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音乐下册《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反思(共5篇)
这首歌曲不同于以往学过的歌曲,歌曲中加入了独白的歌词,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癞蛤蟆与小青蛙彼此因长得像,而相互认错的风趣地情景,旋律欢快活泼,歌词风趣幽默、贴近生活。导入中,先让学生自由说癞蛤蟆与小青蛙的相同处与不同之处,结合自身课下的知识积累,多数孩子都能说出一二来,很好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次聆听,学生们都被歌词所吸引,开怀笑起来,展现了天真、活泼的.童心。这首歌曲学习的难点是:唱的歌词与独白的歌词演唱与说的准确性的不够,多数孩子在独白处总是慢拍,还有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的节奏不够准确。因此,教学中,我采用先朗读独白部分的歌词,再师生接唱的方式进行,通过接唱唱准节奏,通过聆听,唱准音高。再跟钢琴试唱旋律,然后自己试着填唱歌词,最后分角色表演歌曲。表演中指导学生不仅唱准,更要自然的演好各自的角色,更好的投入歌曲。
师:春秋时期, 鲁国有一位大名人,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记录了他的言行, 他就是——
生: (争先恐后) 孔子!
师:对, 他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孔子不仅是教育家和思想家, 还是著名的音乐家呢!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孔子学琴》。这个故事选自西汉时期司马迁写的《史记》。《史记》是一本历史书, 内容真实可信。读了这篇课文后, 我们不仅能够认识孔子, 还要学习孔子, 变成孔子。 (师朗读课文, 穿插讲解)
师:读了第一自然段, 你们认为孔子向师襄学弹琴之前, 他会不会弹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孔子已经会弹琴了, 因为文中说他“弹得一手好琴”。
师:兴许这“一手好琴”就是他跟师襄学的呢!
生:孔子已经会弹琴了, 我是从“孔子从不满足”这句话看出来的, 他向师襄学弹琴, 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平。
师:说得好!我们读文章就该这么细心, 发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秘密。50岁的孔子在春秋时期的鲁国已经很有名气了, 有许多弟子追随着他。可是, 他依然不放弃学习, 拜音乐家师襄为师。你们觉得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呀?
生: (纷纷回答) 学无止境!刻苦努力!虚心!……
师:孔子学习弹奏一首曲子, 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写得非常精彩, 大家一定要细心体会。 (朗读第二自然段) 这是孔子最初学琴的阶段, 师襄来检验学习成果。你们说一说, 孔子是怎么做的?
生:他见到老师后, 特别有礼貌, 连忙站起来。虽然老师说他弹得挺好, 但是孔子却说, 他还没有掌握弹奏的技巧。
师:老师都认为孔子会弹这首曲子了, 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 可是, 他却仍不满足, 还要让自己的手指更灵活。自己给自己提高要求, 这样的学生真少见。 (朗读第三自然段) 上次, 师襄是“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 注意, 只是“琴声”而已, 可是, 这次的感受就不同了, 他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他感受到孔子把“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
师:如果孔子弹的是钢琴, 已经可以获得十级证书了, 可他还是不满足, 说自己并没有真正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 他要演奏得使人感动。在座的各位同学当中, 肯定有学琴的吧?同学们在学琴时, 练习一个曲子, 如果能达到第一阶段的程度, 就会学习新的曲子, 很少有人想过音乐还有思想内容。其实, 任何一种艺术作品, 都有它的思想含义。音乐也是一样的, 所以, 孔子并不满足于掌握了弹奏技巧, 他有更高的追求。
师: (朗读第四自然段) 现在已经进入了孔子学琴的第三阶段。从这段描写中, 你们能不能发现, 此时孔子弹奏这首乐曲的水平是否超过了老师?
生:超过了。
师: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
生:“刚一进门, 他就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师襄听得如醉如痴, 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
师:答案就在这段话里, 你能不能把范围缩小一些?
生: (迟疑) 嗯……“刚一进门, 他就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
师:学生弹琴弹得好, 老师也被迷住了, 是很正常的, 老师不一定达不到学生的水平呀, 你再想想看。
生:“师襄听得如醉如痴, 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
师:如果我让你选半句话, 你认为是前半句话还是后半句话?
生:哦, 我知道啦!是“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师襄从未到过的境地, 说明他自己弹琴时, 他也没有弹出孔子演奏的感觉。
师:是啊, 老师“从未到过的境地”, 孔子已经到达了, 这回可以学习新的乐曲了吧?孔子却说:“不行啊, 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继续朗读第五自然段) “琴声戛然而止, 孔子激动地站起来”, 他终于站起来了, 不仅身体站起来了, 思想也站起来了, 他说:“我已经知道作曲者是谁了。他就是体恤百姓、胸怀博大的周文王。”嘿, 孔子真的把作曲者“弹”出来了!
生:真的能把作曲者“弹”出来吗?
师:孔子生活在周朝末年, 战乱的春秋时期, 他非常怀念老国王周文王在世的时候那和平幸福的生活。这首乐曲激起了他心中的渴望, 让他与周文王的心贴在了一起, 所以, 他想到了周文王。在《史记》的原文中, 孔子不光猜到了作曲者是周文王, 还猜到了他的相貌, “此人魁梧的身躯, 黝黑的脸庞, 两眼仰望天空, 一心要感化四方。”在改编课文时, 这句话被编者删掉了。可能是编者觉得孔子有点儿太神了, 透过一首乐曲怎么可能看到作曲者的长相呢?我倒是觉得不该去掉这句外貌描写。当一个人深入地理解了一首乐曲, 通过乐曲的节奏和思想感情, 的确能够想象出作者的容貌来。我听贝多芬的交响乐, 多半是雄浑激昂的, 曲子中还常常流露出悲怆的情感。贝多芬的形象, 就是蓬松的卷发, 紧锁的眉头, 圆睁的怒目, 与他的乐曲风格十分相似。这种感觉, 只有经常听音乐的人才能体会到。所以, 最后师襄对孔子说:“你的琴艺真是炉火纯青啊!我听老师讲过, 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文王操》。”
生:老师, 什么叫“文王操”啊?
师:你该不会以为是文王做广播体操吧?“操”字在古代当品行、德行讲。这是周文王在抒发自己的道德情操的曲子, 所以叫做《文王操》。现在, 我们已经认真阅读了这篇文章, 仿佛孔子就站在我们面前, 那么, 大家眼里的孔子,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 (纷纷回答) 认真、细心、谦虚、努力……
师:这些词语虽然都差不多, 不过用来形容本文中的孔子, 都不太准确。他一遍又一遍地弹同一首曲子, 真的只是认真这么简单吗?
生:投入!
师:我们弹琴时, 通常只要求自己练熟就行了, 可孔子却一次次提高对自己的要求, 先是琢磨弹琴的技巧, 后来又研究中心思想, 最后把作者是谁都悟出来了, 这样的孔子, 说明他已经——
生:入迷了, 入迷!
师:投入、入迷, 你们都说到了一个重要的词儿——“入”。我给你们一个提示 (板书:深入______) , 孔子不断地练习, 一次次追求更高的层次, 大家想一想, 横线上可以填一个什么词?
生:深入思考。
师:他是在学习、研究, 还有一个准确的词 (板书:钻研) 。深入钻研, 这就是孔子学琴的态度。还可以用了另外一个词形容孔子 (板书:精益求精) , 这两个词都能很好地概括孔子学琴的态度。正因为孔子具有深入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 他才成为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两千五百多年了, 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
学习孔子, 在音乐中与孔子心连心
师:分析了这么长时间的课文, 现在就请同学们也学一学孔子, 在音乐中畅想。我要给大家放一段音乐, 请同学们认真听这段音乐, 然后想一想这首乐曲表现了一个怎样的景象? (播放民乐组曲《清明上河图》之“商队图”, 节奏欢快, 时长4分钟)
师:请同学们把你联想到的景象写成一句话。
生:人们高高兴兴地去集市买东西。
师:你听出了高兴的情绪, 还体会到了逛集市的感觉, 真了不起!
生:老人在公园里晨练, 有的唱歌, 有的打太极拳。
师:这就是幸福的生活。
生:农民在田地里快乐地劳作, 牛的脖子上挂着铃铛, 在耕地。
师:你说得真好!还听到了铃铛声, 真细心!其实, 每个同学的回答都是正确的, 因为你们感受到了乐曲传递给我们的欢快的、乡村的、幸福的信息。刚才我看到有的同学写到了电视剧《乡村爱情》, 写到了农村娶媳妇的场面, 你们的艺术感觉都很敏锐。这首乐曲是根据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改编的, 表现的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刚刚听到的这一小段, 表现的是商贩们有的骑马, 有的推车, 有的挑担, 正在赶往城里做生意。有人把音乐比作世界语, 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乐曲, 无论在哪里演奏, 人们都能理解。同学们喜欢听这样的音乐吗?
生:很喜欢, 音乐很美。
师:对, 音乐的美、文章的美以及生活的美, 都需要我们用心感悟。我建议大家有时间多听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 你们会变得更聪明, 你们写出的文章也会更有节奏感, 更有想象力。我想, 大家通过自己努力, 感悟出乐曲或者文章背后隐藏的秘密, 你们的心里一定很自豪吧?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 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像孔子那样善于学习的人, 学会认真, 学会钻研, 学会感悟。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展开丰富的联想, 看到别人永远看不到的奇妙故事, 听到别人永远听不到的美妙旋律。
备课笔记
幸福课
语文课就是幸福课。当一颗幼小的心灵在故事中接触了快乐, 在语言中认识了智慧, 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节奏, 幼小的心灵就变成了充实的心灵、高贵的心灵、幸福的心灵。阅读, 可以使我们的视野无限开阔。“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因为书中的世界比天地还要广阔。静静的书桌前, 当一双手捧起一本书的时候, 就像捧起整个宇宙, 上承远古, 下启未来, 高抵星辰, 深入熔岩, 我们怎么会被窗外的琐事搅乱了心性呢?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用优美的声音、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通过聆听、范唱、模仿等形式,在体验、合作中准确表现歌曲。准确把握歌曲演唱速度、节奏以及高音的演唱方法,表现歌曲艺术形象。
五年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具有三度音程构唱的基础;具备了基础的合唱能力,但两个声部一起唱,学生在音准、歌词逻辑重音、歌词如何归韵方面存在问题,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地指导。
二、成功之处
在歌词的逻辑重音中,学生初次接触。在学生合唱中演唱出逻辑重音很重要,逻辑重音唱对了歌曲不用处理,听起来自然很舒服更贴近人性化,会觉得唱的有情感,但学生演唱中比较有难度,不过在本课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试着演唱逻辑重音,在以后长期训练学生是可以掌握的,并且学生将转化成为自己的一种能力,举一反三所有的歌词还有旋律的逻辑重音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演唱。
在歌曲歌词中归韵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比如:红(hong)蜻(qing)蜓(ting)都有ing、ong、在演唱时要唱i———ng和o———ng这样元音才能统一。不过这些技能需要长时间的提醒学生慢慢的将不正确的方法改正过来,如果合唱中归韵的问题解决了,合唱将会很和谐,声部之间才能碰出美妙的和声。
本着训练学生能力胜过教会学生一首歌的原则,这节课主要的目的是结合作品《红蜻蜓》训练学生演唱能力,培养学生好的演唱习惯和歌唱方法。
三、不足之处
《数蛤蟆》是一首四川民歌,选取生活中最常见的动物,表现它的可爱和四川民歌丰富幽默的表现手法。歌曲歌词运用简单的重复手法,孩子很好记,而且朗朗上口。学生很喜欢这首歌,学起来也很起劲。
本节课,我还是先从节奏入手,在学生熟悉了歌曲节奏以后,让学生自己加入歌词,来按节奏读歌词。之后,我让孩子们听着琴演奏的旋律自己加入歌词,学生很快就能学会这首歌曲了。在学唱的同时,我让学生注意去听,每个乐句的特点。孩子们的耳朵锻炼的机会不够多,很难能听出旋律的特点,通过我让学生唱前半句,听后半句的方法,孩子们能辨别出,一个乐句的前半句和后半句是一样的。
学会旋律后,我又给孩子加入了律动,让他们边做边唱,增加了趣味性,孩子们也不至于枯燥。但是,课后我发现,其实这个环节应该放给孩子们自己去进行编创,锻炼他们的创编能力和意识。以后的课堂上还是要多放手给学生,让孩子的思维活跃起来。
我所执教的课文内容是《小公鸡和小鸭子》,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课文讲的是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起玩,小公鸡捉虫给小鸭子吃,小鸭子想捉鱼给小公鸡吃,小鸭子在小公鸡落水时救小公鸡的故事。层次清晰、叙事完整、情节生动,字里行间表达着伙伴间互相帮助、友好相处的情感,内容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学起来特别感兴趣。上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一堂课下来,有收获如下:
1、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孩子的兴趣
成功的课前导入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错,要想成功的做好课前导入,最好的办法也莫过于想尽各种有趣的办法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我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课前首先向孩子们说清采取发大红花,大金花来奖励课堂表现好孩子,如“孩子们,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什么礼物来了?”我一边问一边拿着大金花和大红花的手举起来展示给孩子们看,孩子们都异口同声的惊叹:“哇,好漂亮啊!”随后我说清课堂中领取礼物要求之后,孩子们立马安安静静,端端正正地做好在自己的座位上,孩子们为了得到老师的大话奖励,整堂课都能按老师的要求,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并能在课堂中积极思考,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问题。
2、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来指导学生识写生字。”在识字巩固环节中,我设计了摘苹果的识字游戏,用部件组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识记生字,孩子们都懂的用加一加、减一减、编儿歌等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形式活泼多样,让学生记忆深刻。
3、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句,多读多思,突出教学特色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首先我引导学生观察小鸡和小鸭有什么不同,为孩子们对理解课文中发生的故事做好铺垫,然后再提几个关键问题,如:小公鸡和小鸭子来到了什么地方?小鸭子为什么做不到虫子?小公鸡为小鸭子做了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读课文,再抓住课文重点的句子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最后,再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教学活动中我自始至终都把学生放在主题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观察、思考比较,自由朗读,体验情感。以达到阅读训练的目的。
【四年级音乐下册《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一年级音乐下册 数蛤蟆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10-04
一年级下册音乐《咏鹅》教学反思04-02
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小雨沙沙教学反思02-24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春晓》教学反思05-24
七年级语文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反思05-27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阳关三叠》教学反思07-18
四年级音乐下册人音01-29
四年级下册花城版音乐教案07-16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