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工作者关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心得体会

2024-1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会科学工作者关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心得体会(共10篇)

社会科学工作者关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心得体会 篇1

一、研究性学习是学习的三种基本方式之一

学习是人类拓展生存空间与增强发展本领的主

要手段,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人之所以能够有义,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关键的一点是人能够不断地学习并继承和积累学习的成果。对人类来说,最初学主要是模仿,习主要是演练。后来,由于知识的积累特别是语言的发达和文字的发明,使学习变得相对简单,人们有了更多的间接学习的可能性。这样人类的学习从目的与性质的角度大体可以分成:为掌握基本知识体系与学习技能而开展的基础性学习,从小学经过中学到大学的学习基本上属于这种类型;为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而开展的应用性学习,各类成人非学历教育培训和每个人在工作岗位上自觉的学习大体属于这种类型;为探索新的未知领域而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大学的研究生和各类研究院里的学习主要属于这种类型。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是面向未知领域、继承前沿成果、指向事物本质、发现新的规律,因此,是人类科学探索的必然要求,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当然,研究性学习的本质仍然属于学习,相对于以破解认识难题、发现新的规律、形成新的原理的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来说它只是研究的基础性的工作而不是主体性的工程。对各级各类研究机构来说研究性学习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对社会科学院来说这是其发挥功能的基本要求。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社科院主要应该通过强化自身的研究性学习来发挥助推作用。各类智库机构功能和核心竞争力的强弱首先取决于其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状况。

二、强化研究性学习有三条主要的途径

那么,如何强化自身的研究性学习来助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呢?我个人认为,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强化自身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三条基本的途径:

一是深入到理论的最前沿掌握最新理论与方法。

研究性学习一定要及时跟进学术理论进展的最新动态,随时掌握本学科学术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新方法,只有紧跟学科前进步伐的学者才能在自己所在的学科领域有发言权,才能用最新的理论说明和解释以往难以说明和解释的社会现象;也才能用最新的科学方法破解新的实践难题,为人们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提供参考方案。因此,一个优秀的研究人员首先是本学科领域一个勤于学习和善于学习的人,不勤奋学习就很难赶上迅速发展的时代和不断更新的学科进展;只勤奋而不善于把握规律性的东西也很难有所作为。

二是深入到实践的第一线了解最新情况与经验。

我主张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工作方式是“三分之一在书房、三分之一在现场、三分之一在交往”。在书房是为了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进行学术理论研究,紧跟学科前沿、思考学术问题、开展精神生产,没有座冷板凳的精神是什么学术成就都不可能取得的;在现场是为了调查研究、摸清真实情况,亲身感受社会问题的存在与表现程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实验场地就是火热的实践第一线,从来就没有不深入实地调查研究而能在社会科学领域真正有所建树的所谓专家学者;所谓在交往就是开展学术交流、实践对接和直接进入社会生活,没有这些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了,社会科学研究就是死水一潭甚至帮倒忙。

三是抓住实践对接的关键点得出最新结论与对策。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根本要求,在前两个深入的基础上搞好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抓住理论与实践对接的关键点是社会科学发挥自身功能的核心所在。因此,研究性学习在深入到理论的最前沿的过程中主要是一种带着问题去学习的过程,在深入到实践的第一线过程中则应该是运用科学理论去观察社会的过程,在实践对接层面主要体现为用最新实践检验最新理论,用最新理论说明最新实践,用最新方法破解实践难题的过程。为解决实践难题而寻找最新理论武器,为检验最新理论而寻找最新实践依据,这就是理论与实践对接的关键点。寻找到了这个关键点,我们就有可能得出新的结论、提出新的对策。

三、通过四种方式助推学习型组织建设

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怎么样通过自身强化研究性学习来助推学习型组织建设呢?我觉得主要有四种基本的方式。

第一是通过研究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本质与规律强化理论支撑以知识传播直接助推学习型组织建设。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个人体会学习型组织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有共同的愿景,二是双动学习,三是团队成长。共同愿景实际上就是共同理想,“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直到一起来了”这就是我共产党人共同的理想,今天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第一要求还是坚定理想信念、形成共同目标。双动学习就是互动

学习与行动学习,没有这两个“动”就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三是团队成长即共同进步与整体提高。

第二是通过弘扬先进文化强化理念引领以影响力扩散助推学习型组织建设。社会科学研究者由于经常深入到理论的最前沿,他们在研究性学习中会提前接触到一些新的文化动态与思想观念,通过弘扬与传播这些大众尚未完全了解与接受的信息与观念,发挥理念

引领作用,以其社会影响力来助推学习型组织建设。如果说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支撑的是知识经济的话,社会科学倡导与引领的就是智慧经济。前者依赖的仍然是技主义的路线,他们面对的是冰冷的自然规律与生理意义上的人;而社会科学则面对的是创新文化与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社会人。马克思曾经批评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这样或那样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指出:文化或观念的东西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她能够改变人,而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

第三是通过宣传普及社会科学基础知识,通过用科学理念武装头脑,以培养科学精神助推学习型组织建设。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学习的主要内容,中央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学习反映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国际关系、现代社会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开阔思路、把握规律,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成为本领域本行业的行家里手,不断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这就给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光荣而艰巨的普及社会科学知识的任务。

第四是通过推介自身最新研究成果,以应用对策建议助推学习型组织建设。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是以应用对策研究为主的智库型机构,开展地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是我们的主业,为此,近年来我院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服务、面向社会、崇尚科学”的科研理念,明确提出“以科研项目为龙、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应用研究为中心、以服务为目的、以科学管理为保障”的办院方针,取得了一系列研究党的创新理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通过大力推介这些成果,可以使广大干部群众比较全面地认识加快发展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发展的关键瓶颈,从而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可能达到中央提出的“要围绕推进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围绕解决突出矛盾、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工作水平,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深化规律性认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

社会科学工作者关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心得体会 篇2

1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意义

1.1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保持党在理论上实践上先进性的本质要求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知识经济方兴未艾, 知识总量爆炸式增长, 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先生预言:“未来的文盲, 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兴国等重大发展战略, 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历史任务的实现, 关键在党, 在各级领导干部。而领导干部的先进, 最根本的也是最基础的一条途径, 就是读书学习。正因为如此, 我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1.2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党的政治优势的必然要求

高度重视读书学习、善于进行读书学习, 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纵观我们党的发展史, 也是一部党的读书史。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成长,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探索和成功, 就是不断读马克思主义之书、学习马克思主义之理。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结果。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 是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1.3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党的建设总是同党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相联系的。正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的:世界在变化, 形势在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 不断学习善于学习, 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 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由此可见, 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不断发展的形势、不断深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我们党只有认认真地读书学习, 与时俱进地读书学习, 持之以恒地读书学习, 把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才能始终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完成执政使命。

1.4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员干部健康成长、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时代, 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 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任何人只有注重读书学习, 才能不被时代和群众所淘汰。读书学习对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a.杰出的人才都热爱读书, 就以文学家来说, 古今中外的大作家、文豪、大诗人, 没有一个不是在青少年时代就大量阅读文艺作品和各种书籍的。b.读书帮助你实现人生的价值。读书可以获得知识, 帮助洞悉人生的道理和意义。对于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工作更为重要。读书学习是我们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周恩来同志经常对身边工作人员讲, 要活到老, 学到老, 改造到老。c.读书学习是获取知识的捷径。一个人不可能亲自阅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和事情, 通过生活实践去获取“直接经验”。事实上人们大多数知识是要依靠读书来间接获取的, 就是间接经验。

2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

《决定》不仅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 而且明确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 即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这四句话鲜明地提示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标准和内涵, 为扎实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

2.1 科学理论武装

这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本质特征。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活动的成功具有指导作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必须把理论武装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2.2 具有世界眼光

这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具有的战略高度和宽广胸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 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已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在当今世界, 任何国家关起门来搞建设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一定要着眼树立世界眼光。

2.3 善于把握规律

这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应有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毛泽东同志曾指出,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所谓认真, 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

2.4 富有创新精神

这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具有的时代品格。古往今来, 不论任何民族、任何国家, 任何个人, 创新都是时代的最强音。创新都是发展进步的原动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富有创新精神。

3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具体部署

按照《决定》的要求扎实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3.1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

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是我们党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和最鲜明的品格, 也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必然要求, 也是引领中国社会进步和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

3.2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长期战略任务

善于运用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 不断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素养, 是我们党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实践证明, 理论越是丰富和发展, 促进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要求越迫切, 理论武装工作越重要。必须把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作为长期战略任务, 努力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日益深入人心、更好发挥指导作用。

3.3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和主体内容, 是我们党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样化形势下团结带领人民开拓前进的精神旗帜。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和先锋队, 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 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3.4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

各级党组织是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基础在各级党组织。必须按照以学习为组织建设的重要特征、以学习为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以学习为提高组织战斗力的重要途径的要求, 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 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 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 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

执政党建设概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作为中心议题,并作出决定,意义重大深远。我们一定要从时代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执政能力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三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进入新世纪新时代,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下,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

从国际局势看,政局正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谋求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整个世界处在大变动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天下并不安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我们党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牢牢掌握主动权。

从国内来看,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改革和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还任重道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使我们面临着新的困难和压力。这都要求我们党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民族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的同时,也就承担起振兴中华民族,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历史责任。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由于地位和环境的变化,党的功能、目标、任务、活动方式、与国家的关系等等,与执政以前相比,都有了根本的不同。执政党不同于革命党,它要执掌政权、履行执政职能,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本领和水平。

党执政以后,一方面使我们党有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使党面临着被权力腐蚀的危险,容易滋生脱离群众的现象,滋生贪图享受和消极腐败现象。党越是长期执政,拒腐防变的任务越是艰巨。因此,对于执政党来说,必须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尤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既是一个伟大创举,又是一个全新课题。因此,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党要有更高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有更强的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大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要求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发挥,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论建设学习型政党 篇4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3日 15:07

来源:《求是》期号:2005.7作者:赵可铭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重视学习是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和现实要求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夺取事业胜利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战略部署,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体现了我们党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都十分强调和重视学习。早在20世纪40年代,党在延安就开展了大规模的学习运动,毛泽东同志曾先后发表《改造我们的学习》等一系列重要文章,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实际的水平,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邓小平同志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实践,强调学习马列要精要管用,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讲学习”作为“三讲”教育活动的首要任务,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历史课题,系统总结党80多年的历史经验和国际共运的经验教训,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号召“要构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从而进一步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推进。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为了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所赋予的重任,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全党做出了学习的表率,从党的十六大到今年2月,中央政治局先后进

行了二十次集体学习。这些专题学习紧紧围绕学习宪法、依法治国、当代科技发展、世界新军事变革、文化产业发展以及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等一系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展开。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三农”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学习领域之宽广,研究问题之深入,学习态度之认真,为全党做出了榜样。这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大创新实践,也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二、抓好学习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保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先进性的本质体现。在新世纪,我们党要紧跟时代潮流,按照先进性要求来建设党,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就必须加强学习、善于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全面提高广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

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要前提。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判断社会进步与否的根本标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我们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任务。只有建设学习型政党,努力提高全体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自觉学习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规律,才能更好地适应发展生产力对我们党提出的客观要求,不断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方针政策,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尤其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因素的情况下,学习已成为国家、政府、政党乃至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建设学习型政党,不断培养和提高党员个人和党组织的学习能力,我们党才能紧跟世界科技革命的步伐,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勇立前头,不断提高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动力。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主要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思想上、精神上保持引领时代潮流的先进性,巩固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地位,就必须把建设学习型政党摆在突出位

置。当今时代,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激烈,只有加强学习,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分清良莠、激浊扬清,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有效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文化的侵蚀。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着现代文化建设的内涵。我们党要准确把握信息时代文化发展的脉搏,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拓展文化建设的视野,跟上文化发展的潮流。特别是在我国社会的变革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党员干部也并非生活在真空里。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明辨是非,扶正祛邪,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创造和坚持体现中国特色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重要的是党的领导干部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要把最能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利益的认识成果及实践经验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落实在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具体任务中,就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也是防止腐败的一大良方。建设学习型政党,有利于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权力观和政绩观,不断强化“公仆”意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履行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尤其在我们党执政的内外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和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始终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本质内涵,是要进一步提高执政本领,把我们党进一步建设成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这是我们党在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上的重大进步。

建设学习型政党有利于提高科学执政的能力。科学执政是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使党的执政活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科学执政的内涵十分丰富,其基本内容

就是按照客观规律执政。当前十分重要的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我们进一步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在规律的理论升华和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应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战胜各种新的挑战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和强大思想武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紧密联系实际解决好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这个重大现实课题,深刻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不断提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的水平和能力,真正把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到加快发展的各项建设事业中,确保经济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建设学习型政党有利于提高民主执政的能力。民主执政,就是执政党要善于运用民主的制度、民主的方法、民主的途径来处理执政活动中的各种问题。民主执政体现了共产党执政的民主性质,深刻揭示了党执政的实现途径、根本目的和动力源泉,反映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党在执政的全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拥护、支持和帮助,才能保证党执政永远不偏离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才能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执政绩效。加强学习是党实施民主执政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入学习,广大党员才能不断强化民主意识,丰富民主形式,更好地行使民主权利,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加强学习,特别是调查研究,能够促使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更加深入地体察民情民意,进一步增强领导决策的科学性,以保证在执政过程中更好地代表和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使那些脱离实际、违背人民利益和愿望的现象及时得到纠正。同时,加强学习,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把保持党的统一意志与充分调动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统一起来,从而也为民主执政奠定了广泛扎实的基础。

建设学习型政党有利于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我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缺乏法制传统的国度,我们党要适应时代要求做到科学执

政和民主执政,就必须坚持依法执政。建设学习型政党,则是实现依法执政的重要保证。只有全党坚持不懈地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学习党章和党的纪律,把增强党的观念同增强法制观念统一起来,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制精神,不断完善合乎依法执政要求的体制和制度,才能使党员干部对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对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确保党的各级组织、各级领导和全体党员干部都能够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用权、办事,使党的决策机制法制化、程序化,使党的执政方式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四、学习的重点在于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也在于培养提高人。建设学习型政党,首先是把党的领导干部变成自觉学习、善于学习的人。这里的关键是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下大力气“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战略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通过学习,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领导干部头等重要的素质,是领导干部素质的核心。提高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抓好学习,特别是紧密联系实际、系统深入地学习理论。学会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增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领导发展的能力。牢固树立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先进性要求相一致的政绩观、人才观、群众观,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通过学习,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战略素质。领导干部的战略素质,是指善于进行战略思维、能够驾驭全局和应付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战略素质,首先是积极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挑战的需要。我们党作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战略主体,必须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把握发展方向,用好发展机遇,谋划发展大计。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变化,利益关系的调整变化不断出现许多新的情况。领导干部只有以敏锐的战略头脑,才能积极稳妥地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通过学习,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厚实的知识积累和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是领导干部胜任本职、成就事业的基本保证。在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过程中,领导干部要有“知识恐慌”和“本领恐慌”意识,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科学文化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学习,惟其如此,才能使我们党不断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需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赢得主动,承担起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社会科学工作者关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心得体会 篇5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每个人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都需要终身学习,持续创新;任何团体、任何政党要想永葆青春与活力,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高峰会上指出:“要构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党的十七大又把建设学习型社会明确纳入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的任务。学习型政党是指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新形势下,有组织地持续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学习,用学习来推动创新力,以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党中央坚持把学习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央政治局带头坚持集体学习制度。2002年12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学习时指出:“为了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所赋予的重任,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至今,中央政治局请各方面专家教授讲课,已经进行了61次集体学习,为全党同志做出了榜样。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一日千里,人类正以飞跑的速度进入信息化时代。在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引用,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套用。摆在我们面前,有许多未知领域必须去探索,有许多前所未闻的新课题必须去面对。广大党员只有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才能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学习不仅关系党员自身的成长进步,而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要让学习成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我们要积极进取,营造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以弥补长期脱离社会实践的不足。我们要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学习型党员。

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中国自古有倡学之风,对于领导者而言尤是如此。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发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号召,意义极其重大。全会强调,党员干部要做学习的表率,这是新形势下提高执政能力、胜任领导工作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深刻变化 而又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党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和考验,对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领导干部加强学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不断学习来武装头脑、提高修养、增长知识、增强本领,这是新形势下做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经之路。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是党中央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贯彻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各级学生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是关键环节。党员干部要静下心来,扑下身来,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下真工夫、下苦工夫、下细工夫,把学习抓紧抓好。要把学习当作一项长期任务,科学制定学习计划,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的各项学习制度,确保把加强学习落到实处。把党员造就成学习型党员,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把我党建设成为人人学习、终身学习、与时俱进、持续创新的政治组织——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以推动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史使命。

谢孝迁 01002005

社会科学工作者关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心得体会 篇6

学习型社会在中国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5月召开的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江泽民同志在会议上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2001年12月24日,中央党校建立“创建学习型社会论坛”,学者们展开了对学习型社会的广泛论证,国人对这一命题的关注开始升温。

2002年11月召开的十六大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习型社会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学习是个人提升、增加竞争力的手段,也是政党、组织永葆先进性的必备品质,还是一个国家与民族传承、繁荣进步的重要途径。尽管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问题,且一些领导人的讲话和党的文件中也出现过学习型政党的提法,但系统地把建设学习型政党作为全党的一个重大目标提出来是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个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这既是党深刻总结九十年光辉历史经验的重要论断,也是党面对新世纪、新形势、1新任务作出的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党对对时代发展脉搏和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要求的高度自觉和清醒把握。

一、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深刻内涵。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学习型组织的特殊形式,具有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政党的一般规定性,同时,还具有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内在的特殊规定性。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首要的前提就是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深刻内涵,并在其基础上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特殊功能,以更好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在中国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既要体现学习型组织的一般特性,又要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先进性,还要紧密结合当前特定形势下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使党的建设能够适应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要求,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本质。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自觉意识,通过激发政党成员的学习自觉,提升政党成员的学习能力,提高政党组织的快速应变能力和持续创造活力,进而更加有效地发挥政党及其成员在本阶级、阶层或集团内部的先进性以及扩大政党在社会中的影响力,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一系列任务。首先

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文件还要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作为落实首要任务的关键性内容。在提出首要任务之后,又提出“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

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深刻总结九十年光辉历程的重要论断

一部中共党史,就是在艰辛中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在艰辛中不断学习、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历史。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每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口,都因为善于学习、善于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而避免和克服了自身的危机,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井冈山的斗争、遵义会议、延安时期、西柏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越走越开阔;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理论体系越来越丰富和完善。

回顾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历程,我们不难看出,共产党人就是以学习为己任,在黑暗中探寻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早期的共产党人们,如李大钊、陈独秀自觉追寻着“世界新文明之曙光”,向苏俄寻求革命的火种;一批批胸有大志的中国青年: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陈毅……他们或坚持留在国内,在黑暗中积累着对中国国情的判断,探索、寻求中国的未来出路,或借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走出国门积极寻找救国的途径,他们如饥似

渴,追求真理、研究各种社会思潮、坚定地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努力学习。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到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勤奋好学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学会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要求的高度自觉和清醒把握。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拥有七千五百多万党员的执政大党,随着党的历史方位两大转变,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的考验,如何在应对诸多考验之中纯洁党的队伍,扎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国人交出满意的答卷,成为党在新形势下不容回避的新挑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全党提出建立学习型政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面对时代和实践环境变化自我调适,不断保持自身先进性的主观自觉。

在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推动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的特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这既给我国带来新的机遇,也形成了新的压力和考验,给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经济形势上,经历了2008——2009年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国经济开始回暖复苏,率先在世界实现经济的回升向好,但由于世界经济形势仍处于普遍低迷中,金融领域风险还没有完全消除,贸易保护

主义明显抬头,加上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

加之长期以来国内粗放式经济沉淀下来的恶果,调结构、促转型、扩内需、抑通胀的任务仍然严峻,中国创造的道路任重道远。要实现化危机为契机,必须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种手段,调结构、促转型,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要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方针,又要坚定不移地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针对当前社会阶层贫富两极分化,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问题突出,各类社会群体性事件日渐增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情况,党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着眼维护公平正义,使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内在的统一,切实让全体人民享受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世纪之交,经过改革开放,党的生机和活力被激发出来了。与此同时,党内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也格外令人忧虑。例如:

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

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由此导致的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等现象比较严重等等。

当前党内存在的这些问题无疑将严重破坏党的形象,威胁党的执政地位,使党执政的合法性受到质疑,长此以往,必将危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而学习型政党的提出和实施无疑将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使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进。

社会科学工作者关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心得体会 篇7

中国共产党在理性探索中逐步把握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科学内涵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面对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理性探索,付出了几代早期革命先驱和近现代领导人的艰辛努力。从陈独秀、李大钊的早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探索,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跨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努力,再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针对新形势作出的新战略调整,党就在延安整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三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中,逐步改造主观世界,调整战略视角,达到主观与客观的不断统一。就是在这种学习中,我党不断克服困难,经受挫折,并最终走向一个现代化政党的漫长建设历程。

在这个漫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渐获得了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科学内涵的认识与把握。革命和建设的挫折与胜利,使我党逐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政党的一种特殊形式。我党所要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指党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优良传统为基础,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建设形成一整套科学的学习机制。学习理念的更新、学习制度的创新是我党这一学习机制的重要保障;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治国理政的能力、实现政党现代化是这一学习机制的重要目标:提升全党理论思维能力、把握规律能力和科学发展能力、确保党的先锋队性质是这一学习机制的宗旨。

社会科学工作者关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心得体会 篇8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党的建设有六大任务,其首要任务就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决定》还具体提出了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四大任务: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党校作为党的建设的“阵地与熔炉”,理应找准自身在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任务中的角色定位。《决定》指出:要充分发挥党校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的重要作用。这对新形势下党校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各级党委应充分认识党校在学习型政党建设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党校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的优势作用。

一、学习型政党建设赋予了党校和党校教师新任务

1、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要求我们党必须重视学习,也对党校和党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决定》指出: “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关于党所面临的考验问题,早在党成立80 周年时,江泽民就明确指出我们的党面临“能否继续执政、能否继续改革开放、能否继续坚持市场经济”的三大考验。9 年过去了,这三大考验不仅还在继续,还增加了第四大考验—— —外部环境的考验!四大考验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了执政的困难与艰辛,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也给党校和党校教师提出了的更高的要求。

2、千变万化的时代要求我们党必须不断学习,也对党校和党校教师赋予了新的任务当今时代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知识创造世界,知识改变未来。《决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取决于知识创新及其应用速度。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看似是贫富差距,其实是知识的差距。1999 年的世界发展报告就指出:“穷国和富国以及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别不仅在于穷国和穷人获得的资本较少,而且也在于他们获得的知识也较少。”西方的知识折旧定律说:“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中国有个“知识的半衰期” 说: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每五年就有一半过时了。这都深深告诫我们,学习对每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更何况是引领中国发展的执政党!这就要求党校和党校教师不仅自己要不断学习、善于学习,还要引导党员干部搞好学习。

二、充分发挥党校在学习型政党建设中的作用新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对党校职能有了新的定位,即:充分发挥其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阵地作用和加强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作用,这一职能定位无形提升了党校在建设学习型政党中的地位和作用。

1、充分发挥党校理论学习的主阵地作用新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规定:“中国共产党的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根本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党校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阵地,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任务,具有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要充分发挥党校在理论研究、政策宣传和社会宣讲方面的独特优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教育党员、引领群众。各级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就是要较为系统的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

进发展的政策措施、保证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2、充分发挥党校党性锻炼的熔炉作用到党校学习的都是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干部,有权在手,身份特殊。党校在学员管理上要引导学员放下官帽、放下工作、放下权力,转变角色,静下心来当好学员,帮助他们做真学、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的表率,自觉把学习掌握科学理论体系同强化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引导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使他们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清醒的政治头脑。引导领导干部增强党员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增强他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强化廉洁自律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和利益观,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自觉遵守党章、党纪和法律法规,使他们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3、充分发挥党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示范作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基础工程。党校作为各级党委、政府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重要部门,作为教育培训党的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重要阵地,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引领学习型社会建设中责无旁贷,必须率先建设学习型党校,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科学学习的风气,建立健全建设学习型党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使党校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示范者;党校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学习的表率,要努力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的领导班子,把党员领导干部培养成为学习型的干部,倡导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要引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形成创新的内在动力,在教学科研各环节,渗透创新思维,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课程设置等进行大胆尝试,支持教师的课改实验,激励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借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之机大力加强党校学风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多读书、善读书、读好书,为党员干部参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各级党校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党校姓党、从严治校方针,把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四项要求贯彻体现到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中,贯彻体现到队伍建设、学风建设、校风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切实抓出成效,不辜负各级党委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期望,为加快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充分发挥党校教师在学习型政党建设中的作用各级党校聚集了大批专门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他们对国际国内形势、政治哲学、社会科学等有着较为系统的研究,学习型政党建设要充分发挥党校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给他们以充分展示的平台。那么,如何发挥党校教师在 25 学习型政党建设中的作用呢?

1、充分发挥党校教师的理论宣讲作用党校教师最大的优势就是政治理论优势。党校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机、播种机,要借建设学习型政党之机将自己的政治理论优势展示出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党校教师必须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为自己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总结中国革命、建设的独创性经验,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语言,用适合当今社会的表达方式,更好地阐明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重大问题的主张和看法,解答学员疑惑,消除学员疑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帮助党员干部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从而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坚持大众视野、群众观点,关注人民大众的利益诉求,把深邃、抽像的理论用朴实易懂的语言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说明白,使群众不再雾里看花,让科学理论从书斋走进人民大众的心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就要求党校教师要进一步深入、系统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常说:要向学生倒一碗

水,自己首先必须有一桶水。党校教师更是如此。要想给学员讲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让学员真懂、真信,党校教师自己必须对这些问题先学一步,学深、学透,真懂、真信,只有自己研究得通透才能给学员讲述得清楚、精准,才能阐述得生动形象,才能增强理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不然学员根本不会买你的帐,因为现在的学员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各方面的专家,不仅理论功底深厚,还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2、充分发挥党校教师的参谋、智囊作用党校学员是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党校教师的授课要得到这些学员的认可,就要对当地各部门的工作实际作深入细致的应用研究,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调研,加强对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关注,尽可能了解学员们的背景,熟悉学员们的工作,理解他们工作的难处,与他们交朋友,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得到更多学员的认同。这就要求党校教师发扬实事求是的校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深入实际调研作为党校教师的基本功、必修课,有针对性地选择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立项研究。要求党校教师学会两条腿走路,搞好教学、科研成果的双向转化。一方面,教学可以带动科研;另一方面,科研也可以促进教学。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可以及时把基层和群众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好做法、好经验上升到理论和规律的高度,转化为教学专题;又可以把调研和科研的理论成果及时推介到基层和群众得实践中去,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就发挥了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的作用,发挥了党校教师的参谋、智囊作用。

社会科学工作者关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心得体会 篇9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组织部门作为党委服务党员、干部和人才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无疑首当其责,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和艰巨的任务。因此,如何围绕这一战略任务,主动作为,发挥组织部门特有的优势与作用?是当前一个亟待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一、以身示学,发挥自身示范引领作用

古语云:行之以躬,不言而信。组织部门职能特殊,位置重要,由此,也容易延生“看板效应”,组工干部的言行举止往往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关注的“焦点”,甚至追模的对象。因此,在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中,组织部门必须要发挥好“行高于人”的引领作用,着力带头创建具有示范作用的学习型机关,建设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学习型组工干部。首先,要引领学习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支配行为。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在部机关大力宣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者生存,学习者发展”、“终身学习”、“团队学习”等先进理念,使这些理念深入人心,提高组工干部对建设学习型政党重要性的认识,引导组工干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工作之需、一种生活习惯。其次,要引领学习作风。组织部门学风如何,不仅关乎组织工作的成效,从一定程度上也关乎到整个干部队伍的学风。为此,组织部门要树立一种“标杆”的姿态,不断增强组工干部学习的内生动力和外源压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结合工作实际,结合问题研究,结合个人发展需求,统筹安排,科学建制,努力克服工学矛盾,实现两者同频互促,真正营造一种“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人人学习”的浓厚氛围。再者,要引领学习创新。不断创新学习方式方法,是提高学习科学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应结合组织工作的实际,积极探索富有时代特点的新方式、新方法。如近几年,我部在开展好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结合、专题辅导与座谈讨论结合、学习理论与收看专题讲座结合等“课堂式”学习方式的基础上,还积极采取岗位练兵、实地调研、重点岗位跟班和挂职锻炼等“实践式”学习方式,有效促进了部机关干部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提升了学习的效果。组织部门惟有在学习理念、学习作风和学习创新上先人一步、棋高一着,才能形成一种具有强大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团队学习“文化标签”,达到示范引领的效果。

二、以“用”促学,发挥选人用人导向作用

选人用人是“旗帜”,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组织部门要根据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任务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领导班子调整优化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把“学”作为考察、使用干部的重要标准,从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上引导广大党员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要注重以学明德的导向。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讲,学习不仅是提高执政能力的现实之要,更是提升执政品格的精神之需。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理论修养,促进政治成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正确认识权力的来源,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打牢思想基础,筑牢思想防线,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组织部门要善于从干部的日常学习状态中去发现和了解干部的思想德操,把“学”作为评判干部“德”否的一个重要分析参考因素,由表推里,判断其是否具备较好的党性修养和人格修养,是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从而把“德”断准。二要注重以学观能的导向。非学无以广才。学习是一个人取得进步、提高本领的有效途径。组织部门考察干部的综合素质是否全面,是否胜任科学发展的执政之需,建立健全各种以“考学”为主要形式的竞争性公开选拔制度是有效办法,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考选机制,来检验干部的学习成效,来发现干部的能力学识,从而选拔出符合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当前,在继续加大竞争性上岗和公开选拔工作力度的同时,还要积极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履职能力测试和任中业务理论知识经常性考试等制度,把考学评价体现在领导干部提拔任用和人事调整中,让那些在学习上甘于青灯黄卷,肯挤肯钻,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勤勉务实的高素质人才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让那些在学习上啃老本、凭经验,安于现状的“守成干部”感到岌岌可危,对那些在学习上不思进取,游手好闲,浑浑噩噩的“潇洒干部”要及时淘汰出局。三要注重以学看绩的导向。学习的目的关键在于运用。如何把书本和实践得来的知识,经过综合提炼加工,转化为指导工作的具体思路和措施,是体现领导干部执政水平高低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组织部门不仅要看干部学习的增量,更要关注干部学习的变量,即学习成果的现实运用与转化的成效。要大胆选拔那些善于活学活用,上下结合,虚实并法,长袖善舞,实绩显着的“文武全才”,赋以重任,适时安排到重要部门和重点岗位,使其用当其才,用当其时,用当其位。真正形成以“用”促“学”,以“学”促“干”的良好环境,让学“用”相长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成为干部进退流转的有效“滤选器”和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热情的“制动机”。

三、以训力学,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主引擎”作用

前不久,李源潮部长在第十一次全国干部教育联席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积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更好地为科学发展和干部健康成长服务”。组织部门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部门,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和任务,求变求新,真正发挥干部教育培训在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中的“主引擎”作用。一是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机制。要着力改变干部教育教学传统模式。在内空上坚持以用为导向,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训什么,更加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在方式方法上,坚持以学员为主体,探索与干部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创新相适应的方式方法。尤其是要在创新干部自主选学工作上下功夫,着力构建竞争择优选学的新格局,引入市场竞争择优机制,吸引党校和其他社会培训资源积极参与干部自主选学。并且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和干部成长规律的需求,加强干部自主选学培训需求调研,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干部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要求。从而激发干部学习的内生动力,增强学习的实效性。二是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机制。要强化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责任机制,把教育培训列入对领导班子和部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努力形成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合力;要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激励机制,实行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建立干部教育培训与干部使用相结合的制度;要建立评价制度,研究出台干部教育质量评估办法和项目管理制度,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三是创新干部教育培训资源整合机制。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加强干部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是关键。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加大对党校硬件设施投入和改造力度,扩大教学规模和提高办学能力,以适应当前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同时,要引导党校增强危机感、增强竞争力,研究实际、加快创新,以用为本、建立优势,在打造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上下功夫,在建设名师队伍上下功夫,在改进教学管理和校风建设上下功夫,提高办学质理。另一方面,也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大胆吸纳社会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和实行“客座教授”等制度,来弥补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硬件和师资力量的不足,从而形成党校与社会教学资源“一体两冀”的干训新格局,真正达到干部教育培训主体多元化、选择个性化的目的。

四、以制督学,发挥长效机制推进作用

社会科学工作者关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心得体会 篇10

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人民推翻旧制度、夺取政权之后,其自身变成了执政党,其地位和面临的任务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的形势、新的环境、新的地位、新的角色、新的任务都给执政党提出了新的要求。执政党要在新的形势下经 受住执政的考验,就必须加强执政条件下的自身建设。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执政党的建设比没有执政的政党要复杂得多、艰难得多,这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执政以后特别是长期执政后都会遇到的问题。

1、执政党所处的环境与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历史地看,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在执政前的生存环境都相当恶劣。党处于非法地位,党的领袖乃至普通党员随时随地都有被捕甚至杀头的危险。在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加入党的队伍中来,就意味着准备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和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切乃至牺牲生命,没有人会为了升官发财或贪图享受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在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广大党员和干部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中获得支持和力量,才能生存和发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所采取的行动,只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衷心拥护。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党可以调动的资源十分有限,从高级干部到普通党员,都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后,党成了执政党,掌握了政权,有了调动全国人、财、物等资源的权力,而且权力之大、可调动资源之多,都是未执政前无法想象的。大批党员担任了从中央到地方各个部门、各个地区的领导职务,手中都掌握了这样那样的权力,党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地位和环境的变化,容易使一些党员产生居功自傲、贪图享乐的情绪和脱离群众、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甚至滋生腐败,造成党的思想不纯和作风败坏。这时,一些投机分子也会千方百计地混进党内来,以图借党员的名义谋取升官发财的机会,造成党的组织不纯。同时,各种敌对势力也会从战场上的公开较量转而更多地采取内部瓦解、和平演变等办法来对付执政的共产党。这样,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清除党内的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巩固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成了迫切的问题。总之,党的地位的变化、党员地位的变化,对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2、执政党的角色与任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执政前与执政后,党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执政前,它是以在野的身份从事活动的。而且在大多数国家的大多数时期,它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法的反对党,而是非法的革命党。在当权者眼里,它们是“叛乱分子”、“赤匪”。由于没有合法的身份,革命者只能用密谋的手段或者公开的武装暴动和武装割据为夺取政权而斗争。在这一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和中心工作就是夺取政权,就是动员“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打倒本国的反动派、建立人民政权而奋斗。掌握政权之后,党成了领导者、执政者。党的中心任务也由夺取政权转变为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这样,党在革命战争年代长期积累的群众性阶级斗争的经验,就不再适用或者不完全适用于新的情况了。执政党,从它的领袖、高级干部到普通党员,都必须把自己熟悉的革命战争的规律放到一边,去认识和掌握社会建设的规律,学会经营和管理,学会做经济工作、文化工作,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知识,并造就一支精通业务和善于管理的宏大的干部队伍,以担负起领导和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总之,执政后,党的角色与根本任务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能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也是党所面临的重大考验。

3、党的思维方式与领导方式面临转型与创新的巨大压力

执政党执政前后所处环境与地位的变化、自身角色与根本任务的变化,这些都要求党必须适时地转换思维方式与领导方式,以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形势,解决新的任务,迎接新的挑战。如果再用革命和战争年代形成的观念、理论和思维方法去处理建设时期的新问题,不可避免地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走这样那样的弯路。这就给执政党提出了根据建设实践进行大胆创新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藻生机的源泉。只有进行思维方式的创新,才能有理论的创新、体制的创新及其他方面的创新。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体现,它必须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此,党的领导方式也面临着转型与创新的巨大压力。过去的领导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建设时期社会建设的要求。建设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必须适应新的情况,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只有这样,党的领导才能落到实处,执政党才是一个善于领导和善于执政的党。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都是经受住艰苦的革命和战争岁月考验的优秀的革命政党。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它有没有能力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成为一个优秀的执政党,这是执政本身给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带来的一个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党就能永葆生机与活力,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党就会丧失政权,甚至彻底垮掉。

4、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对加强自身建设必要性认识的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尤其是那些经过长期艰苦斗争才获取政权的党,由于深知政权的来之不易,它们在最初掌握政权之时,大多对建设时期党可能面临的诸如官僚腐败现象的滋生与执政方式的转变等方面的挑战,都有相对比较清醒的认识。例如,布尔什维克党执政后,列宁曾反复谈到官僚主义在苏维埃政权下复活的问题,并且一次比一次尖锐。①正因为如此,列宁非常重视反对官僚主义的问题,直至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官僚主义对苏维埃政权的致命危害,念念不忘探索克服官僚主义的办法和途径。对于执政党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转变,列宁指出,工作重心由革命向建设的转移,要求苏维埃政权的代表相应地改变领导人的职能。很自然,在说服大多数人民去夺取政权和镇压剥削者反抗的任务提到首位时,在领导人中间被提到最重要地位的也主要是对群众进行宣传的鼓动家;相反,对产品的生产进行计算和监督的任务,把做实际工作的领导人和组织者提到了最重要的地位。根据这一情况,如果领导人不能适应新条件和新任务,就应当对他们进行适当的重新评价,适当的调动。我们现在经常看到,职业的鼓动家和宣传家或适合做宣传鼓动工作的人不得不担负起组织任务,他们必然处处感到自己不大适合于解决这些任务,必然感到工人农民的失望和不满。①列宁向全党提出了重新学习的要求。②他清楚地认识到,布尔什维克党必须用另一种方式进行更加艰苦的社会建设,而不可能再用高举红旗前进的方式、用高喊“乌拉”的方式达到目的了。中国共产党在夺取全国政权前夕也认识到了未来建设时期党可能面临的这两大挑战。还在建设国前夕毛泽东就指出,“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 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③他又说,“严重的经济建 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 在强迫我们去做”。“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④。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际召开的中共八大上,邓小平更进一步指出“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来说,不是比过去减少而是比过去增加了”。“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⑤毛泽东在会上也进一步指出“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我们面前的工作是很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很不够的。因此,必须善于学习。”⑥其他大多数国家的执政党在掌权之初也都有类似的认识。

但是,历史表明,后来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成效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其一,过度集权的管理体制,以党代政、党政不分,这本身就不利于执政党的建设;其二,过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本身就是滋生官僚主义和各种腐败现象的温床;其三,随着政权的巩固,一些党员干部的危机意识开始消退,安于现状、贪图享乐的心理开始增长,成为改革与创新的阻碍力量;其四,革命和战争年代形 成的思维惯性一时难以消除,成为建设时期改革的一种无形的阻力;等等。于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对于自身建设必要性的认识开始越来越淡漠了。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出现了曲折。进入改革时期,各国在反思传统管理体制的同时,也开始反思执政党本身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改革的种种探索。像在其他领域的改革一样,一些国家如匈牙利等的执政党建设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这是需要加以肯定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执政的党一朝垮台,给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敲响了警钟: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它直接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邓小平指出,“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①此后江泽民同志更是反复强调“九十年代以来,一些执政几十年的政党先后下台,有的已经衰亡,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党的内部出了问题。认真分析这些政党的兴衰,加以借鉴,对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很有意义。” “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要抓紧自身建设,越要从严要求党员、干部。”②他还要求全党同志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以及政党“兴亡规律”的认识和研究,并从中吸取教训。③在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已达60多年的今天,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对此,胡锦涛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能不能始终带领人民走在时代前列,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对党的最根本的考验。要经受住这个最根本的考验,关键是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的建设工作更富有时代气息、更富有实际成效。”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创新型的政党才能永藻先进性”④。

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和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 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为此,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检验党的建设的重要标准。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①

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历程,分析许多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一个基本结论就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和力量统一和凝聚起来,齐心协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而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首先改善党的领导,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为此,“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②。

(1)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坚持,否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就会失去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马克思主义又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社会主义的事业同样会因为思想与实际相脱离而遭遇挫折。这就要求 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必须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辩证统一的,不坚持就谈不上发展,不发展也不能更好地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同现实情况相结合,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都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理论创新的典范。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表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思想认识也应随之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作为一个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永葆生机和活力,就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 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科学的态度,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性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 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先进性始终是以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为基础的。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其整体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在发展,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由于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些工人群众的工作岗位发生了变化,但这并没有改变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而且从长远看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发挥工人阶级的整体优势。中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的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始终坚持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必要前提,只有中国工人阶级的 先锋队才能代表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并为之奋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同时,只有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才能使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得到充分体现。检验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否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主要看它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是否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是否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简单地看其成员来自哪个阶级,更不能按其比例来论定党的性质。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只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 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就一定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走在时代前列。

保持党的先进性,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同时,还要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不坚持阶级基础,便无以立党,而没有牢固的群众基础,党就会失去强大的凝聚力。改革开放 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除了传统的工人、农民、知识分 子,又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同时也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以便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首先要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展党内民主,是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①为了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就需要:第一,从具体制度和操作程序上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 利,拓宽党内民主渠道,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保证党员对党 内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第二,建立有效机制,保证基层党员和下级组织的意见能及时上达;上级党组织应充分听取党员和下级党组织的意见,以集思广益、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第三,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第四,各级党组织应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健全党委会决策程序。第五,进一步完善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坚决反对和防止个人和少数人独断专行,逐渐推行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以及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第六,健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第七,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逐步扩大党的各级领导班子直接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探索扩大党内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

坚持民主集中制还要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各种分散主义现象也随之抬头。在这种情况下,维护党的统一,维护中央的权威,维护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大政方针、法律制度和重要工作部署的权威性和统一性,是极其重要的。对此,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 “全党同志要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同党中央保 持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切实保证政令畅通。”①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时代在前进,事业在发展,党和国家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必然会越来越大。在新的形势下,培养出一大批讲政治、懂全局、善于治党治国的领导人才尤为重要。为此,首先要全面贯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选拔干部,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其次,这就要求进一步在全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风气,加快建立和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广纳贤才、留住人才和人尽其才的机制,以增强执政能力和领导科学发展本领为重点,着眼于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断优化领导班子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最后,要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加大年轻干部选拔的力度,这是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任务。要造就一批能够担当重任、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善于从政治上正确判断形势和把握大局、善于在复杂工作条件下开展工作的年轻领导干部,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为此,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积极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既保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和其他方面的职能作用。

1)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及其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其一,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不容动摇的,各级各类组织、部门,各单位都必须接受党的统一领导,绝不能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其二,党不是权力组织,不是行政组织,因而不能包办人大的工作,不能代替政府的工作,不能干涉司法公正,不能插手其他人民团体的活动。其三,党的领导是“总的领导”,即抓方向、抓战略、抓协调,在整个国家事务中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其四,党要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的领导。其五,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的党组和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干部,在依法进行职责范围的工作中,必须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的决定。

2)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职能作用。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政府是国家管理机关。政协和各人民团体也各自肩负自己的职责。它们能否正常地工作和行使职能,直接关系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运 转。切实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目的,就是不仅要加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而且还要求党能够保证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能够正常发挥其职能。在这方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和探索的力度。

(6)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 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从严治党,必须全面贯彻于党的理论建设、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切实体现到对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各个环节中去。各级党组织和每个 党员都要严格按照党的章程和党内法规行事,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各级党的领导干部都要始终注意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全体党员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不懈地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体制创新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上一篇:民法重点总结下一篇:法律知识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