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图书馆改扩建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同济大学图书馆改扩建(精选11篇)

同济大学图书馆改扩建 篇1

甲方要求新老建筑在一层相连通,位置在老行政楼的门厅。设计思考:新老建筑如果直接相连过于唐突,不符合人的视觉和心理,应有一定的过渡空间,用什么来实现呢,在门厅这个地方用连廊略显小气,大厅又过于单调……,设计最终选择植入两层高的共享景观内庭院做连接体,一方面大的尺度可以缓和新老建筑之间的矛盾,减弱新老元素之间的冲突,使老建筑文化得以延续,另一方面景观绿化与水声可以给建筑带来生机活力,也为师生提供了富有情趣的场所,满足身心需求,营造出怡人的公共交往空间。这种处理使得景观内庭院把大的院落分隔成了南北两个小庭院,景观内庭院用透明玻璃幕墙做围护,白天阳光可以照射进来,内庭院的植被可以进行光和作用,同时透明的围护可以使景观内庭院与南北小庭院之间形成渗透,建筑内外景观相互交融,无形中又扩大了庭院的深度。景观内庭院玻璃幕墙下部设进风口,上部设出风口。在炎热的夏季,内外流通的空气可以将热气带走,在玻璃幕墙的内部可以设电动控制的百页帘,阻挡一定高度的阳光直射。在寒冷的冬季,透过玻璃幕墙射入景观内庭院的阳光提升建筑内部的温度,生态节能。

一、总体布局

1.总平面设计根据任务书要求,结合用地现状,基于整合考虑,新建筑呈一字形布置在老建筑的东侧,总体布局与老建筑相互融合,并且依旧以校园外部空间主轴线为中心轴线对称布置,东邻明德广场。

2.交通组织建筑主要出入口分别设置在建筑的.东西两端,建筑内部新老建筑门厅部分可以相通,其余次出入口靠一层楼梯直接开向室外,室外布置停车场,分别位于建筑靠近出入口的广场上,便于使用。

3.绿化和景观系统结合现有的绿化布局,合理安排景观系统,创造层次丰富、亲切直爽的环境条件,并满足其人文性,在新老建筑之间植入两层高的共享景观内庭院做连接体,增加新的动态的空间体验,丰富整体的景观空间。

二、建筑设计

1.平面设计交通空间布置:电梯交通核心筒布置在建筑靠中间的位置,方便使用,楼梯及卫生间成组布置在建筑靠近南北两侧的位置,便于疏散和内部办公的环境舒适性。扩建部分各层功能安排:-2F为设备间、库房;-1F为展览厅及库房;1F为门厅、校史馆、两层通高景观内庭;2F为展览厅;3F-4F为会议室、报告厅、行政办公;5F-8F为行政办公室;9F-12F为档案馆;13F设备间、电梯机房。根据功能安排,扩建部分即升达大学行政办公高层综合楼。

2.空间塑造新老建筑设置两层内庭院作为连接体,体现真正的贴近自然,丰富空间层次,给建筑整体带来生机活力,也为师生交流活动提供场所。

3.立面造型由于升达大学整体建筑风格都是红砖灰墙以及橘红色的装饰瓦屋面,这种惯用材料和特色造型记载着学校的历史,所以改造延续原有建筑的风格,并将新老建筑协调起来。新建建筑体量上力求简洁,局部富有特色,通过特定材料的运用及细部的设计积极体现现代建筑的语汇。

现有的行政楼将近20年的历史已经深深印入了一代学子的记忆,主立面网格式的梁柱外露也展示了这个时期建筑的魅力,设计完全保留了现有行政楼的立面,仅用涂料翻新处理,并在高层建筑扩建部分东西立面两侧将这一母题加以重塑,使新老建筑主立面统一起来。

高层扩建部分在力图与老建筑统一的同时,又凸显其与老建筑的时代差别。新建筑立面强调虚实对比,大片的玻璃与带形窗相互映衬,南北立面成组的长条窗规则排布,顶部辅以部分玻璃幕墙,形成变化的韵律美。立面三段式的对称设计,使得扩建的行政楼沉稳、大气、雄浑,加之应甲方要求在建筑顶部增加钟塔楼,又给新建筑增加了专属特色,使之成为绝对的学校标志性建筑。

同济大学图书馆改扩建 篇2

我们通过建筑,既能体会到时间的延续性,更能追溯民族文化的根源性。对老建筑保存、改建、扩建,使其在新时期继续发挥价值,这是我们承上启下的时代使命,既传承了文化,又表达了对自然谨慎谦卑的态度。

随着信息化手段的使用,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高校资源的社会服务和知识创新的职能扩充,图书馆的功能与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加之21世纪之际的高校扩招对扩大图书馆规模也提出迫切要求。已经履行历史使命的老馆,其功能、形式、容量、结构安全性均不能适应新环境。鉴于图书馆的象征意义和新功能的综合性,普遍做法是保留老馆的同时,扩(新)建馆。图书馆的扩建是新老建筑融合的典型代表。高岩、高冀生对高校图书馆的扩建方式及新老馆的连接做了系统归纳。杨春对52所新(扩)建图书馆进行了调查分析。更为普遍的是,研究者就扩建实例进行分析,展示了优秀的扩建作品,丰富了设计理论。

兰州大学天水校区的图书馆建于1962年,扩建于1998年,图案是其校徽的组成部分,沿用“积石堂”之名。张旭红就扩建中新旧建筑结合的技术处理和构造问题进行了介绍。本文从建筑设计角度出发,分析新老图书馆融合手法选择之源由,实现之途径,领略建筑之美,借鉴其成果。

1.兰州大学图书馆建筑环境

图书馆坐落于1956年迁建的天水校区,受当时苏联建设模式的影响,校园规划以轴线、大广场、主楼为特色;建筑以严谨、对称、尖塔、柱廊、重装饰为特点。校园的建筑主要布置在周边,南边是宿舍区,西、北边是院系楼,东边是图书馆。建筑围合起来的是大片绿化和活动场地。目前主要作为研究生校区和科、教、研产业基地。图书馆位于东西主轴线的尽端,与学校西正门相对,距离400多米,符合人们心情愉快的步行距离。轴线上有广场、草地、水池等,并无其他建筑物遮挡。东西朝向,西面为正立面,馆前有宽30余米的广场,还有钟灵园、毓秀湖。有山有水的户外环境很恬静。

2.扩建模式分析

图书馆扩建模式有:独立式、毗邻式、功能单元式、向上式和向下式。模式根据扩建余地与扩建规模的适应,新功能的满足和功能的协调,以及由位置、风格、文化等影响的形式来选取。

2.1扩建用地与规模需求的适应

老馆的西面有50多米宽的广场,为后来的扩建留有余地;东面有“山”字平面形式预先“占”有的用地。选取就地扩建,直观地展示新老建筑的融合。

原建筑面积7800m2,扩建后面积22000m2,扩大了2.82倍,扩建面积占总面积的64.5%。这与平均扩建面积是原面积的3.2倍,扩建面积占总面积的77%接近,符合新老馆在面积上的适宜比例。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试行)》中规定,学生人数在5000人以上的学校,生均占有馆舍面积为:工科1.61m2,综合2.03m2。其他类型学校的介乎于这两个值之间。照此计算,该馆服务学生数为13665人~10837人。2015年该校区在校人数11699人,仍在其服务承载力之内的。该校区面积为592亩,后另建榆中校区和新图书馆满足扩招需求。

2.2老馆与新馆的功能协调

我国的图书馆源于古代藏书阁,主要是为书的流转管理服务的,因此建筑空间旨在满足藏借书和馆员工作需求,基本组成往往是办公主楼、目录室和书库。世纪之交的时代背景,使图书馆由借阅转变为借阅、会议、展览、报告等综合功能;由静态的学习转向学习与交流兼顾;由卡片查找转变为电子检索;由藏阅分离转向藏、借、阅一体化;由闭架阅览转向开架阅览。读者的自主服务要更灵活,交流更方便,阅读环境更舒适。因此,新建筑空间凸显了大量读者使用的公共性和交流的半私密性的特点。

毗邻式扩建应重视新老馆功能上的融会贯通:利用老馆发挥藏书、后勤服务、办公的功能,使其在使用中被纪念;新馆建立大空间并满足各自需求:借阅室,重点考虑自然采光;电子阅览室,重点考虑消防和减少对其他阅览室的干扰;查询大厅,重点考虑主要人流来向;自习室,重点考虑时间上的灵活性以及与借阅室的联系性;休息室,重点考虑空间的尺度感和半私密性等。然后,用便捷的流线将各功能空间联系起来,浑然一体。

2.3现状条件下扩建建筑形式的确定

老馆处在轴线尽端,前后并无其他建筑与其形成序列关系,它本身就是轴线上的高潮部分。因此扩建不用考虑对轴线序列的强化,而是在风格基调下加大其体量,美化其形象,突出它本身,来一个铿锵有力的轴线收尾。如图1、图2所示。

主要人流来自西面,应继续以西面作为主要出入口方向,因此具有查询、展览功能的新建大厅必须设置在西边,势必对原建筑立面造成遮挡,新大厅立面要尽量体现原风格。

老馆办公主楼东西朝向,层高4.2m,中央部分是4根钢筋混凝土柱支撑的塔楼;目录室和书库南北朝向,正交于办公主楼中部。新建借阅室要南北向采光,与主楼在两端垂直衔接。最终形成新馆三面围合老馆,犹如老馆抽枝拔叶生长出来的部分。如图3所示。

3.扩建措施

3.1藏借阅空间设计

拆除老馆主楼两翼,在其两端建造南北朝向的借阅室。采用7.5m×7.5m柱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长60m,宽22.5m,层高4.2m(同主楼层高),既方便与主楼进行同层联系,而且也符合开架式藏借阅一体模式的层高要求。阅览室面积900m2,能统筹藏、借、阅、管功能,空间分隔灵活,玻璃隔墙表达了开放性趋势。地下一层作为电子阅览室,由采光带采光;地上四层,高度不超过主楼。扩充位于衔接处的原卫生间,以满足配建数量要求。

3.2门厅及联系部分的设计

在主楼西边新建一座两层的弧形建筑,框架结构,联系新馆,并作为门厅。一层的门厅宽9m,进深7m,对人流起导向和引入集散大厅的作用。其两侧是休息厅,对称布置,各自长约20.5m,平均宽度约8.4m,有沙发和茶几。门厅内侧有两部弧形楼梯(28级)分别通向二层借阅室。休息厅由于楼梯的围合和适宜的尺度,形成了较强的私密性空间;既接近人流,可达性高,又减少了交通流线对它的干扰,以及它对借阅室、自习室的干扰。二层用作连接两端借阅室的通道,兼顾开放式自习厅。为防止西晒,门厅立面上仅有少量的、狭窄的玻璃采光条嵌在大面积的石材上,如同巨大岩石上细细长长的裂缝。在老馆目录室与主楼的交角处设立轿厢式电梯,通过坡道和电梯解决了书库和新借阅室的图书运输问题。

3.3新老馆的连接组织

新老图书馆连接的方式有:利用连廊、走道等交通枢纽链接;通过中庭等过渡空间连接;以围合庭院或广场进行形式上的“虚连接”;以风格相似的新立面代替旧立面,完全遮挡的贴面式连接。本例扩建中考虑兰州冬季寒冷,春季多风沙的气候特点,采用中庭作为新老馆的连接空间。弧形比直线形的围合更使中庭具有动态性和内聚性,如图4所示。原立面成了第二道门,常作为展览、发布会等活动的背景,增添了中庭的历史文化氛围。中庭采用轻钢玻璃屋面,减少了对老馆的荷载,又保证了内部采光和冬季保温。这是整个图书馆的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3.4新老馆的风格协调

历史建筑作为文化延续的特性来自于建筑的“真实性”,包括尺度、形状、比例、工艺、材料、空间、场景甚至生活等多种要素。扩建中通过保存原物,保持尺度感和重现要素的方式继承原有特征,丰富了立面层次感,形成典雅、庄重的建筑造型。

首先,加固、加高标志性建筑塔楼,保留老馆特色的部分,如楼梯、立面装饰。其次,由于合理的用地布局和地下空间的利用,建筑正立面未显著增加体量,获得了同老馆相似的尺寸感,建筑总长96m。南北借阅室的立面采用大窗和大尺寸的墙面分割,以弱化人对尺度的感知。外部空间的尺度适合观赏建筑:图书馆前广场宽约32m,根据人的双眼可视范围和清晰区域计算,人进入广场时,整个建筑立面处在可见范围内,门厅立面和塔楼处在清晰区域内。出入口尺寸同老馆出入口,符合人使用时亲切感的需求和对尺度的延续;为了突出其位置和协调立面上的比例,用玻璃在形式上将入口放大,形成虚实交融的立面形式。内部集散空间尺寸亲切:入口与老馆距离20m,南北借阅室距离60m,站于入口处,大厅均在人脸可辨别的范围;也是产生亲切感的活动空间尺寸(21.6m~27m)。另外,正立面采取元素再现的方式,沿用苏式装饰要素:拱形门洞、檐柱、水平檐口线、高低错落的檐口、连续拱形窗檐,反映出原风格。在自习厅墙面上绘有红砖砌墙图案的拱形窗,增添了对砖混结构的怀旧感。

3.5纪念意义的强化

兰州大学图书馆的意义在于对“积石堂”建设事件的记载和对积石文化的传播,是兰州大学历史的有机组成。建筑平面的“山”字形,含蓄表达积石成山的寓意;入口处的拱形门所支撑的积石雕塑,类比积石山险峻,不进则退的进取历程;穿过门厅,进入中庭,空间豁然开朗,犹如攻克一道难关后的豁亮;石材的装饰,体现石之质朴、永恒。

4.小结

扩建模式的选取要根据自身的特殊性,处理好建筑设计中数量、功能、形式、交通、尺度这些基本内容。对于纪念性、标志性的历史建筑,通过融合,提升建筑造型,增强纪念意义,展示时代特色。好的融合作品必然是由外及内,从大到细,从使用便捷到心里舒适,全面精心设计的。兰州大学图书馆经扩建,成为功能完善,流线便捷,尺度宜人,人文氛围浓厚,象征意义明确的优秀建筑,神采奕奕。

摘要:具有文化标志性的高校图书馆常采用扩建的方式以满足不同阶段规模和功能的需求,扩建不仅是保留和传承,更是生长和发展。兰州大学图书馆实现了新老建筑的良好匹配,值得学习借鉴。本文从扩建模式选取和实施措施进行介绍。

关键词:图书馆,积石堂,扩建,新老建筑

参考文献

[1].高岩,高冀生.高校图书馆的扩建及新老馆的连接[J].南方建筑,1998,4:52:56.

[2].杨春.对52所高校新(扩)建图书馆的调查分析[J].河北科技图苑,2005,11:55-56.

[3].张旭红.兰州大学图书馆楼扩建与加固的技术处理[J].建筑结构,2003,4:30-32.

[4].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5].兰州大学网站http://www.lzu.edu.cn/.

[6].郝峻弘,周凡等.图书馆建筑改造设计理念及实践[J].工业建筑,2013(增刊43):126-127.

耶鲁大学图书馆 篇3

这次逛到耶鲁大学,发现那里的主图书馆斯特林图书馆竟然对外开放,真是喜出望外。这所1930年建成的图书馆,藏书量居北美大学图书馆第二位。它的新哥特式建筑式样是我见过的大学图书馆里最超拔、宏丽的。我觉得,它后来居上,甚至超过牛津大学的博得利图书馆。经过近80年岁月的洗礼,花岗岩石块的立面色泽斑驳,有沧桑的美。门楣上有腓尼基的船、雅典的猫头鹰、罗马的狼和玛雅的蛇的精致浮雕,以及埃及文、巴比伦文、中文、希伯来文的铭文,还有中世纪修士、神甫的圆雕,显示了人类知识和文明的主要来源。

从像大教堂人口一样坚固、深陷的门洞走进图书馆,立刻是一个空无一物但是让人眼睛一亮的大厅——一个缩小了尺寸的“巴黎圣母院”大堂。虽然已经缩小了尺寸,两列立柱的高度依然超过我在中国念的大学的排球馆的高度。当然也少不了繁复的雕刻装饰和高大的彩绘玻璃窗。和巴黎圣母院不同的是它的天花板,有点像中国建筑的藻井,雕绘满眼。

显然,这个大厅原先是目录室。那些装着卡片目录的目录箱整齐地排列在大厅两侧的回廊里。它们现在只有文物的价值,因为所有的图书和藏物目录都电子化了。

如果不算美学的功用,这个大厅现在唯一可以表现它有使用价值的地方是它有—个借书台,就在大厅最深处那面墙下面。而那面墙整个是一幅古意盎然的马赛克拼贴画,在它的映衬下,借书台看起来倒像个装饰品。

一个图书馆的外观和目录室这么奢侈是可以谅解的:那是人工和实用主义都不值钱的年代的作品。

还是看看阅览室吧。对外开放的阅览室有五个:工具书阅览室、音乐图书馆(是馆中之馆,所以也归入阅览室之列)、报纸阅览室、期刊阅览室、L&B阅览室。每个阅览室都有一个网球场或更大的面积。这不稀奇,中国很多大学的图书馆有的是比这大得多的阅览室。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L&B阅览室。它的名字来源于18世纪耶鲁大学的两个辩论协会的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这个阅览室的宗旨在鼓励非学术性的、休闲性质的阅读,所以这间雅各宾风格的大厅被装饰成一个豪华的绅士俱乐部。宽敞的空间里疏疏落落地摆放着19世纪上流社会流行的中东式样的宽大厚重的皮沙发、高背靠椅和乡村风格的圈椅,大多三五把围着一张朴拙简单的木茶几或小圆桌,自成一体。还有一个硕大的石头壁炉。沙发和地毯都是欧洲的咖啡馆、雪茄馆最爱用的墨绿色。四面墙壁都是镶进墙壁的书架和一直到天花板的木质护墙板。

最让我眼热的是阅览室两侧的两列“耳房”。它们沿着墙根儿一溜排开,都有一个开放的门与大厅相连,五六平方米大小,暗暗的像一个山洞,里面放着两三把每把都能坐下一个体重200公斤的大胖子的皮沙发,其中一定有一把是那种靠背像豪华电动按摩椅那样的半躺角度,沙发围着一张小圆桌。靠里面是一排窄窄的雕花铸铁窗扇,窗外是图书馆天井里的草坪、绿树和水井。门和窗所在以外的两面墙是排满书籍的书架。看那格局,知道是在模仿中世纪修道院里僧侣寄居和苦读的小屋;看那情调,我就想起中国读书人“红袖添香夜读书”的人生理想。

这个阅览室专收流行文学、旅行、登山等方面的书籍。刚10月下旬,室外艳阳高照,有摄氏15度左右的温度,但是阅览室内已经开暖气了。

这么好的图书馆,问题是什么呢?

问题是:它的利用率惊人地低。

我每个阅览室都数了数读者的人头,最多的是工具书阅览室,大约有20个人。最大的音乐图书馆(两层,有一个小体育馆那么大)6个人,报纸阅览g3个人(其中一个在打盹儿),L&B阅览室呢?加上我,7个人。

大学图书馆名言 篇4

2. 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米南德

3.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4.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5.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6.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7. 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8.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9.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0.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1.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2.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3.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歌德

14. 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华罗庚

15.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李大钊

16.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7.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18.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9.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0.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21.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2.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3. 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24.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25.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26.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27.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8.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29.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30.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3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3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36.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37.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8.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9.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参观大学图书馆有感 篇5

科技幼儿园大班孩子身着整洁的校服,个个精神抖擞,早早地来到幼儿园,原来他们要去参观上师大的图书馆。怀着对哥哥姐姐的崇拜,对读书的喜爱,对图书馆的探求,在上师大图书馆教师的组织带领下,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参观了图书馆。当孩子们走进图书馆一楼,看见熟悉的电脑,虽然没有出声,但是小手忍不住指指点点好像在说“诶,我们教室里也有的!”,当听完老师的介绍后了解了原来图书馆一楼设置的电脑是用来帮助大家查找到书籍存放位置的,方便迅速找到想看的书籍。随后,参观了文科书籍借阅室。听着老师讲解借阅书籍的方法、使用的工具,虽然有些懵懵懂懂,但是孩子们知道了有些书籍通过借阅卡是可以借回家的。最后,来到了现刊阅览室。通过老师的介绍,明白了阅览室和借阅室不一样的地方。在阅览室里,每个书架都摆放着不同种类的书籍,并且每本书都有自己的编号,工作人员根据编号井然有序地摆放不同类型的书籍,便于大家迅速查阅想看的书籍。整个参观的过程中,孩子们被图书馆中哥哥姐姐认真、安静的阅读氛围所感染,他们不由自主地放轻自己的脚步,竖起耳朵仔细听讲,瞪大眼睛在一本本书上游走。在回园的车上议论纷纷,有的说:“图书馆里这么多人,但是好安静啊!”有的说:“哥哥姐姐看书很认真的,一页一页仔细看。”还有的孩子说:“我发现,厚厚的书站着放,薄薄的书(杂志)平放着。”……老师们听着孩子们的议论,又在心中策划着后续跟进的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的小幼衔接的活动内容了。相信科技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有意识的引导下,他们将愉快地、顺利地步入小学生活。

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 篇6

图书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的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图书馆,其前身是北京机械学院与陕西工业大学图书馆于1972年合并组建的陕西机械学院图书馆,1994年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现图书馆由1999年建成的金花校区主馆、2005年建成的曲江校区分馆和2004年合校的莲湖校区分馆组成,建筑面积共计3.1万平方米。设有26个阅览室,阅览座位约5000个。

截止2013年3月,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88万余册,电子文献约329万余册,纸质中外文现刊2300多种,全文电子期刊1万余种,业已形成集机械、电气与电子、自动控制、仪器仪表、材料、水利水电、印刷包装以及管理学、法学、外语、艺术等社会科学诸专业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多种载体的文献保障体系,其中水利水电、印刷包装类文献独具特色。

图书馆坚持贯彻“以读者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创新为先导、以满意为目的”的管理理念。遵循“全天候开放、全开架管理、全方位服务”的原则,馆藏文献均实行藏、借、阅、咨为一体的服务方式,开展文献流通阅览、电子阅览、馆际互借、参考咨询、、读者教育、定题服务、文献传递、科技查新代检等多类型、多层次的服务。图书馆门户具有信息检索、业务办理、资源导航、服务指南及在线咨询等功能,搭建具有先进水平的“资源统一检索平台”,进一步提高了图书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

图书馆现拥有服务器、各种计算机终端和外部设备900 余台(套),建成了高带宽的馆内局域网和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可通过国家教育科研网(CERNET)和互联网(INTERNET)向网上用户提供文献服务。馆内设有信息点703个,无线网络覆盖全馆。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化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实现了图书自助借还及排架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简化了图书管理的程序。图书馆采用汇文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TPI学位论文管理系统、博文随书光盘系统、金盘阅览室管理系统,实现了图书馆主要业务管理和读者服务的自动化、系统化、网络化。

同济大学图书馆改扩建 篇7

近年来随着医疗业务迅速发展和办学层次的提高, 医疗、教学用房日益紧缺。中大医院现有医疗用房建筑面积仅53700㎡, 且均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设计建设, 设施陈旧, 虽经不断装修改造, 但仍无法改变落后的医疗布局和拥挤不堪的住院条件, 严重地制约医院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远远不能适应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和医院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 结合江苏省近年新颁发的现代化医院的最低标准, 建设新的教学医疗综合大楼成为医院提高教学、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地位和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要选择。

总体规划, 突破限制, 循序渐进

中大医院的建设受到市区用地、投资的限制, 在就地扩展的同时, 需因地制宜地实施就地改造;同时, 考虑到短期内集中建设的不可行性, 只能分期、分批逐步进行。

根据规划, 中大医院建设项目共分三期进行:一期建设病房综合大楼, 包含部分科研行政办公区, 总床位数1010张, 地上建筑面积59075m2;二期建设内科病房和医技楼, 总床位数500张, 二期建成后, 将整合现有外科楼、医技楼功能, 原楼拆除, 形成住院部绿化广场;三期建设新门诊大楼, 建成后, 拆除旧门诊大楼并修建院前绿化广场。

新建成的医院将由南向北依次划分为门急诊区、医技区、病房区、部分科研办公区。门急诊区、医技区、病房区三者在空间上呈三角形布局, 医技区处在门急诊区和病房区之间, 可同时为两区提供便捷服务。

通过医疗街将门急诊区、医技区、病房区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性建筑群。三大功能区域相对独立、互不干扰, 同时又借助医疗街连为一个整体, 共同构成了医院的医疗中心。

在医疗街中安排竖向交通、集中候诊、商业、休息等空间, 拓展了建筑空间的内涵。

1.总平面图

教学医疗综合大楼, 综合分析, 确定体型

教学医疗综合大楼位于一期8600m2建设用地范围内, 需要先将现有办公楼及室内体育场、学生宿舍等建筑物拆除, 然后在原址上重新建设。

基地东西宽90m, 南北长115m, 北侧宽, 南侧窄, 呈不规则形状。由于地形不规则, 而且用地略显紧张, 给新大楼的设计带来了诸多不便。因用地南北长, 东西窄, 病房多以东西朝向为主。在尽量争取病房获得东南向采光的前提下, 结合医院现有建筑布局进行了体型分析, 最后确定主楼由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单元构成, 分设相对独立的两个护理单元。裙房部分则设置了各种大型的医疗功能用房, 包括手术部、ICU、病理科、输血科用房。西北角设置了相对独立的体育用房及学术交流中心。

交通流线组织, 人车分流、医患分流、洁污分流

机动车路线、自行车路线围绕医院在周边形成环路, 满足城市消防和物流运输的要求。

人流路线在医疗区内通过医疗街或步行路线组织安排, 机动车和人流各行其道, 二者路线互不交叉。将地下停车场入口设置在新建楼南侧, 使进入院区的车辆可以最快地进入地下车库, 避免了入口广场处的车辆拥堵, 同时车辆沿广场外围行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人流和车流的交叉。地下停车场出口设在新建楼的西南角, 车辆可由医院西侧规划道路直接驶离院区。出租车和私家车下客区在底层架空处。通过该环形路线的设计, 将机动车路线和人流路线相区分, 缓解了院区的交通压力。

2.教学医疗综合大楼外立面

3.中心供应分析

4.手术室分析

医院功能复杂, 人流、物流繁多, 必须有良好的竖向交通组织设计, 才能使各种人流、物流合理流动。通过合理设置电梯和楼梯, 使患者、医护人员、科研办公人员均有合理流线, 通过设置货梯使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避免交叉。

该工程共设病床梯9部、客梯两部、污梯两部、自动扶梯两部、提升梯1部。进入教学医疗综合大楼的患者, 由入口大台阶或者两部自动扶梯进入二层的主要入口门厅。医生、洁物及探视人流等由院区东侧道路进入教学楼。医生及洁物电梯厅独立设置出入口, 避免了洁污流线的交叉。北侧靠近校园处设置独立的体育用房入口和营养食堂供应入口。整个教学医疗综合大楼的污物和尸体进入地下室集中打包处理, 由西南侧的地下车道出口沿污物路线进入医院原有污物处理区或由污物出口直接运走。

内部空间组织, 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细致设计

由于院区内部空间相对狭小, 为了保证充足的公共空间, 在设计中将底层局部架空, 作为绿地花园和出租车、私家车下客区。加上入口广场构筑物的设计, 极大地改善了教学医疗综合大楼前广场狭小的压抑感, 丰富了景观层次, 同时也扩大了医院的产业领域。

二层的入口大厅设计运用了在公共建筑中常用的“共享空间”的手法, 将入口中庭设置为两层通高的共享空间, 通过玻璃幕墙将外部景观引入建筑内部。两层的中庭空间使进入新建教学医疗综合大楼的人群体验到轻松开阔的舒适环境。入口大厅处设置总服务台, 大厅内设置客服中心、出入院手续办理柜台及健康咨询中心。大厅西南侧设置为住院患者服务的配套商业用房。

在病房层的布局上, 医生办公区与病房区相对独立, 两个办公区与医生电梯厅联系紧密。病区内护士站靠近中心位置, 同时邻近公共电梯厅, 大大缩短了护理路线。医生办公区也均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公共电梯厅内设置两部手术专用电梯, 在手术密集时段为手术室专用, 直达手术中心。病房进深7.8m、开间3.9m, 两人间可随医院的发展调整为三人间。轴线2.9m的宽敞走廊、端部人性化的患者活动区域及医生室外休息廊创造出一个清新优雅的休闲环境。每个病区以三人间为主, 辅以单人间以及六人间, 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患者需求。

5.教学医疗综合大楼入口

6.洁污流线示意图

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 篇8

关键词:藏文古籍 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 G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4-0141-04

藏文古籍是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的特色馆藏,有藏文长条典籍约1.5万多种,其中解放前写本、刻本藏文古籍4543种,内不乏一些珍本和孤本,如唐代敦煌藏文写卷《大乘无量寿宗要经》、明代抄本《米拉日巴传》、清康熙年间朱、墨手抄本《大藏经·甘珠尔》等多种文献,皆为国内珍稀版本。2007年以来,文化部在全国开展古籍普查活动,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图十五)珍藏的藏文古籍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有15部藏文古籍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47部藏文古籍入选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以下将馆藏藏文古籍从历史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资料价值三方面做一评介,以飨读者。

一 藏文古籍的历史文物价值

藏族文化古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早期的藏文古籍主要以佛经翻译为主,后随着佛经翻译的兴盛,有关佛教注疏、藏族哲学、历史、文学、医学、天文、历算、艺术等方面文字资料逐渐增多,成为今天藏文古籍的主要组成部分[1]。

藏文古籍帶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代表着藏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对研究藏族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其受古印度文化和藏传佛教的影响,版本形式特殊,典籍装帧、装潢、书籍名称等都不同于汉文古籍[2]。如馆藏《大乘无量寿宗要经》收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由唐代京拉喜、桑贡、李才红抄写,卷轴高31厘米、长136厘米,白麻纸,纸质较厚、纸面稍粗,有横划乌丝栏,经文字迹工整、清晰,藏文正体书写。文字从左至右横写,卷首在左,卷尾在右。卷子上下有天头、地脚,卷子左右有边距,宽度大约在1至1.3 厘米之间。每纸分左右两页抄写,中间留有0.8厘米宽的中缝,近似古籍刻本版式中的版心。卷末有抄写者的署名,经文由三纸粘连成一体(图五)。此经是公元九至十世纪敦煌藏文写本,浸染了千年光阴,其文物价值远不是宋刻本能比的[3]。

馆藏《大藏经·甘珠尔》(封面图),是由甘肃天祝天堂寺(图十三)解放初捐赠,收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此书是清代藏文朱、墨写本,一百零五函,梵夹装,开本高25.2厘米、宽69.5厘米。字体苍劲,整齐均匀,校勘精良。全书所用纸张洁白坚韧、色泽鲜亮。夹板由高级红木雕刻而成,木质坚硬、雕工精美、古朴典雅,为存世珍稀版本。

馆藏善本中有珍贵文集36种,都是藏族历代著名学者的文集,如宗喀巴和其最著名的弟子克珠杰及贾曹杰的文集、布敦大师文集、第一代嘉木央错文集、历代高僧传记等。馆藏藏文古籍中还有一些医学代表作如《四部医典》,也有一部分天文、技术等科技类藏文古籍。总之,这些古籍以丰富的内容,充分反映古代藏族文化历史,具有无可估量的文献价值。

二 藏文古籍的艺术价值

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也创造出独特的民族艺术。藏文古籍是藏族千百年文化的结晶,代表了藏族文化内在的思想和艺术。

藏族是笃信佛教的民族,其文化艺术带有很深的佛教文化艺术烙印,其古籍的装帧和版本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藏文古籍的装帧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书籍呈长条形,活页状,梵夹装帧。藏族受佛教贝叶经启发和影响,创造性地将贝叶经的形式运用到书籍的装帧上,形成独特的梵夹装。同时梵夹装也适合佛教徒的阅读习惯,藏文典籍大多是佛教经典,佛教徒诵经要求正襟危坐,专心致志以表虔诚,经书的翻阅要求便于翻页[4]。这种装帧将印有文字的活页按次序重迭起来,不进行装订,在上下夹两张檀香木板作为前后封。夹板均为红漆描金,雕工精细,珍贵古籍的夹板上还有佛像、火焰及宝珠等彩色图案。

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藏文古籍多在卷首绘有佛像插图或菩提塔图以及花纹装饰,一些藏族古代医学、天文科技的典籍内还绘有人体解剖图和动植物药科图、天体星象图,表现出藏族早期的绘画艺术。藏族的绘画是在本民族古有的佛画绘画基础上,吸收汉族、印度、尼泊尔的艺术营养,发展为具有鲜明民族艺术特色的绘画艺术。馆藏藏文古籍上的彩绘插图,使用藏族独特的矿物质颜料绘制,人物形象夸张,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色彩艳丽。古籍上的插图与内容相互呼应,互相衬托,将古籍内容、寓意明了解读给读者[5]。如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圣三宝念要经》为明代写本,突出表现了藏民族在文化古籍中的艺术形式。《圣三宝念要经》是一部佛教典籍,开本高9厘米、宽45厘米,全书采用金、银、玛瑙、绿松石、珍珠等珍奇宝石磨成贵重颜料与墨调和研磨成汁抄写而成,字体优美,字迹经久不变。书的夹板上有用矿物质染料调汁画的莲花,永不褪色,时隔数百年,莲花仍有一种含苞待放之感。莲花图案不仅是书的装饰,更是吉祥、神圣、智慧之物。封面遮幔是绣有龙纹的彩缎、璎珞,遮幔下甲板上塑有立体的描金题名,题名周围用黄金、贝壳等镶成藏族吉祥物日月、彩云、宝焰、金轮宝、宝塔、白海螺等标志,与佛陀和佛法息息相关,夹板图案精美、做工精细别致、技法高超、镶嵌图案错落有致,代表了藏族高超的雕塑和镶嵌艺术。《圣三宝念要经》还将藏族传统的唐卡制作艺术灵活运用到了古籍的装帧上,表现了藏族古籍独特的装帧艺术形式。夹板的两侧绘有释迦牟尼佛像和观音菩萨像,每页的空白处用彩色丝线堆绣出朵朵鲜花,版面看起来绚丽多彩,整部古籍无论内容还是装帧都突出代表了藏族古籍浓郁的艺术特色。

勤劳智慧的藏民族利用当地的野生植物,造出有独特工艺特色的古籍用纸。藏纸采用当地丰富的瑞香狼毒、登台树、野茶花树、瑞香等多种原料制造而成,质地厚实、洁白坚韧。由于原料中有狼毒草,藏纸不仅坚韧洁白经年不朽,且不被虫蠹。自唐代起,已能造出红、白、蓝、黑、紫、绿、藏墨等各色纸张。藏族喜用黄纸印经,并制作工艺精细的“藏青纸”用以书写金汁、银汁藏文经典。馆藏明写本《嘛尼全集》、《密宗五种》(图十二)、《般若波罗密多八千颂》(图六)等佛教典籍,用金汁、银汁书写在“藏青纸”上,版面庄重典雅,绚丽华贵。更为神奇的是馆藏印本清代《大藏经·丹珠尔》二百零五函,书籍纸张是在藏纸抄造原料中加入羊绒,历经数百年,纸张既柔软有韧性,又不会被虫蛀。馆藏藏文古籍无论内在的艺术内容,还是外在的装帧艺术形式和纸张、写绘颜料等工艺,均是学习研究藏文典籍不可多得的材料。

三 藏文古籍的学术资料价值

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藏文典籍门类齐全,内容以藏传佛教教义为主线,是少數民族院校教学和科研重要的资料。

藏文写经与甲骨文、汉简、明清故宫大库档案并列为我国近代文化史上的四大发现,馆藏藏文《大藏经》是由经(修多罗)、律(毗尼,又译毗奈耶)、论(阿毗昙)三部分构成,故又称“三藏”。“大藏经”一名实为汉语赋予它的称谓,而藏文大藏经则有它自己的称谓——《甘珠尔》和《丹珠尔》。馆藏《大藏经》由两套丛书构成,即清代抄本《甘珠尔》和刻本《丹珠尔》两大类,共有经典4570部,以论述内容分为显宗、密宗两类,显宗分经、律、论三部分,密宗分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四部分,加密宗总续共八大类。八类之外又按学科分五明之学列藏族学者的著作,大类下再分小类,按照佛教教义、戒律、修行、历史传纪、文学、音韵、工艺、医学等学科分类。由于藏文《大藏经》主要是由梵文翻译而来,许多经典甚至在印度都已经消失了很久,藏语又是模仿梵语创制成,可以说是一种标准梵文,保存了印度原典的旧观点。在梵文典籍不多的今日,藏文《大藏经》的内容可翻译还原成梵文佛典,做梵文典籍的参考和校订,同时也是研究古印度历史、宗教、哲学、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大藏经》中还保存大量汉文、巴利文所缺的佛教经典,因而藏译佛典又是佛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藏文《大藏经》与汉文《大藏经》相比,有译语统一和忠实原文、校刊精良的优点,可为新版佛教经典的对勘、校订提供资料。

藏文《大藏经》是佛教典籍的资料总汇,藏族文明史的发展总汇,也是藏族文化遗产的珍贵结晶。藏文《大藏经》作为藏人经籍文化的代表,其卷帧之浩繁,内容之丰富,门类之齐全,传播与影响之巨大,是其它文献资料难以比拟的,是研究藏族文化的珍贵资料。

收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馆藏传世孤本《米拉日巴传》是宋代日巴吾琼著,明朱、墨两色抄本,长49厘米、宽7厘米,全书231页。纸张细腻光滑,笔迹生动优美,关键字全用朱笔书写,是一部藏族自己创作的传纪文学。《米拉日巴传》真实记述了11世纪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的人生经历,叙述了米拉日巴解脱和成佛的道路,采用散文、韵文相间文体,热情讴歌了藏民族坚韧不拔、聪慧向上的民族精神[6]。《米拉日巴传》书中文字多处为古藏文书写,说明此书的作者运用的藏文文字处于藏文厘定期间,新藏文文字还未完全成熟确立,对研究藏文文字的演变过程具有资料价值。已出版的《哲蚌寺藏文古籍目录》、《藏文典籍目录》、《拉卜愣寺藏文古籍目录》等整个藏区的藏文古籍目录中均未记载日巴吾琼所著的《米拉日巴传》。书后题记中明确注有该书资助人的姓名,左右双边、上下无边的特点是典型的西藏明代写本,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是研究11-12世纪西藏历史、文化、经济、宗教的十分珍贵的参考资料。

馆藏藏文古籍还包括藏族文学的代表作《米拉日巴道歌集》,采用藏族传统的韵文和散文并举,将唱词加入到叙述中,通俗简洁、意境隽永。关注社会生活,教人处事哲学的戒言锦语《萨迦格言》、《格丹格言》;佛教教义经典《药师经》(图二,图十)、《药师尊经》、《普明经》(图七)、《俱舍善述》;用注释法依据实际的诗例解读藏族名家诗的《诗境释难·妙音欢歌》;以及著名藏族诗人仓央嘉措的诗,以清丽、朴素、细腻意境构思和形象创造,是研究藏族诗歌的最好资料。

馆藏藏族历史传纪以历代高僧大传为主,《百本生传》、《仓央嘉措传》、《仁钦坚参传》、《根敦嘉措传》、《根敦珠巴传》、《洛桑丹白尼玛传》、《东科努木翰传》等以翔实的史料介绍了历代高僧的生平、政治主张、传教活动及学术造诣等。

医学典籍《四部医典》、《药物分类用途详述》、《治病伏魔药物功能直讲·无垢晶球》是藏族医学的代表作。藏族天文历算学典籍《万年历表》、《韵律论》(图八)是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历法著作,在指导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中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涉及到人的生理、心理、本性、认识等方面的宗教学著作,以绝对的文献优势占馆藏藏文典籍的主要部分。

格萨尔王是藏族古老文化传说中的英雄,是莲花生大师的化身,他以慈悲、智慧和大力护佑着芸芸众生,使其脱离痛苦和灾难。馆藏有脍炙人口的藏族民间说唱英雄史诗格萨尔王系列典籍《卡切玉宗》、《下蒙玉宗》(图九)、《娘林大圆满》、《地狱大圆满》等,是根据民间艺人的说唱记录整理成文的木刻本,有着一千多年历史,与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罗诃婆罗多》一起被誉为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学校已故藏学研究专家王沂暖先生,专门从事藏学研究和藏族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是中国最早翻译与研究《格萨尔王传》的学者,被誉为格萨尔学奠基人。其论著有《藏族文学史略》、《藏汉佛学辞典》,译著有《米拉日巴传》、《西藏王统记》、《格萨尔王传》(图一)。西北民族大学设有在全国民族院校中唯一一家以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建制级别最高的研究机构,为专门研究《格萨尔》的研究院,编纂出版有五卷本《格萨尔文库》(图十四)。

馆藏梵文翻译著作《绘画度量经》是印度古代艺术中最完美阶段笈多时代的造像规范。其对造像基本尺度,诸佛、菩萨等造型特征及身体各部位的度量比例都有详细的论述。《绘画度量经》也创造了适应西藏的度量单位,把拃、平指、青稞粒等日常生活中熟知的事物作为度量单位,生动贴切,便于记忆和掌握。在描述人体各部位的形象时,采用大自然中动植物的造型特点来喻示,生动典型,一目了然,是论述藏民族造像艺术的代表著作。《戏剧论》是讲述农、牧、宗教三者为一体的藏族民间舞蹈、喜剧、演奏技法、风格的著作,生动描绘了千百年来藏民族在雪域高原形成能歌善舞的特质。

藏文古籍的整理与收藏既反映了国家对古籍文化的重视,也符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文化发展原则。藏文古籍的整理,对于深入挖掘藏族文化的形成,推动藏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作为立足西北地区,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历史、宗教等综合研究的材料汇总库,承担着搜集、整理、研究藏文古籍的重要任务,并在六十年的时间里,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整理古籍文献,将大量的零散的古籍串联起来,形成了研究藏族文化、社会、历史的主线,为深入挖掘藏族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藏文古籍的整理和研究的深入,一张张藏族文化研究的蓝图不断呈现,一条条指引挖掘藏族文化的路线图显现,为丰富藏族历史和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印证着搜集、整理、研究藏文古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不断地印证着藏文古籍的历史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资料价值。

参考文献:

[1]先巴.藏文典籍及其收藏[J].收藏,2010,(1):75.

[2]彭学云.试论藏文典籍文化[J].中国藏学,2007,(1):88.

[3]范开宏.敦煌遗书及其价值浅说[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3,(2):96.

[4]王鉴,安富海.地方性知识视野中的民族教育问题[J].甘肃社会科学,2012,(6).

[5]乃波·噶桑文.谢热译.藏族佛画艺术[J].西藏研究,1989,(12):86.

[6]何子君.和谐共存:六世赛仓大师的藏传佛教宗派观[J].甘肃社会科学,2012,(3).

关于成功大学图书馆 篇9

由于其藏书量会逐渐增大,因此书架设计为移动式,即多个书架并在一起,需要取中间的书时则按下按钮,令书架移开,取出书后可再合拢。大家肯定会问:不会夹到在其他空隙选书的同学吗?当然不会,只要选书时用脚抵住下面的横杆,书架就不能移动啦!

看书的桌子是正方的,为了满足同学的不同需求,桌子中间的灯有强弱两种选择,且每个座位都有控制灯光的开关。第一个坐下的同学选择了一种灯光,第二个同学就不能使用另一种灯光,而且他位置上的开关也不能将灯关掉。

馆内有专门的视听教室,定期教授如何使用检索工具等,因为数据库经常在增加或更新,需要经常学习如何使用。最令人羡慕的是,只要曾经是成大的学生,就可以终生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免费使用成大的数据库!啥时候浙大也能做到这一点啊……

图书馆里有校长推荐的“每月一书”,并设专架,且一侧是译本,一侧是对应的原版,查找非常容易。馆里有大小不一的专门的讨论室,可以几个人到里面进行讨论、上课,在视听阅览室里,还有小型的集体视听阅览室,大家可以共同来看一部片子。此外,图书馆里还有个人的小房间,研究生可以使用一天,这些小房间部分可以预约,部分只能当天提前去排队。

复印有专门的影印机,可购买影印卡后自行操作复印,而令人惊讶的是,其影印室竟然还有环境工程专业的师生在进行定期室内污染监测!

成大的图书馆与学生交流较多,有专门征集的师生推荐书,并有专门的书架摆放出来,还有每年一次的影印卡图片设计大赛。图书馆的魏老师给我们咳嗽土艘惶捉晟杓拼笕窠蓖计瞥傻氖榍空攀榍┒加刑囟ǖ囊庖搴臀淖直泶铮鹄词牵

“浩瀚学海中,寻寻觅觅!

蓦然回首,“书”在灯火阑珊处!

走向成大图书馆,自筑知识的城堡!

来顿风味绝佳的知识飨宴吧!

让书不仅拓展阅读的视野,也带领我们检视人生的宽度!

悠游于悦读的大海里,我是自己的主人!

依循心中自定的阅读方程式,与书进行神秘的心灵交流!

甩甩头,满心喜悦地享受这顿知识的飨宴!

在悦读的世界里,与大师对话,和诗人作梦,书是最特别的朋友!

在这里“成大图书馆”,我找到喜欢阅读的理由!

阅读好书灌溉自己的知识树,让小树逐渐茁壮!

在成大图书馆,藉着不断地阅读与自由思考,让身心完全蜕变!

河北农业大学图书馆概况 篇10

河北农业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02年。已经走过了108年的光辉历程,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45780 ㎡(保定校区图书馆43692㎡;定州校区1188㎡;秦皇岛校区900㎡);阅览座位3000席。

本馆现有馆藏实体文献180余万册,电子图书12万余册,本馆是河北省高校数字化图书馆联盟的会员馆。本馆采用“现代电子图书信息网络系统软件(MELINETS)”,对读者提供84小时的各类文献开架借阅,网络电子资源每天24小时全面开放,年接待阅览读者约176万人次,借还图书85余万册次。本馆有专职文献课教师5人,为全校师生开设文献检索课选修课。

现有13台网络资源服务器,拥有20 T海量存储空间的磁盘阵列和带宽千兆网络出口,拥有450余台读者检索阅览用微机。本馆购买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CABI、AGRCOLA、AGRIS三大权威检索数据库、AGRICLA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等20余个数据库。本馆自建“馆藏书目”、“本校学位论文”和“河北农业大学文库”等数据库。本馆与保定市各高校图书馆建立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关系,以充分满足师生的文献需求。

本馆编辑有《中文期刊馆藏目录》和《外文期刊馆藏目录》,定期修订;每年年初编辑当年订购期刊的《报刊目录》并发至学校各学院;本馆与河北省农业推广总站合作编辑信息刊物《农业信息参考》,每期发至全省各地推广站并在河北农业大学“太行之路”网站上全部刊载,为农业第一线技术人员提供信息服务。

书虫的乐园最美的大学图书馆 篇11

而对一个书虫来说,如果图书馆够完美,就可以把床铺也搬进去了。

在本文中,就跟随我们的脚步来看几所美国大学图书馆吧。

全球最庞大:哈佛大学图书馆

哈佛有着全球最庞大的大学图书馆体系,藏书约1300万册,在世界范围内拥有90多家不同分馆,其中一半的分馆设在哈佛校本部。最具特色的有怀德纳图书馆、拉蒙特图书馆和燕京图书馆。

怀德纳图书馆就位于校本部,虽不是设立最早的,但却是最大的图书馆。设立这座图书馆还有一个故事:生于富豪之家、嗜书如命的哈利·怀德纳是哈佛1907年毕业生,然而他却在1912年泰坦尼克号沉船事故中死去,其母为纪念他,便将他生前所有藏书及350万美元捐赠给哈佛。据说这位悲伤的母亲在捐款时劝说哈佛毕业生都要学会游泳,因为她认为怀德纳懂得游泳的话就不会死。

拉蒙特图书馆设立于1949年,是世界上第一个本科生专用图书馆。该馆的缩微型珍藏最具特色,有英美早期图书和戏剧脚本、总统文件、政党文件、报纸和期刊缩微品等。燕京图书馆是收藏东亚文献的专门图书馆,该馆首任馆长是美籍华人裘开明。现藏数十万册的东亚文献,汉语藏书中,现有中国古籍4673种、44993 册,中国地方志4000种、丛书1500种。所藏《永乐大典》2册、《四库全书》2册、宋版书16种、元版书38种、明版本1275种为中国以外的孤本。

与哈佛比肩:耶鲁大学图书馆

耶鲁的图书馆体系跟哈佛不相伯仲,拥有1100多万册藏书。而其中最著名的當数史德林纪念图书馆、贝尼克珍本与手稿图书馆、利廉·戈德曼法学院图书馆。

史德林纪念图书馆是为纪念耶鲁捐款人约翰·史德林而于1931年建成并命名的。该馆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足有15层之高,藏书多达400余万册。

贝尼克珍本与手稿图书馆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古籍善本图书馆,藏有50余万册的珍本书及数百万册手稿。镇馆之宝是一整套的欧洲最早活字印刷本——古腾堡圣经,而现存的古藤堡圣经完整版全世界只有21部。

利廉·戈德曼法学图书馆是为纪念1999年捐资翻新和扩建原图书馆的利廉·戈德曼而命名的。该馆同样规模宏大,共5层,藏书80余万册。法学图书馆在美国一流法学院中占据相当重要地位,用耶鲁法学院院长的话来说:“没有法学图书馆,就没有耶鲁法学院。”

书籍大教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

在这所顶尖大学的图书馆体系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乔治·皮博迪图书馆。它被称为“书籍大教堂”,中庭构造极富魅力: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地板、五排铸铁装饰阳台、高达61英尺的网状天窗房顶。

该馆建于1857年,创建者为摩根财团创始人乔治·皮博迪。初建时,该馆属于皮博迪学院,后归所在地巴尔的摩市管理,再后来成为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的一部分。

完美高科技:芝加哥大学图书馆

芝加哥大学图书馆是以高科技的有序管理著称的。该校图书馆体系藏书量庞大,并且每年都会新增约15万册图书,于是就采用新型的堆叠管理技术,在将书籍按尺寸装箱后贮存于一个5层的地下藏书库,而藏书库则有5个机器人升降机来操作。具体情况如下:藏书库中共有12个15米高的金属架,能容纳2.4万个存储箱,大部分存储箱的尺寸为46×60×120厘米,里面被细分成几个隔层,每个箱子能放100本平均尺寸的书,而那些较大尺寸的资料,如手稿和地图册等,被存放在面向走廊的两个双宽排列的支架上。为了使书籍能在最佳条件下保存,地下书库的相对湿度为30%、温度为15℃。

书籍的价值不在于贮存而在于流通,师生们怎样借阅?程序如下:读者通过在线图书目录卡发出借阅请求,在线目录是与机器人管理系统相连的,收到指令后,系统立即会确定该书所在的书箱位置,随后机器人升降机会准确无误地找到该书箱并将其送到库顶的5个窗口之一,工作人员根据屏幕上显示的信息,能在15秒内找到该书,并迅速取出。还书同样方便快捷。

会当凌绝顶:康奈尔大学图书馆

康大校园内有一座著名的人像雕塑,这便是该校创始人和首任校长安德鲁·迪克森·怀特。康大的主图书馆即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怀特曾将自己珍藏的包括从建筑学到法国大革命、美国内战在内的各类书籍共计三万多册全捐赠给康大。曾在这里留学的胡适也向母校捐赠了不少有价值的书籍,比如,他所献的红楼梦抄本甲戌本就曾珍藏于此。还有一点独具特色,康大校园位于山顶,图书馆视野极好,若读书时凭窗远眺,但见一派辽阔,有“会当凌绝顶”之感。

上一篇:五(下)语文期中测试下一篇:买卖合同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