审美的乐趣,在美的氛围中陶冶情操。

三、生动形象识字,扎实写字训练

二年级的孩子已初步具备了自主识字的能力,因此,我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经历识字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在识字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汉字的文化底蕴,将字理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让汉字“开口说话”,使识记生字变得情趣盎然。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体验诵读词串的环节应该再紧凑些,让识字写字的时间更加充裕;再比如,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们更多的时间去展现自己学习的过程等等。

二下识字7教学反思 篇6

本篇课文要认识的生字一共十个。我分成两次教学。第一次通过动物的图片来认识其中的六个字:孔、雀、锦、鹰、鹂、灵。让学生能够通过动物来识记相关生字。并且在其中加入小游戏。让学生能快乐的学习生字。生字教学是很枯燥无味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需要一些小游戏和小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次让学生先读课文,再学剩下的生字。通过不同方式的读和一些小游戏来巩固。

识字教学一直是我比较头疼的问题。直到参加了国培,听了几位优秀老师的课,让我豁然开朗。识字课原来也可以上的那么生动有趣,吸引孩子们的眼球。于是,我便试着向她借鉴,结合自己班里的实际,运用各种方式的读和游戏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我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的确比以前高了很多。

二下《推理》教学设计 篇7

师: (在学生进场时板书课题) 孩子们, 咱们早上见过面了, 老师还有一个秘密没告诉你们呢, 在你们的面前有五颗明珠, 谁发现了?就是我啊!我就叫伍明珠!你们的小眼睛被老师一照, 是不是觉得更亮啦?课前咱们做个小游戏, 考考你们的观察力!看——— (出示“兔”的古文字) 谁蹦蹦跳跳地来了?

生:兔子。

师:对照古文字, 你觉得这一点 (指屏幕) 表示的是兔子身体的哪个部位呢?

生:小尾巴。

师:眼睛真尖!下面咱们来抢答, 如果你知道, 请快速举手。 (出示“犬”的古文字) 这个字是———

生:犬。

师:“犬”也有一点, 这一点表示的是它的哪个部位呢? (指屏幕, 引导学生观察。)

生:表示犬的头。

师:已经说对一半了, 具体指头上的哪里呢?

生:可能表示头上的鼻子。

师:“可能表示”, 你真会说话。还可能表示什么呢?仔细看看字的演变过程, 这点是从哪个部位演变来的?

生:耳朵。

师:恭喜你, 猜对了!接着看, (出示“寸”的古文字) 这个字是———

生:寸。

师:“寸”也有一点, 这一点是指事符号, 指手腕下一寸之处, 中医切脉叫做“寸口”。大家伸出手来比一比。猜猜, “寸”在组字时表示的意思大多和什么有关?

生:手。

师:比如这个字———

生:讨。

师:向别人讨东西不仅要用语言, 有时还会伸手讨呢! (做手势引导学生回答) 同学们太厉害了, 我得加大难度啦!瞧, 老师比画的是哪个汉字呢?

生:厂。

师:大家也像老师这样比画比画吧!上面一横, 左边一撇。“厂”这个字最初表示向外突出的山崖, 山崖下面有只犬, 又是什么字?

生:厌。

师:这只犬悠闲地呆在山崖下, 如果有人来打扰它, 它就会觉得很———

生:讨厌。

揭题导课

师:一起读两遍这个词。

生:讨厌, 讨厌。

师:有一只狮子, 遇到了一群讨厌的红蚂蚁, 狮子一开始是怎么做的?后来兔子为它出了一个什么好主意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 (指课题) ———

生:《狮子和兔子》。

师:上课!

一、听, 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师:刚才大家的火眼金睛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让眼睛稍作休息, 请耳朵来工作, 请听老师讲狮子和兔子的故事———从前…… (师脱稿讲故事, 辅以表情、动作。)

二、读,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师:老师故事讲得怎么样呀?

生:好! (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 你们一定能读得更好!请打开课本第68页, 自己读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不会读的字看看拼音,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认真巡视, 俯下身听生读书, 并做指导, 正音。)

三、理解字义, 促进阅读

1.溯源解析“醒”。

师:同学们课文读得挺流利的, 让老师再看看你们的识字本领怎么样。 (出示课件) 这个字是———

生:醒。

师:“醒”是一个形声字, 谁来教教大家怎样记住它?

生:“洒”下加一横, 旁边有个“星”。

师:“洒”下加一横?你指的是“醒”的左半部分吗?准确地说应该是“西”里加一横。这个字读作yǒu, 右边是“星”。看到“星”, 我们很容 易想起这 个字———“醒”。“星”在这个字中做声旁, 那形旁“酉”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沉默)

师:不清楚?没事, 我们一起去拜访它的老祖先。看, 它的老祖先即将出现在黑板上, (板书“酉”的金文) 像什么?

生:瓶子。

师:说对了, 再具体些, 是什么瓶子?

生:酒瓶。

师:再细看, “酉”字里面一横表示酒瓶里的———

生:酒。

师:带有酉字旁的字和酒、酒坛等有关。“醒”和“酒”有什么关系呢?

生:喝醉酒之后清醒过来。

师:分析得真好!以后, 凡是由脑子不清楚、不明白转为清楚明白, 都可以叫———

生:醒。

师:“提醒”就是使人清楚明白的意思。大家把这个词读两遍。

生:提醒, 提醒。

师:故事中, 兔子是怎么提醒狮子的?

生:“如果红蚂蚁叮在我身上, 我就跳到水里去。”

师:课文预习得真好!

师:谁再来读读?

生:“如果红蚂蚁叮在我身上, 我就跳进水里。”

师:注意了, 是什么字?

生:“我就跳到水里去”。

师:真好, 我们读书就要做到不添字, 不漏字, 不错字。

师:这只小兔子不是直接对狮子说, 赶紧跳到河里去吧, 让水冲走红蚂蚁, 而是说———

生:如果红蚂蚁叮在我身上, 我就跳到水里去。

师:像这样, 不是直接告诉答案的, 就叫作———

生:提醒。

师:请你用上这样的句式也来提醒一下这些朋友吧!

(出示课件:

天转凉了, 我提醒同学:如果____就____

小明正要摘花, 我提醒他:如果____就____ )

生1:天转凉了, 我提醒同学:如果不多穿几件衣服就会感冒的。

师:好体贴的同学呀, 谢谢你!第二句, 谁来?

生2:小明正要摘花, 我提醒他:如果你把花摘了, 别人就不能欣赏了。

师:你是个爱护环境的好同学, 谢谢你!老师现在也提醒大家, 形旁就像火车头, 如果咱们认识了形旁“酉”, 就能快速认识后面车厢里的一系列字, 猜猜它们都和什么有关? (指板书)

生:酒。

师:举一反三, 同学们真会学习!

2.交流合作, 自主识字。

师:课文的生字中还有很多像“醒”这样的形声字, 它们都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 咱们来玩个游戏, 游戏就叫———形旁声旁, 黄金搭档!还记得早上老师教大家的游戏规则吗?以“醒”字为例, 复习一下!一二组当形旁, 三四组当声旁, 选择屏幕中的几个形声字, 同桌合作表演吧!

(师巡视指导, 给予评价鼓励。)

3.交流识字成果。

师:哪一对黄金搭档首先展示你们的识字成果呢?你们想表演哪个字?好的, 有请——— (课件出示要讲的字:蹲、痒、疲、怒、叮、嘻、咬, 学生在位置上表演。)

生1:我是形旁———病字旁。

生2:我是声旁———皮。

生1、生2:我们是“疲劳”的“疲”。

师:采访一下形旁, 你表示的意思和什么有关?

生1:生病。

师:生病, 跟身体不舒服有关, 你是真的病字旁, 不是冒牌的!“疲”有个兄弟, 是谁呀?

生:脾。

生:痒。

师:有人说是“脾气”的“脾”, 有人说是“又疼又痒”的“痒”, 其实它们都是, 一个是和读音有关的兄弟, 一个是和形旁有关的兄弟。先看“痒”, 它也带有病字旁, 表示和什么有关?

生:生病, 跟身体不舒服有关。

师:还有一个和“疲劳”的“疲”是同音字, 也一起读读它吧。 (课件出示:脾脾气)

生:脾, 脾气。

(屏幕上的“痒”“疲”“脾”突然消失了)

师:看看有什么变化?那三个字跑哪里去啦?它们呀, 偷偷跑进你们的脑袋瓜了, 记住它们了吗?

生:记住了。

师:好, 谁接着来挑战?

(生依次交流“嘻”“咬”“叮”“怒”)

师:剩下一个“蹲”字, 可怜兮兮地蹲在最下面, 不过它的声旁可是很高贵的 , 它的声旁是———尊。看到它, (师指屏幕) 你是不是有点眼熟, “尊”字中有我们刚学过的“酉”, 猜猜“尊”和什么有关?

生:酒。

师:上面加了两点, 表示是好酒。还记得下面的“寸”表示什么吗?是手。“尊”的本义是手捧美酒敬别人以表示尊敬之情。“尊”在“蹲”字中做声旁提示读音。大家再跟我读读这个词。 (课件出示:蹲下)

4.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成语“筋疲力尽”“恼羞成怒”, 进行句式训练和朗读指导。

师:最后一个形声字也被我们送进脑袋瓜了, 游戏顺利过关!不过还有更大的挑战等着你们!刚才我们学了生字中的形声字, 还有些字不是形声字, 你们有信心学好吗?

生:有。

师:这种自信我非常欣赏!来看一个成语———筋疲力尽, 谁会读? (指名读)

师:“筋疲力尽”是什么样子?大家边表演边读读这个词。生活中你做完什么事情后感到筋疲力尽?请用这个句式说说话。 (课件出示:我____, 累得筋疲力尽。)

生:我跑完了1000米, 累得筋疲力尽。

生:我好不容易爬到了山顶, 累得筋疲力尽。

师:故事中, 狮子是怎么弄得自己筋疲力尽的?一起读——— (出示句子:狮子跳起来, 吼着、蹦着、翻滚着, 想把红蚂蚁赶走, 可是累得筋疲力尽, 还是赶不走身上的蚂蚁。)

师:正是这几个动作, 吼、蹦、翻滚, 弄得狮子筋疲力尽的, 咱们来演一演狮子, 边演边读读这句话。

(生边演边读)

师:同学们请坐, “翻滚”我们是演不了了, 不过从这几个动词, 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狮子?你呢? (指名说)

生:力气很大。

生:脾气也很大。

师:这只力气大、脾气也大的狮子, 一开始想怎样赶走红蚂蚁?大家读——— (指屏幕)

生:狮子跳起来, 吼着、蹦着、翻滚着, 想把红蚂蚁赶走, 可是累得筋疲力尽, 还是赶不走身上的蚂蚁。

师:注意这是顿号, 读时要连贯些, 把狮子想快点赶走红蚂蚁的情态读出来。

(生再读)

师:狮子采用的办法好吗?

生:不好。

师:难怪兔子蹲在一边笑呢。这时狮子有什么反应?

生:生气。

生:愤怒。

师:课文用了一个更好的词———

生:恼羞成怒。

师:这个词不好读, 谁能把它读好呢? (指名读)

师:“羞”字上面是“羊”, 下面是“丑”, “丑”在古时候是这样写的。 (板书) 像什么?

生:手。

师:老师来表演一下“羞”字。假设这是一盘热气腾腾的羊肉, 老师手捧着它献给咱们的班长。“班长大王, 请笑纳!” (生大笑) 大家别笑, 这在古时候可是很严肃的事情, 如果进献的过程出了差错, 那可是一件令人羞耻的事情!“羞”这个字就由手捧羊肉进献引申表示羞耻的意思。

师:故事中, 狮子在恼什么?羞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 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谁来发表自己的想法?

生:红蚂蚁咬得它又疼又痒。

生:堂堂的百兽之王, 竟然栽在一群小小的蚂蚁手里, 又在小兔子面前丢尽面子, 所以感到很窘迫, 很尴尬。

师:这时狮子肯定怎么样?

生:生气, 愤怒。

师:这就叫———恼羞成怒。狮子恼羞成怒时说话会是什么语气?自己试着读一读, 看谁读得最像恼羞成怒的狮子。

(生读)

师:这只狮子真温柔, 哪只狮子脾气大, 再来读一读?我请一只生气得快发疯的狮子来读。

(生读)

师:脾气多大呀!真有表演天赋, 掌声送给她!全班一起把狮子发怒的过程读出来!

生:狮子恼羞成怒:“笑什么?这讨厌的东西没叮你是不是?”

师:狮子恼羞成怒, 兔子又是怎么做的呢?这个问题留到下节课来解决。

四、写字

师:咱们先来学习“解决”这两个字。大家一起把“解决”读两遍。“解”字字形复杂, 你能根据字形猜猜“解”的意思吗?

生:用刀分割牛角。

师:后来泛指分开, 比如分解、解开、解除、解决。理解了它的字义, 我们就能很容易地记住它!“解”是左右结构的字, 左边的“角”写得瘦长些, 右上方的“刀”略小些, 右下方是个“牛”字, 表示用刀分解牛角。再来看“决”字, 这个字本来是三点水, 现在怎么只剩两点了呢?原来其中一点水从缺口中流走了, 看看缺口在哪儿?

(生指出右边的“横折原横”表示缺口)

师:写这个缺口时横折往里收, “决”的本义是水从缺口中流出。堤岸被水冲出缺口就叫决口, 再如决堤、决裂, 后来又引申出决定、决断、决战的意思。

师:写完了“解决”, 我们再来看看田字格中的其他字, 大家想想写时要注意什么。“咬”的“口”要写在左上格;还记得“讨”的“寸”表示什么?再看“厌”字, 还记得厂字旁表示什么?写时横短撇展, 被包的部分稍向右闪。“犬”字的这一点表示什么?“醒”的酉字旁里面的一横表示什么?这些细微之处咱们写时可要特别留意。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生字本上把田字格里的字写一遍, 加深印象。摆好写字姿势再动笔, 坐得端端正正, 写的字才会工工整整。看谁写得最漂亮。

五、结课

师:同学们, 今天的语文课上, 你们不但识字本领高, 写的字也这么漂亮!最后, 请看老师的板书, 发现什么特别之处了吗?

生:“狮子”写得小, “兔子”写得大。

二下寓言两责教学设计 篇8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两篇寓言故事,其中《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不遵循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守株待兔》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目标:

1.认识“寓、焦”等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朗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能悟出故事中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5.会写“守、丢”等9个字。6.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1.认识“寓、焦”等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朗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4.会写“龙、恩”等12个字。

教学难点:

1.在朗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悟出故事中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寓”等4个生字。

2、理解“巴望” “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悟出故事中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出示课题:寓言是用一个短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则”是篇的意思。

二、学习《揠苗助长》,初步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

1、出示课题,正音。

2、学生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读完后想一想“揠苗助长”的意思。

3、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指生读第二自然段(认读词语:筋疲力尽)

说说“筋疲力尽”的意思,读出他的累。

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体会“焦急”

1、课文中的这个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呢?

2、文中有一个词语直接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焦急)学生读。

3、体会“焦急”。

(1)找出文中带有“焦急”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2)把句子读正确、通顺。

(3)再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一下他当时的样子。

(4)理解“自言自语”。

4、找出文中的其他语句来感受他的焦急。

(1)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理解“巴望”:盼望、期望、希望、渴望,朗读句子。

(2)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真的没有长高吗?你从哪个词语中知道的?(好象)

指导朗读:一天,两天,三天,要读得慢,进一步体会文中人的焦急。

四、理解植物生长规律,引导学生揭示寓意。

1、禾苗长高长大的事能急吗?为什么不能急?

2、植物都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按照一定的生长规律、生长顺序来长高、长大。这 可不能着急。

3、揭示寓意,说说文中的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误?(急于求成、违反规律)

五、学习第3—4自然段

1、可是这个人非但不知道自己错了,而且还非常得意!谁来读读他说的话?

2、喘气这个动作是怎么样的?

3、在什么情况下,你会这样大口大口地喘气?

4、想想当时的样子,读读他说的话。

六、拓展运用寓意

1、同学们,如果你就是他的儿子,或是他的邻居、朋友,看着枯死的禾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2、其实我们做的事情都是不能急于求成的,如果太急了,违反了事情发展的规律,反而不会有好的结果。希望大家从文中的这个人身上吸取教训,千万不要干出这样的傻事来。

3、明确“揠苗助长”的意思。

板书:

揠苗助长

着急 —— 拔苗 ——枯死

急于求成违反规律欲速则不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守”等6个生字。

2、理解“窜”、“乐滋滋”、“整天”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悟出故事中的寓意: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重点:

1、认识“守”等6个生字。

2、理解“窜”、“乐滋滋”、“整天”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窜”、“乐滋滋”、“整天”等词语的意思。

2、能悟出故事中的寓意: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书写“守”字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揭示课题,正音)。

三、初读课文,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指生分段读课文,随机认读生字:窜出来、撞在、树桩、从此、锄头

3、巩固字词

(1)集中出示词语。

(2)出示生字:守、窜、装、桩、此、锄。

4、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

(1)“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你能找出来吗?

(2)集体交流: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3)守株:整天坐在树桩旁边待:等 兔:野兔

(4)连起来说说“守株待兔”的意思。

四、学习课文,理解寓意

1、那个人为什么要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待野兔呢?读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

2、原来是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啊!请你再读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结合文中的句子,谈谈你的看法。

(1)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俩。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抓住“忽然、装、窜、不知怎的”来体会事情发生的偶然。

“窜”是怎么样的动作?

(2)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抓住“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乐滋滋、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来体会种田人的贪心和不劳而获。

随机理解“乐滋滋”,给“乐滋滋”找个近义词。指导朗读。

3、学习第3自然段

就是因为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 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理解“整天”

4、他整天等着,可是结果呢?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到最后,他既没有得到兔子,庄稼又全完了,真是一无所获啊!

5、如果你就是种田人的朋友、亲戚,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6、同学们,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于偶然得到的东西,不要抱有侥幸的心理,只有脚踏实地地做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会得到收获。

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

侥幸得兔——不劳而获——一无所获

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守、丢”等9个字。

2、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3、完成《同步导学与优化训练》的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

1、小组内分别讲讲这个故事。

2、派代表讲,师生共同评议。

二、完成课后“读读想想”。

1、自由读读这三句话。

2、能去掉带点的词吗?说说理由。

3、齐读这三句话。

三、指导书写。

1、认读“守、丢”等9个字。

2、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

全班交流。

3、教师重点指导书写,学生跟着书空。

4、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与评价。

三、完成《同步导学与优化训练》的相关练习。篇二: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贺丹

教材说明:

《揠苗助长》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身也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寓言,往往通过一则短小精悍的故事来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要按规律办事,欲速则不达。课文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刻画出一个可笑的古代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会认“寓、揠、焦、喘、截”5个生字,并会写“焦”“望”2个字,理解 “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感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要按规律办事,欲速则不达。

3、能把故事生动形象地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焦急、巴望、筋疲力尽”的意思,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体会寓意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今天贺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寓言故事,想不想听?(想)

2、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第122页。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感知文章大意。

1、故事的题目叫做?(揠苗助长)

师:会念,会写吗?小手指(伸出来)跟老师一起写写这个字。(生书空)念,(生念)。会写也会念,懂这个字的意思吗?(拔)

师:接着写,揠的是什么?(苗)他为什么要揠苗?(助长)

指引学生读题,要有节奏。(揠苗/助长)

师:这只是念字,念词,如果让你把它像讲故事一样讲出来你会讲吗?(生读)师范读,配合动作和表情,(点生读)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语气的起伏,表情的变化以及动作,突出强调讲故事和读书不一样。(生齐读)

2、检查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指名读——小老师带读——齐读)

(2)去掉拼音,还会认吗?(指名读——开火车读)

(3)看看谁的词语库最丰富?(指名组词)

3、师:同学们,生字都掌握了,是时候揭晓这个寓言故事的真面目了!

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便是同学门的朗朗读书声,读课文要求抬头挺胸、声音洪亮。读完师质疑:小朋友们,这位农夫为什么要拔苗呢?(生:他很急)你从哪里知道他很急呢?(第一自然段)(评:你真会读书,才读了1遍就在文中找到它的意思了,真能干,把掌声送给他。)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笔划出急的句子或词语,师巡视。

2、交流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句子并指导)a、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师:从这句话中,哪个词更直接告诉你他很着急?(巴望、天天)

师:“巴望”能换个词吗?(希望、盼望),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你读出了农夫急切的心情。谁能像他这样读一读,如果读不好,师范读。谁能像老师这样子读读。(你来)】

我感到你急切的心情,谁还想读?我看到了你巴望的眼神。(评:你读出了天天去看,可见农夫心里很急呀!)师引:其实还有一句话,可以看出农夫是看着眼里,急在心里。b、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师评:你都走到农夫的心里去了

禾苗一点也没有长高吗?(长高了)你怎么知道?

好像:其实是长高了,只是??(长得很慢)

小结:禾苗是长高了,由于长的慢,农夫没有感觉到。所以文中说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除了这两处,还有哪句话看出农夫的着急? c、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他急在哪里?(焦急地、转来转去)

师:谁也来读读这句话,(你读出了转来转去,但还不够焦急。)(如果读得好,评:真是个急性子的农夫!)谁再来读?(这才叫焦急呀!可自言自语能这么读吗?理解:自言自语)

谁来读(你不但读出了焦急,我还感觉到你在那儿想呢!)谁能来模仿他的样子也来读读这句话。

师:我们读书就要这样读。读着读着好像看到了书中的人的样儿,这就叫读进书里去了。我们朗读这一段时,就要边读边想像他着急的样儿。我们一起来完整的读读这段话。农夫的样子都被我们看到了,他对禾苗说的话也被我们听到了!

3、师:是啊,农夫太焦急啦,他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啊,于是他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办法!快看看是文章的第几自然段?同桌快来一起读一读。

师:他想出的好办法是(拔苗)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

理解:筋疲力尽(生自由说①不想动了,(是挺累的)②没有一点劲了,光想躺到地上。(你体会得真好),③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就叫筋疲力尽。

师:谁来读这段话?

师:是呀,虽然很累,可看着被自己拔高的禾苗,他是什么心情(高兴的)!

女生来一边喘气一边高兴的读:“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他认为他的办法很好,还非常得意呢。

男生一边喘气一边得意地读:“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瞧这农夫又累又得意的样子。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师:我来读旁白: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生接——

师:你看农夫得意洋洋的样子,结果怎样呢?(禾苗枯死了)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农夫花了那么大的力气?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呢?(根离开了土不能吸收水分和养分就会枯死的)讲禾苗成长的规律。(春种、秋收)

指导朗读,读出禾苗枯死的失望心理。

三、理解寓意

说话训练:现在我就是这个农夫,你们就是被我一棵一棵拔高了的禾苗,小禾苗们,你们想说什么?

(疼死我啦,快把我放下吧)

(笨老头,你拔我,你会后悔的)(让我慢慢地长吧)

2、如果你是这个人的家人,你们会对他说什么?

引导说:想让他们快点长高,应该怎样做?(浇水、施肥、除草、还要慢慢地等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收获,)

师总结:是呀,禾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养料,在土壤中慢慢长大,这是禾苗生长的规律。他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所以坏了事儿。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办其它事情也一样,都急不得。(板书 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规律办事 不能急于求成)。这就是揠苗助长告诉我们的道理。

3、请结合实际谈一谈生活中你做过或见过的揠苗助长的现象。

比如(有的病人,想病快点好,一下子吃了很多药,反而病更重)你能说出哪些?像父母希望孩子聪明,就拼命的给学生买营养品,可学生不但没有聪明,反而越来越肥胖,小小年纪就得了肥胖症等,有些人想马上苗条就绝食,吃减肥药,结果病倒了。)我们以后做事可千万不能急于求成。

四、练习复述课文

师:这个故事带已经讲了几千年,我们还要不要继续讲?我们应该把它记住,讲给身边的人听,告诉他们故事的道理。

学生练习复述故事。(时间允许的话指名讲述故事。)

五、指导书写“焦、望”:

“焦”,看下面的四点像什么?

生:像流下来的汗、像农夫着急的去看,跑得很快流下的汗、还像火

师:咱们祖国的汉字多么形象,能让我们产生许多联想呢。写一个“焦”字。注意写好这四点。

“望”要注意上窄下宽,上下有穿插。

六、作业设计:

1、回到家里,把揠苗助长这则寓言讲给亲友听。

2、多搜集寓言故事《中国寓言故事》,准备参加讲故事比赛。

七、板书设计 :

揠 苗 助 长

焦 急 忙

欲速则_______ 篇三: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寓言两则 2教学设计 27 寓言两则

课前透视:

本课由《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两篇寓言组成。课文分别勾勒出了古代两个可笑的人物形象。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个是对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不认真做事,结果一事无成。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

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载。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信息资料:生字词语卡片、课件或课文插图、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查字典引入新课 1.板书:寓言两则。2.用部首查字法查“寓”。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理解新词“寓言”、“寓意”。(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两则”就是二条。)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揠苗助长)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 1.“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认真读一读这个故事。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完后想一想“揠苗助长”的意思。(学生自由读课文)

2.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了表示“揠苗”意思的词语和句子,用笔准确地画出来。(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3.出示句子:“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 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这句话具体告诉了我们“揠苗”的意思。一起来读读这句话。4.指导将这段课文读通顺。(出示词语卡片:筋疲力尽)这个词语挺难读的,“筋”、“尽”都是前鼻音。要把它读准。5.“揠苗”的意思知道了。那么,谁能连起来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呢?(出示词语卡片:揠苗助长。“揠苗助长”的意思就是: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帮助它长高。)

(随机板书或把卡片贴在黑板上)6.指导朗读课文的其他几个自然段。

(1)朗读第一自然段:这段课文中有好多词语,谁能读?(出示词语卡片:巴望、焦急、自言自语)

(2)朗读第三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中也有两个词语,谁能当小老师领读?(出示词语卡片:喘气、一大截。)

(3)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刚刚读过的这些词语还认识吗?(出示词语: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学生自由读词语——指名读——齐读。

(5)认识了生字词,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通顺了。现在请再读读这篇课文,争取比刚才读得更好。(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焦急”

1.读了课文,谁能说说:文中的这个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因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一些,所以他要“揠苗助长”。可多问几个学生,关注学生的语言质量。)

2.课文中有一个词语直接写出了他的心急,能找出来吗?找到后用笔圈出来。(焦急。让学生读好词语)(1)指导书写“焦”字。

①请仔细观察一下,写在田字格里时要注意些什么?(学生仔细观察)②再仔细看看它们的位置。“四点底”前面两个点在左下格,后面两个点在右下格。(教师示范。)

③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上一篇:学习总经理讲话精神心得体会下一篇:物流服务质量调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