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分析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微观经济分析(精选8篇)

微观经济分析 篇1

微观经济学分析论文【1】

【摘要】 本文综合微观经济学说与微观经济研究方法,运用需求和供给曲线分析归纳经济单位活动内在客观规律,提出了微观经济进深理论和更为实际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经济单位 需求曲线 供给曲线 无差异曲线 均衡价格 效用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它对人类行为的目的与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强调了资源的稀缺与选择的问题。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必须做出多种多样的选择,使绝对稀缺的经济资源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合理利用。

根据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不同内容,可将经济学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本文就微观经济学研究进行一些综合性的探讨、论析。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诸如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等。

通过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

在微观经济学中,任何商品的价格都由商品的需求和供给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应用分析,通常被当作微观经济分析的出发点,而微观经济学分析所涉及的经济变量都是个量,主要从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分析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三个层次上逐步深入的。

这种由个别到一般再到全部的总结、推导,形成了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

“合乎理性的人”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完全竞争三个基本假设是整个微观经济研究的前提。

两种分析方法均衡分析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相对稳定,二是相对最佳。

各种理论所寻找的最佳答案,最终都是在某种均衡状态确定了它。

对于边际分析的方法,要想确定问题的最佳解答,必须考察经济变量在原有水平即边际上所发生的微小变化,以明确事物向最佳状态发展变化的趋势或方向,直至达到极值。

需求曲线、供给曲线确定单一变量,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得到供求定理的过程,以及弹性概念的提出及应用都为各种问题的研究、解决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值、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值是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基本特征,它表明了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微观经济学中,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相互影响构造出了市场的均衡状态,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分别是以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分析作为依据的。

效用论分析需求曲线背后消费者的行为,并从中推导出需求曲线,因而效用论也被称为消费者行为理论。

分析供给曲线背后生产者的行为理论,从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推导出供给曲线。

将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结合在一起,并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结果表现为产品市场中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相互作用及结合结果,即可分析出产品市场的均衡状态。

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欲望能力的一种主观心理评价。

运用效用论中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分析得出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即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可推导出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同时可得出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表示一种愿意支付与实际支付的差额,代表着一种状态。

效用论的序数效用论从消费者偏好进而应用无差异曲线细化分析出消费者消费行为。

应用无论在函数形式上还是在曲线特点上都非常的相似的长期生产理论等产量曲线与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无差异曲线,再由边际技术替代率和预算线共同推导出序数效用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即所购买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与之对应,由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企业预算线)推导出既定成本条件下产量最大化,既定产量条件下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最优生产要素组合;以及原理相对应的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收入―消费曲线,生产者的扩展线,规模报酬及规模报酬曲线,而规模报酬的变化又是规模经济与不经济的一个特例。

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再由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补充了不确定性下消费者的行为。

生产者行为理论从企业的本质分析各种类型的生产函数,再由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分析得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正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与之对应的长期成本可推论出长期生产技术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是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的决定因素,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特征又决定了长期边际成本也呈先降后升的U型特征。

长期成本曲线是在短期成本曲线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规模,选择最优后推导出来的。

完全竞争市场和非完全竞争市场的内容构成了市场结构理论。

市场论的中心是分析不同类型市场中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决定。

在各种市场的类型以及划分市场类型的四个主要因素中,第一市场上厂商的数目和第二产品的差别程度是最基本的决定因素,第三个因素对价格的控制是第一、二因素的必然结果,第四个因素进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序是第一个因素的延伸。

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取决于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决定了市场的需求曲线,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决定了市场的供给曲线。

收益取决于市场对其商品的需求状况,成本取决于厂商的生产技术方面的因素,收益和成本决定了利润。

不同类型的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是不同的,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最有效率的市场类型,为其他类型市场的经济效率分析和评价提供了一个参照对比。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供给曲线及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推导得出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三种类型中,垄断市场的垄断程度最高,寡头市场居中,垄断竞争市场最低。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即论证市场经济能够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

微观经济学以需求、供给和均衡为出发点,通过效用论研究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进一步得出市场的需求曲线。

生产论、成本论和市场论主要研究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推导出生产者的供给曲线,进而得出市场的供给曲线,就可以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

完全竞争市场最优,垄断市场最差,而垄断竞争市场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市场比较接近垄断市场。

在所有个体经济单位追求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一个经济社会如何在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实现经济资源的配置,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寻求最优值是人类经济生活中的第一宗旨和目标,而微观经济学说和微观经济研究是总结、指导、实现这一宗旨和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但是,认知和研究的局限性、人类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影响因素的多元性,决定了对现实经济不能简单地以帕累托最优理想状态应用“看不见的手”原理去研究、推理每一个家庭都具有一系列反映该家庭对两种物品的偏好的、向原点突出的无差异曲线及一系列代表生产任何一种产品所需的劳动和其他投入品的有连续性或平滑的等量曲线,存在经济中任何一个部门的一系列向上倾斜的供给曲线,存在生产过程中一切投入品的一系列的边际物质产品曲线。

我们只有以客观、辩证、唯物的方法,深入市场经济社会实践,总结、认知市场经济社会内在的运行和发展规律,反过来指导、推动市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方能达到微观经济学说和微观经济研究的真正初衷。

微观经济分析 篇2

跨国公司商业寻租活动的产生与我国市场经济不完善、政府对市场的管制以及不恰当干预有着很大的关系。事实上, 我国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和功能受到政府的干预, 市场对关键资源的配置效率有限。外商投资企业到中国投资, 其经营行为如何不是取决于跨国公司关键资源的多少, 而是取决于东道国社会的制度机制对企业家关键资源的引导与发挥。因此, 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为跨国公司关键资源的非生产性应用提供的报酬比生产性活动的报酬要高, 那么跨国公司不会从事有利于社会进步创造财富的生产性活动, 而是从事商业寻租。商业寻租泛滥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如麦肯锡、朗迅、大摩、IBM等财富巨头身上发生的商业寻租事件一定程度上还原与理清了跨国公司的本来面目。跨国公司商业寻租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扭曲, 阻止了关键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技术创新。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行为不是将资金用于生产技术的改进, 而是用于商业寻租, 以便获得更多的租金剩余, 这样做直接影响了技术进步, 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寻租”一词最早是安妮·克鲁格1974年提出的, 她在国际贸易领域提出了“寻租”这一概念, 并给出了测量寻租福利损失的模型, 而寻租理论的创立者却是塔洛克, 他从公共选择的角度提出了寻租理论。在寻租过程中, 克鲁格认为, 政府不仅仅是一个“捕获”的对象, 它也具有创租的动力。正是由于政府对许可证的控制, 引发了企业的寻租活动。寻租者可能采取的形式有建造过剩的设备能力、按比例分配许可证、游说和贿赂来获取许可证等。此外, 克鲁格还强调, 寻租者获益会损害公众对市场公平的信任度, 从而导致政府更多地干预并形成寻租活动增加的恶性循环。沿着不同研究方向, 布坎南和巴格瓦蒂在国际贸易领域又作出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布坎南提出寻租支出的三个层次:政府创租所引发的寻租者们的游说活动、政府官员花费关键资源角逐具有吸引力的职位形成的政治寻租、个体或集团为保护自身利益或避免不利而展开的活动。这三个层次上的关键资源均是一种浪费。巴格瓦蒂在此基础上提出“直接非生产性寻租 (DUP) ”的概念, 其内容包括为求得保护进行游说、走私活动和竞争进口许可证。这些内容不是直接的生产, 而是为了非直接性福利的增加, 浪费关键资源, 损害其他方的利益。从整个社会角度来说, 所有的寻租均是社会关键资源的浪费。它们对社会产品及其机会成本没有增加任何实质性的东西, 即寻租中所浪费的成本不可能在其他地方被有效地利用起来, 对社会而言, 这意味着生产的缺失 (Tollison, 1982) 。

公共选择学派认为, 商业寻租活动存在的原因是人们把政府当作建立并保护垄断的工具。因此, 限制寻租的基本方法就是限制政府, 寻租理论分析也成为对政府管制问题分析的自然延伸。如果政府行为的变动超出了最低或保护状态的限制, 政府也就开始了干预市场调整过程。如果关键资源供应是严格限制的, 那么从事该种活动权利的人就拥有寻租的动力。因而, 寻租活动直接与经济中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公共部门的相对大小有关。

新古典的寻租定义是无法说明非生产性竞争行为 (如在企业行销竞争中的广告宣传的耗费) 的, 这种竞争是能带来收益的浪费关键资源活动, 然而这也是非生产性转移收益的活动。事实上, 制度性寻租活动导致社会经济制度从均衡到不均衡再到均衡这样不断发展变化的, 从而促使新制度的产生, 这种寻租也不一定就带来社会效率损失和社会效用水平的下降。任何一项制度的安排都是有时效性的, 它是一定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 它的均衡是暂时的。只要获利能力无法在现存的制度安排结构内实现, 或者如果预期的收益超过预期的成本, 一项制度安排就会被创新。我国经济制度的变迁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新古典分析也不能够解释为什么一些政府中存在寻租, 而另外一些政府能够抑制这些活动。因此, 新古典分析所认为的政府规模越大、政府活动的范围越广, 寻租的渗透性也就越大的结论与实际的经验证据有时正好相反。

20世纪80年代, 寻租理论成为分析我国腐败现象最有影响的一种西方经济理论, 是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学者也都把寻租行为的盛行归结为政府扭曲市场提供租金的结果 (钱颖一, 1988) , 因此, “解除对微观经济活动、包括厂商价格行为的行政管制, 放开价格, 健全市场, 开展平等竞争———这正是我们深化改革的基本方向” (吴敬琏, 1988) 。20世纪90年代以后, 寻租理论开始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转轨经济的研究。万安培于1996—1998年持续对我国的租金规模和结构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考察。胡鞍钢 (2001) 认为,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 我国租金类型主要集中在税收流失、国有经济投资和财政支出流失、非法经济“黑市收入”和垄断行业租金上。由于我国在转轨时期存在着类型多样、规模巨大的租金价值, 寻租行为必然渗透到政府行为、公共权力、外贸体制改革、国有企业资产重组、金融市场的创新与改革、股票市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建筑工程中的招投标行为、医药行业、审计监督和保险审批制度等众多领域, 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 造成社会不公。

综上所述, 国内外的学者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和不同的角度对寻租的理论进行了探讨, 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本文试图从微观经济的角度研究跨国公司商业寻租的成本效益及社会福利, 探讨跨国公司商业寻租的内生机理, 为跨国公司商业寻租探寻政策建议。

二、跨国公司商业寻租的收益及成本分析

1、跨国公司商业寻租收益分析

本文在这里主要是研究政府拥有对关键资源控制的权力, 这种权力决定关键资源的分配及关键资源分配中额外收益的权力。因此, 为了便于分析, 笔者假定跨国公司获得的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关键资源被政府垄断, 将这种市场界定为垄断市场。所以, 租金供给者是政府, 租金的需求者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和政府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且为风险中性者。为了将分析集中于政府对关键资源配置的干预对跨国公司经营行为的影响分析, 假定建立一个租金市场, 跨国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 实施商业寻租活动后, 必然要获得比它付出的更多收益, 因此, 笔者假定的跨国公司实施商业寻租后在租金市场上获得的收益即为跨国公司与政府行为人收益的总和。

具体而言, 假设有两个主体, 即政府行为人与跨国公司, 用i表示, i∈ (A, B;A=政府行为人, B=跨国公司) 。假设官员的努力 (或精力) 可以分为两部分:获得政治目标的努力 (ωaA) 和获得跨国公司寻租时支付的租金货币收入的努力 (ωaB) 。而Q和qa都是和A努力的配置相关的, 而且, 我们假设政府行为人的努力水平是固定的, 即有ωa=ωaA+ωaB。因此, 政府行为人A在跨国公司商业寻租中获得的收益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获得的政治领域中的成就R1 (如官职大小、升迁概率和政治威望) 。按照中国现在以一个地区经济绩效作为政治晋升标准的情况, R1其实是受地区GDP决定的, 即有R1=R1 (ωa) , 且满足。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分析政治晋升的激励作用, 但是并没有构造政治晋升模型或者委托代理模型需要的科层式的政治结构, 这种设计虽然可以丰富政治领域的行为, 但是对分析政治如何影响经济而言并不能更深刻地理解, 所以, 笔者只能通过官员目标函数中的一个变量 (R1) 表示, 该变量越大其政治晋升的可能性就越大。二是获得跨国公司商业寻租的租金收入R2。跨国公司的寻租活动正是政治权力影响经济行为的结果, 我们假设这种影响是通过设定特定的需求qa, 并可以分配这种需求而产生的, 即R2=R2 (qa) , 。因此, 政府行为人的效用函数为Ua=U (R1 (ωa) , R2 (qa) ) , 即为政府行为人的收益。在寻租过程中, 所获得的收益仅考虑政府行为人在关键资源配置过程中设租后获得的租金收入, 即R2=R2 (qa) 。跨国公司的收益则是从寻租后, 获得关键资源的支配权, 而获得的收益, 记为Rb。跨国公司的这种收益是与跨国公司对寻租需求 (qb) 有某种函数关系的, 即为Rb=R (qb) 。

通过以上分析, 在跨国公司对关键资源配置进行寻租的市场上, 跨国公司在租金市场上所获得的总收益为R (qa, qb) =R2 (qa) +Rb (qb) 。

2、跨国公司商业寻租的成本分析

跨国公司要通过租金市场向政府行为人获取特许权, 那么跨国公司必须为此支付一定的成本。在租金市场上, 跨国公司的商业寻租成本大小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风险态度、竞争者人数、不完全信息及规模报酬递增或递减。笔者将跨国公司的商业寻租成本分为竞租成本 (C1 (qa) ) 和惩罚成本 (C2 (qb) ) 。跨国公司为了从政府行为人那里得到关键资源必须从众多竞争者中进行争夺, 在租金市场中进行竞争, 根据供求定理, 当供给不变时, 需求增加, 导致均衡价格上升, 使得跨国公司在租金市场的交易成本增加, 即为竞租成本 (C1 (qa) ) 。惩罚成本 (C2 (qb) ) 是指事情败露后企业所受的罚款、舆论谴责、道德、法律处罚如监禁等。事实上, 政府行为人的创租行为与抽租行为隐含着腐败。在租金市场上, 政府行为人向跨国公司索取相应的租金, 跨国公司以一定隐藏的方式进行支付 (如赞助、考察、学术研讨等方式) 。在租金市场上, 作为租金的提供者跨国公司和租金的需求者政府行为人, 他们之间是通过对租金市场上的关键性资源控制权力来实行供求均衡的。跨国公司在商业寻租过程中, 寻租成本的支付可能是有效的, 它使寻租成功, 由此给跨国公司带来预期收益;寻租活动也可能无效, 由此带来支付的净损失。因此, 跨国公司商业寻租的总成本为C (qa, qb) =C1 (qa) +C2 (qb) 。

三、跨国公司商业寻租的福利分析

1、跨国公司商业寻租的均衡分析

根据上面的分析, 跨国公司寻租的条件就是R (qa, qb) >C (qa, qb) 。跨国公司实施商业寻租行为后的经营活动面临最大化的问题:mRabxπ=R (qa, qb) -C (qa, qb)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 即满足跨国公司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坠qa坠qb (MR=MC) , 跨国公司实施商业寻租后能实现最优目标。从跨国公司本身来说, 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实现了利益最大化。这个结论是假定政府行为人的收益等同于跨国公司试图获得的收益。因此, 可根据这个结论分析政府行为人与跨国公司之间在租金市场上的行为动机。

根据跨国公司商业寻租利益最大化的结论, 说明在租金市场上, 政府行为人权力租金的存在不仅激励权力出租者扩大权力规模和使用范围, 还会激励跨国公司对权力投资。当边际权力租金等于非权力边际利润时, 可实现权力投资与非权力投资均衡。如果权力出租者的边际权力租金高于寻权者的边际非权力利润, 则权力可转让, 当权力转让收益大于转让成本时, 权钱交易就可能产生。在一个权力可交易的租金市场里, 跨国公司既从事权钱交易又从事以商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非权力生产, 当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投入大于零时, 则跨国公司总是力图用商业寻租的边际效用减去边际成本等于寻租交易边际效用。只有当边际权力租金等于非权力产品边际利润时, 政府行为人的权力出租与跨国公司的商业寻租交易才能达到均衡, 此时, 跨国公司获得的权力租金与非权力产品利润之和达到最大化, 实现了寻权者均衡, 导致了政府权力租金的上升, 降低了社会产出。

2、跨国公司商业寻租的社会福利分析

政府行为人设置租金引发寻租行为, 而寻租行为又将引发一系列行为的发生, 从而导致巨大的社会成本和福利损失。假设关键性资源供给方 (政府) 的边际成本不随产量变化, 则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其供给曲线BS即为一水平线。当租金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况时, 市场成交的价格和数量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相交处决定:完全竞争的价格为P2, 成交额为Q2。这时, 跨国公司的剩余是整个需求线高于成交价的部分, 即面积为BP2E的三角形区域, 此时, 政府行为人的剩余为零。当租金市场被政府行为人垄断时, 均衡价格为P1, 可以看出面积为ACP1P2的部分从跨国公司的剩余转化成了政府行为人的剩余, 所以就社会整体而言, 这部分剩余并无损失, 只是改变了所有者而已。但是, 垄断后的跨国公司的剩余减少面积为ABC部分, 其原因是政府行为人设租而跨国公司寻租所产生的净损失, 谁也没法得到。经济学上称ABC这部分面积为垄断的社会福利净损失, 或按最早估算垄断的社会成本的学者的名字称此为“哈伯格 (Harberger) 三角区”, 或者称为政府行为人对关键性资源控制的社会成本 (见图1) 。

跨国公司不仅要为商业寻租付出成本, 而且还要投入关键性资源保护他们已获得的租金, 政府行为人对关键性资源进行垄断而获得租金源于对跨国公司剩余的剥夺, 因此跨国公司有激励动力投入资源以避免政府行为人在租金市场上控制关键资源的侵害。租金的大小实际上是寻租过程中寻租者或护租者与避租者之间博弈的结果 (见图2) 。政府行为人寻求垄断租金, 其垄断价格为P1, 但由于跨国公司的商业寻租投入, 最后跨国公司为了获得关键性资源而实际支付的价格P2介于竞争P1与垄断价格P2之间。在图2中的具体位置反映了跨国公司的游说力量, 或称俘获政府的能力。图2中P2略高于P1与P3的中点, 反应了跨国公司在游说方面力量较强, 因为其他跨国公司形成的利益集团容易产生搭便车行为。此时政府行为人寻租的收益由四边P1P3CH缩小为P3P2BF, 即社会福利的减少。

四、跨国公司商业寻租的政策建议

第一,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减少跨国公司寻租的来源。市场机制的功能就是实行资源的最佳配置, 从政府和跨国公司的博弈过程来看,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 减少跨国公司商业寻租的渠道和途径是规制商业寻租行为发展的根本。所以, 合理取消政府行为的无效性, 减少政府的过度干预, 既加快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又减少了寻租行为产生的客观环境。

第二, 加大对权力寻租的惩罚力度。从本质上说, 跨国公司寻租活动就是对资源专有权的扭曲占有, 政府官员一方面向跨国公司“出租”权力以获取额外租金;另一方面又通过权力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行为进行障碍设置, 创造私人租金。跨国公司的商业寻租行为本身既是社会政治经济遭受腐败侵蚀的突出表现, 也是加剧腐败蔓延的推动力。因此, 应加大商业寻租行为参与者的成本 (包括政府官员和跨国公司的货币成本和机会成本) , 约束他们追求私利、满足欲望的行为:对政府官员而言, 不仅要撤销其职务, 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并实行经济上的惩罚, 对跨国公司而言, 应实行高额的罚款, 并运用国际惯例对其追究行刑事责任。

第三, 加强外商投资行政立法权的规制。外商投资的行政规章必然影响到利益集团的利益, 由于其是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主体, 自然有充分的激励参与到立法博弈之中。因此, 随着我国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以及经济基础、投资环境的良性发展, 在我国外商投资行政立法中要弱化外国投资企业所属国的政治磋商和外交谈判能力, 增强我国外商投资、贸易规则等方面的规章甚至是法律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

五、结语

以制度创新抑制寻租就是要建立这样一项制度, 加大寻租成本, 减少寻租收益。通过官员待遇薪金化与退休金挂钩、高薪养廉等确保他们能按其贡献大小获得相应的利益, 增加其寻租成本;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 建设阳光服务政府, 减少租源及寻租机会, 并逐步规范市场秩序;在“经济人”头上时刻悬两把“利刃”———监督和严惩, 使他们时刻记得一旦有非法的寻租创租行为, 就会在“经济上倾家荡产, 政治上身败名裂, 思想上后悔莫及”。同时, 健全法治, 加强立法工作, 建立前瞻、全面的防腐制度体系, 一旦触犯严惩不怠。

参考文献

[1]罗琪:反倾销寻租经济学分析[J].时代金融, 2006 (4) .

[2]阙伟成:寻租活动的成本函数分析[J].江汉论坛, 2004 (12) .

[3]贺虹:寻租活动的成本分析[J].商业研究, 2006 (6) .

[4]王玉霞:寻租理论的经济学贡献与启迪[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1 (1) .

[5]赵友宝:寻租与治租:一种效用模型分析法[J].决策借鉴, 2000 (2) .

女性微观经济学 篇3

女人对于消费品牌的交流,早已不是原始的漏斗型或放射状,而是分享社交型。她们对于产品和服务,不仅仅满足于消费瞬间带来的美好体验,更会将美好的感受与闺蜜和家人分享。女人在买东西的同时,也在卖东西。如此一来,女人们不但掌握着自己家庭的消费大权,也影响了其他家庭的消费决策。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吧:

世界80%的生意是女人的生意,80%的女人消费是本地消费,80%的女人消费容易受到意见领袖的影响;每年全球消费总额18.4万亿中的12万亿是由女性主导消费;女性承担50%的商务旅行消费决策;银行新开户89%是女性;女性决定着91%的家居布置方面的购买力;女性掌控87%的度假决策;女性负责79%的家庭开支;女性掌控72%的医疗保险决策;女性掌握60%的家电购买决策权……

女性决定消费

自2007年开始,女权消费主义在中国强势崛起。有数据表明:90%以上的已婚女性掌管着家庭日常支出的话语权;78%的已婚女性决定家庭日常开销和衣物购买;77%的已婚女性的个人好恶会影响大额商品的购买决策;51%的已婚女性将夫妻双方的工资放在一起共同管理;23%的已婚女性表示,她们能独立作出房子、汽车或奢侈品等大额商品的购买决策。

中国社会购买力70%以上掌握在女性手中,而自2005年以来每一次消费总额的巨大增长,几乎都来源于女人在消费领域的卓越贡献。

由环球网对“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一份调查中得悉,61.6%受访者认为地位很高,27.3%的受访者认为地位一般,其余表示说不清。调查还显示,说中国女性作为消费主力军,90.8%受访者给予了充分肯定。

根据万事达国际组织预计,独居年长女性的消费力,很可能从2005年的500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1150亿美元。而另一方面,子女已经长大离家的“师奶级”女性,购买力预计也将从2005年的1000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1500亿美元;独居或已婚未育的中国年轻女性的总购买力,将从2005年的1800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2600亿美元;这三类中国女性的消费能力,合计将从2005年的3300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5250亿美元。这个数字表示,中国女性可支配的消费金额将达到全球消费总金额的1/60。

在2009年金融危机肆虐时,世界著名商业杂志《经济学人》出炉了一篇在当时引发轰动的文章《Marketing to women:Hello,girls》。其核心观点是:在日趋恶化的全球消费环境下,抓好女性市场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俗一点说——女人的生意没有不景气。

2000年2月,消费行为学家帕克·昂德希尔在他那本著名的《顾客为什么购买》里作了一个小心翼翼的预言:将来零售市场会跟着女性生活品味的变化而变化。

比这个时间稍早一点,1999年,高盛日本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师Cathy Matsui发布了一份关于“Womenomics”的报告,这个复合词就是“女性经济”的意思。报告说,因为出生率低下,人口萎缩以及经济疲软等问题,越来越多日本女性重回职场,而她们的回归也改变了日本的消费趋势。

据NHK报道,在日本,购买新车时,男性一个人能够拿主意的情况只占了19.7%,日产公司由此成立一个全部由女员工组成的“创造女性魅力”小组,因为“女性才是购买新车时的主角”。Facebook的COO谢丽尔·桑德伯格表示,女性不仅是 Facebook 的主要用户,还是信息、更新和评论的主要力量。她们提供了62%的内容(包括信息、更新和评论),参与了71%的粉丝活动。

而奢侈品代理公司捷成集团称,价格更高、更耐耗的商品,在女性的消费比重中份量越老越大。比如汽车,捷成代理的保时捷就拥有许多女车主,因而保时捷会举办专门面向女车主的派对活动。

女性消费逻辑

帕克的预言正在一点点被证实,但事实上,要赚女人的钱也并非那么容易。

帕克的《顾客为什么购买》贡献之一,就在于帕克率先分析了女性的消费逻辑。我们不妨在这里列上几条:

一、挑剔,无论是对哈密瓜、房子,还是丈夫。这主要因为女人常会陷入某种想象,比如使用这种产品的感觉,并以此总结是否购买的理由。

二、女人更在意环境。女人希望在商场从容地四处走动,如果一个地方压抑嘈杂、拥挤不堪,它就不会讨女性顾客喜欢。

三、她们是开放式销售的拥趸。女性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希望有一点私人空间,尤其是在买化妆品这件事上。

四、商品的关联性。女性希望获取建议,所以如果你开一家五金店,螺丝和石膏板可以和厨房橱柜及按摩浴缸放在一起。

……

对许多奢侈品牌而言,零售店中的导购,其实是让那些女性顾客们产生“受到瞩目和欣赏”、“被悉心对待”的体验,进而让她们将这些体验与品牌联系在一起。而在H&M、ZARA这类快时尚门店中,有宽敞的试衣间让她们感受自在,有柔和的灯光让肤色看上去均匀透亮,有大面积的落地镜使人像轮廓更鲜明……所有这些,无非都是在为其“自我欣赏”创造氛围。

购物网站Opensky因为成功建立起和女性消费者的对话,在六个月内三次融资4900万美元,已经拥有了60万注册用户,主要用户群是30岁左右的女性。这些用户平均每单消费50美元,是亚马逊平均每单消费额的两倍。

Opensky的CEO John Caplan在总结成功经验时说:“我们帮助她们发现新东西,也为她们提供最好的专家购物经验,给予她们额外的信息,帮助创造更多产品价值。”Opensky上经常分享许多名人购物的经验。按照John Caplan的说法,Opensky更像Twitter,而不是普通的电商网站。

“发现好产品”是女性购物最大的推动力,网站的UI交互、社交工具的应用、产品的质量和描述等,都是支持她们去发现新东西的动力。在所有Opensky的用户中,超过一半的女性会在网上分享消费经历,而其中的36%会帮助其他人变得“更精美”。

“今天,一件产品的诉求不应该再是仅仅针对男性或女性的,其诉求应该是,它是不是能够给购买者带来更好的生活,以及更多的乐趣。”John Caplan说。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女性消费行为的探究可以放在一边。解剖女性行为习惯,不仅仅是为了更精准地定位营销目标,女性消费者也不仅仅可以利用社交网络促进更多购买,而且在探究女性消费者习惯过程中,商家往往可以让整个产品或者服务流程得到进化,科技产品尤其如此。

视觉感和舒适感

女人都是“外貌控”。看看美容行业的发达就知道她们对视觉的要求比任何时代都要高,包括对她们自己。在这个全民瘦身的时代,高、瘦这种唯美形象,成了主宰一切审美的终极标准!

同样,女性消费者对商品外观、形状、终端陈列等一切与视觉相关的元素极度敏感。能够产生情感互动和共鸣——长得好看才会买,视觉因素已经成为促成购买的主要动机。

如何才能让女人购买?视觉营销——“图像就是权力”,产品的多种颜色、终端的整体氛围,形成一种完整的视觉的营销力量。像H&M、ZARA这些品牌的终端陈列,都显示出十足的人性化,产品摆放得整齐而充实,各种衣衫裤裙琳琅满目,供人随便拣选。丰富也是一种美,几十种水果放在一起卖,这种强烈的饱满感,让人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挑选。陈列之美,也是一种取悦女性眼球的方式。

除了视觉感,还有什么?那就是内心的舒适感。

夏普在设计手机的时候很注重按键的舒适感。因为他们发现,女生的指甲有时候会留得比较长,又喜欢发短消息,怎样让她们不觉得累,这是考量键盘材质的重要因素。同样关注到女性用户指甲的还有索尼。在设计Cyber-Shot T系列相机的时候,考虑到很多女性指甲很长,所以触控的界面要做得大些,按键做成圆弧形,能使女性用户舒适地抓握相机。

索尼这样总结女性使用相机的思维方式:第一,女性会选择和自己风格相近的产品,选相机的颜色也会和穿衣配色联系起来;第二,女性希望相机镜头盖上之后,让人看不出是相机,而是和化妆盒、钱包一样的精致物件。

马蒂·巴雷塔写过三本和女性营销有关的畅销书,她告诉企业:吸引女性上门,任何细节都不能马虎。比如订个旅馆,男性顾客只要酒店房间的价格符合心理价位,就会下订单;而对女性而言,健身房、SPA水疗、床上用品的舒适程度也很重要。

有句话是:“满足男人的胃口,你只能做成一笔生意;满足女人的胃口,你可以得到一个客户。”

上帝是女人

但是,女性在很多情况下并非真的明白自己的需求。弗洛伊德也说过:“我研究女性心理30年,到现在也不知道,女人到底最想要的是什么。”

从表面上看,女性消费者会时常表达出自己的各种需求,而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女人而言,能够清晰地说明购买动机的人并不多见。她们敏感、复杂、感性、多虑、善变。有调查表明,很多女性在购物时常常冲动,而在迅速消费后,她们大都记不起当时为何会有强烈的欲望和需求。调查显示,高达93.5%的18~35岁的女性,都有过各种各样的冲动消费行为,而这种莫名其妙的花费,居然占到了女性消费总支出的30%之多。

而对于大宗商品和耐用消费品,虽然她们的购买动机是清晰的,且趋向于理性消费,但由于不懂产品,她们最终还是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产品是什么样的。比如电冰箱、洗衣机等,要买什么功率,哪些功能合适,品牌之间有什么差异,她们对此都一头雾水。

如今,在女性消费者的情感面前,认知的作用不再像传统意义上认为的那么明显。而这种认知,必定会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品牌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女性营销机构尚道公司认为,做女性营销,与女人建立某种情感关系,是销售产品的关键。

如果说消费者是上帝,那么,上帝就是女人。

《微观经济学》教案 篇4

授课周数: 16周周课时 :

3课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课程属性: 专业核心基础课

使用教材: 《微观经济学》,中国财政出版社 参考书目:《经济学的世界》,高希均,上海三联出版社

《经济学》,萨缪尔逊,中国发展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曼昆,三联书店

《微观经济学——分析和政策》,雷诺兹,商务印书馆 《应用微观经济学》,曼斯菲尔德,经济科学出版社

第一章

导论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教学重点:经济学的前提:稀缺性;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教学难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教学。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辅助多媒体教学课件。

本章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学的产生

二、经济学的定义

三、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第二节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一、实证经济学

二、规范经济学

三、理论表述方式(实证经济学)

思考题:

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2、什么是规范经济学?什么是实证经济学?

3、学习西方经济学有何意义?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的一般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需求、供给、均衡价格、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等基本概念和与之相关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均衡价格,弹性理论。

教学难点:需求与需求量的变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弹性理论;蛛网理论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辅助多媒体教学课件;课堂讨论。

本章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需求理论

一、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

三、需求定理

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第二节 供给理论

一、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

三、供给定理

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第三节 均衡价格理论

一、均衡价格

二、均衡价格的变动

三、政府对价格的控制

第四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一、弧弹性和点弹性

二、需求弹性

三、供给弹性

四、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思考题:

1什么是需求?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2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有何不同?

3需求的价格弹性有哪些类型、它们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4什么是供给、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5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有何不同? 6运用供求定理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

7、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什么经常限制石油产量?

8、政府为什么要干预市场价格?干预市场价格会导致什么后果?

第三章 效用理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要求学生了解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能够用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能够用消费者均衡理论推导需求曲线和恩格尔曲线;并能够用替代效应理论和收入效应理论分析正常商品、低挡品和吉芬商品需求曲线的形状。

教学重点: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需求曲线的推导。

教学难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辅助多媒体教学课件;课堂讨论

本章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基数效用理论

一、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二、消费者均衡及对需求曲线的推导 第二节 序数效用理论

一、无差异曲线

二、边际替代率和边际替代率递减

三、预算线和消费者均衡

第三节 收入和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一、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二、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第四节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二、不同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五节 个人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和消费者剩余

一、从个人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二、消费者剩余

讨论题:比较分析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下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异同 思考题:

1、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它们各采取何种分析方法?

2、举例说明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第四章 生产理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供给曲线背后的生产者行为,即厂商作为经济人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应如何选择生产的合理投入区和最优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教学重点: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教学难点: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辅助多媒体教学课件;课堂讨论 本章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生产函数

一、生产函数和技术约束

二、几种常见的生产函数

第二节 一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二、生产阶段的划分与生产的合理投入区 第三节 两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

一、等产量线和边际技术替代率

二、生产的经济区域

第四节 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一、等成本线和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

二、生产扩张线

三、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化与替代弹性 第五节 规模收益

讨论题:结合1958年大跃进案例讨论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思考题:

1、在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可变的条件下,厂商应如何选择合理投入区?

2、什么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解释这一规律存在的原因。

3、在两种生产要素可变的条件下,厂商应如何选择生产的经济区域?

第五章 生产成本、收益和利润最大化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厂商的生产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机会成本。成本曲线及其关系。教学难点:成本曲线与产量曲线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辅助多媒体教学课件。本章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成本的性质

一、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

1、会计成本

2、机会成本

二、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1、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2、经济成本

三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

1、短期成本

2、长期成本

第二节 短期成本函数

一、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总成本

1、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2、总成本

二、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1、平均成本

2、边际成本

三、短期成本与短期产量

1、各种短期成本之间的关系

2、短期产量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 第三节 长期成本函数

一、长期成本曲线

1、长期总成本曲线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3、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二、成本弹性与函数系数

第四节 成本的动态变化: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学习效应

一、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二、范围经济

三、学习曲线 第五节 收益函数

一、总收益和平均收益

1、总收益曲线

2、平均收益曲线

二、边际收益

1、边际收益曲线

2、边际收益与需求弹性的关系

第六章 市场结构理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供给曲线背后的生产者行为;掌握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均衡的条件;厂商为获取最大利润的价格决策和产量决策。教学重点:厂商的产量决策;完全竞争厂商供给曲线的推导;四种市场的特征和均衡。教学难点:不同市场经济效率的比较、寡头垄断模型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辅助多媒体教学课件。本章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完全竞争的市场

一、完全竞争的市场和厂商的需求

1、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2、完全竞争市场的供求曲线和厂商的需求曲线

3、厂商的收益曲线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和短期供给曲线

1、厂商的短期均衡

2、厂商的短期供给决策

3、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4、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和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厂商的长期均衡

2、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3、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4、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四、竞争性市场的效率和生产者剩余

1、竞争性市场的效率

2、短期生产者剩余和长期生产者剩余

五、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及其政策的损益评价

1、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2、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及其损益评价

3、政府的税收政策及其损益评价

4、贸易限制及其损益评价 第二节 完全垄断的市场

一、垄断市场的特征和市场进入障碍

1、垄断市场的特征

2、市场进入障碍与垄断市场结构的形成

3、自然垄断

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

2、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

三、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1、厂商的短期均衡

2、厂商的长期均衡

*

四、垄断厂商定价的基本法则和策略

1、定价的基本法则与侵占消费者剩余

2、价格歧视

*第七章 博弈论和竞争策略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博弈论的一般理论和运用博弈论进行决策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纳什均衡、占优策略均衡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辅助多媒体教学课件。本章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厂商的策略风险和博弈论

一、厂商的策略风险

二、博弈论概述

第二节 完全信息条件下的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

一、完全信息条件下的静态博弈

二、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动态博弈 思考题

1、举例说明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之间的区别。

2、什么是优势策略?为什么说优势策略均衡是稳定的均衡?

3、什么是纳什均衡?解释纳什均衡的意义。

第八章 生产要素市场

教学目的: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厂商如何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确定要素的需求量,推导要素的需求曲线。掌握要素供给者为实现效用最大化决定要素供给的最优数量,推导要素的供给曲线,分析每种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

教学重点:要素需求的原则;要素供给的原则。

教学难点:边际产品价值;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垄断性的生产要素市场。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辅助多媒体教学课件。

本章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和供给

一、要素需求的性质

1、需求和引致需求

2、需求的相互依赖性

二、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和要素需求的最优条件

1、边际收益产品

2、从边际产品价值导出需求曲线

3、要素需求的最优条件

三、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和要素供给的最优条件

1、要素所有者及其行为目标

2、要素供给的原则或最优条件

3、要素供给曲线

四、供给和需求决定要素价格 第二节 竞争性的生产要素市场

一、竞争性生产要素市场的特征

二、竞争性厂商对要素的需求和要素的市场需求

1、单一要素可变条件下厂商对要素的需求

2、多种要素可变条件下厂商对要素的需求

3、生产要素的市场需求

三、生产要素的市场需求、供给和要素价格的决定

1、劳动的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2、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率的决定

3、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率的决定

四、竞争性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

1、竞争性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

2、要素市场的均衡

3、经济租和准租

第三节 垄断性的生产要素市场

一、垄断性生产要素市场的特点

二、卖方垄断的生产要素市场

1、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

2、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3、市场的均衡

三、买方垄断的生产要素市场

第九章 资本和资本投资决策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厂商在考虑时间因素和风险因素的条件下如何进行资本投资决策等问题。教学重点:利率的决定;资本的现值。教学难点:投资的净现值法则。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辅助多媒体教学课件。本章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资本投资和资本收益率

一、厂商对资本的需求

二、储蓄和资本的供给

三、利率的决定

第二节 存在风险条件下的投资决策

一、可分散的风险和不可分散的风险

二、对风险的调整

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思考题

1、你怎样看待货币的时间价值?

2、如果把投资的未来收益折为现值,投资者应如何选择贴现率?

3、什么是投资的净现值标准?怎样计算投资的净现值?

4、实际贴现率与名义贴现率之间的差额是什么?在计算投资净现值时,什么时候使用实际贴现率?什么时候使用名义贴现率?

5、简述可分散风险和不可分散风险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第十章 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建立在局部均衡基础上的一般均衡理论,理解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基本思想;使学生掌握帕累托最优标准、实现最优的条件,以及证明只有完全竞争市场能够实现经济效率。

教学重点:瓦尔拉斯定律;帕累托最优;

教学难点:一般均衡数学推导。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辅助多媒体教学课件。

本章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1、两个相互依存的市场:从局部均衡到一般均衡

2、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二、一般均衡的数学模型(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

1、模型的基本假定

2、模型Ⅰ:居民对产品的需求和要素的供给

3、模型Ⅱ:厂商对产品的供给和对要素的需求

4、模型Ⅲ: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二节 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

一、经济效率和帕累托标准

1、资源的使用效率和配置效率

2、帕累托标准

二、交换的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优条件

1、交换的效率

2、交换的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优条件

3、竞争性市场中的消费者均衡

4、效用可能性边界

三、生产的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优条件

1、生产的效率

2、生产的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优条件

3、竞争性生产要素市场中的生产者均衡

4、生产可能性边界

四、交换与生产的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优条件

1、交换与生产的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优条件

2、帕累托最优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理解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由于信息不完全、外部性、公共物品的生产以及垄断的存在,都会导致市场失灵;从而为政府运用微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运行奠定了理论基础。教学重点:市场失灵的成因

教学难点:市场失灵的诸多原因;信息经济学。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辅助多媒体教学课件;课堂讨论

本章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垄断

一、垄断造成低效率

二、寻租理论

三、对垄断的公共管制

三、反托拉斯法 第二节 外部性

一、定义与分类

二、外部性造成市场失灵

三、外部效应的特点:

四、对策

第三节 公共物品(外部性的特例)

一、公共物品的定义

二、公共物品的决定程序

第四节 不完全信息

一、信息不对称的含义

二、信息不对称造成市场失灵

三、对策——加强信息信号的传递

讨论题:结合案例讨论分析 案例一,果农与养蜂人的故事; 案例二,科斯的灯塔。

思考题:

1、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有哪些?

2、非对称信息为什么会导致市场失灵?

3、为什么会出现逆向选择?可以用哪些措施解决逆向选择问题?

4、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5、试述外部性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及消除外部性的对策。

微观经济分析 篇5

在经济学刚从******学分离出来之始,并没有关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区隔,而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亚当斯密与李嘉图在关于古典经济学的早期论述中,对经济学做了一个大致的论述,提出了一些经济学的经典观点。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经济学引入边际分析法,边际分析将经济学分析的重点聚焦在了单个消费者和单个厂商的点上,从而开始出现所谓的微观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成为了当时西方经济学的主流观点,但这种经济学观点并没有过多的关注整个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而仅有以萨伊定律为核心的简单宏观经济模型。

微观经济学的经典假设“理性人”,认为每个人都是理性的,做出任何利己的行为都能够促使经济的发展,只要市场是充分竞争的,经济自由的运行便不需要政府的干预。但1929年美国出现经济危机,这场危机不仅仅在美国蔓延,而是波及了整个发达主义国家,满目的萧条充斥着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然而政府依旧奉行自由主义,依旧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理论奉为能够解救危机的良药。在资本主义存亡之秋,罗斯福的出现积极推行政府干预措施,而为了给罗斯福的政策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本书,而这本书就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开端,也成为了宏观经济学建立的奠基。凯恩斯运用总量分析的方式,从整个经济总量出发,而发展成为了一种宏观经济学。

二、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建立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于石油危机引发的西方发达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然而这种经济现象在利用凯恩斯主义的情况下并不能够缓解,反而引起了其他的危机。因此,反凯恩斯潮流开始泛滥,并形成了三种主要的流派,分别为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强调利用理性预期来调整宏观经济学,并积极为宏观经济学寻找微观基础。

凯恩斯主义理论在解释自身的经济理论中,凸显出了一个矛盾。对于微观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之中,有多数人的经济行为形成的宏观经济主体却并不追求利益最大化,理性的单个行为主体在成为总体之后就并不理性了。这个矛盾反映在了凯恩斯的整个理论当中,但凯恩斯并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解释和研究。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主要针对这个矛盾发难凯恩斯主义,他们认为宏观经济学所谓的总量分析只是基于对所有经济行为个体的总和分析,是需要符合单个经济行为个体的特性,因此需要拥有微观基础。之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者们采用微观假设来构建宏观行为模式,将宏观经济现象赋予了微观基础,沟通这两者之间的就是理性预期。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微观主体的行为会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微观主体通过预期调整来规避宏观经济政策的利益损害,从而提高改变自身的行为机制。而这种依据理性预期进行行为调整的方式会根据预期形成方式的不同,对宏观经济造成不同的影响,也会对政策效果造成相当的影响。通过理性预期的加入,就将微观主体与宏观变量之间搭建了桥梁,也构建了相互作用的机制,为宏观经济学加入了微观基础。

三、对宏微观一体化趋势的思考

由于凯恩斯主义在解释和解决“滞胀”的经济问题上表现乏力,一批凯恩斯主义的拥护者积极为凯恩斯主体寻求出路,由此新凯恩斯主义涌现。新凯恩斯主义在坚持原凯恩斯主义的三大基础(市场非出清、有效需求不足和宏观经济有效)上,不断借鉴和吸收其他学派的观点和想法包括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观点,从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缺陷出发,通过构建复杂的模型理论,弥补凯恩斯主义的不足之处。也正是新凯恩斯学派学者的努力,开拓了现代经济学的新的方向,推动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一体化的发展。在重塑凯恩斯主义上,新凯恩斯学者主要是从工资和价格刚性的`主题上寻求突破,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合同的存在解释劳动力工资价格黏性,在产品市场上利用“菜单成本”和“调价不确定性”来解释产品价格的黏性等。在凯恩斯经典主题上寻求突破,使得凯恩斯主义得到发展,现代经济学也因此获得新的研究领域与观点。

经济学作为一门需要指导实践的学科,需要拥有能够对现实客观经济现象解释能力,如果无法解释则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的经济理论基础,对经济学的假设和研究变量做出调整,从而使得经济学理论能够解释经济学现象,而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学理论能够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正如当前主流的经济学理论都是为了解决当时所发生的经济问题而做出的理论研究,任何经济学理论都不能够束之高阁,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能够真正解决现实问题的经济学理论才具有指导作用。

微观经济学 学习心得 篇6

对《微观经济学》的认识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对称,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的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个体,如

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单个行业等,所以它是以个量分析为主。在微观经济学中,通过老师讲解知道,这种分析方法有两个重要的假设条件:第一个假设条件是理性人的假设条件。这种理性人的假设,有时也被称为“经济人假设”,即在经济活动中每个经济个体总是以利己为动力,企图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第二个假设条件是完全知识或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

微观经济学牵涉到多种研究理论方法。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包括一

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要素市场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以及微观经济政策等。微观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既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又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大量使用均衡分析方法和边际分析方法等。

微观经济学中涉及众多专业的概念供我来学习。比如:需求交叉

价格弹性——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引起另一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边际替代率——维持效用水

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洛伦茨曲线——用纵轴表示社会财富百分比,横轴上将所有人口按照从低收入到高收入从左向右排列,将每一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社会财富的百分比积累起来,相应的点连成的曲线。

学习西方经济学到底有什么意义可言呢?按曼昆的观点,学习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你了解你生活的世界,比如房价为什么这么高?飞机票为什么可以根据预定时间打折?明星的报酬为什么那么高?许多非洲地区为什么如此落后?人民币为什么会贬值?等等。。其次可以让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尤其当你参加工作后,你的工资收入如何分配到日常支出/存款/股票基金/投资方面,等等,若某一天你参与掌管一个公司,你如何决定你公司的服务或产品的价格?等等。所以微观经济学帮助你了解经济世界的微观层面,让你深入到经济发动机的内部仔细观察内部运转。微观经济学是讲的厂商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就是,能够用厂商理论和消费这行为理论去判断在微观的市场结构中,各个主体应该怎样进行经济决策。微观经济学分析了价格和需求量的关系,和价格弹性的犯下,指导你进行科学的定价,来获得最大的利润。微观经济学还分析了市场结构中的各种主体的价格行为,厂商的成本决策。价格对市场的资源的配置等等。学习它的意义在于可以用它来知道自己的经济实践。起码指导自己的思考,启发自己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从

而做出利于自己的判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习它是很有好处的。从理论的意义看,为你学习市场营销等应用课程打下了一个扎实的良好的基础。

我们应该秉承一下要求来研究西方经济学的微观

1、应认真研究西方经济学,借鉴其中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但同时又必须看到,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立场和价值观,是与马克思主义根本对立的,决不能简单地照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应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既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即空谈马克思主义,把经典作家针对当时具体情况作出的具体结论,当作固定不变的教条,照搬到条件已经发生变化的今天;又要反对迷信西方发达国家反映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思想理论,把西方某些资产阶级学派的理论以及西方国家的政策全盘照搬。要对西方经济学进行认真的鉴别,在学习和借鉴其中对我们有用的东西的同时,认清其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服务的本质。

2、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地对待西方经济学和西方国家的经验。一方面,我们坚持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在市场经济运行方面积累起来的一般理论和经验,作为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制定相关政策的参考;另一方面,我们始终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的,必须坚决反对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理论和政策,特别是要摒弃以私有化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思想。

3、发挥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作用,市场有利于是解决很多问题。整个西方经济学其实就是对市场经济发展历程的一个真实写照。其中包含一些资本主义的糟粕,因此不能生搬硬套,要把宏观调控与市场作用紧密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市场营销中的微观经济分析 篇7

一、寻求潜在客户

你的产品或服务要销售给谁, (这是营销循环的第一步) 谁有可能购买你的产品, 谁就是你的潜在客户。

1. 分析需求

确定谁是潜在客户, 就得分析人们的需要。需要是在没有得到某些基本满足的感受状态, 是人类与生俱来的,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商家可以用不同方式去满足它, 但不能凭空创造。甚至可以通过开发及销售特定的产品和服务来影响实现上述需要的欲望, 而需要的欲望就表现为需求。

有效的需求必须具备2个基本要素:主观上要满足消费者的嗜好或偏好, 即用得着;客观上要受到消费者收入预算的制约, 即买得起。具体来说, 需求反映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商品的需求量, 它遵循需求法则, 受消费者偏好、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 (主要是替代品和互补品) 、人口数量、预期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变动都会影响需求曲线的变动。

2. 需求的量化---弹性分析

引起需求变动的因素可以用弹性来定量化。弹性有多种, 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交叉弹性等, 在这里主要探讨人们长熟悉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 我们的营销策略就不同。对于需求弹性大于1的商品, 提价会导致价格的上涨幅度效应小于收益的减少幅度效应, 因而最理智的营销者应该采取降价策略;对于需求弹性等于1的商品, 价格的变化对需求量的变动影响不大, 理智的营销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降价或提价策略;对于需求弹性小于1的商品, 理智的营销者应该采取提价策略。

3. 需求价格弹性的求解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的反应程度, 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 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减的百分比之比。

比如:在某段时期, 某商品价格由5元降为4元, 需求量由100件增加为130元, 则该商品的营销策略应该是降价, 因为它的需求价格弹性为1.5

在计算弹性的时候要注意基期选择, 价格的变动资料与需求量的变动资料, 可以根据一定时期的销售统计资料获得, 但要注意变动情况的计量口经要保持一致。

由此可知:确定谁是潜在客户, 不仅要看他有无购买能力, 还得分析其需求欲望, 需求欲望的大小可以借助需求弹性来量化, 需求弹性的大小可以引导营销策略。因而适当的营销策略就会吸引更多的客户。

二、提高客户满意度

客户满意既是客户本人再购买的基础, 也是影响其他客户购买的要素。对商家来说, 前者关系到能否保持老客户, 后者关系到能否吸引新客户。因此, 使客户满意是商家赢得客户, 占领和扩大市场, 提高效益的关键。

客户满意是指对一个产品可感知的效果 (或结果) 与期望值相比较后, 客户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

1. 客户满意度的测定

为了能定量地进行评价客户满意程度, 可对客户满意分为七个级度, 给出每个级度得分值, 并根据每项指标对客户满意度影响的重要程度确定不同的加权值, 这样即可对客户满意度进行综合的评价。

例如, 某企业对其产品的质量、功能、价格、服务、包装、品位进行客户满意调查, 按七个级度, 从很满意到很不满意的分值分配如表:

根据其调查其结果如下

从计算可以知, 该产品的客户满意度得分是36.67, 属于“较满意”的产品。但是, 由于客户对每个属性的要求程度不同, 因此, 应根据客户对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分值加权, 则更能科学地反映出客户的满意程度。同例, 该企业对质量、功能、价格、服务、包装、品位, 根据其对客户满意的影响程度确定的加权值分别为0.3、0.1、0.3、0.2、0.05、0.05,

则其满意度=Σxi ki, 如表:

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是不同的, 加权法为58.5, 接近于满意水平, 而简单分值法仅为36.67, 处于较满意水平。而实质上, 客户对产品的总体感受应是满意水平。所以利用加权法更能准确的反映客户的满意状态。加权法的加权值, 商家可以根据经验、专家评定或调查等方法进行确定。

2. 提升客户满意度

首先我们从下面一个案例分析入手:

一个商人用4元钱一斤批发来的梨。他会分出三种:一种最小的和有毛病的, 卖3.8元一斤;一种中间的, 卖4.6元一斤;最大最好的卖6元一斤。“梨3块8一斤了!”低于批发价格的叫卖很快就会让大家蜂拥而至。这提高了客户的欲望, 会使其产生一种购买动机。小商通常会问你:“你买梨是干什么用?”这是在扑捉你的行为意向。一些不讲究的客户围着小商, 在3.8一斤的的梨里挑三拣四, 这会提升一些客户的从众心理。如果看你穿得西装革履, 如果得知你买苹果是为了看病人、送礼, 他会告诉你买4.6元或6元一斤的才有面子, 这是攻破客户的心理防线, 提升满意度。

有经验的小商, 知道让客户在买什么 (便宜的, 还是一般的, 或是最好的) 之间做选择, 这样做的结果最终的结果就是50%的梨卖了4.6元, 25%的苹果卖了3.8元, 25%的苹果卖了6元。而且很快就能卖完。而不懂营销的小商, 是让客户在买与不买之间做选择。4.2元的价格被客户挑来选去的卖到最后, 剩下的只是一堆烂苹果。

所以生活告诉我们:给孩子和朋友送礼物, 分批分次的多送点, 一定比一次性送前者总和要让他们感觉爽;出了很多倒霉事, 你千万不要一一汇报, 报个总数就行了。商业告诉我们:商家做广告, 特别是面向家庭主妇的电视广告, 那种让您限时拨打的免费电话, 购物免费送东西的, 一般都送您几件便宜货, 而不是一件贵的东西;推销一件产品, 推销人员应该是指向客户报一个项目总价, 不是单独强调某一个项目的价格, 这让您觉得对于买东西, 总开支没加多少;你买东西的时候, 交完了款, 再给您送送点小礼品啥的, 您一定很高兴吧? (买东西前给再多, 客户也认为羊毛出在羊身上, 买完后给一点点, 也会认为是额外的获得啊, 这样的小礼物对于增加客户满意度而言, 是非常重要的) 。经济学告诉我们:如果有多个经济活动均涉及到收益/甜头/好处, 尽可能的单列他们。如果有多个经济活动均涉及到开支/损失/霉头/灾难, 尽可能的合并他们。

由此看来, 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就正是微观经济学中的提升消费者剩余。一个人对一物所付的价格, 决不会超过, 而且也很少达到他宁愿支付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价格;因此, 他从购买此物所得的满足, 通常超过他因付出此物的代价而放弃的满足;这样, 他就从这种购买中得到一种满足的剩余。他宁愿付出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价格, 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的部分, 是这种剩余满足的经济衡量。这就是消费者剩余。

微观经济学中提升消费者剩余途径有: (1) 消费者利益应是政府规制政策的目标; (2) 放松管制, 鼓励竞争; (3) 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 (4) 合理的宏观税负是增进消费者剩余的有效途径; (5) 树立消费者至上的观念。这些也无不是提高客户满意度经验之谈。

三、合理定价

商家为了有效地开展市场营销活动, 促进销售收入的增加和利润的提高, 必须给其产品制定适当的价格。影响定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包括定价目标、产品成本、市场需求、竞争者的产品和价格等。

在销售过程中, 买卖双方都是微观经济学中的理性人, 都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即卖方趋向于远远高于成本的价格, 买方趋向于付出最少的金钱。

(1) 卖方给出实价, 双方都不讨价还价。显然, 这对买方是极有利的, 但这将导致卖方生意没有继续营运的成本, 时间久了, 商家自然亏本, 退出市场。

(2) 卖方要一个远远高于成本的价格, 买方不讨价还价。这时卖方处于优势, 买方就会感到商品的质量于价格不符。没有人会明知吃亏还持续买下去。若卖方一直不降价, 长此以往, 买方也会因为价格太高, 自己的利益得不到满足而不再购买商品。

(3) 卖方要一个远远高于成本的价格, 买方要讨价还价。在这种情况下, 卖方能够满足自己定高价的倾向, 买方也能满足自己压低价格的倾向, 两者都感受到了彼此利益能够达到最大化的可能。

1. 价格博弈

市场就是以适当的价格出售商品, 低于这个适当的价格, 卖方就会停止出售这种商品;高于这个适当的价格, 买方就会停止购买这种商品。由此可见, 市场活动就是买卖双方的博弈活动。

人们在购买东西杀价时, 绝大多数商家都会和你讨价还价的。这是因为在双方的博弈中卖方处于为商品定价的优势地位, 他们通常会为自己的商品定个最高的价格。相反, 消费者因为不知道进货价格而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 消费者对商家逐利本性的怀疑, 就会促使不断地用砍价来测探商家的心里底线, 进而摸清最贴近物品真实价格的价格。所以消费者在购买时, 要多方打听, 货比三家才能探测到商家的底线。

2. 价格歧视

价格制定的垄断者, 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不同的价格, 如果这些不同价格并非因为成本不同造成的, 这就是价格歧视。比如:在风景旅游点对外国游客和国内游客收取不同的门票;同一商品的外销价格不同于国内市场的售价;工业用电和生活用电的价格不同, 高峰时段用电和低峰时段用电价格不同;电影院对学生实行优惠票价, 对成人实行标准票价等等。

不过采用价格歧视必须满足以下几点: (1) 市场必须是可以细分的, 而且各个市场须表现出不同的需求程度; (2) 以较低价格购买某种产品的客户没有可能以较高价格把这种产品倒卖给别人; (3) 竞争者没有可能在企业以较高价格销售产品的市场上以低价竞销; (4) 细分市场与控制市场的成本不得超过因实行价格歧视而得到的额外收入; (5) 价格歧视不会引起客户反感而放弃购买, 影响销售; (6) 采取的价格歧视形式不违法。这样商家在一定条件下就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四、总结

市场营销过程中包括了许多微观经济原理。对消费者需求分析, 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潜在客户;对消费者剩余分析, 可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对博弈论的探讨, 可以提高讨价还价的能力;对价格歧视的理解, 会明确商家的良苦用心;对消费者均衡的探讨可以找到消费者的最佳购买组合;等等。并且利用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定量分析手段, 还将推动市场营销活动的科学发展。

摘要:目前我国市场营销业发展迅速, 对经济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但在不同领域的运用中效果却各不相同。本文结合微观经济学的一些观点和分析方法, 对营销活动中的经济思维进行分析与评价, 并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关键词:市场,微观经济,市场营销,经济

参考文献

[1]黄亚均.微观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16-21.61-65.143-146

[2]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27-32.233-249

[3]侯荣华.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37-61.130-132

[4]李燕, 周德群.中小企业e化之路如何走[J].企业经济, 2002 (6)

[5]何自力.经济学科学发展的回顾与前瞻[J].理论与现代化, 2000 (1)

[6]林毅夫.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科发展[J].经济研究, 2001 (4)

微观经济与企业管理探讨 篇8

【关键词】微观经济;企业管理;企业发展;中小企业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大中小企业一直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大量中小企业呈现繁荣发展的势头,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率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我国独特的国情影响,中小企业往往得不到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国有大型企业相比,无论是规模、地位、竞争力还是发展势头都是远不能匹及的,然而中小企业又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此外,一个企业的成功经营以及长足发展主要由内部微观经济与外部宏观经济同时作用,因此对微观经济与企业管理之间的探讨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促进作用是值得思考与探究的。

一、概念分析

研究任何问题的前提都是对问题中所涉及的概念进行了解和分析,因而在探讨微观经济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的前提是对微观经济与企业管理的概念进行阐述和理解。

(一)微观经济的概述

微观经济是与宏观经济相对的概念,其指的是单个的经济单位所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指单个企业、经济单位所做出的经济活动,如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产品的价格等等。与宏观经济相对的,微观经济是在市场与价格信号的引导下,依靠竞争进行自发的平衡与调整的运行方式;而宏观经济的运行主要是国家的主导,依靠单纯的市场机制是不能实现的,需要政府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进行宏观的调控而完成的。宏观经济稳定的发展是微观经济能够平稳顺利地进行经济活动的充分条件,而微观经济的发展则是宏观经济状况良好的基础。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而我国的微观经济具有国家调节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我国微观经济的经济基础由国家进行调节,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决定的,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我国的分配制度又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生产要素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经济基础和分配方式上都体现了国家调节的基础;二是我国国家调整的范围大、功能多,调节全面。

(二)企业管理的概述

所谓企业管理,包括了营销管理、商战谋略、财务管理、运营资本管理、发展战略管理、领导能力提升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是从总体到细节上对企业的生产运营活动进行计划、指挥、组织、协调、控制等,具体的说具有三层涵义:一是企业的五大基本管理职能,分别是组织、计划、控制、领导、激励;二是利用上述的措施来进行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各方面资源的协调,使得企业各部门都能够和谐发展;三是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通过上述的措施促进财力、物力、人力协调发展,集合企业的总体资源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和谐发展,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完善。三层涵义层层相扣、层层递进,共同促进了企业发展的欣欣向荣。

二、微观经济对企业管理的意义

微观经济在企业管理中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销售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直接的客观的经济管理,简单的说,微观经济也就是企业中最为关键的财务管理,其直接作用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上,掌握企业的脉络,为企业的决策者及时提供企业最新、最客观准确的财务及其他相关数据,反映企业运营过程中最直接的问题,并且是对企业经营状况、规模、利润、负债以及资产最直观的体现。财务活动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管理经营中,财务部门时刻掌握了企业的活动的命脉,财务状况的变化直接体现企业运行业绩的变化,因此微观经济在企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发展决策的关键推动力。

三、企业管理中微观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缺乏科学管理模式

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框架组织混乱、缺乏科学管理模式的问题。在管理方面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模式不科学、不合理,具体表现有决策不民主、暗箱操作、管理层关系混乱、管理经营缺乏、运营模式不科学、管理制度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个人冒险性大、管理层缺乏专业知识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把握不到位等,尤其是企业内部亲属裙带关系严重,任人唯亲现象屡见不鲜。此外,尤其是财务管理的模式上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财务账上问题不断,假账、伪账等问题屡屡出现。

(二)资源不足

企业微观经济在企业管理中包含了对资源的整合,但现阶段限制企业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三个方面。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国家扶持的力度较小,甚至受到国家的打击和限制发展,总体来说就是流动资金较少,银行贷款审核过严并且贷款数额小;企业缺乏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生产制造的产品落后于时代的进步;缺少技术型人才和科研型人才,并且相关的企业管理人员也没有坚实的管理知识和基础经验,企业的发展缺少专业人才,导致了企业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落后、企业的管理经营混乱,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三)缺乏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够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是自己立于竞争优势位置的关键能力,是企业科学发展和规模壮大的关键因素。然而,我国企业很多是从家庭作坊发展而来,在过去发展的过程中过分重视扩大企业的规模,将有限的资金用于盲目买地和扩大生产规模,缺少对科技的重视,缺乏对产品创新以及新产品开发的重视,没有品牌意识,缺乏核心竞争力。

四、改善上述现象的途径

上述企业发展的现状问题除了国家宏观调控,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放宽中小企业银行贷款的程序和要求,发展其他如融资租赁等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行业外,就企业自身而言最为关键的就是自身微观经济的调控,转变、改善企业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

(一)建立科学企业微观经济管理模式

改变原有的混乱、落后的管理模式,重视企业微观经济的管理,即重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以科学的微观经济管理模式来推动企业的全面改革以及加快企业管理模式的推行进度。

企业必须优化和整理对企业管理理念的认识、工作流程的操作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实现新的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首先,从思想上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对财务工作人员加大专业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技能;其次,财务管理为中心是指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围绕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而不是以财务人员为中心。财务管理是有意识的管理活动,财务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联系又存在区别,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因而在培养财务人员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其管理能力、生产经营知识的培训,包括金融、证券等方面知识的掌握,培养复合型财务工作者,以此对企业内部微观经济的管理奠定科学运行的人才基础。

(二)加强对微观经济的管理监督

加强对微观经济的监督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在企业内部推行预算清算的审核,其主要是资金使用之前就对其用途以及企业发展的方向进行了监督审核。有利于企业加强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情况的估计、分析和考核,将各个环节的资金情况都做出整体的审核和监督,有利于企业资本的掌握;二是加强对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对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能够方便于企业对资本的监督,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统一对自己的调度,全面控制资金从采购物资、存货盘点到产品销售等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控制和管理;三是积极推行内部审核制度。该措施主要是对现金流量的监督和控制。把握住企业的资金就是把握企业的命脉,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有利于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减少企业内部伪账、假账的出现。

(三)控制成本

此外,企业还应该重视对成本的分析,对企业成本进行有效的分析是控制企业成本的关键,而有效地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是影响企业能否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占据行业内竞争有利地位的基本因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成本的控制并不是简单的成本压缩,而是通过对企业内部成本的分析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系统,有利于企业管理决策者更清晰地掌握企业的成本构架以及盈亏情况,从而更加准确地做出发展趋势的决策,有利于改善企业的营利状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高速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社会地位。

五、总结

总而言之,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国家政府政策的扶持,同时也要关注自身微观经济的改革和完善,正视微观经济与企业管理的关系,建立企业微观经济与企业管理的系统工程,建立合适有效科学的管理体系,加大对专业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从而能够使得微观经济与企业管理更好地融合,在推动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晏敬东,戈小兵,吕利平,等.微观经济与企业管理[J].当代经济,2008,(4).

[2]周建中.也论微观经济与企业管理[J].财经界(学术),2007,(2).

上一篇: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发言下一篇:集会安全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