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精选7篇)
通常构图有几种基本类型:表现稳定感的三角形构图;具有引导性的S形构图;形成紧张感和动感的对角线构图;表现平和感的平行线与水平线构图;带来重压感和生硬感的垂直线构图等。这些基本的、传统的构图方式为我们的拍摄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就像我们为了学习数学而背诵九九乘法表一样,要活用这种构图方式需要不断地练习。
举例来说,三角形构图可以表现稳定感,但是不可能将所有的被拍摄物体都放入这样的构图中,在实际拍摄中,表现对象所需要的构图方式并不是单一的。加之为了表现事物的特征,常常会将代表性构图与辅助性构图一并安排到画面中,才可以拍摄出一张优秀的作品。即通过应用与变化,融入只属于自己的一些东西。
就像1+1=2一样,数学逻辑法则并不适用于摄影艺术创作中。同时又不能否认在无法充分消化基本原理与画面均衡感的前提下,必定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在这里着重对应用得最多、最基本的几种构图方式进行简单的说明。
水平线构图
由于水平线自身带来的平稳感,使得画面看起来也更为宽广。能够表现出平静与稳定感的构图通常是水平线构图,这种构图方式根据线条的摆放位置而影响画面的总体感觉。一般横向构成拍出的照片比纵向构成拍出的照片更具静态美。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 EOS 20D︱光圈 f/13︱速度 1/25秒︱ISO200︱EV值 O︱镜头 17mm︱多点测光
在全景画面中,葡萄藤蔓、水田埂·,加上位于画面上端的平板顶棚都形成了水平线,构成了画面。整体上以水平线为主线的画面带给人稳定感和平静的气氛。水平线在画面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画面所表现的气氛,所以线条的分布对画面的构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使用时要慎重。
为了表现滴答滴答掉落的雨水,将快门速度设置成1/25秒或者运用闪光灯,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EOS 1D Mark2N︱光圈 f/1.4︱速度 1/2000秒︱ISO100︱EV值 0︱镜头 50mm︱多点
测光
如果要表现安静山林中的茶馆,选择强调静态感的水平线构图最为合适。在以水平线条为主构成的画面中,强化了平稳和宁静的气氛。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EOS 20D︱光圈 f/6.3︱速度 1/60秒︱ISO100︱EV值 0︱镜头 50mm︱多点测光 在山的正面看到的风景画面,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山脊形成了 垂直线构图
垂直线构图拍摄出的照片可以表现出强烈的意志,同时通过其深度感和严肃的气氛又表现出一定的生硬感。这种构图多用于竖画幅中。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EOS 20D︱光圈 f/4︱速度 1/25秒︱ISO400︱EV值-0.67︱镜头 15mm︱多点测光
在竖画幅照片中运用垂直线构图比· 起横画幅照片更具深度感。使用广角镜头其效果会倍增。但如果是焦距极短的广角镜头,垂直线条会呈对角线效果,往往只能表现出一定的动感和汇聚感了。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EOS 20D︱光圈 f/8︱速度 1/320秒︱ISO400︱EV值 0︱镜头 17mm︱多点测光
停泊在海边快艇的桅杆形成了垂直· 线构图。加上照射到水中的反光,从画面上端到下端形成的垂直线表现出端庄的感觉。而且画面中的线条起到吸引视线的作用。垂直线上下两端的延长线,如果继续延长的话,还会带来一定的深度感。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EOS 20D︱光圈 f/6.3︱速度 1/60秒︱ISO400︱EV值-0.33︱镜头 22mm︱多点测光
垂直线构图最适合表现树林的景色。尤其是在弥漫着雾气的清晨,晨曦照耀的松树林的景色是最具梦幻感的。由于晨曦的照射角度较低,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松树皮的质感。对角线构图
线条贯穿于画面的对角线构图,可以在画面中增加动感,是表现明朗和活跃气氛最有效的构图方式。与画面的透视线一起形成消失点用于表现画面的远近感。需要注意的是,画面中必须存在起标杆作用的垂直线,才能拍出具有远近感的照片。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EOS 20D︱光圈 f/6.3︱速度 1/100秒︱ISO100︱EV值-0.33︱镜头 75mm︱多点测光
前端的大波斯菊花坛和大道对面的林荫树自然地构成了均衡的画面,斜穿画面的行道线将人们的视线聚集到阳光照耀的地方,更加突出了阳光四射的感觉,加之行进中的骑车人,更为画面增添了动感。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EOS 20D︱光圈 f/6.3︱速度 0.4秒︱ISO200︱EV值 0.33︱镜头 17mm︱多点测光
如果没有贯穿画面的构造物,就可· 以表现出湖水平静和谐的气氛。将这幅利用倒影的对角线构图作了适当的调整,可以构成一幅不错的风景照片。这时要切记不能使水平线发生倾斜。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 EOS 20D︱光圈 f/4︱速度 1/25秒︱ISO400︱EV值 0.33︱镜头 17mm︱多点测光
如图所示,想表现列车进入地铁站前的动态瞬间,对角线构图是非常必要并且不可或缺的。像这样动态物体的表现与动态开始方向的留白部分一起形成对角线构图,才可以构成表现动态的稳定画面。
圆形构图
将被摄对象以圆的形态进行分布的圆形构图可以达到将观赏者的视线从周边的事物集中到中心的效果。在树木或是隧道等照片中出现的轮廓构图也是相同的道理。照片边角模糊的光晕效果以及光量不足也会使视线被集中到中心位置。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 EOS 20D︱光圈 f/6.3︱速度 1/160秒︱ISO200︱EV值-0.33︱镜头 417mm︱多点测
光
圆形构图的特点是可以将视线集中到画面的正中。比如在表现荷叶时,由中心向外分布的许多叶脉形成的独特构图最适合于集中视线。像这样在画面正中视线集中区域刻画主体而排除周边其他因素的干扰是圆形构图的最大优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主体周围有其他元素存在,视线通常也不会被吸引过去。这种构图的缺点是视线过于集中,看久了会产生疲劳的感觉。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EOS 20D︱光圈 f/8︱速度 1/100秒︱ISO100︱EV值 07︱镜头 17mm︱多点测光
如同水道形态的照片一样,由围绕· 在主体周围的元素自然地形成了圆形构图。如图所示的山水风景,将周边的山脉也框进画面中,形成的围合状可以轻松地将视线集中到画面中间。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EOS 20D︱光圈 f/8︱速度 1.3秒︱ISO200︱EV值 0︱镜头 25mm︱多点测光
拱形的大桥与它在水中的倒影在画面中形成了圆形构图。在这个圆形构图中,如果重新对钓鱼人的位置进行布局,大桥外侧的画面会从看照片人的视线中被除去,人们的视线自然向大桥内侧集中,这就是圆形构图的特点。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是任何几何图形中最具稳定性的一种。如果想要表达平静的氛围时,采用三角形的构图方式是最适合的。以三角形形态构图布局时,注意重量感应位于画面的下端,这样才能表现出平静和稳定感。三角形构图特别适合于拍团体照和多个人的纪念照。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EOS 1D Mark2N︱光圈 f/11︱速度 1/8秒︱ISO100︱EV值 0︱镜头 31mm︱多点测
光
以雾气弥漫的大山为背景拍摄早晨的霜景,前端的松树与远端处的奇岩峭壁以三角形的构成呈现在广角镜头中,由于有平静与安宁感,使得画面不会显得沉重。三角形构图的形成不会受拍摄位置变化的影响,而且使用望远镜头比广角镜头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EOS 1D Mark2N︱光圈 f/6.3︱速度 1/125秒︱ISO160︱EV值-0.67︱镜头 165mm︱
多点测光
如图中所示,形成平行线铁轨的两· 条线,如果从在正面看的话,两条线向着消失点形成汇集的形态。如果从构成上看,其实就是三角形构图。这种构图方式多用于表现远近感。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EOS 20D︱光圈 f/8︱速度 1/160秒︱ISO100︱EV值 0︱镜头 28mm︱多点测光
画面右侧的建筑物在画面中占据了很大的空间,而左侧的人物则成了很小的一个点,将两个元素组合起来,即通过人物与建筑物的组合,形成了三角形构图,可以使照片显得更为生动。
曲线构图(S,Z形)
曲线本身有变化,且具有流动感,它能使画面活跃,曲线构图可以表现出美丽的韵律感和曲线的美感。尤其适用于道路、江水、茶园等对象的拍摄。将拍摄的主体放置在曲线的开始端或是结束端,才会体现出曲线构图的强烈效果。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EOS 20D︱光圈 f/5︱速度 0.8秒︱ISO200︱EV值 +0.33︱镜头 17mm︱多点测光
虽然溪川形成直线的线条,但其附近的界石与造型物构成了呈曲线形的水池。水池形成的曲线构图,使得视线从水渠开始,经过瀑布和喷水台,最终延伸到大楼直至天空。而且比起在日落之后,日落时分的景象更适合于夜景的拍摄。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EOS 1D Mark2N︱光圈 f/9︱速度 500秒︱ISO50︱EV值 0︱镜头 17mm︱多点测光
沿着崎岖道路前行的汽车车灯的轨· 迹成为曲线构图很好的题材。为了突出车灯的轨迹,光圈值的设置显得非常重要。光圈值设置得太小,光线就会太弱,无法捕捉到灯光的轨迹;光圈值设置得太大,光线就会分散,f/5.6~f/8之间的光圈值最适合。如果可以实现多重拍摄的话,将太阳下山和夜景的轨迹一同放进画面中,会更加生动。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EOS 20D︱光圈 f/8︱速度 1/800秒︱ISO200︱EV值 0︱镜头 40mm︱多点测光
一、一题多“变”:把认知冲突引发为有效建模
例1甲、乙两人合砌30米(60米、90米、120米)长的一道砖墙,甲单独砌6小时可以完成,乙单独砌10小时可以完成。甲、乙两人合砌,几小时可以完成?
本题作为“工程问题”教学复习准备阶段的导入题,教师先出示“30米”的情况,再出示60米、90米和120米的情况,分4组让学生分别独立解答。随后进行反馈与交流,学生发现这4道题虽然综合算式各不相同,但结果却是一样的,都是3.75小时。这样自然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此时,教师再启发道:“看来这里蕴含着数学秘密,你能发现吗?”“如果甲、乙两人合砌一道砖墙,没有具体的数据,你能解答吗?”并把上述题目改为例题:甲、乙两人合砌一道砖墙,甲单独砌6小时可以完成,乙单独砌10小时可以完成。甲、乙两人合砌,几小时可以完成?让学生围绕思考题开展讨论: (1) 工作总量不告诉具体数量,该怎么办? (2) 甲、乙工作效率怎样表示? (3) 此题中基本数量关系是什么?最后学生给予了正确解答:1÷ (61+110) =3.75 (小时) ,从而得出解答“工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解题关键(把工作量看做单位“1”),顺利完成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究以及新旧知识的沟通,有效实现了对此类“工程问题”的数学建模。
以上案例中,教师通过一题多“变”的方式,通过具体工作量的4种不同情形,让学生借助学过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加以解决。由于所列算式不同但计算结果相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例题(不告诉具体工作量的情形)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解答。显然,一题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对例题学习所体现出的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倾向,并对例题实现了有效建模。
二、一题多“用”:把学习错误转化为教学资源
例2果园里有桃树240棵,是梨树棵树的2倍还多10棵,问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
学生列出算式如下: (1) 240×2+20; (2) 240×2-20; (3) (240+10) ÷2; (4) (240-10) ÷2; (5) 240÷2+10; (6) 240÷2-10。对于如此之多的不同解法, 究竟谁对谁错?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和算法图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 很快取得了方法 (4) 是正确的的共识, 从而否定了其他错误列式。应该说本题的教学任务就告一段落。但是, 有位优秀老师并不到此为止, 而是将错就错, 因势利导:“如果其他算式是正确的, 你能改变原题中的条件, 创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吗?”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全班交流, 然后根据不同算式编出了相应的题目 (所编题目略) 。
分析以上一题多“用”的教学行为,我们不得不为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睿智所折服。其一,教师对于学习错误的态度。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对待学习错误的科学态度,即学习错误是学习过程中正常而普遍的现象,它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课堂上的错误往往是具有特殊教学价值的资源。其二,教师对待错误的行为跟进。即把学习错误转化成教学的宝贵资源。通过教师“将错就错”地追问,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算式口编相应的题目,促使学生对不同类型应用题的结构有深刻的把握。从认知角度看,一题多“用”的数学训练方式,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理解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的比较和鉴别,从而更好地把握原有问题,突破难点。
三、一题多“解”:把具体方法提炼为数学思想
例3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如图A)(单位cm)。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求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你能有几种解答方法?
作为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五种基本平面
图形(即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作为学生首次面临的新知识,教师以“问题解决”的方式入手,鼓励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展开自主探究,尝试获取解题方法,并倡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反馈后发现学生的正确解答方法有5种之多(具体解答方法见图B-1至图B-5,列式略)。
上述案例中,面对学生首次碰到的新知识,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展开自主探究。根据反馈交流,学生有5种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教师结合图示,先对学生的解题方法进行归纳:图B-1至图B-3中的方法都是把组合图形分割成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进行解答的;图B-4至图B-5中的方法都是把组合图形填补成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进行解答的。接着教师再次发问:“分割法和填补法虽有不同,但它们都体现着共同的数学思想,你们说是什么?”再次引发学生思考与归纳:两者都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是我们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教师对5种具体方法的两次归纳与提炼,充分挖掘了例题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提升了学生数学学习与训练的认知水平。
传统的一题多“解”,旨在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符合数学学科的任务要求,一直赢得我们数学教师的青睐。一题多“解”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灵活地采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当前,我们要在发挥其已有积极作用的同时,根据数学新课程的要求挖掘其潜在的功能,发挥其新的教学价值。
四、一题多“问”:把巩固“双基”提升为培养能力
例4根据下面所给的信息,提出相关数学问题,并解答。
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相向行驶,甲车的速度为60千米/时,乙车的速度为80千米/时,A、B两地相距560千米。
本题是行程问题中两车相遇情形下“求相遇时间”教学后的综合练习设计。教师通过一题多“问”的训练形式,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条件提出问题,再进行解答。教学中,学生提出了如下的行程问题: (1) 若两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经过几小时后相遇? (2) 若两车同时从两地出发,行驶几小时后两车还相距70千米? (3) 若两车同时出发行驶5小时后,这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4) 若甲车先行驶140千米后乙车再出发,乙车经过几小时后与甲车相遇? (5) 若甲车先行驶半小时后乙车再出发,甲车共行驶几小时后与乙车相遇?由于学生还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知识,教师又采用了开放式教学,故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如下的对策:一是个别数据教师当堂进行了教学法处理,建议学生进行了改动。二是教师当堂无法直接修改数据的,在保证提问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只列式不计算的方法。
传统意义上的一题多“问”,是指用同样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这样,可以进行多角度的训练,培养学习思维的灵活性,起到“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训练方式,对一题多“问”可以有新的实践,如可以从呈现的众多信息中选择相应条件提出问题,也可以根据呈现的信息在提出的问题部分添加信息(如例4)。
一题多“问”作为传统应用题教学和训练的重要方式,对学生把握应用题的结构和深刻理解数量关系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当前对“解决问题”教学来说,教师应该在继承其原有积极作用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教学意义,如一题多“问”既可以展现教师的开放式教学策略,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分层次的封闭题训练到一题多“问”,提升了数学训练的功能,把单纯的双基巩固训练上升为问题意识和数学能力的培养。
实际上,一题多“问”与一题多“解”一样,若从新的角度观察以及赋予其新的教学意义,它们都属于新课程倡导的开放性问题。前者作为问题性开放,后者作为条件性开放,只是开放的形式不同而已,但其教学功能是一样的,都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从多角度、用多种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中国传统绘画;现代油画;审美情趣;哲学思想
0 前言
从古至今,随着人类各种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美术史也随之不断地发展。但是人类美术史的发展和进步并不是某位美术家或者某位画家的责任,也不仅仅是某个民族的责任。人类美术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责任,所以会出现各个民族的绘画技巧、绘画思想和哲学理念之间的相互交流及相互融合。在中国不断发展,中国现代油画融入部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后,仍然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同之处。本文分别针对中国现代油画和中国传统绘画的差异及其相互影响进行探究,探究中国传统绘画构图对我国现代油画的借鉴及发展作用。
1 中国传统绘画构图概述
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众多传统文化中最有魅力的一项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绘画主要指的是中国画),给我国留下了很多优秀遗产瑰宝。构图是绘画的专有名词,定义为绘画人在绘画时对纸张上绘画内容合理地排版和布置,为广大欣赏人形成独特的画面意义和特定的空间结构,并通过良好的构图和良好的艺术制作形成完美的艺术冲击感,使画面更加生动、具象和说服力。我们在欣赏绘画时,常常关注绘画本身给观赏人带来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是绘画人艺术修养的直观体现。同时这种感觉也是艺术创作人经过长期绘画创作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敏感性,这种艺术敏感性是在艺术人本身艺术之上,其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艺术作品中的构图。
2 中国传统绘画构图与油画的差异
2.1 审美根源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的构图和中国现代油画的构图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现代油画的探究对象是自然中的各种物质、艺术元素和宇宙中物质,由于这些研究对象本身的客观存在性和本身的结构性质,所以在绘画中应该注意研究他们的本身色彩变化、光线关系和透视学角度等问题,这就直接导致油画的构图更加偏向于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比例、透视、色彩等关系。所以,油画在构图中更加注重绘画物体的真实性和色彩对比。而中国传统绘画在构图方面注意的是画面构造的完美性和合理性。在构图中应用虚实结合给人不断遐想,主次分明突出绘画主旨,合理布白是整体画面流畅不空洞。布白也是绘画人整体情感的体现和绘画意图的升华。宋代画家郭熙在绘画《临泉高致》时悟出流传至今的有效绘画方案,即凡绘画应先定内容主次,再定物体位置即远近,最后定整体高低,这一理论提高了我国传统绘画的层次,推动我国绘画技巧特别是构图技巧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中国传统绘画要求绘画的整体的流畅性,虚实的对比性,和整体物与物的流畅程度与合理程度。但是通过对比发现,中国传统绘画和现代油画都有着各自独特构图特点和完善的构图理论。所以笔者认为中国现代油画要不断发展应该借鉴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论和思想,使油画不仅仅能够体现出具体的物质本相也能够具有物质的意境,和画家对构图的整体掌控能力。
2.2 绘画精神的差异
中国传统绘画是将绘画人本身的精神和画面本身的意境相互融合,使人们在欣赏作品时,也能够感受到画面的意境,领悟到绘画人本身的精神和其他方面的内容,并通过良好的构图和艺术创作形成完美的艺术冲击感,使画面更加生动、具象和说服力。我们在欣赏绘画时常常关注绘画本身给观赏人带来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使绘画人艺术修养的直观体现,同时这种感觉也是艺术创作人经过长期绘画创作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敏感性。所以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不仅仅注重画面的合理性,更要注重通过合理的构图展现出将为众多欣赏人提供一个画面之外的画面,并通过这个画面将绘画人的精神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现代油画长期以来的构图是以理性构图为绘画原则,在进行油画制作中注意绘画物体的真实性与客观存在性。油画刚刚形成时主要的绘画技巧是使用焦点透视法,即画家的眼睛作为光源,对所画的物体进行透视观察,从而更好地将所绘画物体的形状,色泽更真实地展现给人们。通过焦点透视法所绘画成的作品,画面中的物体高度统一。之后经过很长时间的探索,现代油画绘画技巧才从基本的焦点透视法,拓展成使用色块、不同线条和颜色进行对比而表现空间的存在,形成一会定非平面的立体空间。
3 中国传统绘画构图对现代油画的影响
不管是傳统绘画还是现代油画的作品中,构图都是重要的绘画阶段。实际的构图都是经过绘画人的初步构思在有草图情况下完成的,构图也是应用虚实结合给人不断遐想,主次分明突出绘画主旨。合理布白是整体画面流畅不空洞,布白也是绘画人整体情感的体现和绘画意图的升华。中国艺术家可能认为,对于一个文人来说,西方绘画的科学准确性并非是恰当的追求。现代油画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形式,如参考中国绘画中的高低起伏,层次分明,虚实结合提升层次;使单一的平面化更加有画面感,使画面更加生动,色彩更加靓丽,更加具有观赏性和装饰性。再联系画面中每一个形象将所有形象均串联以来,构成一个生动的画面。
3.1 中国传统绘画作品构图的解读与运用
中国现代油画在中国当代历史中不断发展进步,吸收国外高端的绘画技巧的同时,也吸收我国中国传统绘画的绘画要点。所以通过观察中国油画和西方油画就可以清楚地发现其中的差别。例如,我国新文化运动之后,我国的知识分子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思想,也不断融合我国传统经典的思想,使新型的文化意识更快更好地发展下去。同时我国现代油画也不断开拓创新,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绘画体系和审美观念。此外,在这个时期很多画家不断地学习和创新,形成了不同的作画风格,绘画风格是画家的作风,性格等精神的体现。
3.2 借鉴传统绘图构图实现现代油画的持续发展
随着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国的艺术创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我国人民绘画创新方向的变化和我国广大人民的审美特点、审美观念的变化。所以在这种大的变化的前提下,借鉴传统绘画构图实现现代油画的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历史的必然。这也是我国不断进步对绘画事业的要求,更是时代对我国油画家和艺术家的选择。所以借鉴传统绘画构图促进中国现代油画又好又快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4 总结
目前我国所欣赏的艺术作品和所学习现代油画的经典技能,都是经过老一辈艺术家十几年如一日的不断努力创新的经验积累,是适应时代发展及更替所形成的新型绘画技巧和画面。这些老艺术家通过不断学习国外高端的油画技巧,同时汲取我国传统的绘画构图方式,使中国现代油画不断被我国人民所接受。所以我们针对现代油画的技巧等应不断继承并不断发扬光大,用我们的手中的画笔,向全世界证明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优良底蕴。
参考文献:
[1] 黄南男.中国传统绘画构图对现代油画的影响研究[J].东方教育,2014(4):102-103.
[2] 王洋,宋艺雯.浅谈中国传统绘画构图对现代油画的影响[J].魅力中国,2013(28):16-17.
[3] 祖佳.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特点对当代中国油画表现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1.
撰写《小组教学活动导论》的米勒认为,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讨论的最大价值,在于为培养学生从被动的重复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提供条件。小组活动允许学生去发现事物和知识的意义,表述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小组讨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实教学中小组讨论却常常形同虚设,甚至成为学生一种负担。真正的小组讨论,意味着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围绕课题集思广益,各种理解、观点相互印证补充,相互碰撞启发。提高小组讨论交流的实效,可考虑以下几种方式:
一、理解性讨论
阅读教学中,有些内容学生受知识储备和阅历的限制,独自理解有困难,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互相启发补充。基于理解的小组交流讨论,学生更多的是将个人独立思考转化为全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要提醒学生不要轻易被“同化”,因为这样的讨论“不在于学生学多少,而是思考了多少”。
一位教师执教《清平乐〃村居》,采用“朗读代讲,讨论促思”的思路,指导学生品味“醉”字,展开小组讨论——
师: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你觉得《村居》这首词中哪些词值得细细地品一品? 生:我说是“醉里吴音相媚好”一句中的“醉。师:你怎么理解这个“醉”呢?(生答)师:谁醉?为什么醉?(生答)师追问:两位老人会聊些什么呢?和同桌讨论讨论,分角色练习表演。生:老头子,你看看我们的儿子多勤劳呀,你看老二的手艺多好啊!今天编织的鸡笼一定会卖个好价钱。
生:老伴啊,这辈子我们总算没白活,你看我们这儿的环境多么优美,空气多么清新,三个儿子又是多么听话,多么孝顺!我们过的简直是神仙的日子,我啊,知足喽!生:你看看我们的小儿子,多么可爱啊,他正在池边剥莲蓬吃呢。生:是呀,老大学了种田,老二学了手艺,你看老三让他学点什么呢? 生:我看还是让他读书吧,说不定将来做个一官半职,我们还可以到城里去享享清福呢!讨论交流中,学生沉潜到文字里反复涵泳,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欣赏,彼此相互启发补充,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体验和感悟,从而把握了作品的情与味。
二、赏析式讨论
赏析式讨论主要针对文本的写作形式。阅读欣赏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体验、感悟难免会跑偏,部分学生还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小组讨论交流中相互启发矫正。课文中很多句子表述特点有共性,可以通过讨论总结出一些赏析的基本办法,如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等等。许多课文写作特点十分鲜明,是指导写作的好例文,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渗透写法指导,让学生在欣赏佳作的同时学到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1860年1 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其中“闯进”“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都至关重要。第一句,老师指导学生用换词法体会,把“闯进”换成“进入、进去、走进”等,经过讨论比较,觉得还是原来的好。在第二、第三句中采用删词法,把它们删掉,让学生朗读体会交流评判,从而体会到作者的用词之妙。如此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养成敏锐的语感,摸着语言表达的门道。
三、辩论式讨论
有些课文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画卷,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认识社会的过程。而辩论可以有效地推进认识过程,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争辩的主要武器是言语。争辩双方都要精神高度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一边透彻地理解对方意思,一边及时组织自己的言辞,务求清晰深刻而富有说服力。这样的现场争辩无疑是最好的语言训练。有位教师教《将相和》,以争辩形式开展研读活动。针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分别设计了三个论题:
A.蔺相如会不会与和氏璧一起撞柱子,为什么? B.渑池会上,秦国与赵国是打成了平手还是分出了胜负? C.廉颇有没有罪? 这三个问题极富弹性,正反两方都可以列出一些依据。这就激发了学生研读课文、思考论题、积极争辩的兴趣。整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互相倾听对方的观点,在内容、时间、学生情绪等方面适时调控,达到了语 文综合训练的目的。
教学《乌塔》一课,一位教师向学生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行为是赞同还是反对?”把辩论引入课堂,学生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激发了参与热情,情感、思维、语言都得到了提高。
四、评判式讨论
课堂评判应是多元的,既有师生的对话,也有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挑战性评判更有意义。要把评判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让他们在评判中交流,在交流中碰撞提高。
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等书面表达越来越受重视,讲评环节可以通过小组“评判式讨论”来进行。一位教师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这样引导——学到这儿。我突然想到。还有一个词大家没有讲,就是“饱经风霜”。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
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写好后让他们自己读一读,修改修改,然后在小组内朗读,其他组员进行交流评判,最后推选出佳作全班共赏。这个环节可说是一举多得:既帮助学生深化了“饱经风霜”的词意理解,又训练了人物外貌描写,还在交流评判中增进了学生对习作的体会感悟。
五、应用式讨论
略读课文是学生运用所学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训练的重要凭借,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重要意义。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应用式讨论,可以有效达成以上效果。《假如没有灰尘》一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说明有序,浅显易懂。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清晰而又生动地说明灰尘与人类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重点。理清表达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后,就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围绕“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特点和作用的”这一问题熟读精思、讨论交流,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
这样的交流讨论变被动听讲为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习成为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求知活动,语文素养提高的目的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
六、总结性讨论
传统课堂老师口若悬河,讲重点析难点,不时来个小结,学生的话语权完全被剥夺。要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就要把研读后的总结权还给学生。
《赤壁之战》一课教学接近尾声,教师出示:“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
是水,哪里是岸。哭声喊声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师:读到此处,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发言)生:书上说曹军号称八十万,而周瑜的兵才三万。双方实力相差太远,所以曹操就得意忘形了。
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曹操也不是个神仙。
生:周瑜以少胜多,说明自己势力弱,但只要不放弃,想办法,同样 有机会赢别人。
生:我觉得周瑜、诸葛亮和黄盖之间配合得天衣无缝,这是赢得胜利的关键。要知道,他们的计谋一环套着一环,一处出错便全盘皆输。
生:我们读这篇课文就要吸取一个教训,骄兵必败。
《合同法》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
要约要约又称为发盘、出盘、发价、出价或报价等。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当事人称要约人,而要约所指向的对方当事人则称为受要约人。一个有效的要约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要约必须是特定人所为的意思表示。一项要约,可以由任何一方当事人提出,不管他是自然人还是法人。但是,发出要约的人必须是特定的,即人们能够确定发出要约的是谁。一般情况下,要约的相对人(受要约人)也是特定的,即要约是向特定人提出的。但在一些场合,要约也可以向不特定人提出。如商店中明码标价的商品销售,就是要约人(商家)向不特定的顾客(受要约人)发出的要约。第二,要约内容必须明确、具体、肯定。要约是订立合同的提议,必须包括合同主要条款,以使受要约人确切知道要约的内容,决定是否接受要约。第三,要约必须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即要约必须具有缔结合同的目的。当事人发出要约,是为了与对方订立合同,要约人要在其意思表示中将这一意愿表示出来。要约作为表达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一种意思表示,其内容已经包含了一份可以得到履行的合同成立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在此情况下,如果受要约人表示接受此要约,则双方达成了订立合同的合意,合同也即告成立。因此,一项有效的要约,必须在受要约人表示承诺的情况下,要约人就要受该要约的约束。
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要约邀请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预备行为,在发出要约邀请时,当事人仍处于订约的准备阶段。要约邀请只要引诱他人发出要约,它既不能因相对人的承诺而成立合同,也不能因为自己作出某种承诺而约束要约人。要约与要约邀请区别在于:要约是当事人自己发出的愿意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而要约邀请则是当事人希望对方当事人向自己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一般是向特定人发出,要约邀请是向不特定人发出;要约中要约人提出合同主要条款以供对方考虑,要约邀请中要约邀请方没有提出合同订立的主要具体条款;要约发出后,受要约人接受要约,要约人即受此要约的约束,而要约邀请的发出,在法律上没有意义,不能产生合同成立与否的法律后果,要约邀请对要约邀请人和相对人都没有法律约束力。
合同法规定,寄送的价目标、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普通商业广告的主要职能是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最大、最有效的时空领域中建立直接或间接的商品交换关系。其目的是通过媒介或者其他方式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以唤起不特定的人购买该商品的欲望,从而向自己提出购买该商品的要求。因此,商业广告原属于一种要约邀请,而不是要约。如果商业广告中明确注明了要约,或者声明对完成一定行为的人给予报酬的悬赏广告,因为其内容具体确定并注明只要相对人承诺自己即受该承诺约束,因而其应当属于要约,而不再属于要约邀请。例如:甲公司因建筑工程需要,急需水泥,遂向乙、丙、丁三家水泥厂发出函电,函电中称:我公司急需标号为××型号的水泥,如贵厂有货,请速来函电,我公司愿派人前往购买。甲所发出的函电属要约邀请,而不是要约。因为一方面,函电中明确声称“请速来函电”表明甲是希望乙或丙或丁向自己发出要约;另一方面,甲提出“我公司愿派人前往购买”其含义是派人前去协商购买,而不是前往提货。
同时函电中并不具备要约的要件,即函电中不具备合同主要条款:如数量、质量、价格、履行方式、违约责任等。
要约的生效与失效合同法规定,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确定要约的到达时间,在口头对话的情况下,应当以相对人了解要约内容为标准来确定;在非口头对话的情况下,只要要约已经送达到受要约人所控制的地方,应当认定要约已经到达受要约人,如将载有要约内容的信件投入受要约人的信箱,就应当认定要约从投入信箱时起已经到达受要约人。基于同样的理由,合同法进一步规定: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
一个有效的要约产生以下法律后果:第一,要约生效后,受要约人取得依其承诺而使合同成立的法律资格,即受要约人承诺的,合同即告成立;受要约人不为承诺的,合同不能成立,受要约人不负任何责任。第二,要约人发出要约在要约中规定要约答复的期限,称要约的有效期。在要约的有效期内受要约的约束。即受要约人接受要约,要约人有与之签订合同的义务;当要约人以特定物向要约人发出要约后,不能再向第三人发出同样的要约,如果要约人是以种类物向对方发出要约,那么,只有在满足第一个受要约人数量的情况下,用其余的种类物向第三人发出要约。要约人在要约有效期内不得随意撤销或变更要约。第三,口头要约规定了承诺期限的,于承诺期限内有效;未规定期限的,受要约人如没立即承诺,要约即失效。书面形式的要约,有承诺期限的,在承诺期内有效;未定期限的,在依通常情形能够收到承诺所需一段合理的期间内,要约有效。受要约人作出拒绝承诺的表示的,要约即失去效力。
要约撤回合同法规定,要约可以撤回。要约的撤回是指要约人发出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要约人有权宣告取消要约,使其丧失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要约的撤回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第一,撤回要约的通知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到达受要约人。第二,撤回要约的通知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允许要约人撤回要约,是尊重要约人的意志和利益的体现。由于撤回是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作出的,因此在撤回时要约并没有生效,撤回要约也不会影响到受要约人的利益。如果要约撤回的通知是在要约已经到达受要约人之后,受要约人已经作出承诺履约的行为,则该撤回要约的行为不产生消灭的法律效力,要约人依然受要约的拘束。
要约可以撤销要约人发出的要约,并已到达受要约人的情况下,要约人可以根据情况,撤销要约。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因为,要约人想要撤销的要约,是已经到达受要约人并发生法律效力的要约,此时,受要约人完全有理由进行订立合同甚至履行合同的准备工作,所以必须有严格的限制,以保护受要约人的利益不受损害。所以,合同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不得撤销:第一,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第二,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第一种情况下,实际上要约人自己主动放弃了撤销要约的权利因而也就不得再撤销要约。第二种情况下,通常是受要约人在接到要约后,按照以往的交易习惯或者是依据要约人的行为能够推定该要约是不可撤销的,或以往的交易已证明了这一点。因而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本次要约也是不可撤销的,并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
因而要约人不得撤销要约。要约撤回和要约撤销的区别在于,要约撤回只能适用于要约没有效力的情况下,而要约撤销则适用于要约已经发生效力的情况。
要约的失效又称要约消灭,是指要约丧失了法律拘束力,要约不再对要约人和受要约人产生法律上的拘束,合同失去其成立的基础,根据合同法规定,要约失效有以下四种情形:
第一,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即受要约人没有接受要约中所确定的条件,并以明确的方式通知到达要约人时,要约失效。拒绝要约通知的到达与要约的到达时间规定应该是相同的,在拒绝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受要约人如果改变态度,要约仍然有效。受要约人的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后,即使在承诺期限内表示同意的,其意思表示也视为发出新的要约。对于向不特定人发出的要约,如商店标价出售的商品,则不因特定人的拒绝而消灭。
第二,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要约失效。
第三,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要约的有效期限也为受要约人承诺期限。在该期限届满时,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的,则要约失效。但是,根据合同法规定,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届满以后发出承诺的,如果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则要约仍然有效。否则,该承诺可看作是承诺人发出的新要约,原要约人则成为新的受要约的人。
第四,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则视原要约失效,受要约人对原要约人发出新的要约。实质性变更主要包括合同的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等。如果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了非实质性变更的,除了要约人及时表示反对,或者要约表明承诺不得对要约的内容作出任何变更的以外,要约仍然有效,受要约人对要约作出的承诺也有效。
承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一经作出,并送达要约人,合同即告成立。要约人有义务接受受要约人的承诺,不得拒绝。
一个有效的承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才能具有法律效力:
第一,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本人、或其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作出。要约如果是向特定人发出的,则承诺必须由该特定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作出,如果要约是向一定范围的人作出的,承诺可以由该范围内的任何人作出。
第二,承诺不附带任何条件,承诺的内容必须和要约的内容一致。承诺必须是无条件的接受,承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为新要约。
第三,承诺必须在合理期限内向要约人作出。如果要约规定了承诺期限,则应该在规定的承诺期限内作出;如果没有规定期限,则应当在合理期限内作出,超过了要约有效期(承诺期限)或合理期限的承诺,视为一项新要约。如果要约中没在规定要约有效期,即承诺期限的,承诺应该在合理期限向要约人作出,合理期限一般指要约的送达时间、受要约方考虑是否接受要约的时间、接受要约送达到要约方的时间的总和。承诺是对要约的全部接受,只对要约人和受要约人有拘束力,所以,承诺必须向要约人本人或其授权代理人作出,对要约人以外的人作出的承诺,合同不能成立。
第四,承诺必须明确表示受要约人同意与要约人订立合同。
承诺必须清楚明确,不能含糊。
承诺的方式合同法规定,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承诺的方式有如下几种:第一,承诺的方式应当符合要约中提出的要求。要约人在要约中明确提出承诺方式的,受要约人在作出承诺时必须以要约所要求的方式作出。第二,要约中没有对承诺方式提出特定要求的,承诺应以通知的方式作出。通知的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视要约的方式而定),只要是明示的方式即可。第三,依交易习惯默示的承诺方式。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双方当事人是长期的合作伙伴,根据以往的交易习惯或依据当地的交易习惯,一方向另一方发出要约以后,另一方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作出意思表示的,则认为已经承诺,在此种情况下,受要约人可以不再向要约人作出承诺的通知。如:甲乙双方有长期的供货关系,通常情况下,甲方付款,乙方发货,并无异议。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乙方向甲方发出货物,甲方不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明示的表示的,也可以认为已经承诺。第四,推定承诺,即要约中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以行为方式作出承诺有效。如果要约人发出要约时声明不需要承诺通知,而把对方履行合同的行为,视为承诺人同意合同生效的意思表示,则从承诺人着手履行合同时起,合同即告成立。如商店里明码标价的商品,一旦有顾客付钱,付钱行为就是作出承诺,买卖合同成立。又如,甲向乙借钱,乙未作回答,但把钱寄给甲,即可认为借款合同成立。
承诺期限与承诺生效承诺期限是指受要约人作出有效承诺的期限。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要约没有确定承诺期限的,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的,应当即时作出承诺,对话的方式可以是面对面,也可以电信用段:要约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承诺应当在合理期限到达。非对话方式包括信件、电报、传真、数据电文形式。
逾期承诺的后果逾期承诺是受要约人超过一定承诺期限或在合理期限外作出的承诺。其后果有二:一是承诺无效。合同法规定,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为新要约。二是承诺有效。只要要约人对逾期承诺予以承认并能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就可以视为该承诺有效,合同成立。
承诺迟延的后果,承诺迟延指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但因传递原因在超过承诺期限的情况下到达要约人。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承诺迟延的法律后果有二:一是承诺有效,合同成立。受要约人在期限内发出承诺通知,并相信其承诺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由于邮局或交通运输工具等传递原因,导致承诺通知超过承诺期限到达要约人,受要约人本身并不过错,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认为逾期到达的承诺有效,合同成立。二是承诺无效,合同不能成立。由于承诺迟延到达,要约人认为受要约人拒绝承诺,要约人已作出别的行为。如果此时承诺到达,要约人可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超过期限而不予接受,该承诺无效,合同不能成立。
承诺生效我国合同法对承诺生效的时间采用的是到达主义、即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合同法规定,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采用数据电文形式作出承诺,其到达时间的确定标准为,要约人指定系统接收承诺的,该承诺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进入要约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为到达时间。
承诺生效的时间与合同成立的时间是一致的,承诺一旦生效合同即告成立。
早在人类出现时,营销就出现了。在《圣经•旧约》的第一章(当然这不是人类的开始),我们看到夏娃说服亚当偷食禁果,不过夏娃不是第一个营销人员,这个称号应该属于那条说服了夏娃把禁果推销给亚当的蛇,当然在网络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网络营销也越来越被企业看重,因为网络营销只是在键盘上轻轻的敲几下,也许你的订单就已经到手了,也许你就做成了一笔大的生意,这就是网络营销!
而最简单的网络营销过程就是一个长期的、由相互联系的各项营销活动组成的整体活动:就是网站策划----网站制作----内部优化----网站客服----网络推广----整体营销----主动性营销整体营销建议:
传统销售与互联网相结合内部优化建议:
第一点:每天坚持更新内容,保证内容质量。
第二点:发表大量文章,技术性的和趣味性的知识,吸引更多的来访者,并使他逗留。第三点:我们在推广产品的时候,要站在客户的角度来考虑客户的需求。第四点:搜索引擎优化
第五点:安装网站监测软件,全面跟踪网站流量
网络客服建议:
第一点:保证24小时客服。
第二点:提高客服的专业素质,(产品知识,销售话术,沟通技巧)
第三点:产品价格策略。
第四点:MSN,E-MAIL,电话征询,信函方式等
网络推广建议:
第一点:在各大搜索引擎做推广,(百度、google,sina,雅虎等)。
第二点:与各大行业门户网站交换链接。
第三点:网上交易平台(阿里巴巴,慧聪等)推广。
第四点:电子邮件推广。
第五点:论坛推广。
第六点:如果有可能,与大型门户网站结成联盟。比如:李宁冠名网易体育频道,新浪与耐克,搜狐与安踏,QQ.COM与361度等。
主动性营销:
第一点:实体店面销售。
第二点:体验式销售,比如举办活动,客户见面会等。
第三点:人员上门销售等。
我们在做网络营销的时候必须要做网络推广和用户体验,因为推广是为了把客户带到我们的网站,而用户体验是为了留住客户,网络营销所做的就是把流量变成销量了。而我们的网络客服则是为了把客户带到我们的实体店面,所以说网络与传统应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
从网上看那到很多人都再问怎么在网上发广告,今天也给大家说说我自己积累的一些方式。大家感觉能用到就学习一些,感觉用不到就当看天书了。所有的内容都是我自己积累的,从无仿造别人!
一、QQ群
第一步:首先自己要去注册10个以上的QQ号
第二步:分析一下你所要寻找什么样的客户,在去分析一下他们经常会加入什么样的群。然后用你的QQ号去加群!
每天都要去加群,为什么要注册这么多QQ号?是因为你的QQ每天加群都会有一个量,有的时候你的QQ一直加群腾讯公司还会系统锁定你,一但你的QQ号被锁定了那么你的QQ号今天一天就在也不能去加群了。所有一般是建议大家每天都要去申请QQ号,因为这样你就可以每次登10个QQ号。这10QQ不能去加群的时候可以退下来,然后在换另外10QQ号来登。就运用车轮战的战术来加群!
第三步:感觉自己加的群差不多了,这时就可以自己编辑一些广告发到群里面。在往群里面发广告的时候还有一个必须要注意的:广告字数不要太多和太大,如果太多和太大的话容易出现刷屏。一但刷屏会出来两个结果,第一个客户看都不会看,第二个你将会被群主踢出群。所以字数不要太多,点到为止。
第四步:如果有感兴趣的客户可以加为好友单独来谈,不要在群里面给客户报价。
第五步:在进入群后一定要在从新建立一个讨论组,因为这样的话即使你被群主踢出群客户也不会损失掉。
注意:如果晚上你看到还有一些人在上网这个可以分为两种人一个是小老板,第二个是玩游戏的人,小老板一般才会晚上加班。这个时候可以先和这些老板聊聊天,然后在去做生意。这个时候你也可以给他说你也是小老板在加班,这样你们就有共同话题了慢慢你们就成朋友了。成了朋友生意也就更好做了。
(这是股票公司寻找客户的一个网络营销方式,也可是适用于各种公司。我也是偷学过来的!)
二、网站
第一步:先去选择当地比较有影响力的网站去注册多个免费会员,在注册完会员后一定要把个人资料填充完整。这样客户会感觉你是正规公司,如果你不填充完整客户一块你就是个杂牌。所以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第二步:每个网站都注册完会员后就是要开始发广告了,发广告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是。每次发广告的标题不要一样,如果一样的话网站系统会自动锁定你的账号。每次你在发广告的时候有可能会顶替你以前的广告或者系统直接拦截你的广告导致你发帖失败,这些是必须要注意的。
第三步:发广告是分两个时间:早晨和晚上,为什么是这个时间给大家来解释一下。
1。公司的经理一般都是早上去公司后先打开电脑,然后看一下有没有需要从网上直接搞定。一般公司的事情经理一般都是上午去解决不会拖到下午去解决的,需要的东西也是上午去安排。所以早上发广告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2。大家下班后没什么事,一般会在家上网看看电视之类的。所以这个时间发广告的效果也是非常有效的,这时候大家也是身心放松的时候。这个时候也是比较容易搞定客户的时候!第四步:发广告一定要每天拿出半个小时的时间,每天都要做到定时的去发广告。只有这样才有效果,慢慢的你的公司也就有了业务和固定客户。
三、论坛和贴吧
第一步:在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网站、论坛或贴吧上面去注册几个会员!
第二步:用你注册的会员也先用回答别人的问题来宣传你的广告!
概述
年画, 来自于民间, 是中国古代人们在庆贺新年的活动中为了驱邪纳福而创作的一种绘画形式。中国传统民间年画是民俗美术的一种, 它是中国美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十分特殊的绘画体裁, 是一种历史最为悠久的民间艺术。
民间年画的发展:在早期的中国, “年画”这一名词并不存在, 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这种充满吉祥意味的绘画有着不同的称呼。随着这种绘画形式的发展和普及, 人们渐渐统称为“年画”。最早的年画以门神的形式出现, 又俗称为“喜画”。古时的人们对于安全的需要格外重视, 他们认为灾难是由于妖魔鬼魅作祟, 而门又是民居的重要通道, 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安危, 因此百姓就对门神产生了崇拜的观念。每当岁末或一年之始, 门神画就成为了百姓们降妖除魔的精神寄托。《荆楚岁时记》上有这样的记载:“造桃板着户, 谓之仙木。绘二神, 贴户左右, 右神荼、右郁垒, 俗谓之门神”。直至今天, 我国许多农村地区还张贴年画、门神等, 以增添节日喜庆的气氛。可见, 年画这一画种仍未衰落褪色, 它在我国绘画史上寿命最长。随着历史发展, 和不同地区风俗习惯的不同, 年画的发展产生了大量而丰富的形式和题材。如:四川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年画、江苏桃花坞的木版年画, 这四种年画在全国最为著名, 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再如后来的月份牌年画更是对传统民间年画的一种极大创新与改革。
下面将以构图及造型特点为内容, 对中国传统民间年画进行初浅的探究。
一、构图特点
民间年画的画面构图通常是饱满的, 内容完整、布局匀称, 有很强的装饰性。根据不同题材的内容不同, 所采用的构图手法也略有差异。“形式服从于内容”的原则是民间年画的一个重要原则。然而, 形式感也不能忽略, 因为它的创作主要是给劳动人民看的, 要有劳动人民爱看的故事情节、要能引发人们的联想, 总之就是要有看头。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年画, 大部分的构图, 都讲究高度的简练, 在有限的画面上巧妙地使用有主有次、有虚有实、呼应、等对立统一的法则, 从而达到饱满、完整、而匀称的装饰效果。这里探讨一些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的构图特点:
1. 对称
“成双成对”的概念在中国人的头脑里总是指向美好的含义, 同时, 对称也是人类审美中最原始的理想形式, 最容易被接受, 也最符合审美心理, 因此, 对称的构图方法在中国民间年画中的运用十分常见, 即使是色彩方面, 也一般讲求对称地使用。虽然, 并非所有年画作品的构图都是对称的, 但是它们的共同点却都是追求四平八稳、稳定匀称, 而不是追求奇险。如年画作品《金鱼满堂》, 为使两幅图看起来更和谐, 构图几乎接近于轴对称, 人物脸对脸, 姿势相同且对称, 表现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祝愿与期待。再如早期年画中的门神形象, 武将通常手持兵器, 姿势相近, 神态相仿, 皆为立姿, 左右对称。即使是单幅的年画作品, 构图上也同样讲求对称。民间艺人们似乎对于这种构图方式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但这种对称并不是完全复制的对称, 艺人们讲究呼应中的变化,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动静结合。这种构图方式深深地体现出中国人崇尚中庸和谐的审美观念, 又使得年画作品呈现出极强的美感与装饰意味。
2. 饱满
与中国古代文人书画的大量留白构图风格截然不同, 传统民间年画追求的则是饱满, 尽量不留空白。“满”是民间年画的一种构图规则, 从大量作品中, 我们很少见到留有大量空白的年画作品。这种“满”的构图特点是与农民的心理特征分不开的。首先, 中国人自古就讲求团圆美满的含义。其次, 传统年画是百姓为了喜庆丰收或喜迎新年而作的, 农民们希望来年庄家五谷丰登, 日子越来越美满。再者, 这种构图特点也是欢乐、热闹的节日气氛的体现。
桃花坞年画《花开富贵》描绘了一个铮铮向荣、吉祥喜庆、富裕美满的场面, 人们利用丰富的物质表达对富裕生活的憧憬。画面的安排几乎没有空白, 牡丹、石榴、寿桃、花瓶、琴棋书画、如意、佛珠等满满地呈现在画面中, 花瓶上还有吉祥图案作为装饰, 构图饱满, 颜色十分鲜艳, 有强烈的装饰性意味。
以人物为主体或表现场景的画面更为常见, 这一类型的年画更是将饱满的构图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杨柳青年画《大过新年》描绘了一个五世同堂的欢乐家庭喜迎新年的热闹场面。节日的气氛充满了整个角落, 构图十分饱满。画上题有“新年多吉庆, 合家乐安然”的字样, 角落处还可见一头肥猪正在拱门, 象征着财源广进。再如桃花坞年画《百子图》, 一百个童子活泼可爱, 姿态各异, 周围还有福寿组成的图案, 用来象征多子多孙多福气以及福寿延年的思想。多数年画作品与传统中国画采用了相似的构图手法—散点透视法, 这不仅展现了中国人以满为美的深层心理, 同时也加强了画面的装饰性效果。
通常, 传统民间年画的构图方式会呈现出以下几种:一种是中心展开的形式。画面中心为主要人物, 周围有众多次要人物作为陪衬。常常主要人物占据了画面的很大比例, 而次要人物被压缩的很小, 拥挤在周围。另外一种是分割画面的表现形式。这种构图方式通常用在场景的表现上, 为了表达同一时间不同环境下的场面, 画面通常被分割为上下几个部分。还有一种则是几何形态的构图方式, 画面的主体物自然地拥有了方或圆的外形轮廓, 如年画《一团和气》中, 娃娃的造型本身就是一个圆形, 与其所要表达的含义十分贴切。
当然, 除此之外, 还有很多构图方法。根据题材的不同, 民间的艺人们用他们的聪明智慧创作出了许多奇妙有趣的构图方法。
二、造型特点
民间年画艺术是一种充满智慧的艺术活动, 它的造型并不是按照某种宗旨按部就班的, 而是人们精神世界的自由表达。奇趣丰富的造型来源于“寓意”的运用, 人们总是善于利用汉字的多义或谐音的特点, 将生活的欲望物质化。如:用石榴的造型来表示多子;用“梅兰竹菊”来象征君子的气节;用牡丹、海棠来指代“富贵满堂”……通常, 民间年画的造型有其独特的特点:
1. 抽象
传统民间年画中, 艺人们通常为了主题或者是审美的需要, 通过主观的想象, 将表现对象进行抽象化的概括或提炼, 从而达到装饰的意味。如门神年画中, 人物的身长比例总是与事实不符的, 武将身材常常是又矮又宽, 横向扩展, 给人以安全感、庄严感、肃穆感。这种抽象的特点除用在主体人物上之外, 同样用于作为陪衬的装饰物上。几何纹样的运用出现在画面的边边角角, 这种抽象的造型特点可以说是对远古装饰手法的继承, 远在新石器时期的祖先们就已经具备在陶瓶上绘制几何纹样作为装饰的能力。
2. 象征
荣格曾在其心理学著作中提到:“象征是某种神秘的, 但却是人所共知之物的外部特征。象征的意义在于:试图用类推法阐明仍隐藏于人所不知的领域, 以及正在形成之中的现象。”在中国传统民间年画中, 人们通过谐音、喻义、符号等方式将象征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最常见的谐音象征如:连年有余, 画面上呈现的往往是娃娃、莲花和金鱼的造型;喜上眉梢, 则画喜鹊站在梅花树上高歌;五福捧寿, 则是画五只蝙蝠和蟠桃……再如用喻义来象征:石榴意味着多子、白头鸟喻义夫妻白头到老、牡丹则代表了富贵……
3. 夸张
夸张的特征在传统民间年画中无处不见, 如以人物为题材的年画中, 尤其以门神年画为例, 武将们的形象总是极其夸张。仔细观察武将的五官, 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 他们的眼睛都是正面观察到的完整形状。眼睛占据了面目五官的很大比例, 而且眼珠一般要画在正中间, 上下左右不着边, 这样夸张的画法是为了让眼睛看上去更加炯炯有神, 从而彰显武将威严的个性特征。
中国的民间艺人们用他们的智慧和炉火纯青的绘画技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且丰富的年画作品。民间年画独特的构图及造型特点的运用对于我们现代美术的发展以及创作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荣格《分析心理学集》第2卷243页;
[2].《中国年画艺术史》, 薄松年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8年3月第一版;
[3].《再见传统》, 吕胜中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年5月北京第一版;
[4].《中国民间美术造型》, 左汉中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3年3月第二版;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推荐阅读:
数据结构图的作业11-14
传统文化进社区的方式10-28
班委结构图11-14
《向画家学构图》教案06-07
美术学构图课件10-19
政府机构结构图09-18
初一历史知识结构图09-28
组织结构图及分析10-27
高速铁路车站结构图11-27
《向画家学构图》教学反思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