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通用8篇)
(1)文化的含义(P6):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文化的形式(P8):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P10)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在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另一方面文化又能够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具体表现在: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所起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表现在:一方面,科学技术、教育、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把握。从国内来说,人们为了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从国际来说,只有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才能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3、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文化竞争力(P11)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七大修改)
(2)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①从物质生活方面来看,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抵御外来文化侵略,保证文化安全;有利于增加经济收入,改善人们的消费结构,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②从精神生活方面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生产大量的健康向上、无愧于时代的精神产品和精神财富,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又能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可以从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从文化对人、对社会影响来分析)4、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P13—21)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构建完形的过程, 也就是顿悟的过程。根据格式塔的认知理论, 考试中问题的解决, 实质就是从一个已有的完形走向一个新的完形的过程, 即“顿悟”过程。在高三政治复习课中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完形结构图, 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知识, 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政治教材中的每一个模块、每一个单元、每一节课、每一个框题都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 即完形, 有利于对学生迁移和盘活基础知识, 促进学生顿悟,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材编排结构的完形建构模式
教材编排结构的完形构建模式是根据教材的单元、课、章、节、框题、主干知识的逻辑编排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它的特点是脉络清晰, 层次分明, 能直观地展现知识的整体性, 同时突出核心知识, 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这种构建方法学生很容易掌握, 而且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建构知识体系的方法, 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编排结构的完形构建模式在高考题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绝大多数高考主观题可应用此种完形结构图进行解题。以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为例, 其完形结构图为:
如2011年广东省高考文综36题第三问:结合材料三,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 简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国际形势。考生可调出“当代国际社会”的完形结构图, 根据问题所提到的“有利和不利的国际形势”, 就能迅速锁定“国际形势”的内容。有利的国际形势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概括以上三点为: 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再运用对立统一的矛盾分析原则可写出不利的国际形势。再如, 2010年广东省高考文综37题第二问:结合材料二, 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观”为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内容, 其完形结构图为:
考生只要调出“发展观”的完形结构图, 准确提取这些有效信息点, 根据材料二的有效信息点进行一一对应分析, 即可完整写出答案。
二、行为主体的完形建构模式
行为主体的完形建构模式是指以行为主体为基点, 一般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进行建构, 即行为主体的性质、行为依据、如何行为。此种建构模式是教材编排结构的完形建构模式的重要补充, 可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较为见。经济生活的行为主体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为个人, 包括消费者、劳动者、经营者、投资者、纳税人;第二种类型为企业, 可分为公司、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等;第三种类型为政府 (国家) 。政治生活的行为主体主要有公民 (人民) 、政府、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政协、主权国家、国际组织等。当然并不是每一个行为主体都具有完整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的内容, 只要立足教材进行建构即可。
行为主体完形建构模式在高考题中以政治生活应用最为普遍。以政治生活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为例, 本课最主要的行为主体为中国共产党, 其完形结构图为:
如2013年广东省高考文综第36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一, 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党的知识, 谈谈党为什么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此问要考核党的行为依据, 但问的不是党为人民谋利益的依据, 而是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依据, 即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当家作主) , 由党“掌权” (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的理论依据和意义。据以上党的行为主体完形结构图, 结合问题, 考生可迅速从国家性质、党的性质宗旨, 党的地位、党的执政理念、党这样做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 从而可写出较完整的答案要点。
三、核心问题的完形建构模式
此种建构模式以核心问题为基点, 将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及热点串联起来, 形成一个以此核心问题为中心的知识系统的过程。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内在性质有所顿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就可以避免与这一问题情境不相干的大量随机的、盲目的行动, 而且有利于把学习所得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核心问题的完形建构模式可以使知识更具有实用性, 解决实际问题更加高效。例如经济生活的四个单元, 每个单元都阐述了若干核心问题, 第一单元围绕着货币、价格、消费 (扩大内需) 三个核心问题展开;第二单元主要讲了生产、企业、就业、投资理财四个核心问题;第三单元主要讲了分配、公平、财政三个核心问题;第四单元主要阐述了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四个核心问题。在构建核心问题的完形结构时, 注意不要局限于某一课、某一单元, 而是要立足整个模块, 对与此核心问题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合。
核心问题的完形建构模式在高考解题中应用是较为普遍的。以第三单元的公平为例, 其完形建构图如下:
如2010年广东省高考文综第36题第一问。
材料一:以《珠江三 角洲地区 改革发展 规划纲要 (2008—2020年) 》的颁行为契机, 广东省政府2009年以来相继编制了促进粤东、粤西、粤北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整个规划、指导意见体系的推行, 体现出广东省政府的施政更注重于地区差异的缩小, 更注重于加强财政投放以促进民生的改善, 更注重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更注重于发挥好政府在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中的作用。
(1) 结合材料一, 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公平和财政职能等知识, 说明广东省政府施政内容的理论依据。
由问题中的关键词“社会公平和财政职能”“施政内容的理论依据”, 结合材料一的四个“更注重”的分析, 可快速确定此问的实质是考核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政府维护公平的措施的理论依据。公平是第三单元的核心问题, 也是具有长效性的热点问题, 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公平”进行详细的归纳整合, 形成“公平”的完形建构图。考生如能顺利快速调出“公平”问题的完形建构图, 此题就会迎刃而解。
高考政治复习中知识体系的完形建构是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培养和提高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以上只是探讨了三种常用而典型的知识体系完形建构的模式及其在高考政治主观题中的应用, 而实际上,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 建构知识体系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在知识体系的完形建构中, 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完形建构图应注意力求简单明了, 抓住关键句和关键词;第二, 完形结构图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要在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解题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第三, 应注重完形结构图的实效性。完形结构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 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顿悟, 从而为在高考中快速解题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鹏, 潘光花, 高峰强.经验的完形——格式塔心理学派[M].济南:山东出版社, 2009.
[2]王惠芝.却顾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浅议政治学科知识框架建构的模式[J].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9 (9) .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构建完形的过程,也就是顿悟的过程。根据格式塔的认知理论,考试中问题的解决,实质就是从一个已有的完形走向一个新的完形的过程,即“顿悟”过程。在高三政治复习课中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完形结构图,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知识,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政治教材中的每一个模块、每一个单元、每一节课、每一个框题都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即完形,有利于对学生迁移和盘活基础知识,促进学生顿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材编排结构的完形建构模式
教材编排结构的完形构建模式是根据教材的单元、课、章、节、框题、主干知识的逻辑编排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它的特点是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能直观地展现知识的整体性,同时突出核心知识,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这种构建方法学生很容易掌握,而且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建构知识体系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编排结构的完形构建模式在高考题中的应用最为广泛,绝大多数高考主观题可应用此种完形结构图进行解题。以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为例,其完形结构图为:
如2011年广东省高考文综36题第三问: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简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国际形势。考生可调出“当代国际社会”的完形结构图,根据问题所提到的“有利和不利的国际形势”,就能迅速锁定“国际形势”的内容。有利的国际形势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概括以上三点为:国际形势总体稳定,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再运用对立统一的矛盾分析原则可写出不利的国际形势。再如,2010年广东省高考文综37题第二问: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观”为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内容,其完形结构图为:
发展观
发展具有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发展的途径与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
考生只要调出“发展观”的完形结构图,准确提取这些有效信息点,根据材料二的有效信息点进行一一对应分析,即可完整写出答案。
二、行为主体的完形建构模式
行为主体的完形建构模式是指以行为主体为基点,一般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进行建构,即行为主体的性质、行为依据、如何行为。此种建构模式是教材编排结构的完形建构模式的重要补充,可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较为见。经济生活的行为主体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个人,包括消费者、劳动者、经营者、投资者、纳税人;第二种类型为企业,可分为公司、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等;第三种类型为政府(国家)。政治生活的行为主体主要有公民(人民)、政府、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政协、主权国家、国际组织等。当然并不是每一个行为主体都具有完整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的内容,只要立足教材进行建构即可。
行为主体完形建构模式在高考题中以政治生活应用最为普遍。以政治生活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为例,本课最主要的行为主体为中国共产党,其完形结构图为:
如2013年广东省高考文综第36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党的知识,谈谈党为什么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此问要考核党的行为依据,但问的不是党为人民谋利益的依据,而是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依据,即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由党“掌权”(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理论依据和意义。据以上党的行为主体完形结构图,结合问题,考生可迅速从国家性质、党的性质宗旨,党的地位、党的执政理念、党这样做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从而可写出较完整的答案要点。
三、核心问题的完形建构模式
此种建构模式以核心问题为基点,将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及热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以此核心问题为中心的知识系统的过程。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内在性质有所顿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可以避免与这一问题情境不相干的大量随机的、盲目的行动,而且有利于把学习所得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核心问题的完形建构模式可以使知识更具有实用性,解决实际问题更加高效。例如经济生活的四个单元,每个单元都阐述了若干核心问题,第一单元围绕着货币、价格、消费(扩大内需)三个核心问题展开;第二单元主要讲了生产、企业、就业、投资理财四个核心问题;第三单元主要讲了分配、公平、财政三个核心问题;第四单元主要阐述了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四个核心问题。在构建核心问题的完形结构时,注意不要局限于某一课、某一单元,而是要立足整个模块,对与此核心问题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合。
核心问题的完形建构模式在高考解题中应用是较为普遍的。以第三单元的公平为例,其完形建构图如下:
如2010年广东省高考文综第36题第一问。
材料一: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颁行为契机,广东省政府2009年以来相继编制了促进粤东、粤西、粤北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整个规划、指导意见体系的推行,体现出广东省政府的施政更注重于地区差异的缩小,更注重于加强财政投放以促进民生的改善,更注重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更注重于发挥好政府在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中的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公平和财政职能等知识,说明广东省政府施政内容的理论依据。
由问题中的关键词“社会公平和财政职能”“施政内容的理论依据”,结合材料一的四个“更注重”的分析,可快速确定此问的实质是考核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政府维护公平的措施的理论依据。公平是第三单元的核心问题,也是具有长效性的热点问题,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公平”进行详细的归纳整合,形成“公平”的完形建构图。考生如能顺利快速调出“公平”问题的完形建构图,此题就会迎刃而解。
高考政治复习中知识体系的完形建构是提高学生复习效率,培养和提高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以上只是探讨了三种常用而典型的知识体系完形建构的模式及其在高考政治主观题中的应用,而实际上,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建构知识体系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在知识体系的完形建构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完形建构图应注意力求简单明了,抓住关键句和关键词;第二,完形结构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在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解题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第三,应注重完形结构图的实效性。完形结构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顿悟,从而为在高考中快速解题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鹏,潘光花,高峰强.经验的完形——格式塔心理学派[M].济南:山东出版社,2009.
[2]王惠芝.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浅议政治学科知识框架建构的模式[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9).
[3]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广东省高考文科试题分析(2012年版)[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
注:本文系“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立项课题”研究成果。
一、史实(选择)
1、马克思说法:
c)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d)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
e)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2、列宁的说法:列宁第一次把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成为社会主义,同时把社会主义又分为初级形式的和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
3、-把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
(1)不发达社会主义
(2)比较发达社会主义
4、1979年9月叶剑英初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幼年时期。
5、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
6、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7、党的十五大第一次阐述了党的初级阶段的系统纲领。
二、理论题
1、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其中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为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破除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提出的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
(2)之所以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因为: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社会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第二,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因为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为了消灭剥削,防止两极分化,这只有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做到。
第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动力是改革开放。
3、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直接动力?(简答)
答:
(1)、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直接动力。
(2)、所谓改革就是在一个社会制度内部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他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反应,这种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完全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来解决的。
(3)、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质也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第二次革命有两层含义,其一,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1956年的三大改造来说,他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的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方面,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的方面,以促进生产的发展,其二,社会主义改革不是以发展生产力为目标,进行的全面改革。其三,社会主义的改革从它的广泛和深刻性方面来说,也是一次全面的改革,并引起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
4、简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
(1)改革发展稳定是一个辩证的有机整体,不能将他们机械一割裂。
(2)三者关系是,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破除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提出的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
《2》之所以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因为: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社会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第二,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因为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为了消灭剥削,防止两极分化,这只有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做到。
第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动力是改革开放。
4、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直接动力?(简答)
答:
(1)、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直接动力。
(2)、所谓改革就是在一个社会制度内部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他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反应,这种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完全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来解决的。
(3)、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质也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第二次革命有两层含义,其一,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1956年的三大改造来说,他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的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方面,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的方面,以促进生产的发展,其二,社会主义改革不是以发展生产力为目标,进行的全面改革。其三,社会主义的改革从它的广泛和深刻性方面来说,也是一次全面的改革,并引起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
5、简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
(1)改革发展稳定是一个辩证的有机整体,不能将他们机械一割裂。
1.材料1:消费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使用数量巨大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程度十分惊人。为此,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按照该通知的精神,2008年6月1日开始,我国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材料2:2008年6月6日,在“限塑令”实施5天后,某市记者发现大型商场落实得比较好,但小型市场,如菜市场,大多数摊店还提供免费超薄塑料袋,有红、蓝、绿、白四种。其中,一位水果摊贩向记者诉苦说:“很多顾客买东西时,几毛钱都要争半天,如果塑料袋再收钱,要影响生意;其次,像樱桃等,只能用袋子装,而顾客自带袋子的比较少,我们不给袋子怎么办?”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1,从矛盾力量不平衡的角度,阐述国务院颁布《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的哲学依据。(6分)
(2)根据材料2,阐述面对“限塑令”带来的不便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11分)
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黎明前的黑暗
一年轻人执着地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但许多人都不理解他,因为他一直拿不出令人信服的东西来证明自己。可是他却不以为然。人们惊诧于他那天真般的决定,他却说;“黎明前的黑暗,在充满信念的人眼中,与白昼何异!” 没有人知道他眼前的黑暗是否真的会变为白昼,但是,有一点却是人们无法否认的——他的眼中其实早已没有了黑暗。一个人,已经看到了“光明”,此时,再来讨论他眼前的黑暗,反而成为某种“无稽之谈”。
(1)材料主要体现了该年轻人怎样的哲学思维方法,并加以说明。(5分)
(2)用所学哲学知识,联系材料,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谈如何对待挫折与失败。(12分)
3.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某企业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化“危”为“机”,实现了新的发展。该企业把自己的成功秘笈概括为四条:一是解放思想,鼓足干劲,发挥人的创造能力;二是以敏锐眼光抓住政策带来的契机,把机遇变成实实在在的商机;三是凭借拥有的过硬的自主研发能力,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四是调整产品结构,推进企业生产转型升级。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回答:
(1)化“危”为“机”蕴涵着唯物辩证法的哪些观点?(6分)(2)该企业是如何化“危”为“机”,实现新的发展的?(11分)
4.材料: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国家提倡大学生实行自主创业,然后在创业中出现"100人创业,95人死掉或受伤,只少数人可以摇摇晃晃地走过去”是大学生创业的真实写照。正是由于成功率不高,大学生创业广受争议。对大学生而言,自主创业的进取精神令人钦佩,即使失败,这段经历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大学生在创业时,要有足够的“杭击打”能力,要做好承受失败和挫折的准备;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忽略了书本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好高鹜远,眼高手低.或者一味地抛弃过去人们创业中的经验,盲目求新、求异。或者一味地信赖于人们过去的经验走不出传统的圈子。因而出现创业不创新,创业难成功的局面。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1)运用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分析,大学生创业为什么容易遭遇失败和挫折?(8分)(2)请从创新观的角度出发,提出大学生创业成功需要注意的问题。(9分)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有这么一个县:2007年,它的GDP达到21.9亿元,比2000年翻了近一番;财政收入达到2.4亿多元,比2004年增长4倍。这个县不仅是全省商品粮、优质肉猪和肉牛基地县,而且还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材料2:据有关媒体最近透露,该县的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是牺牲了资源,无证采矿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资源也遭到毁灭性破坏;二是牺牲了环境,就是“山挖空了,地挖陷了,水挖断了。”过去喝山泉水,现在出现人畜饮水困难;三是牺牲了社会和谐,个体老板、干部与农民收入的比例是100:10:1,群众不满;四是牺牲了公共事业,教育的投入不足让许多到城里上学的农村小孩,只能校外租房;五是牺牲了治安稳定,信访案件与刑事案件攀升,结案率却不足30%。
材料3: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发展应该也有好坏和真假之分,区分标准就是科学发展观。只有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才是真正值得赞美的发展。让百姓得到实惠、让百姓满意,是发展的根本。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
1、材料2,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哲理分析该县发展的局限性(10分)。(2)结合材料3,运用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论述发展如何以人为本?(7分)。6.阅读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30年巨变不是结束,改革开放大潮又起
一个国家的发展,只有从世界和时代的坐标上去认识,才能准确把握。1978年,法国戴高乐机场一小时起落60架飞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一小时起落2架。2008年,北京首都机场一小时可起降飞机超过124架,中国实现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同样程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
一个社会的变革,只有源于人民群众的共同呼声,才有生机活力。人民群众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创造伟力,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幸福,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我们也要看到,改革开放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我们不能因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而否定改革开放。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问题:上述材料蕴涵什么哲学道理?
7.材料1:2008年9月15日,美国华尔街再次爆出令人吃惊的消息: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因为收购谈判“流产”而面临破产,次贷危机一发不可收拾,致使华尔街主要金融机构或者倒闭,或者被接管,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金融危机迅速向世界各地蔓延。实际上,2005年后,美国的个人储蓄是负增长,但经济发展还很快,个人生活也大为改善,靠的是借债。截至目前为止,美国市场上的抵押贷款总额已达到12万亿美元。美国人的人生哲学:“花明天的钱,享受举债消费的生活方式”。以过度消费来刺激市场,造成虚假繁荣,一旦潜伏在虚假繁荣中的各种泡沫破灭,立刻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许多经济学家经过仔细分析指出:美国这次金融危机不是偶然的,是制度缺陷造成的,是违反客观规律的必然结果 材料2: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影响力来看,中国A股市场无疑成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最大牺牲品。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A股市场短期跌幅巨大,达到70%。但美次贷危机的爆发对于新兴A股市场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这场全球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中我们清醒认识到:要实现中国资本市场跨越式发展,就应该抓住机遇、兴利除弊,以创新思维,建立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及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的政策制度。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1)结合材料1说明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以及如何从根本上有效解决金融危机问题。(11分)
(2)结合材料2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说明中国如何科学认识这场危机给A股市场带来的影响。(6分)
8.材料一广东按地理位置可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珠三角、东翼、西翼和粤北山区。据统计,2007年东翼、西翼和粤北山区的CDP只相当于珠三角的轧4%、9.3%和8.3%。珠三角地区人均GDP超过7 000美元,而东西两翼不足1800美元,粤北山区五市仅约1 600美元。一方面,繁荣的珠三角地区出现了土地、资源、人口、环境四个方面的“难以为继”,而另一方面,东翼、西翼及粤北山区面临工业化进程缓慢和大量剩余劳动力找不到出路的困境。材料二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时,从广东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结合当前国际以及珠三角地区产业加快转移升级的趋势,创造性地提出了“双转移”发展战略,即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业需要升级扩张的企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一些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
材料三珠三角地区各市负责人普遍表示,通过产业和劳动力的“双转移”,珠三角地区才能把部分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腾出更大空间承接国内外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同时降低外来人口数量,缓解未来面临的人口和社会管理压力。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双转移”发展战略的提出所体现的哲学道理。9.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小张是一名高三学生。最近他感到很烦闷:上月的模拟试成绩退步了,自感压力很大,甚至对高考、人生前途感到迷茫;另外,在即将毕业各奔前程之前,小张很珍惜与女同学小李的友情,甚至想把它进一步发展为爱情,以给人生中的中学生阶段留下美好的回忆。问题: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结合小张的思想实际和他谈谈心,给予他正确的引导。10.(材料1: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次货危机一发不可收拾,金融危机迅速向世界各地蔓延。实际上,2005年后,美国的个人储蓄是负增长.美国人的人生哲学:“花明天的钱,享受举债消费的生活方式”.以过度消费来刺激市场,造成虚假繁荣.经济学家指出:“美国这次金融危机不是偶然的,是制度缺陷等因素造成的,是违反客观规律的必然结果。”
材料2:当前的次货危机对于中国的冲击不容低估,因此深刻把握次货危机演进的逻辑,客观把握中国经济在危机中面临的挑战与机会,避免陷入过度的冒进或者过度的悲观。中国需要在危机中拿出自己的眼光,走中国自身的发展道路. 在这个务实的逻辑的指导下,中国的决策者迅速启动了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举措,迅速公布了4万亿的刺激经济的措施,政策重点开始转向“保增长”.对于一个正处于崛起阶段的中国经济来说,尽管前面还会遇到不少的困难,但更大程度上还显现出不少新的机会,我们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是任何困难也阻挡不了的。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1,运用辩证唯物论的道理分析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1和材料2,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说明中国如何科学认识和处理这场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11分)
11.材料:2009年中央工作会议会议提出,2010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请运用所学的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解读材料三。(8分)
12.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93年至1996年间,政府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了防范中国经济m现衰退,政府把“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年以来,政府开始适当紧缩银根,货币政策在“稳健”和“适度从紧”之间寻找平衡;2007年中央经济T作会议面对中国经济存在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将货币政策南“稳健”改为“从紧”。2008年10月8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O.27个百分点;从10月15日起,下凋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O.5个百分点。多数专家认为,继2008年9月15日之后央行再度宣布下调“二率”,意味着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上已告别从紧,转向松动,政策重点开始转向“保增长”。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运用和调整货币政策的哲学依据。
13.:材料一:2008年,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金融海啸摧毁“华尔街神话”,世界经济也随之陷入二战以来最深的衰退。在国内外形势急剧变化时,中国经济没有逃脱。从指标看,上半年乐观,下半年紧张。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三季度增长9.0%,四季度增长6.8%。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对2008年经济的总体评价是: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温家宝总理指出,2008年,特别在下半年,我们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力度和节奏,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实践证明,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是及时的、正确的、有效的,使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赢得了时间,争取了主动,稳定了局势。
试用哲学知识分析我国2008年的经济运行状况。(121)(12分)
14.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之初,全国轰轰烈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华西村根据中央文件“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精神,搞起了“集体承包”,把全村500亩良田承包给30名种田能手,将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去。党的十五大以后,苏南乡镇企业改革进入新阶段,有关部门明确提出要“抓大放小”。华西村则提出“抓大扶小”、“抓小放大”的改革思路,对关系华西经济命脉的大企业抓住不放,将效益较差的小企业转给个人经营,对发展有前途的小企业予以资金扶持,大的工程建设项目果断地“放”给大家参与投资,使大中小各类企业都焕发新活力。
材料二: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几十年来坚持“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追求“人民利益的最大值,自己享受的最小值”。在他的带领下,华西村成为拥有集体资产30多亿元、人均资产超百万元的“中国首富村”。但吴仁宝认为:“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近年来,华西村先后出资近千万元帮助中西部20多个省市区培训县、镇、村干部l万多人,辟了一条民间智力扶贫的新路子。
(1)联系材料一,从辩证法的角度概括华西村成功的经验。
(2)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角度,分析材料二蕴含的哲学道理。
15.(18分)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胡锦涛、温家宝作重要讲话。会议提出,2010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从哲学的角度谈谈怎样才能努力实现2010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参考答案 1.(1)①国务院颁布《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2分)
②矛盾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主要又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塑料购物袋的使用对社会的影响有利有弊,利的方面,是购物袋便利了消费者,弊的方面是购物袋过量使用和回收处理不到位而造成环境污染。利弊构成矛盾的主次两个方面,其中弊大于利,购物袋过量使用造成的环境危害已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着事物的性质。(4分)
(2)①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限塑令”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律,有利于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我们要支持。(4分)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正确的价值选择要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利益立场上进行选择,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限塑令”可能会给我们生活带来不便,但有利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应自觉遵守。(4分)③正确的价值选择既要对事物的规律做出正确的判断,又要进一步对事物规律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做到尊重客观规律与满足人的需要的统一。“限塑令”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正确的价值选择。(3分)
评分建议:如从价值观的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酬情给分,但一个知识点最多不超过3分。2.(1)该年轻人坚持了矛盾分析法。(2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自身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这要求我们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认识对立。在该年轻人的心中,因为有了坚定的信念,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寻找光明的过程中,早已肯定了自己。(3分)
(2)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转化,看问题要一分为二(2分)。失败孕育着成功,我们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最终获得成功,而不是遇到失败或挫折就垂头丧气,从此一蹶不振。(2分)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坚定理想信念。(2分)人生路上,挫折与失败是难免的,面对挫折与失败,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信念,坚定地走下去,走出一条成功的人生之路。(2分)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之路(2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生的逆境,黑暗中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充满信念,讲究方法,最终会获得成功,决就业问题。(2分)3.⑴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分)②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信前途是光明的;(2分)③以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2分)⑵①坚持从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该企业面对危机,鼓足干劲,积极应对危机,实现企业新的发展。(3分)②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该企业抓住政策带来的契机,把机遇变商机,实现企业新的发展。(3分)③解放思想,树立创新意识。该企业大胆创新,提高研发能力,促进企业新的发展。(3分)④搞好局部,推动整体的发展,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该企业通过优化结构,推进生产转型升级实现企业新的发展。(2分)4.(l)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大学生虽有较高的理论知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满腔的热情,然而存在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估计不足等弱点和缺陷。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义认识不足,支持不够,导致大学生在创业中对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认识不足而失败。(4分)
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一些大学生好高鹜远,眼高手低,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忽视量的积累,导致创业失利。(4分)
(2)①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既要尊重书本知识,但同时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能完全相信书本知识和否定传统的经验,盲目求新、求异。(4分)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要能夹波过去人们创业中的传统思维,根据实际情况的交化,寻找新的思路,开发新的境界。
5.(1)材料
1、材料2反映该县片面追求GDP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后果。其局限性在于: ①无视自然界的客观性,没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该县为了片面追求GDP的增长,过度开发、过滥开发自然资源,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3分)②割裂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关系。我们在发展经济同时,应该尊重经济发展的规律与自然运动发展的规律性,做到经济与自然、社会等协调发展。(3分)
③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应该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和方针政策,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2分)
④违背了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有历史的统一的要求。该县的发展策略应该与其全省商品粮、优质肉猪和肉牛基地县等优势相结合,都能科学发展。(2分)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分):①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分)。
②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一切为了群众。要做到科学发展,要让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要让发展真正体现人民的利益,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3分)。
6.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中国的发展,受到国际社会的影响;中国的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3分)
②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同样程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更快地发展。(3分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30年的改革开放,源于人民群众的共同呼声,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有生机活力,才能取得巨大成就。(3分)
④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改革开放不可能一帆风顺。(3分)
⑤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对于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既要看到取得的成就,也要看到出现的新问题,更要看到成就是巨大的和主要的,掀起新的改革开放大潮。(3分)(若考生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可同等给分。)7.(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这场由次贷问题引发的金融危机其原因之一就在于美国人贷款购房没有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花明天的钱,享受高举债消费的生活方式”不符合美国家庭收入的实际,不符合生活需要的实际。(2分)
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如果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这场由次贷问题引发的金融危机其原因之二就在于美国的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信贷产业的发展严重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正如许多经济学家所指出的“美国这次金融危机不是偶然的,是违反客观规律的必然结果”。(3分)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要求我们做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的原则,这场由次贷问题引发的金融危机其原因之三就在于美国以过度消费尤其是贷款买房来刺激市场,造成虚假繁荣,带来泡沫经济。(3分)④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其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着重把握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正如材料二所说要从根本上有效解决金融危机问题关键是终结美元霸权、重建世界经济秩序,去开创一个新的国际金融体系结构,将更好地服务于国际贸易,这就是我们解决金融危机问题要把握的主要矛盾。(3分)
(2)①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即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这场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中国认为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体现了用一分为二观点科学看待这场危机所带来的影响。(3分)
②辩证的否定观原理告诉我们,对待任何事物既不能简单肯定一切,也不能简单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即扬弃,这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对这场金融危机中国科学认识到要以创新思维建立自己的资本市场(3分)③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场金融危机使中国科学认识到要具体分析自己的国情,建立适合自己国情的政策制度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3分)(评分说明:第二问只要答出其中的2点就可给6分。)
8.(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
根据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珠三角地区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各自面临的困难,结合当前国际以及珠三角地区产业加快转移升级的趋势,提出“双转移”发展战略,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5分)(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通过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创造性地提出了“双转移”发展战略,从而促进广东经济发展。(4分)(3)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从广东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发挥珠三角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各自的优势,以实现广东的整体发展。(4分)(4)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双转移”发展战略是统筹考虑了珠三角地区、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等不同地区的特点而提出的。(4分)(从其他角度回答也可酌情给分)9.(1)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因此,无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小张同学要正视面临的各种矛盾、问题,分析考试退步的原因,权衡中学阶段的爱情的得与失,然后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对策,才能在人生的海洋中扬帆远航,才能历经风雨,又见彩虹。(5分)
(2)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只要小张找出成绩退步的原因,加以改进,再加上刻苦努力学习,成绩是会进步的,因此不要灰心。(4分)。
(3)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人生中有许多不同的阶段,中学生阶段应是增长知识,培养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三观”的阶段。因此小张还是保持与小李的纯真的友情为好,不要过早涉足爱情。(4分)
(4)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善于集中精力抓住主要矛盾,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小张应认识到中学阶段最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应把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准备高考上,但也要处理好与小李的感情问题,不要影响学习,要以良好的情感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4分)
10.(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美国人举债贷款消费的消费观,没有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符合美国家庭收入的实际。(3分)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如果违背规律就会受到惩罚。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二就在于美国资本金融市场发展严重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正如经济学家所指出的“美国这次金融危机不是偶然的,是违反客观规律的必然结果”。(3分)
(2)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因此,在认识和处理美国次货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时,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3分)
②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的影响,认为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体现了用全面观点进行科学分析。(2分)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在面对国际金融局势的变化,注意把握自己的特殊国情,及时调整了货币政策,尽量减少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2分)
④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所以我们要坚持重点论,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我国经济政策重点开始转向“保增长”,以此为重点,我国根据情况的变化调整了货币政策。(2分)
⑤发展具有普遍性,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尽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较大的冲击,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的正确决策下,全国一心,必定能克服困难,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分)
11.①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通过结构调整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分)
②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加快发展方式转变。(2分)
③善于抓主要矛盾。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2分)
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加以推进。(2分)
12.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我国从适度从紧到宽松,到寻找“稳健”和“适度从紧”间的平衡,再到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现在又意味着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上已告别从紧,转向松动,都是从当时国民经济运行的具体实际出发的。同时,货币政策的运用和调整也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②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国民经济的运行有其固有的规律,人们不能随意调整货币政策,要在尊重和利用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稳健的货币政策到从紧的货币政策,到告别从紧,转向松动是由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决定的。
④实践具有历史性特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货币政策变迁,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⑤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不同历史阶段面临的经济形势也就不同,那么所采取的政策也应该因此发生改变
13.①要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08年由于国内外形势的急剧变化,我国经济有其受拖累的一面,也有主动和稳定的一面。
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国经济的调整和运行状况明显好于各国,有希望最先走向复苏;但受国际环境和国内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尚需时日。
③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国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是争取主动,稳定局势的有效措施。
④解决问题要抓住重点和关键。面对经济下滑,适时抓住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说明我国的调控是及时、正确、有效的。(每条中原理或方法论2分,说明2分,小计4分,讲清三条即可。如用一切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等其他哲学知识来说明,只要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4、(1)①发扬创新精神,善于创造性思维。在全国普遍分田到户的情况下搞集体承包、提出“抓小放大”等改革患路体现了这一点。(2分)②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迅趣德搏事。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由不盲目跟风、始终尊重并自觉利用经济规律体现了这一点(2分)③对具体问颍群行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对策等做法体现了这一点。(2分)④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地统一起来。坚持把中央文件精神、有关部门指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适合自己村情的发展道路体现了这一点(2分)
(2)①坚持“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追求“人民利益的最大值,自己享受的最小值”,体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反对享乐主义的人生价值观;也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利益高于一切。(5分)②认为“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积极开展民间智力扶贫,先富带动后富,体现了要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也体现了要树立崇高理想,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命运结合起来。(5分)
15.1)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努力实现2010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通过结构调整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3)坚持发展的观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4)善于抓主要矛盾。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三者均有―最后、终于‖的含义。
finally常用于动词之前,表示人们长期以来期待的某事最后实现了,也可指一系列事物或论点的顺
序。例如:
After putting it off three times,we finally managed to have a holiday in Greece.经过三次延期之后,
我们终于在希腊度了一次假。
They talked about it for hours.Finally,they decided not to go.他们谈论了几个小时,最后决定不去。
at last 有时可与finally互换,但往往用于一番拖延或曲折之后,语气更强烈。例如:
When at last they found him, he was almost dead.当人们最终找到他时,他已经奄奄一息了。
James has passed his exams at last.詹姆斯终于通过了考试。
in the end指经过许多变化、困难的捉摸不定的情况之后,某事才发生。例如:
We made five different plans for our holiday, but in the end we had a summer camp again.我们制订
了五种不同的度假方案,但最后我们还是选定了再来一次夏令营活动。
at (the) least 至少;最少。反义词组为at (the)most至多;最多。
—Mr Smith looks older than his real age.In fact,he is at (the)most 40 years old. 史密斯先生很显
老,实际上他最多40岁。
—Oh, really?I thought he was 50 years old at (the)least.噢,真的吗?我以为他至少50岁了。
at the beginning of 在……初(开头),可指时间与空间。如:
at the beginning of term 在学期开始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book 在那本书的开头
at the beginning 单独用时间at first,也可说in the beginning.
比较:at the end of 在……末(尽头) at the end 在末尾处
in the end 最终,同at last in the middle of 在……中期
from beginning to end 从头至尾
at the doctor’s
该结构为介词+名词所有格,意为―在诊所‖。所有格-’s后一般接名词,如her mother’s bike ,但有时
这个名词可省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指一个企业,机构,教堂,学校,医院,家庭,理发店,店铺时。如:
She is at the hairdresser’s.
②为了避免重复,省略-’s后的名词。如:
I have read some of Shaw’s plays,but none of Shakespeare’s.
at the last moment在最后关头
at the moment 此刻;正在那时 for a moment片刻;一会儿for the moment 目前,暂时in a moment
立刻,马上
at the top of在……的顶部,上方
at the top of a mountain在山顶
She is (at)the top of her class in French.
at the top of one’s voice高声地,尖声地
at war
该介宾词组意思是―处于战争或交战状态‖。在句中常作表语。如:
The U.S.A.and Iraq are at war again.
at, with, through表原因
三个介词都可表示原因,at表示听到或看到的原因;with表示人体外部的原因;through 强调自身的原因。如:be sad at the news听了这个消息而悲伤;be frightened at the sight看了那个情景而害怕;jump up with joy高兴地跳了起来;turn red with anger气得脸红;shake with cold/fear冻得/害怕得发抖;with pleasure高兴地;with pride 骄傲地;with satisfaction满意地;make the mistake through his carelessness
由于粗心而出错;be put into prison through no fault of his own 没有任何罪过被关进监狱。
[应用]汉译英
①听到这个消息,全国人民处于悲哀之中。
②孩子们高兴地跳了起来。
③由于大意他犯了这个错误。
Key:①At the news, the whole country was in deep sorrow.
②The children jumped up with joy.
③He made the mistake through his carelessness.
at work; out of work; after work
这三个以work为中心词的介词短语,在意思和用法上均不相同。
(1)at work表示―在工作、在上班‖,作表语或状语。例如:
They are both at work today.今天他们俩都在上班。
His father had an accident at work last week.上周的父亲在工作时出了事故。
(2)out of work表示―失业‖,是介词短语,相当于lost one’s job或be unemployed。例如:
If you don’t work hard, you’ll be out of work.如果你不好好工作就会失业。
You’ll be out of work if you keep coming late.如果你老是迟到,你会失业的。
(3)after work表示―下班后‖,作时间状语。例如:
What do you usually do after work?下班后你经常干什么?
I visited Mr Liu after work yesterday.昨天下班后我看望过刘先生。
attempt
(1)n.尝试;企图。
①He made an attempt to learn to ski.他尝试着学滑雪。
②He failed in attempt at climbing up the mountain.他企图爬上这座山,却失败了。
(2)vt.尝试;企图。
①She attempted to learn Japanese.她试图学习日语。
②The prisoner attempted an escape.那犯人企图逃走。
12.keep out of = keep sth.(sb.)out of不使入内;不牵涉进去。
①Warm clothing will keep the cold out.保暖的衣服可御寒。
(一) 压缩再现新课
有的教师不了解政治第一轮复习课的基本要求, 处理教材几乎是按照新课教学的模式进行, 不同的是一节课教学的内容相当于新课的二节或三节课的压缩, 是简单的新课相加。看起来面面俱到, 但没有主干没有重点, 实际上只会是浅尝辄止, 最后什么都不能落实。
(二) 课堂满堂灌输
有的教师忽视了学生主体, 自己既要梳理知识, 又要联系时政热点, 还要对知识进行查缺补漏, 整堂课都是教师在讲, 学生很被动地接受, 没有安排学生消化的时间, 更没有安排相关知识解题能力的训练, 把知识消化都留在课外, 学生苦不堪言, 复习负担很重。
(三) 教学效率低下
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不熟悉, 不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欠缺什么、有哪些薄弱环节, 一味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设计进行教学, 不管学生有没有收获或收获有多大, 没有注意学生在该部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运用情况, 无法确定讲课的重点。在教学前没有研读高考考点, 没有研究考高试卷, 在教学中既不进行相关知识的纵横联系, 又不与时政热点结合, 更没有应试针对性, 复习课内容干瘪、不生动, 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 教学效率低下。
(四) 缺乏能力培养
做好文综试卷既需质量也需速度, 有的教师把解题能力部分全安排在第三轮, 所以在一轮复习中就知识讲知识, 讲课中缺乏能力培养意识。教师没有给学生安排适度训练, 没有对学生进行各类解题方法指导, 更没有规范学生答题, 这样即便学生对知识很熟, 但面对题目仍然不会做或不能很好很快地完成。
二、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科学的策略
(一) 教材知识:举纲列目
纲就是知识体系, 目就是知识点。加强知识整合, 构建知识网络, 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同时突破重难点, 可有效提高第一轮复习效率。
经济常识部分的复习, 可打乱教材顺序, 把教材按基本经济理论、市场经济活动和对外经济三条主线来进行复习, 把每一条线所涉及的知识点梳理出来, 要求学生逐个落实, 并结合热点进行分析提高。
高中哲学部分的复习, 可打乱教材顺序, 把教材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四大版块进行复习, 把每一个版块的所有原理和对应的方法论要求以及与之相结合的热点梳理出来, 在要求学生逐个落实知识点的同时还要重点把握。这样学生对整个高中哲学就体系明了, 使每一个范畴里的知识点能对号入座。
政治常识部分的复习。可打乱教材顺序, 把教材按政党、国家机关、公民、主权国家、民族宗教五个主体来进行复习, 把每一主体所涉及的知识点梳理出来, 要求学生逐个落实, 并结合典型习题从抓主体的角度落实知识突破重点提高能力。这样整个高中政治五本书就用345的编码串接起来, 学生在宏观上可有效把握知识脉络。
(二) 各种题型:归类总结
教师以题型类别为线索对教材进行经济常识、哲学、政治常识的归类总结。
计算型选择题。在经济常识教材中共有十二个知识点可设计计算题, 把这十二个知识点抽出来, 每个知识点安排一个高考题或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要求学生举一反三经常复习, 这样可确保计算型选择题不丢分。
措施类主观题。把经济学、政治学中关于怎么做的知识点整理出来, 再结合讲解措施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从主体找措施, 从教材找措施, 从问题的反面找措施, 从材料找措施, 从党的方针政策时政热点中找措施, 并在专题练习和学科综合练习中重点训练和讲解。还有原因类、意义类, 也是运用同样的方法。这样就在第一轮复习中把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 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为后面的二轮三轮复习做好准备。
(三) 提高能力:注重讲评
学生的能力, 在复习中能否有效提高, 讲评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复习讲评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归类讲评
归类的内容很多, 可按考点归类, 按能力要求归类, 按解题思路方法归类, 按高考题型归类, 按错题、错因归类等。如重点向学生介绍组合型选择题的三审九排法, 如把经济学、哲学、政治学中的易混易错知识点整理出来, 每个易错易混知识点对应一个典型例题, 分经济常识、哲学、政治常识印发给学生训练, 老师和学生互动讲解, 并要求学生经常温习。
2. 重点讲评
在每一份练习和试卷的讲评中要有重点。整体上要讲重点、讲热点、讲双基应用的薄弱点, 讲学生的易错、易混、易模糊点。具体讲每一个典型题时, 应重在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讲规范。
3. 过程讲评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讲。要想学生为什么会错, 学生怎样才能不错, 引导学生怎样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完成解题过程, 规范语言表述。
4. 变式讲评
注重变式 (改一改、扩一扩、变一变、代一代、反一反、合一合、分一分) 思维训练。从多角度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规律, 单选变成组合选怎么做, 选择题变成问答题怎么做等等。讲评不是就题论题, 更重要的是借题发挥, 讲这个题的规范解答, 讲这个题的深化变形, 讲这个题与同类型题目的联系等, 只有这样才能使讲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 跟踪讲评
一、以本为源,夯实基础
1.以本为源,要求强调课本知识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学有所依,活学活用。
2.高考试题离不开课本,题中有书,书中有题,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教材知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
3.学生答题中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没有掌握好基础知识,缺乏深入地理解,更谈不上灵活应用。
4.记忆是答题的基础,没有知识点熟练掌握,就没有答题的基础。应该更加强调平时的记忆检查,把背诵和听写作为上课的基本环节,认真履行,坚持不懈,改变学生懒惰习惯。功夫在平时、在积累,无遗漏、全覆盖。
例一:2014山东高考(27):某同学为一次政治讨论课准备了一些材料,内容涉及民主党派参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协商、民族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居民委员会邀请居民代表对社区事务提出建议。据此推断,该次政治课要讨论的主题是我国的( )
A.政党制度
B.根本政治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基本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D。
二、形成网络。整合延伸
在复习教学过程中,有自己的教学模式,把握好课本知识的主干体系,善于总结和分析,形成体系。并对所教理论精心整合和拓展,把知识点融入理论体系,对基本概念、原理与现实社会生产实际结合,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建立兴趣,建立体系,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学生的学习则是自主生成的过程,看似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实际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经验教训的精华,是一粒粒闪光的珍珠,需要用线串联,形成知识网络,建立学科思想,掌握科学方法。下面便是对知识整合的一例
例二:2014山东高考(41):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材料二: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了2014年立法工作计划。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1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哲学依据。(9分)
参考答案:(1)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执政,坚持依法执政;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行使立法权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修改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活学活用,重在实践
政治课不是单纯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应用于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所以应该在教学中融入社会元素,发挥辩证思想的时代特色,体现素养的现实性。就有了学会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从而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方法,实现知识社会化。这样,既有利于顺应高考大纲的能力要求,又切实提高复习的针对性、目标性、实践性。
教师复习课中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建构,形成学生知识建构的能力。也就是,能力培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自主构建,思维能力是在学生自己的体验思维过程中提高。
例三:2014年高考天津卷(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天津市某县创新工作思路,推出三项措施:一是在县、乡(镇)、村三级建起服务中心,使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也为群众监督、评价党政干部开了一扇窗口,二是建起县、乡(镇)、村干部和普通党员联户的工作体系,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共联系服务群众40多万户次,收集解决问题8700多个,三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学科网对全县1.9万名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情况进行查询和管理,提升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该县上述措施的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①有利于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②有利于政府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③有利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推荐阅读:
高考政治复习计划安排06-18
高考政治课堂复习建议07-01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方法11-12
云南成人高考政治复习07-09
成人高考政治复习要点09-13
高考常考政治知识点07-10
高考政治五个常用的复习策略07-15
高中高考政治重点知识点人教版10-10
高考政治哲学易错知识点总结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