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意识是作文教学的灵魂读后感

2024-1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培养创新意识是作文教学的灵魂读后感(共13篇)

培养创新意识是作文教学的灵魂读后感 篇1

枣市中学袁文志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时初中语文中的一个难题。,有点“难于上青天”的感觉。往往是教师费尽口舌和心机,学生却无从下笔。看完《名师谈高效课堂》之培养创新意识是作文教学的灵魂,让我大有领悟。

“穷则思变,变则通”培养创新意识,就是作文教学中的灵魂。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明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名师谈高效课堂》认为:

一、教师确保“一桶活水”-创新的活力。

二、立足教材,培养语感—创新的基础。

四、指导修改,取长补短—创新的保障。

五、鼓励投稿,激发兴趣—创新的深化。从以上的理论,我们可以这样贯彻:

一、自主、生动,提高学生创新的意识

回顾自己的作文教学可以总结为:一是缺乏指导,二是缺乏批改力度,三是缺乏鼓励。一个学期的作文的教学时间有限,批阅的力度有限,鼓励的次数有限,最终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有限。通过学习,我明确了作文教学的方向:一是要让作文课“活”起来。鼓励学生敢想敢言敢写。抓住课堂内外鲜活的材料事实来叙述写作。二是要加强指导,对于学生的作文首先要认真的批阅,指出其不足与改进点。对于“不愿写,不敢写”的学生,我们应更加要单独的指导鼓励支持,激发兴趣,提高作文意识。三是要加强日记习惯。鼓励每个星期至少三次,认真写好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所见所闻。

二、加强课外阅读,培养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这就说明,语感对于学生的作文训练时多么的重要。现在又很多学生知其意,言不明。在用词、句式上存在很大的改进。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朗读,多摘抄。一是鼓励阅读,指导阅读,二是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提高语文感知能力,体会优秀作文的遣词造句的妙处。

三、指导修改,取长补短,让学生“知己知彼”

美国专门从事中学作文写作研究的格雷夫教授认为:师生间正常的个人磋商才是真正地写作教学的基础。所以,我们应把作文批阅的方式多样化,成效化。一是学生学会自改。学会自改作文,是一个良好的习惯,让学生按照“读—思---改”的方式进行自改。二是同学间互改。相互批阅可以让学生看到别人的优点,以此来鞭策自己的不足。三是教师批改。老师应作出全面的评价,给予恰当的鼓励,提出不同的见解。只有这样,我们才真正地实现作文批阅的意义。

培养创新意识是作文教学的灵魂读后感 篇2

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着力培养学生作为求知主体的行为

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独立学习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所以, 课堂教学的第一主题应是教学生学会学习, 而传统的“一言谈”、“填鸭式”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因此, 要坚决加以改变, 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激发自主学习动机。教师帮助学生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 必须满足每个学生的求知需要和自我需要。

2. 创设自主学习情境。在语文课上不断创设问题情境, 以疑引思, 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

二、灵活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铺路搭桥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教学方法是关键。教师要把渊博适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收到“一石三鸟”的学习效果才是真谛。好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桥梁。好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如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还有各种思维训练方法。课文的体裁不同、学生学习程度不同、学段不同, 教学方法也不同。如教学《小马过河》时, 我采用讨论法、比较法,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教学寓言故事《狼和小羊》时, 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分角色朗读法、想象法, 学生兴趣盎然, 积极地联想、想象不同的结尾,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课内多思善问氛围, 启迪创造性思维

心理学告诉我们, 少年儿童都有一种见物不解追问到底的思维积极性。面对学生发问, 教师的天职是只能鼓励不能压抑, 这对知识的渴求与创新是十分有益的。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段话, 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指明了方向, 更说明了学生自己敢于提问题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学生自己提问题的能力。所以, 为了培养学生多思善问的能力, 我们在讲解课文当中, 或者学生阅读教材之后, 让学生同桌之间或者前后排之间, 对教材内容展开讨论、争执, 创设一个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是十分必要的。如学习《飞夺泸定桥》一课时, 我让学生大胆质疑, 有一个同学提出:“为什么敌人不把铁链也炸掉, 使红军过不来, 而只抽掉木板呢?”问题提出后, 学生都陷入了深思这个问题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而且有新意, 我首先肯定了这个同学爱动脑筋, 然后让学生仔细读书, 并让学生想象当时的心情, 从中使学生明白:当时敌人认为抽掉木板, 只有十三根铁链, 再加上山高水急, 重点防守, 红军即使飞也飞不过来, 哪里还用得着炸铁链。这样, 从侧面突出了困难之大, 从而更加烘托了红军夺下天险的英勇无畏的精神。这样的问疑质难, 学生完全处于主体地位。既澄清了学生的模糊认识, 又提高了思维能力。

四、运用想象构思情境, 培养创造性想象力

想象常常是创造的向导, 在创造的关键性阶段上起着主导作用。丰富的想象力是人们在科学的天空里漫游的强劲的翅膀;丰富的想象力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创造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要设置各种情境, 激发学生去构思、去想象,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第一, 通过词语想象。就是通过一个概念化了的词语想象一段具体的内容。如古诗《锄禾》中“汗滴禾下土”的“滴”, 通过对诗句意境的理解, 引导学生着眼“滴”字, 描绘在炎炎烈日下, 农民在地里辛苦劳作的形象画面。

第二, 通过句子想象。就是通过某一句句意描绘形象画面。如《我的“自白书”》中的“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一句, 启发学生想象作者在酷刑下, 面对凶残的敌人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和敌人凶残愚蠢的形象。

第三, 根据文章意境发展对课文外延的想象。如讲完《月光曲》后, 我设计片断练习《贝多芬回到客店》, 要求写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贝多芬在追忆时, 眼前可能出现什么景象, 并加以恰当的想象, 或以《兄妹俩苏醒过来》为题写一段话, 当他们从美妙的琴声中苏醒过来的时候, 会谈些什么呢?

第四, 通过续写课文结尾想象。如讲完《坐井观天》后, 让学生续写出青蛙跳出井外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同学们想象后续写相当成功。

经常这样有目的地进行想象训练, 对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可以使学生面对人生道路中的困难和难题时能解放思想, 突破陈旧观念的束缚, 想出多条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因素, 抓住发散点, 诱导学生多方位、多层次、多结果地思维, 甚至可以异想天开, 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 教师提出为什么课题中用“借”而不用“骗”?经过这样一问, 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有的说, 因为用“借”说明有借必有还, 到以后战斗的时候“归还”;有的说, 用“借”赞扬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为人;还有的说是与文中的有关语句相照应。最后通过讨论归纳总结其原因。这样由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 由多向扩散到集中统一, 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的精妙且加以吸收, 并从课文本身扩展到其他, 从而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的束缚, 并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 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 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

创新意识——英语教学的灵魂 篇3

【关键词】创新意识 英语教学

推进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价值取向,各高校相继开展了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然而如今有的学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而进行的创新教育,只是停留在开设课程,开展多样的课外活动,可课堂还是原来的老一套,把创新教育和课堂教学分离,因此笔者将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角度,探讨创新教育和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

一、联想式单词教学

掌握较大的词汇量是大学英语学习的基础,心理学表明:避免遗忘的最好方法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和重组,把零散的信息整合成一个整体,容易唤醒脑海的记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按照心理规律运用联想词汇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系统记忆单词,提高词汇记忆效应,扩大词汇量。

1.语音

按照传统的方式借助国际音标来记忆单词和读音,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分别掌握单词的拼写和单词的读音,在随后的短时记忆、信息加工和长期记忆过程中亦是如此,这样无疑加大了记忆的难度,使一些有效的信息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淡化忘却。在我的英语教学中,讲解拼读规则是语音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帮助学生识别单词的读音与记忆单词的拼写形式。如位于一个音节结尾处的元音a, e, o, u 通常为长元音: protect, futile,begin;再如a-,re-,un-,dis-,im-;-ed,-ing,-ly,-er,-or,-ful,-y等都有其比较固定的发音。按照这些发音规则,根据音节将单词分成几个部分记忆,如wonderful,则会划分成won der ful。然而有些单词拼法与读法不一致,一个字母有几种不同的发音,而一种发音又可用不同的字母或字母组合来表示,这时需要学生用自身的语感判断。

2. 构词

构词记忆法对掌握单词的组合成分要求很高,在我的课堂上,我经常讲授一些派生、复合、转化的构词知识,从英语构词的规律性分析记忆单词,有助于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如根据前后缀记忆单词:ab-,abs-加在词根前,表示“相反,变坏,离去”等。

abnormal 反常的(ab+normal 正常的)

abduct 诱拐(ab+duct 引导→引走→诱拐)

abject 可怜的(ab+ject 抛→抛掉→可怜的)

abstain 戒绝(abs+tain 拿住→不再拿住→戒绝)

当学生的记忆中储存了大量这类的词汇词组,就能在看到单词潜意识自动分析它们意思,而不需要死记硬背。

3. 联系记忆法

联系记忆法是指在记忆单词的过程中,不是孤立地记一个单词或词组,而是把它与同义词、反义词以及相关词、句、篇等联系起来记忆。衍生词、同义、近义、反义词等的相关记忆,使单词之间建立起横向和纵向的联系,而把单词的记忆融入章句的阅读中,则让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记忆英语词汇,从而达到快速而牢固记忆单词的目的。因此,这部分单词记忆成功的关键是文法构词,是在语意及语用的情境中存入记忆,可见认知学习法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二、转换式句型教学

教师以某句型为中心,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检测学生对单词、短语或句子的认识和运用,从而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句型转换练习是外语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如:一个普遍的转换法则是:同位语从句可转换为由which引导指代前面整句的定语从句,Eg ,We were really shocked by the news that he was still alive. 可转换为:He was still alive, which really shocked us.采用句子扩展和转换策略,同时有利于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类型的句子来表达,从某种程度上说,同义近义句型掌握得越多,英语表达越会灵活自如。因此,转换式句型教学已成为英语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情景演练式对话教学

英国的结构主义强调,教学要将大量的情境放在文法句型练习中,美国语言结构学家则视语言是与真实世界中的目的和情境有相关的特意活动,需视学习者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而我认为认为语言学习有三种过程:①接受知识或教材;②重复练习以记忆;③练习中学习实际运用的技能。在我的教学中,学生一旦拥有足够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便能自由地进行情景对话交流,而非一味地重复记忆不加以运用。而外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习者利用它成为交流的工具,那么这项技能必须在适当的情境下运用听、说、读,写能力,如果不在近乎真实的情况下操练,那么即便再多的翻译和背诵也不会有任何作用。情境语言教学的重点是基于有意义的情景活动,因此,如今在许多英国教育学家看来,情境语言教学仍然是一套标准的教学程序。

总之,英语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增加学生创新的经验,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创新是作文的灵魂(教师中心稿) 篇4

徐西前

摘要:本文从近几年学生高考作文的实际情况入手,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深入探讨了作文“发展等级”中有关“有创新”这一条要求,从思维创新的角度,力求打开创新的入口,突现创新的亮点。具体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1、发散思维,包括:①观察和积累是发散思维的基石。②想像和联想是发散思维的双翼。2、求异思维,包括:①张扬个性,求异创新。②寻找逆向,求异创新。

关键词:创新思维个性

高考作文要求考生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是一道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写出新意的文题。然而一位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翻阅之后,以《百万鸟儿同日死》为题,直陈了现在大多数考生立意的雷同,举例的“老化”,眼界的促狭,思维的单一。扪心静思,当前学生作文,“娃娃体”“新八股”依然在不少同学作文中存在,内容的琐细苍白,感情的甜腻缠软,思想的“缺钙”无骨。使人看不见青春的激情和活力。

其实,纵观高考作文内容走向,万变不离其宗,概括一点,即“高扬人的素质亮点”。强调人文实践(文化底蕴),强调“放开眼光”(新信息、新观念),强调思维创新(新思维)。

著名作家梁衡论及写作时说,好的文章,一要美,二要新。好的文章就是要做到语言新,构思新,思想感情新,想人所未想,用人所未用,写人所未写。即写非常之人记非常之事,绘非常之物,抒非常之情。(这里的“非常”对学生而言,重点是平凡中的不平凡的人、事、物、情、理)现代中学生应该站在时代的潮头,观照纷纭的人生世相,从生命范畴中撷取全真材料,反映新人、新事、新问题,表达自己独特的看法。一句话,文章应有独创之美,创新是作文的灵魂。

作文创新关键是思维创新,下面就从这一角度,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谈作文创新的路子。

一、运用发散思维,打开创新的最佳入口。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发散思维是创新的核心。”发散思维,又叫多向思维或多角度角度思维,它要求学生对某一题目或题材,尽可能地从多角度去思考立意。它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积极性、创造性、联想性。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绿》就是运用发散思维的成功典例。作者写梅雨潭的绿,运用联想,引出北京什刹海的绿,杭州虎跑寺的绿,西湖的绿,秦淮河的绿,众星托月,多元发散,借引发挥,突出了梅雨潭绿的恰到好处,收到极好的艺术效果。那么,作文中具体如何运用发散思维,实现作文创新?

1、观察和积累是发散思维的基石。

发散思维离不开作者的观察和积累。古人形容一个人学问多用“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学生只有多读书,读好书,观察生活,体悟情理,才能够真正展开发散思维,否则,面对作文也只能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刘勰云:“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倘若没有长期的观察积累,那么“接”什么?“通”哪里?我在教学中坚持让学生从高一到高三做读书笔记。积累词语、名言、美文、信息、诗词……平时“厚积”,作文时才能“薄发”。就现在广大学生而言,许多实践活动受限,直接的生活经验很少,教科书提供的信息有的相对“老化”,因此,只有通过读书积累、观察体悟,才能实现发散思维。

2、想像和联想是发散思维的双翼。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任何‘抽象’的东西都可以而且应当把它们融化在想像的情味里进行加工创作。”从生活中发现有创新意义的素材,必须借助于丰富独特的想像和联想,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法国作家雨果也说过:“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的想像活动。”的高考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是考查学生联想与想像能力的一篇作文。写好此文,发散思维至关重要。它要求考生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站在人文精神的高度,站在最前沿科技的高度,联系现实,想像合理。一般说来,联想与想像可以沿着时间和空间两维平面展开。要做到丰富就要融入广袤的时空之中。多方思考;要做到合理,就要抓住所联想事物间的相似点,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就时间而言,可以由历史到现实;就空间而言,可由成语、名言到歌词、俗语,由大自然中的现象到现实生活中的典例(如右图)。

然而,平时不少学生在写想像与联想类作文时,往往运用幻想,胡乱编织故事,找不准人或物与话题中心的相似点,造成偏题。如以“与XX对话”为题,有的同学写道:“我来到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看见杜甫正在成都草堂,我走上前去,说:“我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杜老先生,您好阿!”这种想像与联想纯粹出于个人主观幻想,违背起码历史事实,就给人一种虚假感。

二、展开求异思维,突现“万绿丛中一点红”。

求异是创新的`重要支点,学生作文应注意求异思维的培养,特别是在作文课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不进框,不落套,不师云亦云,不邯郸学步。应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拓展思路,寻求创新的最佳亮点。或在结构上不落俗套,走出窠臼;或在选材上独特新颖;结构上尽量避免“三段论”、“四部曲”之类的“新八股”;选材上要彻底摒除“太阳公公”、“小鱼姐姐”之类的“娃娃体”。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寻求突破:

1、张扬个性,求异创新。

歌德说:“显示个性的艺术才是唯一真实的艺术。”伊萨克夫斯基在《谈诗的技巧》中也说:“要体现独创性,就‘要用那种’只有你才有的,而不是其他任何所有的方式去叙述,并且叙述那种只有你才能说出的事物。”我们说没用个性就没有独创。现在不少学生作文,拟题往往照抄话题,选材惊人相似,没有自己独到见解,没有生活的真情实感,或显示出一种材料的“拼盘”,或呈现程式化,虚假编造,千篇 一律。因此,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张扬个性,敢于和善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抒写自己特殊的内心情感,选取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采撷自己课外阅读中获得的精妙典例。只有这样,作文才能展露新意。张扬个性最根本的在于:一般人怎么写,我怎么写。如学完《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鼓励同学大胆选取自己独特的思维视角,从不同角度立意,结果同学们立意如下:(1)从蔺相如角度:做人应宽容。(2)从廉颇角度:做人贵在知错就改。(3)从双方角度:合作就是力量,(4)从秦赵两国之间关系角度:发展是个硬道理。

张扬个性,就拟题而言:可采用辞格,如:“人生如门”、“上帝,你会流泪吗?”等等;可采用俗语,如:“也谈将军额上能跑马”等等;可采用数学公式,如:诚信话题:7-10等等;也可用歌曲诗词,如:“众人划桨开大船”……甚至也可以从童话故事中提取如“摒弃欲望”话题,联系到《渔夫和金鱼》,有的同学拟题:“金鱼的叹息”、“流泪的金鱼”等等,很有创意。

就结构形式而言,可因人而异,如:题记式,书信式、演讲式、序数式、层进式……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语言形式即半文言;《患者》即采用病例的方式。由此,弘扬个性才能折射出思想的光辉,形成独特的创新亮点。

2、寻找逆向,求异创新。

逆向思维,又叫反向思维,是与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相反得一种思维方式。(如下图)

如有人认为“清闲是福”,有的同学从相反角度提出“不闲”才是福,有压力才是福。同样,就“宽容”这一话题,一般同学立论“学会宽容”,而有的同学逆向思考,“拒绝宽容”,佐以材料:法西斯的暴行,丧尽良的歹徒,忘恩负义的小人等等。很有说服力。

总之,现在学生作文应该紧紧围绕素质话题,高扬个性旗帜,以知识、智力为经,以理念、事情为纬,突现创新亮点,只有这样,才能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

参考文献:

[1]于非: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第1版,《中国古代文学》(上册),327页。

[2]刘复兴等:人民中国出版社,2月第1版,《现代教学思想与实践》,321页。

[3]于源溟李民:科学普及出版社,201月第1版,《教育实践艺术》,31━52页。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篇5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农村中学生作文存在两大毛病:一是作文内容缺乏时代的生活气息,无鲜明的个性,老生常谈;二是不敢写真人真事,不敢写“真 我”,不说心里话,作文无真情实感。 问题的出现与以下几个方面有一定的关系。首先是作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考场作文的评分有一定的细则。严格的作文评判标准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在无意中被扼杀了。其次,长期以来的作文封闭式教学压制了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失去了源头活水。再次,教师作文批改的方式单一化。学校要求老师对学生的作文全批全改;事实上,学生对老师的全批全改并没有太大的关注,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作用不大。总的来说,传统作文教学只重视课堂写作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观察、思维、语言等方面的训练,以至于学生难以写出声情并茂的好文章。 新课标不断推进,语文教师有必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以开放式作文教学推进新课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一.放宽作文评判标准,培养学生作文自主性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学生是作文的主体。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选材千差万别,写法也千变万化,要找一个客观的作文评判标准很难。而评判标准又是作文教学的`导向,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文评判标准还是宽一点、模糊一点好。放宽标准,给学生一定的自由,一方面有利于活跃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使他们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从而轻松作文;另一方面,宽松的作文评判标准更符合作文教学的目的,其作用不仅不会削弱,反而会加强,从而真正地提高作文教学的水平。尤其是考场作文,阅卷人将作文评判标准放宽一点,鼓励学生的个性和创新,对学生而言显得更客观、更公正。 二.创设开放性的作文情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冲动是关键。学生在动笔之前,总觉得头脑一片空白,不知写什么好。即使是命题作文,有了写的对象,也不知如何下笔,从而失去了作文的兴趣。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做生活的有心人,不善于观察,对生活中的“美”缺少发现,另外原因是教师没有创设作文情境。那么,要解决学生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老师就必须精心创设作文情境,给学生了解社会、感受生活的机会;培养学生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在方法上给学生以切实的指导,教学生如何观察,如何感受,如何欣赏,如何表达。 现在的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中,老师不应将学生捆得过死,应给他们写作的自由。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浅,老师可通过组织野炊、春游、进行社会调查、参加劳动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学生有了亲身体验,作文才有真情实感。 三.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语言思维训练 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语文能力?过去把它总结为听、说、读、写四个字,我以为听、说、读、写只是一种外在形式,核心在于启迪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这种工具进行思维的能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必须以训练语言、训练思维为核心。只有训练思维,才会才思敏捷,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只有训练语言,才会妙笔生花,字字珠玑,篇篇锦绣。语言、思维训练应该贯穿于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的始终。学生应该学一点辩证法。对同一事物可以多角度看待,用逆向思维或发散思维多想一想,那么作文的思路就活了。 四.仿中求新,同中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束缚,考场作文命题尽量灵活一点,宽松一点。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文学名著,模仿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进行仿写,让学生在仿中求“新”,同中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比如,在“抓住景物特征借景抒情”的作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名篇《春》、《夏感》等;还可选读报刊上的优秀文章,让学生悉心研读学习,体会散文借景抒情的写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模仿作文。这样学生便能学以致用,作文写得较生动,立意新颖,语言优美,很有散文的味道。教师在作文评讲课中范读、评价、表扬优秀的作文,也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 李军平,教师,现居甘肃渭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篇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高等院校,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己任,加强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大学作为学校和社会的桥梁,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我们大学而言变的尤为重要和迫切。我们也深刻地意识到了这点。为了营造学校的创新氛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务处将以举办全校性的创新大赛为契机,唤醒大家的创新意识

培养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意识 篇7

一、寻求来自内心深处的撞击

“求新”, 几乎人人都会说, 但如何才能指导学生做到求新呢?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细细思索、细细回味, 寻求内心深处的素材。这样, 学生就不会再感到没有内容可写, 也不会写出被别人写过成千上万遍的陈词滥调了。

作文课上, 老师经常要求学生写童年生活, 《童年趣事》、《我的童年》一类的题目司空见惯, 那么, 是不是所有的童年生活都被写完了呢?是不是再也找不到什么内容可写了呢?不, 童年是充满绮丽幻想的年代, 是充满无限乐趣的年代, 在孩子们的眼中, 童年是五彩斑斓的世界, 那里有诉不完的乐, 有道不尽的趣, 活泼、天真、快乐、舒畅……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了多少难忘的回忆。但每个人的经历不同, 体验也就不同, 因此, 有多少心灵就有多少绮丽的故事, 有多少故事就会掀起多少情感的波澜, 只要指导学生用心体会, 用心寻找, 学生一定能找到有新意的题材, 再琢磨如何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交待清楚, 这不就是一篇好文章吗?

二、抓取源于生活的美妙瞬间

瞬间, 是我们的内心世界与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的触碰点。许多同学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不能抓取发生在生活中的美妙瞬间, 致使作文成功的机遇失之交臂。如果能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世界, 抓住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就如同为学生的习作打开了一扇捷径之门, 成功就会纷至沓来。

在生活中, 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每一个瞬间, 如:拿到试卷的瞬间、受表扬的瞬间、受批评的瞬间、上课铃声敲响的瞬间、被人误会的瞬间、足球踢出去的瞬间、看到父母辛勤劳动的瞬间……这样, 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其身体会写出不同的文章, 篇篇是生活的再现, 篇篇是美妙的旋律, 这便是瞬间产生的神奇, 作文训练达到这种地步, 谁还会愁作文千篇一律, 无内容可写呢?

三、转换学生思维的角度

“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也许也有过这样的感受吧。同样, 我们对生活现象的认识也是这样, 如果一条路走到底, 就会步入死胡同, 而在适当的时候转换思维的角度, 或许这一转之机, 你又会豁然开朗。

作文教学也是如此, 要让学生的思维转向, 才能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如写《寻找闪光点》一题, 大多数学生都能从平时班集体中表现好的学生身上去找, 如帮助孤寡老人做家务……如果能引导学生的思维转换一个角度, 让他们留心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事”, 以“小”见“大”, 如找差生中的优点, 找调皮鬼的优点等, 通过这样的转向, 学生写出来的“闪光点”就不再是比比皆是, 而是新颖迭出。

四、“文章中心”求新颖

新, 是新认识、新观点、新角度、新感受、新启发、使人耳目一新。对同一题材, 我常常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审视, 确定不同的中心, 从而写出不同立意的作文。例如, 在指导学生根据“鼓号队的同学们天刚亮就在操场上练习吹号”这一事件进行作文时, 我引导他们从多角度确定文章的中心。这一事件既可以反映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 也可以反映鼓号队的同学刻苦训练的精神, 还可以反映鼓号队的同学这种做法影响了别人的正常休息。由于确定的中心不同, 作文就迥然不同, 很有创意。

五、“幻想”题材利创新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新课标》把“想象”和“幻想”提到很高的位置, 就是要让学生可以不受任何限制、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学龄阶段的儿童最可贵的思想品质是爱想象、爱幻想, 而且善于想象、善于幻想。在孩子们心中, 想象中的事情仿佛就是真实的, 幻想也是可以变成现实的。因此, 我常常引导学生写想象作文和幻想作文,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如, 写《2030年的我》、《海底世界漫游记》、《喵咪奇遇记》等幻想作文, 让学生“异想天开, 想入非非”, 满足小学生爱幻想的心理需求, 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

六、字句斟酌出新意

大凡有成就的文学家的作品都不是一挥而就的。大家熟知的唐代诗人贾岛“月夜推敲”的故事和“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的古训, 宋代诗人王安石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修改佳话, 都充分说明了无论是古今名家, 还是中外名人, 要使文章出新意, 要使文章妙笔生辉, 只有字斟句酌, 反复推敲, 反复修改。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还应引导学生一字一句斟酌、推敲, 使文字的意义在具体的语境中得到确切、完美的表达, 这样才能于平淡之中见新奇。

问题意识是科学精神的灵魂 篇8

《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一课力图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课程理念的基本精神。从伴随和谐欢快的乐曲、小动物们嬉闹的画面导入,到围绕着猩猩打架和鹰抓猴展开的激烈讨论,深入地探究和亲身体验狐狸的防御行为,狐狼的捕食行为的“创意配音”,再到这两种行为走进学生生活,设计心理调节方案,处处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和培养。例如:教者以优美流畅的语言、生动的表情和学生融洽的情感交流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增加了教学的文学表现力和感染力,在美的意境中培养了学生热爱生物学的兴趣、保护动物的情感、合作探究的精神以及通过身边亲身经历和体验过的人类的攻击行为等大量事实和事例的展示,引发学生反思,提出了许多和平、调节的方案等,从动物的攻击行为上升到倡导人类和平、保护弱势群体的美德的过程不是牵强附会,而是从亲身的体验中自然而然地提升了孩子们的处事价值观,使他们不但学到了科学知识与方法,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关心,学会了审美,学会了处事。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这一科学精神,请看教者对教学难点“攻击行为”的处理的案例片段,或许我们会得到一些启示。

[教学片段]

课堂教学中教者先播放了一段《猩猩打架》(课件3《猩猩打架》)的录像,让学生对猩猩的行为提出问题。开始时有的学生感到茫然:猩猩就是打架了,有什么问题要提呀?

师:如果你看到两个人打架,你会想到什么问题?

生1:他们为什么打架?

生2:谁打赢了?

生3:问题怎么解决的?

师:在其他问题上我们基本也可以用类似的方式思考,即:目的、过程、结果,还可以怎样……

生1:噢,我知道了,黑猩猩为什么要打架?它会杀死对方吗?

生2:猩猩打架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他们自由猜想、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予否认,并把学生猜想的原因都写在黑板上,如:食物、配偶、领地、巢区、地位、玩闹、练习活动、交流……而且进一步对学生提出问题。)

师:(课件4)黑猩猩间打架多不友好呀,它们不打架行不行?

生(辩论得出结论):动物不打架不行,因为食物、领地、配偶、地位等生存条件是有限的,不是所有动物都能获得,而动物间无法像人类一样,用语言和理智协商解决,只能用武力争夺。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打架的结果往往是强壮有力的个体获胜,生存下来并繁殖了后代;弱小个体被淘汰而死亡。这对于动物整个种族延续和优秀后代的繁殖也是有利的,所以是自然选择、生存竞争的结果。)

[在师生和谐民主的讨论分析中,逐步明确形成了生态平衡和生物进化的观点(课件5:自然选择生存竞争)。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猩猩打架》是动物的一种行为后,教师让学生对比《鹰抓猴》(课件6《鹰抓猴》)中的动物活动与猩猩打架有何区别。]

生1:老师,我发现猩猩打架是猩猩和猩猩之间的行为,鹰抓猴是鹰对另一种生物猴的行为。动物种类不同。

生2:一个是猩猩之间互相攻击,而另一个是鹰攻击猴,猴逃跑。行为不同。

生3:猩猩之间打架是要把对方打跑,而自己占有生活领地等;鹰攻击猴是要把猴当食物来吃掉。目的不同。

师:同学们具有很强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见解深刻、独到,并请发言的同学把猩猩、猴、鹰的行为归纳后形成观点,写到黑板上。(得到了三个观点。)

生(写):1.猩猩之间打架是攻击行为。

2.鹰是攻击行为。

3.防御行为。

师:这些观点大家都同意吗?(有的学生点头,有的摇头,有的不置可否。)同学们,我们遇到难题了,怎么解决呢?对,向我们最直接的老师——教材请教,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观点作为你们研究的课题和活动组的同学一起研究讨论、论证,发挥我们集体智慧的力量,得出我们的结论。希望有更多的同学不仅能解答现有问题,还能发现更多的问题,提出更多的观点。活动小组的组长请组织好本组同学讨论并完成记录。

[随着各活动小组讨论的热烈进行,教师参与每个活动小组的讨论,及时捕获同学们在讨论时暴露的信息:每个小组的研究题目、讨论结果、疑问;适当指点学生读书、寻找依据、归纳观点。在各活动组基本研究结束后,教师和学生先一起做“击掌游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设动态氛围,然后请每组选派代表阐述本组观点,并共同分析、讨论。(第一至第六小组展示他们探究的课题及结论略。)最终,焦点集中在鹰的行为是不是攻击行为上。]

第五小组:鹰抓猴对猴就是一种攻击。(证据略。)

第四小组:鹰对猴的攻击和猩猩间的攻击不同,它还要吃掉猴呢!(证据略。)

师(在学生辩论后与学生商讨):鹰确实攻击猴,但它这种不仅攻击还要吃掉对方的行为与猩猩间的同种动物互相攻击但不以对方为食物的行为还是有区别的,我们能不能把它命名为另外的一种行为呢?

生(恍然大悟,思路也豁然开朗):叫取食行为、叫捕食行为、叫掠食行为……

师:科学家们把它命名为捕食行为,这比“攻击行为”的命名更贴切吧?(学生频频点头。)

[案例评析]

生物科学素养不仅重视生物科学知识,更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要求,这也是课改的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教者不仅站在了生物圈和科学教育的大框架下来认识、拓展和延伸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使学生能从生物圈中的生态平衡和生物进化的角度体验和理解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是自然选择和生存竞争的结果,使学生们自然树立起关注生命的情感。

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是探究活动的基础。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主要是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基于此,教者具体教学行为表现在:对于教学难点——攻击行为和捕食行为的区别的处理。如:让学生对教师提供的情趣盎然的、有戏剧化故事情节的各类动物的攻击行为、防御行为、捕食行为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达到教学目标最直接而持久的内动力,对今后学生致力于此方面的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他们主动提出“猩猩为什么打架?不打不行吗?为什么鹰抓猴不是攻击行为?”等一系列问题,并由学生猜想攻击行为的目的,这是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以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此时又站在高于教材的角度,从学生的主观愿望出发,创设了人人愿意参与以及辩论的情景,一次又一次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学习时空,同时又给了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的空间,引导他们主动选择并合作探究小组感兴趣的课题:“猩猩之间打架是攻击行为,鹰抓猴是攻击行为,猴是防御行为。”共同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组的课题是正命题或反命题,进而辨析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发展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所发现的问题。教师只提出要求而不作任何指引,知识的得出靠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得出的观点一一写在黑板上,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学生在谈到对本课学习的感想时也颇有见地,可见学生是在从问题人手,结合生活实践,尝试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参与者的身份参加小组学习,当学生有问题时又作为指导者和帮助者来淡化知识结论,而以动物行为的知识为载体,强化学习能力的形成,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体验知识研究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感悟和质疑、批判等科学精神。可见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更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使学生明确界定动物的攻击行为,渗透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

责任编辑/张烨

创新是酒店竞争与发展的灵魂 篇9

一、靠创新的用人机制,为业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酒店管理第一位的工作,就是运用创新的作人机制,帮助酒店业主造就一支高素的员工队伍。这是因为,人是酒店的主体,酒店的一切存在都是由人来创造的;人是酒店文化的主体,酒店的文化的终极目的之一就是造就“酒店人”;人是活动的源泉,酒店文化最注重的因素,尊重人的价值,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是酒店众多资源中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是酒店的第一财富。在21世纪,酒店的经营与管理者都必须意识到,酒店在市场竞争中,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争天下者必先争人,取市场者必先取人”,无论哪一家酒店,要想在21世纪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归根到底要抓酒店的主体,?D?D酒店人。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首选将创新的用人机制这一理念,征得业主的理解、赞同和支持,取得共识和共鸣。其次在员工队伍的组建上,采取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实践检验,优胜劣汰的办法。一是坚持“三不原则”,即“不唯文凭看水平,不唯资历看能力,不唯亲疏看才干”,加大人才引进和开发力度,以竞争机制为业主培育一支思想好、素质高、作风硬、业务精的酒店制。即实行“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的三能竞争机制,以打破“铁工资”,并向受聘员工灌输这样一个观点,即:打破“铁交椅”是为了让人才脱颖而出打破“铁工资”,是为了让大家得到更多的实惠。根据酒店管理岗位较多,人员分散的特点,我们在实践中还摸索了一个考察管理人员的标准,即五看:一看对上级的态度,是逢迎领导还是真抓实干;二看对同级的态度,是相互补合通力协作,还是互不买帐各自为政;三看对下级的态度,是关心尊重员工与之同甘共苦,还是盛气凌人高高在上;四看对工作的态度,是得过且过敷衍应付还是埋头苦干求新务实;五看对自己的态度是一分为二虚心学习,还是孤芳自赏唯我独是,实践证明;创新的用人机制,不仅盘活了人力资源,使员工队伍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和创造力,更促进了酒店产品质量和经营效益的提高。

二、靠创新的管理机制,输出万源酒店管理文化模式

我们在总结多年酒店管理实践的基础上,独创了一套酒店管理文化模式,这就是:万源精神:团结拼搏、求新务实、乐于奉贤、争创一流;万源作风:创新是灵魂,规范是基础;万源管理模式:领导爱兵如子,员工爱店如家;万源品牌战略:发自内心的微笑,精心做好每道菜肴;万源质量观: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抢占市场;万源服务观是:99+1=1,100-1=0,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万源服务宗旨:把100%的满意留给宾客,把100%的困难留给自己;万源目标:将所管理的酒店建成开放的人才渠道、施展才华的舞台、培养人才的学校、文化特色的酒店。

在具体管理工作中,我们重点抓住四点:一是抓制度管理。在抓制度管理方面,我们除了为酒店业主制订酒店运转所必须的岗位职责、员工守则、规章制度外,重点为财务部门建立四大体系:即帐务核算体系、经济指标考核体系、采购管理重点体系和控制与监督体系。二是抓质量管理。质量管理重点抓住两点:首先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使所属各岗点员工掌握对客服务的过硬技能;其次重视质检工作,加大质检力度,树立质检威信,保证对客服务的高标准、严要求。三是抓效益管理。对酒店经营部门全面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对管理部门全面实行费用承包责任制,使酒店没有核算的空白点。为使降本增效工作从根本上落到实处,堵塞管理运行中的“跑、冒、滴、漏”,我们还在所管理的酒店中扎扎实实地开展“从我做起,从身边抓起,从小事抓起”的“三从”活动,成交十分显著。四是抓特色管理。我们推行“倒金字塔”管理,即领导在最底层,员工在最上层,员工是酒店的管理者,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开会时,员工在台上讲,领导在台下听,变被管理为主动管理。再如从部门来讲,也是“倒金字塔”管理,即管理部门在最底层,是二线,经营部门在最上层,是一线,我们变管理部门为服务部门,采取管理部门至一线部门挂钩的方式,提供全方面服务,并将挂钩成绩作为对中层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在酒店领班、主管、部门经理、总经理岗位推行“见习制”、“轮岗制”,实践证明,这种管理确实收至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靠创新的经营理念,创酒店火爆的经营局面

创新的经营理念,来源于对市场的超前预测和科学分析。我们认为:作为酒店来讲,餐饮是龙头,客户是支柱,工程是基础,康乐是配套。也就是说,餐饮聚人气,客户挣效益,餐饮旺、酒店兴。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加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在会亲方友,亲朋相聚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去饭店。这给餐饮业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客源,同时也给一直占据餐饮业主流地位的星级宾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过去,餐饮消费主要是团体消费、公款消费和少数富人消费为主导的市场。社会的巨变带来了消费主体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消费需求的变化。在这三大变化的推动下,应运而生的林林总总的社会餐馆象雨后春笋般的覆盖着城市的大街小巷,它们以其灵活的经营方式?“专”“特”“廉”的优势,取代了星级酒店曾经有过的辉煌,占领了餐馆的大部分市场。而一向以高档次、高口味而自豪的星级酒店大多如昨日黄花,经营一落千丈,虽凭借实力雄厚而得以生存,但危机日渐。如何走出困境,发挥星级酒店的优势,重新引领风骚,一直是酒店老总们研究的课题。我们万源酒店管理公司围绕着这个课题进行了探索。并在所管理的江苏万源酒店获得巨大成功。具体做法就是将星级饭店与社会餐饮的名种优势揉合起来,取长补短,独辟蹊径,以准确的市场定位,大胆创新的经营理念和规范化、个性化的超值服务,始终成为引人注目的亮点,成为消费者的消费热点。

我们在万源酒店开业之初就准确定位:要想在高手如林的餐饮业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以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薪阶层为主要服务对象。只有公众的全面参与,才有可能产生大量、长期、频繁的消费,酒店经营才有可靠的规模基础,而只有当酒店成为广大民众可望又可及的日常消费场所后,酒店的发展才有了真正的质的飞跃。因此,我们果断地打起?“大众牌”,“吃家乡菜、喝家乡酒、说家乡话、叙家乡情、办家乡事”的广告语,一下子拉近了万源酒店与老百姓的距离,吸引了众多的普通老百姓来到酒店“潇洒走一回”,要想使普通老百姓能长期的,隔三差五地到酒店消费,就要不断设计出让老百姓“买得起,信得过”的产品。在这方面,我们在万源酒店采取“走出动,请进来”的方式,经常派人到社会餐厅学习取经,把更帖近老百姓口味的家常菜引进酒店,并不断变化翻新,将家常菜细做,使得一道道乡土菜成为微第毫秒年的精品菜;同时,还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开发出一批具有保健功能的绿色菜肴,满足了人们吃出健康的需求,仅一年多,各种菜系的品种就达近二千种。大众化不等于低水平低质量。大多数客人在进入星级饭店消费时,更希望得到尊重,要能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气派,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强,提供宾馆规范化服务,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赢得他们的信赖,也正是大多数的社会餐馆无法做到的。在这方面我们始终注意发挥星级宾馆的优势,在保持星级饭店规范化服务的标准的同时,还独创?“万源五心服务”,变低值服务,使每一位前来消费的客人能有居家畅饮的感觉,又能获得心理情感上的满足。此举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青睐,使得过去在社会餐饮的消费者,回到了星级宾馆,而人们置身于豪华气派的星级宾馆消费时,已经不再担?“店大欺客”了,星级饭店的餐饮要走大众化的道路,价格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这方面我们注意区别不同顾客制定高、中、低三档的价格标准,高档消费服务上规范、有特色;中档消费服务不断变化创新,保证有口味有内涵;低档服务价廉物美,服务到位。

四、靠创新的“人心工程”,增强酒店队伍凝聚力

进入21世纪,市场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能抢占市先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方面我们在酒店管理工作实践中一直予以高度重视,并探索出一些做法,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

(一)以事业留住人才?D?D实现人才的价值。首先,为人才制定发展目标,把人才的发展与酒店的发展结合起来,使人才在酒店发展中得到响应的发展,让人才感受到自己的利益与酒店的利益密切相关,自己的发展与酒店的发展息息相关,从而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为人才搞好职业生涯设计。要指导人才,根据不同的特点和专业特长,结合酒店发展目标,搞好人才的职业生涯设计,使人才形成不同的发展方向和职位晋升轨道。在此基础上,对人才必须充分信任,大胆使用,发挥特长,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二)以待遇留住人才?D?D实现人才贡献的回报。目前,在酒店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我们必须采取更加灵活、更加有吸引力的措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探索建立激励的薪酬制度。根据“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原则,确定人才薪酬,也可采取“特殊岗位特殊薪酬,特殊贡献特殊薪酬”的方法,拉开人才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拉开不同层次,不同贡献人才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时建立人才福利待遇沉淀制度,人才的福利待遇视作出的效益兑付,以达到鞭策人才不断奋进,为企业作出更大贡献,使人才与企业实?“双赢”的目的。

(三)以机制留住人才,?D?D营造人才成长的氛围。做到人才的竞争机制和人才的发展机制相结合,才能真正营造起人才成长的氛围。所谓发展机制,就是要让全体员工明白,企业要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发展,人才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立志定好自己的位,走好自己的路,寻求自我发展空间。

培养创新意识是作文教学的灵魂读后感 篇10

(1)初步树立辩证的思维观念、反对形而上学的思维观念

(2)初步树立立公民要为创新作努力的观念,为民族进步而创新

二、【重点、难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三、【辅助教学】:

PPT

四、【教学过程】

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课堂探究:想一想。技术创新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是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科技创新,就是要使科学技术成为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

(2)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变革的作用。

江泽民对邓小平的“第一生产力论”进一步展开·强调了科技创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我们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都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我们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注意加速科技进步,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技术创新,江泽民强调要选择那些对科技进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密切相关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技术项目进行自主攻关创新,形成自己的知识技术产权;要在高起点引进基础上消化、吸收的同时,不断提高自主研制、开发和创新能力。知识创新又是技术创新的基础。为此,国家要在不断完善和推进“技术创新工程”的同时,制定和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总之,以科技创新为龙头将成为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机车。

(二)、创新推动生产关 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课堂探究:运用所学原理说明制度创新的意义。

◇探究提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广阔的通途。同时,理论、科技、文化都受制度的制约,与此相应,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也必将受到制度创新的制约。因此,唯有制度创新,才能为其他 创新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制度创新,就是要不断完善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各方面的制度。它的实质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要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指引下,继续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各种分配方式,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课堂探究:想一想,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是什么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为什么?

◇探究提示:(1)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具体讲它有三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即与建立在感性直观基础上的古代科技相对应的是模糊直观的思维方式,与近代经验自然科学相对应的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与现代理论自然科学相对应的则是辩证的思维方式。

(2)创 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不同的实践活动决定着思维活动的不同性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内容。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1.创新思维的重大意义。

创新思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为我们在新世纪应对各种挑战,进一步认识、加强、提高自己,更好地肩负起领导重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1)创新思维是民族兴旺的关键因素。

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当今世界,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强弱从根本上 取决于该民族的创造力水平。欧美各发达国家之所以能称雄世界,根本原因之一是这些国家有较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国民的创造力水平比较高。

(2)创新思维是知识经济的迫切需要。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知识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是知识、无形资产、知识型劳动者(人力资本)。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作为蕴涵在人力资本和技术中的重要成分,向来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知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正在日益扩大,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基础发展越来越建筑在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之上,知识已经被认为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引擎。知识从何而来?唯一的途径是创新,没有求异独创,推陈出新,就没有知识。创新程度越高,知识的价值也越高,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知识经济是一种创新经济,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发展动力,是知识经济的源头。

(3)创新思维为新世纪的思想解放提供了方法论保证。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1世纪,我们面临的挑战和考验是前所未有的。而如何回答这些挑战和考验,也是书本上没有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视野一定要开阔,思想一定要解放。江泽民的创新思维就是要求我们具有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襟以及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它代表了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路,体现了一种新的认识方法和新的理念导向。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冲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中国共产党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及对世界形势的判断和驾驭能力,直接影响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

2.理解创新的重要作用。

理论创新,就是要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为中国革命的历史所证明的一条真理。为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 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 理论的学习和运用,与此同时,非常重视理论的创新工作。

创新是管理的灵魂 篇11

通常管理的理论认为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诸种职能的发挥, 保证社会组织按预定的方向和规则运行。这些职能的本质和灵魂是创新, 即形成一种创造性的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和作业方法的过程。

1、从资源整合的角度来看管理

任何社会组织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分为两大类:程序性问题与非程序性问题。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 其妥善解决都要依靠管理创新, 都要依靠管理主体发挥创造性并付诸实践。

2、从社会系统运行的角度来看管理

任何社会系统都是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动态、开放的非平衡系统。所谓动态, 指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并造成系统整体的变化;所谓开放, 是指系统与它所处的外部环境要不断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3、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来看管理。

管理者已经不能把自己的目光仅仅局限于有效地整合稀缺的资源, 而更应当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依赖管理创新才能做出:既有适度的经济发展, 又要消除贫困;既能控制人口增长, 又能有效开发人力资源;既能延长资源供给年限, 又不断开辟新的资源;保护好人类生存的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实行公平合理的分配, 满足就业和生活的基本要求;推进科技进步和对危险的有效控制。

二、管理的趋势和创新的动因

(一) 国际企业管理的趋势

九十年代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 世界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与融合, 使改革创新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 跨国经营和经济全球化正在创造新的管理经营和管理理论。

1、生产方式的变革

2、通讯网络改变着营销方式

3、企业进入学习型组织和知识网络化管理时代

(二) 管理创新的动因

创新是随着人们的实践活动的开展而越来越受重视, 越来越强化的过程。

第一, 人的心理活动特征。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若干层次, 而获得适应第一层次需要的具体满足物的欲望是无限多的。所以, 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分别产生的具体欲望都是无穷无尽的, 这成为人们不断追求创造新的满足物, 以满足这些无止境的欲望的永不衰竭的动力源。

第二, 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创新主体对成就的追求、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向往、对社会责任的道义渴望, 更强化了他们创新的冲动。根据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多层次的需要有一个由低到高的逐级强化过程, 当生理、安全、交往等需要次第获得满足之后, 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会凸显出来, 成为追求创新的动力。人们希望从创新的成功中获得成就感, 显示自己的价值, 从而得到满足。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伴生的是对社会、对组织的强烈的责任感, 这会使创新主体为了这崇高的对社会、对组织的使命而付出不懈的努力去从事创新活动。

三、管理创新的内容

“不创新, 则灭亡”这句话日益成为现代管理者的一大呼声。在全球竞争的动态环境中, 组织要成功地展开竞争, 就必须创造出新的产品或服务, 并采用最先进的技术。管理创新的内容就是指一种新型的、有更高效率的资源整合的方式, 它既可以是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全过程管理, 也可以是某个具体方面的细节管理。它包括了思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方式创新等诸多方面的创新。这些内容相互之间又紧密联系。

(一) 思想创新

企业经营者的思维方式要从追求政绩的“乌纱帽”函数转变为承担盈亏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市场变量”函数;从不计成本消耗的粗放经营到建立计算投入、产出和资金使用效率的投资回报观念;从家长专断型的随意管理到建立基于广泛咨询的、科学的决策程序和管理程序;从事无巨细的越级干预到注重决策和预算的权责明确的层级管理;从对职工的形式化约束到建立互动式自我教育与激励型行为规范;凡此种种, 都是从小生产意识向社会化分工协作型经营观念的革命性转变。新世纪的今天, 企业经营者必须要做到思想先行, 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模式, 使企业在正确的思想创新的轨道上行驶, 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 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和保证。正如熊彼特指出的那样,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 是有创新行为的人, 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个人或群体。因此, 一切创新皆受经济、社会制度的制约与影响。

制度创新在整个创新体系中居于基础和保证地位。无论在哪一种社会制度下, 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进行的。技术创新作为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为促进经济发展而进行的新技术应用与商业化活动, 更离不开制度的约束。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知识创新, 如果不和制度创新相结合、协调动作, 其结果不是有名无实就是事倍功半。如果所有制结构不合理, 产权不明晰, 权、责、利不匹配, 分配制度不合理, 或者组织结构不明确, 则一切创新都将会失败。作为激励功能的制度可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发挥人的潜能;作为市场配置功能的制度可以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并实现这些资源的优化配置;制度具有整合功能, 可以实现资金、人才和技术三大高科技要素的互动与集成。

(三)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 包括新发明、新创造的研究和取得成果的过程, 又包括了新发明、新创造的应用和实施过程, 还包括了这些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的扩散过程, 即新技术成果从开发研究和市场推广的全过程。技术创新的过程可归结为管理问题。

(四) 组织创新

经济组织与社会组织都必须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创新。在以往的管理理论中, 往往把企业视为生产函数, 从而把组织创新看作是技术创新。其实, 这种认识是在说明技术创新对组织活动所作的要求, 而不是组织创新本身。我们把研究的目光集中到组织本身则可以这样来看待组织创新:是指组织规则、交易方式、手段或程序的变化。这种变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改变原有规则结构的性质前提下的组织度量式创新;另一类是根本改变规则结构的彻底性的创新。

四、建立管理创新的机制

创新是有风险, 不可能每一次创新都能成功。创新成功了要有奖励甚至是重奖, 那么失败了呢?也不能不闻不问, 不予理睬。应该讲, 大多数企业对于创新的成功和失败并没有一个比较的处理机制。然而, 要将创新作为企业竞争力来源的一个重要因素, 就必须建立起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 要建立创新的激励机制, 除了有创新成功奖励机制外, 还应该建立起创新失败的宽容机制。

(一) 建立创新成功的奖励机制

建立创新成功的奖励机制, 鼓励员工大胆创新, 并根据创新成功所带来的效益的不同、大小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上的奖励。

1、建立创新薪酬支付制度, 可以通过增发薪酬来激励员工。

2、创新股权期权制度, 通过给予股权期权来激励员工。

3、创新晋升制度, 对经济利益刺激不太明显的员工, 采用晋级、升职的方法来激励他们。

4、创新署名制度, 对于那些取得了较大创新成果, 对经济利益的刺激又不太敏感, 但对名望非常重视的员工采用创新署名的方法来激励, 以使他们取得更大成果。

(二) 建立创新失败宽容机制

要建立创新失败宽容机制, 就应该对各个岗位和职位予以定级, 根据不同的级别做出可以失败的项目数、时间和经费规模等。在上述范围内允许失败。

改革开发的二十年里, 西方上百年形成的各种流派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被介绍到中国。从亚当-斯密的分工论, 到泰勒的科学管理;从法约尔的工业管理, 到梅奥的霍桑试研;从二战以后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而产生的管理理论丛林, 到近年来信息革命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上引起的巨大变化;直至当今的虚拟企业和知识管理, 令人目不暇接。因此缩短差距的办法是加快企业管理创新的步伐。企业管理的实践者, 应能在经济体制转轨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体察到企业改革和管理创新的脉搏, 既了解国际管理发展趋势, 又立足于国情和自身素质;既找到现实差距, 又能把握管理创新可行和适度的进程。每前进一步都要掌握好“度”, 既不因循守旧, 又不急于求成, 努力创造推进管理创新的必要条件, 使我国的企业管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美) 斯蒂芬P罗宾斯著.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培养创新意识是作文教学的灵魂读后感 篇12

一、创设情境学生操作、交流情境

教师课前已将教材(苏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9页)《分一分》的最后一道“蔬菜、水果图”复印给学生,并要求学生一个一个剪下,然后涂上相应的颜色。教学时,学生摆出这些图片,教师启发:“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先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分一分,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生1:西红柿、樱桃、苹果、萝卜、草莓分在一起,它们都是红色的;白菜、黄瓜、豆角、辣椒分在一起,它们是绿色的;葡萄单放,因为它是紫色的。

师:噢!你们是按颜色分的。(有很多学生急不可待要发言)

生2:樱桃、葡萄是酸的分在一起;西红柿、苹果是甜的放在一起,辣椒、萝卜是辣的分在一起;……放在一起。

生3:(不等老师同意就站起来)***说错了!萝卜做熟了吃,不辣!

生2:(反驳)萝卜生吃,辣!

师:两个小朋友说的都有道理。我们再听听其他小组的意见,好不好?

生4:把圆的,西红柿、……分在一起;……不圆的放在一起。

师:你们是按照形状分的。

生5:樱桃、葡萄长在树上的分在一起;其余的分在一起

生6:……水果分在一起;……蔬菜分在一起。

生7:……有种子的……;……没有种子……。

生8:西红柿、樱桃、苹果、辣椒、葡萄、萝卜放在一起;其余的放在一起。

师:为什么这样分?

生8:……表面光滑,……。

生9:……带小叶片的分在一起;……。

师;理由是什么/

生9:妈妈说的,带新鲜叶片的一定是新鲜的。

师:噢!带叶片容易判断它是不是新鲜的,不带叶片就不容易了,有道理!

…………

还有的学生按个头大小分;有的按能不能生吃来分;有的按吃时是不是脆来分;还有的按长短来分;有的按是不是容易保存来分。学生能说出道理就有13种之多的分法。

二、反思:

案例中,学生参与主动、积极、热情高,思维活跃,原因固然很多,但开放的教学方式是其最重要的因素。

解放了学生的眼睛和手,动手实践――创新的源泉

“实践出真知”。案例中,教师将固定的刻板的教材(图),变成能移动的,能操作的.学具,并且是学生自己制作的。我们相信,在剪、涂这些图片时,水果、蔬菜的形状、大小、表面的光滑度,甚至酸、甜、苦、辣、香、脆等,学生又似乎重新“感知”到了。涂葡萄时,学生会不会被“酸”的溜口水也难说。

让学生动手分一分的操作更重要,特别对一年级的小学生尤其重要,儿童很多的思维活动不能脱离具体的动作、具体的物体或具体的情境,他们往往是边看,边动手,边思考,如果他们看不着物体或停止操作就可能停止思维。我们看到课堂中,很多学生进行操作分类时,并非一次完成。而是移一移、看一看、想一想,又重新移、看、想,有的调换了好多次。儿童常常用动作来代替思维,可以说没有实践就没有创新。

解放了学生的大脑,自主探索――创新的过程

学生真正的创新活动是学生用眼和手等器官验证、证实自己的猜想或想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去完成教师的指令。案例中,教师的角色扮演的恰当,“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教师没有引导,没有暗示,没有框框。而传统的教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会牵着学生:“根据颜色怎样分?”“根据形状呢/”甚至引导:“那些是水果?那些是蔬菜?”等等,如果是那样,就不会出现案例中那么多的分法。谈何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又如何彰显学生的个性,即使学生掌握了几种分法,也不是他自己探索获得,更称不上是创新,学生哪还有成功的体验?开放课堂,最关键是开放学生的大脑,人的一切行为是由大脑来指挥,而人的行为又会反作用于大脑,人的行为只有是自主的行为,人原有的经验才能被强化激活,才能与新的事物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意识是作文教学的灵魂读后感 篇13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应通过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这个过程,重要的是对学生艺术创作的引路人,要善于了解学生,启发学生对美的兴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创造力。尊重学生神奇的幻想。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教师的职责,而美术学科则是特别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学科之一,因 此美术教师要把培养与发展学生创造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在美术课中除了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励、指导学生大胆创造,在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联想、想象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美术课中,在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知识和技能是进行创作活 动的一项基础,在体现创造思维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提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采用一个问题多种答案或多种解释的做法;允许学生自由表现,同时鼓励敢想勤思;培养创造性思维首先因该解放学生思想,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定式并且对新思维给予及时肯定、鼓励和正确引导。知识越丰富,技能越熟练,人的视野也越开阔,创造思维也越活跃,作品也越成熟。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学生这一基本需要,为学生多提供创新的机会。在美术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号召学生在教室外的瓷砖墙壁上绘出美妙的图画,美化我们的环境。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都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大家有了施展才能的天地了!一到课间,走廊里就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手挥画笔,尽情的用画笔创造者美、展现着美,无拘无束地发挥着自己的豪情,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施展了他们的美术才能,而且乐此不疲。我们还经常搞一些美术活动。这些活动给学生更多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的机会。

二、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其创造性的完成作业。要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则要开展创造性的教学。因此美术教学要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创造性的富有魅力的课,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有着重大的作用。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为基本模式。现代教育则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题,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积极引导学生发展创造思维和培养观察能力。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要引导培养学生具有一双画家的眼睛,善于观察,提高创造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敢为。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如同一命题的作业,几十张作业就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面貌和特点的画面。这其中有些特点,很有可能就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出佳作的好苗头。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评价应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教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

上一篇:护理行政查房记录内容下一篇:循环系统专业英语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