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共11篇)
2.制定计划:制定一份学习计划,包括学习时间表和要学习的主题。这有助于你保持组织,追踪你的进度,并确保你在学习上分配了足够的时间。
3.主动学习:主动学习包括阅读和理解,与他人讨论和分享,以及通过实践和参与来应用所学知识。
4.反思和评估:反思和评估你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找出你的优点和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
5.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地方,例如安静的学习空间,良好的照明和舒适的座椅。
6.寻求帮助:如果你需要帮助,不要犹豫,可以向老师、同学或在线资源寻求帮助。
7.培养学习兴趣:通过了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以及通过使用多种学习资源和方法来培养学习兴趣。
8.定期检查:定期检查你的学习进展,包括你的成绩、证书和你的技能水平。
9.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健康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
10.自我管理: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情绪,以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它需要获得印象、磨练意志、培养习惯、坚持信念的渐进。
何谓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学,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为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可以对语文素养做如下概括:语文素养是一个集合概念。它包含语文知识、文化教养、语文能力、思维品质、人格修养、审美情趣, 它是诸多要素交融整合而成的多维复合体。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的阐述, 会发现都是围绕各种语文能力展开的。
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专心“听话”的好习惯
“听”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刻也不能离开。教育心理学工作者观察一般语言活动的使用频率, 得到的结果:“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听人说话, 能够了解对方的要旨, 不发生误会。又能加以评判, 对或不对, 妥当或不妥当, 都说得出个所以然。”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 教师必须在平时加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听”的训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 要格外重视在“专业”两个字上下功夫, 并时刻注意, 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地域、学识等差异, 分别进行有的放矢的培养。就一般而言, 应遵循先慢后快, 先简后复杂, 先具体后抽象等原则, 使学生听说能力的诸要素得到全面提高。到那时, 学生养成了专心听话的好习惯, 听话的质量必将大大提高, 在听话方面形成的能力就可真正享用一辈子。
二.认真说话的好习惯
在学校里, 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说话的严格训练, 否则的话, “他们出了学校不善说话, 甚至终身不善说话。”现代语言学家把说话能力的构成要素归纳为定向能力、编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音调控能力和态势配合能力等五种。为此, 我们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课内可采用朗读、复述、发言、讨论、演讲等形式, 可在课前举行5分钟的“我问你答, 大家思考”的语文知识常规训练活动, 介绍一个成语故事, 介绍一首古典诗词, 介绍一位著名作家;还可结合作文教学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至于日常生活中, 随时都可以进行说话训练, 如慰问、接待、演讲等。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不但能提高说话能力, 而交际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面也都能同时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勤于阅读的习惯
首先,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起来。教师只要待学生预习之后, 给他们纠正、补充、阐发;唯有如此, 学生在课前的预习阶段练习自己读书, 在课内讨论又得到了切磋、琢磨的实效他们才能尝到阅读书籍的甜头。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大量诵读感悟, 从而进入“情动而辞发”的境界。
其次,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背诵优美诗、词、美文的习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留下的浩如烟海的文学典籍, 是我们了解华夏文明的重要依据。中学生背诵、积累古诗、词、美文, 对于帮助学生批判地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吸收诗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 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丰富语言知识的内蕴领域, 了解伟大祖国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 增强民族自豪感, 接受美感意识熏陶, 丰富文学素养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 教师可利用课前3到5分钟时间让学生背诵优秀的古诗文。这样, 学生的思想品德就能得到有效地熏陶, 又能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
另外, 在日常生活中, 常见家电、家具、服装、药品、食物……都有其简短的说明书, 这些都可信手拈来, 学生既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 扩大视野, 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何乐而不为呢?教师可在每节课课前利用5分钟时间让学生介绍某种家庭用品、食品的用途、构造、用量等等, 久而久之, 学生便体验到了阅读的兴趣和必要性。
四.随时写作的习惯
写作是一门技能, 需要经过长期不断的实践。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应使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或不写日记, 养成写笔记的习惯。凡是干的、玩的、想的, 觉得有意思就记。实事求是, 对自己负责……这样的习惯若能养成, 写作水平会提高得相当快。
课堂教学中, 每节课都可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学识水平选择3~6个新词、短语写一段能表达一个完整中心意思的话, 让他们以我手写我心。这样一来,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既能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又能增加词汇量, 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五.养成互改互评或自改的习惯
俗话说:“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习作过程中, 有时往往看了几遍, 但还发现不了问题。经旁观者一点, 方才恍然大悟。有时, 也可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 让学生自行修改, 这样学生在“悟”的过程中习作会不断完善起来。
六.养成正确书写语言文字的习惯
学生能否正确地书写语言文字, 与老师有很大的关系, 与语文老师关系更为密切。老师又是学生无形中的模仿对象, 因此, 教师的板书、写学生评语都应做到字迹清楚、正确、端正, 切不能让看者觉得费心力费眼力。这样, 老师要求学生正确、规范地书写就更为有号召力了。特别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更应该把正确、规范书写语言文字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可要求学生每天完成一篇字帖, 加强训练, 逐渐形成既快又好的良好书写习惯。
七.勤于查工具书的好习惯
学生在阅读、写作过程中常遇到生字、僻字、生词, 特别是对一些成语的真正含义无法正确理解。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往往依赖于老师, 或有时糊里糊涂地乱用, 结果会弄出一些笑话, 把自己弄得很尴尬。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行查字典, 这样获得的知识印象会较为深刻、牢固。况且, 学生经常查阅字典、词典, 宛如生活在一批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专家身边, 久而久之, 学生的文化底蕴会自然丰厚起来。
八.善于自学的好习惯
学生学习的具体方法, 往往因人而异,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特点, 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其中, 善于自觉地学习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
中学生应该能够自觉地安排自己每天的学习活动, 自觉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我们应当明确, 当学习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时才更有效, 如果把学习变成一种被别人压迫的行为, 学习的动力就会减弱, 久而久之产生厌倦感, 失去学习兴趣, 学习效果便可想而知。所以, 教师应当检查学生学习自觉性如何, 特别是一些学习成绩不佳的同学更应该严格检查其学习自觉性如何, 一切属于自己的事, 必须要求学生自觉地完成, 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使学生对学习有责任感, 有热情, 有主动获得知识的习惯, 使他们养成不等待, 不依靠, 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总之, 积极主动是取得成果的必要条件, 当然, 学习也不例外。很多同学在学习中恰恰缺乏主动自觉自学的习惯, 有些学生不懂的问题宁可烂在肚子里, 也不愿开口问一下别人。老师讲什么, 他们便学什么, 不敢越“雷池”半步, 很少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 有的同学甚至一年也不会问老师一个问题。这些同学决不是一个问题也没有, 而是缺乏学习的自觉主动性。而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是十分有害的, 老师必须帮助他们及时改正。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上做到有主见、不轻信、不盲从、不人云亦云, 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很多优秀的学生往往具备这样的特征。当别的同学总愿让老师反复讲解时, 他们却更愿意独立思考, 依靠自己独立的智慧去努力获得知识。正是他们这种学习的独立性, 造就了他们的出类拔萃。因此, 教师应高度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方法;培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语教材特色之一,通过对部分学生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和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提高学习的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终身。下面我们就从小学学习语文的方法中怎样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谈起。
一、从早抓起强化认知培养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分段式教学。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最宝贵时期,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关键,从字、词、句开始,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既不能一朝一夕养成,要区分主次、难易,比如,勤查工具书、多读书多看报、做好摘记等小习惯,都要在一开始接触语文时慢慢培养起来。在这个阶段,培养学习习惯,锻炼语言能力,都能为未来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家校配合培养终身学习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在孩子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要培养孩子终身学习习惯家庭作用也不能忽视。学校要主动与家长配合,不断提醒、督促、检查。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每一回破例就像让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回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回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因此,必须家校合一,为养成学习习惯创造条件。
三、持之以恒体验成功
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到大学,有很多时间都在学校,在学校重要的训练场所就是课堂,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细心耐心地反复示范,苦口婆心地反复纠偏,凡属良好习惯的形成,都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因此,要持之以恒,反复抓、严格训练,持之以恒鼓励创造体验成功。
总之,小学语文的學习与终身学习习惯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我们教师、家庭、学校整体培养,相互促进,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持之以恒鼓励创造,从早抓起强化认知培养兴趣,才能体验成功。
参考文献:
[1]汪玲玲.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J].新课程:教师版,2006(1).
[2]徐洪芳.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之初探[J].现代教育教学,2011(5).
大家好!我和大家一样,为人父母,重任在肩,在如何教育孩子方面,我想每位家长肯定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他人学习和借鉴。今天应唐老师的要求,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问题和各位家长共同探讨、交流。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孩子学习,养成独立钻研的学习习惯。做作业是巩固知识的主要方式。作为家长不管孩子提出什么理由和借口,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决不允许拖到第二天。孩子有困难,家长只能给予讲解和启发诱导,鼓励他自己去克服困难。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时,不是简单的回答,而是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孩子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引导孩子一题多解,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有时还应指导孩子多利用工具书,遇到生字、生词,让自己查《字典》。指导孩子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当然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
2.养成定时专心学习的习惯。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绩。为使孩子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父母必须认真地看待孩子学习这件事。孩子上学以后,要给孩子准备专门学习的地方,决不能让孩子今天趴在床上应付,明天又在椅子上凑合。还要为孩子安排一段温习功课的时间。现在,肖贞彤每天放学回家先写作业,星期天、假期的作业也是尽早就完成。当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全家人都要安静下来,不要大声谈话、聊天或者闲扯,看电视时把声音关得小一点,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在这段时间里也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如修理电器、打
扑克、下象棋、搓麻将等等,免得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分散他的注意力。也不要一会儿问孩子学校的事,一会儿批评孩子书包弄得太脏、文具放得不整齐,一会给孩子倒杯水等等,最好是坐下来做些没有声响的工作。如果这时父母也能坐在孩子旁边读书、看报,那就更好了,这样,除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给孩子树立一个爱学习的榜样。
3.养成以正确的姿势进行书写和写好字的习惯。字是人的门面。小时候就练得一笔好字,会使人受益终生。我自己写字也不是很好,也没有时间指导孩子。为了能让肖贞彤写好字,我就把她送到专门的培训写字的学校,对他进行写字培训。今年暑假,因为肖贞彤的“竖”写的不垂直、歪着,我又把她送去书法学校,专门练习写竖。
4、养成读书的习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习需要一个广泛的基础,孩子读的书越多,他的知识面就越广,思维就越清晰,智慧就越活跃,学习新知识就会变得越容易。因此,做父母的要尽自己的能力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引导孩子认真阅读,养成他广泛阅读的习惯,这将是一辈子的财富。
一、让学生每天阅读十分钟
爱读书的孩子可以把所描绘的文字在脑海中转化成一幕幕栩栩如生的影像,真正享受到读书的快乐。
二、引导学生学习唐诗
唐诗是中国文学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每一代人。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教育不仅要让孩子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而良好的方法有赖于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又是良好的学习方法的体现。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习惯成自然”,一辈子受用不尽。
1.预习的习惯。预习能够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和效果。
2.记笔记并事后整理的习惯。随着中学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如果因时间限制,当堂记的东西较零乱,那么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一举多得。所以应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
3.课后复习的习惯。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复习要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因此,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
4.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家长帮助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他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5.建立“纠错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纠错本”,把自己平时作业、单元测试或期中、期末考试中出现的错误记录下来,并注明出错原因,使学生做到有错必改,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在实际的学习中,要经常的查看这个本子,做到心中有数,下次在碰到类似的题目,就可以从容的应对。
6.认真书写的习惯。相当一部分孩子和家长不重视书写,认为它只是形式,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的素质的评价,卷面就是学生呈现在老师面前的面孔,老师就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据此来打“印象分”。从另一个方面看;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孩子,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相反,一个连字都不愿好好写的孩子,很难做好别的事情。因此,重视并及早提出对孩子书写方面的要求,不仅能提高书写质量,得到众多良好评价,而且还能促使其养成凡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
7.认真观察、思索的习惯。进人中学后,每门学科都要求学生具备观察力。语文的写作训练就不用说了;数学的能力培养要以学生对自然界数量关系与图形关系的观察为基础;物理的实验和化学的演示都离不开精确的观察;生物则要求学生对生命现象和动植物进行持久的观察。这些观察要求学生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还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光看不想难以得出结论,因此,还需要养成边观察边思索的习惯,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
家长要引导孩子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开始观察,经常向孩子提出问题并与之讨论,促使他去观察思索,并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8.积极阅读、写作的习惯。阅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应鼓励孩子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课外的知识和信息,养成积极阅读的习惯。家长要为他们的阅读创造物质条件,积极购买有关书籍和订报刊杂志。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的,写作过程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也是一种严格的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能力的训练。在养成观察、思索、阅读习惯的同时,要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家长可要求孩子勤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和日记。
9.养成有条理的习惯。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等等。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心烦意乱,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做作业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就低。
10.“1×5”学习法。做一道题要有做一道题的收获。反对搞题海战术。做一道题,引导学生从五个方面思考:①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②为什么要这样做。③我是如何想到的。④还可以怎样做,有其它方法吗?⑤一题多变看看它有几种变化的形式,把自己当作一个出题者,领会出题人的意图,看看能不能有其他的解题思路怎么样。这样做一题通一题型,效果是:1×5>1×1。
11.“1×3”纠错法。一道错题,从三个方面分析:①错在哪里。②错的原因是什么。③符合什么条件,错误的答案才能变成正确的答案。收获是:1×3>1×1。
12.“1×3”思考法。一道对题,从三个方面思考:①解题的依据是什么。②还有没有别的解法,若有多种解法,哪一种解法更佳。③这道题还可以如何变化?收获是:1×3>1×1,学生在比较与发展中提高了解题能力。
另外,还要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
在后进生的转化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后进生的心理是自卑的,他们的耐力是有限的,往往“三分钟热度”,做事虎头蛇尾,前功尽弃。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永远而沉重的话题。
1、抓住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增强学习兴趣。
中国古典教育文献《学记》有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诸多教育实践证明:数生十过不如奖生一长。作业批改时,我发现很多后进生的作业写得还是很认真的,但是他们的作业错误很多。教师不厌其烦,为其面批。辅导他们改正错误,然后让他们誊写,再把他们的作业在全班展览。这给了后进生们“露脸”的机会。帮助他们重塑了自尊,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2、降低评价要求,激发后进生的学习热情。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定位后进生变化的比较对象,应定位在与后进生前期学业相比的基础上。这样,教师就容易发现他们的进步,随之也会对他们付出耐心和爱心,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重视习惯培养的同时,还要抓住时机,有效地对后进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训练,如计算题,哪位后进生算得既快又准,就给他予以表扬。让后进生产生上进心理,使他们明白,只要自己努力也有成功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3、加强后进生学法指导,共同培养良好习惯。
后进生大多有不良的学习习惯,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法的指导更重于知识的传授。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做法:A.预习方法的指导。我们课前布置预习提纲,在课本上把关键句、重点词、概念、公式、定理划出来,使他们养成边读边划边算的习惯。B、听课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上课做到“一专三动”,即专心听老师对重点难点的剖析,听例题解法及思路分析、技巧等。勤于思考,积极举手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做好堂上练习,认真听老师讲评及课后小结,积极动脑、动手。C.总结归纳复习方法的指导。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复习时,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每个知识点、每章节的内容加以综合归纳,写出简明小结,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
4、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后进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 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 对学生不仅要“教”, 而且要“导”, 不仅要教数学知识, 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 如何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一、教学生会听课, 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每接一个新班, 首先要着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 认真听讲的习惯。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听要入耳, 如果听而不闻, 等于没听。学生好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 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 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 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 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
会想:会想, 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 除了靠教师的启发性外, 还要靠“促”, 促使他动脑子。坚持这样做, 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提问后教师要及时评价, 对回答好的敢于发言的要给予鼓励。
会说:听、看、想, 要通过“说”这点来突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 要说就得去想。课堂上抓主要学生尽量多说这一环, 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 想得出, 想的好, 就得认真听, 细心看。抓住会说, 就能促进其他三会。
二、教学生会思考,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生会思考说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思考方法, 单凭认真听“讲”是听不出来。思考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来领悟。只有学生不断体会到思考的乐趣, 才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 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使得训练、思考能力随之提高。学生有了思考的兴趣, 就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教会学生会阅读, 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
课本是无声的教师, 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 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 坚持课前阅读, 课内阅读, 课后阅读, 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
课前阅读, 就是课前预习课本。就是要求学生每天完成家庭作业后要翻开课本, 看看第二天要学的内容。
课内阅读, 就是课内学习课本。课上在教师指导下有要求有检查地阅读数学课本, 是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
课后阅读, 就是课后复习课本。要指导学生养成做作业前先复习课本的习惯, 要求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前先看课本, 看老师当天讲的部分书上是怎么写的, 想想老师是怎么讲的, 做题时要注意什么, 然后再做题。
四、教学生会审题, 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要提高作业正确率, 必须下工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 看清题目要求在解题的习惯。每教以新课题, 教师都要有计划, 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 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 养成审题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主要靠课内教学的指导和训练。家庭作业题要认真设计, 数量要少, 质量要好, 解题的要求要高。由于题量少, 学生不感到负担, 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这样安排作业, 学生负担轻, 积极性高, 不仅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 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中职教育 中职新生 学习习惯 学习计划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171-01
从目前中职院校新生来源情况看,绝大多数为初中学校中成绩相对较为靠后的学生,以及外来农村务工人员的子女居多,生源的基本情况也决定了中职新生较易出现问题行为,给中职新生教育增加了新的困难。从年龄阶段上看,中职新生的年龄普遍集中在十五六岁,正值青春期和叛逆期。从心理学理论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学习的欲望和诉求并不强烈,并且结合其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与习惯,可能会对中职教学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中职新生专业学习习惯的转变与良好习惯的培养成为老师教学的重要工作。
1 中职新生学习习惯存在普遍问题
1.1 学习计划及预习习惯方面
通过对近几期新生的调查发现,在学生学习计划的制定和课程预习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几乎很少有學生制定完整的学习计划,即使有新生制定了学习计划,但计划也不科学完整,无法体现清晰的学习目标。另外,在预习的学习习惯方面,有预习习惯的学生越占新生总数的不足三分之一,有预习习惯的学生预习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学生坚持长期预习,有的学生有时预习一下,也仅限于课前几分钟翻翻书。很少有学生会细致地研读和思考下一节课内容中的疑点和难点,然后制定学习的重点。缺乏必要的学习计划和预习习惯,使得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产生脱钩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1.2 课前准备阶段
通常,课前准备分为直至准备和心理准备两种,对于新生而言,心理准备较为重要。但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新生在这两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课前准备不足的情况。集体表现为学习用具、教材没准备,踩着铃声到教室或者迟到,上课铃响后还在做其他事情等,这些都是准备不足的表现。另外部分学生存在心绪不宁、思绪飘渺等现象,这些都是心理准备不足的现象。
1.3 课堂学习习惯
课堂学习习惯通常包括课堂学习过程和课堂笔记整理等习惯。课堂学习中的不良习惯主要表现在课堂学习认真情况上,比如对于有疑问的知识点做记录,老师强调的重点和难点做记录等;对于课堂笔记的整理,多数学生很少记笔记,即使有笔记也很少能将精彩处或者重点知识记录下来。另外,多数同学缺乏记笔记的意识,并没有认识到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和作用,导致他们没有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1.4 课后复习方面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课后复习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后复习有助于使老师课堂上零散的、分段的知识进行汇总整合,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但是中职新生在进行专业学习时,多数学生缺乏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导致学得多,忘得多。
2 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
2.1 从教师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必须从老师开始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从观念上树立全新的学生观,用发展和可造就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位新生,多以鼓励和鼓舞的形式给学生足够的信心,善于发觉学生身上的优点,让学生能在老师的鼓励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对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巨大帮助的。与新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接受老师,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尊重、民主公平的关系,有助于老师自身在学生中榜样作用的发挥,给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抓好开局,给新生确立规范
新生入学时,对学校的一切都是新鲜好奇的,同样道理,新生对于学校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学生,他们都有重塑自我的愿望,因此学校应该抓住这一优势,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从新生一入学开始就重点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新生入学的军训,重点培养学生坚强意识和集体生活习惯;通过各种新生习惯和意识讲座,培养他们的进取意识和优良的学习、生活习惯。在专业学习中,老师在教学开始前,集中进行学习习惯教育,教导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从意识上做出改变才能在行动上做出改变。
2.3 正面激励,催促奋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是有自我实现和受尊重的需求,这种心理特点在中职新生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这种自我实现意识与受尊重的需求一旦被满足,学生就会爆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前进的动力,这就是正面激励所产生的效果。具体操作来说,要求老师多对学生进行表扬,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亮点,多组织相关活动来发挥学生的优势,给他们建立强大的自信心,鼓励集体团结共同进取。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要过于严厉的惩罚和责骂,要给予宽容和帮助,鼓励学生自主改正和自主走出困境。这些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积极的作用。
2.4 营造一个良好的新生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因素,因此从学校方面,应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校园氛围,塑造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认真学习的强烈氛围,这对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新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中,能够从周边随时发现自身的不良学习习惯,结合科学合理的教学和宣传,能够及时改正,并在学习环境的引导下,逐渐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杨佳.创新大学生导师指导策略 提升学前新生专业学习适应力[J].教育探究,2014(4):93-97.
[2]张宇鹏.浅谈中职新生学习专业兴趣的培养[J].教师,2011(22):120.
[3]吴朝香.浅谈培养中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J].青年与社会,2013(9):194.
喻 敏
【摘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激发和培养初中生的兴趣,让英语学习融情与景,是他们英语学习的决定因素,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其中,教师是兴趣教育成败的关键。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要通过各种方式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要创设较为真实的情景进行教学。
【关键词】英语学习兴趣、培养、习惯的养成、形式、动力
一、兴趣的重要性
学习需要兴趣。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言这东两,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学习英语更是如此。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兴趣是中学生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苦役。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要想达到学习目的,培养学生良好语感,作为教师,就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习兴趣上下一番功夫。
二、兴趣的培养
首先,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的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近的亲密朋友。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其次,要“寓教于乐” “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课前,可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用学生听懂和大致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一则谚语,或由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英语会话练习,自由演讲,唱一首英语歌曲。从而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前的预热活动。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设较为真实的情景,进行情景教学。教室是教师大有作为的地方。用教室的人和物,电脑PPT等设置情景。语言总是和情景连在一起的,没有没情景的语言,有了情景学生才印象深刻,学得才有趣,掌握才准确。要精讲,长则生厌。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语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这样,每个学生都可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兴趣大振,热情倍增。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过: “成功的欢乐是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纠正错误,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受挫折。
三、习惯的培养
首先,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行人说过“习惯要靠习惯来征服”。我们除了培养学生爱学英语的兴趣外,就是坚持不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为了尽快缩短学生间的差距,教师要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学生听讲质量,书写认真程度,作业完成的质量,等等都需要教师的长期关注与劳动付出。
再有,帮学生建立学习笔记及加强小组建设。小组活动是课堂活动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使互动的课堂活起来,就要加强小组建设。两人小组,三人或四人小组都是英语课堂中最常用的小组活动形式。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以后,我发现小组讨论有时流于形式,毫无实效可言。每个组都有几个同学在讨论时敷衍了事,讲不会讲,又不专心,更不要说记笔记了,久而久之他们越甩越往后。为了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保证课堂实效,我采取先要求,再小组解决,但小组之后我会先解决他们的疑问,没有疑问了,挑重点的找学生讲,这样他们就会专心于课堂及课堂活动。久而久之他们就没有侥幸心理。也就形成了扎实有效的小组活动。
而且,背诵要养成习惯。不是每个人都能学好英语,但是英语学得好的肯定都得益于大量的诵读。在课改过程中,发现学生学得极不扎实。说是会说吧,口误很多,要他们写吧又不会,以往曾经使用过的小组检查流于形式,课上有限的时问只能检查少数几人,于是我们开始使用默写形式。课上规定时间内默写规定段落,给予一定的分数,多默写多得分,由老师给分。写完后有改错过程,默写不过关的要重新背默,但分数相应降低。以此促进学生背诵习惯养成。
也许你会问: 口头诵读怎么解决?事实是,我们把平日要背的段落重新改写,变成了口语考试段落及听力材料。所谓口语考试是一种促进学生背诵的手段。我们把每个模块课文或对话进行缩写,每学期期中和期末内容拿出来由学生背诵,每个段落赋予一定分数,总分计入考核内容,以此促进平日的背诵,也是一种反复。听力材料的改写也是本着这样的原则,降低难度,复现课文内容。借助这些手段,我们将教材进行了整改,降低难度,吃透学透,以便为进行活学活用做准备。学生在此过程中就会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总之,我们通过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白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尽快将学生带进英语之门,使我们的课堂“活”而有效,以取得大面积收获。
参考资料:
1.胡际明:《中国英语教学》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2.张文静:《初中英语期刊杂志》江苏教育,2012。
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和各阶段具体要求
一、良好坐姿:听讲时,要求学生挺胸抬头,身坐正、手放下、向前看、不说话。不交头接耳,不左顾右看。
二、学会倾听:教育学生听讲聚精会神,随老师问题思考,不走思,不随意接下言。具体要求:
1、做好上课准备。上课前,把课堂用品放在课桌左上角,铃声一响就安静下来,准备上课。
2、学会认真倾听。不走思,不搞小动作,耐心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不接下言,边听边思,做好笔记,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4、敢于提出疑问。对同学、老师的见解和书本上的知识敢于提出疑问,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不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
5、认真讨论交流 学会合作学习,认真与同学探讨问题,对老师交给的讨论任务不敷衍、不盲从。
三、积极回答问题:
1、课上回答问题先举手,肘部放桌面,左臂举直,五指并拢,大拇指内扣。得到允许起立、立正,双手下垂,挺胸抬头。
2、积极思考,勇敢大方,提高正确率。
3、声音洪亮,讲普通话。
3、勇于善于发言。发言经过认真思考,说出自己独到见解。
(四)、书写工整
五、有感情朗读:
(六)独立、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要养成当天作业当天完成的良好习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必须的学习文具,先认真复习当天的功课或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作业;做作业时,注意力要集中,要作到眼到、手到、心到,强化记忆。作业书写工整规范;如果是完成假期作业,应先制定好假期作业计划,有机搭配、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确保不拖拉、循序渐进;完成作业后,要养成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的习惯;作业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交作业及时。
七课后及时复习、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
1、及时复习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复习要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因此,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
2、疏理总结 学会将平时分散学习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以便于识记。
3、摸索规律 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能理清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4、及时纠错 复习中如发现知识理解模糊不清的现象要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及时纠正错误。
5、举一反三 复习的另一个目的是“温故而知新”。要善于在复习中发现疑问,探究新知,不能满足于知旧,还要力求知新。
八、做题和答卷规范、工整的习惯 具体要求:考试中要认真读题、审题、解题。审题是解题的关键,要掌握必要的审题技巧,提高做题正确率,按照审题—列式—计算—验算—作答的步骤进行;答题前要浏览试卷,哪些题会做,哪些题需要研究要心中有数。这样在答卷时可以先易后难,保证会做得不丢分。写完后要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修改也要整洁,禁止乱涂乱抹。考试后要养成反思做题方法和技巧、总结失败与成功经验的习惯。
学校的保障措施
一、督导评价:
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学习习惯培养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将学习习惯的培养纳入教学常规,由学科组教师主抓落实,学校全程调控,主要依据各学科既定的标准,通过抽查、座谈、课堂观察、查阅资料、实地验证等方式,于平时申请展示、学校检查,学期末考查,以确定学习习惯养成的效果。学校领导要做好过程评价,并及时记录。学期末要对学生个人和每个班级分别进行考查,由班主任和学习习惯培养领导小组分别填写《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个人考查表》和《学习习惯培养班级考查表》,形成结论,以确定学习习惯养成的效果。(后附二表)
二、课程保障:
学校将开设每周一节的写字课,对书写习惯、课外阅读习惯和朗读习惯等给予有力的保障。(2)活动保障:为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校将针对各个项目的学习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行经典诗文朗诵会、优秀作业展评、钢笔书法展评、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展评、讲故事比赛等。这些活动既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又能增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积极性。
三、教师的保障措施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只靠学校和教师的督促和检查,要遵循主体性原则,通过语言的激励、方法的传递、教学方式的变革等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之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学行为。(1)语言激励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进行学习习惯培养的语言引导和激励。如培养学生答题后认真检查的习惯,面对课上先完成练习的学生,可以提醒:“做好了该怎么办?”让学生喊出:“检查、检查、再检查”,然后认真进行检查。对检查完了的学生,也可以用“真好,有的同学已经认真检查了。” “有的同学检查得真认真,又发现了一个错误”,“真不错,看来大家都很认真,请继续努力。”等进行表扬。一次又一次的语言激励,可使学生们慢慢地自觉地养成好的学习习惯。(2)方法传递 学生光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积极性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传递。如预习方法的指导、听课方法的指导、总结归纳复习方法的指导、朗读方法的指导、书写方法的指导、检查方法的指导等等。通过学习方法的学习和自身的实践,学生才能逐步养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习惯。如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复习时,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每个知识点、每章节的内容加以综合归纳,注意知识的新旧联系、知识的前后联系、知识的横向联系,写出简明小结,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有选择性地解一些各种类型和档次的习题,使学生掌握各类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既巩固了所学内容,又学会了复习的方法。(3)变革教学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不应该是被动地接受要求、机械地训练模仿,而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方面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使之养成认真听讲等良好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根据各学科教学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采用适当的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良好学习习惯。
3、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件非常细致非常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几方面的密切配合,学校和家庭的要求要一致,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要求要一致,一学期中各个阶段的要求要一致。有的教师要求每天的家庭作业学生自己检查后让家长签字,以督促其认真完成作业并仔细检查,并将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长联系在了一起,这种方法可以推广。教师也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机会,及时把学校的要求和做法告诉家长,使家长一开始就能与学校相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氛围。
四、奖惩措施
为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注重发挥奖惩机制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工作中的激励作用,学校决定实行以下措施:
1、分阶段评选各种学习习惯培养的单项标兵,如“预习自学标兵”、“课堂积极表现标兵”、“阅读积累标兵”,在学期学习习惯培养成果展示后予以表彰,颁发奖状、奖品,让学生在成功地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
2、学期末评选“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之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先进集体”,对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颁奖。对教师之星和先进集体的班主任在教师岗位责任制考核中给予加分,并在评优评先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途径
小学生养成教育是我们研究的课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深知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在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语文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学得轻松,对学习也充满信心,而且基本上每门功课也都能均衡发展。而语文学习习惯没有养成的学生,则学起来很吃力,久而久之,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基础没打好,从而影响到其他各门学科。
一、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
1、自制力较差,易受外界干扰。据对老师的访谈及自己的教学经验发现,每班总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要不断提醒。所以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老师通常是一边上课,一边表扬哪些同学认真听,哪些同学发言积极等等。很多低年级家长也反应,做家庭作业时,孩子往往三心二意,边做边干别的事,甚至要家长坐旁边监督才能认真做,否则就不做。同样,在学校里,低段教师也反映,班级中总存在着一些学生也要教师亲自监督才会做作业。
2、语文学习的动机不强,学习态度不明确。有些学生由于一开始学习基础不好等原因,得不到好成绩,于是对语文学习缺乏信心,尤其是一些后进生,往往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力感,造成学习积极性降低。还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竞争意识,无视学习结果,以自我为中心,无视老师,家长的要求,学习散漫,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且很多学生往往只限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喜欢花时间去涉猎课外知识。
3、书写习惯不佳,做作业马虎。调查发现,越是到高年级,书写质量越差,高年级作业量增多了是原因之一,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低年级时书写习惯没有养成。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抄写生字时要不笔顺不对,要不笔画不对,纠正其错误之后,依然会再次出现同类的错误,而且一部分学生书写潦草,页面不整洁。书写姿势更是让人失望,握笔姿势错误,眼睛离作业本的距离太近,有的甚至整个头都要碰到了作业本。而且不少学生在有格子的本子上会认真书写,没格子时字又变得潦草起来。
二、导致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存在问题的成因
习惯的形成除了学生发展不平衡的个体差异外,往往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有来自于教学政策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影响,以及教师平时教育教学的影响。
1、新课程改革落实不够。新课程改革无疑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一次冲击、突破和创新。但是,如今新课改中依然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相差甚远的问题,许多教师不适应新课程改革,对课程改革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最大的缘由就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没有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些教师为了体现课改的理念,努力去组织一些花俏的学习活动,一节课“吹拉弹唱”穿插其中,课堂上出现浮夸的现象,而语文最基本的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则抛之脑后。
另外,由于课堂评价制度未能及时创新,许多教师还把握不好必要的课堂秩序和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教师对新课程解读的模糊,课堂教学实践与课程理念的不协调,使得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缺乏依据。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不足。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要想让孩子有一个好的人生,就要给孩子一些好的习惯,就要在生活中时刻做出好的榜样;如果家长没有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是非常难的。一方面,老师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身心健康积极和谐地发展;另一方面,家长却又对孩子百般宠爱,对孩子的不良习惯也视而不见,也不会坚持培养,生怕孩子受苦。于是孩子成了两面人,教师在学校里苦口婆心的教育成果在家里毁于一旦。
3、教师语文教学研究的浅薄。直以来,不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够重视,这将直接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很不利于我们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老师,课时负担很重,每天少有零星的课间休息或者空堂也都用来批改作业了,很少有时间来好好研究语文教学,每天只知道陀螺一样,完成课时目标,上学生完成多少作业,考什么满意的分数。对于學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改进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途径分析
1、多元激励,调动小学生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积极性。作为语文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施以不同的激励方法,如: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等,激发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潜在积极性,增强教学的原动力,焕发学生”愤、悱”的精神状态,转变学生的被动行为、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促进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每个孩子都喜欢激励,喜欢别人给他信心。在他成功时积极嘉奖,在他失落时,树立信心。老师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增强成就感,能调动其积极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激励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2、深化课改,全面落实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综合目标。要想不断地深化素质教育,加大新课程改革的力度,我们必须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积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是把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从而使学生的身心愉悦,达到教学的最高境界——寓教于乐。
3、加强师训,有效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质量水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高尚品德,还要能够引导学生进入乐学的境界。如果学生乐学,那么好习惯的养成就容易多了。如果一个教师善于根据自己素质的特点,选用某种教学方法来弥补素质的不足,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通过积极参与进修培训,来提高业务水平;通过向名优教师学习,来丰富实践经验;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总结经验教训。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只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通力配合,深化改革,全面落实新课改;教师坚持不懈提升业务素养,在激励手法上不断推陈出新,用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引导;家校合作优化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环境,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将不再是难题。
参考文献
【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推荐阅读: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10-19
名人学习方法与读书方法09-21
大学学习方法与理论指导07-25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与心得10-13
中学地理学习方法与技巧10-20
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06-08
关于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与技巧10-25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实施方案07-15
高三学生英语学习方法与技巧10-24
学习方法与经验交流主题班会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