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维修服务协会社会化服务调查(共10篇)
高青县地处鲁北平原,辖9个镇,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767个行政村,人口36.1015万人。面积831平方公里,作为传统农业县,农作物种植及农产品加工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293 元。到2009年,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58.62万千瓦,其中拖拉机3993 台,联合收割机1308台,各种拖拉机配套农具4731台套;农用排灌机械31981台;田间管理机械9263台;农用运输机械11704台。
近年来,高青县农机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又好又快地实施农机富民工程的过程中,先后实施了农机创业行动和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为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全县农业机械拥有量大,维修服务任务重。为使农业机械安全、优质、高效运转,及时为农业机械服上务、服好务,针对我县维修点小量多、技术薄弱、设备落后的现状,为了增强服务能力,提高农机维修服务水平,通过市场调研,适应农民需求,县农机局牵头成立了农机维修服务协会。下面,就我县农机维修服务协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作一汇报。
一、基本情况
高青县农机维修服务协会成立于2008年7月,现有管理人员3人,协会会员170个,理事47个,常务理事14个,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协会在业务部门县农机局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农机维修社会化公共服务工作。是一个以政府管理、业务部门指导、具有法
人资格的社会团体组织,主要涉及农业机械综合维修、专项修理、机具加工、产品经销等服务,属行业性、地方性、自愿参加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服务范围面向全县各行各业,并协助、配合农机管理部门开展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工作;为会员提供科普、技术培训、信息交流和咨询服务工作,组织会员之间、会员与有关单位之间进行经济、技术交流与协作;组织召开农业机械维修研讨会,搭建会员之间交流与服务的平台。协会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通过为会员提供技术服务、政策引导、信息服务和农机节能产品的宣传推广、组织会员开展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与推广,提供科技公共等服务。目前,全县拥有农机维修网点170个,其中:三级综合农机维修61个,专项点109个,各种农机修理人员213人,全部取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农机维修人员从业资格证书。
协会为非赢利性组织,其经费来源主要为:会员缴纳会员费;单位和个人捐赠;政府机构资助;协会资金的银行利息;协会开展有偿服务的收入等。经费的使用范围为:协会的办公用品和日常办公费用;协会主办的各类经济、技术、信息交流和技术研讨活动费用;各次会员大会、协会办公会议的相关费用。财务支出在1000元以内的由会长决定,超出1000元的由协会会长办公会议决定。直接用于协会公共服务的资金占整个协会经费的60%,基层一线农机化公共服务从业人员,均建立了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
二、工作成效与经验
农机维修服务协会以“立足农村、服务机手”为宗旨,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紧紧围绕农业生产的主要环节,耕、耙、播、收等开展工作,认真组织农机具的检修和技术跟踪服务等工作。
1、服务春季农业生产。协会根据农时要求,及时组织各乡镇、村维修网点开展农业机械检修服务等活动,组织协会会员组成多个农机服务小分队,开展送件到村、送修到田间地头、送技术到农民家中的“送件、送修、送技术”三下乡服务活动,指导农机户检修,帮助农机户大修,对全县大型、重点机具做到台台见面,不留死角,使农业机械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为春季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2、服务三夏、三秋农业生产。三夏、三秋期间,组织协会会员组成农机维修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村庄社区开展农机维修上门服务,实行农机“110”式服务,协会公开统一的农机维修服务电话,机手只要拨通服务电话,农机维修人员就会按照划分区域、立即赶到维修地点,开展维修服务。根据全县维修网点分布情况和维修服务类型、维修设施条件和维修技术水平,划分若干维修区域,本着大修不出镇、小修不出村的原则,实行就近维修,方便群众。同时,在三夏、三秋大忙季节,组织协会会员组成农机维修服务小分队,结合全县农业生产的中心工作,开展以镇、管理区、村为单位集中进行农机具检修和保养。
3、服务农机跨区作业。农机跨区作业在高青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几年来,联合收割机的数量由最初的6台,发展到目
前的1308台,而且不断更新机型,由小型到大型,由背负到自走,农民购买大型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的热情空前高涨。机械的逐步增多,也给农机维修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此,每年农机协会都会结合农机跨区作业开展一系列的服务活动,开展农机维修服务。一是开展作业前的机具检修保养;二是组织农机维修人员和农机手进行技术培训;三是聘请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和现场技术指导;四是跨区作业期间带领厂家技术人员和抽调技术全面过硬的会员随队跟踪服务,以便及时解决机械故障和突发事件。此项服务深受广大机农的欢迎,此举不仅使参加统一组织的跨区作业队伍逐年增多,而且也确保了农机跨区作业的顺利进行。
4、冬季农机维修服务。以开展冬季农机具检修保养入库,开展农机具大检修活动为主要内容,并组织协会会员进村入户帮助机手进行机具检修和保养,并开展冬季农田基本建设农业机械的维修服务活动。
5、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机维修服务。农机维修不仅对从事农机作业和运输的机械进行维修和服务,而且对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水利机械、工程机械、建筑机械、设施机械、运输机械等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机械都在服务中,据调查,协会会员每年从事其他维修服务占全年维修业务的30%以上,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和环保意识,提倡使用农机维修节能新机术。
6、开展农机维修宣传。每年协会都会组织会员利用宣传版面、电视、广播、录音、设立咨询台、举办培训班、发放资料和张贴标语
等形式开展宣传。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机法规和维修知识的宣传。一是结合农机“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进行农民维权知识的宣传;二是结合每年开展的3月份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月活动和6月份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大力宣传《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办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有关农机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机农的农机法律意识;三是向协会会员大力宣传低碳环保意识,大力推行农机节本增效新技术、新机具和节能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协会数量少,全部为个体会员,没有团体会员,仅收取会员费,很难维持协会的正常业务开展,经费严重不足。
2、参加协会的各维修点工作条件差,工作场所简陋,设备、设施落后。
3、协会会员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知识老化。
四、发展思路
以农机维修服务协会为龙头,以乡镇为单位,以生产厂家“三包”服务为依托,建立适合本地发展的农机区域性维修中心,提高农机维修社会化公共服务能力。
五、对策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出台扶持农机维修服务发展的优惠政策,在购置设备、设施、技术培训等方面进行补贴;二是建议生产厂家在产品销售重点区县设立技术维修服务站,在重要农时环节进行技术指导、技术
颍上县现有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15个, 人员1833人。其中, 拥有农机原值20-50万元的服务组织9个, 1145人;拥有农机原值50万元以上的6个, 688人。农机维修服务点154个, 367人。农机经销服务企业5个, 40人;农机经销服务点116个, 275人。农机供油服务站22个, 320人。乡村农机从业人员达到236642人, 其中, 拖拉机驾驶员22701人, 联合收获机驾驶员1463人, 农用运输车驾驶员9394人, 农机维修人员421人, 获得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人员850人。
1 主要做法
一是乡 (镇) 农机站与农业各站合并, 成立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设1~2名农机管理人员, 按照事业单位人员待遇执行, 提高乡镇农机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转变为公益性服务组织, 受政府委托, 承担包括农机化工作公益性服务项目。
二是明确农机服务内容。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安徽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 确定颍上县乡镇农机服务基本内容为:一是新机具、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二是农机操作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三是农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提供农机作业信息;四是农业机械化示范点、综合示范区建设服务;五是组织农机投入抗灾救灾, 以及抗旱排涝农机设备的维护。
三是确定农机服务项目。根据农机服务内容, 县农机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农机化发展情况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 突出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新技术、农机具、技术培训、公共服务技术 (新机具的展示、农业机械的技术检测、设备维修等) , 以及本地优势和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关键机械化技术, 确定农机服务年度项目, 作为县政府量化考核的依据。
四是建立技术培训机制。根据年度农机服务内容重点, 确定培训内容。以农机学校为培训基地, 对农机服务人员定期进行年度培训, 不断提高农机服务人员的技术素质, 以确保农机服务质量。
五是培育和扶持农机大户。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 社会化服务组织日趋多元化、形式多样化, 组织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为适应这一新形势, 我县将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建设纳入了农机化工作的重要工作议程, 对农机大户的概念、性质、形式、分类、标准、作用和促进措施进行规范。
六是争取政策营造环境。积极争取优惠政策, 为社会化服务实体开展农田作业开辟“绿色通道”。交通部门为参与跨区作业的服务实体或农机户免交过路过桥费, 对从事农田作业的服务实体, 工商、税务部门免交工商管理费、营业税。“三夏”、“三收”农忙季节, 为配合跨区作业的顺利进行,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积极疏导交通, 派出所积极维护作业治安秩序。为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的作业市场管理保驾护航, 营造出和谐统一的作业环境。
七是资金扶持投资多元化。通过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农机项目的实施, 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组织、农机大户进行倾斜奖励支持。农民的经营自主权进一步放开, 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 自由选择先进适用、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和机具。服务结算方式灵活, 服务市场广阔, 农民纷纷把农机作业作为了自己致富门路和手段, 形成以农民投资为主体, 政府投资为辅的多元投资体制。
2 发展思路和措施
坚持以人为本, 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局, 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 积极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构建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管理科学、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2.1 科学规划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
建设和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是改革开放多年来摸索出的一条适合颍上县实际的农机化发展道路, 特别是创造出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跨区作业的新模式, 将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与农机作业特点有效结合和统一起来, 解决了一家一户生产中难以解决的困难。今后, 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领导, 将此项工作纳入农机化工作目标考核体系, 科学制定颍上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规划, 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农业农村工作中一同规划, 并认真组织实施。
2.2 多元化投入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逐年增加农机公益性服务事业经费。二是各项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农业开发与基地建设投资项目要明确列入相应的农机化科目, 用于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加大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的落实力度, 扩大补贴资金数额和范围, 重点扶持农机服务体系装备更新和大中型机具的购置补贴, 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
2.3 进一步规范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成长
要根据农机作业服务市场的运行规律, 制定、完善和落实农机服务市场的法规。制定农机作业质量标准、作业收费标准和行业自律法则, 完善相关规章。进一步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资质论证和注册登记工作。严厉打击不法分子插手垄断农机作业市场, 进行强行中介, 强行服务。加强与工商部门的配合, 强化农机维修网点和农机销售市场的管理, 对农机维修人员实行资格认证, 打击农机假冒伪劣, 切实履行好《农机产品三包规定》。
2.4 加强培训提高农机服务人员素质
农机主管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 树立服务意识, 加大农机服务人员和农民机手的培训。紧密结合“春耕”、“夏收”、“秋种”等几个关键农时季节, 通过现场演示会、产品推介会等形式, 现场演示新型农业机械, 培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通过试验示范带动农机服务人员的观念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人力支持。
2.5 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一、对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的基本评估
新型农机服务体系,指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下的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活动及其组织架构,它是相对应于传统的以行政区域划分、以政府组织推动、依存于各级行政管理,存在于的农机服务体系。从组织形式看,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应具有企业法人独立的经济体;从服务内容看,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应当涵盖农机销售、农机维修(配件供应)、农机运输、农机田间作业、农机技术及信息服务等方面,是一个大农机、大服务的概念。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来说,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1.农机管理服务体系
从管理服务机构上来说,农机管理服务缺少完整的服务体系。
2.農机作业服务体系
包括了农机田间作业和农机运输两部分。目前从事农机运输基本上是个体拖拉机驾驶员,他们从一开始就是单家独户经营,多少台拖拉机就是多少个经济主体,没有走上组织化的道路,所以也就没有形成组织紧密的服务体系。而农机田间作业,建立过各种形式的组织并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来提高农机利用率和经济社会效益,但至今仍然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
3.农机销售服务体系
目前在我市从事农机销售服务的主体有两种:一是各地的农机生产厂家直接设点销售;二是农机具销售商。由于农机销量十分有限,所以专业从事农机销售的企业很少,有部分机电设备类经销商兼营部分农机产品。由此可见,农机销售网络在我市也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4.农机维修及配件供应服务体系
随着传统农机应用领域的大量减少和农机市场的萎缩,各类农机维修网点和配件供应点也日趋萎缩。
5.农机技术及信息化服务体系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信息化的要求和内容仍有很多工作要完善和加强。
二、构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始终与整个农机化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农机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机化发展的基础和重要载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形式、内容、重点各有不同,因此,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也是一个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过程。但其地位和重要性都始终如一,不能动摇。在新的发展时期,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及农机行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网络建设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基层农机队伍建设与农机网络建设的过程,只有农机队伍得到强化、人员素质得到提高、服务网络得到健全,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才有基础。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网络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亟待创新思路、创新方法予以提高和完善。
2.提高农机组织化社会化程度
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客观上需要有现代生产方式、组织架构及管理模式与之相匹配。而我市目前的农机化格局难适应现代农机化技术的应用,除了土地经营规模小、农作物生产布局紊乱等因素外,农机本身的组织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都低,农机个人拥有、农机具品种单一与农机规模化作业及社会化服务之间显得很不协调。
3.提升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水平
长期以来,人们都将农业机械仅仅视作为一种农业生产工具,在作用和地位上居于从属与次要位置。其实,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有一定的差距。农业机械成为了部分农民谋生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即农机的社会化服务已经发展成农村的一个新兴行业。农机社会化服务本身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如农机组织化程度低、市场化功能弱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强化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来改变和提升。
4.可以促进各项农机化工作顺利开展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牵涉农机化工作的各个方面,不论是农机的日常管理、新农机新技术推广及农机的安全生产监管等,无不与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息息相关。
三、构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思路
构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今后农机化工作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为这是一项复杂、难立竿见影的工作,它不但需要有十分清淅的思路,还需要有十分周密的工作计划及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并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抓出成效。
1.以农机化推广服务机构为龙头,完善农机管理服务网络
一是构建区域性农机管理服务网点,充实和加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队伍,强化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力量;二是建立以农机化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农机销售服务网、区域性农机维修及配件供应中心;同时建立农机化信息服务网络,为广大农民及农机专业户提供农机供求信息,农机作业服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通过建构以农机化服务中为主线的农机销售、配件供应、农机维修及农机信息服务网,从而奠定构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础。
2.以各类农机专业大户为主体,构建农机作业服务网络
传统的小型拖拉机及其他小型农机具相继退出农机田间作业市场,代之以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大中型轮式耕作机、联合收割机及高速机动插秧机等,从事农机田间作业的农机具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如何提高现有农机专业大户组织化程度,提高他们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解决他们单家独户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
3.以农机化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强化各类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之一,是国家对农机支持保护的重要内容。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是农机市场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政府支持和促进农机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由服务与管理两部分构成。农机社会化服务,主要是政府
部门、农机组织和其它社会组织向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以农机生产资料为主的产前服务,以完成生产作业劳动为主的产中服务和以农产品初加工运营为主的产后服务;农机管理,主要是农机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开展对农机销售、作业服务、维修等农机市场的监管、农机户权益的维护等农机执法和管理。
本规划依照农机部门的职能,针对目前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的关键和薄弱环节,重点突出政府在公益性技术服务方面的主导作用,着力解决执法管理方面执法人员水平低,执法手段差的问题;解决农机组织化程度低、服务功能欠缺、结构不合理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创新运行机制,强化服务能力,提高执法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以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依法兴机方略,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省政府《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陕政发[2004]47号)和农业部《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结合我省农机发展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一、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省政府主管领导非常重视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1995年以来,在多次全省农机专业会议上明确要求农机部门大胆尝试、积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产物,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初具规模。目前,在农机技术服务方面,基本形成了以政府农机推广机构为主体,以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多层次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据统计,2005年全省共有县乡农机推广机构95个,推广人员1419人;有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76.77万个,从业人员87.26万人;跨区机收作业服务队就是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的典型代表,其中当年全省共组建跨区机收作业服务队554个,较上年猛增了107个;广泛开展了技术和作业服务,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农机执法管理方面,初步形成了农机管理、监理执法体系,农机执法人员已达人,承担着3部法律法规和10余部部门规章的执法监督任务,为维护行业市场秩序和农民、农机户合法权益履行了职责。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已成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依法治机方略的重要载体。
但是,我省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还很薄弱,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发达地区水平比,还存在许多差距。目前的突出问题是,定位不准确、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完善、服务层次低、运作不规范、运行机制不灵活等。从农机技术服务看,定位上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混淆,政府提供公益性服务的职能没有落到实处;结构上出现断层,一些地方农机技术服务延伸不下去,难以到村到户,特别是多元化的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育滞后,难以满足新阶段农民增收致富的多种需要;功能上手段落后,技术传导能力弱,全省80%左右的乡镇农机机构缺乏工作所需的办公及试验示范设备、机具等,我省目前农机科技成果转化率仅30%—40%,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不足30%(如农机节本增效、保护性耕作技术),远低于我国发达地区的水平。从执法管理看,定位上重行政审批轻监督处罚,监理上重罚轻管,消弱了执法效力;结构上执法主体较为分散,手段差,素质较低,执法效能不高;功能上监管薄弱,只收费少监管的现象多。因此,加大投入、推进改革、改善结构,完善功能、规范运作是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的重要任务,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建成完善的农机市场经济体制至关重要。
(一)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是要普及先进技术,提高农民素质。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农机先进适应技术传导下去,把各项农机服务开展起来,搞好技术引进、试验、示范,进行农机技术信息交流和传播,组织农民农机技术培训教育,有利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提高农机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以抗御市场风险,有利于实现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有利于农机科技成果转化和经济技术信息传递,降低农机生产经营成本,实现节本增效;有利于国家有关政策的宣传和落实;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民在农机结构调整中的多样化需求,带动和促进农机户增收。
(二)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是国家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具体要求
今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要求“积极培育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加强农业发展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搞好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七大体系’建设。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建
设规划,加强政策引导,明确职责分工,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建设步伐。”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属扶持加强之列。去年底下发的《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陕政发[2004]47号)也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三)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
系建设是国家对农业实施支持与保护的重要渠道和改革农机管理方式的切入点
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转变政府的扶持方式,是应对加入WTO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形成更完整更全面更科学的扶持载体,便于更好地实施“绿箱政策”,开辟了政府支持保护农业的又一重要通道。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要求,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符合农机管理方式改革的方向,有利于逐步形成职责明确、运转灵活、有序高效的农机管理体制,避免政府对农机管理的“越位”与“缺位”,更好地发挥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
二、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依法治农方略,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以强化载体为重点,以提升能力为核心,以巩固支撑为根本,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突出公益性技术服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突出农机综合执法,健全农机执法监督网络,逐步形成服务与管理协调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撑,构建适应新阶段农机发展需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为我省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供多形式、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和公正、规范、高效的社会管理。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原则:一要结合区域农业及农机发展特点;二要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农机服务具体需求状况;三要协调农机内部管理、科技、教育培训、推广、安全监督等之间的关系。
2、政府扶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
3、营利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4、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多样化发展的原则。
(三)建设目标
围绕我省种植业、果业、畜牧业三大区域布局规划,在2006年一2010年的建设规划期内,逐步建成一支队伍精干、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装备精良、运转灵活高效,能分别承担农机社会化服务和农机执法职能的服务与管理体系。
——农机服务水平有明显提高。构建起以国家农机推广服务机构为主体,科研教育单位、企业、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广泛参与,上下连贯、分工明确、功能齐全、运行有序、结构开放的基层农机服务网络,成为提供公共性、一般性农机技术服务的有效组织载体,拓宽科技下乡渠道,提高成果转化能力,满足农民对农机服务的多种需求。
——农机公共服务设施有明显改善。农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较大进展,服务功能有较大提升。
——农机组织化程度有较大提高。大力发展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实现40以上的主要农业劳动通过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完成。
——农机执法监督能力有明显增强。建成一支以综合执法为基础、法律法规授权的农机管理、监理、质量监督等专业执法相配套的专职农机执法队伍,执法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执法监督能力进一步增强,依法履行好规范农机市场秩序、保护发展环境、保障农机产品质量及农机安全生产的职责,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三、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重点
要全面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在规划期内,重点实施好四大工程。通过基层农机推广服务网络建设工程,畅通科技下乡渠道,提高成果转化应用和公共服务能力;通过农业执法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依法治农进程,提高农业执法监督能力。
(一)农机推广机构服务功能提升项目
充实、改造,提升县级和区域农机推广机构的服务功能,要以农机项目实施中的技术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形成区域范围内的新型技术扩散网络,开展关键性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通过先进机具的配备、升级,指导农机户进行各项农机生产服务。扶持建设20个县及区域站,完善、建设50个农机化信息工作站,通过信息服务设施和培训场所的建设和完善,增强收集处理农机技术、政策、市场等各类信息的能力和培训能力,使先进的农机技术更快更好地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
(二)农机科技示范基地及科技进村入户建设项目
依托区域或乡镇农机服务机构建成一批标准规范的农机科技示范基地,成为“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基地,农机先进实用技术的培训基地”,形成上联农机科技教育单位和农机生产企业,中间依托农机推广服务机构,下联千家万户的农机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绿色通道,引导结构调整向深度广度进军。规划期内扶持建设50个农机科技示范基地。
同时,在部分有代表性的行政村,选择农机技术员或专业大户,补贴配备一定的设备或新型机具,建设农机科技进村服务点,扩大农机技术发送辐射网络,在农民中培育一大批农机科技应用带头人,形成新的推广力量,沟通推广服务机构与农民联系的“桥梁”,实现农机服务驻村入户。培育10000个农机户。
(三)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及服务网建设项目
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以为主导产品和名特优产品服务为纽带,建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营销服务网,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配建服务场所、农机产品经营网点以及开展信息、培训、仓储、运营服务的必要设施。强化农机专业户市场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农机大户,引导发展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农机中介组织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逐步形成以农机大户为龙头,农机专业户为主体,农机协会与中介、合作服务组织、经纪人为纽带的农机服务产业化新模式。发挥农机专业户在农机作业服务市场中的主体作用,农机专业户达到15万户;发挥农机大户农机作业服务能手和致富标兵的示范带动作用,培育农机大户1万户;因势利导发展以利益为纽带、以自愿互利为原则的各种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把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推动农机规模经营与维护实现农民自身的利益和愿望紧密结合起来,发展农机合作社120个(其中,省级认定和扶持60个),规划期内计划扶持50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销网点,农机专业协会300个,农机中介服务组织700个;加快乡村农机站队改革并提高其服务能力。
(四)农机执法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按照推进执法体制改革的要求,通过项目建设的引导,整合执法力量和执法资源,理顺执法体制,健全专职执法队伍,强化执法手段,提高执法效能,确保农机法律法规得到全面有效实施。
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授权农机管理机构、监理机构行使相关执法职能。规划期内,支持建设10个市级和30个县级(市、区)的农机管理、监理局(站、所)。执法基础设施要突出重点,分类建设。以提高农业综合执法能力;广泛开展农机普法教育和法律咨询活动,更好地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四、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为建设好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体系,发挥建设项目的带动作用,应以体制创新为动力,资金投入为保障,在机制改革上有大的突破。
(一)改革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
要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改革,明确职能定位,完善运行机制,构建新型的县乡村农机技术服务网络。
1、明确基层农机推广服务机构的职能定位
改变目前基层农机管理(推广)机构政、事、企不分的状况,逐步分离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职能。农机推广机构要定位准确,确保公益性职能的履行,逐步退出经营性服务领域。切实例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所赋予职能,承担好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机公共信息服务,农民农机技术培训等公益性职能。分离营利性服务,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实行市场化运作,建立经营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
2、调整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设置
强化县级农机推广服务能力,整合人员力量,充实乡村基层,不断增强县级技术传导能力;改革乡镇(区域)农机管理服务机构,根据本地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要求,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地方财力的实际,选择适宜形式设置乡镇一级农机推广服务机构,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试办服务于几个乡镇的农机推广服务区域站,承担公益服务职能。原有乡镇农机管理服务机构可在国家扶持下逐步改制为农机技术推广、生产经营相结合的经营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逐步理顺管理体制,探索派出管理的新模式。
3、实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聘用制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定员,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实行聘用制。录用人员的考试、考核要体现专业特点,合理安排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比重,大力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农技人员进入基层的农机推广队伍。
4、培育多种形式的农机合作服务组织
发展群众性村级农机服务组织,造就一大批农机技术人才;加强农机各部门之间的联合,推动跨地区、跨专业推广服务机构之间的横向协作;推动多元化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鼓励更多的企业和市场中介组织开展农机服务,推动服务队伍多元化、服务行为社会化、服务形式多样化,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相协调,互为补充、互为依托的农机合作服务新格局。
(二)改革农业行政执法体制
要围绕深化农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农业经济法律制度,改革农业行政执法体制。
1、创新农业执法管理方式
逐步实现农机执法管理“两个相对分开”,即:审查审批职能与监督处罚职能相对分开、监督处罚职能与技术检验职能相对分开。罚没收入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防止以罚代法。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作用,逐步形成行政处罚综合、行政审批集中、检测检验中立三方面职责分明的配套运作机制。
2、实行执法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全面实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执法人员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农机行政执法证》后方可上岗。将专职农机执法人员纳入公务员序列或参照公务员管理。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做到依法办事,公正执法,服务三农。
(三)加大对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改革投入机制
加大资金投入是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保证,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投资引导作用,努力使投资水平有较大提高。
1、明确投资主体。各级政府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投资的主体。对于公益性农机技术服务和农机执法监督,应按《农业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中央“一号文件”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要求,列入财政预算,纳入建设计划,保证设施建设经费和运转经费,并逐年增加。对于经营性部分及农村各类合作服务组织,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从2006年起,每年在各级财政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增量。用于支持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品牌认证、市场营销服务和质量标准制定、会员培训等工作。有关金融机构要重点支持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兴办仓储设施和加工企业。各级农机部门在标准化生产、农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农机产品市场营销及引进新技术、新机具等项目资金中,重点扶持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在项目安排上,也要向运转规范、管理严格的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倾斜。对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从事的农机科技开发和科技推广项目,经过论证和筛选,凡符合条件的,各级科技部门要列入科技专项资金支持范围予以扶持。用于扶持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资金要设立专户,加强管理,实行专款专用。
2、开辟多元化投资渠道
政府农机技术推广项目资金要对社会开放,允许符合条件的各类农机技术推广实体参与申报。鼓励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资投资农业社会化服务设施建设,开辟多元投资渠道,分层次形成配套资金,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3、切实落实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各级税务部门要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的规定,对以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为主的各类经营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服务和劳务所得的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从事农机作业、修理、排灌、病虫害防治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4、发挥投资效益。整合资金资源,调整资金存量,集中力量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步伐。项目实施要先行试点,在试点成熟和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项目安排应引入竞争机制,采取竞投标方式确定扶持对象;项目建设实行责任制,确保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
(三)加强领导,确保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创新的工作,任务艰巨,缺少可借鉴的成功成熟经验,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因此,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起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具体负责机构和工作人员落实到位的组织保障机制和工作机制
见》答记者问
2013-11-28 9:32:10 作者:农机办
10月12日,农业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一经发布,就在农机化系统产生了巨大反响,也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不少地区相继出台了落实《意见》的相关措施。那么,《意见》为何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又将会对农民、农业生产起到何种影响?记者采访了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的有关负责同志,请他们对《意见》进行了深入解读。
中国农机化导报:请介绍一下近年来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总体情况。
农机化管理司:近年来,农机社会化服务表现为四个“持续”,一是服务主体持续壮大,截至2012年底,全国拥有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16.7万个,农机户4192.3万个,农机化中介服务组织0.7万个,农机维修厂及维修点21万个,农机经销企业和经销点9.5万个,农机供油站(点)1.8万个。其中,拥有农机原值5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达到7.8万个;以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为主的农机专业户、农机合作社发展迅速,分别达到519.6万个、3.44万个;二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2012年全国共完成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接近40亿亩,占全国农机化作业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三是服务形式持续创新,农机跨区作业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已由小麦机收拓展到水稻、玉米机收等领域,农机订单作业、承包经营、全程托管等农机服务形式日益完善,区域性农机作业(维修)服务中心、中介信息服务、机具租赁、农机连锁经营等新型农机经营模式不断涌现;四是服务效益持续提高。2012年全国农机化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4779亿元,农机经营服务总利润达到1858亿元,其中农机化作业收入达到4180亿元,是2006年的1.7倍。
中国农机化导报:在农机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的今天,农业部选择在此时出台《意见》有何意义?这是否代表了农业生产赋予了农机社会化服务更加重要的使命?
农机化管理司: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近年来农业连续获得丰收后,在青壮年农业劳动力日益紧缺的趋势下,应该更加重视如何持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继续保证粮食安全等问题。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一方面,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现代物质装备支撑,推动了农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由兼业经营向专业化经营、由分散经营向组织化经营的转变。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整合了劳动力、装备、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既让分散经营的一家一户享受到机械化的便利,也让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解决了劳动生产率的瓶颈难题。
另一方面,“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问题日趋突出,亟待解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留守农村的基本上都是“386199部队”,出现青壮年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现象。而活跃在农村的全国5000多万农机从业人员,大多数是农业生产经营能手,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无疑将成为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主要承担者。例如,长江中下游的油菜种植、新疆的棉花采摘、广西的甘蔗收获,每年都要依赖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够节种、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解决费工、费时、费力问题,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节本增效。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的高低,影响到种植方式和生产成本,决定了农民的种植意愿,回答了“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
《意见》的出台,再次肯定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作用,强调了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是构建“集约化、组织化、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支撑;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是解决农业生产“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重大问题的现实途径;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农机化导报:《意见》的出台对农机社会化服务未来发展趋势有什么具体的引导?
农机化管理司:每一个不同时期和阶段,农业农村发展对农机社会化服务有不同的要求,农业部也根据当前发展状况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趋势进行适当的引导。回顾历史,农业部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进行了三次具体的政策引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始推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改革,允许农民个人或联户购置农业机械,使得农民逐步成为投资和经营农业机械的主体,奠定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基础。农业部高度重视农机社会化服务,1995年在四川省德阳市、2006年在山东省烟台市分别召开了两次会议进行专题部署。1995年的会议提出了农机服务市场化的思路,此后农机跨区作业开始在全国范围兴起;2006年的会议提出了培植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思路,此后农机合作社开始蓬勃发展。
当前,农机社会化服务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如何使其更加科学地发展,为农业生产更好地服务,成了当前重要话题。《意见》的出台是对过去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政策引导的承上启下,着重解决农机社会化服务“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的问题,即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如何科学发展。中国农机化导报:《意见》主要亮点有哪些?
农机化管理司:《意见》明确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发展方向,明确了农机管理部门的保障措施,共有四大亮点:
——首次明确农机社会化服务涵义。农机社会化服务是指农机服务组织、农机户为其他农业生产者提供的机耕、机播、机收、排灌、植保等各类农机作业服务,以及相关的农机维修、供应、中介、租赁等有偿服务的总称。农机社会化服务与农机化公共服务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分别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经营性、公益性的农机化服务,共同构成了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机社会化服务具有“有偿服务”的特征,农机化公共服务具有“公益服务”的属性。两个体系兼容并蓄,形成合力。
——首次明确发展目标。《意见》中提出的发展目标,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益进一步提高,推动农业机械化“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国拥有农机原值5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及农机服务组织的数量、全国农机化经营总收入均比2010年翻一番。发展目标中包含了两个内容,一是对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自身建设提出了发展方向和要求,二是对通过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提出了具体的目标。
——比较系统地明确了工作任务。农机社会化服务主要任务,一是培育新型农机化服务主体,二是构建农机化服务体系,三是完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四是培养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人才。为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解决“该如何干”的问题,有效指导主体进行实际的服务和自身发展。
——进一步明确了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扶持政策、强化发展合力、做好示范引导、改善市场环境,这四项保障措施相互联系,形成体系,致力于为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解决实际困难、创造良好环境、实现良性发展。中国农机化导报:怎样理解《意见》中明确鼓励农机合作社成为“双主体”?
农机化管理司:《意见》明确鼓励一部分具有实力的农机合作社流转承包土地,开展包括粮食烘干、农产品加工等在内的“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项目,成为既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又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积极推动农机服务主体开展横向联合与纵向协作,成立农机合作社联社、股份制作业公司、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农机租赁公司等。
从农机合作社近年来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呈现出三种发展模式和阶段。第一是以机具为合作载体的农机合作社,处在这一发展阶段的合作社多为松散型组织,经常表现为农忙季节联合作业,农闲季节各自为政;第二是以资金为合作纽带的农机合作社,这样的农机合作社以几个主要出资股东为主,决定发展规划,参与分红,其余以技术、机具等入股的社员以按劳分配为主;第三是以土地入股为合作基础的农机合作社,合作社从原有的单纯提供农机服务转型至农机服务、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以构成打造全产业链服务体系。这些新型农机合作社改变了以往松散型的经营模式,使入社的农民共同享受政策和市场的红利。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农机化扶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农机服务社会化、县场化、产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武城县农机部门充分履行职能,工作不断创新,为农机大户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尤其是连续6年实施的农机购置补贴惠民政策,成为发展壮大农机大户的催化剂。据统计,全县100户农机大户中70%以上的都是在近几年添置的大中型拖拉机或联合收割机等农机装备,他们通过跨区作业和开展较大规模的耕、耙、播、收等多项作业服务,并按照县场价格收取作业费用。农机专业服务大户的出现、发展和壮大,提升了全县农机装备、作业水平,加快了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推动了农机服务产业化的进程,为农机化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一、农机专业服务大户的发展现状
近日,我们组织人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农机专业服务大户的专项调查,用近15天的时间,调查收集了53户的基本资料,并重点对10户进行了走访,初步掌握了全县农机专业服务大户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农机大户达211户,其中农机总值在10—20万元的农机户达54户,农机总值在20—50万元的农机户达102多户,农机总值在50万元以上的55户。在这些农机大户中,利用农机从事农田作业、农机运输等服务年纯收入2—3万元的达60多户,年纯收入3—5万元的达40多户,5万元以上的达20多户。其中有75户是以农田作业为主要服务项目,有35户是以运输作业为主要服务项目,还有部分农机户是农忙时从事农田作业,农闲时从事运输,兼营农机配件供应维修、抗旱机械等。如广运街道办梁庄村梁朝顺,1999年投资7.1万元购买了一台上海-50型拖拉机,并配套安装了一台背负式小麦联合收割机,2003年投资7千多元购买了旋耕犁,2006年又投资6.98万元购置了一台双力4LZ-2型小麦联合收割机。2005年参加县农机局组织的跨区作业服务队,到河南收割小麦400多亩,回本地收割小麦700多亩,然后又到河北收割小麦400多亩,共收割小麦1600多亩,毛收入6万多元,去除油料、工人工资、维修等费用,纯收入3.7万多元,秋季旋地700多亩,毛收入1.8万元,纯收入1.1万元,仅靠夏、秋两季农机作业,梁朝顺年纯收入4.8万元。同时还在家中开设便民服务超市,经营农药化肥、农机配件、柴油机油、副食百货、煤气灶具,还与中国邮政联合开办了三农服务站。据核算,梁朝顺的年收入达12万多元。
二、农机专业服务大户的主要特点
1、具有强烈的科技兴机理念。这些大户一般都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基础和一定的农机操作经验,在农业生产中,他们有较强的科技意识,有吸纳新技术的兴趣和能力,关注新式应用技术及机具,重视知识的更新和技能的提高。在本次调查中,认为掌握农机科技、提高操作技能是成功经营农机关键的农机专业服务大户占到93.7%,有62.5%的农机专业服务大户常年订阅农机、农经等科技报纸,掌握最新的科技和县场信息。武城镇庄科村的农机大户于子军在农机发展过程中,自费订阅了《山东农业科技报》、《经济日报农村版》、《山东农机化》等报纸和杂志,从中了解农业生产的知识,学习农机操作的技能,掌握农机作业的市场信息。通过学习,他自己能熟练掌握机械性能,操作起来得心应手,出现的故障自己解决。在所调查的大户中有90%以上都参加县农机部门举办的农机培训班,还有70%以上的获得了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农机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
2、具有坚定的依机致富信念。大部分农机专业服务大户都有在集体机耕队、农机站的工作历史,有较长的农机工作经历,对农机工作有很深厚的感情,年龄较小的农机专业服务大户,也都有一个农机专业背景或农机成长环境,普遍认为投资农机风险小、收效稳、见效快,经过几年的经营实践,得到了实惠,更坚定了他们依靠农机致富的信
念。
3、具有优秀的服务农民的品质。在农机服务中他们始终坚持“用户至上,信誉第一,诚信为本”的原则,尽力满足群众的要求,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信奉的是“要讲信用、讲质量,不能昧着良心挣乡亲们的血汗钱”。农田作业前,他们总要认真检修机械,保证机械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作业;农田作业时,他们认真负责,从不敷衍,对作业质量要求十分严格,不管是只有几亩地的小活,还是几十亩地的大活,对待每一块地都非常讲究作业质量。对待特困户等特殊人群,他们中不少人总是伸出援助之手,低偿甚至无偿提供服务。正是靠着这些过硬的服务质量,他们的信誉度逐年提高,许多种田大户成了他的“回头客”。
三、农机大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武城县农机作业大户目前尚处在发展阶段,还面临诸多问题:
一是组织化程度不高,信息来源少。部分乡镇未成立以农机大户为主体组成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良好的运行机制,作业信息不畅,规模作用发挥不够,使农机大户仍停留在各自为阵、孤军作战的松散环境中,农机具闲置现象比较普遍,农机大户的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文化水平偏低,应用能力差。绝大多数农机大户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吸收消化农机新装备的能力得到很大限制,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急需观念更新和技能培训。
三是发展极不均衡,行业差距大。乡镇之间农机大户发展不均衡。固定资产超过20万元以上的9户和年纯收入在5-10万元的27户中,武城镇22户农机作业大户中分别有5户和11户,所占比例为25%和40%,而有的乡镇则是空白;农机大户的农机装备结构发展不均衡,即传统农业的耕整、收脱等田间作业的常规机具多,围绕设施农业、特色农产品基地、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新型实用机具少。
四、加快农机专业服务大户发展对策和建议
1、统一思想认识,牢固确立农机专业服务大户的主体地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机专业服务大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致富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农机专业服务大户,通过自身使用新机具所带来的可观的经济效益,在与其生活在本乡本土的农机户或农户中现身说法,具有很强的可信度、说服力和影响力,能够影响本区域的农民用机购机,促进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普及,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走上依机致富的道路。二是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农机专业服务大户,通过专业化的农机服务,可以有效解决一家一户发展农机难的矛盾;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能够帮助更多的农民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使农民长期承受面朝黄土背对青天的境况得到根本改观。三是城乡统筹战略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农机专业服务大户的发展,不仅能使农民靠经营农机走上致富的道路,过上富裕的生活,而且能推动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的提高,推动城乡统筹战略的实施,在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改变农业的生产方式和农民的生活方式,缩小工农和城乡差别等方面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四是基层服务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作用。农机部门开展调查研究,可以找农机专业服务大户,因为从中调查了解情况较真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农机部门推广农机新技术,可以找农机专业服务大户,因为他们机械设备多,科技意识强,成功率高,推广工作会顺利完成;农机部门抓农机管理,提高农机作业质量,也可以找农机专业服务大户,因为他们机车多,作业面积大,影响面大,他们的工作可带动一大片,推动整体工作向前发展。尤其是在当前,将农机专业服务大户作为乡镇农机服务体系的延伸和补充,甚至视为农机化事业的基层单位,有利于农机化工作在基层的落实。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农机专业服务大户的认识,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引导一些农机专业服务大户以及在此基础上组建的各类农机服务组织,支持和帮助他们“做大做强”农业机械化产业,让他们逐步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2、建立扶持机制。在政策上,应继续对农机大户购买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给予补贴,并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在资金上,金融信贷机构应扶持农机大户,让农机大户与国有和私营工商业一样,有享受信贷的平等资格,允许他们用自己的资产作抵押,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同时,针对国家提倡和鼓励发展的农业新技术、新机型和作业项目,制订对农机大户的低息或贴息贷款政策;在技术上,农机管理部门要与农机大户建立长期帮扶关系,主动开展技术
咨询服务,及时了解他们的生产经营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农机作业中的实际问题,拓宽农机服务领域,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3、突出培育重点。鼓励那些在当地农民中有一定的威望、热心于农机化事业、乐于带领群众致富的人员踏上依靠农机致富的道路,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鼓励有条件的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成为农机专业服务大户,促使更多的农机户成为当地依靠农业机械发家致富的带头人;鼓励具有一定机械操作技能的机手特别是拖拉机手拓展农机领域,增加更多品种的农业机械;同时鼓励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村知识青年使用农业机械,不断提升农机专业服务大户的整体水平,确保农机事业后继有人。
4、完善信息服务。重视信息宣传,为全县农机大户打造实用的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农机信息网站、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定期向农机大户发布农机新机具信息、农机作业信息、农机维权信息。
5、启动培训工程。按照上级的总体部署,尽快拿出培训计划和方案,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短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对农机大户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大户素质。
近年来, 随着东莞市农机化工作的不断发展, 生产、加工、销售、农机社会化服务等各方对相关信息交流、沟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市农机管理部门看到这一需求, 决定由市农机监理所牵头, 成立市农机协会, 通过这一民间组织机构, 为东莞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销售方等广大农机人建立一个资源高度整合、共享的信息服务平台, 一个加强沟通的桥梁与纽带。
目前东莞市农机协会共设有5 7个成员单位, 1 7个理事单位, 市农机监理所所长谭东强被选为协会会长。协会成立大会上颁发了会长、副会长单位牌匾。
1. 建设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的意义和模式
1.1建设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的意义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集中资源优势、降低成本、提高农业效益的有效途径。为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要做到合理调整农机化发展的区域布局,因地制宜,突出地方优势,形成区域发展特色。区域农机化服务中心是针对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本着以优势农产品的发展提供服务的目的而建立的,所以在当地有广泛的农机作业市场,使机手作业有保障,效益高。同時,可以有效地避免农民对农机的盲目投入、重复建设等造成的浪费。
1.2建设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的模式
区域农机服务中心的建设,可以采取国家投入为辅,农机联合体和农机大户等其他经济实体广泛加入的形式。在组织形态、经营模式、组织规模等方面通过市场运作,优化资金、技术、设备和组织结构。利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现有的农机作业,使农机服务组织形态在结构调整中发生深刻的、本质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产权清晰、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股份合作制农机作业合作组织。实行对农机具的统一管理和指挥,统一作业质量和验收标准,统一作业收费和结算,统一保养,统一油料供应等。
2.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机作业服务队的发展
2.1农机作业服务队的现状 目前,个体的、功能单一的农机户较多,而有规模、上档次的农机大户或服务组织较少。
2.2农机作业服务队的发展可行性如今农民种植粮食作物往往需要联系多个机手,耗时耗工,耽误农时。同时,机手频繁地在作业区间转移增加了作业成本。如果有这样一个队伍,拥有足够的拖拉机和配套农机具,可以一次性完成旋耕→播种或机械收获→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粉碎)→播种等作业,相信可以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认可,因此发展农机作业服务队的前景十分可观。
2.3农机作业服务队的发展模式各级农机部门要加大对农机大户的扶持和引导力度,引导他们采取规模化生产的模式,成立专业服务组织,同时为其提供信息服务和相关技术支持,对于他们的作业质量予以监督,创建出一些品牌农机作业服务队,从而实现农机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减少机具的重复购置,节省投资,并逐步把一家一户的单一经营模式转变为集团化、规模化生产,形成耕、耙、播、收一条龙的机械化生产模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农机具的使用利用率,增加农机手的收入,而且可以降低作业成本,使得收费较为合理,从而降低了广大农民生产成本。更为重要的是,使大多数无力投资大型农业机械的农民也能享受现代化农业生产工具带来的便利,完成农业生产,把农民从土地劳作中解放出来。
3.拓展和调整农机服务范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要求相关部门不断拓宽农机服务领域和区域,按照种植业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规划的要求,着力于农机装备结构调整布局和农机科技水平的创新,组织好机械化生产和加工。比如城郊地区具有技术、经济、人才、市场的优势,农机化的发展就要适应城郊型农业的特点,重点搞好菜篮子工程、设施农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产品贮运、果木花卉的机械化生产等项目。在确保农业机械总量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改变动力机械多、作业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械少的现状;改变小型农机多、大中型农机少的现状,从而提高作业效率和加快作业进度;调整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他各业生产所需机械的比例,搞好农业机械的选型、配套和组合,走量效并重、协调发展的路子,推动林、牧、副、渔业机械全面发展。
关于深化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季梅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09期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要高度重视为老人服务的工作,形成居家养老为基本、社区设施养老、家庭互相帮助养老和公益慈善服务为补充的基本模式,对经济困难、体弱多病和缺少家庭照料的老年朋友提供低偿、有偿及市场化服务,选项功能配套合理、广泛覆盖多个层次、全方位的区域性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关键词】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调查与思考
一、由单一化的物质供给转变为多样化、层次化
精神关注,服务内容日趋多样化服务项目划分为两大类:“社会福利性及公益慈善性服务”既是老龄工作体系方面的保留项目,也是需要在创建中不断创新开拓的新领域新思路,与养老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成分相互互助、互相补充。主要的是街道、社区依托国家福利设施组织的便民互助养老服务,老年协会组织的自助互助,辖区单位的参与共驻共建的服务等形式。有偿和市场化服务是创建活动重点的方向,也是传统养的老体系中所没有的领域,包括日托照料方面、互助托养、护理陪伴方面、入户照料、代购代买方面、卫生清整等劳动有偿的服务方面。这些服务项目可以由家政服务公司有偿提供或由辖区内商业网点提供的有偿服务。所有需求信息请专业的“居家养老管理员”及时反馈分流并联系落实。
二、由服务传统救济对象转变为全体老年人,坚持“保重点、广覆盖”的政策原则,服务对象的日趋公众化,将服务视野放宽到所有老年人,将经济困难、年老的体弱的、缺少照料的家庭困难的老人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按照困难的程度、一对一建档设卡确定补贴的额度,以配餐自选的方式,提供服务多样化项目,困难不困,孤独不孤;对于突然发生事故、生活确实有困难的老人实施动态式救助,使其享受雪中送炭的及时服务,确保度过难关、欢度晚年;对于其他的老年人,按照政策方面提供的和正常享有的福利性和公益性服务,在另一方面,加快培育发展老年消费品市场开发,建立健全老年服务的信息反馈平台,依照市场机制因人而异的、因需而定的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由传统家庭养老为主转变为家庭、政府、社会全方位的新型养老方式
服务模式日趋多元化在传统养老服务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创新。一方面,积极扶持机构养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形成了机构养老以外的4种居家养老模式:一是依托社会组织开展政府补贴入户养老服务。把最需要社会扶助的经济困难、重病失能、高龄体弱、空巢独居等困难老人列为重点服务对象,每月享受补贴服务;二是依托服务设施开展日间照料养老服务。建起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均具备文化教育、娱乐健身、龙源期刊网 http://.cn
心理疏导、餐饮服务等基本项目和理发、修脚、保健、按摩等特需项目;三是依托呼叫中心开展应急养老服务。为了更好地解除空巢老人、失能老人的后顾之忧,建成养老呼叫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无忧服务。这种模式,有效发挥了养老机构的专业特长优势,并能吸纳有爱心的志愿者广泛参与,共同为周边老人,特别是失能、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照护、医疗保健、配餐就餐、心理慰藉等服务。
四、由政府全程包办转变为政府、市场、社会全面联动
促进参与主体化、多样化、养老服务社会化,不仅是政府部门的职责,而且更需要全社会各方利益群体广泛地关注,必须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基本方针,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形成全方位、广覆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社会化运行机制。一是发挥党政主导作用。将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纳入到地区发展规划中同步实施,纳入到重点政务目标、民心工程中同步督查落实,纳入到政府财政预算和创建和谐社区建设总体的规划中。通过政策引导,逐年增加政府投入,积极争取不同群体的支持,同时确保养老专项资金用得准花得值,保证老人合法的权益,形成较为规范的、区域性的养老服务格局。二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保证养老服务的质量,推进养老服务的市场化运动和产业化运作,已嫁接改造之经验,及时组建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中心,让政府买单。在原来“委托代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手段;通过衔接下岗职工再就业,形成了一支综合素质高养老服务优秀的老管理员专职服务队伍,将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与志愿助老服务二者结合在一起;通过项目管理方式协作与商业网点联合开展收费性服务,创造一条通过社会平台履行政府职能的探索之路。三是发挥社会不同利益的群体参与热情,彻底改变由原来政府和福利机构包办养老事业的格局,采取了民办公助的方法,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实施养老服务;为老年人积极参与养老服务社会化创造良好的平台,借助老年人协会的作用,积极倡导老年人与老年人之间,互助互帮、相互支持,不断拓展老年人群体文化生活阵地,精心培育和开拓老年消费产品市场,让更多老年人逐渐转变更新旧观念旧理念,主动走出家门,融入到群体社区、居委会和社会大家庭中,让养老服务覆盖全人类。
五、结论
养老设施建设问题关系民计民生,关系千家万户,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注重聚集社会力量、吸收引进民间资本兴办养老事业。政府进一步完善兴建养老设施的投资鼓励政策、运营税费的优惠政策、服务队伍的奖励政策,通过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投资养老设施建设,兴办养老服务事业,完善服务功能,扩大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水平,让更多的生活在社区的老年人享受日间照料养老服务的实惠。
参考文献:
服务业作为除了工业和农业以外的产业集合,不仅为生产领域提供各种服务,还为满足人们生活中的需求提供服务;同时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框架思路,进而营造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诚信友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环境,而服务行业的待遇问题也一直是比较引人关注的一个问题,服务行业薪酬待遇的好坏直接的影响到服务的满意度。服务的高低也直接反应了一个城市发展的好坏,我市美特好超市本的做大做强的方针,在我市遍地开店,在这样一个物价上涨的今天,薪酬待遇能否随着美特好的装大而上升,成为笔者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此,笔者对薪酬满意度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单位
山西美特好连锁超市
二、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在我市从事基础服务行业人员,对于付出与收入是否成正比等薪酬满意度的调查
三、调查对象
美特好超市工作人员
四、调查目的1.掌握基础服务行业人员对于薪酬的基本要求
2.了解是否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
3.对现在岗位以及薪酬是否满意
五、调查时间
2012年2月2日—2012年2月5日
六、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太原市美特好连锁超市随机选择门店工作人员当场发卷填写,并收回的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40份,回收率达80%
七、调查结果
(一)工资薪金低
在调查中我发现有90%以上的员工工资都在1200-2000元之间,而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员工工资并不是同比增长的,这导致他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据我调查所知,有大约60%的员工感觉到维持生活比较吃力,只有低于10%的员工认为他们的月工资足够维持生活。在这里要注意,员工工资和工龄是没关系的,只和岗位有关系,岗位高了,工资才会提升,由于这个原因,使得多数员工无法集中精力在服务上,从而降低了服务质量。
(二)奖金补助少
在我影响中,服务行业的工资也许不是很高,但福利至少好,毕竟卖的好,拿的多嘛,但对于我的问题,很多员工都是苦笑,每3个月进行一次绩效考核,但即使最多也只能拿1200元,合下来每月400元,而已这还是完成任务并且没有指标超标的情况下,才能拿到。最后我统计了一下,有60%的员工称他们根本没有拿过奖金和补助,40%的员工称他们只拿到了几百元的补助。
(三)医保问题
医疗保险对于在超市的员工来说很重要,超市的员工这个行业有很多的职业病,一旦生病住院,那昂贵的医药费用是普通的教师难以承担的。在调查中有大约60%的员工对医保满意,有40%的则表示不满意,他们感到生病时仍然承担了比较多的费用。
八、调查总结
经过这一次调查,我感触颇多。原来超市员工并不是我们表面看上去的干的多挣的多,默默服务在社会最基层的超市员工们,在生活的压力下,一样显的如此的软弱无力,我也希望企业领导能解决这些问题,毕竟,社会服务行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适当提高员工们各方面的待遇,他们才会更加努力的工作。
附
对太原市薪酬满意度调查问卷
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本次调查,请您认真如实的填写。
调查时间:2012年2月2日—2012年2月5日
1、请问您的年龄:
A.18~25 B.25~30 C.30~40 D.40~50 E.50~60 F.60以上
2、性别:
A.男 B.女
3、从事服务行业的历史:
A.一年以下 B.1~2年 C.2~3年 D.4年以上
4、您从事服务行业的目的A.离家近,方便照顾家B.打发时间,等待好工作 C.喜欢从事服务行业
5、您是否从事过服务行业
A.从事过B.没有
6、您是否了解服务行业
A.了解B.知道一点C不了解
7、不准备长期从事服务行业的原因
A.工资待遇差B没有升职前途C.本来就是过渡一下
8、影响您在各服务行业之间选择的原因
A.工资待遇B绩效奖金C.企业文化D.管理制度
9、您对目前的薪金待遇,奖金政策是否满意
A.满意B基本满意C不满意
10、的劳动付出与收入是否成正比
A.是B不是 C给多钱干多少货
11、您是否考虑长期从事服务行业
【农机维修服务协会社会化服务调查】推荐阅读:
盐源县农机产品及维修质量问题06-21
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章程06-28
农机服务中心管理制度11-18
成武县农机安全生产情况调查06-25
苍山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07-23
鱼台县农机局三夏农机工作情况汇报07-10
农机的总结11-24
便民维修服务记录05-27
设备维修服务方案06-17
农机培训教材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