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好的习惯

2024-10-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孩子学习好的习惯(精选11篇)

孩子学习好的习惯 篇1

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应从哪几方面入手呢? 第一,抓态度作风,家长应查看孩子是否专心读书,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书写是否工整,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持何态度,有无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等。

第二,抓作业,家长应查看孩子放学回家是否自觉做作业,做作业前是否先复习,做完作业是否检查,对老师指出的错题、错字是否更正了,作业本是否整洁等。第三,抓技能技巧,家长应查看孩子写字是否又快又好,作文是否格式正确、内容充实、语言生动,手工、图画、唱歌是否合乎要求等。

第四,抓能力,家长应查看孩子是否有复习、预习、记忆、思考、写作、心算的能力,会不会朗读、复述、背诵故事和诗篇等。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注意些什么:

第一,必须从“强制”入手。孩子不会学习,也无所谓习惯,所以,孩子开始学习时,家长一定要严格要求,耐心讲高温齿轮泵解,比如,孩子写作业时,从握笔姿式,到书写内容,家长都要仔细观察,随时纠正,直到孩子养成正确的习惯后,再放手。

第二,要具体指导。家长应废除空洞的说教,而要一点一滴地具体纠正孩子学习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孩子善于模仿,家长应以自己的良好学习习惯来影响孩子。第三,要因势利导。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要因势利导。如果你发现了孩子自觉学习的行为,就应及时鼓励,使之巩固,逐渐形成习惯。

第四,不断提出新要求。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应勤检查,勤督促,及时鼓励。孩子在学习上取得了成绩,家长不要过分夸奖,而应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不足,提出新的要求,这样,孩子就不会骄傲自满,固步自封,而会向更高的目标前进了。第五,要创造学习条件。孩子写字需要桌椅、文具,阅读要有图书家长应想力、法为孩子创造必要的学习条件?如果让孩子坐若小板凳,趴在椅子上做功课,不但不能使其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还容易驼背。

培养孩子的智慧应从小尽早

孩子的智慧是老天赋予的,这是大家都这样认为的。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孩子的智慧取决于生活环境和遗传因素这两个方面。大家公认的是遗传因素占大多多数,而环境因素只占40%而已。

从古到今,智商高的家族千千万万。就像我们熟知的巴赫音乐家,还有韦伯和莫扎特世家中,在之后的几带人在都有很多的音乐家出现。另外还有,远在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祖冲之的儿子祖桓之科学家、机械发明家孙子祖皓都是。他们也是著名的天文学家与数学家。像这样一个家族几代人出现这样的高人,刚好说明了先天和后天因素对才艺天赋的作用。

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都会遗传个孩子的,很多方面的天赋都有很大的希望遗传给后代。这样后代就继承了爸爸妈妈YCB齿轮泵的天赋。在有些方面很突出。所以,在周围的环境影响下,父母的天赋如果适当地进行开发,很有可能给孩子的智慧带来意想不到的发展。

其次,环境对孩子的智慧也有很大的因素。后天的影响对孩子的智慧有很重要的影响。早教是我们做父母一直提倡的。从怀孕开始,发育脑细胞的第一高峰会在10~18周的时候,第二高峰会在宝宝出生后的3~6个月之间。如果希望孩子智力发育的很好时,首先要在怀孕时注意营养的吸收。其次就是在出生后喂养的时候。这些都是对孩子的智慧发育有很大的帮助。

七分靠努力,三分天注定。这句千古名言。还有长期研究过很多智商在140分以上的孩子的人,他们发现这些孩子大长大一直保持优秀的才能,这些的孩子的智商大多数在128分左右,都远远超过平常孩子的智慧。也有那些精神先天缺陷者,他们的孩子有精神缺陷或反应迟钝。智商,情商不算是在遗传中。

情商就是人的个性啊、脾气啊、处事能力啊、交际能力啊等方面的。孩子有的方面会像爸爸,有的方面会像妈妈。这些都是不一定的。

从小培养孩子的智慧是最好的。从早也是少不了的。长辈要教孩子怎样去观察事物的好与坏,要与别人有不同的发现、看法和想法的时候,教他一定要说出来,做出来,更进一步。

孩子学习好的习惯 篇2

一、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把课本知识吃透

一个学生一个学科学得怎么样,课堂上45分钟的利用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上45分钟都要认真听讲,把老师课上所讲内容大部分渗透进去。

1.老师施展个人魅力,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令学生全神贯注听懂老师灌输的知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自制力比较差,自己管不住自己,总希望老师能像家长一样关注爱护自己,希望自己努力表现,得到老师的认可,希望自己成为老师眼中的“乖乖宝”,学习好、表现好、纪律好,这就要求老师用心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不同成绩层次的学生,老师用心了才会得到学生的肯定与回报。所以在课堂上我会用和蔼的话语、亲切的眼神、热情的赞扬与学生进行沟通,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亮发光点,对于他们的长处与优点给予认可和肯定,这大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更坚定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2.让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小学数学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课本的阅读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学生往往不会读课本、不懂得审题,甚至弄不清楚一个题目的意思,当然解题更无从下手。审读一道题,搞懂题目是关键,排除畏难情绪,不要一见题目,马上头大,要静下心来,读懂题意,再用平时所学到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解题。而且要读懂一道题几层意思,几个问题。有些同学容易犯答题不全,甚至有遗漏的错误。

二、改变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试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以往的课堂老师只顾自己眉飞色舞、喋喋不休地讲述,根本顾及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现在我们就要转变一下模式,让学生参与期中,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由单打独斗的学习模式转变为小组合作模式。模式的改变,可以改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小组合作可以分为生生合作及师生合作两种模式。

生生合作有语言的沟通和作业的合作,当语言合作时,要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发言机会,都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每个小组成员不仅要善于说还要善于听。引入辩论机制,就一个问题、一个观点进行讨论及辩论。当某个小组成员讲述不够完整或者有错误时,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纠正。大家联合起来学习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师生合作,是指老师要学会尊重学生,要与学生融为一体,加入学生的小组讨论,成为合作小组的一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加深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认识。与大家一起讨论,从而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进一步加深了师生感情。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感,使得师生之间更容易沟通。

进行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对学习效果进行汇报,如果一个小组遇到了问题可以让另外一个小组帮助解决。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任课老师往往觉得学生年龄小,自主学习能力差,很少让学生自己去课本里汲取知识,课堂上经常是课件多、讨论多、填鸭式讲解多,很少让学生回归到课本的阅读。其实小学的课本是多名专家,结合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特点进行编写的,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小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读懂。例如,在教学《用未知数表示数》一课中,乘号的省写与简写这一知识点时,我摒弃了原来的讲授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教材来完成知识内容的学习。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懂得了字母与数字相乘,乘号可以不写,但是数字要放在字母前面;字母与字母相乘可以用“·”来表示,或者省略不写。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学到这些知识,省略乘号的注意事项也被学生自己从课本中找出来,不再是老师单方面的灌输,这样的学习是主动并且富有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交流变得积极主动,记忆也会更加牢固,并且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数学方面的书籍。在教学中我向学生们推荐了课外读本《数学真美妙》,还从网络上下载一些古今中外的数学故事及小知识,讲给学生们听,使得数学学习变得轻松、有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爱阅读的好习惯。

四、培养学生善用思考,多用脑的好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就是用脑思维的一个活动,只有善于思考、勤于用脑才能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点,从而形成数学能力。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要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不怕学生思维绕弯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提出想法,积极提问,最后再对学生的想法对与不对给予以指正及点评。

例如,在讲述“13-5”所表达的意义时,一般学生表达为:13减去5是多少。通过给予学生充分考虑时间,启发学生从减法的意义及运算名称等多角度考虑,学生们可以考虑出多种答案。

(1)13比5多多少?

(2)5比13少多少?

(3)5添上几是13?

(4)被减数是13,减数是5,差是多少?

(5)13减去多少与5一样多?

所以课堂上老师要仔细观察,适时指导,把握时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并且检查作业的好习惯

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好与坏直接体现着学生对这门功课掌握的情况,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的作业有一个严格的要求,首先最基本的要求学生作业书写认真、工整,要求学生写作业时专心、投入,不能一边写作业,一边想着玩,只有塌下心来,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做完作业后要对所做的作业进行检查,作业不是做完了就万事大吉,还要保证作业的准确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坚决杜绝抄袭作业的坏习惯。

小学阶段,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甚至比学习本身更重要,一个学生在他的数学学习当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使他在今后的漫漫学习征程中受益终生!

摘要:良好的习惯对一个学生的学习、品质的形成,甚至世界观的形成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教师就要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在教学学习中的习惯。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实行小组合作学习,认真阅读课本,多思考,多用脑,独立完成作业等。

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何培养 篇3

关键词:阅读;聆听;独立思考;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190-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具有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证。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和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数学学习中少不了聆听老师的讲解和倾听同学的发言。听老师讲解时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学会听老师讲解,认真听老师讲课,特别是要听清楚老师所提的问题。老师的解题思路,老师所总结的方法,,这些一般都与教学重点有关。听同学回答也是学习和理解知识的途径。认真听同学的回答,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己的思考,更能对他人的回答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必要的补充。特别是同学之间的思维水平比较接近。有时候老师的讲解未必能听懂,但是换成同学的语言后却能使其明白。但是有的学生就是没养成好好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的习惯,导致基础知识和概念理解不清,掌握不牢,做题就错误不断。学会听同学们发言,小孩子年龄小往往只注意听老师的讲课而忽视同伴的发言,别人一说就接话,如果让他来说其实他说得还不如别人。这个习惯的修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我常常要求学生在同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注意听,边听边思考:同学回答得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如果同意别人的观点,可以轻轻点头表示赞同,若需要补充或有不同的看法再举手,经允许再站起来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且明确规定举手发言的意思是:举手经允许方可发言。

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要学好一个新知识,首先要求学生会读懂课本,会“读”才能“懂”,才能学好。阅读并不是语文学习的“专利”, 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使学生逐步在数学阅读中领悟数学语言,正确地理解数学题的意思。如:我记得在一次测验中,其中一题目为: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一个直角,再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对于后面一个问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未能完成,原因在于没把题目读完。对于解决问题的题目,大多数同学只读一遍,更有甚者只看数字或个别词语做题,不作深入思考,而是凭着感觉做。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是使人们发现新的知识,通向成功之路不可缺少的桥梁。独立思考的人,是不惟书,不惟上,非常自信的人。一个常怀疑自己的人,也是不敢怀疑书本的,一个不敢怀疑书本的人,是不可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的。只有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独立思考,才能开出智慧的奇葩。在学习上独立思考,其实质就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经过自己头脑的消化。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机械的记忆和模仿是必要的,但最终要变成自己的东西,还是要经过自己的一番思考。如果不能独立思考,在学海中随波荡舟,人云亦云,那就不知会飘向何方。但是,独立思考并不是胡思乱想,它需要一定的知识作基础。完全独立的“独立思考”是没有的,人们总是在吸取前人有益遗产的基础上,方能进行独立思考,得出与前人多少有所不同的东西来。因此,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一切有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许多社会学家提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更为重要。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认为,如果学生不能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与他人合作性互动之中的话,那么这些知识与技能都是无用的,这种教育就是失败的。由此可以看出,学会与不同的人共事是现代教育要教会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在在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与人合作,不愿为他人服务,他们的这种意识与做法显然是与时相悖的。针对这种状况,数学课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即在数学课学习中,要培养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意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三、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好习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并把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思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实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中“镜面对称”的内容时,先让同学都去照一下镜子,然后在小组立交流:人在镜子里的特点,镜子内外人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有没有变化,学生通过活动和交流能总结出:照镜子时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教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 篇4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特别需要施教者在教育上要求一致。首先是家庭内部(父母、祖辈及家中的其他人)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如培养孩子不随便吃零食的习惯,如果父母严格要求而爷爷奶奶放纵,那是不可能培养起好习惯的。

其次是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要一致。现在,不少孩子在幼儿园里能自己吃饭、自己穿衣,一到家中则判若两人。如果孩子在家、在园表现不一,就说明还没有养成好习惯,也反映出家园在这方面未能很好配合。如果家庭与幼儿园彼此密切配合,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好的学习习惯比补课重要 篇5

补课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把希望寄托于补课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孩子之间学习成绩的差距归根到底是他们学习习惯上的差距。补课,不如补习惯。

补课,补什么习惯?

01补一下阅读的习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经说过:“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予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阅读不仅能使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还会发展学生的智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当时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观点,我很认同,但总觉得读书所带来的改变是一件很缓慢的事情,而考试就摆在面前,所以还是觉得不如补课来得直接,效果更显著。

02补一下听课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认真观察和思考,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当老师讲到每一步时,学生甚至能思考到下一步,学习效果就会更好。如果学生感觉不喜欢这个老师的课,怎么思考呢?我要说,学生要努力去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不然学生只能越来越差。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能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03补一下做作业的习惯

首先是端正态度

作业不是负担,而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拖、抄、代”的做法要不得。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其次是细心审题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再次是练后反思的习惯

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如: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有无其他方法?哪种方法更好?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最后是收集错题的习惯。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考试时复习错题效果也很好。

04补一下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很多,但敢于提问是最基本的。要敢于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其次是复习归纳的习惯。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须有计划的不间断地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总结、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05补一下自信

自信是人进取心理不可缺少的根基。俗话说:信心多一分,成功多十分。孩子的自信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活动。缺乏自信心,往往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一旦遇到挫折和失败,就情绪低落,灰心丧气,甚至惊惶失措,彻底崩溃。它不仅制约学生的行为,而且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各方面难以达到其理想的效果。

一年级如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篇6

一、家长提高认识,理解良好学习习惯的概念及其作用。

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如奥维德曾说过:“坏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习惯影响每一个人,一个人有好的习惯就会有一个好的人生,习惯不好会导致孩子很多不良现象。普劳图斯说过:“习惯是在习惯中养成的。”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自然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习性。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如果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养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对家长教育比较轻松,家长的教育会得到应有的回报。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孩子终身受益。

二、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的学习习惯。

亚里士多德说:“总以某种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养成习惯。”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习惯应该了解,根据孩子的特点家长就应该正确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应该从这几方面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1、给孩子营造学习氛围的空间。

每当孩子放学回家或者周末在家,孩子都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那么家长就应该给孩子一个学习氛围的空间。安排孩子学习的地方应该固定在一个屋子,让孩子安心在那屋子学习。家长不能为了自己娱乐不顾孩子学习,不能随意让孩子临时找一个地方学习。小学低段学生最不适宜随时移动学习,那样会让孩子不安心学习。

2、培养孩子及时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要求孩子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培养孩子及时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每当孩子放学后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家长督促孩子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家长让孩子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特别是学习不自觉的孩子家长最头疼。需要家长不间断的监督孩子学习。

做作业也像上课那样严格要求,认真做作业不许随意讲话,不许孩子离开座位,不许做作业时搞东西,不许吃东西。

及时要求孩子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作业,避免孩子边做作业边耍,不把学习时间抓紧。

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老师布置作业时,要求孩子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认真思考,书写规范。对做作业过程中出现不懂问题,需要及时向老师请教。作业经过老师批改后有错误地方,请及时改正,杜绝去照抄其他同学的作业。

3、培养孩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

当孩子家庭作业做完,要求孩子认真检查做完的作业。自己学会检查,不能做完了就完事。

4、培养孩子具有责任心的习惯

孩子做作业时候,不许孩子随意撕本子,也不许孩子随意拿橡皮擦来擦,养成一个少撕本子不随意用橡皮擦的习惯。每当孩子做完作业,要求孩子把书、本子不能皱折合放,一定摆放整齐才放在书包里面。需要把所用的学习用具摆放整齐在文具盒里,准备好第二天所用的学习用具,特别是小学低段孩子要准备好铅笔等。

5、培养孩子预习习惯

当孩子做完作业了,就不是说当天的作业做完了。还需要家长培养孩子的预习习惯。每次完成作业后,就要求学生学会预习,当然小学一年级学生除外,其它段学生可以提前预习。根据课程表,要求孩子预习课程,学会把不懂的内容做好记号。让孩子第二天到了学校可以主动向老师提问,学习不懂的知识。

6、培养孩子认真听讲习惯

很多孩子在学校不认真学习,就是上课没有专心听讲,如何让孩子专心听讲?这需要家长和孩子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家长要鼓励孩子学习,用励志的故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具有积极上进的心,学会专心听讲学习。鼓励孩子积极举手发言。

7、培养孩子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

积极举手发言表现孩子好学,认真学的一面。当家长的需要鼓励孩子积极举手发言,家长可以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情况来鼓励孩子举手发言。当孩子在家时候,可以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当天听讲举手发言情况,尽努力鼓励孩子举手发言,说明举手发言的好处,有利于开拓思维,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

8、培养孩子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很多孩子在上课时候不喜欢记笔记,当家长就需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让孩子在课堂上记笔记。养成一个听讲记笔记的习惯。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

9、培养孩子课后复习习惯

培养孩子课后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复习,了解学的知识是不是学懂了,如果出现不懂及时向老师或者家长请教,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复习时候把该节知识,抓住知识点,做好知识结构清楚,重难点明白,理清头绪。对各科内容进行交换复习,合理安排好复习时间。达到有效的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孩子学习好的习惯 篇7

关键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习惯,优化与跟进

作为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一线教师, 笔者发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特别难以养成。学生活泼好动, 时常坐不住, 注意力容易分散;遇到新鲜事物会异常兴奋;碰到问题不会独立思考, 不会合作探究, 总是拉大嗓门:“老师, 我的计算机坏了……”、“老师, 这个怎么弄……”。当遇到操作或者听讲无味时, 有的学生一个劲的敲打鼠标, 有的干脆将键盘当作钢琴, 以声音引起别人注意为乐事。由此带来的无疑是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既影响了课堂教学也影响孩子们终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形成。

1 审视学生不良习惯背后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接触计算机机会少, 课上容易兴奋过度

对我所任教的部分班级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 176位调查对象家庭中计算机的拥有率为32%, 而我经朋友帮助对城区某小学部分班级的调查结果显示, 182名学生家庭中计算机的拥有率达93%。显而易见, 不少农村小学生唯一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就只有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了。而学生通过生活中 (如动画片、书籍等) 外在渠道的描述, 认为计算机是很神奇的东西, 它无所不能。所以, 在这唯一能接触计算机的信息课上, 学生往往按捺不住兴奋和探索。这样的兴奋让学生处于紧张、亢奋状态。

1.2 信息技术课课时有限, 不利于习惯形成

学生在学校里能上到信息技术课, 但无奈的是一星期只有一节。这远远无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这珍贵的40分钟, 无疑刺激着每位学生的神经。无法按捺住兴奋的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过度兴奋却不是最佳的学习状态。

习惯的养成有延续性和连贯性, 一周一节的课堂教学, 很不利于学生习惯的养成。这星期教师所提出的要求, 到下星期才来上课, 学生可能早就忘了。

1.3 信息技术教师对习惯培养心存随意

对于专职信息技术教师来说, 学生如“流水的兵”, 走了一班, 来的是其他的班。一定程度上感觉习惯培养没有可行性。而兼职的信息技术教师会把工作的重心放在语、数、英科上, 忽视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管理上的探讨与思考。

2 结合农村与学生实际有效管理教学

2.1 制度上墙, 增加机房开放机会

学校的机房, 除了上课之外, 其他的时间都是紧闭的。既然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少, 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机房,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近计算机、了解计算机, 从而降低课堂上学生看到计算机的兴奋度。

我们信息组在征得学校同意后, 建立了机房开放制度。该项策略的实施过程如下:我们召开了所有任教信息技术的教师和全体班主任教师的会议, 在征得所有任课教师同意后, 讨论了“开放机房的制度”, 并一一进行了落实。

从实施情况来看, 效果是显著的, 通过这样的活动, 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地接触计算机的机会, 让学校的资源更大化地发挥作用。同时, 也用这样的制度去激励学生遵守课堂常规, 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2.2 制度下墙, 监管与激励结合

其实每个学校都有机房的管理制度, 但如果抓实, 让制度从墙上走下来, 就需要每位教师长抓不懈。信息技术教学要在计算机室进行, 对于学生来计算机室上课, 我制定了一些日常课堂常规的措施, 如课前的常规要求:1在楼道里保持有秩序、安静;2不带零食、水瓶进机房;3不经教师批准不带软盘、光盘、U盘、耳机、mp3、mp4等进机房;4不经教师批准不能玩游戏、不得大声喧哗、推闹。

课后的常规要求:1正确步骤关机;2各自放好凳子、键盘、鼠标等, 轻步离开教室。

以上日常课堂常规的实施一方面通过上墙公布, 另一方面就是教师有耐心地、持之以恒地要求, 再次是与信息技术币挂钩, 课堂常规好的学生, 奖励信息技术币。从实践情况来看, 第三个方法是最有效的, 学生对信息技术币的渴望很明显, 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学生的行为。

2.3 投其所好, 顺天性有效转移兴趣

玩儿是孩子的天性, 有哪个孩子不爱玩?可以说, 每个孩子都对计算机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很多城市孩子会因为一些原因导致网络游戏成瘾, 要么在家偷偷玩, 要么去外面的网吧。而农村孩子就少了这点担心, 家里没计算机, 外面也没网吧, 几乎没有网络游戏成瘾的可能性。所以我经常会安排学生在完成任务之后“奖赏”几分钟让学生高兴地玩个够, 上上网, 玩玩联机的打字游戏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但凡安排游戏时间的班级总会比那些没有安排游戏时间的班级学生能更快更加积极地完成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 同时也会更加有效, 这样的班级在学习习惯上也明显好些。

2.4 了解学生, 以启发与暗示式教育为主

小学生犯错误是很正常的, 很多时候, 他还不知道这样是错误的。学生出现行为偏差, 教师需要的不是当场批评, 最好是通过启发式引导与有效地暗示来纠正。

如我所任教的三年级一班中有一学生, 课前带着磁铁进了机房, 上课时偷偷拿着玩, 偶然间碰到了显示器, 导致显示器变成了花屏。当时我十分生气, 由于在讲解新的知识点, 我并没有马上责备他。在学生自由操作时, 我把他叫来, 问他知道计算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吗?显然他胆战心惊, 并不知道原委。在我告诉他磁铁会让显示器产生磁化, 影响显示器的使用后, 他惭愧地低下了头。我顺势告诉他, 与上课无关的东西不能带进课堂, 并交给他一个任务, 监督全班同学, 有没有带与上课无关的东西进课堂, 及时报告教师。从那以后, 他课上异常认真, 我交待的任务他也非常用心地在做。

师生之间追求的是一份心灵的默契, 教师小心地呵护好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一定会在犯规后努力维护教师的教学需求, 以教师期望的行为来体现对教师的尊重。

2.5 示范引导, 一开始就不折不扣地执行

“凡事开头难”, 养成就是训练, 训练中非常重要的是示范。不仅要告诉学生怎样做, 还要给他们做样子, 给他们可学习的榜样。例如, 要求学生安静快速地排好队伍去上课。开始的时候, 教师总是提早到教室, 上课铃一响, 教师就像学生一样安静地站在队伍的最前列, 学生看见了教师的做法, 不用说, 也会跟着一起做。要求学生不得带与学习无关的东西进教室, 教师在上课前就应该将手机调到震动状态, 免得出现干扰。因为教师的一个动作比说教上百次、千次要强得多。

单单提出要求、做出示范是不够的, 还要进行训练、反复检查, 如训练学生又快又静地启动计算机时, 教师示范以后, 反复地进行训练, 个个过关。不行的, 我们还会适当地把个别学生留下来, 利用课间的时间强化训练, 当然这是在学生能接受的情况下进行。

有一项研究表明, 养成一项好习惯至少要重复强调22次, 研究是否属于真理另当别论, 但好习惯的形成跟人的遗忘规律一样, 一开始一定要强化与巩固, 等习惯养成后, 只要适度提醒就水到渠成了。

3 几点后续思考

3.1 习惯培养的艰巨性与持久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漫长的过程, 要初步培养学生优良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习惯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 这一年里, 教师务必在每堂课里都重视对学生习惯的培养。至于在第二年、第三年的教学中, 如何巩固学生的优良习惯, 还要继续深入思考。

3.2 师资不足的瓶颈与困难

农村小学目前的信息技术乃至其他小学科类专职教师的缺乏是学科发展与学科研究的重要障碍, 此次我的研究实施也遇到这样的障碍, 这也是全体教育人需要关注的问题。另外, 兼职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同步在不同课上注重学习的习惯培养, 使得良好习惯在不同课堂上都呈现出来。

3.3 后期评价的完善与优化

我们还发现在这个问题的背景下, 如何跟进与此相当的“学习习惯”的评价也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点——一份试卷或电子答题无法检测他们的习惯。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我们必将继续实践这份研究并努力深入和完善, 以达到改进我们的教学行为、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的目的。

孩子学习好的习惯 篇8

合作探究,学习搭配方法。

1.刚刚老师打听到一个消息,我们四班的容容同学要过生日了,老师想要买件礼物送给她,来到商店发现,有三个木偶娃娃,分别是篮色的,红色的,粉色的(边说边指)还有两顶帽子,黄色的和红色的!我想买一个木偶娃娃再配一顶帽子,猜猜看,老师会怎样进行选配?(2-3人)那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种选配方法吗?

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

(设计意图: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老师要为即将过生日的学生买礼物,让学生来猜老师会怎样进行搭配?并提出疑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身边的事情是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以此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认知背景。在调动和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热情的同时,也为下一步学生进行主动探究进行知识链接,情感、心理各方面的准备。)

2.出示活动要求:(学生来读)

(1)从信封里拿出木偶和帽子图片,先独立摆一摆,再在小组内交流。边操作边思考:你们小组是怎样搭配的?有哪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比一比:哪个同学的方法比较好?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中出现的不同搭配方法。

(3)交流汇报。你们是怎样搭配的?共有哪几种不同的搭配?小组上台,操作演示(先每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再比较谁的方法最好)。

(4)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搭配的?(指名3人左右)

3.不同的有序搭配

教师总结:像这样先选帽子,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木偶进行搭配,就是有序搭配。(板书:有序)有序搭配有什么好处?(板书:不重复,不遗漏)

师:除了先选帽子分别和木偶进行搭配外,还有不一样的选配思路吗?

指名小组代表上台进行搭配演示。

谁再来说说他们是怎样搭配的?(指名3人左右)

4.回顾小结。

刚才两个小组都进行了搭配方法的展示,谁能把这两种思路完整的说一说,他们是怎样搭配的?

(把2顶帽子和3个木偶进行搭配,可以先选帽子,与木偶进行搭配,也可以先选木偶,与帽子进行搭配,这样条理比较清晰,可以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木偶和帽子图片先独立思考,动手摆一摆,在学生个体进行了充分的思考与操作后,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共同研讨,使组内成员的不同思想得到有力的碰撞,形成小组内对问题的共同认识或成果,也就是有六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并在之前合作的基础上讨论:怎样选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片段二:抽象表示,体会符号思想。

1.刚才,我们用玩具图片摆出了木偶和帽子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如果没有木偶和帽子图片,你觉得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木偶和帽子?(指名说)

2.小组讨论

想动手试一试吗?

(出示活动要求)谁来读一读?

(1)用不同的图形或符号来表示帽子和木偶,用线连一连,找出搭配方法?

(2)观察:木偶的个数和帽子的顶数,与有多少种选配方法有什么关系?

(指名学生说,老师板书)

3.学生上讲台展示交流,说说自己是用什么符号表示帽子和木偶,并介绍自己是怎么搭配的?(指名2-3人上台汇报)

(注重有序去说,进一步强调3个2算式)

4.指出:画出的符号一定要简洁

5.小结:看来,用简单的图形、字母或数字等符号表示实物进行连线搭配更简洁些

6.一人汇报,全班交流第二个问题:木偶的个数和帽子的顶数,与有多少种选配方法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主探索选配方法之后,再将方案在小组里交流,使学生初步体会选配的方法,再让学生自己探索出用图、字母、文字等方法表示选配种数,帮助学生构建了由具体到抽象,由无序到有序地思考问题方法,使学生经历了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到有序思考是解决问题的最优化策略。)

教学反思:

1.按顺序有条理地搭配,是本节课探索规律的基本策略,也是教学中难点。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抽象和概括等活动,探索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符号感。

在教学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合作探究,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性,找到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2.要为学生开展探索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木偶和帽子图片先独立思考,动手摆一摆,在学生个体进行了充分的思考与操作后,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共同研讨,使组内成员的不同思想得到有力的碰撞,形成小组内对问题的共同认识或成果,也就是有六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并在之前合作的基础上讨论:怎样选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在学生用两种思路找到了共有六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并能完整简洁的说出是怎样搭配的之后,老师提出质疑:如果没有木偶和帽子图片,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木偶和帽子?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尝试用图形,数字等符号来表示木偶和帽子,并用连线的方法找到共有哪几种不同的搭配方式!体会用图形、符号表示木偶和帽子的好处!并根据连线的方法,发现木偶个数和帽子顶数与搭配方法种数的关系。

高中生如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篇9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如何帮孩子制定好的学习计划 篇1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亲在生活和工作中丢三拉四,做事磨磨蹭蹭,没有计划性,必然会影响到孩子。作为家长,应让孩子看到做任何事要有条不紊,计划有条理,不忙乱,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培养孩子计划性的前提。

2.遵循SMART原则

Specific(具体)

比如好好学习就不甚具体;每天按照老师的要求写好作业,错误率在80%以下,就是具体的计划。

Measurable(可测量)

计划要有标准去监督和反馈,比如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

Attainable(可达到)

制定的计划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恰当拔高,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孩子的积极性。

Relevant(相关)

增加孩子和计划的关联性,比如向孩子强调计划本身和完成的过程。

Time-bound(有时限)

计划要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比如限制为本学期的计划或这个月的计划。

3.制定计划时既要考虑长远计划,还要有近期安排,做到点面结合、相得益彰,最大程度的提高学习效率。

长远计划可以是一个阶段,一年或者一个学期,比如一年要在哪几门科上下功夫,达到一个什么水平。长期计划的制定应该是大纲式的,不必详细,否则就会出现计划赶不上变化,反而失去计划的意义;

短期计划,如一周内集中精力学哪几门课、哪几章、哪几节,计划内容要相对详细些;

临时计划,是中长期计划中没预料到或需要调整的尽快要做的事情。临时计划只要心里有个打算就可以了,不需要一定写出来,以免使计划显得乱而无用。

4.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规律和自身的基础,“因科制宜”来制定不同学科的学习计划,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尤其是进入中学后的孩子,学习的科目增多,不仅要学好语数外,还要兼顾其它学科。有的人采用这种方法很不错,就是每天以一门功课为主,辅以其它2—3门功课。就像吃饭一样,做上一道主菜,配上2—3道辅菜,每天先把大块的时间花在“主菜”上,零散时间看看“副菜”,学习很有规律,效果也很明显。

在制定分科学习计划时,要注意学科的自身优势和劣势情况,制定各科学习的具体措施和时间安排。另外还要考虑到尽可能多的时间安排到语数外这些基础学科和分值高的学科上。

5.计划的制定应建立在对自己的情况有个正确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计划。

不少同学会低估自己的能力,比如一篇文言文,两个晚上完全可以背下,可就是不放心,为了保险起见,非要安排四个晚上,过多的重复不但不能起到好的作用,反而掩盖了原来清晰的印象。制定计划必须明确自己的实际学习水平,确定学习起点。

计划的实现需要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因种种原因有可能要改变计划,所以订计划时不要太满、太死、太紧,要留出机动时间,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一个新的更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将会使你今后的学习更加有效!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孩子学习习惯 篇11

关键词:小学孩子;学习习惯;重要性;方法

G622.4

虽然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生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也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但是从现阶段的小学教学现状来看,相关小学课程的设置依旧受到考试分数等因素的影响,而大部分小学老师在教学中也表现出对小学孩子学习习惯培养的忽视。因此为了培养符合将来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小学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样才能让他们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小学孩子个人魅力的形成,使其成为一个受身边人欢迎的好学生。

一、培养小学孩子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1.促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小学阶段是人形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时期,所以小学生从小所养成的习惯会影响到他们今后人生价值观的确立。由于他们年龄还尚小,目前也没有形成难以修正的坏习惯,以致于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

正所谓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而品质又决定命运。学习习惯看似只对小学孩子的成绩造成影响,然而在潜移默化中也影响着他们其余习惯的形成。比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在学习上就会遇到更少的挫折,并深刻明白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也能明白坏习惯所存在的弊端和对自身造成的不利影响。

由此可见,成功的教育实际上是从习惯养成开始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并不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同时,还要在好习惯的影响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间接促使其他良好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反映出的是小学教育所取得的另一种成就。这种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展现,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即个人在学习、生活中会长时间受到这种习惯的影响。

其实,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种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体现人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的方式。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成自身的一种需要,很多时候如果不按照习惯做事,就会感到很别扭。由此可见,习惯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

对小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短期看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升,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其细心、认真的良好习惯却是受益终身,以致于今后在工作、生活中也会自觉坚持这样的良好习惯。不管多久,习惯养成后就不再需要得到别人的督促和提醒,更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去控制,而这无疑就是我们所常说的“习惯成自然”。

3.影响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小学生正处于接受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很多时候,他们的学习是可以通过边学边玩的方式完成的。总体看来,小学生并没有那么大的学习压力,因此小学教师也没有必要把考试得高分当作教学的主目标。反而应该多花时间去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小学生成绩显示,那些成绩好且稳定的孩子,往往具有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在当前,这些习惯的养成能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同样也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深远的影响。尤其是随着教学任务的加重,小学阶段所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则能够有效的减少孩子们所面临的压力,因为他们已经学会如何有效的规划自己的学习了;同样,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细心和耐心,更是能够得到领导的信任和青睐。

二、培养小学孩子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

1.小养成课前做好充足准备的好习惯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预习知识之前,还需要养成做好充足课前准备的好习惯,而这其实也是由他们年龄小、学习自觉性差等因素决定的。

首先需要准备的是第二天上课的时候需要用到的书本及作业本;其次,是要整理好文具,比如有数学课,就要准备好直尺。这些可能都是需要学生家长帮助完成的。

其次是课前准备也要足够的充分,在下課的时候则要把下节课的书本提前准备好,以免上课的时候东翻西找,这样不仅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还降低了课堂的听课效率。因此在课前,作为小学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提醒。

只有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帮助下,小学生才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养成预习和复习知识的好习惯

如果按照科学的方法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他们已经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后,还应该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所谓课前预习,主要是为了学生明确新课的学习目标,在了解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听课,会更有针对性,一旦遇到问题,也能够及时的向教师提出来。因此,预习是为了学生学好新课所打下了的良好基础。

科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对知识掌握的特点是:学得快,但忘得也快。因此除了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在课后还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复习,这样才能降低遗忘率,并加深、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果小学生对预习和复习都没有明确的概念,那么教师可以适当的加以引导,比如今天回去预习字词,熟读课文;复习今天所学习的公式,加强记忆等内容。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新知识,并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3.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小学生有着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坏习惯。因此要培养小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激发他们听课的兴趣,而这对小学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就提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只有让学生对教师所讲课的内容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才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集中。其次是要注意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多时候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就在讲台下讲话,这严重影响到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就要根据学生这一表现,开展互动性比较强的课程,满足学生说话的欲望,有条件的还可以设置类似的情景教学法,长此以往,学生对该教师所上的课程才充满期待,并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三、结语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有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还有利于我国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最重要的则是小学生由一味地“学知识”变成了“会学知识”,这无疑也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法最好的印证。实际上,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十分复杂且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小学生个人的努力,更是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帮助,由此看来,这样的教学任务和要求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黄波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案[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2

上一篇:项目经理安全生产责任制下一篇:收看2022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