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英语必修二第三课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一英语必修二第三课(精选6篇)

高一英语必修二第三课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提出、内容及其影响;通过了解董仲舒及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通过比较黄老之学与董仲舒儒学的不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汉代社会由黄老之学占主导地位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发展状况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与思想是紧密项链的,对一种思想的评价要考虑到它与整个社会背景的关系。

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黄老之学的基本特征;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难点:西汉统治思想的演化及其原因

【教学内容】 导入

儒家思想的发展: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时期不断发展——秦朝时遭到打击——汉初逐渐恢复——汉武帝时成为正统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西汉初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关于黄老之学】

⊙ 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 源于:道家,但对道家思想又有所改造

⊙ 特征:以道家“清净无为”思想为主体,并吸收了阴阳、儒、法、名家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成分而形成的理论。

⊙ 是汉初统治者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对人民少干扰,所谓 “纵民之欲 ”, “与民休息 ”,“顺民之情 ”,“顺流而与民更始 ” 1.兴起的原因

①汉初,社会经济困难,百废待兴(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相争,当时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汉高祖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②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秦亡(重税、酷刑、徭役兵役繁重)的教训,采取了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

2.盛行的时间和地位

盛行的时间从汉初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

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思想界居于支配地位。

3.具体内容(特点)

黄帝和老子的学说,包括治身(养生)和治国两个方面

①从来源上讲,基础是早期的道家理论;在道、法为主的同时,又兼采阴阳家、儒家、法家的思想,可以说具有兼采众家的特点 ②其主要思想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即有为,无为就是一种作为,是在一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的作为,是在政治上少作为的办法缓和社会矛盾。在哲学上它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动能动性,倡导“待时而动”“因时而动”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4.对西汉社会的影响和之后地位的衰落

黄老之学作为西汉初年的一种有效的过渡学说,其作用:恢复和发展了经济,巩固了新生的西汉政权,使西汉初年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为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强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弊端:地方势力的发展,严重地威胁了西汉的中央集权。(汉初统治者实行的是“君无为而臣有为”的政策,中央的丞相、地方的郡守、王国的诸侯权力很大,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央集权和至高无上的皇权,构成了对最高统治者的严重威胁。如:汉文帝时淮南王刘长骄淫逾制,汉景帝时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与中央政权对立等。)

5.黄老之学由盛转衰的原因:

主观上: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的需要

【解释】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汉的国力强大,统治者特别是汉武帝不再安于“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放任状态,希望对内强化中央集权,对外反击匈奴,建立强势国家。

客观上: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汉武帝时,宣扬“有为”而治、积极进取的儒家学说,开始受到统治者青睐。

★教材小字部分补充了景、武帝时期黄老学派与儒家学派的争论,展现了这一过程的激烈与残酷★ 【过渡】既然黄老政治的实施对西汉初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为什么汉武帝时,黄老之学会被新儒学所取代呢?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1.背景(结合黄老之衰落的原因作简单介绍)①诸侯问题尚未解决,威胁中央

【材料】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 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②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豪强势大

【材料】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横,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士,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史记·平准书》 ③匈奴威胁仍未解除 【材料】“军臣单于立四岁,匈奴复绝和亲,大入上郡、云中各三万骑,所杀略甚众而去„„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 ——《史记·匈奴列传》 ④经济发展,国力日盛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董仲舒的新儒的内容)

(1)体系构成:先秦儒学并不是新儒学的唯一来源,新儒学是汉朝董仲舒以《公羊春秋》(宣扬大一统思想)为基础,吸收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有思想体系。

(2)主要内容:①“天人感应”——是新儒学的基础(目的和作用:加强君权和抑制暴政)A、君权神授论:人君受命于天,对人间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这种君权神授的思想迎合了当时汉武帝专制集权政治需要。

B、天谴论:人君无道,天就会降灾祸(如地震、冰雹等)进行警告。所以,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统治才能长久。C、影响:“天人感应”的学说,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有碍于人们正确地认识自然和社会。但是,它的君权神授的思想赋予了君主崇高的权威,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这也是汉武帝采取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也包含了限制君权,维护统治阶级长远利益的目的。

②“春秋大一统”(核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的大一统维护政治的大一统 ③“三纲五常”

【目的】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思考】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1、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法家、黄老之学、阴阳家等思想

2、天人观:“敬鬼神而远之”----“天人感应” 政治主张:“民贵君轻”----“尊君卑臣”

汉代经学把先秦儒学神学化了,虽然对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作用,但有碍于人们认识自然和社会,禁锢思想发展。

归纳总结:儒家思想的发展线索

• 春秋时期:产生 • 战国后期:发展

• 秦朝时候:遭受打击 • 西汉初年:不受重视

• 汉武帝以后:正统思想、地位独尊 3.影响

①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②从文化史上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插图《授业图》介绍了汉代经学的发展 积极:(1)政治上:①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②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

(2)思想上:儒家思想成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确立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消极:①儒学的独尊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不利于后世科技文化的发展。

②儒学成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工具,将专制集权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③儒家思想主张“人治” 与强调以制度、规则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的法治观是格格不入的。儒家思想是建立现代司法理念的最主要的思想障碍。

课后探究

汉代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

从思想内涵来看,汉儒将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的思想纳入自己的理论体系,发展与改造了先秦儒学;

高一英语必修二第三课 篇2

(1)知识与能力:了解瓦特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对世界的影响;了解工业革命中机械化的历程,调查工业革命成就在我们今天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认识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动力;养成识读经济图表的能力,注意搜集生活中有关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材料。

(2)过程与方法:结合工业革命中交通工具改进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由学生总结自己身边交通工具和方式的演变;从整体上认识英国历史发展,整理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过程,认识英国打造世界工厂的措施的全面性;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促进了社会进步,又给人类带来一些问题,结合学习请学生提出个性化的见解,并找出史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注意历史发展中经济史材料、数据和图表的阅读,养成务实的经济分析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总结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和自然观,确立以人为本、关注生活质量的意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导致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关注科技发展的方向,培养崇尚科学、不断创新的精神;科技没有国界,科技成果是人类对自然认识改造经验积累的结果,而现实世界中科技的竞争十分激烈,树立重视科技发展的观念,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教学课时:2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成就;英国发展经济成为世界工厂的措施;世界市场形成和成熟。难点:世界市场成熟过程中,如何认识列强在进行殖民扩张的争夺的同时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一些基本准则。

教学建议:

本课主要包括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和重大发明,以及工业革命的影响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初中分别在两章中介绍过两次工业革命,高中教材将两次工业革命放在一起,便于学生形成整体认识,体会人类历史上的技术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本课引言主要说明了本学习专题三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工业革命的特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工业革命都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与殖民扩张相比,没有刀光剑影,其在改变世界面貌方面影响更大更深刻。

(1)关于“‘大工业’的狂飙时代”一目,介绍了三个主要问题: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主要成就和意义,工业革命的扩展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圈地运动和手工工场的发展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的政治保障。主要成就: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纺织技术革新推动工业的发展,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英国经济的发展出现先工厂化后机械化。在动力方面,瓦特改良成功的联动式蒸汽机——“万能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利用蒸汽机作动力的汽船和火车,促进了人类交通发展。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意义: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人口的职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还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诞生。

②工业革命的扩展: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传播开来。美国机床的发明和通用部件的标准化生产,使机械化生产普及迅速,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

③工业革命对世界发展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发展了人类文明,当然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2)关于“打造‘世界工厂’”一目,介绍了二个主要问题:英国政府和企业界为打造世界工厂的措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表现。

①措施:A、政府:为适应工业社会发展需要,在政治方面进行民主化改革。应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进行法制化建设,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旧法令,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对外推行“炮舰政策”,建立了“日不落帝国”,迫使全世界为英国商品打开门户。B、企业界:利用大工厂制在对工人进行严格管理和残酷剥削的同时,还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积极参与海外殖民扩张,也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②表现:用图表材料和数据说明了工业革命使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伦敦成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修建了 “水晶宫”,向全世界炫耀取得的财富。

(3)关于“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一目,介绍资本主义市场的“世界性”和成熟的标志两个问题。

①世界市场: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使世界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生产的互补性增强,为世界市场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商品成为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高一英语必修二第三课 篇3

Unit 15 Learning

Lesson 3 Teachers Good morning, everyone!I’m very glad to voice my idea of the text “Teachers”.I’ll be ready to begin this lesson from five parts.First, let me talk about the teaching material.I.The teaching material

This text is the second part of Unit15 Modul 5 b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ublishing House.The headline is “Teachers” and the title of the article is “My teacher” and “My student”.By studying of this unit, we’ll enable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important of life-long learning, learn the features as well a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schools and alternative schools, discuss your favourite teacher and school, learn different ways help to understand things around you and discus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going abroad.After studying the teaching material and analyzing the rule of students’ growing of mind,I think the teaching aims are the followings: 1.Knowledge objects:

(1)the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use of third conditional, the usage of wish and should have done.(2)th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the lesson:(3)the students can read a text to find out specific facts 2.Ability objects:(1)To develop the Ss’ abiliti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and reading, Especially reading and speaking abilities.(2)To develop students’ awareness of cooperation

(3)To use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text to finish some exercises 3.Emotion objects: Students can discuss their favourite teachers and schools.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and the students’learning background ,I will use the following methods.II.the teaching methods In this period, I’ will take some teaching methods to help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text, and further deepen and widen their thoughts.They are: 1.Elicitation method

2.Discussion and cooperation

3.task-based teaching

4.conclusion III.The teaching aids: 1.a projector

2.a multi-media computer system IV.the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Warming-up & lead-in Activity 1 Free talk(class work)I will invite Ss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s.Q1: Who was your favorite teacher at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Q2: why do you like him/her?

Activity 2 Picture-talking(individual work)

Guide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in the text and read the brief introduction followed by pictures.Guiding Qs may be:

Q1: Who’s she/he?

Q2: Is he a student or a teacher?

Q3: What kind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do you think they have?

Goal: To lead up to the topic, get Ss to warm up and arouse their interest in the topic.Step 2: Reading Task1: Fast reading Activity 1 Skimming(class work)

Ss are required to go through the whole passage quickly to get the general idea an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first or last Para of the article(or the first sentence or the last sentence of each Para.)

Goal: To develop Ss’ reading skill---skimming, that is, how can we get the general idea of a passage as quickly as possible.Activity 2 Scanning(group work)

Encourage Ss to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see how much they understand the text, and to decide if the statements below are true(T), false(F).Check the answers: Task2: Detailed reading 1.Listen, read the text and answer these questions.Check the answers: Step3 Post-reading Test your memory

Complete the sentences from the passage from your memory.When Graham came into my class, he was

a bit

“_________”.Step 4 Language points

a bit

有点儿,稍微

be full of

充满 Step 5 Grammar

Wish

Should have done Step 6 Discussion

Activity 1 Discussion(class work)

Write a few comments that the person in each picture would make about the situation they are in.Use wish or should /shouldn’t

Example: SA:I wish it wasn’t raining.SB: SC:…..3 minutes later , I’ll ask several students to voice their opinions.Activity 2 Individual work Think about what has happened in your life and what you did or didn’t do over the last year.Express your regrets using I wish and I should/shouldn’t have.Tell the class something about

高三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篇4

天然气的利用:优点:①干净、清洁、使用方便;②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

地位:我国将天然气开发和利用作为21世纪初能源结构优化和石油工业产业升级的重点

天然气的分布(陆上):特点: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分布地区:四川、陕甘宁、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

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开发利用格局:

①东部油气田(东北、华北)产量递减;

②西部地区是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③西部地区油气开发的限制条件(a勘探开发资金短缺日益严重b西部地区对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有限c现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外运需要);

高一英语必修二第三课 篇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2、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分析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二、教学重点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教学难点: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性质的国家中,我们公民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本课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去揭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纱。

(二)进行新课

学生做探究活动一

教师点评:

1、从国家政权方面看,国家政权从掌握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并为其服务,转变为掌握在人民手中,为广大人民服务。

2、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二、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基本理论

(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从历史上看,国家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它的产生、存在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教师点评:国家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制,从而产生阶级、阶级对抗,统治阶级为镇压被统治阶级反抗而建立的暴力机关。由此可见国家之本质。

(2)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页“专家点评”,了解国家性质的有关常识。学生活动:阅读课本。(3)国体及其决定因素。

国家的性质又称国体,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引导学生思考说明什么问题?)

根据国家性质不同,可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的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

教师活动: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社会各阶级、阶层在我国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和相互关系。请大家思考讨论这个问题,并总结我国政权的特点。

教师总结: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最大特点在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掌握政权,享有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因此。政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主要体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上。

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5-6页,看看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在哪里?分别是什么意思?(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二是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二是表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链接”,思考、体会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3)、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民民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6页“人权材料”,举例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只能是具体的、相对的。

【释疑】怎样理解“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绝对的”?

(1)主权高于人权。人权在本质上是属于一国内部管辖的问题,没有国家主权,人权就无法实现。(2)人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由于各国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的状况有很大差异,因而对人权的认识往往并不一致,对人权的实施也各有不同,不能用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权标准来简单地裁判和衡量别国的人权状况。西方发达国家提出所谓“人权高于主权”论、“人权无国界”论、“人道主义干涉”,其实质是借口人权问题干涉别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内政,利用人权问题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政治标准和发展模式,这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事实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不是空洞的一句话,而是具体的、相对的,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很多方面,但最根本的是生存权和发展权,保护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得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职能

教师活动: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除了对人民实行民主的职能外,还具有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职能。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要保留专政职能?

教师点评:保护人民民主权利不受侵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民主与专政

(1)民主及其阶级性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6页民主的含义,思考:应该怎样理解民主的含义及其阶级性?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首先,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同专制独裁制度相对立的。其次,民主具有阶级性,他的平等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共同管理国家,都是在一定阶级范围内的,是在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只能是适用于统治阶级,而不能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主要是依靠暴力进行专政。(2)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

教师活动:同学们可以看课本P7页,思考我国的民主与专政,在什么地方互相区别、互相对立?在什么地方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并运用这一道理评析观点一、二。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统治阶级实行民主,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是国家政权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这一点上,一切民主国家是一样的,但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真正实现了大多数人的统治,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观点一只看到它们的相同点,观点二只看到它们的不同点,都是片面的。

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现阶段如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坚持对敌对势力的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安定。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的时代内容

(学生阅读课本)

高一政治第一课第二框 政治权利与义务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二、教学重点: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教学难点: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

(二)进行新课

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8-9页,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内容?(1)、含义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就是公民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3)政治自由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政治自由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的两个观点,并思考如何理解政治自由才是正确的?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自由是相对的,以法律为基础的。行使政治自由不能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因此,观点一错误,观点二正确。(4)监督权

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

2、公民的政治义务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10页,看看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应该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应该自觉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2)、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也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这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教师活动:大家可以看课本P10页,思考公民履行政治义务应该做什么?

二、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渡:知道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呢?下面我们就学习有关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是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履行义务、适用法律。

表现: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的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教师点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从执法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不是绝对的平均。(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权利和义务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对公民的要求: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另一方面,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只有履行义务,才能获得相应权利。(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三者利益关系: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必须把三种利益结合起来。

如何结合: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三、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页,思考图中反映了我国公民行使了哪些政治权利,履行了哪些政治性义务?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总结、点评;本节内容讲述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有关常识,通过学习,要自觉树立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遵循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一课第三框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正确理解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问题。

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分析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二、教学重点: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教学难点: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三、教学过程

一、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问题情境:“网络暴民”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新词。从原来在论坛里的相互谩骂,到名人博客上的群体而骂之,再到著名的铜须事件、虐猫女事件;从谩骂,到人身攻击,再到揭露隐私,甚至直接在现实世界中进行攻击,网络暴民的行径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他们的表现为:主观上有意制裁别人的倾向,出口成“脏”,不经当事人允许就,威胁当事人人身安全,动不动就质疑当事人的道德品质,等等。言论自由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的政治权利,但是行使言论自由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之内,有的网络言论,擅自公开别隐私或凭空配杜撰,这不仅仅是违背道德底限,也是违法的行为。因此有网友建议,要通过法律法规,直接给予“网络暴民”应有的惩罚。

问题探究:网络暴民的行行径给我们什么警示?我们应该怎样行使自由权利?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宪法赋予公民广泛参与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这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问题情境:2004年6月,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人大代表张世昌教授在一份关于沱江污染事故的汇报材料上再次提出了四川省长应向全省群众道歉的要求。沱江污染事件使至少100万人受损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干吗要省长道歉?他说:因为环境保护法讲得很清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辖区的环境

质量问题负责,而地方各级政府实行的是首长负责制。

问题探究:张世昌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作为一名公民,要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张世昌教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是我们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也是区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标志之一,是政府的廉洁。只有人民参与,才能监督干部达到廉洁的水平。标志之二是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世界才能更好地认识中国。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国际竞争与合作对每个国家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当代国际竞争中我国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关心中国命运,维护国家利益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维护世界和平的发展,是我们政治生活中的部分。

认识世界的格局。认识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认识国际竞争中的机遇和挑战。是政治生活的部分。

2、我们总要参与,我们总会参与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存在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政治生活更多地涉及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问题。影响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政治生活涉及到国家的经济政策,涉及到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与我们息息相关。如就业问题,人民币的稳定问题,收入增加问题,学校选拔人才的方式和方法。

(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学习政治知识,有助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提高明辨是非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助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有助于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观念,有助于树立民主和法制观念,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政治体制,政治政策、政治机关、宪法、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对我们参与政治生活十分重要。(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问题情境:迄今为止,中国共有4位自荐候选人成功当选县区级人大代表。以自荐形式参加竞选正在成为中国基层人大选举的新亮点。这些毛遂自荐的参选人,有的成立“选举事务办公室”,有的在选区游行宣传,有的通过网络、张贴海报发布竞选宣言,竞选方式的专业化倾向甚至令前来采访的西方记者也大为惊叹。

教师引导: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是多样的。如参与选举,民主监督,管理,决策,社团活动等。

对于中学生来说。参加学校的时事政治学习,养成读报看电视新闻的习惯,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参加共青团活动等。这些都是重要的实践形式。

必修一 第三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 篇6

三维目标

1.分析、理解诗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诗人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深厚感情。

2.分析诗中细节的描写和排比句式的运用及其对诗歌感情表达的作用。

3.朗读法,通过朗读体会句式运用的妙处和诗人的情感。

4.合作讨论,深入探讨诗歌的深层含意。

5.思维拓展,感知不同文体的不同特征。

6.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教学过程

一、导入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中国诗坛上一颗明亮的星。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颠覆政府”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1933年1月的一天早晨,牢房阴冷,铁窗临风,窗外晓雪飞舞,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这位只有二十三岁的诗人,不禁想起了用乳汁把他养大的保姆,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

二、整体感知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空气里长大”的。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

三、初读课文。(分人朗读)

提问:读了这首诗后你知道了一些什么事?有什么感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明确:

读了这首诗后我知道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长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劳。她爱“我”如自己的儿子。她只活到四十年就离开了人世。

整体感受:这首诗不仅坦露了诗人深沉的内心积郁而且为我们中国的农村妇女树立了一尊朴素庄严的塑像。那种积郁首先来自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公正的事物,来自他对农民命运的关切。

作者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四、把握诗人感情的律动,给课文分层次。

提示:如果把诗分为三部分,如何划分?参考课后思考第二题。如果把追忆部分再分,从那儿分?

第一部分(1—2节)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

第二部分(3—8节)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

第三部分(9—11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

第四部分(12—13节)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

诗是诗人感情的载体,这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全诗13个诗段,概括每个部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第1部分:怀念与痛悼

第2部分:眷恋与感激

第3部分:同情与控诉

第4部分:讴歌与赞美

五、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诵

2、看前两节诗,一共十行倒有三行重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学生发表看法。

反复,突出诗人永难忘怀大堰河的养育之恩,浓浓托出深深怀念之情。

3、这三段中,大堰河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学生谈谈。

连名字姓氏也没有,以她村庄的名字作名字,大堰河又是一个童养媳,后来又是地主儿子的保姆,在养活地主儿子的前提下养活自己。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的典型。

4、诗中,称呼时而用“她”,时而用“你”,这怎么理解?你换一下试试。

用“她”是客观的交待,用“你”是表达亲切的深情。

总结:第一部分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怀念之情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部分。

1、第三节几个镜头?这些镜头给你什么印象?

被雪压着草盖着的的坟墓、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门前的长满了青苔的石椅,全是冷色调的。

这些镜头描绘了一种荒凉、寂寞的惨淡景象,故居已人亡物非,破门关闭,一点点园地已被典当,几根枯草在瓦缝中瑟瑟发抖,门前石椅上长满青苔,再也不见往日疼爱。暗示大堰河生前的贫困和死后的寂寞,浸透着诗人的伤痛、怀念之情。)

2、从第四节起诗人以诗来概括大堰河一生的遭遇。

大堰河一生干过两种活,在诗人小时,他是乳母,诗人五岁后她便做了佣工。哪一节突出她的“乳母生涯”,哪那一节突出她的“佣工生涯”?(4节,7节)

3、朗读第四节,是一个排比句,这些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这些排比句一方面了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养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 处处给他以爱抚, 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及对乳儿无私的爱。我们感到,这里尽管贫穷尽管粗陋,但这里有母爱的拥抱和抚摸。

4、第七节,在具体描写大堰河的佣工生活时,为什么每一句都用“她含着笑”开头?大堰河为什么笑?这表现了她什么品格?

用了六个排比句,描写大堰河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地承担着如此繁重的劳动:

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但又始终含着笑,这突出了她勤劳、淳朴、宽厚、善良、本份,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

5、作者一方面表现大堰河的勤劳、淳朴、宽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尢大堰河对乳儿的爱,诗中写大堰河对乳儿的爱采取了多种方法,第四节通过大堰河的乳母生涯浓墨重彩、反复铺陈正面抒发大堰河的爱的的话,那么笫五段是用什么方法?第六段呢?

第五节是淡笔点染,侧面烘托。用设问句“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间接地表现出她对乳儿离开的依依不舍和对乳儿内心的疼爱。

第六节跟第四节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第四节说在大堰河家虽然物质条件很差,但蒙受的是深挚的爱。第六节说虽然物质条件很优裕,但精神上极其痛苦。在大叶荷家中,在将近五年的寄养中,他承受了乳母超越生母的爱,感受了亲人般的温暖,离开了乳母,便离开了母爱,这在幼小的孩子来说,是最最痛苦的事。尽管新家中挂着“天伦叙乐”的匾,实际上孩子失去了天伦叙乐。通过对比,反衬出大堰河家中虽然贫穷却充满欢乐充满爱)

5、第八节,又一次正面写大堰河对乳儿挚真的爱,在年节里,大堰河为了她的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把他乳儿画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对她邻居夸奖她的乳儿。这些描写,已经尽至了,但作者又深挖一层,把大堰河心底里的深情展示了出来: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描写绘声绘色,栩栩如生。“诗人应该是典型的事物之敏锐的直观者”,艾青正具备这种敏锐性。透过大堰河宽厚善良的一举一动,发现了她的心灵。大堰河对她乳儿的爱原来如此深切真挚,就连梦中也念念不忘!她乳儿幸福就是她最大的满足!这个梦,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推向了高潮,倾注了她那慈母的深情。但是这个梦是不能说的,因为这个梦对大堰河来说是非份的,是一种执着的明知不可能实现却始终不能忘怀的期待。

二,学习诗歌第三部分

1、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所给予她的,却有贫困和苦难。她活着,对于世界是无私地赠予,不停的劳作,毫无保留的贡献她的一切——从血汗、乳汁、到赤诚的心,而直到她死,世界给予她的,是什么呢?(朗读)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人世生活的凌辱,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2、这里,用了一连串的数量词,有什么意义?

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技术“几束”、“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可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对比之中。

她死后,丈夫也死去,儿子除了做土匪当炮灰,便只能做伙计当奴隶。真实的笔触,包含着控诉的心声。诗人自己,终于彻底背叛了他出生的那个阶级,而与养育他的那个阶级结成了真正的兄弟。所以大堰河不仅滋养了诗人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滋养了诗人的精神。

三、学习诗歌第四部分

1、第四部分是诗的结束,作者从对往事的回忆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与开头相呼应。

朗读第12节诗歌,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了对保姆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12节诗人用六个“呈给你”和两个“呈给”的排比、反复,饱蘸激情,盛赞大堰河的灵魂乃至亲抚过自己的手、唇、脸颊、乳汁,情感奔放通畅,是抒情高潮。最后一节回应开头,重现诗的主旋律。整首诗结构严谨,一气呵成。

2、如何理解“紫色的灵魂”?

一种看法,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紫气东来”、“紫禁城”。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

上一篇:oled发展现状及前景下一篇:十八大精神及党史知识竞赛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