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2024-05-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篇1

(一)评课稿

东锹学校

高鲜花

我上的这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

(一),这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的:

⒈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找准学生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教学时,我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知识体验,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建构活动。⒉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教师依据自己所追求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我把生活中的“汽车标志”、“国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的图片等搬入认识分数的课堂,可以说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放置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场景中简直不值得一提,但我们惊喜地发现,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感悟数学价值的有效载体。学生从这些生活画面中,不仅联想到了“ ”“ ”等分数,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表象辩证地体会到了其中的数学算理。

⒊注重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⒈田永军老师:本节课设计可谓是大胆、开放,给了我们对分数初步认识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全新的感受,真的是很震撼。第三环节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并让学生上台展示。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但是我觉得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高老师在此内容的传授中过急,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去体会和表述几分之一的意义,重难点没有突破。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分一分》。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初步认识分数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本单元的“核心”,也是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学习小数的基础。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分数的概念是初次接触,分数被作为整体的部分,离不开平均分的经验。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他们在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认识,比如说“一半”,还有学生见过,听过,接触过简单的分数的。这都为学习本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体会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学习重点:

会正确读写简单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学习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法: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采用情境法、游戏法、和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采用了能吸引儿童积极主动学习的操作学习法、游戏学习法等方法。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互动”游戏。游戏规则是回答问题不用嘴说,答案是几就拍几次手。问题是老师把4个苹果分给笑笑和淘气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那把2个苹果分给笑笑和淘气,每人分得几个? 这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在这里体现了公平性,引出平均分。接着追问只有一个苹果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几个?同学们没有拍手,答案是多少,为什么不告诉老师呢?有的同学会说一半,那我们来看看这两种分法,第一种公平吗?学生说不公平,那是一半吗?当然不是,第二种公平吗?公平,表示一半,那么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呢?在这里让学生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

2.互动探究,合作求解。折一折、涂一涂

让学生拿出自带的图形,任意选择其中一个张图形,然后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涂出他的1/2。交流时注重引导学生明确“一半”也就是说分成的两份要一样大小。还让学生明白虽然物体的形状,大小不同,但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进一步探索研究,拓展分数。

让学生拿出正方形纸折一折,把它平均分成4份,用涂色部分表示想认识的分数,并和小组内同学说说它的意义。汇报时,请有代表性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把想认识的分数读、写出来。紧接着总结,像1/2,1/4,3/4等都是利用平均分得到的,都是分数。概括出分数概念。

在学生概括出分数概念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说说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分数的读写法。老师提问,学生汇报,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读写法板书在黑板上。

3.适度拓展,强化训练。进入智慧岛,在这里各自展现自己的能力,首先来争当裁判家,接着进行学雷锋做好事,将分数送到各自的家,再来辨别谁有火眼金睛。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篇3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数学基础知识。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了许多操作活动,希望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新知识。课堂伊始,通过“苹果”这一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分两个正方形与一个圆形,让学生在动手中发现“一半”为什么要用“一半”来表示,进而思考可以用什么办法表示“一半”从而给学生渗透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引导学生说出1/2表示的意义,并且举出反例说明不平均分的话不能用1/2来表示,加强学生认识分数应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通过“创造分数”环节,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折不同形状的纸),涂一涂(涂自己想表示的几分之几),说一说,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在掌握了分数的读写后,让学生尝试写分数。最后通过分数的历史与生活中的分数的一些例子,让学生更进一步去理解分数,应用分数。从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建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课堂上,我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不够灵活,语言不够丰富。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加强学习,钻研教材,钻研学生,更要钻研学习过程,争取教学水平有更大的提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篇4

(一)》教案

分一分

(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介:《分一分

(一)》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整数和小数之后学习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一次拓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飞跃。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是有很大差异。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要学习分数,是学生以前没有想过或想不到的问题。这部分内容原来是四年级所学内容,现在安排三年级,足以可见概念学习和理解是个过程,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习时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激活已有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设计理念:通过折、涂色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亲身经历“分数”的探索过程,并会创造出分数,切实感受“分数”的内涵。并会将所学习的内容,运用到生活当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拓展了分数概念的外延,从而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学情分析:《分一分

(一)》是小学数学概念中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的一课,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和小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是有很大差异。开始学生掌握分数的含义是很困难的,因此,本单元第一次出现分数时,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和一些图形,结合折、涂色的活动,着重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这一节课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以后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奠定坚实而重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能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结合折纸,涂色活动,创造出简单的分数。

3、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在讨论交流过程中,使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五、教学重点: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能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六、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七、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八、教学准备:正方形、长方形、圆纸,学习单。

九、课时安排:总课时2课时,本课时是第1课时。

十、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拍手游戏)

今天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听清楚游戏的规则,我们今天回答问题不用嘴而是手,答案是几,拍几下。、出示情境图,同学们,要把这4份披萨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呢?(拍手表示)

2、如果要把这2份披萨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呢?(拍手表示)

3、如果只有1份披萨,要如何把它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呢?

(学生会感受到拍手无法表示,可能会说半个。)

同学们,第一次拍手2次,第二次拍手1次,第三次呢?拍手无法表示“半个”,你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半份披萨吗?请你发挥你的想象,大胆地创造出一半的表示方法,可以画图,也可以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写一写,画一画。

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然后汇报展示。

4、引出用分一分

(一)表示最简单。

(二)、初步认识分一分

(一)。、这个数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分数。板书:分一分

(一)把1份披萨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这份披萨的分一分

(一),那另外1份怎么表示?

一半可以用分一分

(一)表示,读作二分之一。分一分

(一)是分数。

2、理解平均分。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分一分

(一)表示吗?生自己判断,并说出理由。

7.png

看来要得到分一分

(一),必须怎样分?平均分。

(三)、理解分一分

(一)的含义。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半可以用分一分

(一)表示,请大家用彩笔涂出下面图形的分一分

(一),可以涂实也可用画斜线的方式。

、生说有哪些图形。

2、生自己涂色,教师巡视。

3、集体展示与交流。引导学生说清楚自己是怎样得到分一分

(一)的。(如:把正方形平均分成2份,将其中的1份涂色,涂色部分就是正方形的分一分

(一)。)

4、如果要表达分一分

(一),你会选择那一个图形呢?这些图形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5、小结:共同点:平均分,分2份,取1份。不同点:不同的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都可用分一分

(一)表示。

分数都是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四)、折纸活动,创造分数。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分一分

(一),知道分一分

(一)是分数。用一张纸对折只能平均分成2份吗,4份可以吗,8份呢?还是分一分

(一)吗?可以得到什么分数?现在你能不能用纸折一折,涂一涂,得到更多的分数呢?

小学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组长处有正方形、长方形、圆纸各一张,还有一张表格。

活动要求:、小组组长将材料合理安排给组员,动手折一折。

2、折时要平均分,折好后,用彩笔画斜线或涂实的方式,涂出其中的几份。

3、把自己小组创造的分数填在表格当中。

纸的形状

平均分成的份数

涂色部分是几份

得到的分数

正方形

长方形

小组合作后,汇报展示:把()纸,平均分成了()份,涂色部分是()份,得到的分数是()。教师整理分数,并板书在黑板上。

同学们,你们的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太强了。通过折纸创造出这么多的分数。

(五)、认识一般分数,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根据活动创造的分数给出:分一分

(一),分一分

(一)等都是分数。

2、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

3、介绍读法和写法:几分之几,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4、结合活动,说说分数各部分表示的含义。如分一分

(一),分母4表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分子1表示其中涂色的1份。

(六)、练习巩固。、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

分一分

(一)分一分

(一)分一分

(一)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对吗?对的画“√”,错的画“×”。

分一分

(一)分一分

(一)分一分

(一)分一分

(一)分一分

(一)()

分一分

(一)()

分一分

(一)()

分一分

(一)()

3、拓展提升: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分一分

(一)分一分

(一)(七)、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十一、板书设计:

分一分

(一)分一分

(一)分一分

(一)平均分

分一分

(一)分一分

(一)分一分

(一)像

分一分

(一),分一分

(一),分一分

(一)都是分数。

读作:四分之三

十二、作业设计。

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分一分

(一)。

十三、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以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新课标理念。纵观全课,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反思:

片段一:谈话引入。(拍手游戏)

今天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听清楚游戏的规则,我们今天回答问题不用嘴而是手,答案是几,拍几下。、出示情境图,同学们,要把这4份披萨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呢?(拍手表示)

2、如果要把这2份披萨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呢?(拍手表示)

3、如果只有1份披萨,要如何把它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呢?

(学生会感受到拍手无法表示,可能会说半个。)

同学们,第一次拍手2次,第二次拍手1次,第三次呢?拍手无法表示“半个”,你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半份披萨吗?请你发挥你的想象,大胆地创造出一半的表示方法,可以画图,也可以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写一写,画一画。

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然后汇报展示。

4、引出用分一分

(一)表示最简单。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激发孩子兴趣,由4个,2个,到1个分别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要分多少,层层递进,层层加深。渗入到本课要学习的分数分一分

(一)。)

反思:这一环节:学生没有充分体会到分数的必要性。修改:掌声表示,并说明几下,体会到数量的变化,从拍2次,1次,到无法拍。通过这样的环节,孩子可以充分感受已学整数不够用了,只能重新找数来表示。

片段二:折纸活动,创造分数。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分一分

(一),知道分一分

(一)是分数。用一张纸对折可以得到什么分数?现在你能不能用纸折一折,涂一涂,得到更多的分数呢?

小学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组长处有正方形、长方形、圆纸各一张,还有一张表格。

活动要求:、小组组长将材料合理安排给组员,动手折一折。

2、折时要平均分,折好后,用彩笔画斜线或涂实的方式,涂出其中的几份。

3、把自己小组创造的分数填在表格当中。

纸的形状

平均分成的份数

涂色部分是几份

得到的分数

正方形

长方形

小组合作后,汇报展示:把()纸,平均分成了()份,涂色部分是()份,得到的分数是()。教师整理分数,并板书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展示汇报,三个分数及其可能的画图表示方式,启发孩子从多角度来表示分数,拓宽并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和理解。)

反思:

学生操作活动时目标不明确,有些盲目。应在操作之前有所引导。,例如:用一张纸对折只能平均分成2份吗,4份可以吗,8份呢?还是分一分

(一)吗?

汇报完之后,利用表格内容找共同点:

1、平均分,分2份,取1份。

2、分数都是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总之,这节课实现了我的设计意图,但是反思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训练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分数的意义上做的不够,又如,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丰富,没有及时赞美学生优异的表现和创造力,在这些方面以后要重点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加强学习,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向指导老师及同事请教,争取教学水平有更大的提升。

学习单

班级

姓名

分别涂出下面图形的分一分

(一)。

ImG_256

用一张纸折一折,涂一涂,你还能得到哪些分数?

纸的形状

平均分成的份数

涂色部分是几份

得到的分数

正方形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篇5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授课

内容

分物游戏(小数目物品平均分)

主背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授课时间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日常生活中已接触过分物体的情景,知道把物体分成几份的方法。

创设“分物游戏”的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活动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具体意义。

、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能用图示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2、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3、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体验平均分。

难点

体验平均分。

教法

学法

启发谈话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

学具

课前谈话,激发情感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今天我们就跟小猴子一起来做分物的游戏,有兴趣吗?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分桃子。每只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

(1)

认真看图。

(2)

讲一讲小猴是怎样分桃子的?结果怎样?

2.分萝卜。

(1)几根萝卜?几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到的萝卜一样多,每只小兔分到几根?怎样分?

(2)学生动手操作。

(3)汇报交流。

3.分骨头。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狗,每只狗分到几根?

(1)学生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3)你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4)学生展示画图方法。

达标训练,形成能力

全课总结,提出希望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作业布置: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收集后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分物游戏

分得同样多

分得一样多

授课

内容

分苹果(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2课时

授课时间

学生已经初步体会了平均分的意义。

创设“分苹果”的情境,经历“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标、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能用具体操作或图示的方法进一步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2、经历“分苹果”的具体情境与操作过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的过程,感受合作与分享的愉快。

重点

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

难点

进一步体验平均分。

教法

学法

启发谈话法,操作法。

教具

学具。

课前谈话,激发情感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平均分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分苹果好吗?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出示情境图

.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2.分成3堆,每堆一样多,可以怎样分?

(1)学生动手操作。

(2)汇报。每堆都有4个苹果。

3.每袋装4个,需要几个袋子?

学生动手操作。

(2)交流汇报。需要3个袋子。

4.比较。说一说,两次分苹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达标训练,形成能力

全课总结,提出希望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分苹果

分成3堆

每堆4个

分得结果相同

每袋装4个

需要3个袋子

授课

内容

分糖果(大数目物品平均分)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3课时

授课时间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平均分的意义。能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创设分糖果的情境,设计3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最终用表格记录大数目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并体会用表格记录大数目平均分的必要性。

标、学会用表格记录大数目的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大数目的平均分用表格取代画圈记录平均分的必要性,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2、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有剩余的平均分及奋发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重点

学会较大数的平均分。

难点

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

教法

学法

启发谈活法,操作法

教具

学具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以前学习的分一分都是数目比较小的,今天我们能不能尝试对较大的数目进行分一分呢?你们有信心吗?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认真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轻情境图)

2.同桌讨论:可以怎样分?

3.汇报交流。

4.下面是笑笑和淘气做的记录,你能看懂他们是怎样分的吗?(出示表格)

(1)汇报。

(2)小组合作。我们可以把每次分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现在就请每组同学分工合作:用4个小圆片分别代表4个人,用50根小棒代表50块糖果,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3)学生交流展示表格,重点说一说从表格中看是怎样分的。

(4)小结:用表格记录能清楚明白的看出分的过程,结果也能显示出来。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5)做记录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达标训练,形成能力

全课总结,提出希望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表格记录

生1

生2

生3

生4

第 次

第 次

第 次

授课

内容

分香蕉(认识除法意义和除法算式)

主备人

课型

练习

课时

第4课时

授课时间

通过前面3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对平均分的意义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创设分香蕉的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抽象出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2、经历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除法算式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

难点

除法的意义。

教法

学法

启发谈活法,讲解法。

教具

学具

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小猴子带着12根香蕉请大家帮忙来了。你看!(出示情境图)分12根香蕉,每份同样多,可以怎么分?请你帮小猴子分一分。

自主探究:

.认识除法。

(1)

汇报分法。上面这样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表示。

(2)

写出除法算式。

(3)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

(4)

将自己的分法写成算式,读一读,并说出除号和各数表示的意思。

2.小练习。

把60页和61页的问题用除法算式表示。和同桌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

巩固训练:

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授课

内容

练习五

主备人

课型

练习课

课时

第5课时

授课时间

除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为学生还没有学过利用乘法口诀求商,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有可能一些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能够用口诀计算,但应会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有难度,因此,教学时,只要求学生利用学具操作获得结果,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加以指导。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练习是为了学习表内除法奠定基础,是让学生感受到除法和乘法的关系,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不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更能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巩固除法算式的的读法、写法,进一步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

2.进一步巩固用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促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正确列式计算

难点

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教法

学法

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

学具

小棒或圆片等物品、教

一、课前谈话

激发情感

.同学们,最近在分一分的游戏活动中,你都学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根据汇报把本单元知识点板书)

2.同学们在分一分的游戏活动中学到的知识还真不少呢,你都掌握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你们有信心吗!

二、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三、全课总结

提出希望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分一分与除法

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

0

÷

=

授课

内容

练习五

主备人

课型

练习课

课时

第6课时

授课时间

除法对于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经过上节课的练习学生对除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除法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我们身边时常会遇到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但由于二年级孩子还小,因此个别孩子理解和运用还存在困难,教师加以指导。

练习课本身就是比较枯燥的,为了使计算课“活”起来,把情境给孩子,让孩子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探究问题,在交流中分享,在分享中提升,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熟练掌握除法算式的的读法、写法,进一步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

2.进一步巩固用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

除法意义的理解

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

学法

讲练结合 教具

学具、动物图片磁力块

一、开门见山

直接进入

昨天我们复习了分一分与除法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完成相关的习题。

二、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老师准备把这些爱心奖励给助人为乐的4个小朋友,你能帮老师分一份吗?每个小朋友分到几颗爱心?怎样列式?

8÷4=2(颗)

2.说一说算式的含义几个部分名称。

三、达标训练形成能力

.(1)一共有()个笑脸。列式:()

(2)每2个笑脸编成1组,可以编()组。

列式:()

(3)每4个笑脸编成1组,可以编()组。

列式:()

(4)平均编成6组,每组有()个笑脸。

列式:()

2.圈一圈,填一填,并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3.讲故事,并列算式算一算。

4.和同伴一起看算式讲故事。

四、全课总结

提出希望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授课

内容

小熊开店(用乘法口诀求商)

主备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7课时

授课时间

本节课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起始课。“小熊开店”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就像同学们去超市买东西一样,为学生创设了解决问题的情境,也让学生了解了数学知识于生活。在上节练习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感受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教学时只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感受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的简便性,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是数学课程的共识。教学时,通过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动手操作、思考等过程加深除法与乘法的联系,因此,教学过程设计应力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始终参与学习过程,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从而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除法打好基础。

.结合解决购物问题,经历探索、交流除法运算方法的过程,理解除法与减法、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掌握除法的运算本质。

2.体验除法运算方法的多样化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简便性,能用学过的乘法口诀求商。

3.能提出并解决购物情境中一些简单除法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于生活。

重点

能用学过的乘法口诀熟练求商。

难点

能提出并解决购物情境中一些简单的除法问题。

教法

学法

启发式、引导式、动手操作和演示实验法

教具

学具,小熊、小车玩具等

一、课前谈话

激发情感

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并配有音乐,这时戴小熊饰戴的一名同学走进教室,向学生问好:嗨!小朋友,你们好!今天小熊姐姐的小商店开张了,欢迎你们到我的店来参观,好吗?(把商店里的物品以实物的形式一件一件摆在桌面上)今天,小熊姐姐想要考考小朋友:你们能根据自己最喜欢的商品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引出:买四辆小汽需要多少钱?

板书列式:5+5+5+5=20(元)和5×4=20(元)

二、抓旧引新

迁移引入

老师有20元钱,能买几辆车呢?(学生列式20÷5,有的学生可能快速说出答案,由此引入。)你是怎样迅速得到答案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用乘法口诀求商用乘法口诀求商)

三、看题引问

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过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

四、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学生探究计算结果。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或摆一摆,或者画一画,总之用你想到的方法求出20÷5的结果。

(2)学生展示计算方法。

(3)优化算法。比较各种方法,选出最简捷的计算方法。

(4)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乘除法的联系”和“用乘法口诀求商”比较简便。

2.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小熊姐姐看大家爱学习、肯思考,很快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个知识玩得很好。

五、尝试练习强化重点

.对口令游戏。游戏规则是:由老师读除法算式,学生乘法口诀,哪一个小组的同学先把卡片举起为胜。

2.小鸟回家游戏。(教科书69页第3题)

游戏规则是:我出除法算式,同学们快速找到口诀卡,贴到相应的小房子下,哪个小组找到的多越准,哪个小组就获胜。

六、看书质疑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68页,如有不懂之处请举手发问。然后完成教材68页的 部分。

七、达标训练形成能力

八、全课总结

提出希望

同学们,在小熊朋友的店里,我们不但购买了自己喜欢的玩具,而且还学到了很多数学知识,你能把学到的告诉到家吗?(学生回答)小同学们,小熊姐姐可高兴认识你们这些聪明的孩子,真希望下次你们再来光临我的商店。谢谢你们,再见!

小熊开店

(1)

20元钱可以买几辆车?

20÷5=4(辆)

口诀:四五二十

(2)36元钱可以买几个娃娃?

36÷9=4(个)

口诀:四九三十六

授课

内容

快乐的动物(倍的认识)

主备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8课时

授课时间

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第一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倍”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但却非常重要。这部分内容学生不易掌握,学生对倍的概念比较模糊,“倍”是生活用语,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知,发展观察、分析和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这个认识,并结合对“人人都能获取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等基本理念的理解,力求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的和谐、民主、平等的数学课。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本节课以趣引入,让学生在情境中逐步体会、感知,让学生寓学于情,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在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创设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比较小动物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会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算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除法算式中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难点

倍的意义

教法

学法

启发式讲解

教具

学具、动物图片磁力块

一、课前谈话

激发情感

森林中的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参加聚会,真是热闹。它们是谁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请学生去认真观察,数一数,并用完整的数学语言来介绍图中的小动物。

汇报结果板书:

二、抓旧引新

迁移引入

下面同学们用“o”代表小猴的只数,每3只圈一起视同1份,那6只小鸭也把每3只圈在一起,有这样的几份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倍的认识”。(板书)

三、看题引问

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过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

四、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刚才我们把6只小鸭每3只圈在一起,有2份,用除法算式可以表示为6÷3=2,就是说6是3的2倍。即小鸭的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

五、尝试练习强化重点

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图中哪两种动物的只数存在这样的倍数关系。(完成下表)

学生汇报结果。

六、看书质疑拓展延伸

以上学习的内容就是教材第70页的知识,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是否有不明白之处?

七、达标训练形成能力

.2.圈一圈,填一填。

3.画一画,填一填。

八、全课总结

提出希望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倍的认识

授课

内容

倍的认识练习课

主备人

课型

练习课

课时

第9课时

授课时间

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学生对倍的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应用“倍”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在练习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生会有混淆。

本节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并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课精讲是基础,还需要精练,只有精讲精炼相结合,才能达到最有效果。同时再加上科学的指导,有效地订正,使练习课人人都有所收获。

.进一步建立倍的概念,能结合具体情境,求出几倍数和倍数。

2.能应用倍的基本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体会“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

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难点

能选择信息说出谁是谁的倍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法

学法

讲练结合

教具

学具、动物图片磁力块

一、课前谈话

激发情感

.昨天小动物们在河边聚会,来了许多小动物,小猴余兴未了,看还有几只小猴子在河边玩耍。出示:河边2只,树上5只。

2.根据画面谁能提出数学问题?怎样解答?

3.看,远处又来了一只小猴子跳到了树上,你又能提出与前面不一样的问题?“树上的猴子是河边猴子的几倍?”

这就是我们今天继续利用“倍”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1)画一画,填一填。

(2)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1)画一画,填一填。

(2)画一画,算一算。

(3)

三、综合练习提升能力

请选择合适的数填在()里。2、3、4、6、8、9、12、16、18

(1)()是()的2倍

(2)()的3倍是()。

四、全课总结

提出希望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授课

内容

花园(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主备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0课时

授课时间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倍“的概念,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用乘法口诀求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部分知识学生容易混淆,在分析问题是重点强调方法,知道什么时候用乘法计算,什么时候用除法计算。

设计有趣的、现实的、蕴含数学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体现“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使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不同收获。在具体的学习中获得必要的生活和学习经验。

.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借助几何直观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思路的重要性。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体会“倍”的含义

难点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法

学法

故事引入,自主探究,启发巩固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

学具、花图片磁力块

一、课前谈话

激发情感

.同学们,你们看雕塑公园美丽的花都开了,引来了许多蜜蜂和蝴蝶,公园里可真热闹。(出示主题图)

2.说一说从图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自己在表格中画一画。

3.展示学生的作品。

4.从上面的表格中你能提出一个和“倍”有关数学问题吗?

二、抓旧引新

迁移引入

这节课我们我们就来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板书)

三、看题引问

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过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

四、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探究“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要求“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怎样列式?说一说每个数字和算式的含义。

(2)要求“蜻蜓的只数是鲜花的几倍?”又怎样列式?

(3)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4)小练:

妈妈今年32岁,我今年8岁,妈妈的身高是我的几倍?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1)有多少只蜜蜂?画一画,算一算。

(2)展示学生作品。

(3)你对“3倍”怎么理解的?画一画并举例说明。

(4)小花有6朵,蜻蜓的只数是小花的2倍。蜻蜓有多少只?

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五、看书质疑拓展延伸

以上学习的内容就是教材第73页的知识,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是否有不明白之处?

六、达标训练形成能力

七、全课总结

提出希望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12÷4=3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有多少只蜜蜂?

9×3=27(只)

授课

内容

练习六

主备人

课型

练习课

课时

第11课时

授课时间

把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触角”向生活延伸,通过一系列相关习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在解决问题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语言表达所获信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巩固表内乘除法的计算,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和倍的含义。

2.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有趣的情境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

正确计算乘除法。

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

学法

讲练结合 教具

学具

一、课前谈话

激发情感

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

这些知识点掌握的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点解决一些问题。

二、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小结:求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分成若干份,求这个数,都用除法计算。

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三、全课总结

提出希望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有提高吗?

测试内容

分一分与除法单元测试

课时

第12课时

测试时间

一、填一填..一共有辆小汽车,平均编成4个车队,每个车队分辆.列式是(),根据口诀来计算.2.把这些南瓜平均放在2个筐里,每筐放个.列式□○□=□,在这个算式里,是

除数,是被除数,商是,读作.3.在○里填上“>”“<”或“=”.35○4×8 21÷3○14÷2 5×6○17+18 16○4×4

4.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6<20 5×<38 4×<35 5×<46

二、选一选..把12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枝。

A.3

B.4

c.2.除数是4的算式是.A.4×2 B.2×4 c.4÷2 D.8÷4

3.计算“36÷4=9”时,要用帮助我们求商.A.乘法

B.加法

c.乘法口诀

4.根据一道乘法算式,至少能写出除法算式.A.一道

B.两道

c.四道

5.笑笑平均每天看4页书、5天可以看书页.A.20

B.24

c.28

三、连一连.10÷2=5 16个苹果,每4个分一份,可分成4份

16÷4=4 把1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5

20÷4=5 32除以8等于4

32÷8=4 被除数是20,除数是4,商是5

5×7 三五十五

6×4

24÷6 三四十二

12÷3

15÷5 四六二十四

35÷7

4×3 五七三十五

3×5

四、画一画..○○○○,画△使△的个数是o的倍.______________.2.根据算式画一画,圈一圈.2÷3=4

○○○○○○○○○○○○

五、做一做..直接写得数。

2÷4=

0÷5=

30÷5=

8÷3=

20÷5=

6÷4=

42÷6=

2÷3=

24÷6=

45÷9=

21÷3=2

8÷4=

2.2.画一画,算一算。

3.4.二年一班组织跳绳比赛.如果每组5个小朋友,可以分成7组还剩1人,二年一班共有多少人?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感知什么是分类,体验分类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2、通过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能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会主动把学到的分类方法运用到生活中。

3、在看一看,分一分,说一说的活动中培养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际操作感悟分类的方法

难点:经历过程,感悟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课件,信封,红色、黄色、蓝色的圆片大小若干,红色、黄色、蓝色的三角形大小若干,红色、黄色、蓝色的正方形若干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出示ppt1,小朋友们,看一看老师的桌子或者这幅图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很乱

师:那老师请一个同学上来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个桌子

师:xx同学,谢谢你帮老师把桌子整理好了,大家一起表扬她(嘿嘿,你真棒)。Xx同学整理好后就像这张图片一样出示ppt2,大家对比一

下整理前后有什么变化?

生:整理前很乱,整理后就变得整洁了

师:xx同学说得非常的好,那你们是喜欢整理前还是整理后的桌子呢?齐声回答 生:整理后的

师:对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喜欢整洁干净的地方,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如何将杂乱的物体分类整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分一分(展示ppt3)大家跟着老师读一遍(分一分)(同时老师课题板书:分一分)

二、学习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

1、例1(书51页)

师:出示课件ppt4,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小棒,请小朋友们观察图片上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颜色不同

师:xx同学观察得很仔细,请大家想一想怎么分可以将这些小棒分成两堆?

生:黄色的分一堆,橘色的分一堆

师:说得非常的好,我们一起表扬她(嘿嘿,你真棒!)同时出示课件ppt5,我们把这些小棒按颜色分可以分成黄色和橘色的(板书:颜色)

2、例2(书52页)

师:出示课件ppt6,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小朋友们也要换上厚厚的衣服裤子,现在看屏幕,老师准备了这么多的上衣和裤子,请你们来帮帮老师,可以怎样给它们分类呢?

师: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上衣和裤子可以怎样进行分类?

师:现在请哪组的小朋友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你们是按什么进行分类的?

生:自由发言。

生:按颜色分,粉色分一类,蓝色分一类

师:展示ppt8,并请小朋友说一说分别是怎样分的

师:这位小朋友说得非常的完整,我们一起表扬他(嘿嘿,你真棒!)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生:按上衣分一类,裤子分一类

师:展示PPT7,并请小朋友说清楚是怎样分的? 小朋友回答后都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肯定

师:那现在我们就按上衣分一堆,裤子分一堆进行分类整理,请同学们翻开数学书52页,完成例2,将这些上衣的数字编号写在红圆圈里,裤子的数学编号写在蓝圆圈里。师:公布答案,出示课件ppt7 师:小结我们这是按种类进行分的(板书:种类)师:请同学们关上你的数学书

三、实践操作,自主探索

师:出示ppt9,现在请看到老师手上给你们准备了一个信封,等会老师将信封发下来,请一个小组的共同讨论一下,信封里面的东西可以

如何进行分类,等会老师请同学来回答。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那一组是按什么进行分类的? 生:按形状分的

师:按形状怎样分的?请在展台上面展示给大家看一看。生:三角形分一类,圆形分一类,正方形分一类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一起鼓励一下这位小朋友(嘿嘿,你真棒!)(板书:形状)。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吗?

生:按颜色分,红的分一堆,黄的分一堆,蓝的分一堆(在展台上面展示出来)

师:说得非常的好,一起表扬xx小朋友(嘿嘿,你真棒),除了按形状和颜色分类外,还有不同的答案吗?

生:按大小分,大的分一堆,小的分一堆(在展台上面展示出来)师:xx小朋友真是太棒了,大家一起表扬她(嘿嘿,你真棒!)大家都说的非常的好,看来都动脑筋思考了的,我们表扬一下自己,好不好?(好)以备齐(嘿嘿,我真棒!)(板书:大小)师:信封里面的纸片我们就有三种分类方法,现在看一下老师是怎么分的,展示ppt10、11、12分别是按形状,颜色和大小 师:现在请同学们将刚才从信封里面拿出来的东西全部装到信封里面去,然后放在桌子上面。老师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装得最快。装好的小朋友就请坐好

四、课堂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1

师:现在都装好了,请同学们翻开你的数学书52页,看到课堂活动的第一题,用你的手指着题目,跟着老师一起读题目(1、把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涂上颜色)。出示ppt13 师:请你们从文具盒中拿出你喜欢的水彩笔进行涂色 师:公布答案,看课件ppt13将金鱼、海豚、鲨鱼涂上颜色

2、课堂活动2 师:请小朋友看到第2题,用手指着题目跟着老师读(2、把饮料圈起来)

师:公布答案,看课件ppt14圈出第一个,第二个,第五个

3、课堂活动3 师:出示ppt15,请看到黑板,跟着老师一起读题(在水果下面画勾,在蔬菜下面画圆。)请小朋友先思考一下,等下老师请小朋友起来回答

师: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4、课堂活动3 师:出示ppt16,请同学们看到数学书第3题,用手指着题目跟着老师读(3、整理你的书包,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师:请小朋友们把你的书包放在桌子上面,根据今天学到的知识,将你的书包分类整理,等一下老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按什么进行分类整理的?

师:请一位小朋友和我们分享一下你是怎样整理书包的?

【师: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展示一下你的书包,说说你是按什么进行分

类的。】

师:小朋友说了后进行鼓励并全班表演(嘿嘿,你真棒!)

五、归纳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生:小朋友自由发言(抽3-4个小朋友总结)

师:小朋友说了后适当的鼓励,说说这样分的好处。(按形状分可以看起来更加的整洁,按颜色分可以看起来更加的漂亮,按大小分可以看起来更加的节省空间)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篇7

《分一分》说课稿

说教材

分一分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一分认识物体中的内容。教材前后编排“分一分”和“认识物体”是因为学生对物体的认识是从生活体验入手,首先感悟的是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用途等。这种体验在学习活动中就是分类。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认识是通过分类来进行的,即将形状相同的分一类。可以这样认识:分类是为认识物体做准备,认识物体是结合分类来进行的。因为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对熟悉的物品进行分类并不难,但对不熟悉的物品要正确分类则有一定的难度。受学习能力的影响,学生能较好地解决如何分类的问题,但在语言表述分类的过程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分类是根据事物属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选定一个或几个相同点为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逻辑方法。教师在教学时应不仅仅局限于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类,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相同和不同,确定一个标准进行分类。

在上这一节课内容时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养成有条理的整理事物的习惯(2)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己定标准进行分类

(3)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学会对事物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观察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

4、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分类活动,感知分类的含义,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方法。

难点: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关键: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活动增加感性认识,为后面认识物体并进行分类打下基础。

说教具准备

在教具方面,在这一节课时,我准备了一下教具:第一组,不同颜色的彩色铅笔,签字笔。第二组,不同颜色的磁铁圈。第三组,与数学书同步的课件。

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为了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确定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2,根据低年级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3,倡导自主尝试,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合作学习。4,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实践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从上课开始,我首先给孩子们提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小明搬家了,小猴子要带我们一起去参观,(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51页的主题图)瞧,这就是小明的房间了,你们看了以后觉得怎么样?房间里乱七八糟的,你们能不能帮忙干点什么呢? 出示课题:分一分并板书

二、仔细观察,自主探索

1,请同学们观察后,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学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帮助小明整理房间。2,在同学们观察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必要时进行简单的提示。3,汇报。

学生通过观察第一幅图,自己整理归纳得出结果。并与第二幅图进行比较,发现自己的想法和小猴的想法差不多,觉得自己是很棒的,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感知了类的含义,初步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方法。(板书分类的方法)

三、自主学习,动手操作

1,展示课前准备的第一组教具,不同颜色的彩色铅笔,签字笔和不同颜色的磁铁圈

(1)仔细观察,同桌讨论怎样把黑板上的教具分一分。(2)请学生上黑板进行操作,并说明是怎样分的,为什么会这样分

通过对上述教具进行分类,同学们对类的感性认识有所增加。为例题和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2,自学例题巩固运用刚才的知识

(1)仔细观察书上的例题,看看例题和刚刚展示的教具有什么异同,(2)结合刚才所学的知识,想想把这些不同种类的物体怎样分。(3)把例题用课件展示出来

(4)请部分同学说明是怎样分的,为什么会这样分? 通过这一轮与前面相似的分类,学生对按颜色和按种类分这两种简单的分类得到充分的巩固,对类的感知更加深刻。

四、课堂实践拓展活动

在这个环节我准备了两个活动内容:

1,请一些同学上台,让台下的同学对台上的同学进行分类。(1)台下的同学对台上的同学进行仔细观察,然后结合刚才所学知识对台上的同学进行分类,可以同桌讨论。

(2)请同学上台实际操作,分一分,这一过程中有些环节老师进行适当的提示与指导,因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有些知识的认识是模糊,思维也不太开阔。

(3)经过自己努力和老师的帮助得出分类这一过程巩固了学生把已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并在实践中探索出新的方法,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2、整理自己的书包,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1)老师说从书包里拿出什么,自己就以最快的速度拿出来放在桌面上。

(2)把自己书包里的所有东西都拿出来,动手整理。(3)交流整理结果,并与学生一起分享。

这个环节主要是增强学生运用知识和训练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中得出结论,如把书、本子和笔各放一类,把大的放一类,小的放一类,把语文放一类,数学和其它各放一类等。在以上这两个活动中,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了按照一定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并初步体验了将生活中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初步养成有条理整理身边事物的习惯,进一步体会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篇8

1、巩固除法的意义和除法算式。

2、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解决有关“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来做分一分与除法的练习,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巩固除法的意义和除法算式。

2、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解决有关“倍”的实际问题。

二、考一考

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

1、师口述检测要求:a、认真听老师读题,细心做题。b、把字写端正。C、在15分钟内完成

2、出示检测题 1.连环画共24页。

(1)我每天看8页,几天就能看完?

(2)我4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2.淘气今年7岁,爸爸的年龄是淘气的5倍。爸爸今年多少岁? 3.爷爷今年63岁,爷爷的年龄是笑笑的9倍,笑笑多少岁? 4.笑笑做了36朵花,奇思做了6朵花。笑笑做的花是奇思的几倍?

5.皮球8元 网球9元(1)9个皮球多少元?(2)9个网球多少元?(3)30元买4个网球,够吗? 6.黄书包有20个,红书包比黄书包少3个。一共有多少个? 7.男生有22人,女生有18人,把这些学生平均分成8组。每个小组有多少人?

8.连环画有8套,每套3张。每人分6张,可 以分给几个人?

三、议一议

四、练一练

接下来我们就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题时比一比谁的字体最漂亮,谁的正确率最高。

课本102页16题

小学数学分一分教学反思 篇9

在本节课中,我在数学选材与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方面下了功夫。本节课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第一次操作是让学生说明什么是一半。第二次操作是让学生尝试用学具表示四分之几。在教学中学生以具体实物为依托,借助对1/2的理解,自主迁移到对n/4的学习,通过几次的操作,学生思维越来越清晰,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教学反思《小学数学分一分教学反思》。第三次操作是建立在学生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创造出喜欢的分数,既是对学生本节课知识的反馈,也是对学生思维的一次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心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节课中,教师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如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自己创造二分之一的写法等。在课堂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自己发现、理解、掌握新知识,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倾听学生发言,真正体现了:让学生享受快乐的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快乐。

大班数学:分一分 篇10

大班数学:分一分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初步学习把一个物体等分成两份,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重点:引导幼儿学习二等分。

难点:启发幼儿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

活动准备:

1、各种图形若干(心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蝴蝶形、花瓣形)。

2、饼干、绳、泥工若干。

3、剪刀每人一把。

活动进程:

1、分实物,理解整体与部分关系。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饼干、绳、泥工,请小朋友把它分成两份。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幼儿的操作方法。

提问:看一看,分出来的一部分比原来的大了还是小了?把分出来的两份合在一起怎么样了?

2、引导幼儿学习二等分。

(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启发幼儿大胆探索将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想出各种与他人不同的分法,要求能力较弱的幼儿也至少能掌握一种等分的方法。)

1)幼儿探索。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种图形,想请小朋友把它们分成相等的两份,有什么好办法?

2)幼儿讨论。

提问:你是怎么分的?两份一样吗?

(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启发幼儿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了解两份分得一样多;要求能力较弱的幼儿也能在同伴的帮助下用重叠法进行比较。)

3)帮助幼儿加深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把图形进行了二等分,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再拿一张与你刚才一样的图形,把你分出来的与它比比,发现了什么?

4)幼儿再次选择图形二等分。

师:小朋友想一想除了刚才的方法,还有什么方法也可以把图形二等分呢?(幼儿探索、交流)

3、活动评价。

上一篇:天津城建大学招生网下一篇:大一军训感想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