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验卷含答案(精选7篇)
外婆生活的年代环境十分恶劣,那时候,山坡上没有牛羊,也没有庄稼,一片荒芜。外婆外公还有舅舅等一家五口住在一间破烂不堪的土房子里。天晴还不说,土房子里还勉强可以居住,可是一到下雨天,破烂不堪的土房子就像有洞的烂雨伞,遮不住雨挡不住风。空的盆盆罐罐,就成了接雨的器具,外面下大雨,里面就滴嗒滴嗒下小雨。在青黄不接的季节里,他们就拿草根、树皮充饥,吃起来又苦又涩,饮用水也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挑。那日子过得呀……
听了外婆的讲述,我的心不由得一震,心想:那外婆他们怎么啦,是懒惰还是耍滑?总是吃不好穿不暖的!现在,我长大了才明白了,我突然觉得自己好幸福好幸福。
你看:一道道公路犹如一条条巨龙穿梭在乡间。“巨龙”都修到家门口了,要去赶集不用走路,坐个摩托车几分钟就到了。一栋栋房子拔地而起,不仅能遮住倾盆大雨,挡住严寒酷暑,还宽敞明亮。一家人不用挤在一间房子里了,每人一间甚至好几间。人们不仅不再吃野菜和树皮,而是讲究营养和口感。每天早上一醒来,呼吸着大自然的新鲜空气,然后美美地吃上一餐,真是太幸福了!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单元课文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通过教学,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在本单元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读,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翠鸟》这一课作者在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时动作快的特点进行描写时用词十分准确,是本文的一大亮点,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出的对翠鸟的喜爱之情。《燕子专列》带有浓浓的人文关怀,传递着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是太难理解,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词句中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课标》明确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展示小贝蒂救助燕子的图片,配以深情的音乐,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被救的经过,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走入那个冰天雪地的山间,尽情的想象小燕子不同的遭遇,想象小贝蒂是怎样克服困难救助燕子的,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也会使学生对小贝蒂那颗善良的心深深的感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指导学生朗读的好课例。因此,在备课时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做为主要教学目标。《路旁的橡树》一课,通过研读课文,体会工程师内心复杂的思想斗争,特别是理解他如果选择砍去橡树,也一样可以得到赞美或者得到更多的赞美,但最后却作出了这样的选择,让学生懂得,在平凡小事中,在矛盾挣扎中,能让好的思想占上风就是一种高尚。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地出现课文的最后一段,让“高尚”一词在学生的心灵上打上深深地烙印,把这种环保意识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去。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美好的行为时,除了让学生感受他们品格的高尚,还不失时机地安排一些语言训练。看着这个弯曲的马蹄形进行说话练习,让学生想象风中的橡树在跟人们说些什么,这样的练习既让学生体会到这像箭一样笔直的公路上,这唯一的马蹄形的弯,昭示了筑路工人高尚的心灵,又让学生在说话练习中,锤炼了文字的准确性,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新城小学 丁华娟
《翠鸟》教学反思
《翠鸟》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要学习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贴”、“一眨眼”、“注视”、“蹬”、“叼”、“刹那间”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渗透爱护自然的思想也是本文的目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动物也应该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于是,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预习所得给翠鸟上色和模仿课文介绍插图中翠鸟的外形的教学环节。这样做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外形描写这部分,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三是训练说的能力。
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翠鸟的机灵、敏捷读出来”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读的过程中以“听你读,我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鱼儿叼走了”等语句鼓励学生再练读。同学们通过练读,体会到“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蹬”、“叼”、“刹那间”应该如何变化读。再进行比赛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爱心是人天生应该具备的,学生心中更是充满了爱。本组的主题是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因此,在课文结束时,我故意问学生:“这么可爱的翠鸟你想不想拥有。”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不想”“怎么不喜欢?”“不是,是因为太爱,不能让它失去自由。”还有同学提到了直播威海中倡议大家关爱白天鹅,为无处觅食的小鸟送一把米的活动。多好的孩子,关爱小动物已经成为他们的共识。我无须多言了。
《燕子专列》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是因人而异的。这就决定教师必须敏锐地察觉他们的思维过程,从错综复杂的信息中提炼最值得探究的教学问题,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揣摩、感悟、体验、想象去解决心中的问题,把学和教、预设
一、“阅读”的层次要清晰
把教学感受深刻、有创意、效果好或失败的课例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的喜人变化如实准确地记录下来,并分析、研究这些案例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具体教学问题。在教学第三段时,由于是四年级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状况,我调整了教学的内容。在充分理解“人们为燕子作了什么?”这一问题后,进行感情朗读指导时,大胆地鼓励学生去正确评价他人。在评价他人和自己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并通过自己的朗读呈现出来。但是,在今天的展示课中,由于是四年级的学生,在第三段的理解上,层次不够清晰。应该是“自读──交流──再读──展示读(评价)”的过程,而在实际课堂中,将“学生的交流”与“学生的再读”进行了两次,这没有必要,并且没有起到深入理解的作用。因为学生在第一次交流中,已经是十分充分了。所以“读”的层次显得不是很清晰。
二、抓住闪光点,推动教学进程。
俄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说过:“对于我,作曲是一种灵魂的表白。”音乐,是一门心灵的艺术,语文教学,是一门塑造心灵的学科。它们共同打动人心灵的东西便是“情”。善于“抒情”、“煽情”的语文老师,会使他的语文课堂魅力无穷。当我们在课堂上用心灵去拨动孩子的心灵时,我们的课堂中就会流淌出音乐般美妙的旋律。这是我要追求的语文教学的美、美的语文教学。
当然,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死”的,而课堂上的学生是“活”的。有时候,我上课上考虑的只是教案、环节、过程。其实,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状况,应根据课堂上生成的情景,推动教学的进程。视学生的学情,一边上课,一边调控、创造、发展、适应。对学生各方面发解得越充分,教学的主动性就越大。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从而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指导学生朗读的好课例。因此,在备课时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做为主要教学目标。围绕着这个教学目标,在读准字词并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后即以“老师想提一个问题,这节课我就提一个问题。你们有信心答对吗?要想答对我的问题,你们得好好读读课文。该怎么读呢?你们先猜猜我会提什么问题,按你们猜的问题使劲儿钻研,钻研得越透彻越好。”在学生再读课文后接着揭示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本想借着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地认真地去读课文并深刻地去领悟每一句话所蕴含的道理,然后再以“如果这个小村庄还有人活着,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来进行说的训练,最后再进行一些拓展练习,为学生补充一些资料。可惜,正当大家深入地理解课文时,本节课却不得不戛然而止。
课后一直觉得很遗憾,留了个小尾巴。但细细一想,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这样的一篇言简意深的课文要想在40分钟内既深刻地去领悟每一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又能感情地朗读也决非易事。要想训练得更扎实,只能慢慢地去引导,反复地去体验,深刻地去感悟。
有人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只有在挫折与困顿中不断反思才能成长,但我是个唯美的人,当好一名教师,拥有一节无撼的课是我永远的追求。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
《路旁的橡树》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文章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从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的言行可以看出,他们保护橡树的行为完全是自发自觉的,换句话说,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这篇课文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是,通过对一件寻常小事,处理却不寻常的作法的描写,读者在读后内心受到震动和感染,自然而然地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环保意识、爱护自然界里的一草一木;二是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本文教学的难
点是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经过了一个多星期的准备,教案一改再改,还制作了相应的课件,教学的设计在头脑里过电影似的放了多遍,想努力营造出理想中的课堂,但理想与现实总是有一定的差距。以下是几点反思:
一、多种方式落实词语教学。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有教活了,学活了,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曾经说过:儿童大脑的自然属性要求,对他的智力培养须直观形象中,首先是在大自然中进行,使得思维由具体形象向着这个形象的信息“加工”转换。如果脱离大自然,从一开始学习起就只感知词语,脑细胞很快就会疲惫,以致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给他的工作。因此,他常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这本百科全书里引导学生学习,这样的课堂是令人神往的,但我们无法把每一堂课都把学生拉到大自然中去,所以得借助媒体等有效手段,给学生创设情境,加深理解与记忆。新课伊始,我先给学生欣赏了笔直平坦的公路和高大的橡树的图片,然后让学生到课文中寻找相关的词语,这样的学习,让学生增加了感性的认识,当读到平坦、挺拔等词语时,头脑中会显现出相关的画面,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是很有帮助的,相信这种联想,也会延伸到他们今后的学习中,看到类似的画面,会很自然地把这里学到的词语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去。另外,课文中有一个很生僻的词:锲子。我查了相关的词典,发现里面的解释是越解释越模糊,其实这是我们在建筑工地上常见的木钉子。于是,我到学校的建筑工地找了一个锲子,当学到这个词时,给学生展示了实物,让学生一看就非常明了,也懂得了语言反映的就是我们整个生活。
二、留足空间实现多元解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作为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但对文本内涵的深层理解,离不开老师的引领。这篇课文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环保的意识。对于这一点,相信每一个学生读完文章,都会被文中建筑工人这种自发的保护环境的行为所打动,但我们要的不是语言上的巨人,最困难的是怎样把理解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去。我觉得课文中最后一句中对于高尚的理解,可以起到助推器的作用。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反复地出现这一段话,让“高尚”一词在学生的心灵上打上深深地烙印。一开始,让学生质疑,他们对高尚一词是不太理解的,然后通过研读课文,体会工程师内心复杂的思想斗争,特别是理解他如果选择砍去橡树,也一样可以得到赞美或者得到更多的赞美,但最后却作出了这样的选择,让学生懂得,高尚并不是非要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在这样的平凡小事中,在矛盾挣扎中,能让好的思想占上风就是一种高尚。
另外,在读建筑工人和工程师说的话时,让学生补充词语,想象他们是怎样说的,学生读法不一,把课文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自己的解读中明朗化了。
三、人文性与工具性并举。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纵观这一册实验教材,审视我们新课程下的课堂,凸现了人文性,淡化了工具性。记得前几天参加小学语文的培训时,虞哲中老师曾经讲过:现在的课堂要呼唤工具性的回归。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回归到以前只注重语文的工具性,着重字、词、句的训练,将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而是要努力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因此,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美好的行为时,除了让学生感受他们品格的高尚,还不失时机地安排一些语言训练。看着这个弯曲的马蹄形进行说话练习,让学生想象风中的橡树在跟人们说些什么,这样的练习既让学生体会到这像箭一样笔直的公路上,这唯一的马蹄形的弯,昭示了筑路工人高尚的心灵,又让学生在说话练习中,锤炼了文字的准确性,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四、联系生活拓展语文外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我们在课堂里大谈特谈环保,可是学生走出课堂却依然我行我素,那么这就是教育的最大失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生活课堂,让学生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发现多姿多彩的美。因此,在学完课文之后,我布置了这样两个作业,一是了解建水月亭大桥时花大量的资金移香樟树的事例,二是了解身边保护环境或破坏环境的事例。把学生的视线从语文之河引向广阔的生活之海,而不再只是在课堂里纸上谈兵的苍白。
只要是真实的课堂,就会有遗憾。虽然自己也努力过,想离完美更近一些,但回头审视自己的课堂,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现列举几点:
1、可能是理解课文时每一个一个环节都紧密联系,所以在分析课文时,过于注重了对文本的解读,却忽略了朗读的训练,如工程师与筑路工人沉默不语时的场面,如果能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体会,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2、一开始我出示了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介绍,目的是想让学生明白,写这篇文章的年代是在距今三四十年以前,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为那时,我们都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里的人们一样,只知道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还没有环保意识的觉醒,以体会作品中人物的高尚,但后面的阅读理解中却忘了这一环节。
单元教材分析:
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要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在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二年级上册第七组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专题。与以往专题不同的是,本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其中,“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5课《翠鸟》之后,提示学生此次活动要求调查的内容、所选择的组织和调查方式;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后,提示学生交流开展活动的方式,整理调查材料,做好展示和交流的准备。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本组的导语提醒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秆、绣、赤”等31个生字,会写“翠、衬、衫”等40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4、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写作顺序。
5、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6、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资料收集归类的能力。
7、通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1、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资料收集归类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组课文,重点是引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学会用对比、联系上下文的方法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通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
1、自主识字,灵活运用。首先通过前置性小研究来加强学生预习,独立识字。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随机适当调整预习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规范学生的字。如指导“秆、腹、衬”等属于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课前一定要检查学生前置性小研究情况,对学生预习情况有一个大致了解。
2、层层深入,拓展延伸。首先在单元大感受中,引导学生阅读导读内容,针对“人们对待动植物的看法有什么不同”这句话,谈谈自己的了解。然后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本组的四篇文章,说说每篇文章都写了什么事,是从什么角度写的,从而对本组教材有整体的了解。再通过整合课文教学领悟关键词句的方法学习课文。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收集本组教材的相关资料,在交流和汇报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阅读理解做铺垫。
3、综合性学习。在单元大感受课中就依据单元主题把综合性学习的材料收集工作布置下去,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在小组内进行资料的归类整理,最后以汇报的形式在全班进行展示。学情分析:
本单元课时安排与备课人 教学主题
教学课时
教案设计人
单元大感受课
2课时
倪爱华
单元整合教学(生字部分)
2课时
苗金莲
单元整合教学(写作顺序部分)
2课时
程卫星
单元整合教学(重点词句的理解部分)
2课时
祁艳
综合性学习教学
2课时
魏春华
语文园地二
1课时
岳娟
习作教学
3课时
魏春华
单元大感受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初步尝试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读准字音即可。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词语。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对单元课文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过程与方法:
1、在小组合作、交流汇报中学习本单元的生字与词语。
2、、通过展示单元主题相关新闻、故事、视频资料等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展示单元主题相关新闻、故事、视频资料等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在读中与交流中充分利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课时:2课时 前置性作业:
用心读读本组课文,挑战一下自己,看看你能自主认识和会写几个生字。把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的句子划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由。收集关于环境方面的资料。(新闻、故事、视频、图片,可选其一)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本组课文内容。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尝试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孩子们,我们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可同学们知道吗?我们身边的许多自然之美正在慢慢的减少,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刻不容缓。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第三单元的课文,现在让我们快快来读读吧!总体感知:
1、自由朗读本单元的课文,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四人小组交流
⑴、自主交流本单元生字、词语。(2)、出示词语让学生读。(自由读、开火车读)
(教学思路:让学生在之前前置性作业的基础上,再次通过小组交流学习巩固本组生字,这对学生的生字掌握大有好处。)(3)、说说你最喜欢哪篇课文?
3、读课文,把你认为每课写的优美的语句划下来,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1)、同桌之间分享。(2)、全班指名分享。
(教学理念:在大感受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小组合作意识。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展示单元主题相关新闻、故事、视频资料等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在小组内交流综合性活动的课前收集资料的合理分工。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小诗,愿意听老师读读吗?(师配乐朗诵)《地球你好吗》
当天空不再是蓝色,小鸟不会飞翔 当江河不再有清澈,鱼儿也离开家乡 当空气不再是清新,花朵也失去芬芳 当乌云遮住了太阳,世界将黑暗无光 当冰山渐渐地融化,地球是一片汪洋 当大地干枯了村庄,眼睛也失去渴望 当城市川流不息的车从此没有一点安详 当童话失去了森林,仙女也丢了魔棒
老师读了,能谈谈你们的感受吗?(生自由谈)
同学们,众所周知,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共同的母亲。然而今天的地球却已是满目疮痍。地球的出路何在?人类的出路何在?面对日益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我们又能做些什么?今天,我们就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聊一聊这些话题。、《翠鸟》──大家喜欢翠鸟吗?(喜欢)是啊,那机灵而又美丽的翠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板书提炼词:美好】(2)、《燕子专列》和《路旁的橡树》两篇课文展示了人们为保护动植物而采取的行动,他们的做法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板书提炼词:行动】(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为那种只顾眼前利益而不惜破坏环境的行为敲响了警钟,给了我们深刻的警示。【板书提炼词:警示】
4、教师出示有关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视频、新闻、故事、图片,让学生感受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5、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环境方面的资料。
二、布置综合性学习的任务。
1、同学们,你了解家乡的环境吗?花草树木是增添了还是减少了?人们为保护环境做了哪些事情?让我们开展一次调查周围环境的活动吧!
2、活动策划:以自由结合组成合作小组,交流讨论展开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在进行合理化分工。
第二单元字词教学(一课时)备课人:苗金莲 课时目标
1、会认本单元的20生字和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能正确书写本单元要求会写的21个生字和新词。
3、在会读会写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词认读。小组内互读互教 全班展示赛读
课件出示课文中含生字较多的片段,指名读、小组展示读
2、出示生字认读,自主记忆字形,交流识字方法、组词。
二、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3、指导书写。
提醒:“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4、书写、抄词语。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三、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1、指名读课文,根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交流“骤降、濒临、呼吁、跋涉、饥寒交迫”等词的词义。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
第二单元写作顺序教时 备课人:陈卫星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顺叙、插叙、倒叙的写作方法,通过读文大致理清文章的顺序。
2、读文引入:自由快速浏览课文,回顾三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汇报,师生一起概括、补充。
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三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由读书,边读边想,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互相纠正、补充。全班交流。归纳:(1)《燕子专列》先写了人们在车站准备用火车运送燕子,接着解释运送燕子得原因,最后写了运送燕子的火车开动了。《一个小山村的故事》先写小山村的位置和周围的美景,再写了人们用手中的斧子砍下一棵棵树木,过上不错的日子,最后写一场洪水把小山村卷走了。
《路旁的橡树》先写了工人在修路时遇到了一棵古橡树。经过工人和建筑师的精心设计,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完成了任务,最后橡树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教师引到讨论:你发现三篇文章在叙述顺序上有什么不同? 归纳:《燕子专列》的顺序我们叫插叙,《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路旁的橡树》是顺叙。
a、“顺叙”也称正叙,叙述的手法之一。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作用:使叙述的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一般来说,叙事性记叙文常用顺叙法来叙述。
b、“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作用: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C、“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作用: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深化文章主题。插叙的内容必须建立在顺叙的基础上,是文章内容的有效补充;插叙的内容必须为表达文章的中心服务,不可画蛇添足,节外生枝;插叙的前后要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过渡,使文章内容衔接自然、连贯。
补叙的作用:在叙事之后再补充叙述事件的结果等内容。补叙只对情节中的人、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
提示:插叙写的是相关的两件事,而倒叙和补叙都是同一件事。
6、课件出示有关记叙顺序的知识,引导学生初步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回顾课文顺序,初步了解有关叙事类文体的三种基本顺序,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文中。)
三、小组合作学习:
再次默读,这三篇课文故事情节上有相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全班交流:故事的发展都有转变。《燕子专列》在燕子即将冻僵时得到了人们的救助,《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中人们以为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却引来了洪水,《路旁的橡树》中在橡树即将要被砍时却被留了下来,成了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找出三篇课文的相同之处,知道故事情节可以一波三折,这样才能吸引人往下看。)作业 小练笔
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一件你最想写的事写下来。第二单元的句子感悟 备课人:祁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读,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2、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难点:通过读课文,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教学安排:一~~二课时
课前小研究:
1、画出三篇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词语或句子,并说说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故事或广告。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小诗,愿意听老师读读吗?(师配乐朗诵)《地球你好吗》
当天空不再是蓝色小鸟不会飞翔 当江河不再有清澈鱼儿也离开家乡 当空气不再是清新花朵也失去芬芳 当乌云遮住了太阳世界将黑暗无光 当冰山渐渐地融化地球是一片汪洋 当大地干枯了村庄眼睛也失去渴望 当城市川流不息的车从此没有一点安详 当童话失去了森林仙女也丢了魔棒
2.听老师读了,能谈谈你们的感受吗?(生自由谈)
3.同学们,众所周知,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共同的母亲。然而今天的地球却已是满目疮痍。地球的出路何在?人类的出路何在?面对日益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我们又能做些什么?今天,我们就结合第二单元的课文聊一聊这些话题。
二、主题回顾
1、先让我们回想一下课本上的三篇课文,老师这里有一组图片,大家看看分别对应的是课本中的哪篇课文。
(CAI《燕子专列》图片)《燕子专列》
A/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B/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人们对燕子的爱护)
C/那我们来仔细找找看看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能体现出人们不畏恶劣天气拯救燕子的高贵品质,看后你想说什么呢?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来汇报。D/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干什么?(板书:行动)
2、再来看看下一个图片(CAI《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图片)a/《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呀?
b/本文虽然短小,但在字里行间里我们却感受到很多深刻的道理,我们来找出意思深刻的句子,体会体会,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组内交流后汇报)c/思考:想一想编者选这篇课文时为了干什么呢?
这篇课文为那种只顾眼前利益而不惜破坏环境的行为敲响了警钟,给了我们深刻的警示。【板书:警示】
3、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幅图讲的事哪些课文?──《路旁的橡树》 a/《路旁的橡树》讲了一件什么事?
b/哪些词语或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4、教师出示找到的相关文章,与孩子一起阅读,读后可以让孩子说说文中讲了什么?再说说自己的内心想法。
4、生分享:说说你知道的或收集到的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的故事或广告?
5、思考:面对保护生态环境我能做些什么呢?请把想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下来。《语文园地二》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备课人:岳娟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会将单音节的反义词变为双音节的反义词。
2、学习在阅读中积累好的诗句,并且随时做记录。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在阅读中积累好的诗句,并且随时做记录。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激趣:课件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看看从中发现了什么异同?
2、说说自己的发现:(两句话表达的意思一样,但第二句加上作者的想象,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你出题让同桌来做一做,看一看能不能把他难倒。【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出题,就是为让他们去感受,同时也可使同桌之间共同提高、加深印象。
二、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教师引述:我国的语言文字非常丰富、有趣,你读一读认一认这几组词有什么特点?生汇报:意思相反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把这些单音节的反义词变为双音节的反义词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清澈对浑浊)(廉洁对贪污)(功劳对罪过)(公正对偏心)(奖励对惩罚)(优秀对恶劣)(善良对凶恶)(勤劳对懒惰)【设计意图】:变式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这些字的理解,还可以增强记忆,并可丰富学生的语言,了解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
4、拓展:
A、前面我们已学过了意思相反的字词,你能记住那些啊?
如:动静、得失、吞吐、详略、攻守、进退、始终、呼吸、是非、爱憎明暗、对错、软硬、真假、抑扬、起伏、昼夜、深浅、张弛、文武
B、你能快速把下面的题做一做吗?给这些词后面再补充两字,组成新词: 动静()得失()吞吐()详略()攻守()进退()始终()呼吸()是非()爱憎()【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准确的搭配词语,丰富学生的语言,了解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
(二)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4、教师展示部分原诗,适当讲解诗句的意思。【设计意图】:语言的积累很重要,让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5、背诵诗句。
引导背诵:抓住诗写对子的特点。给学生一定的自读时间,让学生读准、读熟并背出。
6、抄写诗句,注意认请字形,把字准确。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源远流长,学习语文,语言的积累很重要,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课下把读认的字会写会认,读背的诗句能够默写,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读中的原诗背过。板书设计:
清对浊廉对贪功对罪正对偏奖对惩优对劣善对恶勤对懒
三、读读背背资料:
1、诗句解析“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是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原诗为《送梓州李使君》,它描绘的是古木参天、杜鹃声声的森林景色;“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也是诗人王维的作品,原诗为《积雨辋川庄作》,它描绘的是夏日时节、白鹭黄鹂在水田、林木之间飞翔、歌唱的情景;“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是唐朝诗人王建的作品,原诗为《雨过山村》,它描绘的是雨中山村的景象,村路环曲、板桥横斜,小溪沿岸,则是翠绿的竹子,偶尔还从附近的茅舍里传来几声鸡叫,打破了小山村的沉静;“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原诗为《曲江二首》,它描绘的是蝴蝶在花间飞舞、蜻蜓在水面翻飞的夏日美景;“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是宋朝词人晏殊的作品,原词为《破阵子》,它描绘的是池塘美景,斑斑点点的苍苔分散在池边,树木枝间的黄鹂在欢快地鸣叫。这些诗句,不但展示出了由植物、山水所构成的静态画面,同时还加入了动物的活动,特别是一些小鸟的鸣叫,使诗句所描绘的整个画面动静结合,不但充满了缤纷的色彩,而且莺啼鸡鸣,让人在视听感觉的沟通、融合中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美。
2、原诗词《送梓州李使君》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破阵子》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我们身边的环境》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一、设计理念 《家乡环境》是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组课文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的主旨是通过学生在历时两周的观察、调查、访问,了解家乡的环境状况。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并在进行此次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主动搜集各方面的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环境之情,让学生主动探究,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培养信息收集整理能力、语文表达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的环境状况,培养环保意识。
2.学生利用科学的方法(调查、观察、访问、资料收集整理)获取知识,了解某一方面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口语交际与习作能力。4.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
三、活动安排
第一课时:讨论确定学习内容分为四个板块,组合活动小组,小组选择一个内容,进行组内分工。
第二课时:将各小组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
第三、四课时:学习成果展示,在同学间相互交流调查研究成果。布置课后作业。
四、活动人员及分工 组别
小组成员
调查内容
第一组
6人
空气调查组
第二组
6人
水资源组
第三组
6人
废物利用组
第四组
6人
花草树木组
第五组
6人
校园环境
第六组
6人
居住区环境
第七组
6人 班级环境
五、活动时间:3月16---3月27日
六、活动过程: 活动准备(一课时)1.教师准备
(1)向学生阐明本次活动的目标和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环境的研究,为学生推荐相关网络资源推荐当地污染、破坏环境较严重的地方,以及保护环境的部门。(2)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2.学生准备
(1)按照学习内容,讨论确定七个研究板块:空气资源、水资源、废物利用组、花草树木等。
(2)按照七个板块的内容,资源组合成活动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内容,共同制定目标、设计方案,拟出草案并交给老师审核指导。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发挥个人特长,进行组内分工。
(3)小组内讨论确定研究的方式:网络搜索、到现场考察、问卷调查、亲友访谈等。
(二)时间安排
分组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搜集整理有关资料。老师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与学生交流讨论,制作课件。
七、活动预期成果
1.学生积极参加此次活动,能通过实地调查、上网查询、查阅资料、走访询问等方式展开调查,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调查报告;手抄报;设计环境标语;环境的短文;还大家一个绿色森林的活动方案,设计未来的环境等。
八、活动措施
1分小组合作完成小组确定的内容。
2.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了解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给予指导评价。
3.积极与相关单位沟通,争取他们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确保如期完成任务。学习成果展示: 《我们身边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是同学们了解周围的环境,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身边的环境。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有条理,提高表达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交流合作意识、探究创新精神,激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
1.老师进行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上网收集相关的资料,制作课件。2.学生准备整理的资料和图片。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培养认真倾听,有条理清楚地表达以及探究意识。难点: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创新想精神,根据实践所得进行资料整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段时间我们以《我们身边的环境》为题开展活动。同学们分为七个大组:空气调查组、花草树木组、水资源组、废物利用组等小组,各组收集了很多资料。这节课我们来交流交流、分享分享,看看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各小组汇报 总结。作业布置
将搜集的关于环境的资料整理出了一期内容丰富的手抄报;
为了使校园或班级或居住区环境能更加的美好,写了一份倡议书; 大胆的想象,设计了未来环境的版图。
习作
教学目标:
1.留心周围的环境,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展示交流的基础上,选择习作内容,借鉴课文的有关表达方法,写一篇与爱护周围环境有关的作文。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同伴分享快乐。
1、通过朗读,体会五彩池的美丽和神奇;
2、凭借课文第2自然段,学习作者如何把看到的事物写具体;
3、在美的熏陶中,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预设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1、为大家介绍你知道的,我国美丽的地方。
2、揭题《五彩池》
3、出示神话:(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是天上的神仙住的地方。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疏通难点词语
2、自由朗读课文
(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下你对五彩池的印象)
三、细读文本,感受美丽与神奇
找出文章中具体描写五彩池的一个段落
1、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喜欢的地方自己多读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生反馈:
(那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
从中你读出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
感知一亩和一丈,并体会触觉在写作中的作用。
(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水池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辉。)
对比两个句子,体会作者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地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月牙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朗读指导,并体会五彩池的形状奇特,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3、总结在本段中作者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4、齐读第3自然段,划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上层是咖啡色的,下层却成了柠檬黄;左半边是天蓝色的,右半边却成了橄榄绿;可是把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什么颜色也没有了。)
探讨朗读技巧,如何读出变化来。
5、研读第四自然段,探讨五彩池形成不同色彩的原因
给出一定的词语,学生尝试概括大意
四、总结
1、将优美的词、句抄写在课文插图里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级
一、读拼音,写词语。(16分)
jí fēi qīng cuì yú wēng má
fán yī zhǎ yǎn(疾 飞)(清 脆)(渔 翁)(麻 烦)(一 眨眼)Luǒ lù tián rùn gōng jù
jī hán jiāo pò sēn lín(裸 露)(甜 润)(工 具)(饥 寒 交 迫)(森 林)Zhàn lán jiù hù sì yǎng dǒu qiào lí
míng(湛 蓝)(救 护)(饲 养)
(陡 峭)(黎 明)
二、让多音字开花。(4分)
jǐn(尽管、尽快)jiàng(骤 降)juǎn(卷 发)cháo(朝 代)尽
降
卷
朝
jìn(尽力、尽头)xiáng(投 降)juàn(卷 子)zhāo(朝 阳)
三、用“√”画出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5分)
苇秆(ɡān ɡǎn)濒(pín bīn)临
呼吁(xū yù)
裸(luǒ nuǒ)露
延(yán
tínɡ)伸
四、照样子写一写。相信你一定行!(9分)
一栋栋
一个个、一条条、一把把、一只只
郁郁葱葱
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平平安安、高高兴兴、各式各样 自言自语、无边无际、百发百中、十全十美、五、唱反调。(4分)
正—— 反
奖 —— 罚
善 —— 恶
浊 —— 清 懒—— 勤
劣 —— 优
有 —— 无
罪 —— 功
六、选择正确答案。(11分)
1、“疾”:①疾病,身体不适;②痛恨;③急速、猛烈;④痛苦
疾风(3)积劳成疾(1)疾步如飞(3)
2、“脱”:①脱落;②取下,除去;③脱离;④轻率,轻慢。
逃脱(3)
脱衣(2)
脱皮(1)
脱困(2)
3、灵 活
灵 巧
机 灵
灵 敏(1)尽管小鱼很(机 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2)姐姐心思(灵 巧),经常做些精致的小玩意送给我。(3)我家小狗的嗅觉十分(灵 敏)。(4)翠鸟有一双透亮(灵 活)的眼睛。
七、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10分)
1.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比喻句:一棵高大的橡树像士兵挺立在路旁。2.北风刮着。(2分)
扩句:
寒 冷
的北风
猛 烈 地刮着。3.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小村庄。(4分)
变成把字句:()
变成被字句:()4.这条公路宽阔、平坦。这条公路漂亮。(2分)
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这条公路不但(既)宽阔、平坦,而且(又)漂亮。
八、日积月累(读读背背部分4分+古诗部分12分)
1、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3、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4、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5、王维在重阳节这天孤身在外,十分想念家人,于是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前两句成为了在外游子经常吟诵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8、连线
君问归期未有期 独怆然而涕下 《白马篇》 几家夫妇同罗帐 巴山夜雨涨秋池 《夜雨寄北》 去年元夜时 几家飘零在外头 《生查子》 秋霜切玉剑 花市灯如昼 《登幽州台歌》 念天地之悠悠 落日明珠袍 《月子弯弯照九州》
九、快乐阅读。(23分)
(一)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3分)
()的小爪子
()的眼睛()的花纹
()的外衣()的衬衫
()的头巾
2、这一段写了翠鸟羽毛是(颜色非常鲜艳),眼睛是(透亮灵活),嘴巴是(又尖又长)。(3分)
4、把这段话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用“o”画出来。(2分)
5、这段话中有三个比喻句,分别把头上的羽毛比作(头巾),背上的羽毛比作(外衣),把(腹部的羽毛)比作赤褐色的衬衫。(3分)
6、翠鸟的羽毛怎样鲜艳,用“——”画出具体的句子。(2分)
(二)大自然地惩罚
A市是一座现代化城市,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工厂。每天从高耸的烟筒中冒出滚滚的黑烟。这些黑烟飘哇飘哇,慢慢的形成了一个个张牙舞爪的黑魔鬼。天长日久,魔鬼王国日益壮大。一天,魔王招开群臣大会,在大会上叫嚣:“征服地球!征服人类!”为完成宏图大志,魔王命令海陆空三军作战部队先征服A市。
他们兵分三路:一路军钻进A市人的五脏六腑,在里面东一蹬西一蹬上下翻滚,把A市人弄得个个心情烦燥,人与人之间为一点点小事暴跳如雷,大动干戈;二路军对付A市人的宠物,宠物被收拾得鸡犬不宁,彻夜鸣叫。最受人宠爱的猫受够了折磨纷纷跳江自杀,就连无辜的小鸟也难逃厄运;三路军在A市专家的办公桌上,留下魔王的亲笔信,要求A市人在规定时间内无条件投降,否则进行毁灭性打击。
专家们忧心忡忡,纷纷在各家报纸杂志上发出呼吁,警告A市人民堤防魔鬼再度攻击。而A市人嘲笑专家神经质,杞人忧天。规定期限一到,魔王只使了个小小魔法——下了一场魔雨,雨淋到哪里,那里腐烂、变黑、枯死。A市面目全非,一片死寂,一些人无家可归。这时,市长及市民如梦初醒,大为震惊。市长发布紧急公告,消灭魔鬼根据地,种植能消灭魔鬼的绿树、鲜花。A市渐渐灰复了往日的鸟语花香、山青水秀、欢歌笑语。
1.在横线上给短文加个题目。(1分)
2.在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中找出错别字,并改正。(4分)
(1)招开(召)(2)烦燥(躁)(3)堤防(提)(4)灰复(恢)
3.本文告诉我们()。(1分)
A、魔鬼十分可恶。B、如果不注重环境保护,人类就会受到大自然地惩罚。
C、宠物们害怕黑烟滚滚。
4.采取下列什么措施可以消灭黑魔鬼?()(多选)(2分)
A、继续排放浓烟
B、种花植树
C、治理大气污染 D、乱扔垃圾
5.短文中的“黑魔鬼”和“魔雨”分别指什么?(4分)
黑魔鬼:
黑 烟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学习本课的生字;复习“赢”的字形;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承受”的意思。
2.能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节。
3.能在阅读感悟的过程,理解句子“我决不向伤痛屈服,我相信早晚有一天能站起来。”的含义,感受桑兰的坚强与乐观,并能用1~2句话表达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初识桑兰
1.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微笑着承受一切(读题)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位面带微笑的小姑娘——桑兰。(出示桑兰的照片、名字)(读好名字)
2.学习课文第一节,补充资料。
(1)让我们先来了解桑兰的运动生涯。出示第一节。轻声读读第一节内容。
(2)引读,出示:5岁开始练体操
9岁跨入省体操队的大门
12岁入选国家队
曾多次参加重大国际比赛,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板书:赢——复习字形)“赢”同“羸”下半部有所不同,中间是个“贝”。
(3)出示补充资料,了解桑兰曾经赢得过的荣誉。
师:桑兰曾为国家赢过许多荣誉,让我们来看一份桑兰获奖的履历。自己轻声读一读,然后说一说你感受到她是一位怎样的运动员?
示:1991年(10岁)在第九届浙江省运动会上获得:跳马等四个单项第一名和个人全能冠军。
1995年(14岁)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上得跳马第二名。
1996年(15岁)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上获得跳马第二名。
1997年(16岁)在“全国体操锦标赛”和“第八届全国运动会”上两次获得跳马第一名。
1998年(17岁)代表中国去美国参加“中、美、罗三国团体赛”,获得个人跳马第二名。
指名回答。师:从她的这些经历,我们不难看出桑兰是我国女子体操队(出示、引读)——优秀的跳马选手。
3.学习第2节,了解“意外”的内容。过渡:可就是1998年7月21日晚上那次意外的事故,改变了她的命运。课文大家已经预习过了,让我们打开课文,快速读课文第2节,简要地说说那天晚上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
(1)指名回答。1998年7月21日晚上,桑兰在一次跳马比赛试跳时意外受伤。
(2)引读课文第2节。
师:是啊!那天晚上发生了改变桑兰命运的事。(引读事故内容)对于这位优秀的跳马选手来说这真是----(出示)这真是天大的不幸!17岁的桑兰,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始,可是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了。
(3)结合课内外资料理解“天大的不幸”。
问:请你联系桑兰的运动生涯和她受伤的情况,说说为什么说这是“天大的不幸”?指名回答。(随机板书,小结)(4张卡片)身体的疼痛,肢体的伤残,失去大好的前途,失去美好的生活。
师:17岁的桑兰,美好的人生——,可是——。从此,她将面对——,面对——;从此,她将失去——,失去——。这一切(箭头指向:一切)真是——天大的不幸!
(4)再次齐读这句话。师:然而面对这天大的不幸,桑兰却——微笑着承受一切。(再读课题)二.读文解疑,体会桑兰的坚强与乐观
1.辨析词语,体会“承受”的含义。
师:课题中的“承受”能不能换成“接受”(出示卡片)或其他意思相近的词?请你结合课文内容简单地说说原因。(承受有接受事实,但不屈服的含义。)
2.整体读文,了解桑兰能够微笑着承受一切的原因。
师:这一切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但桑兰做到了,那么她是凭着怎样的信念微笑着承受这一切的呢?
(1)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交流、出示:桑兰带着动人的微笑,说:“我决不向伤痛屈服,我相信早晚有一天能站起来。”
(3)指导朗读。
师:桑兰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了,但她不屈服,她相信自己早晚有一天能站起来。这就是支持她微笑着承受一切的力量来源。让我们读好这句话。
3.细读课文3—5节,深入感悟桑兰的坚强与乐观。
(1)轻声读3—5节,划出描写桑兰不屈服的语句。
师:桑兰又是怎样微笑着承受这一切的呢?请大家先默读3—5小节之后,划出有关的句子,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争取读好句子。再联系上下文,四人小组交流一下读了之后的感受。
(2)交流示句: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老师发现你们在小组学习时都找到了这3句话。(三句话整体出示)
前来探望的队友们„„反而急切地询问队友们的比赛情况。
每天上午和下午„„一边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桑兰可以自己刷牙,自己穿衣,自己吃饭了。„„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
师:下面我们就按照课文顺序来学习。
指名小组读句、、谈感受,(每谈一句,穿插点评,强调“承受一切”,并穿插引读。)
★:其中抓住第3句话,联系生活,展开想象,体会桑兰的顽强。
师:请大家抓住“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这两个词,再结合桑兰当时的身体状况,想象一下她是怎样做刷牙、穿衣、吃饭,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的?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选择其中的一件事来说一说。
出示:桑兰为了能自己__,她_______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小组合作,指名交流)
4.引读3—5小节,加深体会。
师:如此简单的事桑兰都做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更何况要站起来?这期间不知还要面对多少困难,不知还要付出多少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让我们配合着读好3—5小节,再来感受桑兰微笑着承受这一切时的坚强与乐观。
5.直接引读6、7节。
师:1998年10月30日,桑兰出院了。面对无数关心她的人,桑兰——,说——。桑兰这个坚强的小姑娘,她——,她——
6.诵读诗歌,加深体会。
(1)师:对桑兰能微笑着承受这一切,我们感到无比敬佩。那么就让我们用一首诗歌来表达此刻的心情吧。
示:从那一刻起
身体的伤痛
肢体的残疾
生活的不便
将时刻困扰着你
从那一刻起
场上将不见你活跃的身姿
如雷的掌声不再属于你
盛开的鲜花不再簇拥着你
骄人的奖牌不再与你有缘
„„
然而
你用无比的勇气
微笑着承受一切
我们敬佩你——桑兰
(2)学生自由诵读。配乐齐诵。
三.语言实践
1.写话练习,内化感悟。
师:此时此刻,相信你也深受感动,你有什么话想对桑兰姐姐说吗?请你以(出示)“桑兰姐姐,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1~2句心里话。
(1)学生写话。
(2)指名交流。
2.总结:老师要告诉大家,桑兰现在已经是一家卫星电视台的体育节目主持人,仍然在为她热爱的体操事业奋斗着。对体操事业的一份挚爱,支持着桑兰面对困境坚强不屈,乐观进取。也激励着我们做个乐观坚强,勇于战胜困难的人。
雪儿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重点难点】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对课文空白处的想象,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两幅鸽子图(第一幅画有一只受伤的鸽子,第二幅画有一只展翅飞翔的鸽子)、轻音乐录音带、小黑板
【教学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以形促读,以境促读,让学生在读中生情,在读中激情,在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质疑导入。
1、世间有各种各样的感情,你体会过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吗?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发生在受伤的孩子和受伤的鸽子之间的感人故事,题目是:雪儿。
(板书:注意“雨”字头的写法,齐读,注意“儿”读轻声)
2、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媚敷弧喃剩鸽捡哀悠阻忠递盼线慰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2)出示词语
明媚的春天 美丽的弧线 艰难险阻 飘飘悠悠 千山万水 轻轻捧起 十分快慰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①指名读②评价③再指名读④齐读
(3)交流读书收获: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练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表情。
2、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①爸爸带回,我为雪儿,盼望。
②听爸爸说雪儿是,我更盼望。
③雪儿展开,我望着心里。
这三句话分别是哪些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小结
四、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范写,明确注意点。重点指导“剩、慰”
2、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出示图片,激情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雪儿》,你们看,雪儿飞来了!
(出示展示飞翔的雪儿图)同学们,这就是雪儿,你们喜欢雪儿吗?请你说一句喜欢它的理由。
2、可是有一天,你们喜欢的雪儿受了伤。(出示受伤的雪儿图)它飞不起来了,你看,它的眼睛里充满了哀伤。你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心里怎样?你会怎么办呢?
3、你们说得真好,我们知道作者此时正受伤在家,十分孤独寂寞,她看到受伤的雪儿,又会怎么想呢?
4、相似的遭遇使作者对雪儿格外同情,那么她又是怎样对待雪儿的呢?
二、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2、3小结
1、默读课文2、3自然段。“我”和爸爸是怎样对待雪儿的?
划出有关句子,圈出重点词。
(生读、画、师巡视)
2、交流。
3、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4、小黑板出示:“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
①我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心里会怎样想呢?
②是啊,这句话不仅要读出对雪儿的怜爱,还要读出作者对雪儿能早日展翅飞翔的盼望,以及自己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吗?(范读)
③读得怎么样?你们也想读得和老师一样好吗?要想读得好,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注意表情。(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5、从爸爸那里,我知道了什么?
6、雪儿如此勇敢、忠诚,是人们的好帮手,于是(引读)
谁能读好这一段呢?(指名读)
(二)学习课文(4—6节)
1、在作者的细心照料下,她的盼望终于实现了。指名读第4节
2、雪儿终于又能展翅飞翔了。(出示展翅飞翔的雪儿图)看到雪儿的伤好了,你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
3、文中的“我”的心情和我们一样,课文第4小节中哪一句话写出来了?请找出来。
4、谁能用高兴的心情读好这一段?请大家练读。指名读。
5、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雪儿在蓝天中飞翔,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请听老师朗读第3句,你们边听边想象,雪儿在空中是怎么飞翔的?你觉得它飞得怎样?(引导学生从“托”、“划”、“美丽的弧线”等词上体会雪儿动作的有力,姿态的优美)
6、雪儿不但能飞,而且飞得矫健有力、姿态优美,你们想和雪儿一起飞吗?让我们配上轻快音乐一起朗读第4小节,边读边和雪儿一起飞吧!(配乐表演读)
7、看到雪儿终于翱翔在蓝天,这时,你想对雪儿说些什么呢?
8、此时,翱翔在蓝天的雪儿,它的心情又如何呢?它会对照顾它,关心它的小姑娘说些什么呢?
9、是啊,当我孤独寂寞的时候,是雪儿给我带来了快乐。当雪儿翅膀受伤时,是“我”挽救了它的生命,给了它悉心的照顾。我和雪儿相依相伴了这么久,我们之间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现在要分别了,多么让人舍不得呀!请同学们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读。
(3)挑战读。
(4)齐读。
10、“我”对雪儿依依不舍,雪儿飞走了,“我”为什么还感到十分快慰呢?
11、齐读最后一节。
三、总结全文,迁移练习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文中的“我”帮助受伤的雪儿,让雪儿重新飞向蓝天的故事,在与雪儿相识相伴的日子里,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2、有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吗?你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愿意把它写下来吗?„„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复习第一自然段。
2、过渡:我一个人在家是多么孤单,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这时,爸爸 给我带回来一只鸽子。
3、看图。
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看,就是这只鸽子,它长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说)你们喜欢它吗?
可是在爸爸刚带回家的时候它没这么可爱,也没这么漂亮。那它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交流。
爸爸带回来一只怎么样的鸽子呀?(看图)
这只鸽子是怎么受伤了?
(2)如果你看到这只受了伤的鸽子,心里会怎么想?(生答)
“我”和爸爸也是这么想的,那他们是怎么样对待这只可怜的鸽子的呢?(请大家再读课文,用直线划出我和爸爸怎么对待鸽子的语句)(相机板书:同情 洗澡 敷药 取名)
(3)想象: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结合实际生活,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4)经过我和爸爸的精心治疗,这只鸽子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再看图)
它变得雪白雪白的,所以“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引说)。
想象:看到这么美的雪儿,你想说什么?
我也越发喜爱它了,所以我疼爱地对它说--(出示“我”说的话,生读)
指导用疼爱的语气读好“我”的话。
(5)师生接读: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你们能给“飘飘悠悠”换个词语吗?(自由自在)
想象:看着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我”和雪儿会想些什么?
指导朗读:我们不仅要读出对雪儿的怜爱,还要读出我和雪儿对大自然的向往,还希望自己的伤势快点好起来!
(6)齐读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和雪儿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我还从爸爸那儿知道了关于雪儿的其它事情。我到底了解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下面一个自然段。
(1)学生自读。
(2)学生讨论。
雪儿是一只信鸽,它不怕任何艰难险阻,能飞越千山万水,忠诚地为人们传递信息,是“蓝天信使”,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我们应该真诚地保护它们,真诚地帮助它们。
(出示图片,并相机板书:盼望、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
(3)指导朗读。
3、指导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师述:雪儿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我更盼着雪儿的伤快点儿好起来。我的愿望能实现吗?当终于有一天,雪儿又能展开双翅飞起来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出示雪儿飞翔图)你会说些什么?
(2)文中的“我”的心情和我们一样,课文第四自然段哪一句话写出来了,请找出来。(板书:欢呼)
(3)(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及时评议。(谁能将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4)师范读第3句,学生边听边闭上眼睛想像雪儿在空中是怎样飞翔的。
雪儿在空中是如何飞的?谁能表演给大家看看?
大家想和雪儿一起飞吗?全班一起边读边表演第四自然段。
(5)雪儿终于又能飞翔了,它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雪儿虽然能飞翔了,可它也十分舍不得离开。第五自然段中哪句话反映了此时雪儿的这种心情?请大家读读第五自然段。(第一句话)
“雪儿咕咕直叫”,它想对照顾它的小姑娘说些什么呢?
学生练习说话。
(6)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的雪儿就要走了,“我”的心里会怎样想?“我”会怎样说?
指导朗读,小结。
4、学习第六自然段。
引读,并出示句子,理解“快慰”一词。
指导朗读。
三、总结,并指导背诵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文中的小姑娘是个怎样的孩子?
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哪一段最感人,你能把它记下来吗?(学生自由练背。指名试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准备:一束月季花、文字片、录音带
预习要求:
花瓣飘香
1、读通课文。
2、查字典:俯、惶、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读课文。
1、出示一束月季花,展示在讲台上。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今天清晨老师特意从花市场买来的,仔细观察一下,说说月季花怎么样?你们喜欢吗?(启发学生看看样子,闻闻香味)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有一位小女孩,她也很喜欢,大家想认识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花瓣飘香
3、齐读课题。
4、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能把课文读通吗?愿意来读给大家听的请举手。看看课文,该请几位同学来读比较好呢?提示学生:课文写了哪几个时间段中发生的事?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出示:一天清晨(2)、几天后的一个清晨(3-10)、第二天早晨(11)
第二部分比较长,请两位同学读,3-
5、6-10,请4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可得仔细听,生字读准了没有、句子读通了没有,他们读完请你发表意见。
5、学生分段朗读,读中相机正音,读后学生评价,教师给予肯定性评价。
6、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谁来说说。(小女孩摘花瓣送妈妈)
结合进行板书:摘花瓣
二、引导自学,读中感悟。
1、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同学们想深入了解哪些?教师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提问。(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怎么摘花瓣的?
⑵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⑶摘花瓣做什么?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几个有价值的问题,那下面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书解决行吗?就请大家对照问题去读读相应的课文段落,圈圈画画,同桌两人还可以进行讨论。
3、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这三个问题都读懂了吗?指名回答。
4、这篇课文描绘的情境美,展现的人物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想不想再去细细地读读。
(一)探究问题1,学习第2段。
1、怎么摘花瓣的?在哪一节?出示段落2,指名读,你觉得小女孩摘花瓣时怎样?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体会:俯在、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
2、交流摘花的动作。
3、谁来把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演演。都想演,恐怕花瓣摘光了,咱们商量一下,就请一位同学来演。学生上台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
4、学生评价。
5、请表演学生自己说说:
你摘花瓣时动作那么轻,为什么?(小心)
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多美多香的花呀!)
你摘下以后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双手捧着)
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
(一片小小的花瓣包含了小女孩对妈妈的一份真情。)
(怕花瓣上的露珠滚掉。)
6、谁能把小女孩当时摘花瓣的情形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二)探究问题2,学习第3-5段。
1、“为什么只摘花瓣呢?”请你把3-5段连起来读读,⑴指名答,板书:舍不得,怎么说的?(低着头不好意思)为什么?
⑵知道摘花瓣是不对的,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不知所措、惶恐),想象当时小女孩被我叫住后的情形。(很突然,来不及反应;感到惊慌害怕)
⑶知道了,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名读。
⑷我理解她吗?哪儿看出来?(我轻轻地问)(读读,她知道自己错了,我当时不忍心责备她,)
⑸分角色读好3-5
(三)探究问题3,学习第6-9段。
1、摘花瓣做什么?出示6-9段,指名回答。
⑴送给生病的妈妈。
⑵为了让妈妈高兴。(板书:送给妈妈让妈妈高兴)
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花瓣柔软舒服散发出淡淡清香,心里什么感觉?
2、再读读还有什么原因?
⑴爸爸是一位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
⑵小女孩肯定会经常给爸爸写回信,在信中会说些什么呢?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板书:听妈妈话,不惹妈妈生气)
(爸爸远在千里,照顾不到妈妈,她不但不惹妈妈生气,还要让妈妈高兴;不但听妈妈的话,还听爸爸的话。)
⑶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心里会怎样呢?(爸爸不在身边,妈妈又生病了,小女孩很难过)
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爱妈妈,懂事)
⑷分角色读好6-9段。
三、总结升华,体验感情。
1、读到这里,三个问题都理解了,此时你们最想说一句什么?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学生齐读)板书:懂事的好孩子
2、老师也忍不住想吟诵一首小诗,读给你们听。(配乐朗诵,字幕滚动)
3、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情境、这么可爱的女孩,课后自己再去读读把感受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4、最后,请同学们给老师帮个忙,今天,老师特意买来了这一束美丽的月季花,课也结束了,这束花该怎么处理呢?老师想请你们出出主意。
⑴送给课文中的小女孩
⑵送给老师的妈妈
⑶送给同学们。愿你们就像那一片片带着清香的花瓣。
花瓣飘香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
表一份心愿,道一声祝福,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像绒布一样柔软,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像露珠一样透亮,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习作指要】:
习作二
1.提起手中的画笔,为同学、老师、家长画张像,也可以画想象中的人物。
2.介绍画中的人物,用文字为别人画张像,写一写他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3.画和写的时候,都要抓住人物的特点。
【教学要求】:
1.观察例图,学习例文,揣摩例图和例文是怎样抓住任人物特点来绘画和协作的。
2.彷例,为同学、老师、家长和想象中的人的画像,并学习例文的写法来写一篇作文。
3.学习抓住人物外貌,性格,与爱好等写出任务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介绍自己画中的人物,写出他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难点:画和写的时候,都要抓住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一位同学走出教室,师问:刚才走出教室的是谁?
2.讨论:说一说他的外貌以及穿着打扮。
3.请这位同学走进教师,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师问:你能把他画下来吗?
4.教师指导:我们可以画同学、老师、家长,也可以画想象中的人物。
二.画像指导
1.(出示武建设同学的画像),你们看,这就是赵建设为他的朋友武建设画的画像,谁来说说武建设的外貌?(这是他的外貌特征)
2.根据这幅图,你能知道武建设有什么爱好吗?(这是他的特点)
3.我们在画的时候,要把人物的特点画出来,让人一看,就知道你画的是谁。
4.学生提起手中的画笔,为别人画像。
三.例文引路
1.小作者是怎么介绍武建设同学的这些特点的呢?我们来看看赵建设同学写的作文。
2.指名一生读例文,其他同学认真想,想一想:小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武建设同学的特点?
3.学生讨论,指名交流。
4.教师小结:介绍画像中的这个人,可以写他的外貌,也可以写他的性格和爱好者,但都必须抓住人物的特点。
5.学生分别练说自己画像中的人物。
6.集体交流。
7.教师评点指导:为抓住人物的特点,在介绍他的性格、爱好时,可举一两个例子。
四.学生习作
1.明确要求:向大家介绍画中的人物,要抓住他的特点,写清楚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等,也可以举一两个例子,语句要通顺,要把话说清楚。
2.习作顺序:先介绍他的外貌,再写他的性格、爱好。每写一部分用一个自然段,要有条理。
3.练习成稿,修改评议。
练习2 教材分析:
这个练习共安排了5道题目:
1.学用字词句
这道题目把学习”字词句”与”理解、积累、运用“巧妙地结合起来进行练习,使学生对表示颜色的词有进一步的认识。
2.学写钢笔字
重点把握好“驾、碧、望“这三个字的结构。
3.读读背背
八条成语都是以“有”字开头的,读起来押韵上口有节奏感。
古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清明》,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该诗语言明白浅显却意味深远。
4.口语交际
此项练习的话题是同学们感兴趣的春游活动。
5.学写毛笔字
本次的练习是“撇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好钢笔字,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清明》。
2.说话练习和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学习并灵活运用表示颜色的词语,口语交际。
[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部分(学用字词句)
1.自读短文,用“”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2.交流找出的词语。
3.指名朗读,边读边想象天空的美丽。
4.去掉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朗读,体会其作用。
5.指导朗读例文。
6.回忆我们生活或学习中积累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7.用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说一句话。
8.自读教材所给的那段话,填空。
9.讨论交流:为什么填这些颜色的词合适?
10.指导学生朗读。
11.齐读。
二、教学第二部分(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驾”,“碧”,“望”这三个字。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到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驾”。
①出示“驾”,引导学生观察它的结构。
②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驾”字,提醒学生注意,上分下合,但上面不能分得太开。
③学生练习描写“驾”。
④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碧”和“望”字。仿写时要先看清楚范字,再动笔写。
3.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教师个别进行辅导,教室里要保持安静,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练字。教师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4.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学生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部分(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审题
(2)指导
①学生自读八条成语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自由读
④理解八个成语的意思
(有难度的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①集体齐背
②指名背
2、背诵古诗《清明》
(1)指名读题目。
师生谈话: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在清明节人们一般会做什么呢?
(2)学生自己试着读古诗
(3)学习古诗
①读诗的前两句,讨论:在清明节人们都要去凭吊死去的亲友。诗人此时走在路上,他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的前两句,读出诗人哀伤苦闷的心情。
③于是诗人想到用酒来排解此时的忧愁,可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恰巧遇到一位放牛归来的小牧童。诗人会问他什么,他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读读诗的后两句,结合插图说一说。
④看到远处飘扬的杏花酒家的招牌,诗人的心情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请你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4)练习
学生自读,自背
指名背诵
二、教学第四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引导学生回忆写毛笔字的要求
(2)出示卡片,让学生说出笔画的名称(撇折)
(3)指导书写“撇折”
“东”的撇折写时要藏锋起笔,向左撇出,至折出笔锋向右横出,顿笔回锋收笔。“会”的撇折与“东”略有不同:藏锋起笔,向左撇出,至折出笔锋向右横出顺势变挑。
(4)学生练习描写“撇折”
(5)指导书写“东”和“会”
3、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口语交际
1.审题
2.指导
(1)读懂题目,知道这个题目提出的要求。
(2)分组讨论,这次春游去哪儿,可以安排那些活动,春游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3)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小组长汇报,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当。
(4)每位同学自由练说
(5)同桌相互练说
3、练习
(1)小组里选出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验卷含答案】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测试卷11-21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12-31
学年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次测验卷10-20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09-24
三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09-06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试卷09-11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试卷参考12-30
第一单元(语文三年级下册)06-16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卷11-20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范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