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观和知行合一(精选6篇)
小组成员(按姓名英文字母排序):
陈炳强、赖明华、李志强、马泳宇、孙仲潍、游向前、余非
2014年7月31日晚,台湾高雄市前镇区发生因石化气泄漏而引发的爆炸。气爆造成当地供电、通讯、自来水和天然气系统严重受损,并造成数万户停电、停气、停水、停话,近百所学校停课。据最新报道,事件已造成32人死亡,300多人受伤。
此次惨痛事故的责任仍未完全厘清。初步判定祸首疑为李长荣化工(荣化)输送丙烯时虽发现管线压力异常,却未及时报案示警,以致丙烯大量外泄酿成惨剧。截至2014年8月29日,已有李长荣化工及华运仓储共九人因业务过失致死和公共危险罪嫌列为被告。高雄市政府也有三人因涉嫌业务过失致死而列为被告。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李长荣化工因为此次事件已经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李长荣化工于8月5日宣布自6日起停工四天。高雄市政府于8日勒令荣化大社聚丙烯厂停工,该厂每天要损失5100万新台币的营收。李长荣化工与美国科腾高性能聚合物的合并交易也宣告破裂。
从公开资料可以看出,在这起事件中,涉事企业荣化等其实非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也在社会公益和教育事业等方面做出过很好的行动和表率。但因何仍会成为爆炸事件的重要责任方,不得不让人深思:企业领导该如何在策划管理企业的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同时,探索发展适合企业发展阶段的先进企业文化,树立既符合高尚的社会道德和商业道德又为企业和成员都接受共享的价值观,并且建立有效机制让所有成员都能理解和接受,即使在压力困境下都能自觉坚持这些价值观而作出正确的应对措施,维护企业与社会的根本和长远利益,而不会面对压力时不知所措或逃避责任,甚至采取损人利己的错误行动危害社会,令企业毁于一旦?
什么是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处理价值关系时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从字面意思而言,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在实践中,这一名词有着更深远的维度和更现实的存在意义。探讨高雄燃气爆炸事件对于企业价值的启示,那我们首先就得弄清楚什么是企业的价值观。
对于价值观的研究和讨论由来已久,但对于企业价值观的研究则为时不长。20世纪8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斯和沃特曼提出,企业总裁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塑造和维持整个组织的价值共识。而且他们强调指出,“事实上,如果一个公司缺乏明确的价值准则或价值观念不正确,我们很怀疑它是否有可能获得经营上的成功。”
美国学者在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在《西方企业文化》一书中指出:对拥有共同价值观的那些公司来说,共同价值观决定了公司的基本特征,使其与众不同。同样,这些共同价值观创造出公司员工的实质意义,使他们感受与众不同。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价值观不仅在高级管理者的心目中,而且在公司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它是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乃至整个企业经营运作、调节、控制与实施日常操作的文化内核,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企业追求成功的精神动力。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社会学家菲利普·塞尔兹尼克说:“一个组织的建立,是靠决策者对价值观念的执着,也就是决策者在决定企业的性质、特殊目标、经营方式和角色时所做的选择。通常这些价值观并没有形成文字,也可能不是有意形成的。不论如何,组织中的领导者,必须善于推动、保护这些价值,若是只注意守成,那是会失败的。总之,组织的生存,其实就是价值观的维系,以及大家对价值观的认同。”
从这些理论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所谓企业价值观,是一个企业通过长期积淀、培育,使某些信念和目标成为员工共同秉持的价值观,进而引导和决定企业的行为模式、发展战略、精神文化等,从长远来看,企业价值观甚至可以决定企业所能够走到的高度。
美国知名演讲人及商务顾问加里·胡佛曾在《愿景》一书中追问,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够取得成功?为什么有的企业可以伟大而持久?胡佛的研究发现,伟大的企业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将洞察力与策略相结合,描绘出了独一无二的企业愿景。愿景概括了企业的未来目标、使命及核心价值,是企业哲学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企业最终希望实现的图景。
他在书中强调了愿景的凝聚作用,“我们是有些不同,我们来到这个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唯一让我们来这个地方工作的原因就是我们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目标。”以及愿景的激励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企业的价值观以及这个企业的目标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特别是对于那些最优秀的人们,这些人能在你的企业做得非常出色,这种趋势在未来会进一步发展。总之,如果人们相信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值得的,如果他们相信能够通过自己在企业中的工作完成一些他们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事情—即一些他们独自无法做成的事情,那么他们就会更有动力。”
企业价值观一旦建立,就将成为企业所有员工的判断标准和行为准则。许多企业家也认为,决定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不是管理机制,不是创新能力,甚至也不是资本积累,而是企业价值观。美国eBay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梅格·惠特曼在自传《价值观的力量》中说,“如果eBay
是家没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原则的公司,对网络社区及成员只是加以利用的话,我们绝不会取得成功。”
如何建立企业的价值观
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曾这样定义现代公司的概念:“它不仅仅是一个赚钱做生意的组织,而且是一个满足社会经济需求的社会组织„„企业的首要社会责任,是生产足够的盈余„„没有盈余就等于在窃取公共财富„„也会严重地损害真正的生产资源,即人的组织,损害它的精神、它的贡献、它的士气、它的管理人员自信心、以及它对企业的认同感”。但同时我们通过大量的事实也可以得知,只顾盈利、无视道德的领导层肯定是管理不好企业的。
《基业常青》的作者之一吉姆·柯林斯研究了美国700多家优秀企业得出的结论是:高瞻远瞩的公司首先就是有一套核心价值观。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做一个造钟的人,而不是一个报时者,也就是说领导者的首要任务是为组织确立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
而且,在台湾高雄燃气爆炸事件中,我们看到作为一个有着相对完善、健全的企业价值观的大型公司,仍然有可能因为员工的一次错误行为付出巨大代价甚至倾覆的危险,这更加证明企业价值观的重要性。那么,企业该如何建立起适合自己、有益社会的价值观?
在创立企业的价值观之前,企业需要回答这样的一些问题:公司的使命和最终目标是什么?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还是社会效益最大化?是顾客第一还是股东第一?是注重技术还是注重市场? 是重视长期利益还是看重短期利益?当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或选择之后,企业也就能基本确定自己的价值观了。
由于企业生存、发展环境不一样,企业家从小受到的教育和成长经历不一样,团队的组成不一样,遇到的管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必然会出现不同的关键成功因素,自然会出现不同的管理价值观。所以也不可有完全一致的价值观,即使是文字表现一致的价值观,在诠释自己和运用时也会表现出不同来。比如德国学者、教授休·戴维森(Hugh Davidsin)就发现,在非盈利性组织中,基于道德方面的价值观用语比较多,在企业里,描述绩效的价值观要比道德价值观多一些。
但是总体来看,一个企业建立自己的价值观需要三个基础条件,一是得到全体员工认同;二是全体员工愿意信奉这一信念并朝目标进发;三是全体员工都能够认识到这一信念的意义,并为之激发潜能和作出牺牲。
加里·胡佛曾在《愿景》中说:“我认为,一个成功企业的愿景有4个主要特点。我曾经研
究过许多公司以及许多非营利性组织。我发现有些企业只依靠其中的3个特点能够获得成功,在有些情况下甚至只依靠其中的两个特点就能够获得成功。但是一个出色企业的愿景应该同时具备这四个特点:清晰(Clear)、持久(Consistent)、独特(Unique)、服务(Serving)。”
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企业价值观的形成可以分成七个阶段或层面,清晰简化、笃信而诺、布道力行、共享践行、品牌体现、持续提升。此处要强调几个方面:企业价值观的建立虽然是个系统工程,但其核心部分必须是简单的。因为只有简单的才能更清晰地传达和对照执行,才能高效率地统一,越简单越有效;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对企业的价值观深信不疑并身体力行;为提升企业的整合竞争优势,企业必须致力于内部认知认同和外部认知认同的协调统一,基本达到员工信奉的核心价值观、客户认同的价值观、品牌所倡导的价值主张的融合和统一;企业价值观的建立应该合理选择时机,笼统的建立一个价值观不一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每个阶段,企业发展是分阶段的,不同的阶段必须有适应那个阶段特点的价值观去实现那一个阶段的历史使命。
在企业价值观刚刚建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消除变动带来的压力。尽管经营变革前企业必需做好各种资源的评估,但由于企业文化的存在,不同个体对经营变革的结果接纳性及风险意识不同,态度也就不同。这些压力可能来源于几个方面:股东、领导层、员工、顾客及社会各因素,这些都可能是企业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对企业价值观的全新建立进行抵制的原因很多,变革开始往往让企业成员在观念上无所适从,文化惯性使他们怀疑变革的真实性,既得利益者更加会在非正式场合散播变革的不利因素。
曾提出所谓战略意图(strategy intent)的是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提出共同愿景(share dvision)的彼得·圣吉以及提出愿景型企业(visionary company)柯林斯与波拉斯,这些学者在从IBM、英特尔、惠普、索尼等长期获得成功的公司的成功原因的总结中发现,保持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使命的不变,同时又使目标、战略和行动适应变化的环境,是企业不断自我更新,长期取得优秀业绩的重要动力来源。
可以说,企业价值观内化则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外化则成为竞争力、战斗力,是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而进行的各种经营活动所必须遵守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因此,企业价值观的建立也值得所有企业的领导者殚精竭虑以力求完美。
怎么确保企业价值观的“知行合一”
企业价值观的贯彻当然需要做很多工作,但是,一套合理制度的建立应该是最重要的保障,没有适合于企业的制度的建立,很难保证企业最终价值的实现。当今社会,企业越来越重视自
身价值的实现,就更应该思考如何建立合理的制度,让企业的每一个个体都在体制下公平的发展,不忘初心,共同实现企业的最终愿景。
在台湾高雄燃气爆炸事件中,荣化等涉事企业据了解其实非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也在社会公益和教育事业等方面做出过很好的行动和表率,这些都证明涉事企业其实是有比较科学的企业价值观的,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在惨剧发生时荣化却茫然无助,如同一个毫无价值观的企业一样孤独无措?
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同理,如果不是李长荣化工或华运仓储的企业价值观出了问题,那么肯定是这两家企业的部分员工在对企业价值观的贯彻执行过程中出了严重偏差。
伦敦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琳达•格拉顿曾撰文表示,公司价值观失守有三个症状,企业言行不一,员工无权改变工作方式,领导者不为他们的团队承担责任。高雄燃气爆炸事件中,这几个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呈现。
根据媒体报道,台湾高雄市政府于2014年8月1日派员至中油前镇储运所,搜集业者管线操作纪录。发现华运仓储到荣化大社厂间,管径四吋的丙烯输送管线出现压力异常。该管线为现有三条丙烯输送管线中,唯一于7月31日有输送纪录者。经比对华运及荣化管线操作纪录,发现31日晚间8时43分21秒,管线压力异常下降,从每平方厘米约40公斤下降至13公斤。荣化大社厂于8时55分去电华运表示没收到丙烯,华运于9时20分重新输送,但发现输送管压力未上升后再度停止。双方于晚间9时40分至10时10分间将阀门关闭,进行管线压力测试后认为管线无漏,于10时15分再次恢复供料,至11时35分华运发现异常后终止送料。高雄市政府估计事故前三小时,至少有132分钟持续输送丙烯,估算有十公吨外泄。认为荣化于气爆前即知有外泄可能,却没要求华运关闭管线、也没通报相关单位,应负较大责任。
另据公开资料,涉事企业李长荣化工的环境保护政策说明第一条就是,以符合或超越法令标准,维护所有生产储运过程之安全,确保员工,工厂设施及社会大众之生命财产安全期能达到零事故之境界,并以“精良之技术”、“积极主动之精神”、“持续改善之态度”确保产品质量与服务赢取顾客最大之信赖;其安全卫生政策第二条为,强化安全卫生与异常处理训练:训练员工危害观察、自动检查、标准作业程序操作,处理异常危害能力,让每一员工皆了解应尽之安卫责任,增进员工安全卫生保障并促进和谐。
然而,在企业的实际践行中,李长荣化工的运送管线30年来均未曾做过检测及维修,而且还想在出事后的第一时间将责任推给“中油”,企业严重言行不一,价值观与实际决策、运行背
道而驰。因此此次事件乃是偶然中的必然,忽视企业价值观的执行终究会让李长荣化工品尝恶果,同时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
可以说价值观在企业的落地的模式多种多样,贯穿于企业运行的每一个细节之中,这里择其要者,从文本传播、领导践行、制度保障等三个层面进行一下论述。
所谓文本传播,就是让每一个员工能够对企业的价值观烂熟于心,倒背如流,从而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中将其完整展现。这就需要企业将与价值观相关的格言以及相关的企业故事进行文字提炼,然后以培训、内刊、会议、口号等方式对核心价值观进行反复传播。此处就会看到前文所述企业价值观简化清晰的优越之处了,越是繁缛华美的文字,越容易让员工不明所以,只有简单的文字才能更清晰地传达和对照执行。
此外,文本层面的落地靠的是重复强化。比如中国的四书五经和西方的圣经,实际上都是格言式的价值观体系,都是要从童蒙养正的时期就要接触、熟悉甚至成诵。中国还有以史证经、以史为鉴的传统,以历史故事来辅助经典文本的理解。企业的价值观落地也是如此,培训、内刊、年会、会议、口号等多种方式,要反复的传播、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加以价值观一致的企业故事的提炼、传播,以激励鼓舞员工。
领导践行层面,则要求企业的领导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通过自身的影响力、领导力传达出企业价值观的精髓所在,让员工、客户、社会了解企业的核心精神文化。假如企业的领导层不能全身心融入企业的价值观,对其的贯彻执行必将沦为空话。而且,在企业领导者的招募、选拔、绩效考评、人才盘点、培训、升职和离职等一系列人才管理的过程中,都要将价值观作为重要的标准,保持企业价值观可以持续不断地坚持贯穿下去。
哈佛商学院教授罗莎贝斯·莫斯·坎特在《公司的王道》开出了一份“做好这10件事,任何人都可以加入领先型领导者队伍”的清单,其中包括,让价值观和愿景成为日常对话的一部分,直到人们谈到的每件事中都包含了这种元素;从更大的系统角度看待你的工作,确保整个供应链都符合高标准;重视创新,关注社会问题,想象独特的创新解决方案,并让想法成为现实;从人际网络方面来思考;建立协调一致的例行流程,让任何人都能方便地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展更具创造性的工作;灵活地对待项目,邀请公司中其他团队或协会中的人参与;赋予员工在他们的工作地点和时间上更多的自主权;培养共情能力,理解他人感到受尊重时所产生的情感纽带的力量;投资于人类社会,帮助人们一起享受快乐;最后,给员工和客户关心的事业分配一些时间,并将这些活动与公司的价值观联系在一起。
罗莎贝斯·莫斯·坎特认为,以价值观和原理为基础的领导力让战略性的业务具有了意义。公司获得了商业机会、市场定位、创新力、员工的积极性以及公司的团结,而且公司可以选择
最好的商业伙伴和收购目标。不仅如此,公司还获得了社会知名度、影响力、与信息网络的连接以及对政府政策的影响。
制度层面则是将最核心的价值观管理的制度化,成为每个人的日常习惯。要让每个员工明白,组织要奖励什么、惩罚什么、工作要怎样做。和作为个性化、灵活的社会过程的领导力不同,制度层面价值观落地的关键是公平公正,绝不妥协,始终一致。比如,香港也有过一段腐败横行的黑暗岁月,廉政公署制度建立以前,腐败在香港是一个普遍现象,严重制约了香港社会经济发展。香港廉政公署并不属于任何一个政府部门,完全独立,保证了其自身的公平与公正。通过严格的制度,使得每一个人都处于监督之下,违法成本高,根除掉了腐败的土壤,使得整个社会能够廉洁高效的运转。据了解,香港廉政公署是执法、教育和预防,三管齐下,从而形成了无缝监控。同理,对于企业价值观的贯彻执行,也要这样的监控模式,既有预防和教育,也要有合理的奖惩制度。
由于企业价值观具有阶段性和普遍性,在具体工作中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如何处理在具体问题中企业核心价值的变差,是否允许在具体事件中个人价值观体现出价值,也是企业价值观能否与时共进、日渐日新的重要因素。这里建议企业还是留好建议通道,允许员工个人发表建议以策革新,然后让企业高层来决策。当然,这样仍然会存在风险,但应当可以最大程度弥补商业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缺憾。
一、问诊:家长质问“缘何在”
学生暑期参加力所能及的学校劳动值得点赞,在劳动过程中,不仅让学生锻炼了身体,体验了劳动的愉悦,而且还增进了师生情感。少数家长对炎热天气下学校组织学生搬书劳动发出质疑,这是情有可原的,但家长质问的深层原因何在呢?
1.教育内部“弊端”的外在影响。多年来,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教育内部依然存在诸多“弊端”:知识本位、应试教育充斥学校生活,师生争分夺秒就是为了获取知识、提高分数,而劳动品质的教育与培养却被“冷落”。这也影响着部分家长的价值观念,他们把孩子的文化学习放在首位,认为“孩子来学校是读书的,不是来给学校当免费搬运工的”。因此,炎热天气下老师组织的“接龙传书”劳动难免遭到家长抱怨或成为质问之矢了。
2.家长内心“任性”的外在表现。现在的学生家长,他们本身就是应试教育的一代,又是独生子女的一代,自己读书时就较少参加体力劳动;即使参加工作后,仍有父辈们照料生活,遇事就不免会放任自己的性子。因此,当孩子被老师叫到学校去整理教室和帮忙搬书时,他们内心的不满情绪就显露出来了:“孩子在家我们自己都不舍得使唤,学校老师怎么可以把他们当‘免费劳力’使用呢?”
3.源于家长“维权”的意识彰显。五年级学生年龄一般在十一二岁,处于生长发育期。炎热暑期到校参加体力劳动,家长对劳动强度、安全监护等方面的担忧不无道理,也在情理之中。另外,学校在组织义务劳动时,可能是由老师直接跟班级学生联系的,缺少与家长沟通的环节。在上述案例中,虽有部分家长参与到搬书过程中,但对未来参加的家长,老师是否履行了告知义务呢?家长有权知道孩子在校的动态和情况。所以,案例中部分家长对学校的质问应是一种维权意识的彰显。
二、寻本:基础教育“为哪般”
辩证审视家长的质问,是为了更好地“寻本”,即追寻基础教育的本质和价值。正如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所言:“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1.基于核心素养。基础教育的本质在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奠基,根本的价值是育人。基础教育只有找到人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找到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DNA,才能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又为其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因此,教育要给予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必须回归到培养“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这一原点上。
2.夯实思想基础。基础教育必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成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观,这是学校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准则。夯实学生的思想基础,是为学生奠定做人的基础。
3.培养基本能力。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公民必备的素养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到2003年又增加了“学会改变”,这五大基本素养视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五大支柱。基于此,基础教育必须给予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是为学生奠定做事的基础。
三、化归:劳动教育“怎推进”
让中小学教师明晰教育的价值追求,是为了更好地实行教育“化归”,推进劳动教育向劳动实践的深度转化。从哲学观点看:化归的实质就是以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以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善于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变换转化,使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1.说明白:为何要开展劳动教育,即进行劳动教育的价值引领。通过对学生家长质问的归因分析,启迪我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是有效推进劳动教育的前提。“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它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劳动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因此,我国的教育方针除了“德、智、体、美”外,还包含了“劳动”。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提出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成长要求。这都充分说明了“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班主任首先要明晰劳动的意义,然后利用多种途径和多个渠道对学生家长进行价值引领,帮助家长确立“劳动也是教育的一部分”的理念,家长不能光顾着让孩子在知识学习上走得快,还要考虑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得远。夸美纽斯说过:“聪明的父母们不但提供其子女以生活之资,占有充足的资产,而且也必须使他们尽其一切手段来劳动,如此,他们的心灵就充满智慧。”学生家长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形成劳动教育的家校合力,为推进学生的“劳动教育与实践”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
2.想清楚:劳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即明晰劳动教育的基本要素。中小学的劳动教育,从实施的主体看,可分为社会劳动教育、家庭劳动教育和学校劳动教育;从基本内容来分,可分为生产技术劳动、社会公益劳动、生活服务劳动等。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培育青少年一代的劳动素养。班主任只有加强学习与研究,厘清劳动教育的基本要素,才能科学地开展学生的劳动教育,正确地指导学生的劳动实践。
就目前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看,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还不到位,学生的劳动素养还不高。劳动素养的高低主要可以从“劳动观点是否正确,劳动态度是否端正,劳动习惯是否养成,劳动技能是否具备”等方面来衡量。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学生的劳动教育时要抓住重点:第一是劳动观点的教育;第二是劳动态度的教育;第三是劳动习惯的培养。要让劳动成为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有了内在需要就有了参加劳动的“第一动力”,就有了创造力。正如孟德斯鸠所说的:“任何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都无法代替我内心强烈的呼唤。”
3.用心做:如何进行劳动教育,即形成知行合一的化归策略。劳动教育贵在体验,劳动教育重在实践。就上述案例而言,班主任要处理好劳动实践与家长质问的矛盾,寻找两者的平衡点,以求实现“知行合一”的实践转化。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巧合的是,这天恰好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民俗节日端午节前一天,会场外粽叶飘香和南塘河波光粼粼,散发着浓郁的中华传统文化气息,会场内则是一场关于企业文化建设之路的论辩。
“举办这次论坛的目的,就是为了统一我们对企业文化的认知——行动比口号更重要,我们要让企业文化从墙上走到我们的行动中,达到‘心一致,行动一致’的目的。”论坛上,三生董事长黄金宝开门见山地说明了举办此次论坛的主题。
而在去年年会上,黄金宝郑重承诺,2014将是三生的文化建设年。
其实,追溯起来,三生的企业文化建设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2012年,黄金宝出版《尊重的力量》一书,详尽地阐述三生企业文化的核心“自尊敬人”理念。如果说之前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偏重于内容的建设,那么此次论坛的召开,则标志着三生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从理论过渡到了实践,是三生文化建设的一个分水岭,三生的企业文化从“文”向“化”转变,以“文”的内容影响人、感染人,再“化”为实际行动。.
而从此次论坛邀请的嘉宾,也可以看出三生企业文化建设的意图。主办方邀请在企业文化战略实施领域颇有建树的嘉宾,分别就企业文化战略实施话题展开多角度的讨论。浙江盛和塾理事长郭一群是稻盛哲学在中国企业实践的代表,他以自己的亲身实践说明如何实施企业文化战略。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孔岳从理论高度,剖析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的意义和现实途径。中国行业公众形象研究中心主任王万军,则从第三方的独特视角,探讨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影响力。
“榜样效应”:习惯成自然
近几年来三生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2012年黄金宝撰写的《尊重的力量》一书出版,系统地总结了三生企业文化的内涵,勾画出三生企业文化建设蓝图。但是,书只是文化的载体,和口号的意义差不多,都属于企业文化的内容部分。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来说,内容规划只是前奏,更重要的是实施和落实。
而在三生内部有着“宝哥”昵称的黄金宝,自己也是实践企业“自尊敬人”文化理念的先锋。黄金宝待人谦和,虽说已经取得了很大的事业成就,但在接待客人时从不坐在自己的大班台后面,而总是离开大班台与宾客一起坐在茶几前交流。“大班台外交流”的习惯体现了黄金宝待人的谦卑态度和对客人的尊重,是他践行三生“自尊敬人”企业文化的习惯性行为,也是三生企业文化的核心。
在企业领导人带头践行企业文化的“榜样效应”下,三生员工已经养成了很多“自尊敬人”的习惯。据2013年三生企业年会举办地宁波北仑体育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每次凡有大型活动,这个能容纳6500人的会场会后打扫工作,都让工作人员“累觉不爱”,但在三生年会结束后,随着5000多名参会人员离场,三生员工给现场工作人员制造了一个“无垃圾”的惊喜。这样的“惊喜”并非是独例,在三生发起的“低碳?健康家生活”家庭环保宣教活动上,给现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志愿者齐心协力完成了“最大手指绘画”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还有活动结束后,志愿者把现场垃圾、杂物等清扫一空。
三生要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让企业文化落到实处是三生文化建设年的重要目标,而此次举办文化论坛,目的就是为了统一三生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即行动比口号更重要。
“自尊敬人”:知行合一
从束之高阁的“墙头”到脚踏实地的落地,企业文化建设要走很长的路,其中少不了搭建企业文化落实体系的“梯子”。三生举办企业文化论坛,划下了企业文化从内容到实践的分水岭,下一步就是构建企业文化落地的“梯子”。
在三生企业文化论坛上,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孔岳从学术理论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关于企业文化推广和落地,他提出了一个“固化”的实施体系。李孔岳教授阐述了“梯子”搭建的原理,他把企业文化理论固化成文字等符号、系统化的执行程序、可供模仿的样本和形成一个规范化的体系四个部分,并指出企业文化“固化”体系的几个重点:创业者的信念、团队的成功经验和把重要节日设定为公司重要活动日等。
而中国行业公众形象研究中心主任王万军则用多个企业构建文化实施体系为例,从多个角度简述企业文化“化”的路径。他提出了一个企业文化落地模型:把企业创始人的思想固化为企业文化理论,也就是“文”的部分,再通过系统化的实施体系,达到“化”的效果,而这种教化要融合在生活、工作中的细节,最终变成员工的生活、工作习惯。依据这个模型,当企业文化形成一种习惯,所有员工自然而然地行动,企业文化才能真正落地。
两位专家的观点,以及三生搭建企业文化落地的“梯子”,在黄金宝看来,关键还是两个字——行动,其实这正是三生企业的风格。在提出“自尊敬人”文化理念之前,三生内部已经有了很多行动细节,正是这些细节推动三生最终形成了“自尊敬人”文化理念和企业文化建设。
例如,“死磕”每一个设计细节,曾为一款产品的赠品设计“七改”设计稿,力求完美,这是对消费者的尊重;让每一次会议现场“无垃圾”,这是对工作人员、环境的尊重;组织高管团队到深圳、上海、杭州、宁波的几家跨行业大企业参观学习,这是对员工价值的尊重;把三生产业园中心景观,改建为“三生忠诚人物功勋道”,并由黄金宝亲笔手书“忠诚功勋”,这是对三生志同道合、拥有共同价值观的事业伙伴的尊重。
“自尊敬人”作为一种普世价值观,三生通过实际行动展示了“尊重的力量”,也证实了三生践行企业文化的决心。2014年正好是三生成立十周年,回顾三生的发展历程,在“自尊敬人”企业文化的导引下,三生一直在完善,在成长。“心一致,行动才能一致”,知行合一才是企业文化的内涵所在。
从历史课中,接触到了心学大师王阳明的理论-知行合一,但却从未了解过王阳明一生的辉煌传奇,靠着阳光下的玻璃,我打开了这本书,也打开了心学的大门。
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明代大儒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因王守仁曾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故称其学说为阳明学。王守仁继承宋代陆九渊的“心即理”学说,提倡“知行合一”,何为知行合一?读着书,从悟道的阳明先生那里感受到了内心的声音。
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制胜决断,了然于心。阳明先生的一生,并非一番丰顺,彷徨与痛苦,从无趣到知趣,通过一件件小事,不断完善自己的内心。经过南赣剿匪、平定宁王、广西戡乱等等一件件无法想象的大事,慢慢奠定了内心的哲学。王阳明生活的时代,正值明王朝由稳定开始进入危机、衰败的转变时期。从英宗到武宗的几十年间,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日趋激化,农民起义彼伏此起,规模越来越大,地主阶级内部也矛盾重重,整个社会处在动荡之中。也正是在这样曲折的大环境下,阳明先生才将自己的心学体现逐渐完善,他的一生是不完美的。因为人到中年,就必须负起社会所赋予他的责任。这个时候,就需要内敛,有时候应该委屈求全,有时候应该忍辱负重。无论是年轻时的浮夸还是中年后的老成,王阳明都做的很好,因为他在凭良知做事。对于他来说,一个此心光明的人最希望得到的奖励就是良知给予的奖赏,其他,亦复何言!
众所周知,心学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简易哲学之一。无论是它的思想,还是表达思想的语句都让人一目了然,同时又是一门实用的哲学,它告诉了我们极易被我们忽略的真理,同时也为我们每个人规划处了一张完美的,直观的人生路线图。王阳明心学对我们有什么用,答案已不言自明。在工作生活中,只俯首于自己的心,去心中贼之私情与私、再学会用格物致知的办法去学习,心无外物,万物一体,即可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
看了这本书,对自己也有很大的触动。以前会因为一些小事会钻牛角尖,会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如果王阳明在世的话,他一定会对我说:这一切都是你的私欲在作祟,你需要的只是光明你的良知,你的这些私欲就会被控制,而你自己也会活的更加自在。光明良知的学业和事业是一步步跟进的,不可一蹴而就。在光明良知的路程中,我们应该学会听从第一感觉,这第一感觉往往便是良知发出的声音,它会指导你走向正确的道路。
我所理解的心学:不可固执自己的成见,要敢于改变自己,敢于提出质疑,敢于付诸行动。如果知行不合一,再多的知也托不起一个完整的人,人生道路上有苦难不怕,怕的是苦难到来时将自己打倒,未爬起来就先认输,只要我们勇敢的去面对人生,那么良知就不再会有乌云与尘埃的遮蔽!
——题记
背负行囊,行走于人生的悲欢离合。一扇扇人生之门,不断阻碍着我们前进的脚步,蒙蔽着我们渴求的双眼。未来的路虽总充溢着迷茫与孤独,漫长坎坷又布满荆棘,但若能放下外界的纷纷扰扰与流言蜚语,知行合一,便能获得真知,踏上星辰大海的征程。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讲,“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即懂得道理;行,即践行锻炼。知道却不去行动,就是没有真正明白。正如战国时期的赵括,虽熟读兵书,却只知夸夸其谈纸上谈兵,死搬兵书上的教条,而不去脚踏实地的实践,终死于战场,为后人耻笑。
我们常探求如何获得真知。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求得真知的办法有很多,但不论是哪一种,哪怕是最简单、最取巧的求知之道,也无法在空想中实现。思想的力量,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发挥作用。为学如此,处世亦如此。若想求得真知,就必须在“行”上下功夫,就必须学会去知行合一。
作为一位优秀的学者和诗人,闻一多先生可谓是知行合一的典范。社会风雨如磐,祖国水深火热,他由忧生爱,爱由忧生,他明白他需要给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在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上,写满了如群蚁排衙密密麻麻的小楷。他向那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潜心贯注,锲而不舍,终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对知行合一深刻的理解,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和伟大的作品,闻一多先生也由此成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成为我们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无论是知识、方法,还是道德,都需要我们拥有足够的储存。而在广泛的涉猎、仔细的研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之后,我们便会得到一个征途是星辰大海的方向。而唯有不断地探索与追求,或肝脑涂地,或骈手胝足,在无数个日夜里皓首穷经,捡拾起慎独,才能让我们顺利通过征途中的山间幽径、坦途道路和深谷岔口。
“知行合一”这一思想最早来源于明代的思想家王阳明。“知”就是认知的意思,就是指我们对一个事物的理解和判断,或者理解为“信念”,“行”就是“去做”的意思。那么,显而易见,“知行合一”就是不仅要有自己的判断和信念,还要踏踏实实地去做!这样,我们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甚至做到完美。
这一思想曾被称为“现代成功学的法典”,正是因为它是坚定信念和拼搏努力的一种结合,让无数人为之疯狂。马云,赫赫有名的商业精英。他正是“知行合一”的代言人,从刚开始做英语翻译,到后来创办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再到后来的电子商务、阿里巴巴、淘宝,这一路走来,挫折与失败也不曾少过,但最后他还是成功了。他靠的是什么?正是“知行合一”的理念!似乎每一次他都有着准确的时机判断,他把理想信念化为了实际行动,虽然历尽艰辛,但他从未放弃。我们要让自己的脑子活起来,然后去创造、去努力!再举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大家看看现在手中的华为手机,她是如何由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逐渐领先的?这要得益于公司领袖任正非了。就在前几天,美国宣布要停止向中国出口高通公司生产的“芯片”,所有的国产电脑和手机公司都傻眼了。只有华为公司还有底气,因为他们有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我们所知道的华为P10就是用的国产芯片。一个人要有正确的判断太重要了,任正非提前意识到了芯片依赖性的弊端,所以才早早开始自主研发。他的判断是对的,而且他也做到了!于是,华为将会成为下一个神话。与“知行合一”的人相反,那就是懒惰,或者只会空想不做的人了。社会上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成功永远不属于他们!大家都知道“纸上谈兵”的故事,一个只会理论,从不付诸行动的人是不可能打胜仗的!赵括很聪明,熟读兵书,能说会道,但就是很少去做,最后落得个失败的下场。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多,举个例子,一个人很想赚钱发财,他天天想,吃饭想,做梦想,但就是不愿意去动手,那他最后只能被饿死!
企业是竞争最残酷的地方,我们靠什么来证明自己,获得属于自己的权利和幸福?你的思想决定你的高度,树立了正确的信念,并不断不努力,去争取,你就能得到BOSS的认可,同事的拥护!公司不养闲人,思想要积极,行动要迅速!我们都会成功,都会越来越好!
【企业价值观和知行合一】推荐阅读:
百度企业文化价值观07-17
联想企业文化之核心价值观07-28
万科企业价值报告05-27
企业文化的价值12-19
浅谈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建设12-31
员工创意激发与企业价值09-27
企业价值评估毕业论文10-26
企业经营价值分析报告11-24
论天人合一思想在全球化中的价值05-27
娃哈哈企业价值链分析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