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爱上阅读(共14篇)
每天固定阅读时间,使之成为习惯
每天固定时间陪孩子一起阅读,并且成为一种习惯。比如睡觉前1小时就是绝佳的读书时间。
通过亲子共读,你们可以增进亲子沟通,在孩子心里,这也是非常美好、值得怀念的时光。
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最难得的是坚持,尤其是父母的坚持。每天不管有多忙,也要给孩子留出十几分钟时间,一同读书、分享观点。这对养成孩子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在家里设置书柜、书架,打造一个阅读角
根据家里的条件和情况,布置出一个小小的阅读空间出来,不管是大的书柜,还是小的书架,营造出阅读的氛围。
钱钟书和杨绛爱读书是众所周知的。他们的家中大部分空间都被书桌和书柜占据着,女儿钱瑗耳濡目染,从小就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
“读书是最好的家风,书架是最好的不动产。”让家里有书,让书本触手可及,这是最自然地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方式。
经常带孩子去有书的地方
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或者书店,这些地方不仅能提供舒适的读书环境,还能调动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人们穿梭于书架摊位之间,挑选着心仪的书本,孩子坐在地上看书,在这种飘着书香的环境中,孩子很容易受到熏陶;而且在图书馆或书店,孩子更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
等这次疫情结束,不妨多带孩子去逛逛书店、图书馆,拉近孩子和书之间的距离。
给孩子阅读的自由,不粗暴地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
曾经有位妈妈抱怨孩子爱看闲书,她觉得闲书对孩子一点帮助都没有,一看到孩子读就着急。
其实在孩子的早期阅读中,如果他很喜欢读某本书,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不要带着偏见去制止、甚至指责他。
作家梁晓声先生曾经讲述自己的童年读书经历,谈到闲书,母亲是支持他阅读的,买粮、买煤、买劈柴,剩的三四分钱,母亲都会对他说:“你留着(买小人书)。”那时候,包括父亲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读闲书是在浪费时间,唯独母亲本能地认为闲书里一定有做人的营养。童年的闲书,成为他养成阅读习惯的早期推力。
读书应该是一件快乐且自由的事。当孩子拿起一本书去读,能完整地读完它,已经是专注力和耐心的体现。家长此时应该注重引导,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不功利,不把阅读当任务
阅读的好处有很多,比如可以识字、可以提高孩子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还能学习到很多道理。结果,有一些家长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当成一件十分功利的事情,只关注孩子能学多少东西。
选择书的时候主要看对学习有没有帮助;在孩子看书时,提出很多记忆与背诵要求;还有的妈妈给孩子选书,选的都是名家大作,孩子阅读结束,还会“考”孩子……
太功利,会把阅读变成孩子的负担。
不要用阅读当作惩罚,也不要用奖励“诱导”
有一些家长会用读书的方式来惩罚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在读书的.时候,就会出现被处罚的感觉,这明显违背了父母的初衷,打击了孩子读书的积极性。
同样的,也不要用奖励的方式哄着孩子阅读。比如:读完一本给你吃好吃的、读完给你玩半小时手机,诸如此类的话都不适合对孩子讲。
要让孩子知道,阅读是生活中的好习惯,是自愿自觉去做的事情。
再好的教育方法都抵不上身教
在养成孩子阅读习惯的过程中,父母是需要花时间和心思的,不管是早期的阅读启蒙、亲子共读,还是带孩子买书、看书……这其中,最难但是效果最好的方法是父母也要多读书。
如果一个家庭中,爸爸妈妈都热爱阅读,小孩也会耳濡目染,把读书当成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当家长们重视看书这件事,孩子也会重视,当家长每天看书,那么孩子也认为读书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幼儿阅读的目的, 并不在于单纯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 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 选择什么样的书才能激起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 至关重要。
对于一两岁的幼儿来说, 色彩鲜艳、内容单一的图片或卡片是不错的选择。成人可以指认画面中的物体和名称, 如日常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动物、水果等, 让孩子在幼小的头脑中建立起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对于两三岁的幼儿, 成人可以选择一些有故事情节的图画书, 通过提问和引导, 让幼儿从中寻找答案。如果幼儿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就可以根据他的爱好和兴趣, 选择一些图画故事书。总之, 选择什么样的书, 要立足于幼儿的身心发育特征, 重在培养兴趣。
幼儿的阅读习惯多是从“听”开始建立的。每个幼儿都爱听故事, 所以经常给幼儿讲书中的故事, 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专注的倾听能力, 更有助于培养幼儿对书的兴趣。试想, 一本本薄薄的小书中, 不仅有幼儿身边的事物, 有五彩斑澜的世界, 还有美丽动人的故事、曲折丰富的情节, 大千世界, 尽在其中, 怎能不激起幼儿对书籍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天长日久, 孩子自然会在内心深处形成对书的热爱。当然, 成人在讲故事的时候, 还可以让幼儿边听故事边看图书, 听与读同步进行, 让幼儿体验故事与书本之间的对应关系, 体会阅读的抑扬顿挫和其中人物语气的不同变化, 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幼儿的可塑性最强, 要想让幼儿喜欢读书, 成人必须首先做出榜样。晚饭后和睡觉前, 是最佳的亲子阅读时间。关掉电视、电脑, 远离电子屏幕, 一家人围坐在书桌前, 捧着喜爱的书, 一起阅读, 一起分享, 一起交流, 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幅景象。陪幼儿读书是培养幼儿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当然, 成人也要借这个时机指导幼儿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比如, 在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时, 要教孩子学会观察前一页图画和后一页图画的不同与联系。如果可能, 尽量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 讲出画面的内容。当幼儿学会讲述图画故事后, 成就感会让他对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同时, 让幼儿复述图书内容, 也会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文;情感;艺术;人格
学生一贯不喜欢语文,尤其是农村最明显。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我觉得还是在教师自己:出于应试的需要一味地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忽视了语文自身的特点、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使原本最容易引发情感共鸣、学得最轻松的科目变成了最枯燥无味的科目。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挖掘语文的情感美,让学生爱上语文
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作家情感的真实流露,都有着陶冶性情、启迪心智的作用,都有着无与伦比的美感。我们要深入地挖掘其中的每一个情感切入点,以其真善美去激发学生咀嚼品味、感悟欣赏,得到心灵净化的目的,从而爱上语文。优秀的古典诗文最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的磅礴豪迈、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温婉细腻、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闲适等,学生往往最喜欢。我总是尽量让他们反复诵读、品鉴妙处、交流感受、比较优劣,在与名人的对话中反观现实、对照自己、引发共鸣、有所感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让学生爱上语文的最好办法。
二、改变教学方法,讲究授课的艺术美,让学生爱上语文
改变教法,使自己的教学充满艺术性,是让学生爱上语文的又一个选择。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师生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也选择了更多的富有艺术性的教学方式。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语文
答记者问可以加强学生与作者心灵的沟通,课本剧表演可以透彻的展示人物内心,新闻发布会可以提纲式的概括课文内容,配乐朗诵可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深层理解,故事新编可以促进学生以新的视角审视文章的构思……
2.开展研讨,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语文
小组展示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全新的学法,学生在自由平等、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究语文、开启智慧,既融洽了关系,又增强了效果互助。
3.加强实践,让学生在体验中运用语文
走出课堂,深入生活,在自然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感受语文,在体验中锻炼语文,在运用中检验语文,让语文学生成为成长的一部分。
三、加强文化修养,展示自身的人格美,让学生爱上语文
语文教师必须是文学爱好者,有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素养,才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语文教师必须是做人的导师,课堂所讲与自身展示浑然一体,才能信服学生、感化学生。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和文化修养,以真的品格、善的行为、美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做学生知的导师、行的榜样。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摘要:阅读能积累丰富的词汇,建立良好的语感。儿童的天性都喜欢听故事,这是阅读的最初也是最大动力。不要给学生规定阅读内容,一切以“兴趣点”出发。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方式激发阅读兴趣。调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使其能获得阅读的乐趣从而坚持阅读。生活中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源点随处可见。开展阅读活动,展示阅读成果,提高阅读兴趣。
关键词:积累语感;兴趣点;个体差异;快乐阅读。
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何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怎么才能让学生掌握作文技巧。讨论的结果便是:写要从读入手,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写作。写作需要积累语言,建立语感,大量阅读便能积累丰富的词汇,建立良好的语感。古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现在的小学生而言,大部分还只停留在课本阅读范围之内,而只通过几篇优秀范文、几节写作课,就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不现实的。国家通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而根据一些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小学生阅读量非常低,尤其是农村小学,甚至有一些学生的课外阅读几乎为零,这是非常值得引起教师和家长注意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一项重任。对此我有一些浅显的想法,在这里和广大语文教师进行探讨。
一.没有不爱阅读的孩子。儿童的天性都喜欢听故事,这是阅读的最初也是最大动力。不爱阅读的孩子是因为他还没有读到自己爱读的书,没有遇到能吸引他的故事。孩子听大人讲故事,这就是最初的阅读。有趣的情节,优美风趣的语言是孩子听得津津有味,阅读也是同样的道理。我认为孩子最初接触课外阅读,也要从故事入门。对书中内容的强烈好奇,促使他一读为快,好奇心得到满足,从阅读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因此喜爱上阅读。
二.不要给学生规定阅读内容,一切以“兴趣点”出发。我们给学生规定的内容,有可能不是他们喜欢读的内容。没有兴趣,即使是读了,也不会深入人心,更不会坚持长久。持久的阅读来源于有趣。孩子不爱读书,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在读书的过程中享受过愉悦、乐趣,相反却觉得这是负担、麻烦。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阅读对他来说是魅力、动力、引力,不是压力、费力、无力。我们给孩子
划定的范围,往往带有目的性、针对性、狭隘性。我们普遍认为,作文指导、儿童文学、童话故事这些少儿读物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才是真正“有用”的。其实,孩子阅读的范围应是广泛的的,名人名著、人物传记、历史资料、天文地理、科学技术、长篇小说,乃至武侠传奇,只要有兴趣都可与拿来读。当学生对阅读这项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对大量的文字语言不再抵触,把阅读当成和吃饭、玩耍一样的生活中的一部分时,再去要求学生读那些“有用”的书,才会达到快乐阅读的效果。
三.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方式激发阅读兴趣。对有一定阅读基础,自己本身很喜爱阅读的孩子,鼓励其广泛阅读,可推荐试着读一些长篇名著,教师也可以和学生探讨所读内容及收获;对学习良好,却很少课外阅读的孩子,可以鼓励他们读一些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文学作品。如课文作者所做的其他文章,某篇课文所节选的文章原文,以及和课本相连接的背景资料、话题延伸等。而对那些学习稍差,从不阅读的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可以推荐他们读神话故事、英雄人物传记、世界探险之类的书籍,甚至可以鼓励他们读武侠小说,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只要能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从阅读中体验到快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切忌急于求成。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表面上看是个漫长的过程,实际上是最有效的捷径。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一般都只着眼于现在。学生所读的书不一定要辅助教学,也不一定短时间就见功效,阅读也许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要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必须在长年累月的阅读实践中,慢慢领悟,逐渐积累。一个能坚持阅读的孩子,他从书中体验自己不能亲身经历的生活,感悟大量人性美的一面,欣赏语句流畅文字优美的语言,就渐渐储备了一定的综合素养。就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凡从小有大量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平淡。所以大量阅读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正确的表述能力,还有灵活的头脑、敏捷的思维,从而展现创作才华。
阅读并不一定要求学生记住,会复述,会背文字优美的段落,这些要求往往会打消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像看电视、玩游戏一样的趣事,他们才会真正的喜爱这项活动。学生阅读量大了,语感积累到一定程度了,语言组织能力增强了,自然写作水平也就提高了。
五.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时机鼓励阅读。生活中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源点随处可见:家里买来电器,家长让孩子帮忙看看怎么安装、使用,正是给孩子提供了阅读说明文的机会;用课文故事做引子,“欲知下文,请读某书”,我班学生在这一段时间就积极读了《爱的教育》、《昆虫记》《王尔德童话集》等书籍;小学生爱看动画片,近期正在某少儿频道热播的动画片《三国演义》非常受学生们欢迎。教师可以趁机鼓励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去读儿童版《三国演义》,教师也挑选精彩情节看看,抓住时机和学生交流,学生一定会兴趣大增。还可鼓励他们比赛,看看谁读得快,读的详细,情节讲的动人。如果学生能耐心看完,说明他们已对阅读有了兴趣,继而再鼓励他们阅读其他作品就会有信心了。
六.开展阅读活动,展示阅读成果,提高阅读兴趣。让学生展将课外阅读中所读、所思、所得做广泛的交流,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快乐情绪。小学生好胜心强,教师可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开展各种读书竞赛活动,如长篇速读、短篇精读、认识名家、好书推荐、片段摘记、内容简介等。另外还可开展专栏性活动,如每人每周阅读一个长故事,定期举办故事会,评出故事大王;每人每天搜集一条名言,编辑名言集锦;课前五分钟朗读;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编写读书手抄报,还可有长篇连载。这些活动能使学生明白读书不但有趣,而且有益,只有让学生尝到了读书的甜头,体会到阅读的快乐,阅读的兴趣才会持久而浓烈。
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还需要家庭的支持。有些家长觉得给孩子买课外读物是耽误孩子学习,荒废了背课文背单词的时间,买复习资料还可以,买课外书没用,这都是极其错误的观点。给孩子报作文补习班,不如丰富家里的书橱;给孩子买好吃好穿,不如给孩子多买几本好书;带孩子逛商店,不如带孩子逛书店。正确的做法应是家长不光要鼓励孩子读课外书,从时间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对于不爱阅读的孩子还要陪读,想办法调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使其能获得阅读的乐趣从而坚持阅读。
作为中高年级的学生,必须要提高阅读的速度学会快速阅读,并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不仅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分心、不走神。还要用较快的速度默读,有意识地提高阅读的速度,同时记录自己的阅读时间。但并不只要速度囫囵吞枣就可以的,还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那如何做到既让学生快速地阅读,又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首先提醒学生记录阅读所用的时间。这里的时间不是目光扫过文字的时间,而是要在理解文章后,再记下的时间,做到边读边思考,一边读一边理解文章的内容。
其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注意力要集中,不分心,边读边思考,阅读与理解同步进行。比如读到“每年汛期幼儿教育,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这一句时就知道,人们过小溪时非常麻烦。
再次要引导学生掌握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1、在阅读的过程中采用默读的方法、不回读。
在默读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词语的大体含义,比如,在阅读过程中不明白“渑池、缶、瑟”等词语的意思,但是能够猜出表示的是地名、乐器的名字,不影响理解文章的内容,就不用管它们,继续读下去,这样就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
2、连词成句的读,尽可能地扩大眼睛所看到的地方。
读“秦国的国君历来不收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读这一句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尽量将视域放大,尽量看到“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不要一个词一个词读。又如在读到“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这一句时,按照逗号、顿号的间隔来读,就比较慢,如果眼睛直接一扫而过,阅读的速度就快多了。
最后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完文章后要进行交流,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
一是可以交流学生阅读的时间,让他们的阅读速度有一个比较,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阅读速度的快慢。二是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可以结合具体的地方做简要分析。例如自己是如何连词成句的阅读的,遇到不了解的某个词语自己是如何处理的。三是教师可以根据作品出示一些选择或判断题、也可以让学生写一写文章的主要内容,以便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比如在快速阅读完《将相和》这篇文章后,我出示了一些问题: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
2、课题中的“将”和“相”在文章分别指的是谁?
3、文章中主要讲了哪几个小故事?
文章中有那几个主要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这种快速默读的方法要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不断进行尝试和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要求:文章必须是短小精悍的,要亲切感人,贴近生活,文笔要流畅优美,含意隽永深长,哲理性强。每周可以选取至四篇,这些选取的文章就是所谓的“标本”。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这些“标本”贴在“标本夹”的扉页上。做过黑板报的同学运用起这种方法会相当容易,因为两者之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没办过黑板报的同学就用不好这个办法。
因为古文的内容与背景与现代生活相隔的时代过于久远,所以大多数学生对于古文的共同感受是:难背诵,难理解,学了之后还感觉没有实际用处。于是他们就从心里排斥古文,不愿学习古文。面对这种情况,如何让学生爱上文言文,就成了语文教师需要探究的问题。在长期的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一、掬起生活的浪花,体味文言的精彩
生活与语文就像珍珠项链上相邻的珠子,紧紧地靠在一起,永不分开。虽然文言文有上千年历史,然而在生活中只要你留心,她依然在某个角落熠熠生辉。如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第一句话就引用了《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不仅表达了对各国运动员和来宾的欢迎,而且显示了中国的渊源文化。又如在曾经热播的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紫薇和尔康的爱情誓言是:“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这句话出自汉代的《乐府民歌》中的《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才敢与君绝!”这首诗歌的意思是:“上天啊!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等到大山变成为平地,江水枯竭,冬天想响起了雷声,夏天下起了雪,天和地合在一起的时候,我才和你决裂!”诗歌用了五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来表达对爱人的忠心和对爱情的坚贞,堪称千古绝唱。当我们从身边的人身上学到了知识,就会由衷地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在恶劣的环境中还能够洁身自好,就不禁会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于语文的学习,有这么一个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凡此种种,尽管初一的学生听得有些懵懂,但已能明显看到他们眼里对学习古文的欲望。
二、运用高科技手段,拉近古今的距离
多媒体走进课堂,早不是新鲜事。多媒体的运用,不仅让语文课堂的容量变大,而且变得更多彩。例如,在教授《论语》时,首先要对中国人思想影响深远的孔子作介绍。在介绍孔子时,我并不仅仅局限于为学生阅读那些介绍孔子的枯燥文字,而是借助多媒体,有声有色地介绍孔子:孔子像、孔子授课图、山东曲阜孔庙、孔庙中孔子的塑像、孔庙中孔子讲学的杏坛、孔庙中孔子的坟墓,然后是两段简介孔子的视频。为了说明孔子在国外的影响,又提供了以下图片:韩国的孔庙、日本的孔庙、新加坡的孔子塑像、日本研究《论语》的著作、法国巴黎1788年出版的《中国著名哲学家孔子生平》等。到了这个时候,学生已被孔子的魅力深深吸引,由衷地对孔子升起一股敬仰之情。所有这一切,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孔子不再是一个枯燥无味的名词,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就站在我们面前,正在对我们谆谆教导。再来学习关于他言行的文章,聆听圣人的教导,学生当然非常乐意,甚至还有点迫不及待了。
三、诵读形式多样,探究人人参与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对于古文的教读也完全可以形式多样化,打破以往学生一味“之乎者也”诵读的单一模式,让读书成为一种乐趣。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1)教师示范诵读。教师的标准范读让学生有了朗读的依据,看到老师可以将拗口的古文念得如此抑扬而熟练,学生也会觉得诵读古文也并不是难事。遇到长的古文,我还会示范背诵,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等,从而更增强学生的信心,激起他们和老师一比高低的斗志。(2)学生之间的赛读。学生之间的比赛朗读,可以是个体之间进行,也可以是小组之间进行。在比赛诵读中不仅加快了背诵古文的速度,而且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赛读,赛的是断句准确、语调抑扬顿挫、情感把握到位。(3)领读。主要是赛读优胜者的领读,从而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生中形成人人争当领读者的气氛。(4)循环朗读。通过循环往复的朗读再现当时的写作场景,体会作者的心情,如《大道之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醉翁亭记》等按小组循环诵读直至烂熟于心,达到识记的目的。
大多数教师教授古文文意都以讲授法为主,根据我长期的教学经验,我以为合作探究效果更为明显。具体做法是:在疏通文意时,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参照课文下面的注释或借助古汉语字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可以猜读,猜的过程其实是领会整篇文意的过程。将无法疏通的字句圈画出来,然后全班同学共同解决,最后老师加以明确,强调重点字句。这样的形式就是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给调动起来,让所有学生都由原来的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当然也不拘泥于这一种形式,当遇到特别拗口难于理解的语句时,老师可以直接讲解;当遇到特别浅显的语句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解。
一、营造平等的课堂氛围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素质教育对语文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语文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过程是追求美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营造和谐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在美妙的课堂中遨游是学生爱上语文课的关键。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总是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换位思考,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平等交流、平等对话,从不以长者自居,更不把自己当成知识权威,而是与学生一起探讨,一起交流。这样学生的情感需要就得到了满足,学生在平等和谐的环境里,得到了尊重和认可,他们就会愉快地、轻松地投入学习之中。例如,在学习《我坐上了飞船》等课时,我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尊重他们的不同思维模式,与学生一起谈思想、论感情、说认识,和学生一起沉浸于作品情感之中,师生在平等的氛围中一起发现、一起探索。试想,这样平等和谐的课堂,学生能不喜欢吗?能不爱上语文课吗?
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一首歌中唱到:一个呀和尚挑呀么挑水喝,两个呀和尚抬呀么抬水喝,三个呀和尚没呀么没水喝,也有人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就是一条虫,这充分说明了我们中国人有很强的单打独斗能力,却缺乏合作互助能力。这与新课改要求的平等、合作、互助、竞争等理念相背而驰,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常常采取小组合作表演、合作朗读、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等课时,我让学生这样学习:第一步,学生自由读,选出自己喜欢的角色;第二步,分配角色,根据自己和小组需要定角色;第三步,展示成果,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他们主动合作,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主动性。试想,学生自己做主的课堂,他们能不喜欢吗?能不爱上语文课吗?
三、采用激励评价方式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与深入,教师的评价观念与评价方法也有了很大变化,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激励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从不简单地评价学生的“对”与“错”,而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身心需要,给予学生激励与表扬,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例如,在学习《坐井观天》一课时,当我讲到“小青蛙”成天坐在井里,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时,我班那个爱做小动作的赵冲(化名)一下站了起来,他说:“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您经常批评我们上课坐不住,可是青蛙坐得住啊,它坐在井里很多天了,这点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啊?”听了他的话,我本想把作者的写作意图给他讲清楚,可是一想,孩子有孩子的想法,他能看到这一点也是难能可贵。于是,我这样对他说:“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你想得很对啊,青蛙能做得住,从这一方面来说值得我们学习,你是不是很佩服青蛙呀,老师相信你以后会做一个守纪律的好孩子的。”从此以后,林佳颖(化名)同学在课堂上很少做小动作了,他的学习也越来越好,试想,学生在老师的激励中能不高兴吗?能不爱上语文课吗?
总之,要想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课,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教师就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我相信,只要教师彻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喜欢上老师,爱上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
参考文献:
郑少秋.创设语境 还学生自主 让学生乐学[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4).
饮食不均的5个后遗症
1.便秘是最常见问题
纤维素可以促进肠道中有益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的增生。纤维素摄取不足,使消化吸收后剩余的实体变少,造成肠道蠕动的刺激减少。当肠道蠕动变慢时,容易产生解便困难的便秘症状;除了可能使宝宝排便疼痛或出血外,粪便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过久,将会产生有害的毒性物质,破坏宝宝肠内有益菌的生长环境。
2.肥胖问题
饮食中缺乏纤维素的饭不容易产生饱足感,常会造成热量摄取过多,产生肥胖及成年后罹患慢性疾病。
3.维生素摄取不足
蔬果是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维生素C与胶原与结缔组织形成有关,它可使细胞紧密结合,当缺乏时,可能影响牙齿、牙龈的健康,产生皮下容易出血及身体感染的现象。
黄、橘色蔬果是β胡萝卜素的丰富来源,β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供身体使用。这与骨骼、牙齿生长发育、视觉的功能及皮肤、黏膜细胞的完整有很大关系。当缺乏时,可能出现夜盲症、毛囊性皮肤炎、身体感染等现象,甚至影响心智发展。
4.免疫力下降
蔬果富含有抗氧化物的成分(如维生素C、β胡萝卜素)。摄取不足时,就无法和体内有害的自由基抗衡,影响细胞和组织的健全发展。且营养素摄取不均衡时,会使免疫力下降,宝宝容易感染、生病。
5.导致过多的零食
很多宝宝不喜欢蔬果,而喜欢高油、高糖的食物。高油、高糖的零食会影响正餐食欲,容易产生体重不足及营养缺乏的症状;而甜食、油炸与过咸的零食会造成龋齿、肥胖或口味过重等不良影响。
让宝宝爱上蔬果的6个小秘诀
1.混合喂食
如果宝宝不喜欢吃蔬菜,当他看到碗里有青菜时他会拒绝吃饭,这时父母可千万不要用强硬的手段,可以把饭端到厨房去,跟宝宝说:“我给你换一碗没有的。”然后偷偷地将蔬菜和米饭混合在一起,让宝宝看不出来,这样就很容易喂食了。
2.选择新鲜幼嫩的食物
蔬菜因纤维素的存在,使幼儿咀嚼较费力,可能容易放弃吃这类的食物。制作餐点时,记得选择新鲜、幼嫩的食材,或将食物煮得较软,方便小朋友进食。
3.将蔬菜切细或剁碎
一些金针菇、蒜薹和一些纤维太长的蔬菜,直接吞食容易造成宝宝吞咽困难或产生呕吐。建议给幼儿食用前,应先切细或剁碎。
4.少量开始
部分的蔬果含特殊的气味:如苦瓜、芥菜、荔枝,宝宝可能一开始不能接受,妈妈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先从少量开始,或者等宝宝大一点的时候再食用。
5.让宝宝爱上颜色
部分的青菜、水果有特殊的颜色,如紫甘蓝、胡萝卜、彩椒、樱桃等,过于鲜艳的色彩也可能会引起宝宝的恐惧。妈妈们可用小朋友可以接受的方式来教育,如可告诉宝宝:吃了红色的菜菜和水果,就会像白雪公主一样有着红扑扑、漂亮的脸蛋哦。
6.变变形状变变味
关于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心得体会
今天,我和女儿一起观看了王金战老师《怎样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后受益匪浅,感触颇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每个家长的愿望,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爱学习,学习好。“别把学习当罪受。”一语道出了孩子的心声,也何谈不是我们家长应该思考的。我们应正确认识孩子不爱学习,通过正确的方法改变这种状态,让孩子爱上学习。以下就是我自己的一些小体会。
一、陪伴孩子学习。
《穷爸爸、富爸爸》里说,“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而很多父母为了追求事业有成往往缺失孩子的成长相伴,这样长此以往会造成孩子情感缺失,不利于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同时也容易造成将来对父母的无责任感。爸爸妈妈们请暂时放下工作,回到孩子们身边,给他们最好的爱,让他们的成长不再孤单。让孩子的成长,多一份的父母的陪伴。孩子上学了,在孩子做作业时,尤其是要求父母为其听写生字、判数学题或检查背诵时,父母要放下手里的活计与孩子一道完成家庭学习任务。事实证明,学校通过留作业的方法调动家长参与,是培养孩子的有效手段。在这一方面我自己一定要加强。
二、让孩子明确学习是他应尽的义务。
目前,许多小学在推广“快乐教育”的经验,为的是让孩子在高兴中学习,这不失为是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以前我的孩子总有一种为了我和他爸爸在学习,在这一方面,我也是花费了很多心思,让她明确学习是为了他自己。所以,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树立一种观念,告诉孩子学习成绩同以后个人的前途和职业是联系在一起的。做父母的还可以向孩子讲述自己的经验,讲述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怎样在自己的生活中发挥作用。这样,孩子对学习的愿望就会增强而且持久。
三、引导孩子认识知识的用途。
怎样向孩子表述知识的用途呢?对于学英语,可以这样举例:学了英语可以上网冲浪,或者可以给澳大利亚或英国的小朋友发电子邮件,和他们聊天交流。这样的表述简单明了,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家长们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引导孩子,激发孩子学习各种知识的兴趣。我的孩子愿望是当解放军,于是我就带她参观以下军事院校和大学生多聊天,让她明白只有有知识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家校携手培育。
有一位教育名家这样说过:“谁放弃了家庭教育,谁就几乎葬送了孩子的前程;而谁赢得了家庭教育,谁就赢得了孩子辉煌的未来。”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长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都会对孩子成长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我作为一名家长同时也是一名老师,我深知家校的联系和配合对孩子的重要性有多大。配合老师是为了你的孩子,不是为了老师或是学校。充分认识家校共建共育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和家长的合作共建教育意识,才能使教育的途径得以畅通,教育才能有成效。学校与家庭若在学生教育问题上产生分歧,就会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种种的困难,降低学校教育的效率。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要努力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协调。
五、安排好时间和空间。
一份关于美国儿童的调查表显示:把上课的时间都加起来,一人一年用于上课的时间只有51天,而且要假设这51天是昼夜不分地上课,不睡觉、不吃饭、也不玩耍,其余的时间都跑到哪里去了?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安排好时间和空间。孩子应该有一个作息时间表,平时的作息时间应与周六和周日有所不同。在家里孩子应该有一个使他感到舒服的学习地方。
六,制定学习计划。
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心要有所行动,制定学习计划是行动之一。家长要帮助孩子确定重点和目标。除了制定学习计划,家长应该和孩子在一起学习,养成一种家庭的学习氛围,记得有一次孩子在写作业,我在玩手机。孩子就小声嘟囔说:“当大人就是好,大人不用写作业。”从那以后,只要孩子写作业,我要不做家务,要不就看看书写写教案,陪她一起学习,他的态度明显就不一样了。
七、奖励惩罚孩子要适度。
奖励与惩罚是树立行为规范的手段。在是否惩罚孩子的问题上,家长可以施加不是太过分的惩罚办法。但是,惩罚不应该是家长感情用事时的行为。只有当孩子有错误行为,或者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时,惩罚才是有意义的。
【关键词】创新导入 自主 合作 探究 和谐师生关系 贴近生活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课程结构单调,教育过程僵化,导致思想品德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缺乏脱离,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为了体现新理念,通过选用典型材料,创设特定情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一、创新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果一开始能设计出一个别出心裁的导入,就可以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先声夺人,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讲述《不做“看客”》这一框题时,我采用当时的一热点话题《小悦悦事件》,通过这一热点话题,进行层层深入,使同学们认识到我们不能对他人、对社会冷漠无情的“看客”,我们要积极的参与社会生活,主动关爱他人、集体,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树立一种“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意识,并发出呼吁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这样做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动起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他们的思维,而且使学生获得了知识,情感还得到升华。
二、创设情境和多变的方法,激活学生思维
针对思想品德课比较枯燥乏味的教学特点,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或设置悬念,借助于多媒体、投影、讲故事、小品表演、辩论赛等形式,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达到快乐学的境界。如我在讲述《从关心时事做起》这一框题,结合课本中的探究问题,开展了辩论赛,将学生分为两,一组所持观点关心社会是成年人的事,与我们无关。另一组所持观点我们应该关心社会,但会影响自己的学习。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教会学生在看问题的时候要一分为二,并且同学之间学会合作,共同来解决问题。
三、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师生之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评价者。教师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应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对教学形式和方式来以一次彻底的变革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并非主宰者,让学生变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四、教育要贴近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我们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他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他们的生活经验。如在《与父母平等沟通》一课中,设计了一个栏目,引导学生发发牢骚,说出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一些冲突,说出自己对父母的一些不满。学生都很乐意把这些不满发泄出来,让老师倾听。当时还安排学生表演这些冲突,活跃课堂。接着我就反过来让学生去思考探究“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些冲突,而以前不会有?”让学生分组去挖掘,一些从父母的角度讨论,一些从自己本身的角度讨论,再把两种情况综合起来,书本上提到的原因分析的理论就这样可以从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活化探究中得出来了。接下来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与父母之间冲突长期发展下去的结果,并对种种结果的影响进行讨论、分析,学生就会了解到逆反心理对父母、对自己的伤害。然后再抛出“如何去解决冲突呢?”这一问题,我先选取学生中说出来的一些典型的事例,哪些是对双方都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学生就会明白沟通的重要性和沟通方法。
五、创建民主气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美国教育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和学生都是社会中的人,两者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探究,共同进步。而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处于领导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威,使学生处于“你教我学”的被动状态。曾看过索利特尔富在他的《教育心理学》中说到:无论何时何地,对学生多一分期待、多一分认真、多一分信任、多一分鼓励,他们同样会给我们多一分的惊喜!我想这应该是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彼此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用鼓励性的语言、微笑的表情去激励学生,感染学生,这也是教师驾驭课堂的一种教学能力的体现。
六、结语
以上是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所谈的几点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不断的进行反思总结,努力向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这一目标迈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相信我的思品课一定会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徐建成. 课堂教学新视野[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柯建来. 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模式的构建[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
[3]《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2011版).
关键词:培养情趣,方法引导,坚持练笔
通过本人多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验, 我深深地体会到小学语文的紧迫任务是要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作文是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文教学是一个重头戏。“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 怎样使小学生从不会写作文、写不好作文, 到爱写作文、写出带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呢?
一、培养写作兴趣, 激发写作欲望
培养浓厚的作文兴趣, 是推动学生自觉主动作文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 每节作文课都必须积极地做准备。作文教学主要有两种思路设计能培养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一种思路设计是, 由学生熟悉的写作素材入手, 逐步深入地进行写作训练;另一种思路设计是, 每堂课教给学生一些作文基础知识, 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题写作训练。
二、积累写作材料, 充实写作内容
学生要写好作文, 不但要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 还要拥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小学生刚开始写作文, 还处在模仿学习阶段, 其素材积累主要来源于课本、课外读物和日常生活。因此, 在授课时或在课外辅导时, 教师就要根据每个单元的作文教学要求, 有意识地安排学生抄一些相似题目的精彩片段。因为小学生模仿力强, 生理上正处在记忆发展的高峰期, 他们抄写的过程, 也就是阅读理解、收集综合素材的过程, 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都记下来。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 自然, 也就成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之一。就写作而言, 观察是获得具体写作材料的重要手段, 是感受生活从而产生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径。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既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不可忽视的一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要给学生以必要的观察方法指导, 还要设法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 力求观有所得。
四、注重作文的评价
评价作文是对学生作文的再次提高, 要按程度不同进行评价, 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成功的喜悦。首先是当场评价。投影学生的典型习作, 或比较成功的习作, 让学生来评价, 学生发表各种意见, 教师总结肯定的地方, 指出存在的缺点。其次是书面评价。每次学生的作文, 作为教师要细细品析, 找出闪光点, 指出改正的地方, 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作文, 按层次不同给予分数。低段学生喜欢高分, 可按进步程度打分, 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分数, 都有自己成功的一面。再次是口头评语。对那些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 使这些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 从而更加有信心地写作, 以更快的速度, 提高作文能力。
五、突出写作主题, 融入写作感情
小学作文的选题要具体一点, 教师要帮助学生审题, 帮助学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比如, 观察某一物体———钟表, 既可以引导学生从钟表的整体外形、颜色、图案到内部的表针、数字, 具体地逐层逐步地进行观察;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 联想到钟表的作用和声音, 联想到钟表能给我们的启发等等。在进行写作训练时, 允许学生异想天开, 但要围绕“钟表”这个中心展开联想, 不能离开主题。
六、树立写作信心
一堂好的作文讲评课, 学生可以受到极大的启发, 甚至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层次。学生通过构思、修改, 最终完成一篇作文, 都渴望得到好的评价。如果教师一味要求学生多写多练, 而不愿多花费时间去欣赏他们的劳动成果, 也会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
七、创设良好环境, 让学生自主选择
要营造自由开放的生活环境, 打破学生“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学习轨道, 顺应儿童的天性, 引导学生到语言与思维的“源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学习语文, 让学生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 让学生走向社会, 了解市场、城镇建设、环保和乡村变化等, 为写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闪耀个性色彩的作文奠定基础。
郑教授讲到的“别把学习当罪受”,我印象深刻,要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家长除了要给我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外,还要尊重我们的兴趣,不要逼着我们学着学那,不要家长的意愿强加到我们头上。只有自己感兴趣,才能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让我们愿从心底里愿意学习,而不是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也不是为了老师、为了家长而学。郑教授还讲到考试不能紧张,心理负担不能太重,更不要好高骛远,要给自己加油,定一个能够实现的计划、目标。不能和别人比,只要自己努力了,就可以了。
我希望家长能够关注我们的进步,哪怕是一点一滴,希望家长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我们身上的优点。请家长不要吝啬你们的表扬,当发现我们的进步时,请大声表扬说一声“你真棒!”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我们需要你们的鼓励和支持。正如郑教授所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有了家长的鼓励,我们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我们会在家长的陪伴下,渐渐地爱上学习。
王金战老师讲:“大家一谈到学习这件事,马上就联想到,一个孩子是否聪明,是否用功?其实,影响学习的决定性因素就只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种.”
非智力因素包括:一个学生的性格、心理状态和自信心,身体状况及家庭中父母关系的和谐程度。
学习成绩当然还离不开父母关系的和谐程度,假如,父母闹离婚了,不仅对我们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创伤,还会使我们无心向学!学习成绩也离不开老师的教育,所以,老师也要尽量让同学们想学习的方式,更加认真地学习,这样,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有些同学厌学,他们并不是厌恶学习本身,他们是不喜欢这个科目的老师,他们就不想学了,所以要加强教师、家长的德才水平。并且,家长应该把孩子当做朋友对待。
如果孩子对家长有意见了,他(她)没法诉说,就会以学习上一种消极的态度来对待,来发泄对家长的不满。还有就是学习环境,在一个吵吵闹闹的`环境下和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下,这些学习效果都是完全不同的。刚才的这些问题可以统称为“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是心态,当我们特别高兴和特别不高兴地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效果会截然不同。还要让孩子带着一种兴趣去做事。在十四岁之前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关键时刻。
如何才能让激发我们学习兴趣呢?这个时刻分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来说,这个阶段,要是让孩子学习了她(他)感兴趣的事,会对他的智力有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是个人,今后上课敢于发言。
【怎样让学生爱上阅读】推荐阅读:
怎样让小学生爱上作文07-26
怎样让学生体会写作文的乐趣09-14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10-14
让学生爱上设计11-19
如何让学生爱上《科学》06-22
如何让学生爱上英语12-02
如何让学生爱上你的课07-27
让学生爱上作业读后感12-19
怎样学生写作文06-10
怎样给学生“打分”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