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黑夜

2025-02-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白天黑夜(精选7篇)

白天黑夜 篇1

教学目的

1.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24小时。2.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重点

使学生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难点

知道昼夜交替的原因

教具

地球仪、手电筒和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使用白夜图景和日出日落对比引出内容。想想看,是什么原因使昼夜不停地交替出现呢?

二、新课

一)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24小时。1.我们用手电筒表示太阳,地球仪表示地球,做一个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

2.出示地球自转示意图。

小结: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天。在地球的某一个地方,在一天当中,正对太阳时就是白天,绕到背向太 阳的一面时就是黑夜。

二)古人是怎样认识昼夜变化的? 三)世界各地的昼与夜

在同一时刻,北京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纽约的太阳已经向西落下,世界各地的昼夜变化存在着差异。

由于世界各地的昼夜存在着差异,同学们可以借助网上交流了解在同一时刻各地的时间、昼夜状态是不同的,体会世界各地昼夜的差异,进一步理解昼夜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三、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动植物生长活动受昼夜变化影响的知识。

一、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二、古人是怎样认识昼夜变化的?

在一起——不管白天黑夜 篇2

At 22, David was a novelist just starting his career, and I knew if I framed my 2)plight as poetic, he’d find it irresistible, at least on a narrative level. So lying next to him in the dark, I told the story like a Gothic novel.

I started with how, three years earlier, at 19, I realized I couldn’t see the stars at night. This seemed like an innocent enough detail until it turned out to be the first symptom of an incurable 3)degenerative 4)retinal disease. The doctor told me I would slowly lose my eyesight over the next 10 to 15 years—first my nighttime and 5)peripheral vision, and later, my central vision, too.

I ended on a high note: Losing my vision, I explained, was teaching me to really see. I would go blind with a bang, not a whimper, by seeing and doing more in the next decade than most people did in a lifetime.

All true, but only part of the story. The pretty part.

Our romance was still new, and I was nervous about how he would react to my disclosure. His response, though, was as grand and poetic as the story itself.

The next time we met, he wore my name on his arm. Six lowercase letters stained the skin, 6)indelibly. As I admired the tattoo, he told me I had lit his darkness and he would light mine. No matter what came, he said, we would face it together. He was all in.

I met David during our last semester in college, where we were both English and theater majors. I liked that he was smart but not 7)pretentious, funny but never mean. There was solidity to him and it made me feel safe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my diagnosis.

He was a small-town Southern boy, who had always dreamed of living in California but was never ready to take the plunge—until I took it with him.

In Los Angeles, David helped me with my acting auditions and I edited his manuscripts.

On weekends we lowered the top on his beat-up 8)convertible and drove up the Pacific Coast Highway, music blaring. The golden hills looked like the backs of sleeping lions, we agreed. David drove for hours, one-handed, because the other hand was melded to mine.

Our life together was a grand romance, and my 9)encroaching blindness was more blessing than curse, because it 10)galvanized us to live with urgency. The blindness was poetic because it hadn’t happened yet.

nlc202309020535

In reality, it’s tedious, draining, messy. It changes you in surprising ways, some positive and some not. It’s a lot like the reality of being married.

Ten years after David had my name tattooed on his arm, our story felt less like a Gothic love story than a Raymond Carver story: doomed in the most 11)quotidian way. Ten years in, on my 33rd birthday, I found myself sobbing alone on a stoop in Brooklyn.

I had quit acting because I could no longer navigate the dark stages and sets. We had moved back to Brooklyn, my hometown, because my driving had become untenable. We had gotten married and had a son, a long, lithe baby with 12)beestung eyes.

I was 13)elated I could discern these details, and just as overjoyed to see the round cheeks and bowed lips of my newborn daughter two years later. I watched the color of their eyes deepen into blue, and seeing these changes 14)suffused me with gratitude. But I was suffused, too, with fear.

The year of our daughter’s birth marked the 10-year anniversary of my diagnosis, and by then I had lost enough sight to be deemed legally blind. My eyesight had closed in like the 15)aperture on a camera, leaving me with extreme tunnel vision.

I constantly 16)collided into people and things: monkey bars, fire hydrants, cabinet doors left ajar. I developed 17)cataracts that made it difficult for me to fill out forms at the pediatrician’s office or, really, read anything at all.

I had been so busy making the most of my vision that I hadn’t prepared myself for losing it. I never spoke of my disease, not even to the few people who knew about it.

My confidence had taken a hit, too. I gave up wearing heels because I fell in them, gave up eyeliner because I couldn’t put it on straight, gave up reading because I couldn’t make out the print. I felt like I wasn’t just losing my sight but essential parts of what made me me.

Because I had no other resources in place for support, the 18)onus fell to David, who became my 19)surreptitious seeing-eye guy. All of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typical strains of raising two young children, was taxing on a marriage.

On my 33rd birthday, David and I splurged on a sitter and planned a dinner out with friends. I spent an hour applying makeup in a magnifying mirror, only to have David observe it was a little, um, uneven. He gifted me an Anne Lamott book I couldn’t read.

On the walk to the restaurant, we reopened the debate about whether or not to have a third child.

nlc202309020535

I wanted to but was terrified I wouldn’t be able to take care of the baby with my failing vision. David told me he would follow my lead, but he didn’t see how we would possibly make it work. Our resources (money, time, and yes, vision) were already so limited.

Halfway to the restaurant, our discussion developed into an argument, which ended with David storming off and telling me to go to the party without him. I stopped in my tracks, crumpled onto the nearest stoop and sobbed.

I wasn’t helpless. I could find my way home. But I couldn’t go to the party without him. I couldn’t see well enough to find my friends or read the menu. I needed David and he resented it and I resented his resentment.

I remembered how I had told him I would go blind with a bang, not a whimper, and how he had promised we would always be together in darkness and in light. It seemed like we’d both been wrong.

Some minutes later, David’s big brown boots, the ones I always tripped over when he left them by the door, stepped into frame.

“You can’t just leave me,” I said, “I need you.”

“I know,” he said.

“I hate it.”

“So do I.”

Then he took my hand and said we’d figure it out.

Not long after my birthday, I called the New York State Commission for the Blind, which taught me how to use a mobility cane and adaptive technology. I got a magnifier so I didn’t need David to measure the children’s 20)Tylenol or adjust the 21)thermostat. I read the Anne Lamott book, easily enlarged on the e-reader David gave me for Christmas.

I reclaimed many abilities I had lost and started to make peace with what I had to let go.

A year later, David took me to dinner and said he had something to tell me. His face was hazy in the candlelight, but I could see his mouth breaking into a smile.

“I think we should have another baby,” he said.

I blinked. “But what about —”

David took my hand and cut me off: “We’ll figure it out.”

He spoke with the same certainty that made him tattoo my name on his arm so long ago. His faith bred faith in me. We would have another child, and it would be hard and spectacular, and we would be in it together.

要告诉新男友自己眼睛将会瞎掉,这没有什么好办法可言。我从所有的糟糕办法中选了个最好的。

戴维22岁时刚开始写小说,我知道如果我以诗意的方式来描绘这个困境,他会被迷住的,至少叙述方式让他着迷。因此,我在黑暗中躺在他身边,把我的故事说得像哥特式的小说一样。

我是这样开始讲述的,三年前,19岁,我发现我晚上看不见星星。这看起来是个很微不足道的细节,但其实是不可治愈的视网膜退化疾病的初始症状。医生说我会在10至15年内逐渐丧失视力——首先是夜间视力和周边视觉,然后就是中央视觉。

nlc202309020535

我以积极的态度来结束这个故事:我是这样描述的,失去视力教会我真正地用眼睛去看。我要在振奋雷鸣中瞎掉,不要在软弱哭泣中瞎掉,我要在这十年里看更多的东西,比大多数人一生所看的都要多。

那都是真的,但只是故事的一部分,美好的部分。

我们才刚开始恋爱,我很紧张,想知道他会对我的坦白作何反应。他的回应大方而有诗意,恰似故事本身那样。

我们下次见面时,他把我的名字写在了他的手臂上。六个擦洗不掉的小写字母印刻在皮肤上。我欣赏着这个纹身时,他说我照亮了他的黑夜,而他也会照亮我的黑夜。他说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会一起面对。他会一直在我身边。

我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认识戴维,我们都是英语和戏剧专业的学生。我喜欢他因为他聪明而不显摆,幽默而不刻薄。他的坚定让我在确诊后首次有了安全感。

他在一个南方小城镇长大,一直想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州,但一直没下决心——直到我和他一起跨出这一步。

在洛杉矶,戴维帮我通过试镜,我为他整理稿子。

周末,我们把他那辆破旧的敞篷车车顶打开,开上太平洋海岸高速路,大声播放着音乐。我们都觉得,金黄色的山看起来就像沉睡着的狮子的背部。戴维单手开了好几个小时的车,另一只手紧握着我的手。

我们在一起的生活非常浪漫,渐渐逼近的失明给我们更多的是祝福,而不是诅咒,因为它激励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失明很有诗意,只因为它还没发生。

实际的情况就是乏味、令人疲倦、混乱。它以让人吃惊的方式改变你,有些改变是好的,有些则是坏的。这与现实中的婚姻很相似。

戴维把我的名字文在手臂上的十年后,与哥特式爱情小说相比,我们的故事更接近雷蒙德·卡佛的小说风格——以最普通的方式消逝。第十年,我33岁生日那天,我在布鲁克林的门廊上独自抽泣。

我放弃了表演,因为我已不能在漆黑的舞台和设备中辨认方位。我们搬回了我的家乡布鲁克林, 因为我开车很不安全。我们结婚了,有一个儿子,天真活泼,眼睛又大又圆。

我很高兴我能分辨出这些细节,两年后我女儿出生,我也很兴奋看到了她圆圆的脸颊和弯弯的嘴唇。我看着他们眼睛深处的蓝色,看见这些变化让我充满了感激。但我同时也充满了恐惧。

我女儿出生那年正是我确诊十周年的时候,那时候我的视力衰退严重,被认定为失明。我的视力像摄像机的孔径般缩小,只剩下极弱的孔状视力。

我常常撞向人或其他东西:单杠、消防栓、打开的柜门。我还患上了白内障,这让我难以在儿科医生的办公室里填写表格,其实是根本看不到表格上的字。

我一直忙于尽可能多地利用自己的视力,而没有做好失去视力的准备。我从不向别人提起我的病,包括那些本来就略知一二的人。

我的自信心也少了,我不再穿高跟鞋因为我会摔跤,不画眼线因为我画不直,不看书因为我看不见印刷字体。我感觉我不仅仅是失去了视力,还失去了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由于我没有其他外界的帮助,这个责任就落到了戴维头上,他成了我隐秘的眼睛。所有这一切,还有抚养两个小孩的常见压力,都依靠着一场婚姻来维持。

我33岁生日那天,戴维和我奢侈了一把,请了一位临时保姆,准备和朋友外出吃晚餐。我花了一个小时在一面放大镜前化妆,但戴维却看出来有点不对称。他送了我一本安·拉莫特的书,但我读不了。

我们在步行至饭店的路上又讨论了是否要第三个孩子。

我想要但又害怕我因视力逐渐衰退而不能照顾好婴儿。戴维说他听我的,但似乎很难做到,我们的资源(钱、时间、还有视力)很有限。

半路上,我们的讨论发展成了争吵,最后,戴维怒气冲冲地走了,让我自己去聚餐。我停下来,蜷缩在最近的门廊上,独自抽泣。

我并非感到无助,我可以自己回家。但我不能独自参加聚餐,我看不清我的朋友在哪,看不清菜单。我需要戴维,他讨厌这一点,而我为他的不满感到生气。

我记得我跟他说过我要在振奋中瞎掉,不要在哭泣中瞎掉,他也说过不管是黑夜还是白天,我们永远在一起。我们似乎都错了。

几分钟后,戴维那双棕色大靴子——他放在门口时我常常被它们绊倒,出现在我的视线中。

“你不能就那样走掉,”我说,“我需要你。”

“我知道,”他说。

“我讨厌这样。”

“我也是。”

然后他握着我的手说,我们会想办法解决的。

生日过后,我致电纽约盲人委员会,他们教我如何使用移动手杖和适应技巧。我使用了放大器后就不需要戴维来量孩子们吃泰诺的量和调温度调节器了。我用戴维送我的圣诞礼物——电子阅读器,可以轻松地阅读安·拉莫特的书。

我重新获得了很多失去了的能力,并开始平和地看待我不得不失去的东西。

一年后,戴维带我外出晚餐时说要告诉我一件事。他的脸在灯光下很模糊,但我能看到他的嘴在微笑。

“我想我们应该再要一个孩子,”他说。

我眨了眨眼睛。“但——”

戴维握着我的手,打断我说:“我们会想办法的。”

他语气坚定,就像多年前他把我的名字文在手臂上时一样。他的信心助长了我的信心。我们再要一个孩子,这虽然困难却多么美好,我们会一起面对。

《白天和黑夜》教案2 篇3

教学目标:

1过程和方法:

·学会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的关系.·能根据调查作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2 知识与技能:

·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会产生影响.·知道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认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培养尊重证据的科学品质.教学重难点:

昼夜对动植物人的影响。

教学准备

大量关于夜行动物的图片或影片片段,有关植物一天活动的图片资料,课前布置学生观察一种植物早晨7点、中午12点和下午6点的变化情况并记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

2、学生回答,可适当板书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民主导学

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1)观察郁金香、牵牛花、合欢树、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

(2)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交流每个人的植物日记。给予表扬与鼓励。

(3)小结: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4)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

(5)我们能不能根据一些常见开花植物也编制一个花钟呢?

(6)学生分组根据课前调查的植物开花时间设计花钟。

(只要能表示大概时间就可以了。)

2、夜对人的影响

(1)植物有生物钟,人类有吗?那么你们的生物钟是怎样的呢?

(2)学生说说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要排除特殊日子或事件。)

(3)小结:我们发现大家的作息时间有着类似的规律,都是按24小时变化的,这就是我们的生物钟。

3、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1)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能不能举例说明。

(2)观看收集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学生讨论各自解释。

(3)看图:你认识他们吗?这些动物哪些在昼间活动?哪些在夜间活动?

夜间活动:蛾,猫,猫头鹰,蝙蝠。

白天活动:狗,公鸡,刺猬,蜜蜂。

(4)为什么它们会这样?——昼夜影响和环境变化。

(5)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我

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它们在夜间都干些什么?-----调查。

(6)该怎样调查,要注意些什么呢?

师生共同讨论确定方法。

(可以举例启发学生思考,明确调查须知,课后进行。)

4、生物都有生物钟,你能不能改变它们的生物钟?

出示图片:夏天能看到菊花吗?冬天能吃到西瓜吗?为什么?

学生发表意见,预测。

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简单交流,找结论。

小结:原来,当我们改变光照条件时,就能改变动植物原来的生活节律和生长状况。它们和人类一样都能自己调节生物钟。

三、检测导结

小班数学活动:白天黑夜 篇4

近段时间我班总会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出勤少、迟到多,上午活动过程中,总会有部分幼儿嚷着问:老师什么时间睡觉?经过观察和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到由于幼儿在晚间贪玩,不能正常入睡,从而影响到白天的日常活动,才造成了以上现象的发生。所以,针对幼儿黑白颠倒、生活次序混乱的问题,我设计了这节教学活动,来帮助幼儿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教学目标:

1、能认识白天和黑夜,建立时间概念。

2、培养幼儿对大自然昼夜变化的兴趣。

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活动准备:

1、交互式白板、ppt课件。

2、贴有白天“太阳”、 黑天“月亮”标志的幼儿操作记录表,各种白天和黑天活动的图片。

3、台灯、手电筒、蜡烛、太阳镜、遮阳帽、太阳伞等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欣赏故事。

教师:壮壮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快乐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教师播放课件。

二、了解白天和黑天。

1、教师结合故事设计提问,鼓励幼儿回答。

教师:壮壮在白天和爸爸妈妈都做了些什么?谁在天空中对着壮壮笑?太阳公公为什么不见了?

2、谁应该白天出来,我们白天时候应该做什么。

3、谁应该黑夜出来,我们黑夜时候应该做什么。

教师小结:白天的时候天很亮,天空有太阳和白云,爸爸妈妈去上班,小朋友上幼儿园,白天可以做很多有趣事情,小朋友要珍惜时间去努力的学习本领。晚上天很黑,月亮和星星出来了,爸爸妈妈下班回家,房子里点亮了灯才会看见东西,黑夜很安静人们会睡觉休息。

三、操作游戏

为每组幼儿提供游戏操作材料,根据白天和黑夜特征进行图片的分类。教师出示图片:蓝天、白云、太阳、放风筝、做游戏、星星、月亮、宝宝入睡等图片。(见后面幼儿操作记录表)教师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

四、结束部分

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种实物,请幼儿选择在白天使用的物品,如:太阳伞、太阳镜、遮阳帽等。之后带着选择的物品和教师到户外做活动

描写白天黑夜的句子 篇5

1、天完全黑了,月亮从东边慢慢升起来,虽然很白很美。但孩子们的叫声和喊声让月亮姐姐害羞极了。于是她躲了起来。等夜深人静时她再出来。

2、叹息,深沉如夜的叹息,来自那个顶楼的身影。她的睫毛上,挂着迷蒙的霜。黄浦江载着一江彩色的灯光倒影,安静地奔流,而她的叹息,破碎了一江的光影。

3、在夏天的夜空里还藏着一个美丽皎洁的月亮。月亮像个害羞的姑娘,她那皎洁的月光明亮地照耀着人间。她一定也看到我这个小男孩。这不,她正在向我微笑呢!一时间,星星们都害羞似地躲了起来,只有几颗星星勇敢地站在天幕上。

4、今天的月亮与往常不同,刚一出现就显得格外明亮,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纱,给人们增添了快乐!月亮又大又圆,像一个大月饼,让人馋得就想马上去咬她一口!皎洁的月光照在江面上,给波光粼粼的江面,添上了光彩。月光挂在夜空中,照亮了深蓝色的夜空。

5、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叫声。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眼睛接触到的都是罩上这个柔软的网的东西,任是一草一木,都不像在白天里那样现实了,它们都有着模糊空幻的色彩,每一样都隐藏了它的细致之点,都保守着它的秘密,使人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6、夏夜,天上缀满了闪闪发光的星星,像细碎的流沙铺成的银河斜躺在青色的天宇上。大地已经沉睡了。除了微风轻轻的、阵阵的吹着,除了偶然一声两声狗的吠叫,冷落的街道是寂静无声的。

7、宁静的夜,熟悉的空虚,揭开了心底里孤绝的惆怅,寂寞继续着寂寞,哀伤守候着哀伤。

8、现在,河流已经沉浸在浓重的夜色中,它那丰满而袒露的胸怀正在均匀地呼吸着,好象在消除白昼的疲劳。在邻近的一座峰峦后面,弯弯的月牙正从那升起,它在暗蓝色的天空中缓缓移动,冉冉升到了中天,繁星在静静地闪烁。

9、你带走的快乐,我没了知觉。总是寻找这那份感动,只因你曾给过我温柔。找不到你的我,已经失去一切,一个人面对黑夜与白昼,怎奈憔悴了心碎。

10、月光挤进厚密的叶子,稀稀疏疏稀疏疏。那几颗单薄的桃树的树枝压得很低,仿佛正在精心孕育着生命,期待着春天的盛开。

11、那柳树的旁边有一个小池塘,当池水与微风在跳舞时,月光洒在池面上,一闪一闪的,美丽极了!在池水跳累了,静下来休息的时候,那树影和我的影子就印在了池面上。池面上还印出了皎洁的月亮呢!好象是有人特地把它摘下来镶在上面似的。

12、大地已经沉睡了,除了微风轻轻地吹着,除了偶然一两声狗的吠叫,冷落的街道是寂静无声的。

13、夜深了,银色的月亮点缀着深蓝的夜空,淘气的星星孩子们在她身边跑来跑去,追逐玩耍。众星捧月,月亮今晚一定不会寂寞了吧!

14、黑沉沉的夜,仿佛无边的浓墨重重地涂抹在天际,连星星的微光也没有。

15、我喜爱这般神妙与安静而又让我凄寂的夜晚。喜爱看月亮的光芒散布在树的枝叶上。感觉着叶枝和光在强健的微风中悄悄地摇曳着。

16、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它却让我爱上黑夜给我的疼痛。

17、疲倦的月亮躲进了云层休息,只留下几颗星星像是在放哨。

18、不知从哪一天,我开始喜欢上了黑夜。我知道,有许多奇怪的事情,只会在看不见的夜里发生。这些美好的事情便会在黑黑的夜空中长出闪亮的花环。于是我相信,世上寻不着的物件,一定葬在这神妙的黑夜里。

19、我离开了东方明珠塔和金茂大厦,我来到了上海黄浦江边,这时,夜幕降临,夕阳照着江上,雷峰塔的雷峰夕照。大江的江水不断的冲打着大坝,好象是给大坝洗澡一样,有时,江水溅到脸上,感到很舒服和刺激,好象是大江给的一个吻。

20、光下的池塘,是那么平静,宛若一面镜子倒映着天上的`云和月,还有那美丽的月晕,一起构成一幅色泽鲜明的水墨画。偶尔,鱼儿会跃出水面,泛起涟漪,打碎这面镜子。月光像在水面上洒了一层碎银,晶莹闪亮。

21、一个人时会寂寞,用过往填充黑夜的伤,然后傻笑自己幼稚;一个人时很自由,不会做作,小小世界任意行走;一个人时要坚强,泪水没肩膀依靠就昂头,没有谁比自己爱自己更实在;一个人的日子我们微笑,微笑行走,微笑面对。一个人也可以很美很浪漫一个人很静很淡雅。

22、淡淡的暮色里你将踏上归程,不知您一天过得可好。在遥远的角落有颗心在为你驻守、惦念。不必刻忆,因为刚刚掠过的风是我的温柔。

23、回首有你的岁月,刹那的芳华,落上伤口片片,如海般得思念,在时光里层层堆积,夜夜被风卷过,飘荡在漆黑的夜空,为你,在我的世界里停留过。

24、星空灿烂的树下微风浮起蛐蛐鸣叫托向星星倾听。

25、夜色渐浓,城市却依旧繁华喧嚣。霓虹灯点亮了都市的奢华,也掩盖了星月的清辉,放肆地把变幻的彩色投向天空。天空朦胧,连黑也不纯粹了。

26、夜幕降临,幽蓝幽蓝的天空中点缀着无数的小星星。一眨一眨的,仿佛邀请人们到广阔的太空去邀游。皎洁的月亮像一只银色的小舟在深蓝色的大海中航行。

27、在宁静的夜空中,满天的星星互相玩耍,眨巴的小眼睛,好像在看大地上各种有趣美丽的景色呢!月姑娘来晚了,害羞的扯上一块头巾,把自己的脸庞蒙上。星星和月亮好像是夜空的守护神。星星有时分成一组一组的,有时像个“1”字,有时像把雨伞。

28、夕阳西下,暮色降临。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带来了繁星灿烂的夜空。一群眨着慵懒眼睛的星星散落在明月四周。轻纱般的云霭在天空上中漂浮不定,好似隐藏着殿阁宫阙的飘渺仙境,远方的天空与大地相连,形成了天地合一的美丽景象。晚上,我抬头看着夜晚的星空,啊,真美啊!夜空与那皎洁的月亮和那一眨一眨的星星给我带来无遐的想象。那一片黑蓝黑蓝的天空就像一张纸,而那些一眨一眨的星星就像一朵朵美丽的花儿,又像一盏盏亮晶晶的灯,静静的躺在这张黑蓝黑蓝的纸上。

29、屈指流年,时光如沙漏,一点一滴流泻而去,此生,也许再无法走出那一片阴霾,只能留下这一曲箜篌,黯然独行。

30、夜色抹去了最后一缕残阳,夜幕就像剧场里的绒幕,慢慢落下来了。

31、黄昏,一个很奇怪的时间段,既不属于白天也不属于黑夜,在黄昏,不在白天与黑夜,时间错开,遇见前世今生。

32、我悄悄挪移着身体,生怕自己薄旧的衣衫和落寞的脸庞惊扰了她这般高雅的宁静。

33、仲夏之夜,湛蓝的天幕也许被太阳飞溅出的火星儿烧穿了无数小孔,漏出了透明的光亮。

34、游离的思绪伴随着悠长的黑夜莫名的恐慌起来。拉开窗帘,我希望有缕光芒透过窗户,直至我的内心,扫走我的孤寂。

35、我喜爱夜,因为在那漫天的星光下,燃烧着黎明的渴望。

36、黑夜让孤独变得深邃,孤独在黑夜升华,绽放演绎着黑色的美丽没有星星的夜里我还是我自己。

37、既然黑夜中的光芒不能驱逐我内心的孤独,那就让黑夜中的轻风代替吧!

38、满天美丽闪耀的小星星,虽然不如太阳那样辉煌,也不如月亮那样清澈,但它们把梦幻般的光洒到人间,把大地变成了一个奇异的世界,诱发着人们探索星空的期望。

39、雪白的柱子上缠满了藤蔓,走廊顶上则爬满了五角的叶子,叶子与叶子紧挨着,偶尔漏出几缕光,透过去观赏天上的星星,你会觉得那是人的眼睛在向你眨眼。

40、将圆未圆的明月,渐渐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笼起一片轻烟,股股脱脱,如同坠人梦境。晚云飘过之后,田野上烟消雾散,水一样的清光,冲洗着柔和的秋夜。

41、每天,站在黎明面前盼望黑夜的来临,并将自己孤独地藏在房子旁边浓密的树影中,用眸子好奇而神秘地搜捕着这夜间发生的一切。

42、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象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象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象飞行,象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象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43、夜晚慢慢地,慢慢地来临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小区便像整个地浸泡在黑色的墨水里,漆黑漆黑的,伸手不见五指。

44、星星就像俏皮的小毛孩,一般让人喜爱。他们有的跑到了很远的地方,好像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使人只能看到朦胧的影子,有的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云后面,不想让大家看清她的真面目;有的又像个顽皮的小孩子,在眨着眼睛,偷偷的扮个好笑形的鬼脸给我们看。月亮也很有意思。有时像把镰刀,有时像只小船,有时像半个大西瓜,有时又变得滚圆滚圆的了。

45、我喜爱夜,因为在那朦胧的阴影中,隐约着爱情的孤独。

46、当夜虫鸣起,奏起夏之交响曲,当微风用她纤细的指尖轻轻掠过繁荣,看草随风轻摇。当月亮失去光彩时,天空就会变成星星的世界,他们在这静怡漆黑的夜中独自闪耀。

47、我走到池塘边,深吸了一口气,一股淡淡的荷花香抚摸着我的鼻尖。在月光的照耀下,我隐隐约约的看到了娇美的荷花,她像从牛乳中洗过似的,那么冰清玉洁那么亭亭玉立,让人不禁生爱怜之心。

48、夜,静悄悄的。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寂寞。

49、一颗颗小星星闪烁着光芒,调皮地眨着眼睛,向我问好。;它们犹如璀璨的珍珠把深蓝色的夜空点缀得光彩夺目,比起皎洁的明月也毫不逊色。

50、放眼望去,灯光朦胧。仰望天空,零星点点。我苦笑,如此微弱的光芒怎抵得过黑夜的覆没?

51、我固然不能活一百岁,但我却要说,我会爱你一万年,我会用我的身心爱你疼你想你念你在每一个黑夜和白天!

52、“砰,啪……”突然,从远处传来一阵烟花爆竹的响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声音越来越响,各家各户都接二连三地放起了烟花。我定睛一看,“哦”,原来是龙灯正向这边迎来。我连忙探出脑袋张望,远远望去,龙灯犹如一条巨大威武的龙往这边飞来。

53、夜深了,皎洁的月亮完全出来了。夜静的连人们的脚步声都能听见,动物们都开始回家了。忙碌了一天的小蜜蜂伴着月光回到了自己的家,可爱的小狗在月亮姐姐温柔的注视下进入了甜甜的梦乡,美丽的小鸟在自己的窝里和妈妈一起欣赏着美丽的月色。

54、黎明咬破夜的唇,将那抹血迹留于天际。

55、那轻爽的风就犹如调皮的小精灵一般,在女同学长长的发丝中嬉戏,在小竹林中奏起沙沙的歌。

56、这个晴朗美丽的夜晚,不正是观看星座的好时候吗?在我和小表弟的央求下,妈妈带着我们来到了汉城公园。花儿在轻风的微拂下,拢起花瓣,朦朦胧胧地熟睡了。花下的蛐蛐却在开音乐会,高声地歌唱。

57、这座南国的城市,很久都没有下雪了,空气中弥漫着灰尘,人的心便如同浮沉一样躁。只有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闪着迷乱的光,迷了人眼,乱了人心……

58、只有这夜里,叶子的磬香才弥漫开来。这些稠密的叶子随着波光微微摆动,像是黑夜里展放无数个甜美的笑意。使这夜显得分外温暖,迷人。

59、月光照在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海面上映托着石头的倒影。星星在一旁眨着快活的眼睛。

60、夜,好似一个正在睡觉的小宝宝,表情是那样安详静谧。现在,夜已深了,只有我一个人在欣赏着这迷人的夜晚,仿佛一切都是属于我的。

61、独自一人的孤独,只有黑夜能明白。

62、街道像一条波平如静的河流,蜿蜒在浓密的树影里,只有那些因风雨沙沙作响的树叶,似在回忆着白天的热闹和繁忙。

63、无尽的黑夜太太太过于黑暗,我没有奢求看见过一丝光明,所以我早就闭上了眼睛!

64、夜幕降临了,明镜般的月亮悬挂在天空上,把清如流水的光倾泻到广阔的大地上。

65、有时候人就是很奇怪,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学会和自己对话,不是人人都能明白读懂,少说多听。越努力越幸运。

66、夜很深了,美丽的月儿在天空中遨游。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不见了,家家却灯火通明,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在边吃月饼边赏月哩。月亮仿佛有魔力,就连小孩子那一颗颗躁动的心也安静下来。老人们都在望月,默默地许下自己心中的心愿。

67、这是个美丽的夜晚,花儿在轻风的微拂下,拢起花瓣,朦朦胧咙地熟睡了,但却散发着丝丝清香。花丛下的纳蛾们正在开音乐会,歌声此起彼伏,十分动人。啊!我仿佛陶醉在童话中的王国里。

68、忽然,一排排的路灯瞬间被点亮了,像一颗颗夜明珠似的布满了繁华的大街。夜晚浸泡在光的海洋里,就像把一块黑色的幕布被打扮成了金碧辉煌的世界。

69、被雨水冲刷过的月亮和星星在天空中闪烁着,夜晚。发出清亮的光,萤火虫在黑暗中飞舞,像给夜行人指路,青蛙在夜间跳上了舞台,用自己的歌声把人们送进了甜蜜的梦乡。

白天黑夜 篇6

紧身衣是女性最爱的性感装扮,不但可以帮助女性保存完美的身材,还可以让她们的曼妙曲线看上去更加诱人,透视蕾丝,轻柔细纱,亮丽珠片,闪光纤维熟练的玩味黑色的魅力,影影绰绰包裹着散发着成熟魅力的优美曲线,朦胧之间,若隐若现。时而是性感淑女,时而是纯情精灵,颜色的丰富多变,流光异彩,魅力四射,让女人在这个夜晚聚敛所有的光彩。

每个人心中,都有对时尚的一份自我定义,有人追崇繁复,有人喜欢简约,有人大爱追逐,有人悄然摸索。然而,就像每个人心中的那种小幸福一样,简单迷人的胸衣永远是女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个女人的魅力绝对是是由“内”而外展现的,因此,内衣的选择绝不容忽视,无论是淡雅甜美,青涩的稚嫩,还是成熟的妩媚,一款充满设计感的束身衣会把你自身的气质体现的淋漓尽致,让你如夜来香般迷人芬芳。

白昼明媚

19世纪令人窒息的女士紧身胸衣时代已经过去了吗?由于着装观念的开放,女性对自虐式服饰的热情相比半个世纪以前的确平息了不少。然而“美并痛着”的时代的结束么?不一定呢!当纤腰与丰胸成为女人的梦想,越来越改良的塑身内衣的降生就顺理成章,让女人之花无论白天黑夜都妖娆绽放。

流动的白天与黑夜散文 篇7

一、野火焰。

奔跑的火焰把我惊醒。

我困意全无地坐着,几天奔走的劳累活生生地被火焰驱逐。接连有烧得正旺、余烬未灭的火焰飞快地跑过,沿着铁路线两条延伸的铁轨,火焰的高温像把刀从我脸上刮过去。车窗是打开的,靠窗坐的我可以将火焰看得清楚,还有它的气息被我呼吸。钢轨和火车也感到了火焰的热情,许多和我一样坐在窗口,闲聊、吞吐烟雾吃着零食,趴着睡着站着的人,他们一定也被火焰震住。

火车正穿行在河南的土地上。眼中收下的两旁都是平整的已收割完毕的田地。树少,稀稀落落的几棵,成了一种点缀。几乎所有的田都是栽种的玉米,那些早摘下的玉米被搬回家中,一根绳子圈成一把一团,甩在家院子的围墙上,平顶上,禾场上。剩余的玉米秆被放倒在地大大小小成堆分散在田间角落。农人们不会等待它们自然腐烂,习惯性地点燃它们。玉米秆燃烧时发出的“噼哩叭啦”的声音落在农人心中,是最纯粹的音乐,像是久旱之后的一场暴雨,淋漓舒畅。而或浓或淡的烟,盘旋上升,四处飘散,于是在这个薄暮时分,你眼前的景象是魅力四射的。像是起了雾,压得很低,稍远的地方目力无法企及。零散的屋和树,半遮半露地,只有一堆堆火焰,显目,突兀地与火车一同奔跑。每爿田里都烧起了火焰。有的火焰连结在一起,声势浩大,十分招展地与你遥相呼应。有的孤芳自赏地躲在一旁,细细咀嚼着燃烧自己的味道。还有的像迟暮的老人,哀叹风华逝去,不甘心地扑腾出几点火花,冷恹恹地挺着不让自己彻底熄灭。它们在田野的空旷里出现,我突然想到它应该叫“野火焰”。

秋收后的季节是火焰的季节。火焰升腾到半空中,像是从地下冒出的另一类庄稼。玉米秆完全烧烬,变成黑灰,风一吹,它会慵懒地挤堆着,顶多是翻一个身,跑不了多远。它熟悉了自己的使命,去丰富又一年又一茬玉米和大地的人们。它心中躲着一个哲思,深入了身体下的土地,就深入了所有的土地。

几乎看不到人。此刻那些我们辛苦一天的衣食父母们应该收拾好东西回家,围坐在小四方桌边或者干脆是在灶台上,就着屋外的天光,满心满意地吃一顿熟悉的晚饭。也有火在灶膛里烧着,也有烟从砖头烟囱里往外冒,但它们与田野里的相比就有了些隔离和生份。它们带着些功利,小家子气,它们的火烧得再旺,也高不过灶膛肚。野火焰就不同了,它们自然,带着原始的活力,不受干扰和限制,它们大声呼唤,它们奔跑甚至飞翔,和火车和鸟儿一起,多高多远的路,野火焰的心想上哪就去哪。更重要的是,屋里的火只烧给一家人看,田野里的是烧给一列车一列车的人看的。火车上的人们,又会把野火焰带回家,带到更大的城市更远的乡村,带给更多的人。

我是个远离稼穑的人。不知道收割日子的结束,会有草梗,棉花杆,玉米高梁梗及更多的火焰将会在广袤的田园燃烧。火焰,脱离了取暖、做饭食这些基本功能,它能肥沃田地,肥沃农人的梦想。

我数次地默念在那个黄昏的火车上见到的一堆也是不可数的野火焰。它们,记录了我的一次归途;而我,记念着它们的一生。

二、风吹洛阳。

这风,不是自然的风,是历史的。

历史的风,是凝固的音乐,是不容易被闹醒来的,又是无时不在潜流着的。历史的风,面对一切坚强的物质,不是吹拂,是摧毁和吞噬。

东西延伸的铁路,有无数陌生人的脚步从它身上一溜而过。是否留下什么痕迹?脚步在夜色中消失。我将洛阳定成此行的最后一站,我最后到达也从这里离开。我没法把只呆过几天的城市当作自己的家。我选择成为一个游客,在那条走过几个来回的横贯城市的中洲大道,我听见树叶在歌唱,却没带一片回家。当我继续坐在久违的一个人的夜里,“什么是洛阳?”这个命题闯进来,连门也不敲一声。

当我为了去这个城市有心在网上搜索引擎的时候,几十页几百条的洛阳扑面而来,钻进眼睛的旮旮旯旯。但我不满意,那不是我想象中的洛阳。

它们太现实,太物质,太容易变幻消失。我更想的是追寻它真实层面(精神)的内容。对于互相陌生的城市和过客,追问得地于具体无疑是给对方质难。任何人也无法给这座城市下一个绝对的定义。

走在洛阳繁华的中洲大道上,汽车,手机,录音机还有人的鸣唱萦绕于耳际。九朝古都被现代化的变革改头换面面貌一新。这个时刻,我们能听到路边的叹惋老树低吟的悲歌,人们在充分享受物质进步的同时,比如我,也会装模作样地怀念一个“消失的洛阳”。

正是洛阳城今天和别地的城市大同小异,才让我们有理由去遥想几百上千年前的故事。那时的洛阳何等模样?我心中冒出的“永宁寺”三个字所代表的是一个消失的处所。

当然是寺庙。“刹上有金宝瓶,容二十五石。宝瓶下有承露金盘三十重。周匝皆垂金铎。复有铁锁四道,引刹向浮图。……浮图有九级,角角悬金铎。合上下有一百二十铎。浮图有四面,面有三户六窗。……复有金环铺首。殚土木之功,穷造形之巧佛事精妙不可思议。绣柱金铺骇人心目。至于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僧房楼观一千余间,雕梁粉壁,青缫绮疏,难得而言。栝柏松椿,扶疏拂檐,藂竹香草,布护阶墀……”北魏杨衒之在《洛阳伽蓝记》中的描写细腻而准确,永宁寺的精美绝伦从文字中跳出来浮现眼前,然而它命途多舛,“永熙三年二月浮图为火所烧。……火初从第八级中,平旦大发。当时雷雨晦冥,杂下霰雪。百姓道俗咸来观火,悲哀之声振动京邑。时有三比丘赴火而死。火经三月不灭。有火入地寻柱。周年犹有烟气。……十月而京师迁邺。”

如果我们不知道永宁寺的结局或者它本身不是这样一个结局,我们一定会责怪自己为什么不生在那样的洛阳,可无论如何,这是杨衒之的洛阳。大小寺院达一千余所,上至国君,下至黎民,莫不向佛。于是,晨钟暮鼓,木鱼声声,香烟缭绕,虔诚庄严,慈善为怀,是那个过去的洛阳的景象,在佛的光芒笼罩下透出的美和静,给洛阳镀上一层色彩。

我们已经知道了最后的结局,消失的永宁寺让整座都城迁移。永宁寺大火,不仅是一座寺庙的灭亡,也是一次历史混乱的见证。胡太后专权跋扈,佞信佛教,尔朱荣叛乱,孝明帝懦弱。北魏王公百官两面三刀千多人,被尔朱荣残害于河阴,一个世袭的上层的社会几乎灭绝。永宁寺,伴随着残酷的脚步,在见证了洛阳的`辉煌之后,连同自己被埋进了历史的废墟。

在今天,历史的废墟里,片瓦块石都藏着惊奇和珍贵。

与洛阳的几天粗浅交流,是无法深入的,它更像一个缄默的老人,冷静地看着如潮的人群从身边走过,即使你停下脚步,跟他装支烟,和他有眼有板地侃,也没能知道真正在他心里的故事。

走出梦中洛阳,像是走出一场劫后余生的大火。它的繁华而朴实,真诚而沉静,精神与物质的双层富有只待书中寻觅。而千百年来的风,仍日复一日地吹着,吹过来吹过去,却永远不能复原心中的另一个洛阳。

三、雨的声音。

身边存在着许多种声音。天花板上的脚步声、洗碗时碗之间的碰撞声、三更半夜某个喝醉酒的人的嚎叫声、电视机里的打情骂俏……每一种声音,都能传到听觉系统完全正常的我的耳朵里,落到我的心坎上。

声音证明我是真实的存在物。

我喜欢深夜站在阳台上听雨的声音。雨打在树叶、窗台、房屋顶和土地上,声音像一部庞大的交响音乐。我也能听到大地回应的声音,声音化入土里,长成一棵棵树根。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拥有这种爱好,但我敢肯定的,在雨下着的夜晚,有一种声音,幽深,铿锵,像一块石头击中柔软的心房壁,于是我的耳朵里分泌出一种使心情轻松的因素。嘀嗒,嘀嗒。

淅淅沥沥,淅淅沥沥,连绵不断。

第二天清早,在上班的途中,一位同事告诉我,昨夜没有睡好,下了大半夜的雨搅乱了她的心绪。她失眠了。她思念远在另一个城市的恋人。我微笑着。我一贯以不过分的微笑去回答别人的喜怒哀乐,这种笑一点也不过分,对方一定能够接受,并且习惯于接受。我不需要再作任何需要声音帮助的解释。我不能告诉她,只要是夜晚下雨,我就高兴,乃至兴奋。雨的声音是我想象的源泉,是思维畅游的动力,是我无法抗拒的。即便如此,我还是要保持微笑的模样。

这多么美好。后来我想,雨的声音能够帮助同事去思念,虽然夜不能寐,思念却是件美丽的事。

掷下书本,又走到阳台上,雨正在飘着,肆无忌惮地飘着。有的沾上我的皮肤,凉。然后是温暖的感觉。楼下这棵树又长高了,枝繁叶茂地继续生长着,倒是这座楼房伸出的防盗网、晾衣架霸占了它的自由空间。

一根树枝快爬到我的阳台上了,房里的灯光有一些漏在叶子表面,叶面的水珠就渗透着光线,一滴,一滴地往下滚落。雨小了,滚落的过程就不那么清晰了。房里的灯熄了,叶子也看不清了,只剩下黑乎乎的一团,在这个雨夜里。

福斯特说,为了接近一种寂静,我不得不把钟也停住。生命,在钟摆的晃动里一下一下地消逝。我害怕听这种人工造成的恐惧感的声音,因为我会愈发地感觉到自己的一无是处,离理想的成就那么遥远。我拒绝它,拒绝一种绝对的寂静。可爱的生命运动的声音,是不能消失在人的耳际的。

在我对关于雨的声音的长久思考以后开始写作时,窗外竟然又下起了雨,这雨下得那么突然,声音又那么强烈、清晰。雨,打破了夜的宁静,驱逐着夏季白昼的炎热,带给我写作的一段真实记忆。

楼下那棵树,浑身抖动着,欢快地手舞足蹈,它和这场雨久违了,它等待良久。我能想象到,它正躲在自己厚实的影子里,喜滋滋地吮吸着——雨的声音,还有那位同事,也正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幸福而忧伤地——思念着——另一个城市里雨的声音。

四、对书屋黑暗的回忆。

没有人愿意对黑暗充满回忆,但是我愿意。

我常去那家书屋,它的位置就坐落在这个城市并不算繁华的地段。我之所以留意到它,是因为它的安静,没有张扬的音乐,没有漂亮小姐的美目笑靥,一扇大门悄悄开启,一座精神驿站的驿客整装待发。一拨又一拨和我一样路过的人们欣喜地传递着一个消息,抵达城市的每个角落。

三壁两米多高的书架,中间五排稍低的,摆满了各类书籍。进门的左侧是店主的工作台,一台电脑正在网上搜索、下载一切与书有关的信息——这就是书屋的情形。它不大,甚至有些拥挤;书不多,但透射出高雅的品味。书屋的主人高兴地与我交上朋友,那么意味着——我的停留与行动不受时间和陌生的拘束。我可以一个人抱本书,让下午或上午的时光从字里行间淌走。这是书屋。我却常常把它想象成图书馆,或者大藏书家的书房。这是一座神奇的陈列大厅,人类的精灵像着了魔似地沉睡,等待召唤,他们才会醒来。我还想象着一个瞎眼的诗人,那个位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的主人——博尔赫斯,如何地用手和心灵去触摸一本本图书,如何拂掉灰尘,如何在灵感到来之际坐在黑暗中朗诵《黑暗之歌》,又是如何地感叹:所有的作家都是在一遍一遍地写着同一本书。不过,属于博尔赫斯的太静太沉甸甸,而我会抬头看看身边的人,外面的天气和四周的书。

天花板很高,日光灯的光芒很薄。因为停电,伸手不见五指,书更是看不见,只有感觉它们的存在。我想到古希腊神话中克里特岛的弥诺斯迷宫,顺着大理石阶,走到地下室。那里我完全陌生又像无比熟悉,永不停顿的行走已经使我对此满怀好奇。

黑暗只是对视力造成一丝不便,却并不影响我走到某类书柜前,在某一排摸索出我想获得的。主人有一搭没一搭地和我说着话,声音从黑暗里传出,不是身边,是天上。我答着话,感觉自己的声音从喉咙里飞出,像是一只起飞的白鸽,扑楞扑楞地扇打着翅翼。我无法说出这种黑,当店主将手中的蜡烛递给我,对光明的向往与赞颂超过一切事物。大门合拢,屋子里只剩下店主朋友,静谧滋生漫延在我的指间。刚上架的一批新书,我已嗅到它们的气息,所以我秉烛寻找。跋涉——崎岖——翻越——推动——无止境——黑暗中的道路……黑,只是阻碍人的视力,却并不能影响心灵的光明。

主人说,今夜不会来电了。夜,本质就只会拥有黑暗。我摸着光滑的书皮,想靠手的抚摸洞解其中的一切,去消除人自身存在的缺陷所导致的无奈。

上一篇:母亲节演讲比赛主持词串词下一篇:党员两学一做抢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