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教育案例分析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心理教育案例分析(精选8篇)

学校心理教育案例分析 篇1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不可不注意对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德育工作如果有牢固的心理基础,很容易收事半功倍之效。德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主要活动是在心理和心理-----生理活动现象领域内进行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开展心理诊断,能客观地、准确地鉴别问题学生的心理病因,有针对性地做好中学生的德育工作。什么是心理诊断?简单地说,就是运用心理学方法对人的认识过程、智能状况、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作出鉴定和评价。下面是对“某日青年报中刊登的一初中学生王靓同学(父母离异)转变案例”进行心理诊断、分析。

诊断与治疗

个性特征描述:

初一7班王靓同学由于小学曾留级,年龄比同界同学大1-2岁,个头也比一般人要高,发育较早。通过调查和家访得知:该生学习成绩极差,父母离异,家中只有母女二人,而母亲由于工作关系经常不在家,很难管教。说慌已成了她的家常便饭,经常旷课逃学,在社会接触人员较复杂,且一个女孩认识无业男性不少,扎耳眼,染黄发,吸烟,喝酒她都会,上课说话,随便吃零食,在同学中霸气十足,谁都不敢惹她,时常以欺负同学而引以为荣。初步诊断结果:

品德不良的学生是指那些道德观念模糊、纪律松驰,品行较差的学生,通过了解得知:父母的离异对王靓同学是个强烈的打击,记得一次谈话时她对我说:“我爸妈的离婚,让我心烦,家里经常是我一个人呆着,好没意思,好无聊„„”为了寻求失去的爱,减少烦恼,她经常与社会上的无业人员混在一起,有时出走几天几夜不归,有一次动用派出所的力量才将人找回,有时,她还振振有词,没有人象那些哥们儿、姐们儿那样对我好。这真是“近墨者黑”呀。根据其表现症状,初步诊断结果为“轻度品德不良”。

治疗方法:

母爱式教育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后进生时曾说过:“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的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花朵。”因此,对品德不良学生要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他们。王靓同学由于家庭离异的影响,而盲目去寻找爱,导致许多不良行为,所以我认为这时候老师应从根本上入手,要多给予她爱。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帮助她、关心她。无论课上、课下、活动中、娱乐时,都注意从感情、态度和语言等各方面表现出对她的信任、关心与尊重。一起谈同学关系、社会热点问题、班集体建设等,有时为她做上一顿可口的饭。有时请老师为她补习功课„„。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不是理性的说教,而是师生感情的交流与交融,要有兄弟姐妹般的感情,要有父母子女般的感情,没有深沉强烈的感情,不可能创造出教育的诗篇。让她感觉到我们无时不刻不在关心她。俗话说:“日久生情”,对她母爱式的教育,能使她改掉了身上的许多缺点。只要真正关心、爱护、帮助、理解学生,取得她们的信任,是一定会收到效果的。

示范式教育法:我们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好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左右着王靓的视线,所以我便以别人的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对其进行心理教育。采取迂回战术,这时就要在好学生身上下功夫,对其严格要求,使好学生能很好地去感染周围的人,让“近朱者赤”,从而去改变她的不良品行。

立体式教育法:所谓立体式教育,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教育。只有三者结合形成教育的合力,对品德不良学生的教育才能奏效。在教育中,我们应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并注意不告状、不揭丑、报喜不报忧,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共同制定具体措施。避免请家长---骂学生---无进步的恶性循环,求得家长与老师的配合,密切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父母,学生父母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并用多种办

法切断该生与社会上不良分子的来往,与消极环境隔离,使她的一些不良行为逐步矫正。

严爱结合式教育法:关心热爱学生,并不等于迁就袒护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要求不是“严厉”,不能以老师的权威压制和强迫学生,而是以平等关系,以热情关心,耐心帮助。在引导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要求和管理的善意,如果她理解你是为她好,自然也会按照要求去做。例如在活动中,若王靓为了集体荣誉而欺负了同学,我们知道后就应在学生面前狠狠地批评了她,并让他一个人认真思考自已的问题,最后又和她谈心,让她幼小的心灵认识到:为了集体应采取正确可行的办法,不能用霸气欺负同学。

鼓励式教育法:注意挖掘她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如看到王靓关心爱护集体,就让她当卫生委员。学习有进步时,及时在班内表扬她。让她有成功的体验树立起自信心,有时用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等细微激励,这些都有助于她的进步。

结果:

经过以上的努力王靓在各方面表现肯定会有进步的。建议:

有人曾把中学生所处的年龄时期,比喻为“心理断乳期”,也有人说成是“危险期”。不管怎么说,这个年龄期是多事之“秋”已成共识。因此我建议:

做为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上好每节“心理导向”课,自觉地把心理学原理融入班级教育管理之中,协助中学生顺利实现“心理过渡”,使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学校心理教育案例分析 篇2

关键词:高等教育,效率,公平,教育资源,优化

1 概述

当今, 各个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对自身生存、发展空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在“科教兴国“战略的过程中, 我们面临一个关键问题, 面对国际强权的压力, 如何产生自己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培养出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 以避免未来被欺侮、被侵略的可能命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加快, 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学费的较大提升, 可以预言, 未来中国的主宰者将是现有权力阶层和资本阶层的孩子们。对弱势群体的孩子们, 凭借个人的能力有可能通过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改变自身在社会上的地位, 但高等教育的快速产业化使权力阶层和资本阶层利用各自的优势挤压了他们优化自身能力的机会。那么, 弱势群体的孩子们的希望在哪里, 他们的前途又在哪里?

上述两个问题中, 第一个提出了高等教育效率的问题, 第二个则提出了高等教育公平的问题。两个问题的综合, 就是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就是总目标。对这个总目标进行分解, 可知, 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就要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 这使高度概括的总目标具体化了。对总目标具体化后可得到三个分目标, 目标一:高等学校制度资源优化;目标二:高等学校人才资源优化;目标三:高等学校教育资金优化。

2 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分类

将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定义为:在一定社会环境和条件下, 存在于高等学校内外并能服务于高等学校教育任务的不同形态资源的总体。

在我国, 政府主导着高等教育市场, 同时高等学校作为市场的供给方, 社会作为市场的需求方。基于这种认识, 按来源对高等学校教育资源进行分类的方法, 将其分为三类。来源分为政府、高校和社会。来自政府的教育资源有高等教育法规、政策;高等教育资金;科研教学项目。来自高校的教育资源有党委、行政组织及领导;学科、专业;课程、教材;知识成果;管理人员;教师群体;设施、设备、物品。来自社会的教育资源有合法收入;科研教学项目;企业捐赠与支持;生源;校友;声誉。

在分类的基础上, 下文将对来自高校自身的“党委、行政组织及领导”、“管理人员”、“教师群体”和“研究生 (本专科生) ”, 以及来自政府的“高等教育资金”的教育资源进行探讨。

3 对三个分目标的分解

3.1 分目标一:高等学校制度资源优化

高校组织制度资源优化的目标是:实现党政管理的高效率;实现教学、研究的自由与自治;建立起管理层与教师群体间的互动协调机制;形成高校特有的先进的组织文化。实现目标的基本思路是要对现有的高校组织机构进行重新的设计与安排。

目前, 我国高校中普遍存在党政职能部门偏多、教师人数占教职工总数比例偏低的现象, 造成组织结构与人员构成同大学职能不相称。为了达到高校组织制度资源优化的目标, 必须对现有的党政部门进行结构和功能上的进一步调整。比如, 可以把政策研究室、高教研究所、网络信息服务中心以及发展计划处合并成为学校的发展研究中心, 使高教政策研究、高教理论研究、高教信息获取、高教规划这些紧密联系的职能统一在一个部门。如果不做这样的调整, 则党政职能部门将继续成为高校组织结构的主体, 教师人数与干部和工人人数的比例就不可能发生大的变化, 从而教师的主体地位不能从根本上得到确立。

3.2 分目标二:高等学校人才资源优化

3.2.1 高校教师群体的优化

教师群体的优化, 目的是使全体教师 (包括教辅人员) 在教学与科研两个部门间合理配置, 得到最优的教学与科研产出。

为实现这个目的, 就要把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主要地放在科研岗位上, 把擅长教学的教师主要地放在教学岗位上, 同时还要加强两个部门教师间的交流与融通。实现目标的另一个工作, 是要科学合理地对教师进行评价与监督。让竞争在所有人之间展开, 使教师一开始就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利。此外, 还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包括继续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提高基础学科师资后备人员的水平以及提高应用学科年轻师资的水平;减少人才流失, 包括改善学术和研究环境, 改善生活条件, 通过提供培训稳定教师队伍;加快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制度。

3.2.2 对高校管理人员的优化

高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因此, 我国高校的党政管理, 必须有助于、有利于学校中心任务的完成;凡是无助于、不利于学校中心任务完成的党政管理制度与内容, 都要进行改革, 以适应学校的中心工作。实现我国高校管理人员优化这个目标就必须根据个体特点, 合理组合、调配人员, 在合理组合、调配的基础上, 设计有效的激励及约束机制, 使管理人员释放出最大的工作效能。

3.2.3 对高校学生的优化

高校的人才资源也包括全体研究生和部分优秀的本专科生。在此将研究生群体作为主要的论述对象。研究生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 这就需要控制研究生的规模。根据现有研究生导师的力量, 科学、合理地编制研究生招生及培养计划, 以控制研究生的总体数量和培养质量;提供、创造相当数量的助教、主管以及其他能够让研究生尤其是自费研究生勤工助学的岗位, 使研究生能够无后顾之忧地进行学习、研究。此外, 还应在学习借鉴国外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我们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创新, 为研究生的发展与成才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使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既能充分发挥自我, 又能有相当的机会锻炼并提升科研攻关能力。

3.3 分目标三:高等学校教育资金优化

资金投入是资金使用的起点, 也是资金使用的前提, 可以通过编制成本计划来对资金进行优化。为使教育资金得到优化, 发挥出最高效益, 应该在制订成本计划之前对各部门、各项目的资金使用率进行评估, 制订出合理的目标成本和实现该目标的措施, 实现整体效益的优化, 把成本浪费降到最低。

为确保资金使用目标的实现, 还必须重视对资金在其使用过程中的控制, 以降低成本、减少浪费。为使对资金使用的控制有效, 首先要把资金控制的标准分解到各部门、各岗位和各个阶段、各个环节, 让部门领导和教职员工都明确其意义, 并使资金的成本管理与他们的利益挂钩, 从而激励大家自觉采取措施, 积极主动地去控制资本成本。其次, 要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和信息沟通渠道, 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和了解各阶段资金使用进程中的偏差, 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最后, 还要通过资金成本核算, 对财务报表或其他信息渠道反馈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 并找到原因, 以采取有力措施调整未来行为。

4 结论

高等教育资源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研究和实施的过程中, 都需要合适的系统方法论作为指导, 同时也需要多学科的观点和研究手段作为支持。对高等学校教育资源优化问题的结论是:组织制度的优化是关键, 它决定着优化的根本取向和最终成效;人才资源的优化是基础, 它决定着高校中心任务完成质量的高低;教育资金的优化是保障, 它决定着高校各项工作能在什么程度上得到完成以及完成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贯虹, 方刚.系统工程方法与应用[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5.

[2]郝勇, 范君晖.系统工程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3]胡保生, 彭勤科.系统工程原理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学校心理教师的角色定位分析 篇3

〔关键词〕从业要求;服务范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11-0007-04

教师作为角色身份的出现缘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首先将其引入社会心理学,并创立了角色理论。所谓“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分析教师的角色,明确教师自己的角色身份,对教师充分地扮演好教师角色具有积极的意义。

心理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教师角色意识的确立是否全面、合理,决定着心理教师的教育行为能否符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新要求。

一、关于学校心理教师角色的看法

学校心理学最初直接诞生于特殊教育的需要。20世纪中期,美国开始陆续成立了特殊学校,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怎样的儿童才需要就读这类学校。”这时学校心理教师作为“儿童分类者”就产生了。因为早期学校心理学的工作主要是对儿童进行智力测验,对他们进行分类后建议进入不同的学校,所以学校心理教师也被称为“测验者”。之后,学校心理教师又开始扮演“儿童救助者”的角色,这一角色通过补救教学、行为矫正、咨询和心理治疗以及辅导等功能对个别儿童或群体提供直接和间接的干预。直到目前,我国学者徐光兴认为学校心理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

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和魏运华根据近年来学校心理学的实践,认为学校心理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主要扮演四种角色。首先,学校心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被称为学校心理卫生的保健者;其次,学校心理教师是德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不仅有正面的德育工作,还有对品德不良的矫正工作,因此被称为德育工作的辅助者;再次,学校心理教师的另一重要工作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做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最后,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后,一些学生要进入社会,如何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职业兴趣,掌握选择职业的技巧,这时,学校心理教师就成了职业辅导教师了。

二、从学校心理教师的从业要求看其角色

学校心理教师接受过相关专业的教育与训练并获得相应资格,他们能运用相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去帮助解决儿童、家长、教师和某些群体所面临的教育问题。以学校心理学最发达的美国为例,1946年7月,美国心理学会(APA)第54届年会就计划把学校心理学列为其分支。开始进行人员培训、证书发放等工作,并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和确定学校心理学家的作用、资格和培训标准。目前,学校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工业和组织心理学并称为四大职业心理学。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期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对学校心理教师为获取资格而接受的专业教育与训练有三个起码的要求:(1)受教育者必须已获得教师证书,或其他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资格证书;(2)至少有5年的教学经验;(3)提供学校心理学课程教育的大学必须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教育。

作为一名合格的学校心理教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第一,对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个性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知识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第二,对心理卫生、心理诊断和变态心理学的了解。第三,对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理论的全面了解。(2)应具备的专业技能。第一,敏锐的观察能力。第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第三,良好的共情能力。第四,较强的分析诊断能力。第五,组织团体辅导与心理训练的能力。(3)高水平的自我意识。第一,自我觉察的能力和全面、客观的自我评价。第二,深刻、细腻的自我体验,善于体会自己情绪、情感方面的变化。第三,高水平的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能力。(4)其他条件。第一,要对来访者负责。第二,要了解辅导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并严格遵守。

在我国,目前学校心理学还处于起步阶段,从事这项工作的主要是一线的接受过一定的心理学课程培训的中小学教师。但是,近几年某些高校也开设了面向中小学的“心理学”等本科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我国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三、从学校心理教师的服务范围看其角色

作为学校心理教师,要对很多领域有所了解,包括儿童发展、行为管理技术、社会技能训练、特殊教育、危机干预等。他们的工作领域更是涉及学习障碍、情绪和行为混乱、孤独症、智力障碍、发展迟滞、入学前评估等。借鉴国外的经验,并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学校心理老师的主要工作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通过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在学校开展心理咨询一般都与学生的学业指导、生活指导联系在一起,是指通过心理咨询手段帮助学生学会解决心理发展的各种疑难问题,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具体有:(1)帮助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人员找到合适的方法,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和行为问题。(2)帮助其他人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找到影响学生学习和行为的因素。(3)帮助学生解决备种社交问题,包括如何与其他学生、家长和教师交往。

学校开展心理咨询,主要对象是那些“问题”青少年和学校处境不利儿童青少年。许多家长、教师一直有这样的误解——学校心理咨询只是用于咨询学生的,而与自己无关。事实上,学校心理学家指出,家长、教师也是学校心理学尤其是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不仅如此,开展学校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还需要教师、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2.进行测量和评估

学校心理教师的另一项工作是进行测量和评估。心理测量是以心理测验作为工具对人的行为的测定。心理评估是运用观察法、访谈法、心理测验法等多种手段,围绕解决某问题对学生心理所作的综合评定。在这里其实是指对学生个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异常或障碍以及学生的成长环境进行描述、分析、归类、鉴别的过程。在学校中进行测量和评估的范围包括:(1)测量学生的学科技能、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潜能。(2)学生的情绪发展状况以及身体健康状态。(3)评估学生是否需要特殊教育。(4)评估学生的社交技巧以及是否存在行为问题。(5)学生的学习环境。

3. 进行干预

学校心理教师进行的干预工作是指采用行为矫正、谈话等方法,帮助学生、家长、教师解决学校教育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1)帮助解决那些干扰学校生活的人际关系问题和家庭问题。(2)帮助学生和他们的家庭解决适应困难和学习上的有关问题。(3)为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自我控制能力提供相应的训练。(4)帮助学生解决其行为障碍,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5)帮助家庭和学校解决一些突然发生的危机,例如死亡、疾病和社区性灾难。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学校心理学家通常采用咨询、社会技巧训练、行为矫正等方法。

4.预防

这里的预防主要指心理预防,即预防学生在校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顺利完成学业。这在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转折期尤为重要。预防的工作范围主要有:(1)及早识别出可能在学校中经历失败的学生,并为之制定计划。(2)培养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学校人际交往中的包容心、理解力。(3)使家长、教师建立起积极的合作关系,以创立健康的学校环境。(4)帮助学校工作人员,为学生身心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5)创建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

5.教育指导

学校心理教师都接受过专门的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方面培训,因此他们能够在教育上为教师、学生以及家长提供指导和帮助,包括:(1)教与学的策略。(2)课堂管理技术。(3)才能出众或身心有缺陷的特殊学生的教育。(4)判断哪些是有效的学习和行为管理计划,并付之于实践。

6.教育科研指导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从事任何研究工作都须遵循一定的规范,但一线教师在科研方面所受的训练比较少。因此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许多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是缺乏必要的培训和科研引导,对教育科研无所适从。而经过专业培训的学校心理教师正是教育科研的专家,有能力组织培养研修,开展教育教学行动研究,从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教育科研指导具体还可以包括:(1)推荐并实施一定的研究计划和策略。(2)从教育科研结果中概括出有关学习以及行为方面的新知识。(3)评估某项计划或干预的效果。(4)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教师专业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教育科研方法等)的培训。

7. 辅助行政管理

外国学者亨特和兰波特(Hunter和Lambert)曾经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19种角色功能,其中一种是辅助学校领导进行管理的功能。这一角色主要是从教师的工作动机出发,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学校心理教师还通过向校外的专业组织为学校争取一定的权利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具体内容包括:(1)筹措资金以改善校内资源。(2)参与教育革新。(3)社区服务。(4)介入立法。

8.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是指对学生如何选择职业加以适当指导。这在我国的学校心理学工作中并没有引起重视。这是由于学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5~18岁的儿童及青少年,而在我国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学校最关注的是他们的升学状况而不是就业情况,似乎“职业指导”在学校中并不十分需要。其实这是应试教育的结果。在教育改革逐步展开的今天,人们已经清晰意识到全面发展的必要,指导学生根据能力、性格等个人情况进行生涯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学校心理教师的角色探析

1.学校心理教师要做到真诚、接纳、尊重所有学生,成为学生的真诚对话者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接纳所有的学生。其中不乏有学生可能因性格内向、心情不佳、不愿暴露自己的隐私甚至只是因害怕和恐惧而保持沉默,这时,教师应当做到真诚、理解、尊重他们,给他们以最多的同感、关心和爱护。心理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控制者,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和人格完善的活动,首先应该从教师独自进行向师生平等对话过渡。教师应将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享有自由表达自己观点和意愿的权利,享有并运用与教师进行对话和讨论的权利,这也是学生生命成长与个人自尊的一部分。有了平等对话,才可能有真正自由、民主、促进发展和充满生命气息、充满创造力的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也才可能有效果可言。

2.学校心理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安全感的活动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体验因而就显得格外重要,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安全感对当事人的重要性。因此,创设生动、安全的活动氛围便成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能的关键。教师要精心创设与辅导内容相吻合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操作、学习、感悟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动态、开放、安全、发展的生态系统。为了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教师要根据内容创设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和氛围,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方面,活动环境设计和布置要尽可能做到优美宜人,让学生身处其中感到心情舒畅和心理安全;另一方面,教师组织活动时要精力充沛,情绪高涨,态度自然,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产生愉悦振奋的情绪,乐于投入到活动中去。同时,教师通过游戏、表演、讨论、交流、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自省自查、行为训练等方法,促使学生在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等方面发生积极的变化,通过自我调节系统的改善来促进其整体适应水平的提升,引导学生直接用自己的心灵与活动内容对接,了解活动内容所表达的本来含义,了解间接知识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将自己原有的生命体验和新的内容相整合,产生一种新的体验。同时,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情感体验。

师生双方以活动内容和情境为中介,在融洽、安全的气氛中实现知识信息的交换、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认同。师生的心灵得到自由,在操作活动中师生的生命的体验得以丰富,心理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

3.学校心理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和知心朋友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学校心理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和知心朋友,教师要建设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发挥其潜能。所谓新型的人际关系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师生在共同探索、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彼此真诚和接纳,其二是师生在共同操作、探索、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彼此尊重,因此,师生之间应是一种平等的互教互学的关系。这种关系所营造出来的氛围,能使教师和学生一进入活动便充满热情,放开胆量,积极思维,展开想象。学校心理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的心里话才会向教师倾诉,教师才能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学生,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这种关系和氛围促使师生双方共同面对活动过程中的问题,以一种极为主动的状态和健康的心态,在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中实现活动目标。在这样充满了民主平等气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欣赏、相互悦纳的活动中,活动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人格得以日臻完善。

4.学校心理教师是学生身心健康的维护者,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助人自助,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因此心理教师必须掌握有关心理健康和心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心理教师,做到不仅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日常工作中去,而且还要能为那些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用林崇德教授的话说,教师要“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心理教师更是如此。

不但如此,心理教师还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主体的功能,在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调节自我上下功夫。学生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内在积极性都应该为教师的活动所用。教师要把提升学生的健全人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并且要把学生生命的发展和成长联系起来,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焕发出生命活力。要让学生通过一次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获得深刻的感悟,然后进行内化,提高心理素质。让学生的知识获取、思维发展和人格建树都在这种充满智慧力量和人格精神的活动中,通过积极主动的活动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淡化形式,注重实效,促进感悟,这是最优化的学习之道,也是提升学生健全人格的必由之路。(稿件编号:091014001 )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孙健敏.美国学校心理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J].心理学动态,1994,2(2):59.

[3]郑日昌主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考书[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0.

[4]贾晓波主编: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5]林崇德,辛涛,邹弘.学校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徐光兴.学校心理学——心理辅导与咨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吴增强,沈文菲主编.班级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8]贾晓波,陈世平.学校心理辅导实用教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9]李伟健主编.学校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教育学院,510006,电邮:yshengmei@126.com)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案例 篇4

姚凌俊

苏州福纳影视艺术学校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获得外界的信息,因此他们已不单单是单纯的白纸,任由我们在上面涂涂画画。而且对于中专的学生而言,他们对事物已经有了最基本的认识,轻易的改变他们是不太现实也是不太可取的。我今天所讲的教育案例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了解学生的诉求,这才是教育的根本之道。

我是今年的4月份才真正开始接触班主任的工作,之前并没有任何的工作经验。这个班比较特殊,是由四个专业的学生组成的,因此平时除了语数外体育等大课,都是分散开来上课。这造成我们班一个特别大的问题:不团结。在这个问题上我想举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案例的主人公,先称呼为小哥吧。小哥不是个男生,是个女生,而且是个特别“强悍”的女生。

说小哥强悍并不是因为她身材有多高大魁梧,反而是个很娇小的女生。但是这个看似娇小的女生做起事来却是雷厉风行的。虽然只是班级的宣传委员,但是却管理着班级的很多项事务。当然这也有我的错,身为新班主任,我看到了她对于其他学生的威慑力,因此给了她很大的权利,这也造成了后来的很多问题。

小哥在班级的管理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多数同学还是比较服管的,除了少数的几个男生。矛盾由此产生。一天晚自习还没有到下课时间,几个男生就闹闹哄哄出了教室。小哥一看班级纪律一下子乱了,一急就爆了粗口,还没走远的几个男生听到后立马折回来。其中一个男生比较激动,嚷嚷着要小哥道歉。小哥的性格怎会轻易道歉,两方僵持不下。这时这个男生动手打了一下小哥,小哥身为一个女生竟然也还手打了那个男生。混乱的场面由此开始。虽然事后身为班主任的我解决了两方的争端,两个人也和好如初,但是这件事给小哥敏感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当时周围的同学都围在一边,除了少数几个学生去叫老师,剩下的都在那里看热闹,包括她的几个同乡。

事情虽然过去了很久,但是小哥一直很郁闷。自己任劳任怨为班级付出这么多却换来了同学的冷漠。她开始对自己的价值观产生了怀疑,觉得做与不做都是一样,何必自讨苦吃。我及时找她谈话,通过了解发现小哥从小缺乏家庭的关爱。父母一心忙事业,对小哥的关心少之又少,因此养成小哥独立强悍的性格同时也让她十分的敏感脆弱。我跟她说并没有站出来并不是说明同学对你冷漠,有的时候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给她看了班级同学在出事当天发的状态,三个字“对不起”。看她还是有些困惑我又进一步的说明,班级同学看到当时的局面可能比较懵,而且再加上胆小的性格才没有立刻站出来,并不是对她冷漠。她似乎懂了什么,我又进一步说明。让她以后对待友情不要那么的表面,用心去看一个人,她会发现不一样的惊喜。在之后的日子里,我继续观察小哥的情绪,慢慢的小哥又恢复了原来活泼开朗的性格,而且在管理班级中少了之前的口不择言等等不好的因素。

学校智能科技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篇5

涞源县第一中学

于龙

近年来,利用人工智能解决教育质量提升和现代化发展中的问题,推动教育变革已成为共识。利用智能技术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变革、发展智能教育、打造智慧课堂和智慧校园无疑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潜力。AI技术、大数据等正在构建全新的“教学、考评、管理、家校”新平台,而课堂作为教育的核心场景,其教育生态系统正在被重构。

一、AI技术下的精准教学

“教育核心的变革实际上是课堂的变革,而课堂变革的核心是对课堂的反馈和评价。如何拥有好的反馈评价机制,就需要把所有的课堂都变成数据,这也是符合教育信息化2.0以‘数据’为基础的要义”,清帆科技CEO张文铸博士对北京商报记者的表示。课堂上由于人力成本高、客观性难以保障等原因,自动化、规模化的教学信息采集和分析已成为阻碍教学评价和教学研究工作高效开展的长久痛点。

而随着智能教育的逐步推进,实现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数据采集和行为、知识及情感的分析,实现高效率精准化教学无疑是智慧课堂发展的重点。

据了解,清帆科技依托清华和斯坦福大学的科技团队在做的情感计算,会实时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状态,系统也会作出行为预测,利用骨骼追踪的技术去识别人体18个关键的骨骼点,从而完成课堂场景下的学生情绪分析、发言分析、活跃分析和行为分析等,为师生有效互动提供数据基础。知识分析方面接入了K12学科知识图谱,把全国的1300多本教材包括160多万个知识点图谱化,让机器自动化记录和观察学生每分每秒的学习情况,在获取丰富数据的同时让老师可以积极调整讲课内容。

同时,张文铸指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老师,以毫秒为单位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完全改变了以考试、提问等方式的反馈评价体系。对于学校,解决了教学管理的问题,把原先的基于人的教学管理,变成了基于机器和数据的教学管理;并且有效提高教研水平,从经验驱动型的研究变成数据驱动型的研究。除了观测和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大规模的个性化,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此外,尽管AI技术在智慧教育的应用越发广泛,但在张文铸看来,仍处于“石器时代”,真正的窗口期还需2-3年。而且现在AI技术在校园的应用首先面临理念的挑战,学校管理者及教育系统管理者要真正理解并付诸使用。其次是来自商业模式的挑战。大部分学校目前采取按需采购项目制的模式,即一次性集中采购,但项目体量的价格就会非常大,达百万级别。如果在未来的教育信息化采购模式方面以服务的方式或以区域的形式,便可迅速降低门槛。

二、技术倒逼课堂改革

除了AI+教育外,大数据+教育也成为智慧校园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目前市面上比较主流的教育大数据平台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构建的服务应用在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第三方合作商的教育生态圈平台。

成立于2002年的学乐教育是最早做智慧校园技术供应商的在线教育机构之一,在变革教学模式方面,从数据采集、数据挖掘、数据融合,到数据生态的形成和资源服务平台的开放运营,学乐云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适应性教学和动态跟踪测评,系统性地解决课堂教学的根本问题。截至目前,全国总共有600多个县市的教育局在采购学乐云的产品,涉及教学考评管等五个领域。学乐云董事长陈冬华认为,目前的互联网教育产品都是围绕“教学授课”为中心做产品设计。不管是直播、录播还是双师模式,这些模式的运营成本非常高,而老师的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

陈冬华谈道,在互联网的时代,获取知识的成本极低甚至趋近于免费。互联网教育应该以“学”为中心,但目前在庞大的市场中有无数的产品,如何评测学生对于知识的真实掌握情况,目前仍是全球待解的难题。比起优化传统教学的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模式的互联网技术才是大数据+教育的真正发展方向。

在教育信息化2.0的政策推动下,教学模式不发生变革,采集到的大数据只能优化教学。而陈冬华相信,信息化努力的方向应该先变革教学,再用大数据来提升校园管理和教研水平。

“采集课堂数据关键是学生参与到课堂思考的数据,进行完整采集。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这两个环节稍加改变,就会对教学发生非常重大的改革。我们在课堂提问中采集全部学生的问题答案,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问题中,然后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查阅学生掌握的水平,大数据技术让教育更加公平。”陈冬华强调,教育的公平一定要从课堂的公平开始,每个学生的展示机会要公平,每个人受到老师关注的机会要公平,自己获得成就感的机会也要公平。

在谈及大数据+教育技术在整个智慧校园落地的最大挑战时,陈冬华指出是老师对于这类技术的认可接受程度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教育信息化2.0的认知水平。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技术一定会在未来替代掉部分老师,那么未来的老师如何在智慧课堂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成为最大的课题。

三、向“智能+”校园发展

人工智能已为智慧校园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可期的未来,所有学生的学习任务或将是AI来评估和分配。也有观点认为,基于学生生理特征的生物DNA数据,也可以纳人到精准教学的数据框架里,AI将学生的DNA特征与多元智能进行匹配,即可得出学生培养方案的最优解。

中央电化教育馆项目处主任施枫谈道,“智能”仍将是教育信息化2.0实践场的热点与关键词,需要以指数思维来看待其对教育变革与创新的影响。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学校样态,将呈现从当前的数字校园、智慧校园转向“智能+”新样态校园的新趋势。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量变,也将引发教育人工智能的质变,让教育全方位、系统地迈入人工智能的新时代。

四、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智能科技教育对策

在实现转向时,首先需要设定“智能+”校园的标准。从“技术-社会-学校”三者辩证关系入手,重新审视当前学校发展的样态和未来的教育人工智能需求,进而进行顶层设计。

其次,要对应用场景进行具象化建模。需要从育人目标及问题导向出发,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进行建模,使“智能+”校园的落地更具可行性。

爱生学校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案例 篇6

安昌小学熊庆容

自从我校进入了“爱生学校与学校管理”项目”以来,始终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的充分展现,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而成功地学习和成长。学生要学会学习,好学,会学,学好;学生要学会做事,能应用所学解决问题,养成生活技能;学生要学会做人,尊敬师长、尊重他人,品德良好,身心健康;学生要学会共处,能与同学合作学习,乐于助人,富有团队精神;学生要在德、智、体、美、劳技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宗旨。我校特别把安全工作这一块作为首要工作来抓,警钟长鸣。但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在学习玩耍中难免还是会发生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件,现就我班上周星期天发生的事件与大家交流交流。

事件:

上周星期天2月26日下午我在值班,晚上吃过饭5点50分左右,我班学生问我可以到草坪去玩吗?我认为我们的学生现在玩的时间也太少了,身体素质的确较差,天气稍稍变化就会有很多的孩子感冒生病,这的确与锻炼有关,活动时间太少了。因此,我答应他们的要求可以去草坪玩,还拿一班的同学在草坪上发生的事做例子,叫他们一定要注意安全,他们满口答应就去玩了,以前每当他们在玩时我都会陪护在他们身边,和他们一起玩耍。由于我校操场跑道是塑胶的,里面是塑料草坪。学校周前会上要求女教师穿高跟鞋不要到塑胶跑道上走,因此这天我就没有到草坪上去,而是在跑道外的水泥地坪上走动巡视他们的安全。

6点10分应上晚辅导了,但铃声没响。值班老师就通知学生进教室了,我也就叫孩子们不玩了回教室去,这时一个学生告诉我,夏大伟,伍俊生把许庆伟的腿踢到了,这时夏大伟背着许庆伟朝我这走来,我叫夏大伟把许庆伟放下,看了看许庆伟受伤的腿,问了他,得之他的腿很疼,没法伸,因此我打电话通知了他的家长带他到医院去检查治疗,结果出来螺旋性骨折。

这件事发生后,夏大伟的家长也赶到医院看望了生病的许庆伟及家长,第二天夏大伟及伍俊生的家长各送来2000元钱给许庆伟治病。后来,医院为了减少孩子二次手术的痛苦,采用先进的节骨技术,费用需一万多元,两个踢孩子的 1

家长又分别拿出3000元先治疗,待医好再解决。

怎样解决这次事件,到底谁的责任大,怎样承担费用?我们还在调查解决中„„

【分析】

对于这起事故,不同对象的人各抒己见:事情的起源是因为玩耍,夏大伟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先踢别人了,但后面踢的孩子才致使受伤者更严重了,应负同等责任;伍俊生家长认为他的孩子是后踢的,前面已经被踢了,应付次要责任。再说受伤的孩子也参与玩,玩中出的事故也应有责任。受伤的孩子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受伤了,身体痛苦,精神痛苦,又影响学习,„„

针对上述的议论及不同对象的说法,我们只有深入仔细调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是确定究竟有没有责任,到底负什么责任的最基本做法。通过调查了解,未成年的学生课间打闹从孩子的天性来讲是不可避免的,从教育者的角度,也是正常的,并不属于管理的疏忽和过错。如果孩子的玩耍在正常的范围内,只有偶然的和难以防范的意外而发生事故,那么学校就没有管理的过错。作为老师,经常对孩子进行文明休息,团结同学教育,已经尽到了教育的责任。通过对案例进行了解分析和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导致出现这一宗伤害事故的责任应由三方共同方负责。

学校教育科研的窘况分析 篇7

一所学校, 只有坚持不断地提升教育科研的品位, 才能有深层次的长足发展;一名教师, 只有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路子,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进入新的境界。这是从理论上对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活动意义的认识。道理如此, 但现实中的情况却恰恰与此有着很大的出入,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健康开展。现择其突出者加以讨论。

一、学校里边无科研

我敢说,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特别是一些偏远学校尤为突出。在这些学校, 领导看重的只有考试的分数, 行为上只会用“制度”、“考核”等“硬法子”来管理教师与教学, 不善于引导教师借助科研的利器研究教育规律、学科规律, 不善于引导教师开窗放眼, 主动探索优化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路子。在这些学校, 依靠耗时间加负担来提升考试分数的做法仍较普遍。教师和学生在这样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少有快乐而言。说一句唐突的话,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这些学校的领导压根就不知道教育科研是怎么回事, 或因曾经接触过的教育科研都和他们的工作缺乏密切联系, 产生了对教育科研的误解而故意疏远。在这两种情况下, 教育科研被排斥在校门之外也就不足为怪了。一个学校团队都满足于“原始”的封闭的教学状态, 从领导到老师的脑子里除了考试分数和名次, 除了耗时间和增负担, 就再也没有别的了。这种情况与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大势相背离, 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相抵触, 应该尽快解决。

二、虎头蛇尾少成果

这样的“教育科研”并不少见, 而且多数是自上而下组织实施的“有点来头”的课题。开题时大张旗鼓、轰轰烈烈, 有宏伟的研究方案, 有隆重的开题仪式, 那氛围也确实让人一时间热血沸腾, 摩拳擦掌。但过了这个环节, 很快就冷了下来, 一切涛声依旧, 缺失了最重要的真实的研究过程。大都是几年过后, 大家根据验收要求攒攒材料往上一报, 有关部门在距离实验现场很远的地方把材料一看, 最后给“参与者”每人颁发一张结题证书完事。在所谓的课题研究期间, 好一点的组织者还有个中期验收, 或者派人到学校看一看, 或者让学校交一份中期工作总结。这多少还能唤起一些参与者的记忆, 提醒自己还在承担着一份研究的责任;而荒唐者竟然是在接到了上级验收通知后, 研究方案是什么都早已忘记, 或者根本就没有好好地研读过, 更不用说按照方案去实施了。临时抱佛脚, 方案文本还得向上级课题主持部门去索要, 一群根本没有研究足迹的人编纂了一份根本没有意义的结题报告呈了上去, 竟然也都拿到了“真实”的结题证书。而仔细想想, 除了那些装入囊中的证书, 课题研究到底解决了怎样的教育教学上的问题, 到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怎样的积极变化?务实的人们只能无奈地摇头。这种从上到下都心知肚明的假科研, 败坏了科研的名声, 贻误了教育的发展, 理应叫停。

三、科研成了眼前利益的“敲门砖”

社会上的浮躁之风势利之心早已渗透进了校园, 受不良风气的影响, 科研在一些学校、一些教师手中成了牟取个人利益的敲门砖。这个利益就是学校在各种评比中添彩, 教师在评职晋级中加分。既然醉翁之意不在酒, 那做起事情来必然就少了全心全意的投入。一旦眼前利益到手, 扔掉敲门砖也是顺理成章的结果。有的地方教师职称聘任细则中有科研工作加分, 规定参加课题研究与课题通过验收有不同权重的分值, 这无疑是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支持, 是对真正从事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奖励。但恰恰在这出发点非常圣洁的事情上, 也衍生出了很多不如人意的情况。于是, 为了“增彩”、“加分”而立项者有, 徒有实验教师之名而无实验工作之实者有, 类似的将教育科研作为“敲门砖”的歪风亟待扭转。

四、各自为战少合力

科研与教研在研究范围、研究过程、研究成果等方面既有联系, 也有区别。仅就过程而言, 教育科研的过程要求比较严格、细致, 包括确定课题, 制订计划, 组织实施, 撰写报告, 组织成果鉴定及检验等, 而教学研究则不需要这么严密的过程。在有些学校, 因为缺少教育科研基础知识的普及, 缺少对课题的筛选提炼, 缺少科研力量的整合, 缺少科研规划的制订, 常有教师各自为战的现象。你弄一个课题, 我弄一个课题, 随意性很大, 且彼此互不联系, 互不支撑。这样的课题研究, 虽然也真正做了一些事情, 但终因缺乏统筹协调, 特别是没有针对学校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研究, 从一开始就在研究的价值上打了折扣, 失去了教育科研应有的意义。当然, 实践中也存在着把一般教研当科研的现象, 这是对教育科研的矮化, 也应该引起注意。

我们承认, 学校与专业的教育科研部门有别, 教师和专职的教育科研人员有别, 教师在学校从事的教育科研首先要立足学校, 立足学科, 立足教学, 要解决学校内部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一些地区开展的小课题研究就很好地彰显了学校教育科研的特点, 克服了教育科研工作存在的弊端, 开创出了学校教育科研的崭新局面, 值得大力提倡和深入研究。小课题大多是立足学校、立足学科而确立的本土性课题, 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 依据务实的研究方案在学校里经历了真实研究过程的课题, 是通过反复研究最终拿出了可以指导更大范围实践成果的课题。这些课题的最大成果是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科教学效率的提高探索出了规律, 积累了实践的经验, 充分发挥了教育科研“第一生产力”的积极作用。当然, 实验教师也因为作出了切实的贡献而得到了应该得到的利益。

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篇8

农村学校体育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迅速发展,但由于地域的差异,学校体育的发展又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在广大农村,特别是某些偏远地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还不平衡,甚至还有很大的差距,下面就笔者了解到的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作以下简要分析。

一、教育思想陈旧,体育设施落后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课堂,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走近新课程、树立新理念以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在一些农村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张“缠身令”,把提高升学率作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业绩。农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思想,特别是到了中学,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体、音、美课程自然就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了,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

由于受地域或经济条件的影响,不少农村教师尤其是体音美教师缺少对外界的交流和学习,本地区同行之间定期的教研活动开展的又比较少,造成对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仍停留在新课程改革前的水平。多数体育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等;按照新课程的要求,部分人不会备课,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和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得很乏味,陈旧的教育思想、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施是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现在,虽然上级实行了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相当一部分学校还是改变不了现状。由于农村学校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再加上一些学校对体育教育的漠视,对体育教学设施的投入微乎其微。我所了解的一所农村小学,现在操场内就一副水泥台乒乓球案子,由于年久两个角都断裂掉了,还裸露着约5厘米长的钢筋,看上去非常危险;还有一所农村小学教学点(1~2年级两个班),无任何体育设施;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体育教学设备,也大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展览。总之,缺少必要的体育设施和教学资源,导致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下降,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体育师资不强,体育课堂“放羊”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目前,由于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地方政府迫于财政的压力,多年来教师队伍不能正常补充,特岗教师又无名额分配且每年都有一部分老教师退休,造成師资紧缺现象。尤其是农村地区语文、数学教老师都不能保证,体育教师就更不用谈了。基于这种情况,学校只得选择语文或数学教师兼职体育教学,这样就导致体育教师专业基本功十分薄弱,缺乏相应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施行教学中内容单一、乏味,学生因此不愿意学习,结果体育课成为自习课或放羊课。

三、过分强调安全,体育工作不前

近年,由于部分地区学校安全事件发生,对学生和家庭造成一定的伤害,在社会上负面影响很大,相关学校和当地领导都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各地对学校安全工作格外警惕。现在各校都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分解安全责任领导与学校、学校与班主任,甚至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层层都签订了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抓好学校安全工作无可厚非,但是过分地强调学校安全,弱化了学校其他工作也不可取。

出于安全考虑考虑,一些学校为了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做出了取消体育课、尽量少开展或者不开展学校体育活动的决定。因此“为了学生的安全”这句话就成为取消体育课、不开展学校体育活动的充分理由。这种剥夺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权利,泯灭了学生的天性、违背了教育规律的做法,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针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需采取以下相应的措施

(一)措施要得力,奖惩需分明

真正要改变当前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首先应对体育工作高度重视并付诸行动。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来规范体育教育行为,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有效开展,对学校体育工作做的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荣誉和物质奖励,对学校体育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处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据悉,为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切实为了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河南省教育厅发出通知,从2013年起,我省中招体育考试统一按满分50分计入中招成绩总分。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二)摒弃旧思想,走近新课程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时不我待,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正面临着一场变革,传统教育思想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更要加强继续教育、更新知识结构、转变教育观念,紧跟时代步伐。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开始多年,但我们农村一些教师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现在仍沿袭二三十年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给农村的教育事业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后果,我们要认真反思。

为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我们要走近新课程、树立新理念;加强继续教育,学习课程改革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大胆实践、敢于创新;提高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认识,坚信体育教育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彻底扭转语文、数学、英语科目重要,体育、音乐、美术为“小三门”的错误观念;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真正认识到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设施需完善,活动常开展

要想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学校应首先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制教具(如接力棒、跳高架、海绵垫等),根据学校能力逐年完善体育设施。此外,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体育课时不得让其他教师随意侵占;体育应和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使得体育教育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都重视起来,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上一篇:乱丢乱扔国旗下讲话下一篇: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