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与保健第七册教案(共5篇)
1、了解心脏在人体的位置,重要性。
2、懂得心脏的作用,知道心脏的构成及工作过程。教学重点:心脏在人体中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如何保护心脏 教学用具:纸、画笔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语、切入:
人体中有哪些重要的器官?(内脏)
2、看挂图:让学生上来指出心脏在人体的什么部位。
3、让学生读全文
提问:心脏有哪几部分组成?它有什么功能?如何保护心脏? 交流汇报:
(1)看图,说说图上心脏是有什么构成的。(2)小组讨论:你知道心脏是怎样工作的吗?
4、学生自由演示心脏工作示意图。
5、模拟医生:同座的互相测定心脏起跳的次数。
6、全班交流,得出心脏大概跳动的频率(每分钟)
7、作个小画家
请你根据文章的描述,小组合作画一张心脏的结构图。板书设计:
1、心脏
位置、结构、重要性 保护心脏 常见的心脏病
2、血液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血液的知识(血液的组成及各自的作用,血液的类型等内容)。
2、知道如何保持血液健康。
教学重点:血液里各种成分的功能,如何保持血液健康。教学难点:血液里各种成分的功能。教具准备:人体血液的构造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1)学习血液是有什么组成的?有什么功能?(2)血液的类型有哪几种?(3)如何保持血液的健康?
2、汇报小组学习成果。
教师根据汇报情况,酌情讲解。
3、补充讲解。(血液循环系统的构造及功能。)(1)血液循环系统是由血液、心脏和血管组成。
a、血液:血液是红色的、不透明的、粘稠的液体。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b、心脏:心脏位于胸腔正中偏左,大小与本人的拳头相似。
c、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心脏压出的血液输送的身体各部组织的血管。静脉是将身体各部组织的血液送回到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气体和物质交换的场所。
(2)血液是怎样循环的呢?动脉的血液由左心室射入动脉,经主动脉物将其分支流向全身各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将营养物质和氧气经毛细血管送入组织细胞内,并带走组织细胞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
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2、血液 组成: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浆 血型:A型、B型、AB型、O型 教学反思: 3 情绪与健康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健康的含义。
2、使学生了解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3、学会控制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
教学重点: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尽可能的控制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教学用具:课件。
课前准备:记录自己最愉快和最不愉快的事有哪些。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不同情绪的对比。
1、表演: 喜——怒—— 哀——惧——
2、解释情绪: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当我们得到别人的赞美时,便有高兴、快乐的反应;当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会产生难过、伤心、生气的反应,这些喜、怒、哀、惧(课件)的心理感受就是人的情绪,简单说情绪是一种心理感受和体验。
3、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围绕“情绪与健康”的话题来谈一谈。(板书课题)
二、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教师补充资料介绍)
1、情绪影响身体健康
2、对于人,情绪对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
3、情绪影响学习和工作
三、交流调节情绪的方法
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时时顺心,事事如意,同学们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调节情绪呢?
(课件显示:调节情绪的方法)
1、记下让你感激的事儿
2、听音乐
3、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4、开怀一笑保持幽默感。多听一些有益的笑话,看看搞笑的喜剧片经常保持微笑
5、与他人分享你的故事学会和别人一块分享喜悦
6、乐于助人,学会和各种人愉快的相处
7、学会宽恕他人,有几个知心朋友
8、忘却不愉快的经历和事情。培养广泛兴趣,既充实生活,保持心情愉快,也可以作为化解紧张情绪的手段。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主要围绕着“情绪与健康”这个话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生„„)
2、一个健康的人,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呢?(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六、小结:
同学们在人生旅途中,有光明也有黑暗,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烦恼,谁能把自己的情绪“握在手中”谁就会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谁就会与成功“握手成交”。让我们一起唱一唱《健康歌》,(起立)伴随着优美的歌声,老师也衷心的希望同学们学会调节情绪,驾驭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吧,这样我们个个会成为快乐的小天使。板书设计: 情绪与健康
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身体、心理健康 教学反思:
4、学会克制自己 教学目的:
1、学会克制自己的重要性。
2、知道怎样克制自己。
3、通过学习,用学到的知识约束自己。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知道怎样克制自己,用学到的知识约束自己。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认识克制自己的重要性
1、讨论:
如果遇到不满或与他人发生矛盾时,你是怎样做的?这样做好不好?
2、小结克制自己的重要性。
三、怎样克制自己
1、阅读课文,找找专家给我们提出的建议。(1)深呼吸。(2)合理宣泄。
(3)遇到不良诱惑时,通过控制时间和空间来约束自己。
2、举例子。
3、小结
四、巩固
1、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2、总结。教学反思:
5、缺铁性贫血 教学目标:
1、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2、认识缺铁性贫血有哪些危害?
3、如何预防缺铁性贫血 教学重难点:
预防缺铁性贫血的最好方法是合理营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科学、合理搭配。纠正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及早发现缺铁性贫血的症状。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缺铁性贫血有哪些危害
1、体力劳动能力减低。
2、影响认知能力。
3、引发免疫力下降。
二、缺铁性贫血发病的原因以及有哪些症状?
1、阅读课文找答案
2、汇报交流
3、小结
三、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
6、碘缺乏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碘缺乏会引起哪些疾病 2.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碘的缺乏。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碘
1、碘是存在于大自然界的土壤和水中,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
2、什么情况下会引起缺碘?(1)缺碘地区
(2)孩子成长若得不到足够的碘量就会引起缺碘。
(二)缺碘会引起哪些疾病?
1、碘的缺乏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大,佝偻病等。
2、缺碘儿童会抑制儿童的成长发育。
3、在胎儿期和婴儿期缺碘会影响大脑神经、骨骼、肌肉的成长、发育。
(三)怎样预防碘的缺乏
1、必须坚持食用碘盐。
2、常吃含碘食物:海带、紫菜、贝类。
3、严重缺碘的地区要服碘丸或注射碘剂。教学反思:
7、剧烈运动后不宜大量饮水 教学目标:
1、认识剧烈运动后大量喝水对身体的危害。
2、知道剧烈运动后正确的饮水方式。教学重难点: 认识剧烈运动后大量喝水对身体的危害。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学习新知
1、参加体育运动后为什么不能大量饮水?
(1)运动时胃肠道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液供应暂时减少。(2)运动结束后,心脏由于负担减轻了,应得到休息。(3)汗水里含有盐分,在出汗的同时也损失了一些盐分。
(4)会引起纳代谢平衡失调,容易出现抽筋的状况,也会出现头痛、疲乏等症状。
2、小结。
3、剧烈运动后正确的饮水方式。
一次饮水量不超过200毫升,在两次饮水至少间隔15分钟。最好饮用1%的淡盐水。还可以喝碱性运动饮料。
三、巩固
今后我们应怎样做?
8、血吸虫病的预防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血吸虫的大小和形状及其一生的变化。
2、知道什么是血吸虫病,了解血吸虫病对人的危害以及怎样预防这种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血吸虫病,了解血吸虫病对人的危害以及怎样预防这种病 教学难点:了解血吸虫病的危害。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几种有关寄生虫病的知识,谁能说说记得哪些?寄生虫病的特点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板书:血吸虫病。
问:这种病你听说过吗?从名称看,你们认为这种病会和人的哪部分有关系。
2、师介绍什么叫血吸虫病。
3、读课文,说说血吸虫是什么形状的,大概有多大(取出细线剪成长约1厘米左右的线头若干段,分发给学生传看。)
(1)了解血吸虫的生长发育史以及血吸虫的生长发育中需要哪些生长条件?(2)血吸虫病的症状是怎样的?
5、过渡:血吸虫病不是一般的寄生虫,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既然血吸虫病危害这么大,我们怎样预防它呢!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血吸虫的生活史,请大家说说怎样做可以破坏它的生存条件?
6、讨论:如何预防血吸虫病?如果得了血吸虫病该怎么办?
7、水灾地区政府都要安排卫生防疫工作人员到灾区进行广泛的宣传示范,知道为什么吗?
8、小结:希望大家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平时的生活中去,大家都来预防和杜绝血吸虫病。板书:
预防血吸虫病
生活史: 卵(粪便)—毛蚴(水、钉螺)—尾蚴(水)预防: 管好水源,粪便 消灭钉螺 积极治疗 不喝生水
9、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食物中毒对人体的危害。
2、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如何预防食物中毒。教学过程: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原因。
吃了腐败、被病毒、农药等污染食物,本身会有毒素的食物 食物中毒的症状
恶心、呕吐、腹泻、严重者昏迷,吐白沫、抽搐等现象。食物中毒的危害性
对人体健康的损害,轻者损伤肠、胃,严重损伤肝脏,有时留下病根。
(四)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1、不吃腐败、被污染的食物,如病死的牲畜肉和家畜肉。
2、买回蔬菜用清水浸泡,再冲洗干净,去掉残留农药。
3、加工、贮存食物,生熟要分开,并烧熟煮透。
4、食物要新鲜,购买时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5、不吃本身有毒素的东西,如河豚肉、发芽的马铃薯以及霉变的甘蔗、玉米和花生等。
(五)怎样处理中毒现象
1、赶紧喝大量的盐开水或茶水,再用手抠喉咙,尽量吐出吞下的有毒食物。
2、迅速送医院检查治疗。
10、为什么要合理营养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七大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
2.知道人体生长发育需要从各种食物中吸取不同的营养。3.培养学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人体成长发育需要从各种食物中吸收不同的营养。教学用具:课件、实物投影、报告单。
课前准备:请同学们记录自己最愉快和最不愉快的事有哪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树妈妈生了2个孩子,它们出生时一样的健康和可爱,可是几年后一个孩子长得很健康,另一个孩子却长得很瘦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同学们也要象这棵茁壮的小树一样,需要吸收各种营养,才能健康成长。哪些食物中含有这些营养物质,怎样进食才能做到合理的营养呢?(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知
每天,我们都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喝大量的水,你知道我们吃的各种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吗?请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回答。
(1)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哪些食物中含有
这些营养物质呢。请各小组根据自学提示,自由选择2—3种营养物质学习,学完之后选一位最棒的代表汇报学习结果。出示自学提示(2)各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3)把学习的结果归纳如下,请大家自由读一读。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1)你认为日常生活中怎样进食才能做到合理、营养呢?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请你说说平时你在家里有没有偏食、挑食的习惯?这样的饮食习惯好不好?
三、深化理解
(1)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同学不喜欢吃胡萝卜、青菜、西红柿,它们可是你们身体里不可缺少的朋友呢!下面请听听它们的自我介绍吧!
(2)听了3种蔬菜的自我介绍,你还想不想听听其他食物的介绍呢,同学们找到了许多资料,谁愿意来当食物的角色,自我介绍一下。
(3)听了这么多食物的介绍,原来有偏食、挑食习惯的同学,今后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4)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许多关于营养方面的知识,我们知道了食物中所含的七大营养物质是: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纤维素和水,了解了各类营养物质的作用以及哪些食物中含有这些营养物质,所以我们在饮食方面要做到不偏食、不挑食。
四、实践导行
(1)开菜单下面请你来当爸爸、妈妈的小助手,帮他们开一份菜单,开完之后,每个组选出一份搭配最合理的菜单进行展示。我们比一比,看哪个组的同学开的菜单最合理,他们组就可以成为今天的最佳营养师组。在开菜单时,要注意合理搭配,注意数量,搭配过多的食物,即吃不下又造成了浪费。(2)学生写,师巡视。(音乐)
(3)展示开的菜单,并说说为什么。(4)总结
这节课大家表现得真棒,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些什么收获?
五、课后延伸(课件出示)
回家后请你调查每天家里的饮食是否做到合理搭配,科学进食?
11、看不见的杀手——紫外线 教学目标: 什么是紫外线。
紫外线对人体有哪些伤害。怎样预防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教学重难点:
紫外线对人体有哪些伤害。怎样预防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学习新知
1、什么是紫外线。
2、紫外线对人体的有害影响。
3、学会看“紫外线指数”。
4、预防紫外线伤害应做到:
(1)多摄入一些绿茶、红茶、米糠和大豆等富含维生素的食品。(2)掌握紫外线的强度时段。(3)正确使用防护用具。(4)注意保护视力。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进给家人听。
12、饮料不能代替水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为什么饮料不能代替水,教育学生多喝水,少(或不)喝饮料。活动准备: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课件出示:
水对人体的作用——水是人体需要量最大、最重要的营养素。只要有足够的水,人不吃食物仍可存活数周,但若没有水,数日便会死亡。水是人体最重要的成分,按体重计算,水约占成年人体重的60%,年龄越小体内的含水量越高,水在体内的功能很多,可以说,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水。师: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水的信息?小组内讨论一下,一会推荐播报员来为我们讲解,好吗?(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汇报。
(二)、引导明理
我们知道饮料口感好,能暂时解渴,能提供一定的能量,它虽然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大部分饮料里都含有许多对身体健康不利的物质。喝多了,对身体是有害的。
(三)、参与活动
1、课件出示:红牛、娃哈哈、可口可乐、雪碧、果汁等饮料图片。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饮料吗?你们能不能帮这些饮料分一分类?
2、知识拓展。
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初步认识饮料可以分类。
3、深入拓展。
4、教师小结。
小朋友,我们人体不能缺少水,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多喝水,少喝或不喝饮料。因为饮料没有营养却热量很高,长期喝饮料会导致身体肥胖,而且会越来越不健康。同学们以后我们要多喝水,做个健康、强壮的小学生。
三、行为指导: 引导合理饮用饮料
我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学习生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料已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合理引用饮料,对人体是有益的,那我们该怎样正确饮用饮料呢?(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总结活动: 谈谈收获。
13、防治冻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冻疮的症状,人体容易发生冻疮的部位、发病原因和预防冻疮的方法,以及冻疮的治疗和护理方法
2、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耐寒抗病的能力。教材重点难点:讲述预防冻疮的方法 教具和学具: 挂图、录像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
2、讲授新课
师:许多同学冬天会生冻疮。生了冻疮是什么滋味,谁来说说?(学生回答)师:生了冻疮不光是难受,而且在读书、做作业、参加体育运动时都不方法,影响生活和学习。今天学习的新课,就是教我们如何防治冻疮的。请大家看一看课文题目,它主要讲了哪两方面? 生:主要讲了“防”和“治”两方面。
师:治疗要对症,首先要知道冻疮有哪些症状。前面同学已经用亲身经历讲了冻疮症状的一些症状,现在我们来看课文第一段,看看和同学们说的是不是相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请一位同学把描写冻疮症状的句子读一读。(学生朗读)
师:请一位同学读第二段,说说人的哪些部位容易生冻疮,为什么会生冻疮?(学生回答)
师:知道了生冻疮的原因,我们就可以想出预防冻疮的办法了。请同学们读第三段。(学生齐读第三段)
师:请同学们将预防冻疮的方法归纳一下。(学生归纳,教师加以指导)
师:一旦生了冻疮,就要及时治疗。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一段课文,想想治疗和护理冻疮应怎么做?
(学生默读课文“做一做治疗和护理冻疮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按课后“做一做”的内容练习做“防冻疮操”(学生练习做操)
3、结束语
师:冻疮是很容易发生的常见病,而且生了冻疮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所以同学们应当预防冻疮的发生。教学反思:
14、沟通和交流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冲突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
1、听老师讲故事。
2、说说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说一说。
1、丁丁做得对吗?他应该怎么做?
2、你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事,说说你是怎样处理的?
3、你认为你这样做对吗?如果错了,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三、演一演。
1、同学不小心把你的文具盒碰落地了,你怎么办?各同桌配合演一演,看谁处理得最好。
2、学生评一评,选出处理得最好的一组,进行表扬。
四、读一读。
1.区别形近韵母。
2.多音字组词。
3.补充成语。
4.熟记成语。
5.读读背背。
6.口语交际。
7.写毛笔字。
训练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能按要求独立完成各题。
教学过程:
一、区别形近韵母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韵母。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集体讨论,归纳区别方法。
二、多音字组词。
1.自读,思考不同音时字音有何变化。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集体订正。
4.齐读。
三、补充成语。
1.自读。
2.学生做题。
3.集体订正。
4.齐读。
四、熟记成语。
1.自读,想一想每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2.学生汇报理解的词语。
3.熟读成语。
4.发散练习:将这些成语连起来说一段话。
五、读一读
1.自读,将文章读通顺。
2.分段指读,理解诗句意思。
3.自由读,读出感情。
4.朗读比赛。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够将周围发生的事说给同学们听。
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
1.自读,明确要求。
2.讨论说话要点。
3.分小组排练的要求。
二、分小组排练,教师指导。
三、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表演。
2.学生评议。
3.老师指导要点。
4.表演竞赛。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能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各题。
教学过程:
一、观察字形
1.仔细看书,明确练习内容。
2.观察立刀旁和双耳旁有什么特点?
3.看看指示线显示这两个偏旁该怎么写?
二、指导书写
教师板书,并讲授书写要领。
聋校语文第七册教案-第七课
7 雨 天 教学内容:9个生子词、1篇课文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新词。会使用常用词语。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自然段的意思。懂得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理解课文内容。 2、教育学生学习明明、小祥助人为乐的好思想。 3、能用句子练习中的句式说、写句子。能按课文内容改正一段话的错误。 4、能看课文插图说话,再写下来。 5、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自然段的意思,懂得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挂图、放大课文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子词,预习课文 教学目的: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新词。会使用常用词语。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 2、板书生字 xiáng wěi wàng kuā dōng 祥苇 忘 夸 咚 shùn lǐn qí guài 顺 淋 奇 怪 3、借助拼音,教学生字。 4、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5、理解新词。 6、从课文中找出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初步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 三、预习课文 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四、巩固练习1、读词语,讲讲词语的意思。 2、读课文。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 课后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课文生字、词,学生对“奇怪”一词的理解有些困难,但通过举例、演示讲解后已经领会其意思了。其他词语的掌握情况较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目的: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自然段的意思。教育学生学习明明助人为乐的好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看(听)写词语。 2、讲讲词语的意思。 二、授新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思考问题 (1)图中的天气怎么样? (2)图中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提问:什么时候?天气怎么样?奶奶在想什么? (3)小结:快放学了,雨哗哗地下个不停。奶奶望着窗外想:小祥带了伞不要紧,可小苇忘了带伞,怎么回来呀? (4)齐读第一自然段。 4、讲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 奶奶正在着急的时候,谁回来了?衣服怎么样? ② 奶奶问了什么?小苇是怎么回答的? (3)小结。 (4)齐读读第二自然段。 三、巩固练习1、分组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思考:小苇没有带雨伞。下雨了,他的衣服为什么没湿?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二自然段。这两段讲放学了,小祥带了伞,而小苇没有带伞。是明明撑着雨伞送她回家的。奶奶说明明是个好孩子。同学们,如果换成是你,你会怎么做? 五、作业: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课后分析:本文叙述的内容,学生在生活中遇到过,可以说就是学生生活故事的再现,故他们对文章的内容很感兴趣,很容易产生共鸣,学习效果非常好。对于人物心里活动的描写还要引导学生读,学习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学目的: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自然段的意思。懂得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小祥助人为乐的好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旧 1、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回答问题 (1)奶奶看到天下雨了,想了些什么? (2)小苇回来了,她的衣服为什么没有湿? 二、授新 1、讲读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 ① 上学时,小祥带了伞,但小祥回来时怎么样? ② 带了伞,衣服为什么还会湿呢? (2)看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小祥抱着书包冲了进来,雨水顺着他的头发往下流,全身湿淋淋的。奶奶看到小祥湿淋淋的样子,感到怎样?说了什么?小祥是怎么回答的?奶奶听了小祥的话,奶奶是怎样说的? (5)小结。 2、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巩固练习:朗读课文 四、总结:这篇课文写了两名助人为乐的.小朋友。谁来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他们是谁?都做了什么事? 五、作业:熟读并背诵课文。 课后分析:整堂课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学习得很愉快,在表演中理解了课文意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熟读课文,讲读课文 教学目的: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文内容改正一段话的错误。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和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快放学了,奶奶望着窗外的大雨,想些什么? 2、小苇的衣服怎么没有湿? 3、小祥带了伞,为什么衣服会湿呢?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教师师示范朗读。 2、分组朗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 三、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四、背诵和默写课文。 1、指名背诵课文。 2、默写课文。 五、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4 读下面的一段话,按课文内容,改正这段话中的错误,再抄写一遍。 1、领读这段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2、找出课文中的原句。 3、与原句比一比,看哪些地方不相符。 4、把与原句不相符的地方改正过来。 5、齐读改写后的句子。 六、作业:默写课文 课后分析:分角色朗读课文、情景表演都是学生所热衷的学习形式,所以学习热情高、学习效果好。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目的:通过完成联系,复习本课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背诵课文。 二、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2:把下面的词语排列成通顺的句子,再加上标点。 1、读词语,理解词义。 2、想想用这些词语有什么联系,可以排成什么样的句子(句式)。 3、学生排句子,师巡回指导。 4、指名说说自己排的句子。 5、师生评议。 6、齐读排列正确的句子。 三、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3:照样子写句子。 1、出示例句。 2、分析例句的句式 (1)谁正在怎样的时候,谁怎么样。 (2)谁(或什么)比谁(或什么)怎么样。 3、启发、引导学生仿照例句的句式说、写句子。 4、齐读仿写的句子。 四、指导学生完成习题5:看文中的插图说话,再写下来。 1、出示挂图。指名说说图意。 2、师生交流。 3、学生看插图写句子,教师巡回指导。 4、读一读写好的句子。 五、作业:习题2、3 课后分析:本节课重点完成了仿写句子练习,这2个题目的题型,学生都接触过,而且仿写句子的句式也是学过的,本节课内容学生掌握得较好。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放松一下,注意听啊,听后你可要告诉大家,它唱的是什么。
(播放桥的歌曲)
师:谁来说说,它唱的是什么呢?
师:你听的真仔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桥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桥之思。在我们的生活中,桥必不可少,它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种各样的桥吧。
(课件:播放各种桥的图片,师解说其中的几种)
师:这么多形态各异,造型优美的桥,引发了作者樊发稼许多的思考,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它们很感兴趣,也许会引发你更多的思考,那就让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不要忘记正确的读书姿势啊。开始吧。
师:课文读完了,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同位两个比比赛,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同位互相检查)
师:生词朋友们来了,看看你们是不是都认识它们了,注意了,我可不一定叫到谁啊,一个人读--小组读--大组读--全班读。
(出示生字词)
幽静碧波粼粼魅力交叉巍峨雄伟构筑和谐)
师:全班同学再来认真地读一读。
师:声音响亮,读得又准确,真不错!生字朋友们回到课文中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请同学们再来认真的默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这篇课文中都了解(知道)了什么?[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来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引导生用自己的话大体谈一谈)
(生大体谈谈,谈到第一小节中的桥的功能,样式,材料)
师知道了这么多桥的知识,真了不起!那么桥有这么多的功能(样式,材料),你是从哪知道的?
(生:第一小节)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小节,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交流)
(说全了后)
师:读懂了这么多,真是了不起!你给大家读读这一小节吧。其他同学进一步体会体会桥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生读)
师:通过你的朗读,我们听出了桥的确给人带来了许多方便。那各种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还有些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快快走进课文去读一读、找一找,好吗?(生读)
师:你找到了吗?来说给大家听听。(第二小节的内容)
师:同学们,咱们一块来看大屏幕,谁能起来读一读这一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是从哪些句子听出了桥的美?
师:谁来说说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了桥的美?
师,你是从哪个词上体会到的?
(抓重点词语“碧波粼粼”“回旋别致”“巍峨雄伟”“浩然坦荡”)
师:碧波粼粼什么意思?碧波粼粼是形容桥的吗?那为什么从这个词上你体会到了桥的美?你能读一读这一句话吗?看看书上的插图,体会一下碧波粼粼的感觉。谁再来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小段,你认为还有哪些词能表现出桥的美来?(回旋别致,什么意思?弯弯曲曲的小桥,不同于其他的桥,这不同的风格使它更加的美丽!把回旋别致去掉好不好?
师:你还从哪些句子读出了桥的美?从哪个词上体会到?巍峨雄伟什么意思,你能不能读一读这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桥的巍峨雄伟?)
师:他读出桥的巍峨雄伟了吗?谁还想来读一读?
师:多么巍峨雄伟的大桥啊!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造型优美,装点乡村和城市,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的桥吧?同学们可以边欣赏边议论议论。
(课件播放九曲桥,立交桥的录象)
师:这么美的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夸夸它?老师给你配上音乐,你来美美的读一读好吗?注意啊,要把你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读出来。谁能第一个充满的自信的站起来?
师:听出美了吗?{享受到美了吗?}(如果读得不好让生评,好的话你觉得的她读的好在哪里?谁还想读?好师评:读得多美啊,我仿佛亲眼看见了回旋别致的九曲桥,巍峨雄伟的立交桥。让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读这一小节吧 师:除了回旋别致的九曲桥,巍峨雄伟的立交桥,你还见过哪些桥给你带来了美的享受?
(几句话谈谈,种类多点)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桥,引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考呢?小组为单位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好吗?(生谈第三小节)
师:谁起来说说由桥想到了什么?
(边说,屏幕出现第三小节)
师:是啊,看不见的桥把我们的世界装点的更加和谐、更加美好。同学们,认真的默读一下这一小节,边读边想:桥引发了你哪些思考呢?(平日里你和老师同学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
(生交流)伊拉克,风俗习惯,互相尊重
师:你们说的真好!老师真受感动!其实这就是一座“心桥”这样的桥不仅存在于心灵和心灵之间,也存在于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无形的心桥吧。
(课件出示“握手”“问好”“互帮互助”等“心桥”的画面)师范读。
三、拓展升华 同学们,路桥必不可少,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装点着乡村和城市,但心桥更为珍贵!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让我们带着美好的祝愿,齐读最后一小节。
四、小结:
同学们,中国的桥文化源远流长,希望大家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更多的桥,更希望架在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之桥,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相信只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我们彼此之间的心桥就会更加的坚固,更加的美好!这节课就上到这,课后请同学们:
作业设置
挑选自己喜欢的词句,选择喜欢的句段背诵。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一座自己喜欢的桥。
板书设计
桥之思
功能、材料、形式
方便 心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课文。
大家回去收集了很多的材料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二、全班交流收集的材料。
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
三、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对“幽”“粼”“魅”“叉”“巍”等字做重点指导。
导语:在本课的生字中,你认为那几个字的书写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学生们自由交流。
指导书写。
四、你是一位设计师,你会建造一座什么样的桥?请先在小组中交流,把你想到的桥写下来。
五、全班交流
比一比谁建造的桥最有特点。
师生共同评价。
六、总结并布置作业
写会生字,修改小习作。
作业设置
学写生字
读课文
写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桥之思
功能、材料、形式方便 心桥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七册《拾穗》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收获”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拾穗》板书(拾穗)“拾”是什么意思?“穗”是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弥散晚餐监督遵循搜寻逼真偷窃
欣赏充满
三.理解课文内容
1.从课文中的哪一部分看出收获了?(第一段)
板书(收获)读一读。
(出示:拾穗图)麦香混合在尘雾中,弥散在田野上,远处堆起了金黄色的麦垛,一片丰收的景象。这收获的季节属于拾穗者吗?我们来进一步欣赏这副油画。
2.欣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文中,作者也对这三位妇女拾穗时的情景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
默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三位妇女动作、神态的句子。
4.说说你画的句子
板书: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右边腰落下毛病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
5.再读课文2-5段,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同学刚才结合油画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副画的? 指名读第6、7段
由于米勒对劳动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因此这副画画的十分逼真,认真的欣赏会产生丰富的感受和联想。四.情感升华
谁来说说你的感受和联想?收获的季节属于她们吗?她们能享受到收获的幸福吗? 板书设计
收获
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拾穗 {右边:腰落下毛病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出示课文插图)还记得这幅画吗?你能简单的来介绍一下这幅画吗?前几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著名画家米勒的这幅油画作品,学习了一篇课文,课文的作者也像我们一样欣赏了这幅世界名画,并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描写描绘了画面内容,使我们也学会了欣赏名画,课文的题目是《拾穗》。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课文,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样将画面内容写具体的。
二、回顾课文,指导写作方法: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画面主要内容的段落,自由朗读,说说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的?(动作、神态)
2、指名学生说。板书。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出了什么?为什么能从中体会出农民的辛苦和他们生活的艰难?在抓住动作、神态对画面中的人物进行描写之前需要怎么样?(仔细观察)板书。
3、小结: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刻画,就会使你的文章具体生动。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板书)还可以抓住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语言、心理活动)我们应该学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你的文章也会具体生动。
4、除了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之外,这三段中还有哪些语句你认为写得比较好?
5、这句话中描写的内容能够从画面上全部观察的到吗?(不是)这是作者的(联想、想象)还有哪些句子是作者的联想?
6、小结: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和生活的艰苦,所以,结合画面内容及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它会使你的文章真实感人。
7、今天,我们就学习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一个小练笔的练习。
三、创设情景、指导练笔:
1、请两位学生将地面的纸花扫干净,其他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2、说说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3、把你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
四、交流、评议:
1、小组交流。
2、指名读,说说好在哪?
3、从文章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五、总结。板书:
动作
具体生动
仔细观察
神态
合理联想真实感人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
《桥 之 思》
教 案
单位: 新乡县翟坡镇寺王小学 姓名: 王
艳
1、明明上学
教学内容:7个生字新词,1篇课文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新词。会使用常用词语。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在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然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2、教育学生要听从别人的劝告,做个自觉遵守纪律的好孩子。
3、能正确讲述图意,回答练习中的问题。能把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
4、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课文。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然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教学准备:放大课文、挂图。教学方法:观察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预习课文
教学目的: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新词。会使用常用词语。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小故事《明明上学》。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提出生字新词,理解生字新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默读课文,提出生字新词:
蛐蛐
草丛
扒开
捂
找不着
仔细
迟到
2、在课文中划出带生字新词的句子。
3、借助拼音读字音,指插图(或动作演示)理解词义,读出句子。
三、巩固
1、识记生字新词。
2、完成课后习题三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听见()
走进()
扒开()
钻进()
3、读课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
反思:通过讲解、演示,学生掌握了这7个生字词,对课文也有了个感性的认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目的: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复旧
1、看(听)写词语。
2、讲讲词语的意思。
二、图文对照,讲读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看图。
2、学文,思考: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明明喜欢蛐蛐?
(第三句:明明知道这是一只好蛐蛐。从“一„„就„„”可以看出,明明喜欢蛐蛐,玩过蛐蛐。他从蛐蛐的叫声就能分出是不是好蛐蛐。)
3、指导朗读。
(二)第二自然段
1、看图。思考:从图上看出明明在干什么?明明的动作神态怎样?(明明在捉蛐蛐,他很紧张很仔细。)
2、学文。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1)哪些词语是讲明明捉蛐蛐的动作?(板书:扒
捂
追
找)(2)这些词语说明明明对这只蛐蛐是什么态度?(非常喜欢)
(3)理解“仔细”的含义。课文里哪些词语是讲明明仔细找蛐蛐的?(细心、扒来扒去)
3、看图。指导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的内容。
4、小结:这段讲明明怎样捉蛐蛐。
5、指导朗读。
三、巩固
1、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2、完成课后课后习题五。
3、指导学生演示课文内容。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一、二段。
反思: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明明发现蛐蛐、找蛐蛐,学生已经了解,并在朗读、演示理解了课文内容,对其中的动作细节描写,学生掌握得也很好。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三至五自然段 教学目的: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教育学生要听从别人的劝告,做个自觉遵守纪律的好孩子。教学过程:
一、复述课文。
看图复述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内容。
二、朗读课文前两段。
三、图文对照,讲读第三、四自然段。
(一)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看图,图上画的是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哪一个是明明?
2、学课文。
(1)课文是怎样讲小文帮助明明的?
朗读小文喊明明的句子,应读出急切、提醒的语气。(板书:喊)
(2)明明听到小文喊他上学时,他是怎样做的?明明是个怎样的孩子?
3、小结:小文提醒明明赶快上学,他们一同向学校跑去。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2、明明迟到了吗?课文是怎样讲的?(板书:刚、就)
3、为什么明明看了看小文笑了?(板书:笑)这时明明的心里是怎样想的?(他好像在说:小文,如果你不喊我,那我就迟到了。太感谢你了。)
4、小结:明明按时到校上课,没有迟到,心里很愉快。
四、指导朗读。
五、总结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明明在上学路上捉蛐蛐的事,反映了明明乐于接受同学的劝告,按时到校上课,愿意做个遵守纪律的好孩子。
六、作业:背诵和默写课文。
反思:学生理解了句子意思和自然段的意思,知道了以后要向明明学习做个听人劝告、遵守纪律的好学生。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目的:完成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旧 指名背诵课文。
二、综合练习。
1、习题四(1)出示习题: 明明站起来。
明明拍了拍身上的土。明明和小文一同往学校跑去。
(2)读句子,想想每个句子是什么意思。(3)按要求改写句子。(4)师生评议。
(5)集体读句子,讲讲句子的意思。
2、习题五(1)出示习题:
读下面的句子,再用带点的词语练习说话。①明明轻轻地走过去,看到了一只蛐蛐。②明明听见草丛里有蛐蛐的叫声。(2)讲清题目的要求。(3)读句子,找出带点的词语。(4)指导学生用带点的词语说、写句子。(5)讲讲所写句子的意思。
三、作业:习题三、四、五
反思:课文内容贴近生活,学会很快就理解了课文内容,大部分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练习。
2、谁说得对
教学内容:6个生字词,1篇课文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新词,会用“周围”、“指着”说、写句子。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能力。
3、能说出第三自然段中句子之间的先后顺序。
4、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
理解句子意思和课文内容,能说出第三自然段中句子之间的先后顺序。教学准备:放大课文、挂图。教学方法:观察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预习课文 教学目的:
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新词,会用“周围”、“指着”说、写句子。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有没有注意月亮和云彩哪个跑得快?有两个小朋友为月亮和云彩谁跑得快而争论起来,一个说月亮跑得快,另一个又说云彩跑得快,谁也不让谁。那么他们到底谁说得对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课《谁说得对》。
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xiǎo
yǒng
àn
xìn 李晓
大勇
暗下来
不 信 chà
quâ
tîu 树杈
却
透过
2、在课文中划出带生字新词的句子。
3、借助拼音读字音,指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句子。
三、巩固
1、读词语,讲词义。
2、指导书写,写生字新词。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
反思:本课的生字新词除了“透过”相对难理解些外,其他的词语都容易理解。在举例、演示中,学生也掌握了“透过”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目的:图文对照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旧
1、看(听)写词语。
2、讲讲词语的意思。
二、图文对照,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第一幅图,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看到什么?
2、学课文。
(1)什么时间,谁和谁在干什么?(一天晚上,李晓和大勇在院子里玩。)(2)他们发现什么情况?(他们发现天空一会儿暗,一会儿亮。)
(3)读第三句话,他们抬头一看,看到什么?(他们抬头一看,看到月亮周围有很多云彩。)
(4)第一自然段讲了什么?(讲李晓和大勇在院子里看到月亮周围有许多云彩。)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学文,思考:
(1)大勇说什么?他认为什么跑得快?(大勇认为月亮跑得快。)(2)李晓说什么?他认为什么跑得快?(李晓认为云彩跑得快。)
3、指导朗读。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三、巩固
1、齐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2、读课文,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李晓和大勇争论什么事情?(2)他们的观点各是什么?
四、小结: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李晓和大勇在院子里玩,看到月亮周围有很多云彩,他俩为月亮和云彩谁跑得快而争论起来。
五、作业:朗读一、二自然段。反思:这两个自然段讲的内容,是学生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争论场景,而且文中描写的争论问题也是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大家观察得仔细、学得认真,知识点也掌握得好。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学目的:
图文对照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能力。能说出第三自然段中句子之间的先后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旧
1、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说说这两个自然段的意思。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导学生看第二幅图,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看到什么?
2、学文,思考:
(1)李晓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话是对的?(李晓把大勇拉到一棵树底下,让他透过树杈看月亮。)
(2)大勇看到了什么?他明白了什么?
(大勇看到一朵朵云彩很快地跑过去,月亮却没怎么动;他明白了李晓的话是对的。)(3)齐读李晓的话:“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个自然段讲大勇透过树杈看月亮,他相信了李晓的话: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
三、巩固
1、朗读第三自然段。
2、完成课后习题2: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第三自然段有3句话。先讲李晓让大勇在树底下透过树杈看月亮,再讲大勇看到云彩在跑,月亮却没怎么动,最后讲大勇明白了,李晓的话是对的。)
四、总结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李晓和大勇在院子里看到月亮周围有很多云彩,他俩为月亮和云彩谁跑得快面争论起来。后来李晓让大勇透过树杈看月亮,大勇才相信是云彩跑得快,而月亮并没怎么动。
五、作业:背诵和默写课文。
反思:学生在学习中理解了句子意思、理解了课文内容,也从中明白了:以后和他人之间产生意见分歧时要采取合理、文明的方式来说服对方、不要发生争吵打闹。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再读课文
教学目的:指导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复旧 背诵课文
二、从读入手,理解课文内容。
1、读全文,要求读出句与句之间、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停顿。
2、看图读课文,再回答问题:
(1)李晓和大勇争论什么事情?他们谁说得对?(2)李晓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话是对的?
3、边读课文边议论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并正确回答。
三、综合练习。
1、课后习题三
(1)出示题中的两个句子: ①月亮在云彩里跑得很快。
②月亮周围有很多云彩,云彩跑得很快。(2)读句子,说说每句话的意思。(3)想想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4)说说哪一句话是正确的。
2、课后习题四
(1)出示题中的两个句子:
①他们抬头一看,月亮周围有很多云彩。
②大勇指着月亮对李晓说:“你看,月亮在云彩里跑得多快呀!”(2)读句子。
(3)用带点的词语说句子。周围„„ 指着„„(4)集体评讲。
3、课后习题五: 看(听)下面的句子
(1)一天晚上,李晓和大勇在院子里玩。(2)忽然,天空暗下来,一会儿又亮起来。(3)他们看见风吹着云彩跑。
4、课后习题六
(1)看第一幅插图练习说、写话。
①什么时候,谁和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他们看到了什么? ②让学生口头回答问题。③把答句写下来。
(2)看第二幅插图练习说、写话。
①图上画的是谁?他们站在哪儿干什么?他们看到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②让学生口头回答问题。③把答句写下来。
三、作业:课后习题2、4、6 反思:需要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作业,学生能理解题意,也指导自由作答,知识语言表达上还是欠准确、流畅,语言表达能力亟待提高。
教学内容:5个生字词
3、一只小羊羔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5个生字和新词。会使用常用词语。能正确观察图意,理解句子的意思和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懂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怎样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和时间顺序叙述的。
2、教育学生学习巴特助人为乐的好思想。
3、会用课后习题中的句式说、写句子。
4、在画出写图意思的句子的基础上,看图把五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一遍。
5、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和默写课文。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图意,理解句、段的意思,懂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怎样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和时间顺序写叙述的。教学准备:放大课文、挂图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预习课文
教学目的:学会本课5个生字和新词。会使用常用词语。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看图学文《一只小羊羔》。师板书课题:
3、一只小羊羔
读课题,学习生字“羔”。解释“羔”,指幼小的动物,如羊羔、鹿羔。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
2、提出生字新词。
小羊羔
巴特
咩咩
小沟
牧场
3、学习生字新词。
(1)借助汉语拼音学习字音,读字,读词。
(2)找到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一读,理解生字新词在句子中的意思。(3)集体读词语。(4)指导书写。
4、通读课文。
5、指导学生看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图1:巴特放学回家在一条小沟里找到一只小羊羔。图2:巴特抱着小羊羔到处打听失主,但人家都说没有丢。图3:巴特给小羊羔奶喝。
图4:巴特放学回家,妈妈告诉他小羊羔是牧场丢的。图5:巴特把小羊羔送回妈妈身边。
三、巩固练习。
1、识记生字新词。
2、读课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
反思:本课的生字新词很少,而且意思也很浅显,这节课学习轻松、效果也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 教学目的:
能正确观察图意,理解句子的意思和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教育学生学习巴特助人为乐的好思想。教学过程:
一、复旧
1、看(听)话写词语。
2、读字词。
二、授新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边读课文,边看插图,理解两句话的意思。
2、抓住特点看图,从巴特背着书包,知道这是在放学的路上。巴特弯着腰,往小沟里看,理解“东找西找”的意思。
3、用“谁在哪儿,怎么样?”说说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过渡:同学们想一想,巴特捡到小羊羔以后,他会怎么做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想想每句话的意思。第1句话是巴特自己心里想的:是谁丢了小羊羔呢?
2、反复读第2句,这句话说明什么?。“到处打听”说明他不只到了一处或几处地方去问,“到处”是说走了很多地方。
3、指导学生看第二幅图,看图上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
4、巴特找到失主了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没有。从“人家都说没有丢”这句话看出来的。)
5、说说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这个自然段主要讲巴特没有找到失主。)
6、过渡:巴特找不到失主,该怎么办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导学生看第3幅图。
2、齐读第三自然段。
3、天黑了,巴特没有找到失主,他是怎么做的?(天黑了,巴特只好把小羊羔抱回家去。)
4、指名说说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第三自然段讲巴特把小羊羔抱回了家。)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边看图边读课文,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2、“巴特一早起来,就去看小羊羔,还给它奶喝。”说明什么?(说明巴特关心、爱护小羊羔。)
3、小结段意:这一自然段讲巴特给小羊羔喝奶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2、巴特放学回来,听妈妈说小羊羔是牧场丢的,他是怎么做的?
3、读第2句话,理解“顾不上”、“飞快”等词的含义。
4、指导朗读。
5、说说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巴特把小羊羔送回牧场。
(六)学习第六自然段。
1、指导看第五幅图,提问:(1)羊妈妈和小羊羔在干什么?
(2)图上有谁?他们脸上的表情怎样?为什么?
2、齐读第六自然段。
3、这一段讲了什么?(小羊羔回到了羊妈妈的身边。)
三、巩固
1、读课文第1、2、3自然段。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演示课文内容。
四、小结:
这三个自然段主要是讲巴特在放学的路上找到了一只小羊羔。他到处打听也没有找到失主,最后只好把小羊羔抱回家里,第二天巴特喂小羊羔、把小羊羔送回牧场。
五、作业:熟读课文
反思: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看图、理解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从而领会自然段的意思,演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效果较好。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再读课文
教学目的: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怎样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和时间顺序叙述的。教学过程:
一、复旧
1、朗读课文。
2、指名试背课文。
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导学生按先后顺序观察五幅插图。
2、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课文讲了巴特捡到羊羔、找失主、送回羊羔的事情。是按“巴特捡到小羊羔、找失主、把小羊羔送回牧场”的顺序和“放学了”、“天黑了”、“第二天”的时间先后顺序写的。
4、读课文,回答问题:
(1)巴特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找到一只小羊羔?(巴特放学回家,在一条小沟里找到一只小羊羔。)(2)巴特为什么把小羊羔抱回家中?
(因为巴特没有找到失主,所以把小羊羔抱回家中。)(3)小羊羔是怎样回到羊妈妈的身边的?
(第二天中午,妈妈告诉巴特,小羊羔是牧场丢的。巴特把小羊羔送到了牧场。)
三、读课文,读出自然段之间的停顿,体会事情的先后顺序和时间顺序。
反思:通过再读课文,领悟句子意思,学生对课文内容把握较好。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学过程:
一、复旧 背诵课文。
二、综合练习
1、习题二
(1)出示题目中的一段话。
(2)让学生自由读这段话,读懂这段话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这几句话是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和时间顺序写的。
(3)讨论:这几句话的顺序可以调换吗?为什么?
2、习题三
(1)出示例句,读例句。(2)分析例句的句式:
谁东找西找,在哪儿找到了什么。
(3)让学生联系实际,仿照例句的句式说句子。(4)把句子写下来。(5)师生评议。
(6)齐读写好的句子。
3、习题六
(1)读题,理解题意。
(2)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明白:这一段话是按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么样的顺序写的。(3)仿照第一自然段,说、写一段话。(4)师批改。
三、作业:习题1、2、3 反思:对于根据句式写句子一题,学生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顺利完成。今后应加强在生活中运用所学句式的练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让座
教学内容:12个生字词、1篇课文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新词。会使用常用词语。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学习给课文分层次。懂得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理解课文内容。
2、教育学生向作者学习,尊敬老人。
3、会用课后习题中的句式说、写句子。
4、能仿照课文,看图说、写一段话。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能给课文分层次。教学准备:放大课文,挂图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解法、练习法、演示法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预习课文
教学目的:学会本课12个生字新词。会使用常用词语。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放大课文,读课题:
4、让座
2、课题是“让座”,那课文讲了谁给谁让座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提出生字新词,理解生字新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
2、提出生字新词。
qiǎn
kāfēi
tîu
zhîuwãn 浅灰色
咖啡色
黑里透红
皱
纹
zuǒhú
zhǔ guǎi
suí
huàng 一撮胡子
拄着拐棍
随着
晃动
3、在课文中划出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4、借助拼音学习字音,指插图(或动作演示)理解词义,读出句子。
三、巩固练习。
1、识记生字词。
2、完成课后习题三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穿着()
布满()
拄着()
扶着()着()
3、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四、作业:
随
1、抄写生字词
2、读课文。
反思:本课生字词意思比较浅显,通过看图、结合实际生活一讲解,学生就理解了,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不错。课后的识记字词训练要坚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作者学习,尊敬老人。会用课后习题中的句式说、写句子。教学过程:
一、复旧
1、看(听)话写词语。
浅灰色
咖啡色
黑里透红
皱纹
一撮胡子
拄着拐棍
随着
晃动
2、讲讲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二、讲读课文
1、读全文,读出句子之间的停顿。
2、边读句子边对照插图(或配合演示),理解句子的意思。
3、边读边思考问题,并在课文中找出答案。(1)一天,我到哪里去?
(2)汽车到站了,谁上来了?他怎么样?(3)我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4)车开动了,我再一次怎么说,怎么做?
4、指导、训练学生正确地、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三、巩固练习。
1、读句子,分组演示课文内容。
2、边读课文,边指图(或加演示),理解课文内容。
3、正确地、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1、指导完成课后习题四,照样子写句子。
()一手(),一手()。()一手(),一手()。
2、熟读课文。
反思:课文描写的事件是平时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的,同学们都比较熟悉,在“读”中悟、在讲中演,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文中的句式也是在三年级接触过的,这次只是复习练习,所以在老师的简单提示后,学生都能仿写句子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
教学目的: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学习给课文分层次。懂得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作者学习,尊敬老人。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课文,划分第二自然段中的层次。
1、读第二自然段,想想哪几句话是讲同一个意思的,给第二自然段分出层次,理解层次的意思。
(1)汽车到站了,上来了谁?他怎么样?(2)我怎么做,怎么说?
(3)车开动了,我见到了什么?再一次怎么说,怎么做?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2)(3)句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二、多种形式读课文,理解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1、读全文,读出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之间的停顿。
2、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层次之间的停顿。再读课文,读出自然段、自然段中各层次之间的停顿。
3、分组读课文,思考讨论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4、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三、熟读课文
1、看图读、背课文。
2、指导学生演示课文内容。
四、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一的练习。
2、熟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反思:通过读、说、讲、演,学生理解了句子的意思,理解了课文内容。但给课文分层对学生还是比较困难,必须在老师的教育指导下才能顺利完成。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仿照课文说话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看图说一段话。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课文。
2、回答: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二、出示课后习题,指导学生观察图画,仿写一段话
1、出示题目、图片,与课文插图对照,了解图上画的内容也是“让座”。
2、抓住图片的主要内容,有顺序地指导观察图片
女孩子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一位老奶奶的神态;女孩子在做什么。指导依据图片内容,在仿照课文写话的基础上补充一些情节描写。
3、分角色演示图上事件的全过程,把图片上的局部静态变成完整的动态。
4、组织学生认真观察演示,一边观察情节,一边思考怎么表达。
三、指导学生说句子。
1、先完整地观察一遍演示,再分别观察局部情节,边观察边组织语句口述、笔述,最后完整地组合起来。
2、观察图片,展开想象,看图说一段话。
四、指导学生看图写话,提出写话要求:
1、把事情写清楚,句子完整,意思连贯。
2、可以参照课内指导的内容写,也可以按自己的想象写。
五、作业:分组看图说话练习
反思:在对照课文及其插图对学生进行观察、演示指导的过程中,学生完全理解了图画内容,有部分学生还能仿照课文进行“仿说”,还有部分学生只能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出图意。只有少数学生能独立写出通顺完整的句子,大部分学生都需要老师的指导才能完成。课后要多组织学生加强阅读练习,一是提高理解能力,二是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表达经验。
5、总理辛苦了
教学内容:阅读课文1篇 教学目的:
1、借助汉语拼音自学生字新词,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中句子之间的先后顺序及段与段之间的先后顺序。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
3、能用“已经”“亲切地”造句。
4、正确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写图意的句子。教学重、难点:
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中句子之间的先后顺序及段与段之间的先后顺序,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挂图、放大课文 教学方法:观察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目的:借助汉语拼音自学生字新词,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三年级时学过的《送雨衣》吗?那篇课文讲的是一件关于谁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关于周总理的。板书课题:5 是总理辛苦了
二、授新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思考:
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2、借助拼音轻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5、分组读课文,说说每一段中有几个句子?在课文中标出来。
三、作业:朗读课文。
反思: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阅读课文,第一次尝试着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课文,同学们还是有些不适应,大多数学生都对抱着求助的心理,所以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很一般。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培养他们的自学习惯已经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一个大课题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课文
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读出句子与句子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二、指导学生读课文,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一)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3、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4、讨论:这几句话的顺序可以调换吗?为什么?
5、指导朗读。
(二)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思考并回答:
(1)总理离开办公室的时候,天怎么样了?(2)总理看见服务员还在工作,说什么?(3)服务员怎么说?
3、指导朗读。
三、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完成课后习题
1、读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2、让学生说、写句子。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宗旨主要是指导学生在读中“悟”,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学习很认真,效果较好。特别是对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兴趣很浓。课后习题在老师提示下可以完成。一篮稻穗
教学内容:9个生字词、1篇课文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九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懂得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理解课文内容。
2、教育学生向“弟弟”学习,帮助军属做好事。
3、能用“特别”、“急得”、“一„„就„„”说、写句子。
4、能仿照课文说、写一段话。
5、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教学重、难点:
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懂得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教学准备:放大课文
教学方法:讲解法、观察法、演示法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的: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新词,会用常用词语。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授新
1、读课文,找出不会读的字,用笔画出来。
2、板书生字
ã
hún zhuàn shǔ
chãng gā
dīng
hàn
mō 额
浑
转
属
程
嘎
盯
汗
摸
3、借助汉语拼音,学习生字。
4、初读课文,在课文中划出不懂的词语。
5、结合挂图(或配合演示),理解词义。
6、指导学生读通课文。
7、读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初步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
8、教学第一自然段。(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①鹅是什么样子的?
②鹅为什么见到弟弟就伸长脖子围着他转?(2)生讨论,教师小结。(3)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巩固练习
1、读词语,讲讲词语的意思。
2、读课文。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反思:本课的生字词较简单,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也比较浅显,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目的: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看(听)写词语。
2、看图说说鹅是什么样子的?
二、授新
1、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2)提问:
①弟弟在干什么?
②鹅想吃稻穗,弟弟是怎么做的?表现弟弟是怎样的人?(3)生回答,找出文中的原句读一读。(4)指导学生演示本段内容。
(5)小结:弟弟正要把拾到的稻穗送到程大爷家去的时候,那五只鹅以为又给它们喂食来了,围着弟弟要食吃。“淘气”“嘎嘎地追上来”“拍着翅膀”“盯着篮子”“叫着扑上来”等词语,把五只白鹅抢吃稻穗的动态写得生动逼真,招入喜爱。“把篮子举得高高的,大声喊:‘这是程大爷的,不给你们吃!’”“左躲右闪,急得满头是汗”等词句,表现了弟弟一心为程大爷做好事。(6)朗读第二自然段。
(7)让学生边看图边复述课文内容。(8)划出“鹅抢稻穗吃”的句子。
2、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思考:为什么程大爷说弟弟是个好孩子?
(因为弟弟为程大爷拾稻穗,并且抢稻穗不让鹅吃掉稻穗。)(3)这一段中哪句话可以看出程大爷对弟弟的疼爱?(4)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巩固
1、朗读课文。
2、看图,划出课文中讲图意的句子。
四、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文中我们看到弟弟为了保护程大爷家的稻穗不被自家的鹅吃掉而着急的情景。你们说弟弟做得好不好?我们要学习弟弟这种帮助军属做好事的好思想。
五、作业:流畅地、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反思: 学生理解了句子和自然段的意思,也领悟到了课文的思想内涵,表示要向“弟弟”学习。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题一、三、四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完成习题一,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练习,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二、指导学生完成习题一
1、读第一句:那五只鹅以为又给它们喂食来了,嘎嘎地追上来。思考:
(1)“它们”指谁?(“它们”指的是鹅。)
(2)为什么鹅以为又给它们喂食来了?(因为弟弟常常给鹅喂食,所以鹅以为弟弟又给它们喂食来了。)
2、读第二句:弟弟把篮子举得高高的,大声喊:“这是程大爷的,不给你们吃!” 思考:
这句话中的“你们”指的是谁?(“你们”指的是鹅。)
3、读第三句:可是鹅一点儿也不听话,它们拍着翅膀,盯着篮子,嘎嘎嘎地叫着往上扑。思考:
(1)哪些地方说明鹅一点儿也不听话?(“拍着翅膀,盯着篮子嘎嘎嘎地叫着往上扑”,说明鹅一点儿也不听话。)
(2)鹅不听谁的话?(鹅不听弟弟的话。)
三、指导学生完成习题三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把下面的词语排成通顺的句子,加上标点。(1)弟弟
喂食
鹅
给
常常
(2)赶走
鹅
淘气的程大爷
了
2、读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3、想想如何排句子,才能使句子通顺(根据所给的词语想句式)。
4、学生练习排句子。
5、自己读排好的句子,看是否通顺。
6、齐读排好的句子。
四、指导学生完成习题四
1、出示习题,理解题意
读下面的句子,用带点的词语各说、写一句话。(1)我弟弟特别喜欢那五只鹅。(2)弟弟左躲右闪,急得满头是汗。(3)鹅一看见弟弟,就伸长脖子围着他转。
2、读句子,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3、指导学生仿照句子,用带点的词语说、写句子。小红的字写得特别漂亮。
这盆花特别美。
他的圆珠笔丢了,急得满脸通红。
小明迷路了,他急得哭了。一看见老师,同学们都围着他。中午一放学,同学们就往食堂跑。
五、作业:习题一、三、四
反思: 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读、思来独立完成作业,极少部分学生需要老师的引导,特别是在语言表达方面。把词语排列成句子一题,课文中有类似的句子,故学生做起来很轻松。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些困难,需要老师的跟踪辅导、举例引导才能完成。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教学目的:仿照课文写一段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
一、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联系实际,先说后写一段关于喂养小动物的话。要把小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喂养的情景写出来。
1、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第一自然段是写什么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种小动物?这种小动物长什么样子?吃喜欢吃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喂它们的?
3、师举例说喂养一种小动物的情况。
我家养了一只小白兔。小白兔有两只大耳朵,红眼睛,三瓣嘴。它的前腿长,后腿短,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小白兔喜欢吃新鲜的青草和白菜,我常常拿些白菜给它们吃。小白兔一看见我,就跟在我身后,追着我跑,真可爱。
4、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说一说、写一写。
5、师巡视指导。
6、读一读写好的话。
二、作业: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反思:学生能零星地用词语说出一些自己的话,但还是欠通顺、欠完整,必须老师跟踪指导方可完成。
教学内容:9个生子词、1篇课文教学目的:
7、雨
天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新词。会使用常用词语。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自然段的意思。懂得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理解课文内容。
2、教育学生学习明明、小祥助人为乐的好思想。
3、能用句子练习中的句式说、写句子。能按课文内容改正一段话的错误。
4、能看课文插图说话,再写下来。
5、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和默写课文。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自然段的意思,懂得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挂图、放大课文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子词,预习课文
教学目的: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新词。会使用常用词语。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
2、板书生字
xiáng
wěi
wàng
kuā
dōng 祥
苇
忘
夸
咚 shùn
lǐn
qí
guài 顺
淋
奇
怪
3、借助拼音,教学生字。
4、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5、理解新词。
6、从课文中找出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初步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
三、预习课文
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四、巩固练习
1、读词语,讲讲词语的意思。
2、读课文。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
课后分析:学生对“奇怪”一词的理解有些困难,但通过举例、演示讲解后已经领会其意思了。其他词语的掌握情况较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目的: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自然段的意思。教育学生学习明明助人为乐的好思想。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看(听)写词语。
2、讲讲词语的意思。
二、授新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思考问题(1)图中的天气怎么样?(2)图中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讲读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
(2)提问:什么时候?天气怎么样?奶奶在想什么?
(3)小结:快放学了,雨哗哗地下个不停。奶奶望着窗外想:小祥带了伞不要紧,可小苇忘了带伞,怎么回来呀?(4)齐读第一自然段。
4、讲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 奶奶正在着急的时候,谁回来了?衣服怎么样?
② 奶奶问了什么?小苇是怎么回答的?(3)小结。
(4)齐读读第二自然段。
三、巩固练习
1、分组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思考:小苇没有带雨伞。下雨了,他的衣服为什么没湿?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二自然段。这两段讲放学了,小祥带了伞,而小苇没有带伞。是明明撑着雨伞送她回家的。奶奶说明明是个好孩子。同学们,如果换成是你,你会怎么做?
五、作业: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课后分析:本文叙述的内容,学生在生活中遇到过,可以说就是学生生活故事的再现,故他们对文章的内容很感兴趣,很容易产生共鸣,学习效果非常好。对于人物心里活动的描写还要引导学生读,学习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学目的: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自然段的意思。懂得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小祥助人为乐的好思想。教学过程:
一、复旧
1、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回答问题
(1)奶奶看到天下雨了,想了些什么?(2)小苇回来了,她的衣服为什么没有湿?
二、授新
1、讲读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
① 上学时,小祥带了伞,但小祥回来时怎么样?
② 带了伞,衣服为什么还会湿呢?(2)看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小祥抱着书包冲了进来,雨水顺着他的头发往下流,全身湿淋淋的。奶奶看到小祥湿淋淋的样子,感到怎样?说了什么?小祥是怎么回答的?奶奶听了小祥的话,奶奶是怎样说的?(5)小结。
2、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巩固练习:朗读课文
四、总结:这篇课文写了两名助人为乐的小朋友。谁来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他们是谁?都做了什么事?
五、作业:熟读并背诵课文。
课后分析:学生学习很愉快,在表演中也理解了课文意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熟读课文,讲读课文 教学目的: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文内容改正一段话的错误。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和默写课文。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快放学了,奶奶望着窗外的大雨,想些什么?
2、小苇的衣服怎么没有湿?
3、小祥带了伞,为什么衣服会湿呢?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教师师示范朗读。
2、分组朗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
三、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四、背诵和默写课文。
1、指名背诵课文。
2、默写课文。
五、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4 读下面的一段话,按课文内容,改正这段话中的错误,再抄写一遍。
1、领读这段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2、找出课文中的原句。
3、与原句比一比,看哪些地方不相符。
4、把与原句不相符的地方改正过来。
5、齐读改写后的句子。
六、作业:默写课文
课后分析:分角色朗读课文、情景表演都是学生所热衷的学习形式,所以学习热情高、学习效果好。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目的:通过完成联系,复习本课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背诵课文。
二、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2:把下面的词语排列成通顺的句子,再加上标点。
1、读词语,理解词义。
2、想想用这些词语有什么联系,可以排成什么样的句子(句式)。
3、学生排句子,师巡回指导。
4、指名说说自己排的句子。
5、师生评议。
6、齐读排列正确的句子。
三、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3:照样子写句子。
1、出示例句。
2、分析例句的句式
(1)谁正在怎样的时候,谁怎么样。(2)谁(或什么)比谁(或什么)怎么样。
3、启发、引导学生仿照例句的句式说、写句子。
4、齐读仿写的句子。
四、指导学生完成习题5:看文中的插图说话,再写下来。
1、出示挂图。指名说说图意。
2、师生交流。
3、学生看插图写句子,教师巡回指导。
4、读一读写好的句子。
五、作业:习题2、3 课后分析:这2个题目的题型,学生都接触过,而且仿写句子的句式也是学过的,本节课内容学生掌握得较好。
8、大熊猫
教学内容:11个生字词、1篇课文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新词。会使用常用词语,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能正确回答课文思考练习中的问题。能正确填写名词,能用练习中的句式说、写句子。
3、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教学重、难点:
理解句子的意思,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能说也大熊猫的外形特征。教学准备:挂图、放大课文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
教学目的: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新词。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
2、今天我们来学习第8课《大熊猫》。板书:8 大熊猫
二、新授。
1、自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提出生字新词:
Wěi
zhī
jiān
nǎo
zhēng
尾巴
四肢
肩膀
脑袋
睁开
rïng
pō
wán
zhuǎ
hū
sǔn 毛茸茸
活泼
顽皮
爪子
呼
竹笋
3、借助汉语拼音,学习生字。
4、初读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讲解词语。
5、读课文,初步理解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
三、巩固练习。
1、读生字新词,讲讲词语的意思。
2、自读课文。
四、作业:抄写生字词。课后分析: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孩子们非常喜爱大熊猫,加上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很多都是名词、形容词又都比较浅显,所以这节课的学习很轻松、很愉快。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的:能正确理解句子和自然段的意思,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看(听)话写词语。
尾巴
四肢
肩膀
脑袋
睁开
毛茸茸
活泼
顽皮
爪子
呼
竹笋
2、讲讲词语的意思。
二、新授。
1、自读课文,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2)思考:
①大熊猫的身子怎么样?尾巴怎么样?全身的毛怎么样? ②大熊猫的四肢、肩膀、身子、脑袋各是什么颜色? ③眼圈是什么样子?耳朵是什么样子?(3)齐读第一自然段。(4)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看图口述大熊猫是什么样子?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小结:
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大熊猫的外形特征,那么大熊猫小时候与长大以后有什么不同以及它们爱吃什么,我们下节课再学习。下课后自己可以先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了解一下。
五、作业:熟读第一自然段。
课后分析:本节课学习的课文第一自然段讲的是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可视”的内容很多,通过看图和简单的讲解,学生就能理解文字意思,而且还能简单地看图复述一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目的:能正确理解句子和自然段的意思,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教学过程:
一、复旧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说说大熊猫是什么样子的。
二、授新
1、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指导学生看图理解句子的意思。(3)思考:
①大熊猫小时候怎么样?喜欢做什么? ②大熊猫长大以后怎么样?喜欢做什么?
(4)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大熊猫小时候的,哪些句子是写大熊猫长大以后的。(5)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小结:这一自然段讲了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大熊猫最喜欢吃什么?(2)小结:大熊猫最喜欢吃的是新鲜的竹叶和竹笋。
三、巩固练习。
1、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怎样,爱吃什么?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同学们课后还可以查阅一下有关大熊猫资料,更深入地了解大熊猫。
五、作业:熟读课文。
课后分析:通过平时在电视上看的内容,大熊猫给学生留的印象就是憨态可掬的可爱像,所以在读到关于描写大熊猫的习性的文字时,学生很容易产生共鸣,而且亲自模仿表演的欲望也很强烈。总的老说,是兴趣让学生轻松学习、快乐收获。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目的:通过完成习题,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教学过程:
一、背诵课文。
二、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1、习题2(1)理解题意:课文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哪几句话是讲同一个意思的?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2)读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思考问题。(3)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师小结。
2、习题3(1)出示题目,讲解题意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胖胖的()又黑又圆的()毛茸茸的()又厚又光滑的()(2)读题,理解题意。(3)指名说、填词语。
(4)师生评议,集体读填好的短语。
3、习题4(1)出示例句。
(2)读例句,分析例句的句式。(3)指导学生说句子。(4)学生独立写句子。(5)师生评议。
三、作业:习题2、3 课后分析:习题2其实就是一个渗透分层方法的题目,老师引导分析,学生能明确意图,但一旦独立完成类似的题目,还是很困难,有待在今后的课文分析中进一步渗透学习方法。其他习题,学生能独立完成。
9、放风筝
教学内容:13个生字词、1篇课文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新词。会使用常用词语,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自然段的意思,懂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写的,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回答练习中的问题。能用练习中的句式说、写句子。
3、能看课文插图说话,再写下来。
4、能背诵和默写课文。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自然段的意思,懂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写的,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写的,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挂图、放大课文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解发、演示法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预习课文
教学目的: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会放风筝吗?你们放过风筝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放风筝》,板书课题:
放风筝
二、授新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思考。(1)图中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课文中说“风筝真多啊”,那都有有些什么风筝呢?
2、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并划出来。
3、板书生字词
qínglǎng
huǒ
yīngwǔ
hâ
zán
晴朗
一伙
鹦
鹉
仙鹤
咱们
zhïu
zhuài
wěn
lù
dàng
wâi 线轴
拽 着
稳当
骨 碌 碌
飘荡
蔚蓝色
4、教学生字词。
5、再读课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6、读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初步理解句子的意思。
7、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巩固练习。
1、读生字新词,讲词义。
2、识记生字新词。
3、读课文。
四、作业:抄写词语。
课后分析:本课词语意思浅显,通过观察、演示已经掌握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目的:能正确理解句子和自然段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看(听)写词语,并讲讲词语的意思。
晴朗
一伙
鹦
鹉
仙鹤
咱们
线轴
拽 着
稳当
骨 碌 碌
飘荡
蔚蓝色
二、授新
1、自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课文中标出来。
2、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提问:什么时间,天气怎么样,谁和谁来到什么地方?干什么?(2)看挂图,找出图中的“哥哥”和“我”。(3)集体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3、讲读第二自然段(1)集体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体育场放风筝的人多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人多?他们在干什么?天空的风筝多吗?有哪些风筝?
(3)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回答问题。(4)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4、指导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三、巩固
1、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2、分组说说这两段的主要意思。
四、作业:熟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课后分析:放风筝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而且大家都有亲身体验,理解课文情况很好。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目的:能正确理解句子和自然段的意思,懂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写的,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什么时间,谁和谁来到什么地方干什么?(2)体育场的人多吗?空中有哪些风筝?
二、授新
1、讲读第三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2)思考:
①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②这几句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3)小结:这段的四句话是按放风筝的先后顺序写的,不能调换。(4)指导学生演示放风筝的过程。(5)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讲读第四自然段。(1)齐读第四自然段。
(2)出示挂图,结合挂图,让学生体会风筝的多、美。(3)找出文中说风筝多和美的词语。(4)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三、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四、作业:朗读课文。
课后分析:学生都放过风筝,也知道放风筝的程序,但让他们自己用语言表达出来还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找到表达个人思想的语句的乐趣,他们在学习中一直面带笑容、点头示意,学习效果比较好。对于其中的一些动词还是要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意思,学习活用。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1、6 教学目的:通过完成习题,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旧:朗读课文。
二、读课文,完成习题1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哪个自然段是讲“放风筝”的?
1、指导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2、读课文,分组讨论。
3、指名回答,师小结。
三、完成课后习题6 看课文插图说话,再写下来。
1、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课文插图,弄清图意。
2、指导学生看插图说话。
3、学生看图写话。
四、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五、作业:背诵和默写课文。
课后分析:在讲解、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解题。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3、4 教学目的:通过完成习题,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旧:背诵和默写课文。
二、指导学生完成习题3
1、出示习题。
2、读例句,弄清例句是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的。
3、根据课文内容,想想怎样把题中的两个句子写具体。
4、指名说、写。
5、师小结。
三、指导学生完成习题4
1、出示例句。
2、读例句,分析例句的句式:
哪里的什么各式各样,有什么,有什么,就是没有什么。
3、指导学生联系实际,仿照例句说、写句子。
四、作业:课后习题3、4题。
课后分析:加入修饰成分把句子写具体对学生来说还是很困难,有待今后在分析课文中进一步引导学生领会、学习。
10、我们的老师
教学内容:1篇阅读课文 教学目的:
1、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教育学生要尊敬老师。
2、能正确回答思考练习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学准备:放大课文、挂图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目的: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师天天给你们上课、批改作业,辛苦吗?你们爱老师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0课。板书:10* 我们的老师
二、授新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提问:图中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
3、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4、生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句,师讲解意思。
5、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课文中标出来。
6、再读课文,师生共同归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一自然段讲上课了,同学们走进教室。
第二自然段讲周建荣告诉大家,杨老师病了,还要来给大家上课。第三自然段讲杨老师走进教室。
第四自然段讲杨老师带病给大家上课的事。第五自然段讲同学们赞扬杨老师是一位好老师。
三、巩固:读课文,看课文是如何写杨老师的。
四、作业:朗读课文。
课后分析:这篇阅读课文的内容很浅显,学生在读中理解了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熟读课文,重点理解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教学目的:懂得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教育学生要尊敬老师。教学过程:
一、复旧:齐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二、授新
1、理解第二自然段。(1)提问:
“医生她让她休息”,为什么让她休息?(杨老师病了。)“她还要来给我们上课。”(老师带病上课的精神。)
(2)小结:这段主要讲杨老师病不轻,应该休息,但她还要来给我们上课。
2、理解第三自然段。
(1)第一句中的“微笑”表达了杨老师怎么样的精神?(表达了杨老师忘我的精神,她不让同学们看出自己的病态,影响同学们的学习。)
(2)第二句中的“立刻安静下来”“一双双眼睛都望着杨老师”反映了同学们对杨老师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映了同学们非常关心杨老师的病情,敬佩老师的工作精神。)
3、理解第四自然段。
(1)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2)提问:“说话有些吃力,手有点抖”说明什么?“讲得很认真,写得工工整整。”说明了什么?(说明杨老师病得不轻。)
(3)“讲得很认真,写得工工整整。”说明了什么?(这句话进一步表达了杨老师忘我的工作精神。)
三、巩固: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完成思考练习第2题。
课后分析: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把握如何描写杨老师带病工作的细节,以便今后习作借鉴。对于文中的细节描写,学生能理解领会意思,但仿照文中的写法说身边的事还是显得很吃力。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熟读课文,重点理解课文第五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目的: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看课文是怎样写杨老师是一位好老师的。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读第五自然段。
2、思考: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杨老师是一位好老师?
3、生读课文,在课文中划出相关的语句。
4、讨论。
5、小结:(1)杨老师病了,医生让她休息,她还要来给我们上课。(2)杨老师脸色有些苍白,说话有些吃力,可她还是讲得很认真。(3)手有点抖,可她还是写得工工整整。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杨老师是一位好老师。
三、让学生仿照课文,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老师。
课后分析:仿照课文说自己的老师,对学生来说很困难,他们只能用词语堆砌的方式断断续续地表述。语言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11、要下雨了
教学内容:4个生字词、1篇课文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4个生字和新词,会使用常用词语。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知道燕子低飞、鱼游上水面、蚂蚁搬家是下雨前的自然现象,启发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3、能用句子练习中的句式说、写句子。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能正确比较出练习第五题中哪些话写得具体。
4、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下雨前的自然现象。教学准备:挂图、放大课文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预习课文,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的:学会本课4个生字和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下雨前有哪些自然现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要下雨了》。板书:11
要下雨了
二、新授。
1、读课文,找出不会读的字,用笔勾画出来。
2、提出生字:
zhí
cháo shī
zhān
kuà
xiāo xi
直
潮
湿
沾
挎
消
息
3、教学生字。
4、再读课文,勾画出不懂的词语。
5、理解词语的意思。“直起身子”通过演示讲解; “有空”就是有时间;
“潮湿”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如:屋子背着太阳的一面很潮湿;下雨前墙上、石头上出现潮湿现象; “挎”动作演示。
6、读课文,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课文中标出来。
7、讲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挂图1,看图,提问:图上有谁?它在哪儿干什么?(2)齐读第一自然段。
(3)让学生图文对照,理解句子的意思。
(4)说说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第一自然段讲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
三、巩固练习。
1、读生字新词,讲讲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课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和新词。
2、熟读课文。课后分析:本节课学生学习掌握情况较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教学目的:
1、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让学生知道燕子低飞、鱼游上水面、蚂蚁搬家是下雨前的自然现象,启发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默写词语。
2、指名讲讲词语的意思。
二、讲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1、讲读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思考:小燕子为什么飞得很低?小白兔怎么问的?小燕子是怎么回答的?(3)在文中找出小白兔和小燕子的对话,分角色读。
2、出示挂图2,图文对照理解对话的内容。(1)指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讲了什么?(第二自然段讲燕子飞得很低。)
3、讲读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思考:小白兔又看到什么现象?小白兔是怎么问的?小鱼是怎么回答的?(3)图文对照,理解句子的意思。
(4)说说第三自然段讲了什么?(第三自然段讲池子里的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了。)
4、讲读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思考并回答:小白兔听了小鱼的话后怎么样?路上又遇到了谁?说了些什么?(3)读课文,边结合挂图边理解句子的意思。
(4)说说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第四自然段讲蚂蚁往高处搬家。)
4、齐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三、巩固
1、分组读课文,指导学生演示这部分内容。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四、作业:朗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课后分析:课文内容富于童趣,课文中描写的自然现象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在引导学生看图读课文、分组表演后,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第五、六自然段。
教学目的: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课文。
2、说说第二、三、四自然段讲了什么?
二、讲读第五、六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
2、思考并回答:天真的下雨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分别说说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三、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说说下雨前的几种现象:燕子低飞,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蚂蚁搬家。
3、那么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呢?(因为要下雨了)
4、你还知道下雨前有哪些现象?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演示课文内容。
课后分析:分角色表演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一些雨前的自然现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目的:通过完成习题,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齐读、背诵课文。
二、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1、习题二:让学生看课文插图,把写图意的句子划出来。
2、习题三:填空,再把句子读一读。(1)让学生独立填空。(2)师生评议,小结。(3)读读填好句子。
3、习题四:照样子写句子。(1)出示例句,读例句。
(2)分析例句的句式:谁把什么告诉谁。(3)依照例句说、写句子。(4)师生评议。
4、习题五:
(1)读题中的两段话。(2)说说哪一段话写得具体。(3)小结:第二段话写得比较具体。
三、作业:习题二、三
课后分析:“谁把什么告诉谁”的句式在举例讲解练习中学生仿说、仿写的兴趣很浓,而且内容也还比较丰富。
12、通阴沟
教学内容:12个生字词、1篇课文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会使用常用词语。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学习按情节分层次。懂得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2、教育学生向李英学习,树立热爱劳动,不怕脏、不怕累的好思想。
3、能排词成句,学习用不同句子表达同一个意思。
4、能默读课文,读后能画出写图意的句子。
5、能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学习按情节分层次,懂得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放大课文、挂图 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预习课文
教学目的: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下水道堵塞了,你们会怎么做?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2课:通阴沟。板书课题:12 通阴沟
二、新授。
1、指导学生看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同学们在干什么?那个小女孩在干什么?
2、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3、提出生字:
yīn
dǔ
wū
màn
wǎn
lù
阴
堵
污
漫
挽
露
xiù
lāo
gū dū
pào
chîu
袖
捞
咕嘟
泡
臭
4、教学生字。
5、再读课文,勾画出不懂的词语。
6、理解词语的意思: “堵住”是塞住的意思。
“阴沟”是下水道,联系实际理解。“污水”是脏水的意思。“漫”是水满出来了。
“挽”“捞”用动作演示来理解。“袖子”,实物演示。
“咕嘟”是水冒泡时发出的声音。“水泡”用在水里吹泡演示意思。“臭”联系实际生活理解。“露出”是显示的意思。
7、读课文,理解带有生字新词句子的意思。
8、读通课文。
三、巩固练习。
1、读、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
四、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课后分析:本课生字词较多,需在课外做好学生复习巩固的跟踪督导工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
教学目的: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学习按情节分层次。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看(听)写词语
污水
袖子
堵住
臭气
水泡
二、新授。
1、指名读课文,思考:
课文共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指导学生看图,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第1句写星期六下午,学校大扫除。第2句写教学楼前的阴沟被堵住了。
第3句写李英看到后立刻走过去把阴沟里的垃圾捞出来。第4句写李英用竹条能阴沟。第5句写阴沟里冒出臭气。第6句写污水流进了阴沟。第7句写李英脸上露出了笑容。
3、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哪几句话是写李英通阴沟的?(第3~5句是讲李英能阴沟的。)
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5、让学生按照下面的意思,用‖把课文分成三层。第一层:阴沟被垃圾堵住了。(1—2句)第二层:李英是怎样通阴沟的。(3—5句)
第三层:阴沟通了,李英脸上露出了笑容。(6—7句)
三、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层次之间的停顿。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熟读课文
课后分析: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层,因此学习过程显得有些困难,还只能在老师的讲解、指导下了解怎样分层。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给课文分层的方法
教学目的:懂得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李英学习,树立热爱劳动,不怕脏、不怕累的好思想。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朗读课文。
二、让学生说说课文分成了哪三层,并说说每层的意思。
三、让学生观察图画,把讲图意的句子画下来。
1、让学生边看图画边读课文。
2、找出描写图意的句子,用笔画下来。
3、讲图意的句子有:
“学校大扫除。”“教学楼前的一个阴沟被垃圾堵住了,污水流不下去,漫得阴沟四周像个池塘。”“李英看到后立刻走过去,挽起袖子,蹲下身子,手伸进阴沟,把堵在阴沟里的垃圾捞出来。”
四、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课后分析:找出写图意的句子对学生来说显得比较简单,但分层还是需要进一步学习。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目的:通过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背诵、默写课文。
二、指导学生完成习题。
1、习题4(1)出示题目: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挽起()
露出()
擦()蹲下()
散发()
冒()(2)让学生从课文中提供的内容想,然后再扩展到课外。(3)让学生填,教师巡视。(4)小结。
2、习题5(1)出示题目:照样子改写句子。例:阴沟被垃圾堵住了。
垃圾把阴沟堵住了。衣服被污水溅得斑斑点点的。
堵在阴沟里的垃圾被李英捞出来了。
(2)先让学生读例句,弄懂例句是把“被”字句改成“把”字句。(3)指导学生改写句子。(4)让学生读改后的句子。
3、习题6(1)出示题目:
把下面的词语排成通顺的句子。
脸上
笑容
李英的露出了
阴沟
污水
流进了
哗哗地
(2)让学生读词语,想想该怎样排?(3)让学生试着说一说,老师指导。(4)学生排句子。(5)集体读排好的句子。
三、作业:习题4、5、6 课后分析:大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
13、捉蝴蝶
教学内容:14个生字词、1篇课文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在理解句与句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学习按情节分层次。懂得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填空。能正确回答练习中的问题。
3、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会默写课文。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能按情节给课文分层次,懂得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教学准备:放大课文、挂图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观察法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预习课文
教学目的: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蝴蝶吗?谁捉过蝴蝶的?你是怎么捉的?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讲一个小朋友捉蝴蝶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板书课题:13
捉蝴蝶
二、新授。
1、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2、板书生字词
lǎo lao
yán
jù
shuǎi
qiáng wēi
姥姥
沿
距离
甩 开
蔷
薇 dâng
yí
zhēng zhá
瞪 着
移动
挣
扎
3、教学生字词。
4、再读课文,勾画出不懂的词语。
5、理解词语 “姥姥”:外祖母。“沿着”:是顺着的意思。“距离”:让学生通过图例理解。“蔷薇”:一种花,看图理解。“挣扎”:演示让学生理解。
【卫生与保健第七册教案】推荐阅读:
卫生与保健教案11-28
学前教育卫生与保健07-18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案07-24
教职工卫生保健培训教案02-01
小学卫生保健室07-25
卫生保健工作制度11-09
卫生保健实施方案12-02
工地卫生保健防疫制度12-08
幼儿卫生保健工作自查12-22
卫生保健工作规划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