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德育工作计划

2024-1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德育工作计划(通用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德育工作计划 篇1

统计与概率

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或习题中,至少安排了11项实践活动: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2、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说一说可以怎么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4、站在不同的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5、在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

6、观察夜晚的星空,你能找到北斗星吗?

7、做一件你喜欢的事情,估计用了1分后停止,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近1分。

8、唱一首歌,估计用了几分时间。

9、1分你大约能跑多少米?

10、你上学时,路上用了多少时间?在小组内说一说。

11、调查你们小组的同学每天睡多长时间(不到10时、达到10时)。

经历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并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五、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六、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3、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4、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6、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7、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8、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算法多样化。

9、作业除了基础统一之外,要分层次留作业,多留研究实践性作业。

10、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七.全册教时安排(略)

小学二年级数学工作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 “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51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我班后进生形成的很大的原因,就是学习习惯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他们不能把握学习语言课程的要点,常常不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怕苦畏难,不肯去做认真理解的细致工作,久而久之,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了,敏锐接受新授知识的能力丧失了,他们不差也变得差了。要转变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应以精彩的语言引发话题,及时点拨,准确评价,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使后进生畅所欲言、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2、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常常向取得进步的学生竖起大拇指;有时给表现好的同学奖励一本本子;还有时投给学生一缕赞许的目光,伸手亲切地摸摸学生的头,拍拍他的肩膀……

3、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4、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难易适中,

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特别注意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从起点开始,耐心地给予辅导,让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高。

培养优等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小学二年级数学德育工作计划 篇2

(一) 发现数学语言

凡是接触过小学低段儿童教学的人都知道, 语文课 (或者其他学科) 的发言和数学课的发言的能力和水平并不是成正比例的.有一些学生, 也许语文课朗读需要的“声情并茂”他做不到, 可就是能够在数学课堂上大胆发言, 并且表述清晰、明了.也许, 这就是数学课堂语言表述的特别之处, 这些区别于普通意义上的“语言”, 前人把它们叫做“数学语言”.

(二) 什么是数学语言

1. 前人的研究成果

数学语言的特点:有许多人研究了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是针对学生进行的语言训练.数学语言具有科学性、简洁性、通用性的特点.

数学语言的大致构成:小学生的数学语言是一种文字和数学符号相结合的结构, 与日常语言有密切的关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又可大致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专有名词, 如三角形、四边形、算术中的加数等;第二类是表示计算过程的名词, 如乘、除等;第三类是有助于理解题意的一般词, 如比较、大于、小于等.

2. 个人心中的数学语言

在我看来, 数学语言是通过教师示范, 言传身教给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它需要运用数学领域的专用词汇, 包括名词 (如三角形等) 、动词 (如计算过程等) 、形容词 (有助于理解题意的, 如大、小等) , 能够把自己酝酿过的想法通过科学、简洁、通用的语言表达出来;包括表达思考的过程, 包括表达思考的结果或结论, 还包括提炼数学思考的经验.就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数学语言的功能来看, 其实就是信息的读取、信息的处理和思维的锻炼.

二、小学二年级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的尝试

(一) 结合实际, 重视二年级数学学习资料中数学语言点的查找

我对我所教二年级的数学学习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 看看是否可以在其中找到数学语言渗透的契机.我整理了书本的一些教学点, 发现有30个左右的地方明确强调了对学生语言的要求.其中, 读取信息类的语言训练主要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兴趣, 引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 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述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像后面两种类型的语言训练占到了绝大多数, 我将它们按照初步的功能分类为处理信息类的语言训练和提高思维类的语言训练.只有关注到课堂上语言点训练的落实, 才有可能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养成

(二) 从最简单的数学语言入手, 严谨地学习数学语言

在我看来, 数学语言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就是数学领域的专用词汇, 包括名词 (如三角形等) 、动词 (如计算过程等) 、形容词 (有助于理解题意的, 如大、小、重合、对称等) .当然, 这些都需要教师身体力行地做示范, 让学生在不同情景下学会选择合适的字、词进行数学语言表述.

下面是两个同一内容、不同引导方法的课.

《对称图形》片段A

欣赏对称图形.

师:什么叫对称图形呢?

生:两个图形拼起来的.

师:你们如何证明它们是一样的?

生:两个对折.

师:我们来验证是否对称 (教师自己动手折, 没有引出对称轴) .

《对称图形》片段B

欣赏对称图形.

师:你能说说什么叫对称图形吗?

生:两个图形拼起来的, 左右或者上下都一样的.

师:你们如何证明它们是一样的?

生:两个对折.

师:请再仔细看一看他的操作过程, 说说他是怎么做的?

生:要完全合牢, 没有多出来也没有少一点.

师:我们把这样对折刚刚好的叫做完全重合 (强调完全重合) , 中间的这条折痕就是对称轴.你们看, 它对折后……

生:完全重合.

师:它的折痕叫做……

生:对称轴.

师:请你选择上面的一个图, 动手做一做, 说一说.

……

这里截取了片段A和片段B, 这是同一个内容两个不同教师执教的课堂实录.课后的练习中, 对很明显的对称图形两个班级的反馈情况差不多, 但对于稍难的, 正确率相差甚多.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做对的人, 虽然看起来结果一样, 但对于为什么它是正确的, 掌握的程度大不相同.片段A的这个班说理不是很清楚, 但片段B的班级学生就可以从“哪条为对称轴, 对折后哪里没有完全重合”进行解释说理.这里的“对折”“完全重合”“对称轴”等就是最简单的数学语言表述.

看来,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语言能力, 教师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语言表述, 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否则, 潜移默化的就会养成学生的数学语言既不科学严谨, 又不简洁明了, 还晦涩难懂, 让人听了不知所以然.因此, 教师要示范,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科学、简洁、通用的数学语言.

我的复习心得:这些题目都很简单, 只要懂得做这些题目的方法, 这些题我就都会了.应用题要看仔细;竖式个、十、百、千、万要对齐;记住进退位.这次要复习的内容主要是计算, 对于这些题主要是看清进退位以及时间换算问题, 应用题要分清大小关系 (相差数) ;另外要分清求的是一倍数还是几倍数, 要把答案写完整.有小括号的运算里, 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的, 先算小括号里的.在经过时间里,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就像上面这样, 都是老师说过的, 如果有小括号的运算、经过时间你却不是这样做的, 你就错了.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思维理清楚, 并有时间给自己的数学语言进行准备, 让思维和语言同时发展, 把自己的经验、想法、过程表述清楚.这就是语言的数学区别于计算的数学的关键要点.当然, 需要的时候可以进行个别辅导.

这里为大家推荐心理学家的研究.

也许以上几点都是老师在课堂上或者通过学习单的方式增加训练点, 从而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其实, 我们还有其他的很多途径来帮助学生提高其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比如, 在检查作业的时候, 可以一边轻轻地说给同桌、爸妈或者自己听, 一边看这样思考的结果是否和原先的答案一致, 起到监控自己学习的作用.

三、数学语言训练目的对于二年级学生的意义

1.为发展而学.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才刚刚起步, 他 (她) 面前的是一条刚开始的路.数学语言的训练能帮助他们可持续发展, 包括情感的发展 (兴趣、自信心和意志力、态度和习惯) 、认识的发展 (自我概念、评估、反思和自我调控) 、思维的发展 (归纳、类比、猜测、论证) 和能力 (抽象化、概括化、推理的能力) 的发展.

也许, 你有这样的体会:现在的一、二年级学生不管你怎么教学, 他们的学业成绩不会相差太远;可是, 如果是经过了二、三年, 学习过数学语言训练的人就会比平时不注意数学语言训练的人更能把握知识的本质, 更能由此及彼.也就是说, 认知的投入的策略和水平不同, 将会延后呈现出来, 尽管目前的成绩是大致相同的.

2.为形成数学素养而学.数学素养这一概念是由文字素养推衍而来的.大量有关基本数学素养的研究文献表明数学素养是一个广泛的具有时代内涵的概念, 它包括逻辑思维、常规方法 (符号系统) 和数学应用三方面的基本内涵.

四、本次数学语言训练还存在的不足

时间问题是这次实验研究最大的不足之处.其一是数学语言的训练需要大量的时间, 需要在时间中慢慢磨炼.其二, 数学语言的训练效果是延后反馈的, 也需要时间来证明语言训练的真实功效.

知识领域的先导缺乏.数学语言的训练不是没有人做过, 但在我看来, 不是纯理论的 (如前面所说的“前人研究过的”) , 就是太片面.有的一线老师就记录了几个语言训练要注意的地方, 如教师要做好榜样、要多给学生鼓励等等, 没有一个能够既联系理论又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

摘要:在我看来, 数学语言是通过教师示范, 言传身教给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它需要运用数学领域的一些专用词汇, 包括名词 (如三角形等) 、动词 (如计算过程等) 、形容词 (有助于理解题意的, 如大、小等) , 还包括让学生把自己酝酿过的想法通过科学、简洁、通用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有思考过程的表达, 有思考结果或结论的表达, 还有提炼数学思考经验的表达.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法的特点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特点;二年级

创新教学方法是让小学生对以往的教学印象改变认识的方法之一。小学数学是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学习的数学大多数以加减乘除为基础的运算,这些基础性知识主要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数学推断能力、基础数学的应用综合能力,教小学二年级的老师在教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通过有特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培养学生的判断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学生学好未来的学科打好基础。

一、传统小学二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方法一般都是学生没有自主意识学习的灌输性教学,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与主动接触新知识的兴趣,之所以应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因为一部分小学数学老师认为,处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还不适合没有老师的监督学习习惯,并且认为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过于简单没有什么逻辑应用题,只是对简单的数的认识和基础算法的掌握,所以只要学生背会了基本的乘法口诀就可以解决加减乘除题。还有一点就是,小学的一部分老师在专业学术方面也存在教学缺陷。处于小学阶段的大部分老师认为小学数学是所有数学学习中最简单的阶段,校方认为只要能够教会学生熟练应用加减乘除的老师都可以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就因为如此,使得小学缺少专业的教学生学习数学的老师,使得不少开始接触数学的学生由于老师的授课不专业导致学生从开始学习就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开始厌恶学习数学。特别是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虽然简单,但是这阶段的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阶段,所以要想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需要老师从小开始抓起。

二、创新教学方法

(一)应用创新型的情景教学方法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将教学思想融入情境中,例如,小学老师可以将应用数学乘法口诀解决运算问题的题引入生活中,摆脱学生因为不理解或者不对书上的枯燥的知识感兴趣带来的困扰,如,小学数学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提前一天调查自己家的楼层有多高,每一层有几间房子,平均每户住多少人,等到学生调查清楚的时候,老师可以将他们引入他们熟悉的住宅区域中,教他们计算这一栋楼一共住了多少人,从而使学生不仅开始热爱学习数学,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应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数学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处于向外界学习的状态,所以,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现代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媒体动态图片,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运算,例如,老师可以利用现在小学生都喜欢看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让学生学习数学基础运算,如,草坪上有喜羊羊、暖羊羊、美羊羊、沸羊羊、懒羊羊五只羊,突然灰太狼来了抓走了暖羊羊和懒羊羊,问学生剩下几只羊?老师还可以为了调动课堂气氛应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合作完成,采用开始动手、运转大脑、动口等操作形式,调动课堂气氛,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例如,为了学习如何画圆,老师可以让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利用自己的经验来画圆,当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器材来画圆,那么到底应用怎样的方式才能画出规定中的圆呢?这样积极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开始对数学感兴趣,乐于在数学中学习。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动活泼的年级,他们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很感兴趣,但是如果引导他们的教师应用的方法不正确就会导致学生对所接触的事物失去兴趣,开始转移目标,重新选择感兴趣的东西。为了让处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作为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老师而言,老师应该为学生创建快乐的感兴趣的学习氛围。老师可以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带学生进入学习课堂,例如,在上课三分钟的时候老师可以问学生今天早上吃了什么,一共用了多少钱?每一份早点多少钱?假如早点的美味总分为十分,选十个人分别让他们对自己吃的早点打分,平均下来是多少分?这种结合实际又能够让学生对自己所接触的生活开始计算的方法来接触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能够对课堂所学的知识有渴望,从而开始对数学感兴趣,开始认真学习

知识。

总之,小学数学的学习可以说是一名学生学习基础数学的启蒙阶段,在这个时期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对一个人一生的学习都有重要的影响,并且这个时候所学习到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学生个人总结到的学习方法都可能是一个人一生受用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金成淑.小学数学构建情景教学的对策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2]钟训莲.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小学,2014(8).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4

时间稍纵即逝,我们的教学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教学计划吧。相信写教学计划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事情,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1

一、教材分析

本册包括以下内容:

1、有余数的除法

2、时、分、秒

3、认识方向、测定方向

4、认识万以内的数

5、分米和毫米

6、两、三位时的加法和减法

7、角的初步认识

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了解你的好朋友

9、期末复习。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11名学生,男生4名,女生7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习习惯是关键。

对于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不过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通过本册知识的学习,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所显示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具操作,认识1000以内的数,知道千以内的数位顺序,知道千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4、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以及相应的减法,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5、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6、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7、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8、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9、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单平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

11、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习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

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3、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比较角的大小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习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训练。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二)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要求: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48人,家长有一定辅导能力的约占50%,其余学生全靠课堂教学进行数学学习。上期考试结果,及格率100%,优生率68%。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二、本期教学内容:

以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培优主要体现在: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五、减负提质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六、教学进度安排:

小学二年级数学德育工作计划 篇5

我们二年级教研组遵循学校的教导教授教化纪律,依照教育处提出的教研要求,依据数学课的教授教化任务,订定本学期教研计划,增强集体备课的实用性,实时进行经验交流,让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二、工作目标

讲堂上我们每位教师力争做到沉下心来,走进学生,结合学生实际,关注学生,发明学生才能形成的历程和措施。强调教师对本身教授教化行为的反思,主要反思教授教化运动历程中学生的反应。通过反思进行总结,通过反思加以调剂,通过反思实现成长。

三、具体步伐

1、牢靠建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互助者和匆匆进者的思想看念。以平等、宽容的态度观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配合成长,尽力树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2 、“教改的症结是教师,教改的核心是讲堂”教师既是教导研究者,又是教授教化实践者,我们牢靠建立“讲堂教授教化”是素质教导的主阵地的思想,把教改的重点放在进步讲堂教授教化效率上,在研究实践中充分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继续地进步教授教化质量。积极构建新课标下的合适时代和儿童身心成长的讲堂教授教化理念、措施和评价体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本学期要继承转变学生单一的接收性学习方法,倡导研究性学习、发明性学习、介入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向学生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改变,把要我学变我要学,从而匆匆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感情、态度与代价看的整体成长,为培养将来必要的人才打下根基。

3 、 备课是教师实施教授教化的具体,是教师课前的需要筹备

和紧张根据。本学期我们在集体备课的根基上,每个人都要有一套完整的教案,教案重点放在学案上。 既要关注教师的指导,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运动。 重点思考学生学习傍边到底必要什么,怎么去引导,并 认真写好每一节课的反思。

4 、认真进行“同研一节课”的运动。第一阶段先集体备课,确立中心谈话人,由第一位教师先讲课,其他教师要从细节入手,认真研究授课教师的教授教化语言、教授教化形式、教授教化措施,在听课、评课、配合研究的根基上,对比本身进行反思,同上一节课,边实践边研究,互相学习,配合进步,从而进一步深化教师对付讲堂教授教化行为更深入的学习研讨。

除此之外,教师之间还要互相听课,尽力进步堂课质量,每堂课要以新理念为指导,依据学生的实际环境设计教授教化规划,力争把数学课上得活跃、有趣,使学生乐学、爱学。倡导教师把日常的每一节课都观成公开课来上,进步讲堂教授教化的质量,学习他人特色。

5 、继承进行“培养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的实验研究”,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教研运动,营造浓浓的教研氛围。每周有一个教研专题,环抱专题学习、讨论,并做好记录。

小学二年级数学德育工作计划 篇6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又将开始安排今后的教学工作了,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教学计划了。你知道领导想要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教学总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48人,家庭学习环境良好,家长有一定辅导能力的约占50%,其余学生全靠课堂教学进行数学学习。上期考试结果,及格率100%,优生率49%。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位数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刮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刮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没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五、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

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教学用具:

表内除法练习表、万以内数位表、学习习近平移、旋转的操作学具、口算练习表等

六、教学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六、课时安排: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探析 篇7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的开展形式是比较单一的,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在讲台下听讲和记笔记,这种知识的单向传输效果并不好,学生往往会感觉课堂索然无味,也就无法对数学课堂产生足够的兴趣。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教师和家长往往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是一门记公式和做计算的课堂,只有死记硬背公式,然后把公式套进题目中,问题就解决了,然而,这种观念是极其片面的,公式对于数学课堂而言固然重要,更重要的则是数学思路和数学方法,只有掌握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才算是真正地学习了数学的精髓,才算是登堂入室了。在传统的小学数学中,教师比较推崇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大量的记忆来掌握相关的公式和定理,然后,教师为学生布置大量的习题进行训练,让学生把课堂所学到的知识点进行运用,最后,教师为学生安排数学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这一整套流程下来,学生往往会感觉到精疲力竭,他们一直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中,因而也就不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学习效率也就变得十分低下,学习效果也得不到良好的保障,更有甚者会对数学产生厌恶心理和抗拒心理,这对于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另外,很多小学教师认为“九九乘法表”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小学数学的核心所在,只要把乘法表背得滚瓜烂熟,学生就能够应对小学二年级的所有知识,这也是一种数学教育中的片面认识,数学教育中的运算能力是一项复杂的东西,并不是乘法表能够代替的了的,学生必须要综合发展,从而建立起综合运算能力和知识理解能力,如果教师过于注重乘法表的记忆,就会忽略数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也就不能在教学中体现数学教育的人文内涵,最终制约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升。

二、提高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数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基础性学科之一,数学是教育界人士们热烈关注的重要项目,这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心理发展也比较幼稚,因而不太容易集中精力用于学习,与此同时,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多数比较活泼好动,他们比较喜欢游戏,不喜欢坐在座位上学习,他们的好奇心比较重,对于未知的事物都想尝试一番。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则是以训练学生的做题能力为主,教师往往不太注重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的培养,因而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了改善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必须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提升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另外,这也是新课标对于小学数学教师的基本要求。提高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主要有。

1. 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极为重要的,良好的数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数学知识,并更轻易地进行数学知识的运用,因此,教师必须寻找各种方法创设出合理的教学情境。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幼年时期,受到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影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注意力也不能够很好地集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把握好学生们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并与学生进行充足的思想交流和知识交流,从而对学生因材施教,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长此以往,我们就能够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合理运用教学材料,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他们的认知水平是比较低的,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都停留在表面上,因此,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展开数学教学,合理使用教具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最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3. 采用多样化的数学课堂教学形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课堂中,课堂气氛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当采取各种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而为他们构建出一个更加适合学习的环境。例如,在讲课的时候,教师应当调整好个人的情绪,在课堂上对学生报以微笑,并可以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合理穿插一些幽默,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性。

总而言之,二年级数学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具有基石性作用,教师应当努力探索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自身,从而为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田玉刚.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6(6):114.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8

【关键词】小学 数学学习 习惯培养

二年级学生入学一年,有一定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但由于年龄特点,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针对不足教师相对应的措施是:

一、听讲方面:不能倾听是许多低年级学生的通病。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较强,往往一句话还没有来得及听完整,一知半解时便抢着回答,听不进老师的建议和其他同学的发言。

倾听是学生重要的学习素养,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是那些最会倾听的人,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还要从几个方面来抓。

1、让学生“心静”:刚上课的一两分钟内,学生的心还处于课间玩耍的兴奋状态,要让学生在这一时间内调整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再上课,才能做到聚精会神。各科老师可以配合好训练学生养成一下课先准备下节课要用的学习用品,然后再去活动的习惯,上课伊始,在学生异常兴奋的状态下,教师说和喊作用都不大,可以有节奏地拍两下手,学生跟着齐拍三下,然后坐好。

2、让学生“耳聪”:要做到“耳聪”,必须听得进,记得住。因此,每节课的重点内容可以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讲话或学生的发言,还可以经常做一些听算练习,培养学生的听觉注意力。

3、让学生“会神”:要想回神,就得听懂,学生光是听,不动脑筋思考,等于没听,课堂上应注意引导学生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说说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别人的发言好在哪儿,错在哪儿,或者哪儿需要补充。

4、在保证课堂纪律的前提下营造活泼、宽松的倾听氛围:新课程不提倡以往那种非常呆板的教学形式,学生只要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教师不必苛求他的坐姿是否端正,课堂上可以采取一些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操作或合作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当然,在合作中教师要注意角色分配,给每位组员定个岗位,各司其责,人人有事做,合作之前教师还要讲清楚合作要求,定能激发起学生的责任心和参与感,从而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会更乐于倾听。

二、看和写的方面:粗心马虎,经常把题看不完整、把数左右看颠倒或上下看错行、把运算符号看错,或把图看不全面。写的时候精力不够集中,算对的却抄错,书写不认真,书面不整洁,写完不检查。

学生在读题和做练习中看错数字、写错数字的现象在低年级学生中比较普遍。计算简单,学生并非不会,而是马虎、不认真所致。怎样才能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呢?我感觉“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妈妈训练她的方法非常有效,每次限时一分钟内完成抄电话号码的训练,左手指,右手抄,抄完后对照,家长做记录。每天十分钟左右的训练。针对我们的学生,除了课堂作业让学生抄题做外,还可以让家长配合完成这项训练,家长可以每天随意出三组数字,每组二十个,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训练,不耗费多长时间,但却有效。读题时要求学生用手指着字读,看清读懂题目的要求后再做题。书写要经常提醒正确姿势,要求书写字体工整、认真,先动脑再动笔,尽量不依靠橡皮。不在书和作业、练习本上乱涂乱画,保持书面整洁,可以不定时地在班上展览书写认真的作业。做题时要求左手指一道,右手写一道,避免看错行,做完要求独立检查。每人准备一本《错题集》,以记录错误档案。记录分三步完成:1.记录错题,2.用彩色笔给错处做记号,3.写出错误原因,

三、注意力方面:学生年龄小,有意识的注意力差,持久性也不长,一节课40分钟,很难坚持到底,往往听了一半就思想就开起了小差,或东张西望,随意说话,或小动作不停。

针对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教师应从课堂教学设计着手,多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將数学活动与游戏、童话有机结合起来,时不时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再加上老师适时的表扬、鼓励与肯定,调动起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渴望成功的想法。能靠学生自主探索找到答案的,教师要放手给学生,不包办代替,让他们去尝试、体验,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这样,定能解决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问题。

四、想的方面:二年级学生思维发展还不全面,没有系统性,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遇到需要逻辑思维或考察空间想象能力的问题,思维跟不上,脑子里转不过来弯,便会不知所措,应付塞责。

要想让学生想得合理,真正理解题的意思,并能完整地用语言表达出来,离不开多方面的综合习惯的支持,因此,教师平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习惯:1、仔细观察的习惯。通过课堂上仔细观察情境图、操作的过程,发展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2、敢于提问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耻下问,随时表扬那些敢于、善于提问题的同学。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耐心解答。课堂上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3、多角度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不要局限或拘泥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而是从多个角度去探讨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4、善于联想、猜想和假设的习惯。遇到问题,无从下手时,可以大胆去猜想、假设答案,然后再往前推理。尤其是在做那些难度较大的思考题时,可用这种方法。如果学生养成了这几种好的习惯,学生的思维灵活度便会大大提高,理解能力也会跟着上升。

五、语言方面:由于生活经验和积累的词汇少,语言单调、直白,即使明白了算理,口头表达时也常常说不清、道不明。

平时教学当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说,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错了,也是思考的结果,远比不动脑筋不开口强。尤其是当学生说错时,它可能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要急于否定,而要首先肯定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态度,然后再让学生讨论生成的新问题。教师的宽容与鼓励会带给学生说的勇气。

小学二年级数学德育工作计划 篇9

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计算还是会出现个别偏慢,易出错等粗心问题。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依赖心理,畏难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知道“l时=60分”,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二)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二)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化、表内除(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总复习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除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克和千克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重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和变化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期末

平均错误率速度平均错误率速度

表内除法6%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两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上,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计算的熟练。此次教材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不再孤立的教学笔算,而是将笔算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习笔算与学习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笔算加法中安排了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笔算减法中安排了北京申奥成功后得票多少的比较问题等。这里的编排顺序是: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习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就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万以内的加法笔算,教材先提供一个二年级学生要乘车去参观博物馆的情境。由小精灵提出“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的问题,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中。通过例1、例2、例3分别提出有关乘车的三个问题,都需要用计算来解决。进而引出了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三个计算式题,并引出笔算。在笔算方法的教学中,教材通过摆小棒直观的展示算理并结合直观图出示算法。学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就可以用之解决问题了。在例3中,每辆车限乘70人,通过计算结果知道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是71,超出限乘人数,所以班长得出结论“一班和二班不能合乘一辆车。”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是他们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小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根据上述教育理念和《标准》第一学段的具体教学目标,本册实验教材对于空间与图形内容的编排采取这样一些措施:首先,提供了丰富的关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和素材。安排了图形与变化、克与千克的认识单元的教学内容。单元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如观察、拼摆、折纸、测量、作图、制作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对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平移、旋转现象的概念进行感知、体验和理解,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图形、以及对所获图形间关系进行体验和理解等,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感性经验。其次,教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例如,在认识重量单位之前,安排了关于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必要性的探究;在认识克之前,安排了探索有效的测量黄豆重量的活动等。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作为当今信息社会中的成员,对客观世界变化的敏捷反应和对各种信息迅速作出判断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中要培养的估计能力正是上述能力的基础之一。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对于估计能力培养涉及得很少,在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所安排的一些乘、除法估算也只作为选学内容。加强估算是当前计算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标准》中规定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和估计意识、技能的培养的要求。例如第一学段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本套实验教材把加强估计意识的培养作为改革的要点之一。不仅在计算教学中安排相应的估算教学内容,而且将估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与培养。

例如,本册教材在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教材结合实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其次,教材还注意在有关的教学内容或练习中渗透估计意识培养的内容。例如,在“重量单位”教学中有一些观察某种实物大约有多重、测量某一实物时只要求大约的重量等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在教给学生基本的估算方法后,教材还安排一些应用估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习,以便逐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4、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新的数学教育理念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这一理念,本册实验教材的编排,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如前所述,在教学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归纳推理等活动,得出要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才能得到一致的结果,才能彼此进行交流的结论。在学生认识了克、千克之后,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有比克大的长度单位千克,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测量一袋盐的重量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应该用比较大的重量单位的想法,从而引出“千克”。本册实验教材安排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和“有多重”,都是开放式的对周围事物或操作材料的数学内容进行探究的活动。在这些动手实践的探索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还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进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些也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需的过程。

四、教学用具

表内除法练习表、万以内数位表、简易天平、学习习近平移、旋转的操作学具、口算练习表等。

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四)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五)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化、表内除(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总复习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除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克和千克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重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和变化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期末

平均错误率速度平均错误率速度

表内除法6%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两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上,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计算的熟练。此次教材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不再孤立的教学笔算,而是将笔算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习笔算与学习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笔算加法中安排了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笔算减法中安排了北京申奥成功后得票多少的比较问题等。这里的编排顺序是: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习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就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万以内的加法笔算,教材先提供一个二年级学生要乘车去参观博物馆的情境。由小精灵提出“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的问题,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中。通过例1、例2、例3分别提出有关乘车的三个问题,都需要用计算来解决。进而引出了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三个计算式题,并引出笔算。在笔算方法的教学中,教材通过摆小棒直观的展示算理并结合直观图出示算法。学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就可以用之解决问题了。在例3中,每辆车限乘70人,通过计算结果知道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是71,超出限乘人数,所以班长得出结论“一班和二班不能合乘一辆车。”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是他们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小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根据上述教育理念和《标准》第一学段的具体教学目标,本册实验教材对于空间与图形内容的编排采取这样一些措施:首先,提供了丰富的关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和素材。安排了图形与变化、克与千克的认识单元的教学内容。单元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如观察、拼摆、折纸、测量、作图、制作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对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平移、旋转现象的概念进行感知、体验和理解,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图形、以及对所获图形间关系进行体验和理解等,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感性经验。其次,教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例如,在认识重量单位之前,安排了关于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必要性的探究;在认识克之前,安排了探索有效的测量黄豆重量的活动等。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作为当今信息社会中的成员,对客观世界变化的敏捷反应和对各种信息迅速作出判断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中要培养的估计能力正是上述能力的基础之一。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对于估计能力培养涉及得很少,在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所安排的一些乘、除法估算也只作为选学内容。加强估算是当前计算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标准》中规定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和估计意识、技能的培养的要求。例如第一学段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本套实验教材把加强估计意识的培养作为改革的要点之一。不仅在计算教学中安排相应的估算教学内容,而且将估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与培养。

例如,本册教材在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教材结合实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其次,教材还注意在有关的教学内容或练习中渗透估计意识培养的内容。例如,在“重量单位”教学中有一些观察某种实物大约有多重、测量某一实物时只要求大约的重量等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在教给学生基本的估算方法后,教材还安排一些应用估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习,以便逐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4、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新的数学教育理念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这一理念,本册实验教材的编排,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如前所述,在教学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归纳推理等活动,得出要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才能得到一致的结果,才能彼此进行交流的结论。在学生认识了克、千克之后,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有比克大的长度单位千克,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测量一袋盐的重量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应该用比较大的重量单位的想法,从而引出“千克”。本册实验教材安排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和“有多重”,都是开放式的对周围事物或操作材料的数学内容进行探究的活动。在这些动手实践的探索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还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进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些也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需的过程。

上一篇: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讲话稿下一篇:援鄂医护人员再战绥芬河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