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中国纪录片

2024-07-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辉煌中国纪录片(推荐11篇)

辉煌中国纪录片 篇1

通过这次纪录片的观看,让我们了解到,科技创新的发展成果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变得如此发达,人们出门旅游十分方便,走南闯北带来诸多便利,也给诸多行业带来福利,旅游业、快递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的业绩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交通条件发达带动中国经济收入增长。中国高铁里程世界第一,超过了第二到第十名里程的总和,而且近六成是这五年建成的,真是太震撼了,从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感受到了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充分展示五年来中国人民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真实记录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与此同时也让我联想到了雪峰这几年的变化是一个质的飞跃,从初进单位的老旧工房到现在西山崭新宽敞的大工房,陈旧的生产机器以及工艺到现在的全新电子产品和自动化生产线。值得欣慰的是,每一次的革新与进步,我们都在参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进步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近年来,在以习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全国人民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取得了历史性巨大成就。对于雪峰的创新也是值得我们自豪的`,雪峰型电子,它集结了几代雪峰人的心血,207月XF型系列电子通过了工信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论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不断地革新,不断的进步,也让我们见证了雪峰的不断成长。

辉煌中国纪录片 篇2

中国动画从发展到今天已走过了80年, 其中有过难以忘记的辉煌, 但中国动漫的创作水准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 便与日美等动漫发达国家拉开了差距。目前中国未成年人占中国人口的28%, 他们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占20%, 欧美占29%, 中国原创动漫包括港澳地区的比例只有11%。随着洋动漫的入侵, 我们的动漫市场在逐渐缩小。

有专家作过统计, 2002年的时候, 中国的动画片年产量相当于日本的1%, 也就是说, 全国动漫产量加起来也仅相当于日本一家中型动漫公司的产量。2005年, 日本大概有128部动画片上映, 其中80%都是日本的, 20%是美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 而中国的动画片在日本没有一部上映过。统计显示, 现在世界市场大约2/3是日本动画片。这些数据清楚地表明, 欧美、日本的动漫产业已经远远地把我国抛在了后边。

所谓的动漫产业是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 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传播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 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上个世纪80年代, 美国和日本在动漫产业化上已走得非常成熟, 而中国动漫还是由国家支持, 没有形成产业化。改革开放以后, 我们国家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经济的发展上, 而对动漫的投入远远不够。现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 基本上是受着外来动漫产品的熏陶成长起来的。而且我国的动画制作成本较高, 动画片一分钟的成本差不多要1万元人民币。而同一时期, 日本的动漫不仅制作成本低, 并且拥有自己的特色, 各种动漫造型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日本的。日本的动漫文化其实是一个全民文化, 各个年龄段都有它很喜欢的动漫, 所以其题材也非常广泛, 表现手法也非常多。观众中二三十岁的非常多, 中老年也有不少, 动画文化覆盖了各个年龄段。而在我国, 大部分动画偏向幼儿, 成人动画基本空白。

有报告显示, 我国动漫产品的直接消费群体约有5亿人, 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如何发掘呢?相比欧美、日本等,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动漫消费市场。这个市场产生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近几年以来, 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声势极为高涨, 政府鼓励引导, 业界积极响应, 全国目前有超过300所大学在办动画专业, 在校的人数已经接近6万人。各方面都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但这样便真的能够振兴中国的动漫产业了吗?

动漫这种东西的性质非常复杂, 其中既有文化、艺术、教育等方面的因素, 也有科技、商业等方面的因素, 成分众多, 缺一不可。而目前看待动漫的角度大部分集中在其作为一个产业所具有的经济价值以及弘扬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上面。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两方面必然会带来几个严重的问题。

首先是有量没有质。最近几年我国出品了大量的动画影视作品。虽然在数量和投资上可谓不俗, 但在质量上却让人实在不敢恭维。与美国与日本的同类作品相比, 差距极为明显。在制作上虽然耗资不菲, 但制作水平却很是稚嫩。例如投资1.3亿元, 号称“中国CG动画电影第一片”的《魔比斯环》公映不久便被同期公映的《加菲猫2》轻松超越, 本片可谓是大投入、大制作的动画, 但收益却与投入不成正比。有量无质, 失败是必然的。

其次是教育性压过趣味性。就笔者的眼光看, 大部分国产动画情节单一枯燥, 难以引起人们的观赏欲望。动漫的受众群体并不是只有低龄群体, 就像在上面所提到的日本动漫文化, 它的受众群体是全民大众。小到儿童大到老人, 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欣赏的动漫作品。反观中国动漫市场, 就笔者自己而言, 近几年基本上没有能够完整看下来的国产动画。对国产动画所听到最多的评价就是幼稚、无聊。究其原因, 是因为制作定位不准确, 大部分作品具有很浓的教育意义, 适合年龄稍大的人观看的作品很少。

动画和漫画作为蓬勃兴起的艺术、娱乐形式, 眼下正借助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得到产业提升, 并且日益成为文化繁荣的新动力。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国动漫产业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使中国的动漫产业蓬勃发展, 已经摆在了我们眼前。中国动漫何日再创辉煌, 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动画再创辉煌 篇3

但是成就、荣誉只属于遥远的过去,自从1991年以来。中国动画已经22年与国际奖项无缘。在眼下这个全球卡通动漫风行的年代,最近20多年的默默无闻,使得中国动画在世界上早已失去了往昔的地位。究其原因,众说纷纭。本文意图从美、日、韩这三个有代表性的成功的先行者身上,找出成功的经验,探明中国动画在当代的出路,使其最终走出困境,重新复兴。

一、特别的日本动画

不可否认,日本动画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发展有着自己一套独特的模式。日本是一个漫画大国,每年漫画书刊占日本全部书刊总销量的45%,而且内容包罗万象,没有年龄界限。可以说动画就是“动起来的漫画”。这就给动画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在日本。动画与漫画从来是分不开的。一部成功的漫画紧接着下一步就是改制成为动画或电子游戏,随后。其他的衍生产品如原声CD,卡通造型的玩具等也纷纷进入市场。由于漫画在很大程度上就相当于分镜表。所以改编数量众多的漫画对日本动画界来说,不愧是一条方便的捷径。以庞大的漫画出版物为基础的动画产业不仅仅带来日本动画制作的高效率、题材的多样性等特点。最重要的是在传播的阶段,两者又可以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当年在中国非常火爆的《篮球飞人》。许多观众有的是先看过漫画再来看动画。而有的则是看过动画再回过头来看漫画。所以,往往日本动画片的制作在初期选材时,引起轰动的漫画题材来进行改编。就已经成功的一半。而动画完成后,更是造成了动画与漫画的双赢。

在日本,对动画和漫画的喜爱可以说是全民性的,不论男女老少对待动漫都是情有独钟。可以说日本人的生活与动画是密不可分的。他们把动画当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而在中国。人们对于动画的理解还停留在给小孩子看的观念上,对动画的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所以制作出来的动画片也具有明显的幼儿化特征。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动画电影不应被等同于儿童电影。而应被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艺术形式来看待,动画如同普通电影一样是可以用来表现多种题材的。甚至在有的方面,比真人电影更有表现力。动画在中国一直被视为儿童电影甚至低幼电影,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动画电影艺术特性的发挥。很多动画片的演绎都定位于儿童观众,其中的动画人物及其性格的塑造,也仅仅局限于儿童形象和性格。大大忽视了青少年观众和成人观众这个巨大动画消费群体的需要。而在动画发达的日本、美国在进入20纪90年代以来,早就已经跨越了儿童电影的藩篱将动画电影的表现题材扩大到了其它领域。日本的押井受的《攻壳机动队》、大友克洋的《阿基拉》、宫崎骏的《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等作品就用动画电影的形式来包容井传达了社会变迁、人物的生存境遇、人类的生存态势以及对人类,社会问题的反思等主题,并且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应当承认。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与自身的顽强拼搏之下,我国动画界确实推出了不少优秀之作《哪吒传奇》、《淘气蓝猫三千问》、《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等等。但是在这一连串饱含稚气的名字当中,我们仍能很轻易地看出,中国当前动画片产业仍以“低幼人群”为主。如果说单一面向“少年儿童”的动画观众定位,在动画发展的早期还未有何不妥的话,那么到了全球化与市场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很难想象这种动画片在国际市场上将会具有怎样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因此。这种狭隘的视野所造成的弊端是不容忽视的。我们急需对传统的受众定位予以重新的审视与合理的调整。而这种调整,首先就表现在“观众定位的扩大化”上,要从原来“低幼人群”的定位,转向青少年及各个年龄段的人们。如果整个动画片界仍将这种儿童定位视作“唯一”创作标准的话,那就终将成为影响我国动画片业健康发展的桎梏。

二、工业化的美国动画

从20世纪初开始,动画逐渐从一种小型的艺术创作发展成为今天一个全球性的庞大产业,其整个商业化的过程大都是在美国完成的,美国依靠高度产业化的运营手段,通过增大动画业的投入与产出,营造出了全球的大市场。仅米老鼠和史努比两个动画产品在全球的收益每年就超过500亿美元。迪斯尼公司在美国动画的产业化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现代动画所使用的每一项技术,几乎都是在迪斯尼片场发明出来的,而几乎所有以动画产品为核心的商业经营方式也都是从迪斯尼开始并形成规模的。所以迪斯尼是美国商业动画的代表,可以认为它的发展过程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美国动画的发展历程。

迪斯尼公司创立于1922年。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个成功的跨国集团,其业务涉及电影、主题公园、房地产以及其它娱乐业等多个领域。作为动画产业巨头的迪斯尼传媒集团,有其独特完善的运营模式,这样的模式正是中国动画业人士应该仔细研究学习的。迪斯尼是一个以品牌为核心。以周边产品为扩展的企业,即以迪斯尼的品牌为基础,扩展出其他各种经营手段以获得最大的利润。这种经营思想的定形。让迪斯尼一开始就把大部分利润转向影视产品制作之外。

另外,迪斯尼历年来所拍摄的动画片已成为宝贵资产,因为公司每隔几年便向新的一代播放这些老旧,但十分经典的动画片。所赚的钱甚至比首播时还要多。1992年以来,美国最卖座的八部影碟中就有六部是迪斯尼的作品,其中《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和《狮子王》名列前茅。另外,动画片带来了其它相关收人,比如,动画片的流行带动了洋娃娃、玩具、书木、音乐唱碟、服装、纪念品和游戏等多种文化产品的畅销。而且,由于动画片带来的卡通人物的流行,迪斯尼的主题公园中的许多节目才魅力十足。

迪斯尼差不多每年都要推出几部制作精美的卡通片,每一部影片推出后都要大力宣传,争取到好的票房成绩,然后通过发行拷贝和录像带赚进动画的第一桶金。然后就是后续产品的开发,每播放一部卡通片就在迪斯尼主题公园中增加一个新的人物,在电影和公园共同营造出的氛围中,让游客高高兴

兴地去购买门票参观主题公园,迪斯尼由此赚进第二笔钱。最后是主打品牌产品,迪斯尼在美国本土和全球各地建立了大型的迪斯尼商店,通过销售品牌产品,迪斯尼赚进第三笔。整个的经营模式已经非常成熟,整个公司不断的有资金去投入下一部动画片,然后又从下一部动画片中赚取更多的资金。从而使一个良性的、工业化的循环运作。在我国,资金的缺乏也是制约我国动画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产业化的运作方面,迪斯尼公司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我国动画的消费市场十分庞大。根据一组调查显示,北京、上海、广州三市的14-30岁的青少年每年的卡通消费(包括衍生产品书籍、杂志、影碟、杂志、服装、饰品等)为13亿元。在这13亿中对日美卡通的消费就占到了80%。面对日益被日美侵占的动画市场,我国的动画产业目前还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的要求去组织生产,没有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就从产业链的前端,即前期策划来看,一部动画片制作前根本没有专业公司对它进行前期的策划与组织,没有专业人士就目标人群的选择、制作成本的估算、资金如何回笼、宣传推广等问题做出一个完善的实施方案。由于缺乏市场分析,这就让很多投资商面对这个虽然巨大的市场仍然踟蹰不前。而在国外,一部动画片在制作前,就会请专业市场调查公司进行调研,以确保能够做大程度地赢得一部动画片得到全面成功。在我国动画产业起步的初期,美国打造动画工业帝国的产业化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民族化的韩国动画

韩国动画的历史非常短暂,只可追溯到1956年,韩国动画发达的历史则更加短暂,开始与于1994年。但是经过韩国动画界的努力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韩国已经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大动画生产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韩国动画发展迅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韩国政府并不是一开始就对发展动画产业进行肯定的,而是在1994年展开的“促进音像产品发展全民会议”后突然表现出积极态度的,原因是会议涉及探讨韩国音像制品,如电影、漫画、电视剧、动画片的发展和出口问题。讨论过程中,与会人员吃惊的发现动画片占韩国音像产品出口的98%。经济官员认识到动画是一项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产业,韩国文化体育部的官员是这样总结的,动画产业是一个高经济价值的产业。它对诸如录像带、电子游戏、磁带、玩偶产品、广告甚至旅游业都有着深刻的影响。除此之外,他还有助于大韩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如果政府不及时采取积极推进的措施,国内动画产业势必沦为外国动画公司的加工厂,最终被挤出世界竞争行列。同年,财政、工业贸易、税务三部门通过将动画产业由服务性行业转变为制造性行业的决定,这些都为动画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在韩国政府和动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韩国的动画业飞速发展,不仅成为韩国的支柱产业,也成为世界上一支强大的经济力量。

韩国动画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具有韩国本民族特色。和很多动画刚起步的国家一样,韩国动画最初就是模仿他们的近邻——日本。但由于模仿日本动画的痕迹过于浓重而遭致严厉的批评。后来韩国动画经过自己不断地探索,积累经验,制作出了一批具有本民族特色,低成本,高效益的优秀动画,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代表作品《五岁庵》获得了被誉为动画电影的戛纳电影节——"2004年安锡国际动画电影节”长片竞争单元最高大奖。而在过去韩国动画与我国情况类似,一直强调制作技术不如国外,认为是缺少高科技,大制作,高投入,所以才制作不出优秀的国产动画来,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虽然那些因素是制作一部优秀动画片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其必然条件。一部动画片能够取得成功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内容。CG电影史上的巨作《最终幻想》耗资1.7亿美元,运用了最新的真人电脑特技。请了上百名漫画家和电脑技师进行绘画和动画设计,而且还航拍了整个纽约和洛杉矶的地形用于影片背景设计的蓝本,总共历时4年时间才完成了这么一部作品。但由于影片内容缺乏新意,其票房成绩十分不理想。影片的巨额投资,与少得可怜的微薄收入极不相衬。韩国巨额投资的动画大片《晴空战士》筹备超过六年,制作费用超过120亿韩元(相当于1100万美元),开了韩国动画电影史无前例的记录。本片最大的特点是是运用了最先进的2D+3D+微型图象合成技术拍摄制作,使本片在视觉效果上,产生了以往动画片没有的全新视觉感受。影片异常生动逼真。细节视效栩栩如生。但比起电脑特技,影片的剧情实在没有什么地方可赘言的地方。无论是主角的设定,还是剧情的发展,都是似曾相识的面目。可以说这不是电影,更像是一场电脑特技秀。这部耗资巨大的影片,最后也落得个损失惨重的下场。

通过动画我们可以看到洋溢在片中浓郁的民族风格,作品本身也展示出鲜明的普遍化、现代化的审美意识、电影化的表述方式。它们使世界各国的观众都能从中发现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发现与自身内在心理幻想相契合的东西,使观众潜在的心理和欲望在影像中得到满足与释放,尤其受到各国青少年的喜爱和追捧。回首过去的辉煌,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动画的成功与民族风格的体现是无法割裂的,它们是共同生长的关系。只有将民族的精神与时代的内涵相结合。在现代语境中探索展现民族特质的新道路,探索时代条件下民族新的动画。中国动画才有振兴的希望。

四、奋进中的中国动画

以上三个国家的成功经验,都为前进中的国产动画探明了道路,做出了榜样。当然他们的经验要我们去借鉴、去吸收。我们根据自己的国情,也有着他们所没有的优势和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动画整体定位、产业链的建设、市场规划、人才培养、原创民族化等方面国产动画还有很大一段路要走。

纪录片《辉煌中国》观后感 篇4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昨晚在央视首播,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片中逐一亮相,讲述了一个个鲜活、精彩、美丽的“中国故事”,领略了五年来,一张张中国基础建设的大网是如何编织起人民走向幸福,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中感受到祖国的伟大,感受到做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感受到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和“五大发展理念”,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新辉煌。这些辉煌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是什么让我们有这样的辉煌成就呢?我想离不开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它能够统筹协调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正如片中的港珠澳大桥等项目都是国家从战略高度、调集多方力量干成的。港珠澳大桥,这55公里连接的不仅仅是粤港澳三地,未来因它而形成的5.6万平方公里区域,将是继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后,世界经济版图上又一个闪耀的增长极。这个超级工程堪称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巅峰之作,凝结着过去数十年中国桥梁设计、材料研发、工程装备等各项成果,是一次中国实力的集中展示。

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辉煌中国》的推出,进一步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再创新辉煌。

辉煌中国纪录片观后感1000字 篇5

中国,一个古老的国家,却也是一股新生的力量。

自1842年清鸦片战争战败,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起,中国人民曾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荆棘之路、苦难之路。

1945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中国的劳动人民不再遭受非人道的压迫、剥削。但四万万人民,四万万张嘴,数以万计的中国人民,还不能填饱自己的肚子。这个占了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该如何解决人民吃饭问题,成了党和国家和人民所必须面对的难题。

终于,经历了数十年的努力,在上世纪末,中国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中国进入了小康社会。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一词,古已有之。小康社会曾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可见,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一直都在为达成一个理想的社会目标而奋斗。

近代,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了小康社会。1978年12月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再一次向世界打开了国门,“对外开放”也成了一项基本国策,成了中国的强国之路。

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转型后,正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型。在基本摆脱了温饱社会之后,我们又要向下一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经过了数十年的努力,我们也将按照规划,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末,迎来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中国,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小康社会,处于温饱社会和富裕社会之间。在这个社会阶段,人民的各项基础需求应得到保障。医疗、教育、养老、安全、劳动需求都应该得到保障和满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更加注重了百姓的生活需求,更加关心、更加注重人民的生活水平。该集纪录片,分别从各个方面介绍了五年以来,党中央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懈努力与风斗。

孩子的教育是这个千千万万家庭最关系的问题之一,能否为自己的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也是天下家长的心头事。城市中生活的我们,也许并不知情,那些大山里的孩子,是多么地向往我们的学习条件。曾经,大山里,有一群孩子,他们渴望有朝一日,能通过读书来海边自己的命运,可是现实却没有允许他们读书,他们也许一辈子都离开不了那片山林。而今,九年义务制教育基本完善,国家担负起了这些孩子的学习经费,为平困地区的他们提供了免费的营养午餐,也派去了乡村支教教师,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为他们的未来带来了光明。教育制度的全面完善,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保障。

老人养老,同样也是热门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如今的老人大体都能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以及社会福利,社会各种养老制度的完善也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养老制度的完善,是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另一重要保障。

医保制度的全面完善,基本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中国人的身体健康和医疗服务有了保障。家庭医生制度的完善,也让国人看病更方便、更及时。医疗制度的完善,是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更是又一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纪录片中曾有外国人说,中国是她唯一敢在夜里穿超短裙出门的地方。夜里,中国各大城市、地区的街道马路上,都有巡警在巡视。各种案件,警察也都极高速、极高效地调查、处理。中国人民的安全有了保障,才得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劳动是义务,也是权力。劳动者有着劳动的需求,劳动者们劳动的需求也应该得到满足。中国政府十分重视人们在这方面的需求,为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了就业率。尽可能满足人们的劳动需求。劳动需求得以满足,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苦难辉煌》系列记录片观后感 篇6

——观《苦难辉煌》有感

包京车队 青岛四组

胡柯宁

苦难成就辉煌,辉煌升华苦难。

《苦难辉煌》这部纪录片以多角度,宽视野,全方位式再现了早期共产党的建设,发展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过程,描述了我党和军队早年的革命史,重点刻画了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战发起,这两次中共的历史性巨变。

历史像一条绵延流淌的大河,也许它不能给你想要的,甚至会肆意报复你的恶意行为,但是它却无时无刻不在你的身边。历史沧桑,苦难辉煌。翻开历史尘封书页,一段血与泪凝结的苦难,一页页中华儿女坚持不懈的抗争,一幕幕热血和苦难交织的企望。从1921年共产党的成立,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二万五千里长征,再到西安事变。那是有着多少心酸与苦难的哽咽。滔滔江水流不尽,朗朗明月怎知晓,直叫历史,直叫今人,唏嘘叹惋。

近代中国人民苦苦探索救国之路,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路。理想总会被现实鉴证,一次失败告诉我们的远远不只是这次运动的结束,更是这个阶级的无力,这个民族的失落。

作为广大农民和工人阶级的代表,无产阶级也开始了自己的伟大尝试。早期的共产党刚刚成立,没有人相信这个弱不禁风,小小的政党会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这个徘徊于山间林夕,往来于

村落民社,被无数次困难挫折所缭绕的部队会完成一次伟大的长征。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政党像绽放在阳光下,滋润在春雨里的迎春花一样,蓬勃发展,生生不息。民族的春天,祖国的春天,到了。

打地主,分土地,斗军阀,反围剿,多少次磨难与挫折,人们惊诧于是什么让这群人在经历过如此多的艰难困苦之后,还能一往无前的斗争前进。恐怕也只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才明白,他们这是背负着中华民族的前程和希望啊。

他们是历经百年风雨的中国人民的希望,正是他们那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决心预示着光明的前途,铸就了日后的辉煌。正是革命前辈们前仆后继,英勇就义的决心,中华民族才得以于今日威严的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才能取得今日的伟大成就。而今的中国已不是虎豹豺狼口中的东亚病夫,它是世界第二经济体,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作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正在以一个负责人的大国形象维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着世界的繁荣与昌盛。

所有的一切不是巧合,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上天对这个民族的恩赐,况且上天并不曾厚待过这个民族,而是共产党人用自己的生命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创造出来的。共产党人的光芒不在于他们能不断的取得胜利而强大自己,而是在中国最危急,中国革命之路最黑暗的时候,他们能坚持自己的信仰,以之为明灯,不断的走向成功。古代的中国一度强大,号称天国。近代的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没落,而落后就要挨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是这个民

族的脊梁。

无数共产党人的英雄革命事迹,汇聚成一股精神力量,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一个灾难深重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在一穷二白中支撑起一个历史悠久国度持续的繁荣。

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能深刻接触过去,怎能获得民族腾飞的翅膀?

时至今日,当我们安享祖国繁荣稳定带来的幸福生活的时候,茶前饭后,我们是否还记得那段艰难的岁月,那段屈辱的历史,一个泱泱大国的危机,一个内忧外患的民族。也许被很多人埋葬在自己的心灵史当中了。可正是那段艰难史,屈辱史,奋斗史,才成就了今天的中国,成就了今天的生活。我们怎能遗忘?纪录片中总是有很多的假设,可时间的唯一性推翻了一切,事实只有一次,尊重历史,认知历史。

短暂辉煌的中国女性文学言说历程 篇7

一、运用女性文学批评, 还原历史真实

20世纪70、80年代,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传入中国, 肩负着中国文学学者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常彬的论题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行以史为线, 以论为主, 融会中西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研究, 从宏观把握和个案透析并重的角度探究20世纪前五十年中国女性话语的发生与发展、变化与特点、凸现与消隐的演变历程, 挖掘隐含于现象之下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多重成因, 审视女性文学创作的价值和地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并不仅仅是‘另一种批评方法’而是‘再现所有的批评都未曾顾及的另一半的历史的真实’的尝试。”[1]使我们了解到现代文学历史真实的丰富与多样性:从“历史境遇中的‘空白之页’”到“浮出地表的灿烂星群”。高尔基说:“文学家的评论, 应该像火星一样放出光芒, 燃起思想的熊熊炬火。”[2]著者不止步于对文学发展状况的客观梳理, 还运用社会学批评方法, 从历史社会状况、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去探究这一文学现象的缘由。“文学的确不是社会进程的一种简单的反映, 而是全部历史的精华节略和概要。”[3]我们从中清楚地看到文学史另一半真实面目及其发展的来龙去脉。

二、经典文本的细读富于创见性的评述

文学理论批评观点的创新离不开对作品精细阅读。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 你本身就必须使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4]常彬建立在文本鉴赏的基础上结合叙事学——文本细读, 提出一些富于创新、独到精辟的见解。书中涉及到近四十位女作家如点缀夜空的璀璨繁星, 丁玲是著者最关注着墨最多的一颗星。

解读丁玲作品, 作者于细微处见精深, 做出了较精辟的论述:“最能体现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自觉和成熟, 女性意识的凸显和嬗变, 对男性中心的狙击和解构, 女性话语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反抗, 以及在强权政治干预下的最终消沉和消隐。”如学界代表性的观点:“是以放弃女性为特点、为牺牲的。从一个具有鲜明女性意识的作家变成一个左翼的冷静客观的现实主义者。”[5]著者通过对丁玲《韦护》《一九三零年春上海 (之一) 》《一九三零年春上海 (之二) 》的细读, 指出:“这个见解只是表面看到丁玲创作对主流意识形态理性追求下的外在趋从, 却没有深味其骨子里仍然没有蜕尽的莎菲之气的不自觉坚持。”泄漏了丁玲真实的情感倾向, 个性化立场和真诚理性追求之间的裂隙和张力。著者把丁玲创作文本的丰富性称为“意图迷误”。[6]玛丽形象的分析更有力论证了这一见解, 提出耐人寻味的文本现象:离弃革命者而沉溺浮情的玛丽形象描绘为耀目娉婷典雅高贵而未加以丑化而打入另册, 如剥竹笋般层层剥出, 玛丽形象的意义是承继了“五四”以来叛逆女性追求思想解放、意志独立、不依附不盲从的个性特点, 表现了丁玲的一贯女性意识立场。“《我在霞村的时候》丁玲在演绎革命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理论时, 又难以释怀为革命做出‘身体奉献’的女性身体在传统道德面前无法得到革命庇护的现实问题, ……并深表同情, 深为忧虑, 使这部小说呈现出女性文本的特性。”[7]“革命不能庇护为革命牺牲‘身体’和贞操的贞贞, 革命也不去庇护曾经与丈夫出生入死过的‘落后’妇女 (《“三八节”有感》) , 革命也无法挽救革命干部何华明老婆因为年老色衰, 随时可能被革命丈夫‘新桃换旧符’的命运 (《夜》) 。”[8]对文本的精细阅读是进行文学研究的前途和基础, 只有养成著者着眼于文本的细读的习惯才能在学术界收获到颗颗硕果。

三、生活的感悟与思想的睿智融于文学批评

正如张爱玲所言:“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 作品与理论乃如马之两骖, 或前或后, 相互推进。理论并非高高坐在上面, 手执鞭子的御者。”[9]对张爱玲的解读, 体现了著者深厚的学术修养。[10]本书最为精彩的章节之一——还原世俗生活的爱情拆解为例来谈一下。“张爱玲没有陶醉于‘五四’爱情神话的梦幻里, 而是以她创作的世俗化倾向消解着这种浪漫激情, 尽这点而言, 它与鲁迅在精神上是相通的, 甚至比鲁迅更悲观。”书中接着谈到“娜拉是昂然出走, 曾经是激发一代女性激情叛逆的美好形象, 到了张爱玲编写的剧本里便成了负了气而又没骨气的穷亲戚, 只会‘走到楼上去’等待着吃饭的铃声, 成为一出荒诞而苍凉的人间闹剧, 凸显了千百年来女性饱受黄金之狱, 忍受经济之苦的深刻主题。”[11]著者较详细地分析了《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沉香屑—第一炉香》的葛薇龙等人物形象, 不但提供翔实的论据, 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活泼生动感, 避免理论的空洞乏味。解读《五四遗事》提出:“如果女性无法在经济上自立、在精神上保持与男性平等对话的权利, 无法为自己争取到超越家庭位置的社会空间, 就无法捍卫自己的婚姻理想, 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就难以逃脱被传统吞噬淹没的内在危险, 即使是争取到的幸福也会慨然尽失。”这一见解是很中肯的。本书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著者对女性的深切的同情和对现代中国女作家的敬意, 使这部学术著作富于人情味与感染力, 既坚持了批评的客观性又很好的消解了理论冰冷的一面, 这正是本书独特的魅力之一。

正如著者所说“妇女解放已在20世纪的中国画出最亮丽的曙光, 照耀了在历史隧洞里沉睡了千年的中国女性, 开始觉醒和已经觉醒的她们就不会那么轻易消失自己的身影, 轻易放弃她们所获得的言说权利。”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 步入21世纪的我们对上个世纪那段曾经辉煌而逝去的女作家们所走过的文学历史进行回顾与反思是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 以此为基点, 去开拓女性话语言说的时空间, 促进文学及社会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正是本书对于学术界及社会的重要贡献之一。

参考文献

[1]织田元子.《女性主义批评——以理论为目标》.劲草书房1988版

[2]高尔基.《文学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376页。

[3]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29年版.第108页

[5][7][8][11]常彬.《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83页, 第228页, 第384页, 第351页

[6]意图迷误, 英美新批评术语, 著者的创作意旨和作品所实现出来的艺术世界史并不一致的。参见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第40页.北京:三联书店1986年7月版

[9]张爱玲.《流言·自己的文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第12页

中国女排再创辉煌 篇8

在众多体育项目中,能够在團体项目称雄世界的,目前来看,只有中国女子排球队能够做到。这一次在日本举行的世界女排世界杯,一个是检验年轻的中国女排这支队伍如今有什么样的实力,另一个则是争取明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的入场券。

这支年轻的中国女排,由郎平总教练精心执教。从选择队员,到日常训练,都事无巨细。郎平也将她宝贵的经验带给了众多队员。首战实力不俗的塞尔维亚队,中国队3:1战胜对手,郎平的国家队正式亮相,给了很多国内体育迷一个满意的答卷。在3:0战胜阿尔及利亚队的喜悦还没有褪去的时候,以0:3的比分败给美国队,给了中国队的姑娘们一记当头棒喝,告诉我们的队员,我们不是世界冠军,至少现在还不是,要想成为冠军,就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之后中国女排调整心态,接连战胜韩国队、秘鲁队、古巴队、肯尼亚队、阿根廷队、多米尼加队。经过9场比赛,来到了半决赛上。面对迄今为止最为强劲的对手,俄罗斯队。经过奋力的拼搏,打出来本届世界杯的最佳比赛,中国女排3:1战胜俄罗斯,挺进决赛!等待她们的对手将是日本队。

只要跨过日本队这道难关,就能拿到冠军。日本队可以说是中国女排的老对手,在多年的对抗中,彼此熟悉。决赛当天下起了蒙蒙细雨,但是中国队的队内氛围却是欢声笑语,队员们心态放松。比赛开始,中国队的朱婷与张常宁作为主攻首发出战,这两人强力的扣球让日本队非常难受,加上杨珺箐和曾春蕾的全面开花,轻松以25:17拿下第一局。不过,之后的比赛,并没有想像的轻松。

在日本观众欢呼和剧烈的加油气氛中,日本女排也打出了快速的攻防节奏。日本队以25:22搬回了一局,双方打成1:1平。关键的第三局,日本队队员古贺沙丽娜强攻非常奏效,曾经一度以15:11领先中国队。之后中国队教练郎平果断叫了暂停,换人,更换新的战术,后来居上,反而领先拿到了第二局。

观《辉煌中国》有感 篇9

包铁实验小学少年军校 六(1)班 杜佳恬

寒假期间,我在家观看了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全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脉络,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真抓实干,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领略五年来,港珠澳大桥、胡麻岭隧道、郑万铁路、复兴号、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中国移动互联网、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一个个超级工程和圆梦工程,一张张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网,编织起人民走向幸福美好的希望版图,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大加快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中国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这五年,从移动支付到共享单车,从“中国制造2025”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从空天领域、海工领域,到芯片等尖端领域,再到参与大科学计划,中国的创新动力源源不竭,中国的创新人才不断涌现。老百姓的生活更为便捷,国家实力更加强大。

走遍祖国大江南北,从长江经济带,到京津冀一体化,再到萦绕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规划版图,谋划未来。中国正逐步缩小发展中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让千百年来共同富裕的梦想照进现实。中国正在克服一个个困难,创造一个个奇迹。是中国制度带来的自信,这是中国特色书写的传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几年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不断升级提速。翻越海拔6000米的高原,下潜到南海300米以下的海底,穿过大兴安岭的密林,飞翔在华北大地的上空……这是真真切切发生在中国百姓身边的巨大变化。

今天,百姓对小康生活有了新的期待,一大批民生工程正在惠及全体人民。在绿色的田野中,在大山深处的课堂里,在守护百姓安全的“天网”下,在世博会的文化舞台上,还有长寿之乡的养老小院、小岛医院的点赞墙……一位位百姓,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倾诉着五年来看得见、摸的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豪感。环顾世界,当今没有一个国家能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将百姓的一个个期待逐个变为现实。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实践证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中国创建自贸区,倡导“一带一路”,成立亚投行,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北京APEC,杭州G20,达沃斯论坛,厦门金砖会议,更多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得到世界广泛认同。中国已经成为拉动全球增长的第一引擎,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力量,成为国人获得自豪,赢得尊重的坚强靠山。中国,在开放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自信、坚定、从容。

辉煌中国梦 篇10

中国与原来那东方病夫比起,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以自己坚持不懈的奋斗与努力,成了东方雄狮,成了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

如今,一个个城市高楼林立,如一个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让人情不自禁的感叹道:“这真是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泥泞小路变成了宽广平坦的柏油马路。道路两旁长满了花草树木,微风拂过,便能闻到一股扑鼻的清香。每当夜晚,灿烂的灯光与柔和的夜色交相呼应,道路两边的车辆闪烁着灯光,往来穿梭,把大地打扮得五光十色,在高楼向下看,一条条道路如同一条条耀眼的光带,让人眼花缭乱。新一任的,领导全国人民,直奔小康社会,这一行动,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欢声笑语,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充满鸟语花香,让人们从艰苦走向了幸福。

由于长期开发矿产资源,人类不得不向海洋索取这些资源,聪明的中国人便致力于开发海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正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将成为人类21世纪的希望。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矗立在海涛之中,一艘艘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深处,先进的海底探测器也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面对着食物的匮乏,中国人机智地向海洋索取食物;海浪和潮汐的能量过去都白白浪费了,如今在中国人眼里利用海水的运动来发电已经不是梦想。潮汐发电站、海水温差发电站的建立,将会给我们中国人带来无穷无尽而又价格低廉的电力。

祖国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神州5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20,神州6号发射了,西藏铁路全面开工;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每一个中国人欣喜若狂;2019年上海世博会举办成功,嫦娥二号发射升空;2019,蛟龙号成功潜海7000米,打破了世界记录,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令每一个外国人对我们刮目相看。这一项项辉煌的成就凝聚了中国人民多少心血与汗水啊!

辉煌中国纪录片 篇11

一、武术文化大使廖国存的人生历程及生命律动

1. 师从孙宝刚, 钟情于拳术。

廖国存毕业于香港中学, 自幼便顽皮、好动。在其17岁那年, 他便听说香港精武会有位能文会武的八卦掌名家孙宝刚先生开设武馆并招收学员。廖国存虽然并没有表现出对练拳多大的兴趣, 出于看热闹的心情陪同同学去报名, 亲眼见识了孙宝刚先生的气韵内涵及刚柔并济的铁拳, 其一招一式都令廖国存神往。所以, 他也跟着朋友报了名, 从此以后廖国存便归于孙宝刚门下。中华武术源远流长, 不同的拳术有四百多种, “千家派不如精一派, 千家拳不如精一拳”, 廖国存便选择了内家八卦拳, 当时全班有50多人, 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 只剩下廖国存一人, 其他学员没有耐心、恒心等一个个都退出了。廖国存遵从孙宝刚“练拳先立品”的叮嘱, 坚持每天练拳, 视中华武术如同自己的生命。在每次练拳时, 师母都要给他们煮咖啡, 同时廖国存还经常与师傅一起品茶, 而师徒俩的话题始终离不开拳术。孙宝刚非常欣赏弟子廖国存的韧性, 并经常称赞其有悟性, 勤奋、耐心等。果然, 廖国存不负师傅的耐心教诲, 刻苦练拳, 有时为了琢磨好如何练好手部、腰腿的内劲经常废寝忘食, 这样练习了17年。孙宝刚逝世后, 廖国存还与其家庭长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此外, 他还积极向张俊廷师傅学习少林鹰爪门派的外家拳[1]58。

2. 学习拳术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中华武术文化。

廖国存曾说自己当年钟情于武术, 学习内家拳都是出于自己的兴趣, 并将发扬中华武术为己任, 从来没有想过将来练好武术后能成为一名有名的侠士, 只是出于防身及不被人欺负的需要。后来, 在师傅孙宝刚的熏陶下, 廖国存逐渐认识到中华武术文化的渊博及重要意义, 感觉其是一门咀嚼不尽的大学。其实, 早在20世纪初, 精武体育会就曾在上海建立, 此后天津、北京、南京、香港、瑞士、马来西亚等相继建立精武会。外国人热衷中华武术主要是深受李小龙的影响, 他们在李小龙身上看到了中华武术拼搏、发奋的民族意志。廖国存曾听前辈讲述, 清朝末期一位俄罗斯大力士来到上海挑战中华武术, 竟然没有一人敢于应战。当时, 要为中国人争气的霍元甲挺身而出, 轻松打败对方, 当时的武术界为之一振, 从中真切感受到武术爱国的重要意义, 只有身体强健才能摘掉东亚病夫的称号。这样, 精武会便应运而生, 霍元甲便成为精武会的创始人, 当时有很多的海外华侨漂洋过海来到异国并饱受凌辱, 所以对精武会的建立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3. 创办新西兰精武总会, 并被授予永远会长。

廖国存不但精于武术, 而且还颇有商业头脑, 但是他始终不愿放弃其多年苦练的拳术。当时香港有3000多名精武会员, 他担任精武会董事长及香港武术联合会会长。他教拳非常细致, 有耐心, 当时不少人慕名而来, 其中绝大多数为教练级别的。他曾经奔赴日本横滨宣扬中华武术, 并积极筹办亚洲武术联合会等, 同时他还在北京参加了世界武术联合会的筹备工作。20世纪末, 他受到中国武术协会委托带领香港精武会教练到台湾创办武术教练员培训班, 同时还为中华台北武术队在香港训练了3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90年代在北京举办的亚洲运动会武术项目的比赛。1992年, 廖国存定居新西兰, 由于其知名度较高, 当时不少本地人都要向其学习中国武术。这样, 他除担任武术总会全国特别顾问外, 便在新西兰创办精武体育总会, 同时还被授予“永远会长”的头衔。如今, 新西兰一共有四所精武会馆, 会员数百名, 其中有工程师、医生、学生等。这些学员的执着让廖国存非常感动, 他根据学员身体素质及条件等, 耐心指导其拳术。这些外国人对廖国存非常的敬重, 同时彼此间相互交流, 每到中秋佳节, 他们都会依据中国习俗, 向廖国存先生敬送月饼。特别是当地举行大型演出时, 廖国存及其学员编排的拳术节目最受欢迎。这样, 在廖国存的细心教授与传播下, 使得中华武术文化成果卓著, 当地政府还授予廖国存“东方文化奖”[2]102。

二、廖国存对武术文化传承的认识及其策略

1. 廖国存对武术文化传播的认识。

中华武术在华夏土地上已经绵延了数千年,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武术文化, 具有一定的哲理性与艺术性。廖国存认为, 如何更好地适应文化全球化的过程, 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他还认为在认识武术概念时, 不应将其视作一种技术或运动方式, 还应认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他在八卦掌教习中非常注重对学员武德精神的培养, 认为武术文化的核心便是崇武、尚德, 在培养自强不息精神的同时, 更要注重厚德载物气度的形成。廖国存曾说:“随着愈来愈相互依赖的全球经济,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它的国际化就需要坚持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及武术传统, 同时也是武术国际化的重要前提。”在武术文化传承过程中, 廖国存始终坚持文化自觉与自信, 以维系武术传统与民族体育文化价值。

2. 廖国存的武术文化国际传承策略。

廖国存认为在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播中, 应紧紧围绕民族文化世界化目标进行取舍与创新, 更有利于其在西方体育文化中的融合。在武术精神方面, 廖国存认为, 20世纪是西方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世纪, 其主要特征就是竞争。然而, 21世纪武术精神要继续发扬自强不息的尚武精神, 特别是其武德精神, 将注重和谐的文化特色放在重要位置。为此, 廖国存提倡一方面通过在西方开展正规的武术文化教育宣扬中华武术文化, 同时培养武术人才, 以促进中国武术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 还可以在国外设立示范性武术学院, 开设精武馆等向各国培养与输送武术人才, 并强调通过武德的修养, 以养成尚武学德的精神, 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及缩影。廖国存还非常推崇武侠精神, 这也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文化现象, 这也是千百年来习武者所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他认为, 武侠电影可以很好地将武术的伦理道德、音乐及人物的思想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并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吸引世界观众的视线。例如, 廖国存非常欣赏李小龙的电影, 认为其始终贯穿着“我是中国人”这一主题, 很好地维护了中国人的形象与自尊, 并获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所以, 廖国存在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过程中, 始终站在文化的角度, 并借助武术文化的传承, 使中华武术真正成为世界主要的体育项目之一, 不愧为“中国武术文化大使”的称号。

三、廖国存的武术工作成就及其辉煌人生

当前, 中国武术正经历技术规范化、理论科学化及发展标准化阶段, 廖国存除了在国外推广武术外, 他还每年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国际武术比赛。20世纪60年代, 廖国存正式参加香港体育会, 数年后便被推选为董事会成员, 由于工作繁忙, 被任命为名誉监督。20世纪70年代初, 廖国存担任香港精武体育会主席, 并改任永远名誉监督。80年代, 他被精武体育会邀请担任董事会会长, 以振兴香港精武会。在廖国存担任会长的十余年间, 香港精武会迅速发展, 非常受香港武林人士敬重, 并大力发展国内会友, 90年代, 他被推选为永久会长。同时, 为了振兴八卦门武术, 20世纪80年代廖国存与恩师孙宝刚共同创办八卦掌国术研究会, 他担任会长, 并兼任香港武术健身协会会长。1987年, 香港武术联会筹委会成立, 廖国存担任副主任, 并于第二年带领香港精武团到台湾, 为当地培养出第一批武术教练, 并被中华国术总会授予甲级荣誉勋章。20世纪90年代末, 廖国存协助新西兰武术界成立新西兰武术总会并加入国际武联, 经过四年的奋斗, 在奥克兰市正式建立新西兰精武体育总会。此后, 精武会员每年都成倍增加, 并在惠灵顿等地相继建立分会。

80年代, 廖国存被“精武体育会”元老级人物邀请出任董事会会长, 以振兴香港精武会。十多年的会长工作生涯, 廖国存执掌的香港精武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广受武林人士敬重, 同时也极大促进了国内精武会的建立及发展, 廖国存还被任命为永久会长。1997年7月, 廖国存率领的香港精武会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 以和平、友谊、健康的主题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武术表演, 赢得了上百次的掌声, 他们还出席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开市仪式, 其电子屏幕上显示的都是五星红旗及中国武术协会的标志。作为中国武术形象大使的廖国存敲响了当日开市的锤声, 电视直播了这一盛况。20世纪90年代, 中国体育会相关领导协同奥委会主席在新西兰首都正式成立新西兰武术联合会, 并规定有武术组织的五大洲、25个国家等具备申请参加奥运会的资格。正如廖国存所说:“进入奥运会并不是中国武术的终极目标, 而是更好地发扬中国武术, 将其推广到世界各地, 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热爱的体育运动项目, 这才是武术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3]71廖国存始终推广中华武术文化, 并将其作为全新的起点, 走向世界, 让更多的世人为中华武术魅力所折服。

摘要:廖国存是香港八卦掌的重要人物之一, 近代中国著名的武学大师。他始终将推行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 并将其作为沟通世界文化的桥梁。由于廖国存的不懈努力, 其指导的中国武术文化成绩显著, 新西兰政府还授予其“东方文化奖”。

关键词:武术文化大使,廖国存,八卦掌,辉煌人生

参考文献

[1]彭守辉.中国武术文化大使——廖国存[J].源流, 2005 (4) .

[2]阿辉.武术大使——廖国存[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 2005 (4) .

上一篇:探索离退休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下一篇:北京市房屋租赁标准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