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课教学设计

2024-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准备课教学设计(推荐12篇)

准备课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能比较清晰地表达多与少。

2.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数一数、画一画的活动,在一一对应数数的情况下,理解谁多谁少,并能用数学语言比较清晰的表达数量的多与少。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目标分析:

本节课主要研究比多少。教材设计了有趣味的主题图,让孩子通过观察不同类量物体的多少,来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为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知识作准备。学生在幼儿园已经接触过比较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比较思想;但孩子的表达能力还不够,要训练学生把意思表达清楚。特别是多种数量同时比较是孩子比较难理解的一类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境中,首先帮助学生了解比较的事物,再进行一一对应的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一一对应的过程,发现比较的结果。

教学难点:

注意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图示卡片、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回答问题。

(一)教师讲故事:小猪帮助小兔盖房子。(边讲故事边出示图)

(二)听完故事后,看图回答老师的问题。

1.故事中有几只小兔?(教师贴图)

2.故事中有几只小猪?(教师贴图)

3.小兔在做什么?每只小兔搬一块砖,他们一共搬了几块砖?(教师贴图)

4.小猪在做什么?每只小猪搬1根木头,他们一共搬了几根木头?(教师贴图)

5.快来看一看小兔在搬砖,小兔的数量和砖的数量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出示一一对应的表达方式,同时板书同样多)

6.小猪搬木头,小猪的数量和木头的数量比一比,你发现有什么发现?(出示一一对应的表达方式,同时板书多、少)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有序思考,逐步形成比较的步骤和方法。】

二、创编数学小故事,回答其中有关比较的数学问题。

(一)教师创编的数学故事。

1.小猫钓鱼:小花猫和小白猫比赛钓鱼,小花猫钓了4条鱼,小白猫钓了7条鱼。谁钓的鱼多,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2.秋天到了小动物们要举办一年一度的采摘大会了。你们看小猴子摘得是什么?小熊采摘的是什么?小松鼠采摘的又是什么呢?请你比一比说一说看谁能够当上采摘冠军?

(二)让学生独立创编数学故事。(可以是身边发生的事情)

【设计意图:通过创编活动使学生感受比较的量。】

三、课堂练习

(一)练习。

1.老师今天请来了许多小动物和我们做朋友,请你挑一挑,哪几种小动物的只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用刚才这种方法给同学们摆一摆,让同学们一眼就看出它们是同样多的吗?

2.做拍手游戏。

听清老师拍了几下(5下)

你拍的和老师同样多。

请你给你的同桌拍手,要求他和你拍的同样多。

3.小结:说能说一说什么是同样多?

(二)继续做拍手游戏。

老师拍5下,要求学生拍的比老师多2下。学生开始拍手。

老师拍5下,要求学生拍的比老师少2下。学生开始拍手。

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两次拍手的次数不一样?

(三)完成第7页做一做的题。说一说,为什么?

(四)看图标注多、少和同样多。

(五)看图猜一猜。

挡住的▲和●同样多,所有的▲和●比,是同样多吗?请说明理由。

挡住的▲和●同样多,所有的▲和●比,谁多谁少,请说明理由。

所有的▲和●谁多谁少,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设计意图:在看图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推理,说出比较两个数多与少的猜测理由,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

四、总结

准备课教学设计 篇2

一、校园生活图画———信息输入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在第2页和第3页安排了一幅反映新学年开始时校园生活的图画,图中有老师、学生、鲜花、飞鸟、国旗、向日葵、标语等,图中人和物的数量都在10以内,这些内容为学生数数提供了具体对象。如果从图中所反映的动态场面看,有的同学在浇花,有的同学在踢球,有的同学在向教室走去,更近处的同学在向老师敬礼,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作为学生数数的对象,同时也为我们向学生进行了解学校、热爱学校、尊敬老师等方面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另外,教材还在图中显著的位置上安排了一幅“欢迎新同学”的标语,使学生在对图画的观察中能具体地感受到一种学校新学年开始时的气氛,以此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亲切感。

二、给事物分类———分析信息

“分类”就是根据事物的有关性质聚同去异,使事物成为有系统的排列。简言之,分类就是把同一类事物划分在一起或者说将同类事物组成一个集合。分类是学生理解数概念基本意义的基础,是学习看图数数和加减法意义的准备,同时它本身还渗透着集合思想。教材对这一内容一共安排了两幅插图,第一幅图是一支铅笔和两个球,因为大皮球和小皮球都是小朋友玩的球,所以可以分为一类。这幅图是师生共用的,具有例题的性质和作用,通过示范让学生初步学习给事物分类的基本方法。第二幅插图中有鸡、书包和气球等,主要是供学生练习用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认识到公鸡、母鸡、大鸡、小鸡都是鸡,所以可以分为一类,由此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在第一幅图中初步掌握的分类方法。

三、初步认识1~10———了解水平

为了解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教材在第4~5页安排了配合实物图初步认识1~10各数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实际上是在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各个集合里每个元素与自然数1、2、3、……的一一对应去初步认识1~10各数的。虽然这里只是让学生初步认一认,并不要求他们正确读出这些数来,但是通过这部分内容还是既可以全面了解到学生数数、认数、读数的能力,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分类水平。

四、“同样多”、“多些”、“少些”———思维感知

教材在第5页和第6页安排了通过看图和操作,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同样多”、“多些”、“少些”等概念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在编排上采用了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感知“多”与“少”的具体含义。从要求学生初步理解这些概念的方式来看,既有通过观察直观认识“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内容;又有按要求进行学具拼摆,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初步理解“同样多”、“比……多”、“比……少”含义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但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自然数概念及其大小比较、掌握具有相差关系应用题解答方法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向学生渗透对应数学思想的开始。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本小节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无论是从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是数学思想的渗透等方面来看,都具有重要的准备作用。

五、写数字———行动准备

教材在第4页和第6页分别安排了写数字的准备练习(主要是练习横、竖和半圆的写法),这是写数的前期准备,还不是正式的写数字,其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写数字的基本笔画、笔顺,为今后规范地写数字作好准备。

准备课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 课前准备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B-0160-02

要想提高 40 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即“必须备好课,才能上好课”,也就是说,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直接决定这一节课的成效。教师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既要深刻透彻理解教材内容,又要深入掌握所教班级学生的身心特征、兴趣爱好,还要对学校场地、器材进行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师只有抓住了课前的这几大环节,才能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做到有的放矢,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也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备学生

(一)全面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

体育教学过程应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他们现学习阶段的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对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有的放矢,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在课前备学情的环节,就要对学生现阶段的起点能力进行具体分析,即要充分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内容。课堂教学要以此为依据,确定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要了解班集体的学习氛围、学生的观察模仿能力、自学能力、性格、兴趣、态度等,并在此基础上弄清楚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哪方面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什么样难度的知识和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的,什么知识是需要在教师指导下才能掌握的,教师如何指导才能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等。

(二)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分析

掌握一项体育技能的快慢跟学生的参与程度成正相关,它是人体本体感觉形成的一种认知。一个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他不可能主动参与学习,在体育课堂上更不会去体验和感受。要想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参与学习,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积极引导。课前,教师要把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上,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具体分析,关注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设计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对一些体型肥胖的学生,在跑跳内容的学习阶段他们属于学困生;在投掷方面,他们就非常突出,此时,教师如能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示范一些技术动作,并加以及时表扬,让他们也感受到成就感,那么就会极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有些学生对所有的体育项目都缺乏热情,练习的时候也是装模作样地做给老师看,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对这些特殊的群体进行全方面了解,找到引导的切入点,让学生首先喜欢你,然后喜欢你上的课,再慢慢的爱上运动。

二、备教材

(一)关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突破新知识的重难点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教授的新知识与技能,需要学生反复模仿、改进、巩固、提高,才能掌握这些运动技能。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部分学生是不愿意去尝试与体验新的运动技能的,特别是学困生,他们觉得学习新技能非常吃力。在课前,教师如能剖析所教技术动作跟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点与技术点有相互贯通的地方和不同之处,对新旧技术动作进行比较分析。技术的相同性是学习新板块内容的基本,两者的不同点是新技术的重难点。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运动技能基础,设计出适宜的方法,引导学生,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从而获取新知识。如,在跳远教学中,体育教师通过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立定跳远知识,指导学生,从而找出跳远和立定跳远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点,逐渐导入跳远技术学习。

(二)找准教材重点,结合学情确定难点

一节体育课上得好不好,要看这一节的重难点有没有得到解决。相同的一个技术动作,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会有差异,这要求教师对每一节课重难点的定位一定要准确。确定了教学内容后,教师要吃透教材,理顺各技术环节的关系,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抓住新旧知识与技能的衔接点,把学生需要掌握的新技能中与旧技能不同的点当作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来教,帮助学生掌握要点,也就是说,分析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掌握技术动作关键点。然后在课前进行全面分析,围绕重难点,寻找突破口。如在立定跳远技术环节中的落地动作,一般来说,有的学生虽然掌握了双脚落地的技术要领,但没有掌握好前伸小腿的技术要领。他们从理论上也懂得小腿向前伸展后落地,成绩会好很多,可是在实践练习的过程中很难做得到,因此,如何来完成前伸的这个动作就是这节课的重难点。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找准了教学重点,在确定教学难点,然后一一地进行指导,那么学生就能更快地习得知识,掌握技能。

(三)了解个体差异,合理地选择方法与手段

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以实现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如体育尖子生,教师有意识地补充一定量的课外学习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延伸和补充。对体育学困生,适当地调整教学目标,把复杂的技术动作进行分解,逐一地讲解和练习,在每一次课上让他们能体验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乐趣,让他们看到希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如教授跨越式跳高时,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和要掌握的技术要领,教师适时地进行完整的技术动作示范、分解示范、点拨诱导等。对体育尖子生,可以通过增加横杆的高度或者要求他们在过杆的时候摆动腿内旋下压,使臀部迅速移过横杆等更多的技术要求;针对过杆有恐惧心理的部分学生,在设计第一次课的教学时可告诉学生一个“斑马与栏杆”的理论,即动物园里的斑马跳得很高,栏杆很矮,但是斑马从来没有想过跨过栏杆逃走,因为在它眼里栏杆是很高很高的。鼓励同学们要做一匹扬鬓驰骋的骏马,跨过心中的“栏杆”。比如进行第一次练习时,可用橡皮筋代替跳高横杆或者降低横杆的高度,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尝试与体验,同时做好运动保护与安全的工作,以减少学生的恐惧心理。

三、备场地和器材

(一)安排和布置好场地和器材

体育场地和器材是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物质保障。教师如能在教学设计时合理设计和布置体育场地、充分利用器材,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会因为场地和器材的原因出现过多或不合理的停顿及中断现象,使学生学练活动正常、有序,氛围活跃。相反地,如果场地安排不合理,器材布置不合理,器材的利用率就不高,紧接着就会出现教学组织中断,进而影响体育教学。比如要学生进行越过障碍物的跳跃练习时,课前就应该摆好障碍物,定好障碍物的高度、起跳线距离障碍物的距离、障碍物的摆放位置,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便学生能很快地进行練习。

(二)课前排查场地和器材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体育课堂中伤害事故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场地和器材的安全预防,是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主要的手段,也是体育教师在课前必须考虑的大问题。教师课前就要检查好体育场地和器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比如进行实心球教学时,要考虑到面对面投掷的安全距离,要保证投掷的区域与其他运动项目的活动区域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一堂好课,需要准备一辈子。”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要想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就必须学会因材施教,未雨绸缪。只有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才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王海明.提高布置与利用场地器材有效性的五点要求[J].中国学校体育,2012(6)

[2]耿培新.体育与健康(初中全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吴善虎.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有效的课前准备[J].江苏教育研究,2012(5)

准备课教学设计 篇4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数室

二、教学设计或教学片段

课题:数一数

教学设计:倪芳、陈立华、魏淑娟。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在计数物品数量的活动中,初步了解学生对数数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3.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数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实物。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要和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呢!大家有信心学好数学吗?

教师:学习数学首先要会数数,你会数数吗?那你能从1数到10吗?数数看。

(二)探索新知 1.激发观察兴趣

教师(多媒体课件显示):这是一所漂亮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自己先看一看。

教师:把你看到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教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 2.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物

教师:大家都会数啊!真不错!我们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比较大的? 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

教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面国旗图并加上圈。)教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教师:同学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什么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一位老师、一栋教学楼、一个足球„„)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出示相应的图片,并告诉学生,它们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注意此时要帮助学生梳理语言,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2)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教师:同学们再数数看,数量是“2”的东西都有什么呢?(配合学生的回答,依次贴出教科书4~5页上的各图片及对应的数字卡片。)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出来的”或“数出来的”。教师可以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数完后,可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得对不对。

教师:同学们,你们发现这样数有什么好处吗?

教师:如果以后让你数数,你打算怎么数?(适时渗透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范)3.认读1~10各数

(1)教师领读各数,同桌互相读一读。

(2)教师打乱顺序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读。(为了了解学生认识这10个数的实际情况,教师还可安排一些游戏:如接龙数数游戏、跳数10个数等。)

4.数身边的数

教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都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周围或生活中有没有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的事物呢?

学生不会说的话教师启发:数教室里的数(如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一行有几个课桌„„);数自己身上的数(如你有几只手?你有几只眼睛„„)。

5.课后延伸

教师:下课后数一数校园里的事物,看看有多少。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三)全课总结

说课准备 篇5

1、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首先,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中的第二节《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之《光明行》,分为一个课时。我选取了《光明行》、《玫瑰三愿》、《铁蹄下的歌女》《我要活》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分为二个部分,第一是《光明行》,第二是《玫瑰三愿》《铁蹄下的歌女》《我要活》。

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是高中音乐鉴赏的一大版块,高中学生经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这个单元的音乐代表时代,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作品代表的思想内涵。通过视频,简介来让学生了解作品,从而开拓学生的思想和对待音乐的看法。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第一、认知目标

1.接触一些“五四”运动及抗日时的歌曲,了解作曲家如何运用音乐来表示当时的情景。

2.能从《我要活》的视频观赏中受到启发,了解歌剧的创作来源。

3.感悟到:“没有一种艺术比音乐更能代表时代”。第二、情感目标是:

在感性体验与理性评价中,激发对音乐的兴趣,陶冶情操、注重审

美体验,加深学生对生活音乐艺术的了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第三、能力目标

1.培养交流、合作能力。2.培养音乐感受能力。3.培养音乐分析能力 4.培养音乐表现能力。5.培养音乐欣赏对比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从音乐的欣赏中受到启发,感悟没有一种艺术比音乐更能代表时代。

教学难点是,对20世纪上半叶我国出现的“新音乐”特征有有一定的认识,具备一定的音乐作品分析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 “聆听音乐,---对比音乐---音乐内容进行交流探讨”的方法,让学生去感知音乐,理解音乐,从而了解音乐与时代的密切关系。

四、说教法

这节课我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聆听对比—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a.对比欣赏法: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及作品,加强学生对作品的体验对比。

b.相互讨论法、交流法:给予学生自主探究、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在对音乐的独立见解,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课堂引入,多媒体课前播放《春天的故事》营造一下氛围。让学生知道今天上的什么,学到什么?以吸引学生的听力视觉,提高学生的兴趣及对那时期作品的期待感。

第一部分是刘天华《光明行》的教学,首先介绍作者,然后和学生一块来认识刘天华的作品。接着与华彦钧的作品对比-----最后总结。

具体流程及课件展示展示是这样的:用语言导入今天的课题--------光明行。

首先来了解民乐一代宗师-----刘天华。简单介绍刘天华为二胡做的贡献,在他有限的生命里创作10首二胡独奏曲,琵琶曲3首,民乐合奏2首。其中以二胡独奏曲《光明行》为例:简单介绍一下作品创作来源。和学生一块讨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外国人对待中国文化和中国音乐有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二胡曲《光明行》反驳了当时外国人的观点?首先是音色上的对比。《二泉映月》和《光明行》这两首作品音色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之后。老师总结各自的音色特点。重点是作品的对比分析。华彦钧和刘天华的作品对比。初步了解两位作曲家和他们的创作风格。

这部分我主要是采取的聆听对比方法,让学生自主活动,创造性思维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第二部分是三首声乐作品的分析,主要流程是这样的,首先认识三首作品----教师引导思考三首作品的体裁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具体实施是这样的:首先展示三首声乐作品以及四个问题。让学生先来了解其中的一首。展示图片,了解作者黄自和他的作品,重点介绍黄自的艺术歌曲;让学生讨论什么是艺术歌曲?教师总结。欣赏黄自艺术歌曲的其中一首《玫瑰三愿》,简单说一下词作者,讨论:这部作品在1932年创作的。那么“玫瑰”代表当时的什么?学生讨论完之后,教师做准备。最后回答前面提出的四个问题。

然后在听一首作品与前面艺术歌曲有什么不同?问题---什么是歌剧?讨论总结。图片展示歌剧《白毛女》,首先教师说明创作来源。再说歌剧《白毛女》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部新歌剧。简单介绍白毛仙姑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来听歌剧《白毛女》的第三幕《我要活》。从视频中回答以上提出的四个问题。

最后再来感受一下电影插曲《铁蹄下的歌女》说一下他是《风云儿女》的电影片场插曲。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当时社会的背景想象。从而引发学生体会当时人民生活的低下和无可奈何。从作品引入到作者,介绍作者及其作品,从视频中感受歌曲表达的含义,回答提出的四个问题,在最后三首声乐作品进行比较总结。从图片上清楚的了解理解作品及他的创作风格。这一部分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走进高考---------每年的高考都离不开节奏和速度,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进行时要加深乐理的讲解,在2011年高考时出现了冼星海和聂耳的作品,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要加深作品和作者的衔接。

六、课堂总结

足球课准备活动教案 篇6

年级 09级 班级(2)班 周次

课次

带操学日

张青政 2011年5月31日 生 期

教学 目标 教学 内容 1.2.3.4.1.通过热身使学生进入到上课状态当中

2.通过做徒手操和拉伸操,使学生全身各个关节都能充分活动开避免上课时出现拉伤现象 3.通过游戏增强上课的趣味性和提高球性,促进同学们之间的配合能力和竞争意识 课堂常规

热身慢跑 行进间操

游戏 学校田径场

行进间徒手操的练习,特别是新动作的学习和练习,学生认真完成各环节教学内容 教学地点 教学重点、难点 课序

一 1 min

时间

预计运动负荷

教学内容

教与学

次数 时间

实施方法

1min

强度

O

××××××××× ××××××××× 教学组织与要求

二 3 min 集合整队 

教师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

师生问好

宣布本课内容及上课要求

安排见习生

教法:

三 10 慢跑:

绕田径场400米跑道慢跑min 一圈 学法: 提出要求,并在练习中提示指导 3min 小

要求:控制好跑的速度,整齐统一

充分利用场地条件 

按要求完成

四 6 min 1.行进间头部运动

(4 x 8拍)两手插腰,以颈部为支点,头依次向前后左右摆动。与1 脚上动作相协调

10min 一般

动作到位 2.行进间肩部运动

(4 x 8拍)

3.行进间伸展运动

(4 x 8拍)

4.行进间体转运动

(4 x 8拍)

5.行进间胯下击掌(4 x 8拍)

6.行进间弓步压腿

(4 x 8拍)

7.行进间踢腿运动(4 x 8拍)

8.踝关节运动(4 x 8拍)

9.头顶球(4 x 8拍)

右手向上伸直,以手臂带动肩向前后振动,与脚步相协调。

1拍两手举至头顶击掌,2拍两手在身后击掌,3拍两手在身前击掌,4拍两手在身后击掌;后重复

两手平曲于胸、以腰为轴向左右转动1、2拍向左,3、4拍向右

1左脚提起,两手在胯下击掌2还原3右脚提起,两手在胯下击掌4还原 1、2拍左脚向前跨成弓步,并向下压,3、4拍右脚向前跨成弓步,并向下压,1、2拍两手侧举,右脚向上踢,左脚跳一次 3、4拍换成左脚,其余相同 后交替

1两手叉腰,右脚以外脚背当脚板底向前走2换成左脚,其余相同3与1相同4与2相同

1听口令向前助跑3步并起跳头顶球、两手收于胸前、起跳摆体。

肩部尽量放松

两手伸直,手脚一致,掌握节奏

脚稍微跨大步,跟得上节奏

不要故意弯腰,放松即可

重心在两腿之间,尽量向下压

脚尽量台高,跟节奏,掌握步幅的大小

动作柔和

想象头顶球的真实动作,可正顶或侧顶

英语教师课前准备探讨 篇7

一、注意整体把握教材, 备出教学大纲的目的

1.领会《课程标准》中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分别提出的具体内容和标准, 弄清各个年级对上述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结合所提供的具体教学案例去领悟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2. 通读和浏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 了解全部初中英语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结构。重点阅读当前所要教授的教材, 弄清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学要求和在整个初中阶段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做到心中有数。

以牛津8A教材为例, 本册教材由两大板块组成:Teenagelife与Nature and environment。第一板块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在这三个单元感觉有话可说, 而且还能学到许多日常用语, 所以我在这几个单元分别围绕话题设计了几个不同的讨论话题:My best friend, My ideal school, An interestingtrip。通过这些活动, 学生不仅学会自己动口动手, 而且还在情感上得到了提升——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学校和我们身边的朋友。在这一模块, 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 还要求学生在学完这几个单元后能自由谈论朋友和学校方面的话题, 同时要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学习策略和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第二板块也有三个单元, 这三个单元都是关于自然与环境方面的。在这几个板块的学习中可以设计“我为社会做些什么”的话题让学生小组展开讨论, 并让他们积极去做。通过这一板块的学习, 要让学生具有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注意确立单元教学目标

1. 仔细阅读教材, 熟悉教材的内容, 弄清本单元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分析本单元与其它单元之间的联系, 理清单元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2. 阅读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 进一步理清单元教材的结构, 明确教材编写的意图, 阅读相关背景材料, 借鉴其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3. 根据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确定单元教学思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分配方案等。在重难点的选择中, 一是要做到具体, 应该具体到像词汇、短语、句子这样的层面;二是要做到全面, 力争不要遗漏任何重难点;三是要切合实际, 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教学难度与教学的重点。

4. 准备好配套的媒体材料。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 提前准备好幻灯片、录音、多媒体课件等材料。

5. 准备好配套的单元练习、单元测试与单元课外活动。下面以牛津8A第一单元为例分析单元备课要注意的方面。本单元的话题是Friends, 中心任务是写一篇关于朋友的文章。所以教师在单元备课时要围绕这一话题来准备。本单元中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的内容是关于一个好朋友的品质方面的形容词,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 让学生明白作为一个朋友具有哪些品质最重要。

Vocabulary部分是谈论人的外貌特征。这两部分都是为以后的话题作铺垫的。Reading是以阅读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围绕话题写作的范例, 同时学习与话题相关的语言知识。Grammar部分是对已出现的语言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和系统介绍并围绕话题进行运用。Main task是一个单元的最终成果, 前面的各项活动作为有机整体的一部分, 都与实现这一目标有关。Check out部分比较简单, 它体现本单元的基本要求。所以, 本单元的各个部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三、注意确立课时内容编写教案

1.分析教学对象, 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好班级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分析, 一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 与本课新知识有联系的原有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 把握好学习的起点, 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获得最理想的效果。

2. 分析教学内容, 从教材实际出发。教师要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课时教学内容、重点、难点, 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 讲好难点, 说明疑点。这一步骤是教师编写教案时首先应考虑的问题, 课时教学内容的安排要适量, 重点突出, 难点要适当分散。

3. 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的选用与设计。教师应根据确定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法, 选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 做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媒体之间的协调统一。

4. 设计教学步骤, 编写课时教案的具体内容。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 教师将具体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部分, 结合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编写出具体而详细的教学步骤。在编写的过程中, 一定要兼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把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同每一个教学步骤紧密地结合起来, 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反思

重视课前准备 提高学生素质 篇8

一、备好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

社会在发展,教学内容在更新,教学要求在提高,教师只有不断更新知识,认真备好课,才能在教学中反映出最科学的成果。还因教育对象经常在变化中,各年级各班有不同特点,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熟悉教材。教师只有认真作好备课准备,才能将知识有目的,有意识地传给授给学生,才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学习过程中技能、技巧得到培养,思维得到发展,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和方向。教学大纲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师备课时应以大纲为准绳,弄清哪些知识是要求学生必须加以运用?在什么时侯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在设计“圆的周长”这节内容时,必须明确:①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初步理解的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进行圆的周长的计算。②通过对圆长公式的探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③通过“圆周率”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同时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④通过对“圆直径、周长变化,圆周率不变”的探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如果教师不去钻研大纲,很容易忽略对“圆直径、周长变化,圆周率不变”的探讨,不能紧密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因此,教师只有了解大纲,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对教学中要求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技巧、智力发展及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做到胸有成竹,才能设计好教案。

2、教师只有熟悉教材,才能把握好知识间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教学知识具有连贯性、系统性,教材的编排也有一定的逻辑顺序。教师只有熟悉教材,知道前后内容的联系,才能确定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性的问题,才能把每节课设计好,使每节课讲得生动、具体。如在教“万以内数的读法”时,教师备课时应清楚地意识到,该类数的读法是为今后学的“小数、多位数的读法”作铺垫,故应在读数方法上下功夫。让学生掌握从什么位读起,怎样去读。特别重视“零”的读法。只要把“零”的读法妥善处理好,关键性的问题就解决了。在今后“多位数、小数的读法”教学时,教师只需起到“引”和“点拨”的作用就可以了,让学生通过前后知识间的比较,明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如,在设计“比的意义”这课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比较“比、除法、分数”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从实际操作中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因此,教师只有熟悉教材,认真钻研了教材,懂得教材的基本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溶为一体,达到精通的目的。

3、了解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素质教育是学生主体的教育。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要想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教师应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研究教材,设计教案。只有教师十分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心理水平,才能使学生自始至终地参加到学习的全过程中。例如,我在设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这课时,觉得学生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两类题掌握得很好,便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方法上的迁移,放手让学生做下面各题:①甲数是50,乙数是10,甲数是乙数的几倍?⑦甲数是10,乙数是50,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你们会做吗?教师设置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动机,促使学生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磨炼了意志。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很快就解决了上面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肯定和给予鼓励。在学生兴趣甚浓时,教师再设问:做了这三道题,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组同学互相议一议。这时,学生认真去观察,激烈讨论,很快找出了三类题的计算的方法相同,结果的表达形式不同。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计,使学生畅所欲言,师生关系融洽,研究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然后再指导学生看教材,尝试做第十一册第63页的例l。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4、考虑教法,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数学目的、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等因素,恰当选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设计教案时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在板演练习设计时,应以“下在保底,上不封顶”的指导思想;在知识的传授方面要求达到“死中求活,活中求死”。如有关的概念、法则、性质、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是死知识,教师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怎样去理解、记忆,并加以运用,使死知识变成活知识;具体的习题是活的,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找出解答方法,在活知中求死。只有教师教学有方,学生学习有法,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作好课前准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教师作好准备还不够,还应要求学生作好相应的课前准备。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导”的作用,而学生是起“主体”的作用,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参与学习,才能使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为此,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前准备。

I、作好预习,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所谓预习,就是指学生课前自学新教材的过程。通过预习,为听课作好知识上的准备。课本除了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还是学生学习的材料。学生所学的大部分知识都是从书中获得,所以应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新知识前,指导学生预习,可使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对教材内容获得一个初步了解,明确教材的要求和主要解决的问题,找出这节课的知识要点和不值的地方,听课时做到心中有数,积极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能运用所学知识设疑解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在预习中,如发现与新教材内容相关的旧知识已经遗忘或理解不清,叫学生及时翻阅已学过的教材,进行查对复习,务必弄清,达到牢固掌握。另外,使学生在复习旧知,又预习了新知识的基础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以便筑起“认知桥梁”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顺利完成新课教授。

2、准备好学具,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除了教师准备教具、电化教学外,还叫学生准备好学具,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亲自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讲出实验中发现的规律,学生思维随著动手操作展开,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直观的,学生可以接受的形式。例如,在教“圆锥体积”这课时,教师叫学生准备好沙子和学具。在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时,让学生按教师的指导操作:①用圆锥装满沙子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中,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多少?②请学生用同一方法测量,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底高都不相等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间有上面的规律吗?通过实验证明,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学生的手、口、眼、脑并用,很直观地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技能、技巧得到了培养。

观课准备会记录 篇9

会议时间:11月24日 会议地点:实验室

参加人员:郭延海 李同合 吴则符 宋士平乔明菲 徐开妍 马秀清 吴秀芝 主持人:郭延海 记录人:吴秀芝

为了确保这次观课有更加集中、鲜明的主题,提高观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11月24日,徐集镇碱柳学校小学语文群组成员在实验室召开了《老人与海鸥》观课准备会,对观课议课主题进行了方向分解,任务分工。本群组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研修组长郭延海老师主持。

会议内容记录如下:

一、校长李同合强调观课分工的重要性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要求语文研修组全体成员要提高认识,围绕研究问题,按照分工维度认真观课,切实总结出本堂课的亮点及不足,为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研修组长郭延海:今天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做好杜老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这堂课的观课准备。我们对《老人与海鸥》这堂课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三个维度进行观课。要求各位教师观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观课的教育教学理论准备,要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观课;观课的学科知识准备,熟悉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为观课提供学科知识依据;观课的心理准备,应具备互助的心态坦诚交流的心态、欣赏的心态、分享的心态、直面问题的心态。同时还要准备好必备工具——笔、观课记录本、教材以及观课量表、录音机、照相机、摄影机等记录工具。在观课过程中希望各位老师全身心的投入,全面的搜集课堂信息,从而提高课后评析的针对性。观课过程要做到:观察有记录、结果有分析、判断有依据。

三、观课时间及地点:此次观课时间安排在11月25日上午,地点在六年级一班。

四、群组人员在讨论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观课分工任务

教师如何做好课前准备 篇10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我们讲台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精彩课堂来自精心准备,上课前的准备对于课堂教学很重要,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

课前的准备主要就是教学设计,要在对课程目标、课程体系的总体把握下,在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环境和教师本人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清晰地阐明教学目标,科学地制定教学方案,合理地拟定教学进度,使教学活动在人员、时间、设备使用面取得最佳的效益。应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科为特点,自然教学目标,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施展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力争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目标的有机结合。

2、深入钻研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范例,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正确地把握教材的思想内容、知识范围、编排特点以及各学段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准确地把握各章节的目的要求、重点,估计难点并拟定难点处理的方式。

3、研究分析学生

学生总是以自己的特点来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经验并安排自己的学习,在自己的基础上取得进步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研究,从而有放矢,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4、制定教学方案

为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而对教学活动的操作程序、方法、手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概念密切相关。它具有可操作性、灵活性、目的性和相对概括性等特点。

5、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其主要特征有:①师生共同完成的活动;②源于教学实践,升华为理论后反过来指导实践,在教学实践中表现为“贵在得法”;③教学方法脱离不了教学规律和教学实践,不同的情形、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教法,即“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只有精心地做好课前准备,教师才可能在上课时胸有成竹地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人,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更有效,师生双方都在课堂中获得提高和发展。

你做好上“苦难课”的准备了吗? 篇11

李嘉诚是香港富商,他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他从小就让孩子接受苦难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依靠自己的本领来立足于世,而不是依靠父母来生活。

后来,李嘉诚的两个孩子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后,他们对父亲表示想要在他的公司里任职,干出一番事业。李嘉诚断然拒绝了儿子们的请求。他对兄弟俩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还是你们自己到外面去磨炼一番,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有资格到我的公司来任职。”于是,李泽钜和李泽楷兄弟俩一起去了加拿大,一个搞地产开发,一个去投资银行。他们凭着从小养成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公司和银行办得有声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

父母有义务让孩子得到磨炼,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不要抑制孩子的个性发展,应该让孩子表现出一个真实的自我,要让孩子尽可能地以自己的方式去适应环境,也就是让孩子在磨炼自己的同时,感到自身价值的存在。

俗话说:“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雄才们大多经过逆境的种种磨难。他们面对逆境,不怨天尤人,不自怜自叹;他们咬紧牙关,奋力抗争,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战胜逆境,成为强者。

曾国藩的一生格外珍视“坚忍”二字。曾国藩认为,“坚”意味着倔强的品行,坚定不移的意志和信念;“忍”不仅意味着忍受艰难困苦,更要忍受屈辱、挫折,每当受屈、受辱、受挫之时,要不动声色,暗中咬牙坚持。他经常在家书中对子女和兄弟们要求,应从挫折处磨炼意志,从挫折、失败中奋起,才是大丈夫立身处世的准则。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做好课前准备 篇12

学生的任何一项学习,都不是从零开始的,都是建立在学生或多或少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的, 只是这种准备往往是“无意识”的。教师要使学生的这种“无意识”的、比较盲目的课前准备活动转变为“有意识”的、主动的课前准备,从根本上提高课前准备的质量和水平,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才能更专注高效,课堂教学效率也必将得到提高。

课前准备的确有其特殊的意义。可如何做好课前准备呢? 归根结底, 还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行为和集体备课的作用,集思广益地做好三方面的准备。

一、精心研读教材

高效的教学,往往离不开教材。一方面教师要在有效研究教材和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尊重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意图,把握好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提供的丰富信息资源, 明确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 掌握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思考方法及科学内涵,深入理解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教师不能随意越位,脱离实际一味地追求“创造性使用教材”,进而违背教材的初衷,与原本的教学理念相去甚远。因此提倡“用教材教”,就是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更高、更长远的眼光处理教材,实现课程的拓展与延伸。

二、精心运用教材

首先,体现生活性。在教材运用中应注重联系现实生活, 着眼于学生熟悉的事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从而在真实生活情景中实现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案例1:某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时,就在运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模拟菜价的计算。在课程开始之前,事先告知学生,在学会计算器的使用后,就可以做一个家庭小管家,学生的参与意识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之后,数学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一系列蔬菜,并辅以相应的价格,让学生汇总菜价,动手之后,学生对计算器加减计算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其次,体现思想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短期目标是指导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掌握,但将目光放远,则是让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有基本的掌握,如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化归思想等。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材运用时,注重深入挖掘数学知识背后数学方法与思想,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数学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案例2:某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圆”的教学时,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小剪刀, 在课堂让学生进行自由剪纸, 看看谁剪得好。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裁剪出各式的圆形纸片,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内心十分欣喜。且之后该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折叠纸片,体会圆的对称性等特征,从而为后续圆相关知识的讲解埋下很好的伏笔。

最后,体现探究性。就小学高年级学生特点看,为其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起探究意识,使其主动地学习,是小学数学高效性课堂教学实现的有力保障。

案例3:某教师在进行“圆柱、圆锥和球”的教学时,为让学生对相同底面情况下, 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就将两种玻璃器皿拿上讲桌, 通过烧杯向锥形瓶中注水,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两者间体积1:3的关系,这时,问题出现了,两者为何有这样的体积关系呢? 问题一经提出,学生立即来了兴致,要一探究竟。这样,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激发,很大程度上保证后续教学的效果。

三、精心做好上课准备

课前准备充分,上课就会得心应手;课前准备仓促,课上就会杂乱无章。教师在上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制作好必要的多媒体课件和直观教具, 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提前检查多媒体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放学生的课堂作业本,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应的学具和学科用书。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师生的情感调动至关重要。教师在上课前要按时上课,可以做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学习“方向与位置 ”时 ,可组织学生做“指方向”的游戏活动 ;当所有学生的目光都看着老师时, 再响起那充满激情和热情的一声“上课”,课堂一定会有激情、有效率。

此外,也要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学生课堂活动的预设,如“引发问题的活动”、“探究知识的活动”和“应用知识的活动”等。还要做好多方面的超前思考,预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意外生成。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必要的预习,让学生明确哪些内容是自己能理解的,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的指导才能弄明白,以便课堂学习更有针对性。

参考上述 内容 ,精心做好 课前准备 ,合理、科学 地开展课堂教学,就一定能把高效的课堂教学化为现实。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不仅仅及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是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保证,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不管什么层次的教学,高效教学是教师永远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老师面临的永恒课题。小学数学教师应把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精心准备每一节课的教学,为全体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摘要:目前所追求的高效课堂意味着教师和学生要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益。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方面实现高效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有价值,有效果,有魅力,而课前准备无疑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石。小学数学教师,应把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精心准备每一节课的教学,为全体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上一篇:[中学教育]1立足“四位一体”实现管理创新下一篇:信息技术使小学数学课更精彩